TWI689170B - 太陽能電池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電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89170B TWI689170B TW107147068A TW107147068A TWI689170B TW I689170 B TWI689170 B TW I689170B TW 107147068 A TW107147068 A TW 107147068A TW 107147068 A TW107147068 A TW 107147068A TW I689170 B TWI689170 B TW I68917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ype semiconductor
- solar cell
- gap
- electrodes
- item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太陽能電池,包括第一型半導體、第二型半導體、多個第一電極、第一遮光件及多個第二電極。第一型半導體位於第二型半導體上。多個第一電極位於第一型半導體上,且被第一間隙隔開。第一遮光件位於第一型半導體上,且遮蔽與第一間隙重疊之一部分的第一型半導體。多個第二電極位於第二型半導體上,分別對應多個第一電極設置,且被第二間隙隔開。此外,另一種太陽能電池也被提出。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太陽能電池,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矽基太陽能電池。
隨著科技與經濟的發展,在能源的使用上,例如石油、天然氣、煤等皆為污染性能源,其會導致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而且,這些污染性能源也逐漸面臨到短缺的問題。因此,無污染且可再生的能源越來越受到重視。
取得再生能源的一種方式為利用太陽能電池模組將光線轉換為電能。太陽能電池模組包括多個太陽能電池。為提供高電壓,多個太陽能電池可利用匯流元件彼此串聯。然而,以此方式形成的太陽能電池模組的體積過大,不利於設置或運用在各式電子裝置。此外,太陽能電池與匯流元件的焊接處造成電池效能的損耗。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包括第一型半導體、第二型半導體、多個第一電極、第一遮光件及多個第二電極。第一型半導體位於第二型半導體上。多個第一電極位於第一型半導體上,且被第一間隙隔開,以各自與第一型半導體電性連接。第一遮光件位於第一型半導體上,且遮蔽與第一間隙重疊之一部分的第一型半導體。多個第二電極位於第二型半導體上,分別對應多個第一電極設置,且被第二間隙隔開,以各自與第二型半導體電性連接。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包括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第二型半導體、多個第一電極以及多個第二電極。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彼此分離。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位於第二型半導體上。多個第一電極分別位於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上,且被第一間隙隔開,以各自與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電性連接。多個第二電極位於第二型半導體上,分別對應多個第一電極設置,且被第二間隙隔開,以各自與第二型半導體電性連接。
基於上述,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能提供高電壓(大於1伏特)且電性佳。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現將詳細地參考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示範性實施例的實例說明於所附圖式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號在圖式和描述中用來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上視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剖面示意圖。圖2對應圖1的剖線A-A’。
請參照圖1及圖2,太陽能電池10包括第一型半導體110、第二型半導體120、多個第一電極130及多個第二電極140。第一型半導體110位於第二型半導體120上,以形成一PN接合(PN junction)。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型半導體120可以是P型矽基板,而第一型半導體110可以是N型摻雜層。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根據其它實施例,第一型半導體110及第二型半導體120也可以是其它型態。舉例而言,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型半導體120可以是N型矽基板,而第一型半導體110可以是P型摻雜層。
多個第一電極130位於第一型半導體110上,且被第一間隙G1隔開,以各自與第一型半導體110電性連接。第一電極130也可稱前電極。第一電極130係設置於太陽能電池10的受光面上。第一電極130係為一圖案化電極。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30可為一柵狀電極。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根據其它實施例,第一電極130的形狀可視實際需求做適當的改變。
多個第二電極140位於第二型半導體120上,且分別對應多個第一電極130設置。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多個第二電極140的位置可分別與多個第一電極130的位置重疊。多個第二電極140被第二間隙G2隔開,以各自與第二型半導體120電性連接。第二電極140也可稱背電極。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極140可以是與第一電極130重疊的一矩形電極。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根據其它實施例,第二電極140的形狀可視實際需求做適當的改變。
一個第一電極130、對應所述一個第一電極130設置的一個第二電極140、夾設於所述第一電極130與所述第二電極140之間的部分第一型半導體110及部分第二型半導體120可形成一個子電池U。太陽能電池10包括彼此串聯的多個子電池U,以提供高電壓(大於1伏特,例如:2伏特、4伏特、6伏特、8伏特、10伏特或12伏特)。多個子電池U係利用同一片半導體結構C(矽晶片基版)形成,因此,太陽能電池10除了能提供高電壓,更具有體積小的優勢,利於設置或運用在各式電子裝置(例如但不限於:行動電源、電動車輛、照明裝置、交通號誌)。
多個子電池U彼此串聯的方式有許多種可能,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制。舉例而言,於一實施例中,每一子電池U還可包括設置於半導體結構C外且分別與第一電極130及第二電極140電性連接的第一導線(未繪示)及第二導線(未繪示),其中相鄰兩子電池U之一個子電池U的第一導線與相鄰兩子電池U之另一個子電池U的第二導線電性連接,以形成串聯電路。於另一實施例中,每一子電池U的部分第一型半導體110及部分第二型半導體120可具有一通孔(未繪示),而一個子電池U的第一電極130可填入所述通孔,以和另一個子電池U的第二電極140電性連接,進而形成串聯電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太陽能電池10還包括第一遮光件150。第一遮光件150位於第一型半導體110上,且遮蔽與第一間隙G1重疊之一部分的第一型半導體110及一部分的第二型半導體120。換言之,第一遮光件150係遮蔽相鄰之多個子電池U之間的PN接合(PN junction),避免外界光線照射之,故能避免漏電現象產生,提升太陽能電池10的電性。
此外,由於第一遮光件150能減少漏電現象,因此相鄰兩子電池U的多個第一電極130能更靠近,進而能充分利用半導體結構C的面積來發電,實現能提供高電壓且具有小體積的太陽能電池10。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間隙G1的寬度d(亦即,相鄰兩子電池U之多個第一電極130的距離)可大於或等於1公分,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太陽能電池10還可選擇性地包括第二遮光件160。第二遮光件160位於第二型半導體120上,且遮蔽與第二間隙G2重疊之一部分的第二型半導體120。
類似地,第二遮光件160係遮蔽相鄰之多個子電池U之間的PN接合(PN junction),避免外界光線照射之,故能避免漏電現象產生,提升太陽能電池10的電性。由於第二遮光件160能減少漏電現象,因此相鄰兩子電池U的多個第二電極140能更靠近,進而能充分利用半導體結構C的面積發電,實現能提供高電壓且具有小體積的太陽能電池10。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遮光件150可直接與第一型半導體110接觸,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遮光件160可直接與第二型半導體120接觸,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第一遮光件150及第二遮光件160可選用導電材料、絕緣材料或其組合製作。舉例而言,第一遮光件150可包括一鋁箔、一遮光膠、一複合材料或其組合,第二遮光件160可包括一鋁箔、一遮光膠、一複合材料或其組合,其中複合材料可選擇性地包括一高分子基材及多個無機粒子,只要能夠達到遮光效果,不讓外界光線照射,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遮光件150及第二遮光件160可選擇性地使用絕緣材料來製作,而第一遮光件150可接觸於相鄰的多個第一電極130,第二遮光件160可接觸於相鄰的多個第二電極140。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根據其它實施例,第一遮光件150及第二遮光件160也可選用導電材料來製作,而第一遮光件150需與第一電極130隔開,第二遮光件160需與第二電極140隔開,以下配合圖3及圖4舉例說明之。
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上視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剖面示意圖。圖4對應圖3的剖線A-A’。
請參照圖3及圖4,本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10A與前述的太陽能電池10類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太陽能電池10A還包括第一絕緣圖案170及第二絕緣圖案180。第一絕緣圖案170至少設置於第一間隙G1,而第一遮光件150可設置於第一絕緣圖案170上,以和第一電極130隔開。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遮光件150可選擇性地使用導電材料製作,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二絕緣圖案180至少設置於第二間隙G2,而第二遮光件160可設置於第二絕緣圖案180上,以和第二電極140隔開。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遮光件160可選擇性地使用導電材料製作,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圖5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上視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剖面示意圖。圖6對應圖5的剖線A-A’。
請參照圖5及圖6,太陽能電池20與前述之太陽能電池10類似,兩者主要的差異在於:太陽能電池20具有彼此斷開的多個PN接合(PN junction),而不一定要設置第一遮光件150及/或第二遮光件160,便能避免漏電現象產生。
具體而言,太陽能電池20包括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112、第二型半導體120、多個第一電極130及多個第二電極140。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112彼此分離。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112位於第二型半導體120上,以形成彼此斷開的多個PN接合(PN junction)。多個第一電極130分別位於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112上,且被第一間隙G1隔開,以各自與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112電性連接。多個第二電極140位於第二型半導體120上,分別對應多個第一電極130設置,且被第二間隙G2隔開,以各自與第二型半導體120電性連接。
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型半導體120可以是一個第二型半導體基板,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112可以是利用遮罩(mask)在所述第二型半導體基板中形成的多個第一型摻雜區,而多個第一型摻雜區(即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112)之間存在第二型半導體120的一部分122。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根據其它實施例,也可利用其它適當方法形成彼此斷開的多個PN接合(PN junction)。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太陽能電池20的多個子電池U的多個PN接合係彼此斷開,因此多個子電池U能設置得更近,且不易出現嚴重的漏電現象。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相鄰多個子電池U的多個第一電極130的距離(亦即,第一間隙G1的寬度d’)可進一步地縮減,例如寬度d’可小於或等於1公分。如此一來,便能更充分地利用半導體結構C的面積發電。此外,從實驗可知,當串聯的電壓越高(例如12伏特以上)時,漏電的問題會越明顯,而本發明採用PN接合彼此斷開的方法就可以有效解決,實現能提供高電壓且具有小體積的太陽能電池20。
圖7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上視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剖面示意圖。圖8對應圖7的剖線A-A’。
請參照圖7及圖8,太陽能電池20A與前述之太陽能電池20類似,兩者主要的差異在於:太陽能電池20A還包括第一遮光件150及第二遮光件160。第一遮光件150與多個第一電極130設置於第二型半導體120的第一側(例如:第二型半導體120的上方),且遮蔽與第一間隙G1重疊之第二型半導體120的一部分122。第二遮光件160與多個第二電極140設置於第二型半導體120的第二側(例如:第二型半導體120的下方),且遮蔽與第二間隙G2重疊之第二型半導體120的一部分122。
圖9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上視示意圖。圖10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剖面示意圖。圖10對應圖9的剖線A-A’。
請參照圖9及圖10,太陽能電池20B與前述之太陽能電池20類似,兩者主要的差異在於:太陽能電池20B之形成彼此斷開的多個PN接合(PN junction)的方法與太陽能電池20之形成彼此斷開的多個PN接合(PN junction)的方法不同。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可先形成相堆疊的第一型半導體(未繪示)及第二型半導體120;然後,在第一型半導體與第二型半導體120的堆疊結構上形成凹槽K,以使第一型半導體斷成彼此分離的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112。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112與第二型半導體120之間具有彼此斷開的多個PN接合(PN junction)。
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可利用雷射形成凹槽K。然而,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根據其它實施例,也可用其它適當方法形成之。凹槽K由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112的多個側壁112a及與第一間隙G1重疊的一部分之第二半導體120的表面120a所定義。在本實施例中,凹槽K的寬度為W,而100μm≤W≤300μm,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圖11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上視示意圖。圖12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剖面示意圖。圖12對應圖11的剖線A-A’。
請參照圖11及圖12,太陽能電池20C與前述之太陽能電池20B類似,兩者主要的差異在於:太陽能電池20C還包括絕緣材料190,設置於凹槽K,可進一步改善漏電問題。舉例而言,絕緣材料190包括一氧化氮、一氧化矽、一陶瓷粉或其組合,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此外,太陽能電池20C還包括第一遮光件150及第二遮光件160。第一遮光件150與多個第一電極130設置於第二型半導體120的第一側(例如:第二型半導體120的上方),且遮蔽凹槽K。第二遮光件160與多個第二電極140設置於第二型半導體120的第二側(例如:第二型半導體120的下方),且遮蔽與第二間隙G2重疊之第二型半導體120的一部分122。
綜上所述,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包括第一型半導體、第二型半導體、多個第一電極及多個第二電極。多個第一電極位於第一型半導體上,且被第一間隙隔開,以各自與第一型半導體電性連接。多個第二電極位於第二型半導體上,分別對應多個第一電極設置,且被第二間隙隔開,以各自與第二型半導體電性連接。
一個第一電極、對應第一電極設置的一個第二電極、夾設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的部分第一型半導體及部分第二型半導體可形成一個子電池。太陽能電池包括彼此串聯的多個子電池,以提供高電壓。多個子電池係利用同一片半導體結構形成,因此,太陽能電池除了能提供高電壓,更具有體積小的優勢,利於設置或運用在各式電子裝置。更重要的是,太陽能電池還包括第一遮光件,位於第一型半導體上,且遮蔽與第一間隙重疊之一部分的第一型半導體。利用第一遮光件遮蔽相鄰之多個子電池之間的PN接合(PN junction),避免外界光線照射之,故能避免漏電現象產生,提升太陽能電池的電性。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包括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第二型半導體、多個第一電極及多個第二電極。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彼此分離。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位於第二型半導體上,以形成彼此斷開的多個PN接合(PN junction)。多個第一電極分別位於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上,且被第一間隙隔開,以各自與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電性連接。多個第二電極位於第二型半導體上,分別對應多個第一電極設置,且被第二間隙隔開,以各自與第二型半導體電性連接。
一個第一電極、對應第一電極設置的一個第二電極、夾設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的一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及部分第二型半導體可形成一個子電池。太陽能電池包括彼此串聯的多個子電池,以提供高電壓。多個子電池係利用同一片半導體結構形成,因此,太陽能電池除了能提供高電壓,更具有體積小的優勢,利於設置或運用在各式電子裝置。更重要的是,由於太陽能電池的多個子電池的多個PN接合係彼此斷開,因此多個子電池能設置得更靠近,且不易出現嚴重的漏電現象。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10A、20、20A、20B、20C:太陽能電池
110:第一型半導體
112:第一型半導體圖案
112a:側壁
120:第二型半導體
120a:表面
122:部分
130:第一電極
140:第二電極
150:第一遮光件
160:第二遮光件
170:第一絕緣圖案
180:第二絕緣圖案
190:絕緣材料
A-A’:剖線
C:半導體結構
d、d’:寬度
G1:第一間隙
G2:第二間隙
K:凹槽
U:子電池
W:寬度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上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上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上視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上視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剖面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上視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剖面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上視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剖面示意圖。
10:太陽能電池
110:第一型半導體
120:第二型半導體
130:第一電極
140:第二電極
150:第一遮光件
160:第二遮光件
A-A’:剖線
C:半導體結構
G1:第一間隙
G2:第二間隙
U:子電池
Claims (14)
- 一種太陽能電池,包括: 一第一型半導體; 一第二型半導體,其中該第一型半導體位於該第二型半導體上; 多個第一電極,位於該第一型半導體上,且被一第一間隙隔開,以各自與該第一型半導體電性連接; 一第一遮光件,位於該第一型半導體上,且遮蔽與該第一間隙重疊之一部分的該第一型半導體;以及 多個第二電極,位於該第二型半導體上,分別對應該些第一電極設置,且被一第二間隙隔開,以各自與該第二型半導體電性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第一遮光件直接地與該第一型半導體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更包括: 一第一絕緣圖案,至少設置於該第一間隙,其中該第一遮光件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圖案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更包括: 一第二遮光件,位於該第二型半導體上,且遮蔽與該第二間隙重疊之一部分的該第二型半導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第二遮光件直接地與該第二型半導體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更包括: 一第二絕緣圖案,至少設置於該第二間隙,其中該第二遮光件設置於該第二絕緣圖案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第一遮光件包括:一鋁箔、一遮光膠、一複合材料或其組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複合材料包括一高分子基材以及多個無機粒子。
- 一種太陽能電池,包括: 多個第一型半導體圖案,彼此分離; 一第二型半導體,其中該些第一型半導體圖案位於該第二型半導體上; 多個第一電極,分別位於該些第一型半導體圖案上,且被一第一間隙隔開,以各自與該些第一型半導體圖案電性連接;以及 多個第二電極,位於該第二型半導體上,分別對應該些第一電極設置,且被一第二間隙隔開,以各自與該第二型半導體電性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些第一型半導體圖案的多個側壁以及與該第一間隙重疊的一部分之該第二半導體的一表面定義一凹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更包括: 一絕緣材料,設置於該凹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絕緣材料包括一氧化氮、一氧化矽、一陶瓷粉或其組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更包括: 一第一遮光件,與該些第一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型半導體的一第一側,且遮蔽與該第一間隙重疊之一部分的該第二型半導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更包括: 一第二遮光件,與該些第二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型半導體的一第二側,且遮蔽與該第二間隙重疊之一部分的該第二型半導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47068A TWI689170B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太陽能電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47068A TWI689170B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太陽能電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89170B true TWI689170B (zh) | 2020-03-21 |
TW202025618A TW202025618A (zh) | 2020-07-01 |
Family
ID=70767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47068A TWI689170B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太陽能電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89170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212215A (en) * | 2010-03-24 | 2012-03-16 | Fujifilm Corp |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nd image pickup element |
CN104868009A (zh) * | 2014-02-25 | 2015-08-26 | 株式会社则武 | 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
CN105977329A (zh) * | 2015-03-13 | 2016-09-28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TW201727702A (zh) * | 2012-10-09 | 2017-08-01 |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
TW201727763A (zh) * | 2011-06-10 | 2017-08-01 |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 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
-
2018
- 2018-12-26 TW TW107147068A patent/TWI68917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212215A (en) * | 2010-03-24 | 2012-03-16 | Fujifilm Corp |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nd image pickup element |
TW201727763A (zh) * | 2011-06-10 | 2017-08-01 |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 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
TW201727702A (zh) * | 2012-10-09 | 2017-08-01 |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
CN104868009A (zh) * | 2014-02-25 | 2015-08-26 | 株式会社则武 | 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
CN105977329A (zh) * | 2015-03-13 | 2016-09-28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25618A (zh) | 2020-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543802A (zh) | 具旁路二極體的光伏模組 | |
KR20170124639A (ko) | 태양 전지의 제조를 위한 공정 및 구조물 | |
EP2858124B1 (en) | Bridged solar cell and solar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 |
JP2019519939A (ja) | 光電池セル、光電池セルアレイ、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光電池セル作製方法 | |
JP5420109B2 (ja) | Pn接合およびショットキー接合を有する多重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M426876U (en) | Solar cell | |
JP2023145341A (ja) | 光起電力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WO2018001182A1 (zh) | 电池片、电池片组件、电池片矩阵及太阳能电池 | |
US9209335B2 (en) | Solar cell system | |
TWI689170B (zh) | 太陽能電池 | |
JP3198451U (ja) | 4本バスバー太陽電池 | |
KR101032064B1 (ko) | 태양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US20180294370A1 (en) | Hybrid solar module | |
CN104037249B (zh) | 区块型掺杂太阳能电池 | |
TWI472044B (zh) | 太陽能電池 | |
KR101029023B1 (ko) |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08336165A (zh) | 分体式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阵列电池 | |
JP2019083220A (ja) | 太陽電池 | |
TWM542861U (zh) | 太陽能電池 | |
TWI602319B (zh) | 太陽能電池模組 | |
KR101816183B1 (ko) | 태양 전지 모듈 | |
CN103165718B (zh) | 太阳能电池组 | |
KR101760009B1 (ko) | 태양 전지 모듈 | |
CN104576771A (zh) |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180033900A1 (en) | Solar cell with a metal charge carrier discharge struc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