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665926B - 電信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信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5926B
TWI665926B TW103142199A TW103142199A TWI665926B TW I665926 B TWI665926 B TW I665926B TW 103142199 A TW103142199 A TW 103142199A TW 103142199 A TW103142199 A TW 103142199A TW I665926 B TWI665926 B TW I6659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erminal device
sub
pdc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2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3931A (zh
Inventor
馬修 韋伯
若林秀治
Original Assignee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43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3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5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59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無線電信系統包含透過一無線電介面來通訊的一基地台和一終端裝置。無線電介面支援用於將控制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的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較高層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的一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例如,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控制信息傳送關於用於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較高層信息之資源分配的資訊。終端裝置係配置以從基地台接收傳送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的分配之傳輸資源之一指示的一控制信息及判定用於控制平面信息的一有效週期。在用於控制信息的有效週期期間,終端裝置係配置以使用分配傳輸資源來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從基地台接收複數個不同的較高層信息。

Description

電信裝置及方法
本揭露關於電信裝置及方法。尤其是,某些實施例有關用於傳遞在一無線電信系統中之一共享通道之傳輸資源之分配的架構。
本文所提供的「先前技術」描述目的為普遍呈現本發明之上下文。在先前技術章節中描述的範圍內,現署名發明人的工作以及在申請時說明書中不能另外限定為先前技術的態樣,既非明示也非暗示地被認為是針對本發明的先前技術。
無線通訊系統大約從GSM系統(全球行動通訊系統)至3G系統已發展超過數十年且現在包括封包資料通訊以及電路交換通訊。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正發展稱為長程演進(LTE)的第四代無線通訊系統,其中已發展核心網路部分以形成基於合併早期無線無線電網路架構之元件與係基於在下行鏈路上的正交分頻多工(OFDM)及在上行鏈路上的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C-FDMA)的無線電 存取介面的更簡化架構。
第三和第四代行動電信系統,如基於3GPP定義之UMTS及長程演進(LTE)架構的那些變得能夠支援比前幾代行動電信系統提供的簡單語音及信息服務更尖端的服務。例如,隨著LTE系統提供的改進無線電介面及增強資料速率,使用者能夠享受高資料速率應用,如行動視頻串流及行動電視會議,這在以前只能透過固定線資料連線來得到。因此請求部署第三及第四代網路是穩固的且有對應希望延伸在上述電信系統中可用的涵蓋範圍(即,有想要提供更可靠存取無線電信系統用於在有限涵蓋範圍位置中操作的終端裝置)。
有限涵蓋範圍終端裝置的典型實例可能是所謂的機器類型通訊(MTC)裝置,例如位在顧客的家中且週期性地將有關顧客的家用(如瓦斯、水、電力等)之消耗量的資訊回傳至中央MTC伺服器。上述終端裝置可能操作在有限涵蓋範圍位置中,因為例如它可能位在地下室或具有相對高穿透損失的其他位置。例如在對應規範中,如ETSI TS 122 368 V10.530(2011-07)/3GPP TS 22.368版本10.5.0(發行10)[1]能發現關於MTC類型裝置之特性的進一步資訊。MTC類型終端裝置/MTC類型資料的一些典型特性可能包括例如如低移動性、高延遲容限、小資料傳輸、不頻繁傳輸及群組為基的特徵、監督及定址的特性。
在一些情況中,在基地台所服務之特定通訊 胞元中之有限涵蓋範圍位置中的終端裝置可能無法從基地台接收通訊,除非有為其訂定的特別規定使其可接收通訊。在此情況中增加涵蓋範圍的一個方法會是針對基地台增加其傳輸的功率。然而,從基地台的傳輸功率之總體增加會預期引起鄰近通訊胞元的增加干擾。替代方法將是針對基地台實際上將其可用傳輸功率預算集中/聚集成從基地台的整個傳輸資源內選擇且分配用於傳輸至有限涵蓋範圍終端裝置的傳輸資源(例如,就頻率來說)之子集。然而,此方法會再導致鄰近胞元的增加干擾且可能在一些情況中在基地台之間需要增加協調以最佳化效能。
提供涵蓋範圍延伸的另一方法係依賴於多個子訊框中的發信之重複傳輸。終端裝置可能接著例如使用闕斯合併(chase combining)/最大比值合併技術來合併為複數個重複傳輸接收之發信以增加成功解碼發信的可能性。此重複傳輸方法可能適用於控制發信(例如,在如LTE中之PDCCH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上發送)及/或其他發信(例如,在如LTE中之PDSCH的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上發送)。
用於提供涵蓋範圍延伸之重複傳輸方法的一個缺點是對應增加與終端裝置通訊所需的傳輸資源量,尤其是提供控制信息給終端裝置的傳輸資源量,且發明人已認知此問題會對某些類型的通訊特別顯著,如下方進一步討論。因此需要能允許與終端裝置通訊以在相較於傳統技術減少支援此所需的全部傳輸資源量下被一些子訊框轉讓 的架構。
根據本揭露之第一態樣,有提出一種操作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電信系統中與一基地台通訊之一終端裝置的方法,無線電介面支援用於將控制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其他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資料通道,其中控制信息傳送關於用於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其他信息之資源分配的資訊,且其中方法包含從基地台接收傳送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的分配傳輸資源之一指示的一控制信息,判定用於控制信息的一有效週期,以及在用於控制信息之有效週期內使用分配傳輸資源來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從基地台接收複數個其他信息。
根據本揭露之第二態樣,有提出一種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電信系統中與一基地台通訊的終端裝置,無線電介面支援用於將控制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其他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資料通道,其中控制信息傳送關於用於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其他信息之資源分配的資訊,且其中終端裝置包含一控制器單元和一收發器單元,配置以共同操作以從基地台接收傳送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的分配傳輸資源之一指示的一控制信息,用以判定用於控制信息的一有效週期,及用以在用於控制信息之有 效週期內使用分配傳輸資源來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從基地台接收複數個其他信息。
根據本揭露之第三態樣,有提出一種電路,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電信系統中與一基地台通訊之一終端裝置,無線電介面支援用於將控制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其他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資料通道,其中控制信息傳送關於用於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其他信息之資源分配的資訊,且其中電路包含一控制器元件和一收發器元件,配置以共同操作以使終端裝置從基地台接收傳送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的分配傳輸資源之一指示的一控制信息,用以判定用於控制信息的一有效週期,以及用以在用於控制信息之有效週期內使用分配傳輸資源來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從基地台接收複數個其他信息。
根據本揭露之第四態樣,有提出一種操作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電信系統中與一終端裝置通訊之一基地台的方法,無線電介面支援用於將控制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其他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資料通道,其中控制信息傳送關於用於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其他信息之資源分配的資訊,且其中方法包含將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傳送分配傳輸資源之一指示的一控制信息傳送至終端裝置,判定用於控制信息的一有效週期,以及在用於控制信息之有效週期內使用分配傳輸資源來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 上將複數個其他信息傳送至終端裝置。
根據本揭露之第五態樣,有提出一種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電信系統中與一終端裝置通訊的基地台,無線電介面支援用於將控制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其他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資料通道,其中控制信息傳送關於用於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其他信息之資源分配的資訊,且其中基地台包含一控制器單元和一收發器單元,配置以共同操作以將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傳送分配傳輸資源之一指示的一控制信息傳送至終端裝置,用以判定用於控制信息的一有效週期,及用以在用於控制信息之有效週期內使用分配傳輸資源來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將複數個其他信息傳送至終端裝置。
根據本揭露之第六態樣,有提出一種電路,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電信系統中與一終端裝置通訊之一基地台,無線電介面支援用於將控制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其他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資料通道,其中控制信息傳送關於用於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其他信息之資源分配的資訊,且其中電路包含一控制器元件和一收發器元件,配置以共同操作以使基地台將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傳送分配傳輸資源之一指示的一控制信息傳送至終端裝置,用以判定用於控制信息的一有效週期,以及用以在用於控制信息之有效週期內使用分配傳輸資源來在下行鏈路 資料通道上將複數個其他信息傳送至終端裝置。
根據本揭露之第七態樣,有提出一種操作一基地台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無線電信系統中傳遞一信息至一或更多終端裝置的方法,無線電介面具有包含複數個子訊框的無線電訊框結構,其中信息可能依照使用在第一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第一傳輸架構來傳送或依照使用在第二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第二傳輸架構來傳送,其中第二數量大於第一數量,其中信息關聯於用以指示信息所定址到的終端裝置之識別符,且其中方法包含取決於信息係依照第一傳輸架構或第二傳輸架構要被傳送來選擇用於識別符的特性。
根據本揭露之第八態樣,有提出一種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無線電信系統中傳遞一信息至一或更多終端裝置的基地台,無線電介面具有包含複數個子訊框的無線電訊框結構,其中基地台包含一控制器單元和一收發器單元,配置以共同操作使得信息可能依照使用在第一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第一傳輸架構來傳送或依照使用在第二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第二傳輸架構來傳送,其中第二數量大於第一數量,其中信息關聯於用以指示信息所定址到的終端裝置之識別符,且其中取決於信息係依照第一傳輸架構或第二傳輸架構要被傳送來選擇用於識別符的特性。
根據本揭露之第九態樣,有提出一種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無線電信系統中傳遞一信息至一或更 多終端裝置的基地台之電路,無線電介面具有包含複數個子訊框的無線電訊框結構,其中電路包含一控制器元件和一收發器元件,配置以共同操作使得信息可能依照使用在第一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第一傳輸架構來傳送或依照使用在第二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第二傳輸架構來傳送,其中第二數量大於第一數量,其中信息關聯於用以指示信息所定址到的終端裝置之識別符,且其中取決於信息係依照第一傳輸架構或第二傳輸架構要被傳送來選擇用於識別符的特性。
根據本揭露之第十態樣,有提出一種操作一終端裝置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無線電信系統中從一基地台接收一信息的方法,無線電介面具有包含複數個子訊框的無線電訊框結構,其中信息可能依照使用在第一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第一傳輸架構來傳送或依照使用在第二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第二傳輸架構來被基地台傳送,其中第二數量大於第一數量,且其中方法包含根據關聯於信息之識別符來判定信息被定址至終端裝置,且更根據識別符的特性來判定信息傳輸係依照第一傳輸架構或第二傳輸架構。
根據本揭露之第十一態樣,有提出一種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無線電信系統中從一基地台接收一信息的終端裝置,無線電介面具有包含複數個子訊框的無線電訊框結構,其中信息可能依照使用在第一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第一傳輸架構來被基地台傳送或 依照使用在第二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第二傳輸架構來被基地台傳送,其中第二數量大於第一數量,且其中終端裝置包含一控制器單元和一收發器單元,配置以共同操作以根據關聯於信息之識別符來判定信息被定址至終端裝置,且用以更根據識別符的特性來判定信息傳輸係依照第一傳輸架構或第二傳輸架構。
根據本揭露之第十二態樣,有提出一種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無線電信系統中從一基地台接收一信息的終端裝置之電路,無線電介面具有包含複數個子訊框的無線電訊框結構,其中信息可能依照使用在第一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第一傳輸架構來被基地台傳送或依照使用在第二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第二傳輸架構來被基地台傳送,其中第二數量大於第一數量,且其中電路包含一控制器元件和一收發器元件,配置以共同操作以根據關聯於信息之識別符來判定信息被定址至終端裝置,且用以更根據識別符的特性來判定信息傳輸係依照第一傳輸架構或第二傳輸架構。
進一步各自態樣及特徵藉由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來定義。
前面段落已經由通用介紹來提出,且不打算限制下面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所述之實施例連同進一步優點將藉由參考關聯附圖的下面詳細說明來最佳地理解。
100‧‧‧網路
102‧‧‧核心網路
103‧‧‧涵蓋區域
104‧‧‧終端裝置
201‧‧‧無線電訊框
340‧‧‧LTE終端
341‧‧‧LTE終端
342‧‧‧LTE終端
343‧‧‧LTE終端
300‧‧‧控制區
310‧‧‧中間頻帶
320‧‧‧載波
400-405‧‧‧步驟
500‧‧‧電信系統
502‧‧‧核心網路部分
504‧‧‧基地台
506‧‧‧第一終端裝置
508‧‧‧第二終端裝置
504a‧‧‧收發器單元
504b‧‧‧控制器單元
506a‧‧‧收發器單元
506b‧‧‧控制器單元
508a‧‧‧收發器單元
508b‧‧‧控制器單元
510‧‧‧第一無線電通訊鏈路
512‧‧‧第二無線電通訊鏈路
600‧‧‧控制區
602‧‧‧PDSCH區
600A‧‧‧PDCCH區
600B‧‧‧PDCCH區
600C‧‧‧PDCCH區
602D‧‧‧PDSCH區
602E‧‧‧PDSCH區
602F‧‧‧PDSCH區
600G‧‧‧PDCCH區
600H‧‧‧PDCCH區
600I‧‧‧PDCCH區
602J‧‧‧PDSCH區
602K‧‧‧PDSCH區
602L‧‧‧PDSCH區
700O‧‧‧PDCCH區
700P‧‧‧PDCCH區
700Q‧‧‧PDCCH區
702R‧‧‧PDSCH區
702S‧‧‧PDSCH區
702T‧‧‧PDSCH區
S1-S7‧‧‧步驟
T1-T5‧‧‧步驟
當關聯附圖來考慮時,其中遍及這幾個視圖的相同參考編號表明同樣或對應部件,本揭露的更完整評價及其許多伴隨優點將因為其藉由參考下面詳細說明來變得更好理解而輕易地得到,且其中:第1圖提出繪示一行動電信系統之實例的示意圖;第2圖提出繪示一LTE無線電訊框的示意圖;第3圖提出繪示一LTE下行鏈路無線電子訊框之實例的示意圖;第4圖提出繪示一LTE「預佔」程序的示意圖;第5圖示意地表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無線電信系統;第6圖示意地表示用於與操作在第5圖之無線電信系統中之終端裝置通訊的一串下行鏈路子訊框;第7圖依照本揭露之實施例示意地表示用於與操作在第5圖之無線電信系統中之終端裝置通訊的一串下行鏈路子訊框;第8圖係表示依照本揭露之實施例操作之在一基地台及一終端裝置之間之通訊的發信梯形圖;及第9圖係表示依照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操作之在一基地台及一終端裝置之間之通訊的發信梯形圖。
第1圖提出繪示一行動電信網路/系統100之一些基本功能的示意圖,其依照LTE原理操作且可能適用於實作本揭露之實施例,如下面進一步所述。第1圖之各種元件及其各自操作模式是熟知的且定義在由3GPP(RTM)團體掌管的相關標準中且也描述在關於此題材的許多書籍中,例如Holma H.and Toskala A[2]。將了解下面未具體說明的電信網路之操作態樣可能依照任何已知技術來實作,例如根據相關規格書。
網路100包括連接至一核心網路102的複數個基地台101。每個基地台提供一涵蓋區域103(即,胞元),裡面的資料能傳遞至終端裝置104且從終端裝置104傳遞。資料經由無線電下行鏈路在其各自涵蓋區域103內從基地台101傳送至終端裝置104。資料經由無線電上行鏈路從終端裝置104傳送至基地台101。核心網路102經由各自基地台101路由資料至終端裝置104且從終端裝置104路由資料,且提供如認證、移動性管理、收費等功能。終端裝置也可能被稱為移動電台、使用者設備(UE)、使用者終端、移動無線電、等等。基地台也可能被稱為收發器電台/nodeB/e-nodeB、等等。
如依照3GPP定義之長程演進(LTE)架構所配置的那些之行動電信系統使用用於無線電下行鏈路的正交分頻多工(OFDM)為基介面(所謂的OFDMA)及在無線電上行鏈路上的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架構(SC-FDMA)。第2圖 顯示繪示OFDM為基LTE下行鏈路無線電訊框201的示意圖。LTE下行鏈路無線電訊框從LTE基地台(已知為增強NodeB)傳送且持續10毫秒。下行鏈路無線電訊框包含十個子訊框,每個子訊框持續1毫秒。主要同步信號(PSS)及次要同步信號(SSS)係在LTE訊框的第一至第六子訊框中傳送。實體廣播通道(PBCH)係在LTE訊框的第一子訊框中傳送。
第3圖係繪示示範傳統下行鏈路LTE子訊框之結構的格子示意圖。子訊框包含被傳送超過1毫秒週期之預定數量的符元。每個符元包含跨下行鏈路無線電載波之頻寬分佈的預定數量之正交子載波。
第3圖中所示之示範子訊框包含跨20MHz頻寬分佈的14個符元及1200個子載波且在本實例中係在訊框中的第一子訊框(因此其包含PBCH)。用於在LTE中傳輸的實體資源之最小分配係包含在一個子訊框上傳送之12個子載波的資源區塊。為了清楚,在第3圖中,未顯示每個個別資源元件,反而在子訊框格子中的每個個別小盒對應於在一個符元上傳送的12個子載波。
第3圖顯示在用於四個LTE終端340、341、342、343的細線資源分配中。例如,用於第一LTE終端(UE1)的資源分配342延伸超過5個區塊的12個子載波(即,60個子載波),用於第二LTE終端(UE2)的資源分配343延伸超過6個區塊的12個子載波(即,72個子載波),等等。
控制通道資料能在包含子訊框之前「n」個符元之子訊框的(第3圖之點陰影所指之)控制區300中傳送,其中「n」會在用於3MHz以上之通道頻寬的一和三個符元之間改變,且其中「n」會在用於1.4MHz之通道頻寬的二和四個符元之間改變。為了提出具體實例,接下來的說明關於具有3MHz以上之通道頻寬的主載波,於是「n」的最大值將是3(如第3圖之實例中)。在控制區300中傳送的資料包括在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實體控制格式指示通道(PCFICH)及實體HARQ指示通道(PHICH)上傳送的資料。這些通道傳送實體層控制資訊。控制通道資料也能或替代地在包含一些子載波之子訊框的第二區中傳送實質上等同於子訊框之期間、或實質上等同於留在「n」個符元之後之子訊框之期間的時間。在此第二區中傳送的資料係在增強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EPDCCH)上傳送。此通道傳送可能除了在其他實體層控制通道上之外傳送的實體層控制資訊。
PDCCH及EPDCCH包含指示子訊框的哪些子載波已被分配給特定終端(或所有終端或終端子集)的控制資料。這可能被稱為實體層控制發信/資料。因此,在第3圖所示之子訊框之控制區300中傳送的PDCCH及/或EPDCCH資料將指示UE1已被分配參考編號342所指之資源區塊、UE2已被分配參考編號343所指之資源區塊、等等。
PCFICH包含指示控制區之尺寸的控制資料 (即,用於3MHz以上之通道頻寬的一和三個符元之間且用於1.4MHz之通道頻寬的二和四個符元之間)。
PHICH包含HARQ(混和式自動請求)資料,指示先前傳送的上行鏈路資料是否已成功被網路接收。
在時頻資源格之中間頻帶310中的符元係用於包括主要同步信號(PSS)、次要同步信號(SSS)及實體廣播通道(PBCH)之資訊的傳輸。此中間頻帶310一般是72個子載波寬(對應於1.08MHz的傳輸頻寬)。PSS和SSS係一旦偵測到便允許LTE終端裝置達到訊框同步且判定傳送下行鏈路信號之增強NodeB之實體層胞元身分的同步信號。PBCH傳送關於胞元的資訊,包含包括LTE終端用以適當地存取胞元之參數的主資訊區塊(MIB)。在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這可能也被稱為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傳送至終端的資料能在子訊框的其他資源元件中傳送。一般來說,PDSCH傳送使用者平面資料及非實體層控制平面資料(如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及非存取層(NAS)發信)之組合。在PDSCH上傳送的使用者平面資料及非實體層控制平面資料可能被稱為較高層資料(即,關聯於高於實體層之層的資料)。
第3圖也顯示包含系統資訊及在R344之頻寬上延伸的PDSCH的區域。傳統LTE子訊框也將包括參考信號,其將於下方進一步討論但為了清楚而未顯示在第3圖中。
LTE通道中的子載波數量會依照傳輸網路的配 置來改變。典型地,此改變係從包含在1.4MHz通道頻寬內的72個子載波至包含在20MHz通道頻寬內的1200個子載波(如第3圖示意地所示)。如本領域中已知,在PDCCH、PCFICH及PHICH上傳送的資料一般分佈在跨子訊框之全部頻寬的子載波上以提供頻率分集。因此,傳統LTE終端必須能夠接收全部通道頻寬以接收且解碼控制區。
第4圖繪示一LTE「預佔」程序,亦即終端遵循的程序,使得其能解碼經由下行鏈路通道被基地台發送的下行鏈路傳輸。使用此程序,終端能識別出包括用於胞元之系統資訊之傳輸部分且因此解碼用於胞元之配置資訊。
如能在第4圖中看到,在傳統LTE預佔程序中,終端首先使用在中間頻帶中的PSS及SSS與基地台同步(步驟400)且接著解碼PBCH(步驟401)。一旦終端進行了步驟400及401,便與基地台同步。
針對每個子訊框,終端接著解碼跨載波320之全部頻寬分佈的PCFICH(步驟402)。如上所述,LTE下行鏈路載波能高達20MHz寬(1200子載波)且標準LTE相容終端因此必須具有接收並解碼在20MHz頻寬上的傳輸以解碼PCFICH的能力。藉此,在PCFICH解碼階段中,以20MHz載波頻帶,終端在比關於同步及PBCH解碼之步驟400及401(R310之頻寬)期間更大的頻寬(R320之頻寬)下操作。
終端接著查明PHICH位置(步驟403)且解碼PDCCH(步驟404),特別是為了識別系統資訊傳輸及為了識別其專用分配授予。分配授予被終端使用以找出系統資訊且用以找出其在PDSCH中的資料。系統資訊及專用分配兩者皆在PDSCH上傳送且在載波頻帶320內排程。步驟403及404也需要標準LTE相容終端以在載波頻帶的全部頻寬R320上操作。分配授予可能也或替代地從EPDCCH解碼。
在步驟402至404中,終端解碼包含在子訊框之控制區300中的資訊。如上所述,在LTE中,上面提到的三個控制通道(PCFICH,PHICH及PDCCH)能跨載波的控制區300被發現,其中控制區延伸超過範圍R320且佔用每個子訊框的前一、二或三個OFDM符元,如上所述。在子訊框中,典型地,控制通道不使用控制區300內的所有資源元件,但它們跨整個區地散布,使得LTE終端必須能夠同時接收整個控制區300用於解碼三個控制通道之各者。
終端接著會解碼PDSCH(步驟405),其包含系統資訊或為此終端所傳送的資料。
如上所述,在LTE子訊框中,PDSCH通常佔用接在控制區之後的資源元件之群組。在分配給不同行動通訊終端(UE)之資源元件340、341、342、343之區塊中的資料及在第3圖所示之資源344之區塊中的系統資訊資料具有比整個載波之頻寬更小的頻寬。為了解碼這些區 塊,終端首先接收跨頻率範圍R320分佈的PDCCH及/或EPDCCH以判定是否(E)PDCCH指示在需要被UE解碼之子訊框中有PDSCH資源。透過使用無線電網路暫時識別符(RNTI)來建立在LTE中之用於(E)PDCCH發信的預期接收。藉由使用RNTI來將(E)PDCCH發信定址至特定RNTI以擾亂關聯於(E)PDCCH發信的循環冗餘檢查(CRC)位元。在胞元中的每個連接UE關聯於胞元RNTI(C-RNTI),其可能用以將PDCCH發信定址至此特定UE。此外,有其他被定義的RNTI且這些可能用以同時地處理終端裝置之群組。例如,系統資訊RNTI(SI-RNTI)被定義且包含SI的PDSCH傳輸係由被定址至SI-RNTI的(E)PDCCH發信分配。各種其他RNTI被定義用於各種其他類型的發信。一些實例包括隨機存取RNTI(RA-RNTI)、呼叫RNTI(P-RNTI)、傳送功率控制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RNTI(TPC-PUCCH-RNTI)及傳送功率控制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RNTI(TPC-PUSCH-RNTI)。
因此,一旦UE已接收了下行鏈路子訊框,UE就在子訊框中搜尋關聯於適用於UE之任何RNTI的(E)PDCCH發信以識別出在PDSCH上之傳輸資源的任何對應配置。若在(E)PDCCH上有被定址至UE的分配信息,則UE將繼續進行在PDCCH所指示之相關頻率範圍中解碼PDSCH(若有的話)。因此,例如,上述UE1解碼整個控制區300以判定其資源分配且接著從對應資源區塊342提取相關資料。
第5圖示意地顯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一電信系統500。本實例中的電信系統500大體上係基於LTE類型架構。由於電信系統500之操作的上述許多態樣是標準且被充分了解,因此為了簡潔而不在此詳細說明。本文未具體說明的電信系統500之操作態樣可能依照任何已知技術來實作,例如根據已建立的LTE標準及其已知變化。
電信系統500包含耦接至一無線電網路部分的一核心網路部分(演進的封包核心)502。無線電網路部分包含一基地台(演進節點B)504、一第一終端裝置506及一第二終端裝置508。當然,將了解到實際上無線電網路部分可能包含服務跨不同通訊細胞之較大量終端裝置的複數個基地台。然而,為了簡明而在第5圖中只顯示單一基地台及兩個終端裝置。
就像傳統行動無線電網路,終端裝置506、508被配置以傳遞資料至基地台(收發器電台)504且從基地台(收發器電台)504傳遞資料。基地台接著通訊地連接至在核心網路部分中的服務閘道(S-GW)(未顯示),其係配置以經由基地台504在電信系統500中進行路由至終端裝置及對終端裝置之行動通訊服務的管理。為了維護移動性管理及連接性,核心網路部分502也包括一移動性管理實體(未顯示),其基於儲存在家庭用戶伺服器(HSS)中的用戶資訊來管理操作在通訊系統中之與終端裝置506、508的增強封包服務(EPS)連線。在核心網路中的其他網路元 件(為了簡明也未顯示)包括策略計費及資源功能(PCRF)、及封包資料網路閘道(PDN-GW),其提供從核心網路部分502至外部封包資料網路(例如網際網路)的連線。如上所提及,第5圖中所示之通訊系統500的各種元件之操作大體上除了修改的地方可能是傳統的以提供依照如本文所述之揭露之實施例的功能。
在本實例中,假設第一終端裝置506是與基地台504通訊的傳統智慧型手機類型終端裝置。因此,且由於是傳統的,此第一終端裝置506包含用於傳送及接收無線信號的一收發器單元506a及配置以控制智慧型手機506的一控制器單元506b。控制器單元506b可能包含一處理器單元,其使用用於在無線電信系統中的設備之傳統編程/配置技術來適當地配置/編程以提供想要的功能。收發器單元506a及控制器單元506b在第5圖中係示意地顯示為分開元件。然而,將了解到能以各種不同方式來提供這些單元的功能,例如使用單一適當地編程之通用電腦,或適當地配置之專用積體電路。如將理解地,傳統終端裝置506一般將包含關聯其操作功能的各種其他元件。
在此實例中,假設第二終端裝置508是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機器類型通訊(MTC)終端裝置且位於限制涵蓋範圍之區域中。如以上所論述,MTC裝置典型的特徵可能是通訊小量資料的半自治或自治之無線通訊裝置。實例包括所謂的智慧型電表,其例如可能位在顧客的家中且週期性地將有關顧客的家用(如瓦斯、水、電力等) 之消耗量的資訊回傳至中央MTC伺服器。MTC裝置在某方面可能被視為能被具有相對低服務品質(QoS)(例如就等待時間來說)的相對低頻寬通訊通道支援的裝置。這裡假設第5圖中的MTC終端裝置508就是這樣的裝置。然而,將理解到本揭露之實施例可能也實作用於其他類型的終端裝置。
如同智慧型手機506,MTC裝置508包含用於傳送及接收無線信號的一收發器單元508a及配置以控制MTC裝置508的一控制器單元508b。控制器單元508b可能包含一處理器單元,其使用用於在無線電信系統中的設備之傳統編程/配置技術來適當地配置/編程以提供本文所述之想要的功能。為了容易呈現,收發器單元508a及控制器單元508b在第5圖中係示意地顯示為分開元件。然而,將了解到能以各種不同方式來提供這些單元的功能,例如使用單一適當地編程之通用電腦,或適當地配置之專用積體電路,或使用複數個分開電路/處理元件用於提供想要的功能之不同元件。將理解到MTC裝置508一般將包含關聯於其依照建立之無線電信技術之操作功能的各種其他元件(例如,電源、可能有使用者介面等)。
基地台504包含用於傳送及接收無線信號的一收發器單元504a及配置以控制基地台504的一控制器單元504b。控制器單元504b可能包含一處理器單元,其使用用於在無線電信系統中的設備之傳統編程/配置技術來適當地配置/編程以提供本文所述之想要的功能。為了 容易呈現,收發器單元504a及控制器單元504b在第5圖中係示意地顯示為分開元件。然而,將了解到能以各種不同方式來提供這些單元的功能,例如使用單一適當地編程之通用電腦,或適當地配置之專用積體電路,或使用複數個分開電路/處理元件用於提供想要的功能之不同元件。將理解到基地台504一般將包含關聯於其操作功能的各種其他元件。例如,基地台504一般將包含負責排程通訊的排程實體。排程實體的功能可能例如被納入控制器單元504b。
因此,基地台504係配置以透過第一無線電通訊鏈路510來與智慧型手機506通訊資料且透過第二無線電通訊鏈路512來與MTC裝置508通訊資料。兩無線電鏈路都可能在關聯於基地台504的單一無線電訊框結構內被支援。這裡假設基地台504係配置以透過根據建立之LTE為基通訊的原理之第一無線電通訊鏈路510來與智慧型手機506通訊且透過根據如本文所述之本揭露之實施例之第二無線電通訊鏈路512來與MTC裝置508通訊。將理解到基地台依照傳統技術可能容易獲得指示附屬於基地台之不同種類之終端裝置的資訊。亦即,基地台將知道智慧型手機是包括傳統智慧型手機的裝置種類,且MTC裝置是包括MTC裝置的裝置種類。再者,基地台可能使用傳統技術來建立MTC裝置508係在涵蓋範圍有限情況下操作的裝置,使得需要步驟來增加MTC裝置能夠解碼下行鏈路傳輸的可能性。
如上所提及,在LTE為基無線電信系統中,用以在胞元中操作之終端裝置所需的一些基本資訊係在主資訊區塊(MIB)中的PBCH上傳送。關於系統配置的其他資訊在稱為SIB1、SIB2、SIB3、...等(有被定義為發行11LTE的16個SIB)的系統資訊區塊(SIB)中被劃分。SIB在系統資訊(SI)信息中傳送,除了SIB1以外,其可能包含多個SIB(稱為第一SI、第二SI等)。可能有在不同週期下傳送的一個或數個SI信號。每個SI信息可能傳送適用於以相同週期排程的多個SIB。用於SIB1信息傳輸的時序係固定在80毫秒週期上且它們當系統訊框編號(SFN)是8的倍數時(即,SFN mod 8=0)在無線電訊框的第五個子訊框中發生。在80毫秒週期內的每個其他無線電訊框中有提供SIB1信息之重傳。在SIB1中配置用於其他SIB傳輸信息的時序。在子訊框內的PDSCH上之用於SI信息的傳輸資源分配係使用被定址至SI-RNTI(系統資訊無線電網路暫時識別符-目前是LTE中的0xFFFF)的PDCCH分配信息來提供給終端裝置。在較高層,SI係在邏輯廣播控制通道(BCCH)上傳送。
在LTE中,使用動態排程來在週期性發生的時域視窗(稱為SI視窗)內傳送SI信息。每個SI信息係關聯於SI視窗且不同SI信息的SI視窗不重疊。亦即,在一個SI視窗內,只有傳送對應SI信息。SI視窗的長度係共用於所有SI信息,且係可配置的。在SI視窗內,能在除了MBSFN(多播廣播單一頻率網路)子訊框、在TDD(分 時雙工)中的上行鏈路子訊框、及用於SFN(系統訊框編號)mod 2=0之無線電訊框的子訊框#5以外的任何子訊框中傳送對應SI信息一些次數。終端裝置從解碼在PDCCH上的SI-RNTI取得詳細的時域排程(及其他資訊,例如,頻域排程、傳輸格式)。單一SI-RNTI係用以定址系統資訊區塊類型1以及所有SI信息。系統資訊區塊類型1配置SI視窗長度和用於SI信息的傳輸週期性。
在胞元中的系統資訊可能被改變,雖然通常這很少與系統資訊一起發生,也許保持不變數小時、數天、或甚至數週。
用於除了與EAB(延伸存取限制)、ETWS(地震海嘯警報系統)及CMAS(商業移動警報系統)相關的那些以外之系統資訊的變化,有被定義的BCCH修改週期(其可能被稱為「SI修改週期」)。SI修改週期邊界係定義在用於SFN mod q=0、用於q之胞元特定值的無線電訊框上。當系統資訊有變化時,從新的SI修改週期之起始傳送新的系統資訊。
例如,在ETSI TS 136 331 V11.4.0(2013-07)/3GPP TS 36.331版本11.4.0發行11[3]的章節5.2.1.3中說明用於實作在LTE為基網路中的系統資訊之變化的一般程序。總而言之,基地台指示系統資訊之變化如下。
1.當網路改變系統資訊時,其藉由傳送被定址至呼叫RNTI(P-RNTI)的PDCCH資源分配信息來通知終端裝置關於變化。這引導終端裝置以被設定為真的 SystemInfoModification旗標來解碼包含呼叫信息的PDSCH資源。例如,這可能透過一個SI修改週期來進行。RRC_IDLE和RRC_CONNECTED兩者終端裝置週期性地檢查呼叫信息。可能注意EAB變更、ETWS和CMAS通知可能以在呼叫信息中的單獨旗標來被單獨地修改(但也可能與其他SIB一起被修改)。
2.在下面的SI修改週期中,網路傳送修改的系統資訊,且可能遞增在SIB1中的SystemInfoValueTag。此值標籤能指示任何SIB之變化,但它可能並不用於EAB、ETWS、CMAS和一些定期變換的SI參數(如CDMA2000系統時間)。終端裝置能使用SystemInfoValueTag以驗證目前儲存的系統資訊是否仍然有效,例如,當UE可能已錯過在呼叫中的系統資訊變化通知時從涵蓋範圍外返回。
能在ETSI TS 136 331 V11.4.0(2013-07)/3GPP TS 36.331版本11.4.0發行11[3]中發現關於系統資訊和在LTE為基系統中之系統資訊變化的更多細節。
如以上所論述,已提出藉由引入終端裝置可能結合以提供成功解碼之增加可能性的傳輸重覆來提高用於在無線電信系統中之終端裝置的涵蓋範圍。
第6圖依照現有技術示意地表示用於透過用於SI信息之重覆傳輸來提供涵蓋範圍延伸的方法。第6圖示意地顯示一序列LTE下行鏈路子訊框(標記為子訊框「A」、「B」、「C」、...、「L」以有助於說明),其中 陰影用以示意地指示哪些區域中的子訊框係用以傳送系統資訊。第6圖所示之子訊框包含四組三個連續子訊框,其中在群組之間的間隔係如虛線示意地指示且在下面進一步論述。雖然未顯示於第6圖中,但群組之間的間隙包含用於其他通訊的一序列連續子訊框,其不與這裡考慮的系統資訊發信相關。如以上所論述,每個子訊框包含控制區600和PDSCH區602。用於各別子訊框的控制區600在第6圖中係以用於相關子訊框的識別字母來標記(即,標記為600A、600B、600C等)。用於各別子訊框的PDSCH區在第6圖中被同樣標記為602A、602B、602C等。第6圖所示之每個子訊框本質上係表示在第3圖中之簡化版本。於是,若有實作的話,控制區600支援如上述之PCFICH、PHICH和PDCCH通道,而PDSCH區602支援使用者平面資料和系統資訊(除了別的以外)及EPDCCD。在本揭露之實施例之內文中的控制區600之最顯著態樣有關PDCCH,且因此為了簡單起見,控制區600可能有時在本文中被稱為PDCCH區600。
在說明用以提供第6圖所示之涵蓋範圍延伸的重覆傳輸方法之前,認為有助於闡明要於本文所使用之技術的一些態樣。「重覆傳輸」之術語(以及相關術語)將用以指在個別子訊框中的傳輸,其係為了對在基地台與終端裝置(如PDCCH信息或PDSCH信息)之間傳送的信息提供涵蓋範圍延伸之目的而重覆之一序列傳輸的一部分。因此,在涵蓋範圍延伸內文中,(E)PDCCH信息之傳輸包含 在(E)PDCCH上的複數個「重覆傳輸」且PDSCH信息之傳輸包含在PDSCH上的複數個「重覆傳輸」。「重傳」之術語(以及相關術語)將用以指之前已至少被發送一次的信息之傳輸。這些術語應被相應地解釋,除非內文另有要求。
針對用以提供第6圖所示之涵蓋範圍延伸的示範重覆傳輸方法,為了便於表示而假設方法依賴於對每個PDCCH信息和每個PDSCH信息僅提供三個重覆傳輸。然而,將了解實際上通常將包含較大數量的重覆傳輸,例如,可能有數十或數百個包含每個信息的重覆以提供對應之較高程度的涵蓋範圍延伸。再者,將了解PDCCH信息和PDSCH信息可能包含不同數量的重覆傳輸(例如,由於運用不同編碼架構,意味著對成功接收的給定機率需要不同數量的重覆傳輸)。
由此,參考第6圖,子訊框A、B和C係用以藉由在各別PDCCH區600A、600B、600C中發送三個重覆PDCCH傳輸來發信被定址至SI-RNTI的PDCCH信息。在PDCCH區600A、600B、600C中被定址至SI-RNTI的每個PDCCH重覆傳輸實際上包含終端裝置能結合以設法建立PDCCH信息的內文之相同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複製。針對此示範重覆傳輸為基涵蓋範圍延伸架構,假設特定類型的信息受到被定址至相同RNTI(例如,用於系統資訊相關類型之信息的SI-RNTI)的重覆傳輸,猶如相同類型的信息會受到傳統單一子訊框傳輸。然而,如下面進 一步所論述,依照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具有不同特性(例如,值)的識別符可能用於給定類型的信息,這取決於信息係依照第一傳輸架構(例如,使用傳統單一子訊框為基傳輸方法)或第二傳輸架構(例如,使用用於涵蓋範圍延伸的重覆傳輸架構)來發送。再者,將了解根據用以傳送信息的何者傳輸架構來使用關聯於具有不同特性之特定類型的信息之識別符的方法能依照使用或不使用有效週期的本揭露之實施例來使用,如本文所揭露。
包含在子訊框A、B和C之PDCCH區中之三個重覆傳輸的PDCCH信息指示要用於包含系統資訊之傳輸的一隨後PDSCH信息的資源區塊。此PDSCH信息本身包含複數個重覆傳輸,且在本實例中,係由在子訊框D、E和F之PDSCH區602D、602E和602F中的陰影表示。例如,針對用以在PDSCH區602D、602E和602F中傳送系統資訊信息的重覆傳輸之特定資源元件的傳輸資源被指示在被定址至SI-RNTI的對應PDCCH信息中,且在使用重覆傳輸之涵蓋範圍延伸的內文中依照傳統資源分配技術來包含在PDCCH區600A、600B、600C中的重覆傳輸。當第6圖中的陰影示意地表示用於在子訊框D、E、F的各別PDSCH區602D、602E和602F中之每個重覆傳輸的相同頻率資源時,原則上重覆傳輸方法可能配置以包括用於包含在子訊框D、E、F中發送的PDSCH信息之不同重覆傳輸的跳頻。任何上述跳頻的性質可能被預定義,例如,它可能根據用於無線電信系統的操作標準被預指定, 或它可能建立在先前RRC(無線電資源控制)發信中,或它可能指示在PDCCH信息中。
如第6圖示意地所示,在子訊框C和D之間有間隙。這遵循用於重覆傳輸涵蓋範圍延伸之目前提出的方法,藉此包含複數個重覆傳輸的PDSCH信息之傳輸不開始,直到在已發送對應PDCCH信息的所有重覆傳輸之後為止。這是為了幫助減少在終端裝置的緩衝需求。又,目前建議指示在包含PDCCH信息之重覆傳輸的結束與包含PDSCH信息之重覆傳輸的起始之間應沒有任何重疊。然而,將了解用於提供涵蓋範圍延伸的重覆傳輸方法之上述態樣的特定實作對於基於本揭露的原理係不重要的。也就是說,本文所述之原理可能同樣地關聯於其他重覆傳輸方法(例如,關聯於PDCCH之重覆傳輸及其出現在相同子訊框中的對應PDSCH)來實作。
在如第6圖之子訊框D、E和F中所示意地指示之系統資訊信息的傳輸之後的子訊框中,無線電信系統繼續依照其正常操作技術來操作,直到表示子訊框G為止。子訊框G表示另一系統資訊信息之開始。如上所提及,系統資訊信息能依照LTE技術來定期地重傳,且就這一點而言,開始於子訊框G的系統資訊信息在本實例中被認為是使用子訊框A至F所傳送之系統資訊信息的重傳,如以上所論述。系統資訊之重傳的特定時序(即,相對於子訊框A之子訊框G的時序)可能遵循任何傳統系統資訊重傳排程。基於從子訊框G開始的系統資訊信息之重 傳的原理遵循上述那些。因此,被定址至SI-RNTI的PDCCH信息係使用子訊框G、H和I的PDCCH區600G、600H和600I來發送以找出用於包含在如第6圖之陰影所指示之子訊框J、K和L中的PDSCH區602J、602K和602L中的三個重覆傳輸之PDSCH信息的資源。在本實例中,可能注意到用於在子訊框J、K、L中的PDSCH上之系統資訊信息的重傳之資源元件的頻率係不同於用於先前傳輸之在子訊框D、E、F中使用的,但這不具有任何特定意義。再者,在子訊框D、E、F、J、K、L中的PDSCH信息之傳輸可能包含不同所謂之冗餘版本的PDSCH信息,其包含不同組合之從前向錯誤校正編碼程序產生之資訊位元和冗餘位元。
將了解未包含在上述SI信息發信中的第6圖所示之傳輸資源能以常用方式來用於在網路中的其他通訊。尤其是,將了解雖然關聯於用於系統資訊信息的PDCCH之重覆傳輸的全部PDCCH區係顯示為第6圖之陰影,但這僅僅是相較於其中用於系統資訊信息的PDCCH沒有被傳送而突顯出其中用於系統資訊信息的PDCCH被傳送的那些子訊框,且實際上這些區域將包含定址不同終端裝置的多個PDCCH信息,用於對在PDSCH上之各種不同類型的通訊分配資源。
在LTE中發信的系統資訊係依據正接近更多或更少連續基礎來發送。這意味著有相當多數量之用於廣播包含SIB之系統資訊信息的PDSCH流量。對PDCCH 發信有對應要求以排程用於系統資訊信息的PDSCH資源。本發明人已認為這在預期一些重覆的涵蓋範圍延伸情境中會成為一項顯著問題,如第6圖所示。這是因為針對包含複數個PDSCH重覆傳輸的每個PDSCH信息(即,使用在子訊框D、E和F中之資源所發送的PDSCH信息及使用在子訊框J、K和L中之資源所發送的PDSCH信息),有包含複數個PDCCH重覆傳輸的對應SI-RNTIPDCCH信息(即,使用在子訊框A、B和C中之資源所發送的PDCCH信息及使用在子訊框G、H和I中之資源所發送的PDCCH信息)。隨著針對或許一百個或更多重覆傳輸以提供範圍延伸至用於系統資訊信息之基地台的對應胞元之邊緣的可能性,將需要大部分的可用控制區資源以支援遵循第6圖之方法的此功能。這當然是以第6圖所示之方法在使用PDSCH資源中對應增加,但預期在許多情況下,這將是PDCCH資源,其由於在用於PDCCH之控制通道區中可用的有限資源及通常在PDSCH區中給予PDSCH勝過EPDCCH的優先序而更加珍貴。這特別有可能在支援大量MTC裝置的網路中,因為這些相較於通常關聯於傳統終端裝置的流量圖表而有可能具有較高比率之控制發信對資料發信。需要用以支援系統資訊信息的重覆傳輸之增加的PDCCH及/或EPDCCH資源能最終使得難以排程至在系統內操作之終端裝置的單播PDSCH傳輸,因為缺乏控制區資源的可用性以指示PDSCH資源之分配及/或缺乏PDSCH區資源以指示PDSCH資源之分配。
為了解決這類問題,已有建議使用用於包含系統資訊之PDSCH信息(即,用於系統資訊信息)的PDCCH和EPDCCH信息資源分配來停止。一項建議(在3GPP文件R1-135422,「On the need of PDCCH for SIB and other Common Channel」,Mediatek,RAN1#75,San Francisco,2013年11月[4]中所述)係用以避免提供有關系統資訊承載PDSCH傳輸的任何排程資訊。反而,將預期終端裝置進行PDSCH區的盲搜尋以識別出是否有任何相關系統資訊傳輸。伴隨此方法的一項缺點是顯著地增加終端裝置所需的處理負載。為了將在終端裝置所需的處理負載減少至更可管理的等級,系統資訊信息能被限制為包含PDSCH區之傳輸資源的限制子集。然而,這種方法仍需要要由終端裝置進行的額外處理任務且引進降低的排程彈性。另一項建議(在3GPP文件R1-134207,「Coverage enhancement techniques for PBCH」,Alcatel-Lucent,Alcatel-Lucent Shanghai,Bell,RAN1#74bis,Guangzhou,2013年10月[5]中所述)係用以避免使用PDCCH信息以提供有關系統資訊承載PDSCH信息的排程資訊。反而,提出在LTE中之主資訊區塊(MIB)目前可用的一些備用位元係用於提供用於系統資訊信息的排程指示。然而,有可用於此之有限數量的備用位元,且因此方法不允許在排程系統資訊信息中任何顯著程度的彈性,且再者,方法更減少可用於其他用途的備用位元數量。
鑒於這些問題,本發明人已開發出一種用於 減少在無線電信系統中支援用於較高層傳輸之資源分配所需之控制發信量的替代方法。特別是,但並非完全是,本發明人已開發出一種可能適用於減少支援用於下行鏈路信息(如系統資訊信息)之資源分配所需之控制通道發信量的方法,且尤其是針對可能受到在定義排程上之重傳,且在一些情況可能使用用以提供涵蓋範圍延伸之重覆傳輸方法來發送的信息。
第7圖係類似於,且表示將從第6圖了解的各種態樣,但顯示依照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的方法。第8圖係依照用於實作第7圖所示之種類方法的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示意地表示用於第5圖示意地所示之終端裝置508與基地台504之操作模式的發信梯形圖。廣泛總結來說,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引進用於PDCCH信息之有效週期的概念,藉此用以指示可能用於在有效週期內之複數個PDSCH信息的傳輸資源。也就是說,在PDCCH上傳送的控制信息被認為對大於傳送單一PDSCH信息所需之週期的週期係有效的(無論是在一個子訊框中或藉由在複數個子訊框中的重覆傳輸以提供涵蓋範圍延伸)。這意味著多個PDSCH信息實際上能使用只有單一PDCCH信息的控制區資源來排程。有各種不同方法,其中可能建立/判定有效週期,如下面進一步所論述。
針對第7圖所示之實例,且如同第6圖,假設系統資訊以用以提供涵蓋範圍延伸的重覆傳輸來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而且,第7圖所示之用以涵蓋範圍延 伸的示範方法為了便於表示被假設為依賴於對每個PDCCH和PDSCH信息僅提供三個重覆傳輸。然而,如上所提及,將了解實際上通常將包含較大數量的重覆傳輸,例如,可能有數十或數百個包含每個信息的重覆以提供對應之較高程度的涵蓋範圍延伸。再者,將了解PDCCH信息和PDSCH信息不一定需要包含相同數量的重覆傳輸(例如,由於可能運用不同編碼架構,意味著不同數量的重覆傳輸對於提供用於每個信息之成功重覆的期望機率而言係適當的)。
由此,第7圖依照本揭露之實施例示意地表示用於透過用於具有降低控制發信負載之複數個SI信息的重覆傳輸來提供涵蓋範圍延伸的方法。第7圖示意地顯示一序列LTE下行鏈路子訊框(標記為子訊框「O」、「P」、「Q」、...、「Z」以有助於說明),其中陰影用以示意地指示哪些區域中的子訊框係用以傳送關聯於系統資訊的信息。第7圖所示之子訊框包含四組三個連續子訊框,其中在群組之間的間隔係如虛線示意地指示。雖然未顯示於第7圖中,但這些群組之間的間隙包含用於其他通訊的一序列連續子訊框,其不與這裡考慮的系統資訊發信相關。如以上所論述,每個子訊框包含控制區700和PDSCH區702。用於各別子訊框的控制區700在第7圖中係以用於相關子訊框的識別字母來標記(即,標記為700O、700P、700Q等)。用於各別子訊框的PDSCH區在第7圖中被同樣標記為702O、702P、702Q等。
如上已提及,在本文中未具體說明之依照本揭露之實施例的無線電信系統之操作態樣(例如,如第7和8圖所示)可能依照任何傳統技術來實作。就這一點而言,在遵循傳統技術之本揭露之實施例的操作之範圍內,第7圖所示之各別子訊框可能類似於第3圖所示之各別子訊框。於是,若有實作的話,控制區700支援如上述之PCFICH、PHICH和PDCCH通道,而PDSCH區702支援使用者平面資料和系統資訊(除了別的以外)及EPDCCH。在本揭露之實施例之內文中的控制區700之最顯著態樣有關PDCCH,且因此為了簡單起見,控制區700可能有時在本文中被稱為PDCCH區700。
由此,參考第7圖,子訊框O、P和Q係用以藉由在各別PDCCH區700O、700P、700Q中發送三個重覆PDCCH傳輸來發信被定址至SI-RNTI的PDCCH信息。在PDCCH區700O、700P、700Q中被定址至SI-RNTI的每個PDCCH重覆傳輸實際上包含終端裝置能結合以依照用於透過重覆傳輸之涵蓋範圍延伸的傳統技術來設法建立被定址至SI-RNTI之PDCCH信息的內文之相同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複製。針對重覆傳輸為基涵蓋範圍架構的此示範實作,再次假設特定類型的信息受到被定址至相同RNTI(例如,用於系統資訊相關類型之信息的SI-RNTI)的重覆傳輸,猶如相同類型的信息會受到傳統單一子訊框傳輸。然而,如下面進一步所論述,依照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具有不同特性(例如,就其值或控制區搜尋空間而 言)的識別符可能用於給定類型的信息,這取決於信息欲依照第一傳輸架構(例如,使用傳統單一子訊框為基傳輸方法)或第二傳輸架構(例如,使用用於涵蓋範圍延伸的重覆傳輸架構)來發送。再者,將了解根據依照本揭露之實施例所使用的傳輸架構來使用關聯於具有不同特性之特定類型的信息之識別符的方法可能或可能不也使用有效週期來實作方法,如本文所揭露。
在第7圖之子訊框O、P和Q中發送的PDCCH信息與傳統PDCCH信息(例如,在第6圖之子訊框A、B和C中傳送的種類)不同之處在於它關聯於足以跨越複數個PDSCH信息之傳輸的有效週期。這是不同於傳統方法,其中PDCCH信息僅關聯於單一PDSCH信息。用於PDCCH信息的有效週期對基地台和終端裝置兩者而言係已知的。例如,有效週期可能基於用於依照本揭露之實施例中之操作的定義標準,藉此基地台和終端裝置能各根據定義標準來判定有效週期。在其他實施例中,基地台可能具有彈性以例如根據目前排程要求來選擇有效週期,及將有效週期的指示傳遞至PDCCH信息所定址到的終端裝置。下面進一步論述此方法的一些示範實作。
包含在子訊框O、P和Q之PDCCH區中之三個重覆傳輸的PDCCH信息指示要用於包含系統資訊之傳輸的一隨後PDSCH信息的傳輸資源區塊。此PDSCH信息本身包含複數個重覆傳輸,且在本實例中,係由在子訊框D、E和F之PDSCH區702R、702S和702T中的陰影表 示。PDCCH信息指示在子訊框R、S和T中之對應PDSCH資源的方式可能依照傳統技術/發信協定。也就是說,針對用以在PDSCH區702R、702S和702T中傳送系統資訊信息的重覆傳輸之特定資源元件的傳輸資源可能在被定址至SI-RNTI的對應PDCCH信息中指示,且在使用重覆傳輸之涵蓋範圍延伸的內文中依照傳統資源分配技術來包含在PDCCH區700O、700P、700Q中的重覆傳輸。當第7圖中的陰影示意地表示用於在子訊框R、S、和T的各別PDSCH區702R、702S和702T中之每個重覆傳輸的相同頻率資源時,原則上重覆傳輸方法可能配置以包括用於包含在子訊框R、S、和T中發送的PDSCH信息之不同重覆傳輸的跳頻。任何上述跳頻的性質可能被預定義,例如,它可能根據用於無線電信系統的操作標準被預指定,或它可能建立在先前RRC(無線電資源控制)發信中,或它可能指示在PDCCH信息中。
如第7圖示意地所示,在子訊框C和D之間有間隙。這再次遵循用於重覆傳輸涵蓋範圍延伸之目前提出的方法,藉此包含複數個重覆傳輸的PDSCH信息之傳輸不開始,直到在已發送對應PDCCH信息的所有重覆傳輸之後為止。又,一些建議指示在包含PDCCH信息之重覆傳輸的結束與包含PDSCH信息之重覆傳輸的起始之間應沒有任何重疊。然而,將了解用於提供涵蓋範圍延伸的重覆傳輸方法之上述態樣的特定實作對於基於本揭露的原理係不重要的。也就是說,本文所述之原理可能同樣地關 聯於其他重覆傳輸方法(例如,關聯於PDCCH之重覆傳輸及其出現在相同子訊框中的對應PDSCH)來實作。
因此,在子訊框O、P和Q中的PDCCH信息之通訊及傳送在如第7圖所示之子訊框R、S和T中之系統資訊的PDSCH信息之通訊可能遵循與第6圖所示之方法相同的一般原理。同樣地,在遵循用於傳送如第7圖之子訊框R、S和T示意地所示之系統資訊信息的重覆傳輸方法之子訊框中,無線電信系統可能繼續依照用於傳送其他信息的正常操作技術來操作。
如上所提及,系統資訊信息依照LTE技術被定期地重傳,且第7圖之方法就系統資訊的後續傳輸如何在子訊框X、Y和Z中的PDSCH上排程而言不同於第6圖之方法。尤其是,若系統資訊的後續重傳發生在關聯於在最初關聯於在子訊框R、S和T中的PDSCH上之先前接收系統資訊信息所發送之在子訊框O、P和Q中之先前接收PDCCH信息的有效週期內,則第7圖之方法不同於第6圖之方法。在LTE中,系統資訊之傳輸遵循定義時序排程,例如,基於對相關系統資訊所定義的系統資訊。於是,基地台和終端裝置能夠獨立地判定在哪個子訊框中,將在PDSCH上傳送系統資訊信息(或在透過如在本實例中之重覆傳輸的涵蓋範圍延伸之情況下的哪些複數個子訊框)。由此,在第7圖之實例中,系統資訊所定址到的終端裝置能判定要在子訊框X、Y和Z中傳送系統資訊信息。
回去參考第6圖,接收在子訊框J、K和L中的PDSCH上之系統資訊的終端裝置能依照傳統技術來判定傳輸將發生在這些子訊框中。然而,為了判定於其上傳輸將發生在相關子訊框內的特定資源(例如,就特定OFDM載波/資源區塊而言),終端裝置必須首先接收在子訊框G、H和I中所發送的對應PDCCH分配信息。
然而,在依照本揭露之實施例之第7圖的方法中,根據在子訊框O、P和Q中之PDCCH上發送的先前資源分配信息來判定用於在子訊框X、Y和Z上的系統資訊信息之PDSCH傳輸的資源分配。例如,依照一個方法,要用於傳送在子訊框X、Y和Z中之隨後系統資訊信息的特定PDSCH資源(例如,就頻率而言)被假設為與用於傳送在子訊框R、S和T中之系統資訊信息的特定PDSCH資源(例如,就頻率而言)相同且指示在子訊框O、P和Q中所發送的PDCCH信息中。然而,將了解能運用其他映射。例如,要使用的頻率能配置以在用於PDCCH信息之有效週期內依照用於每個重傳的預定樣式來移位。
因此,依照本揭露之實施例,且對照於在第6圖之對應子訊框中的方法,在子訊框U、V和W中沒有發送任何PDCCH信息以支援在子訊框X、Y和Z中之PDSCH上發送的系統資訊信息。反而,判定先前PDCCH信息仍然有效(因為其相關有效週期尚未終止),且從先前PDCCH取得用於傳送在子訊框X、Y和Z中的PDSCH上之系統資訊信息的資源。
這種方法具有釋放控制通道資源的優點,特別是在用於第7圖所示之示範子訊框的子訊框U、V和W中。這種方法也能有助於減少終端裝置所需的處理量(因為終端裝置不需要解碼用於每個和每一PDSCH信息的單獨PDCCH信息)。再者,方法能減少在需要高重覆數之情況下的延遲時間,因為不需要在接收每個系列的PDSCH重覆之前等待接收一系列PDCCH重覆。
將了解未包含在上述SI信息發信中的第7圖所示之傳輸資源能以常用方式來用於在網路中的其他通訊。尤其是,將了解雖然關聯於用於系統資訊信息的PDCCH之重覆傳輸的全部PDCCH區係顯示為第7圖之陰影,但這僅僅是相較於其中用於系統資訊信息的PDCCH沒有被傳送而突顯出其中用於系統資訊信息的PDCCH被傳送的那些子訊框,且實際上這些區域將包含定址不同終端裝置的多個PDCCH信息,用於對在PDSCH上之各種不同類型的通訊分配資源。
因此,為了總結依照如第7圖所示之本揭露之實施例的方法,且參考第8圖,基地台504正根據預定時序排程來對終端裝置(包括終端裝置508)傳送系統資訊信息。預定時序排程可能遵循用於傳送系統資訊的傳統LTE技術。假設第8圖所示之處理正好在位於第7圖所示之這系列子訊框之開頭的子訊框O之前開始,而沒有目前有效的PDCCH信息用於相關系統資訊。因此,在第8圖之第一步驟S1中,基地台判定適用於要被傳送以分配用 於在PDSCH上的系統資訊信息之資源的即將到來之控制平面信息的有效週期。用於給定PDCCH信息之有效週期的期間可能根據特定實作來被固定/預定,例如藉由網路操作者,或可能根據目前情況來被基地台選擇。有效週期可能相對較短,例如,它可能只包含傳送兩個PDSCH信息所需的時間以提供一個PDCCH信息傳輸的潛在節省。另一方面,有效週期可能是顯著數,例如,數百、數千、數萬、或甚至更多的子訊框。一般而言,較長的有效週期可能是較佳的,用以減少PDCCH信息傳輸量,而過長的有效週期可能被視為過於限制排程彈性。在給定情況下的適當有效週期可能取決於在基地台所支援之胞元內的目前流量情況。例如,若基地台目前正支援大量的終端裝置,則它可能更適用於相對較長的有效週期以提供在PDCCH信息傳輸的對應大節省。然而,若基地台目前正僅支援具有低流量要求之少量的終端裝置(即,使得PDCCH壅塞不是過於顯著的隱憂),則它可能更適用於選擇相對較短的有效週期以提供排程彈性的對應增加(例如,更好地考慮無線電傳播情況或流量變化的波動)。在一實例中,非MTC流量的目前比例可能用以幫助判定用於重覆PDCCH的適當有效週期。一般而言,此比例愈高,在胞元中之非延遲容忍非小信息終端裝置的比例就愈高,胞元的效能可能由於因重覆PDCCH傳輸所以大量使用控制通道資源而導致中斷。因此,隨著相對較高優先序的終端裝置(例如,非MTC終端裝置)之比例增加,基地台可能選擇較長 的PDCCH有效時間,尤其適用於與SI信息關聯地使用。
在步驟S2中,基地台傳送控制平面信息,其也能被稱為控制信息(在本實例中,使用用於涵蓋範圍延伸的重覆傳輸)以對在PDSCH上的隨後系統資訊信息分配資源。此控制信息被終端裝置508接收和解碼。此操作態樣可能通常基於傳統技術,例如,使用被定址至在LTE中之SI-RNTI的PDCCH信息。再者,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可能依照建立之排程技術來選擇被基地台選擇用於分配給系統資訊信息的特定資源。因此,步驟S2與在第7圖之子訊框O、P和Q中進行的傳輸對應。
在步驟S3中,終端裝置判定用於在步驟S2中接收之控制平面信息的有效週期。有各種方式,其中終端裝置可能依照本揭露之各種實施例來判定用於控制平面資源分配信息的有效週期,且下面進一步論述一些實例。
在步驟S4中,基地台依照步驟S2之控制平面(PDCCH)信息所識別的資源分配來繼續進行傳送系統資訊信息(在本實例中,使用用於涵蓋範圍延伸的重覆傳輸)。可能依照傳統技術來廣泛地進行此操作態樣。終端裝置設法依照傳統技術來接收和解碼此系統資訊信息(SI信息#1)。
在步驟S5中,基地台判定根據用於在無線電信系統中之週期性系統資訊傳輸的預定時序來傳送另一系統資訊信息(SI信息#2)的時間。基地台更判定用於在步驟S2中發送之控制平面信息的有效週期尚未終止。藉此, 基地台不發送任何新控制平面信息以支援即將要被傳送的新系統資訊信息(SI信息#2)。反而,基地台依照從步驟S2之先前發送的控制平面(PDCCH)信息取得的資源分配來繼續進行傳送系統資訊信息(在本實例中,使用用於涵蓋範圍延伸的重覆傳輸)。例如,基地台可能配置以簡單地使用與用於傳送步驟S2中之SI信息#1相同之用於傳送步驟S5中之SI信息#2的頻率資源。終端裝置同樣地根據用於系統資訊傳輸的預定時序來判定用於新系統資訊信息(SI信息#2)的預期傳輸時序,且也判定用於在步驟S2中接收之先前控制平面信息的有效週期尚未終止。因此,終端不需要接收新控制平面信息以指示用於下一個要發送之新系統資訊信息(SI信息#2)的PDSCH資源。反而,終端裝置簡單地假設在從步驟S2之先前發送的控制平面(PDCCH)信息取得的頻率資源上之要在相關子訊框中進行的傳輸(根據預定時序來判定)。一旦終端裝置已判定於其上預期在步驟S5中之系統資訊信息(SI信息#2)的特定資源,就可能依照傳統PDSCH傳輸技術來繼續進行接收和解碼系統資訊信息。
如上所提及,用於在LTE中之特定SI信息的時序s係基於SI視窗。通常,它是被定址至相關系統資訊RNTI之相關PDCCH信息的傳輸,其判定其中傳送系統資訊信息PDSCH的精確子訊框。然而,依照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會有傳送在SI視窗中之系統資訊的PDSCH信息而沒有在此SI視窗中的對應PDCCH信息。有一些不 同方法,其中終端裝置能依照本揭露之實施例來判定用於在先前接收的PDCCH信息的有效週期內傳送之另一PDSDH信息的相關子訊框。在一種情況下,基地台可能配置以發送在SI視窗之預定子訊框中的PDSCH信息。原則上,這可以以降低之排程彈性為代價地被永久地固定用於所有PDSCH系統資訊信息。在另一種情況下,子訊框可以基於關聯於初始PDCCH信息所使用的子訊框。例如,若初始PDCCH指示系統資訊信息要在特定SI視窗內的子訊框數n中被發送(或在針對用於涵蓋範圍延伸之重覆傳輸的子訊框n中開始),則在PDCCH之有效週期內的隨後PDSCH信息可能也在相關SI視窗的子訊框n中被發送(或開始)。在另一實例中,基地台可能保留在SI視窗內的任何子訊框中發送(或當使用重覆傳輸時開始發送)隨後系統資訊信息的彈性。在這種情況下,終端裝置可能以正常方式來檢查在SI視窗中的子訊框中之新被定址的PDCCH信息,且若未發現到新PDCCH信息,則終端裝置可能解碼依照在相對於關於先前傳輸之SI視窗的相同子訊框中先前接收之仍然有效的PDCCH所指示之PDSCH資源。原則上,有了足夠的處理功率,終端裝置便能簡單地設法解碼在SI視窗之所有子訊框中的相關資源以查看是否能解碼SI信息。
基地台發送其他系統資訊信息、及終端裝置基於在步驟S2之控制平面信息中所指示之傳輸資源分配資訊來接收其他資訊信息之程序可能繼續(如在用於傳送 SI信息#n之步驟S6示意地所指示),直到在步驟S2中接收之用於控制平面信息的有效週期已終止為止,如步驟S7示意地所指示。
在步驟S7之後,處理週期實際上回到它在步驟S1之前開始之處。基地台可能由此判定要在與步驟S2對應的另一步驟中被發送之用於新控制信息的新有效週期(基地台判定需要新PDCCH信息,因為前一個PDCCH信息已終止)。處理可能接著以上述方式從此點繼續。
因此,第7和8圖所示之各種示範架構及上述提供一種方法,其中控制平面信息(且特別是SI信息)係關聯於延伸超過相關PDSCH之一個信息傳輸的有效週期。例如,針對在SI信息中的SIB,一個SI-RNTI定址PDCCH信息能對SIB的多個傳輸提供控制資訊,且通常遍及多個SI視窗。可能依照其他實例來運用用於其他類型之信息的類似操作(例如,被定址至其他共同搜尋空間RNTI的信息)。這種方法能幫助減少控制資源需求,其在涵蓋範圍延伸的內文中特別重要,其中根據傳統技術,PDCCH(包含多個重覆傳輸)信息將必須在每次需要發送SI信息(包含多個重覆傳輸)時被傳送。
如上所提及,在系統資訊信息中的SIB在一些情況下保持不變一段延長的週期,例如,幾個小時。終端裝置若它在第一次嘗試不能成功地解碼SI信息且具有足夠長的有效週期,則可能因此結合來自跨多個SI視窗的系統資訊信息傳輸,此能依照本文所述之比目前架構具 有減少之控制發信要求的方法來實現。
如上所提及,有各種不同方法,其中可能建立用於PDCCH信息的有效週期。在一個簡單實例中,可能根據無線電信系統的操作標準來定義週期。基地台和終端裝置兩者實際上能與有效週期(或關聯於不同類型之信息的多個有效週期)硬連線。在另一實例中,基地台可能具有用於根據實作和手邊的流量情況來判定適當有效週期的彈性。在這種情況下,有各種有效週期能被傳送至終端裝置的不同方式。
在一實例中,基地台可能配置以藉由選擇特定傳輸特性(例如,用於關聯於有效週期之PDCCH信息的時序)來將選定有效週期傳送至終端裝置。根據用於在LTE中之重覆傳輸涵蓋範圍延伸的目前建議,在多個子訊框中傳送之PDCCH信息的起始子訊框應被侷限為子訊框的子集。這是因為在一些情況下,可能需要終端裝置盲搜尋超過PDCCH可能包含的可能重覆數量。若它被允許包含任意數量之重覆傳輸的PDCCH信息以在任意子訊框中開始,則這能被預期終端裝置所需的處理中引起顯著的複雜性。為了解決此,已建議一種方法,例如,包含N個重覆的PDCCH信息能只在具有為N的倍數(即,0,N,2N,3N,...)之子訊框數的子訊框中開始。這減少UE每子訊框需要考慮的可能重覆數量組。因此,類似方法能用以傳送關於PDCCH有效性的資訊。這能藉由將有效週期連結至相關PDCCH信息之起始子訊框數來完成。例如, 可能採用在子訊框M中開始的PDCCH信息以指示對應於用於相關系統資訊之M的SI視窗的有效週期。由此,終端裝置能建立來自相關控制要求信息之時序的相關有效週期。在一些情況下,可能指明可能最好對包含高重覆數的PDSCH信息分配較長的PDCCH有效週期。
在另一實例中,基地台可能配置以透過明確發信來將選定有效週期傳送至終端裝置,例如,在相關PDCCH信息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中。於是,DCI可能包含對應於有效週期的一些子訊框/無線電訊框之指示或可能包含其中有效週期要終止之特定子訊框/無線電訊框之指示。在對系統資訊信息之傳輸的應用中,可能最好指示關於有效性之一些SI視窗的時序。
在又一實例中,終端裝置可能配置以簡單地假設用於被定址至給定RNTI(例如,SI-RNTI)之給定PDCCH信息的有效週期延伸,直到接收被定址至相關RNTI的隨後PDCCH信息為止。也就是說,PDCCH信息可能被認為仍然有效,直到它被另一PDCCH信息替換為止。就這一點而言,針對第8圖示意地所示之處理,這對應於在與有效週期終止(對應於步驟S7)同時地判定用於控制信息之有效週期(對應於步驟S3)的終端裝置,其中被新PDCCH信息觸發的處理被終端裝置接收。在這種方法中,終端裝置可能因此以正常方式來監視被定址至在每個SI視窗的每個子訊框中之相關RNTI的新PDCCH信息,直到接收新PDCCH信息以實際上定義用於被定址至此 RNTI之先前PDCCH信息的有效週期之結束為止。
因此,依照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的上述方法之一項原理係用以關聯PDCCH信息與定義其有效性的時間,此時間在超出傳送對應PDSCH信息所花費之時間係可延長的。終端裝置可能因此假設在PDCCH信息之DCI中的PDSCH資源分配、MCS(調變和編碼架構)、TBS(傳輸塊尺寸)等對於在PDCCH有效時間期間接收多個PDSCH信息而言係有效的。在有效時間期間無需發送用於多個PDSCH信息的其他PDCCH。於是,在SIB傳輸的情況下,所有SI信息的傳輸(包括在特定SI信息之SI視窗內的所有傳輸)可能以適當配置的有效週期來與SI-RNTIPDCCH的單一傳輸一起排程。
依照上述實施例之方法可能被預期為有用的一個特定情況係其中使用傳輸來提供在PDCCH和PDSCH兩者上的涵蓋範圍延伸。然而,類似原理能適用於例如針對在單一子訊框內發送的信息不使用涵蓋範圍延伸之處。
當上述實施例已將焦點放在系統資訊信息時,將了解類似原理能適用於在無線電信系統之其他類型的信息,且特別適用於依賴於與某種程度的可預測時序一起發生之資源分配的信息。例如,類似原理能用於被定址至其他共同搜尋空間RNTI(如RA-RNTI和P-RNTI)的控制發信。
因此,在初始胞元存取期間終端裝置所接收的隨機存取RNTI定址PDCCH信息可能關聯於有效週 期,使得採用關聯於隨機存取RNTI PDCCH信息所識別出的傳輸資源以適用於依照上述原理的稍後隨機存取程序。隨後的RAR到達之RAR(隨機存取回應)視窗的特定子訊框能以類似於上述用於在包含SI視窗之預定之一系列子訊框內的系統資訊之方式來建立。
同樣地,呼叫RNTI定址PDCCH信息可能關聯於依照上述原理的延伸有效性。由此,可能採用關聯於被定址至在一個子訊框中傳送之呼叫RNTI的PDCCH信息的PDSCH資源分配以指示在關聯於PDCCH信息的有效週期內之隨後子訊框中的PDSCH資源分配。這可能尤其適用於當終端裝置處於閒置模式時呼叫,因為有較高程度的可預測性關於何時呼叫信息可能根據目前配置的DRX、不連續接收、週期來發送。也就是說,如本文所論述之PDDCH有效計時器的概念可能適用於用以藉由RRC_IDLE UE來解碼呼叫信息的最近P-RNTI PDCCH。RRC_IDLE UE僅被預測為監控用於P-RNTI的特定子訊框且係在用於其他子訊框的DRX中。若相關PDCCH有效計時器在隨後呼叫信息要被發送之前終止,則基地台可能提供新P-RNTI PDCCH信息以如往常一樣地排程下一個呼叫信息。否則,IDLE UE可能假設最近的上述PDCCH仍然有效。針對RRC_CONNECTED UE,有較少的可預測性關於特定子訊框是否應包含P-RNTI PDCCH。針對連接模式終端裝置,用於呼叫信息之本文所述之原理可能例如用於其中UE若它實際上處於IDLE模式則將檢查P-RNTI的子 訊框。在其他子訊框中,基地台可能使用PDCCH來發送傳統呼叫發信以呼叫處於連接模式的UE。
在使用用於涵蓋範圍延伸之重覆傳輸的無線電信中,可能有不是在涵蓋範圍受限區域中且能夠成功地解碼在每個子訊框中的個別PSCCH(或EPDCCH)重覆傳輸的終端裝置。例如,且參考第7圖,非涵蓋範圍有限終端裝置可能能夠成功地解碼在子訊框O之控制區700O中的個別PDCCH重覆傳輸。若終端裝置不知道使用用於涵蓋範圍延伸的重覆傳輸(例如,因為它是舊有/傳統的終端裝置),則可能被預期為假設從控制區700O子訊框O取得的PDCCH資訊適用於關於在相同子訊框中(即,在PDSCH區702O)中之PDSCH上的系統資訊傳輸。然而,終端裝置將無法接收系統資訊傳輸(因為它未依照此特定重覆傳輸協定來發送)。此終端裝置可能可以設法對每個和每一重覆傳輸這樣做,且因此浪費大量之不必要地在期望接收事實上未在那些子訊框中被發送之系統資訊信息下解碼個別PDCCH重覆傳輸及相關PDSCH資源的處理工作量。這是一項問題,其通常適用於用於涵蓋範圍延伸的重覆傳輸方法且並非特用於基於如本文所論述之有效週期的方法。
由此,依照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具有不同特性(例如,就值或相關控制區搜尋空間而言)的識別符相較於無需使用重覆傳輸方法所發送的SI信息,可能關聯於使用重覆傳輸方法所發送的SI信息。更一般而言,在 支援用於給定類型(分類/類別)的信息(例如,包含給定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資訊元件的信息(如系統資訊相關信息或呼叫請求相關信息)之不同傳輸架構的無線電信系統中,可能根據用於信息的傳輸架構來選擇關聯於信息之識別符(即,用以指示哪個(些)終端裝置的識別符)的特性。這種方法可能根據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來實作,無論無線電信系統是否也實作使用如本文所述之有效週期的方法(即,方法可能關聯於第6圖以及第7圖所示之重覆傳輸架構的原理來實作)。亦即,關聯有效週期與控制信息的概念及根據所使用之傳輸架構來使用不同識別符特性的概念可能依照本揭露之不同實施例而彼此結合或分開使用。
具有使用重覆傳輸方法來接收傳輸之能力的終端裝置就這一點而言能直接從相關識別符特性識別出傳輸且相應地接收信息。能選擇用於識別符的特性,使得不具有使用重覆傳輸方法來接收傳輸之能力的終端裝置(例如,傳統終端裝置)不能識別出被定址至終端裝置的信息,且因此實際上忽略它。這類終端裝置可能實際上忽略信息,因為例如識別符具有未被識別為與終端裝置相關之值的值,或因為用於傳送識別符之控制信息的搜尋空間不被終端裝置搜尋。
因此,若在特定實作中,假設用以涵蓋範圍延伸的重覆傳輸方法主要用於MTC類型裝置,則可能建立MTC特定系統資訊無線電網路暫時識別符(MTC-SI-RNTI)。關聯於用於傳送系統資訊信息之重覆傳輸的 PDCCH信息可能由此被定址至MTC-SI-RNTI而不是用於傳送系統資訊的SI-RNTI,其未使用重覆傳輸來發送。更一般來說,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建議引進其他重覆特定RNTI以定址依賴於用於涵蓋範圍延伸之重覆的信息以補充在現有系統中的對應RNTI。因此,依照非重覆傳輸技術要被發送的系統資訊信息可能關聯於傳統系統資訊識別符(例如,SI-RNTI),而依照重覆傳輸技術要被發送的系統資訊信息可能關聯於修改的系統資訊識別符(例如,REPEAT-SI-RNTI)。
類似問題對於關聯於可能使用重覆傳輸方法所發送的其他類型之信息的其他共同RNTI而言可能出現。因此,可能也對這些建立具有不同特性的對應RNTI。例如,針對要用於定址非重覆傳輸信息的SI-RNTI、P-RNTI、RA-RNTI、TPC-PUCCH-RNTI、TPC-PUSCH-RNTI和M-RNTI之各者,可能有建立具有要用於定址重覆傳輸信息之不同值的對應RNTI(例如,其可能被統稱為REPEAT-RNTI,如REPEAT-SI-RNTI、REPEAT-P-RNTI、REPEAT-RA-RNTI、REPEAT-TPC-RNTI、REPEAT-TPC-PUSCH-RNTI和REPEAT-M-RNTI)。因此,依照本揭露之實施例的方法可能關聯於從包含以下之群組選擇的信息來使用:(i)關聯於傳送系統資訊的信息;(ii)關聯於傳送呼叫信息的信息;(iii)關聯於傳送隨機存取回應信息的信息;(iv)關聯於傳送用於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功率控制資訊的信息;(v)關聯於傳送用於上行鏈路資料通道之 功率控制資訊的信息;及(vi)關聯於廣播及/或多播服務的信息。能對關聯於可能在未來引進之其他共同RNTI的信息類型採用類似方法。
在信息使用關聯於具有被選擇來指示此之特性之識別符的重覆傳輸方法要被傳送的一些實作中,若信息係使用傳統一次傳輸方法來傳送,則信息的組成部分(例如,重覆傳輸)可能也在關聯於具有將被使用之特性之識別符的一或更多子訊框中被傳送。這將允許能夠從僅單一重覆傳輸接收信息的傳統終端裝置實際上基於其中一個重覆傳輸來接收信息。
基於傳輸架構來關聯用於給定類型之信息的識別符與不同特性之一項優點為更完全使用可能傳輸資源的可能性。例如,參考第7圖,在子訊框O之控制區700O中的初始SI-RNTI定址PDCCH重覆傳輸係包含子訊框O、P和Q的個別控制區中之三個重覆傳輸的重覆傳輸之一部分。此PDCCH信息識別出關聯於隨後要從如上所述之子訊框R開始被傳送之PDSCH信息的資源(及其他參數)。如上所提及,對重覆傳輸為基涵蓋範圍延伸預期將沒有任何關聯於PDCCH信息的PDSCH發信,直到在已進行包含PDCCH信息的重覆傳輸之後為止。原則上,在對應於用於在從子訊框R開始之子訊框中使用的PDCCH信息所分配之資源的子訊框O、P和Q之PDSCH區702O、702P和702Q中的PDSCH傳輸資源能用以支援其他傳輸。例如,各別控制區700O、700P、700R能包括為 了另一目的而分配相關PDSCH傳輸資源的傳統單一子訊框PDCCH信息,例如,單播資料。然而,針對傳統終端裝置解碼單播PDCCH和識別出在相同子訊框中之相同資源的SI PDCCH信息資源分配而言將是令人困惑的。由此,藉由防止傳統終端裝置解碼SI PDCCH發信(透過使用用於如本文所論述之識別符的適當區別特性),傳統終端裝置自由接收在相關PDSCH資源(關聯於指示這些資源的適當定址PDCCH傳輸)上的單播資料。
在用於識別符之區別特性係其值(即,具有一個值(如SI-RNTI),指示傳統單一子訊框傳輸,及另一值(如REPEAT-SI-RNTI),指示重覆傳輸涵蓋範圍延伸)的實作中,可能依照用於平行於對應RNTI之無線電信網路的操作標準來定義「新」REPEAT-RNTI。例如,如上所提及,在LTE中,SI-RNTI具有固定值0xFFFF。依照本揭露之實施例,可能從在LTE中的其中一個目前保留的RNTI(從0xFFF4至0xFFC)選擇用於REPEAT-SI-RNTI的固定值。因此,例如,若值0xFFF5被分配為REPEAT-SI-RNTI(即,用於使用重覆傳輸所發送之系統資訊相關信息的識別符),則被定址至0xFFFF的PDCCH能被識別為對應於無需重覆所發送的系統資訊信息,而被定址至0xFFF5的PDCCH能被識別為對應於使用重覆所發送的系統資訊信息。不知道重覆的終端裝置實際上將忽略被定址至0xFFF5的PDCCH,因為這將不被認為是用於終端裝置的有效RNTI。對應原則適用於使用EPDCCH之處。
在上述實例中,RNTI的值係用以在不同傳輸架構之間進行區別的特性。然而,依照本揭露之其他實施例,其他特性能用以區別識別符以指示不同的傳輸架構。例如,在LTE中,目前有八個「備用」值,其能作為新的REPEAT-RNTI。這是足夠數量的值,用以提供依照包含用於所有目前存在的共同RNTI之重覆傳輸的傳輸架構要被使用的對應RNTI。然而,它在一些情況下可能被認為是較佳的,用以避免使用這些「備用」值,因此它們保持自由用於其他用途,或可能有對更多REPEAT-RNTI的需要(例如,用以提供用於給定類型之信息的多個額外RNTI,例如,系統資訊信息,用以指示傳輸架構的另一態樣,例如重覆數量)。於是,依照一些實施例,REPEAT-RNTI可能實際上具有一值,其係與其對應「傳統」RNTI相同的值(例如,用於SI-RNTI和REPEAT-SI-RNTI的0xFFFF)但關聯於不同的搜尋空間。如眾所周知的,終端裝置通常將搜尋控制區資源的定義子集以設法識別出關聯於對複數個終端裝置共用之識別符(RNTI)的任何控制信息。控制區資源的子集被稱為搜尋空間且包含用於終端裝置要檢查的複數個候選PDCCH。採用此搜尋空間方法以減少終端裝置所需的處理量以設法識別出任何相關控制信息。因此,關聯於現有共同RNTI的PDCCH發信被限制為特定一組之包含共同搜尋空間的候選PDCCH。依照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用以區別不同可能傳輸架構之識別符的特性可能基於所使用的特定PDCCH資源。
例如,依照傳統單一子訊框方法要被傳送的PDCCH信息可能以常用方法來關聯於在共同搜尋空間中的識別符(如SI-RNTI)。然而,依照重覆傳輸方法要被傳送的PDCCH信息可能反而關聯於識別符的相同值(如SI-RNTI),但在共同搜空間外部的PDCCH資源上被傳送。因此,依照一些實作,基於傳輸架構之用於識別符的區別特性可能是關聯於識別符的搜尋空間。由此,在特定搜尋空間內(例如,在LTE中的共同搜尋空間中)被定址至SI-RNTI的PDCCH信息能被識別為對應於無需重覆所發送的系統資訊信息,而在特定搜尋空間外部被定址至SI-RNTI的PDCCH傳輸能被識別為對應於使用重覆所發送的系統資訊信息。不知道重覆的終端裝置實際上將忽略在共同搜尋空間外部被定址至SI-RNTI的PDCCH,因為終端裝置將不搜尋在共同搜尋外部的SI-RNTI。對應原則適用於使用EPDCCH之處。因此,實際上,關聯於重覆傳輸的識別符可能關聯於在對用於傳統單一子訊框傳輸之對應識別符的搜尋空間外部的新定義搜尋空間。在一些實例中,新搜尋空間可能僅支援單一聚合等級,例如,聚合等級8(高聚合等級鑒於涵蓋範圍延伸內文係適當的)。新搜尋空間可能小於(即,包含較少候選PDCCH)用於現有共同RNTI的搜尋空間。這能幫助減少包含使用用於涵蓋範圍延伸之重覆傳輸所傳送的信息之重覆傳輸的盲搜尋負載。
將了解建立包含具有關聯於用於重覆傳輸信息之識別符要被使用之單一相對高聚合等級的減少數量之 候選PDCCH的新搜尋空間之優點能甚至適用於在不同識別符值係關聯於不同傳輸架構的情況下。在上述情況下,可能從可用於使用作為在無線電信系統中之識別符的值中選擇重覆特定識別符值。在一實例中,如上所提及,重覆特定識別符值可能簡單地將其對應非重覆特定識別符值(例如,SI-RNTI)與其中傳送提供對用於選定傳輸架構區別用於識別符之特性之關聯於識別符的控制信息之不同搜尋空間。然而,在另一實作中,重覆特定識別符值可能選自例如可用於其他用途的識別符,例如,在來自可用於胞元特定RNTI之識別符的LTE中(其範圍可能從0x001至0xFFF3)。這種方法原則上能提供相對較大數量的重覆特定識別符。例如,通常用於C-RNTI的一或更多值實際上能被保留為一或更多重覆特定RNTI(如在上面使用之術語中的REPEAT-SI-RNTI),且同樣用於除了系統資訊相關信息以外的類型/類別/分類,如呼叫信息和隨機存取回應信息等。因此,基地台實際上能將一些RNTI值保留(重新分配)在其胞元中用於一個目的,如實際上用於使用作為重覆特定RNTI。若包含重覆特定RNTI之RNTI的任何重覆分配子集係由終端裝置偵測為在新定義搜尋空間中定址PDCCH,則終端裝置可能配置以將此解釋為重覆特定RNTI。這可能基於在至支援重覆傳輸通訊之終端裝置的先前發信中傳送相關RNTI之指示的基地台。此外、或另外,可能依照用於在新搜尋空間內的重新分配之網路的操作標準來定義相關RNTI。若包含新搜尋空間的PDCCH候 選不與預先存在之共同搜尋空間和傳統裝置所使用之UE特定搜尋空間的那些重疊,則在新搜尋空間內被分配為重覆特定RNTI的RNTI能繼續在其他搜尋空間中使用而不引起對傳統終端裝置之混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若包含新搜尋空間的PDCCH候選不與預先存在的共同搜尋空間或UE特定搜尋空間的那些重疊,則基地台可能配置以依照用於RNTI的常用功能來避免對終端裝置分配任何目前重新分配的RNTI(即,被重新分配使用作為重覆特定識別符的C-RNTI不應被分配給終端裝置用於使用作為C-RNTI)。這能被補救為RNTI排程的簡單事情(例如,基地台實際上能簡單地將重新分配的RNTI視為已被分配用於使用)。
若多個RNTI可用於給定類型的信息,則被選擇用於關聯於特定信息所使用的特定RNTI可能用以指示信息的另一特性,例如,實作的重覆數或特定PDCCH有效週期。這能提供具有簡單機制的基地台,用於修改特定重覆和關聯於特定信息的所有有效週期參數,藉此提高整體彈性。
判定終端裝置應搜尋那些識別符以設法使用重覆傳輸架構來識別出要被發送至終端裝置的信息能藉由連結至傳輸模式(TM)配置依照常用原理來進行。在一實作中,依照本揭露之實施例所提供的重覆特定RNTI可能適用於所有傳輸模式中,因為支配其使用的原理將在許多態樣中類似於傳統搜尋空間RNTI。也可以有與終端裝置之 類別/類型的連結。例如,能引進新終端裝置類別識別符(例如,類別0)以指示終端裝置係特定類型的終端裝置,例如,MTC為基終端裝置。重覆特定識別符可能接著被認為適用於對類別0之終端裝置的所有傳輸模式(若重覆傳輸為基架構被限制為類別0終端裝置),以及若更廣泛地支援重覆傳輸為基架構之使用,則使用於額外終端裝置類別。
第9圖係依照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示意地表示用於第5圖示意地所示之終端裝置508和基地台504之操作模式的發信梯形圖。
當基地台判定信息要被傳送至一或更多終端裝置時,處理在步驟T1中開始。例如,信息可能是廣播信息或多播信息。可能依照用於無線通訊系統的傳統操作程序來進行判定要傳送信息。例如,若信息是系統資訊信息,則步驟T1可能依照用於傳送系統資訊信息的傳統時序排程而出現。若信息是呼叫信息,則步驟T1可能因為已出現需要呼叫終端裝置的事件而出現。在本實例中,假設要被傳送的信息是與終端裝置508相關(即,至關聯於終端裝置508之識別符的位址)的系統資訊信息。再者,假設信息可能依照使用在第一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第一傳輸架構(例如,使用傳統單一子訊框傳輸)來傳送或使用在複數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第二傳輸架構(例如,使用用於涵蓋範圍延伸的重覆傳輸)來傳送。
在步驟T2中,基地台判定第一和第二傳輸架構中的哪一個要用於傳送信息。也就是說,在本實例中,基地台判斷傳統單一子訊框方法或用於涵蓋範圍延伸的重覆傳輸方法是否將用於信息。有一些因素,其可能單獨地或結合地支配其判定。例如,在無線電信系統中的終端裝置可能包含第一組之終端裝置和第二組之終端裝置,且步驟T2可能基於信息欲被發送的一或更多終端裝置是否包含在第一或第二組中的終端裝置。例如,第一組之終端裝置可能包含不需要涵蓋範圍延伸技術以接收信息(或僅僅不支援涵蓋範圍延伸)的終端裝置,而第二組之終端裝置可能包含不需要涵蓋範圍延伸技術以接收信息(且支援重覆傳輸為基涵蓋範圍延伸)的終端裝置。特定終端裝置是否需要涵蓋範圍延伸可能例如基於關聯於終端裝置的測量無線電傳播度量,例如,路徑耗損、塊錯誤率、位元錯誤率、封包錯誤率、訊框錯誤率、符元錯誤率、或關聯於與終端裝置之通訊的否定或肯定確認發信率(ACK/NACK)。在另一實作中,決策可能考慮到用於要被發送信息之一或更多終端裝置的特定身分或類別。
在步驟T3中,基地台基於在步驟T2中所判定之傳輸架構來判定用於信息之識別符的特性。可能依照上述任何原理來選擇此特性(例如,使用用於識別符的不同值或要與識別符一起使用的不同搜尋空間)。
在步驟T4中,信息係依照在步驟T2中所判定的傳輸架構且關聯於具有在步驟T3中所判定之特性的 識別符(例如,RNTI)來傳送。例如,信息可能依照如本文所述之重覆傳輸架構來與被選擇為具有例如依照上述任何原理來識別出此之特性的識別符一起傳送。就這一點而言,信息可能包含在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上傳送的控制信息(例如,PDCCH信息)及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傳送的另一信息(例如,PDSCH)之一或另一或兩者(即,使得識別符係與信息分開傳送)。
在步驟T5中,終端裝置從基地台接收所傳送的發信且從識別符的特性判定所使用的傳輸架構。終端裝置可能接著依照所使用之傳輸架構來繼續進行接收和解碼信息。
因此,第9圖所示之程序示範一種機制,基地台藉此能容易地對終端裝置指示用於給定信息的傳輸架構。一旦終端裝置已判定傳輸架構、隨後操作(例如,就接收信息而言),它們就依照用於接收上述信息的傳統原理來進行。又,可能修改這些技術以結合如上所論述之有效週期方法。
因此,已有說明了一種無線電信系統,其包含透過一無線電介面來通訊的一基地台和一終端裝置。無線電介面支援用於將控制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的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其他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的一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例如,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控制信息傳送關於用於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其他信息之資源分配的資訊。其他信息可能包含使用者平 面信息或控制平面信息。終端裝置係配置以從基地台接收傳送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的分配傳輸資源之一指示的一控制信息及判定用於控制信息的一有效週期。在用於控制信息的有效週期期間,終端裝置係配置以使用分配傳輸資源來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從基地台接收複數個不同的其他信息。
也已有說明了一種無線電信系統,其包含配置以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傳遞信息至一或更多終端裝置的基地台。無線電介面具有包含複數個子訊框的一無線電訊框結構,其中信息可能依照使用在一第一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例如,一個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一第一傳輸架構來傳送或依照使用在一第二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一第二傳輸架構(例如,藉由在複數個子訊框中的重覆傳輸)來傳送。信息係關聯於用以指示信息所定址到的一終端裝置之一識別符來傳送。識別符的特性(例如,用於識別符的值或控制區搜尋空間)係取決於信息是否依照第一傳輸架構或第二傳輸架構要被傳送。信息所定址到的終端裝置根據識別符的特性來判定傳輸架構且相應地接收信息。
本發明之進一步特定及較佳態樣在附屬的獨立及附屬申請專利範圍中開始。將了解到除了那些在申請專利範圍中明確開始的,附屬申請專利範圍之特徵可能結合地與獨立申請專利範圍之特徵合併。
因此,上述討論只揭露及敘述本發明之示範 實施例。如本領域之那些技藝者將了解到,本發明可能在不脫離其精神或必要特性下以其他具體形式來實作。藉此,本發明之揭露及其他申請專利範圍打算是示範性地,但不限制本發明之範疇。本揭露(包括本文教示之任何可輕易識別變化)在某種程度上定義上述申請專利範圍術語的範疇,使得沒有發明主體被貢獻給社會大眾。
本揭露之各別特徵藉由下列兩組編號段落來定義:
第1組編號段落:
段落1. 一種操作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電信系統中與一基地台通訊之一終端裝置的方法,無線電介面支援用於將控制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其他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資料通道,其中控制信息傳送關於用於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其他信息之資源分配的資訊,且其中方法包含從基地台接收傳送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的分配傳輸資源之一指示的一控制信息,判定用於控制信息的一有效週期,以及在用於控制信息之有效週期內使用分配傳輸資源來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從基地台接收複數個其他信息。
段落2. 段落1之方法,其中其他信息包含系統資訊信息。
段落3.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系統資訊 信息包含一或更多系統資訊塊。
段落4.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無線電介面係基於包含複數個子訊框的一無線電訊框結構,其中每個子訊框包含一控制通道區域,用於支援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及一共享通道區域,用於支援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且其中控制信息及/或其他信息各自包含透過複數個子訊框的傳輸。
段落5.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用於控制信息的有效週期係依據關聯於控制信息而使用的一識別符來判定。
段落6. 段落5之方法,其中識別符包含控制信息所定址之一或更多終端裝置的一指示。
段落7.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用於控制信息的有效週期係依據控制信息的一傳輸特性來判定。
段落8. 段落7之方法,其中控制信息的傳輸特性包含關聯於控制信息的一傳輸時間。
段落9.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在用於控制信息的有效週期內,無線電介面係基於包含複數個子訊框的一無線電訊框結構,且其中用以傳送複數個其他信息中的第一個信息之子訊框的時序係用以判定用以傳送複數個其他信息中的第二個信息之子訊框的時序。
段落10.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相對於子訊框的一第一預定範圍用以傳送複數個其他信息中的第一個信息之子訊框的時序係用以判定相對於子訊框的一第 二預定範圍用以傳送複數個其他信息中的第二個信息之子訊框的時序。
段落11.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有效週期係依據關聯於控制信息而接收的一有效週期指標來判定。
段落12.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有效週期係依據接收隨後的一控制信息之時間來判定。
段落13.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其他信息包含隨機存取回應信息及/或呼叫信息。
段落14. 一種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電信系統中與一基地台通訊的終端裝置,無線電介面支援用於將控制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其他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資料通道,其中控制信息傳送關於用於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其他信息之資源分配的資訊,且其中終端裝置包含一控制器單元和一收發器單元,配置以共同操作以從基地台接收傳送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的分配傳輸資源之一指示的一控制信息,用以判定用於控制信息的一有效週期,及用以在用於控制信息之有效週期內使用分配傳輸資源來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從基地台接收複數個其他信息。
段落15. 一種電路,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電信系統中與一基地台通訊之一終端裝置,無線電介面支援用於將控制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 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其他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資料通道,其中控制信息傳送關於用於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其他信息之資源分配的資訊,且其中電路包含一控制器元件和一收發器元件,配置以共同操作以使終端裝置從基地台接收傳送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的分配傳輸資源之一指示的一控制信息,用以判定用於控制信息的一有效週期,以及用以在用於控制信息之有效週期內使用分配傳輸資源來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從基地台接收複數個其他信息。
段落16. 一種操作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電信系統中與一終端裝置通訊之一基地台的方法,無線電介面支援用於將控制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其他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資料通道,其中控制信息傳送關於用於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其他信息之資源分配的資訊,且其中方法包含將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傳送分配傳輸資源之一指示的一控制信息傳送至終端裝置,判定用於控制信息的一有效週期,以及在用於控制信息之有效週期內使用分配傳輸資源來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將複數個其他信息傳送至終端裝置。
段落17. 一種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電信系統中與一終端裝置通訊的基地台,無線電介面支援用於將控制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其他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 鏈路資料通道,其中控制信息傳送關於用於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其他信息之資源分配的資訊,且其中基地台包含一控制器單元和一收發器單元,配置以共同操作以將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傳送分配傳輸資源之一指示的一控制信息傳送至終端裝置,用以判定用於控制信息的一有效週期,及用以在用於控制信息之有效週期內使用分配傳輸資源來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將複數個其他信息傳送至終端裝置。
段落18. 一種電路,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電信系統中與一終端裝置通訊之一基地台,無線電介面支援用於將控制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其他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資料通道,其中控制信息傳送關於用於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其他信息之資源分配的資訊,且其中電路包含一控制器元件和一收發器元件,配置以共同操作以使基地台將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傳送分配傳輸資源之一指示的一控制信息傳送至終端裝置,用以判定用於控制信息的一有效週期,以及用以在用於控制信息之有效週期內使用分配傳輸資源來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將複數個其他信息傳送至終端裝置。
第2組編號段落:
段落1. 一種操作一基地台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無線電信系統中傳遞一信息至一或更多終端裝置 的方法,無線電介面具有包含複數個子訊框的一無線電訊框結構,其中信息可能依照使用在一第一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一第一傳輸架構來傳送或依照使用在一第二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一第二傳輸架構來傳送,其中第二數量大於第一數量,其中信息關聯於用以指示信息所定址到的一終端裝置之一識別符,且其中方法包含取決於信息是否依照第一傳輸架構或第二傳輸架構要被傳送來選擇用於識別符的特性。
段落2.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第一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包含一單一無線電訊框且第二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包含複數個無線電子訊框。
段落3.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在無線電信系統中的終端裝置包含一第一組之終端裝置和一第二組之終端裝置,且其中方法包含取決於要被傳送信息的一終端裝置是否是第一組之終端裝置或第二組之終端裝置的一成員地判斷是否依照第一傳輸架構或第二傳輸架構來傳送信息。
段落4.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方法包含取決於關聯於在基地台與要被傳送信息的一終端裝置之間的無線電通訊的一無線電傳播參數地判斷是否依照第一傳輸架構或第二傳輸架構來傳送信息。
段落5. 段落4之方法,其中無線電傳播參數係選自包含下列之群組:一路徑耗損;一錯誤率;一肯定確認(ACK)發信率;及一否定確認(NACK)發信率。
段落6.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方法包含取決於要被傳送信息之一終端裝置的一身分及/或類型地判斷是否依照第一傳輸架構或第二傳輸架構來傳送信息。
段落7.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無線電介面支援用於將控制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其他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資料通道,其中控制信息傳送關於用於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其他信息之資源分配的資訊,且其中信息包含在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上傳送的一控制信息。
段落8.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無線電介面支援用於將控制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其他信息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裝置之一下行鏈路資料通道,其中控制信息傳送關於用於在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其他信息之資源分配的資訊,且其中信息包含在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上傳送的其他信息之其一者。
段落9.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用以指示信息所定址到之一終端裝置的識別符係與信息分開傳送。
段落10.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識別符包含一無線電網路暫時識別符(RNTI)。
段落11.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識別符對複數個終端裝置係共用的。
段落12.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信息包含一廣播信息。
段落13.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信息包含一多播信息。
段落14.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針對一給定類型的信息,用於識別符的特性根據信息是否依照第一傳輸架構或第二傳輸架構要被傳送而選自用於關聯於給定類型的信息之識別符的一第一預定特性和用於關聯於給定類型的信息之識別符的一第二預定特性。
段落15.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信息係選自包含下列之群組:(i)關聯於傳送系統資訊的一信息;(ii)關聯於傳送一呼叫信息的一信息;(iii)關聯於傳送一隨機存取回應信息的一信息;(iv)關聯於傳送用於一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功率控制資訊的一信息;(v)關聯於傳送用於一上行鏈路資料通道之功率控制資訊的一信息;(vi)關聯於一廣播及/或單播服務的一信息。
段落16.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針對依照第一傳輸架構要被傳送的一信息,在第二數量之子訊框之其一者中傳送的信息之一分量係關聯於用於對應於若信息依照第一傳輸架構要被傳送則將被使用之識別符的特性。
段落17.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用於識別符的特性包含用於識別符的一值。
段落18.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用於識別符的特性包含一搜尋空間,其中一終端裝置使用識別符來搜尋以判斷一信息是否已被定址至終端裝置。
段落19.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其中方法包含從關聯於不同類型之信息的複數個不同特性中選擇用於識別符的特性。
段落20.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要被選擇用於依照第二傳輸架構要被傳送的一信息之識別符的特性係依照用於無線電信系統的一操作標準來定義。
段落21. 任何前面段落之方法,更包含基地台預定義要被選擇用於依照第二傳輸架構要被傳送的一信息之識別符的特性。
段落22. 段落21之方法,其中預定義用於識別符的特性係用於從複數個值中選擇之識別符的一值。
段落23. 一種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電信系統中傳遞一信息至一或更多終端裝置的基地台,無線電介面具有包含複數個子訊框的一無線電訊框結構,其中基地台包含一控制器單元和一收發器單元,配置以共同操作使得信息可能依照使用在一第一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一第一傳輸架構來傳送或依照使用在一第二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一第二傳輸架構來傳送,其中第二數量大於第一數量,其中信息關聯於用以指示信息所定址到的一終端裝置之一識別符,且其中取決於信息係依照第一傳輸架構或第二傳輸架構要被傳送來選擇用於識別符的特性。
段落24. 一種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無線電信系統中傳遞一信息至一或更多終端裝置的基地台之 電路,無線電介面具有包含複數個子訊框的一無線電訊框結構,其中電路包含一控制器元件和一收發器元件,配置以共同操作使得信息可能依照使用在一第一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一第一傳輸架構來傳送或依照使用在一第二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一第二傳輸架構來傳送,其中第二數量大於第一數量,其中信息關聯於用以指示信息所定址到的一終端裝置之一識別符,且其中取決於信息係依照第一傳輸架構或第二傳輸架構要被傳送來選擇用於識別符的特性。
段落25. 一種操作一終端裝置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無線電信系統中從一基地台接收一信息的方法,無線電介面具有包含複數個子訊框的一無線電訊框結構,其中信息可能依照使用在一第一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一第一傳輸架構來被基地台傳送或依照使用在一第二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一第二傳輸架構來被基地台傳送,其中第二數量大於第一數量,且其中方法包含根據關聯於信息之一識別符來判定信息被定址至終端裝置,且更根據識別符的特性來判斷信息傳輸是否依照第一傳輸架構或第二傳輸架構。
段落26. 一種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無線電信系統中從一基地台接收一信息的終端裝置,無線電介面具有包含複數個子訊框的一無線電訊框結構,其中信息可能依照使用在一第一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一第一傳輸架構來被基地台傳送或依照使用在一第二 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一第二傳輸架構來被基地台傳送,其中第二數量大於第一數量,且其中終端裝置包含一控制器單元和一收發器單元,配置以共同操作以根據關聯於信息之一識別符來判定信息被定址至終端裝置,且用以更根據識別符的特性來判斷信息傳輸是否依照第一傳輸架構或第二傳輸架構。
段落27. 一種用於透過一無線電介面在一無線電信系統中從一基地台接收一信息的終端裝置之電路,無線電介面具有包含複數個子訊框的一無線電訊框結構,其中信息可能依照使用在一第一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一第一傳輸架構來被基地台傳送或依照使用在一第二數量之無線電子訊框中之傳輸資源的一第二傳輸架構來被基地台傳送,其中第二數量大於第一數量,且其中電路包含一控制器元件和一收發器元件,配置以共同操作以根據關聯於信息之一識別符來判定信息被定址至終端裝置,且用以更根據識別符的特性來判斷信息傳輸是否依照第一傳輸架構或第二傳輸架構。
參考
[1] ETSI TS 122 368 V10.530 (2011-07) / 3GPP TS 22.368版本10.5.0(發行10)
[2] Holma H. and Toskala A,「LTE for UMTS OFDMA and SC-FDMA based radio access」,John Wiley and Sons,2009年
[3] ETSI TS 136 331 V11.4.0 (2013-07) / 3GPP TS 36.331版本11.4.0(發行11)
[4] 3GPP文件R1-135422,「On the need of PDCCH for SIB and other Common Channel」,Mediatek,RAN1#75,San Francisco,2013年11月
[5] 3GPP文件R1-134207,「Coverage enhancement techniques for PBCH」,Alcatel-Lucent,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RAN1#74bis,Guangzhou,2013年10月

Claims (13)

  1. 一種操作透過由電信網路所提供之無線電介面與該電信網路通訊之終端裝置的方法,該無線電介面支援用於將控制信息傳送至該終端裝置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其他信息傳送至該終端裝置之下行鏈路資料通道,其中該些控制信息傳送關於該些其他信息在該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資源分配的資訊,且其中該方法包含:從該電信網路接收傳送在該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的分配傳輸資源之指示的控制信息;判定用於該控制信息的有效週期;以及在該控制信息之該有效週期內,使用該些分配傳輸資源來在該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從該電信網路接收複數個其他信息,其中該無線電介面係基於包含複數個子訊框的無線電訊框結構,且在用於該控制信息的該有效週期內,用以傳送該複數個其他信息中的第一個其他信息之子訊框的時序係用以判定用以傳送該複數個其他信息中的第二個其他信息之子訊框的時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些其他信息包含系統資訊信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些系統資訊信息包含一或更多系統資訊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用於該控制信息的該有效週期係依據關聯於該控制信息而使用的識別符來判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識別符包含該控制信息所定址之一或更多終端裝置的指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用於該控制信息的該有效週期係依據該控制信息的傳輸特性來判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控制信息的該傳輸特性包含關聯於該控制信息的傳輸時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相對於子訊框的第一預定範圍用以傳送該複數個其他信息中的該第一個其他信息之該子訊框的時序係用以判定相對於子訊框的第二預定範圍用以傳送該複數個其他信息中的該第二個其他信息之該子訊框的時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有效週期係依據關聯於該控制信息而接收的有效週期指標來判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有效週期係依據接收隨後的控制信息之時間來判定。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些其他信息包含隨機存取回應信息及/或呼叫信息。
  12. 一種用於透過由電信網路所提供之無線電介面與該電信網路通訊之終端裝置的電路,該無線電介面支援用於將控制信息傳送至該終端裝置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其他信息傳送至該終端裝置之下行鏈路資料通道,其中該些控制信息傳送關於該些其他信息在該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資源分配的資訊,且其中該電路包含:控制器元件和收發器元件,配置以共同操作以使該終端裝置從該電信網路接收傳送在該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的分配傳輸資源之指示的控制信息;判定用於該控制信息的有效週期;以及在該控制信息之該有效週期內,使用該些分配傳輸資源來在該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從該電信網路接收複數個其他信息,其中該無線電介面係基於包含複數個子訊框的無線電訊框結構,且在用於該控制信息的該有效週期內,用以傳送該複數個其他信息中的第一個其他信息之子訊框的時序係用以判定用以傳送該複數個其他信息中的第二個其他信息之子訊框的時序。
  13. 一種用於與電信網路通訊的終端裝置,該電信網路提供用於將控制信息傳送至該終端裝置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和用於將其他信息傳送至該終端裝置之下行鏈路資料通道,其中該些控制信息傳送關於該些其他信息在該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之資源分配的資訊,且其中該終端裝置包含:控制器和收發器元件,配置以共同操作以從該電信網路接收傳送在該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的分配傳輸資源之指示的控制信息;判定用於該控制信息的有效週期;以及在該控制信息之該有效週期內,使用該些分配傳輸資源來在該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從該電信網路接收複數個其他信息,其中該無線電介面係基於包含複數個子訊框的無線電訊框結構,且在用於該控制信息的該有效週期內,用以傳送該複數個其他信息中的第一個其他信息之子訊框的時序係用以判定用以傳送該複數個其他信息中的第二個其他信息之子訊框的時序。
TW103142199A 2014-01-30 2014-12-04 電信裝置及方法 TWI6659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4153283 2014-01-30
??14153283.8 2014-0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3931A TW201543931A (zh) 2015-11-16
TWI665926B true TWI665926B (zh) 2019-07-11

Family

ID=50030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2199A TWI665926B (zh) 2014-01-30 2014-12-04 電信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1320B2 (zh)
EP (1) EP3100551B1 (zh)
TW (1) TWI665926B (zh)
WO (1) WO20151136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77727B2 (en) * 2014-04-25 2017-02-21 Aruba Networks, Inc. Enforcing station fairness with MU-MIMO deployments
BR122017011739A2 (pt) * 2014-06-06 2019-09-03 Nokia Solutions & Networks Oy transmissão do canal de controle para aumento da cobertura da mensagem de paging
US10536970B2 (en) * 2015-01-29 2020-0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DCCH initialization suitable for MTC devices
EP3313131B1 (en) * 2015-07-27 2020-04-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WO2017026845A1 (en) 2015-08-12 2017-0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anaging stored system information using validly timer when apply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od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DE102015121948B4 (de) * 2015-12-16 2021-10-28 Intel Corporation Benutzer-Equipment für diskontinuierlichen Empfang und von einem Benutzer-Equipment durchgeführtes Verfahren
US10855399B2 (en) 2016-06-03 2020-12-01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dual connectivity
TWI657710B (zh) * 2016-06-08 2019-04-2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處理與通訊裝置的通訊的裝置
WO2018054475A1 (en) * 2016-09-23 2018-03-2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adio configuration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WO2018126401A1 (en) 2017-01-05 2018-07-12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CN111262680A (zh) * 2017-05-04 2020-06-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系统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9275174A (zh) * 2017-07-17 2019-01-2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终端的接入控制方法及基站
EP3477886B1 (en) * 2017-08-10 2021-09-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npusch transmission and wireless device
US10779186B2 (en) * 2017-12-01 2020-09-1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ynamic access slice pooling and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controlled capabilities
CN110034848B (zh) * 2018-01-12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863511B2 (en) * 2018-04-10 2020-12-08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Methods and related devices for performing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with beam operations
JP7024064B2 (ja) 2018-04-16 2022-02-2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物理ダウンリンク共有チャネルを送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これを支援する装置
CN112740585A (zh) * 2018-07-20 2021-04-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0945286B2 (en) * 2018-08-03 2021-03-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specific system information scheduling window design
KR20210051582A (ko) 2019-10-30 2021-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론트홀 전송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11432339B2 (en) * 2019-11-29 2022-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ssage repetition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35403A1 (en) * 2001-08-14 2003-0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mmon information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ing HSDPA service
US20080207229A1 (en) * 2007-02-05 2008-08-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aging over a high-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CN101350701A (zh) * 2007-07-19 2009-01-21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hsdpa资源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26375A (zh) * 2009-09-11 2011-04-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系统信息发送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3066044A1 (ko) * 2011-10-31 2013-05-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상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기지국
US20130195066A1 (en) * 2010-11-02 2013-08-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230001A1 (en) * 2010-11-18 2013-09-05 Fujitsu Limite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33918B1 (ko) * 2006-01-05 2013-11-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점-대-다 서비스 통신
GB2500896A (en) 2012-04-03 2013-10-09 Renesas Mobile Corp Synchronising a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SPS) function and a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and transmission (DRX/DTX) function
US20140025451A1 (en) * 2012-07-20 2014-01-23 First Data Corporation Enhanced transaction processi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35403A1 (en) * 2001-08-14 2003-0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mmon information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ing HSDPA service
US20080207229A1 (en) * 2007-02-05 2008-08-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aging over a high-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CN101350701A (zh) * 2007-07-19 2009-01-21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hsdpa资源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26375A (zh) * 2009-09-11 2011-04-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系统信息发送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20130195066A1 (en) * 2010-11-02 2013-08-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230001A1 (en) * 2010-11-18 2013-09-05 Fujitsu Limite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3066044A1 (ko) * 2011-10-31 2013-05-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상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기지국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catel-Lucent,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Feasibility of coverage extension of physical channels for MTC devices", R1-130462,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72, St Julian’s, Malta, 28th January – 1st February 201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45301A1 (en) 2016-11-24
EP3100551A1 (en) 2016-12-07
TW201543931A (zh) 2015-11-16
WO2015113688A1 (en) 2015-08-06
EP3100551B1 (en) 2019-02-06
US10271320B2 (en) 201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5926B (zh) 電信裝置及方法
US11570773B2 (en) Identification of downlink messages using repeated transmission
CN113796130B (zh) 集成接入和回程网络的信令静默
CN105766013B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274476B (zh) 一种控制信道传输、接收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US10104685B2 (en) System information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294897B (zh) 下行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JP6901031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WO2017128878A1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20501449A (ja) アップリンク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005050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KR20170128428A (ko) 제어 시그널링의 수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170128427A (ko) 비인가된 캐리어 상에서 동작하는 scell에서의 제어 시그널링의 수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7079482A (zh) 通信系统
CN105682232A (zh) 资源配置方法、资源配置装置和基站
CN102595604B (zh) 一种基站向终端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WO2019052455A1 (zh) 数据信道参数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6070552A1 (zh) 功能指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6070675A1 (zh) 下行信息发送、下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5991274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2595605B (zh) 利用虚拟终端扩展物理层控制信道资源数量的方法和系统
CN108432326A (zh) 用于窄带物联网的时间非连续传输
CN113497689A (zh)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CN105992350A (zh) 用于分配用于低复杂度机器类通信的css子带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