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7997B - 填充機結構 - Google Patents
填充機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57997B TWI657997B TW107119668A TW107119668A TWI657997B TW I657997 B TWI657997 B TW I657997B TW 107119668 A TW107119668 A TW 107119668A TW 107119668 A TW107119668 A TW 107119668A TW I657997 B TWI657997 B TW I65799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group
- filling
- moving
- bas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f Jars Or Cans And Processes For Cleaning And Sealing Ja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填充機結構,其係包括:一本體係設有第一座體及第一套合部;一填充組係與該本體相組設,該填充組係包括第二座體、填充筒、第一板體及連接件;一移動組係與該本體及該填充組相組設,該移動組係可於該本體上及該填充組內前後位移,該移動組係包括第三座體、第一移動件及第二板體;一動力組係與該本體及該移動組相組設,該動力組係包括動力本體及第二移動件;一管路組係與該填充組相組設;二控制組係組設於該本體上並與該管路組相組設。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與一填充機結構有關,尤指一種填充機結構之第一板體及第二板體分別自第一容槽及第二容槽內取出,使該填充筒及該第一移動件係可取下,該填充筒、該第一移動件及該管路組取下以更換或直接清洗。
按吾人先前所知,習用之填充機結構,此亦為申請人所申請之專利前案,如台灣專利案號:098201736,證書號:M364082,專利名稱:桌上型填充裝置,該專利案結構係在於:一種桌上型填充裝置,包含有:一電控單元10,用以執行該填充裝置所有運作之操作流程,並包含一近接開關13;一機台20,包含一台面21及一安置於該台面21上的定位座22,該電控單元10的近接開關13係安置於該定位座22上;一壓缸單元30,安置於該機台20上,該壓缸單元30包含一主缸31、一活塞32、一壓力閥33、一入口34、一第一氣口35、一第二氣口36及一刻度調整組37,該入口34是位於該主缸31一側,該壓力閥33與外部氣壓源連接,並且多通連接於該主缸31、第一氣口35及第二氣口36,該刻度調整組37連接設在該活塞32一側,並包含一調整桿371與一刻度板372,用以調控活塞32的氣室321大小;以及一供料單元40,包含一入料口41、一汲料閥42、一逆止閥43及一出料口44,該入料口41與外部物料源連接,該汲料閥42連接在該入料口41與該壓缸單元
30的入口34之間,該逆止閥43連接在汲料閥42、壓缸單元30的入口34及該出料口44之間,而該出料口44是位於該機台20之定位座22的上方。
但該習用結構之缺失係在於:請輔以第1圖、第6圖及第7圖所示,空壓係自該第二氣口36推進另一氣室323,物料自第1、3圖中之箭頭B方向,汲取進入該汲料閥42及管路45中,推桿322伸出活塞32外部,連動板374與調整桿371同步位移,同時令螺帽376碰抵在該緩衝墊375,使位移行程被緩衝限止,再輔以第5圖所示,空壓轉由第一氣口35堆進該氣室321內,致使活塞32形成推進位移,而使得存留在管路45中之物料,經由逆止閥43、出料口44被向外推出,進而落入盛料容器50中,以完成物料填充作業,即該物料係經由該入料口41、該汲料閥42、該主缸31、該管路45、該逆止閥43及該出料口44而落入盛料容器50中,藉此而完成其填充作業,但該入料口41、該汲料閥42、該管路45、該逆止閥43、該主缸31及該出料口44內多少會積存上一次之物料,且該壓缸單元30作用時,該物料亦可能被吸取而進入該活塞32內,該填充裝置之結構係不易將該主缸31、該活塞32及該供料單元40拆下以做更換或清洗,若欲填裝另一不同物料時,該主缸31、該活塞32及該供料單元40係會造成不同物料間之混合,填充後之該物料即會不純淨之缺失,即不具便利性及實用性。
有鑑於上述習用結構之缺失,本發明人藉多年從事相關行業之製造、生產及設計經驗,終於有一能解決習用弊端之填充機結構之產品問世。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習用填充機之填充裝置之結構係不易將該主缸、該活塞及該供料單元拆下以做更換或清洗,若欲填裝另一不同物料時,該主缸、該活塞及該供料單元係會造成不同物料間之混合,本發明之該填充機結構之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分別自該第一容槽及該第二容槽內取出,使該填充筒及該第一移動件不受限於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而可與該第二座體及該第三座體相脫開,即可將該填充筒、該第一移動件及該管路組取下以更換另一組該填充筒、該第一移動件及該管路組或直接清洗。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一種填充機結構,其係包括:一本體係設有第一座體及第一套合部;一填充組係與該本體相組設,該填充組係包括第二座體、填充筒、第一板體及連接件;一移動組係與該本體及該填充組相組設,該移動組係可於該本體上及該填充組內前後位移,該移動組係包括第三座體、第一移動件及第二板體;一動力組係與該本體及該移動組相組設,該動力組係包括動力本體及第二移動件;一管路組係與該填充組相組設,該管路組係包括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二控制組係組設於該本體上並與該管路組相組設,該控制組係可作動該第一管路及該第二管路或不作動該第一管路及該第二管路,該第一管路及該第二管路受該控制組作動後即呈封閉狀,當該第一管路受該控制組作動時,該第二管路即不受該控制組作動。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該第二移動件係可於該動力本體內位移並同時帶動該移動組於該本體上及該填充筒之該容置空間內位移,藉由該二控制組分別壓抵,欲被填充之該物件即係由該第一管路內進入而由該
第二管路處流出,藉此而完成一次之填充作業。該第二移動件向後位移,並同時帶動該第三座體及該第一移動件向後位移,使該第一移動件之該移動部完全脫出該填充筒之該容置空間外,接著,將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分別自該第一容槽及該第二容槽內取出,使該填充筒及該第一移動件不受限於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而可與該第二座體及該第三座體相脫開,使用者即可將該填充筒、該第一移動件及該管路組取下以更換另一組該填充筒、該第一移動件及該管路組或直接清洗,即可避免於填充時不同物料間之混合。
為使 鈞局委員及熟習此項技藝人士對本發明之功效完全瞭解,茲配合圖式及圖號就本發明之結構、組成說明於後,惟以下所述者僅為用來解釋本發明之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是在本發明之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飾變更皆仍應屬於本發明之保護範圍。
10‧‧‧本體
11‧‧‧第一座體
12‧‧‧第一套合部
13‧‧‧標示部
20‧‧‧填充組
21‧‧‧第二座體
211‧‧‧第二套合部
212‧‧‧第一抵面
213‧‧‧第一容槽
22‧‧‧填充筒
221‧‧‧容置空間
222‧‧‧第一出口
223‧‧‧第一靠抵部
23‧‧‧第一板體
231‧‧‧第三套合部
24‧‧‧連接件
241‧‧‧穿槽
242‧‧‧第二出口
30‧‧‧移動組
31‧‧‧第三座體
311‧‧‧第二抵面
312‧‧‧第二容槽
32‧‧‧第一移動件
321‧‧‧移動部
322‧‧‧第二靠抵部
33‧‧‧第二板體
331‧‧‧第四套合部
40‧‧‧動力組
41‧‧‧動力本體
411‧‧‧螺合部
42‧‧‧第二移動件
43‧‧‧第一螺合件
44‧‧‧第二螺合件
50‧‧‧管路組
51‧‧‧第一連接管
52‧‧‧第二連接管
53‧‧‧第一管路
54‧‧‧第二管路
60‧‧‧控制組
61‧‧‧第四座體
62‧‧‧控制件
63‧‧‧輸入模組
70‧‧‧第五座體
71‧‧‧容置槽
第一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之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填充組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填充組之立體組合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移動組之立體分解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移動組之立體組合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動力組部份元件之立體分解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管路組之立體分解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控制組之立體圖。
第九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之立體組合圖。
第十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之上視圖。
第十一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第二操作狀態之上視圖。
第十二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第三操作狀態之上視圖。
第十三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第四操作狀態之立體圖。
第十四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第五操作狀態之上視圖。
第十五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上視圖。
首先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八圖所示,第一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之立體分解圖,第二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填充組20之立體分解圖,第三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填充組20之立體組合圖,第四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移動組30之立體分解圖,第五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移動組30之立體組合圖,第六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動力組40部份元件之立體分解圖,第七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管路組50之立體分解圖,第八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控制組60之立體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填充機結構,其係包括:一本體10,該本體10係為具一定長度之長方形板體狀,該本體10一端係設有第一座體11,該第一座體11與該本體10係呈相垂直狀,該第一座體11係呈長方形座體狀,該第一座體11係設有第一套合部12,該第一套合部12係呈圓槽狀,該本體10上係設有標示部13,該標示部13係為刻度標示;
一填充組20,請輔以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該填充組20係與該本體10相組設,該填充組20係包括第二座體21、填充筒22、第一板體23及連接件24;該第二座體21係固設於該本體10上,該第二座體21與該第一座體11係呈相平行狀,該第二座體21與該本體10係呈相垂直狀,該第二座體21係呈長方形座體狀,該第二座體21係設有第二套合部211,該第二套合部211與該第一套合部12相對正,該第二套合部211係呈貫穿槽狀,該第二座體21一端部處係設有第一抵面212,該第二座體21一端係設有第一容槽213,該第一容槽213係與該第一抵面212設於該第一座體21同端部處,該第一抵面212係設於該第二套合部211與該第一容槽213間,該第一容槽213係呈凹槽狀;該填充筒22係穿設於該第二套合部211處,該填充筒22內係設有容置空間221,該容置空間221係呈圓槽狀,該填充筒22一端係設有第一出口222,該第一出口222係對正該第一套合部12,該第一出口222與該容置空間221係呈相通狀,該填充筒22另端係設有第一靠抵部223,該第一靠抵部223係與該第一抵面212相靠抵,使該填充筒22係受限於該第一抵面212及該第一靠抵部223而無法穿過該第二套合部211外,該填充筒22係呈針筒狀;該第一板體23係向下容置於該第一容槽213內,該第一板體23之容置方向係與該填充筒22之容置方向不同,該第一板體23係與該第一靠抵部223相靠抵,使該填充筒22受限該第一抵面212及該第一板體23即無法脫出該第二套合部211處,該第一板體23係設有第三套合部231,該第三
套合部231係與該容置空間221相對正,該第一板體23係呈似ㄇ字形之薄板體狀;該第一板體33係自該第一座體21之該第一容槽213處取出,使該填充筒22係不受限於該第一板體23,該填充筒22係可自該第二座體21上取下;該連接件24係與該填充筒22相組設,該連接件24並容設於該第一座體11之該第一套合部12處,該連接件24內係設有穿槽241,該填充筒22之該第一出口222係穿設於該穿槽241處,該穿槽241係呈貫穿槽狀,該連接件24一端係設有第二出口242,該第二出口242係凸露於該第一套合部12外,該第二出口242與該第一出口222係呈相通狀,該連接件24係呈圓筒體狀;一移動組30,請輔以第四圖及第五圖所示,該移動組30係與該本體10及該填充組20相組設,該移動組30係可於該本體10上及該填充組20內前後位移,該移動組30係包括第三座體31、第一移動件32及第二板體33;該第三座體31係組設於該本體10上,該第三座體31與該第二座體21係呈相平行對正狀,該第三座體31與該本體10係呈相垂直狀,該第三座體31係與該標示部13相對正,該第三座體31一端部處係設有第二抵面311,該第二抵面311係與該第二座體21之該第一抵面212相對正,該第二座體31一端係設有第二容槽312,該第二抵面311係設於該第三座體31與該第二容槽312間,該第二容槽312係呈凹槽狀,該第二容槽312係與該第一容槽213相對正;
該第一移動件32係設有移動部321,該移動部321係穿設於該填充筒22之該容置空間221內,該移動部321係可於該容置空間221內位移,該第一移動件32一端係設有第二靠抵部322,該第二靠抵部322係與該第二抵面311相靠抵;該第二板體33係容置於該第三座體31之該第二容槽312內,該第二板體33之容置方向係與該第一移動件32之容置方向不同,該第二板體33係與該第一移動件32之該第二靠抵部322相靠抵,使該第一移動件32係受限於該第二抵面311及該第二板體33而不與該第三座體31相脫開,該第三座體31移位即帶動該第一移動件32移位,該第二板體33係呈似ㄇ字形之板體狀;該第二板體33係自該第三座體31之該第二容槽312處取出,使該第一移動件32係不受限該第二板體33,該移動件32即可自該第三座體31上取下;一動力組40,請輔以第六圖所示,該動力組40係與該本體10及該移動組30相組設,該動力組40係設於該移動組30一端,該移動組30係設於該填充組20及該動力組40間,該動力組40係與該填充組20相遠離,該動力組40係包括動力本體41、第二移動件42、第一螺合件43及第二螺合件44;該動力本體41係組設於該本體10上,該動力本體41係設有螺合部411,該螺合部411係呈內螺紋狀;該第二移動件42係與該第三座體31相固設,該動力本體41係使該第二移動件42移位,該第二移動件42並同時帶動該移動組30於該本
體10上位移,該第一移動件32即於該容置空間221內位移,該第二移動件42並穿設於該動力本體41內,該動力本體41及該第二移動件42係為一組氣壓缸結構;該第一螺合件43係穿設螺合於該動力本體41之該螺合部411處,該第一螺合件43係可於該螺合部411內位移,以調整該第二移動件42之位移距離;該第二螺合件44係穿設螺合於該第一螺合件43上並抵於該動力本體41之該螺合部411之開口處,使該第一螺合件43係定位於該螺合部411處,當使用者欲調整該第二移動件42與該動力本體41間之位移距離時,係需先旋動鬆開該第二螺合件44,該第一螺合件43方能於該螺合部411處位移,以調整該第二移動件42與該動力本體41間之位移距離;該第二移動件42相對該動力本體41之位移距離即為該移動組30相對該本體10之位移距離;一管路組50,請輔以第七圖所示,該管路組50係與該填充組20相組設,該管路組50係包括第一連接管51、第二連接管52、第一管路53及第二管路54;該第一連接管51一端係套合於該連接件24之該第二出口242處;該第二連接管52係與該第一連接管51相套合,該第一連接管51係設於該連接件24與該第二連接管52間,該第二連接管52係呈中空之T形管體狀;該第一管路53及該第二管路54係分別套合連接於該第二連
接管52之二側,使該第一管路53及該第二管路54係設於該第一座體11之二側,該第一管路53與該第二管路54係呈相對正且相遠離狀,該第一管路53及該第二管路54係呈中空之管體狀,該第一管路53及該第二管路54係為軟管體狀;二控制組60,請輔以第八圖所示,該二控制組60係組設於該本體10上並與該管路組50相組設,該填充組20係設於該二控制組60間,該控制組60係設有第四座體61,該第一管路53及該第二管路54係分別置設於該二第四座體61內,該第一管路53及該第二管路54端部係凸露於該二第四座體61外,該第四座體61內係設有控制件62,該控制件62係可於該第四座體61內上下位移以壓抵該第一管路53及該第二管路54或不壓抵該第一管路53及該第二管路54,該第一管路53及該第二管路54受該控制件62壓抵後即呈扁平封閉狀,當該第一管路53受該控制件62壓抵時,該第二管路54即不受該控制件62壓抵,該第四座體61係設有輸入模組63,該輸入模組63係控制該控制件62移位壓抵或不移位壓抵,該輸入模組63係連接一氣壓作動單元;當供該第一管路53穿設之該控制組60之該控制件62係不壓抵該第一管路53,該第一管路53即呈開啟狀,而供該第二管路54穿設之該控制組60之該控制件62即向下壓抵該第二管路54,該第二管路54係呈封閉狀,該動力本體41係推動該第二移動件42,使該第二移動件42帶動該第三座體31及該第一移動件32同時於該本體10上及該容置空間221內往該動力本體41方向位移,該物料即由該第一管路53、該第二連接管52、該第一連接管51、該第二出口242、該穿槽241、該第一出口222而進入該容置空間221
內;當供該第一管路53穿設之該控制組60之該控制件62向下壓抵該第一管路53時,該第一管路53即呈封閉狀,而供該第二管路54穿設之該控制組60之該控制件62即不壓抵該第二管路54,該第二管路54係呈開啟狀,該動力本體41係推動該第二移動件42,使該第二移動件42帶動該第三座體31及該第一移動件32同時於該本體10上及該填充筒22之該容置空間221內往該管路組50方向位移,該容置空間221內之物料即依序由該第一出口222、該穿槽241、該第二出口242、該第一連接管51、該第二連接管52及該第二管路54流出,如此而完成一次充填作業,反覆動作而完成複數次充填作業;一第五座體70,該第五座體70係固設於該本體10之端部處,該第五座體70內係設有容置槽71,該容置槽71係供該填充組20之該第二出口242及該管路組50相容設,該第二出口242與該第一連接管51係於該容置槽71處相套合,該管路組50之該第一連接管51及該第二連接管52係容設於該容置槽71內,該第一管路53及該第二管路54係穿設於該第四座體61及該容置槽71處。
請繼續參閱第九圖及第十圖所示,第九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之立體組合圖,第十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之上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填充組20係固設於該本體10上,該移動組30係組設於該本體10上並與該填充組20相組設,該動力組40之該動力本體41係組設於該本體10上,該第二移動件42係穿設於該動力本體41內並與該移動組30之該第三座體31相固設,該第一螺合件43係穿設螺合於該螺合部411處,該第一螺合件43係
可於該螺合部411處位移,以調整該第二移動件42之位移距離,該管路組50係與該填充組20相組設,該二控制組60係設於該本體10上並供該管路組50穿設,該填充組20係設於該二控制組60間,該第五座體70係固設於該本體10之端部處,該容置槽71係供該填充組20之該第二出口242及該管路組50相容設。
請繼續參閱第十一圖所示,第十一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第二操作狀態之上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動力組40之該第二移動件42係可於該動力本體41內位移並同時帶動該移動組30於該本體10上及該填充筒22之該容置空間221內位移,藉由該二控制組60分別壓抵,欲被填充之該物件即係由該第一管路53內進入而由該第二管路54處流出而填充入另一容器內。
請繼續參閱第十二圖至第十四圖所示,第十二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第三操作狀態之上視圖,第十三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第四操作狀態之立體圖,第十四圖係本發明填充機結構第五操作狀態之上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旋動鬆開該第二螺合件44,該第一螺合件43即可於該螺合部411內位移,使該第二移動件42與該動力本體41間之距離呈最小狀,將該第二移動件42向後位移,並同時帶動該第三座體31及該第一移動件32向後位移,使該第一移動件32之該移動部321完全脫出該填充筒22之該容置空間221外,如第十二圖所示,接著,將該第一板體33及該第二板體42分別自該第一容槽213及該第二容槽312內取出,使該填充筒22及該第一移動件32不受限於該第一板體33及該第二板體42而可與該第二座體21及該第三座體31取下,使用者即可將該填充筒22、該第一移動件32及該管路組50取下以
做更換。
請繼續參閱第十五圖所示,第十五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上視圖,設有二個該移動組30,即該動力組40係可與複數該移動組30相組設,每一移動組30係與一個該填充組20、一該管路組50、二該控制組60及一該第五座體70相組設,亦即該一動力組40係可同時移位複數組該移動組30。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該填充筒22係可與該連接件24呈一體狀,亦即該第一出口222係具有較長之長度,該第一出口222係套設於該第一套合部12處。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該第一板體23係略具有彈性板,使該第一板體23組設或取下於該第一容槽213處時係具有彈性阻力,同理該第二板體33係略具有彈性板,使該第二板體33組設或取下於該第二容槽312處時係具有彈性阻力。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每一控制組60係可取代為一電磁閥或類以具有開關動作之各裝置 若為該電磁閥時,僅是該電磁閥內會與該第一管路53或該第二管路54相連接,取下該管路組50時,該二電磁閥亦需隨該管路組50取下。
本發明填充機結構之優點係在於:
1、請再輔以第十一圖所示,該動力組40之該第二移動件42係可於該動力本體41內位移並同時帶動該移動組30於該本體10上及該填充筒22之該容置空間221內位移,藉由該二控制組60分別壓抵,欲被填充之該物件即係由該第一管路53內進入而由該第二管路54處流出,藉此而完成一次之填充作
業。
2、請輔以第十二圖至第十四圖所示,該第二移動件42向後位移,並同時帶動該第三座體31及該第一移動件32向後位移,使該第一移動件32之該移動部321完全脫出該填充筒22之該容置空間221外,如第十二圖所示,接著,將該第一板體33及該第二板體42分別自該第一容槽213及該第二容槽312內取出,使該填充筒22及該第一移動件32不受限於該第一板體33及該第二板體42而可與該第二座體21及該第三座體31相脫開,使用者即可將該填充筒22、該第一移動件32及該管路組50取下以更換另一組該填充筒22、該第一移動件32及該管路組50或直接清洗,即可避免於填充時不同物料間之混合。
3、一般而言,該管路組50之該第一管路53係置於大桶內,該第二管路54係置於小容器內,如此而將該大桶內之該物件填充於該小容器內,該物件於填充時係會接觸到該管路組50、該填充筒22及該第一移動件32,因此可置換另一組該管路組50、該填充筒22及該第一移動件32,即可避免上一該物件與下一該物件有混合之狀況,此係為本發明主要之目的,亦為主要之功效。
4、該第一板體23之容置方向係與該填充筒22之容置方向不同,該第二板體33之容置方向係與該第一移動件32之容置方向不同,在充填作業時,該動力組40所產生之震動大都為該填充筒22之容置方向相同,如此係不太可能使該第一板體23及該第二板體33移位,該一板體23及該第二板體33即具有結構之安全性。
5、取下該第一板體23、該第二板體33、該填充筒22、該第一移動件32
及管路組50係不需使用到任何工具,如此而具有快速取下及快速組設之功效。
6、該第一板體23係容置於該第二座體21之該第一容槽213內,該第一板體23係與該填充筒22之該第一靠抵部223相靠抵,使該填充筒23係組設於該第二座體21處,組設該填充筒23及該第一板體23之動作係相當迅速及確實。
7、該第二板體33係容置於該第二容槽312內,該第二板體33係與該第二靠抵部322相靠抵,使該第一移動件32係受限於該第二板體33而不與該第三座體31相脫開,該設該第一移動件32及該第二板體33之動作係快速且確實。
因此本發明之填充機結構具有產業利用性、新穎性及進步性,誠能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Claims (20)
- 一種填充機結構,其係包括:一本體,該本體一端係設有一第一座體,該第一座體係設有一第一套合部;一填充組,該填充組係與該本體相組設,該填充組係包括一第二座體、一填充筒、一第一板體及一連接件;該第二座體係固設於該本體上,該第二座體係設有一第二套合部,該第二套合部與該第一套合部相對正,該第二套合部係呈貫穿槽狀,該第二座體一端係設有一第一抵面,該第二座體一端係設有一第一容槽,該第一容槽係與該第一抵面設於該第一座體同端部處,該第一抵面係設於該第二套合部與該第一容槽間,該第一容槽係呈凹槽狀;該填充筒係穿設於該第二套合部處,該填充筒內係設有一容置空間,該填充筒一端係設有一第一出口,該第一出口係對正該第一套合部,該第一出口與該容置空間係呈相通狀,該填充筒另端係設有一第一靠抵部,該第一靠抵部係與該第一抵面相靠抵,使該填充筒係受限於該第一抵面及該第一靠抵部而無法穿過該第二套合部;該第一板體係容置於該第一容槽內,該第一板體之容置方向係與該填充筒之容置方向不同,該第一板體係與該第一靠抵部相靠抵,使該填充筒受限該第一抵面及該第一板體即無法脫出該第二套合部處,該第一板體係設有一第三套合部,該第三套合部係與該容置空間相對正;該第一板體係自該第一座體之該第一容槽處取出,使該填充筒係不受限於該第一板體,該填充筒係可自該第二座體上取下;該連接件係與該填充筒相組設,該連接件並容設於該第一座體之該第一套合部處,該連接件內係設有一穿槽,該填充筒之該第一出口係穿設於該穿槽處,該穿槽係呈貫穿槽狀,該連接件一端係設有一第二出口,該第二出口係凸露於該第一套合部外,該第二出口與該第一出口係呈相通狀;一移動組,該移動組係與該本體及該填充組相組設,該移動組係可於該本體上及該填充組內前後位移,該移動組係包括一第三座體、一第一移動件及一第二板體;該第三座體係組設於該本體上,該第三座體一端係設有一第二抵面,該第二座體一端係設有一第二容槽,該第二抵面係設於該第三座體與該第二容槽間,該第二容槽係呈凹槽狀;該第一移動件係設有一移動部,該移動部係穿設於該填充筒之該容置空間內,該移動部係可於該容置空間內位移,該第一移動件一端係設有一第二靠抵部,該第二靠抵部係與該第二抵面相靠抵;該第二板體係容置於該第三座體之該第二容槽內,該第二板體之容置方向係與該第一移動件之容置方向不同,該第二板體係與該第一移動件之該第二靠抵部相靠抵,使該第一移動件係受限於該第二抵面及該第二板體而不與該第三座體相脫開,該第三座體移位即帶動該第一移動件移位;該第二板體係自該第三座體之該第二容槽處取出,使該第一移動件係不受限該第二板體,該移動件即可自該第三座體上取下;一動力組,該動力組係與該本體及該移動組相組設,該動力組係設於該移動組一端,該移動組係設於該填充組及該動力組間,該動力組係與該填充組相遠離,該動力組係包括一動力本體及一第二移動件;該動力本體係組設於該本體上:該第二移動件係與該第三座體相固設,該動力本體係使該第二移動件移位,該第二移動件並同時帶動該移動組於該本體上位移,該第一移動件即於該容置空間內位移;一管路組,該管路組係與該填充組相組設,該管路組係包括一第一連接管、一第二連接管、一第一管路及一第二管路;該第一連接管一端係套合於該連接件之該第二出口處;該第二連接管係與該第一連接管相套合,該第一連接管係設於該連接件與該第二連接管間,該第二連接管係呈中空之T形管體狀;該第一管路及該第二管路係分別套合連接於該第二連接管之二側,使該第一管路及該第二管路係設於該第一座體之二側,該第一管路與該第二管路係呈相對正且相遠離狀,該第一管路及該第二管路係呈中空之管體狀,該第一管路及該第二管路係為軟管體狀;二控制組,該二控制組係組設於該本體上並與該管路組相組設,該控制組係可作動該第一管路及該第二管路或不作動該第一管路及該第二管路,該第一管路及該第二管路受該控制組作動後即呈封閉狀,當該第一管路受該控制組作動時,該第二管路即不受該控制組作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該本體係為具一定長度之長方形板體狀,該第一座體與該本體係呈相垂直狀,該第一座體係呈長方形座體狀,該第一套合部係呈圓槽狀,該本體上係設有一標示部,該標示部係為刻度標示。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該第二座體與該第一座體係呈相平行狀,該第二座體與該本體係呈相垂直狀,該第二座體係呈長方形座體狀。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該容置空間係呈圓槽狀,該填充筒係呈針筒狀。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該第一板體係向下容置於該第一容槽內,該第一板體係呈似ㄇ字形之薄板體狀,該第二板體係呈似ㄇ字形之板體狀。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該連接件係呈圓筒體狀。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該第三座體與該第二座體係呈相平行對正狀,該第三座體與該本體係呈相垂直狀,該第三座體係與該標示部相對正,該第二抵面係與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一抵面相對正,該第二容槽係與該第一容槽相對正。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該動力本體係設有一螺合部,該螺合部係呈內螺紋狀;該動力組係設有一第一螺合件及一第二螺合件;該第一螺合件係穿設螺合於該動力本體之該螺合部處,該第一螺合件係可於該螺合部內位移,以調整該第二移動件之位移距離;該第二螺合件係穿設螺合於該第一螺合件上並抵於該動力本體之該螺合部之開口處,使該第一螺合件係定位於該螺合部處,欲調整該第二移動件與該動力本體間之位移距離時,係需先旋動鬆開該第二螺合件,該第一螺合件方能於該螺合部處位移,以調整該第二移動件與該動力本體間之位移距離;該第二移動件相對該動力本體之位移距離即為該移動組相對該本體之位移距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該第二移動件並穿設於該動力本體內,該動力本體及該第二移動件係為一組氣壓缸結構。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該填充組係設於該二控制組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該控制組係設有一第四座體,該第一管路及該第二管路係分別置設於該二第四座體內,該第一管路及該第二管路端部係凸露於該二第四座體外,該第四座體內係設有一控制件,該控制件係可於該第四座體內上下位移以壓抵該第一管路及該第二管路或不壓抵該第一管路及該第二管路,該第一管路及該第二管路受該控制件壓抵後即呈扁平封閉狀,當該第一管路受該控制件壓抵時,該第二管路即不受該控制件壓抵。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該第四座體係設有一輸入模組,該輸入模組係控制該控制件移位壓抵或不移位壓抵,該輸入模組係連接一氣壓作動單元。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當供該第一管路穿設之該控制組之該控制件係不壓抵該第一管路,該第一管路即呈開啟狀,而供該第二管路穿設之該控制組之該控制件即向下壓抵該第二管路,該第二管路係呈封閉狀,該動力本體係推動該第二移動件,使該第二移動件帶動該第三座體及該第一移動件同時於該本體上及該容置空間內往該動力本體方向位移,該物料即由該第一管路、該第二連接管、該第一連接管、該第二出口、該穿槽、該第一出口而進入該容置空間內,當供該第一管路穿設之該控制組之該控制件向下壓抵該第一管路時,該第一管路即呈封閉狀,而供該第二管路穿設之該控制組之該控制件即不壓抵該第二管路,該第二管路係呈開啟狀,該動力本體係推動該第二移動件,使該第二移動件帶動該第三座體及該第一移動件同時於該本體上及該填充筒之該容置空間內往該管路組方向位移,該容置空間內之物料即依序由該第一出口、該穿槽、該第二出口、該第一連接管、該第二連接管及該第二管路流出,如此而完成一次充填作業,反覆動作而完成複數次充填作業。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設有一第五座體,該第五座體係固設於該本體之端部處,該第五座體內係設有一容置槽,該容置槽係供該管路組相容設,該管路組之該第一連接管及該第二連接管係容設於該容置槽內,該第一管路及該第二管路係穿設於該第四座體及該容置槽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該動力組之該第二移動件係可於該動力本體內位移並同時帶動該移動組於該本體上及該填充筒之該容置空間內位移,藉由該二控制組分別控制,欲被填充之該物件即係由該第一管路內進入而由該第二管路處流出而填充入另一容器內。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將該第二移動件向後位移,並同時帶動該第三座體及該第一移動件向後位移,使該第一移動件之該移動部完全脫出該填充筒之該容置空間外,接著,將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分別自該第一容槽及該第二容槽內取出,使該填充筒及該第一移動件不受限於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而可與該第二座體及該第三座體取下,使用者即可將該填充筒、該第一移動件及該管路組取下以做更換。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設有二個該移動組,即該動力組係可與複數該移動組相組設,每一移動組係與一個該填充組、一該管路組、二該控制組及一該第五座體相組設,亦即該一動力組係可同時移位複數組該移動組。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該填充筒係可與該連接件呈一體狀,亦即該第一出口係具有較長之長度,該第一出口係套設於該第一套合部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該第一板體係略具有彈性板,使該第一板體組設或取下於該第一容槽處時係具有彈性阻力,該第二板體係略具有彈性板,使該第二板體組設或取下於該第二容槽處時係具有彈性阻力。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填充機結構,其中,每一控制組係可取代為一電磁閥或類以具有開關動作之各裝置若為該電磁閥時,僅是該電磁閥內會與該第一管路或該第二管路相連接,取下該管路組時,該二電磁閥亦需隨該管路組取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19668A TWI657997B (zh) | 2018-06-07 | 2018-06-07 | 填充機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19668A TWI657997B (zh) | 2018-06-07 | 2018-06-07 | 填充機結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57997B true TWI657997B (zh) | 2019-05-01 |
TW202000575A TW202000575A (zh) | 2020-01-01 |
Family
ID=67348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19668A TWI657997B (zh) | 2018-06-07 | 2018-06-07 | 填充機結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57997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45201U (zh) * | 2009-11-04 | 2010-08-11 | 京伦精机(上海)有限公司 | 针筒式摆动填充装置 |
TWM471446U (zh) * | 2013-09-14 | 2014-02-01 | Taiwan Filler Tech Co Ltd | 填充機填充閥結構 |
US20160332337A1 (en) * | 2013-12-19 | 2016-11-17 | Kurtz Gmbh | Injector for filling a mold with plastic particles |
TW201738149A (zh) * | 2016-03-31 | 2017-11-01 | 住友精化股份有限公司 | 粉粒體的填充裝置及填充方法 |
US20180064870A1 (en) * | 2012-07-03 | 2018-03-08 | Milestone Scientific, Inc. | Disposable assembly for drug infusion with pressure sensing for identification of and injection into fluid-filled anatomic spaces |
-
2018
- 2018-06-07 TW TW107119668A patent/TWI657997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45201U (zh) * | 2009-11-04 | 2010-08-11 | 京伦精机(上海)有限公司 | 针筒式摆动填充装置 |
US20180064870A1 (en) * | 2012-07-03 | 2018-03-08 | Milestone Scientific, Inc. | Disposable assembly for drug infusion with pressure sensing for identification of and injection into fluid-filled anatomic spaces |
TWM471446U (zh) * | 2013-09-14 | 2014-02-01 | Taiwan Filler Tech Co Ltd | 填充機填充閥結構 |
US20160332337A1 (en) * | 2013-12-19 | 2016-11-17 | Kurtz Gmbh | Injector for filling a mold with plastic particles |
TW201738149A (zh) * | 2016-03-31 | 2017-11-01 | 住友精化股份有限公司 | 粉粒體的填充裝置及填充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00575A (zh) | 2020-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59676A (zh) | 液体定量吐出装置、其涂布装置及液体定量吐出方法 | |
TWI657997B (zh) | 填充機結構 | |
CA2585260A1 (en) | A micro-volume liquid ejection system | |
WO2011088232A1 (en) | Precision pump with multiple heads | |
CN103537608B (zh) | 多种类铆钉自动输送装置 | |
TW201115052A (en) | Fluid controller | |
TW200925418A (en) | Precision pump with multiple heads | |
SE454652B (sv) | Anordning vid ett sprutsystem for att selektivt infora pulver i en gasstrom | |
CN113631278A (zh) | 施用装置空气歧管 | |
CN206083011U (zh) | 一种双组份胶点胶机 | |
US20120138833A1 (en) | Multi-Function Eccentrically Actuated Microvalves and Micropumps | |
US3447576A (en) | Fluid distributing apparatus | |
TWM315610U (en) | Improved dispenser | |
CN103935946A (zh) | 液体储料器、储料器驱动机构及液体配料系统 | |
CN111169995A (zh) | 一种新型键盘胶快速上料装置 | |
CN104483073A (zh) | 一种气动蝶阀阀板水平闭合加压装置 | |
US11034468B2 (en) | Filling machine | |
CN105436025A (zh) | 液材挤出方法及装置 | |
CA2021433C (en) | Robot cleaner for use between parallel platens | |
CN110893354B (zh) | 一种多模块的乳液微滴生成控制装置 | |
CN206083030U (zh) | 一种双组份胶同步出胶机构 | |
CN102674008A (zh) | 一种零件输送方法及用于实现该方法的零件输送装置 | |
CN206083031U (zh) | 一种双组份胶供胶装置 | |
JP7405403B2 (ja) | 把持装置 | |
CN219774867U (zh) | 夹管机构及具有其的原料注入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