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8126B - 用於棒材進給系統的棒材導向單元 - Google Patents
用於棒材進給系統的棒材導向單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48126B TWI648126B TW103108116A TW103108116A TWI648126B TW I648126 B TWI648126 B TW I648126B TW 103108116 A TW103108116 A TW 103108116A TW 103108116 A TW103108116 A TW 103108116A TW I648126 B TWI648126 B TW I64812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ar
- guide
- unit
- guides
- damp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e.g. for conveying, loading, positioning, discharging, sorting
- B23Q7/001—Lateral transport of long workpie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urning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用於將縱向棒材(10)送入加工機器的棒材進給系統的棒材導向單元,所述棒材導向單元至少一個第一導向件(6)和至少一個第二導向件(7),所述第一導向件(6)和第二導向件(7)相對於彼此移動並安裝在支承件內。所述棒材導向單元進一步包括用於使第一導向件(6)和第二導向件(7)在關閉位置和開啟位置之間相對於彼此移動的驅動單元,在所述關閉位置,保持所述棒材(10),在所述開啟位置,釋放所述棒材(10)。第一及/或第二導向件(6、7)由阻尼室(20、21)可移動地支承,其中一個阻尼室支承一個導向件。在關閉位置時,一個或多個阻尼室(20、21)被阻尼流體填充,以吸收所述一個或多個導向件(6、7)的運動。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棒材進給系統,以及用於縱向棒材的棒材進給系統的棒材導向單元,所述縱向棒材例如從棒材貯藏庫被送入諸如車床或銑床的作進一步加工的設備。本發明特別涉及用於在它的兩端之間沿著棒材的長度來支承所述棒材的棒材導向單元。
對於多種機器部件的生產來說,使用縱向棒材(例如以金屬棒、木杆等等形式的)作為啟動元件。一般來說,縱向棒材在第一生產位置預製,儲存在適當的貯藏庫,並運輸到特定的機器作進一步加工,例如用車床銑削或磨削棒材。要進行進一步加工,棒材透過棒材進給系統被移向加工機器。棒材還可以在加工機器內被移動。
為了這樣做,棒材進給系統包括具有夾盤的棒材推進器,所述夾盤用於保持棒材,並用棒材推進器傳送棒材通過導向通道。棒材的另一端從棒材進給系統的導向通道縱向延伸穿過主軸進入加工機的車床夾盤。棒材由棒材導向單元或棒材座在其兩端之間進行支承,所述棒材導向單元或棒材座在第一狀態時可在棒材的徑
向方向上導向棒材並支承所述棒材,在棒材導向單元的第二狀態時可使棒材,較佳地還使具有夾盤的棒材推進器在棒材的軸向方向上傳送。
在根據現有技術的實例中,夾盤的內直徑與棒材的直徑匹配。夾盤的外直徑因此總是比棒材的直徑大。此外,導向通道的最小直徑受夾盤而非棒材的外直徑限制。這將總是在導向通道和棒材之間留下間隙。另外,採用相同的導向通道來處理各種直徑範圍的棒材是常見的做法,例如尺寸為43mm的導向通道用於從30mm至39mm的棒材。所以在導向通道和棒材之間的間隙通常是幾毫米。其結果是導向通道的導向效果極其有限。為了克服這種限制,如之前所述採用棒材座。棒材座允許在第一棒材端部的夾盤和在第二棒材端部的車床夾盤之間添加另一個緊密配合導向點。每個棒材座的主要特點通常是具有導向棒材的能力並在下一步允許棒材推進器通過。
舉例來說,棒材座可以包括幾個導向件,例如V形塊或輪子,所述導向件對稱地設置在棒材的周圍。導向件限制轉動的棒材在棒材徑向方向上的側向移動,從而穩定棒材並減少振動。為了進一步抑制棒材的振動,導向件能夠用諸如PU塑膠或橡膠的衝擊吸收材料製成。
導向件具有“開啟(OPEN)”位置和“關閉(CLOSED)”位置。“開啟(OPEN)”位置允許棒材推進器穿過,而“關閉(CLOSED)”位置則為轉動的棒材提供最
適宜的導向。在“關閉(CLOSED)”位置時,導向件的位置可以根據實際棒材的直徑進行調整。由於棒材的中心位置必須始終保持在同一水準,所以導向件的調整必須相對於棒材中心來對稱地進行。
在EP 0384344 A2中,公開了一種用於將棒材導向並送入機床的進料裝置,其包括幾個棒材導向單元。導向單元包括具有相隔開的並反向地定向的交叉件的上自動定心導向部和下自動定心導向部。交叉件被置於棒材的側邊上,並圍成供棒材通過的通道,該通道的寬度可相應於待導向棒材的直徑來調節。導向單元的導向部件由包括傳動裝置的齒條驅動裝置驅動,將致動器的移動轉換成上自動定心導向部和下自動定心導向部作反向移動。舉例來說,透過傳動裝置,致動器引起下自動定心導向部向上的移動和上自動定心導向部的向下移動。這種自動定心的動作適用於不同直徑的棒材。但是,相對導向件的移動透過齒條驅動被剛性地互相連接,因此在棒材的加工過程中,僅在棒材的徑向方向上提供最小化的阻尼,並且齒條驅動裝置的元件需要大量的調節和維護來確保棒材的正確定心。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棒材進給系統和用於棒材進給系統的棒材導向單元,使棒材的導向和中心定位簡單和可靠,在棒材加工中為棒材的側向移動提供有效阻尼,易於維護和控制,包括緊湊的結構,在製造過程中為棒材提供精確的處理。
這些和其它目的可根據獨立請求項1和12的棒材導向單元和棒材進給系統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棒材導向單元和棒材進給系統的有利特徵和較佳實施例在附屬請求項中公開。
根據本發明的用於將縱向棒材送入加工機器的棒材進給系統的棒材導向單元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導向件和至少一個第二導向件,所述第一導向件和第二導向件被安裝在支承件內,例如支承框,且它們可相對於彼此移動。因此,第一和第二導向件中的至少一個可相對于支承件移動。較佳地,所有導向件可相對于支承件移動。此外,棒材導向單元包括驅動單元,其用於使第一導向件和第二導向件可在用於保持棒材的關閉位置和用於釋放棒材的開啟位置之間相對於彼此移動。為此,驅動單元可以使導向件之一移向及移離另一導向件。較佳地,第一和第二導向件透過驅動單元朝向彼此及互相遠離地移動。第一和第二導向件限定棒材穿過棒材導向單元的貫穿通道。貫穿通道的直徑能夠透過導向件的移動來進行調節。在導向件的開啟位置,貫穿通道具有大直徑。該直徑較佳地足夠大,以不僅使棒材可通過該通道,還使棒材進給系統的棒材推進器及/或用於將棒材固定到棒材推進器的固定裝置可通過該通道。在關閉位置,第一和第二導向件較佳地朝向彼此移動,較佳地在徑向方向朝著貫穿通道移動,直至它們到達貫穿通道的直徑比棒材的直徑稍大(通常約大1mm)的位置。因此,如果棒材的直徑是16mm,導向件的直徑將接近17mm。換句
話來說,第一和第二導向件能夠限制棒材做過多的側向移動,但是只要棒材保持接近中心,不限制棒材的轉動。同樣地,為獲得最佳性能(即棒材的最小振動),可以提供裝置以對導向件和棒材之間的間隙進行微調。
根據本發明,棒材導向單元的第一及/或第二導向件由一個或多個阻尼室可移動地支承。這意味著一個或較佳地兩個導向件都由阻尼室支承,其中每個導向件由它自己的阻尼室支承。在關閉位置時,所述阻尼室被阻尼流體填充,以吸收由棒材在貫穿通道內的徑向移動引起所述導向件的移動。這種移動可以是在例如用加工機器加工棒材的期間棒材在貫穿通道內的轉動而導致的。阻尼流體可以是空氣或任何其它氣體或液體。
由於導向件阻尼流體由阻尼室支承,所以導向件與阻尼流體直接接觸。在導向件和阻尼流體之間沒有進一步的機械傳送件,而導向件可以透過棒材的移動而偏轉。這種偏轉移動直接傳送到阻尼流體,並根據阻尼流體的壓縮性而被所述阻尼流體減弱。在另一方面,阻尼流體可靠地將導向件壓在關閉位置,以在進一步加工過程中保持棒材。
一個或多個導向件在一個或多個阻尼室內的移動由驅動單元以氣動或液壓方式控制。較佳地,一個或多個阻尼室包括與驅動單元連接的流體管道,該驅動單元氣動或液壓地控制由各自的阻尼室支承的一個或多個導向件的移動。有利地,阻尼室透過氣動或液壓汽缸、以及可移動地支承在汽缸內的活塞來實現,其中導向件
固定地與活塞連接。有利地,活塞和導向件被製成一體。透過控制阻尼室內的阻尼流體的量,驅動單元能將導向件移動至阻尼室內或阻尼室外。較佳地採用空氣作為阻尼流體,因為它便宜並且包括合適的可壓縮特性。
在根據本發明的棒材導向單元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導向件由第一阻尼室可移動地支承,第二導向件由第二阻尼室可移動地支承。較佳地,第一導向件和第二導向件位於支承件的相對側,並且能沿著同一縱向軸線朝著或遠離彼此移動。但一般來說,也可這樣設置導向件,以使得它們朝向彼此成角度移動。導向件基本上朝著棒材導向單元的支承框的中心移動,即意味著朝向軸線L移動。
每個阻尼室可包括與共用加壓管流體連接的流體管道,以透過所述驅動單元同步控制支承的每一導向件的移動。該加壓管向阻尼室施加壓力,同時透過流體管道向阻尼流體施加特定的壓力。因此,相同的壓力被施加到每個阻尼室內,以用於減弱棒材的移動,或用於移動導向件。因此,導向件的移動能透過控制流體供給的壓力而被容易地控制,而流體同時吸收由棒材旋轉引起的振動。此外,導向件相對於貫穿通道的軸線、並因此相對於通道內的棒材徑向地移動,而在開啟位置和關閉位置的貫穿通道的軸線是固定的。因此,用於將棒材推進器導向加工機器的棒材進給系統的導向通道和用於旋轉棒材以作進一步加工的加工機器的主軸能夠在開啟和關閉位置與棒材導向單元的貫穿通道的軸線同軸地排成一直線。
在根據本發明的棒材導向單元的一個實施例中,至少一個彈簧將至少一個導向件與支承件連接,以致于導向件向開啟位置偏置。較佳地,在導向件的活塞部的相對側對稱地設置兩個彈簧。彈簧可例如連接到導向件和阻尼室的汽缸體或支承件的一部分。彈簧輔助將導向件移動至開啟位置,特別是移動在汽缸內的活塞,並將阻尼流體擠壓出阻尼室。阻尼室也可能被驅動單元抽空。
在根據本發明的棒材導向單元的進一步實施例中,一個或多個導向件的關閉運動可以透過基座限制,所述基座使所述關閉運動在預定的貫穿通道直徑處停止。因此在貫穿通道內的棒材不會由於導向件施加的過大的力而被損壞。基座可透過例如導向件上的一個或多個螺栓或銷、和支承件上或另一個靜止于支承件的元件上的停止面來實現。螺栓或銷可以在棒材導向單元的貫穿通道的縱向方向或徑向方向上延伸。或者,導向件可以彼此鄰接,而貫穿通道由導向件中之一或兩個內的缺口來實現。
在根據本發明的棒材導向單元的再一實施例中,設有用於將所述一個或多個導向件移動至開啟位置的手動開啟單元。所述手動開啟單元被設計成透過用手使導向件互相遠離地移動。此外,這種方式說明開啟棒材導向單元以及在進一步加工中握住棒材。這種手動開啟單元舉例來說包括安裝在貫穿通道周圍的環形件。該環形件基本上固定于支承件,但是可以相對于支承件轉
動。它可以可轉動地安裝在支承件上。環形件包括至少一個螺旋形延伸翼。較佳地,有兩個從環形件的相對側延伸的螺旋形延伸翼。此外,環形件包括用於手動操作所述手動開啟單元的徑向延伸手柄。螺旋形延伸翼與至少一個導向件上的銷互相作用。銷在環形件上的縱向方向上延伸,所以在導向件朝向彼此移動的時候,它們在環形件的方向上移動。當透過手柄旋轉環形件時,銷與環形件外側接觸,並被迫跟隨螺旋形延伸翼。翼的螺旋形狀提供環形件的外邊緣的漸增外直徑。銷被迫沿著所述漸增外直徑移動,並因此推動導向件遠離彼此。在特別佳的實施例中,手動開啟單元被設置成當啟動手動開啟單元時,導向件相對於貫穿通道的軸線對稱地被打開。換句話說,該較佳實施例使得以精確對稱的方式推動導向件遠離彼此是可能的,即可保持每個導向件與貫穿通道的軸線的距離總是一致。由於這樣的設計,多個導向件能夠相對於中心被對稱地調節,以便適應不同的棒材直徑,而不需要改變導向件。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用於將縱向棒材送入加工機器的棒材進給系統,其包括用於沿著縱向軸線的方向將棒材推向加工機器的棒材推進器,以及如之前所述的至少一個棒材導向單元。如之前所提到的,棒材進給系統可以包括引導棒材推進器的導向通道,所述棒材推進器可以包括用於將棒材固定到棒材推進器的固定裝置,例如指狀夾盤。導向通道和棒材導向單元的貫穿通道基本上沿著同一縱向軸線成直線。較佳
地,貫穿通道的直徑在棒材導向單元的開啟位置比棒材推進器及/或固定裝置的外直徑大。因此棒材推進器可以沿貫穿通道通過棒材導向單元。
本發明的優點是棒材導向單元的阻尼和棒材在棒材導向單元內的導向由棒材導向單元的相同阻尼室來實現。如果棒材進給系統包括多於一個棒材導向單元,則棒材導向單元的所有阻尼室可由相同的驅動單元來控制,並同時增壓或減壓。所以在加工機器內加工棒材時,可以簡單地控制系統。
當然,如上所敘述的實施例的不同特徵可以結合在棒材導向單元的同一實施例中。
1‧‧‧前元件
2‧‧‧後元件
3‧‧‧第一側元件
4‧‧‧第二側元件
5‧‧‧通孔
6‧‧‧第一導向件
7‧‧‧第二導向件
8‧‧‧彈簧
9‧‧‧貫穿通道
10,10’‧‧‧棒材
11‧‧‧壁元件
12‧‧‧壁元件
13‧‧‧缺口
14‧‧‧缺口
15‧‧‧手柄
16‧‧‧翼
17‧‧‧銷
18‧‧‧第一活塞件
19‧‧‧第二活塞件
20‧‧‧第一阻尼室
21‧‧‧第二阻尼室
22‧‧‧流體管道
23‧‧‧間隙
24‧‧‧環形件
25‧‧‧手柄杆
本發明的一個示範性實施例將在以下附圖中說明,以下附圖僅用作說明,而不應被解釋為限制性的說明。本發明透過附圖變得顯而易見的各個特徵的本身以及其任何組合都應該被認為是本發明所公開的部分。
附圖示出:圖1:根據本發明的棒材導向單元的三維視圖,圖2a:根據圖1的棒材導向單元在開啟位置的內部三維視圖,圖2b:根據圖1的棒材導向單元在開啟位置的剖面圖,圖3a:根據圖1的棒材導向單元在關閉位置的內部三維視圖;
圖3b:根據圖1的棒材導向單元在關閉位置的剖面圖,圖4a:根據圖1的棒材導向單元與大直徑的第一棒材在關閉位置的剖面圖,以及圖4b:根據圖1的棒材導向單元與小直徑的第一棒材在關閉位置的剖面圖。
圖中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棒材導向單元,其可以是棒材進給系統的一部分。一般來說,棒材進給系統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這樣的棒材導向單元。棒材進給系統基本上包括棒材推進器,它透過諸如指狀夾盤的可釋放固定裝置保持棒材的第一端,並推送棒材通過如上述的導向通道以及在棒材加工機器的方向上推送棒材通過棒材導向單元。棒材的第二端可被加工機器的夾盤容納。在加工過程中,可以採用主軸來旋轉棒材,其中棒材由棒材導向單元、棒材推進器和加工機器的夾盤支承。通常,在棒材加工過程中,棒材導向單元在棒材的端部之間沿著棒材的長度在某一區域內導向棒材。
圖1示出根據本發明的棒材導向單元的實施例,包括具有前元件1和後元件2的正方形狀支承框,前元件1和後元件2由在支承框相對側上的側元件3和4連接。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前元件1和後元件2都是剛性板,包括作為穿過支承框的直線通道的通孔5。支承框通常由前元件1、後元件2、側元件3和側元件4組成。在支承框的所述元件之間形成容納棒材導向單元的
機械部件的內部空間。第一導向件6可移動地安裝在第一側元件3內,並且第二導向件7可移動地安裝在第二側元件4內。導向件6和7可以朝線性的貫穿通道9以軸線L相對於側元件3和4徑向地移動,並由彈簧8偏壓到靠近它們各自的側元件的縮進位置。導向件6和7包含貫穿通道9,其直徑取決於導向件6和7的位置可以變化。如圖1所示,待加工的縱向棒材10沿軸線L延伸穿過所述框的通孔5以及導向件6和7之間的通道9。當導向件6和7在關閉位置並靠在棒材上時,棒材的軸線相當於貫穿通道9的軸線L。棒材導向單元的機械部件將在圖2至4更詳細地敘述。
因此,導向件6和7可以在開啟位置和關閉位置沿朝向或遠離彼此的方向移動。
在圖2a中,移去前元件1以觀察棒材導向單元的內部空間。第一和第二導向件6和7分別包括沿貫穿通道9的軸線L朝向彼此延伸但又彼此偏移的壁元件11和12。壁元件11和12的相對邊緣分別包括包圍貫穿通道9的缺口13和14。在第一和第二導向件6和7相對彼此移動的情況下,壁元件11和12在軸線L的徑向方向上滑過彼此。因此,改變貫穿通道9的直徑尺寸。
由圖2b可以看出,第一和第二側元件3和4分別設置有限定阻尼室20和21的圓柱形開口。該開口在貫穿通道9的方向上朝向支承框的內部空間延伸。第一和第二導向件6和7包括可滑動地安裝在做成圓柱形開口的阻尼室20和21內的活塞件18和19。在圓柱形
開口內的活塞件18和19的自由端和圓柱形開口的底部之間的空間形成阻尼室20和21。阻尼室20和21分別包括流體管道22,所述流體管道22延伸穿過側元件3和4至支承框外部。該流體管道22可以與共用的加壓管連接,該加壓管用于向阻尼室20和21供給較佳地為空氣的加壓流體。阻尼室20和21內的加壓流體由驅動單元(未示出)控制,以向阻尼室施加壓力並透過推動活塞件18和19的壓力來移動導向件6和7。
在圖2a和2b中,導向件6和7抵靠在側元件3和4的內側。彈簧8被壓縮。活塞件18和19縮進阻尼室20和21。貫穿通道9的直徑為最大尺寸。因此,棒材導向單元位於開啟位置,可以例如將棒材10送入穿過所述單元或甚至可使棒材連同棒材推進器一起穿過所述單元。
在圖3a和3b中,棒材導向單元位於關閉位置,其中壁元件11和12的缺口13和14靠在棒材10上。驅動單元透過管道22開始向阻尼室20和21施加流體以對阻尼室20和21加壓。導向件6和7朝向棒材10移動。彈簧8被拉緊。活塞件18和19從阻尼室20和21延伸,致使側元件3和4的內端和導向件6和7的相對面之間產生間隙23。兩個導向件6和7都朝向棒材10延伸相同的距離。如前所述,貫穿通道9的直徑比棒材10的直徑稍大,通常大約1mm。因此棒材導向單元處於關閉位置,其中棒材10被導向件6和7沿軸線L安全地保持在適當的位置。
棒材導向單元還可以包括用於將導向件6和7從關閉位置移向開啟位置的手動開啟單元。然而,這種手動導向單元也可用於確保導向件6和7對稱地定位,這將在下文解釋。
該手動開啟單元可包括兩個環形件24,其中一個環形件可轉動地安裝在前元件1的內側,第二個環形件可轉動地安裝在後元件2的內側。因此兩個環形件24將導向件6和7圍在壁元件11和12的區域內。環形件繞貫穿通道9安裝。每個環形件24都包括設在環形件的相對側上的兩個螺旋形延伸翼16。該螺旋形延伸翼16包括螺旋形地捲繞遠離環中心的第一邊緣。第二邊緣可以從中心徑向或螺旋形地延伸,並在翼尖與第一邊緣會合。此外,環形件24包括徑向延伸手柄15。每個環形件24的手柄15透過手柄杆25連接。兩個環形件24與翼16和手柄15以及手柄杆25作為一個單件動作。第一和第二環形件24的翼16相對於導向件6和7,尤其是相對於從導向件6和7向環形件24延伸的銷17,在徑向上疊合在一起。該銷17和環形件24在貫穿通道9的縱向方向上重疊。導向件6和7上的螺旋形延伸翼16和銷17被設置成當翼16或導向件6和7相對于彼此位移時,銷17能夠與翼16互相作用。
為了開啟棒材導向單元,即縮進導向件6和7,可以使阻尼室20和21減壓。彈簧8有助於縮進活塞件18和19。此外或可選擇地,棒材導向單元可以由手動開啟單元開啟。為了這樣做,阻尼室必須排放流體,
並且使用手柄杆25使環形件24在螺旋形翼的邊緣的方向上旋轉。環形件24的旋轉移動迫使銷17透過沿著螺旋形翼的邊緣滑動來跟隨翼16,並在導向件6和7上產生縮進力,使導向件6和7徑向地提升遠離軸線L。透過這種方式,手動開啟單元能夠被用來開啟棒材導向單元。由於手動開啟單元的對稱設計,它能夠保證導向件以精確對稱的方式打開,即相對於棒材10的中心保持相同的距離。
另一方面,手動開啟單元也可用來限制導向件6和7的移動。為此,可以提供特定鎖定裝置(未示出),用來鎖定環形件24以抵抗由銷17施加於翼16和環形件24上的徑向向內的作用力。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使用手動開啟單元的手柄杆25來調節導向件6和7相對於貫穿通道9的軸線L的所要求的位置。具體地,在如圖2a所示的棒材導向單元的開啟位置中,銷17與環形件24不是鄰接。然而,當阻尼室20和21加壓時,銷17與導向件6和7一起向內地朝向貫穿通道9的中心移動,直到它們碰到翼16的螺旋形延伸的第一邊緣。由於手動開啟單元被鎖定,導向件進一步的向內移動是不可能的。這個位置再一次保證兩個導向件相對於貫穿通道9的軸線L並因此相對於棒材10的中心處於對稱的位置。
然而,為了完整性起見,應到指出的是,手動開啟單元不需要被鎖定。在這種情況下,銷17朝向貫穿通道9的軸線L向內移動,這種將銷17向翼16的第
一邊緣的推動產生了轉動環形件24的旋轉力。這種向內移動持續直到缺口13和14靠在棒材10上,或直到銷17被環形件24的圓周邊緣阻止。
在圖4a中,所示棒材導向單元處於關閉位置,在導向件6和7的缺口13和14之間容納大直徑的棒材10’。因此,在側元件3和4與導向件6和7之間僅有小的間隙23。銷17在中部接觸翼16的螺旋形邊緣的中部接觸所述螺旋形邊緣。手柄15基本上從支承框垂直地延伸。在圖4b中,所示棒材導向件處於關閉位置,在導向件6和7的缺口13和14之間容納小直徑的棒材10。因此在側元件3和4與導向件6和7之間有大的間隙23。銷17接觸翼16的螺旋形邊緣,接觸的位置靠近環形件的圓周邊緣。手柄15從支承框成角度地稍微向上延伸。棒材10和10’沿著棒材導向單元的貫穿通道9的軸線L被穩固地保持在位並可自由轉動,以便由加工機器加工。阻尼室20和21的緩衝效果減少了棒材距離軸向位置的側向偏移以及傳遞至導向單元6和7的振動。
儘管本發明參考特定的裝置、材料和實施例來敘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從前面的敘述容易地確定本發明的必要特徵,同時仍然可以進行各種變化和改型以適應各種用途和如以下請求項所述的特徵。
Claims (13)
- 一種棒材導向單元,適用在用於將縱向棒材(10)送入加工機器的棒材進給系統,所述棒材導向單元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導向件(6)和至少一個第二導向件(7),所述至少第一導向件(6)和至少一個第二導向件(7)相對於彼此移動並安裝在支承件內;以及用於使所述第一導向件(6)和所述第二導向件(7)在關閉位置和開啟位置之間相對於彼此移動的驅動單元,在所述關閉位置,保持所述棒材(10),在所述開啟位置,釋放所述棒材(10);所述第一導向件(6)和所述第二導向件(7)至少其中之一由阻尼室(20、21)可移動地支承,其中一個阻尼室支承一個導向件,其中在所述關閉位置時,所述一個或多個阻尼室(20、21)被阻尼流體填充,以吸收所述一個或多個導向件(6、7)的運動,其特徵在於:該等導向件(6、7)與該阻尼流體直接接觸;每一導向件(6、7)係固定地且直接地與一活塞連接,該活塞係可移動地支承於各自的阻尼室(20、21);以及該等導向件(6、7)係對於該等阻尼室(20、21)向內及向外移動。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棒材導向單元,其中,所述導向件(6、7)在所述阻尼室(20、21)內的運動由所述驅動單元氣動地或液壓地控制。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棒材導向單元,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阻尼室(20、21)由氣動或液壓氣缸和在所述氣缸內可移動地支承的活塞來實現。
- 如請求項1的棒材導向單元,其中,所述第一導向件(6)由第一阻尼室(20)可移動地支承,以及所述第二導向件(7)由第二阻尼室(21)可移動地支承。
- 如請求項1的棒材導向單元,其中,每個阻尼室(20、21)包括流體管道(22),所述流體管道(22)與共用加壓管流體地連接,以透過所述驅動單元同步控制每個導向件(6、7)的移動。
- 如請求項1的棒材導向單元,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導向件(6、7)限定貫穿通道(9),供所述棒材(10)穿過所述棒材導向單元,其中所述導向件(6、7)相對於所述貫穿通道(9)的軸線(L)徑向地移動,以及其中所述貫穿通道的所述軸線在所述開啟位置和所述關閉位置都是固定的。
- 如請求項1的棒材導向單元,其中,至少一個彈簧(8)使至少一個導向件(6、7)與所述支承件(3;4)連接,以致於所述導向件(6、7)向開啟位置偏置。
- 如請求項1的棒材導向單元,其中,設有用於將所述一個或多個導向件(6、7)移動至開啟位置的手動開啟單元。
- 如請求項8的棒材導向單元,其中,所述手動開啟單元包括繞所述貫穿通道(9)可轉動地安裝的至少一個環形件(24),其中所述環形件(24)包括至少一個螺旋形延伸翼(16)和徑向延伸的手柄(15),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螺旋形延伸翼(16)與在至少一個導向件(6、7)上的至少一個銷(17)相互作用,以致於當透過所述手柄(15)手動地旋轉所述環形件(24)時,迫使所述銷(17)跟隨所述螺旋形延伸翼(16)。
- 如請求項8或9所述的棒材導向單元,其中,所述手動開啟單元被設置成當啟動所述手動開啟單元時,所述導向件(6、7)相對於所述貫穿通道(9)的所述軸線(L)以對稱的方式開啟。
- 一種用於將縱向棒材(10)送入加工機器的棒材進給系統,包括:用於沿著縱向軸線將所述棒材(10)推向加工機器的棒材推進器,以及至少一個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棒材導向單元。
-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棒材進給系統,其中,所述系統設有導向通道,用於引導所述棒材推進器向所述加工機器推進,其中所述導向通道的軸線和所述棒材導向單元的貫穿通道(9)的軸線(L)同軸地成一直線。
- 如請求項11或12所述的棒材進給系統,其中,在所述棒材導向單元的開啟位置時,所述貫穿通道(9)的直徑比所述棒材推進器的外直徑和將所述棒材固定於所述棒材推進器的固定裝置的外直徑至少其中之一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H00105/14 | 2014-01-27 | ||
CH1052014 | 2014-01-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29223A TW201529223A (zh) | 2015-08-01 |
TWI648126B true TWI648126B (zh) | 2019-01-21 |
Family
ID=53687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08116A TWI648126B (zh) | 2014-01-27 | 2014-03-10 | 用於棒材進給系統的棒材導向單元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05101B2 (zh) |
CN (1) | CN104802024B (zh) |
TW (1) | TWI64812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32339B (zh) * | 2024-01-09 | 2024-05-10 | 杭州沃镭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601716A (en) * | 1949-11-09 | 1952-07-01 | Ray J Laningham | Precision turning, threading, and centering lathe attachment |
JPH04226803A (ja) * | 1990-06-16 | 1992-08-17 | Th Kieserling & Albrecht Gmbh & Co | 加工物保持用クランプ装置 |
JPH0957559A (ja) * | 1995-08-18 | 1997-03-04 | Hitachi Seiki Co Ltd | 管の振動吸収装置 |
JP2004142018A (ja) * | 2002-10-24 | 2004-05-20 | Ikura Seiki Seisakusho Co Ltd | 振止め装置 |
JP2008178947A (ja) * | 2007-01-25 | 2008-08-07 | Star Micronics Co Ltd | 旋盤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ワーク供給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186862A5 (zh) * | 1972-05-29 | 1974-01-11 | Testu C Le | |
ID22030A (id) * | 1997-11-26 | 1999-08-26 |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 Peralatan dan metode untuk merubah cetakan dan pencetak tekanan untuk mesin penekan yang mereduksi pelat |
JP3991134B2 (ja) * | 1997-11-26 | 2007-10-17 | 株式会社Ihi | 板厚圧下プレス装置 |
CN2892362Y (zh) * | 2006-02-24 | 2007-04-25 | 富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棒材送料机之夹料装置 |
CN202922227U (zh) * | 2012-09-25 | 2013-05-08 | 亿和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单、双刀架自动铣床的夹具 |
CN203156430U (zh) * | 2013-01-25 | 2013-08-28 | 湖北广达机床有限公司 | 一种油膜型自动送料机管槽定位装置 |
-
2014
- 2014-03-10 TW TW103108116A patent/TWI648126B/zh active
- 2014-03-14 JP JP2014052288A patent/JP6405101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3-21 CN CN201410109950.8A patent/CN10480202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601716A (en) * | 1949-11-09 | 1952-07-01 | Ray J Laningham | Precision turning, threading, and centering lathe attachment |
JPH04226803A (ja) * | 1990-06-16 | 1992-08-17 | Th Kieserling & Albrecht Gmbh & Co | 加工物保持用クランプ装置 |
JPH0957559A (ja) * | 1995-08-18 | 1997-03-04 | Hitachi Seiki Co Ltd | 管の振動吸収装置 |
JP2004142018A (ja) * | 2002-10-24 | 2004-05-20 | Ikura Seiki Seisakusho Co Ltd | 振止め装置 |
JP2008178947A (ja) * | 2007-01-25 | 2008-08-07 | Star Micronics Co Ltd | 旋盤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ワーク供給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405101B2 (ja) | 2018-10-17 |
CN104802024A (zh) | 2015-07-29 |
JP2015139876A (ja) | 2015-08-03 |
TW201529223A (zh) | 2015-08-01 |
CN104802024B (zh) | 2019-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057225B2 (en) | Apparatus for releasably holding a pipe, rod or the like | |
US4034632A (en) | Pneumatically operated rod workpiece feed mechanism for turning machines | |
US10252386B2 (en) | Tool driving device, tool driving method, and tool feeding mechanism for tool driving device | |
TWI722235B (zh) | 用於在特別是雷射管件切割機的管件工作機上支持管件之支持裝置,以及具有上述支持裝置之管件工作機 | |
EP3733331B1 (en) | Main spindle device | |
AU2016388991A1 (en) | Collet chuck | |
WO2018105009A1 (ja) | 加工装置、加工装置の使用方法及びチャック装置 | |
JP2019512400A (ja) | 工作機械上で被加工物をロックする装置 | |
JP5900857B2 (ja) | クランプ装置 | |
TWI648126B (zh) | 用於棒材進給系統的棒材導向單元 | |
US20160332270A1 (en) | Steady rest | |
TWI616254B (zh) | Powered eccentric chuck | |
JP4338630B2 (ja) | 動力送り装置および出力軸を送るための方法 | |
JP5894136B2 (ja) | 加工ユニットおよび加工装置 | |
JP5004875B2 (ja) | ロボットハンドシステム | |
EP3488965B1 (en) | Centering device for bars | |
CN105562737A (zh) | 用于镗刀的自动平衡系统及组装有自动平衡系统的镗刀 | |
JP2014159060A (ja) | 心押台 | |
CN104227457A (zh) | 一种工件的手动快速夹紧装置和工作台 | |
ES2279362T3 (es) | Dispositivo de giro o basculacion y modulo de conexion para un dispositivo de giro o basculacion. | |
ES2701195T3 (es) | Pieza adicional para rebordear para el abocardamiento de extremos de tubo cilíndricos | |
JP6160919B2 (ja) | シリンダ装置 | |
JP2007319935A (ja) | 加圧装置 | |
JP6600194B2 (ja) | チャック装置 | |
KR101289788B1 (ko) | 공작기계용 경사조절베드의 클램핑 장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