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7360B - 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27360B TWI627360B TW104101080A TW104101080A TWI627360B TW I627360 B TWI627360 B TW I627360B TW 104101080 A TW104101080 A TW 104101080A TW 104101080 A TW104101080 A TW 104101080A TW I627360 B TWI627360 B TW I62736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d
- opening
- link
- central axis
- axial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5/00—Chain couplings, Shackles; Chain joints; Chain links; Chain bushes
- F16G15/04—Quickly-detachable chain couplings; Shackles chain links with rapid junction mean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kind of chai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5/00—Chain couplings, Shackles; Chain joints; Chain links; Chain bushes
- F16G15/12—Chain link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02—Driving-chains
- F16G13/06—Driving-chains with links connected by parallel driving-pins with or without rollers so called open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 Tools For Fitting Together And Separating, Or Other Hand Tool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包含鏈節銷及鏈節板件。鏈節銷具有中心軸線且包含主體、頭部、及中間部份。中間部份具有小於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主體與頭部之間界定溝槽。鏈節板件包含伸長狀開口,以供鏈節銷被可移去地附接於此伸長狀開口。伸長狀開口包含插入開口、及與插入開口連接的附接開口。引導部份包含滑動表面,以供頭部可與此滑動表面相對滑動。突出部被設置在插入開口與附接開口之間且從滑動表面突出,以供頭部的外周邊可與突出部相對滑動。
Description
本發明相關於自行車鏈條(bicycle chain)連接鏈節(connecting link)。
騎自行車正成為日益流行的娛樂形式以及運輸工具。另外,騎自行車對於業餘愛好者及專業人士而言均已成為非常流行的競賽運動。不論自行車是用於娛樂、運輸、或競賽,自行車工業都在不斷地改進自行車的各種不同的組件。已曾被廣泛地重新設計的一個自行車組件便是自行車鏈條。
大部份的自行車具有使用自行車鏈條以將來自騎車者的踩踏作用傳輸至後車輪的傳動系統(drive train)。自行車鏈條具有多個內側鏈節及多個外側鏈節,而內側鏈節與外側鏈節藉著多個銷而以交替的方式互連。典型上,內側鏈節的每一個包含一對內側板件。外側鏈節的每一個包含一對外側板件。自行車鏈條的一個端部使用連接鏈節而被連接於自行車鏈條的另一個端部。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一種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包含鏈節銷及鏈節板件。鏈節銷具有中心軸線且包含主體、頭部、及中間部份。主體沿著中心軸線延伸。頭部沿著中心軸線與主體間隔開。中間部份被設置在主體與頭部之間且將頭部耦接於主體。中間部份具有小於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主體與頭部之間界定溝槽。鏈節板件包含伸長狀開口,以供鏈節銷被可移去地附接於伸長狀開口。伸長狀開口包含插入開口、及與插入開口連接的附接開口。引導部份從伸長狀開口的內周邊向內突出且被建構成與鏈節銷的溝槽接合,以在插入開口與附接開口之間引導鏈節銷。引導部份包含滑動表面,以供頭部可與此滑動表面相對滑動。突出部被設置在插入開口與附接開口之間且從滑動表面突出,以供頭部的外周邊可與突出部相對滑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引導部份及突出部的總長度被界定於平行於中心軸線的軸向方向。引導部份及突出部的總長度比於平行於中心軸線的軸向方向被界定在頭部與主體之間的極小軸向距離長。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根據第二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鏈節板件還包含附加引導部份及附加突出部。附加引導部份從伸長狀開口的內周邊
向內突出且被建構成與鏈節銷的溝槽接合,以在插入開口與附接開口之間引導鏈節銷。附加引導部份包含附加滑動表面,以供頭部可與此附加滑動表面相對滑動。附加突出部被設置在插入開口與附接開口之間且從附加滑動表面突出,以供頭部的外周邊可與附加突出部相對滑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三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附加引導部份及附加突出部的總長度被界定於軸向方向。附加引導部份及附加突出部的總長度比於軸向方向被界定在頭部與主體之間的極小軸向距離長。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第三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附加引導部份與引導部份間隔開,以在引導部份與附加引導部份之間界定滑動通道,以供鏈節銷的中間部份通過滑動通道。附加突出部與突出部間隔開,以在突出部與附加突出部之間界定極小距離。在突出部與附加突出部之間的極小距離比頭部的外部直徑短。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五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附加引導部份與引導部份間隔開,以在引導部份與附加引導部份之間界定滑動通道寬度。在突出部與附加突出部之間的極小距離比在當從軸向方向觀看時於極小距離被界定的位置處所界定的滑動通道寬度長。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
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鏈節板件還包含推拔狀表面,此推拔狀表面相對於平行於中心軸線的軸向方向傾斜,以將頭部引導至插入開口內。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一種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包含第一鏈節銷、第二鏈節銷、第一鏈節板件、及第二鏈節板件。第一鏈節銷具有第一中心軸線且包含第一主體、第一頭部、及第一中間部份。第一主體沿著第一中心軸線延伸。第一頭部沿著第一中心軸線與第一主體間隔開。第一中間部份被設置在第一主體與第一頭部之間且將第一頭部耦接於第一主體。第一中間部份具有小於第一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第一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第一主體與第一頭部之間界定第一溝槽。第二鏈節銷具有第二中心軸線且包含第二主體、第二頭部、及第二中間部份。第二主體沿著第二中心軸線延伸。第二頭部沿著第二中心軸線與第二主體間隔開。第二中間部份被設置在第二主體與第二頭部之間且將第二頭部耦接於第二主體。第二中間部份具有小於第二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第二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第二主體與第二頭部之間界定第二溝槽。第一鏈節板件包含第一固定部份、第一伸長狀開口、第一引導部份、及第一突出部。第一鏈節銷的第一主體被固定於第一固定部份。第二鏈節銷被可移去地附接於第一伸長狀開口。第一伸長狀開口包含第一插入開口、及與第一插入開口連接的第一附接開口。第一引導部份從第一伸長狀開口的內周邊向內突出且被建構成與第二
鏈節銷的第二溝槽接合,以在第一插入開口與第一附接開口之間引導第二鏈節銷。第一引導部份包含第一滑動表面,以供第二頭部可與此第一滑動表面相對滑動。第一突出部被設置在第一插入開口與第一附接開口之間且從第一滑動表面突出,以供第二頭部的外周邊可與第一突出部相對滑動。第二鏈節板件包含第二固定部份及第二伸長狀開口。第二鏈節銷的第二主體被固定於第二固定部份。第一鏈節銷被可移去地附接於第二伸長狀開口。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根據第八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引導部份及第一突出部的第一總長度被界定於平行於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軸向方向。第一總長度比於平行於第二中心軸線的第二軸向方向被界定在第二頭部與第二主體之間的第二極小軸向距離長。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一附加引導部份及第一附加突出部。第一附加引導部份從第一伸長狀開口的內周邊向內突出且被建構成與第二鏈節銷的第二溝槽接合,以在第一插入開口與第一附接開口之間引導第二鏈節銷。第一附加引導部份包含第一附加滑動表面,以供第二頭部可與此第一附加滑動表面相對滑動。第一附加突出部被設置在第一插入開口與第一附接開口之間且從第一附加滑動表面突出,以供第二頭部的外周邊可與第一附加突出部相對滑動。第一附加引導部份及第一附加
突出部的第二總長度被界定於第一軸向方向。第二總長度比於第二軸向方向被界定在第二頭部與第二主體之間的第二極小軸向距離長。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附加引導部份與第一引導部份間隔開,以在第一引導部份與第一附加引導部份之間界定第一滑動通道,以供第二鏈節銷的第二中間部份通過第一滑動通道。第一附加突出部與第一突出部間隔開,以在第一突出部與第一附加突出部之間界定第一極小距離。第一極小距離比第二頭部的外部直徑短。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附加引導部份與第一引導部份間隔開,以在第一引導部份與第一附加引導部份之間界定第一滑動通道寬度。第一極小距離比在當從第一軸向方向觀看時於第一極小距離被界定的位置處所界定的第一滑動通道寬度長。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八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一外側表面、及於平行於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軸向方向相反於第一外側表面的第一內側表面。第一內側表面於第一軸向方向比第一外側表面較為靠近第一頭部。第一突出部具有第一表面,此第一表面面向第一軸向方向且於第一軸向方向被設置於與第一外側表面相同的位置處。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八方面的
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一外側表面、及於平行於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軸向方向相反於第一外側表面的第一內側表面。第一內側表面於第一軸向方向比第一外側表面較為靠近第一頭部。第一突出部具有第一表面,此第一表面面向第一軸向方向且於第一軸向方向被設置於與第一外側表面不同的位置處。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據第八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一推拔狀表面,此第一推拔狀表面相對於平行於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軸向方向傾斜,以將第二頭部引導至第一插入開口內。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據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一外側表面、及於第一軸向方向相反於第一外側表面的第一內側表面。第一內側表面於第一軸向方向比第一外側表面較為靠近第一頭部。第一推拔狀表面相對於第一軸向方向傾斜成使得由第一推拔狀表面所界定的內部半徑從第一內側表面朝向第一外側表面逐漸地減小。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據第八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一外側表面、及於平行於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軸向方向相反於第一外側表面的第一內側表面。第一內側表面於第一軸向方向比第一外側表面較為靠近第一頭部。第一鏈節板件包含第一止動件,此第一止動件從第一內側表面突出且
被設置在第一固定部份與第一伸長狀開口之間。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據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伸長狀開口於第一鏈節板件的第一縱向方向與第一固定部份間隔開。第一止動件包含第一限制表面,以限制第一鏈節板件與內側鏈節板件之間於第一縱向方向的相對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據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止動件係藉著衝壓及切削中之一者而被設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據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止動件形成為使得第一插入開口的內周邊被至少部份地升起。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據第八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鏈節板件包含第一切口部,此第一切口部被設置在第一伸長狀開口的內周邊上且被設置在第一固定部份與第一伸長狀開口之間。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據第八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二伸長狀開口包含第二插入開口、及與第二插入開口連接的第二附接開口。第二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二引導部份及第二突出部。第二引導部份從第二伸長狀開口的內周邊向內突出且被建構成與第一鏈節銷的第一溝槽接合,以在第二插入開口與第二附接開口之間引導第一鏈節銷。第二引導部份包含第二滑動表面,以供第一頭部可與此第二滑動表面相對滑動。第二
突出部被設置在第二插入開口與第二附接開口之間且從第二滑動表面突出,以供第一頭部的外周邊可與第二突出部相對滑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據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二引導部份及第二突出部的第三總長度被界定於平行於第二中心軸線的第二軸向方向。第三總長度比於平行於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軸向方向被界定在第一頭部與第一主體之間的第一極小軸向距離長。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四方面,一種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包含第一鏈節銷、第二鏈節銷、第一鏈節板件、及第二鏈節板件。第一鏈節銷具有第一中心軸線且包含第一主體、第一頭部、及第一中間部份。第一主體沿著第一中心軸線延伸。第一頭部沿著第一中心軸線與第一主體間隔開。第一中間部份被設置在第一主體與第一頭部之間且將第一頭部耦接於第一主體。第一中間部份具有小於第一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第一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第一主體與第一頭部之間界定第一溝槽。第二鏈節銷具有第二中心軸線且包含第二主體、第二頭部、及第二中間部份。第二主體沿著第二中心軸線延伸。第二頭部沿著第二中心軸線與第二主體間隔開。第二中間部份被設置在第二主體與第二頭部之間且將第二頭部耦接於第二主體。第二中間部份具有小於第二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第二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第二主體與第二頭部
之間界定第二溝槽。第一鏈節板件包含第一固定部份、第一伸長狀開口、及第一推拔狀表面。第一鏈節銷的第一主體被固定於第一固定部份。第二鏈節銷被可移去地附接於第一伸長狀開口。第一伸長狀開口包含第一插入開口及第一附接開口。第二頭部在第二鏈節銷被附接於第一鏈節板件時被插入至第一插入開口內。第一附接開口與第一插入開口連接。第一推拔狀表面相對於平行於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軸向方向傾斜,以將第二頭部引導至第一插入開口內。第二鏈節板件包含第二固定部份及第二伸長狀開口。第二鏈節銷的第二主體被固定於第二固定部份。第一鏈節銷被可移去地附接於第二伸長狀開口。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五方面,根據第二十四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一外側表面及第一內側表面。第一內側表面於第一軸向方向相反於第一外側表面。第一內側表面於第一軸向方向比第一外側表面較為靠近第一頭部。由第一推拔狀表面所界定的內部半徑從第一內側表面朝向第一外側表面逐漸地減小。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六方面,根據第二十五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鏈節板件包含第一止動件,此第一止動件從第一內側表面突出且被設置在第一固定部份與第一伸長狀開口之間。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七方面,根據第二十六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伸長狀開口
於第一鏈節板件的第一縱向方向與第一固定部份間隔開。第一止動件包含第一限制表面,以限制第一鏈節板件與內側鏈節板件之間於第一縱向方向的相對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八方面,根據第二十六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止動件係藉著衝壓及切削中之一者而被設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九方面,根據第二十八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止動件形成為使得第一插入開口的內周邊被至少部份地升起。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方面,根據第二十四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鏈節板件包含第一切口部,此第一切口部被設置在第一伸長狀開口的內周邊上且被設置在第一固定部份與第一伸長狀開口之間。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一方面,根據第二十四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第二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二外側表面、及於平行於第二中心軸線的第二軸向方向相反於第二外側表面的第二內側表面。第二內側表面於第二軸向方向比第二外側表面較為靠近第二頭部。第二伸長狀開口包含第二插入開口及第二附接開口。第一頭部在第一鏈節銷被附接於第二鏈節板件時被插入至第二插入開口內。第二附接開口與第二插入開口連接。第二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二推拔狀表面,此第二推拔狀表面相對於第二軸向方向傾斜,以將第一頭部引導至第二插入開口內。由第二推拔狀表面所界定的內部半徑從第二內側表面朝向第
二外側表面逐漸地減小。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二方面,一種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包含鏈節銷及鏈節板件。鏈節銷具有中心軸線且包含主體、頭部、及中間部份。主體沿著中心軸線延伸。頭部沿著中心軸線與主體間隔開。中間部份被設置在主體與頭部之間且將頭部耦接於主體。中間部份具有小於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主體與頭部之間界定溝槽。鏈節板件包含伸長狀開口及推拔狀表面。伸長狀開口包含插入開口及附接開口。頭部在鏈節銷被附接於鏈節板件時被插入至插入開口內。附接開口與插入開口連接。推拔狀表面相對於軸向方向傾斜,以將頭部引導至插入開口內。軸向方向平行於中心軸線。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三方面,根據第三十二方面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被建構成使得鏈節板件還包含外側表面、及於軸向方向相反於外側表面的內側表面。由推拔狀表面所界定的內部半徑從內側表面朝向外側表面逐漸地減小。
隨著藉著參考以下與所附的圖式一起被考量的詳細敘述而使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有利點被更佳地瞭解,可容易地獲得對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有利點的更完全的評價。
2‧‧‧第一端部
2a‧‧‧內側鏈節板件
2b‧‧‧內側鏈節板件
4‧‧‧第二端部
4a‧‧‧內側鏈節板件
4b‧‧‧內側鏈節板件
10‧‧‧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
12‧‧‧第一鏈節銷
12a‧‧‧第一主體
12b‧‧‧第一頭部
12c‧‧‧第一中間部份
12d‧‧‧第一溝槽
14‧‧‧第二鏈節銷
14a‧‧‧第二主體
14b‧‧‧第二頭部
14c‧‧‧第二中間部份
14d‧‧‧第二溝槽
16‧‧‧第一鏈節板件
16a‧‧‧第一外側表面
16b‧‧‧第一內側表面
16c‧‧‧第一推拔狀表面
18‧‧‧第二鏈節板件
18a‧‧‧第二外側表面
18b‧‧‧第二內側表面
18c‧‧‧第二推拔狀表面
20‧‧‧第一固定部份
20a‧‧‧第一固定孔
22‧‧‧第一伸長狀開口
22a‧‧‧第一插入開口
22b‧‧‧第一附接開口
24‧‧‧第一引導部份
24a‧‧‧第一滑動表面
26‧‧‧第一突出部
26a‧‧‧第一表面
26b‧‧‧第一曲線狀滑動表面
28‧‧‧第一附加引導部份
28a‧‧‧第一附加滑動表面
30‧‧‧第一附加突出部
30a‧‧‧第一附加表面
30b‧‧‧第一曲線狀附加滑動表面
32‧‧‧第二固定部份
32a‧‧‧第二固定孔
34‧‧‧第二伸長狀開口
34a‧‧‧第二插入開口
34b‧‧‧第二附接開口
36‧‧‧第二引導部份
36a‧‧‧第二滑動表面
38‧‧‧第二突出部
38a‧‧‧第二表面
38b‧‧‧第二曲線狀滑動表面
40‧‧‧第二附加引導部份
40a‧‧‧第二附加滑動表面
42‧‧‧第二附加突出部
42a‧‧‧第二附加表面
42b‧‧‧第二曲線狀附加滑動表面
44‧‧‧第一止動件
44a‧‧‧第一限制表面
44b‧‧‧第一凹部
46‧‧‧第二止動件
46a‧‧‧第二限制表面
46b‧‧‧第二凹部
210‧‧‧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
226a‧‧‧第一表面
230a‧‧‧第一附加表面
310‧‧‧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
316d‧‧‧第一切口部
A1‧‧‧第一中心軸線
A2‧‧‧第二中心軸線
A3‧‧‧第一縱向軸線
A4‧‧‧第二縱向軸線
A5‧‧‧中心線
A6‧‧‧中心線
C‧‧‧自行車鏈條
D1‧‧‧第一縱向方向
D2‧‧‧第一軸向方向
D3‧‧‧第二縱向方向
D4‧‧‧第二軸向方向
G1‧‧‧第一引導開口
G11‧‧‧第一插入區段
G12‧‧‧第一附接區段
G2‧‧‧第二引導開口
G21‧‧‧第二插入區段
G22‧‧‧第二附接區段
L11‧‧‧第一總長度
L12‧‧‧第二總長度
L13‧‧‧第三總長度
L14‧‧‧第四總長度
L21‧‧‧第一極小軸向距離
L22‧‧‧第二極小軸向距離
L31‧‧‧第一極小距離
L32‧‧‧第二極小距離
L41‧‧‧第一滑動通道寬度
L42‧‧‧第二滑動通道寬度
P1‧‧‧滑動通道
P2‧‧‧滑動通道
P11‧‧‧位置
P12‧‧‧位置
R11‧‧‧外部直徑
R12‧‧‧外部直徑
R13‧‧‧外部直徑
R21‧‧‧外部直徑
R22‧‧‧外部直徑
R23‧‧‧外部直徑
R31‧‧‧內部半徑
R32‧‧‧內部半徑
Rg1‧‧‧第一內部直徑
Rg2‧‧‧第二內部直徑
Rg3‧‧‧第三內部直徑
Rg4‧‧‧第四內部直徑
圖1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
節的立體圖。
圖2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的立體圖。
圖3為沿圖1的線III-III所取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的剖面圖。
圖4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的鏈節銷的正視圖。
圖5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的鏈節板件的平面圖。
圖6為沿圖1的線VI-VI所取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的剖面圖。
圖7為沿圖1的線VII-VII所取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的剖面圖。
圖8為沿圖1的線VIII-VIII所取的鏈節板件的剖面圖。
圖9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的部份平面圖。
圖10為沿圖1的線X-X所取的鏈節板件的剖面圖。
圖11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的鏈節板件的部份放大剖面圖。
圖12為用來說明組裝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的方法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的剖面圖。
圖13為用來說明組裝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
連接鏈節的方法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的剖面圖。
圖14為用來說明組裝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的方法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的部份平面圖。
圖15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的剖面圖。
圖16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的平面圖。
以下參考所附的圖式敘述實施例,其中同樣的參考數字在不同圖式中均標示相應或相同的元件。
首先參考圖1及2,圖中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10。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10包含第一鏈節銷或鏈節銷12(以下稱為第一鏈節銷12)、第二鏈節銷或鏈節銷14(以下稱為第二鏈節銷14)、第一鏈節板件或鏈節板件16(以下稱為第一鏈節板件16)、及第二鏈節板件或鏈節板件18(以下稱為第二鏈節板件18)。第一鏈節銷12被固定於第一鏈節板件16且被可移去地附接於第二鏈節板件18。第二鏈節銷14被固定於第二鏈節板件18且被可移去地附接於第一鏈節板件16。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鏈節銷14具有與第一鏈節銷12的形狀實質上相同的形狀,並且第二鏈
節板件18具有與第一鏈節板件16的形狀實質上相同的形狀。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二鏈節銷14可具有與第一鏈節銷12的形狀不同的形狀,並且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二鏈節板件18可具有與第一鏈節板件16的形狀不同的形狀。
如在圖3中所見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10被建構成將自行車鏈條C的第一端部2連接於自行車鏈條C的第二端部4。設置於自行車鏈條C的第一端部2處的內側鏈節板件2a及2b被可旋轉地附接於第一鏈節銷12。設置於自行車鏈條C的第二端部4處的內側鏈節板件4a及4b被可旋轉地附接於第二鏈節銷14。
如在圖4中所見的,第一鏈節銷12具有第一中心軸線或中心軸線A1(以下稱為第一中心軸線A1)。第一鏈節銷12沿著第一中心軸線A1延伸。第一鏈節銷12包含第一主體或主體12a(以下稱為第一主體12a)、第一頭部或頭部12b(以下稱為第一頭部12b)、及第一中間部份或中間部份12c(以下稱為第一中間部份12c)。第一主體12a沿著第一中心軸線A1延伸。第一頭部12b沿著第一中心軸線A1與第一主體12a間隔開。第一中間部份12c被設置在第一主體12a與第一頭部12b之間且將第一頭部12b耦接於第一主體12a。第一中間部份12c具有小於第一主體12a的外部直徑R12且小於第一頭部12b的外部直徑R13的外部直徑R11,以在第一主體12a與第一頭部12b之間界定第一溝槽或溝槽12d(以下
稱為第一溝槽12d)。
如在圖4中所見的,第二鏈節銷14具有第二中心軸線A2。第二鏈節銷14沿著第二中心軸線A2延伸。第二鏈節銷14包含第二主體14a、第二頭部14b、及第二中間部份14c。第二主體14a沿著第二中心軸線A2延伸。第二頭部14b沿著第二中心軸線A2與第二主體14a間隔開。第二中間部份14c被設置在第二主體14a與第二頭部14b之間且將第二頭部14b耦接於第二主體14a。第二中間部份14c具有小於第二主體14a的外部直徑R22且小於第二頭部14b的外部直徑R23的外部直徑R21,以在第二主體14a與第二頭部14b之間界定第二溝槽14d。
如在圖5中所見的,第一鏈節板件16包含第一固定部份20、第一伸長狀開口或伸長狀開口22(以下稱為第一伸長狀開口22)、第一引導部份或引導部份24(以下稱為第一引導部份24)、及第一突出部或突出部26(以下稱為第一突出部26)。第一伸長狀開口22於第一鏈節板件16的第一縱向方向D1與第一固定部份20間隔開。第一鏈節板件16具有第一縱向軸線A3且沿著第一縱向軸線A3延伸。第一縱向方向D1平行於第一縱向軸線A3。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鏈節板件16相對於第一縱向軸線A3具有對稱形狀。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鏈節板件16可相對於第一縱向軸線A3具有不對稱形狀。
如在圖3中所見的,第一鏈節銷12的第一主體12a被固定於第一固定部份20。如在圖3及5中所見的,第一固定部份20包含第一固定孔20a,以供第一鏈節銷12的第一主體12a被固定於第一固定孔20a。如在圖3中所見的,舉例而言,第一鏈節銷12被壓入配合(press-fitted)於第一固定孔20a內。
如在圖5中所見的,第二鏈節銷14被可移去地附接於第一伸長狀開口22。更明確地說,第一伸長狀開口22包含第一插入開口或插入開口22a(以下稱為第一插入開口22a)、及與第一插入開口22a連接的第一附接開口或附接開口22b(以下稱為第一附接開口22b)。當第二鏈節銷14被附接於第一鏈節板件16時,第二頭部14b會被插入第一插入開口22a內。在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10被組裝的狀態中,第二頭部14b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第一附接開口22b內。
如在圖5中所見的,第一引導部份24從第一伸長狀開口22的內周邊向內突出。第一引導部份24被建構成於第一縱向方向D1引導第二鏈節銷14。第一突出部26被設置在第一插入開口22a與第一附接開口22b之間。
如在圖5及6中所見的,第一引導部份24被建構成與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溝槽14d接合,以在第一插入開口22a與第一附接開口22b之間引導第二鏈節銷14。第一引導部份24包含第一滑動表面或滑動表面24a
(以下稱為第一滑動表面24a),以供第二頭部14b可與第一滑動表面24a相對滑動。
如在圖6中所見的,第一突出部26從第一滑動表面24a突出,以供第二頭部14b的外周邊可與第一突出部26相對滑動。第一突出部26從第一滑動表面24a於平行於第一鏈節銷12的第一中心軸線A1的第一軸向方向或軸向方向D2(以下稱為第一軸向方向D2)突出。第一突出部26從第一伸長狀開口22的內周邊徑向向內突出。
如在圖5中所見的,第一鏈節板件16還包含第一附加(additional)引導部份或附加引導部份28(以下稱為第一附加引導部份28)、及第一附加突出部或附加突出部30(以下稱為第一附加突出部30)。第一附加引導部份28從第一伸長狀開口22的內周邊向內突出。第一附加引導部份28被建構成於第一縱向方向D1引導第二鏈節銷14。第一附加突出部30被設置在第一插入開口22a與第一附接開口22b之間。
如在圖5及6中所見的,第一附加引導部份28被建構成與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溝槽14d接合,以在第一插入開口22a與第一附接開口22b之間引導第二鏈節銷14。第一附加引導部份28包含第一附加滑動表面或附加滑動表面28a(以下稱為第一附加滑動表面28a),以供第二頭部14b可與第一附加滑動表面28a相對滑動。
如在圖6中所見的,第一附加突出部30從第一附加滑動表面28a突出,以供第二頭部14b的外周邊可
與第一附加突出部30相對滑動。第一附加突出部30從第一附加滑動表面28a於第一軸向方向D2突出。第一附加突出部30從第一伸長狀開口22的內周邊徑向向內突出。
如在圖5中所見的,第一附加引導部份28與第一引導部份24間隔開,以在第一引導部份24與第一附加引導部份28之間界定滑動通道P1,以供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中間部份14c通過滑動通道P1。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引導部份24與第一附加引導部份28形成沿著第一伸長狀開口22的內周邊的環狀突出部。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引導部份24可為與第一附加引導部份28分開的部份。
如在圖5中所見的,第二鏈節板件18包含第二固定部份32、及第二伸長狀開口或伸長狀開口34(以下稱為第二伸長狀開口34)。第二伸長狀開口34於第二鏈節板件18的第二縱向方向D3與第二固定部份32間隔開。第二鏈節板件18具有第二縱向軸線A4且沿著第二縱向軸線A4延伸。第二縱向方向D3平行於第二縱向軸線A4。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鏈節板件18相對於第二縱向軸線A4具有對稱形狀。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二鏈節板件18可相對於第二縱向軸線A4具有不對稱形狀。
如在圖3中所見的,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主體14a被固定於第二固定部份32。如在圖3及5中所見的,第二固定部份32包含第二固定孔32a,以供第二鏈
節銷14的第二主體14a被固定於第二固定孔32a。如在圖3中所見的,舉例而言,第二鏈節銷14被壓入配合於第二固定孔32a內。
如在圖5中所見的,第一鏈節銷12被可移去地附接於第二伸長狀開口34。更明確地說,第二伸長狀開口34包含第二插入開口或插入開口34a(以下稱為第二插入開口34a)、及與第二插入開口34a連接的第二附接開口或附接開口34b(以下稱為第二附接開口34b)。當第一鏈節銷12被附接於第二鏈節板件18時,第一頭部12b會被插入第二插入開口34a內。在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10被組裝的狀態中,第一頭部12b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第二附接口34b內。
如在圖5中所見的,第二鏈節板件18還包含第二引導部份36及第二突出部38。第二引導部份36從第二伸長狀開口34的內周邊向內突出。第二引導部份36被建構成於第二縱向方向D3引導第一鏈節銷12。第二突出部38被設置在第二插入開口34a與第二附接開口34b之間。
如在圖5及7中所見的,第二引導部份36被建構成與第一鏈節銷12的第一溝槽12d接合,以在第二插入開口34a與第二附接開口34b之間引導第一鏈節銷12。第二引導部份36包含第二滑動表面或滑動表面36a(以下稱為第二滑動表面36a),以供第一頭部12b可與第二滑動表面36a相對滑動。
如在圖7中所見的,第二突出部38從第二滑動表面36a突出,以供第一頭部12b的外周邊可與第二突出部38相對滑動。第二突出部38從第二滑動表面36a於平行於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中心軸線A2的第二軸向方向或軸向方向D4(以下稱為第二軸向方向D4)突出。在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10被組裝的狀態中,第二軸向方向D4平行於第一軸向方向D2。第二突出部38從第二伸長狀開口34的內周邊徑向向內突出。
如在圖5中所見的,第二鏈節板件18還包含第二附加引導部份或附加引導部份40(以下稱為第二附加引導部份40)、及第二附加突出部或附加突出部42(以下稱為第二附加突出部42)。第二附加引導部份40從第二伸長狀開口34的內周邊向內突出。第二附加引導部份40被建構成於第二縱向方向D3引導第一鏈節銷12。第二附加突出部42被設置在第二插入開口34a與第二附接開口34b之間。
如在圖5及7中所見的,第二附加引導部份40被建構成與第一鏈節銷12的第一溝槽12d接合,以在第二插入開口34a與第二附接開口34b之間引導第一鏈節銷12。第二附加引導部份40包含第二附加滑動表面或附加滑動表面40a(以下稱為第二附加滑動表面40a),以供第一頭部12b可與第二附加滑動表面40a相對滑動。
如在圖7中所見的,第二附加突出部42從第二附加滑動表面40a突出,以供第一頭部12b的外周邊可
與第二附加突出部42相對滑動。第二附加突出部42從第二附加滑動表面40a於第二軸向方向D4突出。第二附加突出部42從第二伸長狀開口34的內周邊徑向向內突出。
如在圖5中所見的,第二附加引導部份40與第二引導部份36間隔開,以在第二引導部份36與第二附加引導部份40之間界定滑動通道P2,以供第一鏈節銷12的第一中間部份12c通過滑動通道P2。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引導部份36與第二附加引導部份40形成沿著第二伸長狀開口34的內周邊的環狀突出部。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二引導部份36可為與第二附加引導部份40分開的部份。
如在圖7中所見的,第一鏈節板件16還包含第一外側表面16a、及於第一軸向方向D2相反於第一外側表面16a的第一內側表面16b。第一內側表面16b於第一軸向方向D2比第一外側表面16a較為靠近第一頭部12b。
如在圖8中所見的,第一突出部26具有第一表面26a,此第一表面26a面向第一軸向方向D2且於第一軸向方向D2被設置於與第一外側表面16a相同的位置處。第一附加突出部30具有第一附加表面30a,此第一附加表面30a面向第一軸向方向D2且於第一軸向方向D2被設置於與第一外側表面16a相同的位置處。
如在圖6中所見的,第二鏈節板件18還包含第二外側表面18a、及於第二軸向方向D4相反於第二外
側表面18a的第二內側表面18b。第二內側表面18b於第二軸向方向D4比第二外側表面18a較為靠近第二頭部14b。
如在圖8中所見的,第二突出部38具有第二表面38a,此第二表面38a面向第二軸向方向D4且於第二軸向方向D4被設置於與第二外側表面18a相同的位置處。第二附加突出部42具有第二附加表面42a,此第二附加表面42a面向第二軸向方向D4且於第二軸向方向D4被設置於與第二外側表面18a相同的位置處。
如在圖6中所見的,第一引導部份24及第一突出部26的第一總長度或總長度L11(以下稱為第一總長度L11)被界定於平行於第一中心軸線A1的第一軸向方向D2。第一總長度L11比於平行於第二中心軸線A2的第二軸向方向D4被界定在第二頭部14b與第二主體14a之間的第二極小軸向距離或極小軸向距離L22(以下稱為第二極小軸向距離L22)長。此防止第一突出部26進入第二溝槽14d。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總長度L11是於第一軸向方向D2被界定成從第一表面26a至第一內側表面16b。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總長度L11可小於第二極小軸向距離L22。
第一附加引導部份28及第一附加突出部30的第二總長度或總長度L12(以下稱為第二總長度L12)被界定於第一軸向方向D2。第二總長度L12比於第二軸向方向D4被界定在第二頭部14b與第二主體14a之間的
第二極小軸向距離L22長。此防止第一附加突出部30進入第二溝槽14d。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總長度L12是於第一軸向方向D2被界定成從第一附加表面30a至第一內側表面16b。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二總長度L12可小於第二極小軸向距離L22。
如在圖7中所見的,第二引導部份36及第二突出部38的第三總長度或總長度L13(以下稱為第三總長度L13)被界定於第二軸向方向D4。第三總長度L13比於第一軸向方向D2被界定在第一頭部12b與第一主體12a之間的第一極小軸向距離或極小軸向距離L21(以下稱為第一極小軸向距離L21)長。此防止第二突出部38進入第一溝槽12d。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三總長度L13是於第二軸向方向D4被界定成從第二表面38a至第二內側表面18b。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三總長度L13可小於第一極小軸向距離L21。
第二附加引導部份40及第二附加突出部42的第四總長度或總長度L14(以下稱為第四總長度L14)被界定於第二軸向方向D4。第四總長度L14比於第一軸向方向D2被界定在第一頭部12b與第一主體12a之間的第一極小軸向距離L21長。此防止第二附加突出部42進入第一溝槽12d。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四總長度L14是於第二軸向方向D4被界定成從第二附加表面42a至第二內側表面18b。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四總長度L14可小於第一極小軸向距離L21。
如在圖9中所見的,第一突出部26包含第一曲線狀滑動表面26b,以供第二頭部14b的外周邊可與第一曲線狀滑動表面26b相對滑動。第一附加突出部30包含第一曲線狀附加滑動表面30b,以供第二頭部14b的外周邊可與第一曲線狀附加滑動表面30b相對滑動。第一附加突出部30與第一突出部26間隔開,以在第一突出部26與第一附加突出部30之間界定第一極小距離或極小距離L31(以下稱為第一極小距離L31)。第一極小距離L31比第二頭部14b的外部直徑R23短。此在第二頭部14b於第一插入開口22a與第一附接開口22b之間移動時增大第一鏈節板件16與第二頭部14b之間的滑動阻力,並且將第二頭部14b固定於第一附接開口22b內,使得第二頭部14b在被定位於第一附接開口22b內之後不會輕易地於第一縱向方向D1移動。
第一附加引導部份28與第一引導部份24間隔開,以在第一引導部份24與第一附加引導部份28之間界定第一滑動通道寬度或滑動通道寬度L41(以下稱為第一滑動通道寬度L41)。第一極小距離L31比在當從第一軸向方向D2觀看時於第一極小距離L31被界定的位置P11處所界定的第一滑動通道寬度L41長。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極小距離L31可等於第一滑動通道寬度L41。
如在圖9中所見的,第二突出部38包含第二曲線狀滑動表面38b,以供第一頭部12b的外周邊可與第
二曲線狀滑動表面38b相對滑動。第二附加突出部42包含第二曲線狀附加滑動表面42b,以供第一頭部12b的外周邊可與第二曲線狀附加滑動表面42b相對滑動。第二附加突出部42與第二突出部38間隔開,以在第二突出部38與第二附加突出部42之間界定第二極小距離或極小距離L32(以下稱為第二極小距離L32)。第二極小距離L32比第一頭部12b的外部直徑R13短。此在第一頭部12b於第二插入開口34a與第二附接開口34b之間移動時增大第二鏈節板件18與第一頭部12b之間的滑動阻力,並且將第一頭部12b固定於第二附接開口34b內,使得第一頭部12b在被定位於第二附接開口34b內之後不會輕易地於第二縱向方向D3移動。
第二附加引導部份40與第二引導部份36間隔開,以在第二引導部份36與第二附加引導部份40之間界定第二滑動通道寬度或滑動通道寬度L42(以下稱為第二滑動通道寬度L42)。第二極小距離L32比在當從第二軸向方向D4觀看時於第二極小距離L32被界定的位置P12處所界定的第二滑動通道寬度L42長。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二極小距離L32可等於第二滑動通道寬度L42。
如在圖9中所見的,第一引導部份24及第一附加引導部份28界定第一引導開口G1。第一引導開口G1沿著第一縱向軸線A3延伸且被設置於第一伸長狀開口22內。第一引導開口G1包含第一插入區段G11及第一附
接區段G12。第二頭部14b在第二鏈節銷14被附接於第一鏈節板件16時被插入至第一插入區段G11內。在第二鏈節銷14被附接於第一鏈節板件16的狀態中,第二中間部份14c被設置於第一附接區段G12內。
第一插入區段G11被設置於第一插入開口22a內且具有第一內部直徑Rg1。第一附接區段G12被設置於第一附接開口22b內且具有第二內部直徑Rg2。第一內部直徑Rg1等於或大於第二頭部14b的外部直徑R23。第二內部直徑Rg2等於或大於第二中間部份14c的外部直徑R21且小於第二頭部14b的外部直徑R23。
類似地,第二引導部份36及第二附加引導部份40界定第二引導開口G2。第二引導開口G2沿著第二縱向軸線A4延伸且被設置於第二伸長狀開口34內。第二引導開口G2包含第二插入區段G21及第二附接區段G22。第一頭部12b在第一鏈節銷12被附接於第二鏈節板件18時被插入至第二插入區段G21內。在第一鏈節銷12被附接於第二鏈節板件18的狀態中,第一中間部份12c被設置於第二附接區段G22內。
第二插入區段G21被設置於第二插入開口34a內且具有第三內部直徑Rg3。第二附接區段G22被設置於第二附接開口34b內且具有第四內部直徑Rg4。第三內部直徑Rg3等於或大於第一頭部12b的外部直徑R13。第四內部直徑Rg4等於或大於第一中間部份12c的外部直徑R11且小於第一頭部12b的外部直徑R13。
如在圖10中所見的,第一鏈節板件16可還包含第一推拔狀表面或推拔狀表面16c(以下稱為第一推拔狀表面16c),此第一推拔狀表面16c相對於第一軸向方向D2傾斜,以將第二頭部14b引導至第一插入開口22a內。由第一推拔狀表面16c所界定的內部半徑R31從第一內側表面16b朝向第一外側表面16a逐漸地減小。內側半徑R31是根據第一插入開口22a的中心線A5而被界定。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推拔狀表面16c被設置在第一引導部份24及第一附加引導部份28上。
第二鏈節板件18還包含第二推拔狀表面或推拔狀表面18c(以下稱為第二推拔狀表面18c),此第二推拔狀表面18c相對於第二軸向方向D4傾斜,以將第一頭部12b(附加鏈節銷的附加頭部)引導至第二插入開口34a內。由第二推拔狀表面18c所界定的內部半徑R32從第二內側表面18b朝向第二外側表面18a逐漸地減小。內側半徑R32是根據第二插入開口34a的中心線A6而被界定。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推拔狀表面18c被設置在第二引導部份36及第二附加引導部份40上。
如在圖2、3、及11中所見的,第一鏈節板件16包含第一止動件44,此第一止動件44係從第一內側表面16b突出且被設置在第一固定部份20與第一伸長狀開口22之間。如在圖3中所見的,第一止動件44包含第一限制表面44a,以限制第一鏈節板件16與內側鏈節板件4a之間於第一縱向方向D1的相對移動。舉例而言,第一
止動件44係藉著衝壓(punching)及切削(cutting)中之一者而被設置。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止動件44是藉著衝壓而被設置。
如在圖11中所見的,第一止動件44形成為使得第一插入開口22a的內周邊被至少部份地升起。第一限制表面44a從第一推拔狀表面16c於第一軸向方向D2延伸。如在圖1及11中所見的,第一凹部44b被設置在第一外側表面16a上。第一凹部44b被設置在第一插入開口22a的內周邊上。
如在圖1、3、及11中所見的,第二鏈節板件18包含第二止動件46,此第二止動件46係從第二內側表面18b突出且被設置在第二固定部份32與第二伸長狀開口34之間。如在圖3中所見的,第二止動件46包含第二限制表面46a,以限制第二鏈節板件18與內側鏈節板件2b之間於第二縱向方向D3的相對移動。舉例而言,第二止動件46係藉著衝壓及切削中之一者而被設置。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止動件46是藉著衝壓而被設置。
如在圖11中所見的,第二止動件46形成為使得第二插入開口34a的內周邊被至少部份地升起。第二限制表面46a從第二推拔狀表面18c於第二軸向方向D4延伸。如在圖2及11中所見的,第二凹部46b被設置在第二外側表面18a上。第二凹部46b被設置在第二插入開口34a的內周邊上。
如在圖12中所見的,當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
10被組裝時,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頭部14b被插入至第一伸長狀開口22內,並且第一鏈節銷12的第一頭部12b被插入至第二伸長狀開口34內。更明確地說,第二頭部14b被插入至第一插入開口22a內,並且第一頭部12b被插入至第二插入開口34a內。
如在圖13中所見的,第一鏈節板件16與第二鏈節板件18於第一縱向方向D1(第二縱向方向D3)被相對地移動。此時,第一引導部份24及第一附加引導部份28被插入至第二溝槽14d內,並且第二引導部份36及第二附加引導部份40被插入至第一溝槽12d內。
如在圖14中所見的,在第二頭部14b從第一插入開口22a被移動至第一附接開口22b時,第二頭部14b的外周邊與第一突出部26及第一附加突出部30相對滑動。第一突出部26及第一附加突出部30在第二頭部14b通過第一突出部26與第一附加突出部30之間時增大滑動阻力。在第二頭部14b被設置於第一附接開口22b內的狀態中,第一引導部份24及第一附加引導部份28防止第二鏈節銷14從第一附接開口22b被移去。第一突出部26及第一附加突出部30限制第二頭部14b以使其不能從第一附接開口22b移動至第一插入開口22a。
類似地,在第一頭部12b從第二插入開口34a被移動至第二附接開口34b時,第一頭部12b的外周邊與第二突出部38及第二附加突出部42相對滑動。第二突出部38及第二附加突出部42在第一頭部12b通過第二突出
部38與第二附加突出部42之間時增大滑動阻力。在第一頭部12b被設置於第二附接開口34b內的狀態中,第二引導部份36及第二附加引導部份40防止第一鏈節銷12從第二附接開口34b被移去。第二突出部38及第二附加突出部42限制第一頭部12b以使其不能從第二附接開口34b移動至第二插入開口34a。
以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10,因為第一突出部26從第一滑動表面24a突出以供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頭部14b的外周邊可與第一突出部26相對滑動,所以可以用簡單的結構使第二頭部14b被固持於第一伸長狀開口22的第一附接開口22b內。另外,因為第一突出部26可以與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頭部14b以壓入配合方式相對滑動,而不會與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中間部份14c以壓入配合方式相對滑動,所以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中間部份14c的外部直徑可被設計成與此種突出部會與鏈節銷的中間部份以壓入配合方式相對滑動的傳統結構相比較大。因此,可將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10設計成與此種傳統連接鏈節相比較為強固。
類似地,以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10,因為第一附加突出部30從第一附加滑動表面28a突出以供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頭部14b的外周邊可與第一附加突出部30相對滑動,所以可以用簡單的結構使第二頭部14b被固持於第一伸長狀開口22的第一附接開口22b內。另外,因為第一附加突出部30可以與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
頭部14b以壓入配合方式相對滑動,而不會與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中間部份14c以壓入配合方式相對滑動,所以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中間部份14c的外部直徑可被設計成與此種突出部會與鏈節銷的中間部份以壓入配合方式相對滑動的傳統結構相比較大。因此,可將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10設計成與此種傳統連接鏈節相比較為強固。
類似地,因為第二突出部38從第二滑動表面36a突出以供第一鏈節銷12的第一頭部12b的外周邊可與第二突出部38相對滑動,所以可以用簡單的結構使第一頭部12b被固持於第二伸長狀開口34的第二附接開口34b內。另外,因為第二突出部38可以與第一鏈節銷12的第一頭部12b以壓入配合方式相對滑動,而不會與第一鏈節銷12的第一中間部份12c以壓入配合方式相對滑動,所以第一鏈節銷12的第一中間部份12c的外部直徑可被設計成與此種突出部會與鏈節銷的中間部份以壓入配合方式相對滑動的傳統結構相比較大。因此,可將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10設計成與此種傳統連接鏈節相比較為強固。
類似地,因為第二附加突出部42從第二附加滑動表面40a突出以供第一鏈節銷12的第一頭部12b的外周邊可與第二附加突出部42相對滑動,所以可以用簡單的結構使第一頭部12b被固持於第二伸長狀開口34的第二附接開口34b內。另外,因為第二附加突出部42可以與第一鏈節銷12的第一頭部12b以壓入配合方式相對
滑動,而不會與第一鏈節銷12的第一中間部份12c以壓入配合方式相對滑動,所以第一鏈節銷12的第一中間部份12c的外部直徑可被設計成與此種突出部會與鏈節銷的中間部份以壓入配合方式相對滑動的傳統結構相比較大。因此,可將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10設計成與此種傳統連接鏈節相比較為強固。
以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10,第一推拔狀表面16c相對於第一軸向方向D2傾斜以將第二頭部14b引導至第一插入開口22a內。此容許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頭部14b可容易地被插入至第一伸長狀開口22的第一插入開口22a內。
類似地,第二推拔狀表面18c相對於第二軸向方向D4傾斜以將第一頭部12b引導至第二插入開口34a內。此容許第一鏈節銷12的第一頭部12b可容易地被插入至第二伸長狀開口34的第二插入開口34a內。
在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10中,第一鏈節銷12被固定於第一鏈節板件16。但是,第一鏈節銷12可被固定於第二鏈節板件18。在此種實施例中,舉例而言,第一鏈節板件16包含第二伸長狀開口34以取代第一固定部份20,並且第二鏈節板件18包含第一固定部份20以取代第二伸長狀開口34。
以下參考圖15敘述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自行車
鏈條連接鏈節210。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210除了突出部外具有與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10實質上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在此處為簡潔起見將不會被再次詳細敘述。
如在圖15中所見的,於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210中,第一突出部26具有面向第一軸向方向D2的第一表面226a。第一表面226a於第一軸向方向D2被設置於與第一外側表面16a不同的位置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表面226a從第一外側表面16a朝向第一滑動表面24a凹入。
類似地,第一附加突出部30具有面向第一軸向方向D2的第一附加表面230a。第一附加表面230a於第一軸向方向D2被設置於與第一外側表面16a不同的位置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附加表面230a從第一外側表面16a朝向第一附加滑動表面28a凹入。
以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210,因為第一突出部26從第一滑動表面24a突出,且/或第一附加突出部30從第一附加滑動表面28a突出,以供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頭部14b的外周邊可與第一突出部26及/或第一附加突出部30相對滑動,所以可以用簡單的結構使第二頭部14b被固持於第一伸長狀開口22的第一附接開口22b內。另外,因為第一突出部26及第一附加突出部30可以與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頭部14b以壓入配合方式相對滑動,而
不會與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中間部份14c以壓入配合方式相對滑動,所以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中間部份14c的外部直徑可被設計成與此種突出部會與鏈節銷的中間部份以壓入配合方式相對滑動的傳統結構相比較大。因此,可將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210設計成與此種傳統連接鏈節相比較為強固。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表面226a的軸向位置與第一附加表面230a的軸向位置於第一軸向方向D2彼此相同。但是,第一表面226a的軸向位置與第一附加表面230a的軸向位置可於第一軸向方向D2彼此不同。
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表面226a與第一外側表面16a之間的位置關係可被應用於第二突出部38及第二附加突出部42中之至少一者。
以下參考圖16敘述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310。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310除了止動件外具有與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10實質上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在此處為簡潔起見將不會被再次詳細敘述。
如在圖16中所見的,於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310中,第一鏈節板件16包含被設置在第一伸長狀開口22的內周邊上的第一切口部316d。第一切口部316d被設
置在第一固定部份20與第一伸長狀開口22之間。第一切口部316d是藉著衝壓及切削中之一者而被提供。第一引導部份24與第一附加引導部份28藉著第一切口部316d而被彼此部份地分開。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止動件44從第一鏈節板件16被省略。第一切口部316d減小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310的重量,並且容許第一伸長狀開口22可彈性地膨脹,使得第二鏈節銷14的第二頭部14b從第一插入開口22a平滑地滑動至第一附接開口22a。第一切口部316d可被應用於第二鏈節板件18。
在本申請案中,此處所用的術語「被附接」或「附接」涵蓋藉著將一元件直接附加於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直接附接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該元件經由一或多個中間構件而被間接地附接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及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成整體亦即一個元件實質上為另一個元件的零件或部份的組態。此概念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思的字眼,例如「被接合」、「被連接」、「被耦接」、「被安裝」、「被結合」、「被固定」、及其衍生字。
此處所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是指明確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式術語。此概念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眼,例如術語「具有」、「包括」、及其衍生字。
術語「構件」、「區段」、「部份」、「零
件」、及「元件」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單一部件或多個部件的雙重意義。
本申請案所記載的序號例如「第一」及「第二」只是識別號,並不具有任何其他的意義,例如特定的順序及類似者。另外,舉例而言,術語「第一元件」本身並不暗示有「第二元件」存在,並且術語「第二元件」本身並不暗示有「第一元件」存在。
此處所使用的術語「一對或成對」除了涵蓋成對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或結構的組態之外,還可涵蓋成對元件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狀或結構的組態。
最後,此處所用的程度術語例如「大致上或實質上」、「大概或大約」、及「近乎或近似」表示其所修飾的術語具有使得最終結果不會大幅改變的合理偏差量。
顯然,從以上教示的觀點,本發明可有許多的修正及改變。因此,應瞭解的是在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的範圍內,可以用此處所明確敘述者之外的其他方式來實施本發明。
Claims (33)
- 一種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包含:鏈節銷,其具有中心軸線且包含:主體,其沿著該中心軸線延伸;頭部,其沿著該中心軸線與該主體間隔開;及中間部份,其被設置在該主體與該頭部之間且將該頭部耦接於該主體,該中間部份具有小於該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該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該主體與該頭部之間界定溝槽;及鏈節板件,其包含:伸長狀開口,該鏈節銷被可移去地附接於該伸長狀開口,該伸長狀開口包含:插入開口;及附接開口,其與該插入開口連接;引導部份,其從該伸長狀開口的內周邊向內突出且被建構成與該鏈節銷的該溝槽接合,以在該插入開口與該附接開口之間引導該鏈節銷,該引導部份包含滑動表面,以供該頭部可與該滑動表面相對滑動;及突出部,其被設置在該插入開口與該附接開口之間且從該滑動表面突出,以供該頭部的外環周邊可與該突出部相對滑動,該突出部具有凸狀形狀以在該頭部的該外環周邊於該插入開口與該附接開口之間移動時增加滑動阻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 節,其中該引導部份及該突出部的總長度被界定於平行於該中心軸線的軸向方向,且該引導部份及該突出部的該總長度比於平行於該中心軸線的該軸向方向被界定在該頭部與該主體之間的極小軸向距離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鏈節板件還包含:附加引導部份,其從該伸長狀開口的該內周邊向內突出且被建構成與該鏈節銷的該溝槽接合,以在該插入開口與該附接開口之間引導該鏈節銷,該附加引導部份包含附加滑動表面,以供該頭部可與該附加滑動表面相對滑動;及附加突出部,其被設置在該插入開口與該附接開口之間且從該附加滑動表面突出,以供該頭部的該外環周邊可與該附加突出部相對滑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附加引導部份及該附加突出部的總長度被界定於該軸向方向,且該附加引導部份及該附加突出部的該總長度比於該軸向方向被界定在該頭部與該主體之間的該極小軸向距離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附加引導部份與該引導部份間隔開,以在該引導部份與該附加引導部份之間界定滑動通道,以供該鏈節銷的該中間部份通過該滑動通道,該附加突出部與該突出部間隔開,以在該突出部與該附加突出部之間界定極小距離,且在該突出部與該附加突出部之間的該極小距離比該頭部的該外部直徑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附加引導部份與該引導部份間隔開,以在該引導部份與該附加引導部份之間界定滑動通道寬度,且在該突出部與該附加突出部之間的該極小距離比在當從該軸向方向觀看時於該極小距離被界定的位置處所界定的該滑動通道寬度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鏈節板件還包含推拔狀表面,該推拔狀表面相對於平行於該中心軸線的軸向方向傾斜,以將該頭部引導至該插入開口內。
- 一種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包含:第一鏈節銷,其具有第一中心軸線且包含:第一主體,其沿著該第一中心軸線延伸; 第一頭部,其沿著該第一中心軸線與該第一主體間隔開;及第一中間部份,其被設置在該第一主體與該第一頭部之間且將該第一頭部耦接於該第一主體,該第一中間部份具有小於該第一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該第一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該第一主體與該第一頭部之間界定第一溝槽;第二鏈節銷,其具有第二中心軸線且包含:第二主體,其沿著該第二中心軸線延伸;第二頭部,其沿著該第二中心軸線與該第二主體間隔開;及第二中間部份,其被設置在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二頭部之間且將該第二頭部耦接於該第二主體,該第二中間部份具有小於該第二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該第二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二頭部之間界定第二溝槽;第一鏈節板件,其包含:第一固定部份,該第一鏈節銷的該第一主體被固定於該第一固定部份;及第一伸長狀開口,該第二鏈節銷被可移去地附接於該第一伸長狀開口,該第一伸長狀開口包含:第一插入開口;及第一附接開口,其與該第一插入開口連接;第一引導部份,其從該第一伸長狀開口的內周邊 向內突出且被建構成與該第二鏈節銷的該第二溝槽接合,以在該第一插入開口與該第一附接開口之間引導該第二鏈節銷,該第一引導部份包含第一滑動表面,以供該第二頭部可與該第一滑動表面相對滑動;及第一突出部,其被設置在該第一插入開口與該第一附接開口之間且從該第一滑動表面突出,以供該第二頭部的外環周邊可與該第一突出部相對滑動,該第一突出部具有凸狀形狀以在該第二頭部的該外環周邊於該插入開口與該附接開口之間移動時增加滑動阻力;及第二鏈節板件,其包含:第二固定部份,該第二鏈節銷的該第二主體被固定於該第二固定部份;及第二伸長狀開口,該第一鏈節銷被可移去地附接於該第二伸長狀開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第一引導部份及該第一突出部的第一總長度被界定於平行於該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軸向方向,且該第一總長度比於平行於該第二中心軸線的第二軸向方向被界定在該第二頭部與該第二主體之間的第二極小軸向距離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第一鏈節板件還包含: 第一附加引導部份,其從該第一伸長狀開口的該內周邊向內突出且被建構成與該第二鏈節銷的該第二溝槽接合,以在該第一插入開口與該第一附接開口之間引導該第二鏈節銷,該第一附加引導部份包含第一附加滑動表面,以供該第二頭部可與該第一附加滑動表面相對滑動;及第一附加突出部,其被設置在該第一插入開口與該第一附接開口之間且從該第一附加滑動表面突出,以供該第二頭部的該外環周邊可與該第一附加突出部相對滑動,該第一附加引導部份及該第一附加突出部的第二總長度被界定於該第一軸向方向,且該第二總長度比於該第二軸向方向被界定在該第二頭部與該第二主體之間的該第二極小軸向距離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第一附加引導部份與該第一引導部份間隔開,以在該第一引導部份與該第一附加引導部份之間界定第一滑動通道,以供該第二鏈節銷的該第二中間部份通過該第一滑動通道,該第一附加突出部與該第一突出部間隔開,以在該第一突出部與該第一附加突出部之間界定第一極小距離,且該第一極小距離比該第二頭部的該外部直徑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 節,其中該第一附加引導部份與該第一引導部份間隔開,以在該第一引導部份與該第一附加引導部份之間界定第一滑動通道寬度,且該第一極小距離比在當從該第一軸向方向觀看時於該第一極小距離被界定的位置處所界定的該第一滑動通道寬度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第一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一外側表面、及於平行於該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軸向方向相反於該第一外側表面的第一內側表面,該第一內側表面於該第一軸向方向比該第一外側表面較為靠近該第一頭部,且該第一突出部具有第一表面,該第一表面面向該第一軸向方向且於該第一軸向方向被設置於與該第一外側表面相同的位置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第一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一外側表面、及於平行於該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軸向方向相反於該第一外側表面的第一內側表面,該第一內側表面於該第一軸向方向比該第一外側表面較為靠近該第一頭部,且 該第一突出部具有第一表面,該第一表面面向該第一軸向方向且於該第一軸向方向被設置於與該第一外側表面不同的位置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第一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一推拔狀表面,該第一推拔狀表面相對於平行於該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軸向方向傾斜,以將該第二頭部引導至該第一插入開口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第一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一外側表面、及於平行於該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軸向方向相反於該第一外側表面的第一內側表面,該第一內側表面於該第一軸向方向比該第一外側表面較為靠近該第一頭部,且該第一鏈節板件包含第一止動件,該第一止動件從該第一內側表面突出且被設置在該第一固定部份與該第一伸長狀開口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第一伸長狀開口於該第一鏈節板件的第一縱向方向與該第一固定部份間隔開,且該第一止動件包含第一限制表面,以限制該第一鏈節板件與內側鏈節板件之間於該第一縱向方向的相對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第一止動件係藉著衝壓及切削中之一者而被設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第一止動件形成為使得該第一插入開口的內周邊被至少部份地升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第一鏈節板件包含第一切口部,該第一切口部被設置在該第一伸長狀開口的該內周邊上且被設置在該第一固定部份與該第一伸長狀開口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第二伸長狀開口包含:第二插入開口;及第二附接開口,其與該第二插入開口連接,且該第二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二引導部份,其從該第二伸長狀開口的內周邊向內突出且被建構成與該第一鏈節銷的該第一溝槽接合,以在該第二插入開口與該第二附接開口之間引導該第一鏈節銷,該第二引導部份包含第二滑動表面,以供該第一頭部可與該第二滑動表面相對滑動;及第二突出部,其被設置在該第二插入開口與該第 二附接開口之間且從該第二滑動表面突出,以供該第一頭部的外周邊可與該第二突出部相對滑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第二引導部份及該第二突出部的第三總長度被界定於平行於該第二中心軸線的第二軸向方向,且該第三總長度比於平行於該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軸向方向被界定在該第一頭部與該第一主體之間的第一極小軸向距離長。
- 一種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包含:第一鏈節銷,其具有第一中心軸線且包含:第一主體,其沿著該第一中心軸線延伸;第一頭部,其沿著該第一中心軸線與該第一主體間隔開;及第一中間部份,其被設置在該第一主體與該第一頭部之間且將該第一頭部耦接於該第一主體,該第一中間部份具有小於該第一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該第一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該第一主體與該第一頭部之間界定第一溝槽;第二鏈節銷,其具有第二中心軸線且包含:第二主體,其沿著該第二中心軸線延伸;第二頭部,其沿著該第二中心軸線與該第二主體間隔開;及第二中間部份,其被設置在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二 頭部之間且將該第二頭部耦接於該第二主體,該第二中間部份具有小於該第二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該第二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二頭部之間界定第二溝槽;第一鏈節板件,其包含:第一固定部份,該第一鏈節銷的該第一主體被固定於該第一固定部份;及第一伸長狀開口,該第二鏈節銷被可移去地附接於該第一伸長狀開口,該第一伸長狀開口包含:第一插入開口;及第一附接開口,其與該第一插入開口連接;第一引導部份,其從該第一伸長狀開口的內周邊向內突出且被建構成與該第二鏈節銷的該第二溝槽接合,以在該第一插入開口與該第一附接開口之間引導該第二鏈節銷,該第一引導部份包含第一滑動表面,以供該第二頭部可與該第一滑動表面相對滑動;及第一突出部,其被設置在該第一插入開口與該第一附接開口之間且從該第一滑動表面突出,以供該第二頭部的外周邊可與該第一突出部相對滑動;及第二鏈節板件,其包含:第二固定部份,該第二鏈節銷的該第二主體被固定於該第二固定部份;及第二伸長狀開口,該第一鏈節銷被可移去地附接於該第二伸長狀開口,其中 該第一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一推拔狀表面,該第一推拔狀表面相對於平行於該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軸向方向傾斜,以將該第二頭部引導至該第一插入開口內,該第一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一外側表面、及於該第一軸向方向相反於該第一外側表面的第一內側表面,該第一內側表面於該第一軸向方向比該第一外側表面較為靠近該第一頭部,且該第一推拔狀表面相對於該第一軸向方向傾斜成使得由該第一推拔狀表面所界定的內部半徑從該第一內側表面朝向該第一外側表面逐漸地減小。
- 一種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包含:第一鏈節銷,其具有第一中心軸線且包含:第一主體,其沿著該第一中心軸線延伸;第一頭部,其沿著該第一中心軸線與該第一主體間隔開;及第一中間部份,其被設置在該第一主體與該第一頭部之間且將該第一頭部耦接於該第一主體,該第一中間部份具有小於該第一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該第一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該第一主體與該第一頭部之間界定第一溝槽;第二鏈節銷,其具有第二中心軸線且包含:第二主體,其沿著該第二中心軸線延伸;第二頭部,其沿著該第二中心軸線與該第二主體間隔開;及 第二中間部份,其被設置在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二頭部之間且將該第二頭部耦接於該第二主體,該第二中間部份具有小於該第二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該第二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二頭部之間界定第二溝槽;第一鏈節板件,其包含:第一固定部份,該第一鏈節銷的該第一主體被固定於該第一固定部份;及第一伸長狀開口,該第二鏈節銷被可移去地附接於該第一伸長狀開口,該第一伸長狀開口包含:第一插入開口,該第二頭部在該第二鏈節銷被附接於該第一鏈節板件時被插入至該第一插入開口內;及第一附接開口,其與該第一插入開口連接;第一內側表面;第一外側表面,其相對於平行於該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軸向方向而相反於該第一內側表面,該第一內側表面相較於該第一外側表面更接近該第二頭部;及第一推拔狀表面,其被設置在該第一內側表面上且相對於該第一軸向方向傾斜,以將該第二頭部引導至該第一插入開口內;及第二鏈節板件,其包含:第二固定部份,該第二鏈節銷的該第二主體被固定於該第二固定部份;及 第二伸長狀開口,該第一鏈節銷被可移去地附接於該第二伸長狀開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第一鏈節板件包含第一切口部,該第一切口部被設置在該第一伸長狀開口的內周邊上且被設置在該第一固定部份與該第一伸長狀開口之間。
- 一種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包含:第一鏈節銷,其具有第一中心軸線且包含:第一主體,其沿著該第一中心軸線延伸;第一頭部,其沿著該第一中心軸線與該第一主體間隔開;及第一中間部份,其被設置在該第一主體與該第一頭部之間且將該第一頭部耦接於該第一主體,該第一中間部份具有小於該第一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該第一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該第一主體與該第一頭部之間界定第一溝槽;第二鏈節銷,其具有第二中心軸線且包含:第二主體,其沿著該第二中心軸線延伸;第二頭部,其沿著該第二中心軸線與該第二主體間隔開;及第二中間部份,其被設置在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二頭部之間且將該第二頭部耦接於該第二主體,該第二中間部份具有小於該第二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該第二頭部的 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二頭部之間界定第二溝槽;第一鏈節板件,其包含:第一固定部份,該第一鏈節銷的該第一主體被固定於該第一固定部份;及第一伸長狀開口,該第二鏈節銷被可移去地附接於該第一伸長狀開口,該第一伸長狀開口包含:第一插入開口,該第二頭部在該第二鏈節銷被附接於該第一鏈節板件時被插入至該第一插入開口內;及第一附接開口,其與該第一插入開口連接;及第一推拔狀表面,其相對於平行於該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軸向方向傾斜,以將該第二頭部引導至該第一插入開口內;及第二鏈節板件,其包含:第二固定部份,該第二鏈節銷的該第二主體被固定於該第二固定部份;及第二伸長狀開口,該第一鏈節銷被可移去地附接於該第二伸長狀開口,其中該第一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一外側表面;及第一內側表面,其於該第一軸向方向相反於該第一外側表面,該第一內側表面於該第一軸向方向比該第一 外側表面較為靠近該第一頭部,且由該第一推拔狀表面所界定的內部半徑從該第一內側表面朝向該第一外側表面逐漸地減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第一鏈節板件包含第一止動件,該第一止動件從該第一內側表面突出且被設置在該第一固定部份與該第一伸長狀開口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第一伸長狀開口於該第一鏈節板件的第一縱向方向與該第一固定部份間隔開,且該第一止動件包含第一限制表面,以限制該第一鏈節板件與內側鏈節板件之間於該第一縱向方向的相對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第一止動件係藉著衝壓及切削中之一者而被設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其中該第一止動件形成為使得該第一插入開口的內周邊被至少部份地升起。
- 一種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包含:第一鏈節銷,其具有第一中心軸線且包含:第一主體,其沿著該第一中心軸線延伸; 第一頭部,其沿著該第一中心軸線與該第一主體間隔開;及第一中間部份,其被設置在該第一主體與該第一頭部之間且將該第一頭部耦接於該第一主體,該第一中間部份具有小於該第一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該第一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該第一主體與該第一頭部之間界定第一溝槽;第二鏈節銷,其具有第二中心軸線且包含:第二主體,其沿著該第二中心軸線延伸;第二頭部,其沿著該第二中心軸線與該第二主體間隔開;及第二中間部份,其被設置在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二頭部之間且將該第二頭部耦接於該第二主體,該第二中間部份具有小於該第二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該第二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該第二主體與該第二頭部之間界定第二溝槽;第一鏈節板件,其包含:第一固定部份,該第一鏈節銷的該第一主體被固定於該第一固定部份;及第一伸長狀開口,該第二鏈節銷被可移去地附接於該第一伸長狀開口,該第一伸長狀開口包含:第一插入開口,該第二頭部在該第二鏈節銷被附接於該第一鏈節板件時被插入至該第一插入開口內;及 第一附接開口,其與該第一插入開口連接;及第一推拔狀表面,其相對於平行於該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軸向方向傾斜,以將該第二頭部引導至該第一插入開口內;及第二鏈節板件,其包含:第二固定部份,該第二鏈節銷的該第二主體被固定於該第二固定部份;及第二伸長狀開口,該第一鏈節銷被可移去地附接於該第二伸長狀開口,其中該第二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二外側表面;及第二內側表面,其於平行於該第二中心軸線的第二軸向方向相反於該第二外側表面,該第二內側表面於該第二軸向方向比該第二外側表面較為靠近該第二頭部,該第二伸長狀開口包含:第二插入開口,以供該第一頭部在該第一鏈節銷被附接於該第二鏈節板件時被插入至該第二插入開口內;及第二附接開口,其與該第二插入開口連接,且該第二鏈節板件還包含第二推拔狀表面,該第二推拔狀表面相對於該第二軸向方向傾斜,以將該第一頭部引導至該第二插入開口內,由該第二推拔狀表面所界定的內部半徑從該第二內側表面朝向該第二外側表面逐漸地減小。
- 一種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包含:鏈節銷,其具有中心軸線且包含:主體,其沿著該中心軸線延伸;頭部,其沿著該中心軸線與該主體間隔開;及中間部份,其被設置在該主體與該頭部之間且將該頭部耦接於該主體,該中間部份具有小於該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該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該主體與該頭部之間界定溝槽;及鏈節板件,其包含:伸長狀開口,其包含:插入開口,以供該頭部在該鏈節銷被附接於該鏈節板件時被插入至該插入開口內;及附接開口,其與該插入開口連接;內側表面;外側表面,其相對於平行於該中心軸線的軸向方向而相反於該內側表面,該內側表面相較於該外側表面更接近該頭部;及推拔狀表面,其被設置在該內側表面上且相對該於軸向方向傾斜,以將該頭部引導至該插入開口內。
- 一種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包含:鏈節銷,其具有中心軸線且包含:主體,其沿著該中心軸線延伸;頭部,其沿著該中心軸線與該主體間隔開;及中間部份,其被設置在該主體與該頭部之間且將 該頭部耦接於該主體,該中間部份具有小於該主體的外部直徑且小於該頭部的外部直徑的外部直徑,以在該主體與該頭部之間界定溝槽;及鏈節板件,其包含:伸長狀開口,其包含:插入開口,以供該頭部在該鏈節銷被附接於該鏈節板件時被插入至該插入開口內;及附接開口,其與該插入開口連接;及推拔狀表面,其相對於軸向方向傾斜,以將該頭部引導至該插入開口內,該軸向方向平行於該中心軸線,其中該鏈節板件還包含外側表面、及於該軸向方向相反於該外側表面的內側表面,且由該推拔狀表面所界定的內部半徑從該內側表面朝向該外側表面逐漸地減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4/207,504 US9341237B2 (en) | 2014-03-12 | 2014-03-12 | Bicycle chain connecting link |
US14/207,504 | 2014-03-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34827A TW201534827A (zh) | 2015-09-16 |
TWI627360B true TWI627360B (zh) | 2018-06-21 |
Family
ID=54010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01080A TWI627360B (zh) | 2014-03-12 | 2015-01-13 | 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41237B2 (zh) |
CN (1) | CN104913004B (zh) |
DE (1) | DE102015003057A1 (zh) |
TW (1) | TWI62736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64491B (zh) * | 2014-12-12 | 2017-01-01 | Chain of the chain unit and the chain of the series unit group | |
TW201629367A (zh) * | 2015-02-11 | 2016-08-16 | Kmc Chain Ind Co Ltd | 鏈條的串接單元 |
CN105650205A (zh) * | 2016-01-31 | 2016-06-08 | 袁伟民 | 积木块、链以及拉车 |
TWI753930B (zh) | 2016-08-01 | 2022-02-01 | 德商矢倫德國股份有限公司 | 鏈條封閉鏈結 |
DE202016004662U1 (de) | 2016-08-01 | 2016-09-06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Ketten-Verschlußglied |
USD790138S1 (en) * | 2016-09-01 | 2017-06-20 | Feline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Design Company, Llc | Pet feeding device |
US11078987B2 (en) * | 2017-08-08 | 2021-08-03 | Shimano Inc. | Bicycle chain |
DE102018116402A1 (de) * | 2017-08-08 | 2019-02-14 | Shimano Inc. | Fahrradkette |
CN109578518B (zh) * | 2017-09-29 | 2021-07-20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链条外链板和自行车链条 |
EP3748190A1 (de) * | 2019-06-04 | 2020-12-09 | iwis motorsysteme GmbH & Co. KG | Optimierte bolzenfügegeometrie |
CN111255857B (zh) * | 2020-03-23 | 2021-11-16 | 江西百圣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瓦销链条及其加工方法 |
US11697474B2 (en) * | 2020-06-30 | 2023-07-11 | Shimano Inc. | Bicycle derailleur and link pin for bicycle derailleur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97333A1 (en) * | 2006-02-04 | 2007-08-23 | Sram Corporation | Closing Link For A Bicycle Chain |
TW201215789A (en) * | 2010-10-04 | 2012-04-16 | Yaban Chain Ind Co Ltd | Bicycle chain |
TWM464557U (zh) * | 2013-06-18 | 2013-11-01 | Lixing Chain Co Ltd | 自行車鏈條連接改良結構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0583A (en) * | 1898-09-13 | Detach able-link chain | ||
US1570440A (en) * | 1921-06-13 | 1926-01-19 | Sullivan Machinery Co | Chain |
US4043215A (en) * | 1976-05-04 | 1977-08-23 | Long Walter J | Chain master link construction |
US5186569A (en) * | 1991-04-05 | 1993-02-16 | Wu Chia L | Chain connector |
CN2127752Y (zh) * | 1992-04-02 | 1993-03-03 | 吴俊德 | 链条接头 |
CN2157356Y (zh) * | 1993-02-18 | 1994-02-23 | 岳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链条的接头片 |
US5291730A (en) * | 1993-04-08 | 1994-03-08 | Kmc Chain Industrial Co., Ltd. | Knuckle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end knuckles of a chain strand |
US5305594A (en) * | 1993-07-12 | 1994-04-26 | Yaban Chain Ind'l Co., Ltd. | Chain structure |
US5362282A (en) * | 1993-09-03 | 1994-11-08 | R.L.L. Limited | Master chain link |
US5400585A (en) * | 1994-05-19 | 1995-03-28 | Yaban Chain Ind'l Co., Ltd. | Chain structure |
US6390943B1 (en) * | 2000-05-25 | 2002-05-21 | Kurt W. Dreger | Retainer subassembly for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a master link for a chain |
TWI276750B (en) * | 2006-04-24 | 2007-03-21 | Kmc Chain Ind Co Ltd | Terminal strap of a chain |
TWI276751B (en) * | 2006-04-25 | 2007-03-21 | Kmc Chain Ind Co Ltd | Chain plate |
CN101063476A (zh) * | 2006-04-29 | 2007-10-31 | 超汇桂盟传动(苏州)有限公司 | 链条之接头片 |
US7914410B2 (en) * | 2006-09-29 | 2011-03-29 | Shimano Inc. | Bicycle chain connecting link |
TW200833976A (en) * | 2007-01-31 | 2008-08-16 | Kmc Chain Ind Co Ltd | A bike chain with connector set |
US20090247339A1 (en) * | 2008-03-28 | 2009-10-01 |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 Link plate for a bicycle chain |
US7543437B1 (en) * | 2008-03-30 | 2009-06-09 |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 Link plate assembly for a chain |
US7712298B1 (en) * | 2009-06-16 | 2010-05-11 | Wen-Pin Wang | Chain plate structure |
US8540597B2 (en) * | 2009-10-02 | 2013-09-24 | Wen-Pin Wang | Connection unit of a chain |
-
2014
- 2014-03-12 US US14/207,504 patent/US9341237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1-13 TW TW104101080A patent/TWI627360B/zh active
- 2015-02-13 CN CN201510080363.5A patent/CN104913004B/zh active Active
- 2015-03-10 DE DE102015003057.4A patent/DE102015003057A1/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97333A1 (en) * | 2006-02-04 | 2007-08-23 | Sram Corporation | Closing Link For A Bicycle Chain |
TW201215789A (en) * | 2010-10-04 | 2012-04-16 | Yaban Chain Ind Co Ltd | Bicycle chain |
TWM464557U (zh) * | 2013-06-18 | 2013-11-01 | Lixing Chain Co Ltd | 自行車鏈條連接改良結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13004A (zh) | 2015-09-16 |
DE102015003057A1 (de) | 2015-09-17 |
US9341237B2 (en) | 2016-05-17 |
TW201534827A (zh) | 2015-09-16 |
US20150260258A1 (en) | 2015-09-17 |
CN104913004B (zh) | 2018-07-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27360B (zh) | 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 | |
TWI615563B (zh) | 自行車鏈條連接鏈節 | |
CN107620781B (zh) | 用于自行车链条的链板 | |
US10406855B2 (en) | Bicycle hub assembly | |
EP1671880B1 (en) | Bicycle sprocket with a laterally projecting gear change tooth | |
US8226511B2 (en) | Bicycle sprocket tooth with a shift assist radius greater than a reference tooth radius | |
US9964196B2 (en) | Bicycle sprocket | |
US10125846B2 (en) | Bicycle chain | |
US20240067301A1 (en) |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 |
TWI756265B (zh) | 多重小齒輪配置及具有此種多重小齒輪配置之自行車驅動器 | |
US20180202531A1 (en) | Bicycle sprocket | |
TWI842691B (zh) | 自行車曲柄總成 | |
US10352397B2 (en) | Bicycle chain | |
JP2016537597A (ja) | ピンとボアとの間の空気を排出させる摺動キャリパ・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 |
US10138991B2 (en) | Bicycle sprocket | |
US10442496B2 (en) |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 |
US6837815B2 (en) | Bicycle derailleur for gear changes | |
US20170146099A1 (en) | Tensioner | |
US20200040979A1 (en) | Bicycle sprocket | |
TWI753930B (zh) | 鏈條封閉鏈結 | |
EP3056762B1 (en) | Link unit | |
US10982733B2 (en) | Bicycle-chain outer link plate and bicycle chain | |
KR100781418B1 (ko) | 유체동력학 커플링 장치 | |
US10648538B2 (en) | Bicycle-chain outer link plate and bicycle chain | |
CA2561931A1 (en) | Floating wire guid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