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8443B - 用於窄頻物聯網系統之基地台及其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窄頻物聯網系統之基地台及其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18443B TWI618443B TW106123807A TW106123807A TWI618443B TW I618443 B TWI618443 B TW I618443B TW 106123807 A TW106123807 A TW 106123807A TW 106123807 A TW106123807 A TW 106123807A TW I618443 B TWI618443 B TW I61844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device
- target user
- dci
- dci subframe
- subfram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一窄頻物聯網系統之基地台及其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基地台根據排程資訊,判斷複數使用者裝置需參與一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並根據自各使用者裝置所接收之一回報訊息,判斷各使用者裝置之一接收訊號品質。隨後,基地台根據各使用者裝置之接收訊號品質,執行一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以判斷各使用者裝置於一窄頻實體下行控制通道中之一下行控制資訊(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是否需調整,並調整需調整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於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後,基地台執行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窄頻物聯網系統之基地台及其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具體而言,本發明之基地台針對需參與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之使用者裝置,根據自其所接收之回報訊息,評估其於窄頻實體下行控制通道中之下行控制資訊(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是否需調整,並據以調整。
近年無線通訊技術的快速成長使得各種無線通訊系統相繼地被提出,特別是蜂巢式網路(Cellular network)架構的無線通訊系統,以滿足日常生活中各種通訊需求及應用。窄頻物聯網(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系統亦為近年被提出的無線通訊系統之一,其主要是針對具備低耗能、低複雜度、低成本、高傳輸延遲容忍度等特性的使用者裝置,故成為目前針對物聯網裝置最積極發展之無線通訊系統。
現行的NB-IoT系統,為使得下行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得以傳送到位於基地台訊號涵蓋範圍邊際(cell edge)附近的使用者裝置,基地台會透過將下行控制資訊重複傳送的方式
以提高於使用者裝置端正確解出資料的成功率。
詳言之,基地台會根據使用者裝置所處的涵蓋範圍增強等級(Coverage Enhancement Level,CE Level)配置窄頻實體下行控制通道(Narrowban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NPDCCH)中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然而,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是針對各涵蓋範圍增強等級中的全部使用者裝置配置的,故針對同一涵蓋範圍增強等級中的全部使用者裝置,基地台會基於同樣的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以進行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舉例而言,涵蓋範圍增強等級若分為三個等級且其對應的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配置為2次、4次及8次,則基地台將基於使用者裝置所處的涵蓋範圍增強等級,分配對應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的子訊框來傳送下行控制資訊給使用者裝置。
然而,目前的無線電資源分配機制對於在基地台近端收訊良好的使用者裝置而言,即便其正確的解出DCI所需的連續子訊框少於對應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例如:配置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為4次,但使用者裝置實際上僅需收到2個連續子訊框中重複傳送的DCI即可正確解出DCI),基地台仍會使用對應配置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的連續子訊框重複傳送DCI。換言之,習知技術中的基地台僅會針對涵蓋範圍增強等級進行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的配置,而無針對個別使用者裝置(特別是同一涵蓋範圍增強等級的各個使用者裝置)進行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配置。在此情況下,受限於配置之NPDCCH無線電資源有限的情況,即使窄頻實體下行分享通道(Narrowban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 Channel;NPDSCH)或窄頻實體上行分享通道(Narrowband 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NPUSCH)仍有可分配的無線電資源,但因為NPDCCH已無其他無線電資源可分配傳送其他的使用者裝置之DCI,故基地台無法將剩餘未分配的NPDSCH無線電資源或NPUSCH無線電資源分配給其他使用者裝置。
舉例而言,如第1圖所示,若每個NPDCCH週期中所配置之NPDCCH的無線電資源為16個子訊框,針對一涵蓋範圍增強等級所配置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為4次的使用者裝置,在NPDCCH無線電資源僅夠分配給此涵蓋範圍增強等級的4個使用者裝置的情況下,即使同一NPDCCH週期中NPDSCH中仍有可分配的無線電資源,基地台仍無法將剩餘未分配的NPDSCH無線電資源分配給第5個使用者裝置,或者無法於此NPDCCH週期中,將相對應之NPUSCH無線電資源分配給第5個使用者裝置。據此,目前的無線電資源分配機制無法達到無線電資源排程與配置的最佳化,以在有限的無線電資源下服務更多的使用者裝置。
有鑑於此,本技術領域亟需一種無線電資源分配機制,以在有限的無線電資源下服務更多的使用者裝置,進而避免無線電資源的浪費,來提高無線電資源的使用率、系統總吞吐量及資源排程靈活度。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機制,其基於各個使用者裝置所回報之資訊,判斷使用者裝置之接收訊號品質,以動態調整每個使用者裝置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使得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的配置不完全地受限於涵蓋範圍增強等級。如此一來,本發明可基於各個使用者裝置動態調整過後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進行無
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以在有限的無線電資源下服務更多的使用者裝置,進而避免無線電資源的浪費,來提高無線電資源的使用率、系統總吞吐量及資源排程靈活度。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揭露一種用於一窄頻物聯網系統(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NB-IoT)之基地台,其包含一儲存器、一收發器及一處理器。該儲存器用於儲存一排程資訊。該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儲存器及該收發器。該處理器用以執行以下步驟:根據該排程資訊,判斷複數使用者裝置需參與一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根據透過該收發器自各該使用者裝置所接收之一回報訊息,判斷各該使用者裝置之一接收訊號品質;根據各該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執行一下行控制資訊(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以判斷各該使用者裝置於一窄頻實體下行控制通道中之一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是否需調整,並調整需調整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以及於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後,執行該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
此外,本發明更揭露一種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其用於一NB-IoT系統之一基地台。該基地台包含一儲存器、一收發器及一處理器。該儲存器儲存一排程資訊。該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由該處理器執行且包含下列步驟:根據該排程資訊,判斷複數個使用者裝置需參與一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根據透過該收發器自各該使用者裝置所接收之一回報訊息,判斷各該使用者裝置之一接收訊號品質;根據各該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執行一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以判斷各該使用者裝置於一窄頻實體下行控制通道中之一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
數是否需調整,並調整需調整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以及於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後,執行該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
在參閱圖式及隨後描述之實施方式後,此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便可瞭解本發明之其他目的,以及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及實施態樣。
1‧‧‧基地台
11‧‧‧收發器
13‧‧‧儲存器
15‧‧‧處理器
102‧‧‧回報訊息
S301-S307、S3051-S3057、S3071-S3078‧‧‧步驟
UE1、UE2、UE3、UE4、UE5‧‧‧使用者裝置
SUE1、SUE2、SUE3、SUE4、SUE5‧‧‧子訊框
第1圖係為NB-IoT系統之一NPDCCH週期之示意圖;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基地台1之示意圖;第3圖係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之流程圖;第4圖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中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之流程圖;第5A-5C圖描繪執行本發明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之一實施範例;以及第6A-6C圖係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中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之流程圖。
以下將透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明內容,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須在如實施例所述之任何特定的環境、應用或特殊方式方能實施。因此,關於實施例之說明僅為闡釋本發明之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需說明者,以下實施例及圖式中,與本發明非直接相關之元件
已省略而未繪示,且圖式中各元件間之尺寸關係僅為求容易瞭解,並非用以限制實際比例。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一種用於一窄頻物聯網(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NB-IoT)系統之基地台1之示意圖。本發明可用於NB-IoT系統或其他基於時域(time domain)排程技術的類似無線通訊系統。NB-IoT系統中可包含多個基地台1,且各基地台1可向其訊號涵蓋範圍內之複數個使用者裝置(未繪示)提供服務。基地台1包含收發器11、儲存器13及處理器15。處理器15電性連接至收發器11及儲存器13。須說明者,基於說明簡化之原則,基地台1之其它元件,例如:天線模組、供電模組等與本發明較不相關的元件,皆於圖中省略而未繪示。
如先前技術一節所述,為使得下行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得以傳送到位於基地台訊號涵蓋範圍邊際(cell edge)附近的使用者裝置,基地台會透過將下行控制資訊重複傳送的方式以提高於使用者裝置端正確解出資料的成功率。因此,基地台1基於這些使用者裝置所處之不同的涵蓋範圍增強等級(Coverage Enhancement Level,CE Level)以配置窄頻實體下行控制通道(Narrowban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NPDCCH)中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
舉例而言,涵蓋範圍增強等級若分為三個等級且其對應的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配置為2次、4次及8次,則基地台1基於使用者裝置所處的涵蓋範圍增強等級,分配對應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的子訊框來傳送下行控制資訊給使用者裝置。由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
知識者,應可基於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所制定之關於NB-IoT系統之標準瞭解涵蓋範圍增強等級及其對應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的配置方式,故在此不加以贅言。
此外,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亦可基於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所制定之關於NB-IoT系統之標準瞭解,基地台1如何基於NPDCCH的配置,相對應地配置窄頻實體下行共享通道(Narrowban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NPDSCH),以及各使用者裝置如何基於NPDCCH中所載之下行控制資訊,於指示之NPDSCH獲得擷取其下行資料或於指示之NPUSCH傳送其上行資料,據此茲不贅言。
第3圖係本發明之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之流程圖,其透過動態調整每個使用者裝置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特別是針對已建立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連線的使用者裝置,使得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的配置不完全地受限於涵蓋範圍增強等級。首先,於步驟S301中,根據儲存器13中所儲存之排程資訊,處理器15判斷複數個使用者裝置需參與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須說明者,排程資訊係基地台1根據使用者裝置所要求的服務而產生,其可記錄各使用者裝置所處之涵蓋範圍增強等級、目前配置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所需傳輸之資料量及服務級別等資訊,以進行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
接著,於步驟S303中,處理器15根據自各使用者裝置接收之一回報訊息102,判斷各該使用者裝置之一接收訊號品質。舉例而言,回報訊息102可為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回報訊息、一定位系統無線通道量測訊息、一通道品質指標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訊息、一連結調適(Link Adaptation)訊息或其任一之組合。
隨後,於步驟S305中,處理器15根據各使用者裝置之接收訊號品質,執行一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以判斷各使用者裝置於NPDCCH中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是否需調整,並調整需調整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接著,於步驟S307,處理器15於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後,執行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
舉例而言,假設一涵蓋範圍增強等級之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即針對涵蓋增強等級配置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為4次,針對處於此涵蓋範圍增強等級中的多個使用者裝置的每一者,於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中,處理器15可依序的選擇一使用者裝置(後稱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並判斷其接收訊號品質於一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是否達到一優質條件。於一範例中,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可為N個NPDCCH週期,其中N為一正整數,以及接收訊號品質可基於為HARQ回報訊息內容決定。在此情況下,優質條件可為N個連續的HARQ回報訊息皆指示解碼正確(即Acknowledgement)。N可由基地台1基於實際運作調整。若N為10的話,即代表需10個連續的HARQ回報訊息皆指示解碼正確。
換言之,當於N個連續或不連續的NPDCCH週期傳送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所需之資料後,處理器15可根據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所回傳HARQ回報訊息,判斷這N個NPDCCH週期中所傳送之資料是否皆被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正確解碼。倘若皆正確解碼(即N個連續的HARQ回報
訊息皆指示解碼正確),則處理器15判斷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之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優質條件。
當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之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優質條件時,處理器15即將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調降一單位層級,以進行下次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於此範例中,調降一單位層級係代表將目前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除以2,故當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為4次時,第一調降單位層級係將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由4次調降為2次及第二調降時係將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由2次調降為1次。據此,處理器15可於本次執行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時,將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從4次調降為2次,或進一步地於下次執行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時調降為1次。
此外,於其他範例中,優質條件可為與基地台1間之距離小於一臨界值(基於定位系統無線通道量測訊息判斷)、通道品質指標落於一鄰界範圍(基於通道品質指標訊息判斷)或調變與解碼方式優於一參考調變與解碼方式(基於連結調適訊息判斷),以供處理器15判斷在N個NPDCCH週期中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之接收訊號品質是否皆達到優質條件。
需說明者,基地台1可於每個NPDCCH週期或每N個NPDCCH週期皆執行一次前述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並且可進一步地基於所需服務的使用者裝置的數量,決定執行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的時機。因此,任何執行本發明之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的頻率及執行時
機皆屬於本申請案保護的範疇。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請一併參考第4圖及第5A-5C圖。第二實施例係第一實施例之延伸,其進一步說明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中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之相關步驟,即第一實施例之步驟S305更包含第4圖所示之步驟。於本實施例中,需參與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的該等使用者裝置更被劃分為一標準重複群組及一可變重複群組。標準重複群組中的使用者裝置係為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等於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的使用者裝置,即未被調整過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的使用者裝置,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被調整回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的使用者裝置。可變重複群組中的使用者裝置係為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已被調整的使用者裝置,即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不等於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的使用者裝置。
處理器15係依序地自標準重複群組中選擇每一使用者裝置(標準重複群組中之使用者裝置統稱為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以及自可變重複群組中選擇每一使用者裝置(可變重複群組中之使用者裝置統稱為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於步驟S3051中,處理器15進一步判斷使用者裝置屬於可變重複群組或標準重複群組。
首先,針對自標準重複群組選擇之一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於步驟S3053中,處理器15判斷此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接收訊號品質是否於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符合優質條件。如同第一實施例所述,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可為N個NPDCCH週期,以及優質條件可為N個連續的HARQ回報訊息皆指示解碼正確(即,Acknowledgement;ACK)。
隨後,若此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優質條件,則執行步驟S3071,將此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調降一單位層級,並將此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轉移至可變重複群組。反之,若此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未達到優質條件,則代表此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的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目前無法調降,故結束此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的評估調整程序,即不做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的調整。
舉例而言,如第5A-5B圖所示,假設NPDCCH無線電資源配置為16個子訊框,而於一NPDCCH週期中,處理器15係將16個子訊框分別配置給同一涵蓋範圍增強等級的四個使用者裝置UE1、UE2、UE3、UE4,其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皆等於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例如:4次)。據此,針對這四個使用者裝置UE1、UE2、UE3、UE4,處理器15分別分配4個子訊框來傳送其下行控制資訊,即子訊框SUE1、子訊框SUE2、子訊框SUE3、子訊框SUE4。
針對使用者裝置UE1、UE2、UE3、UE4執行步驟S3051、步驟S3051及步驟S3071後,處理器15係將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優質條件之使用者裝置UE1、UE4的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調降一單位層級(例如:調降為2次)並將使用者裝置UE1、UE4轉移至可變重複群組。然而,針對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未達到優質條件之使用者裝置UE2、UE3則保持其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為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並將其留在標準重複群組。
經由上述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調整後,由於需用於傳
送使用者裝置UE1、UE4之下行控制資訊的子訊框數量已分別調降為2個子訊框,因此針對後續的一NPDCCH週期中的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處理器15除了將NPDCCH的16子訊框用以傳送使用者裝置UE1、UE2、UE3、UE4之下行控制資訊外,亦可用以傳送其他使用者裝置UE5的下行控制資訊。如此一來,藉由上述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基地台1得以於NPDCCH週期中傳送更多使用者裝置所需的下行控制資訊及資料,使得NPDSCH或NPUSCH的無線電資源得以充分地被分配使用。
須說明者,使用者裝置UE5可與使用者裝置UE1、UE2、UE3、UE4處於同一涵蓋範圍增強等級,故其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等於4,或者與使用者裝置UE1、UE2、UE3、UE4處於不同的涵蓋範圍增強等級,故其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係為已調整過的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例如:從8次調降為4次)。
接著,針對可變重複群組中之一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於步驟S3055中,處理器15判斷此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接收訊號品質是否於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劣質條件。類似地,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可為M個NPDCCH的無線電資源週期,其中M為一正整數,劣質條件可為M個連續的HARQ回報訊息皆指示解碼失敗(即Non-Acknowledgement;NACK)。若M為2的話,即代表需2個連續的HARQ回報訊息皆指示解碼失敗,才判斷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劣質條件。
須說明者,在M為1的情況下,係代表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所回傳之HARQ回報訊息一旦指示解碼失敗,即判斷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
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劣質條件。此外,於其他範例中,劣質條件可為與基地台1間之距離大於一臨界值(基於定位系統無線通道量測訊息判斷)、通道品質指標落於一鄰界範圍(基於通道品質指標訊息判斷)或調變與解碼方式劣於一參考調變與解碼方式(基於連結調適訊息判斷),以供處理器15判斷在M個NPDCCH週期中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接收訊號品質是否皆達到劣質條件。
隨後,若此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劣質條件,則執行步驟S3075,將使用者裝置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設定回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例如:從2次調回4次),並將使用者裝置轉移至標準重複群組。反之,則執行步驟S3057,進一步判斷此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是否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優質條件且未被設定為最小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例如:1次)。若此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仍達到優質條件且未被設定為最小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則執行步驟S3073,將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再次調降一單位層級(例如:從2次調降為1次)。反之,若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一觀察時間區間未達到優質條件、或是接收訊號品質達到優質條件但已經被設定為最小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則代表此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不需要調整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也不需要轉移群組,故結束此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的評估調整程序。
舉例而言,如第5B-5C圖所示,假設使用者裝置UE1、UE4、UE5屬於可變重複群組中的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處理器15係針對
使用者裝置UE1、UE4、UE5執行步驟S3055、步驟S3057、步驟S3073及步驟S3075。若使用者裝置UE4之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劣質條件,則處理器15係將使用者裝置UE4的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調回至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即自2次調回至4次)。
若使用者裝置UE1之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未達到劣質條件且其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亦未達到優質條件(即近幾個HARQ回報訊息中,只有1個HARQ回報訊息指示解碼失敗,而無2個連續的HARQ回報訊息指示解碼失敗,以及無10個連續的HARQ回報訊息指示解碼成功),則處理器15保持使用者裝置UE1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為目前的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並將使用者裝置UE1保留在可變重複群組。
若使用者裝置UE5之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未達到劣質條件且於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亦仍達到優質條件(即近幾個HARQ回報訊息中,未有2個連續的HARQ回報訊息指示解碼失敗,且仍存在10個連續的HARQ回報訊息指示解碼成功),以及其目前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未被設定為最小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例如:1次),則處理器15再次將使用者裝置UE5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調降一單位層級(例如:從4次調降為2次)。
需說明者,為簡化說明,前述第5A-5C圖係假設使用者裝置UE1、UE2、UE3、UE4、UE5皆為已建立RRC連線的使用者裝置,且所要求的資源皆屬於一般資源傳輸,非與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或傳呼(Paging)相關,故整個NPDCCH的16個子訊框皆屬於使用者裝置特定
搜索空間(UE-specific Search Space)。然而,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瞭解實際基地台運行時,NPDCCH的配置並非侷限於16個子訊框,且NPDCCH可能同時存在多個搜索空間(即存在用於隨機存取的搜索空間或用於傳呼的搜索空間)。由於所屬技術領域中有通常知識者基於上述實施例之說明,可瞭解本發明之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如何套用至實際基地台運行的各種情況,故在此不再加以贅述。
除了上述步驟,本實施例之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亦能執行在第一實施例中所闡述之所有操作並具有所有對應之功能。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此實施例如何基於第一實施例執行此等操作及具有該等功能,故不贅述。
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請參考第6A-6C圖。第三實施例亦為第一實施例之延伸,其進一步說明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中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之相關步驟,即第一實施例之步驟S305更包含第6A-6C圖所示之步驟。不同於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於步驟S3055中判斷此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接收訊號品質之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二觀察時間內達到劣質條件後,係執行步驟S3076,將此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接收訊號品質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調升一單位層級(例如:自2次調為4次)。於此範例中,調升一單位層級係代表將目前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乘以2。
接著,於步驟S3077中,處理器15判斷此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是否已設定回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若經步驟S3076調升一單位層級後已將此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DCI子
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設定回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則處理器15執行步驟S3078,將此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轉移至標準重複群組。反之,若經步驟S3076調升此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一單位層級後,此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尚未被設定回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則結束此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的評估調整程序,無需將其轉移至標準重複群組。
由上述說明可知,不同於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於判斷此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二觀察時間內達到劣質條件後,會先調升此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一單位層級,而非將其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直接調回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再者,本實施例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於調升此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一單位層級後,除非調整後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等於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否則不會僅經一次調升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一單位層級後,就將此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轉移至標準重複群組。
同樣地,除了上述步驟,本實施例之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亦能執行在第一實施例中所闡述之所有操作並具有所有對應之功能。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此實施例如何基於第一實施例執行此等操作及具有該等功能,故不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機制,其使得基地台可基於各個使用者裝置所回報之資訊,判斷使用者裝置之接收訊號品質,以動態調整每個使用者裝置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使
得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的配置不完全地受限於涵蓋範圍增強等級。如此一來,本發明可基於各個使用者裝置動態調整過後之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進行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以在有限的無線電資源下服務更多的使用者裝置,進而避免無線電資源的浪費,來提高無線電資源的使用率、系統總吞吐量及資源排程靈活度。
前述之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完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之範圍,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Claims (16)
- 一種用於一窄頻物聯網(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NB-IoT)系統之基地台,包含:一儲存器,用於儲存一排程資訊;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儲存器及該收發器,用以執行以下步驟:根據該排程資訊,判斷複數使用者裝置需參與一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根據透過該收發器自各該使用者裝置接收之一回報訊息,判斷各該使用者裝置之一接收訊號品質;根據各該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執行一(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以判斷各該使用者裝置於一窄頻實體下行控制通道(Narrowban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NPDCCH)中之一DCI重複傳送次數是否需調整,並調整需調整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以及於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後,執行該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等使用者裝置處於同一涵蓋範圍增強等級(Coverage Enhancement Level;CE Level)。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包含下列步驟:自該等使用者裝置中選擇一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 判斷該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是否於一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一優質條件;以及當該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於該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該優質條件時,將該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調降一單位層級。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選自於一標準重複群組,以及該標準重複群組中之該等使用者裝置之該等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皆預設為一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其中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更包含下列步驟:於將該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調降該單位層級後,將該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轉移至一可變重複群組。
- 如請求項4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更包含下列步驟:自該可變重複群組之該等使用者裝置中選擇一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判斷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是否於一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一劣質條件;當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該劣質條件時,將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設定回該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以及於將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設定回該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後,將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轉移至該標 準重複群組。
- 如請求項4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更包含下列步驟:自該可變重複群組之該等使用者裝置中選擇一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判斷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是否於一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一劣質條件;當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該劣質條件時,將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調升該單位層級;判斷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是否已設定回該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以及當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已設定回該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時,將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轉移至該標準重複群組。
- 如請求項4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更包含下列步驟:自該可變重複群組該等使用者裝置中選擇一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判斷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是否於一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一劣質條件;當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未達到該劣質條件時,判斷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是 否於該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該優質條件;當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於該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於該優質條件時,判斷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是否已被設定為一最小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以及當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未被設定為該最小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時,將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再次調降該單位層級。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回報訊息包含下列至少其中之一:一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回報訊息、一定位系統無線通道量測訊息、一通道品質指標(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訊息及一連結調適(Link Adaptation)訊息。
- 一種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其用於一窄頻物聯網(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NB-IoT)系統之一基地台,該基地台包含一儲存器、一收發器及一處理器,該儲存器儲存一排程資訊,該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由該處理器執行且包含下列步驟:根據該排程資訊,判斷複數個使用者裝置需參與一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根據透過該收發器自各該使用者裝置所接收之一回報訊息,判斷各該使用者裝置之一接收訊號品質;根據各該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執行一(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以判斷各該使用者裝置於一窄頻實體下行控制通道(Narrowban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NPDCCH)中之一DCI重複傳送次數是否需調整,並調整需調整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以及於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後,執行該無線電資源排程與分配。
- 如請求項9所述之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其中該等使用者裝置處於同一涵蓋範圍增強等級(Coverage Enhancement Level;CE Level)。
- 如請求項9所述之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其中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包含下列步驟:自該等使用者裝置中選擇一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判斷該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是否於一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一優質條件;以及當該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於該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該優質條件時,將該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調降一單位層級。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其中該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選自於一標準重複群組,以及該標準重複群組中之該等使用者裝置之該等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皆預設為一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其中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包含下列步驟:於將該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調降該單位層級後,將該第一目標使用者裝置轉移至一可變重複群組。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其中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包含下列步驟: 自該可變重複群組之該等使用者裝置中選擇一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判斷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是否於一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一劣質條件;當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該劣質條件時,將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設定回該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以及於將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設定回該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後,將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轉移至該標準重複群組。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其中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更包含下列步驟:自該可變重複群組之該等使用者裝置中選擇一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判斷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是否於一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一劣質條件;當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該劣質條件時,將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調升該單位層級;判斷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是否已設定回該標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以及當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已設定回該標 準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時,將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轉移至該標準重複群組。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其中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評估調整程序包含下列步驟:自該可變重複群組之該等使用者裝置中選擇一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判斷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是否於一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一劣質條件;當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於第二觀察時間區間內未達到該劣質條件時,判斷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是否於該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該優質條件;當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接收訊號品質於該第一觀察時間區間內達到該優質條件時,判斷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是否已被設定為一最小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以及當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未被設定為該最小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時,將該第二目標使用者裝置之該DCI子訊框重複傳送次數再次調降該單位層級。
- 如請求項9所述之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其中該回報訊息包含下列至少其中之一:一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回報訊息、一定位系統無線通道量測訊息、一通道品質指標(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訊息及一連結調適(Link Adaptation)訊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23807A TWI618443B (zh) | 2017-07-17 | 2017-07-17 | 用於窄頻物聯網系統之基地台及其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 |
US15/655,754 US10251188B2 (en) | 2017-07-17 | 2017-07-20 | Base station and radio resource dynamic allocation method for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23807A TWI618443B (zh) | 2017-07-17 | 2017-07-17 | 用於窄頻物聯網系統之基地台及其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18443B true TWI618443B (zh) | 2018-03-11 |
TW201909689A TW201909689A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2189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23807A TWI618443B (zh) | 2017-07-17 | 2017-07-17 | 用於窄頻物聯網系統之基地台及其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51188B2 (zh) |
TW (1) | TWI61844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704907B1 (ko) | 2019-08-02 | 2024-09-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
WO2021088019A1 (zh) * | 2019-11-08 | 2021-05-1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重复发送次数调整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543913A (zh) * | 2014-01-30 | 2015-11-16 | Alcatel Lucent | 通訊技術 |
US20160165640A1 (en) * | 2013-07-26 | 2016-06-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for mtc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EP3182634A1 (en) * | 2015-12-17 | 2017-06-21 | MediaTek Inc. |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
US20170180086A1 (en) * | 2014-06-27 | 2017-06-2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ethods apparatus of enb and ue for mtc with narrowband deployment |
US20170187494A1 (en) * | 2015-08-06 | 2017-06-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plink HARQ Procedure for MTC Operation |
TW201725879A (zh) * | 2015-11-04 | 2017-07-16 |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 窄頻lte操作方法及程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532233A (en) * | 2014-11-12 | 2016-05-18 | Sony Corp |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and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US11304226B2 (en) * | 2016-05-09 | 2022-04-1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
US10362565B2 (en) * | 2016-06-29 | 2019-07-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receiving uplink signal |
-
2017
- 2017-07-17 TW TW106123807A patent/TWI618443B/zh active
- 2017-07-20 US US15/655,754 patent/US1025118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165640A1 (en) * | 2013-07-26 | 2016-06-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for mtc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TW201543913A (zh) * | 2014-01-30 | 2015-11-16 | Alcatel Lucent | 通訊技術 |
US20170180086A1 (en) * | 2014-06-27 | 2017-06-2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ethods apparatus of enb and ue for mtc with narrowband deployment |
US20170187494A1 (en) * | 2015-08-06 | 2017-06-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plink HARQ Procedure for MTC Operation |
TW201725879A (zh) * | 2015-11-04 | 2017-07-16 |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 窄頻lte操作方法及程序 |
EP3182634A1 (en) * | 2015-12-17 | 2017-06-21 | MediaTek Inc. |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021098A1 (en) | 2019-01-17 |
US10251188B2 (en) | 2019-04-02 |
TW201909689A (zh) | 2019-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412209B2 (en) | Use of th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communication system | |
RU2629008C1 (ru) | Способ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ресурсов,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состоянии канала,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 |
US9906347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in a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SPS) interval | |
EP3269067B1 (en) | Reducing reference signals when communicating multiple sub-subframes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wireless terminal | |
RU2705017C1 (ru) | Улучшенное сосуществование толерантных к задержке и чувствительных к задержке сеансов | |
RU2699680C1 (ru) | Обратная связь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блока данных | |
US9414427B2 (en) | Link adapt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based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8861472B2 (en) | Selecting between normal and virtual dual layer ACK/NACK | |
US804201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ACK/NACK in 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 |
JP5206195B2 (ja) | 基地局、通信端末、基地局の通信方法、通信端末の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1841862B (zh)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
US20090175232A1 (en) | Joint Coding of Multiple TTI Information and Quality Indication Requests | |
RU2441323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в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ой системе | |
CN103313402B (zh) |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10743199B1 (en) | Self-optimizing network for narrowband internet-of-things in-band deployment modes | |
JP2009260956A (ja) | 無線リソース選択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 |
KR20080063023A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 |
US11653364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scheduling request | |
TWI618443B (zh) | 用於窄頻物聯網系統之基地台及其無線電資源動態分配方法 | |
WO2016085377A1 (en) | False scheduling request prevention | |
JP5164903B2 (ja) | 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
JP5673701B2 (ja) | 基地局、通信端末、基地局の通信方法、通信端末の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 | |
US9307535B1 (en) | Managing transmission power for hybrid-ARQ groups | |
CN109548157B (zh) | 上行免调度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
JP4828628B2 (ja) | 無線リソース選択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