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6824B - 指紋辨識裝置與具有指紋辨識功能之觸控裝置 - Google Patents
指紋辨識裝置與具有指紋辨識功能之觸控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16824B TWI616824B TW105116901A TW105116901A TWI616824B TW I616824 B TWI616824 B TW I616824B TW 105116901 A TW105116901 A TW 105116901A TW 105116901 A TW105116901 A TW 105116901A TW I616824 B TWI616824 B TW I61682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 substrate
- sensing elements
- fingerprint
- sens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5000012431 wafer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32 reaction spe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指紋辨識裝置,其中包含一可透光基板、複數個感應元件、一組導線以及一指紋辨識晶片。該複數個感應元件係設置於該可透光基板之一上表面。該組導線設置於該可透光基板之該上表面。該指紋辨識晶片亦設置於該可透光基板之該上表面,並透過該組導線與該複數個感應元件相連接。該指紋辨識晶片係用以驅動該複數個感應元件、接收該複數個感應元件產生之複數個感應結果,並據此判斷一使用者指紋。
Description
本發明與指紋辨識裝置相關,尤其與指紋辨識裝置內部的元件配置方式相關。
為了提升資料安全性並免去記憶密碼的麻煩,近年來有許多電子產品提供了以指紋做為身分認證依據的功能。典型的指紋辨識裝置通常包含一個指紋辨識晶片以及由多個感應元件構成之一感應器。指紋辨識晶片係用以驅動該等感應元件並接收該等感應元件產生的信號。由於指紋凹處與指紋凸處對感應元件會產生程度不同的影響,指紋辨識晶片能根據該等感應元件產生的信號大小判斷指紋圖樣。
在先前技術中,上述感應器與指紋辨識晶片的結合方式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結合方式為在指紋辨識晶片所屬積體電路的表面金屬層上蝕刻出電極圖樣來實現該等感應元件,也就是將指紋辨識晶片與感應器直接整合在同一個積體電路中。第二種結合方式則是將該等感應元件設置在一塊基板(例如可透光基板、塑膠基板或是電路板)上,再以細間距球柵陣列(fine-pitch ball grid array, FBGA)封裝形式將該基板與指紋辨識晶片所屬積體電路封裝在一起。採用這兩種結合方式的指紋辨識裝置,其感應器外觀都是不透明的或者透光性極低,因而對於指紋辨識裝置所屬電子產品的外觀設計造成相當大的限制。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新的指紋辨識裝置與具有指紋辨識功能的觸控裝置。於實際應用中,根據本發明之指紋辨識裝置與觸控裝置可被整合在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等各種需要指紋辨識功能的電子產品中,或是被整合在門禁控制等更大型的身分認證系統內,但不以此為限。
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指紋辨識裝置,其中包含一可透光基板、複數個感應元件構成之一感應器、一組導線以及一指紋辨識晶片。該複數個感應元件、該組導線與該指紋辨識晶片皆設置於該可透光基板之一上表面。該指紋辨識晶片透過該組導線與該複數個感應元件相連接。該指紋辨識晶片係用以驅動該複數個感應元件、接收該複數個感應元件產生之複數個感應結果,並據此判斷一使用者指紋。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具有指紋辨識功能之觸控裝置,其中包含一可透光基板、複數個第一感應元件、一組導線、一指紋辨識晶片、複數個第二感應元件,以及一觸控電路。該複數個第一感應元件係設置於該可透光基板之一上表面之一第一區域。該組導線設置於該可透光基板之該上表面。該指紋辨識晶片設置於該可透光基板之該上表面,並透過該組導線與該複數個第一感應元件相連接。該指紋辨識晶片係用以驅動該複數個第一感應元件、接收該複數個第一感應元件產生之複數個第一感應結果,並據此判斷一使用者指紋。該複數個第二感應元件係設置於該可透光基板之該上表面之一第二區域。該第二區域與該第一區域共同構成一觸控範圍。該觸控電路係用以驅動該複數個第二感應元件、接收該複數個第二感應元件產生之複數個第二感應結果,並根據該複數個第一感應結果之至少一部份與該複數個第二感應結果判斷發生於該觸控範圍內之一使用者觸控動作。
關於本發明的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指紋辨識裝置,其元件配置的相對關係示意圖係繪示於圖一(A)。指紋辨識裝置100包含一可透光基板110、複數個感應元件構成之一感應器120、一組導線130與一指紋辨識晶片140。如圖一(A)所示,感應器120中的複數個感應元件、導線130以及指紋辨識晶片140設置在可透光基板110之上表面110A。舉例而言但不以此為限,可透光基板110的材質可為玻璃、塑膠或合成薄膜。
圖一(B)為指紋辨識裝置100之側視圖。於此實施例中,感應器120包含上下相疊之一覆蓋層120A與一電極層120B。覆蓋層120A係用以承受使用者的接觸,以保護電極層120B,其材質可為但不限於玻璃或硬質鍍膜(hard coating)。電極層120B可直接形成於可透光基板110上。圖二呈現電極層120B的一種詳細實施範例。電極層120B為一層疊結構,由下而上包含一第一金屬層M1、一第一絕緣層IN1、一第二金屬層M2、一第二絕緣層IN2,以及一黏著層AD。第一金屬層M1可被製作為包含多個接收電極圖樣,而第二金屬層M2可被製作為包含多個驅動電極圖樣,或者互相調換。接收電極與驅動電極兩兩成對,構成上述複數個感應元件。舉例而言,感應器120可被設計為包含100*100個以矩陣形式排列的感應元件。感應元件的大小、電極形狀、數量和排列方式,可由電路製作者依感應器120的大小和需要的感應精細度決定。為避免圖面過於混亂,圖一(A)僅呈現6*6個感應元件做為說明範例。實務上,黏著層AD的材料可為具有良好透光率的光學膠(optical clear adhesive, OCA),用以接合覆蓋層120A與電極層120B。實務上,若黏著層AD的材料具有足夠的絕緣能力,亦可省略第二絕緣層IN2。
導線130可包含多條形成於上表面110A之金屬走線。指紋辨識晶片140透過導線130與感應器120相連接。指紋辨識晶片140負責驅動感應器120中之感應元件、接收該等感應元件產生的感應結果,並據此判斷一使用者指紋。實務上,指紋辨識晶片140可為具有一覆晶式封裝之一積體電路晶片,並透過導電膠與可透光基板110上的多個導電點相接合,藉此連接到導線130。相較於先前技術中需於封裝廠將感應元件所在基板與指紋辨識晶片整合為一細間距球柵陣列(FBGA)封裝體的做法,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方式具有可節省封裝成本的優點。於實際應用中,指紋辨識晶片140可包含但不限於類比-數位轉換器、雜訊過濾電路、比較器、記憶體等元件。須說明的是,感應元件的驅動方式與根據感應結果判斷使用者指紋的方法為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於此不贅述。
綜觀圖一(A)、圖一(B)與圖二,在指紋辨識裝置100中,可透光基板110與覆蓋層120A皆可被設計為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而感應器120中的第一絕緣層IN1、第二絕緣層IN2以及黏著層AD亦可利用透光性佳的材質實現。另一方面,感應器120中的第一金屬層M1與第二金屬層M2所具有之電極圖樣的鏤空部分亦可被光線穿透。因此,若適當設計感應器120中的電極圖樣,令其包含較多的鏤空部分,或者甚至是以透明導電材料製成電極,順著圖一(B)中標示之方向Z前進或是逆著方向Z前進的光線便有相當可觀的一部份可穿透指紋辨識裝置100。另一方面,即使導線130本身是由多條不透光的金屬細線構成,其走線之間的間隙仍可供光線穿透。因此,從使用者的視角觀看,指紋辨識裝置100上除了指紋辨識晶片140的所在位置之外,其他部分皆可具有相當程度的透光性。
相較於先前技術,指紋辨識裝置100的透光特性能提供給各類產品的外觀設計師更大的設計彈性。舉例而言,若將指紋辨識裝置100應用在門禁控制系統,可透光基板110可即為玻璃門片本身。於實際應用中,指紋辨識晶片140可透過設置在可透光基板110上的連接線(未繪示),例如金手指(golden finger),連接到其他外部電路,以接收電力供應或是將使用者指紋判斷結果提供給後續電路。
圖三呈現指紋辨識裝置100的一種變化型之側視圖。指紋辨識裝置200與指紋辨識裝置100的主要差異在於,指紋辨識裝置200進一步包含一發光模組150。發光模組150係設置於一發光基板160上,可利用一個或多個發光二極體元件實現,但不以此為限。如圖三所示,發光基板160大致平行於可透光基板110,並與可透光基板110之一下表面110B相對。發光模組150提供的光線可穿透可透光基板110與感應區120,抵達使用者的視線範圍內。舉例而言,發光模組150發出的光線可做為輔助指示,讓使用者較容易注意到感應區120的所在位置。實務上,發光模組150可包含一個控制單元與一發光二極體陣列(由多個光線色彩相同或不同的發光二極體構成)。該控制單元負責配合指紋辨識裝置200的運作模式來控制該等發光二極體的開關、亮度或色彩。
圖四(A)呈現指紋辨識裝置200的一種變化型之示意圖。指紋辨識裝置300進一步包含一控制器170,設置於一主要電路板175上,並且分別透過連接線171、172耦接至指紋辨識晶片140與發光模組150。於實際應用中,主要電路板175可為一印刷電路板,透過軟性電路板或軟性排線與可透光基板110、發光基板160電性連接。換句話說,連接線171、172可各自包含數段在軟性電路板、主要電路板175、可透光基板110與發光基板160上的走線。連接線171、172亦可包含電力線(Power line),負責將電力自主要電路板175傳遞至指紋辨識晶片140與發光模組150。
控制器170係用以根據指紋辨識晶片140判斷出之使用者指紋控制發光模組150。舉例而言,控制器170中可儲存有一特定指紋圖樣。當目前指紋辨識晶片140偵測到的使用者指紋與該特定指紋圖樣相符,控制器170便控制發光模組150發出某一種顏色(例如綠色)的光線,並且執行身分認證成功時的對應動作(例如將行動電話解鎖)。相對地,當目前指紋辨識晶片140偵測到的使用者指紋不符合該特定指紋圖樣,控制器170便控制發光模組150發出另一種顏色(例如紅色)的光線,並且執行身分認證不成功時的對應動作(例如在行動電話螢幕上顯示解鎖失敗的文字訊息)。實務上,控制器170可被實現為固定式及/或可程式化數位邏輯電路,包含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特定應用積體電路、微控制器、微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與其他必要電路。
或者,如圖四(B)所示,控制器170的功能可被分散實現於指紋辨識晶片140與發光模組150本身的控制單元(未繪示)。易言之,發光模組150可透過連接線173與指紋辨識晶片140相連,並且直接受到指紋辨識晶片140的控制,執行上述發出不同顏色光線的任務。
圖五(A)呈現指紋辨識裝置300的一種殼體範例。於此範例中,可透光基板110、發光基板160、主要電路板175及其上的元件皆容置於殼體510內部。殼體510之頂壁511具有一開口511A,用以將覆蓋層120A的感應表面露出,接受使用者碰觸。如圖五(A)所示,在垂直可透光基板110且遠離其上表面之參考方向Z’上,指紋辨識晶片140的高度通常會高於感應區120。若以指紋辨識晶片140的高度為基準來設計殼體510的厚度,覆蓋層120A的感應表面在參考方向Z’上會低於殼體510之頂壁511。配合此高度相對關係,殼體510可被設計為令開口511A具有一傾斜部512,自頂壁511下斜向覆蓋層120A的感應表面。相對於為開口511A及覆蓋層120A的交接處採用垂直式側壁,傾斜部512可讓使用者在按壓覆蓋層120A時更為舒適。
請參閱圖五(B)。在殼體510具有導電性的實施例中,指紋辨識裝置300可進一步包含一導電元件520,電性連接於殼體510內側與主要電路板175之間。更明確地說,導電元件520係電性連接至主要電路板175上的一個固定電壓端,例如接地端。於實際應用中,殼體510可能是因為塗佈有金屬噴漆而具有微弱的導電性。即使在導電性微弱的情況下,因殼體510可等效於一個相當大的電容,將殼體510連接至主要電路板175上的固定電壓端可幫助消除指紋辨識晶片140偵測到的背景雜訊、提高偵測結果的正確性。實務上,導電元件520可為但不限於一導電泡棉或一金屬彈片。
圖六(A)呈現指紋辨識裝置300的另一種殼體範例。於此範例中,殼體610的頂壁611同樣具有一開口,用以將覆蓋層120A之感應表面露出。本實施例的特點在於,在垂直可透光基板110的參考方向Z’上,覆蓋層120A的厚度被特意增加,使其感應表面與殼體的頂壁611大致等高,亦即讓覆蓋層120A大致密合於頂壁611的開口。這種做法的好處在於能達成全平面機構設計。實務上,利用一玻璃平板或一硬質鍍膜來實現覆蓋層120A皆可方便地控制其厚度。須說明的是,也可藉由加厚電極層120B或是局部加厚電極層120B下方的可透光基板110,來達到令覆蓋層120A之感應表面與頂壁611大致等高的效果。
如圖六(B)所示,在殼體610具有導電性的實施例中,殼體610內側與主要電路板175之間亦可設置一個導電元件620,以提高指紋辨識晶片140的偵測結果正確性。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具有指紋辨識功能之觸控裝置,其元件配置的相對關係示意圖係繪示於圖七(A)。觸控裝置700包含一可透光基板710、位於第一區域711內之複數個第一感應元件、位於第二區域712內之複數個第二感應元件、一組第一導線731、一組第二導線732、一指紋辨識晶片740、一觸控電路760,以及設置於可透光基板710下方的一個顯示器750 (呈現於圖七(C))。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區域711與第二區域712共同構成一個矩形的觸控範圍。如圖七(B)所示,配合第一區域711的形狀及位置,第二區域712的輪廓為具有一凹陷區域的矩形。實務上,該等第二感應元件可為以透明或可透光導電材料製成的多組電極。圖七(B)中的虛線係用以標示該等第二感應元件彼此之間的區隔。實務上,該等第二感應元件的大小、電極形狀、數量和排列方式,可由電路製作者依觸控裝置700的大小和所需的感應精細度(fineness)、感應解析度等要件決定。
如圖七(A)所示,該複數個第一感應元件、該複數個第二感應元件、第一導線731、第二導線732、指紋辨識晶片740與觸控電路760皆設置於可透光基板710之上表面。指紋辨識晶片740透過該組第一導線731與第一區域711內之該等第一感應元件相連接。觸控電路760透過該組第二導線732與第二區域712內之該等第二感應元件相連接。指紋辨識晶片740負責驅動第一區域711內之該等第一感應元件,並接收該等第一感應元件產生之複數個第一感應結果。觸控電路760負責驅動第二區域712內之該等第二感應元件,並接收該複數個第二感應元件產生之複數個第二感應結果。
圖七(C)為觸控裝置700沿著剖面線799的剖視圖。前述設置於可透光基板710下方的顯示器750之大小可大致相同於第一區域711與第二區域712共同構成的觸控範圍,且位於該觸控範圍的正下方。與圖一中的感應器120相同,圖七(A)與圖七(C)中的第一區域711也具有相當程度的透光性,因此可讓顯示器750發出的光線透出第一區域711。由於第一區域711與第二區域712皆可透光(雖然透光程度可能不完全相同),使用者可以透過第一區域711與第二區域712完整看到顯示器750呈現的畫面。
當觸控裝置700處於指紋辨識模式時,顯示器750可在第一區域711下方顯示圖樣或線條,指示第一區域711的範圍供使用者參考,以得知應於何處按壓指紋。與圖一中的指紋辨識晶片140相同,指紋辨識晶片740會根據該等第一感應結果判斷一使用者指紋。在這個情況下,觸控電路760可暫不工作。
於此實施例中,指紋辨識晶片740與觸控電路760可協同運作,藉此令第一區域711與第二區域712共同構成的觸控範圍等效於一個完整的矩形觸控區域。更明確地說,當觸控裝置700需要偵測更大範圍的使用者觸控動作時,指紋辨識晶片740負責驅動第一區域711內之該等第一感應元件、接收該等第一感應元件產生之複數個第一感應結果,而觸控電路760負責驅動第二區域712內之該等第二感應元件、接收該複數個第二感應元件產生之複數個第二感應結果。並且,指紋辨識晶片740接收到之該等第一感應結果會被提供給觸控電路760。接著,觸控電路760即可根據該複數個第一感應結果與該複數個第二感應結果判斷發生於該矩形觸控範圍內之一使用者觸控動作。實務上,指紋辨識晶片740與觸控電路760各自產生的感應結果亦可被提供至另一後端控制器(未繪示)加以綜合研判、處理。該後端控制器可以是綜合處理觸控裝置700通用應用程式的中央處理器、專司處理顯示器750顯示圖像的繪圖處理器、亦可為一獨立之觸控指紋處理器。由後端控制器綜合研判、處理在某些應用上具有明顯的優點。舉例而言,若該後段控制器為中央處理器,中央處理器可於指紋辨識晶片740與觸控電路760其中之一提供該複數個第一感應結果或該複數個第二感應結果給中央處理器時,即預先啟動相對應的應用程式或預先自記憶體下載相對應之資料,因而在該使用者觸控動作未被判斷出來前,即可處理部分相對應的任務,使得使用者觸控之反應速度加快。在另一個例子裡,若該後端控制器為繪圖處理器,繪圖處理器可控制指紋辨識晶片740於指紋辨識之過程中陸續送出對應感應位置之複數個第一感應結果。在指紋辨識的過程中,繪圖處理器不僅可以控制顯示器750在第一區域711下方靜態顯示圖樣或線條,甚至可以動態地於對應感應位置顯示不同的圖樣,以標示已完成辨識的對應感應位置;自然地,此例亦可由中央處理器做為後端控制器,並同時控制繪圖處理器實現,並且在觸控電路760感應具有連續性的動態手勢時也能有相類似的應用。此外,該後段控制器亦可動態地由多核心處理器中較不忙碌的其中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實現。
一般而言,辨識指紋所需要的感應解析度高於辨識使用者觸控動作的感應解析度。實務上,第一區域711內每單位面積中的感應元件數量可被設計為高於第二區域712內每單位面積中的感應元件數量。因此,當指紋辨識晶片740與觸控電路760協同運作以偵測使用者觸控動作時,觸控電路760可選擇性地僅採用一部份(而非所有)的第一感應結果來代表第一區域711內的感應結果。請參閱圖八(A)與圖八(B)。以第一區域711內每單位面積包含4*4個第一感應元件,且第二區域712內每單位面積包含2*2個第二感應元件的情況為例,觸控電路760可僅採用圖八(C)中標有斜線圖樣的四個第一感應元件之感應結果來代表這個單位面積內的感應結果,藉此減少資料處理量。舉例來說,就圖八(C)中的第一感應元件00、01、10、11而言,觸控電路760可不考慮第一感應元件01、10、11的感應結果,而是將第一感應元件00的感應量乘以四,來代表這四個第一感應元件所在區域內的感應結果。在其他的例子裡,第一感應元件00可被第一感應元件01、10、11其中之一代換,亦可於第一感應元件00、01、10、11當中選擇其二或其三。此外,觸控電路760於不同單位面積區域內亦可因應需求採用不同相對位置或數量的第一感應元件之感應量計算感應結果。
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理解,先前在介紹指紋辨識裝置100時描述的各種操作變化亦可應用至觸控裝置700,其細節不再贅述。
不同於先前技術中總是將觸控區域與指紋感應區域分開來獨立設置的情況,由於圖七(A)中的第一區域711可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觸控裝置700的指紋感應區域(亦即第一區域711)也是觸控區域的一部份。這種做法的好處在於觸控裝置700在顯示器750範圍外的邊框可以被縮小。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200、300:指紋辨識裝置 110:可透光基板 110A:可透光基板上表面 120:感應器 120A:覆蓋層 120B:電極層 130:導線 140:指紋辨識晶片 M1:第一金屬層 M2:第二金屬層 IN1:第一絕緣層 IN2:第二絕緣層 AD:黏著層 Z、Z’:參考方向 150:發光模組 160:發光基板 170:控制器 171、172、173:連接線 175:主要電路板 510、610:殼體 511、611:殼體頂壁 511A:開口 512:傾斜部 520、620:導電元件 700:觸控裝置 710:可透光基板 711:第一區域 712:第二區域 731:第一導線 732:第二導線 740:指紋辨識晶片 750:顯示器 760:觸控電路 799:剖面線
圖一(A)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的指紋辨識裝置之元件配置的相對關係示意圖;圖一(B)為該指紋辨識裝置之側視圖。 圖二呈現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的電極層之詳細實施範例。 圖三呈現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包含發光模組的指紋辨識裝置之側視圖。 圖四(A)與圖四(B)呈現根據本發明之另外兩種實施例中的指紋辨識裝置之示意圖。 圖五(A)呈現根據本發明之指紋辨識裝置的一種殼體範例;圖五(B)呈現在該殼體內部增設導電元件的範例。 圖六(A)呈現根據本發明之指紋辨識裝置的另一種殼體範例;圖六(B)呈現在該殼體內部增設導電元件的範例。 圖七(A)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的觸控裝置之元件配置的相對關係示意圖;圖七(B)為其中一第二區域的輪廓示意圖;圖七(C)為該觸控裝置的剖視圖。 圖八(A)~圖八(C)係用以表示不同感應區域中相同單位面積包含不同數量感應元件的情況。 須說明的是,本發明的圖式包含呈現多種彼此關聯之功能性模組的功能方塊圖。該等圖式並非細部電路圖,且其中的連接線僅用以表示信號流。功能性元件及/或程序間的多種互動關係不一定要透過直接的電性連結始能達成。此外,個別元件的功能不一定要如圖式中繪示的方式分配,且分散式的區塊不一定要以分散式的電子元件實現。
Claims (11)
- 一種指紋辨識裝置,包含: 一可透光基板; 複數個感應元件構成之一感應器,設置於該可透光基板之一上表面; 一組導線,設置於該可透光基板之該上表面;以及 一指紋辨識晶片,設置於該可透光基板之該上表面,透過該組導線與該複數個感應元件相連接,用以驅動該複數個感應元件、接收該複數個感應元件產生之複數個感應結果,並據此判斷一使用者指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指紋辨識晶片為具有一覆晶式封裝之一積體電路晶片,並係透過一導電膠與該可透光基板相接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進一步包含: 一發光模組,設置於一發光基板上,該發光基板被設置為大致平行於該可透光基板,並與該可透光基板之一下表面相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進一步包含: 一控制器,分別耦接至該指紋辨識晶片與該發光模組,用以根據該指紋辨識晶片判斷出之該使用者指紋控制該發光模組。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感應器包含用以接受使用者碰觸之一覆蓋層以及受該覆蓋層保護之一電極層,該指紋辨識裝置進一步包含: 一殼體,用以容置該可透光基板、該感應器、該組導線以及該指紋辨識晶片,該殼體之頂壁具有一開口,用以將該覆蓋層之一感應表面露出;於垂直該可透光基板且遠離其上表面之一參考方向上,該覆蓋層之該感應表面低於該殼體之該頂壁;該開口具有一傾斜部,自該頂壁下斜向該感應表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感應器包含用以接受使用者碰觸之一覆蓋層與受該覆蓋層保護之一電極層,該指紋辨識裝置進一步包含: 一殼體,用以容置該可透光基板、該感應器、該組導線以及該指紋辨識晶片,該殼體之頂壁具有一開口,用以將該覆蓋層之一感應表面露出;於垂直該可透光基板之一參考方向上,該覆蓋層之該感應表面與該殼體之該頂壁大致等高。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感應器包含用以接受使用者碰觸之一覆蓋層與受該覆蓋層保護之一電極層,該指紋辨識裝置進一步包含: 一殼體,用以容置該可透光基板、該感應器、該組導線以及該指紋辨識晶片,該殼體之頂壁具有一開口,用以將該覆蓋層之一感應表面露出; 一主要電路板;以及 一導電元件,電性連接於該殼體內側與該主要電路板之一固定電壓端之間。
- 一種具有指紋辨識功能之觸控裝置,包含: 一可透光基板; 複數個第一感應元件,設置於該可透光基板之一上表面之一第一區域; 一組導線,由設置於該可透光基板之該上表面; 一指紋辨識晶片,設置於該可透光基板之該上表面,透過該組導線與該複數個第一感應元件相連接,用以驅動該複數個第一感應元件、接收該複數個第一感應元件產生之複數個第一感應結果,並據此判斷一使用者指紋; 複數個第二感應元件,設置於該可透光基板之該上表面之一第二區域,該第二區域與該第一區域共同構成一觸控範圍;以及 一觸控電路,用以驅動該複數個第二感應元件、接收該複數個第二感應元件產生之複數個第二感應結果,並根據該複數個第一感應結果之至少一部份與該複數個第二感應結果判斷發生於該觸控範圍內之一使用者觸控動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指紋辨識晶片為一覆晶式封裝積體電路晶片,並係透過一導電膠與該可透光基板相接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觸控裝置,進一步包含: 一發光模組,設置於一發光基板上,該發光基板被設置為大致平行於該可透光基板,並與該可透光基板之一下表面相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觸控裝置,進一步包含: 一控制器,分別耦接至該指紋辨識晶片與該發光模組,用以根據該指紋辨識晶片判斷出之該使用者指紋控制該發光模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16901A TWI616824B (zh) | 2016-05-30 | 2016-05-30 | 指紋辨識裝置與具有指紋辨識功能之觸控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16901A TWI616824B (zh) | 2016-05-30 | 2016-05-30 | 指紋辨識裝置與具有指紋辨識功能之觸控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41936A TW201741936A (zh) | 2017-12-01 |
TWI616824B true TWI616824B (zh) | 2018-03-01 |
Family
ID=61230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16901A TWI616824B (zh) | 2016-05-30 | 2016-05-30 | 指紋辨識裝置與具有指紋辨識功能之觸控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1682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58641B (zh) * | 2019-07-07 | 2022-03-21 | 開曼群島商奕力科技(開曼)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其操作方法和整合控制晶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50695B (zh) * | 2018-02-28 | 2019-02-11 |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TWI741362B (zh) * | 2019-09-06 | 2021-10-01 | 大陸商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指紋採集方法、指紋採集裝置及資訊處理裝置 |
TWI811854B (zh) * | 2021-07-23 | 2023-08-1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感測裝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56714A (zh) * | 2014-08-26 | 2014-11-19 |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 指纹识别传感器及电子装置 |
CN105279486A (zh) * | 2015-10-12 | 2016-01-27 |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光学指纹识别的方法 |
-
2016
- 2016-05-30 TW TW105116901A patent/TWI61682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56714A (zh) * | 2014-08-26 | 2014-11-19 |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 指纹识别传感器及电子装置 |
CN105279486A (zh) * | 2015-10-12 | 2016-01-27 |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光学指纹识别的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58641B (zh) * | 2019-07-07 | 2022-03-21 | 開曼群島商奕力科技(開曼)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其操作方法和整合控制晶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41936A (zh) | 2017-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96129B2 (en) | Display panel with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9859648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424298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208044621U (zh) | 电子设备覆盖窗口一体型指纹传感器模块组件 | |
JP6539058B2 (ja) | ワイヤレス制御システム、接触検知モジュール、及び接触検知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CN104134063B (zh) |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其电子装置 | |
US10102409B2 (en) | Personal mobile terminal device with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function | |
US10346662B2 (en) |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device and touch control device with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function | |
TWI616824B (zh) | 指紋辨識裝置與具有指紋辨識功能之觸控裝置 | |
KR101769740B1 (ko) | 지문센서 패키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TWI588756B (zh) | 指紋感測封裝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 |
TW201710950A (zh) | 具有指紋辨識功能的觸控顯示裝置以及其指紋辨識模組 | |
US10289893B2 (en) |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 |
CN106558572A (zh) | 指纹感测封装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5248264U (zh) | 指纹感测封装模块 | |
US10325140B2 (en) |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 |
TWM516228U (zh) | 指紋感測封裝模組 | |
TWM512750U (zh) | 軟性電路板及應用其之自電容式觸控面板 | |
CN205665715U (zh) | 指纹辨识装置与具有指纹辨识功能的触控装置 | |
KR20210148535A (ko) | 전자 장치 | |
US20240143079A1 (en) | Haptic Air Flow Dissipation Opening | |
WO2019140581A1 (zh)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04480194U (zh) | 触控装置 | |
KR20170124926A (ko) | 지문센서 모듈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CN106815549B (zh) | 封装结构及其制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