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0146B - 多顯示裝置及其提供工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顯示裝置及其提供工具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90146B TWI590146B TW102136437A TW102136437A TWI590146B TW I590146 B TWI590146 B TW I590146B TW 102136437 A TW102136437 A TW 102136437A TW 102136437 A TW102136437 A TW 102136437A TW I590146 B TWI590146 B TW I59014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ool
- display
- display device
- tools
- tool set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7
- 241001422033 Thesty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7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813 municipal sol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688 persiste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22 pa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442 weekl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885321 Homo sapiens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DCLK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03475 Neopanax arbore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9758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DCLK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69 basement membra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9 fin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71 general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431 wafer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the display being foldable up to the back of the other housing with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e.g. by 360° rotation over the axis defined by the rear edge of the base enclosur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including at least an additional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4—Transparency, e.g.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window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7—Pen manipulated menu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8—Several contacts: gestures triggering a specific function, e.g. scrolling, zooming, right-click, when the user establishes several contacts with the surface simultaneously; e.g. using several fingers or a combination of fingers and p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本申請案根據35 U.S.C.§ 119主張2012年10月10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2-0112686號的優先權,所述申請案的全部揭露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兼容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方法以及設備是關於多顯示裝置及其提供工具的方法,且更特定言之,是關於經由多顯示器來顯示任務螢幕且提供可在任務螢幕上使用的工具的多顯示裝置及其提供工具的方法。
近年來已使用各種類型的顯示裝置。此等顯示裝置具有安裝於其中的各種應用程式,且根據使用者的選擇來執行所述應用程式。使用者可使用輸入裝置來控制顯示裝置。特定言之,容易攜帶的許多攜帶型電子裝置已開發為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由於其有限大小而使用觸碰螢幕類型的使用者介面。因此,可提
供可由使用者觸碰的各種類型的圖形使用者介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
GUI可按最佳化的形式來提供,以使得使用者可直觀地知曉執行應用程式的操作,且可較容易且快捷地控制對應裝置。
然而,大部分的先前技術使用者介面是針對僅包含一個顯示單元的顯示裝置而產生。因此,沒有令人滿意地研究包含多個顯示單元的多顯示裝置的使用者介面方法。
特定言之,隨著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以及軟體技術的發展,攜帶型裝置能夠顯示多個任務螢幕,而所述多個任務螢幕顯示單一應用程式或多個應用程式。可經由實體上或以圖形方式劃分的一或多個觸碰螢幕來提供多個任務螢幕。
因此,需要允許使用者較直觀地且較容易地使用提供多個任務螢幕的多顯示裝置的方法。
本發明一般概念提供一種多顯示裝置以及一種提供各種工具集的方法,其允許使用者直觀且容易地控制應用程式。
本發明一般概念的額外特徵以及效用將部分闡述於下文的描述中,且將部分自所述描述顯而易見,或可藉由實踐本發明一般概念而獲悉。
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前述及/或其他特徵以及效用是藉由提
供一種多顯示裝置而達成,所述多顯示裝置包含:第一本體,包含第一顯示器;第二本體,包含第二顯示器本體;鉸鏈,連接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以及控制器,當輸入顯示工具集的使用者操縱時,在第一顯示器以及第二顯示器中的至少一者的螢幕上顯示包括對應於多顯示裝置的操作狀態的工具的工具集,且當自工具集選擇一個工具時,執行對應於所選擇的工具的操作,其中顯示於工具集上的工具的顯示位置是可變的。
工具集可包含可在正在多顯示裝置中執行的應用程式中使用的工具。
工具集可包含僅用於所述應用程式的專用工具,以及可通用於多個應用程式中的共同工具,且控制器可將專用工具優先於共同工具置放於工具集中。
當自工具集選擇可在正執行的應用程式中使用的工具時,控制器可顯示對應於所選擇的工具的工具圖標,且可在根據使用者操縱而改變工具圖標的顯示位置的同時執行對應於工具的操作。
當存在屬於所選擇的工具的第一下層工具時,控制器可在工具集的一側上顯示列出第一下層工具的第一下層工具集,且當自第一下層工具集選擇一個第一下層工具且存在屬於所選擇的第一下層工具的第二下層工具時,控制器可在第一下層工具集的一側上顯示列出第二下層工具的第二下層工具集。
工具集的大小以及形狀可根據可在應用程式中使用的工
具的數目而不同地調整。
使用者操縱可為觸碰示意動作,且工具集可為圖形UI,其中工具參考於觸碰示意動作結束的點以半圓形式配置。第一下層工具集可為沿著工具集的外邊緣顯示的圓形條形狀的圖形UI或按鈕形狀的圖形UI。
控制器可根據使用者操縱而在工具集上新近顯示所隱藏的工具。
使用者操縱可為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所述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是在朝向第一顯示器的第一方向上自第一本體的邊界區域進行或在朝向第二顯示器的第二方向上自第二本體的邊界區域進行,且控制器可根據進行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的方向而在第一顯示器或第二顯示器上顯示工具集。
使用者操縱可為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所述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是在朝向第一顯示器的第一方向上或在朝向第二顯示器的第二方向上自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之間的連接區域進行,且控制器可根據進行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的方向而在第一顯示器或第二顯示器上顯示工具集。
工具集可更包含至少一個圖標來選擇可在多顯示裝置中執行的應用程式,且當自工具集選擇圖標時,控制器可在第一顯示器或第二顯示器的某一區域上執行對應於所選擇的圖標的應用程式。
工具集可實現工具更新以及工具添加。
控制器可在第一顯示器以及第二顯示器中的至少一者上提供工具區域,且可將由使用者自工具集的工具中選擇的工具移動至工具區域,且可在工具區域上顯示工具。
使用者操縱可為由外部物件在第一顯示器或第二顯示器上執行的觸碰,且當執行觸碰時,控制器可在觸碰點上顯示包含對應於外部物件的種類的工具的工具集,且可將自工具集選擇的工具的功能指派至外部物件。
當將繪圖器具指派至第一外部物件且將書寫器具指派至第二外部物件時,且當由第一外部物件以及第二外部物件在第一顯示器或第二顯示器的螢幕上執行觸碰時,控制器可在觸碰點上顯示繪圖器具影像以及書寫器具影像,且當移動第二外部物件的觸碰點時,控制器可顯示繪圖器具影像以及根據第二外部物件的移動路徑而繪畫的線條。
多顯示裝置可更包含自觸控筆接收操縱多顯示裝置的控制信號的通信器,且當自觸控筆輸入顯示工具集的控制信號時,控制器可判定使用者操縱得以執行。
工具集可包含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網際網路瀏覽器調整選單、音樂播放器調整選單、動態影像播放器調整選單、相機選項調整選單、訊息調整選單、備忘錄調整選單、圖庫調整選單、電子書調整選單、連絡人資訊調整選單、行事曆調整選單、書寫特性調整選單以及電子書調整選單。
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前述及/或其他特徵以及效用亦可藉由
提供一種提供多顯示裝置的工具的方法達成,所述多顯示裝置包含:第一本體,包含第一顯示器;以及第二本體,包含第二顯示器,所述方法包含當輸入顯示工具集的使用者操縱時,在第一顯示器以及第二顯示器中的至少一者的螢幕上顯示包含對應於多顯示裝置的操作狀態的工具的工具集,且當自工具集選擇一個工具時,執行對應於所選擇的工具的操作,其中顯示於工具集上的工具的顯示位置是可變的。
工具集可包含可在正在多顯示裝置中執行的應用程式中使用的工具。
工具集可包含僅用於所述應用程式的專用工具,以及可通用於多個應用程式中的共同工具,且顯示工具集可包含將專用工具優先於共同工具置放於工具集中。
執行對應於所選擇的工具的操作可包含當自工具集選擇可在正執行的應用程式中使用的工具時,顯示對應於所選擇的工具的工具圖標,以及在根據使用者操縱而改變工具圖標的顯示位置的同時執行對應於工具的操作。
執行對應於所選擇的工具的操作可包含當存在屬於所選擇的工具的第一下層工具時,在工具集的一側上顯示列出第一下層工具的第一下層工具集,且當自第一下層工具集選擇一個第一下層工具且存在屬於所選擇的第一下層工具的第二下層工具時,在第一下層工具集的一側上顯示列出第二下層工具的第二下層工具集。
工具集的大小以及形狀可根據可在應用程式中使用的工具的數目而不同地調整。
使用者操縱可為觸碰示意動作,且工具集可為圖形UI,其中工具參考於觸碰示意動作結束的點以半圓形式配置。第一下層工具集可為沿著工具集的外邊緣顯示的圓形條形狀的圖形UI或按鈕形狀的圖形UI。
所述方法可更包含根據使用者操縱而在工具集上新近顯示所隱藏的工具。
使用者操縱可為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所述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是在朝向第一顯示器的第一方向上自第一本體的邊界區域進行或在朝向第二顯示器的第二方向上自第二本體的邊界區域進行,且在螢幕上顯示可包含根據進行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的方向而在第一顯示器或第二顯示器上顯示工具集。
使用者操縱可為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所述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是在朝向第一顯示器的第一方向上或在朝向第二顯示器的第二方向上自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之間的連接區域進行,且在螢幕上顯示可包含根據進行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的方向而在第一顯示器或第二顯示器上顯示工具集。
工具集可更包含至少一個圖標來選擇可在多顯示裝置中執行的應用程式,且執行對應於所選擇的工具的操作可包含當自工具集選擇圖標時,在第一顯示器或第二顯示器的某一區域上執行對應於所選擇的圖標的應用程式。
工具集可實現工具更新以及工具添加。
所述方法可更包含在第一顯示器以及第二顯示器中的至少一者上提供工具區域,以及將由使用者自工具集的工具中選擇的工具移動至工具區域,且在工具區域上顯示工具。
使用者操縱可為由外部物件在第一顯示器或第二顯示器上執行的觸碰,且在螢幕上顯示可包含當執行觸碰時,在觸碰點上顯示包含對應於外部物件的種類的工具的工具集。執行對應於工具的操作可包含將自工具集選擇的工具的功能指派至外部物件。
所述方法可更包含當將繪圖器具指派至第一外部物件且將書寫器具指派至第二外部物件時,且當由第一外部物件以及第二外部物件在第一顯示器或第二顯示器的螢幕上執行觸碰時,在觸碰點上顯示繪圖器具影像以及書寫器具影像,且當移動第二外部物件的觸碰點時,顯示繪圖器具影像以及根據第二外部物件的移動路徑而繪畫的線條。
所述方法可更包含自觸控筆接收操縱多顯示裝置的控制信號,且當自觸控筆輸入顯示工具集的控制信號時,判定預定義的使用者操縱得以執行。
工具集可包含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網際網路瀏覽器調整選單、音樂播放器調整選單、動態影像播放器調整選單、相機選項調整選單、訊息調整選單、備忘錄調整選單、圖庫調整選單、電子書調整選單、連絡人資訊調整選單、行事曆調整選單、
書寫特性調整選單以及電子書調整選單。
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前述及/或其他特徵以及效用亦可藉由提供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錄媒體來達成,所述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錄媒體上體現有用以執行提供多顯示裝置的工具的方法的電腦程式,所述多顯示裝置包含第一顯示器以及第二顯示器,且所述方法包含當輸入顯示工具集的使用者操縱時,在第一顯示器以及第二顯示器中的至少一者的螢幕上顯示包含對應於多顯示裝置的操作狀態的工具的工具集,且當自工具集選擇一個工具時,執行對應於所選擇的工具的操作。
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前述及/或其他特徵以及效用亦可藉由提供一種多顯示裝置來達成,所述多顯示裝置包含:第一本體,包括第一顯示器;第二本體,包括第二顯示器;鉸鏈,連接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通信器,與提供操縱第一顯示器以及第二顯示器中的至少一者的輸入的外部裝置通信;以及控制器,在外部裝置的輸入與使用者的另一輸入之間區分以基於區分而在第一顯示器以及第二顯示器中的至少一者上顯示至少一個工具集以執行操縱。
多顯示裝置可更包含:至少一個感測器,感測外部裝置的輸入以及使用者的另一輸入相對於第一顯示器以及第二顯示器中的至少一者的位置。
至少一個工具集可回應於感測,根據多顯示裝置的操作狀態而顯示於第一顯示器以及第二顯示器中的至少一者之上。
至少一個工具集可包含顯示於所述至少一個工具集上的至少一個工具以允許使用者執行操縱。
顯示於至少一個工具集上的至少一個工具的顯示位置可為可變的。
當選擇對應於已顯示的工具集的工具時,至少一個工具集可出現。
至少一個工具集在第一顯示器以及第二顯示器中的至少一者上的位置可基於外部裝置的輸入以及使用者的另一輸入中的至少一者而為可變的。
可相對於外部裝置的輸入選擇至少一個工具集的第一個工具,且可相對於使用者的另一輸入選擇至少一個工具集的第二工具以執行操縱。
可同時操作第一個工具與第二工具。
外部裝置可包含觸控筆,所述觸控筆包含:感測器,感測觸控筆相對於第一本體以及第二本體的移動;以及通信器,將所感測的移動的結果發送至多顯示裝置的通信器。
觸控筆可基於移動而執行操縱。
2‧‧‧第一本體
4‧‧‧第二本體
5‧‧‧有效辨識區域
5a‧‧‧有效辨識區域
50‧‧‧使用者物件
100‧‧‧多顯示裝置
110‧‧‧通信器
111‧‧‧蜂巢式通信模組
112‧‧‧無線LAN模組
113‧‧‧短距離通信模組
114‧‧‧連接器
115‧‧‧GPS通信模組
116‧‧‧廣播通信模組
120‧‧‧多媒體部分
121‧‧‧音訊再生模組
122‧‧‧視訊再生模組
130‧‧‧控制器
131‧‧‧中央處理單元(CPU)
133‧‧‧圖形處理單元(GPU)
135‧‧‧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137‧‧‧唯讀記憶體(ROM)
139‧‧‧系統匯流排
140‧‧‧拍攝器
141‧‧‧第一相機
141'‧‧‧第一相機
142‧‧‧第二相機
142'‧‧‧第二相機
150‧‧‧感測器
151‧‧‧觸碰感測器
152‧‧‧地磁感測器
153‧‧‧加速度感測器
154‧‧‧鉸鏈感測器
155‧‧‧近接感測器
160‧‧‧輸入器/輸出器
161‧‧‧按鈕
161'‧‧‧按鈕
162‧‧‧麥克風
163‧‧‧揚聲器
164‧‧‧振動馬達
170‧‧‧儲存器
175‧‧‧顯示驅動器
175a-1‧‧‧第一畫面緩衝器
175a-2‧‧‧第一顯示驅動器
175b-1‧‧‧第二畫面緩衝器
175b-2‧‧‧第二顯示驅動器
175'‧‧‧顯示驅動器
175-1‧‧‧整合式畫面緩衝器
175-2‧‧‧顯示驅動器
180‧‧‧電源供應器
185‧‧‧鉸鏈
190‧‧‧多顯示部分
190a‧‧‧第一顯示器
190b‧‧‧第二顯示器
231‧‧‧時序控制器
232‧‧‧閘極驅動器
233‧‧‧資料驅動器
234‧‧‧電壓驅動器
235‧‧‧顯示面板
290‧‧‧顯示器
291‧‧‧紅外線(IR)源
292‧‧‧IR感測器
295‧‧‧磁場感測器
300‧‧‧上方偏振板
301‧‧‧下方偏振板
310‧‧‧下方電極
330‧‧‧下方透明電極
340‧‧‧觸控板
341‧‧‧基底膜
342‧‧‧上方透明電極
343‧‧‧上方電極
350‧‧‧突起
360‧‧‧顯示面板
361‧‧‧下方基板
362‧‧‧上方基板
363‧‧‧液晶層
364‧‧‧密封部件
410‧‧‧硬體
420‧‧‧作業系統(OS)
430‧‧‧框架層
440‧‧‧應用程式
441‧‧‧應用程式
442‧‧‧應用程式
443‧‧‧應用程式
444‧‧‧應用程式
445‧‧‧應用程式
500‧‧‧輸入筆
2001‧‧‧鉸鏈區域
2002‧‧‧拖曳示意動作
2003‧‧‧顯示器
2005‧‧‧工具集
2101‧‧‧捷徑區域
2102‧‧‧拖曳示意動作
2103‧‧‧顯示器
2105‧‧‧工具集
2201‧‧‧第一工具
2202‧‧‧點選示意動作
2204‧‧‧第二工具集
2205‧‧‧點選示意動作
2206‧‧‧第三工具集
2210‧‧‧顯示器
2301‧‧‧第一工具
2302‧‧‧點選示意動作
2304‧‧‧第二工具集
2305‧‧‧點選示意動作
2306‧‧‧第三工具集
2310‧‧‧顯示器
2401‧‧‧工具區域
2402‧‧‧邊界
2403‧‧‧點兩下示意動作
2404‧‧‧第一工具集
2410‧‧‧顯示器
2501‧‧‧工具區域
2502‧‧‧邊界
2503‧‧‧點兩下示意動作
2504‧‧‧第一工具集
2510‧‧‧顯示器
2601‧‧‧第一工具集
2602‧‧‧鉸鏈區域
2603‧‧‧拖曳示意動作
2604‧‧‧顯示器
2605‧‧‧螢幕
2701‧‧‧第一工具集
2702‧‧‧鉸鏈區域
2703‧‧‧拖曳示意動作
2704‧‧‧顯示器
2705‧‧‧螢幕
2800‧‧‧工具套件模式
3000‧‧‧站立模式
3100-1‧‧‧半圓形UI
3100-2‧‧‧卡袋UI
3100-3‧‧‧水滴UI
3100-4‧‧‧四邊形條形圖UI
3110‧‧‧顯示區域
3120‧‧‧可變區域
3200-1‧‧‧半圓形UI
3200-2‧‧‧卡袋UI
3200-3‧‧‧水滴UI
3200-4‧‧‧四邊形條形圖UI
3210‧‧‧第一工具集
3220‧‧‧工具
3230‧‧‧第二工具集
3300-1‧‧‧半圓形UI
3300-2‧‧‧半圓形UI
3310‧‧‧第一工具集
3320‧‧‧工具
3330‧‧‧第二工具集
3335‧‧‧工具
3340‧‧‧第三工具集
3350‧‧‧圓形按鈕
3401‧‧‧拖曳示意動作
3402‧‧‧第一工具集
3403‧‧‧點選示意動作
3404‧‧‧第二工具集
3405‧‧‧點選示意動作
3406‧‧‧第三工具集
3407‧‧‧邊界
3408‧‧‧點兩下示意動作
3409‧‧‧圓形按鈕
3410‧‧‧邊界
3411‧‧‧點兩下示意動作
3412‧‧‧工具
3413‧‧‧工具
3414‧‧‧工具
3501‧‧‧第一顯示器
3502‧‧‧第二顯示器
3504‧‧‧GPS關斷狀態
3511‧‧‧拖曳示意動作
3512‧‧‧「設定」工具
3513‧‧‧「GPS」工具
3514‧‧‧鉸鏈區域
3520‧‧‧工具集
3530‧‧‧下層工具集
3601‧‧‧鉸鏈區域
3602‧‧‧第二顯示器
3604‧‧‧GPS關斷狀態
3611‧‧‧拖曳示意動作
3612‧‧‧示意動作
3613‧‧‧「GPS」工具
3614‧‧‧鉸鏈區域
3620‧‧‧工具集
3701‧‧‧第一顯示器
3702‧‧‧第二顯示器
3711‧‧‧拖曳示意動作
3712‧‧‧「設定」工具
3713‧‧‧「顯示擴展」工具
3714‧‧‧長時間點選示意動作
3715‧‧‧鉸鏈區域
3720‧‧‧工具集
3730‧‧‧工具集塢
3731‧‧‧位置
3800‧‧‧第一工具集UI
3811‧‧‧網際網路瀏覽器工具
3812‧‧‧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
3820‧‧‧下層工具集
3821‧‧‧設定工具
3822‧‧‧多視窗劃分工具
3823‧‧‧搜尋工具
3824‧‧‧附件工具
3825‧‧‧列印工具
3826‧‧‧資訊顯示工具
3830‧‧‧下層工具集
3831‧‧‧顯示擴展工具
3832‧‧‧上傳設定工具
3833‧‧‧亮度調整工具
3834‧‧‧GPS設定工具
3835‧‧‧對比度調整工具
3836‧‧‧金鑰設定工具
3837‧‧‧安全性設定工具
3900‧‧‧第一工具集UI
3911‧‧‧音樂播放器工具
3912‧‧‧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
3920‧‧‧下層工具集
3921‧‧‧設定工具
3922‧‧‧播放清單工具
3923‧‧‧音樂資訊檢視工具
3924‧‧‧搜尋工具
3925‧‧‧音量調整工具
3926‧‧‧垃圾桶工具
3930‧‧‧下層工具集
3931‧‧‧等化器設定工具
3932‧‧‧音效設定工具
3933‧‧‧播放清單設定工具
3934‧‧‧計時器設定工具
4000‧‧‧第一工具集UI
4001‧‧‧動態影像播放器工具
4002‧‧‧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
4010‧‧‧下層工具集
4011‧‧‧播放清單工具
4012‧‧‧設定工具
4013‧‧‧螢幕調整工具
4014‧‧‧垃圾桶工具
4015‧‧‧音量調整工具
4016‧‧‧搜尋工具
4100‧‧‧第一工具集UI
4101‧‧‧相機工具
4102‧‧‧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
4110‧‧‧下層工具集
4111‧‧‧設定工具
4112‧‧‧閃光燈設定工具
4113‧‧‧前後相機轉換工具
4114‧‧‧動態影像拍攝轉換工具
4115‧‧‧聚焦模式設定工具
4116‧‧‧計時器設定工具
4120‧‧‧下層工具集
4121‧‧‧解析度設定工具
4122‧‧‧膠捲設定工具
4123‧‧‧白平衡設定工具
4124‧‧‧ISO敏感度設定工具
4200‧‧‧第一工具集UI
4201‧‧‧訊息工具
4202‧‧‧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
4210‧‧‧下層工具集
4211‧‧‧新訊息書寫工具
4212‧‧‧接收訊息檢視工具
4213‧‧‧垃圾桶工具
4214‧‧‧搜尋工具
4215‧‧‧設定工具
4300‧‧‧第一工具集UI
4301‧‧‧備忘錄工具
4302‧‧‧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
4310‧‧‧下層工具集
4311‧‧‧新備忘錄書寫工具
4312‧‧‧備忘錄清單工具
4313‧‧‧列印工具
4314‧‧‧垃圾桶工具
4315‧‧‧搜尋工具
4316‧‧‧設定工具
4320‧‧‧下層工具集
4321‧‧‧附件工具
4322‧‧‧社群網路服務(SNS)上傳工具
4323‧‧‧鋼筆設定工具
4324‧‧‧畫筆設定工具
4325‧‧‧橡皮設定工具
4400‧‧‧第一工具集UI
4401‧‧‧圖庫工具
4402‧‧‧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
4410‧‧‧下層工具集
4411‧‧‧圖庫清單工具
4412‧‧‧SNS上傳工具
4413‧‧‧拍攝模式轉換工具
4414‧‧‧列印工具
4415‧‧‧垃圾桶工具
4416‧‧‧搜尋工具
4417‧‧‧設定工具
4500‧‧‧第一工具集UI
4501‧‧‧電子書工具
4502‧‧‧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
4510‧‧‧下層工具集
4511‧‧‧清單工具
4512‧‧‧搜尋工具
4513‧‧‧SNS上傳工具
4514‧‧‧電子書下載工具
4515‧‧‧列印工具
4516‧‧‧設定工具
4600‧‧‧第一工具集UI
4601‧‧‧連絡人資訊工具
4602‧‧‧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
4610‧‧‧下層工具集
4611‧‧‧新連絡人資訊添加工具
4612‧‧‧搜尋工具
4613‧‧‧最近呼叫連絡人資訊工具
4614‧‧‧連絡人資訊上傳工具
4615‧‧‧連絡人資訊下載工具
4616‧‧‧垃圾桶工具
4617‧‧‧書籤工具
4618‧‧‧設定工具
4700‧‧‧第一工具集UI
4701‧‧‧行事曆工具
4702‧‧‧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
4710‧‧‧下層工具集
4711‧‧‧每月排程工具
4712‧‧‧每週排程工具
4713‧‧‧每日排程工具
4714‧‧‧排程清單工具
4715‧‧‧排程添加工具
4716‧‧‧行動日選單工具
4717‧‧‧垃圾桶工具
4718‧‧‧設定工具
4800‧‧‧觸控筆
4801‧‧‧下方按鈕
4802‧‧‧上方按鈕
4803‧‧‧撥號器
4804‧‧‧手柄
4810‧‧‧感測器
4820‧‧‧控制器
4830‧‧‧通信器
4840‧‧‧使用者介面
4901‧‧‧上方以及下方按鈕
4904‧‧‧使用者操縱
4905‧‧‧撥號器
4906‧‧‧下方按鈕
4910‧‧‧工具集
4912‧‧‧工具選擇
4914‧‧‧下層工具集
5001‧‧‧下方按鈕
5010‧‧‧下層工具集
5102‧‧‧工具
5103‧‧‧半透明工具集
5105‧‧‧下層工具集
5201‧‧‧左手
5201-1‧‧‧右手
5203‧‧‧點
5203-1‧‧‧點
5211‧‧‧工具集
5211-1‧‧‧工具集
5212‧‧‧工具
5212-1‧‧‧工具
5220‧‧‧觸控筆
5220-1‧‧‧觸控筆
5315‧‧‧工具集
5325‧‧‧工具集
5410‧‧‧觸控筆
5411‧‧‧操作/移動路徑
5420‧‧‧手
5421‧‧‧操作
5510‧‧‧工具
5520‧‧‧工具
5530‧‧‧外部網路
5610‧‧‧整個區域
5620‧‧‧下側或下端
5630‧‧‧部分
5640‧‧‧相對端
5710‧‧‧第一顯示器的螢幕
5720‧‧‧第二顯示器的螢幕/第二顯示器
5730‧‧‧三指撥動示意動作
5721‧‧‧工具集
5722‧‧‧鍵盤
5731‧‧‧點選示意動作
D1~Dn‧‧‧資料線
S1~Sn‧‧‧掃描線
VDD‧‧‧電源電壓
VSS‧‧‧接地電壓
θ‧‧‧相對角度
藉由參看附圖詳細描述例示性實施例,以上及/或其他態樣將更顯而易見。
結合附圖,自實施例的以下描述,本發明一般概念的此等及/
或其他特徵以及效用將變得顯而易見且更容易瞭解。
圖1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示裝置的組態的方塊圖。
圖2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示裝置以及觸控筆的組態的示意性方塊圖。
圖3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示裝置的詳細組態的實例的方塊圖。
圖4為說明包含於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示裝置中的控制器的詳細組態的方塊圖。
圖5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示裝置的軟體組態的視圖。
圖6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器的硬體組態的實例的視圖。
圖7為適用於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示裝置的顯示器的橫截面圖。
圖8及圖9為說明控制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示裝置的兩個顯示器的LCD控制器的各種組態的方塊圖。
圖10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感測暫留(hovering)的方法的實例的視圖。
圖11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感測輸入筆的暫留的方法的實例的視圖。
圖12為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示裝置
的詳細透視圖。
圖13至圖17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根據多顯示裝置的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之間的相對角度的螢幕模式的視圖。
圖18及圖19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示裝置的相機的置放的實例的視圖。
圖20及圖21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啟動工具集的視圖。
圖22及圖23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啟動下層工具集的視圖。
圖24及圖25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結束下層工具集的視圖。
圖26及圖27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結束工具集的視圖。
圖28至圖30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根據多顯示裝置的螢幕模式而執行工具集的視圖。
圖31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的第一工具集的視圖。
圖32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的作為第一工具集的下層工具集的第二工具集的視圖。
圖33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的作為第二工具集的下層工具集且執行工具的第三工具集的視圖。
圖34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工具集UI的流程的視圖。
圖35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當執行基於單顯示器的應用程式時執行工具集的視圖。
圖36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當執行基於雙顯示器的應用程式時執行工具集的視圖。
圖37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工具集塢(toolset dock)的視圖。
圖38至圖47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對應於每一應用程式的工具集的視圖。
圖48A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觸控筆的內部組態的方塊圖。
圖48B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觸控筆的視圖。
圖49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使用觸控筆而啟動工具集以及擴充下層工具集的視圖。
圖50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使用觸控筆而結束工具集的視圖。
圖51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使用近接感測器而執行工具集的視圖。
圖52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根據使用者的手的接近而執行工具集的視圖。
圖53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根據手以及筆的多點觸碰而提供工具集的視圖。
圖54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使用對應於手與筆的多點觸碰的工具的方法的視圖。
圖55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工具集的更新操作的視圖。
圖56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置放工具集的視圖。
圖57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當將工具集置放於圖56的第二顯示器的整個區域上時執行工具集的視圖。
圖58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提供多顯示裝置的工具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59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提供多顯示裝置的工具的操作的流程圖。
現將詳細參考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實例說明於附圖中,其中相似參考數字在全文中指示相似元件。下文描述所述實施例以便在參看圖式的同時解釋本發明一般概念。
多顯示裝置指包含顯示器(包含一或多個觸碰螢幕)且經組態以執行應用程式或顯示內容的裝置。舉例而言,多顯示裝
置可由平板型個人電腦(PC)、筆記型電腦、膝上型電腦、攜帶型多媒體播放器(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PMP)、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慧型電話、行動電話以及數位相冊實施,但不限於此。此外,多顯示裝置可在其任一側包含多個顯示器及/或觸碰螢幕。雖然下文將解釋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組態為蜂巢式電話或智慧型電話的多顯示裝置,但例示性實施例不應解釋於限於此組態。
圖1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示裝置100的組態的方塊圖。
參看圖1,多顯示裝置100包含第一本體2、第二本體4以及鉸鏈185。第一本體2為包含控制器130以及第一顯示器190a的單一獨立外部組件,且第二本體4為包含第二顯示器190b的另一獨立外部組件。
雖然在圖1中控制器130設置於第一本體2中,但控制器130可包含於第二本體4中或多個控制器130可分別設置於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中。除了上述元件之外,第一本體2以及第二本體4亦可更包含各種電路、晶片或信號線,但為了便於解釋,省略了詳細組態的說明。
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藉由鉸鏈185而彼此連接。鉸鏈185支撐第一本體2以及第二本體4以允許第一本體2以及第二本體4相對於鉸鏈185而旋轉。可根據鉸鏈185的形狀按照各種方式判定第一本體2以及第二本體4的旋轉角度。
舉例而言,當旋轉第一本體2以及第二本體4中的至少一者時,可將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閉合以彼此接觸,或可將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在相反方向上反向彎曲且打開以使其後表面彼此接觸。且,可根據鉸鏈185的組態將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打開為展開180度。下文將詳細解釋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可參考於鉸鏈185而折疊或展開第一本體2以及第二本體4的各種方式。
在控制器130的控制下,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可分別顯示多媒體內容播放螢幕、應用程式執行螢幕、包含圖標的桌面螢幕以及網頁瀏覽螢幕。可藉由使用觸碰螢幕來分別實施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因此,當可被感測的使用者的身體的一部分(例如,使用者的手指或拇指)或輸入構件(例如,觸控筆)分別觸碰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時,控制器130可根據觸碰點的坐標值以及觸碰示意動作的形狀來執行各種操作。觸碰示意動作包含各種示意動作,諸如,簡單的觸碰、接近、觸碰及拖曳、雙觸碰、撥動以及拖動。使用者可使用觸碰示意動作來控制多顯示裝置的操作。且,當多顯示裝置配備麥克風、相機或按鈕時,使用者可使用不同使用者操縱(諸如,經由麥克風而輸入語音命令的語音操縱、使用相機而輸入運動示意動作的運動操縱以及執行各種選擇操作的按鈕操縱)的各種組合來控制多顯示裝置的操作。此等使用者操縱的各種形狀及運動以及對應的控制操作可由多顯示裝置的製造商或使用者
預先設定。當輸入預定使用者操縱時,控制器130使用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而執行對應於使用者操縱的操作。
舉例而言,當輸入匹配工具集顯示操作的使用者操縱時,控制器130可在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中的至少一者上顯示對應於多顯示裝置的操作狀態的工具集。工具集可顯示各種工具的識別符,諸如,圖標以及名稱。
本文中列舉的工具指使用者可參考於當前執行的操作而使用的各種功能。舉例而言,在允許使用者建立、閱讀或編輯文件的文件建立程式中,諸如字型調整、粗細調整、筆、橡皮以及直尺的各種工具可得以使用,但不限於此。因此,當在正執行文件建立程式的同時輸入經設定以顯示工具集的使用者操縱時,控制器130分別在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中的至少一者的螢幕上顯示包含上述工具的工具集。此外,當在正顯示包含各種圖標的主螢幕的同時輸入顯示工具集的使用者操縱時,可顯示包含將圖標添加至主螢幕的工具、執行介面工具集(widget)的工具以及改變桌面影像的工具的工具集。如上所述,工具集可根據多顯示裝置的當前操作狀態而包含不同工具。
使用者可自工具集選擇至少一個工具。當自工具集選擇工具時,控制器130執行對應於所選擇的工具的操作。在上述實例中,當自工具集選擇筆時,可藉由筆沿著使用者的手指觸碰且分別沿著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中的至少一者移動的軌跡而繪畫線條。
此工具集可根據使用者操縱而可變地顯示工具集的工具。具體言之,包含於工具集中的工具的顯示位置以及工具的顯示或非顯示並不始終固定,且可根據使用者操縱來調整。舉例而言,可根據使用者操縱來改變工具集的工具的位置。
另舉例而言,置放於並不顯示於螢幕上的工具集的可變區域上的工具可藉由使用者的觸碰(例如,拖曳示意動作,諸如,旋轉撥盤)而顯示於在顯示器的螢幕上顯示的工具集的顯示區域上。此將在下文參看圖31來詳細地進行解釋。
且,工具集未必固定,且可藉由更新工具集(藉由經由磁碟、記憶體或網際網路來安裝新軟體)而改變,且亦可添加或刪除工具。且,可改變識別工具的圖標或名稱。下文將參看圖55來解釋更新工具。
下文中,將詳細解釋控制器130的各種控制操作。
工具集可包含可在正在多顯示裝置100中執行的應用程式中使用的工具。在此狀況下,工具集可包含專用工具以及共同工具。專用工具為僅可在正同時在多顯示裝置中執行的應用程式中使用的工具。相比而言,共同工具為不僅可通用於當前正執行的應用程式中而且可通用於多個應用程式中的工具。控制器130可優先於共同工具而在工具集上顯示專用工具。舉例而言,當正執行相機應用程式時,專用工具可為僅在相機應用程式中使用的工具,諸如,閃光燈設定工具、前後相機轉換工具、動態影像拍攝轉換工具、聚焦模式設定工具以及計時器設定工具,但不限於
此。另一方面,共同工具為可與相機應用程式無關地執行的工具,諸如,訊息發送工具、裝置環境設定工具以及呼叫工具,但不限於此。
多顯示裝置100優先於共同工具而顯示執行中應用程式的專用工具,藉此允許使用者容易使用執行中應用程式的工具。
當存在許多種類的工具時,可將工具根據其各別特性而劃分成上層工具以及下層工具。下層工具指屬於上層工具的子工具。舉例而言,若指示書寫器具的工具為上層工具,則諸如鉛筆、鋼筆、畫筆以及蠟筆的特定書寫器具可為下層工具。包含於初始顯示的工具集中的工具可指上層工具。
當存在屬於所選擇的工具的第一下層工具時,控制器130可在工具集的一側上顯示列出第一下層工具的第一下層工具集。當自第一下層工具集選擇第一下層工具中的一者且存在屬於所選擇的第一下層工具的第二下層工具時,可將列出第二下層工具的第二下層工具集顯示於第一下層工具集的一側上。在以上實例中,當書寫器具工具為最上層工具且諸如鉛筆、鋼筆、畫筆以及蠟筆的工具為屬於工具器具工具的第一下層工具時,可將不同粗細的各種鋼筆作為用於鋼筆的第二下層工具來提供。工具集可具有根據可在執行中應用程式中使用的工具的數目而調整的大小以及形狀。
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工具集可為參考於觸碰示意動作結束的點以半圓形式配置工具的圖形使用者
介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UI),且下層工具集可為沿著上層工具集的外邊緣顯示的圓形條形狀的圖形UI或按鈕形狀的圖形UI。因此,工具集以及下層工具集中的至少一者可顯示根據使用者操縱而新近顯示的所隱藏的工具。
所隱藏的工具指置放於未顯示於顯示器上的工具集的可變區域上的工具。通常,可將頻繁使用的工具置放於工具集的顯示區域上,且可將其他工具置放於可變區域上。可藉由更新工具集來安裝置放於工具集的可變區域上的所隱藏的工具。下文將參看圖31詳細地解釋所隱藏的工具。
雖然在以上實例中工具集UI具有半圓形狀,但此不應被視為限制性的,且工具集UI可按照水滴UI、卡袋UI、四邊形選單條UI或四邊形曲線圖UI的形式來實施。下文將參看圖31至圖33詳細地解釋工具集UI。
下文中,將解釋根據使用者操縱的控制器130的操作,所述操作用以呼叫工具集。
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使用者操縱可為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其允許使用者觸碰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之間的連接區域,且在朝向第一顯示器190a的第一方向上或在朝向第二顯示器190b的第二方向上執行拖曳。
且,使用者操縱可為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其允許使用者觸碰第一本體2的邊界區域且在朝向第一顯示器190a的第一方向上執行拖曳,或觸碰第二本體4的邊界區域且在朝向第二顯示
器190b的第二方向上執行拖曳。
控制器130可根據執行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的方向或位置而在第一顯示器190a或第二顯示器190b上顯示工具集。
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工具集可更包含選擇可在多顯示裝置100中執行的應用程式的至少一個圖標。當在工具集上選擇圖標時,控制器130可在第一顯示器190a或第二顯示器190b的某一區域上執行對應於所選擇的圖標的應用程式。
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控制器130可在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中的至少一者上提供工具區域,且可將自顯示於工具集上的工具選擇的工具移動至工具區域且顯示所述工具。
將與圖37的工具集塢一起詳細地解釋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上述例示性實施例。
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當使用者操縱為由外部物件在第一顯示器190a或第二顯示器190b上執行的觸碰時,控制器130可在觸碰點上顯示包含對應於外部物件的類型的工具的工具集,且可將自工具集選擇的工具的功能指派至外部物件。更具體言之,當將繪圖器具指派至第一外部物件且將書寫器具指派至第二外部物件時,且當使用者以第一外部物件以及第二外部物件觸碰第一顯示器190a或第二顯示器190b的螢幕時,控制器130在觸碰點上顯示繪圖器具影像以及書寫器具影像,
且當移動第二外部物件的觸碰點時,控制器130可顯示繪圖器具影像以及沿著第二外部物件的移動路徑而繪畫的線條。具體言之,繪圖器具可包含各種直尺、直角尺、波形尺、量角器以及圓板,且書寫器具可包含顯示各種顏色的鉛筆、鋼筆、畫筆以及蠟筆。因而,多顯示裝置100能夠在第一外部物件與第二外部物件之間區分。
將參看圖53及圖54詳細地解釋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上述例示性實施例。
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當自觸控筆輸入顯示工具集的控制信號時,控制器130可判定使用者操縱得以執行。
下文將參看附圖詳細地解釋關於顯示工具集的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上述各種例示性實施例。
圖2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示裝置100以及觸控筆4800的組態的示意性方塊圖。
參看圖2,多顯示裝置100可包含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鉸鏈185、控制器130以及通信器110,且可自觸控筆4800接收外部輸入。
上文已參看圖1描述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鉸鏈185以及控制器130的操作,且因此省略冗餘解釋。
通信器110自觸控筆4800接收操縱多顯示裝置100的控制信號。
觸控筆4800屬於鉛筆類型,且指操縱多顯示裝置的輔助裝置。
觸控筆4800可將顯示工具集的控制信號傳輸至多顯示裝置100的通信器110。將參看圖48詳細解釋觸控筆4800的一般功能。
圖3為詳細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示裝置的組態的方塊圖。
參看圖3,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示裝置100包含通信器110、多媒體部分120、控制器130、拍攝器140、感測器150、輸入器/輸出器160、儲存器170、電源供應器180以及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
通信器110可經組態以使用各種有線/無線通信方法而與外部裝置交換資訊。本文中列舉的外部裝置可包含另一裝置、行動電話、智慧型電話、平板型PC、電腦伺服器以及數位TV中的至少一者。此等裝置可經由通信網路而連接至多顯示裝置100。
通信器110可包含無線通信模組,諸如,蜂巢式通信模組111、無線LAN模組112、短距離通信模組113、GPS通信模組115、廣播通信模組116以及連接器114,連接器114包含諸如高清晰度多媒體介面(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以及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1394的有線通信模組中的至少一者,但不限於此。
蜂巢式通信模組111在控制器130的控制下使用根據蜂巢式通信協定的無線存取技術,且允許多顯示裝置100經由至少一個天線或多個天線(未繪示)而與外部裝置(特定言之,蜂巢式系統的基地台)連接。
且,蜂巢式通信模組111與可存取的另一裝置(諸如,具有輸入至多顯示裝置100的電話號碼的行動電話、智慧型電話以及平板型PC)交換無線電信號,所述無線電信號含有語音、視訊、短訊息服務(short message service,SMS)訊息或多媒體傳訊服務(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MMS)訊息。
無線LAN模組112在控制器130的控制下存取存在於預定範圍內的無線存取點(access point,AP)(未繪示),且連接至網際網路。無線LAN模組112可支援IEEE的無線LAN標準,但不限於此。
短距離通信模組113經組態以允許多顯示裝置100在控制器130的控制下執行與外部裝置的短距離通信。短距離通信模組113可包含藍芽模組、與紅外線資料協會(IrDA)資料1.4標準相關聯的IrDA模組、近場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模組、Wi-Fi模組以及Zigbee模組中的至少一者,但不限於此。
藍芽模組使用2402至2480百萬赫茲按資料封包的形式傳輸資料串流,惟工業科學醫學(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ISM)的2400百萬赫茲後的2百萬赫茲以及2483.5百萬赫茲前的3.5百萬赫茲除外,亦即,一共79個頻道。當在根據特定型樣迅
速跳過多個頻道時使用跳頻方法一點點傳輸封包(資料)時,79個頻道可每1秒跳躍1600次。
IrDA模組可使用紅外線來傳輸資料。紅外線具有比可見射線的波長長的波長,且因此順暢地穿過漂浮於空氣中的微小粒子。特定言之,紅外線可容易保證寬頻寬(與電磁波相比),且具有以高速度傳輸資料的優點。根據IrDA資料1.4標準,多顯示裝置100能夠在1公尺距離內以高達16百萬位元/秒(Mbps)的速率與外部裝置無線通信。
NFC模組使用13.56MHz的頻帶按非接觸短距離無線通信方法與外部裝置通信。當使用NFC技術的多個終端機在諸如10公分的短距離內彼此接近時,終端機彼此交換資料。在此狀況下,外部裝置可包含含有NFC標籤的模組,且多顯示裝置100可包含NFC讀取器。當執行標籤讀取時,資料自外部裝置傳輸至多顯示裝置100。為了交換資料,外部裝置以及多顯示裝置100可分別包含NFC標籤以及NFC讀取器。
Wi-Fi模組根據IEEE 802.11標準而執行短距離通信。根據IEEE 802.11n,以高達150百萬位元/秒的速率傳輸資料。若應用使用多個天線增加輸出的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MIMO)技術,則可按照高達600百萬位元/秒的速率傳輸資料。特定言之,Wi-Fi直連方法保證以上速率且亦在無獨立AP的情況下實現裝置之間的直接通信。
通信器110可包含Zigbee模組。Zigbee為根據IEEE
802.15.4技術標準的短距離通信方法,且具有250千位元/秒(Kbps)、20千位元/秒以及40千位元/秒的傳送速率。此方法適合於相對簡單的資料傳送。
如上所述,通信器110可按上述各種短距離通信方法實施,但不限於此。
連接器114經組態以提供與各種裝置的介面,諸如,USB 2.0、USB 3.0、HDMI以及IEEE 1394,但不限於此。
連接器114可用作連接多顯示裝置100與外部裝置或電源的介面。連接器114可在控制器130的控制下經由連接至連接器114的電纜而將儲存於多顯示裝置100的儲存器170中的資料傳輸至外部裝置或自外部裝置接收資料。可經由連接至連接器114的電纜而自電源輸入電力,或可經由電纜而對電池(未繪示)充電。
GPS模組115自圍繞地球軌道運轉的多個GPS衛星(未繪示)接收電磁波,且使用自GPS衛星(未繪示)至多顯示裝置100的到達時間以及GPS參數來計算多顯示裝置100的位置。
廣播通信模組116可在控制器130的控制下經由廣播通信天線(未繪示)自廣播站接收廣播信號(例如,TV廣播信號、收音機廣播信號或資料廣播信號)以及額外廣播資訊(例如,電子節目指南(electronic program guide,EPG)或電子服務指南(electronic service guide,ESG))。
包含多媒體部分120以再生(reproduce)動態影像內容、音
訊內容以及其他各種多媒體內容。多媒體部分120使用剖析器或編解碼器來處理多媒體內容,且再生內容。多媒體部分120包含音訊再生模組121以及視訊再生模組122。
音訊再生模組121可在控制器130的控制下再生所儲存或所接收的數位音訊檔案(例如,副檔名為mp3、wma、ogg或wav的檔案)。
視訊再生模組122可在控制器130的控制下再生所儲存或所接收的數位動態影像檔案(例如,副檔名為mpeg、mpg、mp4、avi、mov或mkv的檔案)。
視訊再生模組122支援各種編解碼器以能夠再生數位視訊檔案。亦即,視訊再生模組122使用對應於待再生的視訊檔案的編碼方法的編解碼器來對視訊資料進行解碼。
控制器130控制通信器110、多媒體部分120、拍攝器140、感測器150、輸入器/輸出器160、儲存器170、電源供應器180以及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控制器130將時脈提供至硬體,且包含傳輸控制信號的CPU、暫時地或半永久地儲存程序的記憶體、處理圖形的GPU以及在記憶體與CPU或GPU之間傳輸資料的系統匯流排。且,控制器130包含執行硬體組態的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OS)以及在OS上提供使用者介面且將介面傳輸至框架的應用程式。下文將詳細解釋控制器130的每一元件。
拍攝器140可包含如圖3所說明的第一相機141以及第
二相機142中的至少一者。雖然在圖3中僅說明第一相機141以及第二相機142,但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可包含額外相機。
第一相機141以及第二相機142中的每一者包含快門(未繪示)、鏡頭(未繪示)、光圈(未繪示)以及電荷耦合裝置(charge coupled device,CCD)影像感測器(未繪示),以及類比/數位轉換器(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ADC)。快門為與光圈一起調整暴露的光的量的機構。鏡頭自外部光源接收光且處理影像。此時,光圈根據其打開或閉合的程度調整入射光的量。CCD影像感測器聚積經由鏡頭而輸入的光,且根據聚積的光的量與垂直同步信號同步地輸出由鏡頭拍攝的影像。影像由將自主體反射的光轉換成電信號的CCD影像感測器獲得。為了使用CCD影像感測器來獲得彩色影像,需要彩色濾光片。可使用諸如彩色濾光片陣列(color filter array,CFA)的濾光片。CFA允許每一像素僅傳遞表示一種顏色的光,且具有規則配置的組態,且根據其配置組態而具有各種形式。ADC將自CCD影像感測器輸出的類比影像信號轉換成數位信號。以上組態僅為實例,且可按照各種方式修改每一相機的組態。舉例而言,每一相機可使用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影像感測器而非CCD影像感測器來拍攝影像。
第一相機141以及第二相機142可設置於多顯示裝置100的外殼中,或可使用獨立連接構件而連接至多顯示裝置100。第一
相機141以及第二相機142中的至少一者可包含輔助光源(例如,閃光燈(未繪示))以提供執行拍攝所需的光。
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第一相機141可安置於多顯示裝置100的前表面上,且第二相機142可安置於多顯示裝置100的後表面上。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第一相機141與第二相機142可彼此鄰近(例如,第一相機141與第二相機142之間的間隙大於1公分且小於8公分)以拍攝3D靜態影像或3D動態影像。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再一例示性實施例,第一相機141可安置於第一面板上,且第二相機142可安置於第二面板上。
拍攝器140可經由第一相機141以及第二相機142中的至少一者而偵測使用者的運動或形狀,且可將使用者的運動或形狀作為輸入傳輸至控制器130以執行或控制應用程式。舉例而言,使用者的運動可指由第一相機或第二相機感測的使用者的手運動。使用者的形狀可指由第一相機或第二相機感測的使用者的面部形狀。
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再一例示性實施例,多顯示裝置100可使用諸如紅外線感測器的其他構件而偵測使用者的運動,且可回應於運動而執行或控制應用程式。
感測器150將感測各種狀態改變,諸如,使用者在多顯示裝置100上的觸碰、使用者運動以及多顯示裝置100的運動。在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上述例示性實施例中,已將觸碰感測器或近
接感測器描述為感測器150的實例。在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中,感測器150可包含觸碰感測器151、地磁感測器152、加速度感測器153、鉸鏈感測器154以及近接感測器155中的至少一者。
觸碰感測器151為可感測使用者物件在多顯示裝置100的顯示器上的觸碰的感測器。亦即,觸碰感測器151藉由使用身體(諸如,手指)或可被感測的輸入構件而觸碰第一顯示器190a或第二顯示器190b來感測選擇顯示於顯示螢幕上的物件的輸入。可根據如何感測使用者的觸碰而將觸碰感測器151劃分成電容性觸碰感測器以及壓電觸碰感測器。可按照上述兩個類型中的任一者實施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觸碰感測器151。觸碰感測器151可與如圖6所說明的顯示面板235一起分別包含於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中。
地磁感測器152為藉由偵測磁場的流動來感測方位角的感測器。地磁感測器152偵測多顯示裝置100的方位角坐標,且基於方位角坐標來偵測置放多顯示裝置100的方向。將置放多顯示裝置100的方向辨識為對應的控制輸入,且控制器130執行對應的輸出。
加速度感測器153為感測多顯示裝置100的加速度的感測器,且在多顯示裝置100上設定虛擬x軸、y軸以及z軸,且感測根據每一軸的傾斜而改變的重力加速度的值。加速度感測器153可用以偵測移動物件的加速度(亦即,動態加速度),但可主要用
來偵測重力的加速度。
鉸鏈感測器154可感測鉸鏈185的角度或運動。近接感測器155可感測物件是否接近使用者的多顯示裝置100。下文將詳細解釋近接感測器。
雖然未在圖3中說明,但多顯示裝置100的感測器150可更包含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重力感測器,其感測重力作用的方向;陀螺儀感測器,其藉由將旋轉添加至現有的加速度感測器來辨識一共六條軸;定向感測器,其自動感測諸如影像的內容的水平與垂直畫面且自動旋轉及配置內容;照度感測器,其感測在多顯示裝置100周圍的環境光的量;高度感測器,其量測大氣壓;RGB感測器,感測物件的顏色;距離感測器,其使用超音波或紅外線來量測距離;以及霍爾感測器(hall sensor),其根據磁場的量值而使用電壓的改變。
感測器150偵測每一感測器的狀態,產生對應於所述偵測的信號,且將信號傳輸至控制器130。可根據多顯示裝置100的效能來添加或刪除感測器150的感測器。
輸入器/輸出器160為使用螢幕或其他外部連接埠而執行輸入/輸出的元件。具體言之,輸入器/輸出器160接收自連接至多顯示裝置100的輸入構件(諸如,滑鼠、鍵盤或操縱杆)或諸如遙控器的無線輸入構件傳輸的輸入信號,且將輸入信號傳輸至控制器130。且,輸入器/輸出器160可將由控制器130產生的各種信號或資料輸出至外部裝置。輸入器/輸出器160包含按鈕161、
麥克風162、揚聲器163以及振動馬達164。
至少一個按鈕161可按照下壓類型或觸碰類型的形式形成於多顯示裝置100的外殼的前表面、側表面或後表面上,且可包含電源/鎖定按鈕、音量控制按鈕、選單按鈕、首頁按鈕、返回按鈕以及搜尋按鈕中的至少一者。當按壓按鈕161時,對應的控制命令產生且傳輸至控制器130。控制器130根據控制命令而控制多顯示裝置100的操作。
麥克風162在控制器130的控制下接收語音或聲音且產生電信號。
揚聲器163可輸出對應於蜂巢式通信模組111、無線LAN模組112、短距離通信模組113、多媒體部分120或拍攝器的各種信號(例如,無線電信號、廣播信號、數位音訊檔案、數位動態影像檔案或相片)的聲音輸出至多顯示裝置100的外部。
揚聲器163可輸出對應於多顯示裝置100的功能的聲音(例如,按鈕聲音或對應於呼叫的鈴音)。單一揚聲器163或多個揚聲器163可形成於多顯示裝置100的外殼的一或多個適當位置上。舉例而言,揚聲器163可包含:內部揚聲器模組,其形成於當使用者打電話時接近使用者的耳朵的位置上;以及外部揚聲器模組,其具有適合於再生音訊/視訊檔案或允許使用者檢視廣播的較高輸出且安置於多顯示裝置100的外殼的適當位置上。
振動馬達164在控制器130的控制下將電信號轉換成機械振動。舉例而言,當自另一裝置(未繪示)接收到語音呼叫時,
在振動模式中的多顯示裝置100驅動振動馬達164。單一振動馬達164或多個振動馬達164可安置於多顯示裝置100的外殼中。振動馬達164可回應於在第一顯示器190a或第二顯示器190b上感測到的使用者的觸碰示意動作以及在第一顯示器190a或第二顯示器190b上感測到的連續觸碰運動來操作。
儲存器170經組態以儲存諸如作業系統(OS)或應用程式的各種程式以及資料。
儲存器170可儲存作業系統(OS)程式以控制多顯示裝置100的操作。當接通多顯示裝置100時,所儲存的OS自儲存器讀出、編譯,且執行多顯示裝置100的每一組件。
儲存器170亦可儲存由OS管理的應用程式,使用OS的資源來執行多顯示裝置100的操作,且提供使用者介面。應用程式由OS根據使用者的執行命令而自儲存器讀出,且轉換成可執行格式,且執行各種操作。
另外,儲存器170可儲存由控制器130處理的各種多媒體資料、內容資料以及自外部源接收的資料。亦即,儲存器170可在控制器130的控制下儲存分別根據蜂巢式通信模組111、無線LAN模組112、短距離通信模組113、連接器114、GPS模組115、多媒體部分120、拍攝器140、感測器150、輸入器/輸出器160以及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的操作而輸入/輸出的信號、資訊或資料。
舉例而言,儲存器170可儲存由輸入筆500根據感測的
結果而傳輸的資訊,或可儲存由控制器130分析資訊的結果。
儲存器170可藉由使用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安裝於多顯示裝置100中或可自多顯示裝置100拆除安裝的記憶卡(例如,SD卡或記憶棒)、非揮發性記憶體、揮發性記憶體、硬碟機(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態磁碟(solid state drive,SSD)中的至少一者來實施,但不限於此。
電源供應器180供應待在多顯示裝置100中使用的電力。電源供應器180可由可再充電電池實施,且可更包含電壓轉換器以轉換外部電源且將其供應至可再充電電池。
電源供應器180可在控制器130的電力控制下在各種模式(諸如,最大效能模式、一般模式、省電模式以及待用模式)中將電力供應至多顯示裝置100。
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分別包含於如上所述的感測器150中,且經組態以輸出儲存於畫面緩衝器中的影像。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可分別在控制器130的控制下顯示多媒體內容、影像、動態影像以及文字。
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實體上彼此分開。可獨立地控制顯示於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上的顯示螢幕。舉例而言,可個別地設定第一顯示器190a的解析度與第二顯示器190b的解析度。且,可個別地執行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的螢幕擴大、螢幕旋轉、螢幕移動以及螢幕劃分。
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可使用虛擬整合式畫面緩衝器而顯示單一顯示螢幕。
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分別為顯示可由控制器130執行的各種應用程式(例如,呼叫、資料傳送、廣播以及相機)的執行螢幕且提供對應於應用程式的使用者介面的顯示裝置。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可分別包含上述觸碰感測器151。在此狀況下,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可分別接收經由使用者的身體(例如,手指,包含拇指)或可被感測的輸入構件(例如,觸控筆)而進行的至少一個觸碰示意動作的輸入。
此使用者介面可包含預定觸碰區域、軟鍵以及軟選單。對應於經由使用者介面而輸入的至少一個觸碰示意動作的電子信號可經由LCD控制器(未繪示)而分別傳輸至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且,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可分別感測連續觸碰運動,且可將對應於連續或不連續觸碰運動的電子信號傳輸至LCD控制器。如上所述,觸碰感測器151可藉由電阻性方法、電容性方法、紅外線方法或音波方法來實施。
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分別將關於經由觸碰感測器而感測的使用者操作的感測信號轉換成數位信號(例如,x與y坐標),且將數位信號傳輸至控制器130。控制器130可使用所接收的數位信號而執行對應於分別經由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而輸入的使用者操作的控制操作。舉例而言,
控制器130可選擇分別顯示於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上的軟鍵,或可回應於使用者操作而執行對應於軟鍵的應用程式。
上述使用者示意動作不限於使用者的身體或觸碰輸入構件分別與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的直接接觸,且可按照非接觸方法進行。可根據多顯示裝置100的效能或組態來改變可分別由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偵測的使用者操作的敏感度。
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觸碰示意動作包含可藉由直接接觸觸碰螢幕或接近觸碰螢幕而由多顯示裝置100感測到各種類型的使用者示意動作。舉例而言,觸碰示意動作可包含使用使用者的左手以及右手的手指(特定言之,食指)、使用者的拇指或可由觸碰螢幕感測的物件(例如,觸控筆)而在觸碰螢幕上選擇單一位置或多個連續位置的使用者的操作。
將參考下表詳細解釋觸碰示意動作。
表1說明使用單一手指進行的各種類型的示意動作。
參考表1,使用單一手指進行的示意動作的類型可包含點選、觸碰及保持、點兩下、拖曳、拖放以及撥動,但不限於此。點選為輕微地對觸碰螢幕進行觸碰且接著抬起使用者的手指的使用者操作。觸碰及保持為對觸碰螢幕進行觸碰且長時間保持觸碰的使用者操作。點兩下為快速點選兩次的使用者操作。拖曳為觸碰且在仍觸碰的同時在一個方向上移動的使用者操作,且拖放為對觸碰螢幕上的物件進行觸碰且將其自一個位置拖曳至另一位置的使用者操作。撥動為迅速拖曳的使用者操作。
表2說明使用兩根手指進行的各種類型的示意動作。
參考表2,使用兩根手指進行的示意動作的類型可包含雙指點選、觸碰及展開、擴展、捏合、雙指拖曳、雙指交叉以及觸碰及旋轉,但不限於此。雙指點選為以兩根手指同時點選的使用者操作,且觸碰及展開為以兩根手指同時按壓觸碰螢幕且僅按直線移動一根手指而不移動另一手指的使用者操作。擴展為以兩根手指同時對觸碰螢幕進行觸碰且接著將兩根手指移動得較遠離的使用者操作,且捏合為以兩根手指同時對觸碰螢幕進行觸碰且接著將兩根手指移動得較靠近一起的使用者操作。雙指拖曳為以兩根手指在同一方向上拖曳的使用者操作,且雙指交叉為將兩根手指拖曳得較靠近一起、交叉兩根手指且接著拖曳得較遠離的使用者操作。最後,觸碰及旋轉為以一根手指對觸碰螢幕進行觸碰且保持觸碰(觸碰及保持)且以另一根手指觸碰且在仍觸碰的同時圍繞固定的一根手指旋轉的使用者操作。
表3說明使用兩根或兩根以上手指進行的各種類型的示意動作,以及使用使用者的手掌進行的類型的示意動作。
參考表3,使用兩根或兩根以上手指進行的示意動作的類型可包含三指觸碰、四指觸碰以及五指觸碰。且,可使用兩根或兩根以上手指如表1及表2所說明而執行諸如點選、拖曳以及旋轉的示意動作。
當辨識出上述各種觸碰示意動作中的一者時,控制器130執行對應於觸碰示意動作的操作。舉例而言,控制器130可執行儲存於儲存器170中的應用程式、介面工具集或網頁瀏覽器,且可在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中的至少一者上顯示其執行螢幕。
相比而言,在上述例示性實施例中,多顯示裝置100的本體藉由鉸鏈185而彼此連接,但本體可藉由可撓性連接器而非鉸鏈185彼此連接。
下文中,將參看圖4解釋上述控制器130的詳細組態。
圖4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示裝置100的詳細組態的方塊圖。
參看圖4,多顯示裝置100包含通信器110、多媒體部分120、控制器130、拍攝器140、感測器150、輸入器/輸出器160、儲存器170、電源供應器180以及多顯示部分190。
通信器110經組態以根據如上所述的各種通信方法而與外部裝置通信。因為已在上文詳細描述通信器110,所以省略其冗
餘解釋。
多媒體部分120經組態以再生(reproduce)動態影像內容、音訊內容或其他各種多媒體內容。多媒體部分120使用剖析器或編解碼器來處理多媒體內容,且再生內容。
拍攝器140經組態以根據使用者操縱而拍攝影像。多個拍攝器140可設置於多顯示裝置100中。舉例而言,第一拍攝器可設置於設置第一顯示器190a的第一本體中,且第二拍攝器可設置於設置第二顯示器190b的第二本體4中。控制器130可儲存由拍攝器140拍攝的影像,或可將影像附加至郵件、信使或訊息,且可將影像傳輸至外部。且,控制器130可藉由分析由拍攝器140拍攝的影像來辨識使用者的運動示意動作,且可執行對應於運動示意動作的控制操作。
輸入器/輸出器160為使用螢幕或其他外部連接埠而執行輸入/輸出的元件。具體言之,輸入器/輸出器160接收自連接至多顯示裝置100的輸入構件(諸如,滑鼠、鍵盤或操縱杆)或諸如遙控器的無線輸入構件傳輸的輸入信號,且將輸入信號傳輸至控制器130。且,輸入器/輸出器160可將由控制器130產生的各種信號或資料輸出至外部裝置。
感測器150經組態以感測各種狀態改變,諸如,使用者在多顯示裝置100上的觸碰、使用者運動以及多顯示裝置100的運動。下文將再次詳細解釋感測器150。
電源供應器180經組態以將電力供應至多顯示裝置的每
一元件。
控制器130控制以上組件的總體操作。
控制器130包含中央處理單元(CPU)131、圖形處理單元(GPU)133、隨機存取記憶體(RAM)135、唯讀記憶體(ROM)137以及系統匯流排139。CPU 131不僅控制控制器130的內部元件,而且控制多顯示裝置100的元件。
CPU 131、GPU 133、RAM 135與ROM 137經由系統匯流排139而彼此連接,且可彼此交換各種資料或信號。
ROM 137儲存用以將系統開機的一組命令。當輸入接通命令且供應電力時,CPU 131根據儲存於ROM 137中的命令而將儲存於儲存器170中的OS複製至RAM 135,執行OS,且將系統開機。當完成開機時,CPU 131將儲存於儲存器170中的各種應用程式複製至RAM 135,且藉由執行複製至RAM 135中的應用程式來執行各種操作。如上所述,CPU 131可藉由執行儲存於儲存器170中的應用程式來執行各種操作。
儲存器170可儲存關於可在每一應用程式中使用的工具集的資訊。
當產生顯示工具集的事件時,CPU 131使用儲存於儲存器170中的工具集資訊來顯示工具集。具體言之,當產生選擇工具集顯示選單的事件、使用者的身體或觸控筆4800接近或觸碰的事件以及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由鉸鏈185展開預定角度的事件時,可顯示工具集。
GPU 133可包含解碼器、轉譯器(renderer)以及縮放器。因此,GPU 133在顯示控制器(未繪示)的控制下對所儲存的內容進行解碼,轉譯經解碼的內容,且形成畫面,且根據顯示器大小而縮放所形成的畫面的大小。若畫面待顯示於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中的一者上,則根據一個顯示器的大小來縮放畫面,且若畫面待顯示於兩個顯示器兩者上,則根據整個顯示器大小來縮放畫面。GPU 133將所處理的畫面提供至顯示器,且顯示所述畫面。
控制器130可更包含用於與周圍元件介面連接的各種類型的介面。
當執行網頁瀏覽器程式時,CPU 131經由網路介面(未繪示)而存取網頁伺服器。當自網頁伺服器接收網頁資料時,CPU 131控制GPU 133組態網頁螢幕,且在上述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中的至少一者上顯示經組態的網頁螢幕。
如上所述,當在多顯示裝置100上感測到觸碰以及其他使用者操縱時,控制器130判定使用者操縱是否為預期使用者操縱。當判定使用者操縱為預期使用者操縱時,控制器130自儲存器170讀出關於對應於使用者操縱的操作的資訊,且執行對應於所述資訊的操作。可藉由執行儲存於儲存器170中的各種程式來實施控制器130的上述操作。
下文中,將解釋控制器130的軟體階層圖。
圖5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
示裝置100的系統階層的視圖。
參看圖5,多顯示裝置100包含:硬體410:OS 420,驅動硬體;應用程式層440,包含由OS作為程序管理且使用資訊而提供使用者服務的應用程式層441至445;以及框架層430,位於OS與應用程式之間。
OS 420控制硬體410的總體操作,且管理硬體410以及對應於每一應用程式的程序。亦即,OS 420為管理硬體且執行諸如記憶體以及安全性的基本功能的層。OS 420包含模組,諸如:顯示驅動器,驅動多顯示器;通信驅動器,交換資料;相機驅動器,驅動相機;音訊驅動器,驅動音訊單元;以及電源供應管理器。且,OS 420可包含可由開發者存取的API程式館以及執行執行時間。OS 420處理應用程式的呼叫,且根據處理的結果而操作硬體。
框架層430作為OS 420的上層存在。框架層430連接應用程式層440與OS層420。亦即,框架層430包含位置管理器、通知管理器及畫面緩衝器以在觸碰螢幕上顯示影像。
應用程式層440作為框架層430的上層存在以執行多顯示裝置100的各種功能。舉例而言,應用程式層440可包含呼叫應用程式441、多媒體應用程式442、相機應用程式443、瀏覽器應用程式444以及示意動作應用程式445。
應用程式441至445提供使用者介面,且自使用者接收命令,且經由框架而將命令傳輸至OS 420,或請求OS 420的資
源。OS 420處理系統呼叫且管理許多應用程式的任務。OS 420根據處理系統呼叫的結果而操作包含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的許多硬體組態。
下文中,將解釋顯示器的硬體組態。
圖6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第一顯示器190a(或者,圖2的第二顯示器190b)的顯示器的電路組態的視圖。下文中,將主要描述第一顯示器190a,但第二顯示器190b具有與第一顯示器190a的組態相同的組態,且因此以相同的方式操作。
顯示器可包含如上所述的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且,顯示器可更包含觸碰螢幕。
參看圖6,第一顯示器190a的影像輸出電路可包含時序控制器231、閘極驅動器232、資料驅動器233、電壓驅動器234以及顯示面板235。
時序控制器231自外部源接收適合於對應於觸碰螢幕的解析度的時脈信號(DCLK)、水平同步信號(Hsync)以及垂直同步信號(Vsync),產生閘極控制信號(掃描控制信號)以及資料控制信號(資料信號),重新配置所輸入的R、G及B資料,且將R、G及B資料提供至資料驅動器233。
時序控制器231可產生關於以上閘極控制信號的閘極移位時脈(gate shift clock,GSC)、閘極輸出啟用(gate output enable,GOE)以及閘極開始脈衝(gate start pulse,GSP)。GSC為判定接
通及/或切斷連接至諸如R、G以及B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的發光元件的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時間的信號。GOE為控制閘極驅動器232的輸出的信號,且GSP為指示一個垂直同步信號中的螢幕的第一驅動線的信號。
且,時序控制器231可產生關於資料控制信號的源極取樣時脈(source sampling clock,SSC)、源極輸出啟用(source output enable,SOE)以及源極開始脈衝(source start pulse,SSP)。SSC用作將資料鎖存於資料驅動器233中的取樣時脈,且判定資料驅動IC的操作頻率。SOE將由SSC鎖存的資料傳輸至顯示面板235。SSP為通知對應於一個水平同步持續時間的資料的鎖存或取樣開始的信號。
閘極驅動器232產生掃描信號,且經由掃描線S1、S2、S3、……、Sn而連接至顯示面板235。閘極驅動器232根據由時序控制器231產生的閘極控制信號而將自電壓驅動器234提供的閘極接通/切斷電壓(Vgh/Vgl)施加至顯示面板235。閘極接通電壓(Vgh)依序傳輸至閘極線1(GL1)至閘極線N(GLn)以在顯示面板235上實現單位畫面影像。
資料驅動器233產生資料信號,且經由資料線D1、D2、D3、……、Dm而連接至顯示面板235。資料驅動器233完成掃描且根據由時序控制器231產生的資料控制信號而將影像畫面的RGB資料輸入至顯示面板235。資料驅動器233將自時序控制器
231串列提供的RGB的影像資料轉換成並列資料,將數位資料轉換成類比電壓,且將對應於一條水平線的影像資料提供至顯示面板235。此程序是相對於每一水平線而依序執行。
電壓驅動器234產生驅動電壓,且將其傳輸至閘極驅動器232、資料驅動器233以及顯示面板235。亦即,電壓驅動器234自外部源接收供電電壓(亦即,110伏特或220伏特的交流(AC)電壓),且產生驅動顯示面板235所需的電源電壓(VDD)且提供電源電壓,或提供接地電壓(VSS)。且,電壓驅動器234可產生閘極接通電壓(Vgh)且將其提供至閘極驅動器232。為此,電壓驅動器234可包含個別地操作的多個電壓驅動模組(未繪示)。多個電壓驅動模組(未繪示)可在控制器130的控制下操作以提供不同電壓,且控制器130可控制電壓驅動器234,以使得多個電壓驅動模組根據預先設定的資訊而提供不同驅動電壓。舉例而言,多個電壓驅動模組可在控制器130的控制下根據預先設定的資訊而提供不同的第一電壓與預設地設定的第二電壓。
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電壓驅動器234可包含對應於由顯示面板235劃分而成的多個區域的多個電壓驅動模組。在此狀況下,控制器130可控制多個電壓驅動模組以根據多個區域的螢幕資訊(或輸入影像資訊)而提供不同的第一電壓,亦即,ELVDD電壓。亦即,控制器130可使用輸入至資料驅動器233的影像信號而控制ELVDD電壓的位準。螢幕資訊可為輸入影像的亮度以及灰階資訊中的至少一者。
顯示面板235包含交叉以界定像素區域的多條閘極線(GL1至GLn)與多條資料線(DL1至DLn)。諸如OLED的R、G及B發光元件可形成於閘極線與資料線交叉的像素區域236上。且,開關元件(亦即,TFT)形成於像素區域236的某一區域(具體言之,角落)上。當此TFT接通時,灰階電壓自資料驅動器233提供至R、G及B發光元件。此時,R、G及B發光元件根據基於灰階電壓而提供的電力的量來提供光。亦即,若提供許多電力,則R、G及B發光元件提供大量光。
圖7為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器的橫截面圖。
參看圖7,第一顯示器190a包含影像輸出器以及觸碰螢幕。
影像輸出器包含:顯示面板360,上方基板362與下方基板361彼此緊密接觸地形成;上方偏振板300,形成於顯示面板360的上方基板362上;以及下方電極310,形成於偏振板300的邊緣上。影像輸出器更包含形成於下方基板361上的下方偏振板301。
液晶層363可形成於上方基板362與下方基板361之間。上方基板362以及下方基板361包含顯示影像的顯示區域以及沿著顯示區域的邊緣形成的邊界區域。雖未繪示,但下方基板361的顯示區域包含:多條閘極線以及多條資料線;薄膜電晶體,其形成於多條閘極線與多條資料線交叉的區域上;以及像素電極,
連接至薄膜電晶體。可設置與像素電極部分重疊的維持電極。多個襯墊可形成於下方基板361的邊界區域上以與閘極線以及資料線連接。
上方基板362以及下方基板361可由諸如密封劑的密封部件364密封。密封部件364可沿著上方基板362以及下方基板361的邊界區域形成。
觸碰螢幕包含:下方透明電極330,連接至下方電極310且形成於上方偏振板300上;觸控板340,其中上方透明電極342得以設置且附著至上方基板362;以及突起350,其設置於上方透明電極342與下方透明電極330之間。
觸控板340包含:基底膜341;上方透明電極342,其形成於基底膜341上;以及上方電極343,其形成於上方透明電極342上。
當以預定外力按壓觸控板340時,被施加力的區域的突起350與下方透明電極330緊密接觸,且因此,下方透明電極330與上方透明電極342彼此電連接。在上方透明電極342及/或下方透明電極330中流動的電流因電連接而改變,且此改變由獨立感測構件(未繪示)感測到。感測構件將所感測的信號傳輸至獨立設置的控制器130。控制器130使用所感測的信號而產生改變電流的流動的區域的坐標,且將坐標傳輸至預定驅動器(未繪示)。驅動器可回應於所輸入的坐標而使用諸如滑鼠的輸入工具來執行與操縱顯示於顯示面板360上的影像相同的操作。
相比而言,多顯示裝置100可由於其特定特性而包含具有各種組態的影像畫面緩衝器。下文中,將描述具有各種可能組態的影像畫面。
圖8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示裝置100的顯示驅動器175的方塊圖,且圖9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驅動器175'的方塊圖。
參看圖8,顯示驅動器175包含第一畫面緩衝器175a-1、第一顯示驅動器175a-2、第二畫面緩衝器175b-1以及第二顯示驅動器175b-2。亦即,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可分別包含各別的畫面緩衝器175a-1與175b-1以及各別的顯示驅動器175a-2與175b-2。
第一畫面緩衝器175a-1經組態以緩衝待顯示於第一顯示器190a上的影像畫面,且第二畫面緩衝器175b-1經組態以緩衝待顯示於第二顯示器190b上的影像畫面。
舉例而言,可按照點陣圖格式將已由GPU 133數位信號處理的影像畫面儲存於第一畫面緩衝器175a-1以及第二畫面緩衝器175b-1中。在此狀況下,根據可分別由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中的每一者支援的最大像素大小來指派畫面緩衝器175a-1以及175b-1中的每一者的緩衝區域。第一顯示驅動器175a-2分析儲存於第一畫面緩衝器175a-1中的影像畫面,且將影像畫面轉換成第一影像源信號。第一顯示驅動器175a-2將第一影像源信號提供至第一顯示器190a,且驅動第一顯示器190a顯示影
像畫面。
同樣地,第二顯示驅動器175b-2分析儲存於第二畫面緩衝器175b-1中的影像畫面,將影像畫面轉換成第二影像源信號,將第二影像源信號提供至第二顯示器190b,且顯示影像畫面。
此兩個畫面緩衝器可適合於並行處理分別對應於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中的每一者的影像畫面。當並行處理器輸出分別對應於顯示器190a與190b中的每一者的影像信號時,可改良影像輸出效率。
然而,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可分別使用單一整合式畫面緩衝器175-1,而非使用獨立設置的第一畫面緩衝器175a-1與第二畫面緩衝器175b-1,如圖9所說明。
圖9為說明可使用整合式畫面緩衝器175-1而分別控制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的操作的多顯示裝置100的組態的方塊圖。當藉由使用整合式畫面緩衝器175-1而實施畫面緩衝器時,可對整合式畫面緩衝器175-1指派大於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的最大解析度的大小。
舉例而言,當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中的每一者分別以1024*800的最大解析度顯示時,可對整合式畫面緩衝器175-1指派對應於能夠顯示1024*1600的解析度的畫面緩衝器大小的儲存區域。整合式畫面緩衝器175-1的第一區域儲存待在第一顯示器190a上顯示的第一影像畫面,且第二區域儲存待在第二顯示器190b上顯示的第二影像畫面。
顯示驅動器175-2使用儲存於整合式畫面緩衝器175-1中的第一影像畫面以及第二影像畫面的位址而將第一影像畫面或第二影像畫面提供至第一顯示器190a或第二顯示器190b,且驅動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中的每一者。
如上所述,多顯示裝置100的感測器150可包含近接感測器155。下文中,將解釋近接感測器155的組態以及操作。
圖10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感測暫留的方法的實例的視圖。
使用者可僅藉由將其手指或其他使用者物件移動得靠近觸碰螢幕而不直接對觸碰螢幕進行觸碰而將控制命令輸入至多顯示裝置100。在此狀況下,多顯示裝置100可使用近接感測器155來感測暫留。暫留可被辨識為當使用者不直接對觸碰螢幕進行觸碰且運動在空間上在預定有效辨識範圍內得以辨識時的單一觸碰示意動作。
參看圖10,顯示器290包含紅外線(infrared ray,IR)源291以及辨識暫留的IR感測器292。
IR源291將紅外線發射至顯示器290的表面。具體言之,IR源291安置於顯示影像的顯示器290的下方部分上,且將紅外線發射至顯示器290的表面。在顯示器290的表面上可存在辨識使用者物件50的接近的預定區域。此區域為辨識暫留的有效辨識區域5。
使用者物件指將命令輸入至多顯示裝置100的構件,且
可為使用者的身體的一部分,諸如,手或手指。
當使用者物件50接近有效辨識區域5時,IR感測器292感測自接近的使用者物件50反射的紅外線,且產生IR掃描影像。具體言之,IR感測器292可使用以陣列形式配置的多個IR感測元件而產生對應於自接近的使用者物件50反射的紅外線的IR掃描影像。多顯示裝置100可使用所產生的IR掃描影像而感測暫留輸入。
如下文將解釋,可有必要區分輸入筆500的暫留與除了輸入筆500外的其他物件的暫留。
圖11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使用輸入筆500來感測暫留的方法的實例的視圖。
如下文將解釋,輸入筆500可在其中包含磁場線圈。多顯示裝置100可更包含磁場感測器295以根據磁場線圈與顯示器290的近接來感測磁場的改變,顯示器290包含紅外線(IR)源291以及IR感測器292以辨識輸入筆500的暫留。因為輸入筆500暫留的點具有由於輸入筆500的磁場線圈而改變的磁場,所以磁場感測器295可感測對應的點處的輸入筆500的暫留。可存在由顯示器290的表面辨識輸入筆500的接近的預定區域。此區域為辨識輸入筆500的暫留的有效辨識區域5a。此時,圖3的近接感測器155亦感測暫留,但當近接感測器155與磁場感測器295兩者感測使用者物件的暫留時,忽略由近接感測器155進行的感測的結果。因此,當磁場感測器295感測到輸入筆500的暫留時,
多顯示裝置100可被視為處於筆輸入模式中,且顯示對應的選單項或螢幕。
相比而言,當磁場感測器295未感測到輸入筆500的暫留但近接感測器155感測到暫留時,可判定不同於包含磁場線圈(未繪示)的輸入筆500的使用者物件接近多顯示裝置100。在此狀況下,控制器130可在鍵盤輸入模式中操作以在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中的至少一者上顯示軟鍵盤。
下文中,將參看隨附透視圖解釋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示裝置100的外部。
圖12為詳細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示裝置100的透視圖。在圖12中,多顯示裝置100包含藉由鉸鏈185而彼此連接的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
參看圖12,多顯示裝置100包含第一本體2以及第二本體4,第一本體2以及第二本體4藉由鉸鏈185而彼此連接且可相對於彼此移動。第一顯示器190a可設置於第一本體2的一個表面上,且至少一個實體按鈕161可設置於第一顯示器190a的一個側表面上。第二顯示器190b可設置於第二本體4的一個表面上,且至少一個實體按鈕161'可設置於第二顯示器190b的一個側表面上。實體按鈕161及161'包含下壓按鈕以及觸碰按鈕中的至少一者。在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中,設置於包含揚聲器(未繪示)以及麥克風(未繪示)的第一本體2上的第一顯示器190a作為主螢幕操作,且設置於不包含此部件的第二本體4上的第二
顯示器190b可作為次螢幕操作。在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本體2包含第一相機141,且第二本體4包含第二相機142。
當如圖12所說明置放多顯示裝置100時,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分別在橫向模式中顯示螢幕。
當多顯示裝置100經組態以具有藉由鉸鏈185而彼此連接且相對於彼此移動的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時,多顯示裝置100可為任一裝置,如行動電話、膝上型電腦、平板型PC以及攜帶型多媒體播放器(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PMP)。雖然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分別設置於第一本體2以及第二本體4上,但以下解釋亦可應用於觸碰螢幕顯示器僅設置於兩個面板中的一者上的裝置。且,可省略分別在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的側表面上的功能按鈕161中的至少一者。此外,雖然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藉由鉸鏈185而彼此連接,但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可藉由其他元件而彼此連接,只要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可相對於彼此折疊。
如圖12所說明,鉸鏈185可包含在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之間的連接部分的相對邊緣處形成的兩個鉸鏈。且,鉸鏈185可為安置於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之間的整個連接部分上的單一鉸鏈。
多顯示裝置100包含含有彼此實體上或以圖形方式分開的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的顯示裝置,且可使用第
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來支援如圖13至圖17所說明的各種螢幕模式。
圖13至圖17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根據多顯示裝置100的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之間的相對角度的螢幕模式的視圖。
相對角度(θ)為在預定方向(例如,逆時針方向)上參考於第一本體2旋轉的第二本體4的旋轉角度。
具體言之,可使用嵌入於鉸鏈185內的鉸鏈感測器來偵測相對角度(θ)。鉸鏈感測器可包含霍爾感測器、壓力感測器、電感性感測器、電子含量感測器(electric content sensor)以及光學感測器中的至少一者,但不限於此,且可藉由偵測鉸鏈的移動以及相對位置來辨識相對角度(θ)。且,相對角度(θ)可由偵測第一本體2以及第二本體4的位置的地磁感測器或加速度感測器153辨識。
圖13為說明當參考於鉸鏈185折疊多顯示裝置100時的多顯示裝置100的透視圖。如圖13所說明,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彼此接觸,其中分別在第一本體2以及第二本體4上的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面向相反方向。亦即,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完全在相反方向上反折。此狀態可稱為單一模式。此時,相對角度(θ)為0°。舉例而言,當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之間的相對角度在0°與60°之間時,將多顯示裝置辨識為處於單一模式中。當多顯示裝置100不在使用中且處於鎖定狀態中或可
在呼叫應用程式中使用時,可有效地使用單一模式。在單一模式中,在前表面上的第一顯示器190a顯示至少一個應用程式的任務螢幕,且在後表面上的第二顯示器190b可切斷。一些應用程式可使用選項選單接通後表面上的第二顯示器190b。
圖14說明當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彼此平行(亦即,展開)時的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在此狀態中,相對角度(θ)為180°或在預定範圍內接近180°。此狀態將稱為擴張模式。舉例而言,當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之間的相對角度範圍為175°至185°時,多顯示裝置100判定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展開。在擴張模式中,兩個應用程式的兩個任務螢幕可分別顯示於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上,或一個應用程式的兩個任務螢幕可分別顯示於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上。且,一個應用程式的一個任務螢幕可寬廣地分別顯示於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上。以此方式,可提供各種檢視模式。當不存在正在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中的一者上執行的應用程式時,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中的至少一者可顯示主螢幕。擴張模式可有效地用於電子書以及動態影像播放器應用程式中。
圖15說明第二本體4與第一本體2的相對角度(θ)超過180°,亦即,說明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朝向彼此稍微向內折疊。在以下描述中,此狀態將稱為工具套件模式。舉例而言,當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之間的相對角度在185°與
265°之間時,工具套件模式得以辨識。工具套件模式指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朝向彼此稍微向內折疊的狀態,且可適用於多顯示裝置100如膝上型電腦一樣使用之時。舉例而言,任務螢幕可顯示於一個顯示器190a上,然而,諸如鍵盤的工具的各種任務環境可提供於另一顯示器190b上。
圖16說明第二本體4與第一本體2的相對角度(θ)小於180°(亦即,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幾乎反折以在相反方向上面向彼此)的狀態。此狀態稱為站立模式。舉例而言,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之間的相對角度在30°與90°之間。在以下描述中,此狀態將稱為站立模式。在站立模式中,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分別反折以面向外,且多顯示裝置100可按三角形形狀置放於底部上。站立模式適用於多顯示裝置100充電或用作數位時鐘或相冊之時或適用於使用者長時間內檢視私用廣播、電影以及動態影像之時。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站立模式可應用於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用途的協作或互動的應用程式,例如,視訊會議或協作性遊戲。在站立模式中,某一應用程式可僅在前表面的第一顯示器190a上顯示任務螢幕,且可切斷後表面的第二顯示器190b。某一應用程式可使用選項選單來接通後表面上的第二顯示器190b。
圖17說明圖16的站立模式的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且說明直立置放以使得鉸鏈185的部分與底部接觸的多顯示裝置100。此狀態可稱為縱向檢視模式。在縱向檢視模式
中,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之間的相對角度在30°與90°之間,且當藉由加速度感測器153判定多顯示裝置100直立置放時,縱向檢視模式得以辨識。
具體言之,加速度感測器153感測多顯示裝置的旋轉。加速度感測器153感測縱向檢視模式與橫向檢視模式之間的切換,在縱向檢視模式中,多顯示裝置100的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分別置放於左側以及右側上,而在橫向檢視模式中,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分別置放於上側以及下側上。
縱向檢視模式可應用於必須將不同影像提供至兩個或兩個以上使用者的應用程式,例如,視訊會議或多動態影像播放器。
圖18及圖19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多顯示裝置100的兩個相機的置放的視圖。圖18及圖19說明自前方檢視的多顯示裝置100。圖18及圖19說明相機的置放,且因此省略了除了相機之外的組件。
參看圖18,多顯示裝置100包含第一本體2以及第二本體4,且第一本體2包含第一顯示器190a,且第二本體4包含第二顯示器190b。第一本體2與第二本體4藉由鉸鏈185而彼此連接,且可相對於彼此移動。第一相機141可置放於第一本體2的邊界區域中與鉸鏈185相對的邊界區域的中央上。第二相機142可置放於第二本體4的邊界區域中與鉸鏈185相對的邊界區域的中央上。
將參看圖19解釋相機的置放。為了容易理解,參考於使用者面向多顯示裝置100的方向進行解釋。第一相機141'可置放於第一本體2的左側邊界區域的中央表面上,且第二相機142'可置放於第二本體4的左側邊界區域的中央表面上。在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相機以及第二相機可分別置放於第一本體2以及第二本體4的右側邊界區域的中央表面上。在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再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相機以及第二相機可分別置放於第一本體2以及第二本體4的角落區域上,或就此而言,置放於任何其他區域上。可如上所述在水平方向上使用多顯示裝置100,且可在垂直方向上顯示多顯示裝置100。
使用者經由上述多顯示裝置100而執行多種輸入,且多顯示裝置100執行對應於輸入的輸出。
圖20及圖21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啟動工具集的視圖。
圖20說明當多顯示裝置100在垂直方向上利用時啟動工具集的操作。圖20的視圖(a)說明顯示器2003的初始狀態,且圖20的視圖(b)說明工具集2005得以啟動的狀態。具體言之,當感測到自鉸鏈區域2001移動至顯示器2003以便顯示工具集2005的拖曳示意動作2002時,如圖20的視圖(b)所說明而顯示工具集2005。回應於拖曳示意動作2002,多顯示裝置100將工具集2005顯示為在自鉸鏈區域2001拖曳至顯示器2003的方向上的半圓形形狀的工具集UI。因此,如圖20的視圖(b)所說明,所拖曳的顯
示器2003的螢幕變暗(2004)。
圖20說明當多顯示裝置100在垂直方向上利用時的工具集啟動操作。下文中,將參看圖21解釋當多顯示裝置100在水平方向上利用時啟動工具集的操作。
圖21的視圖(a)說明顯示器2103的初始狀態,且圖21的視圖(b)說明工具集2105得以啟動的狀態。具體言之,當感測到自邊框的捷徑區域2101朝向顯示器2103移動以顯示工具集2105的拖曳示意動作2102時,如圖21的視圖(b)所說明而顯示工具集。回應於拖曳示意動作2102,多顯示裝置100顯示工具集2105,所述工具集2105具有在自邊框的捷徑區域2101拖曳至顯示器2103的方向上的半圓形形狀的工具集UI。此時,所拖曳的顯示器2103的螢幕變暗(2104)。
雖然在圖21中在邊框的捷徑區域2101上啟動工具集2105,但可如圖20所說明在鉸鏈區域2001上啟動工具集2105,甚至當多顯示裝置100在水平方向上利用時亦是如此。
且,甚至當如圖20所說明多顯示裝置100在垂直方向上利用時,仍可在邊框的捷徑區域2101上啟動工具集2005,如圖21所說明。
圖22及圖23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啟動下層工具集的視圖。
圖22及圖23為說明當多顯示裝置100分別在垂直方向上以及在水平方向上利用時啟動下層工具集的視圖。
參看圖22的視圖(a)及圖23的視圖(a),作為最上層工具集的第一工具集2201或2301分別藉由使用者的工具集啟動操作分別顯示於顯示器2210或2310上。當自第一工具集2201或2301選擇某一工具且分別在所選擇的工具上感測到點選示意動作2202或2302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22的視圖(b)及圖23的視圖(b)。現參看圖22的視圖(b)及圖23的視圖(b),分別回應於點選示意動作2202或2302,多顯示裝置100將自第一工具集選擇的工具與第一工具集的半圓分開,稍微擴充工具,且顯示工具(2203或2303),且分別啟動第二工具集2204或2304(其為所選擇的工具的下層工具集)且分別在顯示器2210或2310上顯示第二工具集2204或2304。當分別自第二工具集2204或2304選擇某一工具且分別在所選擇的工具上感測到點選示意動作2205或2305時,多顯示裝置100分別進行至圖22的視圖(c)或圖23的視圖(c)的螢幕。參看圖22的視圖(c)及圖23的視圖(c),多顯示裝置100分別啟動第三工具集2206或2306(其為所選擇的工具的下層工具集),且回應於點選示意動作,分別在顯示器2210或2310上顯示第三工具集2206或2306。
圖24及圖25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結束下層工具集的視圖。
圖24及圖25說明當多顯示裝置100分別在垂直方向上以及在水平方向上利用時使下層工具集消失的操作。
現參看圖24的視圖(a)及圖25的視圖(a),藉由擴充下層
工具集而分別將第一工具集、第二工具集以及第三工具集顯示於顯示器2410或2510上。當在不處於第一工具集的所啟動的工具區域2401或2501內的第一工具集的邊界2402或2502上感測到點兩下示意動作2403或2503時,多顯示裝置100分別進行至圖24的視圖(b)及圖25的視圖(b)。參看圖24的視圖(b)及圖25的視圖(b),回應於點兩下示意動作,多顯示裝置100使作為下層工具集的第二工具集以及第三工具集以及第一工具集的所啟動的工具區域分別自顯示器2410或2510消失。因此,僅第一工具集2404或2504分別顯示於顯示器2410或2510上。
圖26及圖27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結束工具集的視圖。
圖26及圖27說明當多顯示裝置100分別置放於垂直方向上以及水平方向上時結束工具集的操作。
現參看圖26的視圖(a)及圖27的視圖(b),當分別在顯示器2604或2704上顯示第一工具集2601或2701且在第一工具集2601或2701上感測到朝向鉸鏈區域2602或2702移動的拖曳示意動作2603或2703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26的視圖(b)或圖27的視圖(b)。參看圖26的視圖(b)及圖27的視圖(b),回應於拖曳示意動作,多顯示裝置100使第一工具集自顯示器消失,且使變暗的顯示器2604或2704不變暗,且分別顯示螢幕2605或2705。
在圖20至圖27中,已在多顯示裝置100處於單一模式中的假設下描述啟動工具集的操作。然而,可在上述各種模式中
啟動工具集。
圖28至圖30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根據多顯示裝置100的螢幕模式而執行工具集的視圖。
圖28至圖30解釋分別在工具套件模式2800、擴張模式2900以及站立模式3000中執行工具集的操作。
如上文參看圖20至圖27所解釋的在單一模式中執行工具集的操作通用於圖28至圖30,且因此省略了冗餘解釋。
圖31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的第一工具集。
第一工具集指藉由使用者的工具集啟動操縱而顯示的基本工具集。
參看圖31,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的第一工具集UI。
在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中,半圓形UI 3100-1的第一工具集劃分成顯示於顯示器上的顯示區域3110,以及未顯示於顯示器上的可變區域3120。具體言之,顯示區域3110為當啟動工具集時顯示的半圓形部分,且預定工具置放於顯示區域3110上。預定工具可直接由使用者設定,且可為通常由多顯示裝置提供的工具。舉例而言,預定工具可表示相機、音樂播放器、動態影像拍攝、網頁瀏覽器、圖庫、電子書、訊息、備忘錄、連絡人資訊、行事曆以及裝置設定。可變區域3120為當啟動工具集時不顯示的另一半圓形部分,且置放不同於預定工具的工具(亦即,所隱藏的工具)。
此可變區域3120使未來藉由更新工具集來擴充工具成為可能。第一工具集3100組態為上下滾動(3130)的撥號盤UI,且可變區域3120的所隱藏的工具可藉由使用者操縱而顯示於顯示區域3110上。
如在本發明一般概念的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中所描述,根據如將在下文解釋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工具集可劃分成顯示區域以及可變區域,且可變區域的所隱藏的工具可根據使用者操縱而顯示於顯示器上。
相比而言,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的第一工具集可按卡袋UI 3100-2、水滴UI 3100-3、四邊形條形圖UI 3100-4中的至少一種形式顯示。
圖32為解釋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的作為第一工具集的下層工具集的第二工具集的視圖。
參看圖32,當自本發明一般概念的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半圓形UI 3200-1上的第一工具集3210選擇一個工具3220時,啟動所選擇的工具3220,且作為所選擇的工具3220的下層工具集的第二工具集3230按圓形條形狀顯示,如同其圍封第一工具集而向下滑動一樣(3240)。或者,可顯示第二工具集3230,如同其圍封第一工具集3210而向下滑動一樣,其中動畫效果展示滾動波(3250)。藉由當顯示第二工具集3230時添加此動畫效果(例如,滾動波或後像效果),可提供匹配使用者的敏感度的UI。
第二工具集3230可具有根據第二工具集3230中包含的
工具的數目而改變的條的長度,且可按各種佈局顯示以與第一工具集3210區分開。
本發明一般概念的第二例示性實施例包含如同當自第一工具集選擇一個工具時自卡袋抽出卡一樣顯示的卡袋UI 3200-2的第二工具集。
本發明一般概念的第三例示性實施例包含水滴UI 3200-3的第二工具集,以使得當自第一工具集選擇一個工具時,可將未選擇的工具在所選擇的工具中放好,如圖32所說明。第二工具集的工具在與將工具在第一工具集中放好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自所選擇的工具出現,以使得第二工具集得以顯示。
本發明一般概念的第三例示性實施例包含四邊形條形圖UI 3200-4的第二工具集,以使得當自第一工具集選擇一個工具時,在顯示第一工具集的顯示器的相反方向上朝向另一顯示器移動所選擇的工具,如圖32所說明。第二工具集顯示於顯示所選擇的工具的顯示器上。
圖33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的作為第二工具集的下層工具集且執行工具的第三工具集的視圖。
參看圖33,半圓形UI 3300-1包含已自第一工具集3310選擇的工具3320,以使得第二工具集3330出現。因此,當自第二工具集3330選擇工具3335時,本發明一般概念的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半圓形UI 3300-1按圓形條形狀顯示第三工具集3340(其為所選擇的工具3335的下層工具集),如同其圍封第二工具集
3330而向下滑動一樣(3360)。第三工具集3340可具有根據第三工具集3340中包含的工具的數目而改變的條的長度。在第三工具集3340下的另一下層工具可按圓形按鈕3350的形式顯示。
然而,雖然在半圓形UI 3300-1的本發明一般概念的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中按圓形按鈕3350的形式顯示下層工具,但下層工具可如在半圓形UI 3300-2的本發明一般概念的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中而提供於獨立區域上,且可執行特定功能。
下文中,將關於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半圓形UI的工具集而解釋工具集操作。工具集操作亦可應用於本發明一般概念的第二至第四例示性實施例。
圖34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工具集UI的流程的視圖。
參看圖34的視圖(a),當感測到預定義的觸碰示意動作(例如,拖曳示意動作3401)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34的視圖(b)。
參看圖34的視圖(b),多顯示裝置100回應於拖曳示意動作3401而顯示第一工具集3402。當自第一工具集3402選擇某一工具3412且在所選擇的工具3412上感測到點選示意動作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34的視圖(c)。參看圖34的視圖(c),多顯示裝置100回應於點選示意動作(3403)而啟動自第一工具集3402選擇的工具3412,且顯示第二工具集3404,如同其圍封第一工具集3402而向下滑動一樣。因而,當在第二工具集3404的某一工
具3413上感測到點選示意動作3405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34的視圖(d)或(e)。當自第二工具集3404選擇的工具3413具有下層工具集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34的視圖(d),且當自第二工具集3404選擇的工具3413不具有下層工具集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34的視圖(e)。參看圖34的視圖(d),多顯示裝置100回應於點選示意動作3405而顯示第三工具集3406,其為所選擇的工具3413的下層工具集。且,參看圖34的視圖(e),當所選擇的工具3414不具有下層工具集且執行開/關或+/-操作時,多顯示裝置100沿著第二工具集3404的圓形條的外邊緣顯示圓形按鈕3409。當如圖34的視圖(d)以及(e)所說明在不處於第一工具集3402上的工具啟動區域內的邊界3407或3410上感測到點兩下示意動作3408或3411時,第三工具集3406以及第二工具集3404依序朝向鉸鏈185回轉且消失,且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34的視圖(b)。
圖35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當驅動基於單顯示器的應用程式時執行工具集的視圖。
參看圖35的視圖(a),分別在第一顯示器3501以及第二顯示器3502上驅動基於單顯示器的應用程式。因而,當在鉸鏈區域3514內感測到在自第一顯示器3501朝向第二顯示器3502的方向上執行的拖曳示意動作3511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35的視圖(b)。參看圖35的視圖(b),多顯示裝置100在第二顯示器3502上顯示工具集3520以對應於拖曳示意動作3511的方向,且
使第二顯示器3502變暗(3503)。當感測到選擇工具集3520的「設定」工具3512的使用者示意動作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35的視圖(c)。參看圖35的視圖(c),回應於選擇「設定」工具3512的使用者示意動作3512,顯示下層工具集3530,且當在下層工具集3530上感測到選擇「GPS」工具3513的使用者示意動作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35的視圖(d)。參看圖35的視圖(d),多顯示裝置100回應於選擇「GPS」工具3513的使用者示意動作,經由警報訊息在第一顯示器190a上顯示GPS關斷狀態3504。
此外,當使用者自工具集選擇某一工具時,始終將所選擇的工具集置放於工具集UI的上方部分上,以使得使用者的眼睛的相同移動得以維持,且因此一致的眼睛追蹤環境可提供至使用者。舉例而言,參看圖35的視圖(b)以及視圖(c),當在第二工具集3520上感測到選擇「設定」工具3512的使用者示意動作時,所選擇的「設定」工具3512上滾(roll up)且顯示於第二工具集3520的上方部分上,且作為「設定」工具3512的下層工具集的第二工具集3530向下展開(wipe down)且顯示於第二工具集3520的外圓周的至少一部分上。
圖36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當驅動基於雙顯示器的應用程式時執行工具集的視圖。
與圖35相比,基於雙顯示器的應用程式與圖35中的應用程式不同之處在於,在第一顯示器3601與第二顯示器3602兩者上驅動單一應用程式。然而,可按照與基於單顯示器的應用程
式相同的方式在基於雙顯示器的應用程式上執行工具集3620。工具集被啟動的第二顯示器3602變暗(3603),以使得使用者可清晰地辨識工具集。
參看圖36的視圖(a),分別在第一顯示器3601以及第二顯示器3602上驅動基於雙顯示器的應用程式。因而,當在鉸鏈區域3614內感測到在自第一顯示器3601朝向第二顯示器3602的方向上執行的拖曳示意動作3611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36的視圖(b)。參看圖36的視圖(b),多顯示裝置100在第二顯示器3602上顯示工具集3620以對應於拖曳示意動作3611的方向,且使第二顯示器3602變暗(3603)。當感測到選擇工具集3620的「設定」工具3612的使用者示意動作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36的視圖(c)。參看圖36的視圖(c),回應於選擇「設定」工具3612的使用者示意動作3612,顯示下層工具集3630,且當在下層工具集3630上感測到選擇「GPS」工具3613的使用者示意動作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36的視圖(d)。參看圖36的視圖(d),多顯示裝置100回應於選擇「GPS」工具3613的使用者示意動作,經由警報訊息在第一顯示器190a上顯示GPS關斷狀態3604。
圖37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工具集塢的視圖。
參看圖37的視圖(a),在第一顯示器3701以及第二顯示器3702上驅動基於單顯示器的應用程式。因而,當在鉸鏈區域3715上感測到在自第一顯示器3701朝向第二顯示器3702的方向
上執行的拖曳示意動作3711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37的視圖(b)。參看圖37的視圖(b),多顯示裝置100在第二顯示器3702上顯示工具集3720以對應於拖曳示意動作3711的方向,且使第二顯示器3702變暗(3703)。當感測到自工具集3720選擇「設定」工具3712的使用者示意動作3712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37的視圖(c)。參看圖37的視圖(c),回應於選擇「設定」工具3712的使用者示意動作3712,多顯示裝置100顯示下層工具集3730。當在下層工具集3730的「顯示擴展」工具3713上感測到長時間點選示意動作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37的視圖(d)。參看圖37的視圖(d),根據長時間點選示意動作3714,按可移動形式啟動「顯示擴展」工具3713,且工具集塢3730形成於第一顯示器3701的上方部分上,以使得「顯示擴展」工具3713移動至位置3731而達成容易的使用者接取。
工具集塢3730指儲存且顯示所選擇的工具以便快捷地執行使用者頻繁地使用的工具的UI。
使用工具集塢3730,使用者可在不執行工具集的狀況下快捷地執行其想要使用的工具。工具集塢可在應用程式正執行的同時由使用者的特定示意動作啟動。舉例而言,當在應用程式的上方部分上感測到點選示意動作時,多顯示裝置100在預定時間內啟動應用程式的上方部分上的工具集塢。
相比而言,工具集塢可根據使用者的設定而改變可儲存的工具的數目。工具集塢對於每一應用程式可具有個別工具集,
且可根據使用者的品味而提供工具。因此,使用者在使用應用程式時的方便性可改良。
上文已參看圖31至圖37描述對應於使用者操縱的工具集的基本操作。然而,對應於使用者操縱的示意動作、工具集的位置以及工具集的UI僅為實例,且不限於此等例示性實施例。
如上所述,工具集可包含對應於多顯示裝置100的操作狀態的工具。亦即,工具集可根據多顯示裝置100正顯示主螢幕或是正執行應用程式來變化。特定言之,當多顯示裝置100正執行應用程式時,多顯示裝置100可根據應用程式的類型而顯示不同工具集。
圖38至圖47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根據多顯示裝置100的操作狀態而不同地組態的工具集的實例的視圖。
圖38為說明當執行網際網路瀏覽器工具時顯示的工具集的組態實例的視圖。參看圖38,網際網路瀏覽器工具3811正常地啟動以在第一工具集UI 3800上顯示下層工具集3820。網際網路瀏覽器工具3811的下層工具集3820可包含設定工具3821、多視窗劃分工具3822、搜尋工具3823、附件工具3824、列印工具3825以及資訊顯示工具3826。當選擇設定工具3821時,設定工具3821的下層工具集3830可包含顯示擴展工具3831、上傳設定工具3832、亮度調整工具3833、GPS設定工具3834、對比度調整工具3835、金鑰設定工具3836以及安全性設定工具3837。
參看圖38,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3812亦顯示於第一工具集UI 3800上。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3812為結束當前顯示的最下層工具集的工具。舉例而言,當如圖38所說明顯示下層工具集3820以及下層工具集3830兩者且選擇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3812時,下層工具集3830消失。
圖39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當執行音樂播放器時顯示的工具集的視圖。
參看圖39,音樂播放器工具3911以及下層工具集減小工具3912顯示於第一工具集UI 3900上。當啟動音樂播放器工具3911時,音樂播放器工具3911的下層工具集3920可包含設定工具3921、播放清單工具3922、音樂資訊檢視工具3923、搜尋工具3924、音量調整工具3925以及垃圾桶工具3926。當選擇設定工具3821時,設定工具3821的下層工具集3930可包含等化器設定工具3931、音效設定工具3932、播放清單設定工具3933以及計時器設定工具3934。
圖40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當執行動態影像播放器時顯示的工具集的視圖。
參看圖40,動態影像播放器工具4001以及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4002顯示於第一工具集UI 4000上。當啟動動態影像播放器工具4001時,動態影像播放器工具4001的下層工具集4010可包含播放清單工具4011、設定工具4012、螢幕調整工具4013、垃圾桶工具4014、音量調整工具4015以及搜尋工具4016。
圖41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當執行相機時顯示的工具集的視圖。
參看圖41,相機工具4101以及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4102顯示於第一工具集UI 4100上。當啟動相機工具4101時,相機工具4101的下層工具集4110可包含設定工具4111、閃光燈設定工具4112、前後相機轉換工具4113、動態影像拍攝轉換工具4114、聚焦模式設定工具4115以及計時器設定工具4116。當選擇設定工具4111時,設定工具4111的下層工具集4120可包含解析度設定工具4121、膠捲設定工具4122、白平衡設定工具4123以及ISO敏感度設定工具4124。
圖42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當執行訊息時顯示的工具集的視圖。
參看圖42,訊息工具4201以及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4202顯示於第一工具集UI 4200上。當啟動訊息工具4201時,訊息工具4201的下層工具集4210可包含新訊息書寫工具4211、接收訊息檢視工具4212、垃圾桶工具4213、搜尋工具4214以及設定工具4215。
圖43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當執行備忘錄時顯示的工具集的視圖。
參看圖43,備忘錄工具4301以及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4302顯示於第一工具集UI 4300上。當啟動備忘錄工具4301時,備忘錄工具4301的下層工具集4310可包含新備忘錄書寫工具
4311、備忘錄清單工具4312、列印工具4313、垃圾桶工具4314、搜尋工具4315以及設定工具4316。當選擇新備忘錄書寫工具4311時,新備忘錄書寫工具4311的下層工具集4320可包含附件工具4321、社群網路服務(social network service,SNS)上傳工具4322、鋼筆設定工具4323、畫筆設定工具4324以及橡皮設定工具4325。
圖44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當執行圖庫時顯示的工具集的視圖。
參看圖44,圖庫工具4401以及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4402顯示於第一工具集UI 4400上。當啟動圖庫工具4401時,圖庫工具4401的下層工具集4410可包含圖庫清單工具4411、SNS上傳工具4412、拍攝模式轉換工具4413、列印工具4414、垃圾桶工具4415、搜尋工具4416以及設定工具4417。
圖45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當執行電子書時顯示的工具集的視圖。
參看圖45,電子書工具4501以及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4502顯示於第一工具集UI 4500上。當啟動電子書工具4501時,電子書工具4501的下層工具集4510可包含清單工具4511、搜尋工具4512、SNS上傳工具4513、電子書下載工具4514、列印工具4515以及設定工具4516。
圖46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當執行連絡人資訊時顯示的工具集的視圖。
參看圖46,連絡人資訊工具4601以及下層工具集減少工
具4602顯示於第一工具集UI 4600上。當啟動連絡人資訊工具4601時,連絡人資訊工具4601的下層工具集4610可包含新連絡人資訊添加工具4611、搜尋工具4612、最近呼叫連絡人資訊工具4613、連絡人資訊上傳工具4614、連絡人資訊下載工具4615、垃圾桶工具4616、書籤工具4617以及設定工具4618。
圖47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當執行行事歷時顯示的工具集的視圖。
參看圖47,行事曆工具4701以及下層工具集減少工具4702顯示於第一工具集UI 4700上。當啟動行事曆工具4701時,行事曆工具4701的下層工具集4710可包含每月排程工具4711、每周排程工具4712、每日排程工具4713、排程清單工具4714、排程添加工具4715、行動日(D-day)選單工具4716、垃圾桶工具4717以及設定工具4718。
雖然根據多顯示裝置的操作狀態而變化的工具集已描述於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上述例示性實施例中,但工具集可根據對應於多顯示裝置100的各種類型的觸碰構件而變化。舉例而言,當使用者以手觸碰多顯示裝置100時顯示的工具集可與當使用者以筆觸碰多顯示裝置100時顯示的工具集不同。
下文中,將詳細解釋當使用觸控筆4800時顯示的工具集的組態以及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的觸控筆4800的組態。
觸控筆4800為多顯示裝置100的外部輸入構件中的一
者,且使用者可使用觸碰示意動作以及觸控筆4800來操縱多顯示裝置100。
圖48A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觸控筆4800的內部組態的方塊圖。
參看圖48A,觸控筆4800包含感測器4810、控制器4820、通信器4830以及使用者介面4840。
感測器4810經組態以感測存在於預定範圍內的至少一個物理量。舉例而言,感測器4810可包含拍攝影像的相機、偵測運動或位置的陀螺儀感測器、根據施加至移動物件的力而偵測加速度的加速度感測器、藉由偵測磁場的流動來偵測方位角的地磁感測器、偵測物件的紅外線的IR感測器以及偵測所施加的壓力的強度的壓力感測器中的至少一者,但不限於此。
使用者介面4840可按下壓類型、觸碰類型或撥號器類型安置於觸控筆4800的手柄上,但不限於此。
控制器4820控制觸控筆4800的總體操作。特定言之,控制器4820控制通信器4830接收由感測器4810進行的感測的結果以及使用者介面4840的使用者輸入,且將關於感測的結果以及使用者輸入的資訊傳輸至多顯示裝置100。控制器4820包含微處理單元(micro processing unit,MPU)或中央處理單元(CPU)以及驅動MPU或CPU的作業系統(OS)。
通信器4830經組態以與多顯示裝置100通信。具體言之,通信器4830將關於經由感測器4810而獲得的感測的結果以
及使用者介面4840的使用者輸入的資訊傳輸至多顯示裝置100。且,必要時,通信器4830可自多顯示裝置100接收控制信號。
通信器4830可藉由使用各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方式來實施。舉例而言,通信器4830可藉由使用藍芽、IR通信、近場通信(NFC)、Wi-Fi或Zigbee來實施,但不限於此。
如上所述,觸控筆4800可經由感測器4810而感測多種資訊,且可經由使用者介面4840而接收使用者輸入。感測的結果以及使用者輸入資訊可經由通信器4830而傳輸至多顯示裝置100。在多顯示裝置100處接收的資訊可為可操縱多顯示裝置100的事件。
圖48B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觸控筆4800的視圖。
參看圖48B,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觸控筆4800可包含下方按鈕4801、上方按鈕4802以及撥號器4803,其安置於觸控筆4800的手柄4804上,且充當使用者介面。具體言之,下方按鈕4801可執行如滑鼠的左按鈕的選擇或執行的功能,且上方按鈕4802可執行如滑鼠的右按鈕的選單或設定的功能。且,撥號器4803可執行如滑鼠滾輪的上下捲動的功能。
下文中,將解釋使用圖48A及圖48B的觸控筆4800來執行工具集的多顯示裝置100。
圖49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使用觸控筆4800而啟動工具集以及擴充下層工具集的視圖。
參看圖49的視圖(a),當使用者按兩下觸控筆4800的上方以及下方按鈕4901中的一者(4902)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49的視圖(b)。參看圖49的視圖(b),多顯示裝置100啟動對應於執行中應用程式的工具集4910,且回應於觸控筆4800的控制信號而顯示工具集4910。
參看圖49的視圖(c),當在啟動工具集後輸入旋轉觸控筆4800的撥號器4905的使用者操縱4904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49的視圖(d)。參看圖49的視圖(d),多顯示裝置100旋轉選擇顯示(4911),且回應於觸控筆4800的撥號器4905的旋轉4904,顯示工具選擇4912。
參看圖49的視圖(e),當在正顯示自工具集選擇的工具的同時使用者按一下觸控筆4800的下方按鈕4906(4907)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49的視圖(f)。參看圖49的視圖(f),多顯示裝置100啟動所選擇的工具的下層工具集4914且回應於觸控筆4800的按一下4907而顯示下層工具集4914。
圖50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使用觸控筆4800而結束工具集的視圖。
參看圖50的視圖(a),當使用者相對於顯示下層工具集5010的多顯示裝置100按兩下觸控筆4800的上方以及下方按鈕5001中的一者(5002)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50的視圖(b)。參看圖50的視圖(b),多顯示裝置100回應於觸控筆4800的控制信號而結束工具集。
圖51及圖52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使用圖3、圖7及圖17的近接感測器155而執行工具集的視圖。
因為上文已參看圖7及圖17描述近接感測器155以及暫留,所以省略冗餘解釋。
參看圖51的視圖(a),當觸控筆4800接近工具5102以選擇多顯示裝置100的工具(5101)時,工具5102的下層工具集略微暴露以提供半透明工具集5103。當使用者以觸控筆4800點選工具5102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51的視圖(b)。參看圖51的視圖(b),藉由以觸控筆4800點選來顯示對應於所選擇的工具5102的完全可見的下層工具集5105。
雖然在以上例示性實施例中假設觸控筆4800的接近,但可應用使用者的手或其他使用者物件的方法。
圖52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根據使用者的手的接近而執行工具集的視圖。
參看圖52的視圖(a),使用者的左手5201接近多顯示裝置100(5202)。當使用者以左手5201的一根手指觸碰多顯示裝置100的顯示器的點5203時,多顯示裝置100參考於使用者的左手5201的接近方向參考於觸碰點而啟動工具集5211。此後,使用者可使用觸控筆5220或使用者的右手5201-1而選擇工具集5211的工具5212。
圖52的視圖(b)說明使用者的右手5201-1接近多顯示裝置100(5202-1)。因此,當使用者以左手5201的一根手指觸碰多
顯示裝置100的顯示器的點5203-1時,參考於使用者的右手5201-1的接近方向而啟動工具集5211-1。此後,使用者可使用觸控筆5220-1或使用者的左手5201而選擇工具集5211-1的工具5212-1。
可藉由在使用者的右手5201-1的接近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的運動來啟動工具集5211-1,以便不阻礙使用者的視線。
下文中,將解釋使用多點觸碰來執行工具集的多顯示裝置100。
圖53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對應於手或筆的多點觸碰而提供工具集的視圖。
參看圖2及圖53,當辨識到觸控筆4800的觸碰(5310)時,多顯示裝置100顯示由觸控筆4800在執行中應用程式中使用的工具集5315。舉例而言,因為觸控筆4800可用以在繪畫應用程式中繪畫細線,所以,可提供選擇對應的鋼筆類型的工具集5315。
相比而言,當辨識到手的觸碰(5320)時,多顯示裝置100顯示由手在執行中應用程式中使用的工具集5325。舉例而言,因為手可用以在繪畫應用程式中繪畫粗線或顏色,所以,可提供選擇對應的畫筆類型的工具集5315。
因而,多顯示設備100能夠在觸控筆4800與使用者的手的觸碰之間區分。其他物件亦可由多顯示設備100用來執行前述操作。
圖54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使用對應於手與筆的多點觸碰的工具的方法的視圖。
雖然在圖53中的繪畫應用程式中提供對應於觸控筆4800的繪畫線條的工具以及提供對應於手的繪畫粗線或顏色的工具,但在圖54中,假設可提供對應於觸控筆4800的書寫器具的工具(例如,顯示各種顏色的鉛筆、鋼筆、畫筆以及蠟筆),且可提供對應於手的繪圖器具的工具(例如,直尺、直角尺、波形尺、量角器以及圓板)。
參看圖54,多顯示裝置100辨識觸控筆5410以及手5420的觸碰,且執行對應於觸控筆5410的觸碰的操作5411以及對應於手5420的觸碰的操作5421。舉例而言,當觸控筆5410的觸碰在顯示器上移動時,沿著移動路徑5411繪畫單一線條,且當手5420的觸碰移動時,三角板5421沿著移動路徑移動。因此,使用者可容易使用諸如三角板的繪圖器具來繪畫所要的圖像。
圖55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更新工具集的操作的視圖。
多顯示裝置100可使用通信器110的每一通信模組與外部裝置或外部網路共用資料。多顯示裝置100可藉由經由外部裝置或外部網路來添加額外工具而更新工具集。可使用多顯示裝置100的OS軟體開發套件(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來開發額外工具,且使用者可經由網際網路或網路而將死皮開發的新的額外工具以及所更新的工具添加至多顯示裝置100。舉例而言,使用者可在應用程式商店購買所開發的工具,且可重新組態工具集。
參看圖55,使用者可經由諸如網際網路的外部網路5530
而接收新的額外工具5520。因此,除了已安裝的工具5510之外,使用者亦可選擇性地添加匹配使用者的偏好的工具。
所添加的工具5520可置放於圖31的可變區域3120上。
圖56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置放工具集的視圖。
雖然已在圖20至圖47中僅說明在朝向一個顯示器的方向上在鉸鏈區域上置放的半圓形狀的工具集UI,但可按如下各種形式置放工具集。
參看圖56,當按擴張模式將第一顯示器以及第二顯示器垂直地置放於多顯示裝置100上時,可將工具集置放於第二顯示器(其安置於下側或下端5620)的整個區域5610上。此可應用於對使用者提供諸如筆記型電腦的任務環境的工具集。
相比而言,當將第一顯示器以及第二顯示器水平地置放於多顯示裝置100上時,可將工具集置放於安置於鉸鏈區域的左側以及右側上的顯示器的部分5630或顯示器的相對端5640上上。此可應用於如上文參看圖20至圖47而解釋的在兩個顯示器上輸入諸如觸碰示意動作的使用者操縱的任務環境的工具集。
圖57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當將工具集置放於圖56的第二顯示器的整個區域5610上時執行工具集的視圖。
參看圖2及圖57的視圖(a),多顯示裝置100在如筆記型電腦的監視器的第一顯示器的螢幕5710上顯示任務螢幕。第二顯
示器的螢幕5720用以接收使用者輸入,且當在第二顯示器5720上感測到特定使用者操縱(例如,三指撥動示意動作5730)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57的視圖(b)。參看圖57的視圖(b),多顯示裝置100顯示對應於回應於特定使用者操縱當前正被驅動的應用程式的工具集5721。因而,當自工具集選擇一個工具的示意動作(例如,點選示意動作5731)由使用者輸入時,多顯示裝置100進行至圖57的視圖(c)。參看圖57的視圖(c),第二顯示器回應於選擇一個工具的示意動作而將所選擇的工具顯示為鍵盤5722。
如上所述,藉由根據使用者操縱(諸如,觸碰示意動作)自動執行工具集而無其他操作的程序,可提供定製的使用者任務環境。
圖58為解釋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提供多顯示裝置100的工具的操作的流程圖。
參看圖2及圖58,當輸入預定義的使用者操縱(S5810:是)時,使用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中的至少一者而顯示對應於當前操作的工具集(S5820)。
預定義的使用者操縱可為在朝向第一顯示器190a的第一方向上或朝向第二顯示器190b的第二方向上自連接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的鉸鏈185移動的觸碰示意動作,且工具集可根據觸碰示意動作的方向而顯示於第一顯示器190a或第二顯示器190b上。
工具集可為參考於觸碰示意動作結束的點以半圓形式列出工具的圖形UI,但不限於此。
工具集可包含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網際網路瀏覽器調整選單、音樂播放器調整選單、動態影像播放器調整選單、相機選項調整選單、訊息調整選單、備忘錄調整選單、圖庫調整選單、電子書調整選單、連絡人資訊調整選單、行事曆調整選單、書寫特性調整選單以及電子書調整選單,但不限於此。
當自工具集選擇一個工具(S5830:是)時,提供所選擇的工具(S5840)。
如圖58所說明的用於提供多顯示裝置的工具的方法可在具有圖1的組態的多顯示裝置100中執行,且可在具有其他組態的多顯示裝置中執行。
圖59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提供多顯示裝置100的工具的操作的流程圖。
參看圖59,當輸入預定義的使用者操縱(其用以顯示工具集)(S5910:是)時,將包含對應於多顯示裝置的操作的工具的工具集顯示於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中的至少一者的螢幕上(S5920)。相比而言,若未輸入預定義的使用者操縱(其用以顯示工具集)(S5910:否)時,將模式改變至對應於所選擇的工具的操作模式(S5980)。
本文所述的工具集可根據使用者操縱而改變包含於工具集中的工具。
使用者操縱可為在朝向第一顯示器190a的第一方向上或朝向第二顯示器190b的第二方向上自連接第一顯示器190a與第二顯示器190b的鉸鏈185移動的觸碰示意動作,且工具集可根據觸碰示意動作的方向而顯示於第一顯示器190a或第二顯示器190b上。
工具集可包含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網際網路瀏覽器調整選單、音樂播放器調整選單、動態影像播放器調整選單、相機選項調整選單、訊息調整選單、備忘錄調整選單、圖庫調整選單、電子書調整選單、連絡人資訊調整選單、行事曆調整選單、書寫特性調整選單以及電子書調整選單,但不限於此。
當自工具集選擇一個工具(S5930:是)且存在屬於所選擇的工具的下層工具(S5940:是)時,可顯示列出下層工具的下層工具集(S5950)。當自下層工具集選擇一個工具(S5960:是)時,操作S5940恢復。
下層工具集可為沿著上層工具集的外邊緣顯示的圓形條形狀的圖形UI或按鈕形狀的圖形UI。
工具集以及下層工具集中的至少一者可藉由使用者的滾動操縱來捲動,且可顯示所隱藏的工具。
相比而言,當不存在屬於所選擇的工具的下層工具(S5940:否)時,判定所選擇的工具是否選擇多顯示裝置100的操作模式。當判定所選擇的工具將選擇操作模式(S5970:是)時,將模式改變至對應於所選擇的工具的操作模式(S5980)。
在此狀況下,當在操作模式中再次輸入預定義的使用者操縱時,可同時顯示工具集與列出對應於操作模式的下層工具的下層工具集。
相比而言,當判定所選擇的工具將不選擇操作模式(S5970:否)時,提供所選擇的工具(S5990)。在此狀況下,在提供工具的操作中,當工具可在正在工具集中執行的應用程式中使用時,可將所選擇的工具顯示於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中的至少一者上。
如圖59所說明的提供多顯示裝置的工具的方法可在具有圖1的組態的多顯示裝置100中執行,或者,可在具有其他組態的多顯示裝置中執行。
根據如上所述的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多顯示裝置100提供對應於每一應用程式的工具集以使得使用者可直觀且容易地控制應用程式。
根據如上所述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的方法可程式化且儲存於各種儲存媒體中。因此,根據上述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的方法可實施於執行儲存媒體的各種種類的電子裝置中。
本發明一般概念亦可體現為電腦可讀媒體上的電腦可讀碼。電腦可讀媒體可包含電腦可讀記錄媒體以及電腦可讀傳輸媒體。電腦可讀記錄媒體為可儲存可之後由電腦系統讀取的資料的任何資料儲存裝置。電腦可讀記錄媒體的實例包含唯讀記憶體(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M)、CD-ROM、磁帶、軟碟以及
光學資料儲存裝置。電腦可讀記錄媒體亦可分散於網路耦接的電腦系統上,以使得電腦可讀碼以分散式方式儲存及執行。電腦可讀傳輸媒體可傳輸載波或信號(例如,經由網際網路進行的有線或無線資料傳輸)。且,用以實現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功能程式、碼以及碼段可容易由一般熟習本發明一般概念所屬的技術的程式設計師解譯。
具體言之,根據本發明一般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上體現有用以執行提供多顯示裝置的工具的方法的電腦程式,所述方法包含:當輸入預定義的使用者操縱時,使用第一顯示器190a以及第二顯示器190b中的至少一者來顯示對應於當前操作的工具集;以及當自工具集選擇一個工具時,提供所選擇的工具。
雖然已展示並描述了本發明一般概念的若干實施例,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可在此等實施例中進行改變,而不偏離本發明一般概念的原理以及精神,本發明一般概念的範疇定義於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中。
2‧‧‧第一本體
4‧‧‧第二本體
100‧‧‧多顯示裝置
130‧‧‧控制器
185‧‧‧鉸鏈
190a‧‧‧第一顯示器
190b‧‧‧第二顯示器
Claims (15)
- 一種多顯示裝置,包括:第一本體,包括第一顯示器;第二本體,包括第二顯示器;鉸鏈,連接所述第一本體與所述第二本體;以及控制器,當輸入顯示工具集的使用者操縱時,其中所述工具集被顯示為工具符號組,在所述第一顯示器以及所述第二顯示器中的至少一者的螢幕上顯示包括對應於所述多顯示裝置的操作狀態的工具的工具集,且當藉由選擇所述工具符號組的工具符號以自所述工具集選擇一個工具時,執行對應於所述所選擇的工具的操作,其中顯示於所述工具集上的工具的顯示位置是可變的。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多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工具集包括可在正在所述多顯示裝置中執行的應用程式中使用的工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多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工具集包括僅用於所述應用程式的專用工具,以及可通用於多個應用程式中的共同工具,其中所述控制器將所述專用工具優先於所述共同工具置放於所述工具集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多顯示裝置,其中當自所述工具集選擇可在正執行的所述應用程式中使用的工具時,所述控 制器顯示對應於所述所選擇的工具的工具圖標,且在根據使用者操縱改變所述工具圖標的顯示位置的同時執行對應於所述工具的操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多顯示裝置,其中當存在屬於所述所選擇的工具的第一下層工具時,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工具集的一側上顯示列出所述第一下層工具的第一下層工具集,其中當自所述第一下層工具集選擇一個第一下層工具且存在屬於所述所選擇的第一下層工具的第二下層工具時,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下層工具集的一側上顯示列出所述第二下層工具的第二下層工具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多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工具集的大小以及形狀根據可在所述應用程式中使用的工具的數目而不同地調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多顯示裝置,其中所述使用者操縱為觸碰示意動作,其中所述工具集為圖形UI,其中參考於所述觸碰示意動作結束的點而以半圓形式來配置工具,其中所述第一下層工具集為沿著所述工具集的外邊緣顯示的圓形條形狀的圖形UI或按鈕形狀的圖形UI。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多顯示裝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據使用者操縱而在所述工具集上新近地顯示所隱藏的工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多顯示裝置,其中所述使用 者操縱為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所述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是在朝向所述第一顯示器的第一方向上自所述第一本體的邊界區域進行或在朝向所述第二顯示器的第二方向上自所述第二本體的邊界區域進行,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據進行所述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的方向而在所述第一顯示器或所述第二顯示器上顯示所述工具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多顯示裝置,其中所述使用者操縱為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所述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是在朝向所述第一顯示器的第一方向上或在朝向所述第二顯示器的第二方向上自所述第一本體與所述第二本體之間的連接區域進行,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據進行所述觸碰及拖曳示意動作的方向而在所述第一顯示器或所述第二顯示器上顯示所述工具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多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工具集更包括至少一個圖標來選擇可在所述多顯示裝置中執行的應用程式,其中當自所述工具集選擇所述圖標時,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顯示器或所述第二顯示器的某一區域上執行對應於所述所選擇的圖標的應用程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多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工具集實現工具更新以及工具添加。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多顯示裝置,其中所述使用者操縱為由外部物件在所述第一顯示器或所述第二顯示器上執 行的觸碰,其中當執行所述觸碰時,所述控制器在觸碰點上顯示包括對應於所述外部物件的種類的工具的所述工具集,且將自所述工具集選擇的工具的功能指派至所述外部物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多顯示裝置,其中當將繪圖器具指派至第一外部物件且將書寫器具指派至第二外部物件時,且當由所述第一外部物件以及所述第二外部物件在所述第一顯示器或所述第二顯示器的所述螢幕上執行觸碰時,所述控制器在觸碰點上顯示繪圖器具影像以及書寫器具影像,且當移動所述第二外部物件的所述觸碰點時,所述控制器顯示所述繪圖器具影像以及根據所述第二外部物件的移動路徑而繪畫的線條。
- 一種提供多顯示裝置的工具的方法,所述多顯示裝置包括:第一本體,包括第一顯示器;以及第二本體,包括第二顯示器,所述方法包括:當輸入顯示工具集的使用者操縱時,其中所述工具集被顯示為工具符號組,在所述第一顯示器或所述第二顯示器中的至少一者的螢幕上顯示包括對應於所述多顯示裝置的操作狀態的工具的工具集;以及當藉由選擇所述工具符號組的工具符號以自所述工具集選擇一個工具時,執行對應於所述所選擇的工具的操作,其中顯示於所述工具集上的工具的顯示位置是可變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20112686A KR102083937B1 (ko) | 2012-10-10 | 2012-10-10 |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툴 제공 방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9125A TW201419125A (zh) | 2014-05-16 |
TWI590146B true TWI590146B (zh) | 2017-07-01 |
Family
ID=49518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36437A TWI590146B (zh) | 2012-10-10 | 2013-10-09 | 多顯示裝置及其提供工具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35887B2 (zh) |
EP (1) | EP2720127A3 (zh) |
JP (1) | JP6431255B2 (zh) |
KR (1) | KR102083937B1 (zh) |
CN (1) | CN103729108B (zh) |
TW (1) | TWI590146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17642B (zh) * | 2018-04-18 | 2021-02-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面板 |
TWI869703B (zh) | 2021-10-05 | 2025-01-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以及操作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741025B2 (en) * | 2010-09-30 | 2020-08-11 | Jesus Perea-Ochoa | Method and system of operating multi-task interactive electronic devices |
KR101515629B1 (ko) | 2012-01-07 | 2015-04-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표시부를 갖는 휴대단말의 이벤트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886058B1 (ko) * | 2012-04-08 | 2018-08-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및 사용자 단말 장치의 정보 제공 방법 |
US9690449B2 (en) * | 2012-11-02 | 2017-06-27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Touch based selection of graphical elements |
TWD161258S (zh) * | 2013-01-03 | 2014-06-2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螢幕之圖形化使用者介面 |
USD749125S1 (en) * | 2013-03-29 | 2016-02-09 | Deere & Company | Display screen with an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739415S1 (en) * | 2013-04-30 | 2015-09-2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Display screen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KR101801554B1 (ko) | 2013-07-11 | 2017-11-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컨텐츠를 표시하는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및 그 방법 |
USD758379S1 (en) * | 2013-08-01 | 2016-06-07 | Sears Brands, L.L.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icon |
USD759036S1 (en) * | 2013-08-01 | 2016-06-14 | Sears Brands, L.L.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icon |
USD759035S1 (en) * | 2013-08-01 | 2016-06-14 | Sears Brands, L.L.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icon |
USD757029S1 (en) * | 2013-10-11 | 2016-05-24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Display screen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759041S1 (en) * | 2013-10-17 | 2016-06-14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Display screen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759040S1 (en) * | 2013-10-17 | 2016-06-14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Display screen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765668S1 (en) * | 2013-12-05 | 2016-09-06 | Nikon Corporation | Display screen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791793S1 (en) | 2013-12-05 | 2017-07-11 | Nikon Corporation | Display screen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KR101890602B1 (ko) * | 2013-12-19 | 2018-08-24 | 인텔 코포레이션 | 다수의 디스플레이를 이용하는 다중 사용자 아이 트래킹 |
USD760270S1 (en) * | 2014-01-09 | 2016-06-28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Display screen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FR3021134B1 (fr) * | 2014-05-14 | 2023-01-06 | Lg Electronics Inc | Terminal mobile |
USD757751S1 (en) * | 2014-05-30 | 2016-05-31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760735S1 (en) * | 2014-06-26 | 2016-07-05 | Xiaomi In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795916S1 (en) | 2014-08-19 | 2017-08-29 | Google Inc. | Display screen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783642S1 (en) * | 2014-10-16 | 2017-04-11 | Apple In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788788S1 (en) | 2014-11-18 | 2017-06-06 | Google Inc. | Display screen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CN105786371A (zh) * | 2014-12-25 | 2016-07-20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其界面显示控制方法 |
US20160196104A1 (en) * | 2015-01-07 | 2016-07-07 | Zachary Paul Gordon | Programmable Audio Device |
US10255481B2 (en) * | 2015-01-07 | 2019-04-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with adjustments display |
USD787551S1 (en) | 2015-02-27 | 2017-05-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10359849B2 (en) * | 2015-04-14 | 2019-07-23 | Jose Antonio DELMAR LISSA |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touch-generated messages |
KR20160128606A (ko) * | 2015-04-29 | 2016-11-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바로가기 ui를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
USD806739S1 (en) * | 2015-06-10 | 2018-01-02 | Citibank, N.A. | Display screen portion with a transitional user interface of a financial data viewer and launcher application |
US9778821B2 (en) | 2015-06-10 | 2017-10-03 | Citibank, N.A.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a graphical interface |
USD783659S1 (en) * | 2015-08-12 | 2017-04-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802619S1 (en) * | 2015-08-12 | 2017-11-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802620S1 (en) * | 2015-08-12 | 2017-11-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nimi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772935S1 (en) * | 2015-08-31 | 2016-11-29 | University Of Malta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JP2017058972A (ja) * | 2015-09-16 | 2017-03-23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表示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が実行可能なプログラム |
US10216405B2 (en) * | 2015-10-24 | 2019-02-26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resenting control interface based on multi-input command |
CA165941S (en) * | 2015-12-11 | 2016-10-25 | Gecko Alliance Group Inc | Display screen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817966S1 (en) * | 2016-01-26 | 2018-05-15 | Sony Corporation | Portion of display panel or screen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797786S1 (en) * | 2016-02-19 | 2017-09-1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CN108886569B (zh) * | 2016-03-31 | 2019-08-06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数码相机及数码相机的显示方法 |
KR102567144B1 (ko) * | 2016-04-26 | 2023-08-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객체를 표시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
US10540084B2 (en) * | 2016-04-29 | 2020-01-21 | Promethean Limited | Interactive display overlay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
KR102520398B1 (ko) * | 2016-05-18 | 2023-04-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사용자 데이터를 저장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방법 |
USD824957S1 (en) * | 2016-07-22 | 2018-08-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icon |
KR102571369B1 (ko) * | 2016-08-03 | 2023-08-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제어 방법, 저장 매체 및 전자 장치 |
FR3056779B1 (fr) * | 2016-09-23 | 2018-11-30 | Valeo Comfort And Driving Assistance | Module d'interface pour habitacle de vehicule |
US10795510B2 (en) * | 2016-10-25 | 2020-10-06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Detecting input based on a capacitive pattern |
KR102700431B1 (ko) * | 2016-11-02 | 2024-08-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운용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
USD816714S1 (en) * | 2016-12-26 | 2018-05-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icon |
USD816114S1 (en) * | 2016-12-26 | 2018-04-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icon |
US10386974B2 (en) | 2017-02-07 | 2019-08-20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Detecting input based on a sensed capacitive input profile |
US10146278B2 (en) * | 2017-03-31 | 2018-12-04 | Dell Products L. P. | Thermal spreader spanning two (or more) housings |
US11170737B2 (en) | 2017-04-20 | 2021-11-0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1601916S (zh) * | 2017-06-27 | 2018-04-16 | ||
CN109302525B (zh) * | 2017-07-25 | 2021-06-15 |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播放声音的方法及多屏终端 |
CN109388312B (zh) * | 2017-08-05 | 2021-08-17 | 深圳市超捷通讯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其应用执行方法 |
US10599255B2 (en) * | 2017-12-28 | 2020-03-24 | Intel Corporation | Input processing for computing devices with on-screen and off-screen inputs |
USD853442S1 (en) | 2018-04-10 | 2019-07-09 | Google Llc | Display screen with icon |
TWI707253B (zh) * | 2018-05-24 | 2020-10-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具第二螢幕之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
USD871435S1 (en) * | 2018-06-06 | 2019-12-31 | Fennec Corp.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CN109144450B (zh) * | 2018-08-27 | 2021-06-22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远程操作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09431537A (zh) * | 2018-09-20 | 2019-03-08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 超声波系统 |
USD931871S1 (en) * | 2018-12-28 | 2021-09-28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CN114779987B (zh) | 2019-01-15 | 2024-05-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内容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EP3793177B1 (en) | 2019-02-19 | 2023-10-04 | LG Electronics Inc. |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mobile terminal |
KR102734786B1 (ko) | 2019-02-19 | 2024-11-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콘텐트 표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
US11206321B2 (en) | 2019-02-19 | 2021-12-21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
KR20200119020A (ko) | 2019-04-09 | 2020-10-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및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를 제어 및 운영하는 방법 |
CN112150980B (zh) | 2019-06-28 | 2022-03-04 | 纬联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 同步调整屏幕设定的方法及多屏幕系统 |
EP3971687B1 (en) | 2019-08-19 | 2024-04-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pplication selection and customization of layout on foldable display. |
CN110531864A (zh) * | 2019-09-18 | 2019-12-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手势交互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US11127321B2 (en) * | 2019-10-01 | 2021-09-2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User interface transitions and optimizations for foldable computing devices |
KR102301903B1 (ko) * | 2019-12-09 | 2021-09-14 | 네이버 주식회사 | 복수의 디스플레이들을 포함하는 사용자 단말을 사용하여 사이드 바와 연관된 콘텐츠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11228793B (zh) * | 2020-01-21 | 2021-11-1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交互界面的显示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USD938491S1 (en) * | 2020-05-30 | 2021-12-14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KR20220014968A (ko) * | 2020-07-30 | 2022-02-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펜과 연동된 화면 분할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
JP1687393S (zh) * | 2020-08-27 | 2021-06-07 | ||
JP1687282S (zh) * | 2020-08-27 | 2021-06-07 | ||
CN116917850A (zh) * | 2020-09-23 | 2023-10-20 | 苹果公司 | 布置虚拟对象 |
CN114327314B (zh) * | 2020-09-29 | 2024-04-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2365346B (zh) * | 2020-10-30 | 2024-11-01 | 北京数秦科技有限公司 | 股票交易委托大单的判定及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US11630631B2 (en) * | 2020-12-04 | 2023-04-18 | Dell Products L.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content on dual screen display devices |
USD1029855S1 (en) * | 2021-07-23 | 2024-06-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ransitional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1029856S1 (en) * | 2021-07-23 | 2024-06-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transitional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1019697S1 (en) * | 2021-07-23 | 2024-03-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1019677S1 (en) * | 2021-07-23 | 2024-03-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CN116437194B (zh) * | 2021-12-31 | 2024-04-05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显示预览图像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USD1036490S1 (en) * | 2022-05-31 | 2024-07-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TWD232890S (zh) * | 2023-03-21 | 2024-08-11 | 大陸商昆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 (中國大陸) | 電腦程式產品之圖形化使用者介面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96768B2 (ja) | 1992-11-20 | 1998-09-10 | 株式会社ピーエフユー |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US5522025A (en) | 1993-10-25 | 1996-05-28 | Taligent, Inc. | Object-oriented window area display system |
CA2139094C (en) | 1994-12-23 | 1999-04-13 | Abdel Naser Al-Karmi |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f handwritten or cursive text |
JP3462986B2 (ja) | 1998-08-31 | 2003-11-0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カメラ付きペン型入力装置 |
US6545669B1 (en) | 1999-03-26 | 2003-04-08 | Husam Kinawi | Object-drag continuity between discontinuous touch-screens |
JP2001021972A (ja) | 1999-07-07 | 2001-01-26 | Minolta Co Ltd | ペンシル型の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
JP2001209470A (ja) | 2000-01-26 | 2001-08-03 | Fujitsu Ltd | 表示インターフェイス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
US7120317B1 (en) | 2001-03-01 | 2006-10-10 | Silicon Motion,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programmable image transformation |
JP2002281135A (ja) | 2001-03-21 | 2002-09-27 | Nec Viewtechnology Ltd | 携帯電話 |
GB0201074D0 (en) * | 2002-01-18 | 2002-03-06 | 3G Lab Ltd | Graphic user interface for data processing device |
US7929185B2 (en) | 2002-03-25 | 2011-04-19 | Transpacific System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screens from overview and preview |
US6904737B2 (en) | 2002-08-01 | 2005-06-14 | General Mills, Inc. |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pensing |
KR20040035019A (ko) | 2002-10-18 | 2004-04-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휴대용 컴퓨터의 스피커 시스템 및 스피커 구동방법 |
KR20040091272A (ko) | 2003-04-21 | 2004-10-28 | 홍충식 | 더블 폴더 휴대폰 |
US8599106B2 (en) * | 2010-10-01 | 2013-12-03 | Z124 | Dual screen application behaviour |
KR20040104777A (ko) | 2003-06-04 | 2004-12-13 |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 듀얼 카메라 장착 단말기 |
CN2664066Y (zh) * | 2003-12-10 | 2004-12-15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外接式多屏幕显示装置 |
KR20050068127A (ko) | 2003-12-29 | 2005-07-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입체사진 촬영이 가능한 휴대용 단말기 |
KR100959796B1 (ko) | 2004-01-31 | 2010-05-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부분 윈도우 화면 표시방법 |
JP3738358B2 (ja) | 2004-04-20 | 2006-01-25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ウィンドウ表示制御装置 |
JP4177434B2 (ja) | 2004-05-06 | 2008-11-05 | 隆敏 柳瀬 | ウィンドウ表示システム、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クライアント装置、電話機、情報機器、家電機器及び機器 |
US8627217B2 (en) | 2004-05-06 | 2014-01-07 | Yanase Takatoshi | Window display system, window display method, program development support device, and server device |
KR20050109190A (ko) | 2004-05-14 | 2005-11-17 | 주식회사 팬택 | 듀얼 카메라를 이용한 와이드 이미지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
JP2006030379A (ja) | 2004-07-13 | 2006-02-02 | Toshiba Corp |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 |
US8381135B2 (en) | 2004-07-30 | 2013-02-19 | Apple Inc. | Proximity detector in handheld device |
US7561737B2 (en) | 2004-09-22 | 2009-07-14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 |
KR100606797B1 (ko) | 2004-11-12 | 2006-08-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듀얼 카메라를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
KR101094769B1 (ko) | 2004-12-21 | 2011-12-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듀얼 카메라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파노라마 영상표시 방법 |
CN101536494B (zh) | 2005-02-08 | 2017-04-26 | 奥布隆工业有限公司 | 用于基于姿势的控制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
KR20060092621A (ko) | 2005-02-18 | 2006-08-23 | 최기훈 | 듀얼액정이 구비되는 전자책 단말기 |
KR20070014586A (ko) | 2005-07-29 | 2007-02-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Pip 표시 제어방법 |
KR100653965B1 (ko) | 2005-08-01 | 2006-12-05 | 심재용 |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서로 다른 카메라를 이용한 3차원입체영상 처리 장치 |
KR100640808B1 (ko) * | 2005-08-12 | 2006-11-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촬상 이미지의 듀얼 디스플레이 기능을 갖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 방법 |
KR100773853B1 (ko) | 2005-08-22 | 2007-11-06 |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오브젝트 조작 장치 및 오브젝트 조작방법 |
KR100742588B1 (ko) | 2005-11-14 | 2007-07-25 | 주식회사 디엔피시스템 | 듀얼 모니터의 모니터간 데이터 공유 방법 |
US8587526B2 (en) | 2006-04-12 | 2013-11-19 | N-Trig Ltd. | Gesture recognition feedback for a dual mode digitizer |
US8180114B2 (en) | 2006-07-13 | 2012-05-15 | Northrop Grumman Systems Corporation | Gesture recognition interface system with vertical display |
KR20080009597A (ko) * | 2006-07-24 | 2008-01-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장치 및 그 구현방법 |
JP2008033686A (ja) | 2006-07-28 | 2008-02-14 | Fujitsu Frontech Ltd | 電子ブック |
US8516393B2 (en) | 2006-12-18 | 2013-08-20 | Robert Pedersen, II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senting images in a multiple display environment |
KR100803504B1 (ko) | 2007-01-16 | 2008-02-14 | (주)케이티에프테크놀로지스 | 듀얼 카메라를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기 |
CN101286310A (zh) | 2007-04-13 | 2008-10-15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显示器屏幕显示控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TWI329831B (en) * | 2007-05-15 | 2010-09-01 | Htc Corp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obstacle-free touch operation |
KR100936816B1 (ko) | 2007-05-26 | 2010-01-14 | 이문기 | 카메라와 마크 출력에의한 포인팅 장치 |
KR20080113832A (ko) | 2007-06-26 | 2008-12-31 | (주)이에스비 | 액정표시장치상의 특정 패턴을 촬영하는 카메라를 내장하여위치를 판독하는 전자펜과 이를 이용한 전자칠판 |
JP5130296B2 (ja) | 2007-08-29 | 2013-01-30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および入力インターフェース切替方法 |
KR20090065040A (ko) | 2007-12-17 | 2009-06-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동작과 터치를 이용한 이중 포인팅 장치 및 방법 |
KR100942783B1 (ko) | 2008-02-27 | 2010-02-18 | 웹싱크 주식회사 | 통합 프레임 버퍼를 사용하는 디지털 멀티비전 시스템 |
US8836611B2 (en) | 2008-09-08 | 2014-09-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anel device with configurable interface |
US8933874B2 (en) | 2008-09-08 | 2015-01-13 | Patrik N. Lundqvist | Multi-panel electronic device |
US8860632B2 (en) | 2008-09-08 | 2014-10-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anel device with configurable interface |
US8803816B2 (en) | 2008-09-08 | 2014-08-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fold mobile device with configurable interface |
US9009984B2 (en) | 2008-09-08 | 2015-04-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anel electronic device |
US8860765B2 (en) | 2008-09-08 | 2014-10-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bile device with an inclinometer |
US8866840B2 (en) | 2008-09-08 | 2014-10-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nding a parameter based on screen size or screen resolution of a multi-panel electronic device to a server |
US20100073306A1 (en) | 2008-09-25 | 2010-03-25 | Panasonic Automotive Systems Company Of America, Division Of Panasonic Corporation Of North America | Dual-view touchscreen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US9137353B2 (en) * | 2008-09-29 | 2015-09-15 | Kyocera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employed in electronic device |
US9250797B2 (en) * | 2008-09-30 | 2016-02-02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Touch gesture interface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
KR101569776B1 (ko) | 2009-01-09 | 2015-11-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접히는 표시부를 가지는 휴대 단말기 및 이의 운용 방법 |
KR101544364B1 (ko) | 2009-01-23 | 2015-08-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듀얼 터치 스크린을 구비한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컨텐츠 제어방법 |
KR101564108B1 (ko) | 2009-03-20 | 2015-10-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듀얼 디스플레이부를 구비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에서의 아이템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
US8446377B2 (en) * | 2009-03-24 | 2013-05-21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Dual screen portable touch sensitive computing system |
KR20100115547A (ko) | 2009-04-20 | 2010-10-28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컨텐츠 주밍 방법과 그를 위한 터치 스크린 단말기 및 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기록매체 |
JP5256109B2 (ja) | 2009-04-23 | 2013-08-0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表示装置 |
KR101556329B1 (ko) | 2009-05-11 | 2015-10-01 |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 단말기에서의 모드별 다중 스피커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
US8549432B2 (en) * | 2009-05-29 | 2013-10-01 | Apple Inc. | Radial menus |
JP5347733B2 (ja) * | 2009-06-09 | 2013-11-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子黒板 |
KR101578005B1 (ko) | 2009-06-10 | 2015-12-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것에 구비된 카메라를 이용한 사용자 동작 입력 방법 |
JP5212310B2 (ja) | 2009-08-17 | 2013-06-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及びグループウェアプログラム |
CN201438342U (zh) * | 2009-08-21 | 2010-04-14 | 东莞市步步高教育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 一种双屏点读机 |
KR101240060B1 (ko) | 2009-09-03 | 2013-03-06 |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 경사계를 갖는 모바일 디바이스 |
JP5653920B2 (ja) | 2009-09-03 | 2015-01-14 |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Qualcomm Incorporated | グラフィカル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要素の配置および方向を示すための方法 |
US8681124B2 (en) | 2009-09-22 | 2014-03-25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ognition of user gesture interaction with passive surface video displays |
US20110102314A1 (en) | 2009-10-30 | 2011-05-05 | Xerox Corporation | Dual-screen electronic reader with tilt detection for page navigation |
KR101710545B1 (ko) | 2009-11-05 | 2017-02-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정보 제공 방법 |
JP2011107823A (ja) * | 2009-11-13 | 2011-06-02 | Canon Inc |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
JP4911438B2 (ja) * | 2009-12-16 | 2012-04-04 |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 操作監視装置 |
US8724301B2 (en) | 2010-01-29 | 2014-05-13 | Mohamed K. Mahmoud | Laptop book |
US20110191704A1 (en) * | 2010-02-04 | 2011-08-04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Contextual multiplexing gestures |
US9310994B2 (en) * | 2010-02-19 | 2016-04-1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Use of bezel as an input mechanism |
US9454304B2 (en) | 2010-02-25 | 2016-09-27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Multi-screen dual tap gesture |
JP2011221229A (ja) | 2010-04-08 | 2011-11-04 | Sharp Corp | 表示システム、表示方法、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 |
KR101196253B1 (ko) | 2010-04-20 | 2012-11-05 | 주식회사 유니온앤이씨 | 기업 정보 관리를 위한 가상 컨텐츠 공급 장치 및 방법 |
JP2011248401A (ja) * | 2010-05-21 | 2011-12-08 | Toshiba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入力方法 |
US9009594B2 (en) | 2010-06-10 | 2015-04-14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Content gestures |
US8638303B2 (en) | 2010-06-22 | 2014-01-28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tylus settings |
GB2481607A (en) * | 2010-06-29 | 2012-01-04 | Promethean Ltd | A shared control panel |
KR101686866B1 (ko) | 2010-06-30 | 2016-1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
KR101701839B1 (ko) | 2010-07-13 | 2017-02-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KR101718027B1 (ko) | 2010-09-09 | 2017-03-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의 메모 관리방법 |
US20120084737A1 (en) | 2010-10-01 | 2012-04-05 | Flextronics Id, Llc | Gesture controls for multi-screen hierarchical applications |
KR101798965B1 (ko) | 2010-10-14 | 2017-11-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 기기 및 전자 기기의 제어 방법 |
JP5666238B2 (ja) * | 2010-10-15 | 2015-02-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および表示方法 |
JP5334330B2 (ja) * | 2010-12-15 | 2013-11-0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9489078B2 (en) * | 2011-02-10 | 2016-11-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ortable device comprising a touch-screen display,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
KR101229699B1 (ko) | 2011-05-12 | 2013-02-05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애플리케이션 간의 콘텐츠 이동 방법 및 이를 실행하는 장치 |
-
2012
- 2012-10-10 KR KR1020120112686A patent/KR102083937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10-09 TW TW102136437A patent/TWI59014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10-09 CN CN201310467167.4A patent/CN10372910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0-10 EP EP13188178.1A patent/EP2720127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10-10 JP JP2013212816A patent/JP643125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0-10 US US14/050,817 patent/US933588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17642B (zh) * | 2018-04-18 | 2021-02-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面板 |
TWI869703B (zh) | 2021-10-05 | 2025-01-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以及操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431255B2 (ja) | 2018-11-28 |
JP2014078235A (ja) | 2014-05-01 |
US20140101576A1 (en) | 2014-04-10 |
CN103729108A (zh) | 2014-04-16 |
EP2720127A3 (en) | 2017-10-25 |
US9335887B2 (en) | 2016-05-10 |
TW201419125A (zh) | 2014-05-16 |
KR102083937B1 (ko) | 2020-03-04 |
CN103729108B (zh) | 2018-11-30 |
KR20140046345A (ko) | 2014-04-18 |
EP2720127A2 (en) | 2014-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90146B (zh) | 多顯示裝置及其提供工具的方法 | |
US11360728B2 (en) | Head mounte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 content | |
TWI579732B (zh) | 多顯示設備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2063952B1 (ko) |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멀티 디스플레이 방법 | |
US9348504B2 (en) | Multi-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
KR102255143B1 (ko) | 벤디드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한 휴대 단말기의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3729055B (zh) | 多显示设备、输入笔、多显示控制方法和多显示系统 | |
KR102184269B1 (ko) | 디스플레이장치, 휴대장치 및 그 화면 표시방법 | |
EP3104265B1 (en) | Port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changing screen of portable device | |
US20140285453A1 (en) | Portab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haptic effect | |
TW201419126A (zh) | 多顯示裝置及控制其顯示器的方法 | |
CN104471513A (zh) | 柔性显示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
US20120274551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screen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screen control progra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