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8753B - 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 - Google Patents
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88753B TWI588753B TW104120244A TW104120244A TWI588753B TW I588753 B TWI588753 B TW I588753B TW 104120244 A TW104120244 A TW 104120244A TW 104120244 A TW104120244 A TW 104120244A TW I588753 B TWI588753 B TW I58875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ints
- point code
- point
- data
- column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一種可利用圖像辨識(pattern/image recognition)讀取之點碼資訊配列,該點碼資訊配列形成於一物體表面上且對映一指標資料。
點碼資訊配列係由許多微圖像單元(graphical micro-units)組合而成,由於微圖像單元相當微小,故容易在視覺上被忽略,或被人眼解讀為底色。點碼資訊配列與主要資訊(main information)利用例如印刷等方式,共同形成於例如紙張等物體表面上。點碼資訊配列係對應一指標資料且不影響人眼對主要資訊的接收,且可由一光學裝置讀取物體表面以取得一放大影像,再自放大影像中取出點碼資訊配列再轉換為數位資料,以取得對應數位資料的資訊。如何提高目前點碼資訊配列設計的資訊量及辨識準確率,實為一重要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良好辨識準確率及可攜帶大量資訊量的點碼資訊配列設計。
依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設計揭示一種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點碼資訊配列對映一指標資料且包含複數個連續排列之點碼列,且這些點碼列包含一起始點碼列、鄰接起始點碼列排列的至少一第一資料點碼列、以及鄰接第一資料點碼列排列的至少一第二資料
點碼列。起始點碼列包含以一預定間距排列成一列的複數第一點,且各個第一點於起始點碼列中具有相同的一第一配置形態。第一資料點碼列具有與起始點碼列數量相同的複數第二點,複數第二點的其中之一具有第一配置形態,其餘的第二點具有與第一配置形態不同的第二配置形態,且第二配置形態對應複數個可能擺放位置以代表不同的位元值。第二資料點碼列具有與起始點碼列數量相同的複數第二點,複數第二點的其中之一具有與第一、第二配置形態不同的一第三配置形態,且其餘的第二點具有第二配置形態且對應複數個可能擺放位置以代表不同的位元值。第三配置形態係為將具有第一配置形態的點沿平行或垂直複數第一點的一連線方向偏移一段距離所形成。
依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設計揭示一種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點碼資訊配列對映一指標資料且包含複數個連續排列之點碼列,且這些點碼列包含一起始點碼列、以及鄰接起始點碼列排列的複數資料點碼列。起始點碼列包含以一預定間距排列成一列的複數第一點,且各個第一點於起始點碼列中具有相同的一第一配置形態。各個資料點碼列具有與起始點碼列數量相同的複數第二點,複數第二點的其中之一具有第一配置形態,且其餘的第二點具有與第一配置形態不同的第二配置形態,其中第二配置形態對應複數個可能擺放位置以代表不同的位元值,且複數資料點碼列中的至少一資料點碼列的具有第一配置形態的第二點於其資料點碼列中的序位,與其餘資料點碼列的具有第一配置形態的第二點於其資料點碼列中的序位不同。
藉由上述各個實施例的設計,可提供快速定向的效果及良好的辨識準確率,且可利用較少的圓點數提供大量的資訊量,如此可提供較佳的視覺效果,且人眼較不容易感知點碼資訊配列的存在而不會使點碼資訊配列與共存之主要資訊混淆。另外,藉由可連續性
地擴充資料點碼列數量的方式,可視點碼資訊配列欲設置的物體表面型態、大小、所需資料量、讀取方式等因素彈性變化資料點碼列的數量,使點碼資訊配列的運用層面更廣且更為便利,且一點碼資訊配列中每一資料點碼列的狀態區域個數完全不限定,而可依實際的承載資訊需求,藉由預定的點配置規則(例如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例示但不限定)擴充或變化。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20、30‧‧‧點碼資訊配列
10a‧‧‧起始點碼列
10b、10c、10d‧‧‧資料點碼列
16a、16a’‧‧‧定位點
16b、16b’‧‧‧資料點
18‧‧‧狀態區域
P‧‧‧連線方向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點碼資訊配列的示意圖,圖2A及圖2B顯示圖1的點碼資訊配列的資訊點於一狀態區域中的配置方式。
圖3A、圖3B及圖3C為說明點碼資訊配列的不同點配置形態的比較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點碼資訊配列的示意圖,圖5A及圖5B顯示圖4的點碼資訊配列的資訊點於一狀態區域中的配置方式。
圖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點碼資訊配列的示意圖。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
制本發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點碼資訊配列10之示意圖,點碼資訊配列10形成於一物體表面上且對映一指標資料,點碼資訊配列10可包含連續排列的多個點碼列。多個點碼列例如可包含至少一起始點碼列及複數資料點碼列,且接續在起始點碼列下方的資料點碼列的數目完全不限定,例如可依點碼資訊配列10所需攜帶的資訊量加以變化。如圖1所示,點碼資訊配列10例示為具有一起始點碼列10a及接續在起始點碼列10a下方的三個資料點碼列10b、10c、10d。起始點碼列10a全部由定位點16a所組成,於本實施例中,起始點碼列的四個定位點16a以一預定間距排列成一列以界定點碼資訊配列10的長度範圍,四個定位點16a可形成一連線方向P,且各個定位點16a於起始點碼列10a中具有相同的一第一配置形態。舉例而言,起始點碼列10a所佔區域可區分為4個例如等面積的狀態區域18,各個狀態區域18設置有複數定位點16a的其中之一,且第一配置形態例如可為將四個定位點16a分別擺放在各自的狀態區域18的一固定位置(例如中心位置)。
資料點碼列10b、10c、10d鄰接於起始點碼列10a的一側並連續排列,且每一資料點碼列的長度可與起始點碼列16a的長度範圍相同。於本實施例中,複數資料點碼列10b、10c、10d可區分為第一資料點碼列10b、10d及第二資料點碼列10c的兩種不同形式。以第一資料點碼列10b為例,第一資料點碼列10b可具有與起始點碼列10a數量相同的複數點(例如4個),且這些點中的其中之一可為具有前述第一配置形態的定位點16a,其餘的點則為具有與前述第一配置形態不同的第二配置形態的資料點16b。舉例而言,第一資料點碼列10b所佔區域同樣可區分為4個等面積的狀態區域18,且每個狀
態區域18的大小可與起始點碼列10a的狀態區域18相同,第一資料點碼列10b由左至右排序具有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及一第四狀態區域18,且包含分別置放於4個狀態區域18內的1個定位點16a及3個資料點16b,且定位點16a可用來決定3個資料點16b的排列順序,例如本實施例的定位點16a位於第一序位(最左側)的狀態區域18。第一資料點碼列10b的定位點16a具有與起始點碼列10a的定位點16a相同的第一配置形態(例如擺放在狀態區域18的中心位置),第一資料點碼列10b的資料點16b具有與第一配置形態不同的第二配置形態,該第二配置形態例如可為各個資料點16b在各自的狀態區域18中具有複數個可能擺放位置,且任一可能擺放位置不會與定位點16a的位置相同。
第二資料點碼列10c可具有與起始點碼列10a數量相同的複數點,且這些點中的其中之一可為具有與前述第一、第二配置形態不同的第三配置形態的定位點16a’,其餘的點則為具有前述第二配置形態的資料點16b。第二資料點碼列10c所佔區域同樣可區分為4個等面積的狀態區域18,且每個狀態區域18的大小可與起始點碼列10a的狀態區域18相同。於本實施例中,第二資料點碼列10c的定位點16a’的第三配置形態,可為將具有第一配置形態的點(例如位於狀態區域18的中心位置)沿平行連線方向P或垂直連線方向P偏移一段距離所形成(圖1例示為向右偏移一段距離)。第二資料點碼列10c的資料點16b具有與第一資料點碼列10b、10d的資料點16b相同的第二配置形態,於第二配置形態下的資料點16b在一狀態區域中的任一可能擺放位置不會與定位點16a、16a’在一狀態區域中的位置相同。
於本實施例中,利用各個資料點碼列10b-10d的資料點16b於各自的狀態區域18中的不同擺放位置,可代表所對映之指
標資料中的一個別數值。當使用者使用一光學裝置(未圖示)讀取物體表面取得一點碼資訊配列10的影像後,可先辨識出點碼資訊配列10的各個定位點16a、16a’對點碼資訊配列10定向,因最左側的四個定位點中包含具第三配置形態的一偏移定位點16a’,而上方的起始點碼列均為具第一配置形態的定位點16a(不包含偏移定位點16a’),因第一配置形態與第三配置形態不同,故可避免將最左側的四個定位點誤判為起始點碼列以準確擷取資料點碼列10b-10d之狀態組合。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資料點碼列10b、10d中具第二配置形態的每個資料點16b,於一狀態區域18中可如圖2A所示具有6種不同的可能擺放位置來代表所對映之指標資料中的一個別數值;於第二資料點碼列10c中,具第二配置形態的每個資料點16b,於一狀態區域18中可如圖2B所示具有4種不同的可能擺放位置來代表所對映之指標資料中的一個別數值。因此,當僅配置一個資料點碼列10b時,可產生63(=216)種狀態之組合,當配置有兩個資料點碼列10b、10c時,可產生63×43(=13824)種狀態之組合,當擴充至三個資料點碼列10a、10b、10c、時,可產生63×43×63(=2985984)種狀態之組合,如此可視點碼資訊配列10欲設置的物體表面型態、大小、所需資料量、讀取方式等因素彈性變化資料點碼列的數量。藉由上述實施例之設計,可提供快速定向的效果及良好的辨識準確率,且可利用較少的圓點數提供大量的資訊量,如此可提供較佳的視覺效果,且人眼較不容易感知點碼資訊配列的存在而不會使點碼資訊配列與共存之主要資訊混淆。另外,藉由可連續性地擴充資料點碼列數量的方式,可視點碼資訊配列欲設置的物體表面型態、大小、所需資料量、讀取方式等因素彈性變化資料點碼列的數量,使點碼資訊配列的運用層面更廣且更為便利,且點碼資訊配列中每一資料點碼列的狀態區域
個數完全不限定,而可依實際的承載資訊需求,藉由預定的點配置規則(例如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例示但不限定)擴充或變化。
於一實施例中,資料點碼列10c的定位點例如可朝上、下、左、右四個可能方向偏移,如圖3A所示,資料點碼列10b的偏移定位點16a’係為朝上方偏移的定位點,然而,當偏移定位點16a’於一狀態區域18中具有此一偏移位置時,可能會與圖3A的同一資料點碼列10b中的資料點16b’於一狀態區域18中的擺放位置相同,如此可能導致定位點16a’與資料點16b’之間產生誤判的情形(例如定位點誤判為資料點或資料點誤判為定位點)。因此,於一實施例中,如圖3B所示,資料點碼列10c中的偏移定位點16a’於一狀態區域中的各個可能偏移位置(例示為4個但不限定),均與同一資料點碼列10c中的各個資料點16b於一狀態區域中的任一可能擺放位置(例示為4個但不限定)不同,以確保同一資料點碼列中的偏移定位點16a’與資料點16b於一狀態區域中具有不同的配置形態,避免上述產生誤判的情形。另外,避免偏移定位點16a’與資料點16b之間可能產生誤判情形的方式,並不限定為上述將資料點碼列10c的資料點16b可能擺放位置(4個),設為與其他資料點碼列10b、10d的資料點16b可能擺放位置(6個)的不同方式。如圖3C所示,亦可將一點碼資訊配列10中的資料點碼列10c中的偏移定位點16a’於一狀態區域中限定為僅具有兩種可能偏移位置,例如圖3C例示限定為偏左及偏右兩種可能偏移方式,如此所有的資料點碼列10c、10c、10d可具有相同的可能擺放位置(6個可能擺放位置)而各個資料點16b的擺放位置均不會與定位點16a’相同,同樣可確保同一資料點碼列中的偏移定位點16a’與資料點16b具有不同的配置形態以避免誤判情形。
再者,資料點碼列10b、10c、10d中同樣具有第二配
置形態的資料點16b的分佈方式並不限定。於另一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的點碼資訊配列20中,資料點碼列10b、10d的每個資料點16b可如圖5A所示於一狀態區域18中具有8種不同的可能擺放位置來代表所對映之指標資料中的一個別數值,資料點碼列10c的每個資料點16b可如圖5B所示於一狀態區域18中具有4種不同的可能擺放位置來代表所對映之指標資料中的一個別數值,當僅配置一個資料點碼列10b時,可產生83(=512)種狀態之組合,當配置有兩個資料點碼列10b、10c時,可產生83×43(=32768)種狀態之組合,當擴充至三個資料點碼列10a、10b、10c、時,可產生83×43×83(=16777216)種狀態之組合,如此可視點碼資訊配列20欲設置的物體表面型態、大小、所需資料量、讀取方式等因素彈性變化資料點碼列的數量。
圖6為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點碼資訊配列的示意圖。如圖6所示,點碼資訊配列30例示為具有一起始點碼列10a及接續在起始點碼列10a下方的三個資料點碼列10b-10d。起始點碼列10a全部由定位點16a所組成,於本實施例中,起始點碼列的四個定位點16a以一預定間距排列成一列以界定點碼資訊配列10的長度範圍,且各個定位點16a於起始點碼列10a中具有相同的一第一配置形態。各個資料點碼列10b-10d具有與起始點碼列10a數量相同的點,這些點的其中之一(例如定位點16a)具有與起始點碼列10a相同的第一配置形態,且其餘的點(例如資料點16b)具有與第一配置形態不同的第二配置形態。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配置形態例如可為擺放於每個狀態區域的一固定位置(例如中心位置),第二配置形態例如可為圍繞狀態區域中心的複數個可能擺放位置,且不同的可能擺放位置可代表不同的位元值。點碼資訊配列30中的資料點碼列10b及10d的定位點16a均位於最左側的第一序位的狀態區域18,而資料點碼列10c
的定位點16a’則位於最右側的第四序位的狀態區域18。因此,藉由將至少一資料點碼列(例示為資料點碼列10c)的定位點16a’移至與其他資料點碼列的不同序位的狀態區域18,即使不偏移定位點16a’(定位點16a’仍在狀態區域18中心位置)亦能產生對點碼資訊配列30定向的效果,以準確擷取資料點碼列10b-10d之89(=134217728)種狀態組合。
再者,點碼資訊配列10之定位點16a、16a’及資料點16b並不限定為前述各個實施例所例示之圓點,例如其他外形之點狀物亦可。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0‧‧‧點碼資訊配列
10a‧‧‧起始點碼列
10b、10d‧‧‧第一資料點碼列
10c‧‧‧第二資料點碼列
16a、16a’‧‧‧定位點
16b‧‧‧資料點
18‧‧‧狀態區域
P‧‧‧連線
Claims (13)
- 一種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該點碼資訊配列對映一指標資料且包含複數個連續排列之點碼列,且該些點碼列包含:一起始點碼列,包含以一預定間距排列成一列的複數第一點,且各該第一點於該起始點碼列中具有相同的一第一配置形態;鄰接該起始點碼列排列的至少一第一資料點碼列,該第一資料點碼列具有與該起始點碼列數量相同的複數第二點,該些第二點的其中之一具有該第一配置形態,且其餘的第二點具有與該第一配置形態不同的第二配置形態,其中該第二配置形態對應複數個可能擺放位置以代表不同的位元值;以及鄰接該第一資料點碼列排列的至少一第二資料點碼列,該第二資料點碼列具有與該起始點碼列數量相同的複數第二點,該些第二點的其中之一具有與該第一、該第二配置形態不同的一第三配置形態,且其餘的第二點具有該第二配置形態且對應複數個可能擺放位置以代表不同的位元值,其中該第三配置形態係為將具有該第一配置形態的點沿平行該些第一點的一連線方向或垂直該連線方向偏移一段距離所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其中該起始點碼列界定該點碼資訊配列的一長度範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其中該起始點碼列所佔區域區分為複數狀態區域,且各該狀態區域設置有該些第一點的其中之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其中該第一配置形態係將各該第一點擺放在一狀態區域的中心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其中各該第一資料點碼列所佔區域區分與該起始點碼列數量相同的複數狀態區域,各該第二資料點碼列所佔區域區分與該起始點碼列數量相同的複數狀態區域,各該狀態區域設置有該些第二點的其中之一,具該第二配置形態的該第二點在一狀態區域中的可能擺放位置與具該第三配置形態的第二點在一狀態區域中的擺放位置不同,且具該第二配置形態的該第二點在一狀態區域中的可能擺放位置與具該第一配置形態的該第一點在一狀態區域的擺放位置不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其中該第一資料點碼列的具有該第二配置形態的各該第二點於一狀態區域中具有6種不同的可能擺放位置,且該第二資料點碼列的具有該第二配置形態各該第二點於一狀態區域中具有4種不同的可能擺放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其 中該第一資料點碼列的具有該第二配置形態的各該第二點於一狀態區域中具有8種不同的可能擺放位置,且該第二資料點碼列的具有該第二配置形態各該第二點於一狀態區域中具有4種不同的可能擺放位置。
- 一種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該點碼資訊配列對映一指標資料且包含複數個連續排列之點碼列,且該些點碼列包含:一起始點碼列,包含以一預定間距排列成一列的複數第一點,且各該第一點於該起始點碼列中具有相同的一第一配置形態;以及鄰接該起始點碼列排列的複數資料點碼列,各該資料點碼列具有與該起始點碼列數量相同的複數第二點,該些第二點的其中之一具有該第一配置形態,且其餘的第二點具有與該第一配置形態不同的第二配置形態,其中該第二配置形態對應複數個可能擺放位置以代表不同的位元值,且該些資料點碼列中的至少一資料點碼列的具有該第一配置形態的該第二點於其資料點碼列中的序位,與其餘資料點碼列的具有該第一配置形態的該第二點於其資料點碼列中的序位不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其中該起始點碼列界定該點碼資訊配列的一長度範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其中該起始點碼列所佔區域區分為複數狀態區域,且各該狀態區域設置 有該些第一點的其中之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其中該第一配置形態係將各該第一點擺放在各自的狀態區域的中心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其中各該資料點碼列所佔區域區分與該起始點碼列數量相同的複數狀態區域,各該第二資料點碼列所佔區域區分與該起始點碼列數量相同的複數狀態區域,各該狀態區域設置有該些第二點的其中之一,且具該第二配置形態的該第二點在一狀態區域中的可能擺放位置與具該第一配置形態的該第二點在一狀態區域中的擺放位置不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8項所述之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其中該些第一點及該些第二點係呈圓點狀。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20244A TWI588753B (zh) | 2015-06-24 | 2015-06-24 | 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 |
JP2016125572A JP2017010561A (ja) | 2015-06-24 | 2016-06-24 | ドットコード情報配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20244A TWI588753B (zh) | 2015-06-24 | 2015-06-24 | 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01193A TW201701193A (zh) | 2017-01-01 |
TWI588753B true TWI588753B (zh) | 2017-06-21 |
Family
ID=57763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20244A TWI588753B (zh) | 2015-06-24 | 2015-06-24 | 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7010561A (zh) |
TW (1) | TWI58875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75621B2 (ja) | 2018-08-31 | 2024-04-30 | 株式会社タニタ | 長さ測定装置、長さ測定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身長計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82221A (en) * | 1985-04-01 | 1988-11-01 | Cauzin Systems, Incorporated | Printed data strip including bit-encoded information and scanner control |
US5128526A (en) * | 1987-07-11 | 1992-07-07 | Teiryo Sangyo Co., Ltd. | Identification code |
US5153928A (en) * | 1989-06-09 | 1992-10-06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mesh pattern data |
EP0996083A2 (en) * | 1992-09-28 | 2000-04-26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system for optically reading a dot code from a recording medium |
US6533182B1 (en) * | 1999-09-21 | 2003-03-18 | Omron Corporation | Two-dimensional dot code and reader thereof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370413B (en) * | 2006-04-14 | 2012-08-11 | Sonix Technology Co Ltd | Graphical indicator |
JP5688516B2 (ja) * | 2012-01-21 | 2015-03-25 | 松翰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 ドットコードを用いたデータ入力/出力方法 |
TWI492167B (zh) * | 2014-06-05 | 2015-07-11 | Sonix Technology Co Ltd | 圖像指標 |
-
2015
- 2015-06-24 TW TW104120244A patent/TWI588753B/zh active
-
2016
- 2016-06-24 JP JP2016125572A patent/JP2017010561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82221A (en) * | 1985-04-01 | 1988-11-01 | Cauzin Systems, Incorporated | Printed data strip including bit-encoded information and scanner control |
US5128526A (en) * | 1987-07-11 | 1992-07-07 | Teiryo Sangyo Co., Ltd. | Identification code |
US5153928A (en) * | 1989-06-09 | 1992-10-06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mesh pattern data |
EP0996083A2 (en) * | 1992-09-28 | 2000-04-26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system for optically reading a dot code from a recording medium |
US6533182B1 (en) * | 1999-09-21 | 2003-03-18 | Omron Corporation | Two-dimensional dot code and reader thereof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01193A (zh) | 2017-01-01 |
JP2017010561A (ja) | 2017-0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546317B2 (ja) | ドットコードを用いたデータ入力/出力方法 | |
JP2009165197A (ja) | 画像インジケーター | |
RU2568308C2 (ru) | Потоковое точечное изображение,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потокового точечного изображения, способ ввода/вывода информации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потокового точечного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точечное изображение | |
US9082053B2 (en) | Code pattern comprising information deciphered by digital device and operating system for same | |
CN103336985B (zh) | 二维码识别、识读和微缩制版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615259A (zh) | 一种二维光学辨识码的编码方法、识别系统及其印刷品 | |
US20160224575A1 (en) | Method of displaying search results | |
CN110120099A (zh) | 定位方法、装置、识别跟踪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SE516310C2 (sv) | Produkt med två kodningsmönster, innefattande rasterpunkter; samt förfarande, datorprogram och anordning för att avläsa kodningsmönstren | |
EP3561729B1 (en) |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recognising long-range high-density visual markers | |
US20180183972A1 (en) | Graphical indicator | |
TWI588753B (zh) | 載有點碼資訊配列的載體 | |
US20150178612A1 (en) | Optical machine readable coded labels | |
CN103617282A (zh) | 一种基于正多边形密铺的兴趣点属性显示方法 | |
KR101766470B1 (ko) | 기기 판독 가능한 폼 구조 및 시스템 및 적어도 하나의 사용자 표시를 해석하는 방법 | |
CN100383810C (zh) | 畸变qr码图像的扭正方法 | |
JP6320638B2 (ja) | 3次元点群選択装置および3次元点群選択方法 | |
KR102104027B1 (ko) | 정보를 표시하는 메쉬 구조체 및 정보를 표시하는 메쉬 구조체로 감지 전극을 형성한 터치 장치 | |
CN110070625B (zh) | 增强现实设备用标识及其识别方法、增强现实设备 | |
TWI428834B (zh) | 圖像指標及圖像辨識方法 | |
KR20160066511A (ko) | 마커 인식 장치, 마커 인식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에 저장된 마커 인식용 컴퓨터 프로그램 | |
KR200458712Y1 (ko) | 입체 단어 노트 | |
KR101783156B1 (ko) | Ar 마커를 이용한 물리적 프로그래밍 정보를 인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US9424661B2 (en) |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efficient information coding | |
KR20180080831A (ko) | 큐브 패턴 인식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및 큐브 패턴 인식 시스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