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0876B - 無段變速器 - Google Patents
無段變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80876B TWI580876B TW105105774A TW105105774A TWI580876B TW I580876 B TWI580876 B TW I580876B TW 105105774 A TW105105774 A TW 105105774A TW 105105774 A TW105105774 A TW 105105774A TW I580876 B TWI580876 B TW I58087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 disposed
- force transmitting
- elastic member
- conical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9/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9/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9/24—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chains or toothed belts, belts in the form of links; Chains or belt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h gea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02—Driving-chains
- F16G13/06—Driving-chains with links connected by parallel driving-pins with or without rollers so called open link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16—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16—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 F16G5/18—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in the form of link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30—Chain-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Friction Gea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傳動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無段變速器。
無段變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CVT)大都利用金屬帶和可變半徑的滾輪傳輸動力。無段變速器可通過有效變速比在其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的無限變化,達到無階段性變速的目的。相較於其他機械性傳動所提供之固定數量的齒輪比,無段變速器的靈活性允許輸入轉軸維持在恆定的角速度下,提供一定範圍內的輸出速度。
無段變速器為了有效傳遞動力,金屬帶與滾輪之間不允許打滑,而且原本產生的熱能已經很多,如果再打滑恐怕將會造成內部機件的燒毀或嚴重耗損。而為了增加靜摩擦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金屬帶與滾輪之間的壓力,但摩擦力增加了,動力傳輸的耗損也會跟著增加,並導致油耗的增加。
本發明之一態樣係提供一種無段變速器,以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無段變速器包含傳力機構以
及至少一錐形盤。傳力機構具有接觸面,且傳力機構包含複數個咬合件。複數個咬合件可伸縮地設置於接觸面。錐形盤包含複數個卡合牆,且複數個卡合牆自錐形盤的中心區域往錐形盤的外圍區域延伸。卡合牆具有側壁與頂壁,其中頂壁面對接觸面,側壁連接頂壁且大致沿著錐形盤的徑向之切線方向延伸。上述部分之咬合件係抵接側壁,部分之咬合件係抵接頂壁。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上述傳力機構更包含內傳力環、第一外傳力環以及彈性件。第一外傳力環設置於內傳力環之一側。彈性件設置於內傳力環中。其中上述咬合件的其中之一者設置於彈性件的一端且穿設過第一外傳力環。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上述傳力機構更包含第二外傳力環,其設置於內傳力環之相對另一側,其中上述咬合件的其中之另一者設置於彈性件之另一端且穿設過第二傳力環。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上述接觸面的斜率與錐形盤的盤面斜率大致相同。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上述傳力機構更包含傳力環以及彈性件。傳力環具有凹槽,彈性件設置於凹槽中。上述咬合件之其中之一者可滑動地穿設過凹槽之一側壁且設置於彈性件之一端,上述咬合件之其中之另一者可滑動地穿設過凹槽之另一側壁且設置於彈性件之另一端。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上述傳力機構更包含複數個傳動件,其中兩相鄰之傳動件相互樞接。各傳動件包含管狀本體以及彈性件。彈性件設置於管狀本體中。上述咬合件之其中之一者可滑動地穿設過管狀本體之一側且設置於彈性件之一端,上述咬合件之其中之一另一
者可滑動地穿設過管狀本體之另一側且設置於彈性件之另一端。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傳力機構更包含傳動帶以及複數個挾持片。複數個挾持片挾持於傳動帶之一側。各挾持片內包含容置空間以及彈性件,其中彈性件設置於容置空間中。上述咬合件之其中之一者可滑動地穿設過挾持片之一側且設置於彈性件之一端,上述咬合件之其中之另一者可滑動地穿設過挾持片之另一側且設置於彈性件之另一端。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上述錐形盤為一棘輪狀之錐形盤或一齒輪狀之錐形盤。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上述至少一錐形盤的數目為至少四個,且上述無段變速器更包含第一傳輸軸與第二傳輸軸,其中第一傳輸軸連接其中兩個錐形盤,第二傳輸軸連接另外兩個錐形盤。傳力機構之複數個咬合件嚙合錐形盤的位置位於第一傳輸軸與第二傳輸軸相互遠離之一側。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上述傳力機構之複數個咬合件嚙合錐形盤的位置位於第一傳輸軸與第二傳輸軸相互面對之一側。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所揭露之無段變速器,其可透過「咬合」的方式傳遞動力。因此,傳力機構與錐形盤之間的接合可更加穩定,適合應用於高扭力或高功率密度的環境中。
10‧‧‧無段變速器
100、200、300、400‧‧‧傳力機構
101‧‧‧咬合件
102‧‧‧內傳力環
103‧‧‧第一外傳力環
104‧‧‧第二外傳力環
105、205、305、405‧‧‧彈性件
210‧‧‧蓋板
120a、120a’、120b、120c、120d‧‧‧錐形盤
121、121’、121”‧‧‧卡合牆
122、122’、122”‧‧‧側壁
123、123’‧‧‧頂壁
130‧‧‧第一傳輸軸
140‧‧‧第二傳輸軸
150‧‧‧穩定機構
202‧‧‧傳力環
203‧‧‧凹槽
203a、203b‧‧‧側壁
302‧‧‧傳動件
303‧‧‧管狀本體
303a‧‧‧管狀本體之一側
303b‧‧‧管狀本體之另一側
402、403‧‧‧傳動帶
404‧‧‧挾持片
404a‧‧‧容置空間
404b‧‧‧挾持片之一側
404c‧‧‧挾持片之另一側
S‧‧‧接觸面
A‧‧‧視角
D1、D2‧‧‧距離
C‧‧‧中心區域
O‧‧‧外圍區域
R‧‧‧徑向
T‧‧‧切線方向
M‧‧‧運動方向
第1圖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無段變速器的組合圖。
第2圖為第1圖之爆炸圖。
第3圖為第1圖由視角A方向視之,錐形盤與傳力機構的放大圖。
第4圖為沿著第3圖之線段4-4的剖面圖。
第5圖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棘輪狀的錐形盤的立體圖。
第6圖為沿著第5圖之線段6-6之剖面圖。
第7圖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傳力機構的剖面圖。
第8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傳力機構的剖面圖。
第9圖為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之傳力機構的側視圖。
第10圖為第9圖的傳力機構的局部立體圖。
第11圖為第9圖的傳動件的立體局部透視圖。
第12圖為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傳力機構的立體圖。
第13圖為第12圖的夾持片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第14圖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無段變速器的側視圖。
第15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的無段變速器的側視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此外,圖式僅以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為使便於理解,下述說明中相同元件將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約」、「大約」或「大致」,一
般是指數值之誤差或範圍於百分之二十以內,較好地是於百分之十以內,更佳地是於百分之五以內。文中若無明確說明,所提及的數值皆視為近似值,即具有如「約」、「大約」或「大致」所表示的誤差或範圍。
第1圖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無段變速器的組合圖,第2圖為第1圖之爆炸圖。請參閱第1圖與第2圖,無段變速器10包含傳力機構100以及複數個錐形盤。以第1圖與第2圖的實施方式為例,無段變速器10可包含有四個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其中錐形盤120a、120b相互樞接,而錐形盤120c、120d相互樞接。傳力機構100設置於錐形盤120a、120b之間以及錐形盤120c、120d之間。如此,隨著錐形盤120a、120b以及錐形盤120c、120d之間的距離D1、D2的變化,推動傳力機構100改變位置,即可達到變速的功效。
更進一步而言,在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中,傳力機構100與錐形盤120a、120b之間以及與錐形盤120c、120d之間透過「咬合」的方式傳遞動力,而非透過「摩擦」的方式傳遞動力。因此,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所揭露的無段變速器10可大幅度地減少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與傳力機構100之間因摩擦所損耗的能量,而更有效地傳遞動力。此外,透過「咬合」的方式傳遞動力,傳力機構100與錐形盤120a、120b之間的接合更加穩定,適合應用於高扭力或高功率密度的環境,例如超跑或渦輪機如發電站、噴射引擎等使用。為使更於理解,以下將更詳盡地介紹傳力機構100與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之間的「咬合」機構。
第3圖為第1圖由視角A方向視之,錐形盤120a與傳力機構100的放大圖。請一併參考第1圖至第3圖,傳力機構10包含有
複數個咬合件101且具有一接觸面S,其中複數個咬合件101可伸縮地設置於接觸面S上。錐形盤120a包含複數個卡合牆121,且複數個卡合牆121自錐形盤120a的中心區域C往錐形盤120a的外圍區域O延伸。請更進一步參考第4圖,其為沿著第3圖之線段4-4的剖面圖。卡合牆121具有側壁122與頂壁123,其中頂壁123面對接觸面S,側壁122連接頂壁123且大致沿著錐形盤120a的徑向R之切線方向T延伸。在此處要說明的是,上述「徑向」指的是半徑的方向。例如,錐形盤120a的中心往邊緣延伸,且與邊緣垂直的方向。另外,上述「徑向之切線方向」指的是,與徑向垂直的方向。
請繼續參考第3圖,部分之咬合件101抵接於卡合牆121的側壁122,部分之咬合件101抵接於卡合牆121的頂壁123。如此一來,若以錐形盤120a、120b為輸入轉盤做舉例,錐形盤120c、120d為輸出轉盤做舉例。當錐形盤120a、120b轉動時,錐形盤120a、120b的側壁122可推動抵接其上的咬合件101,進而帶動傳力機構100轉動。同理,傳力機構100可透過咬合件101將動力傳遞至錐形盤120c、120d。
更進一步而言,當輸入轉盤(以錐形盤120a、120b為例)轉速提高時,錐形盤120a、120b之間可透過離心裝置的推抵而相互接近。此時,位於錐形盤120a、120b之間的傳力機構100將由於錐形盤120a、120b之間的距離D1變小而轉而與錐形盤120a、120b的外圍區域O嚙合。並且,因為傳力機構100之整體長度不變,所以當傳力機構100與錐形盤120a、120b的外圍區域O嚙合時,錐形盤120c、120d便會被撐開,達到無段變速的功效。此外,如第3圖所示,由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之中心區域C往外圍區域O之方向上,相鄰卡合牆121的側壁122之間的距離也會由小變大。因此,透過咬
合件101的伸縮性(如第3圖所示,有些咬合件101露出的長度較長,有些咬合件101露出的長度較短),傳力機構100不論在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之中心區域C或者是在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之外圍區域O上,皆能有效地與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嚙合。
應了解到,上述實施方式雖以四個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為舉例,但在本發明之其他實施方式中,錐形盤之數目可大於四個或小於四個。錐形盤的數目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是利用可伸縮的咬合件件與傳力機構100嚙合,皆應落入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
在一具體應用時,上述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可以普利盤實現,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部分實施方式中,上述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中可以有部分是普利盤,其餘部分可以是開閉盤或楓葉盤等。此外,上述實施方式中,驅動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相互靠近的離心裝置可例如是普利珠,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亦可應用本領域所熟知之其他技術,改變錐形盤120a、120b之間的距離D1,或改變錐形盤120c、120d之間的距離D2。此外,在部分實施方式中,離心裝置可視為整合在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內部的元件,亦可為需要另外裝設或連結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的元件。
上述實施方式之咬合件101可以視實際應用的情況,設計成等距離排列,不等距離排列,或任意方式排列。並且,咬合件101露出的長度應至少能抵靠至卡合牆121的側壁122之底部,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部分實施方式中,咬合件101只要能抵靠至側壁122,
皆可使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與傳力機構100咬合在一起。在實際應用時,上述咬合件101可藉由咬合牙實現,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上述實施方式之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係為齒輪狀(或稱類齒輪狀)的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亦即,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上的卡合牆121之間形成複數個溝槽,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可例如為棘輪狀的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
更詳細而言,請參考第5圖與第6圖,其中第5圖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棘輪狀的錐形盤的立體圖,第6圖為沿著第5圖之線段6-6之剖面圖。如圖所示,錐形盤120a’之相鄰的卡合牆121’、121”相互連接。更進一步言之,卡合牆121’之頂壁123’自側壁122’的頂部連接至相鄰卡合牆121”之側壁122”的底部。如此一來,應用本實施方式的無段變速器10,可確保傳力機構100只能往固定的運動方向M推動錐形盤120a’,以避免咬合件101在錐形盤120a’之中心區域C與外圍區域O之間移動的過程中,意地外卡合在與運動方向M反向的卡合牆121上。因此,本實施方式所揭露之棘輪狀的錐形盤120a’可進一步增進無段變速器10運作的穩定性。
上述實施方式係以兩種不同結構的錐形盤舉例說明,應了解到,本發明之錐形盤結構不限於上述所揭露之實施方式。在實際應用時,凡是能有效地與傳力機構100之咬合件101卡合的錐形盤皆應落入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
此外,除上述錐形盤可具有多種不同的實施態樣外,傳力機構亦具有多種實施態樣。舉例而言,請參考第7圖,其係為本發
明一實施方式之傳力機構的剖面圖。如圖所示,傳力機構100包含內傳力環102、第一外傳力環103、第二外傳力環104以及彈性件105。第一外傳力環103設置於內傳力環102之一側,第二外傳力環104設置於內傳力環102之相對另一側,彈性件105設置於內傳力環102中。
此外,彈性件105不同的兩端可抵接住咬合件101。更詳細言之,上述實施方中所述的複數個咬合件101的其中之一者可抵接彈性件105的一端且穿設過第一外傳力環103,另外上述實施方中所述的複數個咬合件101的其中之另一者可抵接彈性件105之另一端且穿設過第二傳力環104。應了解到,上述「穿設」並非指彈性件105固設於第一外傳力環103或第二外傳力環104上,而是指彈性件105可滑動地設置且穿過第一外傳力環103或第二外傳力環104。如此一來,透過彈性件105的伸長或縮短,傳力機構100的咬合件101可具有伸縮性。
在第7圖的實施方式中,咬合件101設置於彈性件105之相對兩端。以第7圖為例,咬合件101可抵接於彈性件105之相對兩端,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咬合件101可連接(或固定地接合)於彈性件105之相對兩端。另外,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咬合件101可能只設置在彈性件105之一端,亦能達到使傳力機構100與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咬合的作用。
在一實施方式中,內傳力環102、第一外傳力環103與第二外傳力環104可藉由3D列印的方式製造,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內傳力環102、第一外傳力環103與第二外傳力環104也可藉由其他方式製造,例如沖壓、射出成形等方式製造。此外,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內傳力環102、第一外傳力環103與第二
外傳力環104、彈性件105、咬合件101等可利用強度與剛性較高的材料所製成,以利於應用於高扭力環境中。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彈性件105可例如為壓縮彈簧、互斥之永久磁鐵或電磁鐵,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第8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傳力機構的剖面圖。如圖所示,傳力機構200包含傳力環202以及彈性件205。傳力環202具有凹槽203,彈性件205設置於凹槽203中。上述實施方式所述的複數個咬合件101的其中之一者可滑動地穿設過凹槽203之一側壁203a,並且抵接於彈性件205之一端。複數個咬合件101的其中之另一者可滑動地穿設過凹槽203之另一側壁203b,並且抵接於彈性件105之另一端。本實施方式與第7圖的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方式之傳力機構200可為一體成形的設計,其較適於應用射出成形、沖壓等方式製造,若用3D列印的方式可能較為困難。
請繼續參考第8圖,在一實施方式中,傳力機構200可藉由一蓋板210覆蓋住傳力環202的凹槽203部分,藉以保護設置於凹槽203中的彈性件105。在實際應用時,蓋板210可選擇性地設置。
請參考第9圖至第11圖,第9圖為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之傳力機構300的側視圖,第10圖為第9圖的局部立體圖,第11圖為第9圖的傳動件的立體局部透視圖。如圖所示,傳力機構300包含複數個傳動件302,其中兩相鄰之傳動件302相互樞接。各個傳動件302包含至少一管狀本體303以及至少一彈性件305,彈性件305設置於管體本體303中。上述實施方式所述的複數個咬合件101的其中之一者可滑動地穿設過管狀本體303之一側303a,並且抵接住彈性件305之一端。上述實施方式所述的複數個咬合件101之其中之另一者可滑動地穿
設過管狀本體303之另一側303b,並且抵接住彈性件305之另一端。
第9圖至第11圖所揭露之實施方式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方式的傳力機構300並非是環狀,而是由多個相互樞接傳動件302所組成。具體應用時,本實施方式的傳力機構300可藉由例如鍊條的方式實現,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本實施方式類於於上述實施方式的地方是,透過彈性件305的伸長或縮短,傳力機構300的咬合件101可具有伸縮性,以達到使傳力機構300與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咬合的作用。
應了解到,上述一或多個實施方式所述之環狀的傳力機構100、200,相較於第9圖之實施方式所述的傳力機構300,環狀的傳力機構100、200由於其固定的形狀,因此在傳動的過程中具有更穩定的優點。然而,第9圖之實施方式的傳力機構300,由於具有多個傳動件302,可使整個傳力機構300的形狀作適當的調整,而不限於環狀,因此可預料的是第9圖之實施方式的傳力機構300可具有更廣泛的應用領域。
請參考第12圖與第13圖,其中第12圖為本發明再一實施方之傳力機構的立體圖,第13圖為第12圖的挾持片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傳力機構400包含傳動帶402、403以及複數個挾持片404。複數個挾持片404挾持於傳動帶402、403之一側。以本實施方式為例,挾持片404挾持於傳動帶402、403互相面對的一側。也就是說,挾持片404位於傳動帶402、403之間,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傳力機構400可以只具有一個傳動帶。
請繼續參考第12圖與第13圖,各個挾持片404包含容置空間404a以及彈性件405,其中彈性件405設置於容置空間404a中。上述實施方式所述的複數個咬合件101的其中之一者可滑動地穿
設過挾持片404之一側404b,並且抵接住彈性件405之一端。上述實施方式所述的複數個咬合件101之其中之另一者可滑動地穿設過挾持片404之另一側404c,並且抵接住彈性件405之另一端。如此一來,本實施方式的傳力機構400透過彈性件405的伸長或縮短,傳力機構400的咬合件101可具有伸縮性,以達到使傳力機構400與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咬合的作用。
此外,本實施方式所示之傳力機構400,其傳動帶402、403相較於第9-11圖之實施方式中的傳力機構300更為穩定(第9-11圖之實施方式的傳力機構300類似於鏈條狀),且本實施方式之傳力機構400之傳動帶402、403具有彎折性,因此又同時擁有可適時調整傳力機構400之整體形狀的優點。
具體應用時,上述傳動帶402、403可以金屬傳動帶的方式實現,其可由多片薄金屬疊加或相互嵌合而形成,因此可具有一定程度的彎折性。可應用在無段變速器10中金屬傳動帶屬於本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所熟知的技術,在此便不贅述。
上述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係揭露了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與傳力機構100、200、300、400之多個不同的實施態樣。應了解到,上述實施方式只是舉例。只要自傳力機構100、200、300、400的接觸面S伸出的咬合件101能與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咬合,皆應落入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此外,在上述一或的個實施方式中,傳力機構100、200、300、400的接觸面S為一傾斜面,且此傾斜面的斜率與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的盤面之斜率大致相同。
更詳細而言,請參考上述傳力機構100、200、300、400
之相關圖式(如第7、8、11、12圖),其中接觸面S在圖式中的X軸方向與Y軸方向的位移比值,與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的盤面在X軸方向與Y軸方向的位移比值(參考第4圖與第6圖)接近甚至大致相同。如此一來,傳力機構100、200、300、400的接觸面S相對於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的中央區域C與外圍區域O之間來回移動時,接觸面S不會與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的盤面相互干涉。
另外,上述實施方式中,咬合件101皆沿著接觸面S排成一圈,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咬合件101可沿著接觸面S排成兩圈或多圈。在一實施方式中,不同圈之間的咬合件101可交錯排列。如此一來,透過多個行或列的咬合件101,可更增加傳力機構400與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之間咬合時的穩定度,以應用於高扭力的環境中。
第14圖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無段變速器的側視圖。如圖所示,無段變速器10可更包含第一傳輸軸130與第二傳輸軸140,其中第一傳輸軸130連接錐形盤120a、120b(可一併參考第1圖與第2圖),第二傳輸軸140連接錐形盤120c、120d。在本實施方式中,傳力機構100之複數個咬合件101嚙合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的位置P1、P2位於第一傳輸軸130與第二傳輸軸140相互遠離之一側,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第15圖,其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的無段變速器的側視圖。如圖所示,無段變速器10之複數個咬合件101嚙合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的位置P1、P2位於第一傳輸軸130與第二傳輸軸140相互面對的一側。第14圖與第15圖之實施方式例示了不同應用情況下,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與傳力機構100之間的
相對位置也可以調整。舉例而言,第15圖所示之無段變速器10所佔據的空間較小,較適於應用在體積較小的空間內。此外,第14圖之實施方式中,傳力機構100可受到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實施的壓力產生幾何上的限制,而自行穩定在固定的位置中。換句話說,傳力機構100可被錐形盤120a、120b、120c、120d固定住因此不需要額外設計穩定機構去穩定住傳力機構100。反觀第15圖,無段變速器10可還包含額外地穩定機構150,用以固定住傳力機構100。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揭露了無段變速器的多種實施態樣。然而,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0‧‧‧無段變速器
100‧‧‧傳力機構
101‧‧‧咬合件
120a、120b、120c、120d‧‧‧錐形盤
S‧‧‧接觸面
A‧‧‧視角
D1、D2‧‧‧距離
Claims (10)
- 一種無段變速器,包含:一傳力機構,具有一接觸面,且該傳力機構包含複數個咬合件,該些咬合件可伸縮地設置於該接觸面;以及至少一錐形盤,該錐形盤包含複數個卡合牆,且該些卡合牆自該錐形盤的中心區域往該錐形盤的外圍區域延伸,該些卡合牆具有一側壁與一頂壁,其中該頂壁面對該接觸面,該側壁連接該頂壁且大致沿著該錐形盤的徑向之切線方向延伸;其中,部分之該些咬合件係抵接該側壁,部分之該些咬合件係抵接該頂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段變速器,其中該傳力機構更包含:一內傳力環;一第一外傳力環,設置於該內傳力環之一側;以及一彈性件,設置於該內傳力環中;其中該些咬合件的其中之一者設置於該彈性件的一端且穿設過該第一外傳力環。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無段變速器,其中該傳力機構更包含:一第二外傳力環,設置於該內傳力環之相對另一側; 其中該些咬合件的其中之另一者設置於該彈性件之另一端且穿設過該第二傳力環。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段變速器,其中該接觸面的斜率與該錐形盤的盤面斜率大致相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段變速器,其中該傳力機構更包含:一傳力環,具有一凹槽;以及一彈性件,設置於該凹槽;其中該些咬合件之其中之一者可滑動地穿設過該凹槽之一側壁且設置於該彈性件之一端,該些咬合件之其中之另一者可滑動地穿設過該凹槽之另一側壁且設置於該彈性件之另一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段變速器,其中該傳力機構更包含:複數個傳動件,兩相鄰之該些傳動件相互樞接,各該傳動件包含:一管狀本體;以及一彈性件,設置於該管狀本體中;其中,該些咬合件之其中之一者可滑動地穿設過該管狀本體之一側且設置於該彈性件之一端,該些咬合件之其中之一另一者可滑動地穿設過該管狀本體之另一側且設置於該彈性件之另一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段變速器,其中該傳力機構更包含:一傳動帶;以及複數個挾持片,挾持於該傳動帶之一側,其中各該挾持片內包含:一容置空間;以及一彈性件,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中;其中,該些咬合件之其中之一者可滑動地穿設過該挾持片之一側且設置於該彈性件之一端,該些咬合件之其中之一另一者可滑動地穿設過該挾持片之另一側且設置於該彈性件之另一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段變速器,其中該錐形盤係為一棘輪狀之錐形盤或一齒輪狀之錐形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段變速器,其中該至少一錐形盤的數目為至少四個,該無段變速器更包含一第一傳輸軸與一第二傳輸軸,其中該第一傳輸軸連接其中兩個該錐形盤,該第二傳輸軸連接另外兩個該錐形盤,該傳力機構之該些咬合件嚙合該些錐形盤的位置位於該第一傳輸軸與該第二傳輸軸相互遠離之一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段變速器,其中該至少一錐形盤的數目為至少四個,該無段變速器更包含一第一傳輸軸與一第二傳輸軸,其中該第一傳輸軸連接其中兩個該錐形盤,該第二傳輸軸 連接另外兩個該錐形盤,該傳力機構之該些咬合件嚙合該些錐形盤的位置位於該第一傳輸軸與該第二傳輸軸相互面對之一側。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05774A TWI580876B (zh) | 2016-02-26 | 2016-02-26 | 無段變速器 |
CN201610158993.4A CN107131267A (zh) | 2016-02-26 | 2016-03-21 | 无级变速器 |
US15/175,887 US10030745B2 (en) | 2016-02-26 | 2016-06-07 |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05774A TWI580876B (zh) | 2016-02-26 | 2016-02-26 | 無段變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80876B true TWI580876B (zh) | 2017-05-01 |
TW201730455A TW201730455A (zh) | 2017-09-01 |
Family
ID=59367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05774A TWI580876B (zh) | 2016-02-26 | 2016-02-26 | 無段變速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30745B2 (zh) |
CN (1) | CN107131267A (zh) |
TW (1) | TWI580876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58687B2 (de) * | 1969-11-22 | 1971-02-11 | Johannes Bauer | Gliederkette |
US5049113A (en) * | 1990-10-15 | 1991-09-17 | Graham Jr James A | Variable circumference adjustable-drive pulley mechanism |
JP5347539B2 (ja) * | 2008-03-26 | 2013-11-20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無段変速装置 |
CN101644312A (zh) * | 2008-08-08 | 2010-02-10 | 范泽林 | 无级变速器 |
CN101440866A (zh) * | 2008-12-31 | 2009-05-27 | 纵晨光 | 移动齿、移动齿传动副及其无级变速装置 |
US20110059821A1 (en) * | 2009-09-08 | 2011-03-10 | Vmt Technologies, Llc | Infinite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CN102444700A (zh) * | 2010-10-11 | 2012-05-09 | 张敏 | Cvt无级变速器 |
US9855993B2 (en) * | 2014-01-06 | 2018-01-02 | David Conrad Rockwood | Variable diameter pulley assembly and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ing the same |
-
2016
- 2016-02-26 TW TW105105774A patent/TWI58087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6-03-21 CN CN201610158993.4A patent/CN107131267A/zh active Pending
- 2016-06-07 US US15/175,887 patent/US1003074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31267A (zh) | 2017-09-05 |
US20170248207A1 (en) | 2017-08-31 |
TW201730455A (zh) | 2017-09-01 |
US10030745B2 (en) | 2018-07-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08545B (zh) | 具组合式传动轴的旋转装置及其组合式传动轴 | |
CN103608607A (zh) | 无级变速器 | |
CN102812268A (zh) | 锁止离合器 | |
CN103459890B (zh) | 带式无级变速器 | |
WO2012017779A1 (ja) | 無段変速機のシール構造 | |
TWI580876B (zh) | 無段變速器 | |
JP2009180356A (ja) | パワーユニット | |
WO2014112163A1 (ja) | マルチディスク変速機 | |
US9677657B2 (en) | Circular wave drive | |
CZ2003186A3 (en) | Belt drive ring cvt coupler | |
US8506432B2 (en) | Belt type stepless transmission and pulley for the same | |
CN107407381A (zh) | 无级变速器 | |
US10704604B2 (en) | One-to-one torque coupling | |
JP2002054690A (ja) | 無段変速機用ベルト | |
JPS6196252A (ja) | 可変ピツチ径チエ−ン歯車 | |
CZ20024021A3 (en) | Geared drive ring coupler | |
CN106321769A (zh) | 双圆锥体无级变速装置 | |
JP6731436B2 (ja) | 動力伝達装置 | |
TWI619897B (zh) | 自動變速傳動裝置 | |
KR20180039142A (ko) | 미끄럼 접촉타입의 파동발생기, 파동기어장치 및 파동발생방법 | |
CN114729682A (zh) | 致动系统和包括该致动系统的分段带轮传动装置 | |
KR100591102B1 (ko) | 구동 링 무단 변속기 커플러 | |
EP1018611A1 (en) | Construction for a stepless variable pulley | |
JP2018155339A (ja) | トルクカム装置及び無段変速機 | |
US20040127294A1 (en) | Power transmiss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