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552044B - 光學膜片及使用此光學膜片的觸控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膜片及使用此光學膜片的觸控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2044B
TWI552044B TW103138657A TW103138657A TWI552044B TW I552044 B TWI552044 B TW I552044B TW 103138657 A TW103138657 A TW 103138657A TW 103138657 A TW103138657 A TW 103138657A TW I552044 B TWI552044 B TW I5520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electrode
touch
display device
parallel wir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8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7805A (zh
Inventor
崔博欽
陳建誠
Original Assignee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386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52044B/zh
Priority to US14/934,181 priority patent/US20160132175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617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7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2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204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Description

光學膜片及使用此光學膜片的觸控式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膜片以及使用此光學膜片的觸控顯示裝置(touch controlled display apparatus),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奈米級線柵(wire grid)結構的光學膜片以及使用此光學膜片的觸控顯示裝置。
近年來,搭載著觸控面板的平面顯示裝置是科技史上的一大突破。典型的觸控面板一般係藉由黏合的方式與顯示器進行組裝。然而,觸控面板具有一定的厚度,直接與顯示器組裝在一起,會增加顯示裝置的厚度,影響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因此,如何將搭載觸控面板的顯示器薄型化同時兼顧顯示器的顯示品質,對該技術領域而言乃是一大挑戰。
因此,有需要提供一種先進的光學膜片以及使用此光學膜片的觸控顯示裝置,以改善習知技術所面臨的問題。
本發明的一個面向是有關於一種光學膜片,包括一基材、第一電極以及複數條平行導線。基材具有一透光區,且此透光區具有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第一電極位於第一區域中,且第一電極的寬度實質介於1微米(μm)至30微米之間。平行導線位於第二區域中。其中至少二條相鄰的平行導線定義出一個間隔(space),且至少二個相鄰間隔的二中心點之間的週期寬度(pitch),實質介於50奈米(nm)至300奈米之間。
本發明的另一個面向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顯示裝置(touch controlled display apparatus),包括光學膜片以及顯示基質。光學膜片,包括一基材、第一感測電極以及複數條平行導線。基材具有一表面,且此表面具有一觸控區,此觸控區包括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第一電極位於第一區域中,且第一電極的寬度實質介於1微米(μm)至30微米之間。平行導線位於第二區域中。其中至少二條相鄰的平行導線定義出一個間隔,且至少二個相鄰間隔的二中心點之間的週期寬度,實質介於50奈米至300奈米之間。顯示基質具有一出光面,其中出光面與基材的表面表面平行設置。
根據上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是提供一種具有奈米線柵結構的光學膜片以及使用此種光學膜片的觸控顯示裝置。藉由將觸控面板的感測電極整合在具有奈米線柵結構的光學膜片中,使此光學膜片同時具有觸控感應及反射偏振光的功能,可同 時作為觸控面板的元件和顯示介質的偏光板使用。
當使用光學膜片的觸控面板與顯示介質結合形成觸控顯示裝置時。利用此光學膜片的觸控顯示裝置可以省略位於顯示介質出光面外側的偏光板。不僅可以減少觸控顯示裝置的元件配置與製造成本,更可達到薄型化的目的。再加上,具有奈米線柵結構的光學膜片係一種反射型偏光板,相較於吸收型偏光板,具有高偏光反射率,較不會因吸收光線而產生熱劣化的現象,確保觸控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
1‧‧‧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
2‧‧‧觸控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3‧‧‧觸控液晶顯示裝置
4‧‧‧觸控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5‧‧‧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
10‧‧‧液晶面板
10a‧‧‧入光面
10b‧‧‧出光面
11‧‧‧觸控面板
11’‧‧‧觸控面板
11a‧‧‧觸控區
12‧‧‧偏光板
13‧‧‧面光源
20‧‧‧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
21‧‧‧相位差板
22‧‧‧吸收式偏光板
30‧‧‧液晶面板
30a‧‧‧出光面
30b‧‧‧驅動電路元件
30c‧‧‧玻璃基板
51‧‧‧觸控面板
51’‧‧‧觸控面板
100‧‧‧光學膜片
101‧‧‧基材
101a‧‧‧基材表面
101a1‧‧‧第一區域
101a2‧‧‧第二區域
101a3‧‧‧第三區域
101a‧‧‧基材的另一表面
102‧‧‧第一電極
103‧‧‧第二電極
104‧‧‧平行導線
105‧‧‧保護層
105’‧‧‧保護層
106‧‧‧空間
201‧‧‧下基板
202‧‧‧陽極電極層
203‧‧‧有機發光層
204‧‧‧陰極電極層
500‧‧‧光學膜片
501‧‧‧基材
501a‧‧‧基材表面
501a1‧‧‧第一區域
501a2‧‧‧第二區域
502‧‧‧第一電極
503‧‧‧第二電極
504‧‧‧平行導線
504’‧‧‧平行導線
505‧‧‧保護層
506‧‧‧基板
WG‧‧‧線柵結構
WG’‧‧‧線柵結構
b‧‧‧間隔
a‧‧‧線寬
P‧‧‧週期寬度
k‧‧‧相鄰間隔的中心點
h‧‧‧厚度
S1‧‧‧切線
S5‧‧‧切線
X1‧‧‧光反射軸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實施例及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特舉數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第1A圖係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應用於觸控顯示裝置中的光學膜片的結構俯視圖;第1B圖係沿著第1A圖的切線S1所繪示之光學膜片的結構剖面示意圖;第1C圖係繪示第1A圖之部分結構的局部放大圖;第2圖係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面板的結構剖面示意圖;第2’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面板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第3圖係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剖面示意圖;第4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結構剖面示意圖;第5A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應用於觸控顯示裝置中的光學膜片的結構俯視圖;第5B圖係沿著第5A圖的切線S5所繪示之光學膜片的結構剖面示意圖;第6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面板的結構剖面示意圖;第6’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再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剖面示意圖;第7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再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剖面示意圖;第8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又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結構剖面示意圖;第9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再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光學膜片以及使用此種光學膜片的觸控顯示裝置,可以減少觸控顯示裝置的元件配置與製造成 本,達到薄形化的目的,並進一步增進觸控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實施例及其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數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
但必須注意的是,這些特定的實施案例與方法,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仍可採用其他特徵、元件、方法及參數來加以實施。較佳實施例的提出,僅係用以例示本發明的技術特徵,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該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可根據以下說明書的描述,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範圍內,作均等的修飾與變化。在不同實施例與圖式之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元件符號加以表示。
請參照第1A圖至第1C圖,第1A圖係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應用於觸控顯示裝置1中的光學膜片100的結構俯視圖。第1B圖係沿著第1A圖的切線S1所繪示之光學膜片100的結構剖面示意圖。第1C圖係繪示第1A圖之部分結構的局部放大圖。其中,光學膜片100包括一透光基材101、一第一電極102、一第二電極103以及複數條平行導線104。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之中,透光基材101可以是由,例如玻璃、樹脂、聚醯亞胺(Polyimide,PI)薄膜等透明材料所製成的膜狀或板狀基材。其中,透光基材101具有一基材表面101a,且基材表面101a具有一個透光區,此透光區可以區隔為彼此鄰近(adjacent to)的第一區域101a1、第二區域101a2和一第三區域101a3。第一電極102位於第一區域101a1中;第二電極103 位於第三區域101a3中;複數條平行導線104位於第二區域中101a2之中。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之中,第一電極102、第二電極103和複數條平行導線104三者彼此鄰近,且第一電極102和第二電極103相互絕緣。第一電極102和第二電極103可分別由金屬網格(metal mesh)結構所構成。其中,所謂的金屬網格結構,是以包含金屬元素的導電材料所形成之細導線組成的交錯網格狀構。在本實施例之中,形成第一電極102和第二電極103的金屬網格結構分別具有實質介於1微米(μm)至30微米的線徑(即第一區域101a1和第三區域101a3的寬度),較佳為介於3微米至10微米的線徑。其中,構成金屬網格結構的材料可以是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或金屬材質,例如金、銀、銅、鋁、鋅或上述材料的任意組合,亦或是其他導電材料。金屬網格的圖案可以由規則或不規則之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圓形、橢圓形或其他可能的形狀。
複數條平行導線104則係填充於基材表面101a上金屬網格結構所未覆蓋的部分。在本實施例中,基材表面101a的第一區域101a1,即為被構成第一電極102的金屬網格結構所覆蓋的區域;第三區域101a3即為被構成第二電極103的金屬網格結構所覆蓋的區域;而第二區域101a2則係基材表面101a扣除第一區域101a1和第三區域101a3之後的其他空間(如第1A圖所繪示)。換言之,第二區域101a2可以包括用來隔離第一電極102和 第二電極103之金屬網格結構的空白區域,以及包括位於第一電極102和第二電極103之金屬網格結構內部的空間。因此,有一部分的平行導線104會位於第一電極102和第二電極103週邊;一部分的平行導線104係位於第一電極102和第二電極103之間;而另一部分的平行導線104則位於第一電極102和第二電極103之金屬網格結構的內部。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這些平行導線104會在基材表面101a上構成一線柵結構WG。構成複數條平行導線104的材料,同樣可以是氧化銦錫或金屬材質,例如金、銀、銅、鋁、鋅或上述材料的任意組合,亦或是其他導電材料。在本實施例之中,構成平行導線104的材料,較佳為鋁。另外,構成線柵結構WG的複數條平行導線104可以與第一電極102和第二電極103的金屬網格同時或先後形成。
構成線柵結構WG的複數平行導線104中,任兩相鄰平行導線104之間的間隔b可以相同或不同。且每一條平行導線104的線寬a也可以相同或不同。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任兩相鄰間隔b的二中心點k之間的週期寬度P,實質介於50奈米至300奈米之間。且每一條平行導線104所對應的線寬a和其所鄰近之間隔b的占空比(duty cycle),即a/(a+b),實質介於0.3至0.7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每一條平行導線104都具有實質相同的線寬a,且相鄰的二平行導線104彼此之間,具有實質相同的間隔b。其中,平行導線104的線寬a較佳為介於50奈米至100 奈米。相鄰平行導線104間的間隔較佳為介於50奈米至100奈米。平行導線104的厚度h,較佳與第一電極102和第二電極103的厚度相同(但不以此為限),實質介於50奈米至250奈米之間。
由於,線柵結構WG的週期寬度P實質等於或小於可見光的波長(例如,實質介於400奈米至800奈米)的二分之一。因此,可將大部分平行線柵結構WG之光反射軸X1(即平行導線104排列方向)振動之電場向量的光線加以反射,只容許垂直線柵結構WG之光反射軸X1之電場向量的光線通過。故光學膜片100可用來作為一反射型偏光板。
由於光學膜片100同時又具有彼此鄰近且相互絕緣的第一電極102和第二電極103,經過適當的圖案設計,可作為觸控面板的感測電極,在基材表面101a上定義出包含第一區域101a1、第二區域101a2和第三區域101a3的觸控區11a。在覆蓋介電材質的保護層105,並與驅動電路及讀取電路(未繪示)加以整合之後,即可構成一觸控面板11(請參照第2圖)。當手指觸碰到觸控面板11之觸控區11a的表面時,會影響第一電極102和第二電極103間的電場,因而改變由第一電極102和第二電極103所構成之電容結構的電容值,並藉由探測電容值的改變定位出觸碰點。
若將觸控面板11與一顯示介質,例如液晶面板,整合,即可構成一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1。請參照第3圖,第3圖係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1的 結構剖面示意圖。其中,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1包含一液晶面板10、一偏光板12、一面光源13以及觸控面板11。其中,液晶面板10具有一入光面10a和一出光面10b。液晶面板10的出光面10b與觸控面板11的基材101平行設置。例如,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1係以相對於基材101表面101a的另一表面101b平行貼合於液晶面板10的出光面10b上。面光源13,例如背光模組,面對液晶面板10的入光面10a,偏光板12位於面光源13與液晶面板10的入光面10a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之中,偏光板12可以是反射型偏光板或吸收型偏光板,且當偏光板12是吸收型偏光板時,偏光板12的光吸收軸(未繪示)與觸控面板11中的線柵結構WG的光反射軸X1垂直;當偏光板12是反射型偏光板時,偏光板12的光反射軸(未繪示)與觸控面板11中的線柵結構WG的光反射軸X1垂直。由面光源13所提供的入射光,只有垂直偏光板12之光吸收軸(或光反射軸)的特定線性偏振光可穿過偏光板12,從入光面10a進入液晶面板10;再藉由液晶面板10的啟閉,控制由出光面10b出射之光線的偏振方向,穿過光學膜片100達到顯示效果。
由於,觸控面板11中的光學膜片100同時具有觸控感應及反射偏振光的功能,可作為液晶顯示器所必須的偏光板使用。因此,當觸控面板11與液晶面板10整合之後,即不需要在液晶面板10的出光面10b外側再額外配置一偏光板,亦可以達 到習知技術使用吸收型偏光板之觸控顯示裝置相同的顯示效果,具有節省元件使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1薄形化的功效。再加上,反射型偏光板相較於吸收型偏光板,具有高偏光反射率,較不會因吸收光線而產生熱劣化的現象,確保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1的顯示品質。
為了讓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1更加薄形化,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將觸控面板11中的保護層105以透光膠來加以取代,藉以將光學膜片100直接貼附於液晶面板10入光面10a的玻璃基板(未繪示)上。亦或是,以液晶面板10入光面10a的玻璃基板(未繪示)作為光學膜片100的基板101,將第一電極102、一第二電極103以及線柵結構WG直接形成於其上。
雖然在本實施例第2圖所繪示的保護層105係完全地填充於二相鄰平行導線104之間的間隔中以及填充於平行導線104與第一電極102或第二電極103之間的空間之內。但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1’的保護層105’僅係部分地填充於二相鄰平行導線104之間的間隔,以及平行導線104與第一電極102或第二電極103之間。也就是說,二相鄰平行導線104之間以及平行導線104與第一電極102或第二電極103之間仍保留部分空間106未被保護層105’所填充(如第2’圖所繪示)。
另外,觸控面板11也可與其他顯示介質,例如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20,整合形成一觸控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2。請參照第4圖,第4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 一種觸控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2的結構剖面示意圖。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2包括有機發光顯示面板20、相位差板21、觸控面板11以及吸收式偏光板22。
在本實施例中,有機發光顯示面板20包括下基板201、陽極電極層202、有機發光層203、陰極電極層204以及上基板205。其中,有機發光顯示面板20具有至少一出光面20a。觸控面板11面對有機發光顯示面板20的出光面20a。相位差板21位於觸控面板11與出光面20a之間。觸控面板11又位於相位差板21與吸收式偏光板22之間。藉由吸收式偏光板22、相位差板21以及觸控面板11中光學膜片100的光學作用,可以降低外部光源(未繪示)的反射,以維持觸控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2最佳或良好的對比度。亦可不需要吸收式偏光板22而成為一鏡面顯示器。
請參照第5A圖和第5B圖,第5A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應用於觸控顯示裝置中的光學膜片500的結構俯視圖。第5B圖係沿著第5A圖的切線S5所繪示之光學膜片500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其中,光學膜片500的結構大至與第1A圖所繪示的光學膜片100相似,差別僅在於光學膜片500僅包括一透光基材501、位於基材501表面501a之第一區域501a1中的第一電極502以及位於基材表面501a之第二區域501a2中的複數條平行導線504,其並未包含第二電極。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502也是一種金屬網格結構,而基材表面501a 的第一區域501a1,即是基材表面501a上被構成第一電極502之金屬網格結構所覆蓋的區域。而第二區域501a2,則是基材表面501a1上扣除第一區域501a的其他部分。其中,複數條平行導線504與第一電極502彼此隔離,且在基材表面501a上共同構成線柵結構WG。由於構成金屬網格結構和線柵結構WG的材料、尺寸與形成方式已詳述如前,故不在此贅述。
將光學膜片500的圖案適當設計,並與驅動電路(TX)及感測電路(RX)(未繪示)加以整合即可構成一觸控面板51。請參照第6圖,第6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面板51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其中,觸控面板51包括基板506、第二電極503、光學膜片500以及保護層505。第二電極503位於基板506上。光學膜片500位於第二電極503上,並藉由光學膜片500的基材501,使光學膜片500的第一電極502和線柵結構WG與第二電極503相互絕緣。保護層505覆蓋於第一電極502和線柵結構WG之上。當手指觸碰到觸控面板51表面時,會影響第一電極502和第二電極503之間的電場,因而改變由第一電極502和第二電極503所構成之電容結構的電容值,並藉由探測電容值的改變定位出觸碰點。
在本發明的另一些實施例中,亦可在觸控面板51’的基板506上額外配置與光學膜片500之平行導線504類似的複數條平行導線504’,藉以在基板506上形成線柵結構WG’(如第6’圖所繪示)。其中,平行導線504’可與平行導線504’平行對準或 平行交錯,而具有反射偏振光的功能。
將觸控面板51與前述的液晶面板10整合,即可構成一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3。請參照第7圖,第7係根據本發明的再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3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其中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3的結構大至與第3圖所繪示的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1類似,差別僅在於所採用的觸控面板有所不同。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51的基板506直接貼附於液晶面板10之入光面10a的玻璃基板(未繪示)上。由於,構成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3的元件、材料及製作方式已詳述如上,故不在此贅述。
另外,觸控面板51也可與前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20整合而形成一觸控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4。請參照第8圖,第8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又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4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其中觸控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4的結構大至與第4圖所繪示的觸控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2類似,差別僅在於二者所採用的觸控面板有所不同。在本實施例中,相位差板21面對出光面20a。觸控面板11同樣位於相位差板21與吸收式偏光板22之間。由於,構成觸控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4的元件、材料及製作方式已詳述如上,故不在此贅述。
由於,觸控面板51中的光學膜片500具有反射偏振光的功能,可作為反射型偏光板。光學膜片500中的第一電極又 可作為觸控面板51的感測電極之一。因此,將觸控面板51與液晶面板10或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20加以整合後,即不需要額外在液晶面板10或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20的出光面10b或20a外側配置偏光板,亦可以達到習知技術使用吸收型偏光板之觸控顯示裝置相同的顯示效果,具有節省元件和薄形化的功效。再加上,反射型偏光板相較於吸收型偏光板,具有高偏光反射率,並且較不會因吸收光線而產生熱劣化的現象,可以提高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1的亮度與對比。
除此之外,第5A圖和第5B圖所繪示的光學膜片500也可以單獨與液晶面板整合,形成具有觸控功能的液晶面板30,將液晶面板30與前述的偏光板12和面光源13結合,即可構成另一觸控液晶顯示裝置5。請參照第9圖,第9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再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5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之中,學膜片500的第一電極502以及位於液晶面板30之玻璃基板30c上的一部分驅動電路元件30b(例如共用電極),可分別作為驅動電路(TX)及感測電路(RX)(未繪示),使液晶面板30具有觸控功能。液晶面板30的出光面30a位於第一電極502和驅動電路元件30b之間,且第一電極502藉由光學膜片500的基材501以及液晶面板30的玻璃基板30c與驅動電路元件30b相互絕緣。
根據上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是提供一種具有奈米線 柵結構的光學膜片以及使用此種光學膜片的觸控顯示裝置。藉由將觸控面板的感測電極整合在具有奈米線柵結構的光學膜片中,使此光學膜片同時具有觸控感應及反射偏振光的功能,可同時作為觸控面板的元件和顯示介質的偏光板使用。
當使用光學膜片的觸控面板與顯示介質結合形成觸控顯示裝置時。利用此光學膜片的觸控顯示裝置可以省略位於顯示介質出光面外側的偏光板。不僅可以減少觸控顯示裝置的元件配置與製造成本,更可達到薄形化的目的。再加上,具有奈米線柵結構的光學膜片係一種反射型偏光板,相較於吸收型偏光板,具有高偏光反射率,較不會因吸收光線而產生熱劣化的現象,可以提高觸控顯示裝置的亮度與對比,及確保觸控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該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光學膜片
101‧‧‧基材
101a‧‧‧基材表面
101a1‧‧‧第一區域
101a2‧‧‧第二區域
101a3‧‧‧第三區域
102‧‧‧第一電極
103‧‧‧第二電極
104‧‧‧平行導線
S1‧‧‧切線
X1‧‧‧光反射軸
WG‧‧‧線柵結構

Claims (10)

  1. 一種光學膜片,包括:一基材,具有一透光區,且該透光區具有一第一區域和一第二區域;一第一電極,位於該第一區域中,且該第一電極具有實質介於1微米(μm)至30微米之間的一寬度;以及複數條平行導線,位於該第二區域中;其中至少二相鄰的該些平行導線定義出一間隔(space),且至少二相鄰的該些間隔的二中心點之間,具有實質介於50奈米(nm)至300奈米之間的一週期寬度(pitch)。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膜片,還包括一第二電極,位於該透光區的一第三區域,其中該第三區域鄰近(adjacent to)該第一區域和該第二區域,且該第二電極與該第一電極相互絕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膜片,其中該些平行導線的該週期寬度實質等於或小於可見光波長的二分之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膜片,其中每一該些平行導線具有一線寬,其中每一該些平行導線所對應的該線寬和該間隔具有一占空比(duty cycle)實質介於0.3至0.7之間。
  5.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touch controlled display apparatus),包括:一光學膜片,包括:一基材,具有一表面,且該表面具有一觸控區,該觸控區包括一第一區域和一第二區域;一第一感測電極,位於該第一區域中,且該第一感測電極具有實質介於1微米至30微米之間的一寬度;以及複數條平行導線,位於該第二區域中,其中至少二相鄰的該些平行導線定義出一間隔,且至少二相鄰的該些間隔的二中心點之間,具有實質介於50奈米至300奈米之間的一週期寬度;以及一顯示基質,具有一出光面,該出光面與該表面平行設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還包括一偏光板,面對該顯示基質的一入光面,該偏光板具有一第一光反射軸,且該複數條平行導線形成一線柵結構,該線柵結構具有一第二光反射軸,其中該第一光反射軸垂直該第二光反射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還包括一第二感測電極,位於該表面的一第三區域,其中該第三區域鄰近 該第一區域和該第二區域,且該第二感測電極與該第一感測電極相互絕緣。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平行導線的該週期寬度實質等於或小於可見光波長的二分之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些平行導線具有一線寬,其中每一該些平行導線所對應的該線寬和該間隔具有一占空比實質介於0.3至0.7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出光面位於該第一感測電極和該第二感測電極之間,且該第一感測電極和該第二感測電極相互絕緣。
TW103138657A 2014-11-07 2014-11-07 光學膜片及使用此光學膜片的觸控式顯示裝置 TWI5520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8657A TWI552044B (zh) 2014-11-07 2014-11-07 光學膜片及使用此光學膜片的觸控式顯示裝置
US14/934,181 US20160132175A1 (en) 2014-11-07 2015-11-06 Optical film and touch controlle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8657A TWI552044B (zh) 2014-11-07 2014-11-07 光學膜片及使用此光學膜片的觸控式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7805A TW201617805A (zh) 2016-05-16
TWI552044B true TWI552044B (zh) 2016-10-01

Family

ID=55912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8657A TWI552044B (zh) 2014-11-07 2014-11-07 光學膜片及使用此光學膜片的觸控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32175A1 (zh)
TW (1) TWI5520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66019B1 (ko) * 2015-05-08 2018-07-04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편광판 일체형 터치 센서 및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8700959B (zh) * 2016-11-15 2021-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10168811B2 (en) * 2017-05-01 2019-01-0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Reflective displa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72254U (zh) * 2013-07-17 2014-02-1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TWM481449U (zh) * 2014-02-18 2014-07-01 Superc Touch Corp 高準確度之內嵌式平面顯示觸控結構
TW201428576A (zh) * 2012-12-03 2014-07-16 Lg Innotek Co Ltd 電極構件及包含其之觸控面板
TW201520869A (zh) * 2013-10-17 2015-06-01 Lg Innotek Co Ltd 觸控視窗及包括觸控視窗之觸控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74510B2 (en) * 2009-03-29 2012-05-08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US9304347B2 (en) * 2012-02-27 2016-04-0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Touch panel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20150055057A1 (en) * 2013-08-23 2015-02-26 Austin L. Huang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28576A (zh) * 2012-12-03 2014-07-16 Lg Innotek Co Ltd 電極構件及包含其之觸控面板
TWM472254U (zh) * 2013-07-17 2014-02-1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TW201520869A (zh) * 2013-10-17 2015-06-01 Lg Innotek Co Ltd 觸控視窗及包括觸控視窗之觸控裝置
TWM481449U (zh) * 2014-02-18 2014-07-01 Superc Touch Corp 高準確度之內嵌式平面顯示觸控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7805A (zh) 2016-05-16
US20160132175A1 (en) 2016-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22742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WO2016188071A1 (zh) 一体化前置光源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反射式显示装置
US20180113345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193454B1 (ko) 터치패널과 그 제조 방법
CN110828695A (zh) 镜面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镜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630727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4503625B (zh) 触控偏光片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16086540A1 (zh) Oled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262122B (zh) 显示装置、照明装置以及导光板
JP4450089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電気光学装置
WO2018000830A1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JP2013540320A (ja) スリム型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これを含む携帯端末機
TWI452554B (zh) 觸控面板、觸控顯示器及其組裝方法
TWI576751B (zh) A display device for a touch panel input device with an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 coupling method
US20150029420A1 (en) Touch panel
TWI521417B (zh) 電路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N103383605A (zh) 触控面板
US20150124182A1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touch panel
TWI564759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US20090051668A1 (en) Touch Panel Structure
TWI552044B (zh) 光學膜片及使用此光學膜片的觸控式顯示裝置
TWM532656U (zh) 觸控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以及觸控裝置
TWI552211B (zh) 觸控電極裝置
CN105573569A (zh) 光学膜片及使用此光学膜片的触控式显示装置
CN203480487U (zh) 触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