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0157B - 用以改善碳黑分散性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以改善碳黑分散性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40157B TWI540157B TW100148188A TW100148188A TWI540157B TW I540157 B TWI540157 B TW I540157B TW 100148188 A TW100148188 A TW 100148188A TW 100148188 A TW100148188 A TW 100148188A TW I540157 B TWI540157 B TW I54015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black
- weight
- pigment
- masterbatch
- release agen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0—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 C08J3/22—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using masterbatch techniques
- C08J3/226—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using masterbatch techniques using a polymer as a carri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1—Esters; Ether-esters of acyclic polycarboxylic aci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9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ils, fats or wax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J2491/06—Wax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1/00—Compositions of oils, fats or wax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L91/06—Wax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Description
本申請案主張2010年12月23日申請之德國專利申請案第10196932.7號之優先權,該案之內容係以引用的方式全部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在聚合物基質中具有改良的顏料顆粒分散性之含有顏料之聚碳酸酯化合物,其具有改良的顏料顆粒分散性,及用於製備這些化合物之方法。較佳為使用碳黑作為顏料,在本發明中"碳黑"表示所有粒狀的純碳基質和純碳化合物,例如彩色碳黑、導電碳黑、碳奈米管、石墨等。含有顏料之聚碳酸酯化合物可含有其他聚合物(例如彈性體或接枝聚合物),或其他熱塑性塑膠(例如聚酯)。
再者,本發明係有關含有顏料與用來添加至聚碳酸酯組成物之脫模劑的顏料母料之用途。
再者,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用於製備這類在聚合物基質中具有改良的顏料顆粒分散性之聚碳酸酯化合物的方法,其中在混煉聚碳酸酯組成物時,係使用使顏料分散於以脂族醇或脂族多元醇為基質之脂肪酸酯的母料。本發明還提供使這類顏料母料分散於脂肪酸酯的製備方法。
將顏料,特別是碳黑顆粒摻入熱塑性聚合物組成物時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將顏料顆粒完全且均勻地分散在聚合物基質中。不完全分散的顏料顆粒會形成顏料團聚物-除了色彩不均和色彩深度不足之外-特別是還會造成對聚合物組成物的機械性質(例如強度和極限伸度),以及材料表面性質有不利影響的瑕疵。較大的顏料團聚物例如會導致這類組成物表面上的缺陷和瑕疵,如凹痕、條紋等,而且最後會導致不希望見到的光澤度降低。在含有其他材料的複合材料中,這類表面瑕疵還可能對複合材料的黏著性質(例如塗料黏著性)產生不利的影響。
以碳為基質的顏料-例如碳黑、石墨、富勒烯、石墨烯、活性碳和碳奈米管,係用於許多商業應用領域中,例如用於黑色著色、提高組成物之電導率或熱導率、機械加固或用於結合及減少低分子量有機化合物(如剩餘單體或帶有氣味的物質)-其特色在於特別強的顆粒間結合力,因此具有特別容易形成團聚物的傾向,只是這些團聚物很難再次分解摻入熱塑性聚合物中。
先前技術係已知用以改善這類顏料在熱塑性聚合物組成物中之分散性的各種方法。舉例而言,可以在顏料摻入習知混煉單元(如雙螺桿擠壓機或密閉混煉機)中之聚合物熔體的過程中,利用剪力提高輸入能
量密度來改善顏料的分散性。
然而,可用於顏料分散的輸入能量在聚合物熔體(尤其是具有低黏度者,也就是在大多數應用領域中,良好熱塑性加工性所要求的高熔體流動性)的情況下,有技術上的限制。在其他情況下,輸入能量受限於顏料所摻入之聚合物熔體的熱負荷能力。高輸入能量密度自然會導致高製程溫度,視聚合物而定,可能會導致聚合物產生不希望見到的損壞、老化,甚至分解。
另一種方法是在聚合物基質中使用顏料的高濃縮母料,但是在沒有使用其他添加劑/加工助劑的情況下,在聚合物基質中技術上可達到的顏料濃度不足以提供實際應用。此外,利用此方法只有在顏料已充分分散在母料中的情況下,才能在最終產物中達到良好的顏料分散性,不過在使用聚合物基質時,特別是在聚碳酸酯中,還是不足以充分地確保良好的顏料分散性。
另一種改善顏料分散性的可能方法是使用分散助劑,分散助劑可降低個別顏料顆粒之間或顏料團聚物內之顏料聚集體之間的分子間交互作用,進而使團聚物在化合物製備過程中分解。使用這類在組成物中沒有其他必要作用之分散助劑的缺點是這些分散助劑會留在所製造的聚合物組成物中,結果可能對目標產物之與應用相關的性質產生不利的影響。
舉例而言,這類在不同聚合物(例如耐衝擊改質聚合物)之多相組成物(摻合物)中的分散助劑由於會累積相界上,因此可能對不同聚合物成分的相相容性產生不利的影響,進而對摻合組合物的機械性質產生不利的影響。同樣地,這些添加劑也可能在某些聚合物系統中催化不希望見到的老化過程,例如聚縮合聚合物的水解分解反應。
分散於蠟狀化合物之顏料濃縮物的製備係已知於美國專利第4,484,952號,該專利亦描述分散於PETS(新戊四醇四硬脂酸酯)之碳黑濃縮物的製備。但是在美國專利第4,484,952號中描述用以使顏料與載體混合之攪拌、噴佈或離心條件下所產生的剪力太小,以至於在顏料高度團聚的情況下,無法使顏料充分地細分離與均勻分佈在載體材料中。而必須藉由這類顏料濃縮物的輔助,使顏料後續均勻分散於聚合物基質中。再者,美國專利第4,484,952號並沒有提出關於以這種方法所製備之碳黑濃縮物在熱塑性塑膠中可達到之顏料分散性的品質指標,特別是碳黑在聚碳酸酯組成物中可達到之分散性的品質指標。此外,美國專利第4,484,952號中也沒有關於製備顏料濃縮物所使用之製程參數、輸入能量以及所使用之混合單元的資訊,這些資訊對於分散品質的影響極為關鍵。
分散於蠟狀化合物之顏料(特別是碳黑)濃縮物的製備亦已知於美國專利第4,310,483號。然而,此專
利同樣是一種只憑藉低輸入能量使團聚的顏料分離和均勻分佈在基質材料中的濃縮物。此製備方法實際上旨在改善所述顏料濃縮物的計量性質,主要是避免形成粉塵及藉由潤濕顏料得到更有利的計量形態。所述之碳黑濃縮物中顏料的量遠超過造粒助劑的量。美國專利第4,310,483號說明使用這類顏料濃縮物之顏料在熱塑性塑膠中的分散性品質和計量純顏料粉末但不使用造粒助劑時一樣良好,然而並沒有描述分散性的改善。
WO 2002/092702係有關利用蠟狀化合物,例如也利用PETS,藉由噴佈方式來塗佈碳黑顆粒,藉由塗佈來改善碳黑產物的計量性質。
使用碳黑母料之含碳黑之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的製備係見述於歐洲專利第578 245 A2號。然而,此專利的母料為聚乙烯母料。聚乙烯會使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的性質產生不利的改變,例如模塑組成物的低溫強度,因此要避免使用。
美國專利申請案第2009/0057621 A1號描述在沒有分離母料但同時連續計量供應至第二熱塑性熔體的情況下,含碳熱塑性母料與熱塑性塑膠熔融混合,其中該熱塑性塑膠也可以是聚碳酸酯。但這樣的方法在技術上過於複雜而且缺乏彈性。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的缺點,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用於改善聚碳酸酯化合物中之顏料(特別是碳黑)分散的新穎方法。
此外,使用顏料濃縮物時,不會將組成物中沒有必要作用的外來物質導入聚碳酸酯化合物。
再者,係提供一種分離態的顏料濃縮物,此濃縮物適合摻入及用於製備具有改良顏料分散性的聚碳酸酯化合物。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藉由使用顏料濃縮物,在聚合物基質中達到比可能在單一混煉步驟中藉由計量粉末狀純顏料更好的顏料分散性,而本發明仍可在標準條件下,在習知混合單元中,例如在單軸或多軸擠壓機、混煉機或密閉混合機中進行製程。
出乎意料地發現在用來作為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之脫模劑(於一較佳具體實例中為脂族脂肪酸酯)中的顏料(特別是碳黑)可在特定條件下,利用機械剪力均勻且良好地分散在脂肪酸酯熔體中,在冷卻後,以這種方式製備的碳黑濃縮物可形成顆粒並且可用在後續的混煉製程中,作為用於使熱塑性組成物著色,特別是也用於使聚碳酸酯組成物著色的母料。原則上,各種脫模劑及特別是各種含碳顏料適用於製備這類母料。
本發明之目的可例如藉由如後文中所揭示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述之組成物、方法及用途來達到,通常
在後文中所述之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例舉例而言以碳黑作為較佳的顏料,但並不意味著任何將碳黑作為顏料的基本限制。
製備適用於含脂肪酸酯之脫模劑的碳黑型濃縮物,此濃縮物較佳為可在室溫下形成粒狀。用來製備這類碳黑母料的較佳脫模劑為新戊四醇四硬脂酸酯(PETS)。然而,其他脂肪酸酯,較佳而言在室溫(20℃)下為固體者同樣可用來製備本發明之碳黑母料。本發明之碳黑母料可在習知的混煉單元中,於施加足夠剪切能量以充分分離任何聚集碳黑顆粒的脂肪酸酯熔體中進行製備。
再者發現使用本發明之碳黑母料在習知混合單元,例如單軸或多軸擠壓機、混煉機或密閉混合機中,在標準條件下,於單一混煉步驟中藉由混煉所製備和著色的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經過熱塑性加工成模製品後,係大幅改善碳黑顆粒在聚碳酸酯基質中的分散性。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可含有其他熱塑性塑膠或粒狀彈性聚合物,以及習知填料和聚合物添加劑。
因此,本發明係提供特別是一種用於製備含碳黑之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的方法,其中碳黑係以母料的形式細分散於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配方中用來作為脫模劑的物質中,藉此在組成物中發揮必要的作用,並且藉由熔融混煉導入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中。如上所述,碳黑母料較佳而言為粒狀,並且在混煉製程中使
用和計量粒狀的碳黑母料。然而,另一種選擇是,由於這樣的碳黑母料在相對較低的熔點下具有低熔體黏度,因此也可以藉由熔體計量泵,以液態或糊狀的形式送入混煉單元。
適用於製備碳黑母料的混合單元為單軸或多軸擠壓機或混煉機,例如布斯公司型(Buss)共混煉機、密閉混合機或剪切輥,以及可將足夠的剪切能量導入碳黑與脫模劑之熔體,以細分離任何固態碳黑聚集體,並使其均勻分佈於脫模劑中的任何混合單元。
將起始成分碳黑和脫模劑分別或以粉末、細粒或顆粒混合物的形式送入混煉單元,並且在25℃至200℃,較佳為30℃至130℃的箱體加熱溫度下,於熔體中進行密切混合。
以這種方式所得到的母料,係取決於碳黑的含量及所使用的脫模劑,較佳為在室溫下具有一定的固體稠度。為了以固體形態計量,使碳黑母料形成熔體絲條,視需要可經由細孔篩(10-100微米篩孔尺寸,較佳為20-50微米)過濾該熔體,以攔住未完全分離的碳黑聚集體,接著冷卻至低於40℃,較佳為低於30℃的溫度,然後形成粒狀。
適用於製備極細碳黑母料顆粒/丸粒,使其在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之後續混煉中可以很容易計量的粒化裝置為水下或熱面水環造粒機。以這種方式所得到的顆粒或丸粒具有較佳為8毫米,特佳為不超過5毫米
的最大長度,及較佳為0.5毫米,特佳為不小於1毫米的最小長度,長度的定義係以顆粒本體最大長度的方向為軸。
於一替代具體實例中,係使用最大直徑小於0.5毫米且不小於0.1毫米的粉末狀母料。
母料中碳黑或顏料的量係以母料為基準,可在3重量%至70重量%的相對較寬範圍內變化;碳黑含量較佳為30重量%至70重量%,更佳為35重量%至65重量%,特佳為40至60重量%。
所使用之顏料,特別是所使用之碳黑的性質可以變化很大,用語"碳黑"還包括例如碳奈米管、石墨、導電碳黑和彩色碳黑,以及差異甚大之製程所得到的碳黑等化學物種。其中以彩色碳黑和導電碳黑為特佳,而彩色碳黑為最特佳者。這些碳黑也可視需要地與其他有機或無機顏料一起用於碳黑母料或是用於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之混煉。於一替代具體實例中,較佳為不使用碳奈米管(CNTs)。
所使用之脫模劑的性質也同樣可以變化很大,所使用的化合物較佳為例如低分子量聚烯烴油或蠟、氫化油、二十八酸或脂肪酸酯,較佳為在室溫下具有一定的固體稠度。其他較佳脫模劑為脂族二十八酸酯或脂族脂肪酸酯,例如硬脂酸甘油酯、棕櫚酸酯或新戊四醇硬脂酸酯。其中以新戊四醇四硬脂酸酯(PETS)為特佳。
使這些根據本發明所製備的碳黑母料與聚合物,較佳為與聚碳酸酯及視需要之其他聚合物成分,較佳為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在習知熔體混合單元中,例如在單軸或多軸擠壓機或在混煉機中,在習知條件下,於熔體中進行密切混合,然後擠壓該混合物,使其形成粒狀。這些粒狀物可在適當位置處,分別以顆粒或丸粒的形式,藉由配料秤或橫向進料裝置,或是在升高溫度下,以熔體的形式,利用計量泵進行計量供應至擠壓機的固體進料區,或投入聚合物熔體中。顆粒狀或丸粒狀的母料也可以與其他粒狀化合物結合,得到預混合物,然後藉由計量料斗或橫向進料裝置一起送入擠壓機的固體進料區,或投入擠壓機內的聚合物熔體中。混煉單元較佳為雙軸擠壓機,特佳為具有同轉螺桿的雙軸擠壓機,雙軸擠壓機的螺桿長度/直徑的比例較佳為20至44,特佳為28至40。這類雙軸擠壓機包括熔化區和混合區或合併的熔化混合區(後文中,此"熔化混合區"也稱為"混煉熔化區")及視需要之脫氣區,於脫氣區中,絕對壓力pabs係設定為較佳不超過800毫巴,更佳不超過500毫巴,特佳不超過200毫巴。擠壓機中混合組成物的平均滯留時間較佳而言係限定為不超過120秒,特佳為不超過80秒,特佳為不超過60秒。於一較佳具體實例中,聚合物熔體或聚合物摻合物在擠壓機出口的溫度為200℃至400℃。
因此本發明亦提供具有改良的顏料分散性之含有顏料之聚合物模塑組成物(於一較佳具體實例中為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此模塑組成物係藉由本發明之方法製備,也就是使用本發明之含有下列成分之顏料-脫模劑濃縮物a)1至99.96重量%,較佳為40至99.9重量%,更佳為50至99.8重量%,特佳為50至75重量%之至少一種熱塑性聚合物(a),b)0.02至10重量%,較佳為0.05至5重量%,更佳為0.1至3重量%,特佳為0.1至1.5重量%之至少一種顏料成分(b),於一較佳具體實例中為以碳為基質的顏料,於一特佳具體實例中為碳黑,c)0.02至10重量%,較佳為0.05至5重量%,更佳為0.1至3重量%,特佳為0.1至1.5重量%之至少一種脫模劑(c),d)0至70重量%,較佳為0至60重量%,更佳為2至60重量%,特佳為20至60重量%之一或多種熱塑性聚酯(d),e)除了成分f以外之0至50重量%,較佳為0至40重量%,更佳為1至30重量%,特佳為2至20重量%之一或多種彈性體(e),f)0至70重量%,較佳為0至60重量%,更佳為1至50重量%,特佳為3至40重量%之一或多種視需要經橡膠改質之乙烯基(共)聚合物(f),及
g)0至40重量%,較佳為0至30重量%,更佳為0.1至20重量%,特佳為0.2至10重量%之其他添加劑。
成分b和c可以全部或只有部分為成分b和c之母料的形式用於製備本發明之含有顏料的聚合物模塑組成物。於一較佳具體實例中,成分b之以碳為基質的顏料僅以成分b和c之母料的形式用於製備本發明之含有顏料的聚合物模塑組成物,然而,在此較佳具體實例中,一部分的成分c也可以純成分的形式用於製備本發明之含有顏料的聚合物模塑組成物。於一特佳具體實例中,成分b和c僅以成分b和c之母料的形式用於製備本發明之含有顏料的聚合物模塑組成物。
藉由熱塑性加工,例如藉由射出成型根據本發明製備之含有顏料/碳黑之聚合物/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所製造的模製品與例如由粉末混合物直接混煉或使用熱塑性顏料/碳黑母料進行混煉所製備之相同組成的聚合物/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相比,具有明顯較少的光學缺陷(也就是表面瑕疵),因此顯著表現出更均勻的模製表面,以及顯著改良的強度,特別是改良的切口衝擊強度。
於一較佳具體實例中,藉由射出成型法,由本發明之聚合物/聚碳酸酯組成物所製造之模製品上的表面瑕疵(凹痕、坑、針孔等)與藉由不同方法,特別
是藉由一步混煉法使用粉末狀顏料成分b所製備之具有相同組成之模塑組成物的模製品相比,係減少至少20%,特佳為減少20至95百分比。
在具有高光澤表面處理(ISO N1)的射出成型工具上所製造之射出成型品的表面瑕疵可藉由光學分析法加以鑑別和量化,所有具有至少10微米之平均直徑的缺陷係用來測定表面瑕疵的數量。表面瑕疵的數量係藉由在反光顯微鏡-例如Zeiss Axioplan 2馬達驅動顯微鏡下-透過2.5倍放大率的物鏡,在利用100瓦鹵素燈光源照明的明視場中觀察模製表面進行測定。在尺寸為4公分x 4公分之表面區域中的瑕疵數量係以蜿蜒的方式掃描該區域進行測定。此測定係藉由攝影機-如Axiocam HRC-搭配影像評估軟體-例如KS 300 Zeiss來輔助。
藉由拉曼光譜分析,對於具有上述組成之聚合物/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進行光學測定所測得的表面瑕疵係表示視需要搭配成分E及/或F之彈性體顆粒之顏料(特別是碳黑顆粒)的團聚物和聚集體其成分在擠壓機中不適合分開進行熔融混煉。藉由反光顯微鏡可在樣品的適當部分清晰地見到這類表面瑕疵。這類表面瑕疵通常具有大約10微米至大約300微米的平均直徑。
在本發明之含有顏料/碳黑之聚合物/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的製備中,可以採用可進一步幫助改善顏料/
碳黑於聚合物基質中之分散性的其他與製程有關的手段。例如在含有顏料/碳黑之聚合物/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混煉於熔體的過程中,以模塑組成物為基準,可添加用量為0.2至10重量%的水,然後再藉由擠壓機的除氣噴嘴移除,如德國專利第10 2009 009680號及歐洲專利第10001490.1號所述者。同樣地,含有顏料/碳黑之聚合物/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的混煉也可以在螺紋頂與箱體壁之間具有加大間隙寬度的擠壓機內進行,如及歐洲專利第1016954.7號所述者。這些手段單獨及互相結合使用時均可改善顏料/碳黑在聚合物/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中的分散性。
可用來作為本發明之組成物中的熱塑性聚合物a例如聚烯烴(如聚乙烯和聚丙烯)、乙烯基(共)聚合物,如聚氯乙烯、苯乙烯(共)聚合物(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丙烯酸酯、聚丙烯腈)、聚乙酸乙烯酯、熱塑性聚胺酯、聚縮醛(如聚甲醛和聚苯醚),聚醯胺、聚醯亞胺、聚碳酸酯、聚酯、聚酯碳酸酯、聚碸、聚芳酯、聚芳基醚、聚苯醚、聚芳基碸、聚芳硫醚、聚醚碸、聚苯硫醚、聚醚酮、聚醯胺醯亞胺、聚醚醯亞胺及聚酯醯亞胺。
於一較佳具體實例中,係使用選自芳族聚碳酸酯及芳族聚酯碳酸酯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作為本發明之組成物中的熱塑性聚合物a。
適用於本發明之成分a的芳族聚碳酸酯及/或芳族聚酯碳酸酯係已知於文獻或可藉由文獻中已知的方法來製備(關於芳族聚碳酸酯的製備,請參見例如Schnell,"Chemistry and Physics of Polycarbonates",Interscience Publishers,1964及已審查之德國專利申請案第1 495 626號、德國專利申請案第2 232 877號、第2 703 376號、第2 714 544號、第3 000 610號、第3 832 396號;關於芳族聚酯碳酸酯的製備,請參見例如德國專利申請案第3 077 934號)。舉例而言,芳族聚碳酸酯的製備係根據界面法,藉由使二酚與碳酸鹵化物(較佳為光氣)及/或與芳族二羧酸二鹵化物(較佳為苯二羧酸二鹵化物)反應,可視需要地使用鏈終止劑(例如單酚),及可視需要地使用三官能或更高官能的分枝劑(例如三酚或四酚)來進行。也可藉由熔融聚合法,使二酚與例如碳酸二苯酯反應來進行製備。
用於製備芳族聚碳酸酯及/或芳族聚酯碳酸酯之二酚較佳為通式(I)者
式中A為單鍵、C1-至C5-伸烷基、C2-至C5-烷叉基、C5-至C6-環烷叉基、-O-、-SO-、-CO-、-S-、-SO2-、C6-至C12-伸芳基,其上可稠合其他視需要含雜原
子之芳環,或式(II)或(III)之基團,
B於各實例中,為C1-至C12-烷基(較佳為甲基)、鹵素(較佳為氯及/或溴),x各自獨立地為0、1或2,p為1或0,及R5和R6可針對每個X1個別地選擇且各自獨立地為氫或C1-至C6-烷基(較佳為氫、甲基或乙基),X1為碳,及m為4至7的整數,較佳為4或5,條件是在至少一個X1原子上的R5和R6兩者均為烷基。
較佳的二酚為對苯二酚、間苯二酚、二羥基二酚、雙(羥基苯基)C1-C5烷、雙(羥基苯基)C5-C6環烷、雙(羥基苯基)醚、雙(羥基苯基)亞碸、雙(羥基苯基)酮、雙(羥基苯基)碸與α,α-雙(羥基苯基)二異丙苯及其環上經溴化及/或環上經氯化之衍生物。
特佳的二酚為4,4'-二羥基二苯基、雙酚A、2,4-雙-(4-羥基苯基)-2-甲基丁烷、1,1-雙-(4-羥基苯基)
環己烷、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4,4'-二羥基二苯硫醚、4,4'-二羥基二苯碸及其經二溴化和四溴化或氯化的衍生物,例如2,2-雙-(3-氯-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5-二氯-4-羥基苯基)丙烷或2,2-雙-(3,5-二溴-4-羥基苯基)丙烷。其中以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酚A)為特佳。
此二酚可單獨使用或以任意混合物的形式來使用。二酚係已知於文獻或可藉由文獻中已知的方法獲得。
適用於製備熱塑性芳族聚碳酸酯的鏈終止劑例如酚、對氯酚、對三級丁基酚或2,4,6-三溴酚,以及長鏈烷基酚,如德國專利申請案第2 842 005號的4-[2-(2,4,4-三甲基戊基)]酚、4-(1,3-四甲基丁基)酚,或烷基取代基中具有總共8至20個碳原子之單烷基酚或二烷基酚,如3,5-二-三級丁基酚、對異辛基酚、對三級辛基酚、對十二烷基酚及2-(3,5-二甲基庚基)酚與4-(3,5-二甲基庚基)酚。以特定實例中所使用之二酚的莫耳總和為基準,使用之鏈終止劑的量通常0.5莫耳%至10莫耳%。
熱塑性芳族聚碳酸酯具有10,000至200,000克/莫耳,較佳為15,000至80,000克/莫耳,特佳為24,000至32,000克/莫耳的平均重量-平均分子量(Mw,例如藉由GPC(凝膠滲透層析法)、超速離心法或光散射測量法進行測量)。
熱塑性芳族聚碳酸酯可用已知方法進行分枝,較佳為以所使用的二酚總和為基準,併入0.05至2.0莫耳%之三官能或更高官能的化合物,例如具有三個或更多個酚基者。
均聚碳酸酯及共聚碳酸酯兩者都是適合的。製備本發明成分A之共聚碳酸酯時,以欲使用之二酚的總量為基準,亦可使用1至25重量%、較佳為2.5至25重量%之具有羥基芳氧端基的聚二有機矽氧烷。這些化合物係為已知者(美國專利第3 419 634號)並且可藉由文獻中已知的方法來製備。含有聚二有機矽氧烷之共聚碳酸酯的製備係見述於德國專利申請案第3 334 782號。
除了雙酚A均聚碳酸酯之外,較佳的聚碳酸酯為雙酚A與以二酚的莫耳總和為基準,至多15莫耳%之其他已提出之較佳或特佳者以外之二酚(特別是2,2-雙(3,5-二溴-4-羥基苯基)丙烷)的共聚碳酸酯。
用於製備芳族聚酯碳酸酯之芳族二羧酸二鹵化物較佳為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二苯基醚-4,4'-二羧酸及萘-2,6-二羧酸的二酸二氯化物。
其中以1:20至20:1之比例的間苯二甲酸與對苯二甲酸之二酸二氯化物的混合物為特佳。
另外將碳酸鹵化物(較佳為光氣)作為二元酸衍生物,一併用於聚酯碳酸酯之製備。
除了已經提到的單酚外,適用於製備芳族聚酯碳
酸酯之鏈終止劑還有其氯甲酸酯及可視需要經C1-至C22-烷基或鹵素原子取代之芳族單羧酸的酸氯化物,以及脂族C2-至C22-單羧酸氯化物。
在酚類鏈終止劑的情況下,以二酚的莫耳數為基準,以及在單羧酸氯化物鏈終止劑的情況下,以二羧酸二氯化物的莫耳數為基準,各實例中,鏈終止劑的量為0.1至10莫耳%。
此外也可使用一或多種芳族羥基羧酸於聚酯碳酸酯之製備。
芳族聚酯碳酸酯在已知方法中可為直鏈和分枝兩者(關於這部分請參見德國專利申請案第2 940 024號及第3 007 934號)。
舉例而言,可使用用量為0.01至1.0莫耳%(以所使用的二羧酸二氯化物為基準)之三官能或更高官能的羧醯氯,例如均苯三甲醯氯、三聚氰醯氯、3,3'-、4,4'-二苯甲酮四羧醯氯、1,4,5,8-萘四羧醯氯或苯均四醯氯,或以所使用的二酚為基準,用量為0.01至1.0莫耳%之三官能或更高官能的酚類,例如間苯三酚、4,6-二甲基-2,4,6-三-(4-羥基苯基)庚-2-烯、4,6-二甲基-2,4,6-三-(4-羥基苯基)庚烷、1,3,5-三-(4-羥基苯基)苯、1,1,1-三-(4-羥基苯基)乙烷、三-(4-羥基苯基)苯基甲烷、2,2-雙[4,4-雙(4-羥基苯基)環己基]丙烷、2,4-雙(4-羥基苯基異丙基)酚、四-(4-羥基苯基)甲烷、2,6-雙(2-羥基-5-甲基苯甲基)-4-甲酚、
2-(4-羥基苯基)-2-(2,4-二羥基苯基)丙烷、四-(4-[4-羥基苯基異丙基]苯氧基)甲烷、1,4-雙[4,4'-(二羥基三苯基)甲基]苯作為分枝劑。酚系分枝劑可和二酚一起置入容器內;醯氯分枝劑可以和二醯氯一起導入。
熱塑性芳族聚酯碳酸酯中碳酸酯結構單元的含量可根據需要而改變。以酯基與碳酸酯基的總和為基準,碳酸酯基的含量較佳為至多100莫耳%,特別是至多80莫耳%,特佳為至多50莫耳%。芳族聚酯碳酸酯中的酯和碳酸酯兩者可以嵌段或無規分佈的形式存在於聚縮合物中。
熱塑性芳族聚碳酸酯及聚酯碳酸酯可單獨使用或以任意混合物的方式來使用。
本發明所使用之特佳的成分a為聚碳酸酯,其中以雙酚A均聚碳酸酯為特佳。
原則上可使用任何期望的無機或有機、天然或合成製得之顏料來作為成分b。據了解,顏料為賦予顏色之物質,其不溶於塗佈介質(此處為成分a的熱塑性聚合物)。這類顏料的實例為二氧化鈦、碳黑、含鉍顏料、金屬氧化物、金屬氫氧化物、金屬硫化物、鐵藍、群青、含鎘顏料、鉻酸鹽顏料、偶氮顏料以及多環顏料。
較佳為使用顆粒間具有強結合力(凡得瓦力)的顏料作為成分b,因為這些顏料特別難以進行分散。
成分b特佳為選自碳黑、石墨、富勒烯、石墨烯、活性碳、碳奈米管(CNTs)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以碳為基質的顏料。
適合的碳奈米管為具有單層壁者(單層壁碳奈米管=SWCNTs)和具有多層壁者(多層壁碳奈米管=MWCNTs)兩種。
碳奈米管(CNTs)較佳而言係理解為碳含量>95%且管中不含任何非晶形碳的圓柱形碳管。碳奈米管較佳為具有3至80奈米,特佳為5至20奈米的外徑。其外徑的平均值較佳為13至16奈米。圓柱形碳奈米管的長度較佳為0.1至20微米,特佳為1至10微米。碳奈米管較佳而言係由2至50層,特佳為3至15層石墨層(也稱為"壁")所構成,這些石墨層具有2至6奈米的最小內徑。這些碳奈米管也被稱為例如"微細碳纖維"或"中空碳纖維"。
本發明所使用之碳奈米管的製造通常是已知的(請參見如美國專利申請案第5 643 502號及德國專利申請案第10 2006 017 695號);較佳為藉由德國專利申請案第10 2006 017 695號所揭示的方法,特佳為藉由德國專利申請案第10 2006 017 695號之實施例3所揭示的方法來製造。
於一替代具體實例中,成分b之以碳為基質的顏料較佳為不使用碳奈米管形式者,但可使用除碳奈米管外之以碳為基質的顏料,較佳為碳黑,特佳為彩色
碳黑作為成分b。
碳黑是一種黑色粉狀固體,取決於其品質及用途,大致上係由碳所組成。碳黑的含量通常為80.0至99.9重量%。在碳黑沒有經過氧化後處理的情況下,其碳含量較佳為96.0至95.5重量%。利用有機溶劑(例如甲苯)萃取碳黑,可移除碳黑上的微量有機雜質,藉此可使碳含量提高至99.9重量%以上。在碳黑經過氧化後處理的情況下,氧含量可至多達30重量%,較佳為至多達20重量%,特別是5至15重量%。
碳黑多半由較佳為10至500奈米大小的球形初級粒子所構成。這些初級粒子一起長成鏈狀或分枝的聚集體。聚集體通常是在分散製程中可分離之碳黑的最小單元。這些聚集體其中多數係藉由分子間作用力(凡得瓦力)結合形成團聚物。改變製造條件可依照目的調整初級粒子大小及其聚集體(結構)。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結構為初級粒子於聚集體中的三維配置型式。"高結構"係指具有高度分枝與交聯聚集體結構的碳黑;另一方面,在主要是線型聚集體結構的情況下,也就是具有少許分枝和交聯的聚集體結構,係使用"低結構"。
通常係以根據ISO 4656利用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所測量的油吸附值來衡量碳黑的結構。高油吸附值係表示高結構。
碳黑的初級粒子大小可例如藉由掃描式電子顯微
鏡加以測定。但也使用根據ISO 4652利用氮吸附所測定的碳黑BET表面積來衡量碳黑的初級粒子大小。高BET表面積係表示小的初級粒子大小。
碳黑團聚物的分散性係取決於初級粒子大小和聚集體的結構,碳黑的分散性通常隨著初級粒子大小和結構的減小而降低。
藉由不完全燃燒或碳氫化物熱裂解來製造工業用碳黑作為商品。製造工業用碳黑之方法係已知於文獻中。製造工業用碳黑的已知方法特別是爐黑法、氣黑法、焰黑法、乙炔黑法和熱裂碳黑法。
初級粒子的粒徑分佈及初級粒子聚集體的大小和結構係決定碳黑的性質,如色彩深度、底色和電導率。導電碳黑通常具有小的初級粒子和高度分枝的聚集體。彩色碳黑通常為具有極小初級粒子的碳黑,且通常藉由上述方法之其中一種製造之後會進行後續的氧化反應。藉此附接在碳黑表面上的氧化基團係用來提高與導入及使碳黑分散於其中之樹脂的相容性。
較佳為使用彩色碳黑作為成分b。於一較佳具體實例中,其具有10至100奈米,更佳為10至50奈米,特佳為10至30奈米,特別是10至20奈米之藉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所測定的平均初級粒子粒徑。因此尤其是極細的彩色碳黑在本發明之方法中為特佳,由於以特定量的碳黑可達到的色彩深度和抗紫外線性能會隨著初級粒子大小的減小而增加,但另一方面,其分
散性也會降低,所以在改善分散性方面特別需要這類極細的碳黑。
用來作為成分b之較佳的彩色碳黑具有較佳為至少20平方米/克,更佳為至少50平方米/克,特佳為至少100平方米/克,特別是至少150平方米/克之根據ISO 4652藉由氮吸附所測定的BET表面積。
用來作為成分b之較佳的彩色碳黑另外還具有較佳為10至200毫升/100克,更佳為30至150毫升/100克,特佳為40至120毫升/100克,特別是40至80毫升/100克之根據ISO 4656利用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所測量的油吸附值。具有低油吸附值的彩色碳黑通常會達到更好的色彩深度,在這方面是較佳的,但另一方面,這樣的彩色碳黑通常更難以進行分散,所以在改善分散性方面特別需要這類碳黑。
用來作為成分b的碳黑較佳而言可使用丸粒狀或珠狀者。藉由文獻中已知的方法進行成珠或造粒,一方面有助於提高整體密度及改善計量性質(流動性),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職業健康的緣故進行成珠或造粒。較佳為根據碳黑的硬度來調整其丸粒或珠狀物,使其在計量時可承受運輸和進料的過程而大部分完整無損,但是在例如習知的粉末混合裝置及/或混煉單元中所產生的高機械剪切力作用下會再度完全分解為團聚物。
本發明可使用之脫模劑為具有較佳為低於120℃,特佳為20℃至100℃,尤其最佳者為40℃至80℃之軟化溫度的化合物,例如低分子量聚烯烴油或蠟、褐煤蠟、以脂肪酸及/或脂肪醇為基質之脂族或芳族羧酸酯。本發明之較佳的脫模劑為脂族羧酸酯。這些脂族羧酸酯為脂族長鏈羧酸與一價或二價脂族及/或芳族,較佳為脂族羥基化合物的酯類。
所使用之特佳的脂族羧酸酯類為或含有通式(IV)之化合物者:(R2-CO-O)o-R3-(OH)p 式中o=1至4且p=0至3 (IV),式中R2為脂族飽和或不飽和直鏈、環狀或分枝烷基,R3為式R3-(OH)o+p之一元或四元脂族醇的伸烷基。在式(IV)之化合物中,同一分子內的R2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結構。
特佳的R2為C1-C30-,特佳為C4-C28-,尤其最佳者為C12-C24-烷基。C1-C30-烷基係表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正戊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新戊基、1-乙基丙基、環己基、環戊基、正己基、1,1-二甲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1,1-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1-乙基丁基、2-乙基丁基、1,1,2-三甲基丙基、1,2,2-三甲基丙基、1-乙基-1-甲基
丙基、1-乙基-2-甲基丙基或1-乙基-2-甲基丙基、正庚基和正辛基、嚬哪基(pinacyl)、金剛烷基、異構薄荷腦基、正壬基、正癸基、正十二基、正十三基、正十四基、正十四基、正十六基或正十八基。
特佳的R3為C1-C30-,特佳為C1-C18-伸烷基。伸烷基係表示直鏈、環狀、分枝或無分枝的伸烷基。C1-C18-伸烷基係表示例如亞甲基、伸乙基、伸正丙基、伸異丙基、伸正丁基、伸正戊基、伸正己基、伸正庚基、伸正辛基、伸正壬基、伸正癸基、伸正十二基、伸正十三基、伸正十四基、伸正十六基或伸正十八基。
在多元醇酯類的情況下,也可存在游離的非酯化羥基。適用於本發明的脂族羧酸酯較佳為例如單硬脂酸甘油酯(GMS)、棕櫚酸十六酯及硬脂酸十八酯。也可使用式(IV)之不同羧酸酯類的混合物。此外所使用之較佳的羧酸酯類還有新戊四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丙二醇、十八醇、鯨蠟醇、肉豆蔻醇與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或褐煤酸的單酯或多酯類及其混合物。其中以新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單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十八酯、丙二醇二硬脂酸酯或其混合物為特佳。
本發明之特佳的脫模劑為新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及單硬脂酸甘油酯,特別是新戊四醇四硬脂酸酯。
本發明可使用之成分d的熱塑性聚酯為對苯二甲酸伸烷二醇酯,其可藉由文獻中已知的方法進行製備
(請參見例如Kunststoff-Handbuch,Volume VIII,p.695 ff,Carl-Hanser-Verlag,Munich 1973)。
於一較佳具體實例中,對苯二甲酸伸烷二醇酯為芳族二羧酸或其反應衍生物(如二甲酯或酸酐)與脂族、環脂族或芳脂族二醇的反應產物以及這些反應產物的混合物。
特佳的聚對苯二甲酸伸烷二醇酯以二羧酸成分為基準,包含至少80重量%,較佳為至少90重量%的對苯二甲酸基團,並且以二醇成分為基準,包含至少80重量%,較佳為至少90莫耳%的乙二醇基團及/或1,4-丁二醇基團。
其中以僅由對苯二甲酸及其反應衍生物(例如其二烷基酯)與乙二醇及/或1,4-丁二醇所製備的聚對苯二甲酸伸烷二醇酯以及這些聚對苯二甲酸伸烷二醇酯的混合物為特佳。本發明所使用之特佳的聚對苯二甲酸伸烷二醇酯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本發明之可用來作為成分e者為除了成分f以外之具有<10℃,較佳為<0℃,特佳為<-20℃之玻璃轉移溫度的任何彈性體。
用來作為成分e之較佳者為例如以烯烴為基質之熱塑性彈性體(TPO)、以聚胺酯為基質之熱塑性彈性體(TPU)及熱塑性苯乙烯嵌段共聚物(TPS)等熱塑
性彈性體。
除本發明另有說明外,所有成分的玻璃轉移溫度係根據DIN EN 61006,藉由差示掃描量熱法(DSC),以10 K/分鐘的加熱速率,利用測定Tg為中點溫度的方式(切線法)來測定。
本發明之可用來作為成分f之經橡膠改質之乙烯基(共)聚合物為f.1接枝在f.2上的一或多種接枝聚合物,f.1 5至95重量%,較佳為10至90重量%,特佳為30至60重量%之至少一種乙烯基單體,f.2 95至5重量%,較佳為90至10重量%,特佳為70至40重量%之具有<10℃,較佳為<0℃,特佳為<-20℃之玻璃轉移溫度的一或多種接枝基質。
接枝基質f.2通常具有0.05至10.00微米,較佳為0.10至5.00微米,更佳為0.15至1.00微米及特佳為0.2至0.5微米的平均粒徑(d50值)。
平均粒徑d50為各有50重量%的粒子大於和小於該尺寸的直徑。可藉由超速離心測量法進行測定(W.Scholtan,H.Lange,Kolloid,Z.und Z.Polymere 250(1972),782-1796)。
單體f.1較佳為f.1.1與f.1.2的混合物f.1.1 50至99重量份之乙烯基芳族化合物及/或環上
經取代之乙烯基芳族化合物(例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對氯苯乙烯)及/或(甲基)丙烯酸(C1-C8)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及f.1.2 1至50重量份之乙烯基氰化物(不飽和腈,例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及/或(甲基)丙烯酸(C1-C8)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三級丁酯),及/或不飽和羧酸之衍生物(如酸酐及醯亞胺),例如順丁烯二酸酐。
較佳的單體f.1.1為選自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之至少一種單體,較佳的單體f.1.2為選自丙烯腈、順丁烯二酸酐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之至少一種單體。特佳的單體f.1.1為苯乙烯而f.1.2為丙烯腈。
適用於成分f之接枝聚合物的接枝基質f.2例如二烯橡膠、乙烯丙烯(二烯)橡膠,也就是以乙烯/丙烯為基質及視需要之二烯者、丙烯酸酯、聚胺酯、聚矽氧、氯丁二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及丙烯酸酯-聚矽氧複合橡膠。
較佳的接枝基質f.2為二烯橡膠,例如以丁二烯和異戊二烯為基質,或二烯橡膠之混合物,或二烯橡膠或其混合物與其他可共聚合之單體(例如f.1.1和f.1.2)的共聚物,條件是成分f.2的玻璃轉移溫度<10℃,較
佳為<0℃,特佳為<-10℃。其中以純聚丁二烯橡膠為特佳。
接枝基質f.2的凝膠含量為至少30重量%,較佳為至少40重量%,特佳為至少70重量%(於甲苯中進行測量)。
接枝基質f.2的凝膠含量係於25℃下在適當的溶劑中進行測定(M.Hoffmann,H.Krömer,R.Kuhn,Polymeranalytik I und II,Georg Thieme-Verlag,Stuttgart 1977)。
成分f之特佳的經橡膠改質之乙烯基(共)聚合物例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藉由乳化聚合反應、整體聚合反應及懸浮聚合反應所製備的ABS),如德國專利公開說明書第2 035 390號(=美國專利說明書第3 644 574號)或德國專利公開說明書第2 248 242號(=英國專利說明書第1 409 275號),或Ullmanns,Enzyklopädie der Technischen Chemie,Vol.19(1980),p.280 ff.所述者。
成分f之接枝共聚物係藉由自由基聚合反應,例如藉由乳化聚合反應、懸浮聚合反應、溶液聚合反應或整體聚合反應,較佳為藉由乳化聚合反應或整體聚合反應,特佳為藉由乳化聚合反應來製備。
特別適合的接枝橡膠還有根據美國專利說明書第4 937 285號,利用包含有機過氧化氫與抗壞血酸的引發劑系統產生氧化還原引發作用,藉由乳化聚合法所
製備的ABS聚合物。
由於已知在接枝反應中,接枝單體不一定會完全接枝到接枝基質上,因此根據本發明亦可瞭解成分f之經橡膠改質之接枝聚合物為在接枝基質f.2的存在下,使接枝單體f.1進行(共)聚合所得到以及聚合引發過程中所形成的產物。
適合作為接枝基質f.2的丙烯酸酯橡膠較佳為丙烯酸烷基酯之聚合物,及以f.2為基準,視需要至多40重量%之其他可聚合之烯系不飽和單體的聚合物。較佳的可聚合之丙烯酸酯類包括C1-至C8-烷基酯,例如甲酯、乙酯、丁酯、正辛酯和2-乙基己酯;鹵烷基酯類,較佳的鹵C1-C8-烷基酯例如丙烯酸氯乙酯,以及這些單體的混合物。
具有一個以上可聚合雙鍵的單體可使其共聚合以進行交聯。交聯單體的較佳實例為具有3至8個碳原子之不飽和單羧酸與具有3至12個碳原子之不飽和一元醇,或與具有2至4個OH基和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飽和多元醇的酯類,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多元不飽和雜環化合物,如三聚氰酸三乙烯酯和三聚氰酸三烯丙酯;多官能乙烯基化合物,如二乙烯苯和三乙烯苯;以及磷酸三烯丙酯和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較佳的交聯單體為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及含有至少三個烯系不飽和基的雜環化合物。特
佳的交聯單體為三聚氰酸三烯丙酯、三聚異氰酸三烯丙酯、三丙烯醯基六氫對稱三、三烯丙基苯等環狀單體。以接枝基質B.2為基準,交聯單體的量較佳為0.02至5.00重量%,特別是0.05至2.00重量%。在具有至少三個烯系不飽和基之環狀交聯單體的情況下,限制接枝基質f.2的量小於1重量%是有利的。
除了丙烯酸酯外,可視需要用來製備接枝基質f.2的較佳"其他"可聚合之烯系不飽和單體例如丙烯腈、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醯胺、乙烯基C1-C6烷基醚、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作為接枝基質f.2之較佳的丙烯酸酯橡膠為具有至少60重量%之凝膠含量的乳化聚合物。
f.2之其他適合的接枝基質為具有接枝活性部位的聚矽氧橡膠,如德國專利公開說明書第3 704 657號、第3 704 655號、第3 631 540號及第3 631 539號所述者。
本發明可用來作為成分f之不含橡膠之乙烯基(共)聚合物較佳為例如乙烯基芳族化合物、乙烯基氰化物(不飽和腈)、(甲基)丙烯酸(C1-C8)烷基酯、不飽和羧酸,以及不飽和羧酸衍生物(如酸酐及醯亞胺)之群組之至少一種單體的均聚物及/或共聚物。
特別適合者為於各實例中,以(共)聚合物為基準,50至99重量份,較佳為60至80重量份,特別是70至80重量份之選自乙烯基芳族化合物(例如苯
乙烯、α-甲基苯乙烯)、環上經取代之乙烯基芳族化合物(例如對甲基苯乙烯、對氯苯乙烯)及(甲基)丙烯酸(C1-C8)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三級丁酯)之至少一種單體,與於各實例中,以(共)聚合物為基準,1至50重量份,較佳為20至40重量份,特別是20至30重量份之選自乙烯基氰化物(例如不飽和腈,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C1-C8)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三級丁酯)、不飽和羧酸及不飽和羧酸衍生物(例如順丁烯二酸酐和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群組之至少一種單體的(共)聚合物。其中以苯乙烯和丙烯腈之共聚物為特佳。
這類乙烯基(共)聚合物係為已知並且可藉由自由基聚合反應,特別是藉由乳化聚合反應、懸浮聚合反應、溶液聚合反應或整體聚合反應來製備。
於本發明之一特佳具體實例中,該乙烯基(共)聚合物具有50,000至250,000克/莫耳,特佳為70,000至180,000克/莫耳的重量平均莫耳質量Mw(在二氯甲烷中,利用聚苯乙烯校正,藉由凝膠層析法進行測定)。
本發明可使用之成分g的添加劑例如防火劑(例如鹵素化合物或磷化合物,如有機磷酸酯、偶磷氮或膦酸酯胺,特別是雙酚A二磷酸酯、間苯二酚二磷酸
酯和磷酸三苯酯的單體或寡聚物)、防火增效劑(例如奈米級金屬氧化物)、煙霧抑制添加劑(例如硼酸或硼酸鹽)、抗滴劑(例如氟化聚烯烴、聚矽氧以及醯胺纖維等物質類化合物)、抗靜電劑(例如環氧乙烷與環氧丙烷之嵌段共聚物、其他聚醚或聚羥基醚、聚醚醯胺、聚酯醯胺或磺酸鹽)、成分b之定義以外的導電添加劑、穩定劑(例如紫外線/光穩定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酯交換抑制劑、水解穩定劑)、具有抗菌作用之添加劑(例如銀或銀鹽)、改善抗刮力之添加劑(例如聚矽氧油或硬質填料,如(中空)瓷珠)、紅外線吸收劑、光學增白劑、螢光添加劑、成分b之定義以外的填料和強化物質(例如滑石、視需要之玻璃纖維粒、(中空)玻璃珠或瓷珠、雲母、高嶺土、CaCO3及玻璃碎片)、著色劑、熱塑性聚合物粒料以及作為基質受體的布忍斯特酸性化合物,或多種上述添加劑之混合物。
本發明所製備的聚合物混合物較佳為用於製造特別要求均勻性以及無表面瑕疵的射出成型品或擠製品。
本發明之模製品的實例為任何形式的型材、薄膜、外殼零件,特別是電腦、膝上型電腦、行動電話、電視邊框的外殼零件;用於如顯示器、列印機、複印機等辦公設備;電氣設備的片材、管材、回路,用於建築業的窗、門和型材、內部配件和外部應用;用於電機工程領域,例如開關和插座。本發明之模製品也
可用於客運車輛、軌道車輛、船舶、飛機、公車及其他機動車輛的內部配件。其他模製品為射出成型後鍍鋅或金屬化的食品和飲料的包裝組件及結構組件。
以具有17,000克/莫耳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在25℃下,於二氯甲烷中,利用聚碳酸酯校正,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進行測定)之雙酚A為基質的直鏈聚碳酸酯。
以具有25,000克/莫耳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在25℃下,於二氯甲烷中,利用聚碳酸酯校正,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進行測定)之雙酚A為基質的直鏈聚碳酸酯。
以具有28,000克/莫耳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在25℃下,於二氯甲烷中,利用聚碳酸酯校正,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進行測定)之雙酚A為基質的直鏈聚碳酸酯。
以具有30,000克/莫耳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在
25℃下,於二氯甲烷中,利用聚碳酸酯校正,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進行測定)之雙酚A為基質的直鏈聚碳酸酯。
以具有36,000克/莫耳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在25℃下,於二氯甲烷中,利用聚碳酸酯校正,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進行測定)之雙酚A為基質的直鏈聚碳酸酯。
雙酚A與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之混合比為70重量%:30重量%之具有400帕.秒之熔體黏度(根據ISO 11433,在340℃的溫度及1000秒-1的剪切率下進行測量)的直鏈共聚碳酸酯。
雙酚A與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之混合比為30重量%:70重量%之具有320帕.秒之熔體黏度(根據ISO 11433,在340℃的溫度及1000秒-1的剪切率下進行測量)的直鏈聚碳酸酯。
將成分a2磨成粉末
以具有32,000克/莫耳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在25℃下,於二氯甲烷中,利用聚碳酸酯校正,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進行測定)之雙酚A為基質的直鏈聚碳
酸酯,將其磨成粉末
Black Pearls 800(比利時魯汶卡博特公司(Cabot Corporation)製造):具有17奈米之藉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所測定的平均初級粒子粒徑,210平方米/克之根據ISO 4652藉由氮吸附所測定的BET表面積及65毫升/100克之根據ISO 4656利用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所測量的油吸附值之珠狀顏料碳黑。
Printex 85(德國美因河畔法蘭克福贏創德固賽股份有限公司(Evonik Degussa GmbH)製造):具有16奈米之藉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所測定的平均初級粒子粒徑,200平方米/克之根據ISO 4652藉由氮吸附所測定的BET表面積及48毫升/100克之根據ISO 4656利用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所測量的油吸附值之顏料碳黑。
鉻金紅石顏料
氧化鐵顏料
新戊四醇四硬脂酸酯(PETS)
單硬脂酸甘油酯(GMS)
硬脂酸十八酯
LDPE蠟(低密度聚乙烯蠟)
具有0.665之特性黏度(在25℃下,於1:1重量份之酚/鄰二氯苯中進行測量)的直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在250℃及2.16公斤的荷重下具有45立方公分/10分鐘之熔體體積流動速率的直鏈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A(丙烯腈):B(丁二烯):S(苯乙烯)的重量比為20:24:56之乳化聚合法的ABS顆粒
A:B:S的重量比為25:10:65之整體聚合法的ABS顆粒
藉由乳化聚合法所製備的接枝聚合物,其係由28重量%之作為殼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和丙烯腈的比為71比29重量份)接枝在72重量%之作為核的顆粒接枝基質(由46重量份(以接枝基質為基準)的聚矽氧橡膠與54重量份(以接枝基質為基準)的丙
烯酸丁酯橡膠所組成)上所組成。
A:B:S的重量比為12:58:30之乳化聚合法的粉末狀ABS接枝共聚物
A:B:S的重量比7:75:18之乳化聚合法的粉末狀ABS接枝共聚物
藉由乳化聚合反應所製備的粉末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聚矽氧-丙烯酸丁酯複合橡膠接枝共聚物,其係由10重量%(以接枝共聚物為基準)之作為接枝殼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與90重量%(以接枝共聚物為基準)的顆粒聚矽氧-丙烯酸丁酯複合橡膠基質所組成,該顆粒聚矽氧-丙烯酸丁酯複合橡膠基質的聚矽氧含量(以聚矽氧-丙烯酸丁酯複合橡膠基質為基準)為30重量%及丙烯酸丁酯含量(以聚矽氧-丙烯酸丁酯複合橡膠基質為基準)為70重量%。
A:S的重量比為24:76之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
以雙酚A為基質的寡聚磷酸酯
由50重量%之苯乙烯-丙烯腈(SAN)共聚物和50重量%之聚四氟乙烯所組成的聚四氟乙烯(PTFE)濃縮物
穩定劑
d50為1.2微米的滑石粉
水
如下所述,按照成分B製備表1中所列的碳黑/脫模劑母料1至14。
使用布斯(Buss)公司所製造的MDK/E 46型共混煉機。第1圖係以要件的形式來表示結構。計量混合物成分供應至布斯共混煉機2的進料斗1。混合物
成分在進料斗中藉由位於進料斗內部的螺桿(未圖示)送入共混煉機2,並且進行軸向輸送。混合物成分的累積,以及脫模劑的熔化、混合物成分的密切混合和碳黑的分散會發生在擋圈3的區域內。熔體混合物的累積,以及混合物成分的進一步混合和碳黑的分散會發生在擋圈4的區域內。在進料斗1與擋圈3之間、擋圈3與擋圈4之間及擋圈4與藉由法蘭安裝在共混煉機2的單軸擠壓機5之間的區域中,混煉葉片係配置於螺桿上,使熔體混合物在單軸擠壓機5的方向上軸向輸送。在單軸擠壓機5中,藉由單軸螺桿(未圖示)輸送熔體混合物並且在脫氣口6進行脫氣。在單軸擠壓機5末端有一噴頭(未圖示),該噴頭具有一8孔噴嘴板,每個孔的直徑為2.5毫米。從噴嘴板射出的熔體絲條接著利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熱面水環造粒系統(未圖示)進行造粒,形成長度至多達5毫米的顆粒,然後進行冷卻。接著利用振動篩(未圖示)移除附著在顆粒上的水,在流體化床乾燥機(未圖示)進行後續乾燥。
如配置1,但沒有擋圈3(請參見第2圖),因此測試配置2之共混煉機的輸入能量比測試配置1低。
如配置1,但在擋圈3下游有一個額外的計量料斗7(請參見第3圖),因此在兩個步驟中,經由計量
料斗1和7添加分成兩份的碳黑。
使用Clextral公司所製造之箱體內徑為32毫米,螺桿外徑與螺桿內徑比為1.55及長度與直徑比為44的Evolum HT32雙螺桿擠壓機。此雙螺桿擠壓機具有由11個部分所組成的箱體,其中係配置兩個同向旋轉的嚙合螺桿(未圖示)。
所使用的擠壓機結構係以要件的形式示於第4圖。
利用差動配料秤(未圖示)計量一部分的粉狀碳黑和一部分的粉狀脫模劑,經由進料斗8供應至位於箱體9(進料室)之擠壓機的主進料道。
進料段係位於箱體9至11的區域中,在進料段內,混合物成分係以固態送入擠壓機,並且進行進一步的輸送。
塑化段係位於箱體12的區域中,其係由不同寬度的各種雙螺紋和三螺紋輸送混煉盤及位於此段末端的復位元件所組成。
混合段係位於箱體13和14的區域中,其係由各種混合元件、混煉元件和進料元件所組成。
在箱體15中,計量粉狀碳黑的剩餘部分,藉由橫向進料裝置供應至擠壓機。
進一步混合段係位於箱體16和17的區域中,其係由各種混合元件、混煉元件和進料元件所組成。
脫氣口20係位於箱體部18(脫氣室)中,連接至抽吸裝置(未圖示)。
升壓段係位於箱體19(出料室)中,其後接著為一噴頭(未圖示),該噴頭具有一6孔噴嘴板,每個孔的直徑為3.2毫米。
使用布斯公司所製造的MDK/E 100型共混煉機。其結構原則上係對應於測試配置3的結構。
使用剪切輥裝置,如歐洲專利第0707037 B1號所述者。
使用表2所示的測試配置、製程參數和配方,製備碳黑/脫模劑母料B1至B4,。
根據方程式(1)來決定表2所示的輸入機械能密度(SME)。
SME:以千瓦小時/公斤為單位的輸入機械能密度
M:以牛頓.米為單位的力矩
n:以1/分鐘為單位的速度
:以公斤/小時為單位的產量
使用測試配置5,由58%的b1和42%的c1製備碳黑/脫模劑母料B5。
使用測試配置6,由50%的b1和50%的c1(B6)
及65%的b1和35%的c1(B7)製備碳黑/脫模劑母料B6及B7。
使用表3所示的測試配置、製程參數和配方,製備碳黑/脫模劑母料B8至B14。根據方程式(1)來計算表3所示的輸入機械能密度(SME)。
碳黑/聚碳酸酯母料B15係由Color System S.p.a.公司所提供。此碳黑/聚碳酸酯母料係由15重量%的b1和85重量%之以雙酚A為基質之具有相對溶液黏度為1.28(在25℃下,於二氯甲烷中進行測量)的聚碳酸酯所組成。
碳黑/聚乙烯母料B16係由卡博特公司(商品名:Plasblak PE6130)所提供。此碳黑/聚乙烯母料含有50重量%的碳黑。
使用Clextral公司所製造之箱體內徑為32毫米,螺桿外徑與螺桿內徑比為1.55及長度與直徑比為36的Evolum HT32雙螺桿擠壓機。此雙螺桿擠壓機具有由9個部分所組成的箱體,其中係配置兩個同向旋轉的嚙合螺桿(未圖示)。
所使用的擠壓機結構係以要件的形式示於第5圖。
利用差動配料秤(未圖示)計量所有成分,經由
進料斗8a供應至位於箱體9a(進料室)之擠壓機的主進料道。
進料段係位於箱體9a至13a的區域中,在進料段內,混合物成分係以固態送入擠壓機,並且進行進一步的輸送。
塑化段係位於箱體14a和16a的區域中,其係由不同寬度的各種雙螺紋和三螺紋輸送混煉盤及位於此段末端的復位元件所組成。
混合段係位於箱體16a和18a的區域中,其係由各種混合元件和進料元件所組成。
脫氣口20a係位於箱體部18a(脫氣室)中,連接至抽吸裝置(未圖示)。
升壓段係位於箱體19a(出料室)中,其後接著為一噴頭(未圖示),該噴頭具有一6孔噴嘴板,每個孔的直徑為3.2毫米。
如測試配置7,但在箱體部21末端配置注射閥22,藉由該注射閥計量配方20和21的液體添加劑1(第6圖)。
使用Coperion Werner & Pfleiderer公司所製造之箱體內徑為25.2毫米,螺桿外徑與螺桿內徑比為1.50及長度與直徑比為48的ZSK 25 WLE雙螺桿擠壓機。此雙螺桿擠壓機具有由13個部分所組成的箱體,其中
係配置兩個同向旋轉的嚙合螺桿(未圖示)。所使用的擠壓機結構係以要件的形式示於第7圖。利用差動配料秤(未圖示)計量所有成分,經由進料斗8c供應至位於箱體9c(進料室)之擠壓機的主進料道。進料段係位於箱體9c至12c的區域中,在進料段內,混合物成分係以固態送入擠壓機,並且進行進一步的輸送。塑化段係位於箱體13c和23(中間板)的區域中,其係由不同寬度的各種雙螺紋和三螺紋輸送混煉盤及位於此段末端的復位元件所組成。兩個混合段係位於箱體14c至17c的區域中,其係由各種混合元件和進料元件所組成。脫氣口20c係位於箱體部18c中,連接至抽吸裝置(未圖示)。升壓段係位於箱體19c(出料室)中,其後接著為一噴頭(未圖示),該噴頭具有一2孔噴嘴板,每個孔的直徑為4.5毫米。
使用Coperion Werner & Pfleiderer公司所製造之箱體內徑為134.4毫米,螺桿外徑與螺桿內徑比為1.55及長度與直徑比為31.5的ZSK 133Sc雙螺桿擠壓機。此雙螺桿擠壓機具有由10個部分所組成的箱體,其中係配置兩個同向旋轉的嚙合螺桿(未圖示)。所使用的擠壓機結構係以要件的形式示於第8圖。利用差動配料秤(未圖示)計量所有成分,經由進料斗8d供應至位於箱體9d(進料室)之擠壓機的主進料道。進料段係位於箱體9d至11d的區域中,在進料段內,混合物
成分係以固態送入擠壓機,並且進行進一步的輸送。塑化段係位於箱體12d、23a和13d的區域中,其係由不同寬度的各種雙螺紋和三螺紋輸送混煉盤及位於此段末端的復位元件所組成。混合段係位於箱體14d、24a和18a的區域中,其係由各種混合元件和進料元件所組成。脫氣口20d係位於箱體部18d(脫氣室)中,連接至抽吸裝置(未圖示)。升壓段係位於箱體19d(出料室)中,其後接著為一噴頭(未圖示),該噴頭具有一60孔噴嘴板,每個孔的直徑為4.5毫米。
使用Coperion Werner & Pfleiderer公司所製造之箱體內徑為92.8毫米,螺桿外徑與螺桿內徑比為1.55及長度與直徑比為40的ZSK 92Mc雙螺桿擠壓機。此雙螺桿擠壓機具有由10個部分所組成的箱體,其中係配置兩個同向旋轉的嚙合螺桿(未圖示)。所使用的擠壓機結構係以要件的形式示於第9圖。利用差動配料秤(未圖示)計量所有成分,經由進料斗8e供應至位於箱體9e(進料室)之擠壓機的主進料道。進料段係位於箱體9e至13e的區域中,在進料段內,混合物成分係以固態送入擠壓機,並且進行進一步的輸送。塑化段係位於箱體13e和14e的區域中,其係由不同寬度的各種雙螺紋和三螺紋輸送混煉盤及位於此段末端的復位元件所組成。脫氣口20e係位於箱體部18e(脫氣室)中,連接至抽吸裝置(未圖示)。注射閥22a係
位於箱體部21a,藉由該注射閥添加液態PETSLoxiolP8613,5Spezial。混合段係位於箱體21a和26的區域中,其係由各種混合元件和進料元件所組成。升壓段係位於箱體19e(出料室)中,其後接著為一噴頭(未圖示),該噴頭具有一60孔噴嘴板,每個孔的直徑為4.5毫米。
製備PC模塑組成物之實施例中所使用的製程參數係示於表4。根據方程式(1)來決定表4所示的輸入機械能密度(SME)。
藉由射出成型法將實施例中所製備的PC模塑組成物顆粒加工成具有光澤面之尺寸為150毫米x 105毫米x 3.2毫米的片材,並根據ISO 180/1A對於尺寸為80毫米x 10毫米x 4毫米的試樣進行Izod切口衝擊試驗。
在Klöckner公司所製造的FM160型射出成型機上製造具有光澤面的片材。此射出成型機具有45毫米的汽缸直徑。之後在110℃下使PC模塑組成物顆粒進行4個小時內的預乾燥。在針對聚碳酸酯或聚碳酸酯/ABS摻合物或聚碳酸酯/PET摻合物之特性的條件下進行射出成型加工。使用具有光澤表面處理(ISO N1)的射出成型工具來製造片材。
如前文所述測量具有光澤面之片材上的表面瑕疵數量。於各實例中測量3塊板,由結果決定出算術平
均數。
根據ISO 180/1A在試樣上進行切口衝擊試驗,測定所製備之化合物的Izod切口衝擊強度。之後於各實例中測試10個試樣,由結果決定出算術平均數。
按照配方1(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2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根據表1添加碳黑粉末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c(脫模劑)和g(添加劑)以及a9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在Mixaco公司所製造之(搭配Z tool的CM30型)容器混合機內,以300公升/分鐘的速度及80%的混合機填充率,使預混物混合4.5分鐘。
接著於各實例中,利用差動配料秤(未圖示)分開計量預混物及表1所列的其餘混合物成分,經由進料斗8a供應至主進料道而送入擠壓機之箱體9a內。
在位於箱體14a、16a和18a之區域中的塑化段和混合段內,使可熔化的混合物成分熔化,使所有混合物成分分散並且使熔體混合物均勻化,使熔體在倒數第二個箱體部18a中進行脫氣。
在水浴中,使噴嘴板射出的熔體絲條冷卻,接著利用造粒機進行造粒。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以及根據ISO 180/1A所測得的切口衝擊強度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1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4(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2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f(彈性體)和g(添加劑)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以及根據ISO 180/1A所測得的切口衝擊強度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2的欄位內。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2與比較例1進行比較,係顯示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表面瑕疵的數量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在23℃與0℃下的切口衝擊強度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高。這兩個研究結果都顯示即使輸入機械能密度(SME)保持幾乎相同的情況下,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仍有較好的碳黑分散
性。
按照配方18(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18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碳黑粉末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c(脫模劑)和g(添加劑)以及f4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3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19(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18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和g(添加劑)以及f4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4的欄位內。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4與比較例3進行比較,係顯示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表面瑕疵的數量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這兩個研究結果都顯示即使輸入機械能密度(SME)保持相同的情況下,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仍有較好的碳黑分散性。將實施例1至4進行比較,係顯示在具有顯著不同熔體體積流動速率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的情況下,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的表面瑕疵數量仍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
按照配方20(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8製備含有防火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碳黑粉末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c(脫模劑)、g2、g3以及f4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在Mixaco公司所製造之(搭配Z tool的CM30型)容器混合機內,以300公升/分鐘的速度及80%的混合機填充率,使預混物混合4.5分鐘。
接著於各實例中,利用差動配料秤(未圖示)分開計量預混物及表1所列的其餘混合物成分,經由進料斗8b供應至主進料道而送入擠壓機之箱體9b內。
在位於箱體12b和13b之區域中的塑化段和混合段內,使可熔化的混合物成分熔化,計量混合物成分供應至主進料道並且使熔體混合物均勻化。然後使熔體在箱體部18b中進行脫氣。在箱體部21中,藉由注射閥22添加液體g1(防火劑),並使其在位於箱體部14b和19b之區域中的後續混合段內與熔體密切混合。
在水浴中,使噴嘴板射出的熔體絲條冷卻,接著利用造粒機進行造粒。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及根據ISO 180/1A所測得的切口衝擊強度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5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21(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8製備含有防火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g2、g3以及f4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5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以及根據ISO 180/1A所測得的切口衝擊強度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6的欄位內。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6與比較例5進行比較,係顯示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表面瑕疵的數量明顯比使
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在23℃下的切口衝擊強度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高。這兩個研究結果都顯示即使輸入機械能密度(SME)保持幾乎相同的情況下,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仍有較好的碳黑分散性。將實施例5和6與實施例1至4進行比較,係顯示即使將液態防火劑添加至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的情況下,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的表面瑕疵數量仍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
按照配方22(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9.5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300℃及1.2公斤下進行測量)之聚碳酸酯化合物。添加表1之碳黑粉末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c(脫模劑)以及a9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7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23(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9.5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300℃及1.2公斤下進行測量)之聚碳
酸酯化合物。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c(脫模劑)以及a9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8的欄位內。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8與比較例7進行比較,係顯示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表面瑕疵的數量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這兩個研究結果都顯示即使輸入機械能密度(SME)保持幾乎相同的情況下,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仍有較好的碳黑分散性。
按照配方24(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5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300℃及1.2公斤下進行測量)之聚碳酸酯化合物。添加表1之碳黑粉末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c(脫模劑)以及a9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
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9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25(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5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300℃及1.2公斤下進行測量)之聚碳酸酯化合物。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c(脫模劑)以及a9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10的欄位內。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10與比較例9進行比較,係顯示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表面瑕疵的數量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這兩個研究結果都顯示即使輸入機械能密度(SME)保持相同的情況下,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仍有較好的碳黑分散性。
按照配方28(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8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330℃及2.16公斤下進行測量)之耐高
溫聚碳酸酯化合物(根據ISO 306,在50牛頓負荷下;以120℃/小時之加熱速率所測得的維卡軟化溫度為203℃)。添加表1之碳黑粉末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c(脫模劑)以及a9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11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29(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8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300℃及1.2公斤下進行測量)之耐高溫聚碳酸酯化合物(根據ISO 306,在50牛頓負荷下;以120℃/小時之加熱速率所測得的維卡軟化溫度為203℃)。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c(脫模劑)以及a9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12
的欄位內。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12與比較例11進行比較,係顯示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表面瑕疵的數量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這兩個研究結果都顯示即使輸入機械能密度(SME)保持相同的情況下,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仍有較好的碳黑分散性。
按照配方30(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10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330℃及2.16公斤下進行測量)之耐高溫聚碳酸酯化合物(根據ISO 306,在50牛頓負荷下;以120℃/小時之加熱速率所測得的維卡軟化溫度為184℃)。添加表1之碳黑粉末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和a9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13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31(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10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300℃及1.2公斤下進行測量)之耐高溫聚碳酸酯化合物(根據ISO 306,在50牛頓負荷下;
以120℃/小時之加熱速率所測得的維卡軟化溫度為184℃)。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和a9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14的欄位內。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14與比較例13進行比較,係顯示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表面瑕疵的數量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這兩個研究結果都顯示即使輸入機械能密度(SME)保持幾乎相同的情況下,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仍有較好的碳黑分散性。
將實施例7至14進行比較,係顯示在具有顯著不同熔體體積流動速率及維卡軟化溫度之聚碳酸酯化合物的情況下,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的表面瑕疵數量仍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
將實施例7至14與實施例1至4進行比較,係顯示即使在沒有添加含有彈性體成分的純聚碳酸酯化合物的情況下,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的表面瑕疵數量仍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
按照配方35(表1),使用測試配置9製備熔體體
積流動速率(MVR)為1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碳黑粉末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c(脫模劑)、g(添加劑)和f6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在Mixaco公司所製造之(搭配Z tool的CM30型)容器混合機內,以300公升/分鐘的速度及80%的混合機填充率,使預混物混合4.5分鐘。
接著於各實例中,利用差動配料秤(未圖示)分開計量預混物及表1所列的其餘混合物成分,經由進料斗8c供應至主進料道而送入擠壓機之箱體9c內。
在位於箱體12c和13c之區域中的塑化段內,使可熔化的混合物成分熔化並且使所有混合物成分分散。在位於箱體24、16c、25和17c之區域中的混合段內,使熔體混合物密切混合和均勻化。使熔體在倒數第二個箱體部18c中進行脫氣。
在水浴中,使噴嘴板射出的熔體絲條冷卻,接著利用造粒機進行造粒。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15的欄位內。根據ISO 180/1A所測得之不同環境溫度下的切口衝擊強度係示於第11圖射出成型材料溫度為260℃及第12圖射出成型材料溫度為300℃的圖中。圖中的每個量測點係表示10次量測的平均值。另外在量測點的數對係表示韌性斷裂試樣或脆性斷裂試樣的數量。例
如"10/0"係表示10個已試驗的試樣全部都是韌性斷裂。
按照配方36(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9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1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g(添加劑)和f6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5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16的欄位內。根據ISO 180/1A所測得之不同環境溫度下的切口衝擊強度係示於第11圖射出成型材料溫度為260℃及第12圖射出成型材料溫度為300℃的圖中。圖中的每個量測點係表示10次量測的平均值。另外在量測點的數對係表示韌性斷裂試樣或脆性斷裂試樣的數量。例如"10/0"係表示10個已試驗的試樣全部都是韌性斷裂。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16與比較例15進行比較,係顯示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切口衝擊強度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高,而韌性斷裂行為轉變成脆性斷裂行為會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在較低的溫度下發
生。這顯示即使輸入機械能密度(SME)保持幾乎相同的情況下,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仍有較好的碳黑分散性。
按照配方17(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2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B16(卡博特公司所製造之碳黑/聚乙烯母料Plasblak PE6130(50%碳黑))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c(脫模劑)、g(添加劑)和f3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17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16(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2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碳黑/聚碳酸酯母料B15(Color System公司所製造之PC Black 91024(15%碳黑))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c(脫模劑)和g(添加劑)以及a9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18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4(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2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g(添加劑)和f3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19的欄位內。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19與比較例17和18進行比較,係顯示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表面瑕疵的數量明顯比使用以聚乙烯為基質之母料(B16)或以聚碳酸酯為基質之母料(B15)的時候少。這兩個研究結果都顯示即使輸入機械能密度(SME)保持幾乎相同的情
況下,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仍有較好的碳黑分散性。
按照配方32(表1),使用測試配置10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12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和聚酯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碳黑粉末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c(脫模劑)和g(添加劑)以及a8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在Mixaco公司所製造之(搭配MB tool的CM1000型)容器混合機內,以425公升/分鐘的速度及80%的混合機填充率,使預混物混合4.5分鐘。
接著於各實例中,利用差動配料秤(未圖示)分開計量預混物及表1所列的其餘混合物成分,經由進料斗8d供應至主進料道而送入擠壓機之箱體9d內。
在位於箱體12d、23a和13d之區域中的塑化段內,使可熔化的混合物成分熔化並且使所有混合物成分分散。在位於箱體14d、24a和18d之區域中的混合段內,使混合物成分密切混合並且使熔體混合物均勻化。使熔體混合物在倒數第二個箱體部18d中進行脫氣。
在水浴中,使噴嘴板射出的熔體絲條冷卻,接著利用造粒機進行造粒。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20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33(表1),使用測試配置10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12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和聚酯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B16(卡博特公司所製造之碳黑/聚乙烯母料Plasblak PE6130(50%碳黑))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c(脫模劑)和g(添加劑)以及a8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20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以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21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34(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10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12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c(脫
模劑)和g(添加劑)以及a8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20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22的欄位內。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22與比較例20和21進行比較,係顯示對於含有彈性體和聚酯的聚碳酸酯摻合物亦是如此,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的表面瑕疵數量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及先前技術之碳黑/聚乙烯母料的時候少。這兩個研究結果都顯示即使輸入機械能密度(SME)保持幾乎相同的情況下,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仍有較好的碳黑分散性。
同時顯示即使在擠壓機之螺桿外徑較大(133毫米)的情況下,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的表面瑕疵數量仍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及先前技術之碳黑母料的時候少。
按照配方26(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11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19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300℃及1.2公斤下進行測量)之聚碳酸酯化合物。添加表1之碳黑粉末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c(脫模劑)和g(添加劑)以及a8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
合物的製備。在Mixaco公司所製造之(搭配MB tool的CM1000型)容器混合機內,以250公升/分鐘的速度及80%的混合機填充率,使預混物混合2分鐘。接著將成分c加入混合容器內的預混成分中,以350公升/分鐘的速度混合1.5分鐘。
接著於各實例中,利用差動配料秤(未圖示)分開計量預混物及表1所列的其餘混合物成分,經由進料斗8e供應至主進料道而送入擠壓機之箱體9e內。
在位於箱體13e和14e之區域中的塑化段和混合段內,使可熔化的混合物成分熔化並且使所有混合物成分分散。使熔體在箱體18e中進行脫氣。在箱體21a中,藉由注射閥22a將液體g1(防火劑)注入熔體中,並使其在位於箱體21a、26和19e之區域中的後續混合段內與熔體密切混合。
在水浴中,使噴嘴板射出的熔體絲條冷卻,接著利用造粒機進行造粒。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23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27(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11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19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300℃及1.2公斤下進行測量)之聚碳酸酯化合物。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的碳黑/
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c(脫模劑)以及a8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在Mixaco公司所製造之(搭配MB tool的CM1000型)容器混合機內進行預混物混合。先將成分b、g和a8導入混合容器中,以250公升/分鐘的速度及80%的混合機填充率混合2分鐘。接著將成分c加入混合容器內的預混成分中,以350公升/分鐘的速度混合1.5分鐘。
如實施例23所述,進行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24的欄位內。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24與比較例23進行比較,係顯示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表面瑕疵的數量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這兩個研究結果都顯示即使實施例23的輸入機械能密度(SME)比實施例24高的情況下,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仍有較好的碳黑分散性。
同時顯示對於聚碳酸酯化合物亦是如此,在擠壓機之螺桿外徑較大(92毫米)的情況下,使用碳黑/脫模劑母料時的表面瑕疵數量仍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
按照配方10(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2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之含有40重量%碳黑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g(添加劑)和f3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25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12(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2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之含有45重量%碳黑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聚碳酸酯摻合物的製備步驟係對應於實施例25。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26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9(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2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之含有50重量%碳黑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聚碳酸酯摻合物的製備步驟係對應於實施例25。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27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6(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2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之含有58重量%碳黑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聚碳酸酯摻合物的製備步驟係對應於實施例25。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28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11(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27立方公分/10分鐘(根
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之含有60重量%碳黑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聚碳酸酯摻合物的製備步驟係對應於實施例25。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29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8(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2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之含有65重量%碳黑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聚碳酸酯摻合物的製備步驟係對應於實施例25。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30的欄位內。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25至30與比較例1進行比較,係顯示甚至當使用碳黑含量從40重量%變化至65重量%的碳黑/脫模劑母料時,表面瑕疵的數量仍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然而,在母料中碳黑含量為65重量%(實施例30)的情況下,表面瑕疵的數量
高於碳黑含量為40重量%至60重量%者,因此65重量%係表示碳黑濃度較高會有良好的分散性。
在碳黑濃度低於40重量%的試驗中,因為碳黑-脫模劑組成物的黏度太低而且具有黏性,所以無法形成絲條。因此,在這些試驗中,40重量%的碳黑濃度係表示仍然沒有問題可以進行加工的較低碳黑濃度。
按照配方7(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2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g(添加劑)和f3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31的欄位內。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2、27和31與比較例1進行比較,係顯示使用由共混煉機或雙螺桿擠壓機或剪切輥所製造的碳黑/脫模劑母料時,表面瑕疵的數量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
按照配方13(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
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2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g(添加劑)和f3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32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14(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2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聚碳酸酯摻合物的製備步驟係對應於實施例32。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33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15(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2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聚碳酸酯摻合物的製備步驟係對應於實施例32。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34的欄位內。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27、32、33和34與比較例1進行比較,係顯示在碳黑/脫模劑母料含有c1或c3或c4的情況下,使用以這樣的配方所製備之碳黑/脫模劑母料時,表面瑕疵的數量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儘管在碳黑/脫模劑母料含有c2的情況下,使用以這樣的配方所製備之碳黑/脫模劑母料時的表面瑕疵數量比含有c1、c3或c4的時候多,但仍然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
按照配方5(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2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g(添加劑)和f3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以及根據ISO 180/1A所測得的切口衝擊強度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35的欄位內。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2和35與比較例1進行比較,
係顯示在碳黑/脫模劑母料同時含有b2和b1的情況下,使用以這樣的配方所製備之碳黑/脫模劑母料時,表面瑕疵的數量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在23℃與0℃下的切口衝擊強度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高。
按照配方3(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2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g(添加劑)和f3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以及根據ISO 180/1A所測得的切口衝擊強度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36的欄位內。
按照配方2(請參見表1),使用測試配置7製備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為27立方公分/10分鐘(根據ISO 1133在260℃及5公斤下進行測量)之含有彈性體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添加表1之以A.2所述製備的碳黑/脫模劑母料顆粒作為碳黑成分。
按照表1所述的量,由成分b(碳黑成分)、g(添加劑)和f3先製備預混物以進行化合物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預混物的製備及模塑組成物的混煉。
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及如上所述,以一平方公分為基準,所測得的表面瑕疵數量,以及根據ISO 180/1A所測得的切口衝擊強度係列於表4中實施例37的欄位內。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2、36和37與比較例1進行比較,係顯示使用在不同製程參數的共混煉機和測試配置所製備之碳黑/脫模劑母料時,表面瑕疵的數量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少,在23℃與0℃下的切口衝擊強度明顯比使用碳黑粉末的時候高。
1、7、8、8a、8b、8c、8d、8e‧‧‧進料斗
2‧‧‧共混煉機
3、4‧‧‧擋圈
5‧‧‧單軸擠壓機
6‧‧‧脫氣口
9、10、11、12、13、14、15、16、17、18、19、9a、10a、
11a、12a、13a、14a、16a、18a、19a、9b、10b、11b、12b、13b、18b、21、14b、19b、9c、10c、11c、12c、13c、23、14c、24、16c、25、17c、18c、19c、9d、10d、11d、12d、23a、13d、14d、24a、18d、19d、9e、10e、11e、12e、13e、14e、18e、21a、26、19e‧‧‧箱體
20、20a、20b、20c、20d、20e‧‧‧脫氣口
22、22a‧‧‧注射閥
第1圖係表示共混煉機的結構。
第2圖係表示沒有擋圈之共混煉機的結構。
第3圖係表示具有計量料斗之共混煉機的結構。
第4圖係表示長度與直徑比為44之擠壓機的結構。
第5圖係表示長度與直徑比為36之擠壓機的結構。
第6圖係表示具有注射閥之擠壓機的結構。
第7圖係表示長度與直徑比為48之擠壓機的結構。
第8圖係表示長度與直徑比為31.5之擠壓機的結構。
第9圖係表示長度與直徑比為40之擠壓機的結構。
第10圖係表示碳黑團聚物的拉曼光譜影像。
第11圖係表示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圖,所代表的是在260℃之環境溫度下的切口衝擊強度。
第12圖係表示擠壓機的製程參數圖,所代表的是在300℃之環境溫度下的切口衝擊強度。
Claims (16)
- 一種用於使聚合物組成物著色之母料,其係由至少一種顏料及至少一種脫模劑所構成,其中該脫模劑為至少一種選自由新戊四醇四硬脂酸酯、甘油單硬脂酸酯及硬脂酸十八酯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以母料的總重量為基準,顏料含量為40至60重量%,且其中該母料係藉由使用剪切混合單元所製備,該剪切混合單元係選自單軸擠壓機、多軸擠壓機、密閉混合機、共混煉機或剪切輥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母料,其中該脫模劑為脂肪酸及/或脂肪醇的脂族或芳族羧酸酯或多脂脂肪酸及/或脂肪醇之脂族或芳族羧酸酯的混合物。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母料,其中該顏料為以碳為基質的顏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母料,其中該顏料為碳黑。
- 一種用以製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母料的方法,其包括:a)計量該脫模劑及該顏料,供給至剪切混合單元,b)使該顏料熔融混合於該脫模劑中,並且使該顏料分散於該脫模劑中,形成熔體混合物,c)視需要過濾該熔體混合物, d)形成熔體絲條,e)使該熔體絲條冷卻並進行造粒,及f)當在步驟e)中使用水下或水環造粒時,使顆粒乾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中造粒係藉由水下造粒或熱面水環造粒來進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母料,其可用於含有改良顏料分散體之聚合物組成物的製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母料,其中該聚合物組成物為包含下列成分之聚碳酸酯組成物a)1至99.96重量%之至少一種熱塑性聚合物(a),b)0.02至10重量%之至少一種顏料成分(b),c)0.02至10重量%之至少一種脫模劑(c),d)0至70重量%之一或多種熱塑性聚酯(d),e)除了成分f以外之0至50重量%之一或多種彈性體(e),f)0至70重量%之一或多種視需要經橡膠改質之乙烯基(共)聚合物(f),及g)0至40重量%之一或多種其他添加劑。
- 一種藉由熔融混合製備著色聚合物組成物的方法,其中顏料及脫模劑係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母料形式用於混煉。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該組成物為包 含下列成分之聚碳酸酯組成物a)1至99.96重量%之至少一種熱塑性聚合物(a),b)0.02至10重量%之至少一種顏料成分(b),c)0.02至10重量%之至少一種脫模劑(c),d)0至70重量%之一或多種熱塑性聚酯(d),e)除了成分f以外之0至50重量%之一或多種彈性體(e),f)0至70重量%之一或多種視需要經橡膠改質之乙烯基(共)聚合物(f),及g)0至40重量%之一或多種其他添加劑。
- 一種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所製備之聚合物組成物,其包含a)1至99.96重量%之至少一種熱塑性聚合物(a),b)0.02至10重量%之至少一種顏料成分(b),c)0.02至10重量%之至少一種脫模劑(c),d)0至70重量%之一或多種熱塑性聚酯(d),e)除了成分f以外之0至50重量%之一或多種彈性體(e),f)0至70重量%之一或多種視需要經橡膠改質之乙烯基(共)聚合物(f),及g)0至40重量%之一或多種其他添加劑。
- 一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聚合物組成物 之模塑物品,其中該模塑物品的表面瑕疵數比使用粉末狀顏料成分b藉由混煉法所製備之模塑組成物的模塑物品至少低2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母料,其中該顏料不是粉末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母料,其中該顏料為顏料濃縮物形式。
- 一種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母料所製備及著色之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其中該顏料包含碳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組成物,其中該母料於該脫模劑中包含碳黑濃縮物且該脫模劑視需要可為新戊四醇四硬脂酸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0196932 | 2010-12-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39011A TW201239011A (en) | 2012-10-01 |
TWI540157B true TWI540157B (zh) | 2016-07-01 |
Family
ID=43877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48188A TWI540157B (zh) | 2010-12-23 | 2011-12-23 | 用以改善碳黑分散性之方法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056957B2 (zh) |
EP (1) | EP2655486B1 (zh) |
KR (1) | KR101977424B1 (zh) |
CN (1) | CN103443167B (zh) |
BR (1) | BR112013015956A2 (zh) |
CA (1) | CA2822518C (zh) |
MX (1) | MX351331B (zh) |
TW (1) | TWI540157B (zh) |
WO (1) | WO201208486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080951A1 (en) * | 2012-09-19 | 2014-03-20 | Chandrashekar Raman | Thermally conductive plastic compositions, extru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rmally conductive plastics |
EP2842987A1 (en) | 2013-08-30 | 2015-03-04 | Innosolids B.V. | Pigment masterbatch |
JP6480758B2 (ja) * | 2015-03-02 | 2019-03-13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共役ジエ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
JP7418946B2 (ja) * | 2015-05-12 | 2024-01-22 |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 カプロラクタム製剤 |
US20180362755A1 (en) * | 2015-12-17 | 2018-12-20 | Dsm Ip Assets B.V. | Polymer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arbon black and shaped objects made thereof |
US10232536B2 (en) * | 2015-12-21 | 2019-03-19 | Fanuc Corporation | Molding monitoring apparatus |
EP3802037A1 (en) * | 2018-06-05 | 2021-04-14 |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colored polymer composition |
CN109251429B (zh) * | 2018-08-08 | 2021-05-11 | 多凌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Pvc中易于分散的石墨烯/碳纳米管母粒及其制法和应用 |
SG11202111585YA (en) * | 2019-04-23 | 2021-11-29 | Birla Carbon U S A Inc | High jetness carbon black compositions |
CN110204027A (zh) * | 2019-05-25 | 2019-09-06 | 天津金辰博科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型除氟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316716B (zh) * | 2019-07-10 | 2021-03-26 | 青岛黑猫炭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气相改性碳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反应装置 |
CN114761476B (zh) * | 2019-12-16 | 2024-06-11 |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 生产具有改进的表面性质的模塑料的方法 |
HUE064281T2 (hu) * | 2019-12-16 | 2024-02-28 | Covestro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 Co Kg | Eljárás javított tulajdonságokkal bíró mesterkeverékek és formázó masszák elõállítására |
CA3168574A1 (en) * | 2020-02-20 | 2021-08-26 | Jun Tian | Process for retaining the structure of a carbon black filler in polymeric compositions |
EP4441124A1 (en) | 2021-12-03 | 2024-10-09 |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 Method for manufacture of a polymer composition |
CN114479256B (zh) * | 2022-02-14 | 2023-04-18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低熔点高熔体流动速率炭黑母粒及制备方法 |
KR102565768B1 (ko) * | 2022-07-05 | 2023-08-10 | 김영대 | 고함량 및 고분산의 카본 폴리에틸렌 마스터배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나일론-폴리에틸렌 컴파운드의 제조방법 |
CN115011045B (zh) * | 2022-07-09 | 2023-01-17 | 广东九彩新材料有限公司 | 炭黑着色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651315A (zh) * | 2022-11-22 | 2023-01-31 | 四川帕沃可矿物纤维制品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注塑用改性聚丙烯材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495626B1 (de) | 1960-03-30 | 1971-06-09 | Bayer Ag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polyestern |
US3353974A (en) * | 1965-10-04 | 1967-11-21 | Continental Carbon Co | Pigmented masterbatch compositions and a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
US3419634A (en) | 1966-01-03 | 1968-12-31 | Gen Electric | Organopolysiloxane polycarbonate block copolymers |
US3644574A (en) | 1969-07-17 | 1972-02-22 | Eastman Kodak Co | Shaped articles of blends of polyesters and polyvinyls |
US4013613A (en) | 1971-10-01 | 1977-03-22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Reinforced intercrystalline thermoplastic polyester compositions |
US3778288A (en) * | 1971-11-15 | 1973-12-11 | Coal Oil And Gas Corp Ltd | Methods for preparing master batches of additive concentrates |
DE2232877B2 (de) | 1972-07-05 | 1980-04-10 | Werner & Pfleiderer, 7000 Stuttgart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estern |
JPS5292295A (en) | 1976-01-29 | 1977-08-03 | Sumitomo Chem Co Ltd | Preparation of aromatic polyester |
IT1116721B (it) | 1976-04-02 | 1986-02-10 | Allied Chem | Copolimero bisfenolo a tereftalato carbonato lavorabili in massa fusa |
US4230501A (en) * | 1978-07-31 | 1980-10-28 | Cities Service Company | Pigments dispersible in plastics |
EP0008083A1 (de) * | 1978-08-15 | 1980-02-20 | Ciba-Geigy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Granulaten schwerschmelzbarer Zusatzstoffe für Kunststoffe, insbesondere von Pigmenten, durch thermische Rollgranulierung und die so erhaltenen Granulate |
DE2842005A1 (de) | 1978-09-27 | 1980-04-10 | Bayer Ag | Polycarbonate mit alkylphenyl-endgruppen, ihre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
JPS5594930A (en) | 1979-01-10 | 1980-07-18 | Sumitomo Chem Co Ltd | Preparation of aromatic polyester by improved bulk polymerization process |
DE2940024A1 (de) | 1979-10-03 | 1981-04-16 |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 Aromatische polyester,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von spritzgussartikeln, folien und ueberzuegen |
NL193146C (nl) * | 1980-01-24 | 1998-12-04 | Holland Colours Apeldoorn Bv | Werkwijze voor het bereiden van een deeltjesvormige kleurstofsamenstelling. |
DE3007934A1 (de) | 1980-03-01 | 1981-09-17 |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 Aromatische polyestercarbonat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von spritzgussartikeln, folien und ueberzuegen |
DE3334782A1 (de) | 1983-04-19 | 1984-10-25 |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diorganosiloxanen mit hydroxyaryloxy-endgruppen |
DE3631540A1 (de) | 1986-09-17 | 1988-03-24 | Bayer Ag | Thermoplastische formmassen mit hoher alterungsbestaendigkeit und guter tieftemperaturzaehigkeit |
DE3631539A1 (de) | 1986-09-17 | 1988-03-24 | Bayer Ag | Alterungsbestaendige thermoplastische formmassen mit guter zaehigkeit |
DE3704655A1 (de) | 1987-02-14 | 1988-08-25 | Bayer Ag | Teilchenfoermige mehrphasenpolymerisate |
DE3704657A1 (de) | 1987-02-14 | 1988-08-25 | Bayer Ag | Teilchenfoermige mehrphasenpolymerisate |
DE3738143A1 (de) | 1987-11-10 | 1989-05-18 | Bayer Ag | Verwendung von redoxpfropfpolymerisaten zur verbesserung der benzinbestaendigkeit von thermoplastischen, aromatischen polycarbonat- und/oder polyestercarbonat-formmassen |
US4848915A (en) * | 1988-04-25 | 1989-07-18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Process for metering color concentrates to thermoplastic polymer melts |
DE3844633A1 (de) | 1988-08-12 | 1990-04-19 | Bayer Ag | Dihydroxydiphenylcycloalkane, ihre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von hochmolekularen polycarbonaten |
US5219903A (en) * | 1988-10-15 | 1993-06-15 |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td. | Pigment master batch for filler-containing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s |
EP0578245A3 (en) | 1992-07-10 | 1994-07-27 | 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 |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resin compound |
US5591382A (en) | 1993-03-31 | 1997-01-07 | Hyperion Catalysis International Inc. | High strength conductive polymers |
HU219501B (hu) | 1994-09-16 | 2001-04-28 | Hagedorn Ag. | Eljárás és berendezés képlékenyített cellulóz-nitrát előállítására |
JP4278738B2 (ja) * | 1998-09-02 | 2009-06-17 | 住化カラー株式会社 | マスターバッチ樹脂ペレ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TW563056B (en) | 1998-12-30 | 2003-11-21 | Vitec S A | Kit for updating a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system |
US7148285B2 (en) | 2001-05-11 | 2006-12-12 | Cabot Corporation | Coated carbon black pelle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
CN1252180C (zh) * | 2002-10-16 | 2006-04-1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含聚碳酸酯热塑性弹性体塑料合金 |
DE10360043A1 (de) * | 2003-12-18 | 2005-07-21 | Basf Ag | Mit Polyadditionsprodukten umhüllte Pigment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
KR20060034080A (ko) * | 2004-10-18 | 2006-04-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용 토너 조성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US7462656B2 (en) | 2005-02-15 | 2008-12-09 |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JP5076336B2 (ja) * | 2005-03-28 | 2012-11-21 |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 熱線遮蔽能を備えた成形体 |
CN1727404A (zh) * | 2005-07-25 | 2006-02-01 | 广州市波斯塑胶颜料有限公司 | 一种聚碳酸酯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DE102006017695A1 (de) | 2006-04-15 | 2007-10-18 | Bayer Technology Services Gmbh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Kohlenstoffnanoröhrchen in einer Wirbelschicht |
DE602008006421D1 (de) * | 2008-11-06 | 2011-06-01 | Clariant Finance Bvi Ltd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organischen polymerischen Profilen |
DE102009009680A1 (de) | 2009-02-19 | 2010-08-26 |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 Compoundierungs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mer-Zusammensetzungen mit reduziertem Gehalt an flüchtigen organischen Verbindungen |
-
2011
- 2011-12-19 CA CA2822518A patent/CA2822518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2-19 MX MX2013007127A patent/MX351331B/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12-19 EP EP11804551.7A patent/EP2655486B1/de active Active
- 2011-12-19 KR KR1020137019355A patent/KR101977424B1/ko active Active
- 2011-12-19 BR BR112013015956A patent/BR112013015956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1-12-19 CN CN201180068367.1A patent/CN103443167B/zh active Active
- 2011-12-19 WO PCT/EP2011/073295 patent/WO2012084865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12-20 US US13/332,047 patent/US9056957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1-12-23 TW TW100148188A patent/TWI540157B/zh active
-
2017
- 2017-06-16 US US15/625,433 patent/USRE47079E1/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2822518A1 (en) | 2012-06-28 |
CN103443167B (zh) | 2019-04-09 |
MX2013007127A (es) | 2013-08-01 |
BR112013015956A2 (pt) | 2016-09-20 |
EP2655486B1 (de) | 2019-09-18 |
TW201239011A (en) | 2012-10-01 |
CN103443167A (zh) | 2013-12-11 |
USRE47079E1 (en) | 2018-10-09 |
US20130018137A1 (en) | 2013-01-17 |
CA2822518C (en) | 2018-10-02 |
WO2012084865A1 (de) | 2012-06-28 |
US9056957B2 (en) | 2015-06-16 |
EP2655486A1 (de) | 2013-10-30 |
KR20140017534A (ko) | 2014-02-11 |
KR101977424B1 (ko) | 2019-05-10 |
MX351331B (es) | 2017-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40157B (zh) | 用以改善碳黑分散性之方法 | |
CN102325827B (zh) | 生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降低的聚合物组合物的配混方法 | |
JP5660892B2 (ja) | 耐衝撃性改良充填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 |
CN103003050B (zh) | 用于由含颜料的聚合物混合物制备产品的设备和方法 | |
EP2298837A1 (en) | Flame-retardant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 |
ES2585386T3 (es) | Uso de mezclas para la preparación de composiciones termoplásticas modificadas contra el impacto | |
JP4248906B2 (ja) | 難燃化された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 | |
EP3592525B1 (en) | Two shot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for thermoplastic parts | |
US20220380596A1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aster batch and a molding compound having improved properties | |
US20220396675A1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olding compound having improved surface properties | |
JP4760034B2 (ja) | 導電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 |
JPH07242781A (ja) | 樹脂組成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