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6709B - 電源系統及供電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源系統及供電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36709B TWI536709B TW104101951A TW104101951A TWI536709B TW I536709 B TWI536709 B TW I536709B TW 104101951 A TW104101951 A TW 104101951A TW 104101951 A TW104101951 A TW 104101951A TW I536709 B TWI536709 B TW I53670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input source
- direct current
- power supply
- output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6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8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365087 Arabidopsis thaliana SCR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0668165 Homo sapiens RNA-binding motif, single-stranded-interacting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39692 RNA-binding motif, single-stranded-interacting prote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105073 SCR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134054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NT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922 gold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DC powered load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0—Arrangements incorporating converting means for enabling loads to be operated at will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power supplies, e.g. from AC or DC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83—Conver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or output configuration
- H02M1/0085—Partially controlled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Rectifier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系統及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電源系統及供電方法。
隨著電源變換器技術的進展,大功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及低成本等特性,逐漸成為未來電源變換器技術發展的方向。此外,為提高電源使用的可靠性,許多電子裝置需要不間斷電源(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UPS)來提供電力,然而,不間斷電源價格昂貴且使用場合有所限制,在使用上存在諸多不便。
為改善不間斷電源所存在的問題,並提供電源使用的可靠性,雙輸入整流電源應運而生。由於雙輸入整流電源同時耦接至兩個獨立的隔離電源,其中只要任一電源能提供電力,則雙輸入整流電源即可提供電力予電子裝置,可作為類似不間斷電源的裝置來使用,且其具有成本低、尺寸小、效率高等特性,十分適合用作可靠的電源。
然而,現有的雙輸入整流電源仍存在些許不便,說明如下。一般雙輸入整流電源為有效地將兩個輸入電源隔離,在輸入側的部分會採用特定規格的開關,例如繼電器,以確保兩個輸入電源相互隔離。惟採用此類機械開關時,由於此類機械開關之作動時間較慢,需較大的電容來維持時間,導致雙輸入整流電源之整體體積較大。再者,此類雙輸入整流電源僅適用於交流輸入源,而若欲接收直流輸入源,則需採用體積較大之高壓切換開關,如此,雙輸入整流電源之整體體積勢必更大。
此外,在另一類雙輸入整流電源中,由於其中一輸入端採用隔離型直流-直流(DC/DC)轉換器,而無法同時兼容交流電及直流電。惟在實際應用中,輸入電源可能為交流電或直流電,導致此類雙輸入整流電源在應用上受到限制。
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方式,顯然仍存在不便與缺陷,而有待改進。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相關領域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仍未發展出適當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旨在提供本揭示內容的簡化摘要,以使閱讀者對本揭示內容具備基本的理解。此發明內容並非本揭示內容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並非在指出本發明實施例的重要/關鍵元件或界定本發明的範圍。
本發明內容之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電源系統,藉以改善先前技術所存在的問題。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內容之一技術態樣係關於一種電源系統,其包含隔離電路以及第一變換電路。隔離電路包含輸入端與輸出端,隔離電路之輸入端用以連接第二輸入源,並接收第二輸入源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第一變換電路包含輸入端與輸出端,第一變換電路之輸入端用以連接第一輸入源與隔離電路的輸出端,第一變換電路用以電能變換以輸出一輸出直流電。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前述電源系統更包含控制電路,此控制電路連接第一變換電路及隔離電路,用以於第一輸入源未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第一變換電路以將第二輸入源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變換為輸出直流電給負載。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前述電源系統更包含控制電路,此控制電路連接第一變換電路及隔離電路,用以於第一輸入源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第一變換電路以將第一輸入源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變換為輸出直流電給負載。
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前述電源系統更包含控制電路,此控制電路連接第一變換電路及隔離電路,用以於第一輸入源及第二輸入源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該第一變換電路以將第一輸入源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變換為輸出直流電給負載。
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前述隔離電路包含隔離變壓器及至少一開關器件,且開關器件操作於一頻率,此頻率等於或高於1千赫茲(1K Hz),或者此頻率高於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頻率的50倍。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前述電源系統更包含第二變換電路,此第二變換電路用來將第一變換電路所輸出之輸出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或直流電給負載。
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前述電源系統更包含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及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耦接於第一輸入源與第一變換電路,並用以對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濾波。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耦接於第二輸入源與隔離電路,並用以對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濾波。
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前述電源系統更包含第一整流電路及第二整流電路。第一整流電路耦接於第一輸入源與第一變換電路,並用以對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整流。第二整流電路耦接於第二輸入源與隔離電路,並用以對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整流。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前述電源系統更包含開關單元,開關單元耦接於第一輸入源與第一變換電路,其中,當第一輸入源正常时,開關單元導通,當第一輸入源異常時,開關單元關閉。
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前述電源系統更包含輔助電力供應電路,此輔助電力供應電路包括至少一主要輔助電源及至少一次要輔助電源,每一主要輔助電源及次要輔助電源包括至少一輸入端及至少一輸出端,並用以提供電力給控制電路。
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至少一主要輔助電源耦接於第一變換電路之輸出端、第一輸入源及第二輸入源。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至少一次要輔助電源耦接於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或開關單元。
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其中主要輔助電源及次要輔助電源的至少一輸出端並聯以提供電力給控制電路。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前述主要輔助電源及次要輔助電源包括多路輸出的隔離電路。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內容之另一技術態樣係關於一種電源系統,其用以接收N個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其中N個輸入源中包含第一輸入源及(N-1)個第二輸入源。電源系統包含第一變換電路以及(N-1)個隔離電路。第一變換電路耦接於第一輸入源,並用以接收及轉換N個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轉換為直流電。(N-1)個隔離電路,其中(N-1)個隔離電路的每一者包含一變換器,其中(N-1)個第二輸入源透過(N-1)個隔離電路耦接於第一變換電路,使第一輸入源與(N-1)個第二輸入源相互電性隔離。(N-1)個隔離電路的每一者操作於一頻率,此頻率等於或高於1千赫茲(1KHz),或者頻率高於(N-1)個隔離電路相應耦接的(N-1)個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頻率的50倍。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前述電源系統更包含控制電路。控制電路耦接於第一變換電路及(N-1)個隔離電路,其中控制電路於第一輸入源未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第一變換電路接收由(N-1)個第二輸入源透過(N-1)個隔離電路而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並控制第一變換電路將(N-1)個第二輸入源所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轉換為一直流電以提供予負載。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前述控制電路於第一輸入源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第一變換電路接收並轉換由第一輸入源所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為直流電,並提供予負載。
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前述電源系統更包含開關單元。開關單元耦接於第一輸入源與第一變換電路,其中控制電路更用以偵測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是否異常,當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異常時,控制電路關閉開關單元。
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前述電源系統更包含第二變換電路。第二變換電路用以將第一變換電路所輸出之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或直流電,並提供予負載。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前述電源系統更包含複數個電磁干擾濾波電路。上述電磁干擾濾波電路可分別耦接於第一輸入源與第一變換電路,或耦接於(N-1)個第二輸入源與(N-1)個隔離電路。
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前述電源系統更包含複數個整流電路。上述整流電路可分別耦接於第一輸入源與第一變換電路,或耦接於(N-1)個第二輸入源與(N-1)個隔離電路。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內容之又一技術態樣係關於一種供電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藉由第一變換電路以接收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並將交流電或直流電轉換為第一直流電; 藉由隔離電路以選擇性地隔離第一變換電路和第二輸入源; 於第一輸入源未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藉由隔離電路提供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予第一變換電路; 藉由第一變換電路將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轉換為第二直流電;以及 於第一輸入源未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第一變換電路以輸出第二直流電予負載。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前述供電方法更包含: 於第一輸入源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第一變換電路以輸出第一直流電予負載。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前述供電方法更包含: 藉由第二變換電路將第一變換電路所輸出之第一直流電或第二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或第三直流電,並提供予負載。
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前述供電方法更包含: 藉由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以對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濾波;以及 藉由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以對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濾波。
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前述供電方法更包含: 藉由第一整流電路以對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整流;以及 藉由第二整流電路以對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整流。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前述供電方法更包含: 偵測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是否異常,當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異常時,停止提供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予第一變換電路。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技術內容,本發明實施例藉由提供一種電源系統及供電方法,藉以改善先前技術中,由於雙輸入整流電源無法同時兼容交流電及直流電,而在實際應用上受到限制的問題。此外,由於上述電源系統及供電方法可有效地將複數個輸入源相互隔離。如此,在先前技術中,雙輸入整流電源因採用特定規格之開關來將兩個輸入電源隔離,而導致的諸多問題將可一併被解決。此外,由於本發明實施例之電源系統僅需單一變換電路,是以能夠進一步提高元件之使用效率。
在參閱下文實施方式後,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輕易瞭解本發明之基本精神及其他發明目的,以及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與實施態樣。
為了使本揭示內容的敘述更加詳盡與完備,下文針對了本發明的實施態樣與具體實施例提出了說明性的描述;但這並非實施或運用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唯一形式。實施方式中涵蓋了多個具體實施例的特徵以及用以建構與操作這些具體實施例的方法步驟與其順序。然而,亦可利用其他具體實施例來達成相同或均等的功能與步驟順序。
除非本說明書另有定義,此處所用的科學與技術詞彙之含義與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理解與慣用的意義相同。此外,在不和上下文衝突的情形下,本說明書所用的單數名詞涵蓋該名詞的複數型;而所用的複數名詞時亦涵蓋該名詞的單數型。
另外,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耦接」或「連接」,均可指二或多個元件相互直接作實體或電性接觸,或是相互間接作實體或電性接觸,亦可指二或多個元件相互操作或動作。
第1圖係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源系統100的示意圖。如圖所示,電源系統100包含第一變換電路110、隔離電路120及控制電路130。隔離電路120包含輸入端與輸出端,此隔離電路120之輸入端用以連接第二輸入源800,並接收第二輸入源800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第一變換電路110包含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與輸出端,此第一變換電路110之第一輸入端用以連接第一輸入源700,而第一變換電路110之第二輸入端用以連接隔離電路120的輸出端,此第一變換電路110用以電能變換以輸出直流電。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30連接第一變換電路110及隔離電路120。隔離電路120電性耦接於第二輸入源800及第一變換電路110,並用以選擇性地隔離第一變換電路110和第二輸入源800。第一變換電路110用以接收並轉換第一輸入源700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為第一直流電。於第一輸入源700未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電路130控制隔離電路120提供第二輸入源800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予第一變換電路110,然後,控制電路130控制第一變換電路110以將第二輸入源800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轉換為第二直流電,並將第二直流電提供給負載900。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變換電路110可同時為交流-直流(AC/DC)變換電路及直流-直流(DC/DC)變換電路,因此,無論第一輸入源700所輸出之電源為交流電或直流電,亦無論第二輸入源800所輸出之電源為交流電或直流電,第一變換電路110皆可接收上述第一輸入源700及第二輸入源800之輸出,並有效地將上述輸出變換為直流電,以提供此直流電給負載900。從而,本發明實施例之電源系統100可改善先前技術中,由於雙輸入整流電源無法同時相容交流電及直流電,而在實際應用上受到限制的問題。
再者,由第1圖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第一輸入源700與第二輸入源800之間具有隔離電路120,如此,藉由隔離電路120當可有效地將第一輸入源700與第二輸入源800相互隔離。如此,在先前技術中,為隔離雙輸入整流電源之兩個輸入源,而採用特定規格之開關,所導致的諸多問題將可一併被解決。此外,由於本發明實施例之電源系統100僅需單一變換電路,是以能夠進一步提高元件之使用效率。
請參閱第1圖,控制電路130電性耦接於第一變換電路110及隔離電路120,並用以於第一輸入源700未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第一變換電路110以輸出由第二輸入源800變換而得之第二直流電給負載900。據此,即便第一輸入源700故障或損壞而無法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本發明之電源系統100依舊得以透過控制而由第二輸入源800提供電力給負載900,如此,當能確保本發明之電源系統100得以可靠地持續提供電力。
相反地,若第一輸入源700正常地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電路130則可優先控制第一變換電路110以輸出第一直流電給負載900。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30用以於第一輸入源700及第二輸入源800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第一變換電路110以將第一輸入源700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變換為第一直流電,並提供第一直流電給負載900。換言之,控制電路130之控制方式是設定第一輸入源700為優先選項,當第一輸入源700及第二輸入源800皆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電路130可優先選擇第一輸入源700,並將其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變換為第一直流電,而提供第一直流電給負載900。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上述控制方式僅用以例示性說明本發明的實現方式之一。
此外,控制電路130可用以持續偵測第一輸入源700之狀況,當第一輸入源700突然故障或損壞時,再由控制電路130控制,而由第二輸入源800提供電力給負載900。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可更包含偵測電路(圖中未示),其用以偵測第一輸入源700之狀況,當偵測到第一輸入源700突然故障或損壞時,偵測電路可輸出一致動信號給控制電路130,而由控制電路130來控制第二輸入源800提供電力給負載900。
於實現本發明時,隔離電路120可為包含隔離變換器(transformer)及開關器件的高頻開關電路。此外,第一變換電路110可以是隔離型變換器或非隔離型變換器。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製造者當可依照實際需求而選擇性地採用適當之元件來實現本發明之隔離電路120及第一變換電路110。
在一實施例中,隔離電路120操作於一頻率,此頻率可等於或高於1千赫茲(1K Hz),在另一實施例中,此頻率可高於第二輸入源800所輸出之交流電頻率的50倍。在此需說明的是,通常第二輸入源800為市電交流電源時,其輸出之交流電的頻率約為50赫茲(Hz)。然而,本發明並不以上述數值為限,其僅用以例示性地闡釋本發明之實現方式的一種,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的狀況下,對上述數值所做之更動均落入本發明之範圍內。
請參閱第1圖,第一變換電路110之第一輸入端耦接於第一輸入源700,而隔離電路120之一輸入端耦接於第二輸入源800,且隔離電路120之輸出端耦接於第一變換電路110之第二輸入端。在此需說明的是,上述第一變換電路110之第一輸入端及第二輸入端可為同一輸入端,亦可為不同輸入端,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第2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100a之示意圖。相較於第1圖所示之電源系統100,在此之電源系統100a更包含第二變換電路140,此第二變換電路140電性耦接於第一變換電路110與負載900,並以將第一變換電路110所輸出之第一直流電或第二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或直流電,並提供給負載900。據此,本發明實施例之電源系統100a不僅能可靠地提供直流電給負載900,更能提供交流電給負載900,進而拓展本發明之電源系統100a的應用層面。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變換電路140可同時為直流-直流(DC/DC)變換電路及直流-交流(DC/AC)變換電路,因此,實際上第二變換電路140可將直流電變換為不同電壓之直流電,而不限於僅能將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此外,第二變換電路140可為隔離型變換電路,亦可為非隔離型變換電路,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第3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100b示意圖。相較於第1圖所示之電源系統100,在此之電源系統100b更包含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2及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4。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2耦接於第一輸入源700與第一變換電路110,並用以對第一輸入源700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濾波。此外,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4耦接於第二輸入源800與隔離電路120,並用以對第二輸入源800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濾波。
於實現本發明時,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2及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4可為由共模電感、差模電感及安規電容(X電容及Y電容)所構成之濾波電路,以對電磁干擾進行濾除,而能符合相關的標準規範,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第4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100c示意圖。相較於第3圖所示之電源系統100b,電源系統100c更包含第二變換電路140。第4圖所示之第二變換電路140的電性連接方式及電性操作方式相似於第2圖所示之第二變換電路140,為使本發明說明簡潔,在此不作贅述。再者,繪示第4圖之用意在於呈現本發明之電源系統的不同結構配置方式,然本發明並不以第4圖所示之電源系統100c為限。
第5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100d示意圖。相較於第3圖所示之電源系統100b,在此之電源系統100d更包含開關單元160,此開關單元160耦接於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2與第一變換電路110,此外,此開關單元160透過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2耦接於第一輸入源700。於此,控制電路130更用以偵測第一輸入源700是否異常,當第一輸入源700異常時,控制電路130關閉開關單元160,而能防止電流於此時反向流向第一輸入源700。然而,於第一輸入源700正常時,開關單元160則持續開啟,用以連結前級電路與後級電路。然本發明並不以第5圖所示為限,在一實施例中,開關單元160可耦接於第一變換電路110與第一輸入源700。
於實現本發明時,開關單元160可由電子元件構成,亦可由機械元件(例如:繼電器(relay))構成。此外,開關單元160亦可由全控型器件(例如:金氧半場效應電晶體(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SFET)、絕緣柵雙極電晶體(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IGBT))、半控型器件(例如:矽控整流器(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SCR))或由不控型器件(例如:二極體(Transistor))所構成。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製造者當可依照實際需求而選擇性地採用適當之元件來實現本發明之開關單元160。
以下將於第7A至7D圖中繪示本發明開關單元160之部分實施例。如第7A及7B圖所示,開關單元160可由機械元件構成,而如第7C及7D圖所示,開關單元160可由電子元件構成。於開關單元160由電子元件構成的情形下,開關單元160可如第7C圖所示,由全控型器件-金氧半場效應電晶體所構成,此外,開關單元160可如第7D圖所示,由全控型器件-雙接面電晶體(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BJT)所構成。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端視實際需求而選擇開關單元160所採用的組成架構。
請參閱第6圖,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100e示意圖。相較於第5圖所示之電源系統100d,在此之電源系統100e更包含第二變換電路140。第6圖所示之第二變換電路140的電性連接方式及電性操作方式相似於第2圖所示之第二變換電路140,為使本發明說明簡潔,在此不作贅述。再者,繪示第6圖之用意在於呈現本發明之電源系統的不同結構配置方式,本發明並不以第6圖所示之電源系統100e為限。
請參照第8圖,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100f之示意圖。相較於第5圖所示之電源系統100d,在此之電源系統100f更包含第一整流電路172及第二整流電路174。第一整流電路172耦接於開關單元160與第一變換電路110,此時,第一整流電路172透過開關單元160耦接於第一輸入源700,以對第一輸入源700所輸出之交流電進行整流。第二整流電路174耦接於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4與隔離電路120,此時,第二整流電路174透過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4耦接於第二輸入源800,以對第二輸入源800所輸出之交流電進行整流。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變換電路110可同時為直流-直流(DC/DC)變換電路及直流-交流(DC / AC)變換電路,然其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而僅是例舉本發明之一種實現方式。
第9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100g之示意圖。相較於第8圖所示之電源系統100f,在此之電源系統100g更包含第二變換電路140。第9圖所示之第二變換電路140的電性連接方式及電性操作方式相似於第2圖所示之第二變換電路140,為使本發明說明簡潔,在此不作贅述。再者,繪示第9圖之用意在於呈現本發明之電源系統的不同結構配置方式,本發明並不以第9圖所示之電源系統100g為限。
第10A圖係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如第9圖所示之電源系統100g的電路示意圖。如圖所示,第一變換電路110可為單個升壓式電路,隔離電路120及第二變換電路140可為LLC諧振變換器,開關單元160可由機械元件所構成,第一整流電路172及第二整流電路174可為全橋整流電路。此外,隔離電路120及第二變換電路140亦可為移相全橋變換器(Phase Shift Full Bridge Converter)或者其它變換器。如第10A圖所繪示之第一輸入源700及第二輸入源800,其繪示方式表示第一輸入源700可為交流輸入源AC1或直流輸入源Vdc1,第二輸入源800可為交流輸入源AC2或直流輸入源Vdc2。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變換電路110可接收交流電或直流電,而第一變換電路110之輸出為直流電,此外,隔離電路120僅接收到直流電,而隔離電路120之輸出亦為直流電。再者,隔離電路120可為輸出電壓調整型或輸出電壓不調整型,因此,電源系統100g將會有下列不同的操作方式。
在本實施例中,首先,控制電路130控制由第二輸入源800透過隔離電路120輸出電源給負載900,此時,若第二輸入源800是提供直流電,且隔離電路120為輸出電壓不調整型,則第一變換電路110需要工作,以對第二輸入源800所提供之直流電進行調整。在另一實施例中,若第二輸入源800是提供直流電,且為輸出電壓調整型,此時,由於電壓已經過隔離電路120之調整,因此,第一變換電路110可以不需要工作,亦即第一變換電路110中的開關管可處於關閉狀態,而隔離電路120的輸出透過第一變換電路110的電感及二極體而提供給第二變換電路140。
然而,需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雖然電壓已經過隔離電路120之調整,但是第一變換電路110依舊可以進一步對電壓做調整。再者,若第二輸入源800輸出交流電,經過高頻隔離後,輸出之電流為整流後的電流波形,此時,為了對整流後的電流波形進行功率因素校正,第一變換電路110可能需要工作。
第10B圖係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如第10A圖所示之開關單元160及第一整流電路172的電路示意圖。在此需說明的是,於第10A圖中,第一整流電路172的部分電路可由開關單元160及第一整流電路172共用,詳細情況請參閱第10B圖。
由第10B圖可以得知第一整流電路172的矽控整流器SCR1及矽控整流器SCR2可屬於開關單元160,上述矽控整流器SCR1、SCR2具有開關作用,其可由機械開關和電子開關共同構成。此外,上述矽控整流器SCR1、SCR2亦可屬於第一整流電路172,在第一整流電路172中,矽控整流器SCR1、SCR2具有整流作用,屬於可控整流的器件。如此一來,由於第一整流電路172的部分電路可由兩器件共用,因而可提升電源系統100g的使用效率。
第11圖係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如第9圖所示之電源系統100g的電路示意圖。相較於第10A圖所示之電源系統100g,在此之電源系統100g可不需額外的整流電路,因整流電路已併入第一變換電路110中,然其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第一變換電路110亦可為無整流電路之功率因素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電路等。
第12圖係繪示依照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100之隔離電路120示意圖。如圖所示,隔離電路120可為全橋LLC串聯諧振變換器,以利用全橋LLC串聯諧振變換器本身的特性來提高電源系統100之效率。此外,副邊整流電路可採用二極體整流、同步整流、全橋整流、全波整流等方式來實現,端視實際需求而定。再者,全橋LLC串聯諧振變換器可為調整型或不調整型。若全橋LLC串聯諧振變換器為調整型,則全橋LLC串聯諧振變換器可控制變壓器原邊開關,例如開關S1~S4,以使原邊開關之開關頻率於一定範圍內變化,以調整輸出電壓值。若全橋LLC串聯諧振變換器為不調整型,則全橋LLC串聯諧振變換器之原邊開關可採用固定之開關頻率,此時,全橋LLC串聯諧振變換器僅具有隔離作用,而不對輸出電壓進行調整。此外,隔離電路120亦可為隔離型直流-直流(DC/DC)變換器,例如半橋LLC、移相全橋變換器、正激、反激變換器等,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第13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100之隔離電路120示意圖。第14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100之隔離電路120示意圖。如第13圖所示,隔離電路120可為全橋LLC諧振變換器,而如第14圖所示,隔離電路120可為半橋LLC諧振變換器。在第13及14圖中之隔離電路120的原邊串聯且副邊並聯,在此架構中,由於隔離電路120之原邊串聯,是以原邊可採用低壓器件,如此,得以節省成本。此外,採用原邊串聯副邊並聯之結構,隔離電路120之原邊電流將自動均流,而其副邊電壓將自動均壓,若採用交錯式(interleaving)控制,可使副邊輸出紋波大為減小,因此,輸出濾波器之體積及濾波電容數目將可減小。此架構可應用於高壓輸入。然而,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製造者當可依照實際需求選擇性地採用適當之方式來實現隔離電路120,例如採用原邊並聯副邊串聯之全橋LLC諧振變換器來實現隔離電路120等。
第15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100h之示意圖。相較於第5圖所示之電源系統100d,在此之電源系統100h更包含輔助電力供應電路180,此輔助電力供應電路180耦接於第一變換電路110之輸出端、第一輸入源700、第二輸入源800、開關單元160、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2或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4,並用以提供電源予控制電路130。輔助電力供應電路180可採用兩個或兩個以上之輔助電源,每個輔助電力供應電路180可均具有多路隔離輸出。每個輔助電力供應電路180的輸出端可單獨供電,亦可為每個輔助電力供應電路180的輸出端經過電性耦接以共同供電給控制電路130。然而上述實施方式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其僅例示性地說明本發明之一種實現方式,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的狀況下,對上述實現方式之更動均落入本發明之範圍。
第16圖係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如第15圖所示之電源系統100h的輔助電力供應電路180之示意圖。如圖所示,輔助電力供應電路180包含兩個輔助電源,分別為主要輔助電源(Master Aux Power)及次要輔助電源(Slave Aux Power)。上述主要輔助電源耦接於第一變換電路110之輸出端、第一輸入源700或第二輸入源800,此外,次要輔助電源耦接於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2、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4、第一整流電路172、第二整流電路174或開關單元160。主要輔助電源可接收第一變換電路110後之輸出電壓、第一輸入源700或第二輸入源800所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而次要輔助電源可接收第一或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2、154之輸出電壓或第一或第二整流電路172、174之輸出電壓。主要輔助電源及次要輔助電源皆為多輸出隔離變換器,舉例而言,可為反激(Flyback)變換器或正激(Forward)變換器。
在一實施例中,主要輔助電源及次要輔助電源可為相同功率等級、可具有相同或不同數目的輸出。若主要輔助電源及次要輔助電源之輸出數目相同,則兩者相對應的輸出(例如:Vo_s及Vo_m)可透過二極體(例如Ds、Dm)耦接在一起,而成為同一輸出Vo_ms。在另一實施例中,若主要輔助電源之輸出數目多於次要輔助電源之輸出數目,則部分供電將由主要輔助電源單獨提供(例如:Vo2),其它部分供電則由次要輔助電源提供(例如:Vo1)。然而,電源系統100h之核心元件則由主要輔助電源及次要輔助電源之共同輸出Vo_ms供電。在一實施例中,主要輔助電源及次要輔助電源的至少一輸出端並聯以提供電力予控制電路130。
上述電源系統100~100h之實施方式均為兩輸入電源之狀況,然而,為更加確保電源系統100~100h之可靠性,本發明更提出可接收N個輸入源之電源供應系統200。此電源供應系統200將繪示於後文第17至第22圖中。
第17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200之示意圖。如圖所示,電源系統200是用以接收N個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其中N個輸入源中包含第一輸入源700及(N-1)個其餘輸入源。電源系統200包含第一變換電路210、(N-1)個隔離電路及控制電路230。第一變換電路210耦接於第一輸入源700。
此外,(N-1)個隔離電路的每一者包含變換器。(N-1)個其餘輸入源是透過(N-1)個隔離電路耦接於第一變換電路210,俾使第一輸入源700與(N-1)個其餘輸入源相互電性隔離,其中(N-1)個隔離電路的每一者操作於一頻率,此頻率等於或高於1千赫茲(1KHz),或者此頻率高於(N-1)個隔離電路相應耦接的(N-1)個其餘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頻率的50倍。第一變換電路210用以接收並轉換N個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轉換為一直流電。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變換電路210可同時為交流-直流(AC/DC)變換電路及直流-直流(DC/DC)變換電路,因此,無論第一輸入源700所輸出之電源為交流電或直流電,亦無論將其餘輸入源所輸出之電源為交流電或直流電,第一變換電路210皆可接收上述第一輸入源700及其餘輸入源之輸出,並有效地將上述輸出變換為直流電,並提供此直流電給負載900。本實施例之電源系統200可改善先前技術中,由於雙輸入整流電源無法同時兼容交流電及直流電,而在實際應用上受到限制的問題。
再者,相較於第1圖所示之電源系統100,在此之電源系統200更加可靠,這是由於電源系統200可接收N個輸入源之輸出電壓,只要上述N個輸入源其中之一可正常輸出電壓,則電源系統200即可正常供電給負載900。
另外,由第17圖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第一輸入源700與其餘輸入源之間,具有(N-1)個隔離電路,如此,藉由(N-1)個隔離電路當可有效地將第一輸入源700與其餘輸入源相互隔離。如此,在先前技術中,為隔離雙輸入整流電源之兩個輸入源,而採用特定規格之開關,所導致的諸多問題將可一併被解決。此外,由於電源系統200僅需單一變換電路,是以能夠進一步提高元件之使用效率。
在一實施例中,電源系統200更包含控制電路230,此控制電路230耦接於第一變換電路210及(N-1)個隔離電路,其中控制電路230於第一輸入源700未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第一變換電路210接收由(N-1)個其餘輸入源透過(N-1)個隔離電路而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並控制第一變換電路210將(N-1)個其餘輸入源所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轉換為直流電以提供給負載900。據此,即便第一輸入源700故障或損壞而無法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電源系統200依舊得以透過控制而由(N-1)個其餘輸入源提供電力給負載900,而能確保電源系統200得以可靠地持續提供電力。
相反地,若第一輸入源700正常地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電路230則可優先控制第一輸入源700透過第一變換電路210以輸出直流電予負載900。此外,控制電路230可用以持續偵測第一輸入源700之狀況,當第一輸入源700突然故障或損壞時,再由控制電路230控制而由(N-1)個其餘輸入源提供電力給負載900。在一實施例中,電源系統200可更包含偵測電路(圖中未示),而用以偵測第一輸入源700之狀況,當偵測到第一輸入源700突然故障或損壞時,偵測電路可輸出一致動信號給控制電路230,而由控制電路230來控制(N-1)個其餘輸入源提供電力給負載900。
第18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200a之示意圖。相較於第17圖所示之電源系統200,在此之電源系統200a更包含第二變換電路240,此第二變換電路240電性耦接於第一變換電路210與負載900之間,並以將用以將第一變換電路210所輸出之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並提供予負載900。據此,本實施例之電源系統200a不僅能可靠地提供直流電給負載900,更能提供交流電給負載900,進而可拓展本發明之電源系統200a的應用層面。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變換電路240可同時為直流-直流(DC/DC)變換電路及直流-交流(DC/AC)變換電路,因此,實際上第二變換電路240可將直流電變換為不同電壓之直流電,而不限於僅能將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此外,第二變換電路240可為隔離型變換電路,亦可為非隔離型變換電路,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第19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200b之示意圖。相較於第17圖所示之電源系統200,在此之電源系統200b更包含複數個電磁干擾濾波電路及開關單元260。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可耦接於第一輸入源700與開關單元260,此時,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可透過開關單元260耦接於第一變換電路210,並用以對第一輸入源700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濾波。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至第N電磁干擾濾波電路可分別耦接於(N-1)個其餘輸入源與(N-1)個隔離電路,並分別用以對(N-1)個其餘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濾波。然本發明並不以第19圖所示為限,如在一實施例中開關單元260可耦接於第一變換電路210與第一輸入源700等。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開關單元260可耦接於該些電磁干擾濾波電路其中之一者與第一變換電路210之間。控制電路230更用以偵測第一輸入源700是否異常,當第一輸入源700異常時,控制電路230可關閉開關單元260,而能防止電流於此時反向流向第一輸入源700。然而,於第一輸入源700正常時,開關單元260則可持續開啟,用以連結前級電路與後級電路。
第20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200c之示意圖。相較於第19圖所示之電源系統200b,在此之電源系統200c更包含第二變換電路240。第20圖所示之第二變換電路240的電性連接方式及電性操作方式相似於第18圖所示之第二變換電路240,為使本發明說明簡潔,在此不作贅述。再者,繪示第20圖之用意在於呈現本發明之電源系統的不同結構配置方式,然本發明並不以第20圖所示之電源系統200c為限。
第21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200d之示意圖。相較於第19圖所示之電源系統200b,在此之電源系統200d更包含複數個整流電路,如第一整流電路272、於第一電磁干擾濾波整流電路274內的整流電路、…、於第(N-1)電磁干擾濾波整流電路276內的整流電路。該些整流電路其中之一(例如:第一整流電路272)耦接於開關單元260與第一變換電路210,並用以對第一輸入源700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整流,其他可分別耦接於第一隔離電路至第N-1隔離電路。該些整流電路中的任一者亦可與該些電磁干擾濾波電路其中之一整合成一合併電路-電磁干擾濾波整流電路,此電磁干擾濾波整流電路可耦接於(N-1)個其餘輸入源與(N-1)個隔離電路,並用以對(N-1)個其餘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整流,然而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第22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200e之示意圖。相較於第21圖所示之電源系統200d,在此之電源系統200e更包含第二變換電路240。第22圖所示之第二變換電路240的電性連接方式及電性操作方式相似於第18圖所示之第二變換電路240,為使本發明說明簡潔,在此不作贅述。再者,繪示第22圖之用意在於呈現本發明之電源系統的不同結構配置方式,然本發明並不以第22圖所示之電源系統200e為限。
第23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的一種供電方法2300流程圖。為使供電方法2300更易於理解,請一併參照第1圖及第23圖,以例示性地說明供電方法2300的流程。如圖所示,供電方法2300包含: 步驟2310:藉由第一變換電路以接收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並將交流電或直流電轉換為第一直流電; 步驟2320:藉由隔離電路以選擇性地隔離第一變換電路和第二輸入源; 步驟2330:於第一輸入源未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藉由隔離電路提供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予第一變換電路; 步驟2340:藉由第一變換電路將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轉換為第二直流電;以及 步驟2350:於第一輸入源未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第一變換電路以輸出第二直流電予負載。
於步驟2310,在電路架構上,由於第一變換電路110可電性耦接於第一輸入源700,因此,第一變換電路110可用以接收並轉換第一輸入源700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為第一直流電。請參閱步驟2320,在電路架構上,由於隔離電路120電性耦接於第二輸入源800及第一變換電路110,因此,隔離電路120可選擇性地隔離第一變換電路110和第二輸入源800。然以上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而僅在於說明供電方法2300的一種實施方式。
請參閱步驟2330,隔離電路120於第一輸入源700未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提供第二輸入源800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予第一變換電路110。於步驟2340中,第一變換電路110可用以將第二輸入源800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轉換為第二直流電。在步驟2350中,控制電路130可用以於第一輸入源700未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第一變換電路110以輸出由第二輸入源800變換而得之第二直流電給負載900。然以上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而僅在於說明供電方法2300的一種實施方式。
如此,無論第一輸入源700所輸出之電源為交流電或直流電,亦無論第二輸入源800所輸出之電源為交流電或直流電,透過供電方法2300之操作,當可有效地將上述輸出變換為直流電,以提供此直流電給負載900。從而,本實施例之供電方法2300可改善先前技術中,由於雙輸入整流電源無法同時兼容交流電及直流電,而在實際應用上受到限制的問題。
此外,藉由供電方法2300之操作,當可有效地將第一輸入源700與第二輸入源800相互隔離。如此,在先前技術中,為隔離雙輸入整流電源之兩個輸入源,而採用特定規格之開關,所導致的諸多問題將可一併被解決。此外,由於本實施例之供電方法2300僅需藉由單一變換電路來對第一輸入源700與第二輸入源800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變換,是以能夠進一步提高元件之使用效率。
再者,透過供電方法2300之操作,而能於第一輸入源700未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第一變換電路110以輸出由第二輸入源800變換而得之第二直流電給負載900。據此,即便第一輸入源700故障或損壞而無法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供電方法2300依舊得以透過控制而由第二輸入源800提供電力給負載900,如此,當能確保供電方法2300得以可靠地持續提供電力。
在一實施例中,供電方法2300更包含以下步驟: 於第一輸入源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第一變換電路以輸出第一直流電予負載。
在上述步驟中,若第一輸入源700正常地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電路130會優先控制第一變換電路110以輸出第一直流電給負載900。
在另一實施例中,供電方法2300更包含以下步驟: 藉由第二變換電路將第一變換電路所輸出之第一直流電或第二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或第三直流電,並提供予負載。
為使上述步驟更易於理解,請一併參照第2圖與第23圖,第二變換電路140可電性耦接於第一變換電路110與負載900,因此,第二變換電路140得用以將第一變換電路110所輸出之第一直流電或第二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或第三直流電,並提供給負載900。
在另一實施例中,供電方法2300更包含以下步驟: 藉由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以對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濾波;以及 藉由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以對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濾波。
為使上述步驟更易於理解,請一併參照第3圖與第23圖,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2可耦接於第一輸入源700與第一變換電路110,因此,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2得用以對第一輸入源700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濾波。此外,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4可耦接於第二輸入源800與隔離電路120,因此,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154得用以對第二輸入源800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濾波。
於再一實施例中,供電方法2300更包含以下步驟: 藉由第一整流電路以對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整流;以及 藉由第二整流電路以對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整流。
為使上述步驟更易於理解,請一併參照第8圖與第23圖,第一整流電路172可耦接於第一輸入源700與第一變換電路110,因此,第一整流電路172得用以對第一輸入源700所輸出之交流電進行整流。此外,第二整流電路174耦接於第二輸入源800與隔離電路120,因此,第二整流電路174得並用以對第二輸入源800所輸出之交流電進行整流。
在又一實施例中,供電方法2300更包含以下步驟: 偵測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是否異常,當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異常時,停止提供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予第一變換電路。
為使上述步驟更易於理解,請一併參照第5圖與第23圖,控制電路130更用以偵測第一輸入源700是否異常,當第一輸入源700異常時,控制電路130關閉開關單元160,以停止提供第一輸入源700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給第一變換電路110,而能防止電流於此時反向流向第一輸入源700。
再者,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明白,供電方法2300中之各步驟依其執行之功能予以命名,僅係為了讓本案之技術更加明顯易懂,並非用以限定該等步驟。將各步驟予以整合成同一步驟或分拆成多個步驟,或者將任一步驟更換到另一步驟中執行,皆仍屬於本揭示內容之實施方式。
雖然上文實施方式中揭露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悖離本發明之原理與精神的情形下,當可對其進行各種更動與修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以附隨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h‧‧‧電源系統
110‧‧‧第一變換電路
120‧‧‧隔離電路
130‧‧‧控制電路
140‧‧‧第二變換電路
152‧‧‧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
154‧‧‧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
160‧‧‧開關單元
172‧‧‧第一整流電路
174‧‧‧第二整流電路
180‧‧‧輔助電力供應電路
200~200e‧‧‧電源系統
210‧‧‧第一變換電路
230‧‧‧控制電路
240‧‧‧第二變換電路
260‧‧‧開關單元
272‧‧‧第一整流電路
274‧‧‧第一電磁干擾濾波整流電路
276‧‧‧第(N-1)電磁干擾濾波整流電路
700‧‧‧第一輸入源
800‧‧‧第二輸入源
900‧‧‧負載
2300‧‧‧供電方法
2310~2350‧‧‧步驟
110‧‧‧第一變換電路
120‧‧‧隔離電路
130‧‧‧控制電路
140‧‧‧第二變換電路
152‧‧‧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
154‧‧‧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
160‧‧‧開關單元
172‧‧‧第一整流電路
174‧‧‧第二整流電路
180‧‧‧輔助電力供應電路
200~200e‧‧‧電源系統
210‧‧‧第一變換電路
230‧‧‧控制電路
240‧‧‧第二變換電路
260‧‧‧開關單元
272‧‧‧第一整流電路
274‧‧‧第一電磁干擾濾波整流電路
276‧‧‧第(N-1)電磁干擾濾波整流電路
700‧‧‧第一輸入源
800‧‧‧第二輸入源
900‧‧‧負載
2300‧‧‧供電方法
2310~2350‧‧‧步驟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之示意圖。 第2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之示意圖。 第3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示意圖。 第4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示意圖。 第5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示意圖。 第6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示意圖。 第7A圖係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如第5圖所示之電源系統的開關单元示意圖。 第7B圖係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繪示的如第5圖所示之電源系統的開關单元示意圖。 第7C圖係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繪示的如第5圖所示之電源系統的開關单元示意圖。 第7D圖係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繪示的如第5圖所示之電源系統的開關单元示意圖。 第8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示意圖。 第9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示意圖。 第10A圖係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如第9圖所示之電源系統的電路示意圖。 第10B圖係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如第10A圖所示之開關單元及第一整流電路的電路示意圖。 第11圖係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如第9圖所示之電源系統的電路示意圖。 第12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之隔離電路示意圖。 第13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之隔離電路示意圖。 第14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之隔離電路示意圖。 第15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之示意圖。 第16圖係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如第15圖所示之電源系統的輔助電力供應電路之示意圖。 第17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之示意圖。 第18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之示意圖。 第19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之示意圖。 第20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之示意圖。 第21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之示意圖。 第22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一種電源系統之示意圖。 第23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一種供電方法流程圖。 根據慣常的作業方式,圖中各種特徵與元件並未依比例繪製,其繪製方式是為了以最佳的方式呈現與本發明相關的具體特徵與元件。此外,在不同圖式間,以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號來指稱相似的元件/部件。
100‧‧‧電源系統
110‧‧‧第一變換電路
120‧‧‧隔離電路
130‧‧‧控制電路
700‧‧‧第一輸入源
800‧‧‧第二輸入源
900‧‧‧負載
Claims (27)
- 一種電源系統,包含:一隔離電路,包含一輸入端與一輸出端,其中該隔離電路之該輸入端用以連接一第二輸入源,並接收該第二輸入源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一第一變換電路,包含一輸入端與一輸出端,其中該第一變換電路之該輸入端用以連接一第一輸入源與該隔離電路的該輸出端,該第一變換電路用以電能變換以輸出一輸出直流電;以及一控制電路,連接該第一變換電路及該隔離電路,用以於該第一輸入源未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該第一變換電路以將該第二輸入源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變換為該輸出直流電予一負載。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用以於該第一輸入源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該第一變換電路以將該第一輸入源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變換為該輸出直流電予該負載。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用以於該第一輸入源及該第二輸入源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該第一變換電路以將該第一輸入源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變換為該輸出直流電予該負載。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系統,其中該隔離電路包含一隔離變壓器及至少一開關器件,且該開關器件操作於一頻率,該頻率等於或高於1千赫茲(1K Hz),或者該頻率高於該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頻率的50倍。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系統,更包含:一第二變換電路,用以將該第一變換電路所輸出之該輸出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或直流電予該負載。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系統,更包含:一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耦接於該第一輸入源與該第一變換電路,並用以對該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濾波;以及一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耦接於該第二輸入源與該隔離電路,並用以對該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濾波。
-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源系統,更包含:一開關單元,耦接於該第一輸入源與該第一變換電路,其中,當該第一輸入源正常時,該開關單元導通,當該第一輸入源異常時,該開關單元關閉。
-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源系統,更包含:一輔助電力供應電路,包括至少一主要輔助電源及至少一次要輔助電源,每一該主要輔助電源及該次要輔助電源包括至少一輸入端及至少一輸出端,該輔助電力供應電路用以提供一電力予一控制電路。
-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源系統,其中該至少一主要輔助電源耦接於該第一變換電路之該輸出端、該第一輸入源及該第二輸入源。
-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源系統,其中該至少一次要輔助電源耦接於該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該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或該開關單元。
-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源系統,其中該主要輔助電源的至少一輸出端及該次要輔助電源的至少一輸出端並聯以提供一電力予一控制電路。
-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源系統,其中該主要輔助電源及該次要輔助電源包括一多路輸出的隔離電路。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系統,更包含:一第一整流電路,耦接於該第一輸入源與該第一變換 電路,並用以對該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整流;以及一第二整流電路,耦接於該第二輸入源與該隔離電路,並用以對該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整流。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系統,更包含:一開關單元,耦接於該第一輸入源與該第一變換電路,其中,當該第一輸入源正常時,該開關單元導通,當該第一輸入源異常時,該開關單元關閉。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系統,更包含:一輔助電力供應電路,包括至少一主要輔助電源及至少一次要輔助電源,每一該主要輔助電源及該次要輔助電源包括至少一輸入端及至少一輸出端,並用以提供一電力予一控制電路。
- 一種電源系統,係用以接收N個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其中該N個輸入源中包含一第一輸入源及(N-1)個第二輸入源,其中該電源系統包含:一第一變換電路,耦接於該第一輸入源,用以接收並轉換該N個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轉換為一直流電; (N-1)個隔離電路,其中該(N-1)個隔離電路的每一者包含一變換器,且分別耦接於該(N-1)個第二輸入源以及該第一變換電路,俾使該第一輸入源與該(N-1)個第二輸入源相互電性隔離,其中該(N-1)個隔離電路的每一者操作於一頻率,該頻率等於或高於1千赫茲(1KHz),或者該頻率高於該(N-1)個隔離電路相應耦接的該(N-1)個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頻率的50倍;以及一控制電路,耦接於該第一變換電路及該(N-1)個隔離電路,其中該控制電路於該第一輸入源未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該第一變換電路接收由該(N-1)個第二輸入源透過該(N-1)個隔離電路而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並控制該第一變換電路將該(N-1)個第二輸入源所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轉換為一直流電以提供予一負載。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電源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於該第一輸入源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該第一變換電路接收並轉換由該第一輸入源所輸出的交流電或直流電為一直流電,並提供予該負載。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電源系統,更包含:一開關單元,耦接於該第一輸入源與該第一變換電路,其中該控制電路更用以偵測該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是否異常,當該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 或直流電異常時,該控制電路關閉該開關單元。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電源系統,更包含:一第二變換電路,用以將該第一變換電路所輸出之直流電轉換為一交流電或直流電,並提供予該負載。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電源系統,更包含:複數個電磁干擾濾波電路任一者,耦接於該第一輸入源與該第一變換電路,或耦接於該(N-1)個第二輸入源與該(N-1)個隔離電路。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電源系統,更包含:複數個整流電路任一者,耦接於該第一輸入源與該第一變換電路,或耦接於該(N-1)個第二輸入源與該(N-1)個隔離電路。
- 一種供電方法,包含:藉由一第一變換電路以接收一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並將該交流電或該直流電轉換為一第一直流電;藉由一隔離電路以選擇性地隔離該第一變換電路和一第二輸入源;於該第一輸入源未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藉由該隔 離電路提供該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予該第一變換電路;藉由該第一變換電路將該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轉換為一第二直流電;以及於該第一輸入源未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該第一變換電路以輸出該第二直流電予一負載。
- 如請求項22所述之供電方法,更包含:於該第一輸入源輸出交流電或直流電時,控制該第一變換電路以輸出該第一直流電予該負載。
- 如請求項22所述之供電方法,更包含:藉由一第二變換電路將該第一變換電路所輸出之該第一直流電或該第二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或一第三直流電,並提供予該負載。
- 如請求項22所述之供電方法,更包含:藉由一第一電磁干擾濾波電路以對該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濾波;以及藉由一第二電磁干擾濾波電路以對該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濾波。
- 如請求項22所述之供電方法,更包含: 藉由一第一整流電路以對該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整流;以及藉由一第二整流電路以對該第二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進行整流。
- 如請求項22所述之供電方法,更包含:偵測該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是否異常,當該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異常時,停止提供該第一輸入源所輸出之交流電或直流電予該第一變換電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39210.1A CN104811020A (zh) | 2014-01-27 | 2014-01-27 | 电源系统及供电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30978A TW201530978A (zh) | 2015-08-01 |
TWI536709B true TWI536709B (zh) | 2016-06-01 |
Family
ID=53679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01951A TWI536709B (zh) | 2014-01-27 | 2015-01-21 | 電源系統及供電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99870B2 (zh) |
CN (1) | CN104811020A (zh) |
TW (1) | TWI536709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750111B2 (en) | 2021-10-05 | 2023-09-05 |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 Power supply device, power supply management module, and power supply management method |
US11837909B2 (en) | 2021-12-30 | 2023-12-05 |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 Intelligent stable power supply system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07347A (zh) * | 2015-09-11 | 2015-12-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不间断供电的多输出电源 |
CN105141115A (zh) * | 2015-10-16 | 2015-12-09 | 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交叉式输入交/直流电源转换电路 |
GB2553283B (en) * | 2016-08-23 | 2022-03-16 | Tridonic Gmbh & Co Kg | Emergency lighting |
CN107171319A (zh) * | 2017-06-13 | 2017-09-15 | 李日荣 | 电源供给系统 |
US20190027959A1 (en) * | 2017-07-23 | 2019-01-24 |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Power supply apparatus |
KR102110537B1 (ko) * | 2018-04-05 | 2020-05-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전력 변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홈 어플라이언스 |
CN109802572B (zh) * | 2019-01-28 | 2021-01-12 | 深圳市航天新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路由器及其控制方法 |
WO2021015797A1 (en) * | 2019-07-25 | 2021-01-2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hared redundant power |
KR20210017289A (ko) * | 2019-08-07 | 2021-02-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KR102360874B1 (ko) * | 2020-04-23 | 2022-02-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전력 변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홈 어플라이언스 |
KR102286974B1 (ko) * | 2020-04-27 | 2021-08-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전력 변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유도 가열 조리기기 |
TWI779492B (zh) * | 2021-02-17 | 2022-10-01 | 善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備援式電源供應裝置 |
US20240385233A1 (en) * | 2023-05-18 | 2024-11-2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Facilitating separately-sourced redundant power feeds to a system |
CN118393218A (zh) * | 2024-07-01 | 2024-07-26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功耗检测电路以及供电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37204A (en) * | 1995-10-12 | 1998-04-07 | Dell U.S.A. L.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acing battery backup to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front end for maintaining power |
JPH10285830A (ja) * | 1997-04-10 | 1998-10-23 | Fujitsu Ltd | 無停電電源装置 |
US6452289B1 (en) * | 2000-07-10 | 2002-09-17 | Satc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Grid-linked power supply |
JP2002171692A (ja) * | 2000-12-06 | 2002-06-14 | Hitachi Ltd | 直流電源装置 |
KR100961763B1 (ko) | 2002-02-15 | 2010-06-07 | 소니 주식회사 | 스위칭 전원회로 |
JP3908077B2 (ja) * | 2002-04-16 | 2007-04-2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直流バックアップ電源装置とその診断方法 |
JP3776880B2 (ja) * | 2002-12-10 | 2006-05-1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無停電電源装置 |
US7259476B2 (en) * | 2005-04-26 | 2007-08-21 | Always “On” UPS Systems Inc. | DC and AC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
US7880332B2 (en) * | 2008-02-04 | 2011-02-01 | 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 Corporation | Automatic battery reconnection |
JP2009207234A (ja) * | 2008-02-26 | 2009-09-10 | Kawamura Electric Inc | ハイブリッド系統連系システム |
US8203235B2 (en) * | 2008-04-11 | 2012-06-19 | Liebert Corporation | AC and DC uninterruptible online power supplies |
EP2641290B1 (en) | 2010-11-15 | 2019-01-09 | Bloom Energy Corporation | Fuel cell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
DE102011003543A1 (de) * | 2011-02-02 | 2012-08-02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Ladevorrichtung für einen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 in einem Kraftfahrzeug |
US8493757B2 (en) | 2011-05-27 | 2013-07-23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AC/DC converter with a PFC and a DC/DC converter |
US8963371B2 (en) * | 2011-07-22 | 2015-02-24 |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Power supply with dual asymmetrical inputs |
CN103023128B (zh) | 2011-09-27 | 2016-06-15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ups服务器的电源系统 |
CN103187788B (zh) * | 2011-12-27 | 2016-12-07 | 力博特公司 | 一种列相供电的ups模块及ups系统 |
JP5962101B2 (ja) * | 2012-03-19 | 2016-08-0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バックアップ電源装置、電源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の電源制御方法および電源制御プログラム |
CN102769335A (zh) * | 2012-07-16 | 2012-11-07 | 张太平 | 双端口输入开关电源 |
-
2014
- 2014-01-27 CN CN201410039210.1A patent/CN104811020A/zh active Pending
-
2015
- 2015-01-21 TW TW104101951A patent/TWI536709B/zh active
- 2015-01-26 US US14/605,991 patent/US9899870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750111B2 (en) | 2021-10-05 | 2023-09-05 |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 Power supply device, power supply management module, and power supply management method |
US11837909B2 (en) | 2021-12-30 | 2023-12-05 |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 Intelligent stable power supply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11020A (zh) | 2015-07-29 |
US9899870B2 (en) | 2018-02-20 |
TW201530978A (zh) | 2015-08-01 |
US20150214781A1 (en) | 2015-07-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36709B (zh) | 電源系統及供電方法 | |
JP5908179B2 (ja) | 車両用充電装置 | |
US8102678B2 (en) | High power factor isolated buck-typ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onverter | |
US9030049B2 (en) | Alternating current (AC) to direct current (DC) converter device | |
US10461553B2 (en) | Power source device | |
US20180309372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witched mode converter | |
US20180337610A1 (en) | PWM Controlled Resonant Converter | |
EP2884646A2 (en) | Multiple-output DC/DC converter and power supply having the same | |
US9906169B1 (en) | DC-AC conversion circuit having a first double ended DC pulse stage and a second AC stage | |
US9088221B2 (en) | High-voltage power supply module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 |
EP2937979A1 (en) | Single-pole switch power source | |
EP2975753B1 (en) | A three-level converter | |
JP2012125090A (ja) |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表示装置 | |
KR20170064076A (ko) | 자속 공유형 대전압용 전원 공급 장치 | |
JP6270753B2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KR101100000B1 (ko) | 전력 변환 장치 | |
JP2015226356A (ja) | 電力変換器 | |
KR102428668B1 (ko) | 단일전력단 3 레벨 컨버터 | |
Nayak et al. | High Efficiency High-frequency-link Single-stage AC-DC Converter | |
Nayak et al. | Soft-switched Single-stage Isolated AC-DC Converter for High Power Applications | |
KR20160101734A (ko) | 소프트 스위칭 동작 방식의 양방향 직류-직류 컨버터를 적용한 비절연형 순간정전 보상장치 | |
Jacoboski et al. | Zero voltage switching dual neutral point clamped dc-dc converter | |
JP2004282973A (ja) |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 |
KR20170099653A (ko) | 전원 공급 장치 | |
JP2014230392A (ja) | 双方向電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