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3264B - 吐出器及帶有吐出器之容器 - Google Patents
吐出器及帶有吐出器之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03264B TWI503264B TW100106632A TW100106632A TWI503264B TW I503264 B TWI503264 B TW I503264B TW 100106632 A TW100106632 A TW 100106632A TW 100106632 A TW100106632 A TW 100106632A TW I503264 B TWI503264 B TW I50326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cover
- outer cover
- retaining ring
- inner cov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42—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1059—Means for locking a pump or its actuation means in a fixed posi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01—Piston pumps
- B05B11/1002—Piston pumps the direction of the pressure stroke being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major axis of the contain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42—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1043—Sealing or attachment arrangements between pump and container
- B05B11/1046—Sealing or attachment arrangements between pump and container the pump chamber being arranged substantially coaxially to the neck of the container
- B05B11/1047—Sealing or attachment arrangements between pump and container the pump chamber being arranged substantially coaxially to the neck of the container the pump being preassembled as an independent unit before being mounted on the container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有關透過泵使容器內收納的液體吐出的吐出器及帶有吐出器的容器。
在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131807號公報)等中已提出了多種具備透過泵的作用使容器內收納的液體從下壓頭的吐出孔吐出的結構的吐出器。並且,還提出了如下結構,即在未使用狀態下,不能向下按壓下壓頭,防止在未使用狀態下從下壓頭吐出液體的結構,例如有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1-180774號公報)等。在該以往例中,在未使用狀態下,透過將蓋子(擋環)拆卸或者將下壓頭拔出等而取出容器內的液體後,未進行特別考慮使其不能復原至未使用狀態等。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1-180774號公報)中公開的帶有泵的容器用擋環,是在具備:容器本體、被氣密性地安裝在該容器本體的頭部而具有用於將容器本體內部收納的液狀內容物放出的泵機構的蓋部、和安裝在該蓋部上端的泵部的帶有泵的容器中,可裝卸地嵌合於蓋上從而禁止泵機構的動作,在未使用狀態下將擋環拆卸後向下按壓泵部使液體吐出後,可將該擋環再次安裝,因此存在未使用狀態下可能將容器內的液體抽出等的問題。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13180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1-180774號公報
本發明提供可強固地維持未使用狀態的吐出器及帶有吐出器的容器。特別是提出可防止未使用狀態的擋環拆卸的結構的吐出器。
本發明的吐出器為具備:安裝在收納有液體的容器的頸部的內蓋、在從上方施力的狀態下使可向下方移動地插通的軸桿的至少一部分從內蓋的連通孔向上方突出而安裝的泵、和設置在該泵軸桿的上端的下壓頭的結構的吐出器,其形成為如下結構:在未使用狀態下,至少將外蓋的罩部去掉等只要不拆卸擋環,透過向下按壓下壓頭不能吐出液體的結構。安裝有該吐出器的容器可維持未使用狀態,中途不能開封,可確切安全地展示並提供給用戶。因為可確定下壓頭的方向和吸管的位置關係,所以在已安裝的吐出器不予拆卸的情況下可使殘留量達到極少化。
本發明的主要解決手段如下。
1.吐出器,其為由:旋合在容器的頸部的內蓋(A)、安裝在內蓋上的泵(B)、安裝在泵頂部的下壓頭(C)、阻止向下按壓下壓頭的擋環(D)、和套住內蓋及擋環的外蓋(E)構成的吐出器,其特徵在於:外蓋(E)由套住內蓋(A)的本體部和套住擋環的罩部構成,在內蓋(A)和外蓋(E)的本體部分之間,設置在使內蓋擰緊於容器上的方向發揮作用的棘輪機構,將該棘輪機構設定為在內蓋在容器上旋合終止的狀態下逆轉方向的轉動為空轉狀態,外蓋(E)的罩部可斷開,形成為在該罩部斷開後擋環(D)可拆卸的結構。
2.根據1所述的吐出器,其中,外蓋(E)可使下壓頭通過並覆蓋安裝在內蓋上,外蓋本體為可使下壓頭通過的筒狀體,在外蓋的罩部上形成有下壓頭通過用的缺口部,在外蓋(E)的罩部和本體部之間沿著圓周方向設置有可斷開罩部的脆弱部,在缺口部的擰緊方向側設置彎曲片,在外蓋完全安裝在內蓋上的狀態下,形成為外蓋下緣在內蓋下緣的下方的結構。
3.根據1或2所述的吐出器,其中,在內蓋(A)上設置:在安裝在容器上的狀態下,構成為與容器側卡合而成為逆轉阻抗的鎖定機構的一方鎖定構件,設定棘輪機構為:使內蓋向安裝方向轉動時的卡合扭矩比生成鎖定機構側的卡合扭矩大,並且使內蓋向拆卸方向轉動時的卡合扭矩比解除鎖定側的卡合扭矩小。
4.根據3所述的吐出器,其中,外蓋本體在內周面下部形成有卡合肋。
5.根據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吐出器,其中,內蓋(A)具有延伸至下壓頭下部的多邊形突出鞘筒部,下壓頭具有前述內蓋的突出鞘筒部可嵌入的多邊形嵌入凹部,下壓頭的方向被多邊形的配合面限制。
6.根據5所述的吐出器,其中,下壓頭(C)插入並安裝在泵軸桿的上部,在軸桿上部環狀地形成凸狀部,形成與插入的下壓頭緊密接合及防脫落機構,形成為在未使用狀態下拔出下壓頭的情況下,欲再安裝時即使向下按壓軸桿,亦由於擋環而妨礙壓入,因而不能完成再安裝的結構。
7.根據5或6所述的吐出器,其中,內蓋突出鞘筒部的上端部設置有防止擋環拉向上方的防脫落肋。
8.根據4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吐出器,其中,擋環(D)為多邊形,裝卸自由地安裝在內蓋的突出鞘筒部上。
9.帶有吐出器的容器,其特徵在於:在容器的頸部上旋合安裝有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吐出器。
10.根據9所述的帶有吐出器的容器,其中,在容器頸部上形成的螺紋部的終端的下側設置有與內蓋側的鎖定機構卡合的另一方鎖定構件。
11.根據9或10所述的帶有吐出器的容器,其中,鎖定機構的擰緊側方向的接觸面為和緩推拔形,逆轉卡合面由形成陡峻推拔形的突起所形成。
12.根據9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吐出器的容器,其中,該容器為透明容器。
13.根據9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吐出器的容器,其中,該容器為液體化妝品收納用的容器。
本發明透過具備上述結構,產生了以下特有的效果。
1.本發明的吐出器可提高防止不正當使用的功能。可以將安裝有該吐出器的化妝溶液等安全且確切地提供給用戶。
2.在未使用狀態下,因為安裝在下壓頭的下部的擋環被外蓋的罩部套住,所以只要不去掉外蓋的罩部,就不能解除擋環。而且,透過使外蓋和內蓋嵌合,實現了不能將外蓋從內蓋上拆卸的結構。
3.在將該吐出器安裝在容器上的狀態下,因為形成有不能從容器上裝卸的結構,所以不能將吐出器整體拆卸。因此,可提高維持未使用狀態的功能,即使開封後也可防止異物混入。
4.在下壓頭和內蓋的頂壁部之間可拆卸地安裝的擋環被外蓋的罩部套住,該外蓋的本體部外嵌合在內蓋上的狀態可透過外蓋的卡合部與內蓋的卡合而被保持,防止內蓋從容器的頸部上拆卸的拆卸防止單元設置在內蓋和外蓋之間。因此,透過內蓋和外蓋的嵌合,不能從內蓋上拆卸外蓋,至少將外蓋的罩部去掉等而形成可拆卸擋環的狀態,如果不將該擋環從下壓頭和內蓋的頂壁部之間拆卸,則向下按壓下壓頭時,在容器內收納的液體不會從吐出孔吐出。特別是,將外蓋的罩部去掉等而形成可拆卸擋環的狀態時,因為不可能恢復至去掉該外蓋的罩部等之前的狀態,所以可確切地防止未使用狀態的擋環的拆卸及外蓋的拆卸,可確切地防止從未使用狀態的容器內抽出液體,同時可確切地保持未使用狀態。
5.在容器的頸部上旋合內蓋時,因為內蓋被外蓋套住,所以無法直接向內蓋傳遞扭矩,施加在外蓋上的扭矩會通過棘輪機構傳遞給內蓋。向在容器的頸部上旋合內蓋的方向轉動外蓋時,透過棘輪機構,內蓋和外蓋進行卡合,因為該外蓋與內蓋一起轉動,所以向容器的頸部安裝內蓋的操作可更加確切地進行。向解除在容器的頸部上旋合內蓋的方向轉動外蓋時,透過棘輪機構,內蓋和外蓋不卡合,外蓋會進行空轉。因此,如果不將外蓋從內蓋上拆卸等,就不能將該內蓋從容器的頸部上拆卸,因此可更加確切地保持未使用狀態。
6.透過將外蓋的罩部從外蓋的本體部上分離,因該外蓋的罩部沿著脆弱部被斷開,所以形成擋環可拆卸的狀態。因此,透過拆卸該擋環,成為可將下壓噴嘴向下按壓的狀態,成為可將容器內收納的液體吐出的狀態。結果,在未使用狀態下將外蓋沿著脆弱部斷開後,不能恢復至將該外蓋斷開前的狀態,所以可更加確切地保持未使用狀態,同時一旦成為使用狀態後,可確切地防止復原至未使用狀態。
7.在容器的頸部和內蓋之間設置鎖定機構,向在容器的頸部上安裝內蓋的方向轉動時的棘輪機構的卡合扭矩,比在該容器的頸部上安裝內蓋時的鎖定機構的卡合扭矩大,並且向從容器的頸部上拆卸內蓋的方向轉動時的棘輪機構的卡合扭矩,比抵抗該鎖定機構將內蓋從容器的頸部上拆卸時的解除扭矩小,藉此設計,向在容器的頸部上旋合內蓋的方向轉動外蓋時,透過棘輪機構內蓋和外蓋進行卡合,由此可使該外蓋和內蓋一起轉動,透過鎖定機構可使容器的頸部和內蓋進行卡合,同時,與沒有使用鎖定機構而將內蓋安裝於容器的頸部上時相比,難於從該容器的頸部上拆卸內蓋。因此,在透過棘輪機構防止內蓋的拆卸的基礎上,根據由棘輪機構產生的安裝方向的卡合扭矩和拆卸方向的卡合扭矩,與由鎖定機構產生的卡合扭矩和解除扭矩之間的扭矩平衡,可更加確切地防止從容器的頸部22上拆卸內蓋。
8.由於擋環位於設置在內蓋的鞘筒上邊的防脫落肋的下方,並且被外蓋的罩部套住,所以即使拔出下壓頭,也可防止將擋環拔向上方。因此,即使在從泵軸桿的上端將下壓頭拆卸下來的狀態,只要不將外蓋的罩部去掉,由於防脫落肋的阻擋而不能將擋環拔向上方,所以將下壓頭拆卸後再次安裝下壓頭,可確切地防止可向下按壓該下壓頭,可更加確切地保持未使用狀態。
9.使套住從連通孔向上方突出的軸桿的至少一部分的突出鞘筒部的外周面和該突出鞘筒部可嵌入的下壓頭的嵌入凹部的內周面,分別形成徑向剖面為多邊形,由此可確定下壓頭的朝向位置。因此,透過確定該下壓頭的朝向位置,可使容器具有方向性,使外蓋的組裝程序變得容易。此外,對於嵌入部,通過構件樹脂的彈性變形,可改變下壓頭的噴嘴的方向,並可固定在該位置,所以可確定殘留量液體和吸管的位置,而可將內溶液用完。此外,因為可決定正面和背面,所以可確定黏貼標籤等的位置,同時將複數容器排列等時,可以容易地使所有的下壓頭整齊地朝向同一方向。
10.從連通孔向上方突出的軸桿的至少一部分被突出鞘筒部39套住,在該突出鞘筒部上設置有防脫落肋,並安裝有擋環。因此,將下壓頭拆卸,從軸桿上端將容器內收納的液體抽出等後,欲在該軸桿的上端再次安裝下壓頭時,該軸桿的上端無法進入內蓋的突出鞘筒部內,而不能在該軸桿的上端再次安裝下壓噴嘴,不能恢復至未使用狀態,因此,可更加確切地保持未使用狀態,同時可更加確切地防止將下壓噴嘴拆卸並從容器內取出液體後再復原至未使用狀態。
11.安裝有吐出器的容器,在開封前可維持未使用狀態,在開封後難於混入異物,而且可使殘留量達到極少化。
本發明的吐出器為具備內蓋、泵和下壓頭的吐出器。上述內蓋安裝在收納有液體的容器的頸部上,具備:設有與該容器的口部進行連通的連通孔的頂壁部、以及套住該頂壁部的周緣並旋合在容器的頸部上的筒狀周壁部;上述泵插通並安裝在該內蓋的連通孔上,使從上方施力的狀態下可向下方移動地插通的軸桿的至少一部分從連通孔向上方突出;所述下壓頭設置在該泵軸桿的上端,具有形成有吐出孔的噴嘴部;該吐出器復具備阻止向下按壓下壓頭的擋環介於下壓頭和內蓋的頂壁部之間並可拆卸地安裝,具有:套住該擋環的罩部、外嵌合於內蓋上的筒狀的本體部、和使該本體部外嵌合於內蓋上時與該內蓋卡合的卡合部的外蓋。在外蓋的罩部上設置從下壓頭側安裝外蓋時避免該下壓頭的噴嘴部與罩部接觸的缺口部;在內蓋和外蓋之間,設置有防止從容器的頸部上拆卸內蓋的拆卸防止單元。透過使外蓋和內蓋嵌合,不能從內蓋上拆卸外蓋,至少將外蓋的罩部去掉等而形成可拆卸擋環的狀態,如果不將該擋環從下壓頭和內蓋的頂壁部之間拆卸,則不能向下按壓下壓頭而吐出容器內收納的液體。特別是,將外蓋的罩部去掉等而形成可拆卸擋環的狀態時,不能恢復至將外蓋的罩部去掉等之前的未使用狀態。
本發明的吐出器,向在容器的頸部上旋合內蓋的方向相對地轉動時,因為內蓋和外蓋進行卡合,外蓋和內蓋一起轉動,因此可更加確切地將內蓋安裝在容器的頸部上,與此相對,向解除在容器的頸部上旋合內蓋的方向相對地轉動時,內蓋和外蓋不卡合,外蓋進行空轉。因此,如果不將外蓋從內蓋上拆卸等,那麼就不能將該內蓋從容器的頸部上拆卸。使外蓋的卡定部從外蓋的本體部上分離,從而沿著脆弱部將外蓋斷開,由此可將該外蓋的罩部從內蓋上拆卸,形成擋環可拆卸的狀態。在該狀態下,因為透過拆卸擋環而成為可向下按壓下壓噴嘴的狀態,且成為可將容器內收納的液體吐出的狀態,所以在未使用狀態下將外蓋沿著脆弱部斷開後,不能恢復至斷開該外蓋之前的狀態。
本發明的吐出器,在容器的頸部和內蓋之間設置有在容器的頸部上安裝內蓋時進行卡合的鎖定機構,並且設定成:向在容器的頸部上安裝內蓋的方向轉動時的棘輪機構的卡合扭矩比鎖定機構的卡合扭矩大,而比抵抗該鎖定機構將內蓋從容器的頸部上拆卸時的解除扭矩小。向在容器的頸部上旋合內蓋的方向轉動外蓋時,透過棘輪機構內蓋和外蓋進行卡合,這樣可使該外蓋和內蓋一起轉動,利用鎖定機構可使容器的頸部和內蓋進行卡合。與在容器的頸部上卡合內蓋時相比,難於從該容器的頸部上拆卸內蓋,所以在透過棘輪機構防止內蓋的拆卸的基礎上,根據由鎖定機構產生的卡合扭矩和解除扭矩之間的扭矩平衡,可更加確切地防止從容器的頸部上拆卸內蓋。
本發明的吐出器的下壓頭上形成有收納內蓋的突出鞘筒的頂端側的凹部。對於這種收納所產生的兩者關係,透過採取阻止自由轉動的抵抗單元,可規範兩者的位置關係,可確定噴嘴的方向等。作為該單元,可設為6邊形以上的多邊形的組合、雙方形成縱肋等,使下壓頭轉動時接觸從而使兩者產生干涉抵抗的機構。該干涉抵抗設定為透過普通人加強用力即可克服的程度,並且還要設定確保使用時的便利性。
以多邊形為例進行說明。本發明的吐出器,使套住從連通孔向上方突出的軸桿的至少一部分的突出鞘筒部的外周面和該突出鞘筒部可嵌入的嵌入凹部的內周面,分別形成徑向剖面為多邊形。因為可確定下壓頭的朝向位置,可無殘留地確切地將容器內收納的液體吐出,並且可使容器具有方向性,所以例如可確定標籤等的黏貼位置,將複數容器排列等時,可以容易地使所有的下壓頭整齊地朝向同一方向。
在此,為了在施加預定力時下壓頭可沿著圓周方向轉動,這些突出鞘筒部的外周面及嵌入凹部的內周面較佳為徑向剖面為六邊形以上的多邊形,更佳為徑向剖面為八邊形。此外,即使在將下壓頭從泵軸桿的上端拆卸後的狀態下,由於外蓋的罩部而不能將擋環拆卸,由於防脫落肋而不能將擋環拔向上方,所以在將下壓頭拆卸再將擋環拆卸後,再次安裝下壓頭,不能使該下壓頭向下按壓。
本發明的吐出器,在套住從連通孔向上方突出的軸桿的至少一部分的筒狀突出鞘筒部上設置防脫落肋,因為在該突出鞘筒部上安裝擋環,所以在將下壓頭拆卸,從軸桿的上端將容器內收納的液體抽出等後,欲在軸桿的上端再次安裝下壓頭時,由於該軸桿的上端進入內蓋的突出鞘筒部內,所以不能在該軸桿的上端再次安裝下壓噴嘴,不能恢復至未使用狀態。此外,雖然在內蓋的突出鞘筒部上安裝有擋環,但在未形成該突出鞘筒部,所以在使泵軸桿露出等而未套住時,也可形成在該軸桿上安裝擋環的結構。
容器可根據收納的液體的用途、用量來適當確定其大小。在該容器內例如收納化妝品等液體,用於在該容器內收納液體或取出液體的口部設置在上端部。為了看清楚殘留量,較佳為容器之一部分或整體透明。收納的液體從安裝在泵下端的軟管吸出。
內蓋設置有旋合在容器的頸部上的雌螺紋,中央部設置有安裝泵的連通孔。此外,內蓋可向上方延伸形成套住軸桿的鞘狀的筒體。
內蓋被安裝在容器的頸部,頂壁部上設置有與容器的口部進行連通的連通孔,設置有旋合在容器的頸部上的筒狀的周壁部。此外,在內蓋的頂壁部和下壓頭之間的部分,設置有筒狀的突出鞘筒部。在該突出鞘筒部的外周面上,可設置在將下壓頭從泵軸桿上拆卸後的狀態下防止擋環拉向上方的防脫落肋。該突出鞘筒部的外周面可形成剖面為多邊形。此外,在內蓋和容器的頸部之間,可設置有該容器的頸部上安裝內蓋時進行卡合的鎖定機構。作為該鎖定機構,較佳為設定為:在容器的頸部上安裝內蓋時的卡合扭矩比抵抗該鎖定機構將內蓋從容器的頸部上拆卸時的解除扭矩小。
泵被插通安裝在內蓋的連通孔上,使通過從上方施力可向下移動地插通的軸桿的一部分從連通孔向上方突出。此外,該軸桿中的從連通孔向上方突出的至少一部分被內蓋的突出鞘筒部套住。在該軸桿的上端安裝下壓頭。
下壓頭具有形成吐出孔的噴嘴部,以緊密接合的狀態安裝在泵軸桿的上端。形成在與內蓋的突出鞘筒部接合的情況下,向下按壓下壓頭時內蓋的突出鞘筒部嵌入的嵌入凹部。
擋環是阻止向下按壓下壓頭以保持未使用狀態的構件,在未使用狀態下可拆卸地安裝在下壓頭和內蓋的頂壁部之間。擋環為在套住軸桿或內蓋的突出鞘筒部的縱方向形成有缺口的筒形,藉由通過缺口部可進行裝卸。在內蓋上形成突出鞘筒部的情況下,可拆卸地安裝在該突出鞘筒部的外周面。突出鞘筒部為多邊形的情況下,使擋環的剖面內周面形成剖面為多邊形。根據多邊形來限制擋環的轉動。此外,使用時可將擋環拆卸。
外蓋具有:套住擋環的罩部、外嵌合於內蓋上的筒狀本體部、和將該本體部外嵌合於內蓋上時與該內蓋卡合的卡合部。在罩部上設置有從下壓頭側安裝外蓋時避免該下壓頭的噴嘴部與罩部接觸的缺口部,在外蓋和內蓋之間,設置有防止從容器的頸部上拆卸內蓋的拆卸防止單元。該拆卸防止單元較佳為棘輪機構,向在容器的頸部上旋合內蓋的方向轉動時,可使內蓋和外蓋卡合從而外蓋和內蓋一起轉動操作。另一方面,安裝在容器的頸部上後,向解除內蓋旋合的方向相對地轉動時,該棘輪機構形成解除卡合而外蓋進行空轉的結構。棘輪機構的卡合扭矩設定為比在容器的頸部上安裝內蓋時的鎖定機構的卡合扭矩大。抵抗該鎖定機構將內蓋從容器的頸部上拆卸時,棘輪不匹配,解除扭矩對鎖定不發生作用。
罩部在使用時從本體部上斷開,形成得以操作擋環的形態。在罩部和本體部之間沿著圓周方向形成脆弱部,形成可從該脆弱部斷開的結構。
在設置於罩部的缺口部的側邊上設置彎曲片,可形成為斷開罩部時的手拉部、手揪片。
在安裝於內蓋的連通孔上的泵軸桿的上端安裝下壓頭。然後,在該下壓頭和內蓋的頂壁部之間安裝擋環,以便不能向下按壓下壓頭。內蓋上形成有突出鞘筒部時,在突出鞘筒部的外面安裝擋環。此時,在下壓頭上,將在內蓋的突出鞘筒部設置的防脫落肋收容在嵌入凹部,而擋環難於拉向上方。
接著將外蓋覆蓋在內蓋上。透過在外蓋的罩部上設置的切口,使下壓頭的噴嘴通過,使該外蓋的本體部外嵌合在內蓋上的同時,在該外蓋和內蓋之間以形成棘輪機構的方式進行卡合。進而,在泵的下端安裝吸出用的軟管,在收納有預定量液體的容器的口部將泵的下端側插入,轉動外蓋,在容器的頸部上旋合內蓋的周壁部,同時透過鎖定機構使這些容器的頸部和內蓋卡合從而形成未使用狀態的吐出器。
將未使用狀態的吐出器變為透過向下按壓下壓頭使液體吐出的通常的使用狀態時,沿著脆弱部將外蓋的罩部斷開並去掉。此時,透過去掉該外蓋的罩部成為擋環可拆卸的狀態。而且,透過拆卸該擋環,成為可向下按壓下壓頭的狀態,而成為可將容器內收納的液體吐出的狀態。這樣就形成在通常的使用中,只要不去掉外蓋的罩,就不能去掉擋環的結構。
但是,強行拉扯未使用狀態下的吐出器的下壓頭等,將該下壓頭從泵軸桿的上端勉強拆卸,也可以將容器內收納的液體從泵軸桿的上端抽出,但是,將下壓頭從軸桿的上端拆卸後,欲將該下壓頭再次安裝在軸桿的上端時,因為該軸桿的上端進入內蓋的突出鞘筒部內,不能將該下壓噴嘴再次安裝在軸桿的上端,不能恢復至未使用狀態。此外,為了不使液體漏出,在密封狀態下以緊密接合狀態安裝軸桿和下壓頭,因此下壓頭的安裝需要在向下按壓軸桿而固定的狀態下進行。
將內蓋從容器的頸部上拆卸,欲從該容器的口部抽出容器內的液體時,因為外蓋是外嵌合地安裝在該內蓋上,所以不能直接操作內蓋。欲經由該外蓋向解除在容器的頸部上旋合內蓋的方向轉動內蓋時,透過設置在這些內蓋和外蓋之間的棘輪機構,外蓋和內蓋不卡合,外蓋成為空轉的狀態,不能將內蓋從容器的頸部上拆卸。
此外,經由外蓋向在容器的口部安裝內蓋的方向轉動該內蓋時,這些內蓋和外蓋藉由棘輪機構形成卡合的狀態,該外蓋和內蓋一起轉動,可更加確切地將內蓋旋合安裝在容器的頸部上。
本發明的容器適合於化妝品用容器、醫療用容器等防止不正當使用或防止開封後異物混入的容器。
第1圖至第11圖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具體的容器形狀並不特別限定於此。
第1圖為表示在容器上安裝一實施例的吐出器後的未使用狀態的圖,(a)表示將一部分切除後的側面圖,(b)表示吐出器的俯視圖。
第2圖為表示一實施例的容器的圖,(a)表示將一部分切除後的側面圖,(b)表示俯視圖。
第3圖為表示一實施例的內蓋的圖,(a)表示仰視圖,(b)表示側面圖,(c)表示俯視圖,(d)表示剖視圖。
第4圖表示一實施例的泵的側面圖。
第5圖為表示一實施例的下壓頭的圖,(a)表示將一部分切除後的側面圖,(b)表示俯視概略圖。
第6圖表示一實施例的擋環的俯視圖。
第7圖為表示一實施例的外蓋的圖,(a)表示仰視圖,(b)表示側面圖,(c)表示俯視圖,(d)表示剖視圖。
第8圖表示一實施例的泵上安裝有內蓋的狀態的將一部分切除後的側面圖。
第9圖表示一實施例的泵上安裝有下壓頭的狀態的將一部分切除後的側面圖。
第10圖表示一實施例的泵上安裝有擋環的狀態的將一部分切除後的側面圖。
第11圖表示一實施例的泵上安裝有外蓋的狀態的將一部分切除後的側面圖。
在第1圖(a)及第1圖(b)中,表示將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吐出器1安裝在容器2上後的未使用狀態(密封狀態、所謂的原始狀態)的密閉容器11,由:安裝在容器2上的內蓋3、插通並安裝在內蓋3上的泵4、在泵4的上端安裝的下壓頭5、阻止向下按壓下壓頭5的擋環6、以及套住擋環6而外嵌合在內蓋3上的外蓋7構成。在此,吐出器1為所謂的注液式(priming)吐出器,例如為通過泵4的作用將乳液、化妝水等液體L吐出的容器。在泵4的下端安裝有未圖示的延伸至容器底面的軟管。
容器2例如為用合成樹脂、玻璃等比較硬的材料形成的瓶子,如第2圖(a)及第2圖(b)所示,具有在上下方向有軸向的有底接近圓筒狀的作為容器本體的瓶子本體21,該瓶子本體21的上端部被縮徑並設置圓筒狀的頸部22,在該頸部22的上端部設有口部23。在頸部22的外周面22a上形成有雄螺紋24。在該雄螺紋24的下側的外周面22a上,沿著圓周方向設置有在該外周面22a的徑向突出的環狀的卡定肋25。在位於該卡定肋25的上側的上面25a上設置有成對卡定片26。這些成對卡定片26設置在以口部23的中心為基準的點對稱位置,沿著該口部23的徑向而向相對的方向突出。此外,這些各卡定片26由:沿著口部23的徑向設置的作為第1片的中心片26a、及從該中心片26a被間隔開的相對於該中心片26a平行地設置的作為第2片的側片26b所構成。在此,在該側片26b的面向中心片26a的一側,形成有基端部形成推拔形的傾斜面26c。
內蓋3例如由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等與容器2相比較軟的材料形成,如第3圖(a)至第3圖(d)所示,具有:在中心設置有圓形的連通孔31a的圓環狀的作為頂壁部的上面部31、以及套住上面部31的周緣而向下方突出的圓筒狀的作為周壁部的周面部32。在該周面部32的內周面32a的上側,設置有可與在容器2的頸部22的外周面22a上設置的雄螺紋24旋合的作為雌螺旋的雌螺紋33。在該雌螺紋33的上側的內周面32a上,沿著內周面32a的圓周方向設置有剖面凹槽狀的卡定凹部34。進而在該雌螺紋33的下側的內周面32a上,設置卡定棘輪36,在容器2的口部23上安裝內蓋3時,構成被該容器2的頸部22上設置的卡定片26卡定的一個鎖定機構35。該卡定棘輪36和容器2的卡定片26構成鎖定機構35。此外,如第3圖(a)所示,卡定棘輪36沿著周面部32的內周面32a的圓周方向設置,面對在容器2的雄螺紋24上旋合內蓋3的雌螺紋33的方向、例如第3圖(a)中的順時針轉動方向的一側的面形成和緩突出的推拔形的傾斜面36a,而面對在解除向容器2的雄螺紋24上旋合的方向、例如第3圖(a)中的逆時針轉動方向的一側的面形成垂直面36b的複數棘輪齒36c,沿著內周面32a的圓周方向以等間隔隔開的方式而設置構成。因此,這些棘輪齒36c以如下方式設定,使內蓋3的雌螺紋33旋合在容器2的雄螺紋24上,使卡合扭矩A小於解除扭矩B,卡合扭矩A為使該容器2的卡定片26與任何棘輪齒36c卡合時的卡定片26的中心片26a越過該棘輪齒36c的傾斜面36a所需要的扭矩,解除扭矩B為抵抗這些棘輪齒36c的垂直面36b轉動內蓋3以解除逆轉防止鎖卡合,容器2的卡定片26的中心片26a越過該棘輪齒36c的垂直面36b,而可從容器2的口部23上拆卸所需的扭矩。在此,鎖定機構35的卡合扭矩A設定為例如20N‧cm2
,該鎖定機構35的解除扭矩B設定為例如80N‧cm2
。
此外,內蓋3的周面部32的外周面32b的上側被縮徑,該外周面32b的寬度方向的中間位置形成膨大部32c,在該膨大部32c的上側的被縮徑的外周面32b的上端部,設置有構成作為擰緊-拆卸防止單元的內蓋擰緊棘輪機構37中之一方內蓋側棘輪構件38。如第3圖(b)及第3圖(c)所示,該內蓋側棘輪構件38沿著外周面32b的圓周方向設置。在圖示的例子中,傾斜面38a和垂直面38b在圓周方向連續形成有多數連續的三角形波形。該垂直面38b和在外蓋側設置的構件的卡合面接合形成棘輪卡合。在本實施例中,順時針轉動方向為旋合方向,在俯視的第3圖(c)中,傾斜的上升方向形成逆時針轉動。該內蓋側棘輪構件與設置在外蓋上的構件卡合,透過向外蓋的擰緊方向的操作進行卡合,透過向相反方向的轉動操作,卡合被解除,而形成內蓋擰緊棘輪機構37的結構。
在內蓋側棘輪構件38的上側,設置有位於該內蓋側棘輪構件的內側的圓筒狀的縮徑部32d,在該縮徑部32d的上側設置有上面部31。在該上面部31上設置有套住從連通孔31a向上方突出的軸桿的外周的突出鞘筒部39。該突出鞘筒部39由周面部32經過縮徑而形成,該突出鞘筒部39的外周面39a及內周面39b各自如第3圖(c)所示,形成徑向剖面為多邊形,例如徑向剖面為正八邊形。進而在突出鞘筒部39的外周面39a的上端部及下端部,沿著圓周方向分別環形地設置有防脫落肋39c,這些防脫落肋39c分別設置在以擋環6的軸向大約寬度的尺寸間隔開的位置上,設置為從突出鞘筒部39的外周面39a向徑向突出的方式。
泵4為用於將從容器2內經由軟管移送的液體L吐出的構件,如第4圖所示,使作為內管的軸桿42的上端側的一部分從作為氣缸部的泵本體41的上端突出而構成。如第1圖(a)所示,該泵4插通並安裝在內蓋3的連通孔31a上,在透過內置的彈簧機構(未圖示)從上方施力的狀態下,可向下方移動,而使下端側插通在泵本體41中的軸桿42的至少一部分,亦即使上端側從內蓋3的連通孔31a向上方突出,以被該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套住的狀態安裝。泵本體41的下端安裝有用於將容器2中收納的液體L更無殘留地吐出的軟管狀的吸管(未圖示),在該泵本體41的上端側,設置有向該泵本體41的徑向突出的圓環狀的安裝肋43。該安裝肋43,在將內蓋3安裝在泵4的上側時,被插入該內蓋3的周面部32內,卡定在該內蓋3的卡定凹部34上使其保持固定位置。此外,軸桿42的從泵本體41的上端突出的部分,形成為被內蓋3的突出筒部套住的圓筒狀的軸狀部44,在該軸狀部44的上端側設置有比該軸狀部44直徑小的圓筒狀的頭安裝部45。在該頭安裝部45的外周面45a上一體設置有沿該外周面45a的圓周方向設置的環狀的凸狀部45b(即,呈環狀膨出部)。該凸狀部45b經由預定的間隔與外周面45a的上端側及下端側分別平行地設置,與下壓頭密封以緊密接合的狀態進行嵌合。
下壓頭5例如由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等材料形成,如第1圖所示,緊密接合地插嵌在泵4的軸桿42的上端。如第5圖(a)及第5圖(b)所示,下壓頭5由外殼部51和噴嘴55構成。
外殼部51具有:構成上端的頂壁部52、從頂壁部52的周緣向下方突出而構成外殼部51的周面的作為接近圓筒狀的周壁部的周面部53。該周面部53的內周面53a形成徑向剖面為多邊形、例如徑向剖面為正八邊形,以便嵌合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限制該突出鞘筒部39向圓周方向轉動。在此,該周面部53及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構成為如下方式:因為這些周面部53的內周面53a及突出鞘筒部39的外周面39a分別為徑向剖面正八邊形,所以欲使下壓頭5和內蓋3相對地沿著圓周方向轉動時,透過施加某種程度的力,可越過這些周面部53的內周面53a及突出鞘筒部39的外周面39a的各個角部,可解除向圓周方向轉動的限制。
而且,在周面部53的內側同心狀地設置有圓筒狀的安裝筒部54,該安裝筒部54以該安裝筒部54的上端側與頂壁部52的下面52a連接的方式安裝。因此,在安裝筒部54和周面部53之間設置有向下方開口的圓筒狀的嵌入凹部54a。該嵌入凹部54a的外周面形成徑向剖面為正八邊形,內周面形成徑向剖面為圓形。
此外,在外殼部51的周面部53上設置有向該周面部53的徑向突出的細長圓筒狀的噴嘴部55,噴嘴部55的頂端部上設有圓形的吐出孔55a開口。吐出孔55a為經由噴嘴部55與安裝筒部54的內側連通,用泵4將從容器2內移送的液體L吐向外部的開口部。
擋環6例如由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等材料形成,如第1圖所示,可拆卸地安裝在介於下壓頭5和內蓋3的上面部31之間的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上。即該擋環6為阻止向下按壓下壓頭3的作為下壓鎖定的頸部套圈,如第6圖所示,為了可外嵌合地安裝在突出鞘筒部39上,內周面61a及外周面61b分別形成徑向剖面為多邊形、例如徑向剖面為八邊形。進而,擋環61安裝於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的防脫落肋39c之間,通過位於上側的防脫落肋39c將擋環61的上側緣卡定,防止從泵4的軸桿42上拆卸下壓頭5的狀態下使該擋環6被拉向上方。
具體來說,擋環6具有一部分被擴開的徑向剖面為八邊形的接近筒狀的本體部61,該本體部61的圓周面的一部分被開口,設置插通開口62從而形成接近字母C形。該插通開口62形成為將本體部61的徑向剖面八邊形中的兩個邊去掉後的形狀,以本體部61的中心為基準大約開口90°的角度。進而在插通開口62的兩側緣上,分別設置有通過這些兩側緣的向徑向突出的引導肋63。這些引導肋63,在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上安裝擋環6時,各引導肋63被該突出鞘筒部39頂推,使擋環6的插通開口62更加容易地彈性變形而擴開,容易使突出鞘筒部39與該擋環6的本體部61嵌合,同時從該突出鞘筒部39上拆卸擋環6時,透過頂推這些引導肋63容易使擋環6的插通開口62彈性變形而擴展,容易從突出鞘筒部39上拆卸該擋環6。
外蓋由覆蓋在內蓋上的本體部和套住擋環的罩部構成。外蓋7例如由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等材料形成,其是在保持密閉容器11的未使用狀態的同時,用以防止向該未使用狀態復原的外原始(virgin)蓋,如第1圖所示,將安裝在容器2的口部23上的內蓋3套住,防止在該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上安裝的擋環6的拆卸。
具體而言,外蓋7是如第7圖(a)至第7圖(d)所示。(a)為仰視圖,(b)為側面圖,(c)為俯視圖,(d)為中央縱剖視圖,圖示表示內部側的內面。
外蓋7具備外嵌合在內蓋3的周面部32上作為本體部的接近圓筒狀的蓋本體71,在蓋本體71的上側設有套住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的插通孔71a開口。此外,在作為構成蓋本體71的周面的周壁部的周面部71b的內周面71c的中間部上,沿著內周面71c的圓周方向設置有在外嵌合在內蓋3上時被該內蓋3的膨大部32c頂推而緊密接合的擴幅凹部71d。
此外,在擴幅凹部71d的上側的內周面71c上,沿著該內周面71c的圓周方向設置有在外嵌合在內蓋3時與該內蓋3的內蓋側棘輪構件38卡合的外蓋側棘輪構件72。該外蓋側棘輪構件72透過與內蓋3的內蓋側擰緊棘輪構件38形成棘輪機構37,在擰緊方向發揮作用。如第7圖(a)及第7圖(d)所示,所形成的具有垂直面的三角形棘輪齒和在內蓋上設置的棘輪構件38的垂直面38b抵接而形成棘輪卡合作用。在該外蓋上設置的棘輪構件,沿著內周面71c的圓周方向設置有多數由傾斜面72a和垂直面72b形成的三角形的波形。該三角形形成為從內蓋的棘輪構件的上方進行卡合的朝向。即,形成為垂直面72b與內蓋的38b抵接卡合而向旋合方向發揮力量的結構。附帶一提,在解除旋合的方向轉動外蓋時,傾斜面72a與內蓋的傾斜面38a接觸,卡合扭矩變小,棘輪卡合被解除。
即,外蓋側棘輪構件72,透過使外蓋7的蓋本體71外嵌合在內蓋3的周面部32上,與內蓋側棘輪構件38卡合,防止內蓋3的雌螺紋33與容器2的雄螺紋24的旋合解除,即防止拆卸。
具體來說,內蓋3側的棘輪構件38的垂直面38b和外蓋7的外蓋側棘輪構件72的棘輪齒72c的垂直面72b抵接,用例如50N‧cm2
作為棘輪卡合力的卡合扭矩C進行卡合,該外蓋7的轉動操作使內蓋3轉動,使內蓋3的雌螺纹33與容器2的雄螺纹24進行旋合。相對於此,向解除旋合的方向轉動外蓋7時,這些內蓋3的內蓋側棘輪構件38的各棘輪齒38c的倾斜面38a和外蓋7的外蓋側棘輪構件72的各棘輪齒72c的倾斜面72a不會抵接卡合,可用例如20N‧cm2
的空轉扭矩D使外蓋7空轉。此外,第7圖及第3圖所例示的棘輪齒38c及72c,雖然表示了傾斜面38a、72a和垂直面38b、72b,但可設計兩個面的傾斜角度以得到期望設定的擰緊方向的扭矩和逆向扭矩。
形成的卡合扭矩的強度關係為:比內蓋在旋合終端部形成的逆轉鎖定防止機構的生成力大,比逆轉鎖定生成後的鎖定強度小。透過這樣設計,轉動外蓋操作內蓋,將吐出器安裝在容器頸部上後,即使使外蓋逆轉,內蓋也不轉動,吐出器不會從容器上拆卸下來。
進而,在外蓋側棘輪構件72的上側的內周面71c的上端部,沿著內周面71c的圓周方向設置有內蓋3的縮徑部32d的上端緣所嵌合的嵌合段部73。此外,在內周面71c的下端部上設置有在外嵌合在內蓋3的周面部32上時,作為與該內蓋3的周面部32的下端緣卡合的卡合部的卡合肋74。該卡合肋74為在將外蓋7外嵌合地安裝在內蓋3上的狀態下,防止該外蓋7在上下方向拉出的下部凹陷嵌合部。
具體而言,卡合肋74沿著蓋本體71的內周面71c的圓周方向設置,上側形成為沿著徑向的垂直面74a,下側形成為向下方和緩縮徑的推拔形傾斜面74b。此外,在卡定肋74的上側的內周面71c上,設置有沿著蓋本體71的軸向突出的細長狀的複數的保持肋75。保持肋75與內蓋的膨大部32進行壓接而發揮緊密接合的作用。這些保持肋75在內周面71c的圓周方向以等間隔隔開的方式設置,一直設置到該內周面71c的軸向的中間位置。
另一方面,在外蓋7的蓋本體71的上側,以同心狀延伸突出的方式設置有作為接近圓筒狀的罩部的被覆筒部76。該被覆筒部76由蓋本體71的周面部32經過縮徑而形成,將外蓋7的蓋本體71外嵌合地安裝在內蓋3的周面部32上時,將在該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上安裝的擋環6的周圍套住,以便使該擋環6不會從突出鞘筒部39上拆卸,連通地設置在蓋本體71的插通孔71a上。而且,在該被覆筒部76的周面部76b上,形成有該周面部76b的一部分在縱向被切除的作為缺口部的開放部76c。該開放部76c,從安裝有下壓頭5的一側將外蓋7安裝在內蓋3上時,防止該下壓頭5的噴嘴部55與被覆筒部76接觸而不能通過,形成為該下壓頭5的噴嘴部55的外徑尺寸的約2倍的寬度尺寸。即:該開放部76c,在下壓頭5的噴嘴部55被插入的狀態下,使外蓋7的下端側從下壓頭5的噴嘴部55側插通時,避免透過該下壓頭5的噴嘴部55而與被覆筒部76的周面部76b接觸,可將該外蓋7安裝在內蓋3上。
此外,在開放部76c的相對向的成對側片部76d中,位於內外蓋的棘輪構件38和棘輪構件72進行卡合的一側的側片部76d上設置有彎曲片77。該彎曲片77為側片部76d的頂端在徑向彎曲後再折彎延伸至外側而形成的片狀的手揪片。即:彎曲片77為透過將該彎曲片77揪住而向徑向揪拉的同時向圓周方向揪拉,以便使被覆筒部76可容易地從外蓋7的蓋本體71上斷開的操作部,其在使用狀態下被損毀。再者,在設置有彎曲片77的一側的蓋本體71和被覆筒部76之間,設置有與開放部76c的設置有彎曲片77的一側的側片部76d連續的槽狀的狹縫77a。狹縫77a在將彎曲片77把持而從蓋本體71上斷開被覆筒部76時,可在這些蓋本體71和被覆筒部76之間容易地彎曲。此外,在蓋本體71和被覆筒部76之間,從該狹縫形成連續的針孔等的脆弱部77b。使彎曲片77向外側彎曲的力順利地從狹縫77a傳遞至脆弱部77b,可容易地從該蓋本體71上沿著被覆筒部76的圓周方向斷開。此外,狹縫並不一定需要,也可以僅僅是脆弱部。
外蓋7用以下的方式構成,即,透過使套住該外蓋7的外側的蓋本體71的周面部71b的上端緣的上側作為上模(未圖示),使該周面部71b的上端緣的下側作為下模(未圖示),該外蓋7的內側作為可縮徑的縮徑模(未圖示)而成型。
針對本實施例的吐出器1安裝在容器2上後的未使用狀態的卡合關係進行說明。在未使用狀態(原始狀態)時,如第1圖所示,在容器2的口部23插入安裝有泵4的泵本體41的下端側,該泵本體41的上端側係從內蓋3的下端側插入安裝。此時,該泵本體41的安裝肋43被卡定在內蓋3的卡定凹部34內且位置固定,同時,從該泵本體41的上端突出的軸桿42的軸狀部44插通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並被套住,形成該軸桿42的頭安裝部45從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向上方突出的狀態。此外,內蓋3的周面部32的雌螺紋33被旋合安裝在容器2的雄螺紋24上,該容器2的各卡定片26的中心片26a被內蓋3的卡定棘輪36的任何棘輪齒36c卡定而被鎖定機構35鎖定。而且,泵4的軸桿42的頭安裝部45與下壓頭5的安裝筒部54嵌合,在該軸桿42的上端安裝有下壓頭5。此時,在該下壓頭5的周面部53和安裝筒部54之間的嵌入凹部54a插入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的上端側並可上下方向滑動。
而且,在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的防脫落肋39c之間安裝有擋環6,阻止向下按壓下壓頭3。該擋環6以在該擋環6的本體部61內插通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的狀態嵌合安裝。然後,在內蓋3的周面部32上外嵌合地安裝有外蓋7的蓋本體71。此時,在該外蓋71的嵌合段部73上嵌合有內蓋3的縮徑部32d的上端緣,同時內蓋3的膨大部32c與該外蓋7的擴幅凹部71d緊密接合,進而外蓋7的卡合肋74與內蓋3的周面部32的下端緣卡合,以保持防止該內蓋3脫落。此外,內蓋3的棘輪構件38的各棘輪齒38c的傾斜面38a和外蓋7的棘輪構件72的各棘輪齒72c的傾斜面72a以抵接的方式進行嚙合卡合。而且,透過該外蓋7的被覆筒部76,在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上安裝的擋環6沿著接近圓周的方向被套住,將該擋環6套住以便不能拆卸,同時在該外蓋7的被覆筒部76的開放部76c內插通安裝有下壓頭5的噴嘴部55。
根據第12圖,對吐出器1的組裝工序進行說明。
在第12圖(a)中,準備內蓋3和泵4,在(b)中,從泵4的上方插入內蓋3並固定,在(c)中,在軸桿上安裝下壓頭5,將內蓋的突出鞘筒39的上緣插入在下壓頭的下方設置的嵌入凹部,然後在透過將下壓頭5壓入下方,將軸桿向下按壓至下限的狀態下再進一步壓入,將軸桿的上端插入下壓頭的軸桿插入孔。在(d)中,將擋環6安裝在下壓頭的下方以套住突出鞘筒部39。藉此,就不能向下按壓下壓頭。在(e)中準備外蓋7。在(f)中,將內徑大的外蓋本體71自下壓頭的噴嘴插通,將直徑細的被覆筒部76以使噴嘴對著下方部76C的開放空間並通過的方式覆蓋在內蓋3上,結束吐出器1的組裝。
根據第13圖對吐出器1和容器2的組裝工序進行說明。
準備具備瓶子容器本體21和口頸部的容器2和吐出器1。將吐出器1的泵本體41插入容器2的口部23,使內蓋的雌螺紋與容器的頸部上設置的雄螺紋22接合。從該狀態開始使外蓋7向擰緊方向轉動,並通過棘輪操作內蓋,使內蓋的雌螺紋旋合在容器頸部的雄螺紋上。在旋合轉動終點完成防止逆轉的鎖定。外蓋的下緣與卡定肋25進行卡合從而阻止向上方移動。在外蓋和內蓋上形成的棘輪機構,形成在擰緊轉動方向進行卡合,在逆轉方向進行空轉的結構。棘輪的卡合強度,設定為比在內蓋和容器頸部之間形成的逆轉防止鎖定機構的鎖定生成強度大。在空轉方向的強度並不會發揮破壞該逆轉防止鎖定程度的強度。
對於本實施例的吐出器的組裝方法進一步詳細說明。如第8圖所示,以在第4圖所示的泵4的上端側外嵌合內蓋3的下端側的方式,使泵4的上端側插通在該內蓋3的連通孔31a中,在該內蓋3的卡定凹部34上將泵4的泵本體41的安裝肋43卡定以固定位置。此時,泵4的軸桿42的軸狀部44被該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沿著圓周方向套住,形成該軸桿42的頭安裝部45從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向上方突出的狀態。從該狀態開始,如第9圖所示,以在泵4的軸桿42的頭安裝部45內嵌合下壓頭5的安裝筒部54的方式,在該泵4的軸桿42的上端側對準軸桿插入孔56的位置按壓下壓頭5。此時,該泵4的軸桿42抵抗內置彈簧機構的彈力而進入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內,該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嵌合在下壓頭5的嵌入凹部54a內被滑動地引導,進而,將該下壓頭5按壓在軸桿42的上端部,直至該軸桿42的頭安裝部45被內嵌合地安裝在下壓頭5的安裝筒部54上的位置,在該軸桿42的上端安裝下壓頭5。此後,進行向下按壓該下壓頭5的操作,確認泵4的液體L的吐出量及洩漏等情況。
而且,在未進行向下按壓下壓頭5的操作的狀態,即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幾乎未嵌入下壓頭5的嵌入凹部54a內的狀態下,如第10圖所示,從該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的橫向使擋環6外嵌合,在該突出鞘筒部39的防脫落肋39c之間安裝擋環6,以便不能進行向下按壓該下壓頭5的操作。此時,形成透過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上設置的上側的防脫落肋39c,防止擋環6拉向上方的狀態。此外,使該擋環6的軸向沿著突出鞘筒部39的軸向,在該擋環6的成對的引導肋63間與突出鞘筒部39抵接的狀態下,透過將該擋環6按在突出鞘筒部39上,該擋環6的本體部61發生彈性變形,插通開口62被擴開,在該擋環6的本體部61內嵌合安裝突出鞘筒部39。
下壓頭5的噴嘴部55從該狀態進入外蓋7的被覆筒部76的開放部76c內,為了避免該下壓頭5的噴嘴部55與被覆筒部76的周面部76b的接觸,使外蓋7的開放部76c成為以預定的角度例如22.5°向下方傾斜的狀態,使該外蓋7的蓋本體71的下端側從下壓頭5的噴嘴部55嵌合。此時,如第1圖(b)所示,以下壓頭5的噴嘴部55嵌合進入該外蓋7的被覆筒部76的開放部76c內,同時該外蓋7的蓋本體71外嵌合在內蓋3的周面部32上的方式,使該外蓋7緩慢轉動並保持垂直的同時,使該外蓋7的蓋本體71外嵌合在內蓋3的周面部32上,同時使該外蓋7的卡合肋74與內蓋3的周面部32的下端緣卡合,使其保持防止脫落而封蓋住。此時,在該外蓋71的嵌合段部73上嵌合內蓋3的縮徑部32d的上端緣,內蓋3的膨大部32c緊密接合地卡定在該外蓋7的擴幅凹部71d上,進而該內蓋3的棘輪構件38的各棘輪齒38c的傾斜面38a和外蓋7的棘輪構件72的各棘輪齒72c的傾斜面72a嚙合卡合。此外,安裝在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上的擋環6被該外蓋7的被覆筒部76沿著接近圓周方向套住,套住成使該擋環6不能拆卸。
進而從該狀態開始,向填充收納有預定量的液體L的容器2的口部23內插入泵4的泵本體41的下端側,在該容器2的頸部22上外嵌合內蓋3後轉動外蓋7,使該內蓋3的雌螺紋33旋合在容器2的雄螺紋24上,使容器2的各卡定片26的中心片26a與該內蓋3的卡定棘輪36的任何棘輪齒36c卡合,用鎖定機構35進行鎖定,形成第1圖(a)所示的未使用狀態的密閉容器11。此時,透過由內蓋3的棘輪構件38和外蓋7的棘輪構件72構成的棘輪機構37,形成不能經由外蓋7向解除內蓋3的雌螺紋33和容器2的雄螺紋24的旋合的方向轉動,防止其從該內蓋3的容器2的口部23上拆卸。
對本實施例的吐出器1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透過向下按壓下壓頭5的操作,將第1圖(a)及第1圖(b)所示的未使用狀態的密閉容器11的吐出器1形成可從該下壓頭5的吐出孔55a分別吐出規定量的液體L的通常的使用狀態時,用手指等將外蓋7的彎曲片77揪住等,將該彎曲片77從外蓋7的蓋本體71上拉開,使該外蓋7的被覆筒部76沿著脆弱部77b在圓周方向斷開,將該被覆筒部76從外蓋7的蓋本體71上去掉。此時,透過從蓋本體71去掉外蓋7的被覆筒部76,形成可將擋環6從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在徑向拆卸的狀態,且透過在拆卸該擋環6的方向對引導肋63頂推等,使該擋環6的本體部61發生彈性變形,插通開口62被擴開,該擋環6可從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上拆卸。結果,透過從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上拆卸該擋環6,而形成可進行向下按壓下壓頭5的操作的狀態,透過向下按壓該下壓頭5的操作,成為可藉著泵4向上吸的動作而將容器2內收納的液體L分別以預定量從下壓頭5的吐出孔55a吐出使用的狀態。
茲假想透過從未使用狀態的密閉容器11的吐出器1中將下壓頭5拉出等,而將該下壓頭5從泵4的軸桿42的上端強行拆卸,俾從安裝有該下壓頭5的軸桿42的上端取出液體L的情形。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將下壓頭5從軸桿42的上端拆卸後,欲強行將該下壓頭5再次按壓在軸桿42的上端而進行安裝時,該軸桿42抵抗內置彈簧機構的彈力而進入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內,按壓軸桿42至可將該下壓頭5安裝在軸桿42的上端的位置之前,因為下壓頭5的周面部53的下端會與擋環6的本體部61的上端接觸,而不能進一步向下按壓該下壓頭5,所以不能將該下壓頭5再次安裝在軸桿42的上端,不能恢復至未使用狀態。進而,在將下壓頭5從軸桿42的上端拆卸時,透過在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上設置的上側的防脫落肋39c,不能使在該突出鞘筒部39上安裝的擋環6拉向上方,所以不能在該擋環6拉出後在軸桿42的上端再次安裝下壓頭5,並進行向下按壓該下壓頭5操作的狀態。
欲將未使用狀態的密閉容器11的吐出器1的內蓋3從容器2的口部23上拆卸,而從該容器2的口部23取出容器2內的液體L時,因為在該內蓋3上外嵌合地安裝有外蓋7,所以必須經由該外蓋7,在使內蓋3向解除內蓋3的雌螺紋33與容器2的雄螺紋24旋合的方向轉動,在這種情況下,內蓋3的棘輪構件38的各棘輪齒36c的傾斜面36a會和外蓋7的棘輪構件72的各棘輪齒72c的傾斜面72a抵接,這些棘輪38構件的各棘輪齒36c和外蓋7的棘輪構件72的各棘輪齒72c不進行卡合,外蓋7成為空轉的狀態,不能將內蓋3從容器2的口部23上拆卸。與此相對,經由外蓋7使內蓋3向在容器2的雄螺紋24上旋合內蓋3的雌螺紋33的方向轉動時,該內蓋3的棘輪構件38的各棘輪齒36c的垂直面36b和外蓋7的棘輪構件72的各棘輪齒72c的垂直面72b抵接,形成兩個構件的棘輪齒進行卡合的狀態,故可使該外蓋7和內蓋3一起轉動,而使內蓋3可更加確切地旋合安裝在容器2的口部23上。
本實施例係使防止向下按壓吐出器1的下壓頭5的操作的擋環6被安裝在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上,該擋環6被外蓋7的被覆筒部76套住,將該外蓋7的蓋本體71外嵌合在內蓋3的周面部32上的狀態,透過該外蓋7的卡合肋74與內蓋3的周面部32的下端緣的卡合而保持防止脫落,並且,透過在內蓋3和外蓋7之間形成的棘輪機構37,而防止內蓋3從容器2的口部23拆卸。因此,在未使用狀態下,不能從內蓋3上拆卸外蓋7,且透過至少將外蓋7的被覆筒部76去掉等,形成可拆卸擋環6的狀態,如果不把該擋環6從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上拆卸,則不能對下壓頭5進行向下按壓操作,以將容器2內收納的液體L從下壓頭5的吐出孔55a吐出。此時,將外蓋7的被覆筒部76去掉等,形成可拆卸擋環6的狀態時,因為不能恢復至將該外蓋7的被覆筒部76去掉等之前的未使用狀態,可確切地防止未使用狀態的擋環6的拆卸及內蓋3的拆卸,可確切地防止從未使用狀態的容器2中抽出液體(所謂的試用),可確實地保持未使用狀態。
特別是,在內蓋3和外蓋7之間形成的棘輪機構37,經由外蓋7使內蓋3向在容器2的雄螺紋24上旋合內蓋3的雌螺紋33的方向轉動時,內蓋3的棘輪構件38的各棘輪齒36c的垂直面36b會和外蓋7的棘輪構件72的各棘輪齒72c的垂直面72b抵接,形成兩者的各棘輪齒進行卡合的狀態,可使該外蓋7和內蓋3一起轉動,可進行在容器2的頸部22上更加確切地旋合安裝內蓋3的操作。另一方面,該棘輪機構37透過外蓋7使內蓋3向解除在容器2的雄螺紋24上旋合內蓋3的雌螺紋33的方向轉動時,內蓋3的棘輪構件38的各棘輪齒38c的傾斜面38a會和外蓋7的棘輪構件72的各棘輪齒72c的傾斜面72a抵接,形成這些各棘輪齒不進行卡合的狀態,使外蓋7進行空轉。因此,透過外蓋7不能將內蓋3從容器2的口部23上拆卸,如不將該外蓋7從內蓋3上拆卸等,會解除該內蓋3的雌螺紋33與容器2的雄螺紋24的旋合,不能將該內蓋3從容器2的口部23上拆卸。
此外,將未使用狀態的密閉容器11的外蓋7的作為擋環罩的被覆筒部76沿著脆弱部77b斷開後,因為不能恢復到斷開該外蓋7之前的未使用狀態,所以可更加確切地保持未使用狀態的密閉容器11,一旦為使用狀態後可確切地防止復原到未使用狀態。
更進一步,利用在容器2的頸部22上設置的卡定片26和內蓋3的卡定棘輪36形成鎖定機構35,使外蓋7向在容器2的雄螺紋23上旋合內蓋3的雌螺紋33的方向轉動時,外蓋7和內蓋3之間的棘輪機構37產生的卡合扭矩C,係設定為比在容器2的雄螺紋23上旋合內蓋3的雌螺紋33時的鎖定機構35的卡合扭矩A大,棘輪機構37的非卡合扭矩則設定為比抵抗該鎖定機構35使內蓋3的雌螺紋33在容器2的雄螺紋24上的旋合解除時的解除扭矩B小。使外蓋7向在容器2的雄螺紋24上旋合內蓋3的雌螺紋33的方向轉動時,可使該外蓋7和內蓋3一起轉動,使容器2的卡定片26和內蓋3的卡定棘輪36進行卡合,並用鎖定機構35進行鎖定,而可保持防止脫落。而且同時,與在容器2的雄螺紋24上旋合內蓋3的雌螺紋33以使該容器2的卡定片26與內蓋3的卡定棘輪36卡合並用鎖定機構35進行鎖定時相比,難於解除內蓋3的雌螺紋33與該容器2的雄螺紋24的旋合以將該內蓋3從容器2的口部23上拆卸。因此,透過扭矩平衡,可更加確切地防止從容器2的口部23拆卸內蓋3。
此外,透過使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的外周面39a及下壓頭5的周面部53的內周面53a分別形成徑向剖面為八邊形,可指定下壓頭5的安裝朝向位置。因此,透過指定該下壓頭5的安裝朝向位置,可使容器2具有方向性,可決定容器2的正面和背面等,可確定在該容器2上黏貼標籤等的位置,同時將複數容器2排列等時,可以容易地使所有的下壓頭5一齊朝向同一方向,可提高將這些容器2排列等時的美觀性。並且,同時通過將這些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的外周面39a、及下壓頭5的周面部53的內周面53a分別形成徑向剖面為八邊形,透過突出鞘筒部39和嵌入凹部54a的嵌合,僅施加微小的力量時不能使下壓頭5沿著圓周方向轉動,僅在施加某種程度的較大力量時,突出鞘筒部39和嵌入凹部54a的嵌合才會脫離,而使下壓頭5沿著圓周方向轉動,故透過對應於在泵4的泵本體41的下端安裝的吸管的位置而調整下壓頭5的安裝方向,可更加確切地使容器2內收納的液體L無殘留地吐出,可提高使用狀態的吐出器1的使用方便性。此外,通過使擋環6的本體部61的內周面61a形成徑向剖面為八邊形,將該擋環6嵌合安裝在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時,可確定圓周方向位置,可防止該擋環6向圓周方向轉動。此外,作為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的外周面39a、及下壓頭5的周面部53的內周面53a,較佳為形成徑向剖面為六角形以上的多邊形,以便在施加預定的力時,突出鞘筒部39和嵌入凹部54a之嵌合脫開,使下壓頭5可沿著圓周方向轉動。
再者,透過在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上設置的防脫落肋39c,可防止從泵4的軸桿42的上端拆卸下壓頭5的狀態下將擋環6拉向上方,因此,即使為從該泵4的軸桿42的上端拆卸下壓頭5後的狀態,由於外蓋7的被覆筒部76的罩覆作用而不能將擋環6從橫向拆卸,由於防脫落肋39c而使擋環6不能拉向上方,所以將下壓頭5從軸桿4的上端拆卸,拆卸下擋環6之後再次安裝下壓頭5,可確切地防止可向下按壓該下壓頭5,可更加確切地保持密閉容器11的未使用狀態。
此外,泵4的軸桿42的軸狀部44被突出鞘筒部39套住,因為在該突出鞘筒部39上安裝有擋環6,所以將下壓頭5從軸桿42的上端拆卸,從該軸桿42的上端將容器2內收納的液體L進行抽出等進行試用等後,欲在該軸桿42的上端再次安裝下壓頭5時,該軸桿42的上端進入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內,按壓軸桿42至可將下壓頭5安裝在軸桿42的上端的位置之前,因為下壓頭5的周面部53的下端會與擋環6的本體部61的上端接觸,而不能再進一步向下按壓該下壓頭5,故不能將該下壓頭5再次安裝在軸桿42的上端,所以不能再次恢復至未使用狀態。此時,在將下壓頭5從軸桿42的上端拆卸時,由於在內蓋3的突出鞘筒部39上設置的上側的防脫落肋39c,而不能使在該突出鞘筒部39上安裝的擋環6拉向上方,使該擋環6拉向上方後在軸桿42的上端再次安裝下壓頭5,不能形成可進行向下按壓該下壓頭5的操作狀態。因此,可更加確切地保持密閉容器11的未使用狀態,可確切地防止復原至拆卸下壓頭5而從容器2內取出液體L後的未使用狀態。
進而,在泵4的軸桿42的頭安裝部45的外周面45a上一體設置環狀的凸狀部45b,用該凸狀部45b保持頭安裝部45與下壓頭5的安裝筒部54的嵌合而防止脫落同時形成密封的結構,通過這樣的設計,與在軸桿42的頭安裝部45上安裝O型環等其他構件以保持防止脫落的結構相比,可減少零件數量,可簡化結構,同時在軸桿42的頭安裝部45上組合安裝下壓頭5時,因為凸狀部45a或經過切削或磨損等而發生變形,一旦將下壓頭5從該頭安裝部45上拆卸後,要將該下壓頭5再次安裝在頭安裝部45時,使該下壓頭5難於藉凸狀部45a保持防止脫落,可更加確切地防止透過將該下壓頭5從軸桿42的上端拆卸而試用容器2內的液體L。而且,因為不能自由地裝卸泵,所以不能拆卸泵混入異物。
此外,透過使套住該外蓋7的外側的蓋本體71的周面部71b的上端緣的上側作為上模(未圖示),使該周面部71b的上端緣的下側為下模(未圖示),使該外蓋7的內側為可縮徑的縮徑模(未圖示),利用共計3個模具的組合即可成形為該外蓋7,可使該外蓋7的模具結構簡單,可容易地製造該外蓋7。
1...吐出器
2...容器
3...內蓋
4...泵
5...下壓頭
6...擋環
7...外蓋
11...密閉容器
21...瓶子本體
22...頸部
22a...外周面
23...口部
24...雄螺紋
25...卡定肋
25a...上面
26...卡定片
26a...中心片
26b...側片
26c...傾斜面
31...上面部
31a...連通孔
32...周面部
32a...內周面
32b...外周面
32c...膨大部
32d...縮徑部
33...雌螺紋
34...卡定凹部
35...鎖定機構
36...卡定棘輪
36a...傾斜面
36b...垂直面
36c...棘輪齒
37...內蓋擰緊棘輪機構
38...棘輪構件
38a...傾斜面
38b...垂直面
38c...棘輪齒
39...突出鞘筒部
39a...外周面
39b...內周面
39c...防脫落肋
41...泵本體
42...軸桿
43...安裝肋
44...軸狀部
45...頭安裝部
45a...外周面
45b...凸狀部
51...外殼部
52...頂壁部
52a...下面
53...周面部
53a...內周面
54...安裝筒部
54a...嵌入凹部
55...噴嘴部
55a...吐出孔
56...軸桿插入孔
61...本體部
61a...內周面
61b...外周面
62...插通開口
63...引導肋
71...蓋本體
71a...插通孔
71b...周面部
71c...內周面
71d...擴幅凹部
72...棘輪構件
72a...傾斜面
72b...垂直面
72c...棘輪齒
73...嵌合段部
74...卡合肋
74a...垂直面
74b...傾斜面
75...保持肋
76...被覆筒部
76a...內周面
76b...周面部
76c...開放部
76d...側片部
77...彎曲片
77a...狹縫
77b...脆弱部
77c...連接肋
第1圖為表示在容器上安裝有一實施例的吐出器的未使用狀態的圖,(a)表示將一部分切除後的側面圖,(b)表示吐出器的俯視圖。
第2圖為表示一實施例的容器的圖,(a)表示將一部分切除後的側面圖,(b)表示俯視圖。
第3圖為表示一實施例的內蓋的圖,(a)表示仰視圖,(b)表示側面圖,(c)表示俯視圖,(d)表示剖視圖。
第4圖表示一實施例的泵的側面圖。
第5圖為表示一實施例的下壓頭的圖,(a)表示將一部分切除後的側面圖,(b)表示上面概略圖。
第6圖表示一實施例的擋環的俯視圖。
第7圖為表示一實施例的外蓋的圖,(a)表示仰視圖,(b)表示側面圖,(c)表示俯視圖,(d)表示剖視圖。
第8圖表示一實施例的泵上安裝有內蓋的狀態的將一部分切除後的側面圖。
第9圖表示一實施例的泵上安裝有下壓頭的狀態的將一部分切除後的側面圖。
第10圖表示一實施例的泵上安裝有擋環的狀態的將一部分切除後的側面圖。
第11圖表示一實施例的泵上安裝有外蓋的狀態的將一部分切除後的側面圖。
第12圖為表示吐出器的組裝例的圖。
第13圖為表示帶有吐出器的容器的組裝例的圖。
1...吐出器
2...容器
3...內蓋
4...泵
5...下壓頭
6...擋環
7...外蓋
11...密閉容器
21...瓶子本體
22...頸部
23...口部
24...雄螺紋
25...卡定肋
26...卡定片
31...上面部
32...周面部
33...雌螺紋
34...卡定凹部
37...內蓋擰緊棘輪機構
39...突出鞘筒部
39c...防脫落肋
41...泵本體
42...軸桿
43...安裝肋
44...軸狀部
45...頭安裝部
51...外殼部
52...頂壁部
53...周面部
54...安裝筒部
54a...嵌入凹部
55...噴嘴部
61...本體部
71...蓋本體
73...嵌合段部
74...卡合肋
76...被覆筒部
77...彎曲片
77a...狹縫
77b...脆弱部
Claims (13)
- 一種吐出器,其為由:旋合在容器的頸部的內蓋(A)、安裝在內蓋上的泵(B)、安裝在泵頂部的下壓頭(C)、阻止向下按壓下壓頭的擋環(D)、和套住內蓋及擋環的外蓋(E)構成,其特徵在於:外蓋(E)由套住內蓋(A)的本體部和套住擋環的罩部構成,在內蓋(A)和外蓋(E)的本體部分之間,設置在使內蓋擰緊於容器上的方向發揮作用的棘輪機構,將該棘輪機構設定為在內蓋在容器上旋合終止的狀態下逆轉方向的轉動為空轉狀態,外蓋(E)的罩部可斷開,形成為在該罩部斷開後擋環(D)可拆卸的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吐出器,其中,外蓋(E)可使下壓頭通過並使其覆蓋安裝在內蓋上,外蓋本體為可使下壓頭通過的筒狀體,在外蓋的罩部上形成有下壓頭通過用的缺口部,在外蓋(E)的罩部和本體部之間沿著圓周方向設置有可斷開罩部的脆弱部,在缺口部的擰緊方向側設置彎曲片,在外蓋完全安裝在內蓋上的狀態下,形成為外蓋下緣在內蓋下緣的下方的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吐出器,其中,在內蓋(A)上設置:在安裝在容器上的狀態下,構成為與容器側卡合而成為逆轉阻抗的鎖定機構的一方鎖定構件,設定棘輪機構為:使內蓋向安裝方向轉動時的卡合扭矩比生成鎖定機構側的卡合扭矩大,並且使內蓋向拆卸方向轉動時的卡合扭矩比解除鎖定側的卡合扭矩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吐出器,其中,外蓋本體在內周面下部形成有卡合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吐出器,其中,內蓋(A)具有延伸至下壓頭下部的多邊形突出鞘筒部,下壓頭具有前述內蓋的突出鞘筒部可嵌入的多邊形嵌入凹部,下壓頭的方向被多邊形的配合面限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吐出器,其中,下壓頭(C)插入並安裝在泵軸桿的上部,在軸桿上部環狀地形成凸狀部,形成與插入的下壓頭緊密接合及防脫落機構,形成為在未使用狀態下拔出下壓頭的情況下,欲再安裝時即使向下按壓軸桿,亦由於擋環而妨礙壓入,因而不能完成再安裝的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所述的吐出器,其中,內蓋突出鞘筒部的上端部設置有防止擋環拉向上方的防脫落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吐出器,其中,擋環(D)為多邊形,裝卸自由地安裝在內蓋的突出鞘筒部上。
- 一種帶有吐出器的容器,其特徵在於:在容器的頸部上旋合安裝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吐出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帶有吐出器的容器,其中,在容器頸部上形成的螺紋部的終端的下側設置有與內蓋側的鎖定機構卡合的另一方鎖定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或第10項所述的帶有吐出器的容器,其中,鎖定機構的擰緊側方向的接觸面為和緩推拔形,逆轉卡合面由形成陡峻推拔形的突起所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吐出器的容器,其中,該容器為透明容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吐出器的容器,其中,該容器為液體化妝品收納用的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53583A JP5394288B2 (ja) | 2010-03-10 | 2010-03-10 | 吐出器及び吐出器付き容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00431A TW201200431A (en) | 2012-01-01 |
TWI503264B true TWI503264B (zh) | 2015-10-11 |
Family
ID=44599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06632A TWI503264B (zh) | 2010-03-10 | 2011-03-01 | 吐出器及帶有吐出器之容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394288B2 (zh) |
KR (1) | KR20110102167A (zh) |
CN (1) | CN102190116B (zh) |
HK (1) | HK1158591A1 (zh) |
TW (1) | TWI50326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04320B1 (ja) * | 2012-01-31 | 2013-06-05 | 株式会社ファンケル | バージン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
CN103879653B (zh) * | 2014-03-28 | 2017-01-04 | 丁要武 | 防松脱乳液泵 |
CN105620895A (zh) * | 2016-02-23 | 2016-06-01 | 海安欣凯富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油箱 |
USD920805S1 (en) | 2019-05-30 | 2021-06-01 | Berlin Packaging, Llc | Container with pump actuator |
JP7292177B2 (ja) * | 2019-10-18 | 2023-06-16 |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 吐出装置 |
US10752412B1 (en) | 2019-11-06 | 2020-08-25 | Berlin Packaging, Llc | Child resistant container with pump actuator |
FR3108861B1 (fr) * | 2020-04-07 | 2022-06-24 | Aptar France Sas | Distributeur de produit fluide |
CN112618758B (zh) * | 2020-12-21 | 2023-01-24 | 西华大学 | 一种用于交通工具的喷雾式杀菌装置 |
DE102021126805A1 (de) * | 2021-10-15 | 2023-04-20 | ADA Cosmetics International GmbH | Wanddosierspender |
GB202214557D0 (en) * | 2022-10-04 | 2022-11-16 | Berry Beaute Marolles Sas | Collar for screw pump |
WO2024259719A1 (en) * | 2023-06-23 | 2024-12-26 | Silgan Dispensing Systems (Wuxi) Co., Ltd. | Bottle neck adapter and closure system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548U (ja) * | 1993-06-04 | 1995-01-06 | 株式会社三谷バルブ | 内容物吐出容器の操作部ロック用部材 |
US20050072808A1 (en) * | 2001-11-30 | 2005-04-07 | Sachiko Kitamura | Pump with function of measuring fixed amount |
CN1721292A (zh) * | 2004-07-15 | 2006-01-18 | 增田胜利 | 液体分配泵及设置有液体分配泵的容器 |
TWM332646U (en) * | 2007-10-30 | 2008-05-21 | pin-yan Chen | Pressing pump for bottl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12261A (ja) * | 1999-12-13 | 2003-07-30 | Canyon Corp | 液体吐出装置 |
JP3398940B2 (ja) * | 1999-12-13 | 2003-04-21 | キャニヨ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 |
JP3892638B2 (ja) * | 2000-02-29 | 2007-03-14 |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 縦型ポンプ式容器と該容器が有する作動筒部材支持用治具 |
JP2003165564A (ja) * | 2001-11-28 | 2003-06-10 |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 ポンプ式液体噴出容器 |
-
2010
- 2010-03-10 JP JP2010053583A patent/JP539428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2-24 KR KR1020110016382A patent/KR2011010216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1-03-01 TW TW100106632A patent/TWI503264B/zh active
- 2011-03-08 CN CN201110054905.3A patent/CN102190116B/zh active Active
- 2011-12-01 HK HK11113067.8A patent/HK1158591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548U (ja) * | 1993-06-04 | 1995-01-06 | 株式会社三谷バルブ | 内容物吐出容器の操作部ロック用部材 |
US20050072808A1 (en) * | 2001-11-30 | 2005-04-07 | Sachiko Kitamura | Pump with function of measuring fixed amount |
CN1721292A (zh) * | 2004-07-15 | 2006-01-18 | 增田胜利 | 液体分配泵及设置有液体分配泵的容器 |
TWM332646U (en) * | 2007-10-30 | 2008-05-21 | pin-yan Chen | Pressing pump for bottl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90116B (zh) | 2014-10-29 |
TW201200431A (en) | 2012-01-01 |
HK1158591A1 (zh) | 2012-07-20 |
KR20110102167A (ko) | 2011-09-16 |
CN102190116A (zh) | 2011-09-21 |
JP2011184086A (ja) | 2011-09-22 |
JP5394288B2 (ja) | 2014-0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03264B (zh) | 吐出器及帶有吐出器之容器 | |
US7877849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nwinding a needle portion | |
US20210330129A1 (en) | Adapter between a disposable cup and a blender blade assembly | |
US8430279B2 (en) | Bottle accessory for application with a cap to a bottl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attaching a retractable spout to a bottle | |
KR20090008046U (ko) | 수동식 드롭퍼 | |
JP2010527865A (ja) | 栓紛失及び空回転防止容器 | |
JP2009083925A (ja) | ボトルキャップ | |
KR101788210B1 (ko) | 페인트 통 | |
US20110226816A1 (en) | Closure System Between a Dispenser Head and Container of a Device for Dispensing | |
JP2016159937A (ja) | 積層剥離容器 | |
CN220221965U (zh) | 流体吐出容器 | |
JP2002293361A (ja) | 容器用キャップ装置 | |
TWI761472B (zh) | 藥液供給器具 | |
KR101518258B1 (ko) | 열림 방지용 용기 마개 | |
JP2003155050A (ja) | 携帯用容器の栓構造 | |
JP2005206185A (ja) | 液状物収納容器 | |
KR20140011901A (ko) | 밀폐용기 및 밀폐용기용 커버 | |
KR200459530Y1 (ko) | 착탈식 일체형 캡 | |
TWI770148B (zh) | 藥液供給器具 | |
JP7595546B2 (ja) | キャップ付容器 | |
JP2005206186A (ja) | 液状物収納容器 | |
WO2008002079A1 (en) | Closure of vessel | |
KR20170127210A (ko) | 조립 용기, 리필팩 및 펌프를 포함하는 용기 세트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스파우트 | |
US11655079B1 (en) | Anti-theft plastic bottle cap | |
JP2005206187A (ja) | 液状物収納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