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4278B - 電解水製造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解水製造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94278B TWI494278B TW101121094A TW101121094A TWI494278B TW I494278 B TWI494278 B TW I494278B TW 101121094 A TW101121094 A TW 101121094A TW 101121094 A TW101121094 A TW 101121094A TW I494278 B TWI494278 B TW I49427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raw material
- electrolyte solution
- electrolyte
- pip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7—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 C02F1/46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 C02F1/467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with halogen or compound of halogens, e.g. chlorine, bromin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02F2201/4611—Fluid flow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02F2201/4618—Supplying or removing reactants or electrolyt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用以將為含有氯離子之原料水之電解質水溶液電解以製造電解水的電解水製造裝置。
本申請案依據2011年8月24日於日本提申之日本專利申請案2011-182493號,主張優先權,於此沿用其內容。
習知,在食品製造領域等中,以電解水製造裝置將各種電解水溶液(含有氯離子之原料水)電解,製造電解殺菌水(電解水),將此電解殺菌水用於殺菌消毒等。舉例言之,當將氯化鈉水溶液、鹽酸水溶液等含有氯離子之電解質水溶液電解時,藉由電解氧化作用產生氯氣,此氯氣溶解於水而生成次氯酸。含有所生成之次氯酸之電解殺菌水相較於將次氯酸鈉溶解於水而調製之殺菌水,具有即使為低氯濃度,仍發揮優異之殺菌效果,又,每次使用時,不需進行微妙之濃度調整等許多優點。
電解水製造裝置包含有用以將電解質水溶液電解之電解槽、將電解質水溶液供至電解槽之供水設備。又,電解槽多使用將複數電極板串聯配置之復極式(串聯式)電解槽。此復極式電解槽構造成複數電極板於殼體內隔開間隔並設,並於軸線方向一端側之電極板焊接正極電極棒,於另一端側之電極板焊接負極電極棒,而可從一端側電極板
(正極)經由中間之電極板,朝另一端側之電極板(負極)通電。
在此電解水製造裝置中,藉一面從供水設備將電解水溶液供至電解槽之殼體內,使其依序流通,一面對含有氯化物之電解質水溶液施加預定電壓,使電流流動,而以正極側之氧化反應使氯氣產生。藉將此氯氣(或氯氣混濁之液體)從電解槽取出,與水混合,可於水中生成次氯酸,而製造電解殺菌水。
另一方面,遮斷電解槽之電極間之電壓施加,使電解停止,又,使用以將電解質水溶液供至電解槽之泵停止之際,於電解槽內殘留混雜有高濃度之氯氣、次氯酸、未電解之鹽酸等的電解液。此外,在本發明中,將此種電解槽之殘留液標示為電解液。使電解槽與泵之運作停止之際,有電解槽之電解液逆流至連接電解槽與泵之配管(管(tube))內之情形。因電解液逆流,而因氯氣等於泵等構成構件產生腐蝕,有構成構件短壽命化之可能性。
對此,習知,採取於連接電解槽與泵之配管設止回閥之對策、控制成使電極槽之電極間之電壓施加停止並在預定時間經過後停止供給電解質水溶液之泵之驅動的對策,而防止了來自電解槽之電解液之逆流(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制文獻1 日本專利公開公報平7-299458號
然而,儘管採取了以止回閥等止回設備來防止電解槽之電解液之逆流的對策,但於電解水製造裝置之運轉停止後,電解液即刻從電解槽侵入至配管內,而有於止回閥、配管(管)、密封件、O形環等構成構件產生腐蝕之情形
從構成構件之腐蝕狀態等確認了此現象非因電解液之逆流或隨單純之濃度平衡而生之擴散所產生者。因此,強烈要求闡明其原因,採取防止構成構件之腐蝕之對策。
另一方面,在電解水製造裝置之運轉中,存在以下課題。習知於電解水裝置運作中,從暫時停止電解之操作之狀態而重開(運轉)之際,有電解槽內產生過電流,裝置全體異常停止之情形。預防此種異常停止係穩定運轉電解水製造裝置所不可欠缺的。此種異常停止之預防亦為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課題。
根據本發明第1態樣,電解水製造裝置係將含有氯離子之原料水電解以製造電解水之製造,其包含有電解槽、將前述原料水供至前述電解槽之原料泵、將吐出前述原料水之前述原料泵之吐出口與使前述原料水流入之前述電解槽之流入口連接之原料水配管、及形成在前述原料水配管中前述吐出口與前述流入口之間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又,前述原料泵設成前述吐出口配置於比前述流入口還要上方。又,於前述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至少一部份設有前述流入口側配置於比前述吐出口側還要上方之傾斜配管。
根據本發明第2態樣,在上述第1態樣中,電解水製造裝置更包含有稀釋水泵、稀釋水配管及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該稀釋水泵係供給用以稀釋前述原料水之稀釋水,俾使前述原料水形成預定電解質濃度者;該稀釋水配管係將吐出前述稀釋水之前述稀釋水泵之第2吐出口與使前述稀釋水流入之前述電解槽之第2流入口連接者;該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係形成在前述稀釋水配管中前述第2吐出口與前述第2流入口間者。又,前述稀釋水泵設成前述第2吐出口配置於比前述第2流入口還要下方。又,於前述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至少一部份設有前述第2流入口側配置於比前述第2吐出口側還要下方之第2傾斜配管。
根據本發明第3態樣,在上述第1態樣中,電解水製造裝置更包含有在形成有前述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狀態下固定前述原料水配管之固定機構。
根據本發明第4態樣,在上述第2態樣中,電解水製造裝置更包含有在形成有前述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狀態下固定前述稀釋水配管之第2固定機構。
根據本發明第5態樣,在上述第1至第4任一態樣中,前述電解液移流抑制部及前述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中至少一者形成繞著水平方向延伸之中心軸環繞之環狀。
根據本發明第6態樣,在上述第1至第4任一態樣中,前述電解液移流抑制部及前述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中至少一者,形成為具有繞著水平方向延伸之中心軸彎曲之U字形部及倒U字形部之至少一者。
根據本發明第7態樣,在上述第1至第4任一態樣中,前述電解液移流抑制部及前述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中至少一者形成繞著鉛直方向延伸之中心軸環繞之環狀。
根據本發明第8態樣,在上述第1至第4任一態樣中,前述電解液移流抑制部形成為具有隨著從前述吐出口朝前述流入口往上方傾斜之段部。
根據本發明第9態樣,在上述第2或第4態樣中,前述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形成為具有隨著從前述第2吐出口朝前述第2流入口往下方傾斜之第2段部。
本案發明人如後述闡明了儘管以逆止設備防止了電解槽之電解液之逆流,但於電解水製造裝置之運轉停止後,電解液從電解槽侵入至配管內之現象的原因在於電解液之移流。依據此,在本發明第1態樣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中,形成具有相對於原料泵之吐出口側將電解槽之流入口側配置於上方之傾斜配管的電解液移流抑制部,而配設原料水配管。藉此,即使將原料泵設成原料泵之吐出口配置於比電解槽之流入口還要上方時,亦可抑制運轉停止後,電解液即刻從電解槽移流至連接於原料泵之配管內。
是故,可抑制構成構件因電解液而腐蝕,而得以謀求構成構件之長壽命化。又,可降低構成構件之更換頻率,而得以提供耐久性、經濟性及可靠度優異之電解水製造裝置。
又,如前述,本案發明人闡明了電解液從電解槽侵入配管之現象之原因在於電解液之移流。進而,發現隨著如
此電解液從電解槽朝配管移流之現象,產生原料水或稀釋水反之從配管朝電解槽移流之現象。此種從配管往電解槽之原料水或稀釋水之移流引起電解槽內之氯離子濃度在上下方向之不均,此不均之結果,於重開電解之際,形成為於電解槽內產生過電流而異常停止的原因。
因而,前述電解液移流抑制部抑制電解液從電解槽朝原料水配管移流之現象,並且抑制原料水反之從原料水配管朝電解槽移流之現象。因此,可抑制在電解槽內氯離子濃度不均。結果,可預防再度開始運轉電解槽時之過電流之產生及隨此而生之裝置的異常停止,而得以提供可更穩定地運轉之電解水製造裝置。
在本發明第2態樣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中,依據本案發明人所闡明之前述現象之原因,形成具有相對於稀釋水泵之第2吐出口側將電解槽之第2流入口側配置於下方之第2傾斜配管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而配設稀釋水配管。藉此,即使將稀釋水泵設成稀釋水泵之吐出口配置於比電解槽之流入口還要下方時,亦可抑制停止運轉後,電解液即刻從電解槽移流至連接於稀釋水泵之配管內。
是故,可抑制構成構件因電解液而腐蝕,而可謀求更進一步之構成構件之長壽命化。又,可降低構成構件之更換頻率,而得以提供耐久性、經濟性及可靠度更優異之電解水製造裝置。
在本發明第3態樣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中,包含有在形成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狀態下固定原料水配管之固定機構。
因此,可在形成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狀態下,保持原料水配管。又,在本發明之第4態樣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中,包含有在形成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狀態下固定稀釋水配管之第2固定機構。因此,可在形成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狀態下保持稀釋水配管。因而,可確實地抑制電解液從電解槽流入連接於原料泵或稀釋水泵之配管內。又,亦可確實地抑制原料水、稀釋水反之從連接於原料泵、稀釋水泵之配管侵入電解槽內。
在本發明第5態樣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中,將電解液移流抑制部及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至少一者形成繞於水平方向延伸之中心軸環繞之環狀。藉此,在原料水配管中,可確實且輕易地形成具有相對於原料泵之吐出口側將電解槽之流入口側配置於上方之傾斜配管的電解液移流抑制部。又,在稀釋水配管中,可確實且輕易地形成具有相對於稀釋水泵之第2吐出口側將電解槽之第2流入口側配置於下方之第2傾斜配管的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
在本發明第6態樣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中,將前述電解液移流抑制部及前述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至少一者形成為具有繞於水平方向延伸之中心軸彎曲之U字形部及倒U字形部至少一者。藉此,在原料水配管中,可確實且輕易地形成具有相對於原料泵之吐出口側將電解槽之流入口側配置於上方之傾斜配管的電解液移流抑制部。又,在稀釋水配管中,可確實且輕易地形成具有相對於稀釋水泵之第2吐出口側將電解槽之第2流入口側配置於下方之第2傾斜配管
的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
在本發明之第7態樣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中,將前述電解液移流抑制部及前述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至少一者形成繞於鉛直方向延伸之中心軸環繞之環狀。藉此,在原料水配管中,可確實且輕易地形成具有相對於原料泵之吐出口側將電解槽之流入口側配置於上方之傾斜配管的電解液移流抑制部。又,在稀釋水配管中,可確實且輕易地形成具有相對於稀釋水泵之第2吐出口側將電解槽之第2流入口側配置於下方之第2傾斜配管的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
在本發明之第8態樣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中,具有隨著從原料泵之吐出口朝電解槽之流入口往上方傾斜之段部而形成電解液移流抑制部。藉此,在原料水配管中,可確實且輕易地形成具有相對於原料泵之吐出口側將電解槽之流入口側配設於上方之傾斜配管的電解液移流抑制部。
在本發明之第9態樣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中,具有隨著從稀釋水泵之第2吐出口朝電解槽之第2流入口往下方傾斜之第2段部而形成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藉此,在稀釋水配管中,可確實且輕易地形成具有相對於稀釋水泵之第2吐出口側將電解槽之第2流入口側配置於下方之第2傾斜配管的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第4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圖。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第4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
置之電解槽的分解立體圖。
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立體圖。
第4A圖係顯示在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剛投下電解液後之狀況之圖。
第4B圖係顯示在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2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4C圖係顯示在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5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4D圖係顯示在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10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5A圖係顯示在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剛投下電解液後之狀況之圖。
第5B圖係顯示在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2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5C圖係顯示在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5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5D圖係顯示在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10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6A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剛投下電解液後之狀況之圖。
第6B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2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6C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50小
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6D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7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6E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10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6F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20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7A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剛投下電解液後之狀況之圖。
第7B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2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7C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5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7D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7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7E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10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7F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20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8A圖係說明停止電解槽之運轉之際之電解液、原料水、及稀釋水之相互移流之狀況的原理圖。
第8B圖係說明停止電解槽之運轉之際之電解液、原料水、及稀釋水之相互移流之狀況的原理圖。
第9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
變形例的立體圖。
第10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第4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圖。
第1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原料水管(原料水配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12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稀釋水管(稀釋水配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13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第4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圖。
第14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原料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15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稀釋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16圖係顯示電解液從電解槽移流至原料水管、稀釋水管之狀態之圖。
第17圖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立體圖。
第18圖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原料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19圖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稀釋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20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立體圖。
第2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
第22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
第23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原料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24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稀釋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25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原料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26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稀釋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27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原料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28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稀釋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29圖係顯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立體圖。
第30圖係顯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原料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3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稀釋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以下,參照第1圖至第8B圖,就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作說明。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用以將為含有氯離子之原料水之電解質水溶液電解以製造電解水的電解水製造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用以製造含有次氯酸之電解殺菌水之電解水製造裝置。
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包含有貯存鹽酸水溶液、氯化鈉水溶液等原液W1(含有氯離子之原料水)之槽1、被供給混合有原液W1與水W2(稀釋水)之電解質水溶液W3(含有氯離子之原料水)並將此電解質水溶液W3電解之電解槽2、及用以從槽1將原液W1朝電解槽2輸送
之原料泵3。再者,電解水製造裝置A包含有用以將水W2輸送至槽1與電解槽2之間,將原液W1稀釋成預定濃度,以生成電解質水溶液W3之稀釋水泵4、用以將電力供至電解槽2之電解電源5、將以電解槽2電解電解質水溶液W3而產生之氯氣(或混合有氯氣之電解液W4)與處理水W2混合,以生成電解殺菌水W5(電解水)之混合器6。
電解槽2係將複數電極板串聯配置之復極式電解槽。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電解槽2具有使電解質水溶液W3於內部流通之殼體10、於此殼體10內於軸線O1方向隔開間隔並設之複數電極板11、12、將電極板11、12以於軸線O1方向隔開間隔並設之狀態保持之複數間隔件13、14、15、及一對電極棒17、18,該一對電極棒17、18係插入設置於將殼體10之中央部從外側貫穿設置於內側之電極棒插入孔16,並且分別連接於位於在軸線O1方向之兩端側之一對電極板11、12而設,以從電解電源5將電力供至電極板11、12。
殼體10使用氯乙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丙烯酸樹脂等合成樹脂形成。如第2圖所示,殼體10具有其中心軸朝軸線O1方向配置之圓筒狀本體20、一體安裝於本體20之軸線O1方向兩端側而密閉本體20之開口部的一對側體21、22。
又,在其中一側體,於下端部側(電極棒插入孔16之下側)形成有朝向軸線O1方向從外面貫穿至內面之流入口26。在另一側體22,於上端部側(電極棒插入孔16之上側)形成有朝向軸線O1方向從外面貫穿至內面之取出口27。
複數電極板11、12係鈦合金等金屬製板體,分別形成
方形板狀。又,該等電極板11、12係於隔開預定間隔對向配置之側體21、22間將各自之板面朝向側體21、22之對向方向(軸線O1方向)並設。於配置於在軸線O1方向之兩端側之電極板11、12的中央部固定連接有金屬製電極棒17、18。
複數間隔件13、14、15分別形成具有與殼體10之本體20之內徑約同徑之約圓板狀。又,在各間隔件13、14、15,於其中央形成有從其中一面貫穿至另一面而作為電解室28之方形貫穿孔。又,於比貫穿孔(28)還要上方形成有從其中一面貫穿至另一面之取出口27,於比貫穿孔(28)還要下方形成有從其中一面貫穿至另一面之流入口26。該等取出口27及流入口26分別藉由形成於其中一面之溝狀流通路30,連通於作為電解室28之貫穿孔。
如第1圖、第2圖及第3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供水設備之原料泵3以管31連接槽1與吸入原液W1之吸入口3a,且以原料水管32(原料水配管)及管36(原料水配管)連接吐出原液W1之吐出口3b(吐出口)與使電解質水溶液W3流入電解槽2之電解室28之流入口26(流入口)而設。稀釋水泵4以管33連接供水源與吸入水W2之吸入口4a,且以稀釋水管34(稀釋水配管)及管36(稀釋水配管)連接吐出水W2之吐出口4b(第2吐出口)與電解槽2之流入口26(第2流入口)而設。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供水設備之原料泵3與稀釋水泵4使用管泵。即,在本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藉在停止運轉之同時,原料泵3或稀釋水泵4以夾住管之狀態靜止,而發揮止回功能。因此,未如習知般於連接原料泵3及
稀釋水泵4之吐出口3b、4b與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之配管路徑設止回閥。此外,本發明應用於如此設有止回設備之密閉系統的裝置更有效且較佳。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3圖所示,將連接於原料泵3之吐出口3b及稀釋水泵4之吐出口4b之各管32、34連接於T形接頭35,以管36(原料水配管、稀釋水配管)連接此T形接頭35及電解槽2之流入口26(流入口、第2流入口)。藉此,以T形接頭35將原液W1與稀釋水W2混合,生成電解質水溶液W3,供至電解槽2。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可將連接原料泵3之吐出口3b與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之管32、36視為一個配管(原料水配管)。同樣地,可將連接稀釋水泵4之吐出口4b與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之管34、36視為1個配管(稀釋水配管)。又,流入口26係作為使原液W1流入電解槽2之流入口及使水W2流入電解槽2之流入口(第2流入口)的作用皆有。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原料泵3配設成原料泵3之吐出口3b相對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配置於上方。換言之,相較於流入口26所在之水平面,吐出口3b位於上方。又,稀釋水泵4配設成稀釋水泵4之吐出口4b相對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配置於下方。換言之,相較於流入口26所在之水平面,吐出口4b位於下方。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原料水管32於連接於原料泵3之吐出口3b之一端32a與連接(直接或藉由管36間接)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之另一端32b之間形成
相對於一端32a側將另一端32b側配置於上方而構成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而配設。即,在原料水管32,於一端32a(或吐出口3b)與另一端32b(或流入口26)之間形成有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此原料水管32隨著從一端32a朝另一端32b,從一端32a往下方延伸,繞於橫向(水平方向)延伸之中心軸O2彎曲,朝上方延伸,進一步,繞於橫向(水平方向)延伸之中心軸O3彎曲,朝下方延伸,另一端32b連接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此外,另一端32b藉由T形接頭35及管36,連接於流入口26,將另一端32b連接於流入口26之結構不僅可為直接連接,亦包含此種間接連接。藉如此配設原料水管32,於一端32a至另一端32b間形成U字形部41及倒U字形部42,以該等U字形部41及倒U字形部42,形成相對於一端32a側將另一端32b側配置於上方而構成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即,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具有U字形部41及倒U字形部42而形成。
此外,「相對於一側32a側將另一端32b側配置於上方而構成」換言之係指具有具從另一端32b側朝一端32a側之方向向下之傾斜的管路。因而,更具體言之,以U字形部41及倒U字形部42形成隨著從另一端32b側(或流入口26側)朝一端32a側(或吐出口3b側)下降之向下傾斜管路32c(傾斜配管)。將此向下傾斜管路32c作為主要部份而形成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即,於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之至少一部份設有向下傾斜管路32c。又,向下傾斜管路32c配置於U字形部
41與倒U字形部42間。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中,稀釋水管34於一端34a與另一端34b間形成相對於一端34a側將另一端34b側配置於下方而構成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而配設。即,在稀釋水管34,於一端34a(或吐出口4b)與另一端34b(或流入口26)間形成有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
在本實施形態中,此稀釋水管34隨著從連接於稀釋水泵4之吐出口4b之一端34a朝另一端34b,從一端34a往上方延伸,繞於橫向(水平方向)延伸之中心軸O4彎曲,朝下方延伸,進一步,繞於橫向(水平方向)延伸之中心軸O5彎曲,朝上方延伸,另一端34b連接(直接或藉由T形接頭35及管36間接)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藉如此配設稀釋水管34,於一端34a至另一端34b間形成倒U字形部43及U字形部44,以該等倒U字形部43及U字形部44,形成相對於一端34a側將另一端34b側配置於下方而構成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即,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具有倒U字形部43及U字形部44而形成。
此外,「相對於一側34a側將另一端34b側配置於下方而構成」換言之係指具有具從另一端34b側朝一端34a側之方向向上之傾斜的管路。因而,更具體言之,以倒U字形部43及U字形部44形成隨著從另一端34b側(或流入口26側)朝一端34a側(或吐出口4b側)上升之向上傾斜管路34c(第2傾斜配管)。將此向上傾斜管路34c作為主要部份而形成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即,於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之至少
一部份設有向上傾斜管路34c。又,向上傾斜管路34c配置於倒U字形部43與U字形部44間。
又,如此配設之原料水管32與稀釋水管34以束帶等圖中未示之固定機構(固定機構、第2固定機構)在形成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45之狀態下定位固定。
接著,在具有上述結構之本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中,從電解電源5將電力供至電解槽2之電極棒17、18,並且以原料泵3之驅動從槽1輸送原液W1,以稀釋水泵4之驅動,從水源輸送水W2。在管32、34流通之原液W1與稀釋水W2以T形接頭35混合而調整成預定電解質濃度之電解質水溶液W3從電流槽2之流入口26供至殼體10內之電解室28而流通。
當在電力供至電極棒17、18之狀態下,電解質水溶液W3在複數電解室28流通時,受到電解,產生氯氣。此氯氣(或混合有氯氣之電解液W4)從電解槽2之取出口27取出,以混合器6與處理水W2混合,生成電解殺菌水W5。
在習知電解水製造裝置中,當停止運轉時,有電解液W4即刻從電解槽2移流至管32、34內之可能性。因此,如本實施形態般,於泵3、4使用管泵,有產生所謂管之變色或膨脹之惡化等的情形。另一方面,使用止回閥時,有產生密封件或閥體之短壽命化等之情形。
針對此,本案發明人等為闡明此現象,實施了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及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
首先,參照第4A圖~第4D圖,就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
試作說明。在此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以以下之(1)~(5)所示之程序進行了測試。
(1)準備10mL試管46、47各3根,將水(自來水)、3%鹽酸溶液、21%鹽酸溶液分別以5mL注入試管46、47。令3根試管46為第1組,令3根試管47為第2組。
(2)使用3%鹽酸溶液作為電解質水溶液W3,將此電解質水溶液W3放入電解水製造裝置A之電解槽2,連續運轉3小時,從電解槽2採集連續運轉後之電解液W4。此外,所採集之電解液W4其有效氯濃度為265.5ppm。
(3)將所採集之電解液W4冷卻至室溫後,添加碘化鉀,使其與電解液W4中之次氯酸反應而染色。令染色後之電解液W4為染色電解液W4’。
(4)將染色電解液W4’於(1)之各試管46、47內各注入1mL。於第4A圖、第5A圖顯示剛投入染色電解液W4’後之狀況。此時,如第4A圖所示,在3根試管46(第1組),將染色電解液W4’從試管46內之上方添加(注液)於液面。又,如第5A圖所示,在剩餘之3根試管47(第2組),將染色電解液W4’添加於試管47之液底。
(5)在靜置各試管46、47之狀態下,觀察、記錄自投入染色電解液W4’時算起20小時、50小時、100小時後之著色狀態之經時變化。於第4B圖、第5圖顯示經過20小時後之狀況,於第4C圖、第5C圖顯示經過50小時後之狀況,於第4D圖、第5D圖顯示經過100小時後之狀況。
如第4A圖~第4D圖所示,在此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
中,於水之液面添加染色電解液W4’時,電解液W4’一面朝試管46之底部擴散,一面在底部沉降。添加後未立即完全擴散,而耗費時間,擴散至測試管全體,移流之電解液W4’之沉降亦於經過100小時後觀察。相對於此,於3%鹽酸溶液及21%鹽酸溶液分別添加染色電解液W4’時,添加後,染色電解液W4’不移流,而在液面附近滯留。又,觀察到耗費時間,電解液W4’慢慢地擴散至下方之狀態。
又,如第5A圖~第5D圖所示,於水之液底添加染色電解液W4’時,添加後,染色電解液W4’不移流而在試管47之底部滯留。不引發移流,僅產生擴散,耗費時間,電解液W4’慢慢地擴散至上方,確認了即使在經過100小時之階段,仍未達到擴散至全體之狀況。另一方面,於3%鹽酸溶液及21%鹽酸熔液分別添加染色電解液W4’時,觀察到添加後,染色電解液W4一面稍微擴散,一面朝液面移流,藉此移流立即上升至液面,暫時滯留於液面後,隨著時間經過擴散至下方之狀況。
從上述測試結果確認了在水中,電解液W4’移流至下方且易積存於液底,在鹽酸溶液中,電解液W4’移流至上方且易積存於液面。又,確認了隨著時間經過,電解液W4’擴散至全體。
如第4A圖~第4D圖及第5A圖~第5D圖所示,電解液W4’之移流因密度之差,在鉛直方向引發。於表1顯示在測試使用之水、鹽酸、電解液之比重。在表1所示之鹽酸與電解液中,由於不管鹽酸之濃度為何,鹽酸之比重皆大於電解液,
故顯示了在鹽酸溶液中之電解液W4’於添加後立即上升至液面之動作(非擴散而為移流)。
若為水與電解液W4’,在接液部,引發H2O+Cl2
→HClO+HCl之反應,溶解於電解液W4’之氯氣與水反應,生成次氯酸分子。水與電解液W4’之反應物(次氯酸水)比重較水單獨大。
因此,如第4A圖~第4D圖般,從液面將電解液W4’添加於水時,顯示了下述動作,前述動作係電解液W4’之氯分子與水分子反應,生成次氯酸分子,隨次氯酸與碘化鉀之反應而生之顯色沉降至液底。
又,如第5A圖~第5D圖般,從水之液底添加電解液W4’時,顯示了下述動作(移流),前述動作係電解液之氯分子與水分子反應,生成次氯酸分子,由於比重較水單獨大,故停留於液底。正確言之,反覆進行氯氣次氯酸之反應至化學反應式達到平衡為止。
接著,參照第6A圖~第6F圖及第7A圖~第7F圖,就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作說明。在此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以以下(1)~(8)所示之程序,進行了測試。
(1)以燃燒器將PFA管(氟樹脂管)加熱,成形成高度150mm之U字形,填充(注液)水或3%鹽酸溶液。
(2)以燃燒器將填充有水或3%鹽酸溶液之PFA管之一端部熔解而密閉。
(3)使用3%鹽酸溶液作為電解質水溶液W3,將此電解質水溶液W3放入電解水製造裝置A之電解槽2,連續運轉3小時,從電解槽2採集連續運轉後之電解液W4。此外,所採集之電解液W4其有效氯濃度為265.5ppm。
(4)將所採集之電解液W4冷卻至室溫後,添加碘化鉀,使其與電解液W4中之次氯酸反應而染色。令染色後之電解液W4為染色電解液W4’。
(5)於密閉了一端部之各PFA管從另一端部注入染色電解液W4’300μl。
(6)充滿水之PFA管使用封口膜密閉注入有電解液W4’之另一端部。又,充滿有3%鹽酸溶液之PFA管以燃燒器將其另一端部熔解而密閉。此外,由於當填充有水之管進行燃燒器所作之加熱熔融之密閉時,電解液W4’上升,故使用封口膜,進行另一端部之密閉。
(7)如第6A圖~第6F圖所示,填充有水之管以倒U字之姿勢靜置,如第7A圖~第7F圖所示,填充有3%鹽酸溶液之管以U字姿勢靜置。此係依據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之結果。於第6A圖、第7A圖顯示剛投入染色電解液W4’後之狀況。
(8)觀察、記錄自染色電解液W4’投入時算起20小時、50小時、70小時、100小時、200小時後之著色狀態之經時
變化。於第6B圖、第7B圖顯示經過20小時後之狀況,於第6C圖、第7C圖顯示經過50小時後之狀況,於第6D圖、第7D圖顯示經過70小時後之狀況,於第6E圖、第7E圖顯示經過100小時後之狀況,於第6F圖、第7F圖顯示經過200小時後之狀況。
在此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在填充有水之情況,如第6A圖~第6F圖所示,觀察到下述狀況,前述狀況係添加於另一端部(下端部)之染色電解液W4’在下方滯留,不引發移流而僅產生擴散。耗費時間,電解液W4’慢慢地擴散至上方,即使經過200小時,仍未到達倒U字之管頂部。
另一方面,在填充有3%鹽酸溶液之情況,如第7A圖~第7F圖所示,觀察到下述狀況,前述狀況係添加於另一端部(上端部)之染色電解液W4’在上方滯留,不引發移流而僅產生擴散。耗費時間,電解液W4’慢慢地擴散至下方,即使經過200小時,仍未到達U字之管底部。
即,此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之結果與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之電解液之動作相同。
根據第1及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之結果,推定當原料泵3位於比電解槽2還要上方時,運轉停止後,電解液W4即刻從電解槽2移流至管32內之電解質水溶液W3(鹽酸溶液)中。因電解液W4移流至管32內,有管32等構成構件腐蝕之可能性。
又,根據第1及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之結果,推定當稀釋水泵4位於比電解槽2還要下方時,運轉停止後,電
解液W4即刻從電解槽2移流至管34內之水中。因電解液W4移流至管34內,有管34等構成構件腐蝕之可能性。
從第1及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之結果,清楚了解習知其原因不明之連接原料泵3及稀釋水泵4之吐出口3b、4b與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之管32、34的變色或膨脹之惡化的產生、因從管32、34之內壁剝離之剝離物引起之管32、34之閉塞等之產生起因於電解液W4之移流。再者,清楚了解電解液W4之移流因原料泵3位於比電解槽2還要上方或者稀釋水泵4位於電解槽2之下方而產生。
另一方面,亦清楚了解電解液W4之移流有引起其他不佳之狀況之可能性。第8A圖顯示剛停止電解槽2之運轉後之狀態,第8B圖顯示電解液W4之移流從電解槽2往配管32、34前進之狀態。如第8A圖所示,於電解槽2之運轉停止之際,如前述,殘留於電解槽2中之電解液W4朝原料水配管32或稀釋水配管34開始移流。然而,在電解水製造裝置A之停止中,原料水配管32及稀釋水配管34以圖中未示之止回設備止回,配管32、34內呈密閉狀態。因此,當電解液W4從電解槽2移流至配管32、34時,如第8B圖所示,原料水W3(W1)反之從原料水配管32側移流至電解槽2,又,稀釋水W2從稀釋水配管34側移流至電解槽2。
移流至電解槽2之原料水W3在電解槽2內滯留於下部,又,稀釋水W2在電解槽2內滯留於上部。由於原料水W3為氯離子濃度高之液體,故在電解槽2之內部,下部氯離子濃度高,上部氯離子濃度低,於電解槽2內部於上下方
向產生氯離子濃度之不均。因此氯離子濃度之不均,於重開電解槽2之運轉之際,產生過電流,有電解水製造裝置引發異常停止之可能性。
如以上,本案發明人等從第1及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之結果,亦查明電解流W4之移流為原料泵3及稀釋水泵4之零件或連接管32、34之惡化、管32、34之閉塞等的原因,並且隨著電解液W4之移流而產生之原料水W3或稀釋水W2之移流亦為重開在停止狀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運轉時之異常停止的原因。
此外,不論移流之產生,皆引發擴散。即,雖然有與移流同時引發擴散或僅引發擴散之不同,但不管移流之有無,皆引發擴散。惟,由於擴散物質之移動速度慢,又,電解液W4以原液W1、稀釋水W2、或電解質水溶液W3稀釋,故相較於移流,對電解水製造裝置造成之影響之程度小。
在本實施形態中,於一端32a至另一端32b間形成U字形部41與倒U字形部42,以該等U字形部41及倒U字形部42,相對於一端32a側將另一端32b側配置於上方而構成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形成於原枓水管32。更詳而言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具有隨著從另一端32b側朝一端32a側下降之向下傾斜管路32c。
當電解液W4從連接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之另一端32b朝原料水管32移流時,電解液W4在原料水管32內於箭號X方向流動而到達倒U字形部42(參照第3圖)。然而,於其前方存在向下傾斜管路32。此向下傾斜管路32c由於在向下
之方向形成有管路,故電解液W4無法再前進。是故,以向下傾斜管路32c抑制電解液W4進一步流動至原料水管32之一端32a側。
另一方面,於一端34a至另一端34b之間形成倒U字形部43及U字形部44,以該等倒U字形部43及U字形部44,相對於一端34a側將另一端34b側配置於下方而構成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形成於稀釋水管34。更詳細言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具有隨著從另一端34b側朝一端側34a上升之向上傾斜管路34c。
當電解液W4從連接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之另一端34b朝稀釋水管34移流時,電解液W4在稀釋水管34內於箭號Y方向流動,而到達U字形部44(參照第3圖)。然而,於其前方存在向上傾斜管路34c。此向上傾斜管路34c由於在向上之方向形成有管路,故電解液W4無法再前進。是故,以向上傾斜管路34c抑制電解液W4進一步流動至稀釋水管34之一端34a側。
本案發明人如上述,闡明儘管以止回設備抑制電解槽2之電解液W4之逆流,於電解水製造裝置A之運轉停止後,電解液W4仍從電解槽2侵入至原料水管32內之現象之原因。依據此,在本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中,形成相對於一端32a側將另一端32b側配置於上方而構成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而配設原料水管32。藉此,即使將原料泵3設成原料泵3之吐出口3b配置於比電解槽2之流入口26還要上方,亦可抑制停止運轉後,電解液W4即刻從電解槽2侵
入至連接於原料泵3之原料水管32內。
結果,可抑制構成構件因電解液W4而腐蝕,而得以謀求構成構件之長壽命化。又,可降低構成構件之更換頻率,而得以提供耐久性、經濟性及可靠度優異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
又,依據本案發明人所闡明之上述現象之原因,形成相對於一端34a側將另一端34b側配置於下方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而配設稀釋水管34。藉此,即使將稀釋水泵4設成稀釋水泵4之吐出口4b配置於比電解槽2之流入口26還要下方時,可抑制停止運轉後,電解液W4即刻從電解槽2侵入至連接於稀釋水泵4之稀釋水管34內。
結果,可抑制構成構件因電解液W4而腐蝕,而得以謀求更進一步之構成構件之長壽命化。又,可降低構成構件之更換頻率,而得以提供耐久性、經濟性及可靠度更優異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
又,包含有將原料水管32及稀釋水管34在形成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45之狀態下固定之固定機構。因此,可在形成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45之狀態下保持原料水管32及稀釋水管34,而得以抑制電解液W4從電解槽2侵入至連接於原料泵3及稀釋水泵4之管32、34內。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中,具有隨著從原料水管32及稀釋水管34之一端32a、34a朝另一端32b、34b,繞於橫向(水平方向)延伸之中心軸O2~O5彎曲之U字形部41、44及倒U字形部42、43而形成電解液移流抑制部
40、45。藉此,在原料水配管32中,可確實且輕易地形成相對於一端32a側將另一端32b側配置於上方而構成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又,在稀釋水管34中,可確實且輕易地形成相對於一端34a側將另一端34b側配置於下方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電解槽製造裝置A中,由於可抑制從電解槽2朝原料水管32或稀釋水管34之電解液W4之移流,故亦可同時抑制從原料水管32或稀釋水管34朝電解槽2之原料水W3或稀釋水W2之移流。因此,在電解水製造裝置A之停止中,原料水W3或稀釋水W2不致侵入至電解槽2內,而可防止在電解槽2內部氯離子於上下方向不均之現象。因而,可抑制將電解水製造裝置A從停止狀態重開運轉時,因過電流之產生,裝置異常停止。因此,得以提供可較習知穩定地運轉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
以上,就本發明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作了說明,本發明非限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者,可在本發明之範圍內適宜變更。
舉例言之,在本實施形態中,供給原液W1或稀釋水W2之原料泵3或稀釋水泵4為管泵,亦可將其他種類之泵用於原料泵3或稀釋水泵4。亦可於連接該等泵3、4之吐出口3b、4b與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之管32、34設止回閥,構成電解水製造裝置A。此時,藉將原料泵3或稀釋水泵4相對於電解槽2以與本實施形態相同之位置關係配設,亦可獲得與本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此時,由於止回閥亦為電解水製造裝置A之構成零件,故止回閥不宜接觸電解液W4。因而,此時,宜於電解槽2與止回閥間設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45。若為此種配置,由於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45抑制來自電解槽2之電解液W4之移流,故可防止電解液W4接觸止回閥。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具有隨著從原料水管32及稀釋水管34之一端32a、34a朝另一端32b、34b,繞於橫向(水平方向)延伸之中心軸O2~O5彎曲而構成之U字形部41、44及倒U字形部42、43而形成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45。
相對於此,如第9圖所示,亦可在原料水管32中,隨著從連接於原料泵3之吐出口3b之一端32a朝另一端32b,從一端32a往上方延伸,接著繞於橫向(水平方向)延伸之中心軸O2彎曲,朝下方延伸,將另一端32b連接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亦可以藉如此配設原料水管32而形成之倒U字形部42,形成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此時,在原料水管32中從一端32a往上方延伸之部份形成向下傾斜管路32c。
在此時,也由於從連接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之另一端32b側在原料水管32內在箭號X方向流動的電解液W4到達向下傾斜管路32c時,管路向下,故電解液W4無法再前進。因此,可抑制電解液W4進一步流動至原料水管32之一端32a側,而得以獲得與本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又,在稀釋水管34,亦如第9圖所示,亦可隨著從連接於稀釋水泵4之吐出口4b之一端34a朝另一端34b,從一端34a往下方延伸,接著繞於橫向(水平方向)延伸之中心軸O4
彎曲,朝上方延伸,將另一端34b連接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亦可以藉如此配設稀釋水管34而形成之U字形部44,形成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此時,在稀釋水管34中從一端34a往下方延伸之部份形成向上傾斜管路34c。
在此時,也由於當從連接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之另一端34b側在稀釋水管34內在箭號Y方向流動的電解液W4到達向上傾斜管路34c時,管路向上,故電解液W4無法再前進。因此,可抑制電解液W4進一步流動至稀釋水管34之一端34a側,而得以獲得與本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電解水製造裝置A構造成以T形接頭35連接原料水管32及稀釋水管34,使以稀釋水泵4所供給之稀釋水W2以T形接頭35混合於以原料泵3所供給之原液W1,而生成預定濃度之電解質水溶液W3,使所生成之電解水溶液W3流入電解槽2。
相對於此,如第10圖、第11圖、第12圖所示,電解水製造裝置A亦可構造成將原料泵3與稀釋水泵4分別個別連接於電解槽2,使從原料泵3供給之原液W1與從稀釋水泵4所供給之稀釋水W2在電解槽2內混合,使預定濃度之電解質水溶液W3在電解槽2內流通。
又,如第13圖(及第11圖)所示,電解水製造裝置A亦可構造成將預先混合原液W1與稀釋水W2而調整成預定濃度之電解質水溶液W3以原料泵3供至電解槽2。即,亦可不具有稀釋水泵4。
此外,與第9圖所示之結構相反,於原料水管32形成僅
由U字形部41構成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時,構造成第14圖所示。此時,形成在原料水管32從流入口26往下方延伸之部份作為向下傾斜管路32c。同樣地,與第9圖所示之結構相反,形成僅由倒U字形部43構成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時,構造成第15圖所示。此時,形成在稀釋水管34從流入口26往上方延伸之部份作為向上傾斜管路34c。
在如上述構成時,亦與本實施形態同樣地,藉於原料水管32及稀釋水管34形成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45,得以獲得與本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此外,在第11圖、第12圖、第14圖及第15圖中,於殼體10之其中一側體21形成有1個流入口26。在第11圖、第14圖中,原料水管32連接於流入口26,在第12圖、第15圖中,稀釋水管34連接於流入口26。另一方面,如第10圖般,將原料泵3與稀釋水泵4分別個別連接於電解槽2時,亦可於殼體10之其中一側體21形成2個流入口26(流入口、第2流入口),於各流入口26連接原料水管32及稀釋水管34。又,亦可於殼體10之一對側體21、22分別形成流入口26。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3圖所示,以T形接頭35連接原料水管32與稀釋水管34,而構成電解水製造裝置A。此時,如第16圖所示,供給原液W1之原料泵3之吐出口3b(第16圖未圖示)位於高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之位置,且供給稀釋水W2之稀釋水泵4之吐出口4b(第16圖中未圖示)位於低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之位置時,於電解槽2之運轉停止之際,殘留於電解槽2之電解液W4移流至T形接頭35。電解液W4在原
料水管32內於箭號X方向移流至上方,且在稀釋水管34內於箭號Y方向移流至下方。反之,原液W1從原料水管32移流至電解槽2內,且稀釋水W2從稀釋水管34移流至電解槽2內。
即,在第3圖所示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中,電解液W4從T形接頭35移流至原料水管32之倒U字形部42,且從T形接頭35移流至稀釋水管34之U字形部44。然而,可以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45抑制電解液W4進一步流動至原料水管32之一端32a側且流動至稀釋水管34之一端34a側。
此外,即使為第16圖之情形,仍產生擴散之現象,但關於擴散對電解水製造裝置A之影響相較於移流僅為些微。
接著,參照第1圖、第2圖、第17圖,就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作說明。本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係有關於用以將為含有氯離子之原料水之電解質水溶液電解以製造電解水的電解水製造裝置,相對於第1實施形態僅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結構不同。是故,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結構省略其詳細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中,如第17圖所示,原料水管32(原料水配管)於一端32a(或吐出口3b)與另一端32b(或流入口26)間形成相對於一端32a側將另一端32b側配置於上方而構成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而配設。
又,稀釋水管34(稀釋水配管)於一端34a(或吐出口4b)與另一端34b(或流入口26)間形成相對於一端34a側將另一端34b側配置於下方而構成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而配設。
在本實施形態中,原料水管32與稀釋水管34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45形成分別隨著從一端32a、34a朝另一端32b、34b,繞於上下方向(鉛直方向)延伸之中心軸O6、O7捲繞之環狀(圈狀)。
具體言之,原料水管32形成以隨著從另一端32b朝一端32a往下方延伸之狀態繞中心軸O6環繞之環狀(圈狀)。此環狀之原料水管32之形狀形成隨著從另一端32b側(或流入口26側)朝一端32a側(或吐出口3b側)下降之向下傾斜管路32c(傾斜配管)。此向下傾斜管路32c形成為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之主要部份。即,於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之至少一部份設有向下傾斜管路32c。
又,稀釋水管34形成以隨著從另一端34b朝一端34a往上方延伸之狀態繞中心軸O7環繞之環狀(圈狀)。此環狀之稀釋水管34之形狀形成隨著從另一端34b側(或流入口26側)朝一端34a側(或吐出口4b側)上升之向上傾斜管路34c。此向上傾斜管路34c形成為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之主要部份。即,於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之至少一部份設有向上傾斜管路34c。
如第17圖所示,在停止電解水製造裝置A之運轉時,電解液W4從連接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之另一端32b側在箭號X方向在原料水管32內流動,到達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之向下傾斜管路32c。由於向下傾斜管路32c朝向下方,故電解液W4無法再前進,而可抑制電解液W4進一步流動至原料水管32之一端32a側。
又,在停止電解水製造裝置A之運轉時,電解液W4從連接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之另一端34b側在箭號Y方向在稀釋水管34內流動,到達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之向上傾斜管路34c。由於向上傾斜管路34c朝向上方,故電解液W4無法再前進,而可抑制電解液W4進一步流動至稀釋水管34之一端34a側。
在本實施形態中,設形成隨著從一端32a朝另一端32b繞於上下方向延伸之中心軸O6環繞之環狀並且具有向下傾斜管路32c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而配設原料水管32。又,設形成隨著從一端34a朝另一端34b繞於上下方向延伸之中心軸O7環繞之環狀並且具有向上傾斜管路34c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而配設稀釋水管34。
因而,在本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中,亦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即使將原料泵3設成原料泵3之吐出口3b配置於比電解槽2之流入口26還要上方,亦可抑制停止運轉後,電解液W4即刻從電解槽2流動至連接於原料泵3之配管32內。又,即使將稀釋水泵4設成稀釋水泵4之吐出口4b配置於比電解槽2之流入口26還要下方,亦可抑制停止運轉後,電解液W4即刻從電解槽2流動至連接於稀釋水泵4之配管34內。
是故,可抑制構成構件因電解液W4而腐蝕,而可謀求構成構件之長壽命化。又,可降低構成構件之更換頻率,而得以提供耐久性、經濟性及可靠度優異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
再者,藉如上述配設原料水管32,可確實且輕易地形
成相對於一端32a側將另一端32b側配置於上方而構成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又,藉如上述配設稀釋水管34,可確實且輕易地形成相對於一端34a側將另一端34b側配置於下方而構成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
以上,就本發明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第2實施形態作了說明,本發明非限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者,包含第1實施形態之變更例在內,可在本發明之範圍內適宜變更。
舉例言之,如第10圖所示,將原料泵3與稀釋水泵4分別個別連接於電解槽2,使從原料泵3供給之原液W1與從稀釋水泵4所供給之稀釋水W2在電解槽2內混合,使預定濃度之電解質水溶液W3在電解槽2內流通時,構造成第18圖、第19圖所示即可。又,如第13圖所示,將預先將原液W1與稀釋水W2混合而調整成預定濃度之電解質水溶液W3以原料泵3供至電解槽2時,構造成第18圖所示即可。
在如上述構成時,亦與本實施形態同樣地,藉於原料水管32及稀釋水管34形成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45,可獲得與本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接著,參照第1圖、第2圖、第20圖,就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作說明。相對於第1、第2實施形態僅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結構不同。是故,對與第1、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結構省略其詳細說明。
在第20圖所示之本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中,與第1、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原料水管32(原料水配管)於一端
32a與另一端32b間形成相對於一端32a側將另一端32b側配置於上方而構成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而配設。又,稀釋水管34(稀釋水配管)於一端34a與另一端34b間形成相對於一端34a側將另一端34b側配置於下方而構成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而配設。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原料水管32與稀釋水管34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45形成分別隨著從一端32a、34a朝另一端32b、34b,繞於上下方向(鉛直方向)延伸之中心軸O8、O9環繞之環狀(圈狀)。
具體言之,原料水管32形成以隨著從另一端32b朝一端32a往下方開始前進後繞中心軸O8環繞之環狀(圈狀)。此環狀原料水管32之往下方開始前進之部位形成隨著從另一端32b側(或流入口26側)朝一端32a側(或吐出口3b側)下降之向下傾斜管路32c(傾斜配管)。此向下傾斜配管路32c形成為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之主要部份。
又,稀釋水管34形成以隨著從另一端34b朝一端34a往下方開始前進後繞中心軸O9環繞之環狀(圈狀)。此環狀稀釋水管34之往下方前進後往上方開始前進之部位形成隨著從另一端34b側(或流入口26側)朝一端34a側(或吐出口4b側)上升之向上傾斜管路34c(第2傾斜配管)。此向上傾斜管路34c形成為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之主要部份。
如第20圖所示,在停止電解水製造裝置A之運轉時,電解液W4從連接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之另一端32b側在箭號X方向在原料水管32內流動,到達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
之向下傾斜管路32c。由於向下傾斜管路32c朝向下方,故電解液W4無法再前進,而可抑制電解液W4進一步流動至原料水管32之一端32a側。
又,在停止電解水製造裝置A之運轉時,電解液W4從連接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之另一端34b側在箭號Y方向在稀釋水管34內流動,到達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之向上傾斜管路34c。由於向上傾斜管路34c朝向下方一次後朝向上方,故電解液W4無法再前進,而可抑制電解液W4進一步流動至稀釋水管34之一端34a側。
在本實施形態中,設形成隨著從一端32a朝另一端32b繞於橫向(水平方向)延伸之中心軸O8環繞之環狀並且具有向下傾斜管路32c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而配設原料水管32。又,設形成隨著從一端34a朝另一端34b繞於橫向(水平方向)延伸之中心軸O9環繞之環狀並且具有向上傾斜管路34c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而配設稀釋水管34。
因而,在本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中,亦與第1、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即使將原料泵3設成原料泵3之吐出口3b配置於比電解槽2之流入口26還要上方,亦可抑制停止運轉後,電解液W4即刻從電解槽2流動至比連接於原料泵3之配管32內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還要前面。又,即使將稀釋水泵4設成稀釋水泵4之吐出口4b配置於比電解槽2之流入口26還要下方,亦可抑制停止運轉後,電解液W4即刻從電解槽2流動至比連接於稀釋水泵4之配管34內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還要前面。
是故,可抑制構成構件因電解液W4而腐蝕,而得以謀求構成構件之長壽命化。又,可降低構成構件之更換頻率,而得以提供耐久性、經濟性及可靠度優異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
再者,藉如上述配設原料水管32,可確實且輕易地形成相對於一端32a側將另一端32b側配置於上方而構成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又,藉如上述配設稀釋水管34,可確實且輕易地形成相對於一端34a側將另一端34b側配置於下方而構成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
以上,就本發明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第3實施形態作了說明,本發明非限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者,包含第1、第2實施形態之變更例在內,可在本發明之範圍內適宜變更。
舉例言之,於第20圖顯示了從電解槽2之流入口26所在之水平面突出至下方之圈狀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45,如第21圖所示,亦可形成從電解槽2之流入口26所在之水平面突出至上方之圈狀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45。藉此結構,亦可獲得與本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又,如第22圖所示,亦可形成從電解槽2之流入口26所在之鉛直面突出至橫向之圈狀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45。藉此結構,亦可獲得與本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又,如第10圖所示,將原料泵3與稀釋水泵4分別個別連接於電解槽2,使從原料泵3供給之原液W1與從稀釋水泵4所供給之稀釋水W2在電解槽2內混合,使預定濃度之電解質水溶液W3在電解槽2內流通時,構造成第23圖至第28圖
所示即可。又,如第13圖所示,將預先將原液W1與稀釋水W2混合而調整成預定溫度之電解質水溶液W3以原料泵3供至電解槽2時,構造成第23圖、第25圖及第27圖所示即可。
在如上述構成時,亦與本實施形態同樣地,藉於原料水管32及稀釋水管34形成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45,可獲得與本實施形態同樣之作用效果。
接著,參照第1圖、第2圖、第29圖,就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作說明。相對於第1、第2、第3實施形態僅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結構不同。是故,對與第1、第2、第3實施形態相同之結構省略其詳細說明。
在第29圖所示之本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中,與第1、第2、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原料水管32(原料水配管)於一端32a與另一端32b間形成相對於一端32a側將另一端32b側配置於上方而構成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而配設。又,稀釋水管34(稀釋水配管)於一端34a與另一端34b間形成相對於一端34a側將另一端34b側配置於下方而構成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而配設。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原料水管32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於原料水管32之一端32a與另一端32b間具有隨著從一端32a朝另一端32b往上方傾斜之段部50而形成。又,稀釋水管34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於稀釋水管34之一端34a與另一端34b間具有隨著從一端34a朝另一端34b往下方傾斜之段部51(第2段部)而形成。
此段部50形成隨著從另一端32b側(或流入口26側)朝一端32a側(或吐出口3b側)下降之向下傾斜管路32c,而形成為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之主要部份。
此段部51形成隨著從另一端34b側(或流入口26側)朝一端34a側(或吐出口4b側)上升之向上傾斜管路34c,而形成為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之主要部份。
在停止電解水製造裝置A之運轉時,電解液W4從連接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之另一端32b側在箭號X方向在原料水管32內流動,到達段部50(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之向下傾斜管路32c。由於向下傾斜管路32c朝向下方,故電解液W4無法再前進,而可抑制電解液W4進一步流動至原料水管32之一端32a側。
又,在停止電解水製造裝置A之運轉時,電解液W4從連接於電解槽2之流入口26之另一端34b側在箭號Y方向在稀釋水管34內流動,到達段部51(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之向上傾斜管路34c。由於向上傾斜管路34c朝向上方,故電解液W4無法再前進,而可抑制電解液W4進一步流動至稀釋水管34之一端34a側。
在本實施形態中,設以隨著從一端32a朝另一端32b往上方傾斜之段部50(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形成之向下傾斜管路32c,而配設原料水管32。又,設以隨著從一端34a朝另一端34b往下方傾斜之段部51(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形成之向上傾斜管路34c,而配設稀釋水管34。
因而,在本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中,亦與第1、
第2、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即使將原料泵3設成原料泵3之吐出口3b配置於比電解槽2之流入口26還要上方,亦可抑制停止運轉後,電解液W4即刻從電解槽2流動至比連接於原料泵3之配管32內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還要前面。又,即使將稀釋水泵4設成稀釋水泵4之吐出口4b配置於比電解槽2之流入口26還要下方,亦可抑制停止運轉後,電解液W4即刻從電解槽2流動至比連接於稀釋水泵4之配管34內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還要前面。
是故,可抑制構成構件因電解液W4而腐蝕,而可謀求構成構件之長壽命化。又,可降低構成構件之更換頻率,而得以提供耐久性、經濟性及可靠度優異之電解水製造裝置A。
再者,藉如上述配設原料水管32,可確實且輕易地形成相對於一端32a側將另一端32b側配置於上方而構成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又,藉如上述配設稀釋水管34,可確實且輕易地形成相對於一端34a側將另一端34b側配置於下方而構成之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5。
以上,就本發明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第4實施形態作了說明,本發明非限於上述第4實施形態者,包含第1、第2、第3實施形態之變更例在內,可在本發明之範圍內適宜變更。
舉例言之,如第10圖所示,將原料泵3與稀釋水泵4分別個別連接於電解槽2,使從原料泵3供給之原液W1與從稀釋水泵4所供給之稀釋水W2在電解槽2內混合,使預定濃度之電解質水溶液W3在電解槽2內流通時,構造成第30圖及
第31圖所示即可。又,如第13圖所示,將預先將原液W1與稀釋水W2混合而調整成預定濃度之電解質水溶液W3以原料泵3供至電解槽2時,構造成第30圖所示即可。
在如上述構成時,亦與本實施形態同樣地,藉於原料水管32及稀釋水管34形成電解液移流抑制部40、45,可獲得與本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本發明可廣泛地利用於將含有氯離子之原料水電解以製造電解水之電解水製造裝置。
1‧‧‧槽
2‧‧‧電解槽
3‧‧‧原料泵
3a‧‧‧吸入口
3b‧‧‧吐出口
4‧‧‧稀釋水泵
4a‧‧‧吸入口
4b‧‧‧吐出口
5‧‧‧電解電源
6‧‧‧混合器
10‧‧‧殼體
11,12‧‧‧電極板
13-15‧‧‧間隔件
16‧‧‧電極棒插入孔
17,18‧‧‧電極棒
20‧‧‧本體
21,22‧‧‧側體
26‧‧‧流入口
27‧‧‧取出口
28‧‧‧電解室
30‧‧‧流通路
31,33,36‧‧‧管
32‧‧‧原料水管
32a‧‧‧一端
32b‧‧‧另一端
32c‧‧‧向下傾斜管路
34‧‧‧稀釋水管
34a‧‧‧一端
34b‧‧‧另一端
34c‧‧‧向上傾斜管路
35‧‧‧T形接頭
40‧‧‧電解液移流抑制部
41,44‧‧‧U字形部
42,43‧‧‧倒U字形部
45‧‧‧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
46,47‧‧‧試管
50,51‧‧‧段部
A‧‧‧電解水製造裝置
O1‧‧‧軸線
O2-O9‧‧‧中心軸
W1‧‧‧原液
W2‧‧‧水(稀釋水)
W3‧‧‧電解質水溶液(原料水)
W4‧‧‧電解液
W4’‧‧‧染色電解液
W5‧‧‧電解殺菌水(電解水)
X,Y‧‧‧箭號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第4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圖。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第4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電解槽的分解立體圖。
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立體圖。
第4A圖係顯示在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剛投下電解液後之狀況之圖。
第4B圖係顯示在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2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4C圖係顯示在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5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4D圖係顯示在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10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5A圖係顯示在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剛投下電解液後之狀況之圖。
第5B圖係顯示在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2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5C圖係顯示在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5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5D圖係顯示在第1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10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6A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剛投下電解液後之狀況之圖。
第6B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2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6C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5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6D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7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6E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10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6F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20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7A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剛投下電解液後之狀況之圖。
第7B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2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7C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5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7D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7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7E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10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7F圖係顯示在第2電解液動作確認測試中經過200小時後之狀況之圖。
第8A圖係說明停止電解槽之運轉之際之電解液、原料水、及稀釋水之相互移流之狀況的原理圖。
第8B圖係說明停止電解槽之運轉之際之電解液、原料水、及稀釋水之相互移流之狀況的原理圖。
第9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
第10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第4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圖。
第1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原料水管(原料水配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12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稀釋水管(稀釋水配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13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第4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圖。
第14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原料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15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稀釋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16圖係顯示電解液從電解槽移流至原料水管、稀釋水管之狀態之圖。
第17圖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立體圖。
第18圖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原料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19圖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稀釋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20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立體圖。
第2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
第22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
第23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原料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
之圖。
第24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稀釋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25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原料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26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稀釋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27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原料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28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稀釋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29圖係顯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立體圖。
第30圖係顯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原料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第3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電解水製造裝置之變形例的立體圖,係顯示稀釋水管之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圖。
2‧‧‧電解槽
3‧‧‧原料泵
3a‧‧‧吸入口
3b‧‧‧吐出口
4‧‧‧稀釋水泵
4a‧‧‧吸入口
4b‧‧‧吐出口
10‧‧‧殼體
20‧‧‧本體
21,22‧‧‧側體
26‧‧‧流入口
31,33,36‧‧‧管
32‧‧‧原料水管
32a‧‧‧一端
32b‧‧‧另一端
32c‧‧‧向下傾斜管路
34‧‧‧稀釋水管
34a‧‧‧一端
34b‧‧‧另一端
34c‧‧‧向上傾斜管路
35‧‧‧T形接頭
40‧‧‧電解液移流抑制部
41,44‧‧‧U字形部
42,43‧‧‧倒U字形部
45‧‧‧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
O2-O5‧‧‧中心軸
W1‧‧‧原液
W2‧‧‧水(稀釋水)
W3‧‧‧電解質水溶液(原料水)
X,Y‧‧‧箭號
Claims (11)
- 一種電解水製造裝置,係將含有氯離子之原料水電解以製造電解水者,其包含有:電解槽;原料泵,係將前述原料水供至前述電解槽;原料水配管,係將用以吐出前述原料水之前述原料泵之吐出口與使前述原料水流入之前述電解槽之流入口相連接;及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係形成在前述原料水配管中前述吐出口與前述流入口之間者;又,前述原料泵設成前述吐出口配置於比前述流入口還要上方,前述原料水配管在前述電解水製造裝置停止中是密閉狀態,於前述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至少一部份設有傾斜配管,該傾斜配管配置成其在前述流入口側比其在前述吐出口側更上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解水製造裝置,其更包含有:稀釋水泵,係供給用以稀釋前述原料水之稀釋水,俾使前述原料水形成預定電解質濃度;稀釋水配管,係將用以吐出前述稀釋水之前述稀釋水泵之第2吐出口與使前述稀釋水流入之前述電解槽之第2流入口相連接;及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係形成在前述稀釋水配管 中前述第2吐出口與前述第2流入口間;前述稀釋水泵設成前述第2吐出口配置於比前述第2流入口還要下方,前述稀釋水配管在前述電解水製造裝置停止中是密閉狀態,於前述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至少一部份設有第2傾斜配管,該第2傾斜配管配置成其在前述第2流入口側比其在前述第2吐出口側更下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解水製造裝置,其更包含有:固定機構,係在形成有前述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狀態下固定前述原料水配管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電解水製造裝置,其更包含有:第2固定機構,係在形成有前述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之狀態下固定前述稀釋水配管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電解水製造裝置,其中前述電解液移流抑制部及前述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中至少一者形成環狀,該環狀繞著水平方向上延伸之中心軸捲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電解水製造裝置,其中前述電解液移流抑制部及前述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中至少一者是具備U字形部及倒U字形部之至少一者而形成者,該U字形部及倒U字形部繞著水平方向上延伸之中心軸彎曲。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電解水製造裝 置,其中前述電解液移流抑制部及前述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中至少一者形成環狀,該環狀繞著在鉛直方向上延伸之中心軸捲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電解水製造裝置,其中前述電解液移流抑制部是具有段部而形成者,該段部隨著從前述吐出口朝向前述流入口而往上方傾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4項之電解水製造裝置,其中前述第2電解液移流抑制部是具有第2段部而形成者,該第2段部隨著從前述第2吐出口朝向前述第2流入口而往下方傾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解水製造裝置,其中前述原料泵或前述原料水配管具有止回機構,前述止回機構於前述電解水製造裝置停止中使前述原料水配管為密閉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電解水製造裝置,其中前述稀釋水泵或前述稀釋水配管具有止回機構,前述止回機構於前述電解水製造裝置停止中使前述稀釋水配管為密閉狀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82493 | 2011-08-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09600A TW201309600A (zh) | 2013-03-01 |
TWI494278B true TWI494278B (zh) | 2015-08-01 |
Family
ID=47746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21094A TWI494278B (zh) | 2011-08-24 | 2012-06-13 | 電解水製造裝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88060B2 (zh) |
EP (2) | EP2749540B1 (zh) |
JP (1) | JP5750510B2 (zh) |
KR (1) | KR101677489B1 (zh) |
CN (1) | CN103748043B (zh) |
HK (1) | HK1198758A1 (zh) |
TW (1) | TWI494278B (zh) |
WO (1) | WO201302747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018897A (ja) * | 2015-07-10 | 2017-01-2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電解水生成器及び洗濯装置 |
CN110407371A (zh) * | 2019-08-30 | 2019-11-05 | 云系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 一种三元催化清洗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
JP7598848B2 (ja) | 2021-12-24 | 2024-12-12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電解水生成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395484U (en) * | 2010-06-07 | 2011-01-01 | Wei Fang | Apparatus used in space sterilization by means of electrolyzed water or pulverized electrolyzed wat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26567Y2 (ja) * | 1990-08-09 | 1997-02-19 | 有限会社幸信舎 | スプリンクラー用給水配管装置 |
JP3468835B2 (ja) | 1994-05-09 | 2003-11-17 | ホシザキ電機株式会社 | 電解水生成装置 |
JPH0889965A (ja) * | 1994-09-20 | 1996-04-09 | Tokico Ltd | 電解水生成装置 |
KR100367895B1 (ko) * | 1995-09-04 | 2003-03-04 | 호시자키 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전해수생성장치 |
JP2006088156A (ja) * | 1995-11-08 | 2006-04-06 | Morinaga Milk Ind Co Ltd | 殺菌剤の製造方法、その製造装置及び殺菌剤、並びに殺菌処理方法 |
JP3716042B2 (ja) | 1996-04-24 | 2005-11-16 | ペルメレック電極株式会社 | 酸性水の製造方法及び電解槽 |
JP3761267B2 (ja) * | 1996-12-18 | 2006-03-29 | 松下エ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電解水生成機 |
JP3500298B2 (ja) | 1998-03-05 | 2004-02-23 | ホシザキ電機株式会社 | 電解水生成装置におけるタンクユニット |
US6428689B1 (en) * | 1999-01-27 | 2002-08-06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Water purifying and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urifying chlorine-containing water |
JP2001193114A (ja) * | 1999-10-15 | 2001-07-17 | Toto Ltd | 配管継手ユニット及び給排水キャビネット及び食器洗浄機内蔵キャビネット |
US6627053B2 (en) * | 1999-12-14 | 2003-09-30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Water treatment device |
KR100433856B1 (ko) | 2000-07-07 | 2004-06-04 |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전해수(電解水) 및 전해수 생성장치 |
WO2002090266A1 (fr) * | 2001-04-27 | 2002-11-1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eau |
US6659049B2 (en) * | 2002-02-22 | 2003-12-09 | Proton Energy Systems | Hydrogen generation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nd method thereof |
JP2007301540A (ja) * | 2006-05-09 | 2007-11-22 | Hokuetsu:Kk | 微酸性電解水生成装置 |
KR100736155B1 (ko) * | 2006-09-13 | 2007-07-06 | 표수길 | 차아염소산나트륨 발생장치 |
-
2012
- 2012-06-13 TW TW101121094A patent/TWI494278B/zh active
- 2012-06-15 CN CN201280040643.8A patent/CN103748043B/zh active Active
- 2012-06-15 US US14/239,873 patent/US938806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6-15 EP EP12825947.0A patent/EP2749540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6-15 EP EP17184571.2A patent/EP3281917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6-15 WO PCT/JP2012/065340 patent/WO201302747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6-15 KR KR1020147003445A patent/KR101677489B1/ko active Active
- 2012-06-15 JP JP2013529918A patent/JP5750510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12-05 HK HK14112280.8A patent/HK1198758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395484U (en) * | 2010-06-07 | 2011-01-01 | Wei Fang | Apparatus used in space sterilization by means of electrolyzed water or pulverized electrolyzed wat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388060B2 (en) | 2016-07-12 |
EP2749540A4 (en) | 2015-05-06 |
HK1198758A1 (zh) | 2015-06-05 |
CN103748043A (zh) | 2014-04-23 |
JP5750510B2 (ja) | 2015-07-22 |
WO2013027477A1 (ja) | 2013-02-28 |
US20140190821A1 (en) | 2014-07-10 |
EP2749540B1 (en) | 2019-12-25 |
TW201309600A (zh) | 2013-03-01 |
EP3281917A1 (en) | 2018-02-14 |
EP2749540A1 (en) | 2014-07-02 |
KR20140034305A (ko) | 2014-03-19 |
KR101677489B1 (ko) | 2016-11-18 |
JPWO2013027477A1 (ja) | 2015-03-19 |
CN103748043B (zh) | 2016-01-20 |
EP3281917B1 (en) | 2019-09-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802361B1 (ko) | 전해살균 소독수 공급장치 | |
CN103781943B (zh) | 用于生产次氯酸钠或次氯酸的装置和通用的水处理系统 | |
TWI437129B (zh) | 電解水製造裝置 | |
JP2020512481A (ja) | 自己洗浄電気塩素化デバイスのハーフセル電気化学構成 | |
TWI494278B (zh) | 電解水製造裝置 | |
AU2015268102A1 (en) | Improved chemical management for swimming pools | |
KR101530374B1 (ko) | 차아염소산나트륨 저장장치 | |
KR100736155B1 (ko) | 차아염소산나트륨 발생장치 | |
JP3986820B2 (ja) | 電解殺菌水製造装置 | |
KR102231413B1 (ko) | 전기분해조 내에 구비된 티타늄 재질의 냉각관을 포함하는 무격막식 차아염소산나트륨 생성장치 | |
JP4599487B2 (ja) | 水冷式縦型電解槽 | |
JP2018015679A (ja) | 逆浸透膜処理方法および逆浸透膜処理システム | |
WO2016174783A1 (ja) | 電解水生成器 | |
JP2018158285A (ja) | 電解水生成装置 | |
JP4051774B2 (ja) | 電解装置 | |
JP2016209864A (ja) | 電解水生成器 | |
KR20120000172U (ko) | 의료기기 소독용 차아염소산수 생성장치 | |
JP2002316159A (ja) | 電解装置 | |
CN115697919A (zh) | 水消毒设备、系统和方法 | |
JP2019042726A (ja) | 高濃度の微酸性電解水生成方法及び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