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7225B - 止動結構及其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止動結構及其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77225B TWI477225B TW101138896A TW101138896A TWI477225B TW I477225 B TWI477225 B TW I477225B TW 101138896 A TW101138896 A TW 101138896A TW 101138896 A TW101138896 A TW 101138896A TW I477225 B TWI477225 B TW I47722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ook
- limiting portion
- moving member
- stopper
- stopp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止動結構,特別是應用於電子裝置之止動結構。
一般而言,電子裝置都是許多組件組裝而成,各個組件之間的組裝方式包括有膠合、螺鎖及卡勾扣合,其中,可拆卸的組件間多以卡勾扣合的方式連接。特別是目前市面上之鍵盤與平板電腦為可拆的電子裝置,該鍵盤與平板電腦的連接部位多以卡勾扣合的方式固定。
一般的電子裝置會將卡勾設計在基座(如鍵盤)的部分,而於欲扣合的組件(如平板電腦)設計一對應之凹槽。習知的卡勾1(請參考圖1)是利用卡勾1的斜面11,而對應之凹槽提供下壓力N、V並導引至側向H,使卡勾1往左或往右移動,進而勾入凹槽內。然,此種作動方式會造成卡勾的磨損,而卡勾磨損後會造成組件間容易脫落,若應用於鍵盤與平板電腦之連接方式,則在移動或攜帶鍵盤與平板電腦,恐會有不注意便脫落之情形,而造成電子裝置的損害。
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止動結構,可以使卡勾與凹槽相互卡合時,不需依靠凹槽直接對卡勾施予一下壓力,以減緩卡勾的磨損,乃為電子裝置或卡勾設計者及其製造者之一重要課題。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止動結構,使卡勾與凹槽相互卡合時,不需依靠凹槽直接對卡勾施予下壓力,故具有減緩卡勾磨損的功效。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止動結構,應用於一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與一第二機體,第二機體具有一卡勾,第一機體具有一凹部,其中凹部係對應卡勾,止動結構包括一移動件、一固定件以及一止動件。移動件連動地設置於卡勾。固定件連接第二機體。止動件設置於第二機體並與固定件樞接,止動件能夠以固定件為軸心樞轉,止動件接觸並止動移動件,其中當第一機體接觸止動件時,止動件從一第一角度樞轉至一第二角度,以釋放移動件從一第一位置移至一第二位置,並使移動件帶動卡勾以卡合於凹部。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止動件更具有一第一限位部及一第二限位部。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移動件更具有一第三限位部,抵接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分離時,移動件之第三限位部抵接止動件之第一限位部,止動件係為第一角度,移動件位於第一位置。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當卡勾與凹部卡合時,移動件之第三限位部抵接止動件之第二限位部,止動件係為第二角度,移動件位於第二位置。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止動結構更包括一彈性件,套設於固定件,彈性件提供一樞轉力,驅使止動件於第一角度及第二角度間樞轉。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當移動件於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時,第一機體與卡勾的斜面不接觸。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固定件的一側固定於止動件,另一側樞接於第二機體,止動件相對於第二機體樞轉。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固定件為螺絲或鉚釘。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第三限位部為一凸狀結構,且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為凹狀結構。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第三限位部為一凹狀結構,且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為凸狀結構。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移動件與卡勾一體的設置於第二機體。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更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以及止動結構。第一機體具有一凹部。第二機體具有一卡勾,卡勾對應凹部。止動結構包括一移動件、一固定件以及一止動件。移動件連動地設置於卡勾。止動件設置於第二機體並與固定件樞接,止動件能夠以固定件為軸心樞轉,止動件接觸並止動移動件,其中當第一機體接觸止動件時,止動件從一第一角度樞轉至一第二角度,以釋放移動件從一第一位置移至一第二位置,並使移動件帶動卡勾以卡合於凹部。
承上所述,本發明之止動結構及電子裝置,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欲扣合時,第一機體先與止動件接觸,將第一機體的下壓力時,同時帶動移動件及卡勾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移動的同時,第一機體向下移動,第一機體之凹部與第二機體之卡勾進而扣合。於此一過程中,第一機體是與止動件接觸,而與卡勾幾乎沒有接觸,乃靠移動件於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間移動,並同時帶動卡勾移動,故能避免卡勾的磨損。
相較於習知單獨卡勾之設計,止動結構乃類似於緩衝之結構,避免第一機體與卡勾直接接觸,解決了習知僅以第一機體對於卡勾施力,常有卡勾磨損的問題。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列的止動結構及其電子裝置,其中相同元件將以相同的元件符號加以說明。
圖2A為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止動結構應用於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2B為圖2A所示之電子裝置卡勾扣合的示意圖,可同時參照圖2A及圖2B所示。本發明之一種止動結構2,應用於一電子裝置E,電子裝置E包括一第一機體3與一第二機體4,第二機體4具有一卡勾41,第一機體3具有一凹部31,凹部31係對應卡勾41。於實務應用上,第一機體3可以為平板電腦或可拆卸式的螢幕,而第二機體4可以為電子裝置之基座,其可以為具有
鍵盤的基座。
圖3為依據圖2A之止動件的放大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2A(或圖2B)與圖3所示。止動結構2包括一移動件21、一止動件22以及一固定件23。移動件21連動地設置於卡勾41。止動件22具有一第一限位部221及一第二限位部222,且設置於第二機體4。固定件23連接止動件22與第二機體4,其中,固定件23的一側用於固定止動件22,另一側樞接於第二機體4,並使止動件22可相對於第二機體4樞轉,且止動件22是以固定件23為軸心樞轉,而本案不限定固定件23之態樣,可為螺絲或鉚釘。止動件22根據樞轉角度的不同而具有第一角度A1(如圖2A)及第二角度A2(如圖2B)。止動件22接觸並止動移動件21,其中當第一機體3接觸止動件22時,止動件22從第一角度A1樞轉至第二角度A2,以釋放移動件21從第一位置P1(如圖2A)移至第二位置P2(如圖2B),並使移動件21帶動卡勾41以卡合於凹部31。
較佳的,止動結構2更具有彈性件24套設於固定件23,彈性件24提供提供一樞轉力,該樞轉力可使止動件22以固定件23為軸心於第一角度A1及第二角度A2間樞轉。
請參考圖2A所示,移動件21與卡勾41一體的設置於第二機體4,因此移動件21與卡勾41可同時在第二機體4上移動,而於第二機體4上必須設計有卡勾41能夠左右移動的空間42。另外,移動件21與卡勾41的連接方
式,可以利用連接件或是卡勾側邊直接延伸出一桿狀物或凸起物,以該桿狀物或凸起物作為移動件的結構,本發明不限定移動件21與卡勾41的連接方式,僅需為一體的並可同時在第二機體4上移動。於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是以連接件43一體的連接移動件21與卡勾41,且連接件43設置於第二機體4,且連接件43與第二機體4之間更具有彈性元件(圖未示)連接,以提供移動件21、卡勾41及連接件43於X軸向往左(止動件22的方向)移動的力。
請同時參考圖2A及圖2B,止動件22設置於第二機體4,且具有第一限位部221及第二限位部222。而移動件21更具有一第三限位部211,抵接第一限位部221或第二限位部222。如圖2A所示,當第一機體3與第二機體4分離時,移動件21之第三限位部211抵接止動件22之第一限位部221,此時,止動件22為第一角度A1,而移動件21位於第一位置P1。當第一機體3施力於止動件22時(譬如使用者將第一機體3下壓於止動件22),止動件22以固定件23為軸心順時針樞轉,轉動的瞬間,第一限位部221與第三限位部211分離,同時因連接件43與第二機體4之間具有彈性元件,可提供X軸向之力,使移動件21往止動件22的方向移動至一第二位置P2,此時,移動件21之第三限位部211抵接止動件22之第二限位部222,換言之,移動件21從第一限位部211移至第二限位部222,且止動件22此時為第二角度A2,而卡勾41卡合於
凹部31。
其中,卡勾41更具有一斜面411,當移動件21於第一位置P1及第二位置P2之間移動(即卡勾41卡合或分離於凹部31)時,第一機體3與卡勾41的斜面411不接觸,故第一機體3不會因為與卡勾41長期接觸而有脫漆或嚴重磨損的情形,且不會造成卡勾41的磨損。
惟需特別註明的是,本發明並未限定各限位部的態樣,第三限位部211僅需與第一限位部221及第二限位部222相互配合即可,例如第三限位部211為一凸狀結構,則第一限位部221與第二限位部222為凹狀結構;若第三限位部211為一凹狀結構,則第一限位部221與第二限位部222為凸狀結構。
總的來說,第一機體3僅需施予止動件22適中的力,便可利用本發明所述之彈性件24及連接件43與第二機體4間彈性元件的設置,進而使卡勾41於第一位置P1移動至第二位置P2(圖2A至圖2B),卡勾41便可勾入凹部31中,因此,不會造成卡勾41的磨損。
另外,圖2C為從圖2B所示之第二位置移動至圖2A所示之第一位置的過程示意圖。請先參考圖2B再依序參考圖2C及圖2A所示。當第一機體3與第二機體4需分離時,可施於連接件43向右的力(即X軸向上遠離止動件22的力),則拉動連接件43的同時,如圖2C所示,卡勾41與移動件21亦同時於往右移動,且移動件21的第三限位部211與止動件22的第二限位部222脫離,卡勾41與
凹部31不接觸,第一機體3便可與第二機體4分離。此時,因彈性鍵24所提供的樞轉力,使得止動件22可以固定件23為軸心逆時針樞轉,回到如圖2A所示的第一位置P1,第三限位部211與第一限位部221抵接的狀態。於實務操作上,可於第二機體4設置連結於連接件43的元件(圖未示),且該元件顯露於第二機體4外側,令使用者可直接藉由該元件施於連接件43向右移動的力。
於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連接件43靠近卡勾41處具有一第四限位部431,並且固定於第二機體4,而連接件43對應於第四限位部431具有一限位空間432,其中限位空間432的長度較佳為第一位置P1移動之第二位置P2的距離長度。換言之,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不僅依靠移動件21之第三限位部211與止動件22之第一限位部221及第二限位部222的抵接方式,更可依靠第四限位部431與限位空間432相互關係,限定卡勾41僅於固定的距離(第一位置P1至第二位置P2)間移動。
另外,本發明更提出一種電子裝置具有上述止動結構,其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以及止動結構。第一機體具有一凹部。第二機體具有一卡勾,卡勾對應凹部。止動結構包括一移動件、一固定件以及一止動件。移動件連動地設置於卡勾。止動件設置於第二機體並與該固定件樞接,止動件以固定件為軸心樞轉,止動件接觸並止動移動件。其中當第一機體接觸止動件時,止動件從一第一角度樞轉至一第二角度,以釋放移動件從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
置,並使移動件帶動卡勾以卡合於凹部。惟本發明揭露之電子裝置可對應前述實施例之止動結構,而具體的元件結構與特徵均可以參考前述,於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止動結構及電子裝置,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欲扣合時,第一機體先與止動件接觸,將第一機體下壓時,同時帶動移動件及卡勾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移動的同時,第一機體向下移動,第一機體之凹部與第二機體之卡勾進而扣合。於此一過程中,第一機體是與止動件接觸,而與卡勾幾乎沒有接觸,乃靠移動件於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間移動,並同時帶動卡勾移動,故能避免卡勾的磨損。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41‧‧‧卡勾
11、411‧‧‧斜面
2‧‧‧止動結構
21‧‧‧移動件
211‧‧‧第三限位部
22‧‧‧止動件
221‧‧‧第一限位部
222‧‧‧第二限位部
23‧‧‧固定件
24‧‧‧彈性件
3‧‧‧第一機體
31‧‧‧凹部
4‧‧‧第二機體
42‧‧‧空間
43‧‧‧連接件
431‧‧‧第四限位部
432‧‧‧限位空間
A1‧‧‧第一角度
A2‧‧‧第二角度
E‧‧‧電子裝置
H‧‧‧側向
N、V‧‧‧壓力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圖1為習知卡勾的示意圖;圖2A為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止動結構應用於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2B為圖2A所示之電子裝置卡勾扣合的示意圖;圖2C為從圖2B所示之第二位置移動至圖2A所示之第一位置的過程示意圖;以及圖3為圖2A所示之止動件的放大示意圖。
2‧‧‧止動結構
21‧‧‧移動件
211‧‧‧第三限位部
22‧‧‧止動件
221‧‧‧第一限位部
222‧‧‧第二限位部
23‧‧‧固定件
3‧‧‧第一機體
31‧‧‧凹部
4‧‧‧第二機體
41‧‧‧卡勾
411‧‧‧斜面
42‧‧‧空間
43‧‧‧連接件
431‧‧‧第四限位部
432‧‧‧限位空間
A1‧‧‧第一角度
E‧‧‧電子裝置
P1‧‧‧第一位置
Claims (12)
- 一種止動結構,應用於一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與一第二機體,該第二機體具有一卡勾,該第一機體具有一凹部,其中該凹部係對應該卡勾,該止動結構包括:一移動件,連動地設置於該卡勾,且該移動件與該卡勾一體的設置於該第二機體;一固定件,連接該第二機體;以及一止動件,設置於該第二機體並與該固定件樞接,該止動件能夠以該固定件為軸心樞轉,該止動件接觸並止動該移動件,其中當該第一機體接觸該止動件時,該止動件從一第一角度樞轉至一第二角度,以釋放該移動件從一第一位置移至一第二位置,並使該移動件帶動該卡勾以卡合於該凹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止動結構,其中該止動件更具有一第一限位部及一第二限位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止動結構,其中該移動件更具有一第三限位部,抵接該第一限位部及該第二限位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止動結構,其中該第三限位部為一凸狀結構,且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為凹狀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止動結構,其中該第三限位部為一凹狀結構,且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 部為凸狀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止動結構,其中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分離時,該移動件之該第三限位部抵接該止動件之該第一限位部,該止動件係為該第一角度,該移動件位於該第一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止動結構,其中當該卡勾與該凹部卡合時,該移動件之該第三限位部抵接該止動件之該第二限位部,該止動件係為該第二角度,該移動件位於該第二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止動結構,更包括:一彈性件,套設於該固定件,該彈性件提供一樞轉力,驅使止動件於該第一角度及該第二角度間樞轉。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止動結構,其中當該移動件於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時,該第一機體與該卡勾的斜面不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止動結構,其中該固定件的一側固定於該止動件,另一側樞接於該第二機體,該止動件相對於該第二機體樞轉。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止動結構,其中該固定件為螺絲或鉚釘。
-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具有一凹部;一第二機體,具有一卡勾,該卡勾對應該凹部;以及一止動結構,包括: 一移動件,連動地設置於該卡勾,且該移動件與該卡勾一體的設置於該第二機體;一固定件,連接該第二機體;及一止動件,設置於該第二機體並與該固定件樞接,該止動件能夠以該固定件為軸心樞轉,該止動件接觸並止動該移動件,其中當該第一機體接觸該止動件時,該止動件從一第一角度樞轉至一第二角度,以釋放該移動件從該第一位置移至該第二位置,並使該移動件帶動該卡勾以卡合於該凹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38896A TWI477225B (zh) | 2012-10-22 | 2012-10-22 | 止動結構及其電子裝置 |
CN201310471206.8A CN103777696B (zh) | 2012-10-22 | 2013-10-10 | 止动装置及其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38896A TWI477225B (zh) | 2012-10-22 | 2012-10-22 | 止動結構及其電子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7677A TW201417677A (zh) | 2014-05-01 |
TWI477225B true TWI477225B (zh) | 2015-03-11 |
Family
ID=50570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38896A TWI477225B (zh) | 2012-10-22 | 2012-10-22 | 止動結構及其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47722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68334B (zh) * | 2015-09-18 | 2017-01-21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組裝扣具及主機板組件 |
CN106641642B (zh) * | 2017-01-20 | 2019-05-07 | 明基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397130U (en) * | 2010-08-31 | 2011-01-21 | Jarllytec Co Ltd | Connection device |
TWM433587U (en) * | 2012-03-20 | 2012-07-11 | Jarllytec Co Ltd | Plug-in device with returning mechanism |
-
2012
- 2012-10-22 TW TW101138896A patent/TWI47722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397130U (en) * | 2010-08-31 | 2011-01-21 | Jarllytec Co Ltd | Connection device |
TWM433587U (en) * | 2012-03-20 | 2012-07-11 | Jarllytec Co Ltd | Plug-in device with returning mechanis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77696A (zh) | 2014-05-07 |
TW201417677A (zh) | 2014-05-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605322A (zh) | 可用來拆裝擴充卡模組的固定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 |
TWI528135B (zh) | 卡閂裝置及應用其之電腦系統 | |
TWI535362B (zh) | 連接組件及具有此連接組件的電子裝置 | |
CN201063137Y (zh) | 卡扣组件与应用所述的卡扣组件的机壳结构 | |
CN105023788B (zh) | 按键机构及其电子装置 | |
TW201543985A (zh) | 把手模組 | |
US10261548B2 (en) | Hinge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 |
CN104765413A (zh) | 电子装置 | |
CN103260369B (zh) | 盖板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装置 | |
TWI601174B (zh) | 鍵盤模組及電子裝置 | |
CN104423460A (zh) | 扩充基座模块及其可携式电子系统 | |
TWI477225B (zh) | 止動結構及其電子裝置 | |
CN103313565A (zh) | 卡合机构 | |
TWI614597B (zh) | 電子裝置 | |
CN102243517B (zh) | 用来连接笔记型电脑的扩充基座 | |
CN103383593B (zh) | 用来固定显示模块的固定机构与其可携式电子装置 | |
CN103163959B (zh) | 用来固定数据存储装置的扣合机构及数据存储模块 | |
TWM515145U (zh) | 薄型鍵盤結構及其鍵帽 | |
CN103777696B (zh) | 止动装置及其电子装置 | |
CN106783325B (zh) | 按键结构 | |
CN101938534B (zh) | 电子装置及其移动机构 | |
CN101754632B (zh) | 卡固模块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 |
TWI732340B (zh) | 鎖固結構 | |
TW201328516A (zh) | 夾持機構 | |
TWI662201B (zh) | 樞軸模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