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475250B - 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 Google Patents

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5250B
TWI475250B TW103101821A TW103101821A TWI475250B TW I475250 B TWI475250 B TW I475250B TW 103101821 A TW103101821 A TW 103101821A TW 103101821 A TW103101821 A TW 103101821A TW I475250 B TWI475250 B TW I4752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axis
side optical
object side
optic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1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0183A (zh
Inventor
Hung Wen Lee
Original Assignee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1018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5250B/zh
Priority to CN201410131975.8A priority patent/CN104793319B/zh
Priority to US14/588,522 priority patent/US922919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5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525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30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018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下列敘述是有關於一種五片式成像鏡頭組,特別是一種應用於電子產品的小型化光學影像鏡頭組。
最近幾年來,隨著具有取像功能之電子產品的興起,小型化攝影鏡頭的需求日漸提高,習知上有二透鏡式、三透鏡式、四透鏡式及五透鏡式以上之不同設計,然而以成像品質考量,四鏡片式及五鏡片式光學鏡頭組在像差修正、光學傳遞函數性能上較具優勢;其中,又以五透鏡式之高解析度使其適用於高品質、高畫素要求的電子產品。
在小型數位相機、網路相機、行動電話鏡頭等產品,其光學鏡頭組要求小型化、焦距短、像差調整良好;在五鏡片式的各種不同設計的固定焦距取像光學系統中,其中以屈折力相異的第四鏡片與第五鏡片,且具有反曲點的第四鏡片或第五鏡片,較能符合像差修正良好且全長不致於過長的設計需求,如台灣專利TWM313246、TW201038966、TW201022714;美國專利US7,710,665等,可趨向於良好的像差修正,但在光學系統全長仍難符合小型電子設備使用。
為此,本發明提出更實用性的設計,在縮短光學鏡頭組同時,利用五個透鏡的屈折力、凸面與凹面的組合,除縮短光學鏡頭組的總長度外,進一步可提高成像品質、降低製造的複雜度,以應用於小型的電子產品上。
本發明實施例之態樣係針對一種五片式成像鏡頭組,利用 五個透鏡的屈光力、反曲點、凸面與凹面的組合,有效縮短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之總長度,更可提高成像品質,以應用於小型的電子產品上。
基於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出一種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係包含:一五片式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沿著光軸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具正屈光力之一第一透鏡,第一透鏡在靠近光軸之像側光學面為凸面;一第二透鏡,第二透鏡在靠近光軸之物側光學面為凸面且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及像側光學面中至少有一面為非球面;具正屈光力之一第三透鏡,第三透鏡在靠近光軸之像側光學面為凹面,且在第三透鏡之像側光學面遠離光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具正屈光力之一第四透鏡,第四透鏡之物側光學面及像側光學面中至少有一面為非球面;以及一第五透鏡,第五透鏡在靠近光軸之物側光學面為凸面,且在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遠離光軸處具有二反曲點;一成像面,以供一被攝物成像;以及一固定光欄,係設置於被攝物與第二透鏡之間;其中在光軸上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至成像面之距離為TL,第五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上距離成像面之最近點與光軸間之距離為Ysagm,第五透鏡之中心之厚度為ct5,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靠近中心光軸的曲率半徑為R1,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一第二反曲點距離光軸的高度為Yift2,第二反曲點係二反曲點中距離光軸較遠者,第五透鏡中心與第二反曲點垂直於光軸上之一點之距離為Sag,上述參數係滿足以下關係式:2.5<TL/Ysagm<5.0,0.1<ct5/R1<0.8,4.0<Yift2/Sag<20.0。
更佳地,成像面係位於一影像感測元件之位置上。
更佳地,第二透鏡之阿貝數(Abbe)為vd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vd230。
更佳地,參數Ysagm以及Yift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Yift2/Ysagm<1.3。
更佳地,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皆為塑膠材質。
基於上述目的,更提出一種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係包含:一五片式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沿著光軸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具正屈光力之一第一透鏡,第一透鏡在靠近光軸之像側光學面為凸面;一第二透鏡,第二透鏡在靠近光軸之物側光學面為凸面且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及像側 光學面中至少有一面為非球面;具正屈光力之一第三透鏡,第三透鏡在靠近光軸之物側光學面為凸面且像側光學面為凹面;一第四透鏡,第四透鏡在靠近光軸之物側光學面為凹面;以及具負屈光力之一第五透鏡,第五透鏡在靠近光軸之物側光學面為凸面且在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遠離光軸處具有二反曲點;一成像面,以供一被攝物成像;以及一固定光欄,係設置於被攝物與第二透鏡之間;其中在光軸上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至成像面之距離為TL,在光軸上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為T12,第五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上距離成像面之最近點與光軸間之距離為Ysagm,第四透鏡之中心之厚度為ct4,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一第二反曲點距離光軸的高度為Yift2,第二反曲點係二反曲點中距離光軸較遠者,第五透鏡中心與第二反曲點垂直於光軸上之一點之距離為Sag,上述參數係滿足以下關係式:2.5<TL/Ysagm<5.0,0.05<T12/ct4<0.35,4.0<Yift2/Sag<20.0。
更佳地,成像面係位於一影像感測元件之位置上。
更佳地,第一透鏡之阿貝數(Abbe)為vd1,第二透鏡之阿貝數為vd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25vd1-vd235。
更佳地,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靠近中心光軸的曲率半徑為R1,第三透鏡之中心之厚度為ct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3.5<R1/ct3<6.0。
更佳地,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皆為塑膠材質,且第四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中至少有一反曲點。
基於上述目的,更提出一種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係包含:一五片式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沿著光軸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具正屈光力之一第一透鏡,第一透鏡在靠近光軸之像側光學面為凸面;具負屈光力之一第二透鏡,第二透鏡在靠近光軸之物側光學面為凸面且像側光學面為凹面;具正屈光力之一第三透鏡,第三透鏡在靠近光軸之像側光學面為凹面,且在第三透鏡之像側光學面遠離光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具正屈光力之一第四透鏡,第四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中至少有一反曲點;以及一第五透鏡,第五透鏡在靠近光軸之物側光學面為凸面且像側光學面為凹面,且在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遠離光軸處具有二反曲點;一成像面,以供一被攝物成像; 以及一固定光欄,係設置於被攝物與第二透鏡之間;其中在光軸上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至成像面之距離為TL,在光軸上第四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為T45,第五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上距離成像面之最近點與光軸間之距離為Ysagm,第五透鏡之中心之厚度為ct5,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一第二反曲點距離光軸的高度為Yift2,第二反曲點係二反曲點中距離光軸較遠者,第五透鏡中心與第二反曲點垂直於光軸上之一點之距離為Sag,上述參數係滿足以下關係式:2.5<TL/Ysagm<5,2.0<ct5/T45<8.0,4.0<Yift2/Sag<20.0。
更佳地,成像面係位於一影像感測元件之位置上。
更佳地,五片式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之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1ct5/f0.3。
更佳地,在光軸上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為T1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7<T45/T12<4.5。
更佳地,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及像側光學面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為塑膠材質且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及像側光學面皆為非球面。
f‧‧‧五片式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之焦距
Ysagm‧‧‧第五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上距離成像面之最近點與光軸間之 距離
FL‧‧‧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到第五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之距離
ct3‧‧‧第三透鏡之中心之厚度
ct4‧‧‧第四透鏡之中心之厚度
ct5‧‧‧第五透鏡之中心之厚度
T45‧‧‧第四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
T12‧‧‧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
R1‧‧‧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靠近中心光軸的曲率半徑
Yift2‧‧‧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一第二反曲點距離光軸的高度
Sag‧‧‧第五透鏡中心與其物側光學面之第二反曲點垂直於光軸上之一點之距離
TL‧‧‧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到成像面之距離
111‧‧‧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12‧‧‧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21‧‧‧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22‧‧‧第二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31‧‧‧第三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32‧‧‧第三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41‧‧‧第四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42‧‧‧第四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51‧‧‧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52‧‧‧第五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00‧‧‧固定光欄
16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70‧‧‧成像面
180‧‧‧影像感測元件
110‧‧‧第一透鏡
120‧‧‧第二透鏡
130‧‧‧第三透鏡
140‧‧‧第四透鏡
150‧‧‧第五透鏡
201‧‧‧第一反曲點
202‧‧‧第二反曲點
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特徵及優勢將藉由參照附圖詳細 說明其例示性實施例而變得更顯而易知,其中:
第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相關參數之示意圖。
第2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示意圖。
第2B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非點像差、歪曲像差及球面像差之曲線圖。
第3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示意圖。
第3B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非點像差、歪曲像差及球面像 差之曲線圖。
第4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示意圖。
第4B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非點像差、歪曲像差及球面像差之曲線圖。
第5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示意圖。
第5B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非點像差、歪曲像差及球面像差之曲線圖。
第6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示意圖。
第6B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非點像差、歪曲像差及球面像差之曲線圖。
第7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示意圖。
第7B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非點像差、歪曲像差及球面像差之曲線圖。
於此使用,詞彙“與/或”包含一或多個相關條列項目之任何或所有組合。當“至少其一”之敘述前綴於一元件清單前時,係修飾整個清單元件而非修飾清單中之個別元件。
請參閱第1圖,其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相關參數之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在此第五透鏡150中之物側光學面包含一第一反曲點201及一第二反曲點202,且第二反曲點202係為距離光軸較 遠之反曲點,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60係位於成像面與第五透鏡150之間,Yift2為第二反曲點202至光軸的一高度,Sag為第二反曲點202與垂直於光軸上之一點的距離,Ysagm為像側光學面上距離成像面之最近點與光軸間之距離,參數Yift2、Sag以及Ysagm係應用於後述之實施例說明,故在此先利用第1圖加以說明。
請參閱第2A圖,其係顯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示意圖。如第2A圖所示,本發明包含一種五片式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沿著光軸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及第五透鏡150。
第一透鏡110係具正屈光力且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112為一凸面。第一實施例係以第二透鏡120具負屈光力、第二透鏡之像側光學面122為一凹面、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121為一凸面以及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121為非球面來舉例說明,但不以此為限,亦可以使第二透鏡120不具負屈光力或使第二透鏡之像側光學面122不為一凹面來加以實施。本發明中使用非球面之光學面可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以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並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並有效降低鏡頭之總長度。
第一實施例係以第三透鏡130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鏡之物側光學面131為一凸面、第三透鏡之像側光學面132為一凹面且在遠離光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來舉例說明,但不以此為限制,亦可以使第三透鏡之像側光學面132在遠離光軸處不具一反曲點或使第三透鏡之物側光學面131不為一凸面來加以實施。
第一實施例係以第四透鏡之像側光學面142為非球面、第四透鏡之物側光學面141為一凹面、第四透鏡140具正屈光力且第四透鏡之像側光學面142至少有一反曲點來舉例說明,但不以此為限制,亦可以使第四透鏡之物側光學面141不為一凹面、第四透鏡140不具正屈光力、第四透鏡之物側光學面141為非球面或使第四透鏡之物側光學面141與第四透鏡之像側光學面142均為非球面來加以實施。
第一實施例係以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151為一凸面、第 五透鏡150具負屈光力、第五透鏡之像側光學面152為一凹面以及在遠離光軸處具有二反曲點來舉例說明,但不以此為限制,亦可以使第五透鏡之像側光學面152不為一凹面且使第五透鏡150不具負屈光力來加以實施。
本發明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更包含一固定光欄100與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60,固定光欄100設置於被攝物與第一透鏡110間為前置光圈。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60則設置於第五透鏡150與成像面170之間,此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60通常為平板光學材料所製成,不影響本發明五片式成像鏡頭組的焦距。
五片式成像鏡頭組更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180,其設置於一成像面170上,可將被攝物成像。第一透鏡110及第二透鏡120包含一塑膠材質或玻璃材質,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及第五透鏡150為一塑膠材質,且不限定第三透鏡130或第四透鏡140是否為一塑膠材質,塑膠材質透鏡的使用可以有效減低此五片式成像鏡頭組的重量以及降低其生產成本,本發明之非球面之方程式係為:z=ch2/[1+[1-(k+1)c2h2]0.5]+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Hh18+Jh20+… (1)其中,z為沿光軸方向在高度為h的位置以表面頂點作參考的位置值,k為錐常度量,c為曲率半徑的倒數,且A、B、C、D、E、F、G、H以及J為高階非球面係數。
在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數據如表一所示,其中第一透鏡110至第五透鏡150之物側光學面與像側光學面均使用式(1)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表二所示,其中,五片式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之焦距f為3.294mm,第五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上距離成像面之最近點與光軸間之距離Ysagm為1.236mm,第三透鏡之中心之厚度ct3為0.364mm,第四透鏡之中心之厚度ct4為0.327mm,第五透鏡之中心之厚度ct5為0.766mm,第 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靠近中心光軸的曲率半徑R1為1.551,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一第二反曲點距離光軸的高度Yift2為1.060mm,此第二反曲點係第五透鏡150中距離光軸較遠之反曲點,第五透鏡150中心與其物側光學面之第二反曲點202垂直於光軸上之一點之距離Sag為0.142mm,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到成像面之距離TL為4.00mm,在光軸上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T12為0.05,在光軸上第四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T45為0.182,TL/Ysagm=3.236,ct5/R1=0.494,Yift2/Sag=7.465,Yift/Ysagm=0.858,T12/ct4=0.153,vd1-vd2=32.2,R1/ct3=4.264,ct5/T45=4.209,ct5/f=0.233,T45/T12=3.629。
由表一之基本透鏡數據及由第2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非點像差、歪曲像差及球面像差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請參閱第3A圖,其係顯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示意圖。如第3A圖所示,第二實施例之鏡片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似,但其差異在於如表三所示之光學數據,其中第一透鏡110至第五透鏡150之物側光學面與像側光學面均使用式(1)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表四所示。
其中,五片式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之焦距f為3.598mm,第五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上距離成像面之最近點與光軸間之距離Ysagm為1.308mm,第三透鏡之中心之厚度ct3為0.391mm,第四透鏡之中心之厚度ct4為0.190mm,第五透鏡之中心之厚度ct5為0.894mm,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靠近中心光軸的曲率半徑R1為1.742,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一第二反曲點距離光軸的高度Yift2為1.091mm,此第二反曲點係第五透鏡150中距離光軸較遠之反曲點,第五透鏡150中心與其物側光學面之第二反曲點202垂直於光軸上之一點之距離Sag為0.129mm,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到成像面之距離TL為4.35mm,在光軸上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T12為0.05,在光軸上第四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T45為0.189,TL/Ysagm=3.326,ct5/R1=0.513,Yift2/Sag=8.457,Yift/Ysagm=0.834,T12/ct4=0.263,vd1-vd2=32.82,R1/ct3=4.460,ct5/T45=4.733,ct5/f=0.248,T45/T12=3.776。
由表三之基本透鏡數據及由第3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非點像差、歪曲像差及球面像差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請參閱第4A圖,其係顯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示意圖。如第4A圖所示,第三實施例之鏡片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似,但其差異在於如表五所示之光學數據,其中第一透鏡110至第五透鏡150之物側光學面與像側光學面均使用式(1)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表六所示。
其中,五片式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之焦距f為4.070mm,第五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上距離成像面之最近點與光軸間之距離Ysagm為1.101mm,第三透鏡之中心之厚度ct3為0.348mm,第四透鏡之中心之厚 度ct4為0.286mm,第五透鏡之中心之厚度ct5為0.753mm,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靠近中心光軸的曲率半徑R1為1.634,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一第二反曲點距離光軸的高度Yift2為1.114mm,此第二反曲點係第五透鏡150中距離光軸較遠之反曲點,第五透鏡150中心與其物側光學面之第二反曲點202垂直於光軸上之一點之距離Sag為0.181mm,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到成像面之距離TL為4.63mm,在光軸上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T12為0.05,在光軸上第四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T45為0.178,TL/Ysagm=4.205,ct5/R1=0.461,Yift2/Sag=6.155,Yift/Ysagm=1.012,T12/ct4=0.177,vd1-vd2=32.2,R1/ct3=4.695,ct5/T45=4.229,ct5/f=0.185,T45/T12=3.523。
由表五之基本透鏡數據及由第4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非點像差、歪曲像差及球面像差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請參閱第5A圖,其係顯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示意圖。如第5A圖所示,第四實施例之鏡片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似,但其差異在於如表七所示之光學數據,其中第一透鏡110至第五透鏡150之物側光學面與像側光學面均使用式(1)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表八所示。
其中,五片式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之焦距f為3.300mm,第五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上距離成像面之最近點與光軸間之距離Ysagm為1.290mm,第三透鏡之中心之厚度ct3為0.366mm,第四透鏡之中心之厚度ct4為0.275mm,第五透鏡之中心之厚度ct5為0.778mm,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靠近中心光軸的曲率半徑R1為1.583,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一第二反曲點距離光軸的高度Yift2為0.966mm,此第二反曲點係第五透鏡150中距離光軸較遠之反曲點,第五透鏡中心150與其物側光學面之第二反曲點202垂直於光軸上之一點之距離Sag為0.087mm,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到成像面之距離TL為4.00mm,在光軸上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T12為0.05,在光軸上第四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T45為0.158,TL/Ysagm=3.101,ct5/R1=0.491,Yift2/Sag=11.103,Yift/Ysagm=0.749,T12/ct4=0.182,vd1-vd2=32.2,R1/ct3=4.324,ct5/T45=4.911,ct5/f=0.236,T45/T12=3.168。
由表七之基本透鏡數據及由第5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非點像差、歪曲像差及球面像差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請參閱第6A圖,其係顯示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示意圖。如第6A圖所示,第五實施例之鏡片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似,但其差異在於如表九所示之光學數據,其中第一透鏡110至第五透鏡150之物側光學面與像側光學面均使用式(1)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表十所示。
其中,五片式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之焦距f為2.631mm,第五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上距離成像面之最近點與光軸間之距離Ysagm為0.932mm,第三透鏡之中心之厚度ct3為0.295mm,第四透鏡之中心之厚 度ct4為0.258mm,第五透鏡之中心之厚度ct5為0.660mm,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靠近中心光軸的曲率半徑R1為1.352,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一第二反曲點距離光軸的高度Yift2為0.856mm,此第二反曲點係第五透鏡150中距離光軸較遠之反曲點,第五透鏡150中心與其物側光學面之第二反曲點202垂直於光軸上之一點之距離Sag為0.108mm,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到成像面之距離TL為3.35mm,在光軸上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T12為0.04,在光軸上第四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T45為0.09,TL/Ysagm=3.594,ct5/R1=0.488,Yift2/Sag=7.926,Yift/Ysagm=0.918,T12/ct4=0.155,vd1-vd2=32.2,R1/ct3=4.59,ct5/T45=7.333,ct5/f=0.251,T45/T12=2.25。
由表九之基本透鏡數據及由第6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非點像差、歪曲像差及球面像差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請參閱第7A圖,其係顯示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示意圖。如第7A圖所示,第六實施例之鏡片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似,但其差異在於如表十一所示之光學數據,其中第一透鏡110至第五透鏡150之物側光學面與像側光學面均使用式(1)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構成,其非球面係數如表十二所示。
其中,五片式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之焦距f為3.138mm,第五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上距離成像面之最近點與光軸間之距離Ysagm為1.237mm,第三透鏡之中心之厚度ct3為0.307mm,第四透鏡之中心之厚度ct4為0.462mm,第五透鏡之中心之厚度ct5為0.524mm,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靠近中心光軸的曲率半徑R1為1.610,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一第二反曲點距離光軸的高度Yift2為1.139mm,此第二反曲點係第五透鏡150中距離光軸較遠之反曲點,第五透鏡150中心與其物側光學面之第二反曲點202垂直於光軸上之一點之距離Sag為0.063mm,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到成像面之距離TL為3.986mm,在光軸上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T12為0.05,在光軸上第四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T45為0.22,TL/Ysagm=3.222,ct5/R1=0.325,Yift2/Sag=18.079,Yift/Ysagm=0.921,T12/ct4=0.123,vd1-Vd2=32.82,R1/ct3=5.253,ct5/T45=2.382,ct5/f=0.167,T45/T12=3.884。
由表十一之基本透鏡數據及由第7B圖之像差曲線圖可知,藉由本發明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之本實施例,在非點像差、歪曲像差及球面像差有良好的補償效果。
雖然本發明已參照其例示性實施例而特別地顯示及描述,將為所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所理解的是,於不脫離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定義之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下可對其進行形式與細節上之各種變更。
111‧‧‧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12‧‧‧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21‧‧‧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22‧‧‧第二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31‧‧‧第三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32‧‧‧第三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41‧‧‧第四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42‧‧‧第四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51‧‧‧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
152‧‧‧第五透鏡之像側光學面
100‧‧‧固定光欄
16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70‧‧‧成像面
180‧‧‧影像感測元件
110‧‧‧第一透鏡
120‧‧‧第二透鏡
130‧‧‧第三透鏡
140‧‧‧第四透鏡
150‧‧‧第五透鏡

Claims (15)

  1. 一種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係包含:一五片式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沿著光軸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具正屈光力之一第一透鏡,該第一透鏡在靠近光軸之像側光學面為凸面;一第二透鏡,該第二透鏡在靠近光軸之物側光學面為凸面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及像側光學面中至少有一面為非球面;具正屈光力之一第三透鏡,該第三透鏡在靠近光軸之像側光學面為凹面,且在該第三透鏡之像側光學面遠離光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具正屈光力之一第四透鏡,該第四透鏡之物側光學面及像側光學面中至少有一面為非球面;以及一第五透鏡,該第五透鏡在靠近光軸之物側光學面為凸面,且在該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遠離光軸處具有二反曲點;一成像面,以供一被攝物成像;以及一固定光欄,係設置於該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之間;其中在光軸上該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至該成像面之距離為TL,該第五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上距離該成像面之最近點與光軸間之距離為Ysagm,該第五透鏡之中心之厚度為ct5,該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靠近中心光軸的曲率半徑為R1,該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一第二反曲點距 離光軸的高度為Yift2,該第二反曲點係該二反曲點中距離光軸較遠者,該第五透鏡中心與該第二反曲點垂直於光軸上之一點之距離為Sag,上述參數係滿足以下關係式:2.5<TL/Ysagm<5.0,0.1<ct5/R1<0.8,4.0<Yift2/Sag<20.0。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其中該成像面係位於一影像感測元件之位置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二透鏡之阿貝數(Abbe)為vd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vd23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其中參數Ysagm以及Yift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Yift2/Ysagm<1.3。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及該第五透鏡皆為塑膠材質。
  6. 一種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係包含:一五片式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沿著光軸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具正屈光力之一第一透鏡,該第一透鏡在靠近光軸之像側光學面為凸面; 一第二透鏡,該第二透鏡在靠近光軸之物側光學面為凸面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及像側光學面中至少有一面為非球面;具正屈光力之一第三透鏡,該第三透鏡在靠近光軸之物側光學面為凸面且像側光學面為凹面;一第四透鏡,該第四透鏡在靠近光軸之物側光學面為凹面;以及具負屈光力之一第五透鏡,該第五透鏡在靠近光軸之物側光學面為凸面且在該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遠離光軸處具有二反曲點;一成像面,以供一被攝物成像;以及一固定光欄,係設置於該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之間;其中在光軸上該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至該成像面之距離為TL,在光軸上該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為T12,該第五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上距離該成像面之最近點與光軸間之距離為Ysagm,該第四透鏡之中心之厚度為ct4,該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一第二反曲點距離光軸的高度為Yift2,該第二反曲點係該二反曲點中距離光軸較遠者,該第五透鏡中心與該第二反曲點垂直於光軸上之一點之距離為Sag,上述參數係滿足以下關係式:2.5<TL/Ysagm<5.0,0.05<T12/ct4<0.35,4.0<Yift2/Sag<20.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其中該成像面係位於一影像感測元件之位置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一透鏡之阿貝數(Abbe)為vd1,該第二透鏡之阿貝數為vd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25vd1-vd235。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靠近中心光軸的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三透鏡之中心之厚度為ct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3.5<R1/ct3<6.0。
  10. 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四透鏡及該第五透鏡皆為塑膠材質,且該第四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中至少有一反曲點。
  11. 一種五片式成像鏡頭組,係包含:一五片式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沿著光軸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具正屈光力之一第一透鏡,該第一透鏡在靠近光軸之像側光學面為凸面;具負屈光力之一第二透鏡,該第二透鏡在靠近光軸之物側光學面為凸面且像側光學面為凹面; 具正屈光力之一第三透鏡,該第三透鏡在靠近光軸之像側光學面為凹面,且在該第三透鏡之像側光學面遠離光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具正屈光力之一第四透鏡,該第四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中至少有一反曲點;以及一第五透鏡,該第五透鏡在靠近光軸之物側光學面為凸面且像側光學面為凹面,且在該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遠離光軸處具有二反曲點;一成像面,以供一被攝物成像;以及一固定光欄,係設置於該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之間;其中在光軸上該第一透鏡之物側光學面至該成像面之距離為TL,在光軸上該第四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為T45,該第五透鏡之像側光學面上距離該成像面之最近點與光軸間之距離為Ysagm,該第五透鏡之中心之厚度為ct5,該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一第二反曲點距離光軸的高度為Yift2,該第二反曲點係該二反曲點中距離光軸較遠者,該第五透鏡中心與該第二反曲點垂直於光軸上之一點之距離為Sag,上述參數係滿足以下關係式:2.5<TL/Ysagm<5,2.0<ct5/T45<8.0,4.0<Yift2/Sag<20.0。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其中該成像面係位於一影像感測元件之位置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其中該五片式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之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1ct5/f0.3。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其中在光軸上該第一透鏡之像側光學面至該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之距離為T1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7<T45/T12<4.5。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二透鏡之物側光學面及像側光學面皆為非球面,該第五透鏡為塑膠材質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光學面及像側光學面皆為非球面。
TW103101821A 2014-01-17 2014-01-17 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TWI4752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1821A TWI475250B (zh) 2014-01-17 2014-01-17 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CN201410131975.8A CN104793319B (zh) 2014-01-17 2014-04-02 五片式成像镜头组
US14/588,522 US9229198B2 (en) 2014-01-17 2015-01-02 Five-piece lens set for capturing imag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1821A TWI475250B (zh) 2014-01-17 2014-01-17 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75250B true TWI475250B (zh) 2015-03-01
TW201530183A TW201530183A (zh) 2015-08-01

Family

ID=53185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1821A TWI475250B (zh) 2014-01-17 2014-01-17 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29198B2 (zh)
CN (1) CN104793319B (zh)
TW (1) TWI4752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7392B (zh) * 2016-01-06 2018-04-0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WO2018056555A1 (ko) * 2016-09-21 2018-03-2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어안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장치
CN106918895A (zh) * 2017-03-21 2017-07-04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高清成像镜头
CN106873130A (zh) * 2017-03-21 2017-06-20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高解析成像透镜组和成像系统
CN108802973B (zh) * 2018-08-31 2024-06-2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影像镜头
CN110231702B (zh) 2019-08-01 2019-11-08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3311563B (zh) * 2020-02-27 2024-02-06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34922B2 (en) * 2009-04-07 2012-12-18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imaging apparatus and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TW201329498A (zh) * 2012-12-28 2013-07-16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97665A (ja) * 2009-02-25 2010-09-09 Olympus Corp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TWI440924B (zh) * 2011-09-06 2014-06-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鏡頭組
KR101321276B1 (ko) * 2011-10-21 2013-10-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TWI561845B (en) * 2012-02-23 2016-1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Image lens
CN103383489B (zh) * 2013-03-08 2016-08-0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34922B2 (en) * 2009-04-07 2012-12-18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imaging apparatus and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TW201329498A (zh) * 2012-12-28 2013-07-16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0183A (zh) 2015-08-01
CN104793319B (zh) 2017-04-12
US20150205073A1 (en) 2015-07-23
CN104793319A (zh) 2015-07-22
US9229198B2 (en) 2016-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7257B (zh) 光學影像擷取鏡片組
TWI457596B (zh) 光學攝像系統組
TWI541535B (zh) 六片式成像鏡頭組
CN106249386B (zh) 影像撷取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TWI437311B (zh) 影像拾取鏡組
TWI432772B (zh) 光學影像擷取透鏡組
TWI438475B (zh) 光學影像拾取鏡組
TWI432823B (zh) 影像拾取透鏡組
TWI440884B (zh) 攝影系統
TWI422900B (zh) 光學攝影鏡頭組
TWI463168B (zh) 結像鏡片系統組及取像裝置
TWI435138B (zh) 影像拾取光學系統
TWI421557B (zh) 攝像透鏡系統
TWI475250B (zh) 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TWI434064B (zh) 攝影光學鏡片系統
TWI438478B (zh) 取像光學鏡片系統
TWI449945B (zh) 拾像光學鏡頭
TWI502215B (zh) 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TW201305651A (zh)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
TWI503570B (zh) 微小型光學影像擷取模組
TWI480573B (zh) 薄型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TWI417595B (zh) 薄型光學系統
CN104516089A (zh)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及光学影像撷取模块
CN105204137B (zh) 微小型光学影像撷取模块
TWI516798B (zh) 廣角成像鏡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