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3495B - 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功能的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功能的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33495B TWI433495B TW098125020A TW98125020A TWI433495B TW I433495 B TWI433495 B TW I433495B TW 098125020 A TW098125020 A TW 098125020A TW 98125020 A TW98125020 A TW 98125020A TW I433495 B TWI433495 B TW I43349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hybrid automatic
- automatic repeat
- repeat request
- sof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指一種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功能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尤指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用戶端中改善一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之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功能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採用寬頻劃碼多工接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的無線接取方式,其係用以提供高度頻譜利用效率、無遠弗屆的覆蓋率及高品質、高速率的多媒體資料傳輸,同時更能滿足各種不同的QoS服務要求,提供具彈性的多樣化雙向傳輸服務,並提供較佳的通訊品質,有效降低通訊中斷率。透過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使用者可藉無線通訊設備(如手機)實現即時影像通訊、會議電話(Conference Call)、即時遊戲、線上音樂播放、電子郵件收發等。然而,這些功能必需仰賴快速而即時的傳輸。因此,針對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習知技術提供了高速封包存取系統,其包含高速下鏈路封包存取技術(High Speed Downlink Package Access,HSDPA)及高速上鏈路封包存取技術(High Speed Uplink Package Access,HSUPA),用來提高頻寬的使用效率及封包資料的處理效率,以改善上下鏈路的傳輸速度。
為了改善高速下鏈路封包存取技術及高速上鏈路封包存取技術,第三代行動通訊聯盟(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引進一連續封包連通(Continuous Packet Connectivity,CPC)功能。連續封包連通功能適用於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狀態為細胞專用通道(CELL_DCH)狀態的用戶端,主要目的在於增加每個細胞可服務的用戶端數目、抑制上鏈路通道的雜訊以及提昇用戶端接收語音封包服務的能力。
當用戶端啟動連續封包連通功能後,用戶端可操作於一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HS-SCCH less operation)模式。在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下,當進行第一次傳輸時,網路端不會透過高速共用控制通道(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HS-SCCH)傳輸相關的控制信令至用戶端,此時,用戶端係根據進入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時,網路端所傳送之通道編碼集(Channelization-code-set information)、調變格式資訊(Modulation scheme information)、傳輸格式尺寸資訊(Transport-block size information)及用戶身份識別(UE identity)等控制資訊,以盲解碼(Blind Decoding)方式接收高速實體下鏈路共用通道(High Spe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HS-PDSCH)上的資料,因此可減少高速共用控制通道的控制信令傳輸,而降低高速共用控制通道的使用率。特別注意的是,在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下使用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程序,同一資料的傳輸次數至多為三次,換句話說,同一資料的重傳(Retransmission)次數至多為二次,且這些重傳需透過高速共用控制通道傳輸相關的控制信令至用戶端,用戶端才知道如何接收高速實體下鏈路共用通道。
關於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下使用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的詳細流程,可參考相關通訊協定規範。當用戶端接收第一次傳輸之資料後,用戶端根據預設之控制資訊對所接收之資料進行解碼。若解碼成功,用戶端將解碼所得之媒體存取控制高速協定資料單元(MAC-hs PDU)遞送至上層通訊協定,並回報確認收訖訊息(Acknowledgement,ACK)至網路端,以結束傳輸程序。若解碼失敗,用戶端將第一次傳輸之資料儲存於對應於一當前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之一軟暫存器(Soft buffer)並取代軟暫存器中原有的資料,且不回報任何收訖訊息,而等待網路端進行第二次傳輸,亦即第一次重傳。
重傳時,高速共用控制通道上的控制信令包含有傳輸次序(Second or third transmission)資訊,以及前一次傳輸之指標(Pointer to the previous transmission)。其中,前一次傳輸之指標係用來告知用戶端前一次傳輸所使用的傳輸時間間隔,以取得前一次傳輸之軟暫存器所儲存的資料。當接收到一重傳資料時,例如第一次重傳,用戶端須根據前一次傳輸之指標,判斷前一次傳輸之軟暫存器所儲存之資料是否已解碼成功。若尚未解碼成功,則將所接收之重傳資料與前一次傳輸之軟暫存器中所儲存之資料進行合併,再根據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所傳送之控制信令,進行合併資料的解碼程序。若合併資料解碼成功,用戶端將解碼所得之媒體存取控制高速協定資料單元遞送至上層通訊協定,並回報確認收訖訊息至網路端,以結束傳輸程序。若合併資料解碼失敗,則將合併資料儲存於對應於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軟暫存器,並回報未收訖訊息(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至網路端,以等待網路端進行第三次傳輸。第三次傳輸的流程與第二次傳輸相同,在此不贅述。
根據目前規範,前一次傳輸之軟暫存器及對應於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軟暫存器可分別根據下列方程式決定:[5×CFN+SubFN-6-PTR]mod 13,以及[5×CFN+SubFN]mod 13。其中,CFN為一連線訊框號(Connection Frame Number),SubFN為一子訊框號(Subframe Number),PTR為一前一次傳輸之指標(Pointer to the Previous Transmission)值,mod表示模數運算。因此,用戶端可根據每一傳輸使用之傳輸時間間隔,找到相對應軟暫存器的位置,以取得傳輸資料或合併資料。
由上可知,當網路端沒有收到用戶端所送出之第一次傳輸的確認收訖訊息,網路端即進行第二次傳輸,或者,當網路端收到用戶端所送出之第二次傳輸的未收訖訊息時,網路端即進行第三次傳輸。然而,當用戶端與網路端之間的通訊品質不佳時,儘管用戶端於第一次傳輸或第二次傳輸中已因解碼成功回報了確認收訖訊息,網路端仍可能因為環境的通訊品質不佳,無法收到確認收訖訊息,或解碼錯誤而誤認為收到未收訖訊息,因而進行重新傳輸。
根據上述操作,用戶端在接收到重傳資料時須先判斷前一次傳輸之軟暫存器中所儲存之資料是否已解碼成功。然而,由於習知技術僅將解碼失敗之資料儲存於軟暫存器中,而未規範是否儲存解碼成功之資料,因此,在用戶端已回報確認收訖訊息的情況下(代表前一次傳輸之資料或合併資料已解碼成功並遞送至上層通訊協定),前一次傳輸之軟暫存器中,即[5×CFN+SubFN-6-PTR]mod 13,可能不存在前一次傳輸之資料或合併資料。如此一來,習知技術之用戶端會因無法判斷前一次傳輸之解碼狀態,而造成用戶端錯失接收重傳資料的情況。
簡言之,在用戶端已回報確認收訖訊息但網路端沒有收到確認收訖訊息,或誤認為收到未收訖訊息而進行重新傳輸的情況下,由於用戶端無法判斷前一次傳輸之解碼狀態,將導致用戶端發生錯失接收重傳資料的情況或造成不可預期的程式錯誤。
因此,本發明主要提供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用戶端中改善一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之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功能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本發明揭露一種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功能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用戶端中,該用戶端操作於一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該方法包含有解碼一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對應於一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資料;於該資料解碼成功時,將該資料遞送至一上層協定單元進行排序,並產生對應於該資料之一確認收訖訊息;以及將對應於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第一軟暫存器所儲存之資料視為已解碼成功。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用來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功能之通訊裝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用戶端中,該用戶端操作於一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該通訊裝置包含有一中央處理器,用來執行一程式,以及一儲存裝置,耦接於該中央處理器,用來儲存該程式。該程式中包含有解碼一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對應於一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資料;於該資料解碼成功時,將該資料遞送至一上層協定單元進行排序,並產生對應於該資料之一確認收訖訊息;以及將對應於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第一軟暫存器所儲存之資料標示為已解碼成功。
本發明揭露一種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功能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用戶端中,該用戶端操作於一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該方法包含有將一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對應於一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資料儲存於對應於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第一軟暫存器中;解碼儲存於該第一軟暫存器之該資料;以及於該資料解碼成功時,將該資料遞送至一上層協定單元進行排序,並回報對應於該資料之一確認收訖訊息。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用來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功能之通訊裝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用戶端中,該用戶端操作於一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該通訊裝置包含有一中央處理器,用來執行一程式,以及一儲存裝置,耦接於該中央處理器,用來儲存該程式。該程式中包含有將一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對應於一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資料儲存於對應於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第一軟暫存器中;解碼儲存於該第一軟暫存器之該資料;以及於該資料解碼成功時,將該資料遞送至一上層協定單元進行排序,並回報對應於該資料之一確認收訖訊息。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一無線通訊系統10之示意圖。無線通訊系統10較佳地為一高速封包存取系統(High Speed Package Access,HSPA),其簡略地係由一網路端及複數個用戶端所組成。在第1圖中,網路端及用戶端係用來說明無線通訊系統10之架構;實際上,網路端可視不同需求包含有複數個基地台、無線網路控制器等;而用戶端則可能是行動電話、電腦系統等設備。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一無線通訊裝置100之功能方塊圖。無線通訊裝置100用來實現第2圖中一用戶端。為求簡潔,第1圖僅繪出無線通訊裝置100之一輸入裝置102、一輸出裝置104、一控制電路106、一中央處理器108、一儲存裝置110、一程式碼112及一收發器114。在無線通訊裝置100中,控制電路106透過中央處理器108執行儲存於儲存裝置110中的程式碼112,從而控制無線通訊裝置100之運作,其可透過輸入裝置102(如鍵盤)接收使用者輸入之訊號,或透過輸出裝置104(如螢幕、喇叭等)輸出畫面、聲音等訊號。收發器114用以接收或發送無線訊號,並將所接收之訊號傳送至控制電路106,或將控制電路106所產生之訊號以無線電方式輸出。換言之,以通訊協定之架構而言,收發器114可視為第一層的一部分,而控制電路106則用來實現第二層及第三層的功能。
請繼續參考第3圖,第3圖為第2圖中程式碼112之示意圖。程式碼112包含有一應用程式層200、一第三層介面202及一第二層介面206,並與一第一層介面208連接。第三層介面202用來實現資源控制。第二層介面206包含有一無線鏈結控制層及一媒體存取控制層,用來控制無線鏈結。第一層介面208則用來實現實體連結。
當用戶端操作於一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HS-SCCH less operation)模式時,無線通訊系統10之網路端於進行一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之一第一次傳輸時,不會透過一高速共用控制通道傳送解碼相關的控制信令至用戶端,而用戶端可根據一預設的控制資訊解碼該第一次傳輸之資料。在此情形下,本發明實施例於第二層介面206中提供一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改善程式220,用以在用戶端已回報確認收訖訊息但網路端沒有收到確認收訖訊息,或誤認為收到未收訖訊息而進行重新傳輸的情況下,改善用戶端無法判斷前一次傳輸之解碼狀態的情況。
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40之示意圖。流程40用於第1圖之無線通訊系統10之一用戶端中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功能。該用戶端操作於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HS-SCCH Less Operation)模式。流程40可被編譯為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改善程式220,其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400:開始。
步驟402:解碼一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HARQ Procedure)對應於一當前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之一資料。
步驟404:於該資料解碼成功時,將該資料遞送至一上層協定單元進行排序,並回報對應於該資料之一確認收訖訊息(Acknowledgement,ACK)。
步驟406:將對應於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第一軟暫存器所儲存之資料視為已解碼成功。
步驟408:結束。
根據流程40,用戶端首先對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中對應於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資料進行解碼。若該資料解碼成功,用戶端將該資料遞送至上層協定單元,並回報對應於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該資料之確認收訖訊息(Acknowledgement,ACK)。進一步地,用戶端將對應於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第一軟暫存器所儲存之資料視為已解碼成功。
另一方面,若該資料解碼失敗,則將該資料儲存於對應於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第一軟暫存器,並取代第一軟暫存器中原有之資料。需注意的是,上述對應於當前時間間隔之資料可以是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之一第一次傳輸之資料,或是合併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對應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重傳資料與對應一前次傳輸之一第二軟暫存器所儲存之資料而產生之一合併資料。根據目前規範,對應前次傳輸之第二軟暫存器及對應於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第一軟暫存器可分別根據下列方程式決定:[5×CFN+SubFN-6-PTR]mod 13,以及[5×CFN+SubFN]mod 13。其中,CFN為一連線訊框號(Connection Frame Number),SubFN為一子訊框號(Subframe Number),PTR為一前一次傳輸之指標(Pointer to the Previous Transmission)值,mod表示模數運算。
因此,當用戶端接收到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之下一重傳資料而須判斷第一軟暫存器所儲存之資料是否解碼成功時,用戶端可根據第一軟暫存器所儲存之資料是否被視為已解碼成功,來進行後續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而不論第一軟暫存器中是否存在資料。
舉例來說,若第一軟暫存器所儲存之資料被視為已解碼成功,則用戶端可直接遞送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之下一重傳資料至上層協定單元進行排序,並回報確認收訖訊息至網路端;相反地,第一軟暫存器必存在尚未被解碼成功之資料,因此用戶端可將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之下一重傳資料與第一軟暫存器中所儲存之資料進行合併,再根據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所傳送之控制信令,進行合併資料的解碼程序。
如此一來,在用戶端已回報確認收訖訊息但網路端沒有收到確認收訖訊息,或誤認為收到未收訖訊息而進行重新傳輸的情況下,即使前一次傳輸之軟暫存器中不存在任何資料,例如用戶端因解碼成功而未將前一次傳輸之資料儲存於暫存器中,本發明實施例可避免用戶端因無法判斷前一次傳輸之解碼狀態,而造成用戶端錯失接收重傳資料的情況或造成不可預期的程式錯誤。
請參考第5圖,第5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一流程50之示意圖。流程50用於第1圖之無線通訊系統10之一用戶端中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功能。該用戶端操作於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HS-SCCH Less Operation)模式。流程50亦可被編譯為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改善程式220,其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500:開始。
步驟502:將一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對應於一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資料儲存於對應於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第一軟暫存器中。
步驟504:解碼儲存於該第一軟暫存器之該資料。
步驟506:於該資料解碼成功時,將該資料遞送至一上層協定單元進行排序,並回報對應於該資料之一確認收訖訊息。
步驟508:結束。
根據流程50,當用戶端接收到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中對應於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資料時,用戶端首先將該資料儲存於對應於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第一軟暫存器中。接著,對儲存於該第一軟暫存器之該資料進行解碼。若該資料解碼成功,用戶端將該資料遞送至上層協定單元,並回報對應於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該資料之確認收訖訊息。
同樣地,上述對應於當前時間間隔之資料可以是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之一第一次傳輸之資料,或是合併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對應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重傳資料與對應一前次傳輸之一第二軟暫存器所儲存之資料而產生之一合併資料。
換言之,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用戶端在進行解碼程序之前,將對應於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第一次傳輸資料或合併資料儲存於軟暫存器中,而不論其是否會被解碼成功。因此,當用戶端收到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之下一重傳資料而須判斷對應前一次傳輸之軟暫存器中所儲存之資料是否已解碼成功時,由於對應前一次傳輸之軟暫存器中必定存在資料,本發明實施例可直接根據前一次傳輸之軟暫存器中所儲存之資料進行判斷,而不會發生前一次傳輸之解碼狀態無法判斷的情況。如此一來,用戶端可順利進行後續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下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的方法,以避免用戶端因無法判斷前一次傳輸之解碼狀態,而造成用戶端錯失接收重傳資料的情況。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無線通訊系統
100...無線通訊裝置
102...輸入裝置
104...輸出裝置
106...控制電路
108...中央處理器
110...儲存裝置
112...程式碼
114...收發器
200...應用程式層
202...第三層介面
206...第二層介面
208...第一層介面
220...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改善程式
40...流程
400~408、500~508...步驟
第1圖為一無線通訊系統之示意圖。
第2圖為一無線通訊裝置之功能方塊圖。
第3圖為第2圖中一程式碼之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流程之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流程之示意圖。
40...流程
400~408...步驟
Claims (28)
- 一種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功能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用戶端中,該用戶端操作於一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HS-SCCH Less Operation),該方法包含有:解碼一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HARQ Procedure)對應於一當前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之一資料;於該資料解碼成功時,將該資料遞送至一上層協定單元進行排序,並回報對應於該資料之一確認收訖訊息(Acknowledgement,ACK);以及將對應於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第一軟暫存器所儲存之資料視為已解碼成功,不論該第一軟暫存器中是否存在資料。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資料係該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之一第一次傳輸之資料。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資料係合併該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對應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重傳資料與對應一前次傳輸之一第二軟暫存器所儲存之資料而產生之一合併資料。
- 如請求項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軟暫存器係根據一第一預設公式決定,該第一預設公式為[5×CFN+SubFN-6-PTR]mod 13,CFN為一連線訊框號(Connection Frame Number),SubFN為一子訊框號(Subframe Number),PTR為一前一次傳輸之指標(Pointer to the Previous Transmission)值,以及mod為模數運算。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另包含:於該資料解碼失敗時,將該資料儲存於該第一軟暫存器,並取代該第一軟暫存器中原有的資料。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軟暫存器係根據一第二預設公式決定,該第二預設公式為[5×CFN+SubFN]mod 13,CFN為一連線訊框號,SubFN為一子訊框號,以及mod為模數運算。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另包含:接收該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之下一重傳資料;以及根據該第一軟暫存器所儲存之資料是否被視為已解碼成功,進行該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而不論該第一軟暫存器中是否存在資料。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係該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於該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之一第一次傳輸時,不透過一高速共用控制通道(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HS-SCCH)傳送解碼相關的控制信令至該用戶端,且該用戶端係根據一預設的控制資訊解碼該第一次傳 輸之資料。
- 一種用來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功能之通訊裝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用戶端中,該用戶端操作於一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HS-SCCH Less Operation),該通訊裝置包含有:一中央處理器,用來執行一程式;以及一儲存裝置,耦接於該中央處理器,用來儲存該程式;其中該程式中包含有:解碼一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HARQ Procedure)對應於一當前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之一資料;於該資料解碼成功時,將該資料遞送至一上層協定單元進行排序,並回報對應於該資料之一確認收訖訊息(Acknowledgement,ACK);以及將對應於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第一軟暫存器所儲存之資料視為已解碼成功,不論該第一軟暫存器中是否存在資料。
- 如請求項9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資料係該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之一第一次傳輸之資料。
- 如請求項9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資料係合併該混合式自動重 發請求程序對應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重傳資料與對應一前次傳輸之一第二軟暫存器所儲存之資料而產生之一合併資料。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二軟暫存器係根據一第一預設公式決定,該第一預設公式為[5×CFN+SubFN-6-PTR]mod 13,CFN為一連線訊框號(Connection Frame Number),SubFN為一子訊框號(Subframe Number),PTR為一前一次傳輸之指標(Pointer to the Previous Transmission)值,以及mod為模數運算。
- 如請求項9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程式中另包含有:於該資料解碼失敗時,將該資料儲存於該第一軟暫存器,並取代該第一軟暫存器中原有的資料。
- 如請求項9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一軟暫存器係根據一第二預設公式決定,該第二預設公式為[5×CFN+SubFN]mod 13,CFN為一連線訊框號,SubFN為一子訊框號,以及mod為模數運算。
- 如請求項9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程式中另包含有:接收該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之下一重傳資料;以及根據該第一軟暫存器所儲存之資料是否被視為已解碼成功,進行該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而不論該第一軟暫存器中是 否存在資料。
- 如請求項9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係該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於該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之一第一次傳輸時,不透過一高速共用控制通道(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HS-SCCH)傳送解碼相關的控制信令至該用戶端,且該用戶端係根據一預設的控制資訊解碼該第一次傳輸之資料。
- 一種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功能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用戶端中,該用戶端操作於一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HS-SCCH Less Operation),該方法包含有:將一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HARQ Procedure)對應於一當前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之一資料儲存於對應於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第一軟暫存器中;解碼儲存於該第一軟暫存器之該資料;於該資料解碼成功時,將該資料遞送至一上層協定單元進行排序,並回報對應於該資料之一確認收訖訊息(Acknowledgement,ACK);接收該混合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之下一重傳資料;以及根據該第一軟暫存器中儲存之上述資料,進行該混合自動重發請 求程序,而不論該資料是否解碼成功。
-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資料係該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之一第一次傳輸之資料。
-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資料係合併該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對應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重傳資料與對應一前次傳輸之一第二軟暫存器所儲存之資料而產生之一合併資料。
-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軟暫存器係根據一第一預設公式決定,該第一預設公式為[5×CFN+SubFN-6-PTR]mod 13,CFN為一連線訊框號(Connection Frame Number),SubFN為一子訊框號(Subframe Number),PTR為一前一次傳輸之指標(Pointer to the Previous Transmission)值,以及mod為模數運算。
-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軟暫存器係根據一第二預設公式決定,該第二預設公式為[5×CFN+SubFN]mod 13,CFN為一連線訊框號,SubFN為一子訊框號,以及mod為模數運算。
-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係該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於該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之一第一次傳輸時,不透過一高速共用控制通道(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HS-SCCH)傳送解碼相關的控制信令至 該用戶端,且該用戶端係根據一預設的控制資訊解碼該第一次傳輸之資料。
- 一種用來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功能之通訊裝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用戶端中,該用戶端操作於一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HS-SCCH Less Operation),該通訊裝置包含有:一中央處理器,用來執行一程式;以及一儲存裝置,耦接於該中央處理器,用來儲存該程式;其中該程式中包含有:將一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HARQ Procedure)對應於一當前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之一資料儲存於對應於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第一軟暫存器中;解碼儲存於該第一軟暫存器之該資料;於該資料解碼成功時,將該資料遞送至一上層協定單元進行排序,並回報對應於該資料之一確認收訖訊息(Acknowledgement,ACK);接收該混合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之下一重傳資料;以及根據該第一軟暫存器中儲存之上述資料,進行該混合自動重發請求程序,而不論該資料是否解碼成功。
- 如請求項23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資料係該混合式自動重發 請求程序之一第一次傳輸之資料。
- 如請求項23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資料係合併該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對應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之一重傳資料與對應一前次傳輸之一第二軟暫存器所儲存之資料而產生之一合併資料。
- 如請求項25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二軟暫存器係根據一第一預設公式決定,該第一預設公式為[5×CFN+SubFN-6-PTR]mod 13,CFN為一連線訊框號(Connection Frame Number),SubFN為一子訊框號(Subframe Number),PTR為一前一次傳輸之指標(Pointer to the Previous Transmission)值,以及mod為模數運算。
- 如請求項23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一軟暫存器係根據一第二預設公式決定,該第二預設公式為[5×CFN+SubFN]mod 13,CFN為一連線訊框號,SubFN為一子訊框號,以及mod為模數運算。
- 如請求項23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高速共用控制通道減載操作模式係該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於該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程序之一第一次傳輸時,不透過一高速共用控制通道(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HS-SCCH)傳送解碼相關的控制信令至該用戶端,且該用戶端係根據一預設的控制資訊解碼該第 一次傳輸之資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8351308P | 2008-07-24 | 2008-07-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010329A TW201010329A (en) | 2010-03-01 |
TWI433495B true TWI433495B (zh) | 2014-04-01 |
Family
ID=4121047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8125022A TW201014430A (en) | 2008-07-24 | 2009-07-24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DRX functionality |
TW098125020A TWI433495B (zh) | 2008-07-24 | 2009-07-24 | 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功能的方法及裝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8125022A TW201014430A (en) | 2008-07-24 | 2009-07-24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DRX functionality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100023835A1 (zh) |
EP (2) | EP2148542A1 (zh) |
JP (1) | JP5372640B2 (zh) |
KR (1) | KR101098496B1 (zh) |
CN (1) | CN101635953B (zh) |
TW (2) | TW201014430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87479B2 (ja) * | 2007-07-16 | 2012-12-05 | イノヴァティヴ ソニック リミテッ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harq機能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EP2148542A1 (en) | 2008-07-24 | 2010-01-27 |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DRX functionality |
US9118442B2 (en) * | 2009-08-18 | 2015-08-25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inuous packet connectivity |
US20130044659A1 (en) * | 2011-08-16 | 2013-02-21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Wireless Devices and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
JP2015536588A (ja) * | 2012-10-10 | 2015-12-21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不連続受信方法および不連続受信方法を使用するユーザ機器 |
CN105122858B (zh) * | 2013-04-03 | 2020-05-01 | 安华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在无线网络中处理下行链路半持续调度重传 |
WO2015039350A1 (zh) * | 2013-09-23 | 2015-03-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定时关系的生效方法及装置 |
WO2016204519A1 (en) | 2015-06-15 | 2016-12-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869357B2 (en) * | 2016-03-24 | 2020-12-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US20180199287A1 (en) * | 2017-01-06 | 2018-07-1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s |
US11184914B2 (en) | 2017-05-12 | 2021-11-23 | Asustek Compu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9233418A (zh) * | 2020-03-19 | 2024-12-3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配置方法及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10336B2 (en) * | 2001-05-18 | 2007-12-18 | Esa Malkamaki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scheme with in-sequence delivery of packets |
EP1337065A1 (en) * | 2002-02-13 | 2003-08-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emi-reliable ARQ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
US6901063B2 (en) * | 2002-05-13 | 2005-05-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ata delivery in conjunction with a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
DE60217098T2 (de) * | 2002-08-13 | 2007-05-0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 Hybrides automatisches Wiederholungsaufforderungsprotokoll |
DE60217097T2 (de) * | 2002-08-13 | 2007-05-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 Hybrides automatisches Wiederholungsaufforderungsprotokoll |
EP1465369A1 (en) * | 2003-03-31 | 2004-10-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Reset synchronisation method for a retransmission protocol |
EP1507352B1 (en) * | 2003-08-14 | 2007-01-3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Time monitoring of packet retransmissions during soft handover |
EP1545040B1 (en) * | 2003-12-19 | 2009-04-2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HARQ protocol with synchronous retransmissions |
DE602004019629D1 (de) * | 2004-01-22 | 2009-04-09 | Panasonic Corp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m Umschalten zwischen asynchronen und synchronen HARQ-Wiederübertragungsmoden |
HUE038918T2 (hu) * | 2004-04-01 | 2018-12-28 |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 Interferenciakorlátozás adásismétlésekhez |
KR100735346B1 (ko) * | 2004-05-04 | 2007-07-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향상된 상향 링크 전용 채널에서 harq 동작을 고려한tti 변경 방법 및 장치 |
JP2006279527A (ja) * | 2005-03-29 | 2006-10-12 | Nec Corp | 移動通信機、データ伝送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EP2120382B1 (en) * | 2005-07-25 | 2012-10-2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HARQ process restri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non-scheduled control data via uplink channels |
EP2267929B1 (en) * | 2005-08-16 | 2012-10-2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activation of Hybrid Automatic Request (HARQ) processes |
JP5035969B2 (ja) * | 2006-04-27 | 2012-09-26 | イノヴァティヴ ソニック リミテッ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パケットデータを処理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TW200744334A (en) * | 2006-05-25 | 2007-12-01 | Asustek Comp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handling packet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7916675B2 (en) * | 2006-06-20 | 2011-03-29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interim discontinuous reception/transmission |
PL3681075T3 (pl) * | 2006-12-18 | 2023-01-09 |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 Wykonanie protokołu kontroli warstwy łącza |
EP2148542A1 (en) | 2008-07-24 | 2010-01-27 |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DRX functionality |
-
2009
- 2009-07-22 EP EP09009507A patent/EP2148542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7-22 US US12/507,792 patent/US2010002383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9-07-24 EP EP09009634.8A patent/EP2148460B1/en active Active
- 2009-07-24 TW TW098125022A patent/TW201014430A/zh unknown
- 2009-07-24 JP JP2009173603A patent/JP5372640B2/ja active Active
- 2009-07-24 KR KR1020090067808A patent/KR10109849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07-24 TW TW098125020A patent/TWI433495B/zh active
- 2009-07-24 US US12/508,571 patent/US2010002075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9-07-24 CN CN2009101601372A patent/CN10163595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148460A3 (en) | 2010-03-17 |
KR20100011952A (ko) | 2010-02-03 |
CN101635953B (zh) | 2013-07-10 |
US20100020755A1 (en) | 2010-01-28 |
KR101098496B1 (ko) | 2011-12-26 |
US20100023835A1 (en) | 2010-01-28 |
JP5372640B2 (ja) | 2013-12-18 |
EP2148460B1 (en) | 2014-12-24 |
TW201010329A (en) | 2010-03-01 |
TW201014430A (en) | 2010-04-01 |
EP2148542A1 (en) | 2010-01-27 |
JP2010035172A (ja) | 2010-02-12 |
EP2148460A2 (en) | 2010-01-27 |
CN101635953A (zh) | 2010-0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33495B (zh) | 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功能的方法及裝置 | |
TWI455515B (zh) | 無線通訊系統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功能的方法及裝置 | |
US8400999B2 (en) | Method of handling packet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related apparatus | |
KR100885256B1 (ko)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패킷 재전송을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TWI405445B (zh) | 處理一傳輸時間間隔集束模式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 |
US7895494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H-ARQ-assisted ARQ operation | |
JP2008005492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dtx−ackエラーを検出・回復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JP2007089177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状態報告信号の伝送速度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US2007027426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handling packet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US20100246469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daptive broadcasting and multicast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US2008014450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continuous packet connectivity enhanc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JP2008005499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ローカルnackを検出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US10530538B2 (en)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 and system | |
JP2015188255A (ja) | 移動端末の無線充電のための方法 | |
KR20020001173A (ko) | 비동기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및 데이터 정보 전달방법 | |
US2008010124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reception and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CN113660067B (zh) | 一种用于nr系统的harq调度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