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6419B - 用於行動虛擬私人網路的通話建立方法及其接取點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行動虛擬私人網路的通話建立方法及其接取點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396419B TWI396419B TW098128394A TW98128394A TWI396419B TW I396419 B TWI396419 B TW I396419B TW 098128394 A TW098128394 A TW 098128394A TW 98128394 A TW98128394 A TW 98128394A TW I396419 B TWI396419 B TW I39641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access point
- point device
- calling
- call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企業內部行動網路系統,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用於企業內部行動網路的通話建立方法及其接取點裝置。
室內場所是大多數企業內部的行動通訊主要的話務量使用環境,然而近年來行動網路業者因環保意識高漲,面臨難以新增基地台並且可能需要拆除既有基地台的狀況,此狀況導致行動通訊室內覆蓋率及通訊容量將會嚴重不足。
室內接取點裝置技術,或是毫微微蜂巢式基地台(Femtocell)技術目前可用來解決室內覆蓋率及通訊容量不足之問題。而行動虛擬私人網路(Mobil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簡稱為MVPN)系統可用來處理室內場所為大多數企業內部之行動通訊主要話務量使用環境的狀況。MVPN系統允許企業內部用戶撥打內部之分機號碼時,收話用戶可以藉由手機來接聽來電。然而,傳統之MVPN系統仍由行動通訊營運商提供所有電話建立及通話服務之所有資源,包括基地台之無線電資源,骨幹網路頻寬資源,以及相關行動加值服務設備等。因此,MVPN系統的建置與營運成本仍相當高。
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提供用於企業內部行動網路的多種通話建立方法及使用此些方法之接取點裝置,可使用企業內部之網路資源,以有效解決行動網路業者之基地台室內覆蓋率不足及通訊容量不足問題,並進而降低行動網路業者的資源成本,以及提昇通話建立的效能與品質。
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提供一種通話建立方法,用於企業內部行動網路,此企業內部行動網路包括至少一個接取點裝置、至少一個資料庫與多個用戶,且所述之資料庫用以記錄每一用戶的一個私人分機號碼、一個用戶門號、一個用戶身份模組與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一個連結位址。上述之多個用戶包括一個發話用戶與一個收話用戶。所述之通話建立方法敘述如下。上述之發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自發話用戶接收通話建立請求信息,其中,此通話建立信息用以與一個收話用戶建立通話。之後,發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檢查資料庫是否有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若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為合法(valid)的連結位址(connection address),則發話用戶與收話用戶藉由這些連結位址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來建立通話。
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另提供一種通話建立方法,用於企業內部行動網路,此企業內部行動網路包括至少一個接取點裝置、至少一個資料庫與多個用戶。所述之資料庫用以記錄每一用戶的一個私人分機號碼、一個用戶門號、一個用戶身份模組,且此資料庫更記錄每一接取點裝置的一個連結位址。上述之多個用戶包括一個發話用戶與一個收話用戶。所述之通話建立方法敘述如下。上述之發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自發話用戶接收通話建立請求信息,其中,此通話建立信息用以與一個收話用戶建立通話。之後,發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檢查資料庫內之收話用戶的私人分機號碼或用戶門號是否存在。若收話用戶的私人分機號碼或用戶門號存在於所述之資料庫中,則發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向每一接取點裝置詢問收話用戶是否位於任一接取點裝置的涵蓋範圍內。若收話用戶位於任一接取點裝置的涵蓋範圍內,則收話用戶經由其所在的接取點裝置回覆此詢問,發話用戶與收話用戶藉由其所對應之這些連結位址的接取點裝置來建立通話。
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另提供一種通話建立方法,用於企業內部行動網路,此企業內部行動網路包括至少一個接取點裝置、至少一個資料庫與多個用戶,所述之資料庫用以記錄每一用戶的一個私人分機號碼、一個用戶門號、一個用戶身份模組與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一個連結位址。上述之多個用戶包括一個發話用戶與一個收話用戶。所述之通話建立方法敘述如下。上述之發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自發話用戶接收通話建立請求信息,其中,此通話建立信息用以與收話用戶建立通話。之後,發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更新資料庫內之發話用戶與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接著,發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與一個電信營運網路進行連結,儲存一個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一個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之對應記錄,並且發話用戶與收話用戶藉由電信營運網路來建立通話。若發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接收到電信營運網路之通話建立訊息,則檢查接收到的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是否與其所儲存的相同。若接收到的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其所儲存的相同,則取消藉由電信營運網路所建立的通話,並且發話用戶與收話用戶藉由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與發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來建立通話。
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另提供一種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用於企業內部行動網路,此企業內部行動網路包括一個發話用戶、一個收話用戶與一個資料庫。所述之資料庫記錄每一用戶的一個私人分機號碼、一個用戶門號、一個用戶身份模組與其對應之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的一個連結位址。所述之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用以接收一個發話用戶所發出的通話建立請求信息,此通話建立請求信息用以跟一個收話用戶建立通話。接著,所述之發話端接取點裝置自資料庫檢查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是否為合法的連結位址。若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為合法的連結位址,則發話用戶與收話用戶藉由所述之發話端接取點裝置與收話端接取點裝置來建立通話。
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另提供一種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用於企業內部行動網路,此企業內部行動網路包括一個發話用戶與一個資料庫。所述之資料庫記錄發話用戶的一個私人分機號碼、一個用戶門號、一個用戶身份模組與其對應之發話端接取點的一個連結位址。所述之資料庫還記錄收話用戶的一個私人分機號碼、一個用戶門號、一個用戶身份模組與其對應之收話端接取點的一個連結位址。上述之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用以接收自發話用戶所對應之發話端接取點接收通話建立請求信息,此通話建立請求信息用以讓發話用戶與收話用戶建立通話。若收話用戶在該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的涵蓋範圍內,則發話用戶與收話用戶藉由發話端接取點裝置與收話端接取點裝置建立通話。
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另提供一種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用於企業內部行動網路,此企業內部行動網路包括多個用戶與一個資料庫。上述之多個用戶包括一個發話用戶與一個收話用戶。所述之資料庫記錄每一用戶的一私人分機、一個用戶門號、一個用戶身份模組、一個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與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及身份信息。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用以接收發話用戶所發出的一通話建立請求信息,此通話建立請求信息用以跟收話用戶建立通話。之後,發話端接取點裝置檢查資料庫內之收話用戶的私人分機或該用戶門號是否存在。若收話用戶的私人分機或用戶門號存在於資料庫中,則向收話端接取點裝置詢問收話用戶是否在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的涵蓋範圍內。若收話用戶位於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的涵蓋範圍內,則收話用戶經由其所在的接取點裝置回覆此詢問,發話用戶與收話用戶藉由發話端接取點裝置與收話端接取點裝置來建立通話。
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另提供一種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用於企業內部行動網路,此企業內部行動網路包括多個用戶與一個資料庫。上述之多個用戶包括一個發話用戶與一個收話用戶。所述之資料庫記錄每一用戶的一個私人分機、一個用戶門號、一個用戶身份模組、一個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及身份信息、與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及身份信息。所述之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用以接收自發話用戶所對應之發話端接取點裝置接收一個通話建立請求信息,此通話建立請求信息用以讓發話用戶與收話用戶建立通話。若收話用戶位於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的涵蓋範圍內,則收話用戶經由其所在的接取點裝置回覆此詢問,發話用戶與收話用戶藉由發話端接取點裝置與收話端接取點裝置建立通話。
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另提供一種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用於企業內部行動網路,此企業內部行動網路包括一個發話用戶、一個收話用戶與一個資料庫。資料庫記錄該發話用戶的一個私人分機、一個用戶門號、一個用戶身份模組與其對應之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的一個連結位址,與記錄收話用戶的一個私人分機、一個用戶門號、一個用戶身份模組與其對應之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的一個連結位址。所述之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用以接收發話用戶所發出的一個通話建立請求信息,此通話建立請求信息用以跟收話用戶建立通話。之後,發話端接取點裝置更新資料庫內之發話用戶與其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接著,發話端接取點裝置與一個電信營運網路進行連結,並儲存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之對應記錄。發話用戶與收話用戶藉由上述之電信營運網路來建立通話。若發話端接取點裝置接收到電信營運網路之通話建立訊息,則檢查接收到的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是否與其所儲存的相同。若接收到的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其所儲存的相同,則發話端接取點裝置取消藉由上述之電信營運網路所建立的通話,發話用戶與收話用戶藉由發話端接取點裝置與收話端接取點裝置來建立通話。
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另提供一種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用於企業內部行動網路,此企業內部行動網路包括一個發話用戶、一個收話用戶與一個資料庫。所述之資料庫記錄發話用戶的一個私人分機、一個用戶門號、一個用戶身份模組與其對應之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的一個連結位址,與記錄收話用戶的一個私人分機、一個用戶門號、一個用戶身份模組與其對應之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的一個連結位址。之後,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用以接收自一個電信營運網路接收一個通話建立請求信息、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並儲存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之對應記錄。其中,此通話建立請求信息用以讓發話用戶與收話用戶建立通話。接著,收話端接取點裝置檢查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是否存在於資料庫,且發話用戶所對應之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是否為合法的連結位址。若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存在於資料庫,且發話用戶所對應之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為合法的連結位址,則指示資料庫將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傳送給發話用戶所對應的發話端接取點裝置。
基於上述,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提供用於企業內部行動網路的多種通話建立方法及使用此方法之接取點裝置。在不改變行動網路既有架構與通話建立程序,以及不改變行動電話裝置既有功能的狀況下,此通話建立方法與其接取點裝置有效地使用企業內部之網路資源,用以有效解決行動網路業者之基地台室內覆蓋率不足與通訊容量不足的問題,並進而降低行動網路業者的資源成本,以及提昇通話建立的效能與品質。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示範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現在將詳細參照本發明的示範實施例,所述之示範實施例多繪示於附圖中,附帶一提的是,整個附圖中相同的參考標記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根據本發明的示範實施例,本發明的示範實施例提供了用於行動虛擬私人網路的多種通話建立方法及使用此些通話建立方法之接取點裝置。
首先請參照圖1,圖1繪示本發明之一示範實施例的行動虛擬私人網路系統100的示意圖。所述之行動虛擬私人網路系統100包括一個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一個網際網路通訊協定數據網路(Internet Protocol Data Network簡稱為IP網路)140,以及一個電信營運網路(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簡稱為PLMN)150。IP網路140耦接到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與PLMN 150。PLMN 150包括至少一個基地台152、至少一個行動電話154與至少一個移動交換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簡稱為MSC)156。圖1中所繪示的虛線160表示基地台152的無線通訊服務涵蓋範圍,超過此無線通訊服務涵蓋範圍,基地台152將無法提供穩定品質的無線通訊服務給行動電話用戶。另外,當基地台152所服務的行動電話用戶數量或資料傳輸量超過基地台152的系統容量(capacity)時,部分行動電話用戶也無法獲得無線通訊服務。因此,需要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來服務企業內部用戶。上述所舉的示範實施例僅是一個範例,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PLMN 150可以包含多個基地台,且一個基地台可以提供無線通訊服務給多個行動電話。另外,MSC 156至少連接到基地台152,且可以連接到多個基地台。
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可以藉由接取點裝置122與132透過有線或無線的傳輸方式連接到IP網路140。例如,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可以透過非對稱數位用戶線(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簡稱為ADSL)連接到IP網路140。又例如,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可以透過使用IEEE 802.16d通訊協定的無線網路連接到IP網路140。與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相類似地,PLMN 150可以藉由有線或無線的傳輸方式耦接到IP網路140,但是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與PLMN 150耦接到IP網路140的方式可以不相同。另外,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可耦接到MSC 156再連接到基地台152。
請繼續參照圖1,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是架設在企業建築物120及130內,並提供企業內部結合行動電話與企業內部分機的MVPN語音服務。此MVPN語音服務可以允許企業內部用戶撥打企業內部的分機號碼時,收話用戶可以用手機來接聽。另外,此MVPN語音服務還允許當企業外部用戶撥打行動電話用戶門號(phone number)時,可以藉由企業建築物內部的接取點裝置來建立通話。
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包括一個MVPN資料庫(database)112、接取點裝置122、132,以及行動電話124、134。其中,在建築物120內,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藉由接取點裝置122提供MVPN服務給行動電話124。在建築物130內,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藉由接取點裝置132提供MVPN服務給行動電話134。上述的實施方式僅是一個範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提供的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還可以包括2個以上的企業用戶建築物,每個建築物可以包含2個以上的MVPN資料庫,並且每個企業用戶的建築物還可以包括2個以上的接取點裝置與2個以上的行動電話。更進一步地說,上述之示範實施例是以兩個以上的接取點裝置122與132所構成的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但事實上,接取點裝置的數量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僅有一個接取點裝置的情況下,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提供的通話建立方法亦可以適用。另外,在另一個示範實施例中,MVPN資料庫本身112更可以是一個具有閘道器功能的資料庫,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亦可以透過此MVPN資料庫112來與外部的IP網路140進行連接。
請繼續參照圖1,在建築物120內,接取點裝置122藉由無線傳輸方式提供MVPN服務給行動電話124。與接取點裝置122相同地,接取點裝置132藉由無線傳輸方式提供MVPN服務給行動電話134。在本示範實施例中,接取點裝置122、132可以是應用在網際網路協定之多媒體自系統架構中的毫微微峰巢式基地台(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ubsystem-based Femtocell,簡稱為IMS-based Femtocell)。另外,接取點裝置122、132與行動電話124、134連結所採用的無線傳輸方式與PLMN 150的基地台152提供給行動電話154的方式是相同。例如,接取點裝置122與PLMN 150的基地台152可以使用全球行動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簡稱為GSM)系統的無線傳輸方式,提供無線通訊服務給行動電話124、134或154。上述的實施方式僅是一個範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接取點裝置122、132與PLMN 150的基地台152可以使用其他無線傳輸方式,例如寬頻碼分多重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簡稱為WCDMA)系統的無線接取技術或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簡稱為WiMAX)系統的無線接取技術。除此之外,在其他示範實施例中,接取點裝置122、132也可以不是IMS-based Femtocell,而是運作在其他通訊系統的Femtocell。
請繼續參照圖1,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的MVPN資料庫112可以藉由有線或無線的傳輸方式連接到接取點裝置122、132。例如,MVPN資料庫112可以藉由乙太網路(Ethernet)連接到接取點裝置122、132。又例如,MVPN資料庫112可以藉由使用IEEE 802.11n通訊協定的無線傳輸方式耦接到接取點裝置122、132。簡言之,上述的實施方式僅是一個範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MVPN資料庫112還可以藉由其他的有線傳輸方式或其他的無線傳輸方式耦接到接取點裝置122、132。以下將詳細地介紹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提供的數種通話建立方法及其接取點裝置。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1與圖2,圖2繪示本發明之第一示範實施例的一種企業內部行動網路運作環境200的示意圖。企業內部行動網路運作環境200可以運作在圖1的企業建築物120或130內,且企業內部行動網路運作環境200包括至少一個企業訪問位置註冊器(enterprise visited location registrar,簡稱為EVLR)資料庫210、至少一個接取點裝置220與行動電話222。接取點裝置220與行動電話222的無線連結方式類似圖1之示範實施例的接取點裝置122與行動電話124的無線連結方式。上述的實施方式僅是一個範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企業內部行動網路運作環境200還可以包括2個以上的行動電話用戶。
請繼續參照圖2,EVLR資料庫210記錄企業內部所有行動電話的用戶身分模組(未繪示)、一個用戶門號、一個企業內部私人分機號碼與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一個連結位址,其中,一個用戶身分模組可以包括一個國際性行動用戶識別碼(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簡稱為IMSI)。在本示範實施例中,連結位址可以是網際網路協定定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簡稱為IP Address)。舉例來說,在圖2中,接取點裝置220周圍出現的數字字串“140.96.113.2”是此接取點裝置220的IP Address,同時也是其連結位址。
請繼續參照圖1與圖2,每個用戶身分模組的IMSI是儲存在企業內部用戶行動電話的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簡稱為SIM Card)上面,而IMSI、用戶門號與私人分機號碼可以事先儲存在EVLR資料庫210內。另外,在本示範實施例中,EVLR資料庫210可以是一個獨立的資料庫伺服器。在其他示範實施例中,EVLR資料庫210可以是與圖1中的MVPN資料庫整合在一起或是分散在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的各接取點裝置內部。當EVLR資料庫210分散在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的各接取點裝置內部時,各接取點裝置藉由信息交換的方式來更新每一接取點裝置內的資料庫內容,以使EVLR資料庫210的資料可以同步。例如,各接取點裝置可以每3秒鐘藉由信息交換的方式,來更新每一接取點裝置內的EVLR資料庫210的內容。又例如,各接取點裝置可以在每次行動電話用戶進入或離開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的無線服務範圍時,藉由信息交換的方式來更新每一接取點裝置內的EVLR資料庫210的內容。
在本示範實施例中,圖2中在接取點裝置220周圍的虛線表示其無線服務涵蓋範圍。當一個企業內部用戶的行動電話在開機狀態下,進入或離開接取點裝置220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時,接取點裝置220會更新此行動電話在EVLR資料庫210中之其對應的接取點裝置連結位址。例如,行動電話222在開機狀態下,剛進入接取點裝置220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因此接取點裝置220會將EVLR資料庫210中行動電話222用戶身分模組的連結位址更新為“140.96.113.2”。此時行動電話222用戶身分模組的連結位址是合法的(valid)。又例如,行動電話232在開機狀態下,剛離開接取點裝置220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則接取點裝置220會將EVLR資料庫210中之行動電話222用戶身分模組的連結位址更新為不合法的(not valid)。當行動電話在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之所有接取點裝置的無線通訊服務涵蓋範圍之外時,EVLR資料庫210中之此行動電話之用戶身分模組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會是不合法的。此時,所述之行動電話將僅能使用行動業者之PLMN(未繪示)的基地台(未繪示)來建立通話。
以下請參照圖1與圖3,圖3繪示本發明之第一示範實施例的另一種企業內部行動網路運作環境300的示意圖。當一個企業內部用戶的行動電話在開機狀態下,離開一個接取點裝置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但同時進入另一個接取點裝置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時,新對應的接取點裝置會更新此行動電話在EVLR資料庫310中之其對應的接取點裝置連結位址。例如,一個行動電話原處在圖3中之行動電話322的位置,在EVLR資料庫310中之其對應的接取點裝置連結位址由接取點裝置320更新為“140.96.113.2”。但是此行動電話移動到圖3中之行動電話332的位置時,此時,接取點320會將在EVLR資料庫310中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連結位址更新為“140.96.113.3”。
請繼續參照圖1與圖3,當一個行動電話322在其對應的接取點裝置320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開機時,此行動電話322會向EVLR資料庫310進行一個註冊程序(attach),而EVLR資料庫310藉此註冊程序來更新行動電話322所對應之接取點的連結位址。
請繼續參照圖1與圖3,當一個行動電話322已開機未通話時,若行動電話322是自其它地方進入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之任一接取點裝置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時,行動電話322會向EVLR資料庫310進行一更新程序,而EVLR資料庫310藉此更新行動電話322所對應之接取點的連結位址。
請繼續參照圖1與圖3,當一個行動電話322已開機且通話時,若行動電話322自其它地方進入接取點裝置320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時,行動電話322會向EVLR資料庫310進行一個交遞(handover)程序,EVLR資料庫310藉此來更新行動電話322所對應之接取點的連結位址。
請繼續參照圖1與圖3,當一個行動電話322在所對應之接取點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關機,則行動電話322會向EVLR資料庫310進行一分離(detach)程序,EVLR資料庫310藉此將行動電話322所對應之接取點的連結位址設定為不合法的連結位址。
請繼續參照圖1與圖3,當一個行動電話322在所對應之接取點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未關機,但用戶離開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之所有接取點的涵蓋範圍,則行動電話322向EVLR資料庫310進行一更新程序,EVLR資料庫310藉此將行動電話322所對應之接取點的連結位址設定為不合法的連結位址。以下將以圖4來描述本示範實施例的通話建立方法如何在圖1的網路系統100中運作。
請繼續參照圖1與圖3,當一個發話用戶(行動電話322)在其對應的接取點裝置320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撥號給收話用戶(行動電話332)時,接取點裝置320會經由查詢EVLR資料庫310中,收話用戶(行動電話332)是否在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的任一個接取點裝置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若行動電話332被確認在任一接取點裝置(例如,接取點裝置330)之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則後續通話建立的程序會交由接取點裝置320、330來完成。若行動電話332被確認不在任一接取點裝置之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則後續通話建立的程序將轉由PLMN 150的MSC 156與接取點裝置320來完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若行動電路332的位置在接取點裝置320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則後續通話建立的程序僅會交由接取點裝置320來完成。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1與圖4,圖4繪示本發明之第一示範實施例在圖1的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00環境中之通話建立方法的流程圖。在圖4中,企業內部行動網路系統400包括行動電話402、410,一個對應行動電話402的接取點裝置404(亦即,行動電話402在接取點裝置404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一個對應行動電話410的接取點裝置408(亦即,行動電話410在接取點裝置408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一個EVLR資料庫406與一個PLMN 412。在圖4中,行動電話402是發話用戶,而行動電話410是收話用戶。以下將敘述本示範實施例所提出之通話建立方法的各步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接取點裝置404與408可以是同一個接取點裝置或為彼此不同的接取點裝置。
在步驟4S01中,為了與行動電話410建立通話,行動電話402傳送一個連接管理(connection management,簡稱為CM)信息(內容為通話建立信息)給接取點裝置404。此通話建立信息包含收話用戶(行動電話410)的用戶門號或私人分機號碼。
在步驟4S02中,接取點裝置404利用行動電話402的用戶門號或私人分機號碼作為用戶身分模組之辨識索引,以更新EVLR資料庫406的連結位址欄位。另外,接取點裝置404還利用步驟4S01中之通話建立信息所夾帶之行動電話410的用戶門號或私人分機號碼,從EVLR資料庫406中查詢行動電話410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408的連結位址。
在步驟4S03中,接取點裝置404發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呼叫進行(call processing)信息)給行動電話402。
在步驟4S04中,接取點裝置404檢查行動電話410的連結位址是否為合法的連結位址。如果410的連結位址是合法的,接取點裝置404則傳送一個對話啟動協定(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簡稱SIP)信息(內容為INVITE)給行動電話410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408,而此SIP INVITE信息帶有發話用戶及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或私人分機號碼。如果行動電話410的連結位址是不合法的,則接續進行下面的步驟4S04a。
在步驟4S04a中,接取點裝置404將CM信息(內容為建立信息)轉傳給PLMN 412。
在步驟4S05中,接取點裝置408利用行動電話410的用戶門號或私人分機號碼來查詢行動電話410的IMSI,並且傳送一個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簡稱為RRC)信息(內容為傳呼(paging))給行動電話410。如果接取點裝置408沒有在傳呼計時器逾時前收到行動電話410的傳呼回應,則接續進行下面的步驟4S05a。
在步驟4S06中,接取點裝置408在傳呼計時器逾時前收到行動電話410的傳呼回應。
在步驟4S07中,接取點裝置408傳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通話建立信息)給行動電話410。
在步驟4S08中,在接收到通話建立信息後,行動電話410傳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呼叫證實)給接取點裝置408。
在步驟4S09中,在傳送一個呼叫證實信息給接取點裝置408後,行動電話410傳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警示信息)給接取點裝置408。
在步驟4S10中,接取點裝置408在接收到警示信息後,將其轉化為SIP信息(內容為RING)並傳送給接取點裝置404。
在步驟4S11中,接取點裝置404在接收到SIP RING信息後,將其轉化為CM信息(內容為警示信息),並傳送給行動電話402。
在步驟4S12中,當收話用戶接聽來電時,行動電話410傳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連接信息)給接取點裝置408。
在步驟4S13中,接取點裝置408在接收到連接信息後,將其轉化為SIP信息(內容為200 OK),並傳送給接取點裝置404。
在步驟4S14中,接取點裝置404在接收到SIP 200 OK信息後,將其轉化為CM信息(內容為連接信息),並傳送給行動電話402。
在步驟4S15中,行動電話402在接收到連接信息後,傳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連接確認回應信息)給接取點裝置404。
在步驟4S16中,接取點裝置404在接收到連接確認回應信息後,將其轉化為SIP信息(內容為ACK),並傳送給接取點裝置408。
在步驟4S17中,接取點裝置408在接收到SIP ACK信息後,將其轉化CM信息(內容為連接確認回應信息),並傳送給行動電話410。當行動電話410接收到連接確認回應信息時,本示範實施例所提出之通話建立方法到此即結束。
步驟4S04a以及步驟4S05a至步驟4S07a為描述當行動電話410不在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未繪示)的所有接取點裝置的無線服務範圍內時,本示範實施例所提出之通話建立方法的對應步驟。
在步驟4S05a中,接取點裝置408沒有在傳呼計時器逾時前收到行動電話410的傳呼回應,是故接取點408發送一個SIP回應信息(內容為404 NOT FOUND)給接取點404。
在步驟4S06a中,接取點裝置404發送一個SIP信息(內容為ACK)給接取點408。
在步驟4S07a中,接取點裝置404轉傳一個CM信息(內容為通話建立信息)給PLMN 412。
步驟4S08a~步驟4S17a,通話建立方法使用PLMN 412之正常CM的通話建立程序,因為此部分程序為熟悉本領域之人士所熟知,在此不再敘述。另外有關SIP信息之內容也是熟悉本領域之人士所熟知,故不再敘述各信息之內容。
以下將以圖5來進一步說明一個發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在本示範實施例的通話建立方法中的操作程序。
圖5繪示本發明之第一示範實施例發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未繪示)根據圖4的通話建立方法的操作程序流程圖。
在步驟S502中,發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404的運作流程開始。
在步驟S504中,發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404接收自發話用戶(行動電話402)發送給收話用戶(行動電話410)的通話建立請求信息。
在步驟S506中,接取點裝置404檢查在EVLR資料庫406中,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是否為合法的。若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是合法的,則繼續進行步驟S510。若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是不合法的,則進行步驟S508。
在步驟S508中,行動電話402與行動電話410藉由PLMN 412建立通話。在步驟S508之後,則進行步驟S514。
在步驟S510中,行動電話402與行動電話410藉由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404及接取點裝置408來建立通話。
在步驟S512中,接取點裝置404檢查是否有通話建立的失敗情況發生。若通話建立失敗,則進行步驟S508。若無通話建立失敗情況發生,則進行步驟S514。
在步驟S514中,發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404的運作流程結束。
以下將以圖6來進一步說明一個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在本示範實施例的通話建立方法中的操作程序。
圖6繪示本發明之第一示範實施例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未繪示)根據圖4的通話建立方法的操作程序流程圖。
在步驟S602中,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408的運作流程開始。
在步驟S604中,接取點裝置408接收自發話用戶(行動電話402)對應之接取點裝置404發出的通話建立請求信息,並向收話用戶發送傳呼。
在步驟S606中,接取點裝置408檢查收話用戶是否於預設時間內回覆傳呼回應。舉例說明,預設時間可以是5秒鐘。若是,則在步驟S606後,進行步驟S610。若否,則在步驟S606後,進行步驟S608。
在步驟S608中,接取點裝置408回覆發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404目前無法找到收話用戶。在步驟S608之後,進行步驟S612。
在步驟S610中,行動電話402與行動電話410藉由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404及接取點裝置408來建立通話。在步驟S612中,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408的運作流程結束。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1與圖7,圖7繪示本發明之第二示範實施例的一種企業內部行動網路運作環境700的示意圖。在本示範實施例中,企業內部行動網路運作環境700可以運作在圖1的企業建築物120或130內,且企業內部行動網路運作環境700包括至少一個企業虛擬私人網路列表(Enterpris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Table,簡稱為EVPNT)資料庫710、至少一個接取點裝置720與行動電話722、732。接取點裝置720與行動電話722的無線連結方式,是類似圖1之示範實施例的接取點裝置122與行動電話124的無線連結方式。上述的實施方式僅是一個範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企業內部行動網路運作環境700還可以包括2個以上的接取點裝置與2個以上的行動電話。
請繼續參照圖7與圖1,EVPNT資料庫710包括行動電話識別表712與Femtocell連結表714。行動電話識別表712記錄企業內部所有行動電話的用戶門號,並且行動電話識別表712可以包括所有行動電話的IMSI與私人分機號碼。Femtocell連結表714紀錄接取點裝置的Femtocell識別碼(簡稱為CID)與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與第一示範實施例不同的是,在本示範實施例中,EVPNT資料庫710不記錄每一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而是將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中所有接取點裝置的CID與行動電話之身份信息分別記錄在不同的資料庫結構中,其中,所述之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可以是IP Address。例如,在圖7中,接取點裝置720周圍出現的數字字串“140.96.113.2”是此接取點裝置720的IP Address,同時也是其連結位址。
請繼續參照圖2與圖7,本示範實施例與第一示範實施例相類似,每個用戶身分模組IMSI、用戶門號與私人分機號碼可以事先儲存在EVPNT資料庫710內。另外,在本示範實施例中,EVPNT資料庫710可以是一個獨立的資料庫伺服器。在其他示範實施例中,EVPNT資料庫710可以是與圖1中的MVPN資料庫112整合在一起,或是分散在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的各接取點裝置(未繪示)上面。當EVPNT資料庫710分散在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的各接取點裝置(未繪示)內部時,各接取點裝置(未繪示)藉由信息交換的方式來更新每一接取點裝置內的資料庫內容,以使EVPNT資料庫710的資料可以同步。
在本示範實施例中,與第一示範實施例相類似的是,圖7中的接取點裝置720周圍的虛線表示其無線服務涵蓋範圍。然而,因為EVPNT資料庫710不記錄每一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故當一個企業內部用戶的行動電話在開機狀態下,進入或離開接取點裝置720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時,接取點裝置720不會如同第一示範實施例的接取點裝置320(未繪示)去更新此行動電話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連結位址。
請繼續參照圖與圖7,在本示範實施例中,若收話用戶(行動電話730)的私人分機號碼與用戶門號皆不存在於EVPNT資料庫710中,則發話用戶(行動電話722)與收話用戶(行動電話730)改為藉由PLMN 150來建立通話。
在本示範實施例中,若收話用戶位於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之每一接取點裝置(未繪示)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外,則該發話用戶(行動電話722)與該收話用戶(行動電話730)改藉由PLMN 150來建立通話。
以下請參照圖1與圖8,圖8繪示本發明之第二示範實施例的另一種企業內部行動網路運作環境800的示意圖。當一個發話用戶(行動電話822)在其對應的接取點裝置820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撥號給收話用戶(行動電話832)時,接取點裝置820會請求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的所有接取點裝置在其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傳呼行動電話832。若行動電話832被確認在任一接取點裝置(例如,接取點裝置830)之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則後續通話建立的程序會由接取點裝置820、830來完成。若行動電話832被確認不在任一接取點裝置之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則後續通話建立的程序將轉由PLMN 150的MSC 156及接取點裝置820來完成。值得一提的是,接取點裝置820亦會在其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傳呼行動電話832,因此,若行動電話832在接取點裝置820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則後續通話建立的程序僅會由接取點裝置820來完成。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1與圖9,圖9繪示本發明之第二示範實施例在圖1的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環境中之通話建立方法的流程圖。在圖9中,企業內部行動網路系統900包括行動電話902、910,一個對應行動電話902的接取點裝置904(亦即,行動電話902在接取點裝置904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一個對應行動電話910的接取點裝置908(亦即,行動電話910在接取點裝置908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一個EVPNT資料庫906、一個PLMN 912與一個接取點裝置914。在圖9中,行動電話902是發話用戶,而行動電話910是收話用戶。以下將敘述本示範實施例所提出之通話建立方法的各步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接取點裝置904與908可以是同一個接取點裝置或為彼此不同的接取點裝置。
在步驟9S01中,為了與行動電話910建立通話,行動電話902傳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通話建立信息)給接取點裝置904。此通話建立信息包含行動電話910的用戶門號或私人分機號碼。
在步驟9S02中,接取點裝置904利用行動電話910的用戶門號或私人分機號碼作為用戶身分模組之辨識索引,在EVPNT資料庫906中查詢行動電話910是否為目前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中的行動電話。
在步驟9S03中,接取點裝置904發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呼叫進行信息)給行動電話902。
在步驟9S04中,接取點裝置904利用行動電話910的用戶門號或私人分機號碼去查詢行動電話410,並傳送一個無線接取網路部分(Radio Access Network Application Part,簡稱RANAP)信息(內容為傳呼)給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中的所有接取點裝置,包括接取點裝置908與904。若在傳呼計時器逾時前,接取點裝置904沒有收到行動電話910的傳呼回應,則接續進行下面的步驟9S05a。
在步驟9S04a中,接取點裝置904將CM信息(內容為建立信息)轉傳給PLMN 912。
在步驟9S05中,接取點裝置908在接到RANAP信息(內容為傳呼請求)後,傳送一個RRC信息(內容為傳呼)給行動電話910。如果接取點裝置908在傳呼計時器逾時前,沒有收到行動電話910的傳呼回應,則接續進行下面的步驟9S05a。
在步驟9S06中,接取點裝置908在傳呼計時器逾時前,收到行動電話910的RRC傳呼回應信息,並傳送一個RANAP信息(內容為傳呼回應)給接取點裝置904。
在步驟9S07中,接取點裝置904在傳呼計時器逾時前,接收到自接取點裝置908發出的傳呼回應信息。
在步驟9S08中,接取點裝置904在接收到傳呼回應信息後,使用接取點裝置之身分信息(此身分信息是被包含在信息中的內容),去查詢接取點裝置908的連結位址(例如,一個IP Address),並傳送一個SIP信息(內容為INVITE)給接取點裝置908。
在步驟9S09中,接取點裝置908在接收一個SIP信息(內容為INVITE)後,傳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通話建立信息)給行動電話910。
在步驟9S10中,行動電話910在接收到CM信息(內容為通話建立信息)後,傳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呼叫證實)給接取點裝置908。
在步驟9S11中,行動電話910在傳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呼叫證實)給接取點裝置908後,傳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警示信息)給接取點裝置908。
在步驟9S12中,行動電話910在接收到CM信息(內容為警示信息)後,將其轉化為SIP信息(內容為RING),並傳送給接取點裝置904。
在步驟9S13中,接取點裝置904在接收到SIP信息(內容為RING)後,將其轉化為CM信息(內容為警示信息),並傳送給行動電話902。
在步驟9S14中,行動電話910接聽來電時,行動電話910傳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連接信息)給接取點裝置908。
在步驟9S15中,接取點裝置908在接收到連接信息後,將其轉化為SIP信息(內容為200 OK),並給接取點裝置904。
在步驟9S16中,接取點裝置904在接收到SIP信息(內容為200 OK)後,將其轉化為CM信息(內容為連接信息),並傳送給接取點裝置908。
在步驟9S17中,行動電話902在接收到連接信息後,傳送將CM信息(內容為連接確認回應信息)給接取點裝置904。
在步驟9S18中,接取點裝置904在接收到連接確認回應信息後,接取點裝置904將其轉化為SIP信息(內容為ACK),並傳送給行動電話902。
在步驟9S19中,接取點裝置908在接收到SIP信息(內容為ACK)後,將其轉化為CM信息(內容為連接確認回應信息)給行動電話910。當行動電話910接收到連接確認回應信息時,本示範實施例所提出之通話建立方法到此即結束。
步驟9S04a以及步驟9S05a至步驟9S17a,為描述當行動電話910不在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的所有接取點裝置的無線服務範圍內時,本示範實施例所提出之通話建立方法的對應步驟。
在步驟9S05a中,接取點裝置904轉傳一個CM信息(內容為通話建立信息)給PLMN 912。
步驟9S06a~步驟9S15a,通話建立方法使用PLMN 912正常CM的通話建立程序,因為此部分程序與有關SIP信息之內容為熟悉本領域之人士所熟知,在此不再敘述。
在此要說明的是,在步驟9S04a與9S04中,接取點裝置除了傳送一個傳呼請求給接取點裝置908之外,還同時傳送相同的傳呼請求給同在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內的其他接取點裝置(例如,接取點裝置914)。然而,在本示範實施例中,僅有接取點裝置908會收到行動電話910的傳呼回應,故此沒有收到傳呼回應的接取點裝置914不執行任何回應動作。以下將以圖10來進一步說明一個發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在本示範實施例的通話建立方法中的操作程序。
請參照圖10,圖10繪示本發明之第二示範實施例之發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根據圖9的通話建立方法的操作程序流程圖。
在步驟S1002中,發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904的運作流程開始。
在步驟S1004中,發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904接收自發話用戶(行動電話902)發送給收話用戶(行動電話910)的通話建立請求信息。
在步驟S1006中,接取點裝置904檢查在EVPNT資料庫906中,行動電話910的私人分機號碼或用戶門號是否存在。此步驟在確認行動電話910是否為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未繪示)的行動電話。
在步驟S1008中,行動電話902與行動電話910藉由PLMN 912建立通話。在步驟S1008之後,進行步驟S1016。
在步驟S1010中,接取點裝置904請求在EVPNT資料庫906中記錄的所有接取點裝置搜尋行動電話910。在此步驟中,各接取點裝置利用傳呼方式來傳呼行動電話910,若在傳呼計時器逾時前沒有收到收話用戶的傳呼回應,即視為沒有尋找到行動電話910或視為行動電話910不在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未繪示)之所有接取點裝置的無線通訊服務涵蓋範圍內。
在步驟S1012中,接取點裝置904檢查是否在預定時間內有接收到行動電話910的傳呼回應。舉例說明,預定時間可以是5秒鐘。若在預定時間內收到行動電話910的傳呼回應,則在步驟S1012後,進行步驟S1014。若沒有在預定時間內收到行動電話910的傳呼回應,則在步驟S1012後,進行步驟S1008。
在步驟S1014中,行動電話902與行動電話910藉由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904及接取點裝置908來建立通話。
在步驟S1016中,發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904的運作流程結束。
以下將以圖11來進一步說明一個收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在本示範實施例的通話建立方法中的操作程序。
圖11繪示本發明之第二示範實施例收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根據圖9的通話建立方法的操作程序流程圖。
在步驟S1102中,收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908的運作流程開始。
在步驟S1104中,接取點裝置908接收到自行動電話902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904發出的傳呼請求,並將此傳呼請求傳向其無線通訊服務涵蓋範圍的每一個行動電話。
在步驟S1106中,接取點裝置908檢查是否於預設時間內收到行動電話910的傳呼回應。舉例說明,預定時間可以是5秒鐘。若於預設時間內收到行動電話910的傳呼回應,則在步驟S1106後,進行步驟S1110。相反地,若於預設時間內沒有收到行動電話910的傳呼回應,則在步驟S1106後,進行步驟S1110。
在步驟S1108中,行動電話902與行動電話910藉由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904及接取點裝置908來建立通話。在步驟S1108後,持續進行步驟S1110。
在步驟S1110中,收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908的運作流程結束。需要說明的是,雖然上述的流程圖與說明是以接取點裝置908來說明,對於接取點裝置914亦適用。對於接取點裝置914來說,因為其無線通訊服務涵蓋範圍內並沒有行動電話910,因此,並不會在預設時間內收到傳呼回應。相反地,對於接取點裝置908來說,因為其無線通訊服務涵蓋範圍內有行動電話910,因此,能夠會在預設時間內收到傳呼回應。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1與圖12,圖12繪示本發明之第三示範實施例的一種企業內部行動網路運作環境1200的示意圖。在本示範實施例中,企業內部行動網路運作環境1200可以運作在圖1的企業建築物120或130內,且企業內部行動網路運作環境1200包括至少一個行動發話位置註冊器(Mobile Origination Location Registar,簡稱為MOLR)資料庫1210、接取點裝置1220、1230與行動電話1222、1232。接取點裝置1220與行動電話1222的無線連結方式,是類似圖1之示範實施例的接取點裝置122與行動電話124的無線連結方式。接取點裝置1220與行動電話1222的無線連結方式,也類似圖1之示範實施例的接取點裝置122與行動電話124的無線連結方式。上述的實施方式僅是一個範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企業內部行動網路運作環境1200還可以包括2個以上的接取點裝置與超過2個以上的行動電話。
請繼續參照圖12與圖1,MOLR資料庫1210記錄企業內部所有行動電話的用戶身分模組(末繪示)。其中,一個用戶身分模組可以包括IMSI、一個用戶門號、一個企業內部私人分機號碼與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一個連結位址。與第一示範實施例不同的是,在本示範實施例中,MOLR資料庫1210在行動電話用戶沒有在發話狀態(Mobile Origination State)時,不會記錄與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一個連結位址,而是將該欄位設定為不合法的。其中,所述之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可以是IP Address。例如,在圖12中,接取點裝置1220周圍出現的數字字串“140.96.113.2”是此接取點裝置720的IP Address,同時也是其連結位址。此外,MOLR資料庫1210具有閘道器的功能,並且會紀錄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內部發話用戶與收話用戶之間建立通話與進行通話的狀態對照表(未繪示)。
請繼續參照圖2與圖12,本示範實施例與第一示範實施例相類似,每個用戶身分模組IMSI、用戶門號與私人分機號碼可以事先儲存在MOLR資料庫1210內。另外,在本示範實施例中,MOLR資料庫1210可以是一個獨立的資料庫伺服器。在其他示範實施例中,MOLR資料庫1210可以是與圖1中的MVPN資料庫112整合在一起,或是分散在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的各接取點裝置(未繪示)上面。當MOLR資料庫1210分散在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的各接取點裝置內部時,各接取點裝置藉由信息交換的方式來更新每一接取點裝置內的資料庫內容,以使MOLR資料庫1210的資料可以同步。
在本示範實施例中,與第一示範實施例相類似的是,圖12中的接取點裝置1220、1230周圍的虛線表示其無線服務涵蓋範圍。然而與第一示範實施例不同的是,一個發話用戶之行動電話僅有在撥號給另一個行動電話時,發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才會將發話用戶之行動電話在MOLR資料庫1210中之用戶身分模組所對應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更新。例如,當發話用戶(行動電話1222)在接取點裝置1220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並撥號給收話用戶(行動電話1232)時,接取點裝置1220會將MOLR資料庫1210中,行動電話1222所對應接取點裝的連結位址更新為“140.96.113.2”。當發話用戶沒有撥號或通話結束後,接取點裝置會將其行動電話在MOLR資料庫1210中,用戶身分模組所對應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設定為不合法的。
請繼續參照圖1與圖12,在通話建立的一開始,接取點裝置1220會先將發話用戶(行動電話1222)所傳送之通話建立信息轉傳到PLMN 150的MSC 156來處理。在本示範實施例中,PLMN 150中有一個資料庫(未繪示)儲存行動電話目前所屬的基地台群組範圍(Location Area,簡稱為LA)。
請繼續參照圖1與圖12,MSC 156會先要求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發出傳呼給行動電話1232目前所屬之LA涵蓋範圍內的全部行動電話,其中,這些行動電話屬於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
請繼續參照圖1與圖12,若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之一個接取點裝置(例如,接取點裝置1230)接收到行動電話1232回覆的傳呼回應,此接取點裝置將此傳呼回應傳送回MSC 156。接著,MSC 156可以傳送一個通話建立信息傳送給行動電話1232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1230。後續通話建立程序將由行動電話1222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1220,以及行動電話1232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1230繼續進行。以下將敘述本示範實施例所提出之通話建立方法的各步驟。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1與圖13,圖13繪示本發明之第三示範實施例在圖1的網路系統100環境中之通話建立方法的流程圖。在圖13中,網路系統1300包括行動電話1302、1310,一個對應行動電話1302的接取點裝置1304(亦即,行動電話1302在接取點裝置1304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一個對應行動電話1310的接取點裝置1308(亦即,行動電話1310在接取點裝置1308的無線服務涵蓋範圍內),一個EVPNT資料庫1306與一個PLMN 1312。在圖13中,行動電話1302是發話用戶,而行動電話1310是收話用戶。以下將敘述本示範實施例所提出之通話建立方法的各步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接取點裝置1304與1308可以是同一個接取點裝置或為彼此不同的接取點裝置。
在步驟13S01中,為了與行動電話1310建立通話,行動電話1302傳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通話建立信息)給接取點裝置1304。此通話建立信息包含行動電話1310的用戶門號或私人分機號碼。
在步驟13S02中,接取點裝置1304利用行動電話1310的用戶門號或私人分機號碼作為用戶身分模組之辨識索引,在MOLR資料庫1210中更新行動電話1302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接取位址欄位。同時,接取點裝置1304從MOLR資料庫1210中取得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此外,MOLR資料庫1210藉由狀態對照表(未繪示)來紀錄行動電話1302將要與行動電話1310進行通話的狀態。
在步驟13S03中,接取點裝置1304發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呼叫進行信息)給行動電話1302。
在步驟13S04中,接取點裝置1304轉傳一個CM信息(內容為通話建立信息)給PLMN 1312。
在步驟13S05中,PLMN 1312藉由MSC 156來查詢行動電話1302是否在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未繪示)之接取點裝置的無線通訊服務涵蓋範圍內。若是行動電話1302不在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未繪示)之接取點裝置的無線通訊服務涵蓋範圍內,則進行下面的步驟1306a。若是行動電話1302在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未繪示)之接取點裝置的無線通訊服務涵蓋範圍內,則MSC 156在發出一個RANAP信息(內容為傳呼請求)後,給接取點裝置1308。
在步驟13S06中,接取點裝置1308在接到自PLMN 1312的MSC 156發出的RANAP信息(內容為傳呼請求)後,傳送一個RRC信息(內容為傳呼)給行動電話1310。
在步驟13S07中,傳呼計時器逾時前,接取點裝置1308收到行動電話1310的RRC傳呼回應信息。
在步驟13S08中,接取點裝置1308在傳送一個RANAP信息(內容為傳呼回應)給PLMN 1312的MSC 156。
在步驟13S09中,PLMN 1312的MSC 156傳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通話建立信息)給接取點裝置1308。
在步驟13S10中,接取點裝置1308在接收到CM信息(內容為通話建立信息)後,從MOLR資料庫1210中查詢行動電話1302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若此連結位址是不合法的,則接取點裝置1308將此通話改由PLMN 1312的正常通話建立程序來完成。若此連結位址是合法的,則MOLR資料庫1210會發出一個通知信息(其內容包括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及其所對應之接點裝置的連結位址)給接取點裝置1304。接著,當接取點裝置1304接收到通知信息後,就會去檢查其儲存的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及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是否與MOLR資料庫1210之通知信息所夾帶的發話用戶與收話用戶之用戶門號是否相同。若接取點裝置130儲存的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及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MOLR資料庫1210之通知信息所夾帶的收話用戶與收話用戶之電話門號相同,則在下一個步驟13S11中,發送一個SIP信息(內容是INVITE)給接取點裝置1308。同時,接取點裝置1308會等待接取點裝置1304的SIP INVITE信息(其內容包括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發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
在步驟13S11中,接取點裝置1304傳送一個SIP信息(內容為INVITE)給接取點裝置1308。接取點裝置1308接取點裝置1308接收到一個SIP信息(內容為INVITE)後,轉傳一個CM給信息(內容為通話建立信息)給行動電話1310。
在步驟13S12中,行動電話1310在接收到一個CM信息(內容為通話建立信息)後,行動電話1310轉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呼叫證實)給接取點裝置1308。
在步驟13S13中,接取點裝置1304在接收到一個SIP信息(內容為INVITE)後,後續傳送CM信息(內容為取消信息)給PLMN 1312來取消之前藉由PLMN 1312之建立通話程序。
在步驟13S14中,行動電話1310在傳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呼叫證實)給接取點裝置1308後,行動電話1310傳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警示信息)給接取點裝置1308。
在步驟13S15中,接取點裝置1308在接收到警示信息後,將其轉化為SIP信息(內容為RING),並傳送給接取點裝置1304。
在步驟13S16中,接取點裝置1304在接收到SIP信息(內容為RING)後,將其轉化為一個CM信息(內容為警示信息),並傳送給行動電話1302。
在步驟13S17中,當行動電話1310接起來電時,行動電話1310傳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連接信息)給接取點裝置1308。
在步驟13S18中,接取點裝置1308在接收到CM信息(內容為連接信息)後,接取點裝置1308將其轉化為一個SIP信息(內容為200 OK),並傳送給接取點裝置1304。
在步驟13S19中,接取點裝置1304在接收到SIP信息(內容為200 OK)後,接取點裝置1304將其轉化為一個CM信息(內容為連接確認信息),並傳送給行動電話1302。
在步驟13S20中,行動電話1302在接收到連接信息後,傳送一個CM信息(內容為連接確認回應信息)給接取點裝置1304。
在步驟13S21中,接取點裝置1304在接收到連接確認回應信息後,接取點裝置1304將其轉化為一個SIP信息(內容為ACK),並傳送給接取點裝置1308。
在步驟13S22中,接取點裝置1308在接收到SIP信息(內容為ACK)後,將其轉化為一個CM信息(內容為連接確認回應信息)給行動電話1310。當行動電話1310接收到連接確認回應信息時,本示範實施例所提出之通話建立方法到此即結束。
步驟13S06a~步驟13S15a,通話建立方法使用PLMN 1312正常CM的通話建立程序,因為此部分程序與有關SIP信息之內容為熟悉本領域之人士所熟知,在此不再敘述。在此要說明的是,在步驟13S05與13S05a中,PLMN 1312除了傳送一個傳呼請求給接取點裝置1308之外,還同時傳送相同的傳呼請求給同在企業內部行動網路110內的其他接取點裝置(例如,接取點裝置1314)。然而,在本示範實施例中,僅有接取點裝置1318收到行動電話1310的傳呼回應,故此沒有收到傳呼回應的接取點裝置1314不執行任何回應動作。以下將以圖14來進一步說明一個發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在本示範實施例的通話建立方法中的操作程序。
請參照圖10,圖14繪示本發明之第三示範實施例發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根據圖13的通話建立方法的操作程序流程圖。
在步驟S1402中,發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1304的運作流程開始。
在步驟S1404中,發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1304接收自發話用戶(行動電話1302)發送給收話用戶(行動電話1310)的通話建立請求信息。
在步驟S1406中,接取點裝置1304在MOLR資料庫1210更新行動電話1302所對應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欄位,同時與PLMN 1312建立通話,並紀錄行動電話1302的用戶門號與行動電話1310的用戶門號。
在步驟S1408中,接取點裝置1304檢查是否從MOLR資料庫1210接收到行動電話1302的用戶門號、行動電話1310的用戶門號與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的連結位址。若沒有接收到上述之資訊,則進行下面步驟S1410。若接收到自MOLR資料庫1210傳送之發話用戶(行動電話1302)的用戶門號、收話用戶(行動電話1310)的用戶門號與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1308的連結位址,則進行下面步驟S1412。
在步驟S1410中,接取點裝置1304持續藉由PLMN 1312完成與行動電話1310的通話建立程序。在步驟S1410之後,接續進行步驟S1416。
在步驟S1412中,接取點裝置130比對自MOLR資料庫1210接收到發話用戶(行動電話1302)的用戶門號與收話用戶(行動電話1310)的用戶門號是否與之前紀錄之發話用戶的門號與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相同。若是比對結果相同,則進行步驟S1414。若比對結果不同,則進行步驟S1410。
在步驟S1414中,接取點裝置1304取消之前藉由PLMN 1310與行動電話1310的通話建立程序,而行動電話1302與與行動電話1310改為藉由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1304及接取點裝置1308來建立通話。
在步驟S1416中,發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1304的運作流程結束。以下將以圖15來進一步說明一個收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在本示範實施例的通話建立方法中的操作程序。
圖15繪示本發明之第三示範實施例收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根據圖13的通話建立方法的操作程序流程圖。
在步驟S1502中,收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1308的運作流程開始。在步驟S1504中,接取點裝置1308接收到PLMN 1310的傳呼請求,並對目前接取點裝置1308之涵蓋範圍內的所有行動電話發出傳呼。在步驟S1504之後,接續進行步驟S1506。
在步驟S1506中,接取點裝置1308檢查是否於預設時間內接收到收話用戶(行動電話1310)所回覆的傳呼回應。若是,則接續進行步驟S1508。若否,則進行步驟S1510。
在步驟S1508中,接取點裝置1308儲存自PLMN 1312所接收的傳呼請求中附帶之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以及發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
在步驟S1510中,接取點裝置1308持續藉由PLMN 1312完成與行動電話1310的通話建立程序。在步驟S1510,接續進行步驟1520。
在步驟S1512中,接取點裝置1308檢查發戶用戶(行動電話1302)之用戶門號是否存在MOLR資料庫1306中,並檢查發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是否為合法的聯結位址。若是,則進行以下步驟S1514。若否,則進行步驟S1510。
在步驟S1514中,接取點裝置1308檢查是否於預設時間內收到發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1304所傳送的SIP INVITE信息。舉例說明,預設時間可以為5秒鐘。若是,則在步驟S1514後,接續進行步驟S1516。若否,則在步驟S1514後,進行步驟S1510。
在步驟S1516中,接取點裝置1308檢查是否於預設時間內接收到收話用戶回覆的傳呼回應。舉例說明,預設時間可以為5秒鐘。若是,則在步驟S1516後,接續進行步驟S1518。若否,則在步驟S1516後,進行步驟S1510。
在步驟S1518中,接取點裝置1308繼續與接取點裝置1304完成通話建立程序。步驟S1518之後,接續進行步驟S1520。在步驟S1520中,收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1308的運作流程結束。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提供用於企業內部行動網路的數種通話建立方法及使用此些方法的接取點裝置。在不改變行動網路既有架構與通話建立程序,以及不改變行動電話裝置既有功能的狀況下,此些通話建立方法與其接取點裝置藉由企業內部行動網路內的接取點裝置與資料庫,有效地使用企業內部之網路資源,用以有效解決行動網路業者之基地台室內覆蓋率不足與通訊容量不足的問題。另外,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提供的通話建立方法及接取點裝置還可以進而降低行動網路業者的資源成本,以及提昇通話建立的效能與品質。
雖然本發明已以示範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0...企業內部行動網路
112...MVPN資料庫
120、130...企業建築物
122、132、220、320、330、404、408、720、820、830、904、908、1220、1230、1304、1308...接取點裝置
124、134、154、220、230、322、332、402、410、722、730、822、832、902、910、1222、1232、1302、1310...行動電話
140...IP網路
150、412、912、.1312...PLMN
152...基地台
156...MSC
210、310、406...EVLR資料庫
212、312、712、812、1212...連結位址
4S01~4S17...步驟
4S04a~4S17a...步驟
S502~S514...步驟
S602~S612...步驟
710、810、906...EVPNT資料庫
714、814...身分信息
9S01~9S19...步驟
9S04a~4S15a...步驟
S1002~S1016...步驟
S1102~S1112...步驟
1210、1306...MOLR資料庫
13S01~13S22...步驟
13S06a~13S15a...步驟
S1402~S1416...步驟
S1502~S1516...步驟
圖1繪示本發明一示範實施例的網路系統100的示意圖。
圖2繪示本發明之第一示範實施例的一種企業內部行動網路200運作環境的示意圖。
圖3繪示本發明之第一示範實施例的另一種企業內部行動網路300運作環境的示意圖。
圖4繪示本發明之第一示範實施例在圖1的網路系統100環境中之通話建立方法的流程圖。
圖5繪示本發明之第一示範實施例發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根據圖4的通話建立方法的操作程序流程圖。
圖6繪示本發明之第一示範實施例收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根據圖4的通話建立方法的操作程序流程圖。
圖7繪示本發明之第二示範實施例的一種企業內部行動網路運作環境700的示意圖。
圖8繪示本發明之第二示範實施例的另一種企業內部行動網路運作環境800的示意圖。
圖9繪示本發明之第二示範實施例在圖1的網路系統100環境中之通話建立方法的流程圖。
圖10繪示本發明之第二示範實施例發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根據圖9的通話建立方法的操作程序流程圖。
圖11繪示本發明之第二示範實施例收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根據圖9的通話建立方法的操作程序流程圖。
圖12繪示本發明之第三示範實施例的一種企業內部行動網路運作環境1200的示意圖。
圖13繪示本發明之第三示範實施例在圖1的網路系統100環境中之通話建立方法的流程圖。
圖14繪示本發明之第三示範實施例發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根據圖13的通話建立方法的操作程序流程圖。
圖15繪示本發明之第三示範實施例收話用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根據圖13的通話建立方法的操作程序流程圖。
S502~S514...步驟
Claims (17)
- 一種通話建立方法,用於一企業內部行動網路,該企業內部行動網路包括至少一接取點裝置、至少一資料庫與多個用戶,該資料庫用以記錄每一用戶的一私人分機、一用戶門號、一用戶身份模組,該資料庫更記錄每一接取點裝置的一連結位址與一身份信息,該些用戶包括一發話用戶與一收話用戶,該通話建立方法包括:該發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自該發話用戶接收一通話建立請求信息,其中,該通話建立信息用以與該收話用戶建立通話;檢查該資料庫內之該收話用戶的該私人分機或該用戶門號是否存在;若該收話用戶的該私人分機或該用戶門號存在於該資料庫中,則向每一接取點裝置詢問該收話用戶是否位於任一接取點裝置的涵蓋範圍內;以及若該收話用戶位於任一接取點裝置的涵蓋範圍內,則該收話用戶經由其所在的該接取點裝置回覆該詢問,並且該發話用戶與該收話用戶藉由該發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與該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來建立通話。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話建立方法,更包括:若該收話用戶的該私人分機與該用戶門號皆不存在於該資料庫中,則該發話用戶與該收話用戶藉由一電信營運網路(PLMN)來建立通話。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話建立方法,更包括:若該收話用戶位於每一接取點裝置的涵蓋範圍外,則該發話用戶與該收話用戶藉由一電信營運網路(PLMN)來建立通 話。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話建立請求方法,其中,該資料庫建置於每一接取點裝置內,並藉由信息交換的方式來更新每一接取點裝置內的該資料庫。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話建立方法,更包括:若該收話用戶的該私人分機與該用戶門號存在於該資料庫中,且該收話用戶位於任一接取點裝置的涵蓋範圍內,則該收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自該發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接收該通話建立請求信息,接著,該發話用戶與該收話用戶藉由該些連結位址所對應之接取點來建立通話。
- 一種通話建立方法,用於一企業內部行動網路,該企業內部行動網路包括至少一接取點裝置、至少一資料庫與多個用戶,該資料庫用以記錄每一用戶的一私人分機、一用戶門號、一用戶身份模組與其對應之接取點的一連結位址,該些用戶包括一發話用戶與一收話用戶,該通話建立方法包括:該發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自該發話用戶接收一通話建立請求信息,其中,該通話建立信息用以與該收話用戶建立通話;該發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更新該資料庫內之該發話用戶與其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該連結位址;該發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與一電信營運網路(PLMN)進行連結,並儲存一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一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之對應記錄;該發話用戶與該收話用戶藉由該PLMN來建立通話;若該發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接收到該PLMN的該通話建立請求信息,則檢查接收到的該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 該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是否與其所儲存的相同;以及若接收到的該發話的用戶門號與該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其所儲存的相同,則取消藉由該PLMN所建立的通話,該發話用戶與該收話用戶藉由該發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與該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來建立通話。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通話建立方法,更包括:該收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自該PLMN接收該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該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該收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檢查該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是否存在於該資料庫,且該發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該連結位址是否為合法的連結位址;以及若該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存在於該資料庫,且該發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該連結位址為合法的連結位址,則指示該資料庫將該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該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該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傳送給該發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通話建立方法,更包括:若收話用戶所對應的接取點裝置檢查該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不存在於該資料庫,或該發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的該連結位址為不合法的連結位址,則持續維持藉由PLMN所建立的通話。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通話建立方法,其中,該發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在該發話用戶的通話結束後,在該資料庫中將該發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該連結位址設為不合法的連結位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通話建立方法,其中, 若該發話用戶在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涵蓋範圍內關機,則該發話用戶向該資料進行一分離程序,該資料庫藉此將該發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該連結位址設為不合法的連結位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通話建立方法,其中,若該發話用戶在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涵蓋範圍內未關機,但該發話用戶離開該企業內部行動網路之所有接取點裝置的涵蓋範圍,則該發話用戶向該資料庫進行一更新程序,該資料庫藉此將該發話用戶所對應之接取點裝置的該連結位址設為不合法的連結位址。
- 一種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用於一企業內部行動網路,該企業內部行動網路包括一發話用戶、一收話用戶與一資料庫,其特徵在於:該資料庫記錄該發話用戶的一私人分機、一用戶門號、一用戶身份模組與其對應之該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的一連結位址,與記錄該收話用戶的一私人分機、一用戶門號、一用戶身份模組與其對應之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的一連結位址;該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用以接收該發話用戶所發出的一通話建立請求信息,該通話建立請求信息用以跟該收話用戶建立通話;該發話端接取點裝置更新該資料庫內之該發話用戶與其該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的該連結位址;該發話端接取點裝置與一電信營運網路(PLMN)進行連結,並儲存該發話用戶的一發話用戶身份的用戶門號與該收話用戶的一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之對應紀錄;該發話用戶與該收話用戶藉由該PLMN來建立通話;若該發話端接取點裝置接收到該PLMN的該通話建立請 求信息,則檢查接收到的該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該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是否與其所儲存的相同;以及若接收到的該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該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其所儲存的相同,則該發話端接取點裝置取消藉由該PLMN所建立的通話,該發話用戶與該收話用戶藉由該發話端接取點裝置與該收話端接取點裝置來建立通話。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發話端接取點裝置,其中,該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等於該收話端接取點裝置。
- 一種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用於一企業內部行動網路,該企業內部行動網路包括一發話用戶、一收話用戶與一資料庫,其特徵在於:該資料庫記錄該發話用戶的一私人分機、一用戶門號、一用戶身份模組與其對應之該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的一連結位址,與記錄該收話用戶的一私人分機、一用戶門號、一用戶身份模組與其對應之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的一連結位址;該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用以接收自一電信營運網路(PLMN)接收一通話建立請求信息與一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一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並儲存該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該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之對應紀錄,其中,該通話建立請求信息用以讓該發話用戶與該收話用戶建立通話;該收話端接取點裝置檢查該發話用戶身份的用戶門號是否存在於該資料庫,且該發話用戶所對應之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的該連結位址是否為合法的連結位址;以及若該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存在於該資料庫,且該發話用戶所對應之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的該連結位址為合法的連結位址,則指示該資料庫將該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該收話用戶的 用戶門號與該收話用戶所對應之收話端接取點裝置的連結位址傳送給該發話用戶所對應的發話端接取點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之收話端接取點裝置,其中,若該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不存在於該資料庫,或該發話用戶所對應之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的該連結位址為不合法的連結位址,則持續維持藉由PLMN所建立的通話。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收話端接取點裝置,其中,該發話端接取點裝置等於該收話端接取點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收話端接取點裝置,其中,若該收話端接取點裝置自該發話端接取點裝置接收到的該發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該收話用戶的用戶門號與其所儲存的相同,則交由該發話端接取點裝置與該收話端裝置完成該收話用戶與該發話用戶之連線建立。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098128394A TWI396419B (zh) | 2009-08-24 | 2009-08-24 | 用於行動虛擬私人網路的通話建立方法及其接取點裝置 |
US12/687,889 US8300580B2 (en) | 2009-08-24 | 2010-01-15 | Call setup method for mobil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and access point apparatus thereof |
US13/563,749 US8400992B2 (en) | 2009-08-24 | 2012-08-01 | Call setup method for mobil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and access point apparatus thereof |
US13/563,746 US8619740B2 (en) | 2009-08-24 | 2012-08-01 | Call setup method for mobil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and access point apparatus thereof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098128394A TWI396419B (zh) | 2009-08-24 | 2009-08-24 | 用於行動虛擬私人網路的通話建立方法及其接取點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08684A TW201108684A (en) | 2011-03-01 |
TWI396419B true TWI396419B (zh) | 2013-05-11 |
Family
ID=43605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8128394A TWI396419B (zh) | 2009-08-24 | 2009-08-24 | 用於行動虛擬私人網路的通話建立方法及其接取點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8300580B2 (zh) |
TW (1) | TWI39641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54717A (zh) * | 2010-06-09 | 2010-10-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US20130077564A1 (en) * | 2011-09-22 | 2013-03-28 |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wireless packet cable endpoint |
US9106673B2 (en) * | 2012-12-28 | 2015-08-11 | Vonage Network,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necting telephony communications |
CN107276874B (zh) * | 2017-06-30 | 2020-08-25 |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37712A1 (en) * | 2000-09-22 | 2002-03-2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s and system for setting up call in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TW200412169A (en) * | 2002-12-25 | 2004-07-01 | Li Tan Technology Co Ltd | Short-range wireless portable telephone extension system and its answering speech method |
TW200524333A (en) * | 2004-01-02 | 2005-07-16 | Integrated Sys Solution Corp | Communication network swi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US20060159039A1 (en) * | 2004-12-21 | 2006-07-20 | Tae-Sung Jung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private voice call service to mobile subscriber and wireless soft switch apparatus therefor |
US7155211B2 (en) * | 2001-07-27 | 2006-12-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picture as caller identification |
US7161933B2 (en) * | 2002-09-24 | 2007-01-09 | Intel Corporation | Optimistic caching for address translatio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525363A1 (de) * | 1995-07-12 | 1997-01-16 | Sel Alcatel Ag | Virtuelles privates Netz für Mobilfunkteilnehmer |
US5881235A (en) * | 1996-03-07 | 1999-03-09 | Ericsson Inc. | Remotely programming a mobile terminal with a home location register address |
EP0849891A3 (de) * | 1996-12-20 | 2000-01-19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Aufbau einer Nutzkanalverbindung in einem Mobilfunknetz |
US6101382A (en) * | 1997-08-15 | 2000-08-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Transfer of calling party identific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640108B2 (en) * | 1997-09-11 | 2003-10-28 | Interwave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Ltd. |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311055B1 (en) * | 1997-10-02 | 2001-10-30 | Ericsson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restrictions on mobile-originated calls |
DE19837641C2 (de) * | 1998-08-19 | 2000-11-02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m Routen von Verbindungen über ein paketorientiertes Kommunikationsnetz |
GB2366131A (en) | 2000-01-28 | 2002-02-27 | Mitel Telecom Ltd | A short reach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A2467961C (en) * | 2001-11-19 | 2011-05-10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of a service |
US7325246B1 (en) * | 2002-01-07 | 2008-01-2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Enhanced trust relationship in an IEEE 802.1x network |
US6971017B2 (en) * | 2002-04-16 | 2005-11-29 | Xerox Corporation | Ad hoc secure access to documents and services |
US7929953B2 (en) * | 2003-08-05 | 2011-04-19 | Roamware, Inc. | Controlling traffic of an inbound roaming mobile station between a first VPMN, a second VPMN and a HPMN |
KR20040062828A (ko) * | 2003-01-03 | 2004-07-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plmn획득방법및 기지국의 plmn 정보제공방법 및 그 방법을수행하는 기지국 |
US7865186B2 (en) * | 2003-02-12 | 2011-01-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operating wired and wireless phone services interconnectively |
KR20060117901A (ko) * | 2003-07-30 | 2006-11-17 | 소프트뱅크비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통신시스템, 호 접속 서버, 단말장치 및 통신방법 |
KR100585758B1 (ko) * | 2004-01-31 | 2006-06-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메시지 인증 및 인증 표시 방법 |
US7689247B2 (en) * | 2004-06-30 | 2010-03-30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frequency band assign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80139173A1 (en) * | 2004-12-21 | 2008-06-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Access Network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Network Connection Device, Mobile Terminal,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 |
US20110078764A1 (en) * | 2005-09-15 | 2011-03-31 | Guillaume Bichot | Tight coupling signaling 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coupling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a cellular network |
US7817607B1 (en) * | 2006-06-29 | 2010-10-19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Private mobile IP connection in a shared-pool environment |
US8305993B2 (en) * | 2008-09-30 | 2012-11-06 | Altobridge Limited | Integration of a private cellular system into a unified communications solution |
US9258696B2 (en) * | 2009-02-11 | 2016-02-09 | Alcatel-Lucent | Method for secure network based route optimization in mobile networks |
-
2009
- 2009-08-24 TW TW098128394A patent/TWI39641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
- 2010-01-15 US US12/687,889 patent/US830058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8-01 US US13/563,746 patent/US861974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8-01 US US13/563,749 patent/US840099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37712A1 (en) * | 2000-09-22 | 2002-03-2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s and system for setting up call in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155211B2 (en) * | 2001-07-27 | 2006-12-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picture as caller identification |
US7161933B2 (en) * | 2002-09-24 | 2007-01-09 | Intel Corporation | Optimistic caching for address translations |
TW200412169A (en) * | 2002-12-25 | 2004-07-01 | Li Tan Technology Co Ltd | Short-range wireless portable telephone extension system and its answering speech method |
TW200524333A (en) * | 2004-01-02 | 2005-07-16 | Integrated Sys Solution Corp | Communication network swi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US20060159039A1 (en) * | 2004-12-21 | 2006-07-20 | Tae-Sung Jung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private voice call service to mobile subscriber and wireless soft switch apparatus theref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400992B2 (en) | 2013-03-19 |
US20120295599A1 (en) | 2012-11-22 |
US8300580B2 (en) | 2012-10-30 |
US20110044306A1 (en) | 2011-02-24 |
US20120295627A1 (en) | 2012-11-22 |
TW201108684A (en) | 2011-03-01 |
US8619740B2 (en) | 2013-12-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21680B1 (ko) | 통화를 중계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090252067A1 (en) | Emergency call methodology for voip communications | |
US20100105379A1 (en) | Call redirection for enterprise hosted dual mode service | |
US8107970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verged network services | |
JP2017514412A (ja) | セルデバイスが衛星ネットワーク上でローミングすることを可能にするための衛星アクセスを有するセルタワー機能 | |
WO2004012086A1 (ja) | インターネット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インターネット通信方法及びセッション管理サーバ及び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通信中継サーバ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09522926A (ja) | Voip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緊急呼をルーティング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5636006A (zh) | 终端漫游至4g专网下与2g/3g核心网电路域互通方法及系统 | |
US20060233133A1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searching address and locating a correspondent node in a wlan | |
US8995994B2 (en) | Rout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
TWI396419B (zh) | 用於行動虛擬私人網路的通話建立方法及其接取點裝置 | |
EP2667677B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JP2005039317A (ja) |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装置ならびにユーザ端末 | |
CA2851678A1 (en) |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enacting digital communication for a mobile subscriber | |
CN115955468B (zh) | 一种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多模式业务互联互通方法 | |
CN102870478B (zh) | 移动终端通讯方法及装置 | |
KR100456826B1 (ko) | 방문국 가입 휴대전화의 렌탈형 국제 이동통신 로밍시스템 및 그 이용방법 | |
CN101656946A (zh) | 国际漫游通话的网关及其绕送方法 | |
KR101560261B1 (ko) | 가상 사설망을 이용한 융합 통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JP4963687B2 (ja) | 課金を考慮して局所通信網からセルラ広域通信網へ切り替える再発呼方法、移動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9820198B2 (en) | Wireless cross radio technology platforms data call recovery | |
KR101539117B1 (ko) | 통신 단말기의 자동 통화 전환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통신단말기 | |
CN101562869A (zh) | 一种实现双模移动终端VoIP功能的系统及方法 | |
JP2008124980A (ja) | 無線lanにおける単位料金区域特定システム | |
CN101330752A (zh) | 用于个人网络跨网络系统时的实现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