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9018B - 手持式電子裝置、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電子裝置、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389018B TWI389018B TW097151460A TW97151460A TWI389018B TW I389018 B TWI389018 B TW I389018B TW 097151460 A TW097151460 A TW 097151460A TW 97151460 A TW97151460 A TW 97151460A TW I389018 B TWI389018 B TW I38901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signal
- electronic device
- control unit
- butt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1017 oper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與手持式電子裝置有關,特別地,係關於一種結合功能鍵與觸控功能之手持式電子裝置、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隨著通訊科技不斷地發展,各式各樣具有不同功能的手持式電子裝置,例如手機、個人數位助理(PDA)等,已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是具有觸控功能的手持式電子裝置,更是廣受消費者之喜愛。
一般而言,目前具有觸控功能的手持式電子裝置大多是利用觸控面板(touch panel)來提供觸碰式的操作介面,使用者透過在其上之觸碰或滑動過之軌跡來定義其操作之行為。但透過此一定義方式,往往會被侷限於較為簡單的操作行為,例如單一觸碰、連續觸碰、向上滑動、向下滑動、向左滑動及向右滑動等,連帶影響到手持式電子裝置操作方法的多元性。
雖然目前已有多點觸碰之方式來提供更多不同的操作行為定義,然而,目前所採用的多點觸碰方式需要由支援電容技術的觸控面板才能達成,在一般支援電阻技術的觸控面板上難以實行。此外,由於電容式的觸控面板遠較電阻式的觸控面板來得昂貴,將會造成手持式電子裝置之整體生產成本提高,影響其於市場上之競爭力。
當然,手持式電子裝置亦可藉由手指在觸控面板上所產生之不同的滑動動作定義出更多、更複雜的行為或動作,但這也將造成手持式電子裝置所需儲存及計算的資料量大增,且過於複雜的滑動樣式或行為除了導致使用者不易記憶外,手持式電子裝置辨識滑動動作之失敗機率亦會明顯地提高。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範疇在於提供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及其運作方法,以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實際上,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可以是行動通訊裝置,例如手機或衛星導航裝置等,但並不以此為限。於此實施例中,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包含有觸碰感應元件、按鍵、儲存單元及控制單元。其中,控制單元耦接於觸碰感應元件、按鍵與儲存單元;儲存單元儲存有第一指令資料庫及第二指令資料庫。
當觸碰感應元件感測一觸碰時,觸碰感應元件將會產生觸控訊號。控制單元根據按鍵是否被按壓而選取第一指令資料庫或第二指令資料庫,並根據該觸控訊號與選取之指令資料庫來產生對應於該觸碰之控制訊號。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具體實施例為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之運作方法。於此實施例中,手持式電子裝置包含有觸碰感應元件、按鍵及儲存有第一指令資料庫及第二指令資料庫之儲存單元。該運作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以觸碰感應元件感測一觸碰而產生觸控訊號;(b)根據按鍵是否被按壓而選取第一指令資料庫或第二指令資料庫;(c)根據觸控訊號與選取之指令資料庫來產生對應於該觸碰之控制訊號。
綜上所述,由於根據本發明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運作方法能夠在盡量不增加使用者操作複雜度之前提下,藉由手機上之按鍵與觸控面板(或觸控板)之結合,不但可以增加觸控面板(或觸控板)之種類的選擇性,亦可提供使用者更多樣化的操作行為定義方式。此外,由於根據本發明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只需價廉的電阻式觸控面板即可實現,故可避免使用昂貴的電容式觸控面板,以有效地降低其生產成本並提升其市場競爭力。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出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及其運作方法。透過本發明之手持式電子裝置、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及其運作方法,能夠藉由手持式電子裝置、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上之按鍵與觸控面板(touch panel)或觸控板(touch pad)之結合,以提供使用者更多樣化的操作方式,且由於其操作上亦相當簡便,故不會造成使用者之困擾與不便。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實際上,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可以是行動通訊裝置,例如手機或衛星導航裝置等,但並不以此為限。請參照圖一,圖一係繪示該手持式電子裝置之功能方塊圖。
如圖一所示,手持式電子裝置1包含觸碰感應元件10、按鍵12、儲存單元14、控制單元16及類比數位轉換器18。其中,觸碰感應元件10係透過類比數位轉換器18耦接至控制單元16;按鍵12及儲存單元14則係分別耦接至控制單元16;儲存單元14儲存有第一指令資料庫141及第二指令資料庫142,第一指令資料庫141及第二指令資料庫142各含有複數個功能指令,對應每一個功能指令,手持式電子裝置1有不同的操作。至於功能指令與手持式電子裝置1的操作之間的對應關係可為預設值或可由使用者進行設定。
實際上,透過觸碰感應元件,使用者可以在手持式電子裝置1上進行許多操作,例如放大、縮小圖片或視窗、移動游標、捲軸捲動、選取物件等,但不以此為限。
於此實施例中,觸碰感應元件10可以是觸控面板或觸控板,且可設置於手持式電子裝置1之任一表面上,所佔的面積大小亦沒有限制;儲存單元14可以是任意型式之記憶體或記憶卡;按鍵12則可以是一功能鍵(function key),且可設置於手持式電子裝置1之任一表面上。但於實際應用中,為了易於操作起見,讓使用者能夠用握持手持式電子裝置1的手去按壓按鍵12,另一手則可在感應元件10進行觸碰的動作,故觸碰感應元件10與按鍵12分別設置於手持式電子裝置1之正面與側面為佳,但不以此為限。
當使用者碰觸到觸碰感應元件10並於其上做操作時,觸碰感應元件10即會感測到此一觸碰而產生一觸控訊號。一般而言,由於觸碰感應元件10所產生的觸控訊號為一類比訊號,故觸控訊號需先經由類比數位轉換器18之處理,將類比格式的觸控訊號轉換為數位格式的觸控訊號後,再交由控制單元16處理。
控制單元16將會根據按鍵12是否被按壓而自儲存單元14選取第一指令資料庫141或第二指令資料庫142,並根據已轉為數位格式的觸控訊號以及所選取之指令資料庫來產生對應於該觸碰之一控制訊號。舉例而言,第一指令資料庫141為預設的指令資料庫,亦即當按鍵12未被按壓時,控制單元16將會自儲存單元14選取第一指令資料庫141,而當按鍵12被按壓時,控制單元16將會自儲存單元14選取第二指令資料庫142。此外,相同的觸控訊號於第一指令資料庫141及第二指令資料庫142係對應於不同之控制訊號,也就是說,即使是相同的觸控訊號,而當控制單元16選取的指令資料庫不同時,會有不同的控制訊號產生,對應於手持式電子裝置1上不同的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於手持式電子裝置1中,按鍵12之使用可能有兩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按鍵12係為了與手持式電子裝置1之觸控功能結合而特別設置的。於此情況下,手持式電子裝置1之運作情形即如同上述。另一種情況是,按鍵12即為手持式電子裝置1原本就有的按鍵,並且具有一預設功能。此時,由於按壓按鍵12之動作所對應之功能不只一種,為了能夠明確地分辨使用者按壓按鍵12之目的究竟是要執行何種功能,控制單元16將進一步地判斷按鍵12被按壓之一持續時間是否大於一臨界值。實際上,該臨界值可為手持式電子裝置1之預設值或由使用者依其習慣或喜好而設定。
本實例中假設第一指令資料庫141為手持式電子裝置1預設之指令資料庫,當控制單元16之判斷結果為否,亦即按鍵12被按壓之持續時間不大於臨界值時,控制單元16即執行按鍵12原本具有的預設功能,而此時選取的指令資料庫即為第一指令資料庫141;另一方面,當控制單元16之判斷結果為是,亦即按鍵12被按壓之持續時間大於臨界值時,控制單元16即會選取非預設之第二指令資料庫142,而按鍵12的預設功能將不會被執行。
舉例來說,當使用者欲使用手機的觸控功能進行相片的瀏覽時,可使用向左或向右的手勢於觸碰感應元件上滑動以切換前面一張或後面一張的影像,但每次要往前面一張或往後面一張瀏覽時,都必須要在觸控面板上滑動一次,相當麻煩。本發明之手持式電子裝置1即可有效地解決此一困擾。接著,試以實際應用的例子來進行說明。
請參照圖二,假設手持式電子裝置1為手機2,且包含觸控感應元件20以及按鍵22,觸控感應元件20可以為觸控面板或是觸控板。於一實例中,按鍵22為與觸控功能結合而特別設計。於瀏覽照片時,當按鍵22未被按壓且觸控感應元件20感測到向左或向右的手勢時,手機2即切換前面一張或後面一張相片,而當按鍵22被按壓且觸控感應元件20感測到向左或向右的手勢時,手機2將會執行連續地向前或向後瀏覽相片之功能。
於另一實例中,按鍵22為原本即設置於手機2左側面的音量調整鍵,且為了配合本發明中觸控感應元件20的操作,亦同時被賦與和觸控功能結合之功能。由於按壓按鍵22之動作將會對應於不只一種功能,為了能夠明確地分辨使用者按壓按鍵22之目的,可透過按壓按鍵22之按壓時間長短作為區別。
若使用者按壓音量調整鍵之時間短於臨界值1.5秒,代表使用者欲調整手機2音量的大小,故手機2仍將執行調整音量大小的功能;若使用者按壓音量調整鍵之時間長於臨界值1.5秒,代表手機2進入觸控模式下,使用者此時即可在觸控感應元件20上透過不同手勢滑動,以使手機2執行相對應的功能。因此,當使用者用握持住手機2的左手順勢長按音量調整鍵超過1.5秒時,手機2即進入觸控模式下,使用者即可用右手在觸控面板上產生向左或向右的手勢時,以透過手機連續地向前或向後瀏覽影像。而於瀏覽相片的模式下,當按鍵22未被按壓,而使用者以相同的手勢操作時,手機2即切換前面一張或後面一張相片。
由上述的例子可知,同樣的操作手勢在不同的指令資料庫中會對應到不同的控制訊號,亦即會在手機2(或是手持式電子裝置1)上產生不同的操作。因此本發明藉由觸碰感應元件(觸控面板或觸控板)配合按鍵(特別增設或是原先已設置)來達到同一種操作手勢(點擊或滑動)產生不同的操作指令。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係以透過手機瀏覽相片之功能為例進行說明,但於實際應用中,功能鍵與觸控功能結合所對應之功能可以是任意功能,例如相片的放大、縮小、移動游標、捲軸捲動功能、選取物件等,並不以此為限。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具體實施例為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之運作方法。於此實施例中,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包含有觸碰感應元件、按鍵及儲存有第一指令資料庫及第二指令資料庫之儲存單元。實際上,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可以是行動通訊裝置,例如手機或衛星導航裝置等;觸碰感應元件可以是觸控面板或觸控板,但不以此為限。請參照圖三,圖三係繪示該手持式電子裝置運作方法之流程圖。
如圖三所示,首先,該方法執行步驟S10,以觸碰感應元件感測一觸碰而產生一觸控訊號。接著,該方法執行步驟S12,根據該按鍵是否被按壓而選取第一指令資料庫或第二指令資料庫。之後,該方法執行步驟S14,根據觸控訊號與選取之指令資料庫來產生對應於該觸碰之一控制訊號。
實際上,由於步驟S10所產生之觸控訊號為一類比訊號,故該方法於執行步驟S12之前將會先執行步驟S11,將類比格式的觸控訊號轉換為數位格式的觸控訊號。此外,觸控訊號於第一指令資料庫及第二指令資料庫係對應於不同之控制訊號。
上述的步驟乃是針對該按鍵係特別為與觸控功能結合而設計之情形,然而該按鍵亦可能是已具有一預設功能之功能鍵。此時,為了能明確地分辨使用者按壓該按鍵究竟是想要執行何種功能,該方法將會進一步執行一步驟,判斷該按鍵被按壓之持續時間。當持續時間不大於臨界值時,該方法將會執行該預設功能,而此時被選取的指令資料庫為預設的指令資料庫,例如第一指令資料庫;而當持續時間大於臨界值時,該方法將會選取第二指令資料庫。
接下來,將分別就本發明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幾種可能的實際運作情形進行探討,而在以下的例子中,手持式電子裝置預設的指令資料庫為第一指令資料庫。
假設手持式電子裝置之功能鍵係特別為了與觸控功能結合而設置,亦即功能鍵並未對應於其他的預設功能,則手持式電子裝置可以先判斷功能鍵是否被按壓後,再辨別手指於觸碰感應元件上觸碰之手勢,抑或先辨別手指於觸碰感應元件上觸碰之手勢後,再判斷功能鍵是否被按壓。
請參照圖四,圖四係繪示手持式電子裝置先感測手指於觸碰感應元件上之觸碰再判斷功能鍵是否被按壓的流程圖。如圖四所示,當使用者的手指於手持式電子裝置之觸碰感應元件上觸碰時,手持式電子裝置將會產生觸控訊號(步驟S20)。由於觸控訊號為類比訊號,故手持式電子裝置將觸控訊號由類比格式轉換為數位格式(步驟S21)。接著,手持式電子裝置將會判斷功能鍵是否被按壓(步驟S22)。
若步驟S22之判斷結果為是,代表使用者欲使用結合按壓功能鍵與觸控功能之特殊觸控模式,故手持式電子裝置將會處於特殊觸控模式(步驟S23),於此模式下,第二指令資料庫將被選取。接著,手持式電子裝置即會根據觸控訊號於第二指令資料庫中尋找對應的功能指令,並產生控制訊號(步驟S25),而後根據該控制訊號來完成對應的操作(步驟S27)。
若步驟S22之判斷結果為否,代表使用者使用預設的觸控模式,此模式下被選取的指令資料庫即為預設的第一指令資料庫,手持式電子裝置將會處於預設觸控模式(步驟S24)。接著,手持式電子裝置即會根據觸控訊號於第一指令資料庫中尋找對應的功能指令,並產生控制訊號(步驟S26),而後根據該控制訊號來完成對應的操作(步驟S28)。
請參照圖五,圖五係繪示手持式電子裝置先判斷功能鍵是否被按壓再感測手指於觸碰感應元件上之觸碰的流程圖。如圖五所示,手持式電子裝置將會先判斷功能鍵是否被按壓(步驟S30)。若步驟S30之判斷結果為是,代表使用者欲使用結合按壓功能鍵與觸控功能之特殊觸控模式,故手持式電子裝置將會處於特殊觸控模式(步驟S31),此模式下被選取的指令資料庫即為第二指令資料庫。當使用者用手指於手持式電子裝置的觸碰感應元件上觸碰時,即有觸控訊號產生,並且此觸控訊號將由類比格式轉換為數位格式(步驟S33)。接著,手持式電子裝置即會根據觸控訊號於第二指令資料庫中尋找對應的功能指令,並產生控制訊號(步驟S35),而後根據該控制訊號來完成對應的操作(步驟S37)。
若步驟S30之判斷結果為否,代表使用者使用預設的觸控模式,故手持式電子裝置將會處於預設觸控模式(步驟S32),此模式下被選取的指令資料庫即為預設的第一指令資料庫。當使用者用手指於手持式電子裝置的觸碰感應元件上觸碰時,即有觸控訊號產生,並且此觸控訊號將由類比格式轉換為數位格式(步驟S34)。接著,手持式電子裝置即會根據觸控訊號於第一指令資料庫中尋找對應的功能指令,並產生控制訊號(步驟S36),而後根據該控制訊號來完成對應的操作(步驟S38)。
假設功能鍵為手持式電子裝置原有之按鍵且已對應於某一預設功能,則手持式電子裝置之運作情形的流程圖請參照圖六。如圖六所示,當功能鍵被按壓(步驟S40)時,手持式電子裝置將會判斷按壓時間是否超過1.5秒(步驟S41),其中1.5秒係用以判斷使用者長按或短按功能鍵之臨界值,不以此為限。
若步驟S41之判斷結果為是,令手持式電子裝置處於特殊觸控模式(步驟S42),於此模式下,第二指令資料庫將被選取。當使用者用手指於手持式電子裝置之觸碰感應元件上觸碰時,即有觸控訊號產生,並且此觸控訊號將由類比格式轉換為數位格式(步驟S44)。接著,手持式電子裝置即會根據觸控訊號於第二指令資料庫中尋找對應的功能指令,並產生控制訊號(步驟S46),而後根據該控制訊號來完成對應的操作(步驟S47)。
若步驟S41之判斷結果為否,代表使用者使用功能鍵原先所預設之功能,故令手持式電子裝置處於預設功能模式(步驟S43),此模式下被選取的指令資料庫即為預設的第一指令資料庫。接著,手持式電子裝置即執行功能鍵原本所對應之預設功能(步驟S45),例如調整音量。而此時若觸碰感應元件有感應到觸碰,則手持式電子裝置會根據觸控訊號於第一指令資料庫中尋找對應的功能指令,並產生控制訊號,而後根據該控制訊號來完成對應的操作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及其運作方法能夠在盡量不增加使用者操作複雜度之前提下,藉由手持式電子裝置上之按鍵與觸控面板(或觸控板)之結合,不但可以增加觸控面板(或觸控板)之種類的選擇性,亦可提供使用者更多樣化的操作行為定義方式。此外,由於根據本發明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只需電阻式的觸控面板即可實現,故可有效地降低其生產成本,以提升其市場競爭力。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
S10~S47...流程步驟
1...手持式電子裝置
10、20...觸碰感應元件
12...按鍵
14...儲存單元
16...控制單元
18...類比數位轉換器
2...手機
22...按鍵
141...第一指令資料庫
142...第二指令資料庫
圖一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具體實施例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功能方塊圖。
圖二係繪示手持式電子裝置之一實例。
圖三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具體實施例之手持式電子裝置運作方法的流程圖。
圖四至圖六係分別繪示手持式電子裝置之數種可能的實際運作情形之流程圖。
1...手持式電子裝置
10...觸碰感應元件
12...按鍵
14...儲存單元
16...控制單元
18...類比數位轉換器
141...第一指令資料庫
142...第二指令資料庫
Claims (28)
- 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包含有:一觸碰感應元件,感測一觸碰而產生一觸控訊號;一按鍵;一儲存單元,儲存有一第一指令資料庫及一第二指令資料庫;以及一控制單元,耦接於該觸碰感應元件、該按鍵與該儲存單元,用來根據該按鍵是否被按壓而選取該第一指令資料庫或該第二指令資料庫,並根據該觸控訊號於該選取之指令資料庫尋找對應之一功能指令來產生對應於該觸碰之一控制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觸碰感應元件係為一觸控面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觸碰感應元件係為一觸控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觸控訊號係為一類比訊號,該手持式電子裝置更包含有:一類比數位轉換器,耦接於該觸碰感應元件與該控制單元,用以將該類比格式的觸控訊號轉換為一數位格式的觸控訊號後,交由該控制單元處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按鍵係具有一預設功能,該控制單元更判斷該按鍵被按壓之一持續時間,當該持續時間不大於一臨界值時,該控制單元執行 該預設功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指令資料庫係為預設之指令資料庫,當該控制單元判斷該持續時間大於該臨界值時,該控制單元選取該第二指令資料庫。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係為一行動通訊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觸控訊號於該第一指令資料庫及該第二指令資料庫係對應於不同之控制訊號。
- 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之運作方法,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包含有一觸碰感應元件、一按鍵及儲存有一第一指令資料庫及一第二指令資料庫之一儲存單元,該運作方法包含有:(a)以該觸碰感應元件感測一觸碰而產生一觸控訊號;(b)根據該按鍵是否被按壓而選取該第一指令資料庫或該第二指令資料庫;以及(c)根據該觸控訊號於該選取之指令資料庫尋找對應之一功能指令來產生對應於該觸碰之一控制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運作方法,其中該觸碰感應元件係為一觸控面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運作方法,其中該觸碰感應元件係為一觸控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運作方法,其中該觸控訊號係為一類比訊號,該方法更包含有:(d)將該類比格式的觸控訊號轉換為一數位格式的觸控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運作方法,其中該按鍵係具有一預設功能,該方法更包含有:(e)判斷該按鍵被按壓之一持續時間,當該持續時間不大於一臨界值時,執行該預設功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運作方法,其中該第一指令資料庫係為預設之指令資料庫,該方法更包含:(f)當該持續時間大於該臨界值時,選取該第二指令資料庫。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運作方法,其中該手持式電子裝置係為一行動通訊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運作方法,其中該觸控訊號於該第一指令資料庫及該第二指令資料庫係對應於不同之控制訊號。
- 一種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包含有:一觸控板,感測一觸碰而產生一觸控訊號;一儲存單元,儲存有一第一指令資料庫及一第二指令資料庫;一控制單元,耦接於該觸控板與該儲存單元,用來根據該觸控訊號於該第一指令資料庫尋找對應之一第一功 能指令來產生對應於該觸碰之一第一控制訊號;以及一按鍵,當該按鍵被按壓時,該控制單元係根據該觸控訊號於該第二指令資料庫尋找對應之一第二功能指令來產生對應於該觸碰之一第二控制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其中該觸控訊號係為一類比訊號,該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更包含有:一類比數位轉換器,耦接於該觸碰感應元件與該控制單元,用來將該類比格式的觸控訊號轉換為一數位格式的觸控訊號,以交由該控制單元處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該按鍵係具有一預設功能,當該按鍵被按壓時,該控制單元判斷該按鍵被按壓之一持續時間,當該持續時間不大於一臨界值時,該控制單元執行該預設功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其中當該控制單元判斷該持續時間大於該臨界值時,該控制單元選取該第二指令資料庫。
- 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包含有:一觸控單元,當一物體於該觸控單元上產生一觸控動作時,該觸控單元感測該觸控動作以產生一觸控訊號;一按鍵,當該按鍵被致動時,產生一切換訊號;一控制單元,耦接至該觸控單元及該按鍵,用以判斷該觸控訊號產生時該切換訊號是否產生,當該切換訊號未產生時,該控制單元產生對應於該觸控訊號之一第 一控制訊號,當該切換訊號產生時,該控制單元產生對應於該觸控訊號之一第二控制訊號;以及一儲存單元,耦接至該控制單元,用以儲存一第一指令資料庫及一第二指令資料庫;其中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對應該第一控制訊號與該第二控制訊號係有不同之操作,且該控制單元根據該切換訊號是否產生而選取該第一指令資料庫或該第二指令資料庫,並於該選取之指令資料庫尋找對應之一功能指令以產生該第一控制訊號或該第二控制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觸控單元係為一觸控面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觸控單元係為一觸控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觸控訊號係為一類比訊號,該手持式電子裝置更包含有:一類比數位轉換器,耦接於該觸控單元與該控制單元,用以將該類比格式的觸控訊號轉換為一數位格式的觸控訊號後,交由該控制單元處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按鍵係具有一預設功能,該控制單元更判斷該按鍵被按壓之一持續時間,當該持續時間不大於一臨界值時,該控制單元執行該預設功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 指令資料庫係為預設之指令資料庫,當該控制單元判斷該持續時間大於該臨界值時,該控制單元選取該第二指令資料庫。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係為一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觸控訊號於該第一指令資料庫及該第二指令資料庫係對應於不同之控制訊號。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097151460A TWI389018B (zh) | 2008-12-30 | 2008-12-30 | 手持式電子裝置、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
US12/636,945 US20100167790A1 (en) | 2008-12-30 | 2009-12-14 | Handheld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097151460A TWI389018B (zh) | 2008-12-30 | 2008-12-30 | 手持式電子裝置、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025094A TW201025094A (en) | 2010-07-01 |
TWI389018B true TWI389018B (zh) | 2013-03-11 |
Family
ID=42285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7151460A TWI389018B (zh) | 2008-12-30 | 2008-12-30 | 手持式電子裝置、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167790A1 (zh) |
TW (1) | TWI38901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92110B (zh) * | 2011-09-13 | 2015-07-11 | Hsiung Kuang Tsai | 視覺介面系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254U (zh) * | 1986-06-19 | 1988-01-07 | ||
JPS63172325A (ja) * | 1987-01-10 | 1988-07-16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タツチパネル制御装置 |
US20040138795A1 (en) * | 2003-01-15 | 2004-07-15 | Alkarawi Atheel S. | Reconfigurable steering wheel control switch system |
US20040239638A1 (en) * | 2003-06-02 | 2004-12-0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completing and executing keyboard key combinations |
EP1555652B1 (en) * | 2004-01-19 | 2007-11-14 |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Activation of a speech dialogue system |
US7272411B2 (en) * | 2005-01-07 | 2007-09-18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Dual-mode keypad for a mobile device |
US20070028019A1 (en) * | 2005-07-27 | 2007-02-01 | Millind Mitta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text entry in cell phones and other small keypad devices |
EP1907920A4 (en) * | 2005-07-27 | 2012-12-12 | Nokia Corp | METHOD AND DEVICE FOR ENTERING TEXT |
US8000736B2 (en) * | 2007-01-06 | 2011-08-16 | Apple Inc. | User programmable switch for portable data processing devices |
US20080244446A1 (en) * | 2007-03-29 | 2008-10-02 | Lefevre John | Disambiguation of icons and other media in text-based applications |
US8914063B2 (en) * | 2007-05-15 | 2014-12-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terminal equipped with mode setting key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mobile terminal |
US8258986B2 (en) * | 2007-07-03 | 2012-09-04 |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Capacitive-matrix keyboard with multiple touch detection |
US20090055777A1 (en) * | 2007-08-20 | 2009-02-26 | Tobias Kiesewetter | Method for Interactive Display of Shortcut Keys |
US20090267906A1 (en) * | 2008-04-25 | 2009-10-29 | Nokia Corporation | Touch sensitive apparatus |
US20090303185A1 (en) * | 2008-06-04 | 2009-12-10 | Nokia Corporation | User interface, device and method for an improved operating mode |
US20100053111A1 (en) * | 2008-09-04 | 2010-03-04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Multi-touch control for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
US8732576B2 (en) * | 2008-12-04 | 2014-05-20 | Nvidia Corporation | Operating system providing multi-touch support for applications in a mobile device |
-
2008
- 2008-12-30 TW TW097151460A patent/TWI38901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
- 2009-12-14 US US12/636,945 patent/US2010016779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00167790A1 (en) | 2010-07-01 |
TW201025094A (en) | 2010-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34536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no-hindrance touch operation | |
CN101685372B (zh) | 操作使用者介面的方法 | |
US9575654B2 (en) | Touch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CN102812422B (zh) | 电子设备 | |
CN101488063B (zh) |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 |
EP1993030B1 (en) | Method for browsing a user interfac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he software thereof | |
US2009026566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display area of user interface and recording medium using the same | |
JP3143445U (ja) | 接触動作を妨げない電子デバイス | |
US20080007532A1 (en) | Touch-sensitive pad capable of detecting depressing pressure | |
EP211383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rowsing item information and recording medium using the same | |
US8456433B2 (en) |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selection method of user interface icon for multi-touch panel | |
US20080284751A1 (en) |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type of an input tool for a handheld device | |
WO2012162932A1 (zh) | 左右手自适应的虚拟键盘显示方法及终端 | |
US20080284750A1 (en) | Method for multiple selection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he software thereof | |
CN103309604A (zh) | 一种终端及终端屏幕显示信息控制方法 | |
KR20180120768A (ko) | 사람-기계 상호작용 방법, 장치 및 그래픽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 |
JP3143474U (ja) | 電子デバイス | |
US20090166099A1 (en) | Unlocking method with touch sensor | |
CN101295221A (zh) | 用于切换窗口的鼠标及其切换方法 | |
CN101776947A (zh) | 手持式电子装置、手持式行动通讯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 |
CN106230069B (zh) | 一种充电方法及终端 | |
JP2005303870A (ja) | 端末装置 | |
US20150153925A1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gestures and method for calling cursor | |
TWI389018B (zh) | 手持式電子裝置、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 |
JP2018139158A (ja) | 携帯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