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384835B - 行動通訊終端 - Google Patents

行動通訊終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4835B
TWI384835B TW096139641A TW96139641A TWI384835B TW I384835 B TWI384835 B TW I384835B TW 096139641 A TW096139641 A TW 096139641A TW 96139641 A TW96139641 A TW 96139641A TW I384835 B TWI384835 B TW I3848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uiding
plate
mobile terminal
flat plate
sli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39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43450A (en
Inventor
Chang-Yong Jang
Yong-Hee Lee
Min-Soo Kim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700395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09315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700414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98133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700414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0801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843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434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4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483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9Sliding mechanism with two degree of freedom, e.g. translation in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行動通訊終端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一種行動通訊終端,且更明確地說,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其中第二主體可相對於第一主體在橫向與縱向兩個方向上滑動以便顯露/覆蓋該第一主體之一部份的行動通訊終端。
一般來說,行動通訊終端是可攜式且能夠實施無線通訊功能的電子裝置。此等行動通訊終端可具有單一主體(例如握把式(bar type)終端),或者可具有被連接以便相互實施相對運動的二或多個主體。具有被連接以便實施相對運動的二或多個主體的終端類型可包含:該等二或多個主體彼此以可旋轉方式互連的終端類型,例如摺疊式(folder type)終端、旋蓋式(swing type)終端、或是迴轉式(swivel type)終端;以及該等二或多個主體彼此以可滑動方式互連的終端類型,例如滑蓋式(slide type)終端。
舉例來說,在滑蓋式行動通訊終端之中,一主體係被堆疊在另一主體之上或是疊置另一主體,並且可在該另一主體的長度方向上直線滑動。由於滑動運動的關係,該另一主體的至少其中一部份便可被外露並且可供使用者利用。
不過,相關技術的滑蓋式行動通訊終端的直線滑動運動卻相當受限,所以,會讓該等相關技術行動通訊終端的使用者感到相當單調乏味。此外,該單調乏味的滑動路徑 還可能會干擾該等可移動主體之正在開發中的新型可用部份。
所以,本發明的目的便係提供一種滑蓋式行動通訊終端,其具有一能夠相對於該行動通訊終端的另一主體在橫向與縱向兩個方向上滑動的主體。
如本文之中所具現且廣義說明者,為達成該些與其它優點且根據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行動通訊終端,其包含:一第一主體;一第二主體,其係以可滑動的方式被連接至該第一主體並且可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以及一滑動模組,其係將該第一主體連接至該第二主體。該滑動模組係被配置成用以沿著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的一彎曲路徑來導引該第二主體,俾使該第二主體係相對於該第一主體在橫向與縱向兩個方向上移動。
從下面提出的詳細說明中將會更明白本申請案的進一步可應用範圍。不過,應該瞭解的是,本文中的詳細說明以及特定範例雖然表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過仍僅係以解釋的方式來提出,因為熟習本技術的人士從本文的詳細說明中便會明白落在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內的各種變化與修正。
現在將參考附圖來詳細說明根據本發明的行動通訊終端。該行動通訊終端可包含一用以實施無線通訊功能或類 似功能的無線通訊模組(圖中並未顯示)。
如圖1中所示,該行動通訊終端的一主體係包含:一第一主體100;以及一第二主體200,當處於其閉合位置時,其係被堆疊在該第一主體100之上,以便覆蓋該第一主體100的一部份。第二主體200的面積係小於第一主體100的面積。於此配置中,第一主體100上未堆疊該第二主體200的部份便稱為外露部份110。外露部份110係從第一主體100的其中一部份突出而具有和該第二主體200的一外表面202之高度相同的高度。或者,該等第一主體100與第二主體200實質上可具有相同的面積,從而便不會有該外露部份110。
可用按押方式來操作的至少一按鍵按鈕120係被配置在該外露部份110處。舉例來說,可設置用於信號輸入的複數個功能按鍵(例如SEND、END、以及類似的功能按鍵)作為該等按鍵按鈕120。麥克風130則會被設置在該等功能按鍵120中之一者附近。在其上設置著麥克風130的表面旁邊的表面之上(也就是,在第一主體100的側表面之上)則會設置著至少一側邊按鈕140。該側邊按鈕140可用來控制音量或類似的功能。
一顯示器210係被設置在第二主體200的外表面202處。該顯示器210係顯示視覺資訊且使用者能夠觸碰該顯示器210以便輸入資訊。於此範例中,該顯示器210包含一觸碰敏感式輸入單元。如圖1中所示,該顯示器係用來撥接一電話通話。於此模式中,該觸碰式螢幕210係顯示: 一指示區211,用以提供和該行動通訊終端之狀態有關的各種資訊;一數字顯示區212,用以顯示使用者希望撥打(發送)的電話號碼;一按鈕輸入區213,用以顯示數字圖符,以便輸入該電話號碼;以及一選單顯示區214,用以顯示數個選單或選單圖符。一聽筒220則會被配置在該觸碰式螢幕210附近。
在待命狀態中,該顯示器210可被鎖定在禁用狀態之中。為解除該顯示器210的鎖定狀態,使用者可按押該等按鍵按鈕120中的任一者,以便啟動該顯示器210。在啟動該顯示器210之後,使用者便能夠藉由觸碰被顯示在該顯示器210之上的數字圖符來輸入一被呼叫方的電話號碼並且能夠按押該等按鍵按鈕120中的SEND按鈕以便與該被呼叫方進行通聯。在該通聯狀態中,使用者能夠經由麥克風130來發送他的聲音並且經由該聽筒220來接收該被呼叫方的聲音。
此外,使用者還能夠藉由按押該按鍵按鈕120來執行反覆使用的功能。據此,藉由使用該按鍵按鈕120便能夠補償在按押該觸碰式螢幕210時可能出現的緩慢響應。另外,還可以使用尖筆(圖中並未顯示)在該觸碰式螢幕210上輸入各種類型的字元或影像。
如圖2中所示,一用於供應電力給該主體的每一個電氣組件的電池150係以可拆卸的方式被耦合至第一主體100的後表面或外表面102。一第一相機160與一快閃記憶體170則被設置在該外表面102中電池150並未佔用的部份 處。第一相機160可藉由該按鍵按鈕120或該側邊按鈕140來操作,用以捕捉影像。經由該第一相機160所捕捉到的影像則會被顯示在該顯示器210之上。倘若在靠近該第一相機160的位置處設置一面鏡的話,那麼該使用者便能夠在照鏡子時捕捉他自己的影像。
參考圖1、3及4,當使用者在其寬度方向W上推移該第二主體200時,該第二主體200並不會沿著寬度方向W上的線性路徑移動,而是會沿著一彎曲的路徑(舉例來說,一半圓形路徑P)移動。換言之,該第二主體200係依循一彎曲的路徑在寬度方向W上(參見圖4)移動至一完全張開的位置處,其包含橫向或寬度方向W以及長度或縱向方向L兩者的運動。在運動期間,該第二主體200係先在其長度方向L上移動至與該外露部份110相隔特定距離D的中間位置處(參見圖3)。倘若第一主體100的外露部份110與外表面202共面的話,那麼該第二主體便可在一平面之中移動,俾使該外露部份110與該外表面202保持平行。
如圖3中所示,該第二主體200可移動至或被定位在該第二主體於其長度方向L上已經移動至與該外露部份110相隔最遠的中間位置處。該第二主體200可暫時停止在該位置處。此外,還可以使用一感測器(例如磁性感測器)(圖中並未顯示)來感測該第二主體200被定位在該中間位置處的狀態。當該第二主體200處於該中間位置處時,便可以看見被安置在該第一主體100的內表面101的外露部份處的第二相機190。該第二相機190的捕捉方向可與第一相 機160的捕捉方向幾乎相反。藉由在該第二相機190面向該使用者時來操作按鍵按鈕120,那麼使用者只要觀看其被顯示在該顯示器210之上的臉便能夠輕易地捕捉他自己的影像。於此組態中,當該第二主體200處於完全張開的位置時,該第二相機190可被設置在正常覆蓋的區域之中,如圖4中所示。當該第二主體200沿著一半圓形路徑P滑動時,具有該第二相機190的部份便會成為一可使用的區域。
當該第二主體200處於中間位置時,該行動終端的一控制單元(圖中並未顯示)便能夠啟動該第二相機190與該顯示器210。據此,當該第二主體200處於中間位置時,使用者便能夠利用該第二相機190來實施影像捕捉(舉例來說,自拍)。
為提供額外的安全性,可以在額外可使用的區域處設置一感測器(圖中並未顯示),用來感測或辨識和該使用者相關的特定資訊,例如使用者的指紋或是他的視網膜,以便解除該行動終端的鎖定狀態。另外,還可以在該可使用的區域處設置一用於實施特殊功能的按鍵按鈕。該感測器或是該按鍵按鈕以及該第二相機190並不會一直外露,而是當該終端處於該中間位置時才會露出。據此,其使用頻率較佳的是低於按鍵按鈕120的使用頻率。
因為一使用者可能會希望使用相機的頻率高於所述的感測器,所以,可以將一用於自我影像捕捉的第三相機230設置在該第二主體200的外表面202處。此處,較佳的是, 使用第二相機190或第三相機230來進行自我影像捕捉。較佳的是,相較於第一相機(圖2中的160)的解析度,第二相機190或第三相機230的解析度非常的低,俾使最小化在一視訊電話中要被發送的資料量(舉例來說,使用者所捕捉到的本身的影像)。必要的話,亦可以省略第二相機190或第三相機230的其中一者。
繼續參考圖4,在該第一主體100的內表面101處係安裝一輸入裝置180,例如其上配置著複數個按鍵的小鍵盤。該內表面101具有一延伸在其長度方向L上的矩形區域,俾使該輸入裝置180被設置成QWERTY組態。該輸入裝置180可部份露出在該第二主體200的中間位置處,並且完全露出在該第二主體200的張開位置處,即如圖3與4中所示。在該張開位置處,使用者藉由操作該輸入裝置180便能夠輕易地輸入長文字。所以,使用者便能夠輕易地使用該行動終端的各項功能,例如發送電子郵件、文字、或是類似的功能。
下文中將參考圖5至24來解釋用以沿著該彎曲路徑來導引該第二主體200的滑動模組之範例實施例,且還會額外解釋用以輔助該滑動操作的滑動導引單元,以便完成半自動功能。為藉由前面的圖式說明來瞭解下面的實施例,在下面的實施例中,和圖1至4之中所示者相同的組態係具有相同的元件符號。
如圖5中所示,在該第二主體200中與具有該顯示器210的表面反向的內表面201處係形成一凹陷部240,其 具有約略矩形或正方形的形狀。在該凹陷部240之中係以焊接的方式、螺絲耦接的方式、或是類似的方式安置著一滑動模組300的平板狀導引板330。在該導引板330之中係形成至少一條導引軌道310且該軌道可具有半圓形的形狀。該導引軌道310的中央部份313可被設置在比兩個末端部份311與312更靠近該外露部份110的位置處。
相應於該導引軌道310,該滑動模組300具有從該第一主體100的其中一側處突出的至少一導引突出部320。在該導引突出部320的自由末端處則安裝著一抗分離單元340。該抗分離單元340的面積係大於該導引軌道310的寬度,以便防止該導引突出部320與該導引軌道310分離。該抗分離單元340可以該導引突出部320先被插入該導引軌道310之中的狀態被組裝至該導引突出部320。該(等)導引突出部320可被附接至一導引框架或是以一體成形的方式形成在該導引框架之上。據此,當該導引框架350被耦接至該第一主體100時,該(等)導引突出部320便同樣會被耦接至該第一主體100。
在該導引板330處還可額外設置一滑動導引單元,其可以是一彈性部件360。在該彈性部件360的其中一個末端部份被耦接至從該導引板330的其中一個表面處突出的固定突出部331的位置處可以設置一能夠提供彈性作用力的至少一彈性部件360。在圖5中所示的實施例中,會以彼此對稱的方式來提供一對彈性部件360。該等彈性部件360另一末端部份中的每一者均會被耦接至形成在一對應 導引突出部320之自由末端處的一固定突出部321。該彈性部件360可以是一線式彈簧並且會具有至少一次的捲繞線圈形狀。
於此實施例中,當該第二主體200處於閉合狀態時(參見圖1),該導引突出部320係位於該導引軌道310的第二末端部份312處。較佳的是,該彈性部件360在此位置處係保持在鬆弛的狀態之中。當該第二主體200移動至該中間位置時(參見圖3),該導引突出部320則係位於該導引軌道310的中央部份313處。因此,由於該等固定突出部321與331彼此分開的關係,該彈性部件360係被拉伸,從而便會累積一彈性作用力。
當進一步施加作用力直到該第二主體200移動超過該中間位置為止時,累積在該彈性部件360之中的彈性作用力便會被釋放,而使得該第二主體200能夠自動移動至該張開位置處(參見圖4)。據此,該導引突出部320便會被定位在該導引軌道310的第一末端部份311處。接著,該彈性部件360便會回復至與該第二主體200處在閉合位置時類似的原始狀態處。
因為該滑動模組300的導引軌道310形成一半圓形路徑,所以,該第二主體200會透過該中間位置從該閉合位置處滑動至該張開位置,以便遵循該半圓形路徑P。另外,該彈性部件360允許該半自動滑動運動來移動該第二主體通過該中間位置抵達該張開位置。從該張開位置處所進行的滑動則與上面所述者相反。
為讓該第二主體200暫時停止在該中間位置處,可以省略該滑動導引單元360。或者,即使當使用該彈性部件360,仍然可以將該導引軌道310配置成讓中央部份313比末端部份311與312還要窄並且該導引突出部320係被阻擋在該部份處。據此,該第二主體200便能夠暫時停止在該中間位置處。
如上面所述,該導引軌道310係形成在該分開設置的導引板330處。不過,該導引軌道310亦可直接形成在該第二主體200之上。明確地說,當該第二主體200的形狀係藉由相互連接兩個蓋部而獲得的話,該導引軌道310便可形成在面向該第一主體100的蓋部處。此外,該導引突出部320亦可直接形成在該第一主體100之上或是與其進行組裝,而不需要在其間設置該導引框架350。
不過,藉由分開形成該導引板330與該導引框架350,便可以模組化該滑動模組(以及該滑動導引單元),俾使能夠分開製造或組裝。另外,在組裝該已模組化的滑動模組300之後,便可以將其組裝至每一個該等第一主體100與第二主體200,從而提供一簡單的組裝過程。
如圖6中所示,該導引突出部320與該抗分離單元340係相互連接,以便形成一貫穿其中的中空通道322。一用於將該第一主體100電連接至該第二主體200的纜線C係延伸穿過該中空通道322。該纜線C可為用以將該第一主體連接至該第二主體的任何類型纜線,例如FPCB(撓性印刷電路板)或是同軸纜線(倘若其係可讓電流流動的媒體的 話)。因此,即使當該第二主體200相對於該第一主體100滑動,該纜線C仍可穩定地保持介於該等第一主體100與第二主體200之間的電連接。
如圖7中所示,滑動模組400包含一旋轉連結體440,此係不同於前面所述之實施例。該旋轉連結體440的第一末端部份441係以可旋轉的方式被耦接至形成在該導引突出部320之自由末端處的固定突出部321。該旋轉連結體440的第二末端部份442係以可旋轉的方式被耦接至該導引板330。該旋轉連結體440能夠防止該導引突出部320與該導引軌道310分離,與上面所述之實施例中的抗分離單元340類似,且該旋轉連結體440能夠在該導引突出部320與該導引軌道310之間保持穩定的連接作用。
於此示範性實施例中,該滑動導引單元460包含被設置在該旋轉連結體440與該導引板330處的複數個磁鐵。該滑動導引單元460包含一被配置在該旋轉連結體440處的主磁鐵461以及被配置在該導引板330之上的末端磁鐵462與463,該等末端磁鐵462與463係被放置在靠近該導引軌道310之個別末端部份311與312的位置處。
於此組態中,該第二主體200沿著路徑P相對於該第一主體的運動和上面所述者相同。不過,就該半自動滑動方面來說,當該旋轉連結體440的第一末端部份441透過該導引軌道310的中央部份313移動至任一末端部份311與312時,對應的末端磁鐵462與463便會相對於該主磁鐵461來產生一吸引作用力。據此,當該旋轉連結體440 朝該導引軌道310的該等末端部份311與312的其中一者移動時,該旋轉連結體440便可藉由該磁性作用力而朝該末端部份自動旋轉。
雖然圖中所示的旋轉連結體440係被附接至該導引板330,不過,亦可將該旋轉連結體440安置在該第二主體200處。此外,亦可以分開設置該導引板330與該導引框架350,以便模組化該滑動模組400與該滑動導引單元460。再者,本發明亦能夠藉由結合前面的實施例以及使用該磁性作用力的滑動導引單元的修正施行方式來提供一新的實施例。於此實例中,該主磁鐵461可被安置在該導引突出部320的自由末端處,而該等末端磁鐵462與463則可被配置在每一條導引軌道310的末端部份311與312處。
如圖8中所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另一修正例包含的旋轉連結體440的其中一末端係被連接至該導引突出部320而另一末端則會被旋轉連接至其一末端附近的導引板330。該導引軌道310係形成在該導引板330之中對應於該旋轉連結體440之另一末端的一部份處。至少一支撐連結體540(其有一部份542係位於其中一末端部份543旁邊)係被旋轉連接在該導引板330中並未設置該導引軌道310與該旋轉連結體440的一部份處。支撐連結體540的另一末端部份541則會被旋轉連接至該第一主體100。該支撐連結體540可具有扁平的條狀形狀。於此組態中,倘若該另一末端部份541被耦接至該外露部份110的下方側時,則該另一末端部份541便不會露在該行動終端的外面。
該支撐連結體540的其中一末端部份543係被連接至一滑動導引單元560(例如彈性部件)的其中一末端部份。該彈性部件560可以是一線狀彈簧並且具有一彎曲形狀以形成類S的形狀。該彈性部件560的另一末端部份則會被耦接至形成在該導引板330處的固定突出部331。
如圖9中所示,當該第二主體200已經滑至該中間位置處時,該旋轉連結體440實質上係平行於該第一主體100的長度方向,而該支撐連結體540則會約略平行於該旋轉連結體440。於此位置中,該支撐連結體540係部份露在外面,且該支撐連結體540並不會阻擋該第二相機190。
如圖10中所示,當該第二主體200被放置在以該第一主體100為基準的張開位置處時,該旋轉連結體440與該支撐連結體540便會被設置成相對於該第一主體100的長度方向傾斜約45∘。在從該閉合位置移動至該中間位置過程期間因該彈性部件560的變化所累積的彈性作用力則會被施加至該第二主體200,以便將該第二主體200自動滑動至該張開位置。
圖11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具有一滑動模組的示範性行動通訊終端。該第二示範性實施例的該滑動模組與根據本發明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的滑動模組類似,因此,在說明該第二實施例時將會使用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不會對其作重複詳細解釋。
如圖11中所示,在該第二主體200的內表面201之中係形成一凹陷部240。該凹陷部240可被分成一第一凹陷 部241與一第二凹陷部242。該第二凹陷部242內凹的程度係比該第一凹陷部241還大。
滑動模組1300的第二平板1320係被耦接至該凹陷部240,明確地說,會被耦接至該第二凹陷部242。該第二平板1320係被耦接至該第二主體200的內表面201,用於以焊接的方式、螺絲耦接的方式、或是類似的方式來界定該第二凹陷部242。一第一平板1310係相應於該第二平板1320而被耦接至該第一主體100。該第一平板1310係被形成以延伸在該第一主體100的長度方向L上並且被設置在並未安裝該輸入裝置180的部份處。
該等第一平板1310與第二平板1320中的每一者均會以可移動的方式被耦接至一第三平板1330。該等第一平板1310與第二平板1320可以可滑動的方式來耦接該第三平板1330的兩個對應反向表面。該第三平板1330能夠在寬度方向W上相對於該第一平板1310來滑動。此滑動係由形成在該第一平板1310的兩個末端部份處的第一導引軌道1311來導引。該第二平板1320係在長度方向L上相對於該第三平板1330來滑動。此滑動係由形成在該第三平板1330的兩個反向表面處的第二導引軌道1331來導引。該第三平板在長度方向L上的長度係短於該凹陷部240的長度。據此,該第三平板1330便能夠在該凹陷部240內於該長度方向L上移動特定的距離D(參見圖13A)。
在該等第二平板1320與第三平板1330之上的對應位置處係分別形成導引狹槽1321與1333,以便讓該第二主 體200依照被施加在該第二主體200之寬度方向W上的作用力在長度方向L上滑動。一導引突出部1340係從該第一平板1310處突出並且插入該等導引狹槽1321與1333之中。該導引突出部1340係與該等導引狹槽1321與1333進行互動,俾使當該第三平板1330在寬度方向W上相對於該第一平板1310滑動時,該第二平板1320便能夠相對於該第三平板1330在長度方向L上進行往復運動。於該滑動運動期間,電連接該第一主體100與該第二主體200的纜線(圖中並未顯示)係延伸穿過纜線通道1314與1334。
當該導引突出部1340從該等導引狹槽1321與1333的其中一個末端部份移動至一中央部份時,一滑動導引單元1350(它的其中一個末端係被連接至該第二平板1320且另一個末端係被連接至該導引突出部1340)便會為該導引突出部1340提供一彈性作用力,俾使該導引突出部1340能夠自動移動至該等導引狹槽1321與1333中的另一個末端部份。該滑動導引單元1350係一彈性部件,其可以是一彈簧或是類似的部件。
如圖12中所示,該第一平板1310的長度方向L比其寬度方向W還長。該第一平板1310的末端部份係被彎折並且略為延伸以便形成該等第一導引軌道1311。該第三平板1330的長度方向L的兩個末端部份係以可移動的方式插入該等第一導引軌道1311之中。一第一潤滑部件1312係被插入每一個該等第一導引軌道1311之中,以便在該等導引軌道1311接觸該第三平板1330時減少摩擦。該第 一潤滑部件1312可以是一具有良好潤滑係數的工程塑膠,例如POM(聚甲醛)。該工程塑膠可藉由射出成型的方式被耦接至該第一導引軌道1311。
在該第一平板1310的中央部份處係形成一耦接孔1313。該導引突出部1340的其中一個末端部份係被插入該耦接孔1313之中以便被固定在該處。除了該耦接孔1313之外,還會在該第一平板1310處形成具有纜線開口形式的纜線通道1314。
相應於該導引突出部1340,該第三平板1330包含該第二導引狹槽1333,其係沿著該第三平板1330的寬度方向W來線性延伸。在一靠近該第三平板1330的其中一個末端部份的部份處,也就是,在一不會干擾該第二平板1320的部份處還可沿著寬度方向W來形成具有纜線狹槽形式的纜線通道1334。
在該第三平板1330的寬度方向W的兩個末端部份處係形成第二導引軌道1331,用以沿著該長度方向L來導引該第二平板1320。第二導引軌道1331以及與其產生耦接的第二潤滑部件1332和先前所述的第一導引軌道1311以及第一潤滑部件1312類似。該第一導引狹槽1321係形成在該第二平板1320處。該第一導引狹槽1321可以是一狹槽,其兩個末端部份約略對應於該第二導引狹槽1333的兩個末端部份,不過卻具有半圓形的張開形狀。或者,該第一導引狹槽1321可形成在該第三平板1330處,而該第二導引狹槽1333則可形成在該第二平板1320處。
有複數個固定部份1322係從該第二平板1320處突出並且會被耦接至每一個該等彈性部件1350的其中一個末端。該等彈性部件1350的另一個末端係被耦接至該導引突出部1340的固定部份1343,其中,該導引突出部1340係被插入該等導引狹槽1321與1333之中。該導引突出部1340包含:一主體1341,其係被插入該等導引狹槽1321與1333之中;以及一抗分離單元1342,其係延伸至寬於該等導引狹槽1321與1333的位置處,用以防止該導引突出部1340與該等導引狹槽1321與1333分離。所以,該等彈性部件1350的另一個末端可被耦接至從該抗分離單元1342處突出的固定部份1343。
現在將參考圖13至15以及圖1、3、與4來說明該滑動模組1300的操作方法。
如圖13A與13B中所示,在該第二主體200完全疊置該第一主體100的閉合位置處(參見圖1),該第三平板1330係被配置在該第一平板1310的其中一個末端部份在它們的寬度方向上幾乎對齊的位置處。該第二平板1320則會被放置在與該第三平板1330的其中一個末端部份於長度方向L上分隔特定距離D的狀態中。該第一導引狹槽1321的其中一個末端部份係對齊該第二導引狹槽1333的其中一個末端部份。該導引突出部1340係延伸穿過該等對齊的末端部份。其中一個末端部份被連接至該導引突出部1340的彈性部件1350係處於相對鬆弛的狀態中。纜線通道1314係與纜線通道1334的其中一個末端部份通連。用 於將該第一主體100電連接至該第二主體200的纜線(圖中並未顯示)則會延伸穿過該等兩個纜線通道1314與1334。
如圖14A與14B中所示(以及圖3),該第二主體200可移動至該中間位置,並且當沿著寬度方向W上的半圓形路徑P來滑動時,在長度方向L上最大可位移特定距離D(參見13A)。為了將該第二主體200從該閉合位置移動至該中間位置,使用者係在寬度方向W上推移該第二主體200。據此,該第三平板1330便會在該寬度方向W上相對於該第一平板1310來實施主要運動。於該主要運動期間,該導引突出部1340係沿著該第二導引狹槽1333來進行相對移動並且同時受到該第一導引狹槽1321的導引。當該導引突出部1340受到形成該半圓形路徑P的第一導引狹槽1321導引時,該第二平板1320係在長度方向L上移動,以便實施輔助運動。據此,該第三平板1330便會相對於該第一平板1310移動特定的距離,以便讓該第一平板1310被定位在該第三平板1330的中央部份處。同時,該第二平板1320係在長度方向L上相對於該第三平板1330移動特定的距離D,以便幾乎處於該第三平板1330的其中一個末端部份附近。
在從該閉合位置移動至該中間位置中,因為該導引突出部1340比起其在該閉合位置處時係較靠近該第二平板1320上的配接部份1322,所以,該彈性部件1350便會受到擠壓。該纜線(圖中並未顯示)係延伸穿過於纜線通道1314的中央部份與纜線通道1334相互通連的部份。倘若該等 導引狹槽1321與1333中的每一者的寬度因為配置一突出部份而變窄,以至干擾該第一導引狹槽1321或該第二導引狹槽1333中的至少一者的中央部份處的導引突出部1340的話,則即使運用到該彈性部件1350,仍可將該導引突出部1340暫時固定在該中央部份處。所以,根據本發明的行動通訊終端便能夠在該第二主體200處於該中間位置處的狀態中用來進行自我影像捕捉作業(參見圖3)。
如圖15A與15B(以及圖4)中所示,第二主體200可移動至完全露出該輸入裝置180的張開位置處且該第二主體200係在寬度方向W上沿著該半圓形路徑P產生最大的滑動。當從該中間位置移動至該張開位置時,因為該第三平板1330係在寬度方向W上相對於該第一平板1310來滑動,所以,該第一平板1310係在該寬度方向W上幾乎對齊在該第三平板1330的另一末端部份處。於該運動期間,該導引突出部1340係朝該等第一導引狹槽1321與第二導引狹槽1333的另一末端部份彼此對齊的部份移動。當該等第一導引狹槽1321與第二導引狹槽1333的另一末端部份彼此再對齊時,該第二平板1320便會向下移動特定距離D,而與該第三平板1330的該末端部份隔開。
藉由擠壓該彈性部件1350所累積的彈性作用力並且接著釋放該擠壓作用便會自動實施該運動。該纜線(圖中並未顯示)係延伸穿過該纜線通道1334的另一末端部份及該纜線通道1314彼此通連的部份。為了將該第二主體200移回疊置該第一主體100的閉合位置處,可以反向執行上面 的過程。
圖16至18是該行動通訊終端與滑動模組的第三示範性實施例。如該些圖式中所示,滑動模組2300包含一被設置在該第一主體100與該第二主體200之間的旋轉平板2310,其可以在特定的範圍內旋轉。該滑動模組2300包含:一第一滾輪2320,其可由該旋轉平板2310的其中一末端來旋轉支撐並且被固定至該第一主體100的內表面101;以及一第二滾輪2330,其可由該旋轉平板2310的另一末端來旋轉支撐並且會被固定至該第二主體200的內表面201。
該旋轉平板2310具有一特定長度且兩個末端部份係形成一半圓形形狀。在該旋轉平板2310的其中一末端處係設置一第一鉸鏈孔2311且該第一滾輪2320係以可旋轉的方式被插入其中。在該旋轉平板2310的另一末端處係設置一第二鉸鏈孔2312且該第二滾輪2330係以可旋轉的方式被插入其中。
該第一滾輪2320係以可旋轉的方式被設置在該旋轉平板2310的下表面處。該第一滾輪2320具有一圓形平板的形狀,其係在圓周方向上形成複數個耦接孔2321,以便可固定至該第一主體100的內表面101。該第一滾輪2320在其中央部份處還具有一圓形開口2322。該第一滾輪2320係藉由一第一軸套2325以可旋轉的方式被連接至該旋轉平板2310。
第一軸套2325具有圓柱的形狀,其係被固定至該第一 滾輪2320的開口2322並且會藉由一凸緣2326而受到該旋轉平板2310的第一鉸鏈孔2311旋轉支撐。凸緣2326係接觸該旋轉平板2310的一上表面並且被設置在該第一軸套2325的其中一末端處。該第一軸套2325的另一末端係被插入該第一滾輪2320的開口2322之中並且接著會藉由鉚接作業或類似的作業被固定在該第一滾輪2320的表面上,以避免該第一軸套2325與該第一滾輪2320產生分離。或者,可藉由一螺帽、固定環、或是類似的元件來將該第一軸套2325的另一末端插入該第一滾輪2320的開口2322之中,以便使其固定在該處。
第二滾輪2330在圓周方向上包含被設置在該第二滾輪2330的上表面處的複數個耦接孔2331,以便可固定至該第二主體200的內表面201。該第二滾輪2330在其中央部份處還具有一開口2332。該第二滾輪2330與該旋轉平板2310係藉由一第二軸套2336以可旋轉的方式相互連接。第二軸套2336具有圓柱的形狀,其係以可旋轉的方式被插入該旋轉平板2310的第二鉸鏈孔2312之中,因而會被插入該第二滾輪2330的開口2332之中。第二軸套2336可具有與第一軸套2325相同的結構並且以相同的方式被設置在該第二滾輪2330與該旋轉平板2310之間。
用以將該第一主體100連接至該第二主體200的纜線(圖中並未顯示),例如FPCB或是類似的纜線係透過該第一軸套2325沿著該旋轉平板2310的表面延伸至該第一主體100外面。接著,該纜線便會通過該第二軸套2336而 被連接至該第二主體200。
根據此組態,當施加作用力在該第二主體200之上時,該旋轉平板2310便會繞著該第二滾輪2330附近的第二主體200來進行相對旋轉,並且同時會繞著該第一滾輪2320附近的第一主體100來進行相對旋轉。藉由此滑動模組2300的該運動,該第二主體200便能夠實施相對運動,以便沿著一半圓形路徑P來繞著該第一主體100進行旋轉。
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滑動模組2300還進一步包含一滑動導引單元2340,用以導引該第二主體200以便使其藉由其相對旋轉來半自動滑動。如圖17至19中所示,該滑動導引單元2340係被插設在該旋轉平板2310以及該等第一滾輪2320與第二滾輪2330之間。當該第二主體處於中間位置時,該旋轉平板2310便能夠借助於該滑動導引單元2340而自動旋轉通過剩餘的角度。該滑動導引單元2340還會提供一彈性作用力,俾使該旋轉平板2310能夠被保持在止動狀態之中。
該滑動導引單元2340包含被定位在該旋轉平板2310的兩個邊緣處的第一凸輪部件2341與第二凸輪部件2345,以便可在該旋轉平板2310的長度方向上進行線性移動。在該等第一滾輪2320與第二滾輪2330的每一者處均會形成一凸輪表面2346,用以接觸該等第一凸輪部件2341與第二凸輪部件2345。在該等第一凸輪部件2341與第二凸輪部件2345之上係纏繞一彈性部件2349,以便供應一彈性作用力給該等第一凸輪部件2341與第二凸輪部件2345。
第一凸輪部件2341係形成具有半圓形環的形狀並且被插入該第一滾輪2320的外圓周之中。在該第一滾輪2320的外圓周處係形成一其上纏繞著該彈性部件2349的溝槽2343。一被配置成用以接觸該凸輪表面2346的凸輪突出部2342係從該第一凸輪部件2341的中央部份處突出。第二凸輪部件2345的形成方式和該第一凸輪部件2341類似。
在該等第一凸輪部件2341與第二凸輪部件2345以及該旋轉平板2310之間係形成複數個支撐部份,它們具有支撐溝槽2313以及支撐桿2344的形式,俾使該等第一凸輪部件2341與第二凸輪部件2345被支撐在該旋轉平板2310處,以便可用其為基準來進行線性移動。該等支撐桿2344係從每一個該等凸輪部件2341與2345的內表面處向內突出,而該等支撐溝槽2313則係形成在該旋轉平板2310的末端處,俾使該等支撐桿2344可被插入其中以便可進行線性移動。每一個該等凸輪部件2341與2345的該等支撐桿2344均被插入該旋轉平板2310的該等支撐溝槽2313之中,俾使該等凸輪部件2341與2345能夠利用該旋轉平板2310以一體成型來旋轉,並且該等凸輪部件2341與2345係在該旋轉平板2310的長度方向上進行線性移動。
每一個該等凸輪表面2346均具有一彎曲表面,其係在該圓周方向上交錯地具有一內凹部2347與一外凸部2348。據此,移動每一個該等凸輪部件2341與2345的該等凸輪突出部2342時便會同時接觸該等內凹部2347與外凸部 2348。明確地說,該凸輪突出部2342係接觸外凸部2348,該凸輪突出部2342係因該彈性部件2349的彈性作用力而被移動用以接觸該內凹部2347。因此,該旋轉平板2310能夠繞著該等滾輪2320與2330自動旋轉一特定的角度。
該彈性部件2349可以是一環狀線圈彈簧,其係被纏繞在該第一凸輪部件2341與該第二凸輪部件2345,用以在該等第一凸輪部件2341與第二凸輪部件2345之間的距離變窄的方向上施加該彈性作用力。除了環狀線圈彈簧之外,該彈性部件2349亦可被設計成其它類型的彈簧,例如橡膠彈簧以及類似的彈簧。
如圖20至22中所示,該行動通訊終端包含一導引單元2400。該導引單元2400包含:一導引狹槽2410,其係被設置在該第一主體100的內表面101處以便在該第一主體100的寬度方向上具有弧形形狀;以及一導引突出部2420,其係從該第二主體200的內表面201處突出並且被插入該導引狹槽2410之中,以便以滑動的方式沿著該導引狹槽2410來移動。該導引單元2400可被安裝在該第一主體100的長度方向L上以及該第一主體100的寬度方向W上。根據此配置,當該第二主體200以滑動的方式在其寬度方向W上沿著一半圓形路徑來移動時,該導引單元2400便會幫助該滑動模組2300來導引介於該第一主體100與該第二主體200之間的相對運動,其可沿著一更精確的路徑來實施介於該等第一主體100與第二主體200之間的相對運動。
如圖20中所示,該滑動模組2300係被安裝成當該第一主體100與該第二主體200處於閉合位置(參見圖1)處時會傾斜約45∘。明確地說,被固定至該第一主體100的第一滾輪2320係被固定至該第一主體100的其中一側表面的邊緣,而被固定至該第二主體200的第二滾輪2330則會被固定至該第二主體200的中央部份。所以,該第一滾輪2320與該第二滾輪2330係被對齊成與該等第一主體100與第二主體200的長度方向L傾斜約45∘,不過,其它的角度亦同等適用。
當使用者在箭頭F所示的方向上推移該第二主體200的側邊時,如圖21中所示,該第二主體200便會沿著一半圓形路徑P來滑動(參見圖3)。當該第二主體200抵達該中間位置時,該第二主體200係被放置在分別在該長度方向L與該寬度方向W上移動特定距離的位置處。如上面所述,必要時,該導引狹槽2410可被配置成用以將導引突出部2420固定在該處並且讓該第二主體200暫時停止在該中間位置處。
當該第二主體200從該閉合位置處滑動至該中間位置時,形成在每一個該等凸輪部件2341與2345處的凸輪突出部2342便會移動同時會接觸該第一滾輪2320與第二滾輪2330中的每一者的凸輪表面2346。也就是,該凸輪突出部2342係移動遠離該凸輪表面2346的內凹部2347並且會朝其外凸部2348移動。據此,藉由在該旋轉平板2310的長度方向上線性移動,那麼,在該旋轉平板2310的兩 個邊緣處,介於該等凸輪部件2341與2345之間的距離便會增加。此處,該凸輪突出部2342係被定位在該凸輪表面2346的外凸部2348的尖峰處,並且從而會擴大介於該等兩個凸輪部件2341與2345之間的距離。據此,被纏繞在該等凸輪部件2341與2345之上的彈性部件2349便會伸長,從而會累積彈性作用力。當該第二主體200移動超過該中間位置時,該凸輪突出部2342便會因該彈性部件2349的彈性作用力而沿著該凸輪表面2346朝該內凹部2347移動。因此,該旋轉平板2310便會因該被釋放的彈性作用力而旋轉通過剩餘的角度,並且該第二主體200係自動朝該張開位置移動。
如圖22中所示,當該第二主體200移動至該張開位置時,該第二主體200係被放置在該第一主體100的寬度方向W上移動特定距離的位置處。此處,該等凸輪部件2341與2345中的每一者的凸輪突出部2342係被插入該凸輪表面2346的內凹部2347之中,以便保持該第二主體200的張開狀態。當該第二主體200朝該閉合位置滑動時,該滑動模組2300便會反向操作。
如圖22與23中所示,前面所述的實施例可以經過修改以提供一滑動導引單元2350,其包含:一凸輪表面2346,其係被設置在該等第一滾輪2320與第二滾輪2330中的每一者的其中一個側表面處;以及一線式彈簧2351,其係被固定至該旋轉平板2310,以便連同該旋轉平板2310來移動並且接觸該凸輪表面2346。該凸輪表面2346包含一內 凹部2347與一外凸部2348。
該線式彈簧2351可包含四個個別的彈簧,它們係被徑向配置在該等滾輪2320與2330的周圍方向上。該線式彈簧2351的兩個末端可被固定至位於該旋轉平板2310處的固定部件2315。該線式彈簧2351的中央部份係突出成外凸狀,從而會以彈性的方式接觸該凸輪表面2346。
就該滑動導引單元2350的操作來說,當該第二主體200在該寬度方向上滑動時,該線式彈簧2351便會連同該旋轉平板2310來旋轉,以便沿著該凸輪表面2346來移動。當該線式彈簧2351抵達該凸輪表面2346的外凸部2348的尖峰時,該線式彈簧2351便會伸長以便累積該彈性作用力。而後,當該線式彈簧2351通過該凸輪表面2346的外凸部2348的尖峰時,該線式彈簧2351則會收縮而施加彈性作用力至該第二主體200。據此,該第二主體200便可自動滑動特定距離。
前面的實施例與優點僅具示範作用而不應被視為限制本發明。本文的教示內容可輕易地套用至其它類型的設備。本說明的目的在於解釋本發明,而並非係要限制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熟習本技術的人士便會明白本發明的眾多替代例、修正例、以及變化例。本文所述的示範性實施例的特點、結構、方法、以及其它特徵可以各種方式來加以結合,以達成額外及/或替代的示範性實施例。
100‧‧‧第一主體
101‧‧‧第一主體的內表面
102‧‧‧第一主體的外表面
110‧‧‧第一主體的外露部份
120‧‧‧按鏈按鈕
130‧‧‧麥克風
140‧‧‧側邊按鈕
150‧‧‧電池
160‧‧‧第一相機
170‧‧‧快閃記憶體
180‧‧‧輸入裝置
190‧‧‧第二相機
P‧‧‧半圓形路徑
200‧‧‧第二主體
201‧‧‧第二主體的內表面
202‧‧‧第二主體的外表面
210‧‧‧顯示器
211‧‧‧指示區
212‧‧‧數字顯示區
213‧‧‧按鈕輸入區
214‧‧‧選單顯示區
220‧‧‧聽筒
230‧‧‧第三相機
240‧‧‧凹陷部
241‧‧‧第一凹陷部
242‧‧‧第二凹陷部
300‧‧‧滑動模組
310‧‧‧導引軌道
311‧‧‧導引軌道的末端部份
312‧‧‧導引軌道的末端部份
313‧‧‧導引軌道的中央部份
320‧‧‧導引突出部
321‧‧‧固定突出部
322‧‧‧中空通道
330‧‧‧導引板
331‧‧‧固定突出部
340‧‧‧抗分離單元
350‧‧‧導引框架
360‧‧‧滑動導引單元
C‧‧‧纜線
400‧‧‧滑動模組
440‧‧‧旋轉連結體
441‧‧‧旋轉連結體的末端部份
442‧‧‧旋轉連結體的末端部份
460‧‧‧滑動導引單元
461‧‧‧磁鐵
462‧‧‧磁鐵
463‧‧‧磁鐵
540‧‧‧支撐連結體
541‧‧‧支撐連結體的末端部份
542‧‧‧支撐連結體的一部份
543‧‧‧支撐連結體的末端部份
560‧‧‧滑動導引單元
D‧‧‧移動距離
1300‧‧‧滑動模組
1310‧‧‧第一平板
1311‧‧‧第一導引軌道
1312‧‧‧第一潤滑部件
1313‧‧‧耦接孔
1314‧‧‧纜線通道
1320‧‧‧第二平板
1321‧‧‧導引狹槽
1322‧‧‧固定部份
1330‧‧‧第三平板
1331‧‧‧第二導引軌道
1332‧‧‧第二潤滑部件
1333‧‧‧導引狹槽
1334‧‧‧纜線通道
1340‧‧‧導引突出部
1341‧‧‧導引突出部主體
1342‧‧‧抗分離單元
1343‧‧‧固定部份
1350‧‧‧滑動導引單元
2300‧‧‧滑動模組
2310‧‧‧旋轉平板
2311‧‧‧第一鉸鏈孔
2312‧‧‧第二鉸鏈孔
2313‧‧‧支撐溝槽
2315‧‧‧固定部件
2320‧‧‧第一滾輪
2321‧‧‧耦接孔
2322‧‧‧開口
2325‧‧‧第一軸套
2326‧‧‧凸緣
2330‧‧‧第二滾輪
2331‧‧‧耦接孔
2332‧‧‧開口
2336‧‧‧第二軸套
2340‧‧‧滑動導引單元
2341‧‧‧第一凸輪部件
2342‧‧‧凸輪突出部
2343‧‧‧溝槽
2344‧‧‧支撐桿
2345‧‧‧第二凸輪部件
2346‧‧‧凸輪表面
2347‧‧‧內凹部
2348‧‧‧外凸部
2349‧‧‧彈性部件
2350‧‧‧滑動導引單元
2351‧‧‧線式彈簧
2400‧‧‧導引單元
2410‧‧‧導引狹槽
2420‧‧‧導引突出部
下面的附圖係為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並且構成本說明書 的一部份,該等附圖圖解的是本發明的實施例並且配合說明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在該等圖式中:圖1是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行動通訊終端的正面立體圖;圖2是圖1的行動通訊終端的背面立體圖;圖3是圖1的行動通訊終端的第二主體在其寬度方向上移動特定程度之後的正面立體圖;圖4是圖3的第二主體在其寬度方向上完全移動之後的正面立體圖;圖5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具有一滑動模組的行動通訊終端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延伸穿過圖5的導引突出部的纜線的部份立體圖;圖7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修正例,具有一滑動模組與一滑動導引單元的行動通訊終端的分解立體圖;圖8至10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另一修正例,具有一支撐連結部的行動通訊終端的操作狀態的概略示意圖,其中,圖8所示的係該終端移動至閉合位置的示範性情況,圖9所示的係該終端移動至中間位置的示範性情況,而圖10所示的係該終端移動至張開位置的示範性情況;圖11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具有一滑動模組的示範性行動通訊終端的分解立體圖;圖12是圖11的滑動模組的分解立體圖,而圖12A則係圖11的滑動模組的細部圖; 圖13A與13B分別是當根據第二示範性實施例的行動通訊終端處於閉合位置處時該滑動模組的正視圖與背視圖;圖14A與14B分別是當根據第二示範性實施例的行動通訊終端處於中間位置處時該滑動模組的正視圖與背視圖;圖15A與15B分別是當根據第二示範性實施例的行動通訊終端處於張開位置處時該滑動模組的正視圖與背視圖;圖16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示範性滑動模組的已組裝立體圖;圖17是圖16中的滑動模組的分解立體圖;圖18是具有圖16中之滑動模組的行動通訊終端的概略剖面圖;圖19是圖17的滑動導引單元的主要部件的立體圖;圖20至22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滑動模組的操作狀態的概略示意圖;圖23是圖17的滑動導引單元的修正例的立體圖;以及圖24是圖23的滑動導引單元的平面圖。
100‧‧‧第一主體
101‧‧‧第一主體的內表面
110‧‧‧第一主體的外露部份
120‧‧‧按鍵按鈕
130‧‧‧麥克風
140‧‧‧側邊按鈕
180‧‧‧輸入裝置
190‧‧‧第二相機
200‧‧‧第二主體
202‧‧‧第二主體的外表面
210‧‧‧顯示器
220‧‧‧聽筒
230‧‧‧第三相機

Claims (24)

  1. 一種行動終端,其係包括:一第一主體,其係具有一寬度和一長度;一第二主體,其係以可滑動的方式被連接至該第一主體並且可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以及一滑動模組,其係將該第一主體連接至該第二主體,該滑動模組係被配置成用以沿著在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的一彎曲路徑來導引該第二主體,俾使該第二主體係在橫向方向上移動並且相對於該第一主體而在縱向方向上移動,其中該滑動模組包括:一導引狹槽,其係位於該第一主體與該第二主體中的一者處且形成一半圓形路徑,以便沿著該彎曲路徑來導引該第二主體;以及一導引突出部,其係形成在該等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中的另一者處,該導引突出部可插入該導引狹槽之中,以便可沿著該半圓形路徑來移動,其中該導引狹槽的一中央部份係形成比兩個末端部份更靠近該等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中的該另一者之一縱向末端,且該導引突出部在寬度方向上係經設置在該等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中的該另一者之一側旁邊,俾使該第二主體在從該第一位置被移動到該第二位置時係相對於該第一主體而在該寬度方向上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行動終端,其中該第一主體包含一上表面,且該滑動模組係被配置成用以在該第一位 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時於一實質上平行該第一主體之上表面的平面之中來導引該第二主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行動終端,其進一步包括一導引板,其係位於該等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中之一者處,在該導引板之中係設置著該導引狹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行動終端,其進一步包括一滑動導引單元,其係被配置成用以滑動該第二主體,俾使在該第二主體移動時該導引突出部係從該導引狹槽的其中一個末端部份移動至該導引狹槽的另一末端部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行動終端,其中該滑動導引單元包括一部件,它的其中一個末端係被連接至該導引板,而另一個末端則會被連接至該導引突出部,以便相對於該導引突出部以彈性的方式來移動該導引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行動終端,其進一步包括一被安置在另一主體處的導引框架,該導引突出部則會被設置在該導引框架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行動終端,其進一步包括一用以將該第一主體電連接至該第二主體的纜線,其中,該導引突出部係形成一貫穿孔,且該纜線係延伸穿過該貫穿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行動終端,其中該滑動模組包含:一第一平板,其係被耦接至該第一主體;一第二平板,其係被耦接至該第二主體;以及 一第三平板,其係被插設在該等第一平板與第二平板之間,該第三平板係以可滑動的方式被耦接至每一個該等第一平板與第二平板。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行動終端,其中該第三平板係在其寬度方向上以可滑動的方式被連接至該第一平板,且該第三平板係在實質垂直於該寬度方向的長度方向上以可滑動的方式被連接至該第二平板。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行動終端,其中該導引突出部係位於該第一平板之上,以及其中該導引狹槽係形成在該等第二平板與第三平板中的每一者處,俾使該導引突出部係以可滑動的方式被插入該導引狹槽之中。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行動終端,其中該導引狹槽包含:一第一導引狹槽,其係形成在該等第二平板與第三平板中的其中一者處,該第一導引狹槽具有半圓形形狀;及一第二導引狹槽,其係形成在該等第二平板與第三平板中的另一者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行動終端,其進一步包括複數條第一導引軌道,其係形成在該等第一平板與第三平板中的至少一者處,用以導引該等第一平板與第二平板之間的相對滑動運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行動終端,其中該等第一導引軌道中的每一者係在該第一平板的邊緣處被彎折,用以沿著其寬度方向來延伸,以便以可滑動的方式來收納該 第三平板的一末端部份。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行動終端,其進一步包括複數條第二導引軌道,其係形成在該等第二平板與第三平板中的至少一者處,用以導引該等第二平板與第三平板之間的相對滑動運動。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行動終端,其中該等第二導引軌道中的每一者係在該第三平板的邊緣處被彎折,用以沿著垂直其寬度方向的方向來延伸,以便以可滑動的方式來收納該第二平板的一末端部份。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行動終端,其進一步包括一滑動導引單元,用以將該第二平板連接至該導引突出部,以便在該第二平板相對於該第三平板移動時為該第二平板提供一彈性作用力。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行動終端,其進一步包括一用以將該第一主體彈性連接至該第二主體的纜線,其中,在該等第一平板與第三平板中的至少一者處係設置一纜線通道,該纜線係延伸穿過該纜線通道。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行動終端,其中該纜線通道包含:一纜線狹槽,其係沿著該寬度方向形成在該第三平板上並未設置著該第二平板的部份處;以及一纜線孔,其係形成在該第一平板之中,用以對齊該纜線狹槽。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行動終端,其進一步包括 一顯示器,其係位於該第二主體的外表面之上並且被配置成觸碰敏感式。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行動終端,其中一接收器係被設置在該顯示器的其中一個末端部份處,而一麥克風則會被設置在該等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的其中一者處。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行動終端,其進一步包括一形成在該第一主體之上的外露部份,當該第二主體疊置該第一主體時其便會外露,該外露部份係突出而與該第二主體的外表面齊平。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行動終端,其中該外露部份具有至少一按鍵,且至少一按鍵係一啟動按鍵,其係被配置成用以接收一信號來啟動該顯示器。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行動終端,其進一步包括一小鍵盤,其係被配置在該第一主體之中當該第二主體從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會露出的內表面上,在該小鍵盤之中具有QWERTY組態。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行動終端,其進一步包括一被設置在下面的至少一者處的相機:該第一主體的外表面;該第一主體的內表面之中當該第二主體相對於該第一主體移動時會露出的一部份;以及該第二主體的外表面。
TW096139641A 2007-04-23 2007-10-23 行動通訊終端 TWI3848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039528A KR101309315B1 (ko) 2007-04-23 2007-04-23 이동통신 단말기
KR1020070041477A KR101398133B1 (ko) 2007-04-27 2007-04-27 슬라이드 모듈 및 그 슬라이드 모듈을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KR1020070041487A KR101308012B1 (ko) 2007-04-27 2007-04-27 이동통신 단말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3450A TW200843450A (en) 2008-11-01
TWI384835B true TWI384835B (zh) 2013-02-01

Family

ID=38834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39641A TWI384835B (zh) 2007-04-23 2007-10-23 行動通訊終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52354B2 (zh)
GB (1) GB2448786B (zh)
TW (1) TWI3848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80652A1 (en) * 2006-01-25 2007-08-09 Makoto Miyamoto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US20080080919A1 (en) * 2006-08-28 2008-04-0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Three row qwerty keyboard layout for compact landscape portable handheld messaging devices
US8099144B2 (en) 2007-08-20 2012-01-17 Goog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inge mechanism
CN101453853B (zh) * 2007-12-07 2012-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滑动机构
US8064973B2 (en) * 2007-12-20 2011-11-22 Noki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ntegrated slide
USD595284S1 (en) * 2008-04-23 2009-06-30 Nokia Corporation Camera for a handset
TWI347821B (en) * 2008-05-30 2011-08-21 Wistron Corp Slide type electronic device
US7979100B2 (en) * 2008-06-25 2011-07-12 Arima Communications Corp. Sliding mechanism for cellular phone
TWI369117B (en) * 2008-07-30 2012-07-21 Asustek Comp Inc Slid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108016B2 (en) * 2008-08-15 2012-01-3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 dual sliding flip hinge assembly
US8781540B2 (en) * 2008-08-25 2014-07-15 Htc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1742857B (zh) * 2008-11-14 2014-02-1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JP4638937B2 (ja) * 2008-12-26 2011-02-23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型ヒンジ機構
US8267787B2 (en) 2009-01-16 2012-09-18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Controller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00194503A1 (en) * 2009-02-05 2010-08-05 Nokia Corporation Magnetic actuation mechanism
KR20100090092A (ko) * 2009-02-05 2010-08-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토퍼 장치를 구비한 슬라이드형 휴대용 통신 장치의 슬라이딩 모듈
TWI407758B (zh) * 2009-05-27 2013-09-01 Htc Corp 電子裝置
CN101997943B (zh) * 2009-08-26 2014-03-2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US9945423B2 (en) 2009-12-30 2018-04-17 Provenance Asset Group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movable assembly
US20120046152A1 (en) * 2010-08-18 2012-02-23 Hsiu-Man Yu Chen Bag neck sealer
US20120194053A1 (en) * 2011-02-01 2012-08-02 Chia-Hao Hsu Hinge, sliding assembly and portable device
CN102778962A (zh) * 2011-05-13 2012-11-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鼠标
TWI406629B (zh) * 2011-05-20 2013-08-2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滑動機構
CN102858117A (zh) * 2011-06-30 2013-01-0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滑动机构
US8428249B2 (en) * 2011-07-01 2013-04-23 First Dome Corporation Automatic slide cover opening/closing device
USD665762S1 (en) * 2011-07-15 2012-08-21 Motorola Mobility Llc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1873408B1 (ko) * 2011-07-20 2018-07-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US8825122B2 (en) * 2011-09-21 2014-09-02 Htc Corporation Hand-held deivce
KR101160681B1 (ko) 2011-10-19 2012-06-28 배경덕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활성화 시에 특정 동작이 수행되도록 하기 위한 방법,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기록 매체
USD740797S1 (en) * 2012-05-23 2015-10-13 Isaac S. Daniel Slideable cover with biometric verification means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2216243B1 (ko) * 2014-02-05 2021-02-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5549814B (zh) * 2015-12-01 2020-12-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拍照方法及该移动终端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94289A2 (en) * 2004-05-03 2005-1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ouble sliding-typ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060025184A1 (en) * 2004-07-30 2006-02-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liding sw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apparatus
US20060111160A1 (en) * 2004-11-19 2006-05-25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ic device
US20060135225A1 (en) * 2004-12-22 2006-06-22 Chi-Hsiung Lin Handheld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device
US20060211460A1 (en) * 2005-03-17 2006-09-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liding swing device for mobile terminal
US20070054710A1 (en) * 2005-07-05 2007-03-08 Benq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278216B (en) * 2005-11-03 2007-04-01 Benq Corp Mobile device
US20070082718A1 (en) * 2005-10-07 2007-04-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urved sliding-typ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liding device thereof
EP1775917A1 (en) * 2005-10-12 2007-04-18 LG Electronics Inc. Slide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slide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08534C (zh) * 2006-01-26 2009-07-01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单平面多向滑动机构及其应用
KR100713433B1 (ko) * 2006-01-27 2007-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기 거치 타입 휴대 단말기
KR100713499B1 (ko) * 2006-04-12 2007-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 모듈을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기
US7970444B2 (en) * 2007-02-28 2011-06-2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Pivoting mobile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94289A2 (en) * 2004-05-03 2005-1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ouble sliding-typ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060025184A1 (en) * 2004-07-30 2006-02-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liding sw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apparatus
US20060111160A1 (en) * 2004-11-19 2006-05-25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ic device
US20060135225A1 (en) * 2004-12-22 2006-06-22 Chi-Hsiung Lin Handheld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device
US20060211460A1 (en) * 2005-03-17 2006-09-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liding swing device for mobile terminal
US20070054710A1 (en) * 2005-07-05 2007-03-08 Benq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70082718A1 (en) * 2005-10-07 2007-04-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urved sliding-typ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liding device thereof
EP1775917A1 (en) * 2005-10-12 2007-04-18 LG Electronics Inc. Slide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slide module
TWI278216B (en) * 2005-11-03 2007-04-01 Benq Corp Mobil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0721418D0 (en) 2007-12-12
GB2448786B (en) 2009-06-24
TW200843450A (en) 2008-11-01
US8452354B2 (en) 2013-05-28
GB2448786A (en) 2008-10-29
US20080261659A1 (en) 2008-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4835B (zh) 行動通訊終端
KR101309315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US20070293283A1 (en) Mobile Device
EP1871079A2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hinge stopper
JP2007518286A (ja) 移動通信装置用可動式機能エレメント
US20100197354A1 (en)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projecting function
US8831695B2 (en) Hinge unit and portable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EP2106101B1 (en) Slide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KR101649625B1 (ko) 휴대 단말기
KR100526555B1 (ko)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
EP1484921B1 (en) Camera lens assembly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KR100741285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KR100842527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힌지 장치
KR101604703B1 (ko) 슬라이드 모듈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KR100650832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JP2009177343A (ja) ロータリアンドスライドタイプ携帯端末機用ヒンジ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機
KR101480453B1 (ko) 휴대 단말기
KR101308012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KR100572105B1 (ko) 수평회전 커버를 구비한 슬라이드형이동통신단말기
KR101413472B1 (ko) 신호발생장치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KR101595347B1 (ko) 슬라이드 모듈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KR100639506B1 (ko) 회전 가능한 액정화면이 구비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US20090131128A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1474435B1 (ko) 휴대 단말기
KR101415767B1 (ko) 신호발생장치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