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63512B - Access point multi-level transmission power and protocol based on the exchange of characteristics - Google Patents
Access point multi-level transmission power and protocol based on the exchange of characteristic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363512B TWI363512B TW96112072A TW96112072A TWI363512B TW I363512 B TWI363512 B TW I363512B TW 96112072 A TW96112072 A TW 96112072A TW 96112072 A TW96112072 A TW 96112072A TW I363512 B TWI363512 B TW I36351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ss point
- circuit
- power level
- client
- wireless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7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9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41000282320 Panthera leo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41001522296 Erithacus rubecula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8267 mil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3336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080 mil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83690 Bos tau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IRLPACMLTUPBCL-KQYNXXCUSA-N 5'-adenylyl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C1=NC=2C(N)=NC=NC=2N1[C@@H]1O[C@H](COP(O)(=O)OS(O)(=O)=O)[C@@H](O)[C@H]1O IRLPACMLTUPBCL-KQYNXXCU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0044 Amnes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55925 Dipt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172132 Mus musculus Eif3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7502 Ostre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2376 Panthera tigr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94479 Pec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24033 Salix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197925 Theil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7 data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23 defe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82 device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0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37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77 lo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863 loss of memory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36 oys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105 trans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2—Power control of broadcast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1363512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m更具體地說,涉及―種無線通 信系統内無線通信設備的傳輸功率控制和協定控制。 【先前技術】 衆所周知,無線通信系統支援與該無線通信系統關連的無 線通信設備之間的無線通信。這樣的無線通信系統包括國内和 /或國際蜂窩電話系統,甚至點對點室内無線網路。每種無線 通 系統雜-種或乡種鮮猶並運行。該絲通信標準包 括但不限於臓802 u、藍牙、高級移動電話服務(着S)、 數位AMPS、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碼分多址(CDMA)、 無線應用協定(醫)、本地多點分配業務(LM〇s)、多通道 多點分配業務(MMDS)和/或其各種版本。 遷循IEEE 802· 1的無線通信系統包括多個用戶端設備(例 如,筆記本電腦、個人電腦、個人數位助理等,與工作站連接》 2述用戶麟備通過無線鏈路與—個❹個接人點通信。傳輸 。又備(例如’用戶端設備或接人點)關定功率級進行傳輸, 而不管該傳輸設備與目標設備(例如,基站或接入點)之間刖的 距離。-絲說,傳輸設備離目標設備越近,在接 信號時出現的錯誤越少。_,本領域技術人 : 輪會包含一些錯誤,但仍能提供精確的傳輸。因此,: 生更少錯誤的功率級進行傳輸,電能的利用率會报低。生 6 (S )
〜J_LZ 同樣本領域技術人員&知的是,大量無線通信系統採用 载波監聽乡路關(CSMA)岐,該龄允料個通信設備 共用相同的無線電頻譜。在無線通信設備進行傳輸前,它會監 聽無線鍵路以確定該頻較否正由另—設備使用,從而避免可 能的資料触。細較低接收辨級的情況下,#_艮遠的 ^個設備同時試圖與位於中間位置的第三設備通信時,這一協
疋會産生賴終題。儘f位於巾間的設備能夠監聽到位於 周圍的所述兩n但是這兩個設備彼此之間監聽不到對 方,因而在這兩個設翻時向中間設備傳輸時可能會産生資料 衝突。 /見有的#傳、、4的方法的其他局限和缺點在通過與本發明 的系統進行比較後,對本領_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 【發明内容】
根據本發個方面,提出—種職連接至分組交換骨 幹網的無翻路’所述無、_路包括: 山接入點,所述接人點具有接人點處理電路、與所述分 、且乂換讀網私連接的通信介面電路、以及通過以多個 功率級進行傳輸管理通信的接入點收發器電路;所述接入 點處理電路控制所述通信介面電路和接人雜發器電路 =的通信流’所述接人點處理電路選擇多個功率級中的 "率及所物問时發11電路按此功率級進行周期 (S ) 7 性傳輸; 〃有第用戶端處理電路和第-用戶端收發器電路 的第一用戶端設備; 具有第二用戶端處理雷it0 电路和第二用戶端收發器電路 的第二用戶端設備; 所述第用戶端收發器電路和第二用戶端收發器電 路均通過所述接人點收發器魏、接人點處理電路、通信 介面電路與所述分組交換骨幹網通信連接; 所述第—用戶端處理電路評估從所述接人點收發器 電路和第二用戶端收發ϋ電路兩者發起的傳輸,並通過所 述第用戶端收發ϋ電路向所述接人點收發器發送與所 述第-用戶端處理電路做出的評估結果有關的第一組多 個特徵; 所述第一用戶端處理電路評估從所述接入點收發器 電路和第—用戶端收發器兩者發起的傳輸,並通過所 述第一用戶端收發器電路向所述接入點收發器發送與所 述第二用戶端處理電路做出的評估結果有關的第二組多 個特徵; 所述接入點處理電路評估所述第一組多個特徵和第 一組多個特徵,並基於所述評估結果,選擇所述多個功率 級中的第二功率級用於所述接入點收發器電路到所述第 :用戶端收發II電路的傳輸,並選擇所述多個功率級中的 第三功率級用於所述接人點收發器電路到所述第二用戶 端收發器電路的傳輪,且所述第一功率級大於所述第二功 率級’所述第二辨級大於職第三功率級。 在本發明所述的無線網路中,由所述第-用戶端處理電路 所評估的包括至少-部分正在進行的轉交換。 在本發明所述的無線網路中,由所述第-用戶端處理電路 所評估的倾包括至少-個戦信號交換。 在本發明所述的無線網路中,所述第一組多個特徵進一步 包括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移動特徵。 在本發明所述的無線網路中,所述第—組多個特徵進一步 包括所述第一用戶端的使用特徵。 在本發明所述的無線網路中,所述第-組多個特徵進-步 包括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狀態特徵。 、壁埋> 本毛月所述的無線網路中,所述接入點處理電路還用於 弟協疋參數’所述接入點收發器電路使用該參數向所述 弟一用戶端收發器進行傳輸。 =據本發明的—個方面,提出將第—用戶端設備和第二用 喊備無線連接至分、蚊換骨幹_接人_的方法 方法包括: 1363512 選擇多個轉級巾的第—功 率級進行顯轉輸; 、〃接福按此功 接收與所述第一用戶端設備" 二用戶端設備兩者接收到的傳輸所P述接入點和弟 -組多個特徵; 卿所進仃的評估有關的第 接收與所述第二用戶端設備對其 一用戶端設備兩者接㈣的 31接入點和第 二組多個特徵; 傳輪所進仃的評估有關的第 所述=第:多個特徵和第二組多個特徵,並基於 戶個卿财㈣二辨級用於 所这接入點到所述第—用 個功率級中的f玄備的傳輸’並選擇所述多 羊,、中的第二功率級用於所述接人 戶端設備的傳輪,且所述第 弟一用 级射哲 所述第—功率級大於所述第二功率 、.及’所述第二功率級大於所述第三功率級。 在本發明所述的方法中,由 雜包括至少—轉正麵喊備所評估的 傳騎述的松中,由所述第—用戶端設備所評估的 傳輸包括至少一個測試信號交換。 在本發明所述的方法中 所述第-用戶端的移動特徵/料—組多個特徵進一步包括 在本發明所述的方法令,所述第一組多個特徵進一步包括 10 c S ) 所述第一用戶端的使用特徵。 在本發明所述的方法中,所述第一組多個特徵進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狀態特徵。 在本發崎述的方財,所述評估第-組多個特徵和第二 組多個特徵的步驟進—步包括:選擇第-龄參數,所述接入 點收發器電路使用該參數向所述第1戶端收發器進行傳輸。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種第-用戶端設備連同至 少第一用戶端設備通過接人點鱗連接至分組交換骨幹網的 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以多個功率級中的第一 的周期性傳輸; 功率級接收來自所述接入點 評估從所述接人點和第二用戶顧備兩者接收到的 傳輸,並_述接福發送與所述第—用戶端設備所進行 的3平估有闕的第一組多個特徵; 基於對所述第—組多姻後和來自職第二用戶端 設備的第二组多個特徵的評估,以所述多個功率級中的第 -功率級接收來自職接人闕傳輸,所述第—功率 於所述第二鲜級,且所述傳輸包含爲所述第—用戶端設 備進行傳輪而選擇的功率級; °又 以所選擇的功率級進行發送。 傳輸包:明所述的方法中’由所述第-用戶端設備所評估的 傳輸包括至少-部分正在進行的資料交換。 的 傳明所Γ的方法中’由所述第-用戶端所評估的 得輸匕括至少一個測試信號交換。 2本發明所述的方法中,所述第—組多個特徵進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移動特徵。
所ϋί本所摘方法中,所述第—組多個特徵進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用戶端的使用特徵。 、在本發崎述的方法巾,所述第—組多鱗徵進—步包括 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狀態特徵。 在本發明所述的方法中,所述接收來自接入點的傳輸的步 驟進一步包括:接收第-協定參數,該參數應用於從所述接入 點收發器電路接收的傳輸。 根據本發個方面,提供—種通信連接至分組交換骨 幹網的無線網路,所述無線網路包括: 接入點,所述接入點具有接入點處理電路、與所述分 組交換骨幹網通信連接的通信介面電路、以及以多個功率 級進行傳輸的接入點收發器電路;所述接入點處理電路管 理所述通k介面電路和接入點收發器電路之間的通信流; 具有第-用戶端處理電路和第一用戶端收發器電路 (S ) 12 的第一用戶端設備; 具有第二用戶端處理 的第二用戶端設備; 斤述第—用戶端處理電路基於來自所述第二用戶端 收發㈣路的至少—個傳輸生成第二用戶 ^
且所述第—用戶端處理電路通過第-用戶端收發二 發送辣用戶端接收特徵至接入點收發器:·路 所述第二用戶端處理電路基於來自第— 器電路的至少-轉輸生成第—用戶端接收特徵,並且戶; 述第二用戶端處理器通過第二用戶端收發器電路發 逑第一用戶端接收特徵至接入點收發器電路;
電路和第二用戶端收發器電路 所述接入點處理電路基於第二用戶端接收特徵,選擇 多個功率級中的第—卿朗於所述接人點收發器電路 】第用戶iM文發器的傳輸,並且所述接入點處理電路美 於第一用戶端接收特徵,選擇所述多個功率級中的第二: 率級用於所述接福收發ϋ電_第二用戶端收發器的 傳輸’且所述第-功率級大於所述第二功率級。 在本發明所述的無線網路中,所述接入點處理電路進一步 用於選擇第-協定參數,該參數·所述接人點收發器電路到 第—用戶端收發器的傳輸。 在本發明所述的無線網路中,所述接人點處理電路進一步 (S ) 13 1363512 第二協定參數’該參數用於所述接入點收發器電路到 罘一用戶端收發器的傳輪。 =本發明所述的無線網路中,所錄自第—用戶端收發器 、至乂個雜包括至少_部分正在進行的資料交換。 =㈣職的無、_財,所述來自第1戶端收發器 電路的至少-個倾包括至少__試信號交換。 —在本發明所述的無線網路中,所述第一用戶端設備發送第 移動特徵至·接人點’並且所簡人點處理電路評估所述 弟—移動特徵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第—用戶端接收特徵,以 生成所述多個功率級中的所述第一功率級。 在本發騎述的無線網路巾,所述第—用戶端設備發送第 狀I、特徵至所述接人點,並且所述接人,喊理電路評估所述 第一狀態特徵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第一用戶端接收特徵,以 生成所述多個功率級中的所述第一功率級。 在本發明所述的無線網路中,所述第一用戶端設備發送第 :使用特徵至所^接人點,並且所述接人點處理電路評估所述 第一使用特徵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第一用戶端接收特徵,以 生成所述多個功率級中的所述第一功率級。 根據本發明的-個方面,提供一種通信網路,包括: 第一設備,具有以多個功率級進行傳輸的第一無線收 14 1363512 發器; 第一設僙,具有第二無線收發器; 第三設備,具有第三無線收發器; 所述第二設備基於來自所述第三無線收發器的至少 #傳輸生成第-接收特徵,並且所述第二設備發送所述 弟—接收_丈至所述第-設備的第一無線收發器; 一所迷第三設備基於來自所述第二無線收發器的至少 二=輸生成第二接收特徵,並颇述第三讀發送所述 弟-接收特徵至所述第—設備㈣_練收發器; 斤述第δ 又備基於所述第一接收特徵選擇多個功率 =的第—功率級用於所述第—無線收發器到所述第: 無線收發器的傳輸; 級二^第叹備基於所述第二接收特徵選擇多個功率 :二功率級用於所述第-無線收發器電到所述第 率級。 斤边弟—功率級大於所述第二功 在本發明所述的通信網路中,所述第一設 擇第-協林數,齡,用於選 設備的傳輪。 斤以―無線收發器到所述第二 在本發明所述的通信網路、 擇第二财參數,該參數用於所述第步用於選 ,、,、線收發森到所述第三 設備的傳輪。 在本發明所述的通信網路中,所述來自第三無線收發器的 ^個傳輸包括至少-部分正在進行的#料交換。 在本發明所述的通_路中,所絲自第三 至少—個傳輸包括至少-個測試信號交換。 的 =發明所述的通信網路中,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第—移動 的^少-ttr從且第所Γ™設備評估所述第—移動特徵 所述第級 接收特徵,以生成多個功率級中的 在本發明所述的通信網路中,所述第二設靜 特徵至輯第-雜,且所述第—設備評估所料—狀2 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第-接收特徵,〜、寺徵 所述第-功率級。 生心個功率級中的 在本發明所述的通信網路中 特徵至所述第-設備’且所述第一==二設備觸一使用 的至少-部祕㈣導使用特徵 所述第-功率級。 成夕個功率級中的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接供一 應用該協㈣料-㈣分_ 食枓分組到第二無魏備,所述鱗通㈣定包括:k 16 由所述接入點設備以第—無線設備和第二無 兩者為目標、以第一功率級進行的第—無線傳輪;。又 由所簡人點設備以第二辨級進行的第二 輸,射所選擇的所述第二功率級 ^”、線傳 第—無線設借66禮、、,+ 叙第—貝料分組到 轉傳幹騎、^ &’又㈣第:她靖進行的第二 卜且所述第1率級大於所述第二功率 由所述接人點設備以第三功 二資料分組的第:轉傳卜1、,了的至少所述第 弟-無線傳輸,其中所選擇 級支援所述第二無線設備對所述第二資^•功率 所述第二辨級大於所述第三辨級。、 接收’且 且所述 在本發明所述的無線通信協定中 第一協定錄,㈣—、__1=2傳輸依據 第二協定參數不同於所述第-協定參數。參數’ 根據本發個方面,提供—種通信網路, 第一設備,具有以第-選擇的功率級匕括: 無線收發器; 傳輸的第- 第二設備’财料二轉的功輪進行傳 無線收發器; 輪的第. 第二5又備,具有以第二遲埋丄方 第 第—選擇的功率級進行傳輸的 17 1363512 無線收發器; 個It第二設備基於來自所述第—祕收發器的至少 一個傳輪生成第—接收β ν 第-他 ㈣帛二設備發送所述 接收特徵至所述第三設備的第三無線收發器; =第-設縣於來自所述第二鱗收發器的至少 ==成第二接收特徵,並且所述第一設傷發送所述 接收特徵靖飯糊第三鱗收發器; 所述第三設備基於所述第—接收特徵選擇多 功率級用於所述第三無線收發器電路到所述 μ發$電路的傳輪,且所述第-功率級由所述第 一無線收發器電路應用於 弟 述第三收發器電路的傳輪;以—無線收發器電路到所 所述第三設備基於所述第二接收舰 級中的第二功率級用於個力丰 第二無線收發器電路的傳輸,且::收發器電路到所述 二無線收發器電路應用於所述^功率級由所述第 述第三收發器電路的傳輪所麵二無線收發器電路到所 在本發明所述的通信網路中,所述第三設備進-步用於、里 擇第一協定參數,該參數用於所述第三無線收發器到所述第、 無線收發器的傳輸。 吓疋第一 在本發明所述的通信網路中,所述第三設備進一步用於選 S ) 擇第二協定參數,該參_ 無線收發ϋ的傳輸。 ^ ^無線收發ϋ到所述第二 在本發明所述的通信 特徵至所料三稍,且第———移動 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第述第—移動特徵 所述第-功率級。細特徵’以生成多個功率級中的 在本發明所述的通信網路中,所述 特徵至所述第三設備,且所 狀態 沾 一°又備δ平估所述第一狀態特徵 卿触,叫_率級中的 7在本發明所述的通信網路中,所述第備發送第一使用 特徵至所述第三設備’且所述第三設備評估所述第—使用特徵 的至少-骑錢騎第-魏舰,以生❹㈣率級中的 所述第一功率級。 【實施方式】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網路10的示意圖。無線 網路10包括接入點110,接入點110連接至分組交換骨幹網 。接入點110通過無線網路1〇管理發往和來自每個用戶端 設備121、123、125和127的通信流。通過該接入點U0,每 個用戶端設備121、123、125和127可以訪問服務提供商網路 105和互聯網1〇3,以便例如進行網上衝浪,下載音頻和/或視 頻文件,發送和接收消息如文本消息、語音消息以及多媒體消 1363512 息,訪問廣播、存儲的或音頻流、視頻流或其他多媒體内容, 玩遊戲,撥打和接聽電話,以及執行任何其他活動,這些活動 可由接入點110直接提供或通過分組交換骨幹網1〇1間接提 供。 接入點110能夠發送高功率傳輸99,並能夠以一個或多 個降低的轉級發送低神雜98,這取決於傳輪的類型、 傳輸目的端的具體用戶端設備的特徵以及與接入點削相關 聯的其個戶端設_特徵。接人點⑽包括有管理應用模組 225 ’每個用戶端設備⑵、123、125和127包括有用戶端評 估應用模組404。管理應用模組225和每個用戶端設備a、 123、125和127的用戶端評估應用模組404用於選擇適當的 傳輸功率配置,使得既可以節省魏又可錄财必要的電磁 轄射。例如’按照用戶端評估應用模組4〇4的指示,用戶端設 備121評估來自接入點11〇和用戶端設備i23、的傳 輸。用戶端設冑m基於評估結果生成接收特徵。用戶端設備 121還收集本地狀態資訊、預期帶寬使用特徵和移動資訊,並 基於此生成狀態龍、使_徵和鶴特徵。用戶端設備⑵ 將所述接收躲、狀態特徵、使___徵傳送給接入 點110以供管理應用模組225使用。其他的用戶端設備123、 ⑵、127也同樣依據其用戶端評估應用模組404收集和傳送 其各自的本錄S舰、使簡徵和__叹與其他用戶 20 (S ) 1363512 端設備和接入點110有關的接收特徵。 接入點110依據管理應用模組225,還生成其自己的接收 特徵和使用特徵。管理應用模組225基於以下幾點調節接入點 的傳輸功率以及控制各個用戶端設傷121、123、125、⑵的 傳輸功率:υ從各個用戶端設備121、123、⑵、⑵接收的 關於其他用戶端設備和接人點的接收特徵;2)㈣各個用戶 端认傷121、123、125、127本地生成的接收特徵和使用特徵; 3)來自各個用戶端設備的狀態特徵;4)來自各個用戶端設備 的移動特徵;5)各_戶端設#所生成的使轉徵。接入點 則通過該無線網路傳送指令給各個用戶端設備⑵、123、 125、127 ’來實現上述的控制。各個用戶端設備⑵、⑵、 m、127通過調節其各自的傳輪功率來回應該控制指令。這 種整__ 了具體的、當前的環境,包括任-網路節點(例 域入點㈤和用戶端設備121、123、125、127)的當前的 操作狀態、相對位置和屬性。 本申請中所使㈣“接收特徵,,包括基於所接 =生成的任意資料,該資料評價或可用於評價所接收的鱗 傳輸的質量、精確度或強度。例如,接收特徵可包括以下任音 :種或多種:接收的信號強度指標(咖)、比姆料包誤碼、 ^的/歷編碼率、购干擾指標、信軌、衰減指標 寺0 21 1363512 狀態特徵包括與所指設備的之_、#前的或預期的準 備、參與該無線網路的能力或容量有關的任何資料。例如,狀 態特徵包括可用功率值,如交流電源技可用或者只能用電 池,以朗電池時在各種傳輸功率級下和各種參與程度下的預 期f也壽命等等。狀態特徵還包括設備是否當前處於“睡眠,, 狀轉狀態或低辨空·g。狀雜徵還可包括預計 纽狀態雜销和職狀騎徵變化的歷史資訊。狀態特徵 與運行在用戶端設備上的每個所指的通信軟體相關 的=貝訊。例如’-個用戶端設備上可能有兩個通信應用模 、、且,其中-個處於非活動狀態,另一個正進行 徵 可標識出該活動狀態和非活動狀態。 I、特徵 使用特徵包括指出之前的、當前的或翻的帶寬需求、使 用情况或使用特徵的任意參數 (服務質量)需求、卜―/ 預期的Q〇s 仃/下仃帶寬使用、帶寬_特徵、空 .w狀鱗徵、所涉及的資料/媒體麵(例如,語音、 Ί 命令等)以輯應的需求等。 曰移動特徵包括例如針對所麵設備的以下指標:1)是否 =2止的i例如桌面用戶端電腦、遊 値盗,2)是否是可移動的,例如蜂寓電話或移動 告前θ Γ網語音)電話、PDA和掌上機 '筆記本電腦;3) 田疋正在移動,例如,當前位置和方向、速度和加速度資 22 1363512 訊中的任意一個或多個。 工作過程中,接入點110能夠以選定的功率級進行傳輸, 該力率級基於各麵素選擇出,例如傳輸賴型、接收特徵、 狀態特徵、使用特徵、移動特徵和傳輸的具體目標設備。例如, 接入點110可以以高功率級發送周期性信標,包括與接入點 110和分組交鮮幹網1G1相_資訊例如服務組識別字 (SSID)和網路名。這些信標被用於支援與進人接入點⑽ 的鄰近區域或在該鄰近區域内變爲活動狀態的用戶端設傷 12卜123、125、127之間的新連接。與用戶端設備121、防、 ⑵、127料些信標傳輸的接收效果錢的接收特徵可由這 些用戶端設備_戶僻估顧频4G4來生成,並傳回給接 入點110。作爲回應,管理應用模組225爲接入點確定專用于 向每個用戶端設備121、123、125、127進行傳輸所使用的功 率級,該專㈣雜可小於最大功率輸出,但提供的功率足以 由該具體用戶端設備接收。此外,管理應用模組225確定一個 足以由所有用戶端設備12卜123、125、127接收的中間功率 級。特定分組,例如所有的確認(ACK)、每個其他的似、 每第N個ACK等,所有的分組’偶爾發送的分組等,均由接 入點11G以該中間功率級發送,並將到達所有_戶端設備 12卜123、125、127。而剩下的分組將通過爲該分組的目的用 戶端設備專門定制的功率級進行發送。 23 (S ) 降低接入點和用戶端設備自身的傳輸功 延長這些設備的壽命和爲這些=二: 的傳幹將躲鄰近網路來說,這樣的無線網路1〇 的傳輸將更爲友好。以高功率發送信標,促進了新用戶 的.力率級向具體用‘ 123、125、127的傳輸分組,將提高網路的功率效率。 以中間功輪來發送那些可以到達所有連接顺人點⑽的 用戶端設備m、123、⑵、127的選擇的分組,可通過鮮 ,用戶端設備知道某個設備正在發送,幫崎低隱藏終端問 題。 例如,接入點110可以以遞減量爲ldB的1〇個離散功率 級來進行傳輸,即10到1,其中10對應于滿功率傳輸,9對 應於傳輪功率減少ldB,8對應於傳輸功率減少2dB,依此類 推。基於從用戶端設備12卜123、125、127接收到的接收特 徵接入點110的管理應用模組225可確定以下功率級足以由 各個用戶端設備接收: 用戶端設備 功率級 121 5 123 6 125 8 127 6 接入點110以功率級10發送信標。接入點11〇以足以由 每個用戶端設備121、123、125、127接收的功率級8發送每 個其他的ACK。來自接入點11〇的其他分組以分配給目標用 戶端設備的功率級發送。目標爲用戶端設備123或127的分組 以功率級6發送,目標爲用戶端設備121的分組以功率級5發 送,目標爲用戶端設備125的分組以功率級8發送。 如上所述,接收特徵是回應接入點信標而生成的,接收特 徵還可由用戶端設備12卜123、125、127中指定的一個用戶 端設備通過測試模式以及通過“監聽”來收集。在所述測試模 式下’接入點no控制每侧戶端設備對來自接入點ιι〇的以 一個或多個功率級進行的傳輸作出回應,返回接收特徵。此 外’在測試模式下’接入點11〇控制用戶端設備i2i、⑵、 /125 127 t的-細戶端設備以—個或多個選擇的功率級進 丁傳輸而其他用戶端設備生成並傳送接收特徵作爲回應 入點11G同樣可控制每個其他的用戶端設備m、123、⑵ 並職繼設備撕成接收特徵 :;接入點110也可控制其他用戶端設備121、 =叫m發送測試傳輪,相應的,由其餘 可在條件表明需要進12^測試可以周期性地進行,或者 備可比固定設備任何時候進行。移動設 m 更夕的測§式。通過監聽操作收集接收特彳 !363512 !363512
牧队付傲,或考 該接收特徵也可偶爾或周期性地傳送(例如,在檢測到明顯 涉及,用戶端設備監酿氺6 y _ 傳輸。接入點110 改變時)而無需由每個用戶端設備請求 内發生明顯改變時,無需請求,狀態特; 徵也將報告給接入點110。 -侑蜎來。同樣,當用戶端設僙 狀態特徵、使用特徵和移動特
時所遊擇的功率級是基於接收特徵奴的,管理應賴組奶 也可以使用狀態特徵、使用特徵、移動特徵以及對之的更新, 來確定發送給每個用戶端設備⑵、123、125、a所用的專 用功率級以及可以到達所有用戶端設備的中間功率級。例如, 用戶端設備123根據用戶端設備121和接入點j 1〇之間的傳輸 生成接收特徵。用戶端設備123將所生成的接收特徵傳送給接 入點110。用戶端設備123,即固定的桌面電腦,可接入AC 電源’ 2上正運行有—處於活顧餘_全紅視頻流應用 程式’這需要大量帶寬和QqS。用戶端設備123將對應的狀態 特徵、使_徵和鶴概傳送給接人點1ω。用戶端設備⑵ 爲電賴電的設備,具有大量生育電池壽命,該設備在兩個方 向上均只有报少的通信量。用戶4設備I25針對所有的通信交 =成接收特徵。用戶端設備⑵和127爲具有最少電源關 ▼型通信設傷’兩者均運行有—個或多個處於活動狀態的通信 (S ) 26 1363512 應用程式,因而需要少量但持
和127兩去T見而衣用戶端設備121 、成關於所有方向上的通信流的接此 接收特徵和相_的狀態特徵、,L 接入點no f G的管理^=、_徵被傳送給 π B理應用模組225考虎 ^的通信’並可例如以能夠實現協定所支援的_和優絲
=的戶=雜轉㈣戶㈣勝扣饰力率級發送 夺,所有其他_戶端設備可魏_輸,並t試避免同時發 生的干擾性傳輪。此外,考慮到用戶端設細的移動獅 可祕生變化的接收特徵’管理應用模組225可增加向用戶端 設備125傳輸時的功率級。 對於從用戶端設備121、123、125、127到接入點11〇的 傳輸,管理應用模組225可基於接入點!丄〇發送給各個用戶端 设備的接收特徵(包括用戶端設備121、123、125、127從其 他用戶端賴接收雜)、雜特徵、制特徵和移動特徵, 確定傳輸功率級。又例如,用戶端設備121和127均可充分地 接收來自接入點u〇的傳輸。然而,接入點11〇對他們的接收 特徵的分析顯示,用戶端設備127不能檢測到來自用戶端設備 121的傳輸,反之亦然。這種情況下,接入點11〇可選擇增大 用戶端設備121和127之一或兩者的傳輸功率,以避免在用戶 端設備121和127嘗試向接入點110傳送時可能出現的隱藏終 端問題。接入點110對接收特徵和狀態特徵的分析還顯示,用 (S ) 27 戶端叹備123錄易被其他終端設備制到並且其電池電量 低作爲回應’接入點110可爲用戶端設備I23選擇降低 /的傳輸力率,·及以延長其電池使用時間。接入點11〇對接 Z移動特徵的分析顯示,用戶端設備125具有很高的移動 。接入點110在爲用戶端設備125選擇傳輸功率時,並非只 依賴於接收特徵,還將考慮該設備在無_路1G的傳輪範圍 周圍的可能移動。 除了营理功率和傳輸,管理應用模、組22S進-步管理接入 點^和用戶端設備121、123、⑵、127之間通信所使用的 =疋及其©有和相_功率級。—種操作模式下,管理應用模 级可基於對接收特徵、狀祕徵、使祕徵轉動特徵的 刀析’選擇性地調整一個或多個協定參數,例如接入點⑽與 /固或多铜戶端設備12卜⑵、125、127通信時使用的分 組長度、資料率、向前糾錯、誤碼檢測、編碼方案、資料載荷 長度爭用期、後退(back禮)參數。在這種模式下,可基 同路的條件5肖整協定參數以便更爲省電,以及將不必要的傳 輸力率降至最低。㈣的條料健包括欺設備的移動性、 使用、狀態和接收特徵,還包括多個設備的移動性、使用、狀 和接收特徵,以及每铜戶端設備接收其他用戶端設備的信 號有多好。 例如,在用戶端設備如用戶端設備121檢測來自用戶端設 28 1363512
備123的傳輸有難度的情況下,接入點⑽可修改協定參數, 以使用戶端節23發送的傳輸包括有更積極的改錯碼、增加 的後退咖和/或更小的資料載荷或分組長度,從而增加在用 戶端設備121出現爭用的情況下仍能接收到分組的機會。此 外’減少資料的長度會增加接入點11〇發送確認的頻率。這些 確認可以通·戶端賴121足㈣_的功輪發送。物 後退時間後,用戶端設備121出現爭用的機會將更少。 另一種操作模式下,接入點110和用戶端設備i2i、⑵、
125、127可使用多種不_、可能免費的具有不同的協定參 數的協定工作。接入點n㈣可從多個協定中選擇特定的一個 適合無線網路當前的特定條件的齡,無、_路的當前特定條 件基於對使m概、狀態特徵、移動性特徵和/或接收特徵的 評估來確定。例如’接人點可從具林_定參數、資料率等 的802.11⑻802.11(g)或802.11(b)協定中選擇最適合於用戶 端设備121、123、125、127當前的特徵的協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示例僅僅是對本發明各種實施例的 多個功能和特徵的舉例說明,而本發明多種實施例中的特徵將 在下文和權利要求中得到更爲全面的描述。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接入點11〇和用戶端設備 121、123傳輸的時序圖。具體來說,圖2展示了接入點110 與用戶端設備121之間的交換以及接入點110和用戶端設備 29 丄JJ丄厶 備之間的六換 圖中示出了接入點110和兩個用戶端設 況。料Γ、’本發明還翻于使用大量_戶端設備的情 八I盘圖令,如數據分組、確認和信標等的傳輸用方塊表 〜、其他事件的時序關係表示—種工作模式。然而,這些 塊2持%時間不是按比例示*的。這些方塊的相對幅度表示 特疋傳輸的功率級,其中較高的方塊表示以較大的功率發 送’較矮的方塊表示以較低的功率發送。 x 在如圖2所示的時序開始之前,用戶端設備121通過對來 A接點110和其他用戶端設備的傳輸例如信標、測試傳輸或 ㊉規的正錢⑽傳輸進行評估,以及評估其自身的使用、狀 態和移動概,已經生成了第—特徵。同樣,用戶端設備123 對來自接入點11〇和其他用戶端設備的傳輸例如信標、測 试傳輪或常規的正在進行的傳輸進行評估,以及評估其自身的 使用、狀態和移動性特徵’已經生成了第二特徵。用戶端設備 121以預設的功率級發送包括有第一特徵的傳輸i3〇至接入點 110 °作爲回應’接入點以第一功率級例如高或滿功率級生成 確涊132。用戶端設備123以預設的功率級發送包括有第二特 徵的傳輸134至接入點11〇。接入點以高功率級生成確認 作爲回應。 接入點110的管理應用模組225收到來自用戶端設備pi 的第一特徵和來自第二用戶端設備123的第二特徵之後,對該 (S ) 30 1363512 第和第一特徵進行評估,並基於評估結果,選擇多個功率級 中的第一功率級叫於接人點⑽顧戶賴備I。的傳輸, 選擇多個辨級中的第三功輪以躲接入點 110到用戶端 。又備123的傳輪。儘官圖中未示出,接入點削可基於上述評 H擇另協定,並協調從當前使用的協定到該另一協定 的切換。
假《又不月b保證發生協定改變,管理應用模組225確定用戶 I又備121進行傳輪所細的選定功率級以及用戶端設備⑵ 進行傳輸所使用的選定轉級,和分顧過傳輸⑽、144發 送給用戶端121、123的其他可能_定參數,該傳輸14〇、 H4分別由確定應答142、146來確認。 按入點110和用戶端設備
數建立好之後,駐作模式_。這個示例中,接人點⑽以 最高功率級發送職性信標⑽。_戶端設備⑵的傳輸例 树認應答154是以足以由用戶端設備121接收的第一較低功 率級發送的。到用戶端設備123的傳輸例如傳輸副是以足以 由用戶端設備⑵接收的第二較低功率級發送的。周期性確 =例如確認152和156,是以網路中的所有用戶端設備都能 ^到的較高功率級發送的。用戶端設備121的傳輸15〇是以 ^入點U0基於用戶端設備⑵的特徵爲其選擇的功率級發送 的。用戶端設備⑵的確認應答162是以接入點ιι〇基於用戶 31 (S) 1363512 iW備I23的特徵爲其選擇的功率級發送的。 在廷種模式下,接入點11()第一 傳輸例如弟力羊級發运選擇的無線 Γ 1以咖戶端設備和希望與益 …網路10連接的可能的其他用戶端 如接入點no進行的周期性確認應物和156:== 弟-功率贿触,該第二轉觀支援分_送咖戶端設 備⑵’又使付用戶端設備⑵能夠探測到這些傳輸,且所述 第一功率級大於第二功率級。此外,無線傳輪例如傳輸16〇是 以選疋的第三功率級發送的’該第三功率級使得用戶端設備 123能夠收到分組’且所述第二功率級大於第三功率級。 作爲選擇,如果環境允許,接入點11〇可選擇爲用戶端設 備121專門δ周整其除最高功率信標傳輸外的所有傳輸,儘管用 f端叹備123不能監聽到這些傳輸。爲了克服這種隱藏終端問 題’接入點110命令用戶端設備⑵以足以由用戶端設備⑵ 檢測到的功率級進行發送。在使用要求用戶端設備 121至少周 功〖生確5忍(例如,散置的確認分組)的協定的情況下,即使用 戶端设備121不能監聽到接入點110,用戶端設備123將監聽 到該周期性確認傳輸(或來自用戶端雜121的有效載荷傳 輸)’並由此確定接入點11〇被佔用。同時,接入點11〇可確 定’用戶端設備121能監聽到接入點110以僅能夠剛剛支援用 戶端设備123的功率級發送的傳輸。基於此,接入點11〇可指 32 =戶端設_以剛剛㈣到達接人點則但不能到達用戶 端設備121的功率級來發送。 田然’各種其他的環境允許各種其他的傳輸功率和協定配 置例如如果接入點u㈣定,可對來自和發往用戶端設備 m的傳輸進行這樣的選擇,即其可提供足夠的性能但卻不合 被用戶端設# 123監_,職人點11G可_這樣的辨 級。因爲用戶端設備123已經顯示爲空閒狀態,當用戶端設備 123退出空閒狀態以在用戶端設備i2i和接人點⑽之間進行 通信交換_進行傳輸時’接人點11 〇可接受來自用戶端設備 123的任何非預期干擾。此後,接入點ιι〇可改變功率級以同 時適應處於活動狀態的用戶端設備121和123。或者,除了僅 僅允許這辦職干擾之外,接福丨丨Q射獅不同的協定 操作或完全不_協定以適應於這樣^^境。這種情況下的一 個不例爲’接人點11〇命令用戶端設備m健在信標後的固 定期間内f試退出空閒狀態並進行傳輪,在此後避免在該期間 内與用戶端設備121的通信交換。這—改變可在當前協定内得 到支援,或者可能需要從當前協定改變到另一協定。同樣地, 除切換協定之外’接入點ii〇還可選擇同時運行兩個不同的協 定,這是通過指示兩個用戶端設備121和123中的至少一個設 備切換協定來實現的。此外,如果接入點11〇檢測到用戶端設 備123插入了 AC電源,接入點110可指示用戶端設備123總 33 U03512 是以較高或最高的功率進行傳輸,而指戶端設備121 (其 碎可能由有限電池電源支援)以剛剛能夠到達接入_必 、的力率來進灯傳輸。接入點11〇降低一個或多個用戶端設備 ⑵和123以及接人點則自相非必要傳輸神總量時使用 的許夕其他環境和改變也是適用的。 圖3疋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網路1〇的示意圖,展示 了用戶端設傷的示例以及接入點與分組交換骨幹網ι〇ι之間 的各種連接模式。分組交㈣幹網HH包括有線#料網路23〇 Η如提供接人的有翻路、先麵路或其他有線或混合網路, 其接入方式可以是例如到有線網路23G本地内容或通過互聯 、’罔月幹、’罔217接入的内容的窄帶、寬帶或增強型寬帶接入。具 體而s ’無線資料網路’關子包括公共交換電話網 (PSTN)、有線電視網或提供傳統#通老式電話服務的專有網 路、窄帶資料業務、寬帶資料業務、IP電話業務、廣播電親電 視業務、視頻點播業務、ιρ電視業務和/或其他業務。 分組交換骨幹網101進一步包括地面無線資料網路232, 其包括有蜂窩電話網、個人通信業務(PCS)、通用分組無線 業務(GPRS)、移動電話全球线(GSM)或集成的數位增 強型網路(iDEN)。這些網路能夠通過互聯網骨幹網217接入 有線資料網路230,並結合有線資料網路230依據國際無線通 信標準如2G、2.5G和3G提供多種業務。 34 !363512 分組交換骨幹網101還包括衛星資料網攻,提供對例如 数視頻業務、衛星無線電業務、衛星電話業務和衛星資料業 務等業務的接人。此外’分組交換骨幹網⑻還包括其他轉 f斗網路236 ’例如W_網路、超寬帶網路、邊緣網路' 全球移動電㈣統等’爲接人上述各_務提供其他媒介。
接入點211-213通過到有線資料網路23〇的有線連接提供 對WAN 101的接入。此外,接入點213能夠通過無線資料網 路236提供到分組交換骨幹網而的接入。機頂盒(STB ) 2M
包括有接入點21卜212和/或213的功能,並進—步包括有可 選擇的對地面無線資料網232和衛星資料網234的接入。且體 而言,_214可選擇性地包含視頻内容(例如衛星、賴或 ip視頻内容)選擇和處理的能和龍。儘t本申請的描述中, 術語“接入點,,和“機頂盒,,分開使用,但“接入點,,應還包 括與機頂盒(包括但不限於STB214)相_魏和結構。 如圖所示的多個用戶端設備包括個人電腦(pc) 2〇3和 206 ’纽電話綱和2G7,電視機2()5,以及無線頭戴式耳機 208。le些用戶端設借僅僅是可以與接入點211_213以及咖 214收發資料的大量用戶端設備令的示例。儘管圖中所示的這 些用戶端設備具有域的收發^ f路㈣於_對應的接入 點’但也可通過補如USB埠、pCMCIA (個人電腦存儲卡 國際協會卡)、IEEE棚平行埠、㈣⑽(火線)埠、祕 35 1363512 (紅外資料組織)蟑縣連接單獨的無線介面裝置至用戶端模 組。 、 接入點211-213以及STB 214包括有管理應用模組225, 而個人電腦⑽2G3和2()6、無線電話綱和浙、電視機 以及無線頭戴式耳機2〇8包括有用戶端評估應用模组 4〇4,其允許這些設備執行依據本發明-個實施例的功率管理 法和…構有關這些無線網路、接人點、用戶端^備及其使 用的方法的詳細說明將結合圖3_9給出。 圖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可用於無線網路1〇的接入點· 的框圖。具體而言,圖中示出了接人點·,例如接人點ιι〇、 Η 213 STB 214。接入點3〇〇包括通信介面電路2〇8,用於 與至少-個分組交換骨幹網101通信。儘管圖中只示出了一個 連接’接入點300的-個實施例中,例如接入點213和/或仰 214’通仏介面電路3〇8提供多個介面,與分組交換骨幹網1〇1 (例如圖2中所示的各種網路)通信連接。 接入點300 S包括有接入點收發器電路3〇2,可操作地連 接至通信介面電路308 ’通過以多個功率級傳輸的方式來管理 通信’並通過無線網路1〇接收發往和來自多個用戶端設備的 負料’例如用戶端设備121、123、125、127、PC203和203、 無線電話2〇4和2〇71視機2〇5以及無線賴式耳機2〇8。接 入點300 $包括有記憶體電路306 #處理電路3〇4,該處理電 36 1363512
路3則於控制通信介面電魏和接入點收發器電路 間的通信流,並執行管理應用模組奶。管理應用模组奶勺 括有功率邏輯227 ’用於基於接入點3〇〇希望在具體傳輸中: 達的目標,從多個功率財選擇辨級來進行周紐的傳輪例 純標、分組的傳輪和確認應答傳輸。此外,管理應用模、組 225逛包括有财邏輯229,用於選擇特祝齡參數或特定 _定以用於與-個或多個用戶端設備的通信。這些協定、協 /數用戶%功率級和接人點·的傳輸辨級均存館在記 憶體電路306中,並由處理電路谢在需要時讀取。 /理電路删可以是單個處理器件或多個處理器件。該處 理= 牛可以是例如以下—個或多個: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 位U虎處理S、現場可編程轉列、可編程邏魅件、邏輯電 路、狀態機、類比電路、數位電路和/或基於操作指令處理信 二(類比的和/或數位的)的任何器件。記憶體電路3〇6可以 3個記憶體或多個記憶體。該記憶體可以是唯讀記憶體、隨 己憶體、狀性記憶體、㈣失性記健、快閃記憶體、 沾…己隨、祕記憶體、光或觀關和/或射植位資訊 、任何器件。注意’當處理電路3〇4執行通過狀態機、邏輯電 2類比電路和/或數位電路執行其—個或多個功能時,存儲 〜麵作指令的記憶體可嵌入在包含該狀態機、邏輯電路、類 比電路和/或數位電路的電路中。 、 (S ) 37 本發明的—個實施例中,無、_路1G遵照至少一種工業 標準通信協定,例如8〇211、8〇216、8〇2Μ、藍牙、弘 GSM和GPRS。其他協定,無論是標準的還是專有的,同樣 可用于本發明。 工作過財,管理應用模組225從多個用戶端設備中的至 少-個用戶端設備接收到接收特徵、狀態特徵、移動特徵和使 用特徵。雜㈣徵包括例如點獅接收參數,例如至少一個 用戶端設舰其他設備秘無、⑽路接_的_強度。基於 接收特徵、狀態特徵、移動特徵和使用特徵中的至少一些特 理應用模組225爲其自己以及每個用戶端設備選擇傳輸 力率'及並發送對應的控制信號給各侧戶端設備,控制將傳 輸功率调整至所選擇的功率級。管理應用模組225的具體細節 以及其幾種可選擇的特徵將結合圖6給出介紹。 通信介面電路308和AP收發器電路302所選擇的功能可 通過硬體、固件或軟體來實現。收發器電路302的其他功能可 通過類比RF電路實現,這—點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 在此不再贅述。#通過軟體實現時,用於實現這些器件的功能 和特徵畴触令射在處理電路綱上執行並存儲在記憶 體電路306中。 & 工作過程中’接入點300以點對點的方式與每個用戶端設 備通爲了發送資料,接入點300生成基於無線網路1〇選 38 賴定的格式的資料分組。具體而言,通信介面電路遍基於 從分組交換骨幹網101接收到的資料産生麟有效載荷。其他 ㈣資訊和資料,包括針對無線鱗1G _戶端設備選定的 功率級和協定參數,從處理電路3〇4的管理應用模'组225中生 成。 AP收發器電路302職料進行調製,並對調製後的資料 鲁 進行上變頻轉換,生成無線網路10的RF信號。一個實施例 • 中,aim文發器電路302以管理應用模組225所確定的多個功 率、、及之-進行傳輸^本領域普通技術人貢可知,如果接入點 3〇〇依照做觀多路訪_突檢測方式(csma/ca )工作, 那麼當接塌3〇〇發送㈣時,與無線睛1G通信的每個用 戶端叹備均可接收到該即信號,但只有選址用戶端即目標用 戶知才會處理該RP信號以取回資料分組。 鲁 AP收發器電路3〇2可進一步通過無線網路…接收來自多 個用戶端設借的信號。這種情況下,收發器電路搬接收处 L遽’將之下變頻轉換爲基帶信號並解調以取回資料分組。具 體來况’去往分組交換骨幹網1〇1的資料有效載荷被提供給通 L ;ι面電路308,由其依據分組交換骨幹網1〇1所使用的協定 . 進行格式化。其他控制資爾H包括從無線網路1〇的用 戶端叹備接收到的選定的接收特徵,都提供給處理電路3〇4的 管理應用模組225。 39 1363512 圖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可用於無線網路1〇的用戶端# . 備400的框圖。如圖所示的用戶端設備400可以是例如用戶端 •設備 121、123、125、127、PC 203 和 206、無線電話 2〇4 2 207、TV 205卩及無線頭戴式耳機2〇8。具體來說,用戶端設 備400包括有用戶端收發器電路4〇2,用於通過無線網路 發送和接收資料,並以與接入點收發器電路3〇2相似的方式工 _ 作。但是,用戶端收發器電路402以從接入,點300接收到的選 ' 定的功率級進行傳輸。 、 用戶端設備400包括有記憶體電路4〇8和處理電路4加, 该處理電路406執行用戶端評估應用模組4〇4和用戶端應用模 組410。處理電路4〇6可以是單個處理器件或多個處理器件。 ,處理器件可以是例如以下—個或多個:微處理器、微控制 斋、數位信號處理H、現場可編程閘陣列、可編程邏輯器件、 • 邏輯電路、狀態機、類比電路、數位電路和/或基於操作指令 處理域(類比的和/或數位的)的任何器件。記憶體電路顿 可以是單觀憶體❹個記。該記,_可叹唯讀記憶 體、隨機訪問記憶體、易失性記憶體、非易失性記憶體、快閃 _ f己憶體、靜態記憶體、動態記憶體、光或磁記憶體和/或存儲 • 數位資訊的任何器件。注意,當處理電路4〇6執行通過狀態 t邏輯電路、類比電路和/或數位電路執行其一個或多個功 月匕τ存儲對應才呆作指令的記憶體可嵌入在包含該狀態機、邏 40 輯電路、·電路和/或數位電路的電路中。 、匕外戶端设備4〇〇包括有用戶端評估應用模組, 、接至用戶端收發器電路術,對通過無線網路1G從其他設 備包括接入點和其他用戶端設備接收的信號進行評估。作爲回 應哪端評估應用模組404生成接收特徵並通過無線鏈路發 送该接收特徵給接入點3〇〇。 工作過程中’用戶端評估應用模組404包括有操作指令, 2操作指令控做理電路鄕傳送發往和來自用戶端收發器 电路402的資料和信號,評估通過無線網路川從其他設備包 料他用戶端設備接收的錢极,以及生成接收特徵仪。 -種工作模式下’用戶端評估_模組計算健強度測量值, 例如每個其他設備的卿,並將這些資訊格式化爲接收特徵 條以便傳送給餘應用模組您。用戶端評估應用模組的具 體細節及錢個可聰的,將在制結合圖$給出。 用戶端應用模組410包括該設備(例如電視機、電話、個 人電細、賴斜齡)自拍主要魏。選獅發送給廣域 網的分組源于從用戶端應用模組接收的資料。此外,從分 組交換骨幹網101接收的分組被傳送給用戶端應用模組41〇。 用戶端收發器電路402選擇的功能可通過硬體、固件或軟 體來貫現。用戶端收發器電路402的其他功能可通過類比奸 電路實現’這-點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在此不再賢 41 1363512 述。當通過軟體實現時,用於實現這些器件的功能和特徵的操 作指令還可在處理電路概上執行並存儲在記憶體電路蝴 中。 一個實施例中’用戶端收發器電路術、處理電路條和 記憶體魏侧中的—個或多個部件可以實現在積體電路上。 圖6疋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具有可翻Gps電路仙和 電源調節電路42〇的用戶端設備傳的框圖。用戶#設備術 可在本申請的任何應财用於替_戶端設備4GG。具體來 說’用戶端評估應用模組彻包括有操作指令,使處理電路 4〇6可支援接入點300的管理應用您。用戶端評估應用模組 連接至電源調節電路42〇以監視可選電池組似的充電情 況’監視電池組422使用的電荷,以便確定電池組422的剩餘 電量以及可選外部電源424當前是否已連接上。 用戶端評估應用模、组4〇4·括有控制處理電路4〇6生成 電池壽命資料432並通過無線網路1〇經由用戶端收發器電路 402發送·大態特徵的操作指令。一種工作模式下,用戶端評 估應用模組404生成並發送其他的狀態特徵例如估計的剩餘 電池哥命。例如’電池哥命資料432可指$ :用戶端設備術 已連制外部電源似’對應一個或多個選擇的功率級的估計 電池哥命’對應-種或多種編瑪方案的估計電池壽命,對應一 種或多種可能的資料率的估計電池壽命,基於估計的通道使用 42 1363512 情況的估計電池齡’基於所需的確定帶寬料_估計電池 壽命,基於非確定帶寬估計值的估計電池壽命,或基於用戶端 設備400’的無參數的電池壽命估計值。又如前所述,還
徵可直接從自前用戶端應職組或從記憶體獲取。從記情 體獲取的使用特徵可能是基於以下産生的:υ之前與用^ 應用模組410的交互或對用戶端應用模組41〇的監視⑺用
可依據用戶端評估應用模詛404吐忐甘从相& t 、'且4⑽生成其他類型的狀態特徵並 傳送給運行在接入點11〇上的管理應用模組。 使用特徵可以通過相同的方法收集和傳送。例如,使用特 戶輸入;3)預設值。 用戶端評估應用模組4〇4還控制處理電路傷生成移動特 徵434並通過無線鏈路經由用戶端收發器電心〇2發送。聊 模組416提供地理位置資料418,例如Gps座標、標量和/或 向量速度、加速度等。除了地理座標資料418之外,Gps模組 可生成移動特徵434,包括移動性因數,指示用戶端設備是否 處於靜止織,用戶端賴處於低速機狀_如在咖啡店的 桌子上輕__膝上型,或相戶端賴是否正處於高 速移動狀態,例如錢核其他機魏巾。_移動特徵 34可與讀醜翻襲,例如,膝上㈣腦具有較低的移 動級別’安裝在汽車上的無線收發器電路具有中等移動級別, 桌面型電«於固定狀態轉。此外,該移雜隨可由用戶
43 基於具體條件進行選擇。此外,該赫翻數可基於對從⑽ 模組416獲得的標量或向量速度進行估算,和/或根據地理座 標資料418的變化進行估算,以及將該速度與夠移動間值之 一進行比較來獲得。 。當生成並傳送給管理應用模組225後,管理應用模組奶 可進一步使用電池壽命資料432、使用特徵439、移動特徵物 和其他狀雜徵爲用戶端設備4〇〇,、接入點3〇〇和無線網路 10中的其他用戶端設備確賴擇的神級,並確定用戶端設 備術與接入點300通信時所使用的具體協定或協定參數。在 收到這些資訊後’,用戶端設備·,使用選擇的功率級物 和協定參數464向接入點3〇〇進行傳輸。 圖7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具有可選的处評估應用模組 6的接入點3〇〇’的框圖。如圖所示,接入點3〇〇,包括有大量 與接入點300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資料標號來表示。此外, 接入點300’包括有μ評估應用模組226,該Αρ評估應用模 組從包含的操作指令可控制處理電路評估通過無線網路 從夕個用戶&设備例如用戶端設備伽接收的信號柳。評 估得到的信號438的強度還可由管理應用模組奶用來爲無線 網路中多細戶端設備的選定功率級。接入點3〇0,可用于 文、、'e s接入點3〇〇討論的任何應用中。 ”體而δ ’接入點評估應用模組226基於信號強度標準, 1363512 =3=端設崎物哪1喝比(麵)、 端…備接I辦里料雜辨(腿),雜多個用戶 知权備接收的信號438進行評估。 ^模式下’接入點評估應用模組挪生成測試分組例如 口波刀、,且(echo packet ),旅、、、入 端設備返__ 賴備’麟收該用戶 特疋負料分組的誤碼量或Ber可 ㈣資触魏㈣料行錄料算制 =生ΓΓ其他用戶端設備監聽纖入點評估應用模 組226生成接收特徵。 =下,接入點評估應用模譲接收各個用戶端設
:▲各自與接入點之間正常、正在進行的資料分組交換生 成的接收特徵。例如,接收特徵包括誤碼檢顺,例性 ^碼、卷積物觸,可物嫩⑽物 編碼限度内,收到的資料中的麵的數量。例如帶有可選CRC :的(24 ’ 12)戈萊碼可在到達編瑪限度前檢測出2 中的多達4個誤碼。 于 管理應用模組225評估接收到的接收特徵极、移動特徵 434、特徵439和電池壽命資物。可選的評估得到的 U虎強度可從接入點評估應用模組细接收到。儘管在 出’管咖模組225還可接收和評估其他類型的狀態特徵。 官理應用模組225基於該接收特徵436 (包括評估得到的 45
,工作過程中’接入點300,可通過收發ϋ電路302以選定的 功率級進行傳輸,該選定的功輪基於各種_定,例如傳
2強度)、移動特徵434、使用特徵439、電池壽命資料432 接==特徵執行多個功轉理規則。該功轉理規則生成 所使用的選定功率級’並生成多個用戶端設備之一 =如用以設備)、全部或射—__選定功率 、及62。從官理應用模組奶接收到對應的控制指令後 端設備作㈣應,將雜解輕至所奴的功率級。 輸類型、接嫌、臟概、靖徵、嶋徵和傳輸的 具體目標設備。例如,接入點着可以高功率級發送包含有資 訊例如服務組識別字(SSID)和網路名的周期性信標。這此 純可用於支援接入點300與進入接入點3〇〇周圍的用戶端設 備或在該(I翻變絲動狀態_戶端設備的新連接。與用戶 端設傷例如用戶端賴⑵、123、125、127、和伽,對這 些信標傳輸的接收情況好壞有_接收特徵可由這些用戶端 設備的用戶端評估應用模組404生成並發回給接入點。作爲回 應’官理應用模組2M爲接入點確料用的功率級,使其能夠 以低於最大功率輸出、又Μ由具體用戶端設備接收的功率級 向每個用戶端設備進行傳輸。此外,管理應用模組225確定一 個足以由當前與接人點,連接的所有用戶備接收的中 間功率級。特定資料分組,例如所有的相(ack)、每個其 C S ) 46 他的ACK、每第n個ACK等,所有的資料分組,偶爾發送 的貝料分組等’均由接人點·,以能制達所有相連的用戶端 "又備的該巾間功率級發送。而辭的資料分關通過爲該資料 刀組的目的用戶端設備⑵、123、125、127、400和400,定制 的功率級進行發送。 再一個不例中,功率級生成模組可通過功率管理規則的運 行確疋那些用戶端設備4〇〇不能被其他用戶端設備監聽到。 作爲回應功象級生成模、组可爲這樣的用戶端設備·建立選 定的功率級462以獅性地加強傳輸功率,以便他們能被剩下 的某些或所有用戶端設備監聽到。此外,若某一用戶端設備 400正在生成的功率級強於該用戶端爲使其餘用戶端設備監聽 到自己所需的功率級,則功率級生成模組可降低該用戶端設備 400生成的功率。 管理應用模組225還可用於管理接入點·,和通過無線 網路10與其連接_戶端設備之間進行通信時所使用的協 疋。-種工作模式下’管理應用模組225可基於對接收特徵、 狀悲特徵、使用特徵和移動特徵的分析,選擇性地調整一個或 多個協定參數,例如接人點·,與—個或多個用戶端設備 121、123、125、127、4GG和/或4G0,通信時使用的分組長度、 資料率、向前糾錯、誤碼檢測、編碼方案、資料載荷長度、爭 用期、後退(backoff)參數。在這種模式下,可基於網路的 1363512 條件選擇性絲改財參數。所述的齡不健包括 :移動、使用、狀態和接收特徵,還包括多個其他^^ 使=、狀態和接收特徵,以及每個用戶端設傷對其他用戶端設 備化號接收情況好壞的。 又 例如,在第1戶端設備檢測來 有難度的情況下’接入點細,可修改協定參數的用傳戶輸 微備發送的傳輪包括有更積極的改錯碼、增加的後退時間和 /或更小的資料載荷或分組長度,從而增加在第一用戶端設備 出辭用的情況下仍能接收到分組的機會。此外,減少資料的 長度會增加接入點曹發送確認的頻率。這些確認可以通過第 一用戶端設備足以監聽到的功率級發送。增加後退時間後,第 一用戶端設備出現爭用的機會將更少。 另種#作拉式下,接入點3〇〇,和與其連接的用戶端設備 可使用多種不同的、可能免費的具有不同的協定參數的協定工 作,。接入點·,還可從多個協定中選擇特定的一個適合無線 網賴讀的特㈣件的财,無_路i㈣#前特定條件 基於對使㈣徵、織雜、移轉徵和__的評估 來確疋。例如’接人點可從具有不同協絲數、資料率等的 则⑻、咖彻或_⑼協定中選擇最適合於用戶端 设備當前的特徵的協定。 本發明—個實施例中,通信介面電路308、接入點收發器
48 1363512 電路302、記憶體電路3Q6 *處理電路綱中的一個或多個部 件可實現在積體電路上。 ° 圖8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在多個終端之一中提供有管理 應用模組225的無線網路10的示意圖。無線網路ι〇包括^終 端400、401和402,每個終端均可通過無線鏈路發送資料給 其他終端以及從其他終端接收資料。 …
終端柳包括有管理應用模組22s,而終端4〇1和搬包 括有用戶端評估應用模組姻,允許選擇傳輸功率以提高通作 效率同時減少終端的功耗。每個終端·、彻,可對财 無線連接從其他設備接收的信號進行評估。終端彻、搬生 成資料,例如基於評估的健的接收特徵,基於功耗估計值的 電池壽命龍,基於肋糾因具體軸終猶生移動而使传 號強度發錄化的可祕有多大的移轉徵,基於移動終端當
别正在被如何使用的使用特徵,以及其他的交流電、估計值或 交流條件的狀態特徵。 終端401和402 匕…、線鏈路將這些資料發送給終端 Γ終端基於其從每個賴收到的資料,爲其自己以及 ::終:確定選定的功率級和具體協定或協定參數,並將該選 =功革級和協定參數發回給對應的每個設備。終端侧、術 W可以鱗定的辨級和協定進行傳輸,這樣—來便可充分 利用其具體魏,包域在整做_路10中陳態,以及 (S ) 49 1363512 同時存在的其他終端的位置和屬性。 工作過程中,終端400在沒有執行接入點的專有功能時, 可執仃任—接人點或·,的其他特徵和魏。此外,終端 401在不必執行用戶端應用的功能時,可執行任一用戶端設備 400或4GG’的其他雜和功能。
另模式下’每個無線終端和接入點之間可交換所有的參 數k使料個無線終端可以單獅或者合作做轉輸功率控 例如’通_路如無線網路料包括第—設備例如具有 無線收發H以多個轉級進行傳輸的終端·,第二設備 線收發器的終端401 ’第三設備如具有第三無線 一個傳輸生成第-接收特徵,;^第:無線收發器的至少
設備的第收料讀發送給第一 …、綠收發心第二設備基於來 至少-個傳輸生成第二接收特徵,並將該第二: 正在進行的触_ ^ 她咖傳輸包括 貝散換的_部分或測試消息的—邻八 率二率, 据其私锫-从 收毛器電路的傳輪。第一訊 備基於苐-接收特徵選擇多個功率級 輸第叹 第一收發器電路到第二收發器電路的傳輪,且ΓΓ.=用於 邊弟—功率級大 50 1363512 於第二功率級 一二"Γί下:第一設備進—步選擇第-協定參數以用於第 …“發盗到第二設備的傳輸。第一設備進— 定參數以用於第—錢㈣ 、擇弟-協 協定m山 備的傳輸。這樣可使得 又、、及賴適應於無線網路10内的當前具體條件。 旲’下f—和第三設備發送飾 使用特徵給第-設備。第—設 特徵和 特徵和使用特如純 …切動特徵、狀態 、,及接收特徵進行評估’爲其自… 備、第三設借生成功率級,以及這些設備所使用的協定 以格式化發达的傳輪以及解碼接收的傳輸。 圖9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可用於終端、接 電路的方法的流程圖。具體而言,圖中所示的方法可 1 8中的—個或多個特徵和功能使用。步驟_巾 θ 鱗從—個或多_戶端設備接收到接崎徵、移動 恕特徵和使用特徵。步驟502中,對通過無線鍵路從―, 個用戶端·接收_錢進行評估,並生縣地接夕 雜號可岐職錢,或者是正錢行的驗交換的= 刀。步驟5〇4中’基於部分或所有的本地生成的接收特徵 接收到的義、接收、使用和狀祕徵,確定每姻戶端 ,用的以及本地使用的傳輸功率級和協定參數。步驟5〇6;, 右需要’則調整本地傳輪功率和協定,並將請求調整傳輪功率 51 1363512 和協定的命令發送給f要的每铜戶端設備。財法非常適人 於以存儲在記憶體如記憶體電路3〇6中的操作指令來實現,二 及使用處理電路如處理電路304來執行。 例如,與電池壽命相關的狀態特徵可提供以下一種或多種 資訊:用戶端設備是否連接外部電源;針對至少—個選定 _電池壽命;針對至少—種編碼方案的電池壽命;針對至少 一種資料率㈣池壽命;基於估計的通道錢情況的電池妄 \基於所需的確定帶寬估計值的電池壽命;基於非確定^ 估計值的電池壽命。移動特徵可提供以下一種或多種資訊用 戶端設财於靜錄態;用戶端賴祕移植態;用戶 端設傷處於高速移動狀態;用戶端設備的地理位置座伊。 .接收特徵例如㈣強度評估可提供以下-種或多種資 訊:接收的信號強度指標(RSSI)、信噪比(㈣)、雜訊表數貝 Μ寺誤码量和轉誤辦(卿)。—工作模式下,發送戦 分組例如回波分組給用戶端設備,而_戶端設備發送應答分 一 j被接文具體分組的比特誤碼量或可通過將接收的 資料與發送的資料進行比較來計算得到。 、吹另-模式下’基於接收的正常分組的有效载荷評估接收到 的賁料。例如,例如,可使用檢錯碼,例如線性分組碼、卷積 碼f、改錯♦來確定在使用的貌編碼方㈣編碼限度内收= 的貝料中的比特誤瑪量。例如帶有可選位的⑵,I〕) 52 (S ) :萊碼可在到達編碼限度前檢測一字中的多達4個誤 -種操作模式下,步驟綱 徵、電池壽命資料和評估的仲強产:徵和可選的移動特 則。這些辨管理編^ 多條辨管理規 徵、狀態特徵、使用特^移=素’例如傳輪類型、接收特 生成接入點使用的選定功率級。例如,接:目。備’ 發送周期性信標,包括資訊例如服務組識別字二: 於支援接人軸進人接 Ί内iLA活動狀態的用戶端設備的新連接。斑用戶 端設備触這些信標傳輸的情況如何有_接收特射由這 些用戶端設備生成,並傳回給接入點。作爲回應,接入點綠定 專用於對每個用戶端設借進行傳輸的功率級,該專用功率級可 t於最大功率輪出,但提供了 W由具體用戶端賴接收的功 。。此外’接人點確定—個足以由#前與接人點連 戶端設備接收的中間功率級。特定分組,例如所有㈣認 U〇〇 '每個其他的ACK、每第N個ACK等,所有的資料 分組’偶爾發送的資料分組等’均由接入點以能夠到達所有相 連用二端設備的該中間功率級發送。而剩下的資料分祕通過 爲該資料分組的目的用戶端設備專門·的功率級進行發送。 另一操作模式下,這些功率管理規則爲多個用戶端設備建 (S ) 53 1363512 立選定的轉級,對應划戶端設備接收敎的辨級並設定 該選定―的功率級。該選定的功率級將發送給對應的用戶端設 備。爲每個用戶端設備選擇的功率級可以是離散的變數,該變 數取有限贿值中的—個。例如,通過運行功率管理規則,本 方法可確顧戶端賴絲其_戶端設鮮聽到。作爲 回應’可爲這樣的用戶端設備建立選定的功率級以選擇性地加 強傳輸功率’峨他池麵下的某些麵_戶端設備監聽 到。此外,該功率純規則可降低用戶端設備生成的功率,該 客戶算設備正在産生比_下_戶端設備監翻所需的信 號更強的信號。若某-用戶端設備正在生成的功率級強於該用 戶端爲使其餘用戶端設備監聽到自己所需的功率級,則功率管 理規則可降低該用戶端設備生成的功率。 再例如’對接收特徵和電池壽命資料的分析可能顯示,該 用戶端設備錄易被其他用戶端設備檢測到,且該用戶端設備 正運行於㈣量㈣。作爲_呵爲_戶觀備選擇較低 的功率級以延長電池使用時間。 又例如,對接收特徵和移動特徵的分析顯示,用戶端設備 處於同速移動令。在爲接入點或用戶端設備選擇傳輸功率 時,功率管理酬並非只依賴於接收概,還會考慮該設備可 能的移動。 此外,無線網路_設備之間通信職㈣财也可根據 54 軌來奴一麵域式下,該 土於對没備的接收特徵、狀離^ 徵等資訊的八姑會紅'特徵、使用特徵和移動特 此^選擇性地調整—個或多娜定參數 —又備間通信所使用的分組 欠 ^ 測、編碼方垒h 、’長度、貝科率、向前糾錯、誤碼檢 式下:索,載荷長度、爭用期、後退參數。在這種: 括2tr梅改轉數’所轉件不僅僅包 的移動、使用、狀態和接收特 括夕個叹備 用戶觀備信號的接收情2。及母個用戶端設轉他 在适種模式下,本方法包括: 選擇多個功率級中的第—辨級用於接 =傳=触與所述第—用戶端設備對其從所述接入= 第-用戶喊備兩者接收到的傳輸進行崎 —組多個特徵,·接收與所诚筮- 扪弟 有賴一組多個特徵;評估所述第 個特徵,並基於評估結果,選擇多個功率財的第= ===娜1續轉輪,物所述多個 功率、、及中的第三功率級用於接入點到第二用戶端設備的 三功率級。 力m功麵大於第 55 C S ) 1363512 圖10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可用於終端、用戶端設備和/ 或積體電路的方法的流程圖。具體而言,圖中所示的方法/ 可結合圖1-9中的一個或多個特徵和功能使用。步驟6〇〇 中’收集㈣戶端設備通過鱗鏈職其他設備接收到的 2號’並狀與電池雜、設備操作祕、用戶端應用狀 恕和預期通信要求與移動資訊一起進行評估。步驟6似 中’基於上述收集和評估結果,生成接收、狀態、使用和 移動特徵。步驟604巾,將上述生成的特徵通過無線鏈路 發运。步驟606巾,作爲對步驟6〇4巾的傳輸的回應,通 過無線連接接收請求調整傳輸神級和協定的命令。步驟 中依據δ亥凊求’以選擇的功率級和協定通過無線鍵 路發it資料。® Κ)所示的方法非常適合於通過存儲在纪 憶體如記憶體電路408中的操作指令來實現,並使用處理 電路例如處理電路4〇6來執行。 例如,與電池壽命相_鶴舰可提伽下-種或多種 資訊:用戶端設備是否連接外部電源;針對至少—個選定功率 級的電池肴命,針對至少—種編碼方案的電池壽命;針對至少 種貝料率的電池*命;基於估計的通道使用情況的電池壽 命;基於所需的確定帶寬估計值的電池壽命;基於非確定帶寬 估片值的電池令命。移動特徵可提供以下一種或多種資訊:用 戶端认備處於靜止n用戶赠備處於低速雜性狀態;用 (S ) 56 戶端設備處於高速移動狀態;用戶端設備的地理位置座標。 平估1。號強度可提供以下一種或多種資訊:接收的信號強 度指標_)、信噪比(㈣、雜訊參數、比特誤碼量和比 特誤碼率(BER)。一工作模式下,發送測試分組例如回波分 組給用戶端設備,而該用戶端設備發送應答分組並被接收。具 /刀、的誤碼里或BER可通過將接收的資料與發送的資料進 行比較來計算得到。 一另模式下,基於接收的正常分組的有效载荷評估接收到 的資料。例如,例如,可使用檢錯碼,例如線性分組碼、卷積 碼或改錯碼,來確轉使用的特定編碼方案的編碼限度内收到 的鐘中的比特誤碼量。例如帶有可選CRC位的(24,12) 戈來媽可在到達編舰度前檢測出24位碼字巾的多達4個誤 碼。-種操作模式下,如用戶端設備、終端或接入點等設傷基 於接收特徵和可選的鶴·、電池壽命資料和評估的信號強 度執仃夕條功率官理規則。這些功率管理規則爲主機終端、 用戶端叹儀的接入點以及多個用戶端設傷生成選定功率級,這 些《又備將接收選定功率級並據此將傳輸功率設置爲選定功率 ^該選疋的辨級將發送給對應的用戶端設備。爲每個用戶 L擇的功率級可以是離散的變數,該變數取有限個數值 中的一個。 通過運行柄率管理酬,本方法可確定哪細戶端設備 57 丄 JO:):)丄 z 未被/、他用戶端設備監聽到。作爲回應,可爲這樣的用戶端設 備建立k糾辨級崎紐地加強傳輸功率 ,以便他們能被 剩下的某些麵有用戶端賴監綱。若某-用戶端設備正在 生=的功率級強於_戶端爲使其餘用戶賴備監聽到自己 “、力率、’及’則功率管理規則可降低該用戶端設備生成的功 率。
再例如,對接收特徵和電池壽命資料的分析可能顯示,該 K#很谷易被其他用戶端設備檢測到,且該用戶端設備 運行於低電里狀悲。作細應,可爲削戶端賴選擇較低 、力率、及以延長電池使用時間,具體實施過程可使用下列方法 a )雄該低功率⑦備至另—協定或使其適配於當前的 協疋’ b)料有其他設備赠至另—财錢其適配於他們 當前的協定。
動 又例如’對接收特徵和鶴特徵的分觸示,用戶端設備 正處於高雜财。在爲_戶觀備卿傳輪辨時,功率 官理規則麟只依概接收特徵,考雜設備可能的移 =私下,本發贿供了—種第—用戶端設備連同至少 弟-用戶㈣備通過接人點無線連接至分組麵骨幹網的方 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接人點以多個功钱一一功 進行的周期性傳輸;評估從所述接入點和第二用戶端設備兩 58 ί S ) 者接收_傳輸,並向所述接人點發送與 的評估有_第-組多鱗徵;胁對 ^執仃 :來自第二組用戶端設備的第二組多個特徵嘛= 述接人關以所述多個功輪切第二功率級發送的傳 則所以-功率級大於所述第二功率級,且所述傳輪包 的功輪以及-個和多個财參數,用於所述第—用戶端 2備所進行的傳輸;作爲回應,所述用戶端設備以所選擇的功 率級並依據所述協定參數進行傳輸。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術語“基本上,,或“大 二:差術語提供一 _可接 贿内了接又的公差從小於1%到20%,並對應 ;’但不限於,树值、積體電路處理波動、溫度波動、上 年^降^•間和/或熱雜訊。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還可以理解, H牛可操Γ地連接” Γ如這__,包括通過另一 接、車垃,π、電路_組直接連接和間接連接,其中對於間 中間插入70件、70件、電路或模組並不改變信號的資 二、’旦可以調整其電流電平、電壓電平和/或功率電平。本領 触技狀貝可知,輯連接(亦即,—個元件根據推論連 =!另-個元件)包括兩個树之間用相同於“可操作地連 注‘的^法直接和間接連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還可知,術 °°比幸又結果有利” ’正如這裏可能用的,指兩個或多個元 59 U63512 件專案、切虎等之間的比較 想要的關係是信號i具有大…心要的關係。例如,當 幅大於信赛?沾卜:二 幅時,當信號1的振
Γ到右〜、&或域2的振幅小於錢1振幅時,可以 传到有利的比較結果。 JU =_優選實_中,各種電路器件可伽α35微米 一 ,、電路技術,包括其他電晶體、
2和略㈣,集祕麵勝均W本發明。同 ^發月的各種實施例還可實現爲運行在電腦上的軟體程 式。注意’該軟體實現可存儲在有形存儲介質上,例如磁片、 光碟、唯讀記憶體和賴記⑽,並可 本發明各個實施射所使㈣術語“模組,,包括硬體、軟 體和/和固件實現的功能塊,執行—個和多個魏,例如處理 輸入信號以生成輸出信號。本申請中所描述的模組可包含有子 模組。 本申請描述了實現無線網路、接入點、用戶端設備、積體 電路的裝置和方法以及包括優選實施例在⑽幾個實施例。所 描述的發明的各種實施例具有將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區別的 技術特徵。 此外’儘管以上是通過一些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的描述, 本領域技術人員知悉’本發明不局限於這些實施例,在不脫離 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特徵和實施例進行 1363512 各種改變或等效替換。本發_保護細僅由本申請的權利要 求書來限定。 【圖式簡單說明】 圖I疋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網路〗〇的示意圖; 圖2疋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接人點⑽和用戶端設備 121、123傳輸的時序圖;
圖3疋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網路10的示意圖,展示 了用戶端·的示例以及接人點與分組錢骨幹網⑽:間 的各種連接模式; 圖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可用於無線網路ι〇的接入點· 的框圖; θ疋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可用於無線網路 備400的框圖;
,圖6疋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具有可選的肥電路416矛 電源调郎電路42G的用戶端設備謂的框圖; 圖7疋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具有可選的Αρ評估應用模自 226的接入點3〇〇,的框圖; 圖8疋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在多個終端之一中提供有管走 應用模組225的無線網路1〇的示意圖; ,圖9疋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可用於終端、接入點和/或積骨 電路的方法的流糊; 、 61 圖丨〇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吁用於終端、用戶端設備和/或積 體電路的方法的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線網路10 低功率傳輸98
高功率傳輪99 互聯網103 接入點110 第一特徵的傳輸130 苐一特徵的傳輪134 傳輸 140、144 傳輸150 確認應答154 個人電腦(PC) 203、206 電視機205 接入點 211、212、213 互聯網骨幹網217 AP評估應用模組226 地面無線資料網路232 無線資料網路236 接入點收發器電路302 記憶體電路306 分組交換骨幹網101 服務提供商網路105 用戶端設備121、123、125、127 確認132 確認136 確定應答142、146 週期性確認應答152、156 確認應答162 無線電話204、207 無線頭戴式耳機208 機頂盒(STB) 214 管理應用模組225 有線資料網路230 衛星資料網234 接入點300 處理電路304 通信介面電路308 62
Claims (1)
100年10月5曰修正替換頁 十、申請專利範園: 1種通4連接至分組交換骨幹網的無線網路,其特性在於, 所述無線網路包括: >接入點所述接入點具有接入點處理電路、與所述分組 父換骨幹網通信連接的通信介面電路以及通過以多個功率 級進仃傳輸官理通信的接入點收發器電路;所述接入點處理 電路控制所述通信介面電路和接入點收發器電路之間的通信 流’所述接入點處理電路選擇多個功率級中的第一功率級, 所述訪問點收發器電路按此功率級進行周期性傳輸; 具有第-用戶端處理電路和第—用戶端收發器電路的第 一用戶端設備; 具有第一用戶端處理電路和第二用戶端收發器電路的第 二用戶端設備; 、所述第-用戶端收發H電路和第二用戶端收發器電路均 通過所述接入點收發器電路、接入點處理電路、通信介面電 路與所述分組交換骨幹網通信連接; 所述第-用戶端處理電路評估從所述接入點收發器電路 和第一用戶端收發器電路兩者發起的傳輸,並通過所述第一 用戶端收發器電路向所述接人點收發器發送與所述第一用戶 端處理電路做出的評估結果有關的第一組多個特徵; 所述第一用戶端處理電路評估從所述接入點收發器電路 和第一用戶端收發器電路兩者發起的傳輸,並通過所述第二 64 1363512 Αυυ平10月5日修 用戶端收發器電路向所述接入點收發器發送與所述第-用戶 端處理電路做出的評估結果有關的第二組多個特徵· 所述接入點處理電路評估所述第一組多個特徵和第二会 多個特徵,並基於所述評估結果,選擇所述多個功率級3 第二功率級用於所述接人點收發器電路到所述第—用戶端收 發器電路的傳輸,並選擇所述多個辨級中的第三功率級用 於所述接人點收發器電路到所述第二用戶端收發器電路 輸,且所述第一功率級大於所述第二功率級,所述第二功 級大於所述第三神級;所述接人點處理電路從多個用戶端 設備中的至少—姻戶端設備接收所述多個特徵,所述 特徵包括接收特徵、狀祕徵、機特徵和使用特徵。 2、 如申請專利軸第i項所述的無線網路,其中 =處理一傳輪包括至少—部分正在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網路,其中,由所辻第 獅她㈣交換 括: 町去其·在於’所述方法包 選擇多個功率級中的第 級進行周期性傳輪; 功率級,所述接入點按此功率 65 1363512 100年10月5日修正替換頁 接收與所述第-用戶端設備對其從所述接人點和第二用 戶端設備兩者接收到的傳輸所進行的評估有關的第一組多個 特徵; 接收與所述第—用戶端設備對其從所述接人點和第一用 戶端設備兩者接收到的傳輸所進行的評估有關的第二組多個 特徵; 評估所述第-組多個特徵和第二組多個特徵,並基於所 述評估結果,選擇所述多個神級中的第二功率級用於所述 ,入點到所述第—用戶端設備的傳輸,並選擇所述多個功率 、第力率級用於所述接入點到所述第二用戶端設備的 傳輸’且所述第—功率級大於所述第二功率級,所述第二功 率級大於所述第三功率級;所述多個特徵包括接收特徵、狀 態特徵、移轉徵和使用特徵。 ‘―種第—用戶端連虹対4戶端設備通過接入點無 t連接至分組交換骨幹網的方法,其特性在於,所述方法包 期性=個功率級中的第—功率級接收來自所述接入點的周 輪Γ從所料^和第二#觀備兩者接收到的傳 二=::::與所述第,端設備所進行的評 66 基於對㈣-_#猶自㈣ 徵娜,鞭多個辨财的第二^率 二=自所述接入點的傳輸’所述第一功率級大於所述第 -率級,歸述傳輸包含爲所述第_用戶端設錢行傳輸 選擇的功率級,所述多個特徵包括接收特徵 移動特徵和使用特徵; 〜'特徵 以所選擇的功率級進行發送。 、—種通信連接至分組交換骨幹_無線網路,其特性在於, 所述無線網路包括: 、 六接入點’所述接入點具有接入點處理電路、與所述分組 乂換月翻通信連接的通信介面電路、以及以多個功率級進 行傳輸的接人點收發器電路,·所述接人點處理電路管 通信介面電路和接人點1WH電路之關通信流; 具有第一用戶端處理電路和第一用戶端收發器電路的第 —用戶端設備; 具有苐二用戶端處理電路和第二用戶端收發器電路的第 二用戶端設備; 所述第一用戶端處理電路基於來自所述第二用戶端收發 器電路的至少一個傳輸生成第二用戶端接收特徵 ’並且所述 第用戶端處理電路通過第一用戶端收發器電路發送所述第 二用戶端接收特徵至接入點收發器電路; 67 1363512 10G年10月5日修正替換頁 所述第二用戶端處理電路基於來自第一用戶端收發器電 路的至個傳輸生成第—用戶端接收特徵,並且所述第二 用戶端處理H通過第二用戶端收發器電路發送所述第 端接收特徵至接人點W器電路; 所述接入點處理電路基於第二用戶端接收特徵,選擇多 個功率級中的第—功率顧於所述接人點收發H電路到第— 用戶端收發器的傳輸,並且所述接人點處理電路基於第 2接收特徵’選擇所述多個功率級中的第二功率級用於所 點收發11電路到第二用戶魏魏的傳輸,且所述第 一功率級大於所述第二功率級。 、一種通信網路,其特性在於,包括: 第一設備,具有以多個功率級進行傳輸的第—無線收發 第一6又備,具有第二無線收發器; 第二S又備,具有第三無線收發器; 傳輸生成第-接收特徵,並且所述的至少一個 收特徵至所述第-設備的第一無線收第發·;備發明述第-接 所述第三設備基於來自所述第二無線收發器的至少 傳輸生成第二接收特徵,並且所述第三 個 收特徵至所述第—設備的第-無線收發器.x骑述第二接 68 -1363512 所述第-設備基於所述第一接收特徵=年10月5曰修正替換頁 的第-功率級用於所二固^級中 器的傳輪; 第二無線收發 的第^====_功率級中 8發器彻,且卿-辨==:2=無線收 備=:r:r,其— 收發器到所述第二設備的; 輸數’該參數用於所述第-無線 m峨細她齡_-資料分組到 第…、線讀以及傳送第二資料分組到第二無線 性在於’所述無線驗協定包括: … … 爲目nr::第:線設備和第二無線設備兩者 弟功革級進仃的第一無線傳輪; 由所述接人點設傷以第二功率級進行的第二無 所選擇的所述第二功率級既支援第-資料分_第一無 線設備的傳it,X靖帛:峨備 輸 的檢測,且卿-嫩編傳輪 由所述接入點設備以第三功率級進行的至少所述第二資 所第三靖輸,其中所卿㈣第三功率級支援 所述第二錄設備對所述第二資料分_接收,且所述第二 69 :=Γ嫩一多個= :徵、:::=:一 、—種通信網路,其特性在於,包括: 線收:器了備’具有以第一選擇的功率級進行傳輪的第-無 線收備具有以第二選擇的功率級進行傳輸的第二無 線收備’具有以第三選擇的功率級進行傳輸的第三無 傳輸基於來自所述第—無線收發器的至少一個 收特徵至所述第三設備的第三無:·收第;;備發确述第一接 傳輪1斤=—㈣基於來自所述第二無線收發器的至少一個 ㈣第一接收特徵,並且所述第一設備發送所述第二接 收特徵至所述第三設備的第三無線收發器;过第接 所述第二5 又備基於所述第一接收特徵選擇多個功率級中 用於所述第三無線收發器電路到所述第一無線 輸’歸述第—辨級由所述第—無線收發 路的傳^於所述第一無線收發器電路到所述第三收發器電 所述第三設備基於所述第二 71G w日修正替換頁 的第二功率級用於所述第三無線收發器電功率級中 =路的傳輪,且所述第二功率級由所述第二無線收發 益電路應歸所4第二無線收發器電路到所述第三收發器電 路的傳輸。 7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1/398,930 US7583625B2 (en) | 2006-04-06 | 2006-04-06 | Access point multi-level transmission power and protocol control based on the exchange of characteristic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841620A TW200841620A (en) | 2008-10-16 |
TWI363512B true TWI363512B (en) | 2012-05-01 |
Family
ID=38180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6112072A TWI363512B (en) | 2006-04-06 | 2007-04-04 | Access point multi-level transmission power and protocol based on the exchange of characteristics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6) | US7583625B2 (zh) |
EP (1) | EP1843482A3 (zh) |
CN (1) | CN101114861B (zh) |
TW (1) | TWI36351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60344A (en) * | 1993-12-20 | 1999-09-28 | Norand Corporation | Local area network having multiple channel wireless access |
US7161916B2 (en) * | 2003-08-20 | 2007-01-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rate sele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transport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1827034B1 (en) * | 2004-12-17 | 2009-03-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 method and system of holding session continuity |
KR100726810B1 (ko) * | 2005-12-08 | 2007-06-1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접속 시스템에서 이동 단말의 경쟁을위한 전력 조절 방법 및 전력 조절 장치 |
US7653386B2 (en) * | 2006-05-05 | 2010-01-26 | Broadcom Corporation | Access point multi-level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supporting periodic high power level transmissions |
US8170546B2 (en) | 2006-03-22 | 2012-05-01 | Broadcom Corporation | Client device characterization of other client device transmissions and reporting of signal qualities to access point(s) |
US7583625B2 (en) * | 2006-04-06 | 2009-09-01 | Broadcom Corporation | Access point multi-level transmission power and protocol control based on the exchange of characteristics |
US7949747B1 (en) * | 2006-08-18 | 2011-05-24 | Ecowater Systems Llc | Method and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water treatment system |
JP4345796B2 (ja) * | 2006-09-29 | 2009-10-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ならびに通信システムを構成するサーバ、クライアント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4574714B2 (ja) * | 2006-11-10 | 2010-11-04 |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システムデバッグ方法、システムデバッグ装置、データプロセッサ及び無線通信インタフェースic、インタフェース方法 |
US8265712B2 (en) * | 2007-04-13 | 2012-09-11 | Nokia Corporation | Multiradio power aware traffic management |
US8369782B1 (en) | 2007-08-13 | 2013-02-05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Bluetooth wideband scan mode |
US8103302B2 (en) * | 2007-09-11 | 2012-01-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Power-aware link adaptation with variable bandwidth allocation |
US8577305B1 (en) | 2007-09-21 | 2013-11-05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oscillating signals |
US8588705B1 (en) | 2007-12-11 | 2013-11-19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Power over Ethernet impairment |
US8036167B2 (en) * | 2008-01-04 | 2011-10-11 | Hitachi, Ltd. | Multipl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for reliable video streaming |
US8934404B2 (en) * | 2008-03-03 | 2015-01-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ccess point with proxy functionality for facilitating power conservation in wireless client terminals |
US9402277B2 (en) | 2008-03-03 | 2016-07-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xy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power conservation in wireless client terminals |
US8478360B2 (en) | 2008-03-03 | 2013-07-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acilitating power conservation in wireless client terminals |
EP2289274B1 (en) | 2008-06-16 | 2016-11-23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8310967B1 (en) | 2008-06-19 | 2012-11-13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Infrastructure and ad-hoc node device |
US8600324B1 (en) | 2008-06-27 | 2013-12-03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Circuit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 digitally controlled oscillator |
US8576759B2 (en) | 2008-07-11 | 2013-11-05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Partial power save mode for access points during device discovery |
CN102090115A (zh) * | 2008-07-11 | 2011-06-08 |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用于接入点的功率节省模式 |
US8472968B1 (en) | 2008-08-11 | 2013-06-25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Location-based detection of interference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8442248B2 (en) * | 2008-09-03 | 2013-05-14 |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s for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s |
US8218493B2 (en) * | 2008-09-08 | 2012-07-10 |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WO2010036885A2 (en) * | 2008-09-25 | 2010-04-01 | Fisher-Rosemount Systems, Inc. | Wireless mesh network with pinch point and low battery alerts |
US8144639B1 (en) | 2008-11-14 | 2012-03-27 |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 Dynamic mode transition based on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user application |
US8320297B2 (en) * | 2008-12-17 | 2012-1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use of a wireless resource |
US8112108B2 (en) * | 2008-12-17 | 2012-02-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acilitating and/or making wireless resource reuse decisions |
US9288764B1 (en) * | 2008-12-31 | 2016-03-15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Discovery-phase power conservation |
US8203986B2 (en) * | 2009-02-04 | 2012-06-19 | Trapeze Networks, Inc. | Throttling access points |
US8639273B2 (en) | 2009-02-06 | 2014-01-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artitioned proxy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power conservation in wireless client terminals |
US8472427B1 (en) | 2009-04-06 | 2013-06-25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Packet exchange arbitration for coexisting radios |
CN104125630B (zh) * | 2009-04-13 | 2018-03-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功耗调节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1860948B (zh) * | 2009-04-13 | 2014-07-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功耗调节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US9066369B1 (en) | 2009-09-16 | 2015-06-23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Coexisting radio communication |
US8340034B1 (en) | 2009-11-11 | 2012-12-25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Bluetooth and wireless LAN arbitration |
US8429320B2 (en) * | 2009-12-18 | 2013-04-23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programmable serial/parallel bus interface |
US8527017B2 (en) | 2010-04-14 | 2013-09-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savings through cooperative operation of multiradio devices |
US8566594B2 (en) | 2010-04-14 | 2013-10-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savings through cooperative operation of multiradio devices |
US8761064B2 (en) | 2010-04-14 | 2014-06-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savings through cooperative operation of multiradio devices |
FR2956786A1 (fr) | 2010-04-15 | 2011-08-26 | France Telecom | Point d'acces et terminal aptes a etablir entre eux une connexion sans fil, procede de connexion sans fil et programme d'ordinateur associes |
US8767771B1 (en) | 2010-05-11 | 2014-07-01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Wakeup beacons for mesh networks |
KR101616491B1 (ko) | 2010-10-20 | 2016-04-28 | 마벨 월드 트레이드 리미티드 | 프리-어소시에이션 디스커버리 |
US9113370B2 (en) | 2010-11-01 | 2015-08-18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a stationary user terminal in a network |
US8824437B2 (en) * | 2011-03-02 | 2014-09-02 | Ricoh Company,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nd updating access point |
US8750278B1 (en) | 2011-05-26 | 2014-06-10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ff-channel device invitation |
US8983557B1 (en) | 2011-06-30 | 2015-03-17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multi-antenna transceiver |
US9125216B1 (en) | 2011-09-28 | 2015-09-01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interference among multiple radios |
US9706496B2 (en) * | 2011-10-31 | 2017-07-11 |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 Concurrent BLE scanning and initiation for bandwidth efficiency and power saving |
US9253718B2 (en) | 2012-11-04 | 2016-02-02 | Kt Corporation | Establishing wireless connection based on network status |
KR101723214B1 (ko) | 2011-11-30 | 2017-04-06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다중 채널과 다중 송출 전력을 갖는 액세스 포인트 및 셀 형성 방법 |
DE102011087914B4 (de) * | 2011-12-07 | 2013-11-14 | Sebastian Wille | Verfahren zur Verknüpfung von Daten physischer Objekte mit Datenobjekten eines Sozialen Netzwerks |
US9036517B2 (en) | 2012-01-09 | 2015-05-19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TDLS) session between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WO2013119810A1 (en) | 2012-02-07 | 2013-08-15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network communication |
WO2013127699A1 (en) | 2012-02-28 | 2013-09-06 | Telefónica, S.A. | A dynamic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
US9609676B1 (en) | 2012-03-30 | 2017-03-28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Efficient transition from discovery to link establishment |
CN102665235B (zh) * | 2012-05-11 | 2015-01-07 |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在热点ap中自动识别天线数量和功率的方法 |
CN103428769B (zh) * | 2012-05-16 | 2016-11-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分流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13174672A1 (en) | 2012-05-25 | 2013-11-28 | Telefonica, S.A. |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a wireless link optimization and a use thereof for transmission power and interference reduction |
US9450649B2 (en) | 2012-07-02 | 2016-09-20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Shaping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ignals |
US8908591B2 (en) * | 2012-10-05 | 2014-12-09 | The Boeing Company | Wireless access and network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acecraft |
US9699735B2 (en) | 2012-10-29 | 2017-07-04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Sub-channel detection for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
US9635606B2 (en) | 2012-11-04 | 2017-04-25 | Kt Corporation | Access point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
US9294998B2 (en) | 2012-11-12 | 2016-03-22 | T-Mobile Usa, Inc. | Optimize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devices |
US9860851B2 (en) * | 2013-03-01 | 2018-01-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naging access to transmission medium in a wireless environment |
US9584927B2 (en) | 2013-03-15 | 2017-02-28 |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 Wireless environment interference diagnostic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 system |
US20140341098A1 (en) | 2013-05-15 | 2014-11-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ccess point response to ps-poll |
US10423514B1 (en) * | 2013-10-28 | 2019-09-24 | Symantec Corporation | Automated classification of mobile app battery consumption using simulation |
US8989053B1 (en) | 2013-11-29 | 2015-03-24 | Fedex Corporate Services, Inc. | Association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node network |
WO2015104199A1 (en) | 2014-01-07 | 2015-07-16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Controlling beaconing in a positioning system |
US10003379B2 (en) | 2014-05-06 | 2018-06-19 |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probing bandwidth |
US10453023B2 (en) | 2014-05-28 | 2019-10-22 | Fedex Corporate Services, Inc. | Methods and node apparatus for adaptive node communication within a wireless node network |
FR3031428A1 (fr) * | 2015-01-07 | 2016-07-08 | Orange |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de paquets de donnees selon un protocole d' acces multiple |
US11238397B2 (en) | 2015-02-09 | 2022-02-01 | Fedex Corporate Services, Inc. |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generating a corrective pickup notification for a shipped item using a mobile master node |
US10242357B1 (en) | 2015-06-30 | 2019-03-26 | Square, Inc. | Configuration of a payment object reader |
US10491479B2 (en) | 2015-07-08 | 2019-11-26 | Fedex Corporate Services, Inc. |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time gap related monitoring for an event candidate related to an ID node within a wireless node network |
CA3014870A1 (en) | 2016-03-23 | 2017-09-28 | Fedex Corporate Services, Inc. |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elf-adjusting a broadcast setting of a node in a wireless node network |
US10366383B2 (en) * | 2016-03-31 | 2019-07-30 | Square, Inc. | Combined reliable and unreliable data transmission |
US9542678B1 (en) | 2016-03-31 | 2017-01-10 | Square, Inc. | Exclusive bonding of wireless devices |
US10659574B2 (en) * | 2016-10-06 | 2020-05-19 | Ht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DE102017004365B4 (de) * | 2017-05-05 | 2024-02-08 | Diehl Metering Systems Gmbh | Batteriebetriebener Smartmetering-Zähler |
CN107197511B (zh) * | 2017-07-07 | 2020-04-14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调整方法和系统 |
US11019513B2 (en) * | 2018-07-25 | 2021-05-25 |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 Measuring device and measuring method for low-attenuation measuring environments |
US11403888B2 (en) * | 2018-09-24 | 2022-08-02 | Gojo Industrie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data packet beaconing to determine compliance with protocols |
US11140139B2 (en) * | 2018-11-21 | 2021-10-05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Adaptive decoder selection for cryptographic key generation |
US10716075B1 (en) | 2019-03-07 | 2020-07-1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Transmit power control of access point with active sensor feedback |
CN113014295B (zh) * | 2021-02-24 | 2022-03-08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去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上行联合接收方法 |
EP4084525A1 (en) * | 2021-04-28 | 2022-11-02 | Google LLC | Configur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ignals between devic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99094A (en) * | 1986-10-22 | 1999-12-07 | Nilssen; Ole K. | Combination telephone and smoke alarm system |
US5790536A (en) * | 1989-01-31 | 1998-08-04 | Norand Corporation | Hierarch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ing intelligent data, program and processing migration |
US5267262A (en) * | 1989-11-07 | 1993-11-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tter power control system |
US5265119A (en) * | 1989-11-07 | 1993-11-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CDMA cellular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
US5949776A (en) * | 1990-01-18 | 1999-09-07 | Norand Corporation | Hierarch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premises, peripheral and vehicular local area networking |
US5129098A (en) * | 1990-09-24 | 1992-07-07 | Novatel Communication Ltd. | Radio telephone using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
GB9114808D0 (en) * | 1991-07-09 | 1991-08-28 | Philips Electronic Associated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
US5241542A (en) * | 1991-08-23 | 1993-08-3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Battery efficient operation of scheduled access protocol |
US5410738A (en) * | 1991-09-03 | 1995-04-25 | Ncr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IL105476A0 (en) * | 1992-08-13 | 1993-08-18 | Utics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lecting data from a number of remote sensors |
US5333175A (en) * | 1993-01-28 | 1994-07-26 |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power control in TDMA portable radio systems |
US7885242B2 (en) * | 1993-12-23 | 2011-02-08 | Broadcom Corp. | Enhanced mobility and address resolution in a wireless premises based network |
FI941779L (fi) | 1994-04-15 | 1995-10-16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Kanavanvaihto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
CA2129193C (en) * | 1994-07-29 | 1999-07-20 | Peter E. Reissner | Access point tracking for mobile wireless network node |
US5528593A (en) * | 1994-09-30 | 1996-06-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in a variable rat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123600B2 (en) * | 1995-06-30 | 2006-10-17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Initial power control for spread-spectrum communications |
US5802467A (en) * | 1995-09-28 | 1998-09-01 | Innovative Intelcom Industries | Wireless and wired communications, command, control and sensing system for sound and/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
US6075974A (en) * | 1996-11-20 | 2000-06-13 | Qualcom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hresholds and measurements of received signals by anticipating power control commands yet to be executed |
US5740363A (en) * | 1996-11-26 | 1998-04-14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w power communications between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
ES2184430T3 (es) * | 1998-04-17 | 2003-04-0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on por radio y procedimiento que permite ajustar la velocidad de transmision. |
US6304556B1 (en) * | 1998-08-24 | 2001-10-16 | Cornell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 Routing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protocols for ad-hoc networks |
US6377782B1 (en) * | 1999-03-01 | 2002-04-23 | Mediacell,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a client device and a linear broadband network |
US6535723B1 (en) * | 1999-03-15 | 2003-03-18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of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multiple information rates |
US6751455B1 (en) * | 1999-09-17 | 2004-06-15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Power- and bandwidth-adaptive in-hom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power-grid-powered agents and battery-powered clients |
AU2001231175A1 (en) * | 2000-01-26 | 2001-08-07 | Vyyo, Ltd. | Quality of service scheduling scheme for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
US6396457B1 (en) * | 2000-02-29 | 2002-05-28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Concentrator for coupling local wireless networks to a wired network |
DE60101388T2 (de) * | 2000-04-10 | 2004-09-16 | Zensys A/S | Hf-hausautomatisierungssystem mit vervielfältigbaren steuerungen |
US6633761B1 (en) * | 2000-08-11 | 2003-10-14 | Reefedge, Inc. | Enabling seamless user mobility in a short-range wireless networking environment |
US6735448B1 (en) * | 2000-11-07 | 2004-05-11 | Hrl Laboratories, Llc | Power management for throughput enhancement in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
WO2002047321A2 (en) * | 2000-12-08 | 2002-06-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power save in a mobile terminal |
KR100696222B1 (ko) * | 2001-06-13 | 2007-03-21 | 아이피알 라이센싱, 인코포레이티드 | 무선 유지 채널 전력 제어를 조정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GB0116441D0 (en) | 2001-07-05 | 2001-08-29 | Flexitallic Ltd |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vermiculite foil |
US6965605B1 (en) * | 2001-09-10 | 2005-11-15 | Cisco Technologies, Inc. | Split access point |
JP3888130B2 (ja) | 2001-11-01 | 2007-02-2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のステーション |
US6879840B2 (en) * | 2001-11-30 | 2005-04-12 | M2 Network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QoS-based joint rate and power control algorithm in multi-rate wireless systems |
KR100850989B1 (ko) * | 2002-01-05 | 2008-08-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자동 반복 요청(arq)시스템에서응답정보(ack/nack)신호에 대한 전력제어 방법 |
US7058029B2 (en) * | 2002-01-25 | 2006-06-06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Dynamic power control for a TDMA based air interface |
US6904021B2 (en) * | 2002-03-15 | 2005-06-07 | Mesh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daptive control of transmit power and data rate in an ad-hoc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7110783B2 (en) * | 2002-04-17 | 2006-09-19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Power efficient channel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7230933B2 (en) * | 2002-04-17 | 2007-06-1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Reducing idle power consumption in a networked battery operated device |
EP1727388B1 (en) | 2002-05-24 | 2009-05-06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 of congestion in CDMA systems |
US7039417B2 (en) * | 2003-09-25 | 2006-05-02 | Lenovo Pte Ltd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access point data rate degradation |
US6990350B2 (en) * | 2002-07-09 | 2006-01-24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 Optical wireless networks with adjustable topologies |
US7127222B2 (en) * | 2002-09-26 | 2006-10-24 | Broadcom Corporation |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djustment of a radio receiver |
US7366519B2 (en) * | 2002-10-21 | 2008-04-29 |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ing link space information |
US7330740B2 (en) * | 2002-10-22 | 2008-02-12 | Broadcom Corporation | Cell phone wireless speaker-microphone sleep modes |
US7103314B2 (en) * | 2002-12-27 | 2006-09-05 |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forming wireless devices to worldwide regulations |
US20040229563A1 (en) | 2003-02-14 | 2004-11-18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indoor environment |
US7266089B2 (en) * | 2003-02-21 | 2007-09-04 |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a wireless network |
CN1265660C (zh) * | 2003-03-24 | 2006-07-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系统的负载控制方法及通讯系统的负载过载报警装置 |
KR100489956B1 (ko) * | 2003-05-12 | 2005-05-16 |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Dcf 기반 무선망에서의 소비전력 개선 방법 |
US7162250B2 (en) * | 2003-05-16 | 2007-01-0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 sharing in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based on dynamic transmission power adjustment of access points |
US7672263B2 (en) * | 2003-06-30 | 2010-03-02 | Nokia Corporation | Adaptive power save mode for short-range wireless terminals |
US7161916B2 (en) * | 2003-08-20 | 2007-01-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rate sele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transport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406296B2 (en) * | 2003-08-22 | 2008-07-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Co-located radio operation |
CN1592245A (zh) * | 2003-09-02 | 2005-03-09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中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US7356305B2 (en) | 2003-12-19 | 2008-04-08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Vehicle enabled networks |
US20050152283A1 (en) * | 2004-01-08 | 2005-07-14 | David Ritzenthaler | Wireless device discovery |
US7415262B2 (en) | 2004-03-29 | 2008-08-19 | Intel Corporation | Wireless access point power control |
KR100603561B1 (ko) | 2004-04-16 | 2006-07-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송신 전력 제어 기반 무선랜 시스템 및 그 송신 전력 제어방법 |
US7554941B2 (en) | 2004-09-10 | 2009-06-30 | Nivi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
KR100621592B1 (ko) * | 2004-10-19 | 2006-09-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송신 신호의 파워를 조절하는 서브 액세스 포인트, 시스템및 그 방법 |
WO2006043903A1 (en) | 2004-10-21 | 2006-04-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in multi-hop cellular networks |
US7853204B2 (en) | 2004-10-21 | 2010-12-1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a relay mobil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20060268924A1 (en) * | 2005-04-01 | 2006-11-30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a deferred transmission level and a transmission power lev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359674B2 (en) * | 2005-05-10 | 2008-04-15 | Nokia Corporation | Content distribu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enhancing service distribution in short range radio environment |
US7653386B2 (en) * | 2006-05-05 | 2010-01-26 | Broadcom Corporation | Access point multi-level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supporting periodic high power level transmissions |
US7720038B2 (en) * | 2006-03-22 | 2010-05-18 | Broadcom Corporation | Cell network selectively applying proxy mode to minimize power |
US7676241B2 (en) * | 2006-03-22 | 2010-03-09 | Broadcom Corporation | Access point and terminal wireless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based on point to point parameter exchanges |
US7830845B2 (en) * | 2006-03-22 | 2010-11-09 | Broadcom Corporation | Adaptive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to accommodate hidden terminal conditions |
US7583625B2 (en) * | 2006-04-06 | 2009-09-01 | Broadcom Corporation | Access point multi-level transmission power and protocol control based on the exchange of characteristics |
MX2010010913A (es) * | 2008-04-04 | 2010-12-21 | Powerwave Cognition Inc | Metodos y sistemas para una internet movil de banda ancha, enrutable. |
-
2006
- 2006-04-06 US US11/398,930 patent/US7583625B2/en active Active
- 2006-11-29 EP EP06024747.5A patent/EP1843482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
- 2007-04-04 TW TW96112072A patent/TWI36351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04-04 CN CN 200710096842 patent/CN10111486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8-03 US US12/534,655 patent/US7787901B2/en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7-27 US US12/844,687 patent/US7894846B2/en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1-12 US US13/004,999 patent/US816998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4-02 US US13/437,393 patent/US829526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9-13 US US13/613,583 patent/US8953524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787901B2 (en) | 2010-08-31 |
CN101114861B (zh) | 2010-12-08 |
US20130021959A1 (en) | 2013-01-24 |
US20120188927A1 (en) | 2012-07-26 |
US20090291705A1 (en) | 2009-11-26 |
US8169989B2 (en) | 2012-05-01 |
US20110103363A1 (en) | 2011-05-05 |
US20070238417A1 (en) | 2007-10-11 |
EP1843482A3 (en) | 2013-09-04 |
US20100290450A1 (en) | 2010-11-18 |
US7894846B2 (en) | 2011-02-22 |
US7583625B2 (en) | 2009-09-01 |
TW200841620A (en) | 2008-10-16 |
US8295260B2 (en) | 2012-10-23 |
US8953524B2 (en) | 2015-02-10 |
CN101114861A (zh) | 2008-01-30 |
EP1843482A2 (en) | 2007-10-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63512B (en) | Access point multi-level transmission power and protocol based on the exchange of characteristics | |
US7653386B2 (en) | Access point multi-level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supporting periodic high power level transmissions | |
US7830845B2 (en) | Adaptive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to accommodate hidden terminal conditions | |
US7676241B2 (en) | Access point and terminal wireless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based on point to point parameter exchanges | |
CN101217785B (zh) | 通信架构中的无线网络、接入点和客户端设备 | |
KR101618417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릴레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US7864742B2 (en) | Cell network using friendly relay communication exchanges | |
US8170546B2 (en) | Client device characterization of other client device transmissions and reporting of signal qualities to access point(s) | |
TW200847688A (en) | Interference parameter reporting from client devices to access point for use in modifying wireless operations | |
Peng et al. | Cluster-based multicast transmission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 |
TW200838202A (en) | Inter-cell power control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 |
US20130016652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lay node selection and power allocation in wireless relay network | |
Feng et al. | Auction-style cooperative medium access control | |
US9456427B1 (en) | Dynamic power optimization to increase coverage | |
TW200805925A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gnaling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a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