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36555B - Lens barrel having cam-cylinder with cam-groove and varying wall thickness, lens barrel having guide-cylinder with varying wall thickness, and lens barrel having the cam-cylinder and the guide-cylinder - Google Patents
Lens barrel having cam-cylinder with cam-groove and varying wall thickness, lens barrel having guide-cylinder with varying wall thickness, and lens barrel having the cam-cylinder and the guide-cylinder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236555B TWI236555B TW093118439A TW93118439A TWI236555B TW I236555 B TWI236555 B TW I236555B TW 093118439 A TW093118439 A TW 093118439A TW 93118439 A TW93118439 A TW 93118439A TW I236555 B TWI236555 B TW I23655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
- barrel
- lens
- guide
-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6351 engineering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Description
1236555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用於例如相機之可伸長透鏡鏡筒 【先前技術】 一典型的可伸長透鏡鏡筒係揭示於例如日本先行公開 案第2002-277711號。此可伸長透鏡鏡筒利用一差動可延 長機構,其中一差動筒及一直線調整部件相對地旋轉,以 使配置鄰接差動筒及直線調整部件的對應內及外周之透鏡 鏡筒組件被伸長或縮回。 圖4至圖6解說一數位相機,其設有日本先行公開案 第2 002-2777 1 1號中所揭示的透鏡鏡筒。詳細來說,圖4 解說此相機的操作狀態,亦即,透鏡鏡筒伸長的狀態。圖 6解說此相機的非操作狀態,亦即,透鏡鏡筒縮回的狀態 。圖5爲沿著圖4中的線5-5截取之第一透鏡保持銷部 121a的截面圖。 參考圖4至6,此相機設有一相機本體1 〇 1、一液晶 顯示單元102、及一蓋件103。液晶顯示單元102及一操 作部件(未顯示)係包括於蓋件103中,且,相機本體 1〇1係以蓋件103覆蓋。相機本體101包括一取景塊104 、一具有電路的硬基板105、一電池、一記錄單元、一頻 閃燈、及一可伸長透鏡鏡筒1 06。電池、記錄單元及頻閃 燈未顯示於圖式中。 -4 - 1236555
現將說明使用於此型數位相機的透鏡鏡筒106的結構 〇 此相機另設有一電荷耦合器(CCD ) 107,亦即’攝 像元件;一低通濾波器108 ; —底座109 ; —第三透鏡 110; —第三透鏡保持器111;及一透鏡移動機構112,其 包括一步進馬達及一螺紋滾動單元。電荷耦合器1 及低 通濾波器108係固定至底座109。支撐第三透鏡110的第 三透鏡保持器111係附接至底座109。透鏡移動機構112 移動第三透鏡110於光軸方向。再者,此相機包括一固定 筒113、一驅動環114、及一齒輪陣列115。固定筒113 係固定底座109,且,固定筒113的內周設有一凸輪溝 1 13a及一直線開口 1 13b。驅動環1 14係配置在固定筒 113的周圍,且可相對於光軸而旋轉。驅動環114的外周 設有一齒輪部114a。驅動環114係藉由諸如透鏡鏡筒馬 達的透鏡鏡筒驅動單元(未顯示)及齒輪陣列1 1 5,經由 齒輪部114a予以驅動。再者,驅動環114的內周設有一 驅動開口 1 14b。 固定筒113包圍一凸輪筒116,其外周設有一凸輪銷 116a及一驅動銷116b。凸輪銷116a與固定筒113的凸輪 溝113a嚙合,且,驅動銷116與驅動環114的驅動開口 114b嚙合。再者,凸輪筒116的內周設有第一凸輪溝 116c及第二凸輪溝116d。當驅動環114旋轉時,驅動銷 1 16b與驅動開口 1 14b嚙合,且容許凸輪筒1 16相對於光 軸而旋轉,同時,凸輪銷1 16a沿著凸輪溝1 13a移動。 -5- (3) 1236555 此相機另設有一由凸輪筒116包圍的直線筒117、一 第一透鏡118、一透鏡阻擋層119、一阻擋層驅動單元 120、及一第一透鏡保持筒121。直線筒117包括數個直 線鍵11 7 a,其與固定筒1 1 3的直線開口 1 1 3 b嚙合。再者 ,相對於光軸方向,直線筒117的一端設有卡口 117b, 其另一端設有凸緣117c,以使凸輪筒116配置於卡口 117b與凸緣117c之間。因此,直線筒117可移動於光軸 方向,然而不會與凸輪筒116 —起旋轉。直線筒117另設 有三個延伸通過筒壁的第一直線開口 11 7d,及三個亦延 伸通過筒壁的第二直線開口 Η 7e。透鏡阻擋層119係用 來保護當透鏡鏡筒處於縮回狀態時之第一透鏡118。阻擋 層驅動單元1 2 0係用來開啓及關閉透鏡阻擋層1 1 9。透鏡 阻擋層119及阻擋層驅動單元120係固定鄰接至第一透鏡 保持筒1 2 1的前方。 第一透鏡保持筒121包括三個與凸輪筒116的對應第 一凸輪溝116c嚙合的銷部121a,及三個與直線筒117的 對應第一直線開口 U7d嚙合的直線鍵12 lb。第一透鏡保 持筒1 2 1僅可由直線筒1 1 7予以直線移動,且因此,不會 與凸輪筒1 1 6 —起旋轉。因此,銷部1 2 1 a沿著凸輪筒 1 16的凸輪溝1 16c滑動,以使第一透鏡保持筒121向前 或向後移動於光軸方向。 此相機另設有一第二透鏡122、一第二透鏡保持器 125、一快門葉片123、及一快門驅動單元124。第二透鏡 122係由第二透鏡保持器125予以支撐。快門葉片123及 -6- (4) 1236555 快門驅動單元124係附接至第二透鏡保持器125。第二透 鏡保持器1 2 5包括兩個凸輪銷(未顯示)、一偏移銷1 2 7 、及直線鍵125b。此兩凸輪銷與凸輪筒116的對應第二 凸輪溝116d嚙合。偏移銷127係藉由一彈簧126對著第 二凸輪溝116d的一者向外偏移於透鏡阻擋層的徑向。直 線鍵125b與直線筒1 17的對應第二直線開口 1 1 7e嚙合。 第二透鏡保持器125僅被允許藉由第二直線開口 117e移動於光軸方向,且不會與凸輪筒116 —起旋轉。 這意指,第二透鏡保持器125不會相對於相機主體101而 旋轉,然而,藉由與第二凸輪溝116d的嚙合,向前或向 後移動於光軸方向。 硬基板105的電路係經由一撓性印刷基板128而電連 接至透鏡鏡筒驅動單元、透鏡移動機構1 1 2、及快門驅動 單元1 24。在設有此種差動可伸長的數位相機中,當蓋件 103中的操作部件被操作來將此相機自圖6中的非操作狀 態切換至圖4中的操作狀態時,透鏡驅動單元係經由硬基 板105上的電路予以啓動。因此,驅動環114被旋轉,以 使凸輪筒116及第一透鏡保持筒121被向前或向後驅動於 光軸方向。再者,第二透鏡保持器125向外移動於光軸方 向。再者,透鏡移動機構112亦被啓動來移動第三透鏡 1 1 0。因此,光學組件係定位至圖4中所示的狀態。 當快門被點動於操作狀態時,相機執行自動對焦及自 動曝光,然後處理並記錄影像。 圖8解說一受損的透鏡鏡筒,其係在伸長的狀態時例 (5) 1236555 如相機掉落所造成的。尤其,透鏡鏡筒的前表面係例如受 到相機掉落時所造成的大衝擊。 透鏡鏡筒的前表面係受到如圖8中箭頭所指的衝擊。 此衝擊造成第一透鏡保持筒1 2 1的銷部1 2 1 a的一者自對 應的第一凸輪溝116c脫離。 依據日本先行公開案第2002-277711號,如圖7中所 示,直線筒117的每一第二直線開口 117e設有爪部ll7f 及117g,其相向延伸於透鏡鏡筒的圓周方向。再者,第 一透鏡保持筒121具有直線導引溝,亦即,軌121c及 121d,其可分別與爪部1 17f及1 17g嚙合於透鏡鏡筒的徑 向。軌121c及121d延伸於光軸方向。因此,爪部ll7f 及1 17g以及軌121c及121d防止凸輪從動件,亦即,銷 部1 2 1 a,自凸輪溝1 1 6c的移動。這意指,即使對第一透 鏡的衝擊給予對凸輪從動件的力,凸輪從動件被防止自凸 輪溝1 1 6c脫離於透鏡鏡筒的徑向。因此,這防止透鏡鏡 筒受損。 然而,以此種結構,會發生一大衝擊可迫使凸輪從動 件,亦即,銷部1 2 1 a,卡入凸輪溝1 1 6 c的例子’此造成 透鏡鏡筒受損。 針對此問題的對策’這是可能使用一更硬的材料在凸 輪筒116上,或者提供一更大的深度在凸輪溝116c上, 以使銷部121a的更大部分可嵌入凸輪溝116c。 使用於相機的典型透鏡鏡筒通常係以諸如聚碳酸酯的 工程塑料製成。其理由在於’工程塑料具有一適當的重量 -8- (6) 1236555 對強度的比,且,考慮到提供複合的結構,具有高撓性。 再者,工程塑料有助於成本降低。通常,爲了增加強度, 以例如碳纖維或玻璃纖維形成的顆粒可加入塑料中。然而 ,由於這些添加物降低了使用於透鏡鏡筒的製造用製模的 耐用度之事實,這些添加物造成問題,且不是令人滿意的 。另一方面,提供更大的深度在凸輪溝116c上,其增加 凸輪筒116的厚度,且導致凸輪筒115的更大外直徑。此 造成整個透鏡鏡筒具有更大的直徑,且違反了近年來在尺 寸及重量的減小上之趨勢。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可耐大衝擊之小型輕量 的透鏡鏡筒。依據本發明的透鏡鏡筒,包含:一透鏡保持 筒,其支撐一透鏡,且設有一凸輪從動件及一直線鍵;一 凸輪筒,其具有一凸輪溝,該凸輪溝與該凸輪從動件嚙合 ,以施加一驅動力至該透鏡保持筒於光軸方向;及一導引 筒,其由該凸輪筒圍住,該導引筒具有一直線導引開口’ 該直線導引開口與該直線鍵嚙合。該凸輪筒具有一第一部 位及一第二部位,該第一部位的壁厚大於該第二部位的壁 厚,以使該第一部位具有比該第二部位更高的高度在凸輪 筒的內周上。該導引筒具有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該第一 部相當於凸輪筒的第一部位以及該第二部相當於凸輪筒的 第二部位,該第二部的壁厚大於該第一部的壁厚’以使該 第二部具有比該第一部更高的高度在導引筒的外周上° -9- 1236555 (7) 再者,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形態之透鏡鏡筒,包含:一 透鏡保持筒,其支撐一透鏡,且設有一凸輪從動件;及一 凸輪筒,其具有一凸輪溝,該凸輪溝與該凸輪從動件嚙合 ,以施加一驅動力至該透鏡保持筒於光軸方向。該凸輪筒 具有一第一部位及一第二部位,該第一部位的壁厚大於該 第二部位的壁厚,以使該第一部位具有比該第二部位更高 的高度在凸輪筒的內周上。 再者,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形態之透鏡鏡筒,包含:一 透鏡保持筒,其支撐一透鏡,且設有一直線鍵;及一導引 筒,其由該凸輪筒圍住,該導引筒具有一直線導引開口, 該直線導引開口與該直線鍵嚙合,以導引該透鏡保持筒於 光軸方向。該導引筒具有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該第二部 的壁厚大於該第一部的壁厚,以使該第二部具有比該第一 部更高的高度在導引筒的外周上。 依據另一形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透鏡鏡筒,包含: (a ) —透鏡支撐構件,其設有一凸輪從動件及一直線鍵 ;(b) —凸輪筒,其具有一內部表面及一凸輪溝在該內 部表面上,該凸輪溝係配置與該凸輪從動件嚙合,以施加 一驅動力至該透鏡支撐構件於光軸方向;及(c) 一導引 筒,其由該凸輪筒圍住,該導引筒具有一直線導引開口, 該直線導引開口與該直線鍵嚙合,以導引該透鏡支撐構件 於光軸方向。該凸輪筒具有一第一部位及一第二部位,該 兩部位軸向地延伸,其中該凸輪溝係位在該第一部位的內 周表面及該第二部位的內周表面上。量取自凸輪筒的第一 -10- (8) 1236555 部位的內部表面之位在凸輪筒的第一部位之凸輪筒的內直 徑,係小於量取自凸輪筒的第二部位的內部表面之位在凸 輪筒的第二部位之凸輪筒的內直徑。該導引筒具有一第一 部位及一第二部位,該兩部位軸向地延伸,其中該導引筒 的第一部位相當於該凸輪筒的第一部位,以及該導引筒的 第二部位相當於該凸輪筒的第二部位。該直線導引開口係 位於該導引筒的第一及第二部位兩者中。量取自導引筒的 第一部位的外部表面之位在導引筒的第一部位之導引筒的 外直徑,係小於量取自導引筒的第二部位的外部表面之位 在導引筒的第二部位之導引筒的外直徑。 依據另一形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透鏡鏡筒,包含: (a ) —透鏡支撐構件,其設有一凸輪從動件;及(b ) — 凸輪筒,其具有一內部表面及一凸輪溝在該內部表面上, 其中該凸輪溝與該凸輪從動件嚙合,以施加一驅動力至該 透鏡支撐構件於光軸方向。該凸輪筒具有一第一部位及一 第二部位,該兩部位軸向地延伸,其中該凸輪溝係位在該 第一部位的內周表面及該第二部位的內周表面上。量取自 凸輪筒的第一部位的內部表面之位在凸輪筒的第一部位之 凸輪筒的內直徑,係小於量取自凸輪筒的第二部位的內部 表面之位在凸輪筒的第二部位之凸輪筒的內直徑。 依據另一形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透鏡鏡筒,包含: (a ) —透鏡支撐構件,其包括一直線鍵;及(b ) —導引 筒,其具有一直線導引開口,該直線導引開口與該直線鍵 嚙合,以導引該透鏡支撐構件於光軸方向。該導引筒具有 -11 - (9) 1236555 一第一部位及一第二部位,該兩部位軸向地延伸。該直線 導引開口係位於該導引筒的第一及第二部位兩者中。量取 自導引筒的第一部位的外部表面之位在導引筒的第一部位 之導引筒的外直徑,係小於量取自導引筒的第二部位的外 部表面之位在導引筒的第二部位之導引筒的外直徑。 參照附圖,從以下較佳實施例的說明,本發明的其它 目的、特徵及優點將變得顯而易見的。 【實施方式】 以下,依據圖式的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 圖1及圖2爲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透鏡鏡筒的構造圖 。詳細來說,圖1爲透鏡鏡筒基本構造的立體透視圖,圖 2爲透鏡鏡筒的相關組件的剖面圖。由於鏡片鏡筒的基本 構造,類似於設有「差動伸長機構」的習知例(圖4〜圖 6),因此圖1及圖2僅就有關本發明的組件說明。 圖1及圖2中,透鏡鏡筒包括凸輪筒16,直線筒17 ,第一透鏡保持筒21,第一透鏡18,其各自與圖4〜圖6 中當中的凸輪筒116,直線筒117,第一透鏡保持筒121 ,第一透鏡1 1 8有著類似的形狀,並且擁有同等的機能。 詳細來說,支撐第一透鏡18的第一透鏡保持筒21, 設有3個作用如凸輪從動件的銷部2 1 a,圖1有表示其中 的2個銷部。3個直線鍵部21b,設置於第一保持筒21上 ,與直線筒17的第一直線開口 17d嚙合。根據上述,當 旋轉凸輪筒16時,第一保持鏡筒21會被依照凸輪筒16 -12· (10) 1236555 之凸輪溝16c的凸輪上升路線所導引,沿著與光軸同一方 向直線移動。如圖2所示,凸輪筒16的壁厚不均一,因 爲凸輪筒16的內周有高度差α (亦即,在垂直於光軸的 徑向上)。高度差α係設定在適於照相機的變焦功能之範 圍。 圖3爲凸輪上升路線圖,表示配置於第一保持筒21 用凸輪筒16內周的三個凸輪溝16c其中一者的凸輪上升 路線。本圖爲了要簡單表達,僅表示圖3中所述的凸輪溝 16c的一條凸輪上升路線。 通常,每一凸輪溝1 6c係在其鄰接攝像側的端部平行 於光軸,以便在透鏡鏡筒的組裝過程中,第一透鏡保持筒 2 1及直線鏡筒1 7可自凸輪筒1 6鄰接攝像表面的側插入 。凸輪溝16c然後垂直於光軸而旋轉,並界定一平坦部, 亦即,一縮回點。當第一保持筒2 1定位於此平坦部時, 鏡筒係處於縮回狀態。接著,凸輪溝1 6c界定一延伸部, 其中透鏡鏡筒可延伸一有效量。接著此部分,凸輪溝1 6c 界定一變焦用凸輪部,其將被界定爲一變焦區。此變焦區 的兩端點分別爲廣角點及望遠點(亦即,遠距照相)。 再者,凸輪溝1 6c具有接在變焦區之後的光軸平行部 。直線筒17鄰接第一透鏡18的一端設有卡口 17b。因此 ,爲了組合直線筒17與凸輪筒16,使每一卡口 17b通過 光軸平行部。因此,參考圖3,在凸輪筒16的旋轉方向 之變焦區相當於光軸移動範圍1 6d,亦即,變焦範圍1 6d 。參考圖2,依據此實施例,凸輪筒1 6鄰接一欲被照相 -13· (11) 1236555 的物體之壁厚(t+ α ),比鄰接攝像側的壁厚(t )更大 達高度差α。因此,(t+α )壁厚範圍被設定爲變焦範圍 1 6d ° 在照相的過程中,第一透鏡保持筒2 1的位置通常受 限於變焦範圍i 6d內。當電源切斷時,或當相機被切換至 影像複製模式時,第一透鏡保持筒21移至凸輪溝16c的 平坦部,亦即,縮回點,以使透鏡鏡筒縮回。因此,這意 指,如果透鏡鏡筒收到由於相機掉落造成的大衝擊,第一 透鏡保持筒21的銷部21a將被定位在變焦範圍16d內。 因此,爲了增進透鏡鏡筒的強度,僅需要在變焦範圍16d 內,使凸輪溝16c的深度增加高度差α的量。 再者,(t+ α )壁厚在變焦範圍16d內的限制,防止 直線筒1 7的壁厚的不必要減小。詳細來說,如圖2中所 示,相較於鄰接其中直線筒17更厚達高度差α的量之攝 像側的部分,直線筒1 7相當於凸輪筒(t+ α )壁厚的部 分係薄的。 依據此實施例,直線筒1 7的較厚部分設有阻光溝 1 7e。詳細來說,雖然有經由第一透鏡1 8進入直線筒1 7 的一些不想要光束形成一鬼影像在攝像表面上之例子,這 可藉由配置阻光溝17e在直線筒17的內周附近予以防止 。阻光溝1 7 e改變入射光的反射角度’且防止不想要的光 在攝像表面上形成影像。再者,如圖2中所示,阻光溝 1 7e較佳地係配置在直線筒1 7的內周鄰接攝像側的附近 。這是因爲鬼影像通常係由鄰接攝像側的直線筒1 7中的 -14- (12) 1236555 光反射所形成。 如先前所述,透鏡鏡筒受到大衝擊的唯一時候,係在 當第一透鏡保持筒2 1的銷部2 1 a定位於變焦範圍1 6d內 之時。依據此實施例,爲增進變焦範圍16d中凸輪筒16 的強度,凸輪筒16在變焦範圍16d中的徑向,製作的更 厚達高度差α的量。另一方面,直線筒17相當於凸輪筒 1 6的更厚部位之部分,亦即,(t+ α )壁厚範圍,係製 作的更厚達高度差α的量。這防止透鏡鏡筒的外直徑的增 大。因此,提供一種可耐大衝擊之小型且輕量的透鏡鏡筒 〇 再者,取代在直線筒17的較薄部分上之配置,阻光 溝17e係配置在直線筒17鄰接通常會形成鬼影像的攝像 側之內周附近(亦即,在直線筒1 7的較厚部分)。 因此,完成一種小型且輕量的透鏡鏡筒,其可耐衝擊 ,且可防止不想要的光進入攝像表面。 除了本文以不同方式揭示之外,圖式中槪略地或以整 體形式顯示的各種組件係分別熟知的,且,對於本發明的 製作或使用,或對於本發明的最佳模式的說明,其內部結 構及操作不是關鍵性的。 雖然本發明已參照目前被認定的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 ,要瞭解到,本發明並未受限於所揭示的實施例。相反地 ,本發明被預期地涵蓋申請專利範圍的精神及領域內所包 括的各種修改及等效配置。以下請求項的範圍,將被給予 最槪括的詮釋,以包含所有的此種修改以及等效的結構及 -15- (13) 1236555 功能。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透鏡鏡筒的基本結構的 立體透視圖。 圖2爲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透鏡鏡筒的相關組件的 橫截面圖。 圖3爲解說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配置於凸輪筒的內 周之三個凸輪溝的一者的凸輪上升路線之示意圖。 圖4爲一相機的截面圖,其包括具有伸長/縮回功能 之習知差動可伸長透鏡鏡筒。 圖5爲沿著圖4的線5-5所取的截面圖。 圖6爲圖4中相機的透鏡鏡筒處於縮回狀態之截面圖 〇 圖7爲沿著圖4的線5-5所取的截面圖,其中透鏡鏡 筒具有一替代結構。 圖8爲解說圖4的習知結構在透鏡鏡筒的前表面受到 衝擊的例子中所存在的缺點之截面圖。 主要元件對照表 16 :凸輪筒 1 6 c :凸輪溝 1 6 d :變焦範圍 1 7 :直線筒 •16- (14) (14)1236555 17b :卡□ 1 7 d :第一直線開口 17e :阻光溝 1 8 :第一透鏡 2 1 :第一透鏡保持筒 2 1 a ·銷部 2 1 b :直線鍵部 1 0 1 :相機本體 1 0 2 :液晶顯示單元 1 0 3 :蓋件 1 04 :取景塊 105 :硬基板 1 0 6 :透鏡鏡筒 1 0 7 :電荷稱合器 108 :低通濾波器 1 09 :底座 1 1 0 :第三透鏡 1 1 1 :第三透鏡保持器 1 1 2 :透鏡移動機構 1 13 :固定筒 113a :凸輪溝 1 1 3 b :直線開口 1 1 4 :驅動環 1 14a :齒輪部 -17- (15) (15)1236555 1 14b :驅動開口 1 15 :凸輪筒 1 1 6 :凸輪筒 1 1 6 a :凸輪銷 1 1 6 b :驅動銷 116c:第一凸輪溝 1 1 6 d :第二凸輪溝 1 1 7 :直線筒 1 1 7 a :直線鍵 117b :卡□ 117c:凸緣 1 1 7 d :第一直線開口 1 1 7e :第二直線開口 1 17f :爪部 1 17g :爪部 1 18 :第一透鏡 1 1 9 :透鏡阻擋層 120 :阻擋層驅動單元 1 2 1 :第一透鏡保持筒 1 2 1 a ·銷部 1 2 1 b :直線鍵 1 2 1 c ··軌 121d :軌 122 :第二透鏡 -18- 1236555 (16) 1 2 3 :快門葉片 124 :快門驅動單元 125 :第二透鏡保持器 1 2 5 b :直線鍵 126 :彈簧 1 2 7 :偏移銷
-19-
Claims (1)
1236555 (1)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透鏡鏡筒,包含: - 一透鏡保持筒,其支撐一透鏡,且包括一凸輪從動件 及一直線鍵; 一凸輪筒,其具有一凸輪溝,該凸輪溝與該凸輪從動 件嚙合,以施加一驅動力至該透鏡保持筒於光軸方向;及 一導引筒,其由該凸輪筒圍住,該導引筒具有一直線 導引開口,該直線導引開口與該直線鍵嚙合,以導引該透 φ 鏡保持筒於光軸方向; 其中,該凸輪筒具有一第一部位及一第二部位,該第 一部位的壁厚大於該第二部位的壁厚,以使該第一部位具 有比該第二部位更高的高度在凸輪筒的內周上’及 其中,該導引筒具有一第一部及一第一部’該第一部 相當於凸輪筒的第一部位以及該第二部相當於凸輪筒的第 二部位,該第二部的壁厚大於該第一部的壁厚’以使該第 二部具有比該第一部更高的高度在導引筒的外周上。 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鏡筒,其中該第一部 位相當於用來移動透鏡於光軸方向之變焦範匱1 °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鏡筒,其中用於該第 一及第二部位之凸輪筒的外周不具有高度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鏡筒,其中導引筒的 第二部設有阻光溝。 5 . —種透鏡鏡筒,包含: 一透鏡保持筒,其支撐一透鏡’且包括一凸輪從動件 -20- (2) 1236555 ;及 一凸輪筒,其具有一凸輪溝,該凸輪溝與該凸輪從動 件嚙合,以施加一驅動力至該透鏡保持筒於光軸方向; 其中,該凸輪筒具有一第一部位及一第二部位,該第 一部位的壁厚大於該第二部位的壁厚,以使該第一部位具 有比該第二部位更高的高度在凸輪筒的內周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透鏡鏡筒,其中該第一部 位相當於用來移動透鏡於光軸方向之變焦範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透鏡鏡筒,其中用於該第 一及第二部位之凸輪筒的外周不具有高度差。 8 . —種透鏡鏡筒,包含: 一透鏡保持筒,其支撐一透鏡,且包括一直線鍵;及 一導引筒,其由該凸輪筒圍住’該導引筒具有一直線 導引開口,該直線導引開口與該直線鍵嚙合’以導引該透 鏡保持筒於光軸方向; 其中,該導引筒具有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該第二部 的壁厚大於該第一部的壁厚’以使該第二部具有比該第一 部更高的高度在導引筒的外周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透鏡鏡筒,其中導引筒的 第二部設有阻光溝。 10. —種透鏡鏡筒,包含: 一透鏡支撐構件,其包括一凸輪從動件及一直線鍵; 一凸輪筒,其具有一內部表面及一凸輪溝在該內部表 面上,該凸輪溝係配置與該凸輪從動件嚙合,以施加一驅 -21 - (3) 1236555 動力至該透鏡支撐構件於光軸方向;及 一導引筒,其由該凸輪筒圍住,該導引筒具有一直線 導引開口,該直線導引開口與該直線鍵嚙合,以導引該透 鏡支撐構件於光軸方向, 其中,該凸輪筒具有一第一部位及一第二部位,該兩 部位軸向地延伸,其中該凸輪溝係位在該第一部位的內周 表面及該第二部位的內周表面上, 其中,量取自凸輪筒的第一部位的內部表面之位在凸 輪筒的第一部位之凸輪筒的內直徑,係小於量取自凸輪筒 的第二部位的內部表面之位在凸輪筒的第二部位之凸輪筒 的內直徑, 其中,該導引筒具有一第一部位及一第二部位,該兩 部位軸向地延伸,其中該導引筒的第一部位相當於該凸輪 筒的第一部位,以及該導引筒的第二部位相當於該凸輪筒 的第二部位, 其中,該直線導引開口係位於該導引筒的第一及第二 部位兩者中,及 其中,量取自導引筒的第一部位的外部表面之位在導 引筒的第一部位之導引筒的外直徑,係小於量取自導引筒 的第二部位的外部表面之位在導引筒的第二部位之導引筒 的外直徑。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透鏡鏡筒,其中該凸輪 筒的第一部位相當於在光軸方向自一廣角端將透鏡移至一 遠距照相端之變焦範圍,以及,該凸輪筒的第二部位不相 -22- (4) 1236555 當於在光軸方向自一廣角端將透鏡移至一遠距照相端之變 焦範圍。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之透鏡鏡筒,其中用於該 凸輪筒的第一及第二部位之該凸輪筒的外表面具有一恆定 直徑。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透鏡鏡筒,其中該導引 筒的第二部位設有阻光溝。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透鏡鏡筒,其中該導引 筒的第一部位未設有阻光溝。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透鏡鏡筒,其中該凸輪 筒的第一部位係配置在該凸輪筒的第二部位的物體側上。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透鏡鏡筒,其中有數個 凸輪從動件及數個與其各別對應的凸輪溝,且,其中有數 個直線鍵及數個與其各別對應的直線導引開口。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透鏡鏡筒,其中該凸輪 從動件係配置在該直線鍵的上方。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透鏡鏡筒’其中量取自 凸輪筒的第一部位的內部表面之位在凸輪筒的第一部位之 凸輪筒的內直徑,與量取自凸輪筒的第二部位的內部表面 之位在凸輪筒的第二部位之凸輪筒的內直徑之間的差’係 等於量取自導引筒的第一部位的外部表面之位在導引筒的 第一部位之導引筒的外直徑,與量取自導引筒的第二部位 的外部表面之位在導引筒的第二部位之導引筒的外直徑之 間的差。 -23- (5) 1236555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透鏡鏡筒,其中該凸輪 溝延伸在凸輪筒的第一部位的內部表面下方之深度,比該 凸輪溝延伸在凸輪筒的第二部位的內部表面下方之深度更 深。 2 0 . 一種透鏡鏡筒,包含: 一透鏡支撐構件,其包括一凸輪從動件;及 一凸輪筒,其具有一內部表面及一凸輪溝在該內部表 面上,其中該凸輪溝與該凸輪從動件嚙合,以施加一驅動 力至該透鏡支撐構件於光軸方向; 其中,該凸輪筒具有一第一部位及一第二部位,該兩 部位軸向地延伸,其中該凸輪溝係位在該第一部位的內周 表面及該第二部位的內周表面上, 其中,量取自凸輪筒的第一部位的內部表面之位在凸 輪筒的第一部位之凸輪筒的內直徑,係小於量取自凸輪筒 的第二部位的內部表面之位在凸輪筒的第二部位之凸輪筒 的內直徑。 2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透鏡鏡筒,其中該凸輪 筒的第一部位相當於在光軸方向自一廣角端將透鏡移至一 遠距照相端之變焦範圍,以及,該凸輪筒的第二部位不相 當於在光軸方向自一廣角端將透鏡移至一遠距照相端之變 焦範圍。 22. —種透鏡鏡筒,包含: 一透鏡支撐構件,其包括一直線鍵;及 一導引筒,其具有一直線導引開口,該直線導引開口 -24- (6) 1236555 與該直線鍵嚙合,以導引該透鏡支撐構件於光軸方向’ 其中,該導引筒具有一第一部位及一第二部位,該兩 部位軸向地延伸, 其中,該直線導引開口係位於該導引筒的第一及第二 部位兩者中,及 其中,量取自導引筒的第一部位的外部表面之位在導 引筒的第一部位之導引筒的外直徑,係小於量取自導引筒 的第二部位的外部表面之位在導引筒的第二部位之導引筒 的外直徑。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2項之透鏡鏡筒,其中該導引 筒的第二部位設有阻光溝。
-25-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178933A JP4387702B2 (ja) | 2003-06-24 | 2003-06-24 | レンズ鏡筒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500681A TW200500681A (en) | 2005-01-01 |
TWI236555B true TWI236555B (en) | 2005-07-21 |
Family
ID=33535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3118439A TWI236555B (en) | 2003-06-24 | 2004-06-24 | Lens barrel having cam-cylinder with cam-groove and varying wall thickness, lens barrel having guide-cylinder with varying wall thickness, and lens barrel having the cam-cylinder and the guide-cylinder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6992836B2 (zh) |
JP (1) | JP4387702B2 (zh) |
CN (1) | CN1329761C (zh) |
TW (1) | TWI2365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14211B2 (ja) * | 2005-02-16 | 2010-07-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機器 |
JP4645328B2 (ja) * | 2005-07-04 | 2011-03-09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胴及びカメラ |
JP4785452B2 (ja) * | 2005-07-25 | 2011-10-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CN101089905A (zh) * | 2006-06-16 | 2007-12-1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汽车安全系统 |
JP4966615B2 (ja) * | 2006-09-15 | 2012-07-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
JP4726754B2 (ja) * | 2006-09-19 | 2011-07-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
EP2053443A1 (en) * | 2007-10-24 | 2009-04-29 | Swiss Medical Technology GmbH | Zoom system for an optical stereo device |
CN102695670B (zh) * | 2009-09-08 | 2016-02-24 | 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基金会 | 具有集成的碳捕集的重整/水裂解和用于发电的电化学系统的集成 |
JP6508930B2 (ja) | 2014-12-10 | 2019-05-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
JP6403561B2 (ja) | 2014-12-10 | 2018-10-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
US10498937B2 (en) | 2015-06-08 | 2019-12-03 | Lg Innotek Co., Ltd. | Camera module |
CN114265173A (zh) * | 2021-11-24 | 2022-04-01 |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螺旋和凸轮组合的变焦结构 |
CN114935807B (zh) * | 2022-06-01 | 2023-11-24 |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 一种可抗载荷冲击的光学调焦锁紧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78137A (en) * | 1978-11-29 | 1997-10-14 | Nikon Corporation | Camera with annular light shielding member around axially moving lens housing |
JPH05119367A (ja) * | 1991-10-23 | 1993-05-18 | Asahi Optical Co Ltd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絞機構 |
CN1069974C (zh) * | 1995-02-08 | 2001-08-22 | 佳能株式会社 | 透镜筒 |
JP3548471B2 (ja) * | 1999-11-15 | 2004-07-28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漏光防止装置 |
JP4521916B2 (ja) * | 2000-02-10 | 2010-08-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用カム筒、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カメラ |
JP4671315B2 (ja) | 2001-03-15 | 2011-04-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 |
-
2003
- 2003-06-24 JP JP2003178933A patent/JP438770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6-17 US US10/868,782 patent/US699283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6-24 CN CNB2004100628394A patent/CN132976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6-24 TW TW093118439A patent/TWI23655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
- 2005-09-28 US US11/236,715 patent/US708507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387702B2 (ja) | 2009-12-24 |
CN1617007A (zh) | 2005-05-18 |
US20040264000A1 (en) | 2004-12-30 |
JP2005017418A (ja) | 2005-01-20 |
US20060023321A1 (en) | 2006-02-02 |
CN1329761C (zh) | 2007-08-01 |
US7085074B2 (en) | 2006-08-01 |
TW200500681A (en) | 2005-01-01 |
US6992836B2 (en) | 2006-01-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236555B (en) | Lens barrel having cam-cylinder with cam-groove and varying wall thickness, lens barrel having guide-cylinder with varying wall thickness, and lens barrel having the cam-cylinder and the guide-cylinder | |
JP4732044B2 (ja) | 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 |
JP5328249B2 (ja) |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 |
US7625139B2 (en) |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 |
US8780469B2 (en) |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 |
JP4793674B2 (ja) | レンズ鏡胴 | |
JP5506769B2 (ja) | 光学機器および光学機器を具備した撮像装置 | |
CN108710190B (zh) | 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 |
JP5858902B2 (ja) |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 |
JP2008046200A (ja) |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 |
JP2014085485A (ja) |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 |
JP2009181102A (ja) |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 |
JP2019079079A (ja) |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 |
US9958637B2 (en) | Optical device having improved impact resistance | |
JP5004536B2 (ja)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及びこれらを備えたカメラ又はデジタルカメラ | |
JP5966850B2 (ja) |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 |
JP2018142030A (ja) |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 |
JP6485505B2 (ja) |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 |
JP3292993B2 (ja) | カメラ | |
JP2013092549A (ja) |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 |
JP5949437B2 (ja) |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 |
JPH05173223A (ja) | ズームファインダーを有するズームレンズ組込みカメラ | |
JP2005010352A (ja) | 撮像装置及び該撮像装置を備えたカメラ、並びに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
JPH0694965A (ja) | レンズ鏡筒 | |
JPH05142461A (ja) | ズームレンズ鏡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