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474115B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 Google Pat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74115B
TW474115B TW089123457A TW89123457A TW474115B TW 474115 B TW474115 B TW 474115B TW 089123457 A TW089123457 A TW 089123457A TW 89123457 A TW89123457 A TW 89123457A TW 474115 B TW474115 B TW 4741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light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iode
patent application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9123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uang-Jung Peng
Original Assignee
Helix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lix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Helix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TW0891234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474115B/zh
Priority to JP2001060842A priority patent/JP2002151258A/ja
Priority to US09/805,418 priority patent/US658298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74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74115B/zh
Priority to US10/271,575 priority patent/US6664564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3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banks or shadow mas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474115 A7 B7 6718twf.doc/008 五、發明說明((f )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且特 別是有關於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 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或 稱OEL)是利用兩個電極包夾具有發光特性的有機膜,當 施加直流電壓時,電洞會由陽極注入而電子會由陰極注 入,因爲外加電場所造成的電位差,使得載子在薄膜中移 動並產生再結合,部分由電子電洞再結合所放出之能量會 將發光分子激發形成單一激態分子。當單一激態分子釋放 能量回到基態時,其中一定比例的能量會以光子的方式放 出而發光,此即爲有機發光二極體的元件原理。 一般用來描述這些電荷移動的模型爲能帶模型 (energy band),不過因爲有機材料並不像金屬或半導體 會形成寬能帶,所以實際上有機材料的能帶,可以視爲由 電子電洞所形成的連續能階,利用這個模型可以方便說明 電荷由電極注入後,在能隙間產生再結合而放出光子的過 程。 有機發光二極體的基本構造是由一玻璃作爲基底, 然後由金屬陰極與透明氧化銦錫(ITO)陽極中夾一層具 有發光特性的有機半導體所組成。其中有機半導體層多層 結構容易讓載子注入和傳輸達到平衡,其結構所使用的薄 膜包括將電洞由電極注入和傳輸的電洞傳輸層(Hole Transport Layer),將電子由電極注入和傳輸的電子傳輸 層(Electron Transport Layer),和產生電子電洞再結合 而發光的發光層(Emitting Layer),另外還包括一層電洞 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 -----------------I--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4115 A7 B7 6718twf.doc/008 五、發明說明(π ) 注入層(Hole Injection Layer),當電壓低時,仍可將電 洞注入有機層中。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依顯示色彩可分爲單一色彩與多彩。如果是單一色 彩,只要一層發光層;如果是多彩(紅、綠、藍三原色排 列)顯示,則可利用移動式罩幕來形成。 第1圖是習知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結構示意圖。 請參照第1圖。在一玻璃基板1〇〇上有數個條狀之陽極 110,在陽極110上的是一多層結構120,此多層結構120 包括電洞注入層122、電洞傳輸層124、有機發光層126 和電子傳輸層128。而在多層結構120上的是數個條狀之 陰極130。 第2A圖至第2D僵是習知一種的有機發光二極體製 造流程示意圖。 請參照第2A圖。在一玻璃基底200上形成一銦錫氧 化層,接著利用一般微影、蝕刻製程,將銦錫氧化層蝕刻, 以形成數個條狀之陽極21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然後,請參照第2B圖。於各陽極210之間塗佈一聚 合物層212作爲絕緣用,此外,這層聚合物層212也兼具 平坦化的作用。但是因爲聚合物層212的材質較不穩定、 容易發生形變,因此平坦化的效果不佳。且以聚合物層212 塗佈於陽極210之間,多一'道塗佈的製程。 接著,請參照第2C圖。形成一多層結構220於陽極 210上。多層結構220中依排列順序包括電洞注入層222、 電洞傳輸層224、有機發光層226和電子傳輸層228。然 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 474115 B7 6718twf.doc/008 五、發明說明(、) 而,因爲之前以聚合物212作爲隔離陽極210的平坦度並 不佳,所以接下來形成的多層結構220也會有不平坦的情 形發生。 最後,請參照第2D圖。在多層結構204上以罩幕遮 蔽,以形成數個條狀之金屬作爲陰極230,陰極230的延 伸方向垂直於長條狀之陽極210。 以習知方式形成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因爲基底上厚度較厚 的長條形陽極’造成之後製程發生平坦不易的情形’雖然 在長條形陽極間形成的聚合物層有平坦化的作用,但是長 條形陽極與陰極間仍會有交互干擾(crosstalk)產生。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解決有機發光二極體因爲不平坦的陰 極金屬所造成之交互干擾,導致有機發光二極體因此產生 明亮度不大、穩定度不夠的缺點。 另外,因爲習知方法使用聚合物來做平坦化製程, 不但花費製造成本,也增加製作時間。所以,本發明不以 聚合物作爲隔離與平坦化之用,以期節省製造時間與成 本。 本發明提出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此方 法提供一基底,以一罩幕定義出陽極之位置,並對基底進 行蝕刻,以形成數個溝渠於基底上。接著,於溝渠底部形 成陽極。利用一點陣形態罩幕,於陽極上形成有機發光層 於預定形成陰極的區域下方,其它如電洞注入層、電洞傳 輸層和電子傳輸層也依照設計形成於溝渠內的部分區域, 其中,陽極、有機發光層、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和電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4115 A7 B7 6718twf.doc/008 五、發明說明(ψ ) 子傳輸層的厚度總和等於溝渠的深度,以使基底表面呈現 平坦的狀況。最後,使用另一罩幕於基底上定義並形成條 狀的陰極,即完成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爲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 顯易懂,下文特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 細說明如下: 圖式之簡單說明: 第1圖是習知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結構示意圖; 第2A圖至第2D圖是習知一種的有機發光二極體製 造流程示意圖; 第3A圖至第3E圖是依照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一種 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流程示意圖;以及 第3F圖是依照第3A圖至第3E圖所繪示之有機發光 二極體的完成立體圖。 標記之簡單說明: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00,200,300 ··基底 110,210,310 :陽極層 120,220,320 :多層結構 122,122,322 :電洞注入層 124,224,324 :電洞傳輸層 126,226,326 :有機發光層 128,228,328 :電子傳輸層 130,230,330 :陰極 212 :聚合物層 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I I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4115 6718twf.doc/〇〇8 五、發明說明(κ) 302 罩幕 304 溝渠 312 點陣形金屬罩幕 實施例 第3A圖至第3E圖是依照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一種 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流程示意圖。 請參照第3A圖。提供一基底300,基底300例如爲 玻璃基板或塑膠基板。於基底300上以一罩幕302定義出 陽極的位置。並利用一罩幕302將部分基底300遮蔽進行 蝕刻,以形成數個溝渠304於基底300上,其中,蝕刻基 底300以形成溝渠304的方法例如是電漿乾蝕刻、雷射雕 刻、乾濕式鈾刻或雕刻。而蝕刻出溝渠304的深度例如等 於後續形成陽極、有機發光層、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 以及電子傳輸層各層之厚度總和。 利用溝渠304作爲陽極的形成位置,不但可以節省 習知以聚合物作爲隔絕兩相鄰的陽極所花費的製造成本, 且因爲基底300的材質穩定,可以代替聚合物獲得更佳的 平坦化功效。 接著,請參照第3B圖。形成一陽極310於溝渠304 底部。其形成方式例如是先沉積一層銦錫氧化層覆蓋於溝 渠3〇4上,然後利用回蝕,將多餘的銦錫氧化層去除·,或 是在對基底300進行蝕刻以形成溝渠304時(見第3A圖), 控制蝕刻率以將溝渠304蝕刻成爲一上窄下寬的溝渠,然 後進行濺鍍以形成一層銦錫氧化層於溝渠304底部,作爲 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I ·1 ϋ ϋ mmmw Bn ϋ · 1 n 1 l mmmf an i«i ϋ ϋ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4115 A7 B7 6718twf.doc/008 五、發明說明( 陽極310。其中,陽極310的厚度例如是1500 Α〜.2500Α。 然後,請參照第3C圖。形成一有機發光層326於預 定形成陰極(未繪示)的位置下方。形成有機發光層326 的方法例如利用一點陣型態之金屬罩幕312,進行塗佈有 機發光層326於預定形成陰極下方之陽極31〇上。所形成 有機發光層326的厚度例如是550A〜650A。如果有機發 光二極體是多彩型態呈現(包含紅、綠、藍三原色),則 可以利用不同的點陣型態之金屬罩幕製得。除此之外,有 機發光二極體結構中,常會使用多層結構320以使載子容 易注入並使載子傳輸達到平衡,其多層結構320包括電洞 注入層322、電洞傳輸層324和電子傳輸層328,此多層 結構320也依照設計塗佈於溝渠304內適當位置。其中, 電洞注入層322、電洞傳輸層324和電子傳輸層328的厚 度例如是250A〜350人。 然後,請參照第3D圖。全部塗佈於溝渠304內的材 料層,包括陽極310與多層結構320的厚度總和必須等於 溝渠304的深度,以使基底300表面呈現平坦的狀況。即 陽極310、有機發光層326、電洞注入層322、電洞傳輸層 324和電子傳輸層328各層的厚度總和需等於溝渠304的 深度。如此一來,基底300表面將爲很容易爲一平坦的表 面。 最後,請參照第3E圖。使用另一罩幕於基底300上 定義並形成條狀的金屬層,以作爲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陰極 330,其延伸之方向垂直於溝渠304延伸的方向。即完成 8 --------------------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74115 A7 B7 6718twf.doc/008 五、發明說明()) 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第3F圖是依照第3A圖至第3E圖所繪示之有機發光 二極體流程的所製造出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立體圖。基 底300包括有數條互相平行之溝渠304,在基底300上有 數個長條形陰極330 ’其方向垂直於溝渠304。溝渠304 底部有陽極310,陽極310上有多層結構320,僅位於長 條形陰極330之下方。而多層結構320中包括有機發光層 326、電洞注入層322、電洞傳輸層324和電子傳輸層328。 在溝渠304內所形成各層之厚度總和須與溝渠304本身深 度一致。有機發光二極體就是將有機發光層326夾在陽極 310與陰極330中所組成。 習知的陽極、有機發光層、陰極以及其間之多層結 構都位於基底的表面上方,由於陽極之厚度通常較厚,約 爲數千A,而有機發光層、多層結構之厚度較薄,僅數百 A,因此即使習知將聚合物塗佈於各陽極之間使其平坦化, 但在各陽極甚至陽極與陰極之間仍會有交互干擾的現象。 因此本發明以溝渠作爲陽極、有機發光層以及多層結構形 成之位置,與習知有別,可以有效的避免交互干擾的現象。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優點有下列三點: 1·因爲將陽極與陰極分置於不同層次上,陽極爲基底 下方之溝渠中、陰極爲基底上方,所以可避免它們之間發 生交互干擾現象,進而提高穩定度及相對明亮度。 2·因爲有機層只存在於預定形成陰極位置的下方的位 置上,所以在接下來的封裝製程中,不需要另外再形成絕 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一 " --------------------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4115 6718twf.doc/008 A7 B7 五、發明說明(3) 緣層,直接在真空或氮氣下就可以進行封裝製程。. 3·習知方法使用聚合物來做平坦化製程,不但花費製 造成本,也增加製作時間。本發明則是以溝渠作爲隔離兩 兩相鄰之陽極,以及平坦化之用,因此能夠節省習知之製 造時間與成本。 雖然本發明已以一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 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 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 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爲準。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Claims (1)

  1. 47411 6718twf.doc/008 六、申請專利範圍 A8 B8 C8 D8 齊 讨 % 員 X. 肖 費 gw f; fi 印 製 造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至少包括: 提供一基底; 形成複數個溝渠於該基底上; 形成一陽極於該些溝渠底部; 形成一有機發光層於該陽極上;以及 形成複數個陰極於複數個預定形成該些陰極的區域 上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形成該溝渠的方法包括利用一罩幕對該基底進 行電漿乾蝕刻製程。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形成該溝渠的方法包括利用一罩幕對該基底進 行雷射雕刻製程。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在該溝渠內形成的該陽極與該有機發光層的厚 度總和須與該些溝渠之深度一致。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形成該有機發光層的方法包括利用一點陣形金 屬罩幕,進行塗佈有機發光層於該些預定形成陰極的區域 內。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有機發光層與該陽極之間更包括一電洞注入 層與一電洞傳輸層。 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線一
    474115 六 Qg 6718twf.doc/008 D8 申請專利範圍 方法,其中該電洞注入層與該電洞傳輸層的厚度均約爲300 A〜700人。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有機發光層與該陽極之間更包括一電子傳輸 層。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電子傳輸層的厚度約300 A〜700A。 &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有機發光層的厚度約450 A〜950A。 θ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基底的材料包括玻璃與塑膠其中之一。 I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陽極的材質包括氧化銦錫。 Θ
    閱 讀 背 面
    頁 訂 聲 才 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陽極的厚度約1500 A〜2500人。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 方法,其中形成該些陰極的方法包括利用另一罩幕於 底上定義並形成該些條狀的陰極。 & 15·—種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結構,包括: 一基底上有複數個溝渠; 一陽極位於該溝渠底部; 一有機發光層位於該陽極上且覆蓋於該溝渠;以& 複數個條狀的陰極位於該基底上,且垂直於該些_ 渠。 1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74115 6718twf.doc/008 A8 B8 C8 D8 六 齊 皆 i 讨 ί :肖 費 h fi 製 申請專利範圍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結 構’其中該陽極與該有機發光層的厚度總和須與該些溝渠 之深度〜致。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結 構’其中該有機發光層與該陽極之間更包括一電洞注入層 與一電涧傳輸層。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結 構’其中該電洞注入層與該電洞傳輸層的厚度均約爲3〇〇 A 〜700人。 I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5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結 構,其中該有機發光層與該些條狀的陰極之間更包括一電 子傳輸餍。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結 構’其中該電子傳輸層的厚度約300 A〜700A。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結 構’其中該有機發光層的厚度約450 A〜95〇人。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結 構其中該陽極的厚度約1500 A〜2500A。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_結 構,其中該基底的材料包括玻璃與塑膠其中之一。\ ^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故 其中該陽極的材質包括氧化銦錫。
    請 先 閱 讀 背 意 事 項 再 填 窝 本 頁
TW089123457A 2000-11-07 2000-11-07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TW474115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89123457A TW474115B (en) 2000-11-07 2000-11-07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JP2001060842A JP2002151258A (ja) 2000-11-07 2001-03-05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構造
US09/805,418 US6582984B2 (en) 2000-11-07 2001-03-13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US10/271,575 US6664564B2 (en) 2000-11-07 2002-10-15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89123457A TW474115B (en) 2000-11-07 2000-11-07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74115B true TW474115B (en) 2002-01-21

Family

ID=21661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9123457A TW474115B (en) 2000-11-07 2000-11-07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6582984B2 (zh)
JP (1) JP2002151258A (zh)
TW (1) TW4741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81764B (zh) * 2002-12-24 2013-01-01 歐提比集團有限公司 製造有機電發光顯示裝置的方法,該方法所用之基材以及該方法所製得之有機電發光顯示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2728A (ja) * 2001-11-02 2003-05-16 Sharp Corp 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136799B2 (ja) * 2002-07-24 2008-08-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El表示素子の形成方法
US6953705B2 (en) * 2003-07-22 2005-10-1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for removing an organic layer during fabrication of an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US7002292B2 (en) * 2003-07-22 2006-02-2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EP1825419A4 (en) * 2004-11-09 2008-08-06 Digimarc Corp AUTHENTIC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SECURITY DOCUMENTS
KR20070097085A (ko) * 2004-12-30 2007-10-02 이 아이 듀폰 디 네모아 앤드 캄파니 조사를 사용하는 장치 패턴화
WO2007002234A1 (en) * 2005-06-23 2007-01-04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Package design for producing white light with short-wavelength leds and down-conversion materials
KR102241849B1 (ko) * 2014-09-24 2021-04-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DE102015101749B4 (de) * 2015-02-06 2018-02-22 Osram Oled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lichtemittierenden Bauelements und licht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CN104766878B (zh) * 2015-04-15 2017-10-03 上海大学 基于卧式qled发光元器件的显示面板
CN111312741B (zh) * 2020-03-06 2024-05-17 佛山市国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立体Micro LED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2558A (en) * 1988-04-30 1993-09-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orming a thin film device
US5847448A (en) * 1990-12-11 1998-12-08 Thomson-Csf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connecting integrated circuits in three dimensions
US5733609A (en) * 1993-06-01 1998-03-31 Wang; Liang Ceramic coatings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reactions energized by laser plasmas
JP4112007B2 (ja) * 1996-03-04 2008-07-02 デュポン ディスプレイ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フォトルミネセンスおよび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用材料としてのポリフルオレン
JPH1079297A (ja) * 1996-07-09 1998-03-24 Sony Corp 電界発光素子
US6072517A (en) * 1997-01-17 2000-06-06 Xerox Corporation Integrating xerographic light emitter array with grey scale
US6057048A (en) * 1998-10-01 2000-05-02 Xerox Corporation Electroluminescent (EL) devic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81764B (zh) * 2002-12-24 2013-01-01 歐提比集團有限公司 製造有機電發光顯示裝置的方法,該方法所用之基材以及該方法所製得之有機電發光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20055210A1 (en) 2002-05-09
US20030030061A1 (en) 2003-02-13
US6664564B2 (en) 2003-12-16
US6582984B2 (en) 2003-06-24
JP2002151258A (ja) 200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74115B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CN108470756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TW301802B (zh)
US10497764B2 (en) Substrate,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9196679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17028497A1 (zh) 显示背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100104A1 (ja) 発光素子、発光デバイス
CN108899349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19201096A1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8573998B (zh) 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WO2017177516A1 (zh) Led显示屏的制造方法和led显示屏
WO2021190161A1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27987B (zh) 搭载图像传感功能的三极管显示器
CN103972423B (zh) 一种oled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1000948B (zh) 像素结构及包括该像素结构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13937144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299717A (zh) 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5720085A (zh) 一种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
JPH08279628A (ja) 電界発光素子
CN112080721A (zh) 掩膜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2762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52030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104985B2 (en) Ultra-fine pattern deposition apparatus, ultra-fine pattern deposi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and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ed by ultra-fine pattern deposition method
CN112635683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100752620B1 (ko) 백색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