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36499B - Production of poly(ethylene 2,6-naphthalate) - Google Patents
Production of poly(ethylene 2,6-naphthalat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436499B TW436499B TW085101944A TW85101944A TW436499B TW 436499 B TW436499 B TW 436499B TW 085101944 A TW085101944 A TW 085101944A TW 85101944 A TW85101944 A TW 85101944A TW 436499 B TW436499 B TW 43649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atent application
- poly
- item
- pen
- scop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12—Powdering or granulat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0—Solid-state polycondens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88—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323/06—Polyeth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Description
436499 A7 _____ B7 五、發明説明(1 ) 發明領递 本發明係關用於產製低分子量聚(2 ; 6_萘酸乙二酯)之改 良万法,及其在固態聚合作用中,獲得較高分子量聚合物 之用途。本案亦揭示聚(2;6_莕酸乙二酯)之新穎結晶形式 0 技術背景 聚(2,6 -莕酸乙二酯),本文簡稱爲pEN,可用於多種物 質及產物中’例如用衿薄膜,工業纖維,容器及包裝物中 。經發現,由PEN所製得之薄膜優於由聚(對酞酸乙二酯)( 本文簡稱爲PET )所製得之薄膜,因爲,由pEN所製得之薄 膜呈現增進的抗張性質,水解安定性及屏障性質。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Η消費合作社印製 大^數PEN之用途需較鬲分子量之聚合物。此種聚合物 •^商業製得方式爲,在熔融或固態聚合作用中,提高較低 分子量聚合物(有時稱之爲預聚賀或寡聚物)之分子量。爲 獲得高分子1 PEN之橡融聚合作用,基於幾個原因,比pET 之溶融聚合作用更爲困難。在—給定之固有黏度(j.V.)下, PEN之熔融黏度遠高於pet,因而使得pen更難以加工。基 本上’ PEN可熔融聚合至具有範圍從約〇 5〇至〇 7〇之I V.,然 後’如果需較高之LV.値,可再行固態聚合作用。 關於PEN溶融聚合作用的另一個問題在於溶融相中顏色 的快速生成,由於降解產物在熔融物中形成,造成終產物 中產生顏色。降解產物,例如deg (二乙二醇),亦會降低 終產物之物理性質。 一般而言’熔融聚合作用需較高的溫度,其非常可能造 • 4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36499 A7 _ B7_^_ 五、發明説明(2 ) 成聚合物分解,且需昂貴的設備。相反地,固態聚合作用 通常可在較低的溫度下進行。相較於熔融聚合作用,固態 聚合作用尚具有能更容易獲得非常高分子量的優點。雖然 如此,在商業用途中,固態聚合作用可能較緩慢。美國專 利第 4,963,644 ; 5,449,701 ; 5,331,082 ;及 5,391,694 號描述了 不同方 面的固態聚合作用及/或用於固態聚合作用中之PEN之製備 〇 PEN之固態聚合作甩亦較PET困難。固態聚合作用通常要 求,呈顆粒或丸狀形式之低分子量非晶形聚合物,在固態 聚合之前,先進行較長的結晶過程。結晶過程通常藉由加 熱較低分子量聚合物至高於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Tg, 但低於聚合物之德點,_Tm,之溫度而完成。 雖然如此,PEN並無法輕易地以傳統的方式結晶。由於 PEN的結晶速率遠慢於PET,且需在較高的溫度下結晶,因 而增加了成本及困難度。此外,.在結晶過程期間,低分子 量PEN顆粒會釋放出揮發性產物,如果結晶作用並非以脱 揮發份步碟進行,則此種揮發性產物會造成”是爆米花”的 顆粒。例_如可參考美國專利第4,963,644號。
基於上述理由,因此需要新穎的及改良的方法以聚合PEN 〇 Q. Shijie Z. Guien, Gaofenzi Cailiao Kexue Yu Gongcheng, Polymeric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 6, no. 5, pp. 32-36 (1990) ; Z. Jumu ψ A , Sichuan Daxue Xnebao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no. 2, pp. 58-62 (I986);及 Japanese Kokai Sho 61 [I986]-78863 均報導 了各式 PEN 聚 -5-. 义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l〇X;297公釐) ' —、---V.--,,--乃農―:'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L 訂 436499 Λ7 ___________ B7 五、發明説明(3 )' 合物t性質,尤其是其結晶性質·,但此等文獻中未有任何 一者揭不或敎示由本發明方法及本案所請方法所產製之新 穎結晶形式的PEN及其相關性質。 —營明搞要 本發明係關包含從1 10反射測定,具有至少1〇 〇皿平均. 視晶粒尺寸之聚(2,6 -莕酸乙二酯)之組合物。 本發明亦關用於結晶聚(2,6_萘酸乙二酯)之方法,包括 在足以降低熔融聚(2^6-莕酸乙二酯)塊狀物溫度之速率下 冷卻聚(2,6 -萘酸乙二酯),或者在足以増加玻璃狀聚 (2,6-莕酸乙二酯)塊狀物之溫度的速率下加熱聚(2,6_蓁 酸乙一酯)至約130 C至约250°C的溫度下,以產製從丁1〇反射 測定,具有10.0 或更高平均視晶粒尺寸之結晶性聚 (2,6-萘酸乙二酯)。更特定言之,本案係揭示一種用於結 晶聚(2,6 -莕酸乙二酯)丸狀物之方法,其包括: 在指足之最大段時間内,加熱玻璃狀聚(2,6_莕酸乙二 酯)塊狀物至整體平均溫度介於13crc至約25(rc之間,然後 在指足之最小段時間内,維持塊狀物在此整體平均溫度下 ;或者.-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冷卻聚(2,6 -萘酸乙二酯)之熔融塊狀物,以使得滴狀物 或結晶丸狀物之整體平均溫度,在一指定之最大段時間内 ,達到介於130°C至約250Ό之溫度範圍内,然後,在指定之 最.小段時間内’維持結晶丸狀物在此整體平均溫度下。 在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玻璃狀塊狀物可呈顆粒或丸狀 物形式,或熔融塊狀物可呈小部份或滴狀物形式。 ---- -6- 本紙張尺度逋用----- 436499 A7 B7 五、發明説明(4 ) 本發明亦關聚(2,6 -莕酸乙二酯)之固態聚合方.法,其中 改良處包括以具有從1 10反射測定具有10.0 ran或更高平均 視晶粒尺寸,至少4之聚合度(DP)及低於約0,4 dVg之固有黏 度(I.V.)之聚(2,6 -奈酸乙二S旨)作爲起始物。本案最後揭示 固態聚合作用方法之PEN聚合物產物,此種產物具有從1 1〇 反射測定具有10.0 mn或更高平均視晶粒尺寸,及至少約〇 5 dl/g之固有黏度(I.V.)。 .圖示簡要説明 圖1係説明根據本發明所製得之PEN聚合物樣品之廣角 X ·射線繞射圖樣。 圖2係説明囷1所示之繞射圖樣中令人感興趣的區域。 圖3係説明圖2在被去摺合成Pearson νπ吸收峰後之廣角圖 樣。 發明之詳細説明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案揭示用於製備亦稱之爲PEN之聚(2,6 -莕酸乙二酯) 之新穎方法。亦揭示具有特定結晶形態及其它所需特性之 PEN之組合物。本文所稱之pEN或聚(2,6_莕酸乙二酯)意 指可以少''量,低於1〇莫耳百分率,且更佳低於5莫耳百分 率之共聚單體聚合物重覆單元改質之聚(2,6 -莕酸乙二酯) ,只要聚酯之結晶作用模式實質上與”均聚物” PEN相同即 可0 本發明之PEN從1 1〇反射測定具有約10.0唧或更高,較佳 11.0 rnn或更高’更佳約12 〇咖或更高,及尤其佳者約13 〇 或更高之平均視晶粒尺寸。平均視晶粒尺寸係由廣角X -射 本紙張尺度適财酬家標準(CNS)以雜(21以297公 A7 436499 __B7_ 五、發明説明(5 ) 線粉末繞射測得,其方法及步騍如下。 (諳先閩讀背面之注意事碩再填寫本頁) 製備具有可供X -射線測量之均勻厚度之PEN樣品,將PEN 於液態氮下SPEX Freezer/Mill (Metuchen,NJ)中低溫研磨30秒,然 後將PEN壓製成厚約1 nun,及直徑32 mm之小圓盤。雖然樣 品之圖樣較佳係於25.5-28.5。Θ之範圍收集(如圖2所示者), 然而樣品之圖樣在某些情況下,亦可如某些樣品所獲得者 (如圖1所示),於5-35。2Θ之範圍收集。繞射數據.以自動化 力飛利浦繞射儀,在,透射模式中操作而收集(CuKct輻射, 弧形繞射束單色計,固定步計模式(0.05。/步),65秒/步,Γ 隙缝,樣品旋轉)。每一個粉末圖樣均進行Lorentz-極化作用 校正s 爲移除每一個粉末圖樣在25.5。-28.5° 2Θ範圍散射之局部背 景,如圖2所示,茲定義及減去從25.5。延伸至28.5°之直線 。經發現,此區域之繞射圖樣包含在約27.0° 2Θ之結晶反射 ,其已由 Mencik,Z·, Chem. Prum.,νο1..17,·ηο· 2,p, 78 (1976)定義爲 1 1 0反射。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圖1及圖2分別爲經上述方式校正,在5-35。及25.5-28.5。2Θ 範圍收集"之繞射圖樣。除了令人感興趣之反射之米勒指數 外,圖中亦顯示標示爲” b ”,及如上所述之介於25.5°及 28.5° 2Θ之局部”人造”背景。 25.5-28.5°範圍然後再予去摺合化成對應於結晶反射之 Pearson VII吸收峰,及選取峰的位置,寬度,高度,及指數 的 Pearson VII 配合參數 ° 見 A.. J. C. Wilson, ed., International Tables For Crystallography. Vol. C (published for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ί〇Χ297公釐) d36499 A 7 __B7 _ 五、發明説明(6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Crystallography by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Dordrecht (1992))之樣準 參考書第67頁方程式2,3.3.16。此種去摺合化作用之實例示 於圖3中。在去摺合化峰之下,繪製殘餘物,亦即觀察値 減計算値強度對角度之函數。了 10反射之視晶粒尺寸(本文 有時亦僅稱之爲視晶粒尺寸),ACS ho,係使用如L. E. Alexander, X-Ray Diffraction Methods in Polymer Science, p. 335 et seq.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1969)中所述之方程式,從反射位置及 在半高度之全寬度計算而得: κλ ACSno = p-1〇cos0i|〇 其中ACSiio爲晶體之平均尺寸,K假設爲1.0,λ爲波長, β爲曲線半高度上之全寬度,以弧度計,及Θ爲其一般之意 義。 關於視晶粒尺寸之”平均”一詞.意指對相同聚合物批次所 作一或多次(較佳爲3或多次)測量之數字平均。由於在X -射線測量中所使用的樣品尺寸相當小,此種多重測量可確 保再現性_。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PEN若無明顯的先行熔化吸熱亦爲較佳的情況。’’先行熔 化吸熱”意指,由於在比主要熔化吸熱低的溫度下(在主要 熔化吸熱之前)產生的熔化吸熱所導致DSC跡線中之吸熱峰 。”明顯的”一詞意指在70°C或更低,較佳爲低於50°C之溫 度範圍發生熔化作用。”無明顯的先行熔化吸熱”意指,如 果觀察到一或多個此種吸熱,則總熔融熱係低於1 J/g -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榇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嫠) 436499 A7 B7 7 五、發明説明( ,較佳低於0·5%。咸信先行吸熱現象代表晶體中存在小的 及/或較不完吴的晶粒’當此種晶粒存在時,顺顆粒當知 熱時,通常在先行熔化吸熱溫度或此溫度附近,可能傾向 於更容易黏㈣其它顆粒上,在固㈣合作財,此種現 象是非常不欲見到的。 本發明使用作爲聚(2二6 -茬酸乙二酯)之固態聚合作用之 PEN起始物質,具有從了 1〇反射測定则咖或更高的平均 視晶粒尺寸,至少4,·較佳爲至少5之聚合度(Dp)及低於約 0‘4dl/g,較佳低於約〇_3 dl/g之固有黏度(IV)。本案最後揭 不固,SJ聚合作用方法之pen聚合物產物,此種產物具有從丁 1 0反射測定具有1〇.〇 mn或更高的平均視晶粒尺寸,及至少 0.5 dl/g ’較佳約〇.6至2.0 dl/g之固有黏度(LV.)。固有黏度係 用於測定在大部份另人感興趣範圍内PEN之分子量(特定而 言,係指黏度平均重量Mv )。藉由NMR終端基團分析所測 得之DP,係用於測定pen分子量範園較低部份的分手量(特 定而言,係指數目平均分子量Mn ),因爲,在非常低的分 子量部份,I.V.的可信度較低。PEN分子量範圍之較高部份 ,由於PEN終端基團低的信號對雜訊比値,而無法藉由 NMR作DP之測量。”聚合度”或DP意指一統計的平均値, 因爲此種聚合或寡聚合分子通常具有一分子量分佈。 本發明之PEN可藉由快速加熱玻璃狀PEN至一特定溫度範 圍,或冷卻熔融PEN至相同之溫度範圍而製得。”玻璃狀 PEN”意指在低於Tg時,包含低於約10重量百分率,較佳低 於約5重量百分率,最佳低於約1重量百分率結晶性PEN之 -10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瘦) I HIT— _-I 1— j--^--^}^I _ . f請先閑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買)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肩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4364 99 _B7 五、發明説明(8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PEN。結晶性PEN的存在量可藉由標準方法,使用DSC測定 存在晶粒之熔融熱,然後將其與”純”潔晶性PEN之熔融熱 作比較而測得。”熔融PEN”意指呈液態(非玻璃狀)之PEN。 其以重量計,較佳包含低於10%,更佳低於5%,最佳低於 1.0%之結晶性PEN。熔融PEN之最初溫度較佳約爲290°C或更 高,最好約300°C或更高,因爲此溫度約爲或約高於一般 PEN之熔點。爲獲得較大的平均視晶粒尺寸,起始PEN之 結晶度越小越好。 _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頃發現,所欲得之PEN結晶形態可藉由快速加熱或冷卻 不定形PEN至一預先選定之溫度範園而形成,此一製程步 驟可稱之爲熱衝擊結晶作用。經發現,130°C至約250°C,較 佳爲約140°C至約230°C之溫度範圍可獲得所需的結果。較佳 的溫度範園可視被結晶之PEN的分子量或DP而定。例如, 具有DP爲6 (I.V.爲0.4 )之PEN的較佳範圍爲130至230°C,而 具有I.V.爲0.4之PEN較佳範圍爲17〇至250°C。在每一種情況 下,此範圍均以最大結晶速率點或Tc爲中心而予以調整。 見 S. Buchner 等人之合1Jinetics of Crystallization and Melting Behavior of Polyethylene Naphthalene-2,6-Dicarboxylate,” Polymer,1989, vol. 30, March on pp. 480-487。_ 因此,在本發明方法中,不僅必須在PEN及其周圍環境 間加入一溫度梯度,而且熱(或另一種適當的能量形式)必 須以相當高的速率移除或加入聚合物中。如果加熱的話, 可使用如傳統烘箱所獲得的傳導熱及/或輻射熱,例如, 可使用其中熱主要藉由輻射及/或傳導作用而從周圍環境 -11 -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36499 A7 B7 五、發明説明(9 ) 流入PEN物質或顆粒中之烘箱。 此種加熱方式,需PEN之周圍環境能夠快速地傳送熱。 較佳地,PEN之截面區域應不能大到使得PEN之表面溫度 較快速地改變,而PEN中心的溫度變化不夠或木慢。 當從熔融PEN結晶時,爲使熱快速轉移至熔融PEN,PEN 較佳係與具有較高整體熱容量(衍生自其質量及其確實之 熱容量)之熱傳送物質有良好的接觸。金屬,尤其是具有 高的熱傳送係數之金屬,特別可供此目的使用。雖然如此 ,在結晶作用期間,亦可使用經塗覆金屬,塑膠及其它物 質以將熱傳送至熔融PEN。 熔融PEN之表面可曝露不同熱傳送物質之組合,例如, 一部份-表面可曝露於金屬表面,而另外一部份表面則曝露 於,例如,氣體中。雖然可使用氣體將熱傳送至PEN或從 PEN傳送熱,但氣體的熱容量相當低,使其本身更難達成 冷卻.作用。亦可使用在適當溫度.下的液體,但由於考慮可 能造成的污染及液體需與PEN分離的需求,使用液體是較 不理想的。因此,較佳係藉由與一熱傳導固體接觸,而使 熔融PEN至少部份冷卻。 '相反地,如果起始物質爲玻璃狀PEN而非熔融PEN時,玻 璃狀PEN應快速地加熱而非冷卻。一種達成此目的的方法 爲,將玻璃狀PEN曝露於約300°C至800°C或更高之非常高溫 環境達約120秒。一般而言,溫度愈高或PEN的截面愈小, 則所需的時間愈短。藉由加熱或冷卻形成所欲得之PEN結 晶形式時,全部結晶過程,亦即加熱或冷卻及晶體的形成 _- 12 - _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0X:297公釐) : (諳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1T 436499 A7 B7 五、發明説明() ,較佳於不到5分鐘,最好不到'3分鐘,更佳不到2分鐘, 最佳在约3至約60秒之内完成a結晶熔融PEN時,顆粒可維 持在結晶作用溫度下較長的時間。而當結晶破璃狀pEN時 ’延長曝露於結晶作用溫度的時間可能不利於所欲得的紗 果0 從顆粒中任何一點到其表面的最大直線距離,對決定PEN 整體能多快速地加熱或冷卻具重要性。一般而言,待加熱 或冷卻之PEN顆粒的最大直線距離,較佳約爲1公分或更短 ,更佳约爲0.6公分或更短。 結晶化PEN的形狀可多變’其可爲各式不同形狀之薄膜 ’狹長帶子’顆粒等。在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p£N係呈 顆粒形式(或者,更精確地説,在熔融PEN的情況下,呈小 的獨立單元,塊狀物或滴狀物)。呈顆粒形式之結晶性pEN 特別可用於固態聚合作用中。通常,顆粒或丸狀物的平均 直徑較佳爲0.05公分(500微米)至2公分。顆粒的較佳形式 及/或尺寸爲具有直徑〇〇5公分至〇3公分之球形顆粒,具有 直徑0.1公分至0.6公分之半球形顆粒,或具有直徑〇 〇5公分 至0.3公分及長度〇 j公分至〇 6公分之正圓柱形如果形成如 薄膜或狹長帶子之形狀’如果需要的話,其可加以研磨, 切割或以其它方式分成適於固態聚合作用之顆粒。由於丸 狀物較佳係以經濟有利的商業规模加以製造,因此,丸狀 物較佳咼於1〇公斤,較佳高於5〇公斤之商用量予以產製及 收集。商用量丸狀物可在製得後不久使用於相同之工廠中 ,加以奸存以供後來使用,或予以包裝運輸。 _________ _13_ ( CNS } ( 210-x^i^-----—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hi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364 99 A7 B7 五、發明説明(11 ) 在達到穩定形狀之前,熔融或結晶PEN在固化作用之前 ,可能受到其流入其間或侷限於其間之設備形狀的影響, 不論此設備使用物理或其它驅動力。 使用於本發明方法結晶製程中作爲起始物質之玻璃狀PEN ,可藉由非常快速冷卻適當分子量之熔融PEN,至低於PEN 之玻璃轉移溫度而製得。製得之PEN可爲團塊或同時形成 PEN顆粒。PEN本身可以技藝人士所知合適之方法製得。 關於聚合此種聚酯之_方法,可參見,例如B. Elvers等人之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Vol. A21, p. 232-237(VCH Verlagsgesellschaft mbH,Weinheim,1992) ° 用於製備 PET 聚合物之方 法,就某些程度而言,亦可應用於PEN。此種玻璃狀聚合 物可予以貯存或運輸(最好在較乾的狀態下),以供後來之 聚合作用使用以獲得較高的分子量(不論是固態聚合作用 ,熔融聚合作用或其它加工)°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在一從單體物質產製PEN之综令式工廠中,低分子量PEN 通常以熔融物質的形態取得。因此,本發明方法較佳以熔 融PEN作爲起始物質,然後再予以冷卻。如果PEN在冷卻 熔融PEN龙成所需結晶形態之前不久,或基本上同時形成 ”顆粒”,係較方便且因此爲較佳者。上文已描述了此種顆 粒之較佳最終尺寸及形狀。 熔融PEN可藉由多種方法形成顆粒(或者,若呈熔融態, 更精確地應稱之爲PEN ”小份(portions) ”或”滴狀物”),包括 錠化作用(例如見美國專利第5,340,509號或同時申請之美國 專利申請案U.S.S.N._及U.S.S.N._,此二申請案全 -1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榇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A7 436499 B7 五、發明説明(12 ). 部内容均併入本文作參考),如多個專利,例如美國專利 第4,165,420號所述之球粒化作用,熔融切割,滴狀化作用( 見以下實例1 ),或擠製作用。 本發明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係使用廣義的錠化作用以 形成顆粒。錠化作用基本上使用一外部旋轉的圓柱形容器 ,其具有多個在其周圍上繞圓周配置的小孔。在外部容器 裏面爲一内部共軸圓柱形容器,其具有計量閂或計量漏斗 。外部容器上多個小孔的配置方式需使其在外部容器轉動 時,能周期性地與外部容器上之計量閂或漏斗相配合。 基本上,熔融聚酯先傳送到錠化器之内部容器中,然後 以均勻量分怖於例如一輸送帶表面,當外部容器上的每一 個小孔與内部容器上之計量閂吻合時,再形成滴狀物或非 固化丸狀物。.錠化器可商業購得,例如,由Sandvik Process Systems (Totowa, NJ)所製造的R0T0F0RMER®錠化器。關於以錠 化作用形成聚酯顆粒之其它細節_,可參見同時申請之美國 專利申請序號_。傳統型式的眞空圓網紙機可予以改 良以使之適用於本發明方法中。 PEN小份或顆粒,較佳於控制溫度之氣氛中,藉由與一 金屬表面接觸,例如控制在適當溫度下之傳送帶或滑動台 接觸,以輕易地獲得所需的結晶形態。因爲與液體接觸通 常可提供較佳的熱轉移,因此PEN較佳係首先與此種呈高 度熔融態之金屬接觸,然後再與相同材質之固體接觸。可 使用一經調整的鈍性氣流通過顆粒上,以增加整體的冷卻 速^率。 -1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L--^------7^ 裝-- . - _,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436499 ______B7 五、發明説明(13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以上所稱施加於PEN團塊(或丸狀物)之溫度係指整體平 均溫度,其定羲爲圑塊(或丸狀物)之平均溫度,或每一個 團塊(或丸狀物)位置上溫度的平均値。丸狀物之整體平均 溫度,例如,可以下述方式測定。從用於熱衝擊丸狀物之 固體表面或氣體快速收集一丸狀物樣品,然後將九狀物置 於較佳抽眞空之絕緣容器中。丸狀物較佳可幾乎填滿整個 容器。插入一熱電偶。使容器達平衡之溫度,紀錄此溫度 作爲整體平均溫度。. 或者,可以下述方式計算經處理丸狀物之整體平均溫度 。收集一丸狀物樣品,立即將丸狀物置入一裝於預先稱重 絕緣容器中之預先稱重且溫度已知的蒸餾水中。然後重新 稱重。觀察平衡溫度。以下述方程式計算丸狀物之整體平 均溫度, (mw)X(cpW)X(T e-Tw)=(mp)X(cpp)X(Tp-T e) 其中,mw爲水的質f , Cpw爲水的比熱’ mp爲丸狀物之男 量,Cpp爲丸狀物之比熱’ Te爲平衡溫度,Tw爲水的相溫 ,而X代表乘號。解此方程式可測得丸狀物整體溫度Tp。 經濟部中央標導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技藝熟—悉人士將能瞭解,丸狀物之整體平均溫度,在不 同條件下,可基於標準熱轉移方程式,以合理程度的經確 性及準確度估算。技藝人士將非常熟悉此種計算方式,包 括使用數字及/或電腦技術以獲得增進的效率及精罐性。 舉例而言,如果已知周圍環境之熱轉移係數及製程條件 ,則可由以下方程式估算顆粒整體平均溫度隨時間之變化 -1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43649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14 ) Q = nipCp ^ = hA(Te-Tp) dt mpcpv e P7 ^ = kTe-kTp where k
JiA mpcp
丁 pO -Ln
'Te-V )=kt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
Te-Tp = (Te-Tp〇)(e-to)
Tp^Tpoie'^ + TeCI-e-kt) 此方程式指出’如果已知一給定系統之熱轉移常數,k ’以及顆粒的最勒溫,度及周圍氣氛之溫度,則可計算顆粒 整體平均溫度對時間的函數.,其中mj)爲丸狀物之質量,^ 爲丸狀物之比熱,t爲時間,h爲處理丸狀物之表面或氣體 之熱轉移係數,Te爲處理丸·狀物之表面或氣體之溫度,a 爲與熱源(無論是固體表面或是氣體)接觸或受熱源處理之 面積·>舉例而言,一滴在鋼帶上之半球形顆粒,在與鋼帶 接觸時,可能具有一平坦面積A ,而此面積可輕易地由(冗 )(半徑/2)2估算。或者,丸狀物樣品之平均Α値可物理測 _ _ - 17- 本紙張Λ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MS ) Α·4規格(21〇χ 297公釐) A7 B7 43 64 99 五、發明説明(15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量以用於上述方程式中。解此等方程式可獲得丸狀物之整 體平均溫度Tp。 如以上所提及者,PEN丸狀物上可施予熱衝擊,以使得 丸狀物所經歷之溫度梯度發生於每一個方向,亦即,由加 熱或冷卻所獲得的結果。雖然如此,丸狀物較佳係從惊·融 態予以冷卻而結晶,此種方式可避免再加熱經冷卻顆粒的 需求,因此更能節省能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舅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用於產製高分子量PEN之综合製程中,具有上述形態之 低分子量PEN可進一步聚合成較高分子量者。低分子量PEN 可予嫁融及熔融聚合,但本文所述乏結晶性PEN特別適用 於固態聚合作用中。固態聚合作用爲技藝人士所熟知者, 例如可參見 F. Pilati in G. Alien, et al.,Ed.,Comprehensive Polymer Science. VoL 5, p. 201-216(Pergamon Press, Oxford 1989),其併入本文 作參考。固態聚合作用特別適用於製造較高分子量之PEN .。一般而言,PEN顆粒係於鈍氣流或眞空中加熱至低於熔 點之溫度。例如.,一乾燥氣體(通常爲氮氣)可於連續操作 中順流通過顆粒周圍及上方。由於在升高溫度下會發生轉 酯化反應^及聚縮合反應,因此可使用氣體(亦可使用其它 類似的方法,例如使用眞空)以移除揮發性產物,藉之提 高PEN之分子量。 在過去,PEN之固態聚合作用面臨許多問題及困難。特 別是,待聚合之顆粒通常必須進行退火或結晶過程,以使 其在固態聚合作用期間加熱時,不會產生部份熔化或彼此 黏結在一起的現象。如果爲避免黏結現象而在較低的溫度 _-18-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436499 五、發明説明(16) 下進行聚合作[則將增加聚合作用的時間 , 分子量的反應在較高的溫度下進行較快。 曰 在結晶作用之前,簡基本上亦需脱揮份步驟,使當加 熱至接近結晶溫度或加熱至結晶溫度所生成之經生收; 氣體’從聚合物脱去。此等困難性或問題使得固態聚合方 法更爲昂貴。-傳統製造高分子量删的方法,可能包本 六個或更多個.步驟(轉酯化作用,聚縮合作用,丸狀物; 成作用,脱揮份作用_,結晶作用及固態聚合作用)。例= 可參見美國專利第5,449,701號。 另人意外及有利地,具有本文所揭示結晶形態之pEN聚 合物可更直接地予以聚合,而無需脱揮份作用及/或進— 步的結晶步驟。因此,可避免因需脱揮份步驟及長時間的 退火步驟而增加整個製程的時間。此外,由於本發明方法 牽涉較低分子量PEN之丸狀物,在本發明方法一較佳具體 實施例中,可將傳統上分開的轉.醋化作用及聚縮合作用步 驟結合成一個步騾β因此,可避免使用兩個分別的催化劑 ,其中第一種或轉酯化催化劑,傳統上係在使用第二種或 聚縮合催-化劑之前,先以磷化合物予以去活化。最後,由 於本發明方法可結合丸狀物形成步驟及結晶作用步驟,因 此’可將上述六步驟傳統方法減少到三個基本步驟(第— 個步驟,形成低分子量PEN,第二個步驟包含結合丸狀物 的形成及結晶作用,及第三個步驟_ ’進行固態聚合作用) 〇 本發明獲得較高分子量PEN之方法,因爲固態聚合作用 -19- 本紙張尺复適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A4规格(2[ 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_ 436499 A7 B7 五、發明説明(17) , 可以具有較低DP或I.V.之PEN丸狀物作爲起始物,因此可在 熔融態使用比傳統方法較少的聚合作用時間。由於熔融聚 合作用通常在高於280 °C進行,而固態聚合作用基本上在 約220°C至270°C下進行,因此,固態聚合作用比熔融聚作用 更不會生成降解產物。因此,本發明方法可產製具有較少 降解產物量之較高分子量PEN。此種益處極爲重要,因爲 PEN中的降解產物會顯著地影響PEN的性質。例如,PEN中 _的降解產物,對生成_所需薄膜性質,以供雙軸定向PEN薄 膜之特定最終用途會造成不利的影響,例如影響薄膜燒結 期間的形穩性。 此外,本發明方法所產製之PEN顆粒,至少在某些情況 .下更能抗磨損。當在固態聚合作用中,如果PEN顆粒傾向 彼此磨擦或與設備本身磨擦,則具有此種性質較爲有利。 在任何低分子量PEN變成高分子量PEN的聚合作用中,均 可存在一般例如轉酯化及聚縮合.催化劑及磷化合物之添加 劑。此等添加劑可於當形成低分子量PEN時予以添加=習 用催化劑及其相對活性已揭示於S.S. Park等人之Journal of Polymer Scfence : Part A : Polymer Chemistry, Vol. 32, pp, 2873-2881(1994) o 本案及實例中使用了特定的分析步驟。除了以上已詳細 描述之X -射線繞射外,以下將描述此等步驟。本文中此等 分析類型之參考資料或其結果,均相當於此等例示步驟。 固有黏度Π.ν.) 混合一體積量之三氟醋酸與三體積量之二氣曱烷 ,20 - 本紙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丨0><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36499 A7 B7 五、發明説明(18 (TFA/CH2CI2 25/乃)以製備一溶劑。稱重〇·25克的PEN加入乾 淨乾燥的小玻璃瓶中,然後以容量.吸管加入25.0毫升溶劑 。關閉小玻璃瓶(以防止溶劑蒸發),搖動30分鐘直到PEN 溶解11將溶液倒入# 50 Cannon-Fenske黏度計之大試管中,將 其置於30°C水浴中,使達該溫度之平衡。然後測量最上及 最下標記間的滴下時間三次,且應符合0.4秒。另外再於黏 度計中對溶劑作單獨相同的測量。然後以以下方程式計算 I.V.値: M: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_ I.V.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以1H NMR測定分子量 聚(萘酸乙二酯)寡聚物之聚合度(DP)或數目平均分子量 ,係於氘形式六氟異丙醇溶劑中,以1H NMR光譜儀(300 MHz)測定。比較芳香性菩酸醋(多重+,7.8-8.8 ppm,6Η),内 部-0CH2CH20-基圑(單峰,4.8 ppm,4H)及-OCH2CH2OH 終端基 團(雙重f,4.5及4.0 ppm,4H)之積分値以計算測量結果。 例如,完美的二聚物將具有12H : 4H : 8H之芳香基:内部脂 基:終端基團脂基之積分比,而完美的五聚物將具有30H : 16H : 8H之積分比。此分析中,不考慮從莕酸二甲酯單體而 來之未轉酯化-0CH3終端基團。 像點 熔點係以差示掃描量熱法(DSC)測定,所有樣品均以TA 儀器DSC 910分析。儀器係以與系統文件證明相符之銦校準 2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訂 4364 99 A7 B7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9 ) 。樣品在不經預先硏磨下分析,使用5-10毫克0.005毫克 。樣品密封於鋁盤中,然後在氮清洗氣氛中,以每分鐘10 °C的速率從室溫加熱至3〇〇°C。玻璃轉移溫度,熔化點溫度 及熔化熱係使用TA設備軟體計算。所報導之DSC峰値熔點 係對應主要溶化吸熱♦之溫度。 以下實例中,SSP意指固態聚合作用。 實例1 本實例說明根據本發明形成PEN預聚物及其熱衝擊結晶 作用之方法。聚(2,6 -葚酸乙二酯)(PEN )依據Technical Bulletin GTSR-A,Amoco Chemical Company, Chicago, IL, 1994 年 5 月 1 日 所述之步驟,從2,6-莕二羧酸二甲酯(NDC)及乙二醇(EG)熔 融聚合。:PEN從2,6-莕二羧酸二曱酯(NDC)之製備與PET從 DMT之製備相似。NDC在一轉酯化催化劑之存在下,於大 氣壓及升高溫度下,以乙二醇(EG)轉醋化,以產製經NMR 測定具有2-3聚合度之寡聚物。將系統抽眞空至1毫米汞柱 ,以產製具有5-6聚合度及〇j2 I.V.之低分子量預聚物v低分 子量預聚物於290°C之熔融分度器中加熱,直到聚合物在其 本身重量下從小孔(直fe 1毫米)滴出。將—經19公分厚鋼 板覆蓋之加熱板置於融熔分度器之小孔下20公分處。以與 鋼板.緊密接觸之細金屬線熱電偶偵測溫度。熔融聚合物滴 在熱鋼板上,而鋼板上之表面溫度爲205X。藉由觀察澄清 非晶相滴液轉爲不透明固體偵測結晶做作用β 一旦聚合物 轉爲不透明,即將金屬表面對水平傾斜一個角度,以使顆 粒滑落及冷卻至室溫。將顆粒定形成直徑約7毫米及厚約 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Α4規釐) (請先閣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Τ
I 4364 99 A7 __B7 _ 五、發明説明(20 ) 1.8毫米之球形帽狀(半球形顆粒,其頂端表面爲圓形而較 低表面則爲平坦)。結晶樣品之DSC分析可看出無預熔融吸 熱現象。峰値熔點爲251°C。根據以上所述方法收集樣品之 廣角X -射線繞射(W AXD)圖樣(樣品1示於以下表1中)。從Ί 1 〇結晶學平面之散射測定平均視晶粒尺寸(ACS)。ACSno爲 13‘8 nm。 實例2 本實例説明當低分子量預聚物經固態聚合成高分子量時 ,可保留由熱衝擊結晶作用所產生之新穎結晶形態。約30 克實例1之顆粒(樣品1 )於220°C下固態聚合23小時,以產製 較高分子量PEN (樣品2)。SSP批次單元係由一底部具有篩 網之金屬管(直徑23,5毫米,長19公分)所構成。以預先加 熱至設定溫度之氮氣加熱管子外部,並向上通過篩網加熱 顆粒。如以下表1所示,ACSn〇爲13.2nm,_LV.爲0.35。 比較實例.3-5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以傳統方法製備三不同分子量樣品,結果證明其並不具 有由本發明所獲得之新穎結晶形態。依據Technical Bulletin GTSR-A,Ainoco Chemical Company,Chicago, IL, 1994 年 5 月 1 日所述 之步騍,從.2,6-萘二羧酸二曱酯(NDC)及乙二醇(EG)熔融聚 合聚(2,6·葚酸乙二酯)(PEN)。NDC與乙二醇(EG)之反應係 在一轉酯化催化劑之存在下,於大氣壓及升高溫度下,於 —轉酯化步驟中進行,然後再於一聚縮合催化劑存在下, 於較高溫度及高眞空中完成聚縮合作用。 樣品C3經聚合爲具有0.58 dl/g之I.V.値並予結晶。樣品C4 -2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棹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436499 A7 B7 五、發明説明(22 ) 係藉由固態聚合樣品C3之聚合物至具有0.68 dl/g之I.V.値所 獲得。樣品C5則係由進一步固態聚合樣品C3之聚合物至具 有0.76 dl/g之I.V.値所獲得。每一個樣品之平均視晶粒尺寸 列於以下表1中。比較例樣品以 C之丰首表不0 表1 樣品 I.V. (ά\/ζ) ACSnoimn) 1 . 0.12 13.8 2 0.35 13.2 C3 0.58 7.1 C4 0.68 8.3 C5 0.76 7.9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ΛΓ - I! I* - - - I 一OJ- _ _ I .Ϊ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t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梯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Claims (1)
- 4 含1¾¾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88年11月) 申請專利範圍告各 L 一種組合物’其包含由TK)反射測定具有1〇〇啲或更高 之平均視晶粒尺寸之改質或未經改質之聚(2,6_審酸乙 二酯)。 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合物 尺寸為11.0 nm或更高。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合物 尺寸為12.0 nm或更高。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合物 少4之DP及低於2,0dl/g之固有黏度。 5‘根據1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组合物,其中該改質聚 (2,6 -莕酸乙二酯)包含高至5百分率之其它重複單元。 6·根據申請專利範園第丨項之組合物,其中該改質聚 (2,6-莕酸乙二酯)包含衍生自選自由間苯二酸,三甘 醇,1,4-環己燒二甲醇,對献酸,己二酸,&上之㈣ ,二甘醇及其混合物所组成之群之共聚單體之重複單元 〇 7 改!或未經改質之聚(2,6_莕酸乙二酯)顆粒, …、有由1 10反射測定10.0 tun或更高之平均視晶粒尺寸 其中該平均視晶粒 其中該平均視晶粒 其中組合物具有至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再填寫本頁) 外裝·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策 8·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顆粒,其具有 之平均直徑。 9.: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顆粒,其中該平均视晶 私·尺寸為ll.Onm或更高。 1〇.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 0.05 cm 至 2 cm 之顆粒’其中該平均视)八衫协(210X297公釐) ABCD 經濟部中央槁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36499 六、申請專利範圍 粒尺寸為12.0 nm或更高。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顆粒’其主要由超過10 公斤量之顆粒所組成。 12·根據申請專利範園第7或8項之顆粒,其中該顆粒具有 〇.〇5至2 dl/g之固有黏度。 13‘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顆粒,其中該顆粒為球 形’半球形,圓柱形或似薄煎餅形狀。 14. 一種用於結晶聚(2,6 _苯酸乙二酯)之方法,包括在足 以冷卻溶融聚(2,6-蕃酸乙二酯)之速率下冷卻聚(2,6_ 苯酸乙二酯),或者在足以加熱玻璃狀聚(2,6_葚酸乙 二酿)之速率下加色聚(2,6·茬酸乙二酯)至nc至25〇t; 之溫度’以產製從1 反射測定,具有1〇 〇咖或更高平 均视晶粒尺寸’及具有至少4之聚合度φρ)與低於〇 4 dl/g 之固有黏度之結晶性聚(2,6 -莕酸乙二酯)。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中該溫度為14〇。〇 至 230°C。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中該平均视晶粒尺 寸從1 10反射測定,為1丨〇皿或更高。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園第ί4項之方法,其中結晶作用係於5 分鐘或更少的時間内進行。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中該聚(2,6 -案:酸 乙-@曰)存以顆起·形式產製。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園第14項之方法,其包括固態聚合該結 晶性聚(2,6 -茶酸乙二酿)之额外步驟。 -2- M氏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436499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20. —種用於固態聚合聚(2,6-苯酸乙二酯)之方法,包括 加熱聚(2,6 -葚酸乙二酯)顆粒至高於其Tg但低於其熔 點之溫度,其改良處包括以具有從丁1〇反射測定具有1〇 〇 run或更高平均視晶粒尺寸,至少4之聚合度(Dp)及低於 0.4 dl/g之固有黏度之聚(2,6 -莕酸乙二酯)作為起始物, 其中固態聚合作用一直進行到聚(26 -茶酸乙二酯)達 到0.5至Z0 dl/g之固有黏度為止。 21_根據申請專利範園第20項之方法,其中該平均视晶粒尺 寸為11.0 nm或更高。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項之方法,其中該平均视晶粒尺 寸為12.0 nm或更高。 23. —種固態聚合聚(2,6 -笨酸乙二酯)之方法,包括: (a) 產製具有至少4之聚合度及低於〇.4 dl/g之固有黏度之 PEN預聚物; (b) 將步驟⑷之預聚物形成從了10反射測定具有10.0咖或 更高平均視晶粒尺寸之丸狀物;及 經濟部ΐ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务私寫本頁) (c) 於鈍氣流或真空中加熱聚(2,6 -葚酸乙二酯)顆粒至 高於其Tg但低於其熔點之溫度,以產製具有〇.5至2.0 dl/g 固有黏度之聚合物。 24·根據申請專利範園第23項之方法,其中步騾⑻之預聚 物係以轉酯化反應或其後進行聚縮合反應之轉酯化反應 製得。 . 25.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方法,其中步驟(a)之預聚 物形成熔融滴狀物或固化成從丁1〇反射測定具肴10.0 nm -3- M民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六4驗(21GX297公釐) 4364 99 i! CS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或更高平均視晶粒尺寸之组合物。 26.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方法,其中丸狀物未經脫揮 份處理,以及丸狀物在步驟(b)中形成之後,並未於步 騾(c)之前退火以進一步結晶化。 (請先閎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iOX297公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08/583,365 US5670606A (en) | 1996-01-05 | 1996-01-05 | Crystalline form of poly(ethylene 2,6-naphthalate) and a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436499B true TW436499B (en) | 2001-05-28 |
Family
ID=24332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85101944A TW436499B (en) | 1996-01-05 | 1996-02-16 | Production of poly(ethylene 2,6-naphthalate)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670606A (zh) |
EP (1) | EP0871679A1 (zh) |
JP (1) | JP2000503060A (zh) |
KR (1) | KR19990077039A (zh) |
CN (3) | CN1085983C (zh) |
AU (1) | AU1570397A (zh) |
BR (1) | BR9612407A (zh) |
CA (1) | CA2241961A1 (zh) |
MY (1) | MY116496A (zh) |
PL (1) | PL327733A1 (zh) |
TW (1) | TW436499B (zh) |
WO (1) | WO199702536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1283644B1 (it) * | 1996-08-01 | 1998-04-23 | Sinco Eng Spa | Procedimento perfezionato per la produzione di resine poliestere |
US6124423A (en) * | 1998-07-02 | 2000-09-26 | Shell Oil Company | Process for crystallizing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copolymers in the absence of devolatilization |
US6350895B1 (en) | 1999-03-26 | 2002-02-26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Transesterification process using yttrium and samarium compound catalystis |
US6255442B1 (en) | 2000-02-08 | 2001-07-03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Esterification process |
US6951954B1 (en) | 2000-02-11 | 2005-10-04 |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Continuous process for producing bis(3-hydroxypropyl) terephthalate |
US6353062B1 (en) | 2000-02-11 | 2002-03-05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Continuous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
BR0017106B1 (pt) | 2000-02-11 | 2010-07-27 | processo contìnuo para a produção do poli(trimetileno tereftalato). | |
US6699545B2 (en) | 2001-12-21 | 2004-03-02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Method for increasing solid state polymerization rate of polyester polymers |
BRPI0810872B1 (pt) | 2007-05-02 | 2022-07-19 | Basf Se | Processos para a cristalização de um composto, e para a produção de partículas escoáveis ou desepjáveis de um composto, particula escoável ou despejável de um composto, e, uso das partículas escoáveis ou despejáveis de um composto |
KR100939024B1 (ko) * | 2007-11-30 | 2010-01-27 | 주식회사 효성 | 2,6-나프탈렌디카르복실산을 이용한폴리에틸렌나프탈레이트의 제조 방법 |
CN101987912B (zh) * | 2009-08-07 | 2013-01-09 | 骏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改性方法及纺丝工艺 |
CN102492122A (zh) * | 2011-12-14 | 2012-06-13 | 华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高粘度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生产方法 |
WO2018232513A1 (en) * | 2017-06-23 | 2018-12-27 |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 MOLDED ARTICLE HAVING SELECTIVELY MODIFIED CENTRAL LAYER GEOMETRY AND HEATING CHANNEL NOZZLE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
CN110859040B (zh) | 2017-07-14 | 2022-06-24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使用制锭技术的低粘度聚合物的聚合和分离 |
CN112770887A (zh) | 2018-08-30 | 2021-05-07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成粒低粘度材料的设备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42782A (en) * | 1967-01-30 | 1967-09-19 | Eastman Kodak Co | Polyester prepolymers and processes for their manufacture |
US4165420A (en) * | 1977-11-10 | 1979-08-21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Solid state polymerization of polyester prepolymer |
JPS6178863A (ja) * | 1984-09-27 | 1986-04-22 | Toray Ind Inc |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
US4963644A (en) * | 1989-09-18 | 1990-10-16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Process for crystallization of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
US5331082A (en) * | 1993-06-16 | 1994-07-19 | Amoco Corporation |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ster resins from 2,6-naphthalene dicarboxylic acid |
US5391694A (en) * | 1993-10-15 | 1995-02-21 | Shell Oil Company | Solid state polymerization of polyesters with low diffusion resistance prepolymer granules |
US5449701A (en) * | 1994-12-15 | 1995-09-12 | Shell Oil Company | Solid stat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for foamed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
US5540868A (en) * | 1995-01-20 | 1996-07-30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Process for pellet formation from amorphous polyester |
-
1996
- 1996-01-05 US US08/583,365 patent/US5670606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02-16 TW TW085101944A patent/TW43649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6-02-16 MY MYPI96000612A patent/MY116496A/en unknown
- 1996-12-31 CN CN96199528A patent/CN108598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12-31 AU AU15703/97A patent/AU1570397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6-12-31 KR KR1019980705172A patent/KR19990077039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6-12-31 WO PCT/US1996/020931 patent/WO1997025364A1/en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6-12-31 CA CA002241961A patent/CA224196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6-12-31 BR BR9612407A patent/BR9612407A/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6-12-31 JP JP9525267A patent/JP2000503060A/ja not_active Ceased
- 1996-12-31 EP EP96945460A patent/EP0871679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6-12-31 PL PL96327733A patent/PL327733A1/xx unknown
-
2002
- 2002-03-18 CN CN02107418A patent/CN1396191A/zh active Pending
- 2002-03-18 CN CN02107417A patent/CN1397581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96191A (zh) | 2003-02-12 |
JP2000503060A (ja) | 2000-03-14 |
CN1207111A (zh) | 1999-02-03 |
KR19990077039A (ko) | 1999-10-25 |
MY116496A (en) | 2004-02-28 |
BR9612407A (pt) | 1999-07-13 |
CA2241961A1 (en) | 1997-07-17 |
US5670606A (en) | 1997-09-23 |
CN1085983C (zh) | 2002-06-05 |
WO1997025364A1 (en) | 1997-07-17 |
PL327733A1 (en) | 1998-12-21 |
AU1570397A (en) | 1997-08-01 |
CN1397581A (zh) | 2003-02-19 |
EP0871679A1 (en) | 1998-10-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469278B (en) | Production of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 |
TW436499B (en) | Production of poly(ethylene 2,6-naphthalate) | |
US5540868A (en) | Process for pellet formation from amorphous polyester | |
US5510454A (en) | Produc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 |
US5714262A (en) | Produc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 |
KR100423469B1 (ko) | 폴리(에틸렌테레프탈레이트)의제조방법 | |
US5830982A (en) | Production of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 |
KR101182924B1 (ko) | 표면으로부터 중심까지의 분자량 구배가 작은 폴리에스터중합체 입자 | |
US6451966B1 (en) | Method for increasing solid state polymerization rate | |
KR100879644B1 (ko) | 폴리(트리메틸렌 테레프탈레이트)의 파쇄성 감소방법 | |
KR20040108824A (ko) | 결정성 축합 단독 중합체의 일부 이상을 결정화시켜 고체입자를 형성하는 방법 | |
MXPA98004983A (en) | Poly production (trimetile tereftalate | |
MXPA97005458A (en) |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pelotillas from amy polyest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