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309613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309613B
TW309613B TW085114073A TW85114073A TW309613B TW 309613 B TW309613 B TW 309613B TW 085114073 A TW085114073 A TW 085114073A TW 85114073 A TW85114073 A TW 85114073A TW 309613 B TW309613 B TW 3096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light
recording
photodet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5114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n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309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3096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Optical detectors therefor
    • G11B7/133Shape of individual detector el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Optical detectors therefor
    • G11B7/131Arrangement of detectors in a multiple arra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81Non-lens elements for alter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beam, e.g. knife edges, slits, filters or stop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 G11B7/0037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focusing only
    • G11B7/09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focusing only by astigmatic metho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Description

309613 A7 B7 五、 發明説明 (. L ) S- 明 JL JL· JL 翎 1 本 發 明 有 U — 種 記 錄 媒 體 紀 錄 寅 m 或 再 生 資 訊 之 装 置 及 方 法 » 且 較 特 別 地 • 係 有 U __. 種 許 多 數 具 有不 同 基 « 厚 度 之 碟 形 記 錄 媒 K 之 記 錄 實 訊 或 再 生 資 訊 之 装 置 及 方 法 0 ffi. 1L 枝 M. 銳 明 精 緻 光 磲 (CDs) 已 廣 泛 地 被 使 用 為 一 種 記 錄 媒 黼 其 所 記 錄 之 賁 訊 係 Μ 光 予 以 再 生 0 近 年 來 » 一 種 新 的 記 錄 媒 體 稱 為 數 位 m 碟 (DVD) 已 被 使 用 於 數 位 式 記 錄 視 頻 m 像 一 段 畏 的 時 間 〇 笛 射 光 束 施 加 於 光 學 紀 錄 媒 臞 用 Μ 白 光 學 記 錄 媒 H 讀 取 所 記 錄 之 數 位 賁 訊 • 反 射 白 光 學 記 錄 媒 tt 之 光 被 檢 出 且 反 射 光 之 準 位 被 轉 換 為 二 進 位 資 料 〇 附 之 第 1 _ 顯 示 與 CD 一 起 使 用 之 光 學 拾 取 装 置 » 如 第 1 _ 中 所 示 t 一 笛 射 二 極 體 1 發 出 具 有 780η (奈 米 ) 波 長 之 笛 射 光 束 • 發 白 LD1 之 笛 射 光 束 由 —- 檷 極 2 分 成 許 多 數 苗 射 光 束 9 例 如 三 條 雷 射 光 束 9 此 三 條 笛 射 光 束 之 — 被 使 用 於 讀 取 所 記 錄 之 實 訊 及 Μ 聚 焦 何 腋 作 業 控 制 光 學 拾 取 装 置 $ 其 餘 兩 條 霤 射 光 束 被 使 用 循 跡 伺 縠 作 業 控 m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9 此 三 條 霣 射 光 束 同 時 被 統 稱 為 光0 —. 含 有 透 明 平 面 板 之 分 光 器 3 .自 檷 極 2 朗 向 物 鏡 4 反 射 笛 射 光 束 » 反 射 白 CD10 及 傅 輪 m 蝤 物 鏡 4 之 光 ( 聚 合 光 ) 穿 m 分 光 器 3 朝 向 作 為 光 檢 测 器 之 光 二 極 體 (PD) -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309613 A7 B7 經濟部中央揉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 ( 2 ) 1 1 5 • 當 m 分 光 器 3 > 此 反 射 光 由 分 光 器 3 所 敗 光° 1 1 物 親 4 聚 合 笛 射 光 束 於 一 在 CD10 之 上 包 含 有 微 小 凹 坑 1 之 資 訊 記 錄 曆 12之 上 t 此 物 鏡 4 同 時 聚 合 反 射 白 CD10 之 請 1 先 1 資 訊 記 錄 曆 12之 光 而 m m 分 光 器 3 於 光 二 極 體 5 上 0 閲— 讀 1 物 鏡 4 之 JW. 數 字 表 示 之 P 徑 (口徑數, N A) 愈 大 9 刖 m 背 面 I 之~ 1 過 此 物 鏞 4 聚 合 光 於 __. 小 貼 之 角 度 也 愈 大 * 於 第 1 1 中 注 I « 該 物 鏡 具 有 0 . 45之 ΝΑ 〇 ψ 項· 再 1 1 光 二 極 體 檢 出 反 射 白 CD10 之 返 回 光 * 此 光 係 從 LD1 Μ 寫 本 1 裝 雷 射 光 束 照 射 f 由 於 白 LD1 發 出 之 雷 射 光 束 被 分 成 三 條 頁 1 I 雷 射 光 束 所 光 二 極 體 5 具 有 三 個 光 檢 測 器 犟 元 • 光 1 1 檢 測 器 區 域 之 一 作 為 檢 出 使 用 於 讀 取 所 紀 錄 數 位 資 Mt 肌 之 1 I 雷 射 光 束 其 餘 兩 個 光 檢 测 器 區 域 作 為 檢 出 用 於 循 除 伺 1 訂 眼 控 制 之 笛 射 光 束 > 尤 其 » 根 據 此 二 笛 射 光 束 之 光 能 ft 1 間 之 差 異 • 物 鏡 4 於 循 跡 伺 服 作 乘 中 被 控 制 itk 施 加 使 用 1 於 謓 取 所 記 錄 之 數 位 霣 訊 之 笛 射 光 束 於 CD10 上 之 一 預 定 1 I 軌 跡 〇 1 % 1 因 為 反 射 白 資 訊 記 錄 曆 12而 施 加 於 光 二 極 體 5 之 光 穿 線 I 遢 分 光 器 3 成 為 聚 合 光 » 所 以 該 光 通 受 到 馼 光 » 因 此 » I 1 物 鏡 4 即 根 據 所 產 生 之 敗 光 而 聚 焦 伺 臌 作 業 予 Μ 控 制。 - 1 1 CD 10具 有 一 1 . 2a η 厚 度 t 之 基 級 11 與 配 置 其 上 之 賁 訊 I 記 錄 m 12及 配 置 於 此 賁 訊 記 錄 曆 12上 之 保 護 膜 13 來 白 1 1 LE 1 之 雷 射 光 束 由 物 親 4 聚 合 且 穿 m 透 明 基 板 到 具 有 微 1 1 小 凹 坑 代 表 所 記 錄 資 訊 之 賁 訊 B 錄 曆 12 , 當 雷 射 光 束 施 1 I 加 於 凹 坑 時 > 它 們 被 分 散 而 導 致 由 記 錄 媒 體 反 射 及 m 加 1 1 -A - 1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洗格(210X297公釐) 3GQ613 A7 B7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 ( 3 ) 1 1 於 光 二 極 體 5 之 返 回 光 在 亮 度 上 被 滅 低 $ 當 雷 射 光 束 施 1 加 於 資 訊 記 錄 曆 12之 非 凹 坑 域 時 $ 它 們 依 現 況 被 反 射 1 « 因 此 返 回 光 具 有 高 的 亮 度 .· 來 白 CD10 之 返 回 光 由 光 二 請 1 1 極 體 5 檢 出 1 此 光 二 極 體 5 轉 換 返 回 光 之 較 高 與 較 低 Z 先 閲 讀 1 1 亮 度 為 僩 別 之 "1 與 "0 之 二 進 位 準 位 % 藉 此 » 讀 取 被 背 1 之· 1 記 錄 為 CD 10上 凹 坑 之 數 位 賁 訊 0 注 、意 I 所 $ 當 物 嫌 4 被 控 制 於 循 遣 及 聚 焦 伺 脈 棋 式 時 9 笛 事 項· 1 I 再— 1 射 光 束 被 m 加 於 CD10 上 之 既 定 位 置 9 而 返 回 光 則 被 檢 出 寫 本 裝 便 白 CD10 讀 取 所 記 錄 之 資 訊 〇 頁 1 1 附 麵 之 第 2 圈 描 繪 一 近 來 提 出 之 數 位 膨 碟 (DVD)20, 1 1 此 DVD20 具 有 雙 側 结 梅 記 錄 之 數 位 資 訊 » 而 C D 1 0 則 具 1 I 有 Μ 單 供 结 溝 記 錄 數 位 之 資 訊 〇 特 別 地 • DVD20 包 含 : 1 1 訂 1 一 第 — 光 碟 樽 件 含 有 一 基 體 21 參 — 資 訊 記 錄 曆 22配 置 於 基 體 21 之 上 » 及 一 保 護 膜 23配 置 於 資 訊 記 錄 暦 22之 上 5 1 1 Μ 及 考一. 第 二 光 碟 構 件 含 有 一 基 體 31 » 一 資 訊 記 錄 曆 32配 1 1 置 於 基 體 31 之 上 » 及 一 保 護 臢 33配 置 於 資 訊 記 錄 曆 32 之 •K 1 上 • 該 第 一 與 第 二 光 碟 構 件 m 過 保 嫌 膜 22 , 33 而 相 互 接 線 I 合 〇 因 此 » DVD20 係 相 對 於 其 媒 艚 面 而 呈 對 稱 〇 1 1 由 於 數 位 資 訊 係 Μ 高 密 度 記 錄 於 DVD20 之 上 t 故 基 體 - 1 I 21 » 3 1 較 薄 於 CD1C 之 基 體 11M 減 少 基 體 厚 度 之 彎 斜 與 誤 1 差 〇 特 別 地 • 當 CD10 之 基 體 1 1 具 有 1 . 2 奄 米 之 厚 度 時 > 1 DVD20 之 各 基 體 21 • 31 L具 有 0 6 奄 米 之 厚 度 $ 而 D VD20 1 | 上 之 凹 坑 之 長 度 與 其 間 之 間 隔 則 較 小 於 CD1C 〇 1 由 於 DVD20 之 記 錄 密 度 較 大 於 CD1C ,之 記 錄 密 度 9 使 用 1 1 )- 1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 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09613 A7 B7 五、發明説明(4 ) 於DVD20之光學拾取裝置之LD41發出一具有650η·(奈米) 之波長之笛射光束其較短於使用在CD10之光學拾取裝置 之LD1之波長。使用於DVD20之光學拾取裝置具有其他 零件包含一檷極42, —分光器43, —物鏡44及一光二極 體(PD)42其係相同於使用在CD10之光學拾取装置之零件。 然而,由於DVD20較大之記錄密度而具有較小於CD10 之凹坑,故物鏡44具有0.6之口徑數(HA)其係較大於使 用在C D1 0之光學拾取裝置之物縯4 (N A = 0 . 4 5 ),具備有 較大口徑數之物鏑44可聚合雷射光束於較小點K讀取較 小之凹坑。 如上述,CD10與DVD20在结構上係彼此不同.因此, 通常須使用不同之光學系統(光學拾取裝置)用以自CD10 與DVD20讀取所記錄之賣訊。 例如,如附_之第3圖中所示,假如使用於DVD20之 光學拾取裝置被豳加於CD10時,則因為使用在DVD20之 光學拾取裝置係設計在最缠合之狀況下自DVD20讀取所 記錄之資訊,故由於CD10之基體11與DVD20之基體21, 31之厚度間之差異及物嫌4 , 44之口徑數之間之差異, 當自CD10謓取所記錄之賁訊時會««球狀之光行差。 例如,當具有1.2毫米基體厚度之CD使用一具有«用 於0.6奄米基體厚度之0.6 口徑數之物嫌作再生(play back)時.則球狀光行差之悬會以第四次方之Seidel (西 達)球狀光行差係數W4〇而產生達3.6微米,若此球狀光 行差之最被W均方根值表示,則為〇.268r*sM (均方根 -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續寫本頁) 訂 經濟部中央梯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褽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5 ) 徹米)(若於650η·之波畏λ處常態化,則為0.412r«sA ) 。大致上,所有使用於光碟之光學系统需具有等於或小 於0.07r_sA之Marechal檷準之光行差之均方根值之和 ,因此,很難以第3圈中所示之光學系統安撕,自CD10 準確地謓取所記錄之資訊。 已有提出Μ調整物縯之口徑數於不闻型之記錄媒朦用 Κ製作使用於DVD之光學拾取裝·置可應用於CD,例如, 在日本專利申請案號6-277400號中之所掲示(其係對應 於美國申謫序號08/ 555339號之待謇査案)0 附画之第4及5圈係鼷示根據上述提出之原理之一光 學系統,如第4及5圈中之所示,該光學系統包含一光 圈(a p h r a ) 5 1 , —起動器5 3用Μ起動光圈5 1 ,及一感 知器52用Μ檢出所使用之記錄媒體之形式,除了第2画 中所示之使用於DVD之光學拾取裝置。 感知器52檢出所使用之記錄媒體之形式,而起動器53 根據來自感知器52之檢出信號起動該光圔51。特別地, 如第4圓中所示,起動器53起動該光圈51M増加其開口 直到物鏡44之口徑數呈0.6用以自DVD20讀取所記錄之 資訊;如第5 _中所示,起動器53起勖該光圈Μ減少其 開口直到物鏡44之口徑數呈0.45用以自CD10讓取所記錄 之賁訊,因此,光圜51之開口被減少使球狀光行差最小 化(第四次方之西達球狀光行差係數《40係成比例於口徑 數ΝΑ之第四次方)用Μ自CD10謓取所記錄之資訊。 然而,因為櫬械式光酾51係新增加的,且此光學条統 -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装------1Τ------0 . · ^ · · f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r<c本頁) _ h ί _ 309613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6 ) 1 1 係 由 增 加 數 巨 之 部 件 所 作 成 » 故 製 造 上 較 昂 貴 » 而 尺 寸 1 1 較 大 且 结 構 複 嫌 0 及 因 為光圏51係櫬械式作業 故 無 法 1 1 阻 止 變 化 > 無 法 快 速 作 業 9 而 傾 向 於 在 光 學 系 統 造 成 失 請 1 先 1 誤 0 閲 I 讀 1 1 JL 農 背 面 I 之' 1 因 此 t 本 發 明 之 百 的 在 於 提 供 — 種 白 不 同 形 式 之 記 錄 注 意 I 媒 體 穩 定 地 記 錄 資 訊 或 再 生 賁 訊 之 裝 置 及 方 法 且 具 備 有 事· 項 1 I 再 1 相 當 小 籣 單 及 m 濟 之 安 排 * 無 需 m 械 式 光 圜 9 而 是 根 峡一 % 本 裝 據 返 商 記 錄 媒 霾 及 進 入 —* 預 定 範 圓 之 光 之 檢 测 〇 頁 '»-^ 1 1 本 發 明 之 另 外 § 的 » 優 點 及 新 類 特 性 將 部 分 地 被 描 述 1 1 於 随 後 之 說 明 中 * 且 對 於 熟 習 於 本 技 術 者 於 下 文 之 解 說 1 | 後 * 都 分 地 將 呈 更 明 顬 或 可 由 本 發 明 之 實 豳 而 jtm 得 Μ 學 習 1 訂 〇 本 發 明 之 巨 的 與 優 點 可 藉 由 特 別 係 附 錄 之 申 謫 専 利 範 1 所 指 之 協 助 與 姐 合 而 實 規 與 獾 得 〇 ·, * I 根 據 本 發 明 提 供 有 一 種 裝 置 用 以 選 揮 性 地 記 錄 資 訊 1 1 »' I 及 堪 揮 性 地 再 生 賁 訊 於 一 具 有 —> 資 姐 抓 記 錄 靥 於 __. 具 有 一 1 第 一 厚 度 之 基 體 上 之 第 一 記 錄 媒 體 與 一 具 有 一 賁 訊 記 錄 線 I 曆 於 —> 具 有 —» 第 二 厚 度 之 基 體 上 之 第 二 記 錄 媒 艚 I 包 括 1 1 產 生 裝 置 用 Μ 產 生 欲 施 加 於 第 一 或 第 二 記 錄 媒 腥 之 • 1 1 資 訊 記 錄 曆 之 光 豳 加 裝 置 t 用 以 聚 合 由 產 生 裝 置 所 產 I 生 之 光 及 施 加 此 聚 合 之 光 於 第 —* 或 第 二 記 錄 媒 體 之 資 訊 I 1 記 錄 層 Μ 及 光 檢 測 器 裝 置 參 用 Μ 白 第 一 或 第 二 記 錄 媒 1 | 體 之 簧 訊 記 錄 曆 檢 出 返 回 光 該 光 測 器 裝 置 具 有 常 1 I 態 化 檢 測 器 大 小 最 少 3 X · 而 最 多 1 6 u 鼸 0 1 1 -8 1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A4現格(210X297公釐) 3ΰ9613 A7 B7 五、發明説明(7 ) 根據本發明,同時提供有一種方法用MS揮性地記錄 資訊及龌揮性地再生資訊於一具有一賁訊記錄曆於一具 有一第一厚度之基體上之第一記錄媒體輿一具有一賁訊 記錄層於一具有一第二厚度之基«上之第二記錄媒臁, 該第二厚度較大於該第一厚度,具備有一光學拾取裝置 具有:產生裝置,用以透過其基髓產生欲施加於第一或 第二記錄媒體之資訊記錄媒體之·光;施加裝置,用Μ聚 合由產生裝置所產生之光及施加此聚合之光於第一或第 二記錄媒體之賁訊記錄曆:Μ及光檢测器裝置*用以自 第一或第二記錄媒«之資訊記錄曆檢出返回光,該方法 包括以光檢測器装置自賁訊記錄曆檢出返回光之步驟, 而該光檢測器裝置具有一常戆化檢澜器大小最少3« «及 最多1 6 // 。 根據本發明·尚提供有一種裝置用Μ壤擇性地記錄資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訊及堪擇性地再生資訊於一具有一資訊記錄暦於一具有 一第一厚度之基體上之第一.記錄媒髓與一具有一賁訊記 錄曆於一具有一第二厚度之基體上之第二記錄媒體|包 括:產生裝置,用Μ產生欲豳加於第一或第二記錄媒體 之資訊記錄曆之光;_加裝置,用以聚合由產生裝置所 產生之光及施加此聚合之光於第一或第二記錄媒《之資 訊記錄曆;以及光檢測器裝置,用Μ自第一或第二記錄 媒體之資訊記錄曆檢出返回光,該光檢澜器装置具有一 常戆化檢測器大小,其係較大於來自該第一紀錄媒Β之 第一 口徑數Ni之返回光在光檢拥器裝置上光貼之直徑,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梂準(CNS〉A4规格(210X297公釐) 五、發明説明(8 ) 而較小 口徑數 根據 於來自 之返回 本發明 資訊及遘擇性 有一第一厚度 於一具 記錄曆 該第二 具有: 或第二 聚合由 第二記 自第一 法包括 ,而該 於來自 拥器裝 大於第 上之光 醣式:鱅 厚度較 產生裝 記錄媒 產生裝 錄媒» 或第二 以光檢 光檢测 第一記 置上光 二口徑 點直徑 A7 B7 第二記錄媒«之較大於第二口徑數N2之 光在光檢測器裝置上之光點直徑。 ,同時提供有一種方法用Μ龌揮性地記錄 地再生資訊於一具有一賁訊記錄曆於一具 之基艚上之第一記錄媒體與一具有一資訊 有一第二厚度之基鱷上之第二記錄媒艚· 大於該第一厚度*具備有一光學拾取裝置 置,用Μ經由其基體而產生欲施加於第一 黼之資訊記錄媒邇之光;»加裝置,用Μ 置所產生之光及豳加此聚合之光於第一或 之資訊記錄暦;以及光檢测器裝置*用Μ 記錄媒體之賣訊記錄磨檢出返回光,該方 测器裝置自寅訊記錄曆檢出返回光之步驟 器裝置具有一常態化檢測器大小其係較大 錄媒體之第一 口徑數Ni之返回光在光檢 點之直徑而較小於來自第二記錄媒嫌之較 數N2之口徑數之返回光在光檢測器裝置 請 先 閲 讀 背 之, 注 項 裝 訂 線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參照附_所作之本發明之揭示而呈較易於 中: 使用於CD之習知光學拾取装置之横截面_ 本發明將Μ 理解。於圃式 第1圓係 示; 第2黼係一使用於DVD之習知光學拾取裝置之横截面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A7 B7 五、 發明説明 ( 9 ) 圔 示 » 第 3 _ 係 一 横 截 面 _ 示 » 顯 示 描 鍮 於 Λτ-Λτ 爾 2 圓 中 使 用 於 CD之 習 知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 - 第 4 圔 係 一 習 知 之 可 使 用 於 CD與 DVD 二 者 之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之 横 截 面 圔 圓 示 • 第 5 圔 係 一 横 截 面 _ 示 9 顬 示 習 知 之 光 學 拾 取 装 置 » 其 係 描 蝓 於 第 4 圈 中 使 用 於 CD 第 6 _ 係 一 根 據 本 發 明 之 用 於 記 錄 資 訊 或 再 生 實 訊 於 記 錄 媒 體 之 裝 置 之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之 横 截 面 圔 示 第 7 圔 係 一 _ 表 t 顯 示 第 6 圔 中 所 示 之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中 之 返 回 光 之 循 跡 光 線 之 實 例 9 第 8 晒 係 一 圈 表 9 顯 示 記 錄 媒 艚 之 基 體 厚 度 上 之 增 加 與 白 __» 高 斯 聚 焦 平 面 至 既 定 點 之 距 雕 之 間 之 闞 係 第 9 1 係 一 圔 表 * 顧 示 第 6 _ 中 所 示 之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使 用 於 DVD 之 返 回 光 之 亮 度 分 佈 t 第 10 圈 係 一 圈 表 t 顯 示 第 6 圈 中 所 示 之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使 用 於 DVD 之 球 狀 光 行 差 第 11 麵 係 一 _ 表 1 顕 示 第 6 1 中 所 示 之光 學 拾 取 裝 置 使 用 於 DVD 之 調 變 轉 移 作 用 (HTF ) » 第 12圖 係 一 圓 表 顯 示 第 6 圈 中 所 示 之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使 用 於 CD之 返 回 光 亮 度 於 當 來 白 高 斯 聚 焦 平 面 之 距 離 為 0 1 Η 時 之 分 佈 第 1 3 圈 係 一 圔 表 9 顬 示 第 6 疆 中 所 示 之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使 用 於 CD之 返 回 光 亮 度 於 畨 來 白 高 斯 聚 焦 平 面 之 距 離 為 -1 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OX297公釐) 309613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五、發明説明(10 ) 1 1 4 . 0 /u 時之分 佈 < 1 1 第 141係一 表 顯 示 第 6 _ 中 所 示 之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1 1 使用 於CD之返 回 光 亮 度 於 當 來 白 高 斯 聚 焦 平 面 之 距 離 為 請 1 先 1 8 . 0 ju E 時之分 佈 * 閲 讀 1 第 15圓係一 Η 表 » 顬 示 第 6 圈 中 所 示 之 光 學 拾 取 装 置 背 面· 1 I 之 1 使用 於CD之返 回 光 亮 度 於 當 來 白 高 斯 聚 焦 平 面 之 距 雛 為 注 意 I 10 U 醒時之分佈; 孝· 項 1 | 再 第 1 6 1係一 1 表 顯 示 第 6 中 所 示 之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if'為 寫 本 裝 使用 於CD之返 回 光 亮 度 於 當 來 白 高 斯 聚 焦 平 面 之 距 雛 為 頁 1 I 12 u 時之分佈; 1 1 第 17圖係一 _ 表 » 顬 示 第 6 圏 中 所 示 之 光 學 拾 取 装 置 1 I 使用 於CD之返 回 光 亮 度 於 當 來 白 高 斯 聚 焦 平 面 之 距 離 為 1 訂 16α m時之分佈; 1 第 181«係一 圏 表 * 顯 示 第 6 圈 中 所 示 之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 1 I 使用 於CD之返 回 光 亮 度 於 當 來 白 高 斯 聚 焦 平 面 之 距 離 為 I 24 tt B時之分佈; 1 第 19圃係一 圈 表 » 顬 示 第 6 中 所 示 之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線 I 使用 於CD之球 狀 光 行 差 1 1 1 第 20圈係一 園 表 » 顧 示 第 6 圏 中 所 示 之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1 1 使用 於CD之調 變 轉 移 作 業 (MTF) I 第 21圈係一 圈 表 » 顯 示 第 6 圈 中 所 示 之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1 1 使用 於CD之球 狀 光 行 差 * 1 1 第 22圏係一 Η 表 9 顯 示 第 6 圔 中 所 示 之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1 I 使用 於CD之MTF 1 1 -12- 1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说格(210X297公釐)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 ( L1 ) 1 1 第 23圏 係 一 圈 表 1 顯 示 第 6 圈 中 所示 之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1 之 常 戆化 光 檢 澜 器 大 小 1 1 第 24圔 係 一 圈 表 » 顯 示 常 態 化 光 檢测 器 大 小 與 返 回 光 />—V 請 1 先 1 範 _ 間之 闞 係 « 閲- 1 第 25A f 25B 及 25C 1 係 第 6 _ 中所 示 之 光 學 拾 取 裝 背 I 之* 1 置 中 光二 極 艚 结 構 之 _ 示 « 注 意 1 I 第 26園 係 第 6 圓 中 所 示 之 光 學 .拾 取裝 置 使 用 於 CD之 横 事 項· 1 I 再 1 截 面 圔圃 .示 t 一 mill·、 % 本 1 第 27麵 係 * 放 大 麵 示 » 顯 示 施 加 於CDK 讀 取 該 處 所 記 頁 's__- 1 I 錄 資 訊之 笛 射 光 束 光 點 之 位 置 • 1 1 第 28園 係 一 放 大 匾 示 » 顯 示 施 加 於DVD Μ 讀 取 該 處 所 1 1 記 錄 賁訊 之 雷 射 光 束 光 點 之 位 置 t 1 訂 第 29騙 係 根 據 本 發 明 之 用 於 白 —«. 記錄 媒 « 記 錄 媒 體 資 1 訊 或 再生 賁 訊 之 裝 置 之 % 氣 安 排 之 方塊 圈 1 • I 第 30A » 30B 及 30C 圈 係 匾 表 » 顯不 第 29 _ 中 所 示 之 1 I 裝 置 中光 檢 m 器 單 位 之 其 他 形 m • 第 31 Η 係 根 據 一 差 動 相 位 檢 拥 法 用於 產 生 — 循 跡錯 誤 線 I 信 號 之安 排 之 方 塊 圈 1 1 第 32麵 係 一 _ 表 » 顥 示 於 再 生 一 CD時 9 當 常 戆 化 檢 澜 1 1 器 大 小變 化 時 » 不 穩 會 如 何 變 化 I 第 33圈 係 一 _ 表 顯 示 Μ 一 16 U ϋ大小之常態< 檢測 1 1 器 於 再生 一 CD時 » . 聚 焦 錯 誤 信 號 與一 RF ’(射頻) 信 號 之 1 1 特 性 » 1 I 第 34園 係 一 圓 表 > 顯 示 Μ —* 10 U »大小之常態化檢測 1 1 -1 3- 1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丨OX297公釐) 309613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 (12 ) 器 於 再 生 一 CD時 » 一 聚 焦 繒 誤 信 號 與 RF信 號 之 特 性 • 第 35 _ 係 — _ 表 > 顬 示 Κ 一 4 t s 大 小 之 常 m 化 檢 拥 器 於 再 生 一 CD時 > 一 聚 焦 錯 誤 信 號 與 一 RF信 號 之 特 性 • 第 36 圏 係 一 圈 表 t 顧 >λ 一 2 ί t鼸 大 小 之 常 m 化 檢 測 器 於 再 生 一 CD時 9 一 聚 焦 錯 誤 信 號 與 一 RP信 號 之 特 性 » 第 37 園 係 一 圈 表 顯 示 Μ 一 6 /i Β 大 小 之 常 戆 化 檢 拥 器 於 再 生 一 DVD 時 t 一 聚 焦 錯 誤 信 號 與 一 RF信 號 之 特 性 « 第 38 _ 係 一 圖 表 顯 示 一 8 L i · 大 小 之 常 戆 化 檢 m 器 於 再 生 一 DVD 時 9 一 聚 焦 鍇 誤 信 號 輿 一 RF信 號 之 特 性 〇 較 M. JL m 例 詳 沭 第 6 圖 係 顬 示 根 據 本 發 明 之 用 於 記 錄 資 訊 或 再 生 寅 訊 於 記 錄 媒 黼 之 裝 置 之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之 横 截 面 圔 0 如 第 6 圈 中 所 示 1 該 光 學 拾 取 裝 置 包 括 * —> LD41 (光產生裝置) 用 以 產 生 具 有 650 或 635η 鼸 波 長 之 笛 射 光 束 • t — 檷 極 42用 Μ 分 離 由 LD41 所 產 生 之 霤 射 光 束 為 三 條 雷 射 光 束 • 一 分 光 器 43用 分 開 豳 加 於 記 錄 媒 體 之 雷 射 光 束 輿 反 射 白 記 錄 媒 體 之 雷 射 光 束 及 使 反 射 之 雷 射 光 束 敗 光 • t 一 物 鏡 44 (施加裝置) 用 K 施 加 雷 射 光 束 於 記 錄 媒 髓 » 此 物 鏑 44具 有 一 0 . 6 之 口 徑 數 (Ν Α) • Μ 及 一 光 二 極 體 61 ( 光 檢 測 器 裝 置 ) 用 檢 出 反 射 之 雷 射 光 束 • 此 光 二 極 體 6 1 具 有 小 的 光 檢 測 器 單 位 〇 該 光 二 極 « 61 只 檢 出 進 人 一 預 定 範 園 內 之 返 回 光 (反射3 ft ) » 而 並 不 會 檢 出 任 何 落 在 此 預 定 範 m •外 之 任 何 返 回 光 〇 光 二 極 體 6 1 之 光 檢 测 器 單 位 之 大 小 將 描 述 於 下 0 -1 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7 B7 經濟部中央揉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五、 發明説明(15 ) 1 1 第 7 1 顬 示 第 6 HB 中 所 示 之 光 學 拾 取裝 置 中 之 返 回 光 1 之 被 循 跡 之 光 嬝 1 若 其 中 記 錄 媒 黼 之 基钃 厚 度 白 0 . 6 η 1 1 (DVD20 之基體21 , 3 1之厚度·)增加 1 醒至0 .7 躍鼸 〇 請 1 1 如 第 7 1 中 所 示 > 腌加於光二極臞61之較缠光媒係從 先 閲 1 1 讀 I 光 袖 離 開 » 亦 即 » 用 於 此 光 之ΝΑ愈 大 ,則 光 之 聚 焦 酤 從 背 I 之4 1 高 斯 聚 焦 平 面 離 開 之 距 離 愈 大 〇 若ΝΑ為0 . 45 則 聚 焦 點 注 意 雛 開 高 斯 聚 焦 平 面 約 5 // 若Η Α·為0 . 6 , 則 聚 焦 點 離 開 事 項 1 1 高 斯 聚 焦 平 面 約 8 . 3 t t · 〇 若 其 中 記 錄 媒體 之 基 體 厚 度 從 Η 、I 為 裝 0 . 6 · 醒增加0 .6 至 1 . 2 η η (其係CD10之基體11之厚度) 頁 1 » 則 聚 焦 點 從 高 斯 平 面 難 開之距離在ΝΑ為0. 6 時 約 為 1 1 51 .8 U η (= 8 . 3 u m X 0 . 6· / 0 · 1 η ) < >结果I 聚焦點大 1 1 幄 地 離 Bfl rTti 高 斯 聚 焦 平 面 〇 1 1 第 8 圃 顯 示 記 錄 媒 體 之 基 體 厚 度 之 增量 △ t (開始自 H 1 點 A 處 o. 6 B B 之 厚 度 • 其係DVD20 之 各基 體 21 • 31之厚 * * I 度 ) 與 從 高 斯 聚 焦 平 面 至 既 定 點 距 钂 間之 U 係 亦 即 I 1 1 該 既 定 點 係 其 中 0 . 6N A 之 光 被 聚 合 之 點, 其 中 波 前 光 行 、1 差 (Γ D S ) 最 小 之 貼 t 及 在 光 輸 上 其 中 光點 強 度 最 大 之 黏。 線 I 使 用 於DVD 之 第 6 _ 中 所 示 之 光 學 拾取 裝 置 相 對* 應 於 1 1 第 8 圔 中 之 點 A » 特 別 地 > 若 其 中 基 體之 厚 度 為 0 . 6 m 1 | ( 厚 度 中 之 增 鼉 Δ t為0 Β ) 其 中 0 . 6Ν A 之 光 被 聚 合 之 I 點 • 其 中 波 前 光 行 差 最 小 之 貼 » 及 其 中在 光 袖 上 光 點 強 1 度 最 大 之 點 均 位 於 高 斯 聚 焦 平 面 之 上 °若 其 中 基 體 厚 度 1 | 增 加 時 » 則 此 等 點 會 Μ 各 特 定 點 不 同 之距 離 m 離 高 斯 聚 1 焦 平 面 〇 1 1 -1 5- 1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309613 ;; 五、發明説明(κ) 若第6 (中所示之光學拾取裝置被使用於其中基讎摩 度為1.2··(厚度之增Μ為0.6 «>之CD時,則如黏B之 所示,其中波前光行差之酤距高斯聚焦平面之距離約為 2Aju n,以及如黏C之所示,光_上其中光黏強度最大 之黏(最大光點強度點)距髙斯聚焦平面約為10#·。 基本上,由於第6圓中所示之光學拾取裝置具有使用 於DVD之零件,例如,LD41 ,檷極42等,當第6 _所 示之光學拾取裝置被使用於DVD20如點A之所示時,,如 第9圈中所示,迤回光具有十分离之亮度,且如第10_ 中所示,幾乎没有球狀光行差被産生。代表光學条統之 解析功率之讖變轉移作用(MTF)你優於供光磲之輻射方 向(由第11鼷中曲線R所示)及光碟之切線方向(由第 1 1圃中曲線T所示)。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若施加使用於DVD之光學拾取裝置於CD,則在光軸與 其中波前光行差最小之黏(第8 _中之黏B)之間既定K處 之返回光強度之計算结果被顯示於第12至18·之中β第12 圏顯示在高斯聚焦平面上之點,即距此离斯聚焦平面0/U· 之點處之返回光強度之分佈,若假設返回光之強度於當光 學拾取裝置使用於自DVD讀&所記錄之資訊時為1 ,朗示 於第12_中之返回光之強度只有大約返回光強度1之5X, 因而,無法於此酤處自CD讓取所記錄之資訊》 第13至17_顯示在諸黏處之返回光強度餹別之分佈, 該諸點换於沿箸光軸距離离斯聚焦平面4 . 0 # , 8 . 0 β ,1〇#臟(第8圓中之黏C ) , 12#·及Ιβ#·之處•第 -1 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 (15 ) 1 1 18 圏 顯 示 在 距 離 高 斯 聚 焦 平 面 24 U (第8 鼷中之點B ) 1 1 處 即 其 中 波 前 光 行 差 最 小 處 之 返 回 光 強 度 之 分 佈 〇 1 I 白 第 12 至 18 圖 可 理 解 * 其 中 返 回 光 強 度 最 大 之 黏 並 非 請 1 I 其 中 波 前 光 行 差 最 小 之 點 ( 第 8 圃 中 之 點 B ) 而 是 如 先 閲' 1 I 1 I 第 15H 中 所 示 1 在 其 中 沿 著 光 輔 距 難 高 斯 聚 焦 平 面 約 10 背 | 之* 1 U 祖處之點 (最大光點強度點 即 第8 中之點C ) 注 意 1 〇 當 於 此 酤 處 白 DVD 讀 取 所 記 錄 資 訊 時 f 返 回 光 之 強 度 1· 真 1 1 為 大 約 等 於 所 產 生 之 返 回 光 強 度 之 15X » Μ 此 返 回 光 之 本 、1 裝 強 度 1 可 於 此 點 處 白 CD 讀 取 所 記 錄 之 資 訊 〇 頁 1 I 於 點 Β 處 » 若 N A為 約 0 . 1 5或 更 大 時 9 如 第 19 _ 中 所 示 1 1 » 球 狀 光 行 差 係 稍 大 1 而 如 第 20 圃 中 之 MTF 所 示 » 因 為 1 1 空 間 頻 率 為 100條 / Β B « 故 解 析 功 率 低 » 因 此 9 於 貼 Β 處 1 訂 , 雖 Μ 白 具 有 大 約 2 . 5 軌 跡 / n m 之 CD 10 讓 取 所 記 錄 之 賁 1 訊 〇 1 • | 於 最 大 光 點 強 度 點 處 » 亦 即 9 第 8 Η 中 之 點 C 9 如 第 1 1 21 _ 中 所 示 t 若 NA係 於 到 逹 0 . 3 之 範 麵 内 時 » 球 狀 光 行 差 係 相 當 小 9 而 因 為 空 間 頻 率 在 光 碟 之 輻 射 方 向 中 ( 白 線 I 第 22 Η 中 之 曲 線 R 所 示 ) 及 在 光 磲 之 切 線 方 向 中 ( 由 第 1 1 22 圈 中 之 曲 線 T 所 示 ) 為 1 000 條 / B . 故解析功率高, 1 1 因 此 9 於 點 C 處 » 可 白 CD10 鱭 取 所 記 錄 之 資 訊 〇 I 因 此 t 由 檢 出 返 回 光 白 CD10 於 一 NA範 圃 至 約 0 . 3 於 最 1 1 大 光 點 強 度 點 處 之 内 VX 謓 取 所 記 錄 之 資 訊 自 此 CD10 0 1 第 23 IB0 _ 顧 示 常 m 化 檢 测 器 大 小 其 係 根 據 方 形 側 邊 為 1 I 1 0 , 15與 20 U m * 各常態化檢测器大小係由物鏡44 (L/ m) 1 1 -17- 1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丨OX297公釐} 309613 at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五、發明説明 (4 ) 1 1 1 之 放 大 率 畫 分 — 實 際 檢 m 器 ( 光 二 極 體 6 1之 光 檢 澜 器單 1 | 位 ) 之 長 度 而 計 算 • 因 此 • 檢 澜 器 之 實 際 尺 寸 像 由 常態 1 1 化 檢 測 器 大 小 乘 以 物 鏑 44之 放 大 率 所 計 算 〇 例 如 9 若物 請 先 1 1 鏡 44之 放 大 率 為 7 . 2 9 則 檢 澜 器 之 實 際 尺 寸 分 別 為 7 2 閲 讀 背 1 (= 10 X 7 . 2) 9 10 8 ( 15 X 7 . 2) 及 14 4(20 X 7 . 2) Μ 釀, 根據 面 之 注 I 方 形 之 鑭 邊 〇 意 畫 | 用 於 白 DVD 讀 取 所 記 錄 之 資 訊 » 施 加 於 供 ΝΑ =0 .6之光 項 再 填 ^4 二 極 黼 6 1之 返 回 光 之 光 酤 係 由 第 2 3 中 所 示 之 所 有 同心 本 表 園 之 最 大 圓 所 代 表 9 因 此 9 用 於 光 二 極 鼸 61以 白 DVD讀 頁 ^—✓ 1 1 取 所 記 錄 之 資 訊 m 為 具 備 10 Μ Β或較大之各攔邊之方形。 1 I 第 2 4圈 顯 示 常 態 化 檢 m 器 大 小 與 當 白 CD 饋 取 所 記 錄之 1 1 資 訊 畤 用 於 各 別 N A值 之 返 回 光 範 圏 間 之 鬭 〇 用 於 在最 1 訂 大 光 點 強 度 黏 檢 出 返 回 光 9 不 必 檢 出 大 於 0 . 3 之 NA之光 1 I 9 亦 即 9 具 備 有 大 的 球 狀 光 行 差 之 光 〇 如 第 24 _ 中 所示 1 r 9 若 常 態 化 檢 澜 器 大 小 根 據 方 形 之 m 邊 為 2 0 Μ 鼸》 則於 1 卜 其 整 饑 内 将 檢 出 0 . 4N A 之 光 9 若 常 贐 化 檢 澜 器 大 小 根據 .-***»1 t 方 形 之 顧 邊 為 1 5 Μ B (特別地, 若 20 之 常 態 化 檢 测器 \ 大 小 被 切 除 左 上 角 及 右 下 角 ) • 則 将 不 會 檢 出 部 分 0 . 4N A 1 I 之 光 〇 因 此 9 較 佳 地 9 常 態 化 檢 澜 器 大 小 最 大 應 為 1 6 /u 1 1 9 因 為 在 此 大 小 將 不 會 在 其 整 驩 内 檢 出 0 . 4N A 之 光 〇 因 此 9 為 了 從 DVD 讀 取 所 記 錄 之 資 訊 且 當 白 CE 饋 取所 1 記 錄 之 賫 訊 時 不 會 檢 出 超 遇 0 · 3Ν A 之 光 9 常 態 化 檢 拥器 1 I 之 大 小 應 於 1 0 至 1 e Μ 之範園内。 所以 光檢測器具有 1 1 一 常 態 化 檢 m 器 大 小 其 僳 大 於 來 白 DVD 記 錄 媒 黼 之 第一 1 | - 8 1 1 1 1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17 ) 口徑數Ni (0.6)之返回光在光檢拥器上光點之直徑,而 小於來自CD記錄媒體之大於第二口徑數N2 (0.3)之口徑 數之返回光在光檢測器上光點之直徑。 第25A至25C顬示光二極髖61之特定形態。如第25A 至25C中所示,光二極«61含有光檢測器軍位61-1, 61 -2, 61-3,光檢測器單位61-1被使用於讓取所記錄之賁 訊及K聚焦何眼作樂控制物嫌44·, Μ及具有90X85 μ· 之尺寸(其可轉換為12.5X11.8w»之常態化檢測器大 小,因為物鏡44之放大率為7.2) *此光檢澜器單位61 -1被畫分為4部分A , B , C , D因為聚焦何眼作樂使 用敗光法。 因此,第6圔中所示之光學拾取装置具有光二極體61 其含有光檢测器單位61-1其係12.5X 11.8« 相當小之 大小Μ用於檢測施加於一既定範匯(N A約為0.3 )之返 回光*使用於自DVD讀取所記錄賁訊之光學拾取裝置具 備自CD讀取所記錄資訊之能力,如第26·中所示。 光檢澜器單位61-2, 61-3被使用於以稱為三光束循跡 伺服作業控制物鏑44。然而,光檢澜器單位61-2, 61-3 分別被畫分為部分G , Η及部分E , F用Μ同時在差動 推挽式循跡伺眼作業中控制物鏞44。 用於自CD10鱭取所記錄之賁訊,物縝被Μ三光束循跡 伺服作業控制,其中循跡雷射光束之光點被定位Κ分別輻 射地照射目前被讀取之軌跡之向内及向外部位。光檢測 器單位61-2從例如軌跡之輻射向内部位上之循跡笛射光 -1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0X297公釐) -------:---餐------ΐτ------i -*·' - .f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矽寫本頁)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五、 發明説明(18 ) 1 1 束 之 光 點 檢 出 返 回 光 > Μ 及 光 檢 测 m 單 位*6 1-3從 例 如 軌 1 跡 之 輻 射 向 外 部 位 上 之 循 跡 笛 射 光 束 之 光 點 檢 出 返 回 光0 1 1 當 軌 跡 被 m 當 地 由 資 訊 再 生 笛 射 光 束 之 光 點 所 追 隨 時 請 1 先 1 1 亦 即 f 當 沒 有 循 跡 錯 誤 時 * 來 白 循 跡 雷 射 光 束 之 光 點 閲 讀 1 之 返 回 光 之 兩 條 光 束 具 有 相 間 之 亮 度 9 然 而 , 當 記 錄 資 背 | 之 1 m 雷 射 光 束 之 光 點 從 軌 跡 被 幅 射 地 向 外 移 位 時 9 亦 即 9 注 I 當 一 循 跡 誤 差 白 軌 跡 輻 射 地 向 外 發 生 時 1 在 軌 跡 之 輻 射 Ψ 項 1 1 向 外 部 位 上 之 循 m 笛 射 光 束 之 光 點 具 有 一 雇 ft 於 軌 跡 之 再 寫 本 1 裝 減 小 之 區 域 且 因 此 9 反 射 白 軌 跡 之 輻 射 向 外 部 位 上 之 頁 循 跡 雷 射 光 束 之 光 點 及 豳 加 於 光 檢 測 器 61 -3之 返 回 光 亮 1 度 被 增 加 ( 因 為 軌 跡 具 有 用 於 敗 射 光 線 之 凹 坑 所 反 1 | 射 白 循 跡 雷 射 光 束 之 光 點 之 光 線 其 具 有 重 叠 於 軌 跡 之 減 1 訂 小 之 區 域 具 有 被 增 加 之 亮 度 〇 同 時 軌 跡 之 幅 射 向 内 部 1 位 上 之 循 跡 雷 射 光 束 之 光 點 具 有 一 重 叠 於 軌 跡 之 增 加 之 | 區 域 且 因 此 反 射 白 軌 跡 之 轜 射 向 内 部 位 上 之 循 跡 雷 1 » I 射 光 束 之 光 點 及 施 加 於 光 檢 測 器 .61 -2之 返 回 光 亮 度 被 減 1 1 低 0 相 反 地 参 當 資 訊 再 生 雷 射 光 束 之 光 黏 從 軌 跡 被 輻 射 線 I 地 向 内 移 位 時 , 亦 即 當 一 循 跡 誤 差 白 軌 跡 輻 射 地 向 内 1 1 I 發 生 時 反 射 g 軌 跡 之 輻 射 向 外 與 向 内 部 位 上 之 循 跡 笛 1 1 射 光 束 之 光 點 及 施 加 於 光 檢 測 器 61-3 鲁 6 1 -2 之 返 回 光 亮 I 度 分 別 地 被 減 少 及 增 加 〇 1 1 白 軌 跡 之 輻 射 向 内 及 向 外 部 位 上 之 循 跡 雷 射 光 束 之 光 1 1 貼 反 射 之 返 画 光 亮 度 > 亦 即 输 出 白 個 別 之 光 檢 測 器 單 1 I 位 6 1 -2 , 6 1 -3被 相 互 比 較 • 假 如 白 軌 跡 之 幅 射 向 外 部 位 1 1 -20- 1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揉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〇 ) 上之循跡雷射光束之光黏反射之返回光亮度較大時,則 資訊再生之笛射光束之光酤自軌»轘射地向外移位,假 如自軌跡之輻射向内部位上'之循》雷射光束之光點反射 之返回光亮度較大時,則資訊再生之雷射光束之光黏自 軌跡輻射地向外移位。因此,知道循跡捵差之方向及量 ,可允許循跡相對於物鏡而被調整》 俚如物鏡44欲以三光束循跡何服作業控制以用於自 DVD20黷取所記錄之資訊時,則由於此三條笛射光束間 之間隔傜固定在用於自CD讀取所記錄資訊之間隔處,亦 即,相對應於CD10之軌跡節距之闥隔,而DVD20之軌跡 節距小於CD10之軌跡節距,則此三條笛射光束之笛射光 束之光黏不會被適當地相對DVD20上之軌路來定位,如 第28國中所示。结果,難以有效修正物鏡44上之循醵控 制。 根據本發明,物鏑44被以差動推挽式循跡阏服作業控制 以用於自DVD20讀取所記錄之資訊,假如循跡讓差發生 時,則施加於横跨在軌路之各光檢測器單位61-1, 61-2 ,61-3之左邊及右邊地匾之光董會變化,於此差動推挽 式循跡伺服作業中,施加於左邊及右邊地匾之光量被相 互比較,而循跡誤差即根據所比較光量間之差異而被檢 出。 第2 9_顯示根據本發明之用於一記錄媒讎記錄資訊或 再生資訊之装置之霣氣安排。於第29鼸中,主要地,光 二極體61之光檢測器單位61-1被使用於讀取所記錄之資 -2 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tT 309613 A7 B7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 (20 ) 1 1 訊 而 同《時 聚 焦 伺 腋 作 業 控 制 物 鏡 44 » 雖 部 分 被 使 用 於 1 1 以 循 跡 伺 腋 作 乘 來 控 m 物 鏑 44 〇 光 檢 m 器 單 位 61 -1 被 耋 I I 分 為 四 部 分 A 9 B C I D 各 用 於 轉 換 所 檢 出 之 光 為 一 r— 請 1 1 電 氣 信 號 0 先 閲 1 1 部 分 A 缠 接 於 加 法 器 72 t 95用 Μ 輸 出 轚 氣 信 號 至 該 •Λ 背 面. I 處 > 而 部 分 B m 接 於 加 法 器 7 1 » 96用 Μ _ 出 —. 電 氣 信 號 之 注 意 至 該 處 〇 部 分 C 埋 接 於 加 法 器 72 » 96用 輸 出 一 霣 氣 信 ? · 項 1 I 1 號 至 該 處 « 而 部 分 D 建 接 於 加 法 器 71 95用 Μ 輸 出 一 霣 該 處 本 裝 氣 信 號 至 〇 頁 1 光 檢 測 器 單 位 61 -2 » 61 -3被 使 用 循 跡 伺 轂 作 業 控 制 1 1 物 鏡 44 $ 光 傲 測 器 單 位 61 -2被 畫 分 為 部 分 Ε 1 F 各 用 於 1 I 轉 換 所 檢 出 之 光 為 —> 電 氣 信 號 餐 部 分 E 蝥 F 係 建 接 於 一 1 1 訂 I 加 法 器 88及 一 減 法 器 98以 用 於 输 出 各 別 之 霣 氣 信 號 於 該 處 t 光 檢 測 器 單 位 6 1 ** 3被 畫 分 為 部 分 G » Η 各 用 於 轉 換 0 1 I 所 檢 出 之 光 為 一 電 氣 信 號 * 部 分 G » Η 係 連 接 於 一 加 法 1 1 器 89及 一 減 法 器 99 K 用 於 輸 出 各 別 之 霣 氣 信 號 於 該 處 〇 加 法 器 71計 算 出 白 光 檢 测 器 單 位 61 -1 之 各 別 部 分 Β 9 線 | D 所 m 出 之 電 氣 信 號 之 和 9 而 幢 出 __· 和 信 號 至 一 加 法 器 1 1 73 • 加 法 器 72計 算 出 白 光 檢 测 器 單 位 61 -1 之 各 別 部 分 A 1 I f C 所 输 出 之 電 氣 信 號 之 和 9 而 輸 出 一 和 信 號 至 該 加 法 1 1 器 73 « 1 加 法 器 73計 算 出 來 白 加 法 器 7 1 1 72之 信 號 之 和 » 亦 即 1 I > 输 出 白 部 分 A « B » C » D 之 霣 氣 信 號 之 和 » 而 經 由 1 1 放 大 器 74输 出 — 和 信 號 至 一 等 化 器 75 (等化装置) 及 一 平 1 1 -22- 1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09613 A7 B7 五、發明説明(21 ) 滑電路76。 等化器75處理由光檢拥(器軍位61-1所檢出之讀取自記 錄媒體之電氣信號以根據預定之等化特緻來強化與其低 頻成分相比較之高頻成分,以及输出所處理之信號至一 二進位信號產生器78。此等化器75可根據來自代表被讀 取之記錄媒體之確定形式之比較器77(決定裝置)之_出 信號而改變其特化特激。由於DVD 20 Μ高於CD10之密度 餹存所記錄之資訊,等化器75於當DVD20再生時比當CD 10再生時更加強化較高頻率之信號成分。 平滑轚路76平滑所供應之信號Μ及输出經平滑之信號 至比較器77。
比較器77餹存一為參考值之值,此值係兩倍於當講取 CD時由平滑電路76所產生之输出電壓,亦即,介於當講 取CD時由平滑電路76所產生之输出信號準位與當讀取DVD 時由平滑電路76所產生之_出信號之準位之間之一值。 比較器77比較來自平滑電路76之_出信號(當讀取DVD 時由平滑堪路76所產生之輸出電壓係三倍大於當纊取CD 時由平滑«路76所產生之输出電壓)與該.參考電壓以用 於藉此確定記錄媒體之形式。然後,比較器77输出一代 表記錄媒鱧之確定形式之信號至該等化器75, — PLL (相位鎖定迺路)80,及一選取器開闉91。 二進位信號產生器78非對稱性地修正輸出自等化器75 之被等化之信號,轉換此修正之信號為一二進位信號,
K及輪出該二進位信號至一解調器/ ECC電路79及PLL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I ^ I I I I I I 訂 I 务 **. . -I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項再瑣寫本頁) A7 B7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 (22 ) 1 1 80 0 1 1 解 調 器 / ECC 霣 路 79 修 正 含 於 被 供 應 信 號 中 之 誤 差 9 1 I 根 據 供 應 白 PLL 80之 時 賊 信 號 解 調 二 進 位 資 料 9 及 m 出 請 1 1 視 頻 信 號 與一 聲 頻 信 號 ( 當 CD再 生 時 只 有 一 轚 頻 信 號) 先 閲 I 讀 1 至 . 處 理 器 8卜 背 Λ PLL 80從 供應 白 二 進 位 信 號 產 生 器 78之 信 號 產 生 一 時 之 注 意 脈 信 號 且 输 出該 時 脈 信 號 至 解 讕 器 / ECC 電 路 79 〇 由 於 1 項 1 使 用 於 從 DVD20 及 CD10 解 調 二 進 位 賣 料 之 時 脈 頻 率 彼 此 再, 不 同 t 所 Μ PLL 80根 據 來 白 比 較 器 77 之 輸 出 信 號 供 應 一 本 頁 裝 1 具 有 相 對 應 於記 錄 媒 體 形 式 之 頻 率 至 解 DW 器 / ECC 電 路 1 1 79 〇 1 I 當 處 理 器 81被 供 應 來 白 解 調 器 / ECC 電 路 79 之 視 頻 信 1 1 訂 1 號 與 聲 頻 信 號二 者 時 » 則 輸 出 該 聲 頻 信 號 至 揚 聲 器 82 , 而 輪 出 該 視頻 信 號 至 一 CRT 83 當 處 理 器 81 只 被 供 應 I 來 g 解 調 器 / ECC 電 路 79之 聲 頻 信 號 時 » 則 输 出 該 聲 頻 1 信 號 至 播 聲 器82 〇 1 -•V I 一 減 法 器 84計 算 輪 出 白 加 法 器 71 之 來 白 光 檢 測 器 單 位 線 I 61 -1 之 部 分 Β , D 之 輸 出 信 號 之 和 與 m 出 白 加 法 器 72之 1 1 來 白 光 檢 測 器單 位 61 -1 之 部 分 A > C 之 _ 出 信 號 之 和 之 1 I 間 之 差 異 » 亦即 • 此 減 法 器 84計 算 (b + C )- (a + C ), 其中 1 1 a » b 9 C ,d 代 表 來 白 各 別 部 分 A > B > C » D 之 输 1 出 信 號 • 且 經由 一 放 大 器 85 鑰 出 所 計 算 之 差 異 至 一 聚 焦 1 I 伺 腋 電 路 8 6為一 聚 焦 誤 差 信 號 〇 1 1 響 應 於 被 供鼸 之 聚 焦 誤 差 信 號 • 聚 焦 伺 腋 霉 路 86控 制 1 1 -24- 1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25 ) 一聚焦起動器87以沿蕃光軸移動物縝44用Μ使光黏圼圓 形於光檢測器單元61-1之上。 加法器88, 89計算自各別光檢測器單位61-2, 61-3所 输出之«氣信號之和,以及输出和信號至一減法器90。 此減法器90計算來自加法器88, 89之幢出信號間之差異 Μ及當讓取〇卩時_出一差異信號至取器開闞91為一循 跡誤差信號。 此時,輸出至應取器開闞91之循跡誤差信號(三光束 循跡誤差信號)由(e + f)-(g + h)表示,其中e , f ,g , h代表相對應於由部分E , F , G , H所檢出之光悬之 各別電氣信號。 減法器98, 99計算输出自各別光檢測器單位61-2, 61 -3之電氣信號間之差異,以及输出差異信號至一加法器 100 ,此加法器計算諸差異信號之和,而烴由一放大器 101输出一和信號至一滅法器102 。 放大器101以預定因數Κ放大供應自加法器100之信 號,Μ及输出一放大之信號至滅法器102 。 加法器95計算_出自光檢测器單位61-1之部分A , D 之電氣信號之和且输出一和信號至一減法器97。加法器 96計算输出自光檢測器單位61-1之部分B , C之電氣信 號之和且輸出一和信號至該滅法器97。減法器97計算输 出自加法器96, 97之信號間之差異,Μ及輸出一差異信 號至減法器102 。 減法器102計算來自放大器101之信號與來自減法器 -2 5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 297公釐) —----;—.—I 本------訂—·—^—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聚 309613 A7 __B7_五、發明説明(24 ) 97之信號之間之差異,Μ及當讀取DVD時幢出一差異信 號至龌取器91為一循跡誤差信號(一差動推挽式循跡誤 差信號)。 若假設输出自部分A,B,C.D,E,F,G,H 之電氣信號分別被Ka , b , c , d , e , f , g , h 表示,而放大器101具有一放大因數k ,則输出至堪取 器開醑91之循跡誤差信號由(b+c)-(a+d)-k((e-f)+(g-h)} 表示。 若此時被再生之記錄媒«為CD10,如由來自比較器77 之输出信號所示,則S取開闞91_取來自減法器90之输 出信號,亦即,三光束循跡誤差信號,Μ及經由一放大 器92供應該選取之三光束循跡誤差信虢至一循跡伺眼® 路93(控制裝置)。若此時被再生之記錄媒體為DVD20 , 如由來自比較器77之鑰出信號所示,則選取器開Μ 91選 取來自減法器102之输出信號,亦即,差動推挽式循跡 誤差信號,Μ及烴由放大器92供應該堪取之差動推挽式 循跡誤差信號至循跡伺版電路93。 響應於被供應之循跡誤差信號,循跡何服電路93控制 一循跡起動器94而Κ 一垂直於軌跡之方向移動物鏞44來 施加雷射光束於資訊記錄曆之軌跡上。 一種確定由第29_中所示之裝置所再生之記錄媒黼形 式之方法將說明於下。 首先,自記錄媒體纊取所記錄資訊之苗射光束之返回 光係由光檢測器單位之四部分Α至D予以檢出且鞴此而 -26-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7 309613 B7 五、發明説明(25 ) 被轉換為各別之電氣信號a , b , c , d 。然後,此等 «氣信號由加法器71至73相加成一和信號(a + b + c + d), 而代表返回光亮度之此和信號(a + b + c + d)則經由放大器 74供應至平滑電路76。 此平滑電路76平滑被供應之信號且输出經平滑之信號 至比較器77,當讀取DVD時所產生之經平滑之信號準位 約三倍於當讀取CD時所產生之經平滑之信號準位。因此 ,比較器77比較此經平滑之信號與一預定參考值,亦即 ,一介於當謓取CD時所產生之經平滑之信號準位與當續 取DVD時,所產生之經平滑之信號準位間之值。例如, 若此時被鑛取之記錄媒艚為DVD20 ,則比較器77输出一 正信號,而例如,若此時被讀取之記錄媒體為CD10,則 比較器77输出一負信號。 由第29鼸中所示之裝置所執行之聚焦伺服«程將說明 於下。 光檢測器單位61-1之四部分A至D轉換被檢出之返回 光為各別之電氣信號a , b , c . d 。加法器71計算输 出自各別部分B , D之電氣信號之和(b + d),而加法器 72計算輸出自各別部分A , C之轚氣信號之和(a + c)。 然後,減法器84計算該和(b + d)與U + C)間之差異[(b + d) -(a + c)],來自減法器84之此差異信號經由放大器85被 供應至聚焦伺腋電路86為一聚焦誤差信號。 當豳加於光檢測器犟位61-1之返回光之光點為圓形時 ,供應至聚焦伺眼«路86之聚焦誤差信虢為零準位;當 -2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i-n mu IBB4I n flmM H0 1¾ il^i But flm m^i 一方 i ^ (讀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26 ) 施加於光檢测器單位61-1之返回光之光黏為主输指向經 由部分B , D之鶼圔形時,則供應至聚焦伺踱«路86之 聚焦誤差信號為某一正準位;當施加於光檢_器睪位61 -1之返回光之光點為主輸指向經由部分A , C之橢園形 時,則供應至聚焦伺腋電路86之聚焦誤差信號為某一負 準位。 根據聚焦誤差信號之符號與準位,聚焦伺腹«路86控 制聚焦起動器87K沿著光輸移動物鏑44而使光檢拥器單 位61-1上之返回光光黏呈圃形。 如上述,依散光法之原理,由光檢測器摩位61-1之部 分B , D所檢出之光量與由光檢測器單位61-1之部分A ,C所檢出之光董被相互比較Μ確定一聚焦誤差之方向 與大小,而物鏡44則根據所確定之聚焦誤差之方向與大 小在聚焦伺眼控制之下被移動。 由第29圔中所示之裝置執行之循跡何腋遢程將說明於 下。 光檢測器單位6卜2, 61-3轉換由部分Ε , Ρ與G , Η 所檢出之返回光之量為各別之電氣信號e , f與s , h ,且輸出此電氣信號e , f與g , h至各別之加法器88 ,89。加法器88, 89供應各別之和信號(e + f)與(g + h) 至減法器90,此減法器90計算此等和信號(e + f)與(g + h) 間之差異[(e + f)-(g + h)],且_出此差異信號至遘取器 開闥91為一三光束循跡誤差信號〇 減法器98, 99計算由部分E , P與G , Η所檢出之返 -2 8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 装------訂------Λ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27 ) 回光最之間之差舆(e-f)與(g-h)。 光檢測器單位61-1之部分B , C输出轉換自因此而檢 出之返回光最之各別霉氣信號b , c至加法器96,而光 檢測器單位61-1之部分A , D输出_換自因此而檢出之 返回光量之各別«氣信號a , d至加法器95。此等加法 器95, 96計算來自部分B , C與A , D之霣氣信號之和 (b + c)與(a + d),且輸出此和信‘號至減法器97。 減法器97計算來自部分B , C之«氣信號之和(b + c) 與來自部分A , D之電氣信號之和(a + b)間之差異及输 出此差異信號至減法器102 。 減法器98計算轉換自由光檢測器軍位61-2之部分E所 檢出之返回光量之電氣信號e與轉換自由光檢測器單位 61-2之部分F所檢出之返回光最之電氣信號f.間之差異 (e-f),且输出此差異信號至加法器100 。減法器99計 算轉換自由光檢測器單位61-3之部分G所檢出之返回光 量之電氣信號g與轉換自由光檢测器單位61-3之部分Η 所檢出之返回光量之電氣信號h間之差異(g-h),且输 出此差異信號至加法器100 。此加法器100計算被供應 之差異信號之和[(e-f> + (g-h>],及输出此和信號至放 大器101 。 放大器101 Μ放大因數K放大被供應之和信號,及输 放大之出信號U[e-f) + (g-h)]}至減法器102 。 減法器102計算來自減法器97之输出信號[(b + c)-(a + d)] 與來自放大器101之输出信號{K[(e-f) + (g-h)]}間之差 -29- m — I nn In II nn m n^i ^^^1 In、一一eJ1 n^i In ^^^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 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28 ) 異([(b + C)-(a + ci)])-K[(e-f) + (g-h)]},及輸出此差異 信號至堪取器開闞91為一差動推挽式循跡誤差信號。 如上述,選取器關闞91被供應K來自比較器77之_出 信號,若此來自比較器77之輸出信號為正,指出記錄媒 體為一 DVD ,則S取器開W 91堪取來自減法器102之差 動推挽式循跡誤差信號,且經由放大器92供應經選取之 差動推挽式循跡誤差信號至循跡何販電路93。 若此來自比較器77之输出信號為負,指出記錄媒體為 一 CD,則邐取器開W91邐取來自減法器90之三光束循跡 誤差信號,且經由放大器92供應烴缠取之三光束循路誤 差信號至循跡伺眼電路93。 響應於所供應之循跡誤差信號,循跡伺服電路93控制 循跡起動器94K移動物鏡44於垂直於軌跡之一缠當位置。 所以,物鏡44被控制於循跡何腋«程中Μ於所有時間 施加雷射光束於所欲之軌跡用Μ藉此獲得適用之返回光。 自記錄媒體纊取所記錄資訊之*程將說明於下。 代表所鱭取記錄資訊之返回光係由光檢測器61-1之四 部分Α至D所檢出,此四部分轉換返回光為各別之霣氣 信號a , b , c , d 。加法器71至73計算此電氣信號a ,b , c , d之和(a + b + c + d),及經由放大器74供應此 和信號至等化器75為返回光之亮度。 依來自比較器77之輸出信號,等化器75以相對應於被 再生之記錄媒體之等化特激等化供應自放大器74之信號 。然後,等化器75輸出被等化之信號至二進位信號產生 -3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mV- mf m ^—4t —^n ^^^^1 nn nf^i n^i \ 一。mu —m n^i 丄: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A 7 B7 經濟部中央梂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29 ) 1 1 器 78 Ο 此 二 進 位 信 號 產 生 器 78 修 正 信 號 及 轉 換 此 修 正 之 1 1 1 信 號 為 一 二 進 位 信 號 其 被 輸 出 至 解 綢 器 / ECC 霣 路 與 1 1 PLL 80 〇 請 1 I 先 1 PLL 80根 據 依 比 較 器 77 之 输 出 信 號 之 記 錄 媒 « 形 式 從 閱 ijf 1 背 供 應 白 此 二 進 位 信 號 產 生 器 78 之 信 號 產 生 一 時 脈 信 號 I 之 I 而 輸 出 此 時 脈 信 諕 至 解 讕 器 / ECC 電 路 79 〇 解 調 器 / 注 意 富 1 I ECC 電 路 79修 正 含 於 此 供 應 信 號 之 誤 差 $ 而 根 據 供 應 白 ψ 項 再 1 PLL 80 之 時 脈 信 號 解 調 二 進 位 資 料 〇 若 記 錄 媒 Η 為 — CD 填 寫 本 装 I 時 , 則 解 調 器 / ECC 電 路 79输 出 一 經 解 調 之 轚 頻 信 號 至 頁 1 | 處 理 器 8 1 若 記 錄 媒 體 為 一 DVD 時 f 則 解 調 器 / ECC 電 1 1 路 79输 出 經 解 調 之 視 頻 與 聲 頻 信 號 至 處 理 器 8 1 0 1 1 處 理 器 81输 出 聲 頻 信 號 至 揚 聲 器 82 9 且 若 具 備 有 視 頻 1 訂 1 1 信 號 供 應 時 % 則 同 時 _ 出 視 頻 信 號 至 CRT 83 〇 如 上 述 9 來 白 CD與 DVD 之 記 錄 資 訊 被 鱭 取 » 等 化 修 1 正 9 解 調 9 且 然 後 输 出 至 撝 聲 器 82與 CRT 83W 用 於 再 生。 1 I · 於 此 方 式 中 » 所 記 錄 之 資 訊 於 聚 焦 與 循 跡 何 狼 控 制 下 1 被 選 擇 性 地 白 CD 10與 DVD20 讀 取 再 生 視 頻 及 轚 頻 信 1 號 Ο 1 I 於 第 25B 团 BB 中 » 光 檢 測 器 單 位 61 -1 被 顯 示 為 實 質 八 邊 1 1 形 之 形 狀 » 然 而 9 光 檢 測 器 單 位 6 1 琴1 可 如 第 30 A m 中 所 1 示 為 __. 方 形 〇 另 外 9 為 了 不 檢 出 不 褥 之 光 嬢 9 亦 即 » 1 I 0 . 4N A 之 光 線 * 如 第 24 _ 中 之 所 示 • 光 檢 澜 器 單 位 可 由 1 1 切 除 __. 方 形 之 兩 對 角 而 產 生 為 一 - 邊 形 之 形 狀 » 如 第 1 1 30B 園 中 之 所 示 » 或 可 為 一 圃 形 之 形 狀 % 如 第 30C 圖 中 1 I * 3 1 _ 1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嫠) 309613 A 7 B7 經濟部中央揉率局貝工消费合作杜印製 五、發明説明(50 ) 1 1 之 所 示 〇 1 1 I 於第29_ 中 所 示 之 裝 置 中 > 循 跡 伺 眼 m 程 係 根 據 三 光 1 1 束 循 跡 伺 服 法 或 差 動 推 挽 式 循 跡 伺 眼 法 〇 然 而 » 循 跡 何 /--N 請 1 I 先 1 眼 m 程 可 根 據 差 動 相 位 檢 m (DPD) 法 予 以 執 行 0 如 第 3 1 閲 1 背 1 圈 中 所 示 9 根 據 此 差 動 相 位 檢 測 法 » 输 出 白 光 檢 測 器 單 1 之 位 61 -1之部分 A 9 C 之 電 氣 信 號 係 由加法器72相加 而 注 意 重 1 | _ 出 商 光 檢 測 器 單 位 61 -1之部分 B 9 D 之電氣信號則 由 Ψ 項 再 填 1 加法器71相加 0 然 後 » _ 出 白 加 法 器 71 > 72之 和 信 號 由 寫 本 I 一 相 位 比 較 器 101 相 位 予 以 相 互 比 較 而 產 生 一 相 位 誤 頁 1 | 差 信 號 為 一 循 跡 誤 差 信 號 〇 1 I 根 據 此 差 動 相 位 檢 測 法 • 由 於 循 跡 誤 差 信 號 只 能 從 反 1 1 射 資 訊 再 生 雷 射 光 束 光 點 * 循 跡 光 酤 及 光 檢 測 器 單 位 1 訂 1 1 61 -2 » 61 -3產 生 > 而選取器開醐91可予K兔除 〇 因 此 來 相 位 比較器101 之 _ 出 信號可直接输出至放大器92 0 1 * 1 根據差動相位檢測法之循跡誤差信號之產朱原理 t 例 1 I · 如 » 被 揭 示 於 本 専 利 公 告 第 5- 800535號中 〇 1 若 循 跡 誤 差 信 號 係 根 據 差 動 相 位 檢 测 法 產 生 而 聚 焦 誤 1 差 信 號 係 根 據 敝 光 法 產 生 時 f 則 所 記 錄 之 資 訊 可 白 CD10 1 I 與 DVD20 二 者 再 生 1 而 只 利 用 來 白 光 檢 測 器 單 位 61 -1之 1 1 输 出 信 號 可 執 行 循 跡 伺 m 與 聚 焦 何 眼 m 程 〇 1 實 際 地 » 對 於 白 CD 10 與 DVD20 再 生 所 記 錄 之 霣 訊 » 必 1 I 須 檢 出 遭 受 小 的 光 行 差 與 具 有 一 大 於 預 定 準 位 之 準 位 之 1 1 反 射 光 9 且 同 時 考 處 其 他 情 況 〇 1 | 例 如 9 如第32_ 中 之 所 示 9 當CD被再生 時 t 不 潘 會 依 1 I -32- 1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51 ) 常態化檢測器之大小變化而變化。 第32_顬示當常戆化檢測器之大小變化時,不獼係如 何變化,而聚焦伺腹治程係根據散光法而執行且循跡伺 服過程係根據差動相位檢測法而執行。於第32_中,實 線之曲線表示由一電騰横擬遇程所產生之計算值,而画 形點代表實驗值。 如第32圖中所示,若常戆化泛檢測器大小太大時,由於 光檢期I器軍位檢出大光行差之光線(大N A之光線),故不 潘將壜加。 若常態化之檢澜器大小太小時,由於循跡伺踱控制與 聚焦伺眼控制之要求及附著之準確度,將難Μ保持反射 光之光點於光檢澜器單位上之既定位置,结果,此光檢 測器單位無法檢出足夠之返回光最,造成不穩之增加。 若不穗之增加超過81,則所記錄之資訊無法實質地自 記錄媒體再生,因此,較佳地,不播應降低至8ϋί或更少 ,而為了降低不檯為8Χ或更少,則常戆化檢測器之大小 應為最大約16ϋ 而最小約1.8u m。 為了要求降低不穩至7S!或更少,則常化檢測器之大 小應為約1 4 w m而最小約2 m。 然而,如第32圔中之所示,若常態化之檢拥器大小接 近2««·,則不穩會快速地埘加,即使此常態化之檢澜器 大小遭受小的變化。因此,自此實際之親點,較佳地, 常態化之檢測器大小應為最小4 w B。 RF(射頻)信號,亦即,輪出自第29_中所示之光檢測 -3 3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Γ---— γ 装------訂--.--U--^一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52 ) 器單位61-1之部分A至D之電氣信號之和,及根據敝光 法之聚焦誤差信號依常態化之檢测器大小變化而變化, 如第33至38·中之所棋擬。 第33至36·顧示當分別利用具有16«m, 10/i·, 4Wid 及2w 之常態化光檢测器大小之光二極艚再生CD時, RF信號與聚焦誤差信號如何變化。第37及38矚顯示當分 別利用具有6« b及8« 之常戆化之光檢測器大小之光二 檯體再生DVD時,RF信號與聚焦誤差信號如何變化。 如第33圏中所示,當利用具有16« η之常態化光檢测 器大小之光二極黼再生CD時,聚焦誤差信號並不具有稱 為S之曲揲,而是在一正值範園内具有一大的最小限度 值(V型凹處),使其難Μ獼定地施行於聚焦何腋過程。 如第34醑中所示,當利用具有10/iii之常態化光檢澜 器大小之光二極臞再生CD時,聚焦誤差信號具有一些高 正值準位,造成可執行聚焦何服過程之特激。 如第35圃中所示,當利用具有4«·之常態化光檢測器 大小之光二極體再生CD時,聚焦誤差信號具有一相當明 顬之S曲線。如第36_中所示,當利用具有之常戆 化光檢测器大小之光二極體再生CD時,聚焦誤差信號具 有一不規則之S曲線。 因此,當再生CD時,用於聚焦誤差信號而具有一令人 滿意之S曲線時,常態化之光檢測器大小應為約15μι» 或更少(亦即,小於約16wb),較佳地為14/i*或更小, 更佳地為10 tt·或更小,且應具有3 W 之低限(亦即,大 -34-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一丨入,衣------訂------^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55 ) 於2μ·),而較佳地為4«雇。 如第38圓中所示,當利用具有8« a之常戆化光檢拥|器 大小之光二極體再生DVD時;聚焦誤差信號具有一明顯 之S曲線。如第37圈中所示,當利用具有6«*之常態化 光檢測器大小之光二極體再生DVD時,聚焦誤差信號具 有一無用區(其梯度小)於其零交叉酤之附近處。 因此,當再生DVD時,用於聚焦誤差信號而具有一良 好之S曲線時,常戆化之光檢測器大小應為大於7«B之 值,而較佳地為或更大。 用於從來自光檢澜器單位之输出信號再生記錄於資訊 記錄靨之資訊,較佳地應於1.8w·至約16« b之範麵内 以為了保持不铺於一預定值之下。從實際之觀點,較佳 地,常態化之光檢满器大小懕於約4« B至約14«·之範 圍内。當再生DVD時,為檢出足夠之返回光量,較佳地 ,此常態化之光檢測器大小應為10Wb或更大。 用於從來自光檢澜器單位之输出信號產生一聚焦誤差 信號,常態化之檢測器大小應於約3WB至約15«m之範 画内,且更佳地於4u·至Μ供給聚焦誤差信號 一良好之S曲線用Μ再生CD10。 當再生DVD20時,用於再生一具有良好S曲線之聚焦 誤差信號,常態化之檢测器大小應為7#Μ或更大,且較 佳地為8wm或更大。 若RF信號(被再生之資訊信號 > 與聚焦誤差信號二者形 成來自光檢測器單位之_出信號,則常戆化之光檢澜器 -----.--^------訂--^----1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梂準(CNS ) A4規格(2丨OX297公釐) 309613 A7 B7 五、發明説明(54 ) 大小應滿足獲得再生之資訛信號之條件與獾得聚焦誤差 信號之條件。特別地,常態化之檢测器大小應較佳地於 8ίχ 至14«,之範画内, 當本發明已相對兩種形式之光碟.亦即CD與DVD之選 擇式再生而說明時,本發明之原理同時可應用於三種或 多種形式之光碟或其他除了光碟外之記錄媒體之選擇式 再生。進一步地,本發明可應用於記錄媒體上資訊之記 錄,而非只從記錄媒艚再生所記錄之資訊。 根據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無需機械移動部件用MS 擇性地再生不同基霾厚度之記錄媒體,此光學拾取裝置 可使用於振動之瓖境,且不易故陣,可降低大小,以及 可低成本地製造。 具有上述參照附圈之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須理解的 是,本發明並不受限於該等一成不變之實施例,而Ji多 種之改變與修飾均可由热習於本技術者予Μ施行並不背 離界定於附錄申請専利範_之本發明之精神或範囔。 —-----Ί n —4--^ 装 I----訂------f 十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装 -3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297公釐)

Claims (1)

  1. A8 Βδ C8 ·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記錄媒臞記錄寶訊或再生資訊之裝置,用κ自一 具有一第一厚度之一基體上之具有一賁訊記錄曆之第 一記錄媒體及一具有一第.二厚度之一基鱺上之具有一 資訊記錄曆之第二記錄媒體上钃擇性地記錄資訊及選 擇性地再生賁訊,包括: 產生裝置,用Μ產生欲施加於該第一或第二記錄媒 體之該賁訊記錄靥之光線; 施加装置,用Κ聚合由該產生裝置所產生之光線及 施加該聚合之光線於該第一或第二記錄媒體之該資訊 記錄層;Μ及 光檢測器裝置,用以檢出來自該第一或第二記錄媒 體之該資訊記錄曆之返回光, 該光檢测器裝置具有一最少m(微米)及最多16W (微米)之常戆化檢測器大小。 2. 如申謫專利範圈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光檢測器裝董 具有一最少4wb(微米)之大小,其係依該施加装置之 一放大率而常態化。 3. 如申謫專利範圃第2項之裝置,其中該光檢測器裝置 含有用Μ输出一聚焦伺眼信號之装置。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4. 如申謫專利範_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光檢測器裝置 具有一最多14« β(撖米)之大小,其係依該施加裝置 之一放大率而常態化。 5. 如申讅專利範園第4項之裝置,其中該光檢測器裝置 含有用Μ输出一聚焦伺眼信號之装置。 -3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梯準(CNS ) Α4現格(210Χ297公釐) A8 B8 C8 D8 經濟部中央梯準局貞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々、申請專利範圍 6. 如申請專利範鼴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光檢測器裝置 具有一最少(微米)之大小,其係依該施加裝置之 一放大率而常態化。 7. 如申講専利範圃第6項之裝置,其中該光檢測器裝置 含有用Μ輸出一聚焦伺腋信號之裝置。 8. 如申謫專利範黼第1項之装置,其中該光檢澜器裝置 具有一最少10 u β (撖米)之大小,其係依該豳加裝置 之一放大率而常戆化。 9. 如申請專利範圓第8項之裝置,其中該光檢澜器裝置 含有用Μ输出一再生自該第一或第二記錄媒體之該資 訊記錄麕信號之裝置。 10. 如申讅專利範麵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光檢測器裝 置具有一最少8m a(撤米 > 及最多14« m(微米)之大小, 其係依該施加裝置之一放大率而常態化。 11. 如申謫専利範_第1〇項之裝fi,其中該光檢期I器裝 置含有用K輸出一聚焦伺腹信號及一再生自該第一或 第二記錄媒《之該資訊記錄曆信號之裝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_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光檢測器裝 置具有一最少10^ η(微米)及最多14« B(微米)之大小 ,其係依該施加裝置之一放大率而常態化。 13. 如申誧専利範騸第12項之裝置,其中該光檢测器裝 置含有用以输出一聚焦伺眼信號及一再生自該第一或 第二記錄媒體之該霣訊記錄曆信號之裝置。 14. 如申讅專利範圃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第一記錄媒 -3 8 一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I _ _ I I I If _ Hi _ hi 上裝-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樣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梂準局貞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々、申請專利範圍 體具有一記錄密度較大於該第二記錄媒髓。 15. 如申謫專利範_第1項之装置,尚包括: 決定裝置,用以區分該第一記錄媒艚與該第二記錄 媒髓於彼此間;K及 等化裝置,用Μ當再生該第一記錄媒體時及當再生 該第二記錄媒體時,由該決定裝a之所區分,以不同 之特戡等化一來自該光檢測器裝置之输出信號。 16. 如申讁專利範围第15項之裝置,其中該決定裝置含 有用以根據來自該光檢拥器裝置之输出信號之準位, 區分該第一記錄媒艚與該第二記錄媒艚於彼此之裝置。 17. 如申讅専利範賵第1項之裝置,尚包括: 決定裝置,用Μ區分該第一記錄媒體與該第二記錄 媒體於彼此間;以及 控制装置,用以當再生該第一記錄媒體時及當再生 該第二記錄媒體時,由該決定裝置之所區分,根據不 同之循跡控制«程控制該施加裝置。 18. —種記錄媒體記錄資訊或再生資訊之方法,用以自 一具有一第一厚度之一基體上之具有一資訊記錄層之 第一記錄媒體及一具有一第二厚度之一基體上之具有 一資訊記錄蘑之第二記錄媒體上選揮性地記錄資訊及 選擇性地再生資訊,該第二厚度較大於該第一厚度, 具備有一光學拾取裝置具有產生裝置,用Μ產生欲經 由其基體施加於該第一或第二記錄媒體之該資訊記錄 暦之光媒,施加裝置,用Κ聚合由該產生裝置所產生 -39- --------‘----ί .裝------訂丨^----f 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揉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09613 as B8 C8 D8七、申請專利範圍 之光線及施加該聚合之光嬝於該第一或第二記錄媒體 之該賁訊記錄曆,κ及光檢測器裝置,用以檢出來自 該第一或第二記錄媒體之該資訊記錄蹰之返回光,包 括下列步驟: Μ該光檢測器裝置檢拥I出來自該賣訊記錄曆之返回 光,該光檢拥器裝置具有一最少3iub(撤米)而最多16 (微米)之常態化檢测器大小。 19. 一種記錄媒«記錄資訊或再生資訊之裝置,用Μ自 一具有一第一厚度之一基體上之具有一資訊記錄層之 具有一資訊記錄靥之第一記錄媒體及一具有一第二厚 度之一基體上之具有一資訊記錄磨之第二記錄媒體上 選擇性地記錄資訊及壤揮性地再生資訊,包括: 產生裝置,用Κ產生欲施加於該第一或第二記錄媒 體之該資訊記錄曆之光線; 施加裝置,用Μ聚合由該產生装置所產生之光線及 施加該聚合之光媒於該第一或第二記錄媒«之該資訊 記錄曆;Μ及 光檢測器裝置,用以檢出來自該第一或第二記錄媒 體之該賁訊記錄曆之返回光, 該光檢測器裝置具有一常戆化之檢測器大小,其係 較大於從該第一記錄媒體之第一 口徑數Hi之返回光 之該光檢澜器裝置上之光點直徑,且較小於從該第二 記錄媒體之一較大於一第二口徑數N2之口徑數之返 回光之該光檢測器裝置上之光點直徑。 -40- -------I—Λ裝------訂-----f 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Α8 Β8 C8 D8々、申請專利範圍 20. 如申講専利範鼷第19項之裝置,其中該第一 口徑數 Ni為0.6而該第二口徑數N2為0.3。 21. 如申請専利範_第19項之裝置,其中該常戆化之檢 测器大小係於10w b(微米)至16m b(微米 > 之範匾内, 其係由該豳加裝置之一放大率畫分該光檢測器裝置之 長度而常戆化。 22. —種記錄媒體記錄賁訊或再·生資訊之方法,用Μ自 一具有一第一厚度之一基體上之具有一資訊記錄層之 第一記錄媒體及一具有一第二厚度之一基體上之具有 一賁訊記錄曆之第二記錄媒體上邐揮性地記錄賁訊及 選揮性地再生資訊,該第二厚度較大於該第一厚度, 具備有一光學拾取裝置具有產生裝置,用Μ產生欲經 由其基艚施加於該第一或第二記錄媒賵之該資訊記錄 層之光線,施加裝置,用Κ聚合由該產生装置所產生 之光線及施加該聚合之光線於該第一或第二記錄媒體 之該貰訊記錄曆,Μ及光檢測器裝置,用Μ檢出來自 該第一或第二記錄媒饉之該資訊記錄靥之返回光,包 括下列步驟: Μ該光檢測器裝置檢測出來自該資訊記錄曆之返回 光,該光檢測器裝置具有一較大於從該第一記錄媒體 之一第一口徑數^1之返回光之該光檢測器裝置上之 光點直徑,且較小於從該第二記錄媒體之一較大於一 第二口徑數Ν2之口徑數之返回光之該光檢測器裝置 上之光點直徑。 -4 1 一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 Α4说格(210Χ297公釐)
TW085114073A 1995-11-21 1996-11-16 TW3096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241595 1995-11-21
JP03023196A JP3397280B2 (ja) 1995-11-21 1996-02-19 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記録再生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309613B true TW309613B (zh) 1997-07-01

Family

ID=26368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5114073A TW309613B (zh) 1995-11-21 1996-11-16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5875164A (zh)
EP (1) EP0776003B1 (zh)
JP (1) JP3397280B2 (zh)
CN (1) CN1146886C (zh)
BR (1) BR9605619A (zh)
CA (1) CA2189719A1 (zh)
CZ (1) CZ289666B6 (zh)
DE (1) DE69618908T2 (zh)
PL (1) PL182121B1 (zh)
SG (1) SG44984A1 (zh)
TW (1) TW3096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33069B2 (ja) * 1995-12-15 2005-03-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EP0822553B1 (en) * 1996-07-30 2005-09-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cording medium and reproducing device thereof
KR100197619B1 (ko) * 1996-10-04 1999-06-15 윤종용 가변속 재생이 가능한 광디스크시스템의 등화기특성 보상장치
JPH10233053A (ja) * 1997-02-20 1998-09-02 Alps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判別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KR100272493B1 (ko) * 1997-08-30 2000-11-15 윤종용 디지탈비디오디스크및컴팩트디스크공용데이타프로세서장치
US6262954B1 (en) * 1997-09-30 2001-07-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ptical disk apparatus
TW389897B (en) 1997-10-14 2000-05-11 Kenwood Corp Optical disc readout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focusing
KR100255243B1 (ko) * 1997-11-19 2000-05-01 윤종용 광기록매체들에 호환가능한 광픽업
CN1154985C (zh) * 1998-07-03 2004-06-2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光检测器、信号处理电路、及其光信息再现设备
JP2000048409A (ja) * 1998-07-27 2000-02-18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光記録媒体製造用原盤及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KR100315637B1 (ko) 1999-03-31 2001-12-12 윤종용 씨디-알더블유의 재생/기록이 가능한 디브이디-롬 광학계
JP2002025098A (ja) * 2000-07-07 2002-01-25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KR100933291B1 (ko) * 2003-09-20 2009-1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2파장 레이저 다이오드의 사용을 위한 광검출기
WO2006004081A1 (ja) * 2004-07-06 2006-01-12 Pioneer Corporation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20070154510A1 (en) * 2005-12-30 2007-07-05 Wilcher Steve A Adsorbent-Containing Hemostatic Devices
JP2008204517A (ja) * 2007-02-19 2008-09-04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光ヘッドおよび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8184519B2 (en) * 2008-01-25 2012-05-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US20090245068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c driv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6433A (en) * 1974-11-25 1976-03-23 Xerox Corporation Phase image scanning method
DE3536497A1 (de) * 1984-10-16 1986-04-17 Mitsubishi Denki K.K., Tokio/Tokyo Vorrichtung zur erfassung von fokussierungsfehlern in einer kopfanordnung fuer optische scheiben
US5235581A (en) * 1990-08-09 1993-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disks with various disk substrate thicknesses
US5161063A (en) * 1991-02-21 1992-11-03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Objectives for an optical data storage head
JPH0777031B2 (ja) * 1991-10-16 1995-08-16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収差補償装置
JP2532818B2 (ja) * 1993-02-01 1996-09-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および光ヘッド装置
JP2776207B2 (ja) * 1993-08-09 1998-07-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情報再生方法
FR2731808B1 (fr) * 1995-03-14 1997-04-11 Thomson Csf Systeme de reglage de focalisation optique
ATE193781T1 (de) * 1995-03-15 2000-06-1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Vorrichtung zum optischen abtasten eines auzeichnungsmediu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9605619A (pt) 1998-08-18
CN1152768A (zh) 1997-06-25
US5875164A (en) 1999-02-23
PL317092A1 (en) 1997-05-26
CZ289666B6 (cs) 2002-03-13
CN1146886C (zh) 2004-04-21
EP0776003A3 (en) 1998-09-16
CZ341496A3 (cs) 1998-02-18
DE69618908D1 (de) 2002-03-14
EP0776003B1 (en) 2002-01-30
CA2189719A1 (en) 1997-05-22
JP3397280B2 (ja) 2003-04-14
USRE38538E1 (en) 2004-06-22
PL182121B1 (pl) 2001-11-30
EP0776003A2 (en) 1997-05-28
JPH09204681A (ja) 1997-08-05
SG44984A1 (en) 1997-12-19
DE69618908T2 (de) 2002-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309613B (zh)
JPH1055599A (ja) 光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システムの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JP2012048816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005817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回転速度制御方法
TWI345236B (en) High-density dual-layer optical disc
TW200923919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defect of an optical disc
US2008018106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focus of an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US8130616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blank area in optical disc
TW578143B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bjective lens therefor
US20030147330A1 (en) Light spot shaping device and method,light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US6219317B1 (en) Optical disc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WI332752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op control
TWI239518B (en) Tracking control method of optical disk drive
JP2006120291A (ja) 光情報再生装置及び光情報再生方法
JPH10188294A (ja) 多層光ディスク再生システムの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3011651B2 (ja) 光学式再生装置
JP3378398B2 (ja) 光学式記録媒体判別装置
KR100464764B1 (ko) 기록매체기록재생장치및기록매체기록재생방법
US20050237888A1 (en) Anti-burn method
JP4644891B2 (ja) 対物レンズ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KR100209408B1 (ko) 미니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포커스 서치 장치
TW200532653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nd controlling optical disk warpage (2)
JP5026445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
JP2007234183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20050011555A (ko) 틸트 검출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틸트 검출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