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95757B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pacs using a gsm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 Google Patents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pacs using a gsm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95757B TW295757B TW085106139A TW85106139A TW295757B TW 295757 B TW295757 B TW 295757B TW 085106139 A TW085106139 A TW 085106139A TW 85106139 A TW85106139 A TW 85106139A TW 295757 B TW295757 B TW 29575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gsm
- pacs
- user
- control equipment
- station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6—Registration at serving network Location Register, VLR or user mobility ser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1—Hardware ident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2—Subscriber ident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績濟部中央榡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权印製 295757 —' - .. 五、發明説明(1 ) 本發明與個人典線通訊有關,尤其是有關於支援使用作 人接達通訊系統(PACS)的個人無線通訊服務之方法, PACS經由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sM )中的行動交換中心病 公共交換電話網路(PSTN )接口。 鱼__明背景 現订的蜂巢式服務設在約800 MHzi頻帶上,這些系錢 通%爲「高層列天線」系統。「高層列天線」系統之特微 爲咼基地台、高傳輸功率與數英里的涵蓋範圍,且可支核 無線用户(比方説蜂巢式電話)在相當高的速度下行進者, 例如在約每小時3 〇至4 〇英里或更高的速度不行進。 其中一種高層列天線系統爲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SM ), 部署在世界上許多地區,包括北美、歐洲與亞洲各部 分地區。GSM支援服務區内用户單位的方式是對各用户單 位作位置管理與資訊識別,將系統資訊與來話傳輸至用户 =位,且接收來自用户單位之傳輸。GSM也將用户單位與 當地公共交換電話網路(PSTN )接口。 GSM系統中的蜂巢式基地台一般爲龐大且昂貴的構造, :高層列天線基地台可能爲數百英尺高,服務半徑長達1〇 值里。除了其尺寸與費用外’當用户單位在室内使用時, 專統的蜂巢式通訊與低層収線無線接達技術之聲音品質 32 kb/see)相比,通常爲極低的聲音品質(8驗…3 kb/sec) 〇 傳統的鬲層列天線蜂巢孕统技PJ A RB ' #、 尽f果矛、既亚且文限於其所能承話 -4 --------—私衣------.玎-----ά Μ (請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卧填笱本页} 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rNS Λ補.烙(公雄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 ____ " -- 五、發明説明(2 ) 務量,當太多的用户同時想用該系統時,高層列天線系統 因太擁擠而使用户的呼叫塞住。「蜂巢分裂」爲一種習知 的增加高層列天線系統容量的方法,但當碰到太多的需求 時,蜂巢分裂也無能爲力。 除了這些系統外,「低層列天線」無線電標準已經發展 出來供無線通訊之用。其中一種低層列天線系統爲個人接 達通訊系統(PACS),此爲一種在1 850-1.990 MHz頻帶工作 的無線通訊所用之無線電標準。 PACS有好幾個優於習知高層列天線系統的優點,如較 小較便宜的基地台以及非常低的傳輸功率需求。pACs的 發展在下面的文章中有所説明’本文納入作爲參考:DC Cox之j|—訊型可携式泉電通訊,Pr〇ceedings 〇f the IEEE,第 75卷 ’ 1987 年 4 月,436-477 頁;D.C. Cox之普及 望手典繩通訊.名電系統規劃,IEEE Trans, on Comm·,1991年2 月,324-335 頁;V.K. Varma等人之低延遲 ^JU.D_MA架構,IEEE ICC '91, Denver, CO, 1997^^7 23-26曰;美國國家標準協會之;_8ΤΕ)_〇ι4,個人接達通訊 定中界面標準~·,1995年(此後稱爲「ANSI J-STD-014 J ) ° PACS的優點來自於所用基地台的較小尺寸,習稱爲無 線電站(RPs ),這些基地台爲一相當小的區域服務(通路長 僅數公里)。因爲又小又相當便宜,Rps可廣泛部署在電線 桿上’建築物上、隨道内、室内等以提供無線接達服務更 爲包容的支援。此外,RPs與高層列天線基地台相比,功 -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TMiii't :)〇y^>7 v.f --------1¾衣------、玎-----▲ (請先間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填朽本❾)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抑5757 a? ________ B7 五、發明説明(3 ) 率需求甚小,Rp可以電力線路或電池供電。 PACS也有作業上的優點。其較窄的頻帶傳輸格式在 MHz副頻帶内產生相當多的頻道,Rp可由其中選擇。這使 PACS具有較高的頻率再使用率,而能更有效地利用所可 使用的供線電頻帶。此外,因爲大部分電路均位於無線電 站控制單元(RPCUs )内以爲許多RPs服務,所以可無需理 會各RP而冗成系統之升級。 但是PACS並非毫無限制。請注意,PACS是一種低層列 系統,只能支援以相當低速移動的用户單位。因爲各rP所 支援的較小服務區域,以每小時3 0至4 0英里以上速度行 進的用户單位必須經常由一 RP或基地台涵蓋區交棒到另一 區。這就是PACS在低速用户稠密區(比方説人行道)最具 成本效益的一種原因。 PACS原來之發展是假設無線電站網路將與公共交換電 話網路(PSTN)接口,特別是指ISDN交換網路。爲支援 PACS,一 PSTN必須執行行動管理功能,其與GSM所執行 者相似。明確地説,一支援PACS的PSTN必須追蹤服務區 内各用户單位之位置,並管理呼叫路線。 爲支援上述使用PACS之無線接達行動管理功能,— PSTN必須具備先進的智慧網路(AIN )能力。但是pSTN在 許多區域中,特別是開發中國家,並未裝設AIN機能,因 此需要另一種構造使能儘速部署PACS而在這些區域中提 供無線式服務。 如下之詳述,使用GSM系統支援PACS將可提供此另一 -6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阐家搮隼(CNS ) Λ4规格(2i〇 «+ 2〇7公綍 --------—裝------II----- * (請先閱埼背面之注悉事項耳填寫本頁} 五、發明説明( 4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種構造。發明總诚 洛本發明之-目的在滿足^^其他的需求,特別是本 明〈目的烏提供一種方法’其中供無線接達之個人接達 通訊系統(PA⑶可透過或經由—行動交換中心(msc)也 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SM)網路接σ而提供行動管理功能。 本發明另-目的爲在PACS/GSM整合時提供警示功能,並 修正PACS系統之協定而與gsm相容。 >本發明其他的目的、優點及新穎特徵將部分敘述於下列 =明中,部分對本行專家而言在審查下文或可由本發明之 實習得知而更爲清楚。本發明之目的與優點可藉由各種工 ’、及所附申印專利範圍中所特別指出的組合而理解獲得。 爲達成本發明所述的與其他的目的,如下面所實施與說 明者,本發明之方法可含步驟如下: 在一服務區内遍設許多PACS無線電站,由許多無線電 站制設備加以控制; 將該無線電站控制設備與一 GSM網路之行動交換中心連 接;以及 將該PACS無線電站控制設備裝上各種辨識及登記用户 單位之協定,以及各種與GSM協定相容的交棒與加密協定 只要在G S Μ部署之處,本發明均可使服務提供者 PACS相容的用户提供服務。這些服務提供者必須構 PACS基礎結構,然後使用本發明與GSm及當地公共交 建 (請屯閱靖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致 •裝 、-0 線 衣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久4况格(Μ"7公蝽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__ί^Ζ______五、發明説明(5) 電話網路(非AIN之PSTN)接口。 .圖式簡jjt 所附圖式納入本文作爲此説明蚩糾 几薔的一邵分,繪出了本發 明的方法,與實例説明一起用以觭藉太 m从鮮釋本發明之原理。圖式 中: 圖1爲-方塊圖’示出根據本發明方法與—讀基礎構 造接口的PACS基礎構造系統。 圖2之圖表’示出種'系、统資訊頻道之内容根據本發明 在一GSM/PACS整合系统中廣播。 圖3馬一方塊圖,示出一種整合的GSM/pAcs系統,繪 出本發明之用户單位位置追蹤方法。 圖4之略圖示出根據本發明之GSM / pACS整合系統中支 援辨識與呼叫傳送所需之本發明警示協定程序。 圖5之略圖示出根據本發明之gSm /pACS整合系統中支 援棒所需之本發明協定程序。 優選實例詳述 現將使用圖式解釋本發明之優選實例。 £4_cs與GSM之實體#厶 圖1示出一GSM網路1與一PACS網路2整合並提供支援 。此例中,PACS網路2的基本元件爲一無線電站(Rp)3& 一無線電站控制設備(RPCU) 4。無線電站3包含一無線電 發射機/接收機,經由空中與用户單位8通訊,雖然只示出 了一 RP 3及一 RPCU 4,但應瞭解可設置多個這些機器。 PACS使用分頻雙工(fDD)以支援雙向通訊之鏈路。一相 (讀先閱讀背而之注意夢項再填(-本頁 —裝- -、1^ 線 -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櫟準(CNS > Λ·4規格(2Κ)Χ2(β公犛)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6) 關的標準PACS-UB則使用分時雙工(tdd)。用户單位與RPs 間之PACS傳輸的更詳細構造在下列論文中有所説明,本 文納入作爲參考:L.F. Chang等人之JDMA可攜式通訊系統 所用之導發同i與錯誤偵測組合方案,IEEE Trans. Comm., 1991; J. Chuang,TDMA可攜式無線系統之自適性頻率指 IEEE Trans. Veh. Tech·,第 40卷,第 3期,627-635 頁, 1991年8月;A.R. Noerpel等人之一種非特許頻譜所用之協 ^ > PACS-UBIEEE ICC'95 Conf. Proceedings, Seattle, WA ,1995 年 6 月。 RPCU 4經一 P-介面與Rp 3相連,Rpcu用以管理P-介面對 面RP之铋號與一預設之作業通道(E〇c)中呼叫話務邏輯性 地分開。於是RPCU 4以有線網路控制RP 3且與rP 3接口。 通常一單個RPCU控制許多RPs。在一 PACS系統中,如需 要時,在一服務區内設置好幾個rPs與RpcUs。這種部署 可在室内安置RPs,爲傳統蜂巢式裝置無法企及的。 習慣上’若有一具AIN能力的PSTN,則RPCU經一ISDN 連接與PSTN相連。但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pacs系統2於 由GSM行動交換中心(MSC ) 7與GSM系統1整合。 在GSM系統1中,一基地台網路(BTSs)a BTS 5代表,各 經一熟知的Aibs介面與一基地台控制器(BSC)6相連。雖然 只有一個BSC在圖1示出,但應知可設置多個BSC。一用户 單位8經一 Um介面與BTS 5接口。BTS 5與BSC 6類同於Rp3 與RPCU 4。BTS 5與BSC 6—起形成一基地台系統(Bss)。 GSM網路之各個BSSs經一 A介面與一行動交換中心 -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gj國家標準(CNS ) Λ4現格i ;M0;/ yn公續) --------—¾------ΪΤ----- -·- (讀先間績背兩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叕) 295757 Α7 Β7 經濟部中央標嗥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7) (MSC)7相連。MSC 7則將脱網路與公共交換電話網路 (PSTN)接口。根據本發明,此一psTN*必具有ain能力, 因馬M S C執行智慧交換之功能。 本發明優選實例中,遍設於GSM所服務 的區域。RPCUs 4經由a介面與GSM丨的MSC 7相連。此a 介面與鏈結MSC 7與GSM基地台系統6之介面爲同一型式。 MSC 7也連至一訪者位置註册器(VLR) 9及一原來位置註 册器(HLR) 10。對於每—個服務可達的註册區域,都有一 個VLR 9。當一用户開始請求服務時,就爲該用户建立一 識別與服務描述檔案,且保留於該用户原來區域的hlr中 。此種識別檔案是作爲將來話傳送給用户之用的。各hlr ]0也連至一辨識中心(AuC) 1丨,AuC丨丨中儲存著獨一無二 的辨識資訊以供驗證各用户單位8之身分之用。 若用户單位漫遊到一不同的註册區域,在此新區域内系 統並不I忍識該用户單位,於是收不到呼叫。如下面之更詳 細的説明,此種問題以當地的VLR暫時註册該用户單位而 解決。 當該用户單位發現其在一新的註册區時,就送出一訊息 至當地的VLR向當地系統註册,當地的Vlr則與用户的原 來區域中的HLR 1 〇接觸,且接收該用户的身分資訊。當地 的VLR接著指派—暫時的識別身分予該用户單位,以供在 孩新註册區使用。此暫時的身分是爲安全性、私密性及其 他目的而指派的。 當一呼叫要給該用户時,該呼叫先傳到該用户的HLR所 (請先閱讀背而之';i意事項#填穷本页 -裝. 訂 線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格(21« » »?公帑 五、發明説明( 8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在的原來區域。若該用户在原來註册區域,則原來的系統 將呼叫傳給用户。若一遠方VLR已與HLR 1〇接觸暫時將該 用户在另一區域註册,則原來的HLR 1〇具有該用户現在位 置的路線資訊,因此將呼叫傳到用户單位暫時註册的註册 區域。 gACS與GSM之協定整合: 因爲PACS與GSM爲十分不同的系統,本發明對pACSK 用的作業程序加上一些修正以達成與GSM的相容性。在建 立PACS/GSM之整合時,本發明避免改變GSM設備。修 GSM設備將牵涉到極高的費用,因爲GSM已經部署在許 區域且必須配合時地修正。在部署PACS設備之前,改 PACS協定使其與GSM相容,就不需要修改gsm 了。實 此種方法的優選例子詳細説明於下。 1)辨識方法 當一用户單位接收/起始—呼叫時,必須向系統證明 身分,此種程序稱爲辨識。在辨識期間,由支 用户單位一亂數,用户單位則對該亂數執行一獨二血二 演算:而產生一不同的數字。若由用户單位所產生的二 罕經系統驗證通過,則該用户單位就被辨識了。 此例中,與GSM相容的用户單位以特㈣辨識方法, A3與A8万法,加以程式規劃,使該單位能對系統表明哥 分。與PACS相容的用户單位亦具有類似方法,如⑽方 法。爲便於P A C S / G S Μ之整合,本發明此實例中用户單 所用的爲A 3與A 8方法而非CAVE方法。MS相容用户 改多變 其予 之 即身 位 單 11 -------- —裝— 11 n I .線 -- (請先間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填肖本1 ) _ 1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 (CNS 規格(2丨0 W7公繕 A7 B7 9 五、發明説明( 位的安全性表單加以修正而包含A 3與A 8辨識方法所用的 代碼。 在PACS中,系統資訊頻道(SIC)不斷廣播出—亂數(稱爲
Rand)及實際時間。一 PACS相容的用户單位表明自身的方 法是由SIC廣播取得Rand與實際時間,經由cave*法處理 該等數字,且將結果送回系統以供驗證。 參考圖1,當一GSM相容的用户單位正待辨識時,由用 户原來區域中的HLR 10與八11〇 n送出三個數字到該單位所 在的VLR9與MSC7,這三個數字是⑴128位元的亂數詢 問’ RAND ’(2卜對話鑰,Ke,及(3)—約定的回應(sres) ,迫二個數罕對每一個用户單位都是獨—無二的。GSM系 統接著將RAND傳到用户單位8,用户單位8則執行八3/八8方 法而由RAND導出刪。然後用户單位將所導出的顧傳 到當地的VLR9,當地的VLR9比較所導出的咖績r 10¾來的SRES,若兩SRES數字吻合,目] σ 辨識了。 心用尸單位即被 因此,在此PACS與GSM之整合例中,m A , ... 用户單位8設有 A3與A8万法。但請注意’ 一以以系統中之用 從 系統資訊頻道所取得的亂數執行此辨識方法。在此=中 ,因爲GSM並未連續廣播此種亂數,所 m ώ - V- . 乂 — PACS/GSM 整 σ的用尸早位8裝設新的訊息以由當地v RAND。 明求一個亂數 如表1中所示,在優選實例中,用户單^ 求訊息(AUTH_REQ_C)以請求RAND 7設有一辨識請 此机息含有下列資 12 本紙张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現格(7/Π公ϋ" -----------—裝—-----訂 線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frjfi:!i本.頁) 經濟部中失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紫 A7 B7 五、發明説明(10) 訊元素··(1)訊息型態,(2)呼叫參考,(3)安全性表單選擇 ’(4)位置更新型態,(5)加密鑰序號,(6)位置區域識別, (7)行動台等級標記,(8)SubID或TSubID = TMSI或IMSI,及 (9)起始訊息型態(此資訊元素所用的起始訊息型態爲呼叫 請求訊息(CALL_REQ), 終端註册請求訊息 (TERM REG_REQ)及警示認知訊息(ALERT—ACK))。 表1中還有訊息中各資訊元素的型態與長度。本文所有 表中,在Γ參考」欄中的項指的是ANSI J-STD-014,而「 方向」欄則指用户單位(「SU」)與RPCU間的通訊方向。 表1 :辨識請求訊息(A u T H R E Q C ) I _ (請先閱讀背而之泣意事項存填巧本舊 -装.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Μ工消費合作杜印裂 資訊元素 參考 方向 型態 長度 訊息型態 7.3.2.2 SU — RPCU Μ 1 呼叫參考 7.3.3.32 SU — RPCU Μ 3 安全性表單選擇 7.3.3.21 SU — RPCU Μ 3 位置更新型態 7.3.3.x.1 SU—RPCU Μ 1/2 加密鑰序號 7.3.3.X.2 SU —RPCU Μ 1/2 位置區域識別 7.3.3.X.3 SU —RPCU Μ 5 行動台等級標記 7.3.3.x.4 SU —RPCU Μ 1 SubID 或 TSubID 7.3.3.X.5 SU—RPCU Μ 2-9 =TMSI 或 IMSI 起始訊息型態(註1) 7.3.3.26 SU 一 RPCU Μ 3 -線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ί川;.χ 綠 A7 B7 五、發明説明(11 ) 表2示出一辨識詢問訊息(AUTH—CHALLENGE),RPCU 4 用以傳送RAND給用户單位。此訊息含有下列資訊元素: (1)訊息型態,(2)呼叫參考,(3)加密鑰序號,(4)備用的半 個八位元,及(5) GSM RAND。 表2 ··辨識詢問訊息(AUTH CHALLENGE) 資訊元素 參考 方向 型態 長度 訊息型態 7.3.2.2 RPCU—SU M 1 呼叫參考 7.3.3.32 RPCU 一 SU M 3 加密输序號 7.3.3.y.l RPCU—SU M 1/2 備用的半個八位元 7.3.3.y.2 RPCU^SU M 1/2 GSM RAND 7.3.3.y.3 RPCU^SU M 16 表3示出一辨識回應訊息(AUTH_RESP),用以將導出的 SRES傳至RPCU 4及VLR 9以供驗證。此訊息含有下歹資訊 元素:(1)訊息型態,(2)呼叫參考,及(3) GSM SRES。 表3 :辨識回應訊息(AUTH RESP)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資訊元素 參考 方向 型態 長度 訊息型態 7.3.2.2 SU —RPCU Μ 1 呼叫參考 7.3.3.32 SU —RPCU Μ 3 GSM SRES 7.3.3.y.4 SU —RPCU Μ 4 -14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阈家標隼(CNS ) Λ4坭格(2丨Ο /:N7公離) 經濟部中央標準扃屬工消費合作社印裂 A7 B7 ^ _ " ___ 五、發明説明(12 ) '~~~—一-- 2) 加密 在用户單位8與]^> 3之間的傳輸要加以編碼以保護用户 的私密性,此種編碼處理稱爲加密。雖然Gsf^pAc^ 使用個人瑜、流加密方法作爲使用者資訊與發訊加密之用 ,但在協定/訊息流程及資訊元素兩方面仍有不同。 在優選實例中,使用GSM A5加密方法供Pacs/gsm整合 系統之用,而非使用以PACS發展的BRAID加密法。八5方 法可用於PACS,若: a) 並不支援爲PACS發展的公共鍮加密選項。 b) A5方法所可使用的Π4位元密碼中共有88位元使用 作爲PACS話務之加密與解密以及通知頻道之用。 c) 使用GSM輪’ Kc(64位元),而非具有限定位元對照 之PACS鑰(88位元)。 d) 請求用户單位辨識訊息(AUTH_REQ_C)不再含有加 密的資訊元素。 e) 只有PACS畫面數目的22個最小有效位元用於A5方 法中,且由PACS無線頻道導出。ALT—COUNT資訊 則忽略。 f) A5方法的速率(228密碼位元/4.615 ms; 449.4仟位元 /s)調適到PACS速率(176話終位元/2.5 ms; 70.4仟位 元 /s)。 3) 用户身分 在GSM中,當一用户開始註册以求服務時,一國際行動 用户身分(IMSI)就指派給該用户。在PACS系統中亦如此’ -15- 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苹(C NS )八4规格(2 ! 〇 ' 2 f ' --------------IT------線· - t {*#:5t閱请背而之it意f項再填寫本B·:'.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13 ) 但識別法之構造不同,稱爲用户身分(SubID)。爲便於 PACS與GSM系統之整合,於是將IMSI嵌入PACS的用户身 分(SubID)中。 4) 暫時性用户身分 在GSM中,每一次用户進入一新的服務區域時,就將一 暫時性行動用户身分(TMSI)指派給該用户。PACS系統也 是如此,但識別法之構造不同,而稱爲暫時性用户身分證 (TSubID)。爲便於PACS與GSM系統之整合,TMSI必須嵌 入PACS暫時性用户身分(TSubID)内。 5) 裝備身分 在GSM中,每一個用户單位亦擁有一國際行動裝備身分 (IMEI)。在PACS中,則使用一電子序號(ESN)。爲了 PACS/GSM之整合,将IMEI嵌入ESN中。 6) 站埠身分 如前所述,PACS相容的用户單位找到提供最佳信號的 RP,並通知網路它將使用那一個RP以接達系統。爲完成 此事,用户單位必須要能對系統識別個別的RPs與RPCUs 。在GSM中,各基地台以一全球蜂巢身分證(CGI)加以識 別。因此,爲便於GSM與PACS之整合,各RP與RPCU均賦 予一 CGI以供使用,而不是供PACS使用而發展的完整站埠 身分(CPID)。 7) 位置區域身分證 在PACS中,包含一組RPCUs由同一 VLR服務的區域以 一完整的註册區域身分證加以識別。GSM則使用一位置區 -1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NS ) /\4規格(2I()> 2叩公筇, ^^1 ^^^1 I m mf n^i I 1. ^ -- 11— — 11.^1 HI n^iTJ m - nn ml I 令 、νδ绞、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洱填,"本頁) 295757 A7 ________ B7_ 五、發明説明(14 ) ~~ 域身分證(LAI)。爲整合此二系統,RPCU可將完整的註册 區域身分證轉成一有效的LAI供GSM使用。 或者是,在此優選實例中,在PACS中使用的介於Rp# 用户單位之間的系統資訊頻道(SIC)加以修正而使用 LAI以及其他的GSM代碼。明確地説,本例之修正包含: 加上GSM資訊欄位以供國家行動代碼(MCC)、行動網路代 碼(MNC)、位置區域代碼(LAC)及蜂巢身分(CI)之用;並移 除供完整註册區域識別與R p識別之用的PACS資訊攔位。 貫際時間欄位亦可移除。在此實例中,這些修正是對 RPCU而作,因此無需修正現有的GSM協定。 SIC的修正格式示於圖2中。第一個八位元爲sic標首識 另|J ’第二個八位元爲SIC協定鑑別器卜GSM),第三個與第 四個八位元分別爲第二層與第三層協定鑑別器,第五個八 位元表示SIC中的訊息數目,第六個八位元則予以保留, 第七個八位元含有s IC改版號碼以及部分國家行動代碼 (MCC) ’ MCC其餘部分則在第八個八位元中,第九個八位 元含有行動網路代碼(MNC),第十個與第十一個八位元含 位置區代碼(LAC),第十二與第十三個八位元則含蜂巢身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分(CI)。MCC、MNC、LAC與CI—起構成全球蜂巢身分 (CGI)。 第1 4到第1 6個八位元含有服務能力,第1 7到第2 〇含有 ir全性表單,第2 1個八位元大邵分保留,但確定含有行動 性管理分封(MM) ’第22與第23個八位元含有rpcu識別。 其餘的八位元則保留。 -1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樣隼(CNS ) Λ4%格(210 犛)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5 11管理用户位置與身分_ 此外,原始設計的支援PA㈣統所需的_此功能以— 種熟知的接達經理(AM)(未示出)之網路元件完-成。颜可 駐留於一服務控制點,—附屬交拖嫩 W屬人换機、或—智慧週邊機内
,亦可與RPCU結合或獨立使用。诵杳 „ A ^ 通吊—早個AM支援多個 RPCUs並照管網路控制任務,如兔ρϊ]、土' 锊如,句問遠方資料庫以取得來 訪使用者的資訊、建立並傳送呼叫等等。 説得更清楚-點’在-與AM連接的任—Rpcu 4所服務 的區域,AM爲每一個用户產生—暫時性的八㈣丁川。 當-用户單位8的使用者收到一呼叫或傳呼時,am將該請 求的使用者之身分與該使用者用户單位8的暫時性 ALERTJD比對,只要用户單位已經辨識了,則am廣播出 一警不信號給用户單位8,並將呼叫傳給用户單位。 當PACS與GSM接口時,AM不一定得含在此整合中,因 爲GSM的規格中並不含一單獨的接達經理。根據本發明優 選實例,RPCU 4取代AM大部分的功能,包含指派 ALERT—IDs。爲冗成此事,下面兩件事必須注意。 首先,一服務區内的ALERT—IDs對每一個用户單位8必 須是唯一的,否則若一服務區内各rPCU 4獨立地指派 ALERT IDs給用户單位8,可以想見兩不同用户單位8將由 兩不同RPCU 4指派同一 ALERT—ID。其次,服務區内所有 的RPCU 4必須知道各用户單位的alERTJD,使用户單位8 不必記者多個其被傳呼的ALERT_IDs。 另外一個問題則因GSM系統1根本不用ALERT_IDs而產 1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橾隼(CNS ) Λ4H» ( 2!0>297.;>« ) ---------裝--------訂-----·線 - (請先閲讀背而之;1意事項再填朽本贫) 29575y A7 -~— __ B7 五、發明説明(16 ) —— 生田傳呼一用户單位8時,GSM 1在A介面上送出一傳呼 信號给BSC 6,該傳呼信號可含有被傳呼使用者的國際行 動用户身分(IMSI)、暫時性行動用户身分(TMSI)、蜂巢身 分^及頻道所需的襴位。蜂巢身分表指示出使用者被傳呼 的區域。在收到傳呼信號後,Bsc 6經由與其相連的B丁Ss 5傳乎使用者。因此,在本發明之PACS/GSM整合系統中, RPfU 4持有一轉換表,將TMSIs及IMSIs與其已爲既定用 户單位8產生的ALERT ID對等。 如上所述,一 RPCU 4將一新的ALERT_ID指派給一註册 的用尸單位,一相同的身分可以想見也已經由一不同的重 疊區或靠近區之RPCU指派給另一用户單位8,這種單一 ALERT—ID可能傳呼兩個不同的用户單位之結果是不能接 受的。 另一方面’雖然新的ALERT一ID可能並不與另一 ALERT—ID衝突,但幾可確定較前一 RPCUk使用者不同的 ALERT一ID ’被用以傳呼所詢問的用户單位,因此,用户 單位必須記著多個ALERT_IDs而接受傳呼。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I閱讀背面之"意事項再填寫衣頁) 此例中’當用户單位8進入一新RPCU 4所服務的區域中 時’將用户單位8註册而產生此種問題,此種程序現將象 考圖3詳加説明。 開始時’用户單位8在丨2所示之位置,裝置經無線電站 RPa向系統註册,RPCU,經由MSC# GSM接口。在—gsm 網路中,TMSIs* VLR 9指派,並以用户原來區域中hlr 10與VLR間之通訊而與iMSIs關連。 -1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NS ) Λ4現格:公笱; A7 B7 五、發明説明(17 ) 在註册時,HLR 10辨識用户單位的身分,並將IMSI通知 VLR。VLR 9接著指派一 TMSI,並通知 RPCU!。RPCUJij 指 派一 ALERT_ID與TMSI相繫,並通知用户單位8其 ALERT ID。 當用户單位8移動到1 3所示之位置時,其由系統資訊頻 道(SIC)中的全球蜂巢身分證(CGI)認知RPB—如RPA也由同 一 RPCU服務,因此,用户單位不必再註册,而繼續使用 同一 ALERT_ID。 當用户單位8移動到14所示之位置時,則由一新的RPCU 4,即RPCU2服務。SIC上的廣播將告知用户單位8其現在位 置仍由同一 VLR 9服務。但是因爲一新的RPCU涉入,所以 用户單位進行一快速的註册動作,將一訊息(FAST_REG) 送到新的RPCU。 此訊息包含下列資訊元素:(1)訊息型態,(2)TMSI (TSub—Id),(3)ALERT—ID,(4)保留,(5)接續的標首, (6)CPID = CGI,及(7)核對和。FAST—REG訊息之資訊元素 的型態與長度詳列於如下之表4中。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规格I, 2J'r公缔; A7 B7 五、發明説明(18 表4 :快速註册訊息(FAST REG)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資訊元素 參考 方向 型態 長度 訊息型態 6.9.3.1 SU —RPCU M 1 TMSI (TSub Id) 6.9.3 SU —RPCU M 4 ALERT ID 6.9.3.13 SU —RPCU M 3 保留 6.9.3.9 SU —RPCU M 2 接續的標首 6.9.3.1 SU — RPCU M 1 CPID = CGI 6.9.3.2 SU —RPCU M 7 核對和 6.9.3.7 SU^RPCU M 2 由表可見,用户單位藉提供上一個RPCU所賦予的 ALERT_ID及其TMSI而向RPCU 4註册,這樣避免了用户單 位必須儲存兩個ALERT_IDs,使其僅需儲存由現在RPCU 4 所賦予的ALERT_ID。 請注意,若用户單位現在停留在RPCU2K服務的區域内 ,則RPCU丨不必爲在其服務區域以外的用户單位8保持 ALERT—ID 〇此種問題之解決方式是將一以計時器爲基礎 的註册程序建立在RPC Us 4内,用以取消時間標記大於2 4 小時之ALERT IDs。 收到快速註册訊息後,RPCU2將指派一新的ALERT_ID給 用户單位,並將TMSI、IMSI與新的ALERT_ID間之關係儲 存起來。RPCU以表5中詳列的快速註册認知訊息 -2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丨Ο X 2W公筇) --------—批衣-- ^ . (請先間-"#背而之注4事項再填寫本&:'-| 訂 線 A7 _______B7_ 五、發明説明(19 ) ~ (FAST—REG—ACK)回應用户單位8,此訊息基本上是通知 用户單位其新的ALERTJD。(FAST_REG—ACK)訊息含有 下列資訊元素:(1)訊息型態,(2)TMSI (TSub_Id), (3)ALERT_ID,及(4)核對和。 奉5 :快速註忍知訊息(FAST REG ACK) 資訊元素 參考 方向 型態 長度 訊息型態 6.9.3.1 RPCU —SU Μ 1 TMSI (TSub Id) 6.9.3 RPCU—SU Μ 4 ALERTID(新) 6.9.3.13 RPCU—SU Μ 3 核對和 6.9.3.7 RPCU-»SU Μ 2 經濟部中央標华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袋 仍舊參考圖3 ’當用户單位移動到1 5所示之位置時,SIC 上的CGI訊息將通知用户單位其在一不同的RpcUs (Rpc(j4) 及一不同的MSC 7 (MSC:2)與VLR 9所服務的區域内。因此 ,用户單位將使用上面所述之協定以及正常的gSM註册程 序再狂册。唯一不同之處爲新的Vlr 9將詢問用户單位原 來區域中的HLR 10以獲得用户單位的IMSI。VLR 9則指派 一新的TMSI(配合IMSI)給用户單位8以供圖3中所示區 域之用。 警不與呼叫傳送的訊息流程示於圖4。圖4中,實線表示 PACS第二層I訊息,虛線表示pACS第二層之訊息,長劃 線則表示GSM A介面訊息,粗黑斜體訊息爲pACS協定之 修正以便於PACS/GSM之整合,現存訊息以普通字體示出 -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阀國家標隼(CNS ) Λ4現格i ------- 經濟部中央標率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95757 a? Β7 五、發明説明(2Q ) 0 如所示,必須執行的不同功能概念性地組成各層。每一 層爲通訊系統的一個功能性平面,各層之功能由—特定的 系統元件或多個元件完成。對於本發明之優選實例,快速 註册訊息與認知最好置於第二層,第二層包含系統的註册 與辨識功能。 圖4所示訊息之流程如下,MSC送出一 GSM傳呼訊息 (PAGING)給所有由該MSC服務的RPCUs,任一 rpcu具有已 註册用户單位之紀綠者將廣播出適當的alert_id (SBC (Alert ID))。收到警示後,用户單位開始辨識與加密設置 之程序。辨識請求訊息(AUTH_req_c)含有警示認知訊息 (ALERT一ACK)作爲起始訊息型態以通知Rpcu用户單位正 在回答該傳呼,然後進行辨識程序。 在辨識%成且鏈路加密建立之後,Rpcu爲呼叫(rcid) 送出一訊息指派一識別身分給用户單位。其次由〇sm網路 m出GSM設定訊息至Rpcu,RPCU將此訊息轉成PACS來話 訊息(INCOMING—CALL)。其餘的呼叫流程則涉及將pACS β凡息直接%:換成GSM A介面訊息,而由RpCU執行。 9) 交棒 請注意,當用户單位正移動時,提供最佳信號的Rp或基 地台可能改變。因此’ F"如上所述之再註册的可能需求 外,必須要有一種協定以將用户單位與一 RP或基地台之間 所建立的鏈路轉移到一不同的RP或基地台’當這樣作時, 將爲用户提供更高品質之服務。交換鏈路稱爲「交棒」, _____ -23- 5張尺度適用中準(CNS) ---------—餐------II-----威 .* (請先閱讀背|£,之注意事項#填衿本茛)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聚 A7 ______B7 五、發明説明(21 ) ^ 在PACS中,又棒亦稱舄自動鍵路轉移(alts)。 在一 PACS/GSM整合系統中,若交棒是在兩個Rp之間, 而由同一 RPCU控制時,現有之PACS ALT協定就足夠了。 但若新的RP由一不同的RPCU控制時,則GSM MSC必須執 行交棒。因爲PACS交棒程序與GSM交棒程序十分不同, 所以PACS協定必須再次修正。 在PACS與GSM兩者中,用户單位測量現有鏈路對所用 R P或基地台之信號強度,以及其他附近的R p或基地台可 能使用者之所傳信號強度。 在G S Μ中,網路決定何時轉移鏈路到一不同的基地台, GSM用户單位每0.5秒將其信號量測之結果傳到基地台, 在該處加以處理比較,基地台控制器接著決定何時必須交 棒,以及那一個新基地台將接收此鏈路。因此在GSM中, 叉棒請求是從識別新基地台控制器的原基地台控制器開始 的0 在PACS中,用户單位決定何時轉移鏈路及使用那一個新 RP。然後PACS用户單位直接對新Rp發出交棒信號。此法 的優點爲交棒信號用新的RP在新的鏈路上發生,因此較爲 可靠。因此整合PACS與GSM時,新鏈路轉移訊息必須引 入PACS協定。新的RPCU間之PACS交棒流程圖示於圖5中 ,其中使用圖4之相同型式與文字習慣。 如圖5所示,當用户單位決定應進行交棒時,其以原Rp (LINK_SUSPEND)暫停現在的呼叫,並以新的Rps始一鏈 路。用户單位接著送出一自動鏈路轉移請求訊息 -2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Μ規格(2丨Οχ 297公黪 --------------,玎-----0 (請先閱绩背面之a4事JF!再填{,5木哥j 五、發明説明(22 A7 B7 (ALT_REQ)到新RP,此訊息中資訊元素的型態與長度詳示 於表6如下。此訊息含下列資訊元素:(丨)訊息型態,(2)新 RP (RP)的全球蜂巢身分證(CGI),⑶保留,⑷訊息繼續 (ALT REQ—CONT) ’(5) RCID ’(6)接達資訊,(7)保留,及 (8)核對和。 表6 :自動鏈路轉移請求訊泉REQ) 資訊元素 參考 方向 型態 -- 長度 訊息型態 6.9.3.1 SU-^RPCU M -- 1 CGI(新 RP) 6.9.3.16 SU —RPCU M 7 保留 6.9.3.9 SU->RPCU M 2 訊息繼續 (ALT REQ CONT) 6.9.3.1 SU —RPCU M 1 RCID 6.9.3.14 SU —RPCU M 3 接達資訊 6.9.3.12 SU->RPCU M 1 保留 6.9.3.9 SU —RPCU M 3 核對和 6.9.3.7 SU 一 RPCU M 2 -----I---I - — 裳 n f請先閱讀皆面之沒意事項再填{:ii本頁 -訂 線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仍然參考圖5 ’若新RPCU能接受此鏈路轉移,則其以一自 動鏈路轉移認知訊息(ALL_ACK)回應用户單位。ALT_ACK 訊息含有一新資訊元素稱爲交棒參考(HO-Reference),在 GSM中之交棒期間使用此交棒參考資訊元素以識別鏈路。 ALK—ACK訊息詳示於表7如下,含有下列資訊元素:(1)訊 -25- 本 '紙張尺度適則,國财鱗(CNS )處.格i 2KI ' Μ S95757 ---———___ 五、發明説明(23) 息型態,(2)時段,(3)RCID,(4)交棒參考,(5)保留, 核對和。 (6)
全2 :自動鏈路轉移認知訊息(ALT ACtQ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敦 通知GSM將鏈路轉移至何處。在本發明優選實例中,將 兩個新訊息加到PACS第二層協定中。圖5中,當用户單位 從將要接收新鏈路的新RP收到自動鏈路轉移認知時,用户 單位接著以原RPCU (LINK—RESUME)恢復此鏈路,且送出 一自動鏈路轉移通告訊息(ALT—NOTIFICATI〇N),將新 RPCU的身分送給原rpcu。此訊息詳示於表8,含有下列 資訊元素:(1)訊息型態,(2)CGI,及(3)核對和。 -26- 本紙俵尺度適用中國阐家嫖準(OiS ) Λ4規格(210 , 297公麖
A7 7 B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24 ) 表8 :自動鏈路轉移通告訊息(ALT NOTIFICATION) 資訊元素 參考 方向 型態 長度 訊息型態 6.9.3.1 SU —RPCU Μ 1 CGI 6.9.3.Z SU —RPCU Μ 7 核對和 6.9.3.7 SU —RPCU Μ 2 原RPCU接著以一自動鏈路轉移通告認知訊息 (ALT—NOTIF—ACK)回應用户單位,此訊息詳示於表9如下 。然後原RPCU通知GSM將與用户單位之鏈路改變到新 RPCU, 並對 GSM確認此新 RPCU之身 分 。 ALT—NOTIF—ACK訊息含有下列資訊元素:(1)訊息型態, (2)RCID,(3)保留,及(4)核對和。 表9 :自動鏈路轉移通告認知訊息(ALT NOTIF ACK) 資訊元素 參考 方向 型態 長度 訊息型態 6.9.3.1 RPCU—SU Μ 1 RCID 6.9.3.2 RPCU—SU Μ 3 保留 6.9.3.9 RPCU-^SU Μ 4 核對和 6.9.3.7 RPCU — SU Μ 2 圖5中,在用户單位已開始在此新鏈路上作加密程序之 後,其送出一標準PACS自動鏈路轉移完成訊息 -2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Λ4故格.:.MG,'i ---------裝------訂------線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急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25 ) (ALT一COMP)到原無線電控制站。當原無線電控制站收到 此標準PACS訊息時,就清除原來對用户單位之鏈路 (CLEAR_COMMAND,CLEAR_COMPLETE)。 10)暫時身分重新分配 在GSM中,指派給用户單位的TMSI週期性地改變以協助 保持用户身分的機密性。此TMSI重新分配程序可在一位 置更新或註册時暗中進行’或可在用户单位與MSC及VLR 通訊時之任何時間明顯地發動。在PACS中並無相當於此 明顯的TMSI重新分配處理之程序。 有幾個方式解決此種不相容性。最簡單的方式是:若有 幾個PACS RPCUs相連,則對於由一特定MSC服務的區域 放棄該TMSI重新分配程序。第二種最完全的方式爲:引 入一對新的訊息到執行G S Μ T M SI重新分配程序之第二芦 PACS用户單位協定中。 第三種方式則使用一已存於PACS中的訊息,對—無線電 來話指派(RCID—ASSIGN)—身分,以達成重新分配pACS TSubID之目的,PACS TSubID接著將由RPCU與重新分配 的TMSI對等。 第三種方式的問題爲:在PACS協定中對RCID_ASSIGN 訊息不作認知,而當改變用户單位的TMSI時,GSM MSC 期待著認知訊息。有三種可能方法克服此種問題,第一, RPCU可送出GSM所期待的認知訊息,而無需由用户單位 獲得認知訊息。第二,不送出認知訊息,且MSC進入其協 定的連接失效部分。第三,可爲用户單位寫出一認知此改 -2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Λ4規格(210.,公籍;, ---------I ^------訂------線 (請先閱凟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B7 五 、發明説明(26 變的暫時身分之訊息,而認知此種改變。 註册 GSM有一程序稱爲IMSI附上/解開是用户單位需要支援 的,但對GSM網路則爲選擇性支援。當用户單位電力 支 或關機時,此種程序使用户單位從網路解除註册,使麥 不必傳呼電力下降的用户單位。PACS支援一種解二 的程序,可用RPCU簡單地對應到GSM的附上/解開程序。 本發明一優選實例之詳細説明現已在實現上述各種目的 下説明完畢。本發明所提供的優點對本行專家而言將十分 谷易體認’因此將有許多修正例及替代實例出現,但均在 本發明精神與範圍之内。 比方说’非常清楚的是用户單位可設計成只與PACS系 、’’先運作。或者是,使用PACS或一高層列天線系統(如gsm ) 作通訊之能力可輕易建立於標準用户單位内,但尺寸與成 本卻只少許增加。此種整合之詳情可進一步參閲下列文章 這裡納入作爲參考:R Mai kemes等人之一種可互相運作 1900用户單位之無線電結構,第六屆IEE國 際論壇,個人、室内及行動無線通訊(PIMrc,95),1995年 9 月 27-29 日,Toront〇, Canada。 因此’若用户有一用户單位能使用高或低層列天線支援 系統’則該用户可使用在該環境下提供最高品質服務的任 一種層列天線,比方説: 1)室内的用户可使用改良信號品質的附近的PACS RP, -2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UNS ) Λ4現輅;.21〇 y. 2r7公筇) --------衣------ΪΤ-----0 i I (請先間讀评而之注迄事項再填,ϊ,:'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五、 B7 發明説明(27 不使用至内σρ負低落的高層列天線服務; 2)若高層列天線服務已被其他用户佔滿時,則用户可与 換到低層列天線服務; 的3::用尸在車中或其他交通工具中以每小時4 〇英里以」 、速度行進時,則可使用高層列天線服務。 明只是爲了説明本發明而提出,並不 表之精確形式,在瞭解上述敎示後可作出f 加以界定Γ化,本發明〈範園則企圖由下列中請專利範β --------二衣------'1T------.^ (請先閱讀背而之注意_項耳填fir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Η消費合作社印製 -3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闼家標準(C、_\;S )儿4规格(?10 ,;>
Claims (1)
-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繁 A8 B8 C8 _ D8 六、T t /椟整合pACS網路與GSM網路之方法,包含步驟如下 在一服務區域遍設許多PACS無線電站,由許多無線電 站控制設備控制; 将該典線電站控制設備與一 G S Μ網路之行動交換中心 接口;以及 將與GSM協定相容的通訊協定供予各pACS無線電站 控制設備。 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通訊協定包含 辨識及註册一用户單位之各種協定。 3.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該通訊協定包含 交棒及加密之協定。 4·根據申清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並含以各該無線電站 控制設備在一服務區域内指派警示身分予各用户單位之 步驟。 5·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並含步驟如下: 從該行動交換中心將各該用户單位所用之暫時行動用 户身分傳達至各該無線電站控制設備;以及 在該無線電站控制設備内保持一轉換表,將該警示身 分與該㈣行動用户身分對等以供該無線電站控制設備 所服務之區域中各該用户單位之用。 6.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中當該用户單位由 一無線電站控制設備所服務之一區域移動到一不同的無 線電站控制設備所服務之一區域時,各該用户單位將作 -3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_)A4規格(21〇X297公釐) ' ~— I I ! I I 裝 I 訂 ~~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8 88 8 ABCD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1王册且收到一新的警示身分。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法,其中當該 一訪者位置註册器所服務之一區域移動到二用尸單位由 位置註册器所服務之一區域時,各該用户^同的訪者 且收到一新的警示身分及一新的暫時行動用户將作册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並含步驟分。 認知該用户單位之註册,以及 下· 通知該用户單位其與該無線電站控制設備之弟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並含提供—·身刀 ηα. ^ ώ ^ ~'起始該註 册疋Λ息及一認知該註册之訊息的步驟。 10·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並含以 、此、 王/ ' GSM辨 硪万法供予該用户單位以辨識用户單位身分之步驟。 1 1 ·根據申清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方法,並含步驟如下~· 提供一訊息供該用户單位之用,使該用户單位能從 GSM請求一亂數’而在該亂數上執行該至少—種辨識方 法;以及 提供該用户單位一訊息,以送出該至少一辨識方法之 結果至G S Μ以供驗證。 1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方法,其中以通訊協定供予 PACS無線電站控制設備之該步驟含有將GSM所用之加 密方法供予該無線電站控制設備之步驟。 13.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方法,其中以通訊協定供予 PACS無線電站控制設備之該步驟含有將GSM所用之一 國際行動用户身分嵌入PACS所用之用户身分中之步驟 -3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力0 X 297公釐) -----———·裝------訂------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存填寫本育) ABCD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H.根料請專利範圍第^之方法,其中以通訊協定供予 PACS無線電站控制設備之該步驟含有將讀所用之一 暫時行動用户身分嵌^PACS所用之暫時用户身之 步驟。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古、土 枧固罘貝(万法,其中以通訊協定供予 PACS無線電站控制設備之該步驟含有將㈣所用之一 國際行動裝備身分嵌入PACS所 "丨用(電子序號中之步驟 〇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 <万去,其中以通訊協定供予 PACS典線電站控制設備之該 7 .驟含有將一全球蜂巢杳 分證指派予各該無線電站及各無線電站控制設 GSM識別該無線電站或無線電站控制設備之步驟。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方 ^ „ 去其中以通訊協定供予 PACS典線電站控制設備之該步 w '.裸含有移除盔绫 分之註册區域身分欄位而修正 站身 叩U正PACS所用系統資訊 ,且加上GSM所用之國家行動件 ’、道 q >叮動代碼、網路行 域位置代碼及蜂巢身分襴位之步驟。 、區 則艮射請專利範㈣!項之方法,並含切 提供一種訊息,由該用户簞扣茲 ‘ 户單位與GSM間之現有鏈路^ =該GSM轉換用 該無線電站控制設備所定路線轉到另 =從- 備;以及 …、泉电站控制設 提供-種訊息,由該用户單位藉 爪GSM將該鏈路 3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八4規格(2l〇x^^y d------,玎------^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Α8 Β8 C8 D8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申請專利範圍 切換到那一個無線電站控制設備。 19_ 一種整合pACS網路與gsM網路之系統,包含: +多PACS梁線電站遍佈於一服務區域以支援用户單元 ’並由許多無線電站控制設備加以控制;以及 —與該等無線電站控制設備接口之gSM網路的行動 換中心; 其中該等PACS無線電站控制設備設有與GSM協 容的協定。 W 20.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系統,其中該等無線電站梓 制設備對一服務區域内之各用户單位指派警示身分。1 21·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 〇項之系統, 抑其中該行動交換中心從-訪者位置記錄器獲得該 早位之暫時行動用户身分’並將該暫時行動用户 達至該無線電站控制設備;以及 刀 其中該無線電站控制設備持有—轉換表,爲 域中之該等用户單位將該等警示身分與 =區 户身分對等。 ▼笮呷仃動用 2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系統, 丄。丄 开甲®琢寺用户里a 由一然線電站控制設備所服務之—區域移動到—早乜 無線電站控制設備所服務之一區域時,,、μ 不同的 , τ ’孩等用户里ρ ^ 作註册且收到一新的警示身分。 平k將 23_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系統,其 & Υ δ丢亥寺用卢留 由該訪者位置記錄器所服務之一區域移動到—尸平位 者位置記錄器所服務之一區域時,兮 不同的訪 34-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裳· -、11 線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聚 、申請專利範圍 " 册且收到一新的警示身分及一新的暫時行動用户身分。 24·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系統,其中該等無線電77站控 制设備認知該等用户單位之註册,並通知該等用户單位 其新的身分。 2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i 9項之系統,其中該用户單位至少 有一 GSM辨識方法以辨識該用户單位之身分。 2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 5項之系統,其中該用户單位具有 從GSM請求一亂數之訊息,並在該亂數上執行該至少一 種辨識方法,並具有一訊息用以將該至少一種辨識方法 之結果送至GSM以供驗證。 27·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系統,其中該無線電站控制 設備使用GSM所用之加密方法。 28_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9項之系統,其中該用户單位由 GSM所使用的國際行動用户身分加以識別,該國際行動 用户身分嵌入PACS所用之用户身分中。 2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系統,其中該用户單位由 GSM所使用的暫時行動用户身分加以識別,該暫時行動 同户身分嵌入PACS所用之暫時用户身分中。 3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系統,其中該用户單位由 GSM所使用的國際行動裝備身分加以識別,該國際行動 裝備身分嵌入PACS所用之電子序號中。 3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系統,其中該等無線電站及 該等無線電站控制設備各以一 GSM全球蜂巢身分證加以 識別。 -35- 表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Μ規格(210X297公釐) ---------裝------灯------線 (请先聞讀背1&之法意事項真填寫本寅) β95»5.___ 七、申請 Α8 Β8 C8 D8 圍 32. 根據中_皇士丨f 制設備=ίΓ19項之系統,其中由該無線電站控 域身分搁位資訊頻道將無線電站身分與註册區 以修正,並加上GSM所用的國家行 。…網路行動代碼、位置區域代碼及蜂巢身分搁位 33. 根: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系統, 之現111尸I位請求GSM切換—在用户單位與gsm間 備之尸單位決定從—該無㈣站控㈣ 、.泉轉到另一無線電站控制設備;以及 其中孩用户單位指示QSM將該鏈 電站控制設備。 趟路切換到那-個無線 ---------^------#------Φ.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袋 -3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297公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08/596,884 US6167279A (en) | 1996-03-13 | 1996-03-13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PACS using a GSM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95757B true TW295757B (en) | 1997-01-11 |
Family
ID=24389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85106139A TW295757B (en) | 1996-03-13 | 1996-05-23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pacs using a gsm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167279A (zh) |
EP (1) | EP0878102A4 (zh) |
JP (1) | JP2001503207A (zh) |
KR (1) | KR19990087834A (zh) |
CN (1) | CN1216202A (zh) |
AU (1) | AU712558B2 (zh) |
CA (1) | CA2247165C (zh) |
ID (1) | ID16157A (zh) |
TW (1) | TW295757B (zh) |
WO (1) | WO199703442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8048528A1 (en) * | 1997-04-24 | 1998-10-29 |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FI105874B (fi) * | 1997-08-12 | 2000-10-13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onipistematkaviestinlähetys |
FI107979B (fi) | 1998-03-18 | 2001-10-31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Järjestelmä ja laite matkaviestinverkon palvelujen hyödyntämiseksi |
FI107364B (fi) * | 1998-05-11 | 2001-07-13 | Nokia Networks Oy | Ei-transparentti datasiirto matkaviestinverkossa |
FI105965B (fi) * | 1998-07-07 | 2000-10-31 | Nokia Networks Oy | Autentikointi tietoliikenneverkosssa |
US6470179B1 (en) | 1998-12-30 | 2002-10-22 | At&T Corp. | Automatic service selection feature for neighborhood residential cordless service |
US7257404B1 (en) | 1998-12-30 | 2007-08-14 | At&T Corp. | Neighborhood cordless service call handoff |
US6445911B1 (en) | 1998-12-30 | 2002-09-03 | At&T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neighborhood cordless services |
US6594488B1 (en) | 1998-12-30 | 2003-07-15 | At&T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ver-the-air activation of neighborhood cordless-type services |
US6546253B1 (en) | 1998-12-30 | 2003-04-08 | At&T Corp. | Neighborhood cordless service call handoff |
US7181207B1 (en) | 1998-12-30 | 2007-02-20 | At&T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ver-the-air activation of neighborhood cordless-type services |
DE19900436B4 (de) * | 1999-01-08 | 2016-12-01 | Ipcom Gmbh & Co. Kg | Verfahren zum Handover, Mobilstation für ein Handover und Basisstation für ein Handover |
USRE47895E1 (en) | 1999-03-08 | 2020-03-03 | Ipcom Gmbh & Co. Kg | Method of allocating access rights to a telecommunications channel to subscriber stations of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ubscriber station |
CA2393905A1 (en) * | 1999-08-25 | 2001-03-01 | Stratos Global Limited |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fixed network and a movable network with means for suspending operation of the moveable network |
FI19991861L (fi) * | 1999-09-01 | 2001-03-01 | Nokia Networks Oy | Sijainti-informaation hallinta |
US6526034B1 (en) | 1999-09-21 | 2003-02-25 | Tantivy Communications, Inc. | Dual mode subscriber unit for short range, high rate and long range, lower rate data communications |
US6771964B1 (en) * | 1999-09-24 | 2004-08-03 | Nokia Networks | Handover betwee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systems |
US6480717B1 (en) * | 1999-09-28 | 2002-11-12 | Motorola, Inc. | Tunneling of non-GSM signaling messages in a GSM based network to enable both non-GSM circuit service and GSM packet service to the mobile station |
US7155222B1 (en) * | 2000-01-10 | 2006-12-26 | Qualcomm,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RR-level regist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FI20000760A0 (fi) * | 2000-03-31 | 2000-03-31 | Nokia Corp | Autentikointi pakettidataverkossa |
US6766160B1 (en) | 2000-04-11 | 2004-07-20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authent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station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671507B1 (en) * | 2000-06-16 | 2003-12-30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Authentication method for inter-system handover between at least two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6834192B1 (en) * | 2000-07-03 | 2004-12-21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for effectuating handover of communications in a bluetooth, or othe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571112B1 (en) | 2000-08-03 | 2003-05-27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n embedded message at a wireless mobile station which includes a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
US7308263B2 (en) | 2001-02-26 | 2007-12-11 | Kineto Wireless, Inc. |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the handover of a telecommunication session between a 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and an un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
US6996086B2 (en) | 2001-04-26 | 2006-02-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adio access network with meshed radio base stations |
US7039033B2 (en) | 2001-05-07 | 2006-05-02 | Ixi Mobile (Israel) Ltd. | System,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providing a managed wireless network using short-range radio signals |
US7051102B2 (en) * | 2002-04-29 | 2006-05-23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Peer-to-peer name resolution protocol (PNRP) security infrastructure and method |
FI20020982A (fi) * | 2002-05-24 | 2003-11-25 | Sonera Oyj | Autentikointi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
US20030233456A1 (en) * | 2002-06-14 | 2003-12-18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Communication between call controllers by amending call processing messages |
MXPA05001665A (es) * | 2002-08-13 | 2005-04-19 | Thomson Licensing Sa | Proteccion de identidad de terminal movil mediante una modificacion de registro de ubicacion domestica. |
US7953423B2 (en) | 2002-10-18 | 2011-05-31 | Kineto Wireless, Inc. | Messaging in an unlicensed mobile acc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EP2334137A3 (en) | 2002-10-18 | 2012-07-25 | Kineto 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releasing an ongoing communication session of a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
US7471655B2 (en) * | 2003-10-17 | 2008-12-30 | Kineto Wireless, Inc. | Channel activation messaging in an unlicensed mobile acc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7565145B2 (en) | 2002-10-18 | 2009-07-21 | Kineto Wireless, Inc. | Handover messaging in an unlicensed mobile acc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7606190B2 (en) * | 2002-10-18 | 2009-10-20 | Kineto Wireless, Inc. | Apparatus and messages for interworking between unlicensed access network and GPRS network for data services |
US7885644B2 (en) * | 2002-10-18 | 2011-02-08 | Kineto 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of providing landline equivalent location information over an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40127202A1 (en) * | 2002-12-31 | 2004-07-01 | Yi-Wen Shih | Method for remotely updating software for radio port |
US7400643B2 (en) * | 2004-02-13 | 2008-07-15 | Broadcom Corporation | Transmission of wide bandwidth signals in a network having legacy devices |
US7957348B1 (en) | 2004-04-21 | 2011-06-07 | Kineto 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gnaling traffic and media types with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witching system |
US20070173251A1 (en) * | 2004-04-26 | 2007-07-26 | Vikberg Jari | Validation of mobile stations in unlicensed radio access networks |
ATE451801T1 (de) * | 2004-08-02 | 2009-12-1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Ortsabhängige behandlung von mobilteilnehmern |
US7940746B2 (en) | 2004-08-24 | 2011-05-10 | Comcast Cable Holdings, Ll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cating a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device connected to a network |
US7843900B2 (en) | 2005-08-10 | 2010-11-30 | Kineto Wireless, Inc. | Mechanisms to extend UMA or GAN to inter-work with UMTS core network |
EP1783611B1 (en) * | 2005-11-07 | 2009-06-17 | Agfa Inc. | Redundant image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
GB2434940B (en) * | 2006-02-03 | 2008-08-27 | Motorola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an identifier |
US8165086B2 (en) | 2006-04-18 | 2012-04-24 | Kineto Wireless, Inc. | Method of providing improved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data service |
US7912004B2 (en) | 2006-07-14 | 2011-03-22 | Kineto Wireless, Inc. | Generic access to the Iu interface |
US7852817B2 (en) | 2006-07-14 | 2010-12-14 | Kineto Wireless, Inc. | Generic access to the Iu interface |
US20080039086A1 (en) | 2006-07-14 | 2008-02-14 | Gallagher Michael D | Generic Access to the Iu Interface |
US20080076425A1 (en) | 2006-09-22 | 2008-03-27 | Amit Khetawa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US8036664B2 (en) | 2006-09-22 | 2011-10-11 | Kineto 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rove-out |
US7995994B2 (en) | 2006-09-22 | 2011-08-09 | Kineto 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theft of servi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204502B2 (en) | 2006-09-22 | 2012-06-19 | Kineto 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equipment registration |
US8073428B2 (en) | 2006-09-22 | 2011-12-06 | Kineto 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n access point and a network controller |
US8019331B2 (en) | 2007-02-26 | 2011-09-13 | Kineto Wireless, Inc. | Femtocell integration into the macro network |
US8428554B2 (en) * | 2007-10-04 | 2013-04-23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a mobile unit attached to a femtocell that operates according to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TW200931913A (en) | 2007-10-04 | 2009-07-16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a mobile unit attached to a femtocell that operates according to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US20090262683A1 (en) | 2008-04-18 | 2009-10-22 | Amit Khetawa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up and Release of User Equipment Context Identifiers in a Home Node B System |
WO2010115449A1 (en) * | 2009-04-06 | 2010-10-14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multiplexing |
US8843157B2 (en) * | 2010-10-27 | 2014-09-23 | Ntt Docomo, Inc. | Dynamic travel behavior estimation in mobile network |
CN104025680A (zh) * | 2012-12-06 | 2014-09-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寻呼方法和设备 |
JP6253813B2 (ja) * | 2015-01-27 | 2017-12-2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国識別情報付加装置及び国識別情報付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10372876B2 (en) | 2017-01-20 | 2019-08-06 | Agfa Healthcar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breast image data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60987A (en) * | 1990-06-18 | 1993-11-09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Mobile communications |
US5329573A (en) * | 1991-11-27 | 1994-07-12 | At&T Bell Laboratories | Arrangement for obtaining authentication key parameters in a cellul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witching network |
US5353331A (en) * | 1992-03-05 | 1994-10-04 | Bell Atlantic Network Services, Inc. |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 using wireline/wireless integration |
FI932920A0 (fi) * | 1993-06-23 | 1993-06-23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Foerfarande foer att aostadkomma ett samtal |
US5455863A (en) * | 1993-06-29 | 1995-10-03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real-time authentication and encryp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5475735A (en) * | 1993-12-02 | 1995-12-12 | Motorola, Inc. | Method of providing wireless local loop operation with local mobility for a subscribed unit |
SE9401879L (sv) * | 1994-05-31 | 1995-12-01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Anordning vid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
US5508707A (en) * | 1994-09-28 | 1996-04-16 | U S Wes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osition by obtaining directional information from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DMA)-equipped and non-SDMA-equipped base stations |
US5815808A (en) * | 1996-02-20 | 1998-09-29 | Ericsson Inc. | Location based screening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
1996
- 1996-03-13 US US08/596,884 patent/US6167279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05-21 CA CA002247165A patent/CA2247165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05-21 WO PCT/US1996/007320 patent/WO1997034429A1/en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6-05-21 JP JP09532554A patent/JP2001503207A/ja active Pending
- 1996-05-21 KR KR1019980707785A patent/KR19990087834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6-05-21 AU AU58678/96A patent/AU712558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6-05-21 EP EP96920336A patent/EP087810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6-05-21 CN CN96180209A patent/CN1216202A/zh active Pending
- 1996-05-23 TW TW085106139A patent/TW295757B/zh active
- 1996-06-07 ID IDP961581A patent/ID16157A/id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2247165A1 (en) | 1997-09-18 |
AU5867896A (en) | 1997-10-01 |
ID16157A (id) | 1997-09-11 |
CA2247165C (en) | 2001-07-31 |
EP0878102A4 (en) | 2002-05-15 |
AU712558B2 (en) | 1999-11-11 |
CN1216202A (zh) | 1999-05-05 |
EP0878102A1 (en) | 1998-11-18 |
WO1997034429A1 (en) | 1997-09-18 |
US6167279A (en) | 2000-12-26 |
KR19990087834A (ko) | 1999-12-27 |
JP2001503207A (ja) | 2001-03-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95757B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pacs using a gsm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 |
KR100459753B1 (ko) | Ota서비스프로그래밍용시스템및방법 | |
US6556820B1 (en) |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terminals with multiple subscriptions | |
JP4087455B2 (ja) | 同一のmsisdn番号を有する2つのsimカードを使用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KR100445717B1 (ko) | 기존 가입자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으로 전환하는 방법 | |
CN105453619B (zh) | 用于执行移动网络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
US7266371B1 (en) | Activation and remote modification of wireless services in a packet network context | |
US7539514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 temporary electronic serial number for over-the-air activation of a mobile device | |
JPH10507883A (ja) | マルチシステム加入者識別モジュール | |
KR20150082665A (ko) | 단말기 간 가입 정보 전달 방법 | |
CO5090858A1 (es) | Metodo y aparato para implementar comunicaciones inalambricas ambulatorias ("visistas") internacionales | |
CN103428668B (zh) | 一种跟踪区更新方法及装置 | |
EP3241374B1 (en) | Method for accessing a roaming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proxy network | |
CA2267255C (en) | Method for connecting an incoming cal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ans to a dual mode terminal apparatus | |
CN108617000A (zh)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JP7385608B2 (ja) | 他者所有の通信デバイスを中継してコアシステムに登録する登録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CN1180978A (zh) | 在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中实现预约数据的方法 | |
WO2003013172A1 (en) | System method and smart card for accessing a plurality of networks | |
CA2234558C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over-the-air (ota) service programming of mobile stations | |
TW415152B (en) | Data packet radio service with enhanced mobility management | |
MXPA98007289A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personal personnel communications using a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for a glob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mov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