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44517A -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 Google Patents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444517A TW202444517A TW112116692A TW112116692A TW202444517A TW 202444517 A TW202444517 A TW 202444517A TW 112116692 A TW112116692 A TW 112116692A TW 112116692 A TW112116692 A TW 112116692A TW 202444517 A TW202444517 A TW 20244451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rc surface
- radius
- hexagon
- circle
- hand tool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手工具套合部結構,其係包括:一本體係設有一套合部、六驅動部、六容置部、二第一弧面、一第二弧面、一第一半徑、一第二半徑、一第一距離及一第三距離;該容置部呈凹弧面狀,每一該容置部設於每二該第一弧面之間,該容置部形成有一第一圓、一第三半徑;該套合部之軸心處係設有一第一圓心,該第一圓心係構成一第二圓,該第二圓係形成一第一六邊形,該第一圓心係設有一第一垂直線;以該第一圓心為軸心係設有一第二六邊形,該第二六邊形係小於該第一六邊形及六個角端,每一該角端係與每一該第一圓之圓心位置相同。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與一手工具套合部結構有關,尤指一種手工具套合部結構中,該本體之外徑及該套合部不會磨損該螺合件之角端,該套合部在外徑及不會磨損之間具有更佳之平衡結構,該第一圓之圓心與該第二六邊形之角端位置相同,該套合部可套合該星形螺合件以驅動之,而具擴充性。
按吾人先前所知,習用之手工具套合部結構,如美國專利案號:US2007/0125204A1,台灣專利案申請號:093219645,證書號:M270886,專利名稱:防螺帽頭受損之套筒。
但此習用手工具套合部結構之缺失係在於:
1、請輔以公報之第五圖及第七圖所示,當該套筒20與該螺帽頭40相套合旋動時,該六個卡抵斜凸24係卡掣於該螺帽頭40六個邊面之略中央處而帶動該螺帽頭40轉動,該卡抵斜凸24係很凸出於該套合孔22內,該套合孔22之該閃避槽23與該螺帽頭40之角端間即有很大之間隔,該套合孔22在旋動時應很難磨損至該螺帽頭40之角端,結構上該卡抵斜凸24凸出越多磨損該螺帽頭40之角端之機率係更低,但若該卡抵斜凸24之凸出狀係更為凸出,該套筒20為維持其旋動扭力,該套筒20即需有一定壁厚,該卡抵斜凸
24呈凸出狀時即會使該套筒20之外徑增加,越凸出結構上該套筒20之外徑更大。
2、該卡抵斜凸24係呈尖角狀,該卡抵斜凸24之旋動扭力係較為不足,且該套筒20旋動該螺帽頭40一段時間後係可能會使該卡抵斜凸24磨成圓角狀。
3、該套筒20在旋動該螺帽頭40時均係為該卡抵斜凸24與該螺帽頭40之間相接觸,該卡抵斜凸24呈尖角狀,該卡抵斜凸24會造成該螺帽頭40之咬痕。
另外如吾人先前已取得專屬授權之手工具套合部結構,台灣專利案申請號:106214943,證書號:M555783,專利名稱:手工具套合部結構:一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係設有第一套合部,該第一套合部係包括有六個驅動部及六個容置部,該驅動部及該容置部係呈間隔環狀排列狀;該第一本體之該驅動部係呈凸弧面狀,每一驅動部係包括二第一弧面及一第二弧面,該第二弧面係設於該驅動部之中央處,該第二弧面係設於該第一弧面間,該第二弧面係更凸出於該第一弧面,使該第一弧面係受該第二弧面所間隔而成二個狀,該第一弧面之半徑係為第一半徑,該第二弧面之半徑係為第二半徑,該第一半徑係大於該第二半徑,該第一弧面相切一水平線與該第二弧面亦相切一水平線而係具有第一距離,該第一距離係小於0.5mm;該容置部係呈凹弧面狀,每一容置部係設於每二個第一弧面間,該容置部內係形成有一第一圓,該第一圓係與該第一弧面係呈相切狀,該第一圓與該第一弧面之間之關係即等同於該大凸弧面與該小凹弧面間之關係,該容置部與該第一弧面係呈不相切狀,該容置部之半徑係大於該第一
圓之半徑;該第一套合部之軸心處係設有第一圓心,該第一圓心係構成第二圓,該第二圓之外周面係形成一第一六邊形,每一第二弧面係與該第二圓及該第一六邊形之邊面均呈相切狀,該第一圓心係設有第一垂直線,該第二弧面之最凸出處係位於該第一垂直線上,該第一弧面及該第二弧面之圓心亦皆位於該第一垂直線上。
但此專利案之缺失係在於:
請輔以公報之第五圖所示,該第一套合部11係僅能套合六角形之螺合件20以配合旋動,其它如該第一套合部11與星形螺合件之間係規格不合而無法相套合驅動,該第一套合部11之舊有規格結構之功能性及擴充性係稍嫌不足。
有鑑於上述習用專利案之手工具套合部結構之缺失,本發明人藉多年製造經驗,終於有一能解決習用弊端之手工具套合部結構之產品問世。
習用手工具套合部結構中,該卡抵斜凸之凸出狀係更為凸出,該套筒為維持其旋動扭力,該套筒即需有一定壁厚,該卡抵斜凸會造成該螺帽頭之咬痕。本發明手工具套合部結構中,該本體之外徑及該套合部不會磨損該螺合件之角端,該套合部在外徑及不會磨損之間係具有更佳之平衡結構,且該第一圓之圓心與該第二六邊形之角端位置相同,該套合部可套合該星形螺合件以驅動之,該套合部係具擴充性。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手工具套合部結
構,其係包括:一本體係設有一套合部、六驅動部、六容置部、二第一弧面、一第二弧面、一第一半徑、一第二半徑、一第一距離及一第三距離;該容置部呈凹弧面狀,每一該容置部設於每二該第一弧面之間,該容置部形成有一第一圓、一第三半徑;該套合部之軸心處設有一第一圓心,該第一圓心構成一第二圓,該第二圓形成一第一六邊形,該第一圓心係設有一第一垂直線;以該第一圓心為軸心係設有一第二六邊形,該第二六邊形係小於該第一六邊形及六個角端,每一該角端係與每一該第一圓之圓心位置相同。
該第二弧面係略凸出於該第一弧面,使該第一弧面與該第二弧面之間係具有該第一距離,且設有該容置部,該容置部內係形成該第一圓,該第一圓係與該第一弧面不呈相切狀,亦即該第二弧面係略為凸出,而該容置部係略為凹入狀,藉由該第二弧面以及該容置部,使該套合部磨損該螺合件之角端之機率即大減,該第一距離係相當小,該本體之外徑係僅因該第二弧面而略小增加,該本體之外徑及該套合部不會磨損該螺合件之角端,該套合部在外徑及不會磨損之間係具有更佳之平衡結構,且該第一圓之圓心與該第二六邊形之角端位置相同,該套合部可套合該星形螺合件以驅動之,該套合部係具擴充性,而具三個較佳優點。
為使 鈞局委員及熟習此項技藝人士對本發明之功效完全瞭解,茲配合圖式及圖號就本發明之結構、組成說明於後,惟以下所述者僅為用來解釋本發明之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是在本發明之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飾變更皆仍應屬於本發明
之保護範圍。
10:本體
11:套合部
12:驅動部
121:第一弧面
122:第二弧面
123:第一半徑
124:第二半徑
125:第一距離
126:第二距離
13:容置部
131:第一圓
132:第三半徑
14:第一圓心
141:第二圓
142:第一六邊形
143:第一垂直線
144:第三距離
145:第四距離
146:第二六邊形
147:角端
20:螺合件
30:星形螺合件
圖1、係本發明手工具套合部結構之立體圖。
圖2、係本發明手工具套合部結構之前視圖。
圖3、係本發明手工具套合部結構第一操作狀態之前視圖。
圖4、係本發明手工具套合部結構第二操作狀態之前視圖。
圖5、係本發明手工具套合部結構第三操作狀態之前視圖。
圖6、係本發明手工具套合部結構套合星形螺合件時之前視圖。
圖7、係本發明手工具套合部結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8、係本發明手工具套合部結構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9、係本發明手工具套合部結構第四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10、係本發明手工具套合部結構第五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11、係本發明手工具套合部結構第六實施例之前視圖。
首先請參閱圖1至圖2所示,圖1係本發明手工具套合部結構之立體圖,圖2係本發明手工具套合部結構之前視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手工具套合部結構,其係包括:
一本體10,該本體10係設有一套合部11,該套合部11係包括有六驅動部12及六容置部13,該六驅動部12及該六容置部13係呈間隔環狀排列,該本體10係為一梅花扳手結構,或該本體10係為各手工具用之套合
部結構;
該驅動部12係呈凸弧面狀,每一該驅動部12係包括二第一弧面121及一第二弧面122,該第二弧面122係設於該驅動部12之中央處,該第二弧面122係設於該二第一弧面121之間,該第二弧面122係更凸出於該第一弧面121,使該第一弧面121係受該第二弧面122所間隔而成二個該第一弧面狀;
該第一弧面121係具有一第一半徑123,該第二弧面122係具有一第二半徑124,該第一半徑123係大於該第二半徑124,該第一半徑123之數值與該第二半徑124之數值之間之比例係大於3比1,或之間之比例係大於2比1,該第一弧面121相切一水平線與該第二弧面122亦相切一水平線,二水平線之間係具有一第一距離125,該第一距離125小於0.7MM,或該第一距離125小於0.6MM或小於0.5MM,該第二弧面122二端具有一第三距離126;
該容置部13呈凹弧面狀,每一該容置部13設於每二該第一弧面121之間,該容置部13形成有一第一圓131,該第一圓131與該第一弧面121不呈相切狀,該第一圓131具有一第三半徑132,該第三半徑132係小於該第一半徑123,或該第三半徑132係小於該第二半徑124,該容置部13呈單一圓弧狀;
該套合部11之軸心處係設有一第一圓心14,該第一圓心14係構成一第二圓141,該第二圓141係形成一第一六邊形142,每一該第二弧面122係與該第二圓141及該第一六邊形142之邊面均呈相切狀,該第一圓心14係設有一第一垂直線143,該第二弧面122之最凸出處係位於該第一垂直
線143上,該第一弧面121及該第二弧面122之圓心亦皆位於該第一垂直線143上;
該第一六邊形142每二個相對邊之間具有一第三距離144,該第一六邊形142之每一邊面具有一第四距離145,該第四距離145為該第三距離126之3倍至5倍之間,或該第四距離145為該第三距離126之3.7倍至4.3倍之間;
以該第一圓心14為軸心係設有一第二六邊形146,該第二六邊形146係小於該第一六邊形142,該第二六邊形146之邊線與該第一六邊形142之邊線均相平行,該第二六邊形146係具有六個角端147,每一該角端147係與每一該第一圓131之圓心位置相同,亦即該角端147係為該第三半徑132之圓心;
該第二六邊形146係具有六個角端147,每一該角端147係與每一該第一圓131之圓心位置相同,此即為星形結構之主要結構原理可參考美國專利3584667之圖3結構,因此該容置部13之成形原理即雷同圖3之符號18。
請繼續參閱圖3所示,3圖係本發明手工具套合部結構套合該螺合件20之第一操作狀態之前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本體10順時針旋動一螺合件20時,每一該第二弧面122係靠抵於該螺合件20之每一邊面上,由於該第二弧面122與該第一弧面121之間係具有該第一距離125,當該第二弧面122與該螺合件20之邊面相靠抵時,位於該第二弧面122右側之該第一弧面121即與該螺合件20之邊面具有一間距而不靠抵於該螺合件20之邊面上,另一該第一弧面121亦與該螺合件20之邊面相遠離,該螺合件20之
六個角係分別位於每一該容置部13範圍內,當該套合部11旋動該螺合件20時,該容置部13係與該第一弧面121不相切而可避免磨損該螺合件20之角端。
請繼續參閱圖4所示,圖4係本發明手工具套合部結構套合螺合件20之第二操作狀態之前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本體10逆時針旋動該螺合件20時,每一該第二弧面122係靠抵於該螺合件20之每一邊面上,位於該第二弧面122左側之該第一弧面121係與該螺合件20之邊面具有一間距,亦即該第一弧面121係不靠抵於該螺合件20之邊面上,該螺合件20之六個角係分別位於每一該容置部13範圍內,該套合部11係逆時針旋動該螺合件20。
請參閱圖5所示,圖5係本發明手工具套合部結構套合螺合件20之第三操作狀態之前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六邊形之螺合件20已磨耗呈略圓角時,該本體10逆時針旋動該螺合件20,該第二弧面122之最凸出處亦可靠抵於該螺合件20之每一邊面上,以達到拆解磨成圓角之該螺合件20。
請參閱圖6所示,圖6係本發明套合一星形螺合件30時之前視圖,每一該角端147係與每一該第一圓131之圓心位置相同,該星形螺合件30之六個圓端係可分別容設於每一該容置部13內,以套合旋動該星形螺合件30。
請繼續參閱圖7所示,圖7係本發明手工具套合部結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圖,該本體10係為棘輪結構,該棘輪結構主要係樞設於棘輪扳手上。
請參閱圖8所示係為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圖,該本體10係為套筒結構。
請參閱圖9所示係為第四實施例之立體圖,該本體10為滑桿結構。
請參閱圖10所示係為第五實施例之立體圖,該本體10為浮動接頭或萬向接頭。
請參閱圖11所示,圖11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前視圖,該實施例中,該本體10係為一開口扳手結構,圖11之該本體10相對圖1之該本體10左側係少了二個邊面而形成該開口扳手結構,當然該本體10亦可為管扳手結構。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該容置部13與該第一弧面121交接處係可具有一倒圓角結構,使該該容置部13與該第一弧面121之間係可平順相接。
本發明之手工具套合部結構係具有下述之優點:
1、該驅動部12係包括該第一弧面121及該第二弧面122,該第二弧面122係略凸出於該第一弧面121,使該第一弧面121與該第二弧面122之間具有該第一距離125,該本體10旋動該螺合件20時,每一該第二弧面122係靠抵於該螺合件20之每一邊面上,使一該第一弧面121與該螺合件20之邊面係具有間隔,另一該第一弧面121亦與該螺合件20之邊面相遠離,該螺合件20之六個角係分別位於每一該容置部13範圍內,而避免磨損至該螺合件20之六個角端。
2、該第二弧面122之凸出弧度係略凸出於該第一弧面121,該第一距離
125係僅小於0.5mm,意即該本體10之外徑係僅因該第二弧面122而略小增加。
3、該容置部13係呈凹弧面狀,每一該容置部13係設於每二該第一弧面121間,該容置部13處係形成有一該第一圓131,該第一圓131與該第一弧面121係不呈相切狀,當該本體10旋動該螺合件20時,該螺合件20之每一角端分別位於每一該容置部13範圍內,該容置部13係可避免磨損該螺合件20之角端。
4、該容置部13具有該第一圓131,該第一圓131之圓心係與該第二六邊形146之角端147位置相同,該星形螺合件30之六個圓端即可分別容設於每一該容置部13內,該套合部11即係可套合該星形螺合件30以驅動之而具擴充性。
5、本發明原理係在於:綜合上述四點,該第二弧面122係略凸出於該第一弧面121,使該第一弧面121與該第二弧面122之間係具有該第一距離125,且設有該容置部13,該容置部13內係形成該第一圓131,該第一圓131係與該第一弧面121不呈相切狀,亦即該第二弧面122係略為凸出,而該容置部13係略為凹入狀,藉由該第二弧面122以及該容置部13,使該套合部11磨損該螺合件20之角端之機率即大減,該第一距離125係僅小於0.5mm,該本體10之外徑係僅因該第二弧面122而略小增加,該本體10之外徑及該套合部11不會磨損該螺合件20之角端,該套合部11在外徑及不會磨損之間係具有更佳之平衡結構,且該第一圓131之圓心與該第二六邊形146之角端147位置相同,該套合部11可套合該星形螺合件30以驅動之,該套合部11係具擴充性。
6、該第二弧面122係為弧面狀,於旋動時係不會造成該螺合件20之咬痕。
7、請再輔以圖5所示,當六邊形之該螺合件20係已磨耗呈略圓角時,該本體10係逆時針旋動該螺合件20,每一該驅動部12之該第二弧面122之最凸出處,亦可靠抵於該螺合件20之每一邊面上,以達到拆解該螺合件20之功效。
因此本發明之手工具套合部結構深具產業利用價值性、新穎性及進步性,誠能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10:本體
11:套合部
Claims (9)
- 一種手工具套合部結構,其係包括:一本體,該本體係設有一套合部,該套合部係包括有六驅動部及六容置部,該六驅動部及該六容置部係呈間隔環狀排列;該驅動部係呈凸弧面狀,每一該驅動部係包括二第一弧面及一第二弧面,該第二弧面係設於該驅動部之中央處,該第二弧面係設於該二第一弧面之間,該第二弧面係更凸出於該第一弧面,使該第一弧面係受該第二弧面所間隔而成二個該第一弧面狀;該第一弧面係具有一第一半徑,該第二弧面係具有一第二半徑,該第一半徑係大於該第二半徑,該第一弧面相切一水平線與該第二弧面亦相切一水平線,二水平線之間係具有一第一距離,該第二弧面二端具有一第三距離;該容置部呈凹弧面狀,每一該容置部設於每二該第一弧面之間,該容置部形成有一第一圓,該第一圓與該第一弧面不呈相切狀,該第一圓具有一第三半徑,該第三半徑係小於該第一半徑,或該第三半徑係小於該第二半徑,該容置部呈單一圓弧狀;該套合部之軸心處係設有一第一圓心,該第一圓心係構成一第二圓,該第二圓係形成一第一六邊形,每一該第二弧面係與該第二圓及該第一六邊形之邊面均呈相切狀,該第一圓心係設有一第一垂直線,該第二弧面之最凸出處係位於該第一垂直線上,該第一弧面及該第二弧面之圓心亦皆位於該第一垂直線上;該第一六邊形每二個相對邊之間具有一第三距離,該第一六邊形之每 一邊面具有一第四距離;以該第一圓心為軸心係設有一第二六邊形,該第二六邊形係小於該第一六邊形,該第二六邊形之邊線與該第一六邊形之邊線均相平行,該第二六邊形係具有六個角端,每一該角端係與每一該第一圓之圓心位置相同,亦即該角端係為該第三半徑之圓心。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工具套合部結構,其中,該本體係為一梅花扳手結構,或該本體係為各手工具用之套合部結構。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工具套合部結構,其中,該第一半徑之數值與該第二半徑之數值之間之比例係大於3比1,或該第一半徑之數值與該第二半徑之數值之間之比例係大於2比1。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工具套合部結構,其中,該第一距離小於0.7MM,或該第一距離小於0.6MM,或該第一距離小於0.5MM。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工具套合部結構,其中,該第四距離為該第三距離之3倍至5倍之間,或該第四距離為該第三距離之3.7倍至4.3倍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工具套合部結構,其中,該本體係為棘輪結構,該棘輪結構主要係樞設於一棘輪扳手上。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工具套合部結構,其中,該本體係為一套筒結構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工具套合部結構,其中,該本體為一滑桿結構、一浮動接頭或一萬向接頭。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工具套合部結構,其中,該本體係為一開口扳手結構,或該本體係為管扳手結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116692A TWI838238B (zh) | 2023-05-05 | 2023-05-05 |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116692A TWI838238B (zh) | 2023-05-05 | 2023-05-05 |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38238B TWI838238B (zh) | 2024-04-01 |
TW202444517A true TW202444517A (zh) | 2024-11-16 |
Family
ID=91618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2116692A TWI838238B (zh) | 2023-05-05 | 2023-05-05 |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38238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511447C2 (sv) * | 1997-12-19 | 1999-10-04 | Kapman Ab | Verktyg för vridning av sexkantiga muttrar och bultar |
TW349457U (en) * | 1998-03-27 | 1999-01-01 | Li-Hua Lin | Tool synchronizedly used for two different units |
TWM270886U (en) * | 2004-12-07 | 2005-07-21 | Ying-Mo Lin | Socket preventing nut head from damage |
FR2967735B1 (fr) * | 2010-11-24 | 2012-12-14 | Lisi Aerospace | Organe de fixation a empreinte d'extremite dans une partie terminale filetee, element male, outil de manoeuvre et calibre comprenant un tel element male. |
JP6843364B2 (ja) * | 2017-07-12 | 2021-03-17 | グリッ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ズ・エルエルシー | 滑り防止型トルク工具 |
TWM555783U (zh) * | 2017-10-11 | 2018-02-21 | Guo Xiu Zhen |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
TWI650206B (zh) * | 2018-03-08 | 2019-02-11 | 李宏仁 | 套筒結構 |
TWM569673U (zh) * | 2018-08-22 | 2018-11-11 | 吳國丞 | Non-slip sleeve |
US11780059B2 (en) * | 2019-01-23 | 2023-10-10 | Wright Tool Company | Socket wrench opening |
GB2622958B (en) * | 2020-07-01 | 2024-08-28 | Snap On Incorporated | Socket drive improvement |
EP4259380A4 (en) * | 2021-01-27 | 2025-01-01 | Grip Holdings Llc | NON-SLIP TORQUE TOOL WITH INTEGRATED ENGAGEMENT ELEMENTS |
-
2023
- 2023-05-05 TW TW112116692A patent/TWI838238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38238B (zh) | 2024-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56919B (zh) |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 |
TWM555783U (zh) |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 |
TWI648131B (zh) | 可拆式緊固裝置 | |
TW201341127A (zh) | 嚙合旋動工具結構 | |
TW201927480A (zh) | 套筒扣固裝置 | |
JP2021049639A5 (zh) | ||
TW201813782A (zh) | 手工具旋動部結構 | |
TWI838238B (zh) |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 |
TWI714436B (zh) | 開口扳手的不對稱結構 | |
TWI860224B (zh) |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 |
TWM569673U (zh) | Non-slip sleeve | |
TWM528831U (zh) | 漸進式扳手結構 | |
TW201431653A (zh) |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 |
TWM449662U (zh) | 嚙合旋動工具改良結構 | |
TWI651168B (zh) | 扳手結構 | |
TWM536134U (zh) | 手工具旋動部結構 | |
TWI668081B (zh) | Non-slip sleeve | |
TWI599455B (zh) | Driven tool that tilts the workpiece | |
JP3246004U (ja) | ハンドツール嵌合部構造 | |
TWI852769B (zh) |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 |
TWI838283B (zh) |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 |
TW201900346A (zh) | 管用套筒結構 | |
TWI844443B (zh) |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 |
TWI784842B (zh) | 起子頭結構 | |
JP3223127U (ja) | 損傷したナット専用のソケット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