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34629A - 以抗類澱粉β (ABETA)抗體治療神經病症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以抗類澱粉β (ABETA)抗體治療神經病症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434629A TW202434629A TW113102878A TW113102878A TW202434629A TW 202434629 A TW202434629 A TW 202434629A TW 113102878 A TW113102878 A TW 113102878A TW 113102878 A TW113102878 A TW 113102878A TW 202434629 A TW202434629 A TW 202434629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rch
- seq
- antibody
- individual
- beta antibody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2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for treating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g. nootropic agents, cognition enhancers, drugs for treating Alzheimer's disease or other forms of dementia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containing regions, domains or residue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e.g. chimeric, humanized or veneered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4—Identification of a linear epitope shorter than 20 amino acid residues or of a conformational epitope defined by amino acid residu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5—Fab or Fab'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5—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7—Framework region [F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2—Affinity (KD), association rate (Ka), dissociation rate (Kd) or EC50 valu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eur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sychia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結合人類β-類澱粉肽的抗體、採用該等抗體偵測、測量及治療類澱粉生成性疾病之方法、包含該等抗體之醫藥組合物、及製造方法。
Description
本揭示係關於抗類澱粉β (Aβ)抗體以及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AD)係導致老年失智的進行性疾病。該疾病一般被歸類為發生在老年(65歲+)的晚期發作及在老年期之前(亦即35至60歲)完全發展的早期發作。此兩種類型之疾病之疾病病理似乎相同,但在較早年齡開始的病例中,異常往往更嚴重且更廣泛。該疾病之特徵在於腦中的至少兩種類型之病灶:神經原纖維纏結及老年斑塊。神經原纖維纏結係微管相關tau蛋白的細胞內沉積,微管相關tau蛋白由彼此成對纏繞的兩條細絲組成。老年斑塊(亦即類澱粉斑塊)係藉由對腦組織切片的顯微鏡分析可見的在中心處具有細胞外類澱粉沉積的直徑高達150 μm的無組織型神經纖維網面積。腦內類澱粉斑塊的積聚亦與唐氏症候群(Down's syndrome)及其他認知障礙相關。
斑塊之主要成分係稱為類澱粉β (Aβ或Abeta)或β-類澱粉肽的肽。Aβ肽係稱為類澱粉前驅蛋白(APP)的較大跨膜糖蛋白之39至43個胺基酸之4-kDa內部片段。由於不同分泌酶酵素對APP進行蛋白水解加工,因此Aβ主要以短形式(長度為40個胺基酸)及長形式(長度為42至43個胺基酸)兩種形式存在。APP之部分疏水跨膜域位於Aβ的羧基端,且可解釋Aβ聚集形成斑塊的能力,特別是在長形式之情況下。腦中類澱粉斑塊的積聚最終導致神經元細胞死亡。與此種類型之神經退化相關之身體症狀表徵阿茲海默氏症。
靶向類澱粉β之單株抗體(mAb)已臨床上證明減少患者中之類澱粉斑塊負荷。FDA已授予加速批準抗類澱粉β抗體阿杜那單抗(aducanumab)及侖卡奈單抗(lecanemab)。此等抗體之FDA批準係基於該等抗體在PET成像(一種經確定為合理可能預測臨床益處之替代終點)上證明減少類澱粉β。事實上,抗類澱粉β抗體(包括阿杜那單抗及侖卡奈單抗)之臨床試驗顯示斑塊負荷之減少與阿茲海默氏症中之認知能力下降之減緩相關聯。然而,此等治療遭遇有限效力(efficacy)及/或治療相關副作用的問題。此外,此等抗體需要靜脈內投與及/或頻繁高劑量皮下投與,導致對患者及照護者造成負擔。因此,仍需要有效且安全之抗類澱粉β抗體用於治療阿茲海默氏症,特別是彼等當作為相對不頻繁給藥方案之一部分而皮下投與時有效之抗類澱粉β抗體。
本揭示係關於特異性結合至Aβ的抗體(及抗體片段)、產生此類抗體及抗體片段及相關核酸之方法、治療患有Aβ相關神經病症的患者之方法、顯示對Aβ的高親和力結合的抗體之醫藥調配物及組合物,其用於以下的預防性及/或治療性用途:例如治療、降低類澱粉生成性疾病(amyloidogenic disease)發作風險或延遲類澱粉生成性疾病發作,預防、減少或抑制類澱粉生成性疾病之標記,例如類澱粉斑塊,及改善認知。本揭示進一步關於偵測類澱粉斑塊及測定進行類澱粉生成性疾病治療的患者的治療效力之方法。本揭示至少部分地基於特異性結合至Aβ肽且有效減少斑塊負荷及中和與類澱粉生成性疾病(amyloidogenic disorder)相關之可溶性Aβ物質的單株抗體的鑑定及表徵。
在第一態樣中,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治療有需要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將個體從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該方法包括約每3至5週一次對該個體投與約65 mg至約200 mg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其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其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將個體從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方法,其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至位於Aβ肽的N端內之抗原決定基,且該抗原決定基包含至少一個選自該Aβ肽之胺基酸1至10之胺基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至包含至少一個選自該Aβ肽之胺基酸1至7之胺基酸之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以約5 nM或更小之表觀KD結合至類澱粉β
1-42原纖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以約1 nM或更小之表觀KD結合至類澱粉β
1-42原纖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以約10 nM或更小之表觀KD結合至類澱粉β
1-28單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投與約20 mg至約1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投與約10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投與約4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投與約7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投與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係約每4週投與一次。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以包含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醫藥上可接受之稀釋劑之醫藥組合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有效量包含約45 mg。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有效量包含約70 mg。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有效量包含約200 mg。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投與係約每4週一次。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投與係靜脈內或皮下。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投與係皮下。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包含重鏈CDR1、CDR2及CDR3之重鏈可變區及包含CDR1、CDR2及CDR3之輕鏈可變區,其中
重鏈CDR1包含SEQ ID NO: 16、19或20中之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重鏈CDR2包含SEQ ID NO: 20、21、22或23中之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重鏈CDR3包含SEQ ID NO: 18、24或25中之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輕鏈CDR1包含SEQ ID NO: 26、29、31或32中之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輕鏈CDR2包含SEQ ID NO: 33、34、35或36中之一者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CDR3包含SEQ ID NO: 28、38或39中之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重鏈CDR1包含SEQ ID NO: 16之胺基酸序列,
重鏈CDR2包含SEQ ID NO: 20之胺基酸序列,
重鏈CDR3包含SEQ ID NO: 18之胺基酸序列,
輕鏈CDR1包含SEQ ID NO: 29之胺基酸序列,
輕鏈CDR2包含SEQ ID NO: 34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CDR3包含SEQ ID NO: 38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包括CDR之該重鏈可變區與SEQ ID NO: 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一致性,及不包括CDR之該輕鏈可變區與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一致性。在該第一態樣之一個實施例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3之胺基酸序列,且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重鏈CDR1包含SEQ ID NO: 16之胺基酸序列,
重鏈CDR2包含SEQ ID NO: 20之胺基酸序列,
重鏈CDR3包含SEQ ID NO: 18之胺基酸序列,
輕鏈CDR1包含SEQ ID NO: 29之胺基酸序列,
輕鏈CDR2包含SEQ ID NO: 33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CDR3包含SEQ ID NO: 28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包括CDR之該重鏈可變區與SEQ ID NO: 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一致性,及不包括CDR之該輕鏈可變區與SEQ ID NO: 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重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3之胺基酸序列,且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8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重鏈CDR1包含SEQ ID NO: 19之胺基酸序列,
重鏈CDR2包含SEQ ID NO: 21之胺基酸序列,
重鏈CDR3包含SEQ ID NO: 24之胺基酸序列,
輕鏈CDR1包含SEQ ID NO: 29之胺基酸序列,
輕鏈CDR2包含SEQ ID NO: 34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CDR3包含SEQ ID NO: 38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包括CDR之該重鏈可變區與SEQ ID NO: 4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一致性,及不包括CDR之該輕鏈可變區與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4之胺基酸序列,且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重鏈CDR1包含SEQ ID NO: 19之胺基酸序列,
重鏈CDR2包含SEQ ID NO: 21之胺基酸序列,
重鏈CDR3包含SEQ ID NO: 25之胺基酸序列,
輕鏈CDR1包含SEQ ID NO: 29之胺基酸序列,
輕鏈CDR2包含SEQ ID NO: 34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CDR3包含SEQ ID NO: 38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包括CDR之該重鏈可變區與SEQ ID NO: 5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一致性,及不包括CDR之該輕鏈可變區與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5之胺基酸序列,且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為人類化IgG1。在該第一態樣之一個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為全抗體(full antibody)、嵌合抗體、CDR移植抗體或重組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括包含與SEQ ID NO: 40具有至少95%一致性的胺基酸序列之重鏈恆定區及/或包含與SEQ ID NO: 41具有至少95%一致性的胺基酸序列之輕鏈恆定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為h2731。
因此,在各種態樣中,本揭示係關於利用特異性結合至Aβ肽的抗體或其片段之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及片段包括包含重鏈CDR1、CDR2及CDR3之重鏈可變區及包含輕鏈CDR1、CDR2及CDR3之輕鏈可變區,其中該重鏈CDR1、CDR2及CDR3及輕鏈CDR1、CDR2及CDR3係如表1中之抗體中之一者所顯示。此外,本揭示之抗體或片段可具有如表1中之抗體中之一者所顯示的重鏈可變區且可具有如表1中之抗體中之一者所顯示的輕鏈可變區。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4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7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4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7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皮下投與足以達成約20 µg/mL至約40 µg/mL之C
ave值之劑量之抗Aβ抗體,該抗A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皮下投與足以達成約15,000 hr*ug/mL至約30,000 hr*ug/mL之AUC
0-tau值之劑量之抗Aβ抗體,該抗A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給藥間隔內之最大濃度(C
max)為約30 µg/mL至約60 µg/mL。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C
max值為約50 µg/mL至約60 µg/mL。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C
max值不超過約60 µg/mL。在一些實施例中,該C
max值為血清C
max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C
max值為血漿C
max值。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給藥間隔內之平均濃度(C
ave值)為約20 µg/mL至約40 µg/mL。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C
ave值為約30 µg/mL至約40 µg/mL。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C
ave值不超過約40 µg/mL。在一些實施例中,該C
ave值為血清C
ave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C
ave值為血漿C
ave值。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給藥間隔內之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
0-tau值)為約15,000 hr*ug/mL至約30,000 hr*ug/mL。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AUC
0-tau值為約20,000 hr*ug/mL至約30,000 hr*ug/mL。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AUC
0-tau值不超過約30,000 hr*ug/mL。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UC
0-tau值為血清AUC
0-tau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UC
0-tau值為血漿AUC
0-tau值。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亦即腦類澱粉β斑塊)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減少該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至少約30類百分位(centiloid)至約70類百分位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約45類百分位至約80類百分位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約50類百分位至約85類百分位之減少。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至少約40%至約90%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約60%至約100%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約65%至約100%之減少。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斑塊之該減少為與基線(例如治療前的值)相比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為與投與該抗類澱粉β抗體前的個體相比之減少。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6個月後達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12個月後達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18個月後達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藉由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PET)評估。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該個體自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增加將該個體自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機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將該個體自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機率達約10%至約40%。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將該個體自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機率達約30%至約60%。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將該個體自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機率達約40%至約80%。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該個體自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機率為治療約6個月後之機率。在一些實施例中,將該個體自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機率為治療約12個月後之機率。在一些實施例中,將該個體自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機率為治療約18個月後之機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減緩、停止或逆轉認知功能之下降。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減緩認知功能之下降。在一些實施例中,認知功能係藉由以下CRD-SB、ADAS-Cog14、ADCOMS及ADCS MCI-ADL中之至少一者測定。在一些實施例中,認知功能係藉由ADCOMS測定。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調節個體中之生物標誌物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增加個體中之Aβ 42/40比率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減小個體中之磷酸化tau (phospho-tau)之量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投與係靜脈內或皮下。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投與係皮下注射。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投與係單次皮下注射。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之生物標誌物係經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之生物標誌物係與基線相比經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偵測自該個體所收集的樣本中之生物標誌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定量自該個體所收集的樣本中之生物標誌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生物標誌物包含該個體中之Aβ 42/40比率。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之Aβ 42/40比率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之Aβ 42/40比率增加至少25%。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之Aβ 42/40比率增加至少5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之Aβ 42/40比率增加約25%至約10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之Aβ 42/40比率增加約50%至約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生物標誌物包含磷酸化tau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p181-tau值、p212-tau值、p217-tau值、p231-tau值及p235-tau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包含p181-tau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包含p212-tau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包含p217-tau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包含p231-tau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包含p235-tau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降低。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降低至少約1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降低約10%至約3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降低約20%至約30%。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樣本包含自該個體收集的血液或其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樣本包含自該個體收集的血漿。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樣本包含自該個體收集的血清。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樣本包含自該個體收集的腦脊髓液(「CSF」)。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小於約45%之ARIA-E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約25%至約45%之ARIA-E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小於約75%之ARIA-E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約50%至約75%之ARIA-E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小於約15%之症狀性ARIA-E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小於約30%之症狀性ARIA-E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E風險係重度ARIA-E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E風險係治療約6個月後之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E風險係治療約12個月後之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E風險係治療約18個月後之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在治療期間未經歷症狀性ARIA-E。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小於約35%之ARIA-H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約10%至約35%之ARIA-H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H風險係重度ARIA-H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H風險係在治療約6個月後之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在治療期間未經歷症狀性ARIA-H。
在一些實施例中,ARIA係藉由磁共振成像(「MRI」)評估。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為APOE4純合子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為APOE4雜合個體或未帶APOE4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投與前確定該個體之APOE4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之持續時間為至少6個月。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之持續時間為至少12個月。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之持續時間為至少18個月。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投與係使用注射器進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投與係使用自動注射器進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為哺乳動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為人類。
在各種態樣中,本揭示係關於包含如本文所述的用於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在各種態樣中,該治療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態樣中,如本文所述的中間劑量可用於皮下投與。在實施例中,該等醫藥組合物包含用於投與(包括例如皮下投與)之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在各種態樣中,本揭示係關於包含用於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在各種態樣中,該個體之該治療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態樣中,如本文所述的中間劑量可用於皮下投與。在實施例中,該等醫藥組合物包含用於投與(包括例如皮下投與)之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在各種態樣中,本揭示係關於包含如本文所述的用於將個體從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在各種態樣中,該個體之治療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態樣中,如本文所述的中間劑量可用於皮下投與。在實施例中,該等醫藥組合物包含用於投與(包括例如皮下投與)之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在各種醫藥組合物之實施例中,該投與包括例如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4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7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或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
在各種態樣中,本揭示係關於一種如本文所述的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於製造用於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藥物之用途。在各種態樣中,該藥物係用於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以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投與一次。在態樣中,如本文所述的中間劑量可用於皮下投與。
在各種態樣中,本揭示係關於一種如本文所述的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於製造用於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藥物之用途。在各種態樣中,該藥物係用於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以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投與一次。在態樣中,如本文所述的中間劑量可用於皮下投與。
在各種態樣中,本揭示係關於一種如本文所述的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於製造用於將個體從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藥物之用途。在各種態樣中,該藥物係用於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以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投與一次。在態樣中,如本文所述的中間劑量可用於皮下投與。
在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用途之實施例中,該投與包括例如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4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結合片段一次、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7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結合片段一次、或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結合片段一次。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23年1月26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序號63/481,631、2023年11月10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序號63/597,868、2023年11月10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序號63/597,861及2024年1月5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序號63/618,045之權益,各案以其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序列表
序列表之電腦可讀形式係藉由電子提交與本申請案一起申請且係以其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申請案中。該序列表係包含在2024年1月5日創建的檔案中,該檔案具有檔案名稱「20-1030-WO2」且為107.4 Kb大小。
靶向類澱粉β (Aβ)的N端的單株抗體(mAb)已臨床上證明減少類澱粉斑塊負荷及此一抗體阿杜那單抗顯示斑塊負荷的顯著減少與阿茲海默氏症(AD)的認知能力下降的減緩相關。臨床前研究亦已指示,靶向Aβ的N端抗原決定基之單株抗體(mAb)在體外及體內均激發抗體相依性微膠質細胞介導之Aβ斑塊清除及可溶性毒性Aβ寡聚物的中和。據推測,靶向N端Aβ的mAb的投與經由Aβ斑塊的清除及可溶性Aβ聚集物的中和來減緩AD患者的疾病進展。
Aβ抗體巴匹珠單抗(hBP)係自親代鼠類抗體3D6開發的人類化抗體。根據本揭示之各種態樣,應用多管齊下的方法來建構針對hBP的優異抗體。分析hBP的人性化且決定可最佳化輕鏈人類化。
對PDB資料庫[Deshpande等人,2005]中的蛋白質序列進行搜索以找到將提供hBP之粗略結構模型的結構。hBP fab PDB代碼4HIX [Miles等人,2013]之晶體結構用於Vh及Vk結構,因為其具有可接受之解析度及與hBP Vh及Vk具有精確序列匹配,為環保留相同典型結構。
對hBP VL作為輸入序列進行IMGT/DomainGapAlignment,以將人類生殖系VK基因序列IGHV2-30*02鑑定為與hBP VL的最匹配。hBP VL之框架與IGHV2-30*02之相應框架區共有高度序列相似性。因此,選擇IGHV2-30*02 VL之框架區作為hBP框架區的進一步最佳化的指導序列。根據hBP 3D結構,CDR-L2中不與抗原進行任何直接接觸的另外殘基亦更改為生殖系序列,導致以下變化。
藉由將人類生殖系框架殘基併入至hBP VL序列中而設計VL之三種不同形式。典型或界面殘基沒有改變。此外,基於P15位於轉角處且生殖系基因在該位置處具有Leu的結構觀測,在可變輕鏈之一種形式中測試P15L。
基於3D結構觀測,設計在輕鏈及重鏈CDR及框架中的許多殘基處的取代。在第一輪循理式設計中產生突變VL及VH形式及測試其結合。在第二輪循理式設計中組合顯示改良之結合的突變。另外,亦將藉由進一步分析結構引導的新突變併入至該設計中。
因此,本揭示提供抗體(及抗體片段)、編碼此類抗體及抗體片段之核酸及產生此類抗體及抗體片段之方法、醫藥組合物及用於以下之方法:預防或治療類澱粉生成性疾病,降低類澱粉生成性疾病風險或延遲類澱粉生成性疾病發作,實現患有與類澱粉生成性疾病有關的病症的個體之認知之改善,抑制個體中Aβ斑塊的形成,減少個體腦中的Aβ斑塊,抑制或減少處在發展類澱粉生成性疾病風險中的個體之類澱粉斑塊,偵測類澱粉斑塊,測定進行類澱粉生成性疾病治療的個體之治療效力,其中類澱粉生成性疾病包括阿茲海默氏症及如本文所述的其他疾病。本揭示至少部分地基於有效結合β類澱粉蛋白(Aβ) (例如結合可溶性及/或聚集的Aβ),介導(例如聚集的Aβ之)吞噬作用,減少斑塊負荷及/或減少神經炎性營養不良(neuritic dystrophy) (例如在患者中),中和可溶性毒性Aβ物質的單株抗體屬的表徵。本揭示之抗體及片段展現比報導的目前實驗療法更大的病理性原纖維Aβ的結合強度(親和力及/或結合性)及對可溶性毒性Aβ形式之高親和力。此等抗體可實現更方便的給藥策略且增強患者可及性。
在更詳細地描述本揭示特定態樣之前,定義多個術語。
定義
術語「抗體」包括完整抗體及其結合片段。通常,片段與衍生該等片段的完整抗體競爭特異性結合至標靶。片段包括單獨重鏈、輕鏈Fab、Fab′、F(ab′)
2、F(ab)c、Fv及單域抗體。單(可變)域抗體包含習知抗體中自其VL搭配物(或反之亦然)分離的VH區(Ward等人,1989,Nature 341: 544-546)以及來自其中VH區與VL區不相關的物種(諸如駱駝科(Camelidae)或軟骨魚(例如護士鯊(nurse shark)))的VH區(有時稱為VHH) (參見例如WO 9404678)。其中一條鏈與其天然搭配物分離的單域抗體有時稱為Dab及來自駱駝科或軟骨魚的單域抗體有時稱為奈米抗體。恆定區或恆定區之部分可存在或可不存在於單域抗體中。例如,來自駱駝科之天然單可變區抗體包含VHH可變區、及CH2及CH3恆定區。單域抗體可藉由與習知抗體類似的方法進行人類化。Dab類型之抗體通常係自人類來源的抗體獲得。奈米抗體類型之抗體係駱駝科或鯊魚來源的且可進行人類化。片段可藉由重組DNA技術來產生,或藉由完整免疫球蛋白之酵素性或化學分離來產生。術語「抗體」亦包括雙特異性抗體。雙特異性或雙功能抗體係具有兩個不同重鏈/輕鏈對及兩個不同結合位點之人工雜合抗體(參見例如Songsivilai及Lachmann,Clin.Exp.Immunol.,79:315至321 (1990);Kostelny等人,J. Immunol.,148:1547-53 (1992))。
免疫球蛋白輕鏈或重鏈可變區(本文有時亦分別稱為「輕鏈可變域」 (「VL域」)或「重鏈可變域」 (「VH域」))由「框架」區間插三個「互補決定區」或「CDR」組成。該等框架區用於比對CDR以特異性結合至抗原之抗原決定基。CDR包含主要負責抗原結合的抗體胺基酸殘基。自胺基端至羧基端,VL及VH域均包含以下框架(FR)及CDR區: FR1、CDR1、FR2、CDR2、FR3、CDR3及FR4。VL域之CDR 1、2及3本文有時亦分別稱為CDR-L1、CDR-L2及CDR-L3;VH域之CDR 1、2及3本文有時亦分別稱為CDR-H1、CDR-H2及CDR-H3。當本申請案揭示以R作為C端殘基的VL序列時,該R可替代地視為是輕鏈恆定區的N端殘基。因此,本申請案亦應理解為揭示不含C端R的VL序列。
各VL及VH域的胺基酸的分配符合CDR之任何習知定義。習知定義包括Kabat定義(Kabat,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Bethesda,MD,1987及1991)、Chothia定義(Chothia & Lesk,J. Mol. Biol. 196:901至917,1987;Chothia等人,Nature 342:878至883,1989);Chothia Kabat CDR之複合物,其中CDR-H1係Chothia及Kabat CDR之複合物;Oxford Molecular的抗體模型化軟體使用的AbM定義;及Martin等人(bioinfo.org.uk/abs)的contact定義(參見表A)。Kabat提供一種廣泛使用的編號約定(Kabat編號),其中不同重鏈之間或不同輕鏈之間的相應殘基係分配相同編號。當根據CDR之某個定義(例如Kabat)稱抗體包含CDR時,該定義指定存在於抗體中的CDR殘基的最小數量(亦即Kabat CDR)。不排除亦存在落入另一個習知CDR定義內但在指定定義之外的其他殘基。例如,包含由Kabat定義的CDR之抗體尤其包括的可能性是其中CDR包含Kabat CDR殘基而沒有其他CDR殘基的抗體、及其中CDR H1係複合物Chothia-Kabat CDR H1及其他CDR包含Kabat CDR殘基且沒有基於其他定義的另外CDR殘基的抗體。
表A
*Chothia的CDR-H1可在H32、H33或 H34處結束(取決於環之長度)。此係因為Kabat編號方案將額外殘基的插入置於35A及35B處,而Chothia編號將其置於31A及31B處。若H35A及H35B (Kabat編號)均不存在,則Chothia CDR-H1環在H32處結束。若僅存在H35A,則其在H33處結束。若H35A及H35B均存在,則其在H34處結束。
使用Kabat 編號的CDR 之習知定義 | |||||
環 | Kabat | Chothia | Chothia & Kabat 之複合物 | AbM | Contact |
L1 | L24--L34 | L24--L34 | L24--L34 | L24--L34 | L30--L36 |
L2 | L50--L56 | L50--L56 | L50--L56 | L50--L56 | L46--L55 |
L3 | L89--L97 | L89--L97 | L89--L97 | L89--L97 | L89--L96 |
H1 | H31--H35B | H26--H32..H34* | H26--H35B* | H26--H35B | H30--H35B |
H2 | H50--H65 | H52--H56 | H50--H65 | H50--H58 | H47--H58 |
H3 | H95--H102 | H95--H102 | H95--H102 | H95--H102 | H93--H101 |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人類化抗體之CDR具有選自Kabat、Chothia、Kabat/Chothia複合物、AbM及Contact之群之定義。
輕鏈及/或重鏈之胺基端或羧基端的一個或幾個胺基酸(諸如重鏈之C端離胺酸)可在一部分或所有分子中缺失或衍生化。可在恆定區中進行取代以減少或增加效應功能,諸如補體介導之細胞毒性或ADCC (參見,例如Winter等人,美國專利第5,624,821號;Tso等人,美國專利第5,834,597號;及Lazar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3: 4005,2006),或延長在人類中之半衰期(參見,例如Hinton等人,J. Biol. Chem. 279: 6213,2004)。示例性取代包括在位置250處的Gln及/或在位置428處的Leu (在本段中對於恆定區使用EU編號)以增加抗體之半衰期。在任何或所有位置234、235、236及/或237處的取代降低對Fcγ受體,特別是FcγRI受體的親和力(參見,例如US 6,624,821)。在人類IgG1之位置234、235及237處的丙胺酸取代可用於降低效應功能。一些抗體在人類IgG1之位置234、235及237處具有丙胺酸取代以降低效應功能。視需要,人類IgG2中之位置234、236及/或237係經丙胺酸取代及位置235係經麩醯胺酸取代(參見,例如US 5,624,821)。在一些抗體中,使用在人類IgG1的EU編號的位置241、264、265、270、296、297、322、329及331中之一者或多者處的突變。在一些抗體中,使用在人類IgG1的EU編號的位置318、320及322中之一者或多者處的突變。在一些抗體中,位置234及/或235係經丙胺酸取代及/或位置329係經甘胺酸取代。在一些抗體中,位置234及235係經丙胺酸取代。在一些抗體中,該同型物係人類IgG2或IgG4。作為一個實例,本文所述的抗體重鏈重鏈恆定區上的C端離胺酸係可選的,使得可考慮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之序列。
術語「人類化免疫球蛋白」或「人類化抗體」係指包含至少一個人類免疫球蛋白或抗體鏈(亦即至少一個人類化輕鏈或重鏈)的免疫球蛋白或抗體。術語「人類化免疫球蛋白鏈」或「人類化抗體鏈」(亦即「人類化免疫球蛋白輕鏈」或「人類化免疫球蛋白重鏈」)係指具有可變區之免疫球蛋白或抗體鏈(亦即分別為輕鏈或重鏈),該可變區包含實質上來自人類免疫球蛋白或抗體之可變框架區及實質上來自非人類免疫球蛋白或抗體之互補決定區(CDR) (例如至少一個CDR,較佳兩個CDR,更佳三個CDR),且此外包含恆定區(例如就輕鏈而言,至少一個恆定區或其部分,且就重鏈而言,較佳三個恆定區)。術語「人類化可變區」 (例如「人類化輕鏈可變區」或「人類化重鏈可變區」)係指可變區,其包含實質上來自人類免疫球蛋白或抗體之可變框架區及實質上來自非人類免疫球蛋白或抗體之互補決定區(CDR)。「不包括CDR」如本文所用意指該抗體之不包含該等CDR之胺基酸之部分,例如框架區及抗體恆定區。
因此,人類化免疫球蛋白或抗體之區或殘基或人類化免疫球蛋白或抗體鏈之區或殘基(除了可能的CDR之外)與一或多個天然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之相應區或殘基實質上相同。術語「對應區」或「對應殘基」係指當該第一及第二序列進行最佳比對用於比較目的時,第二胺基酸或核苷酸序列上的佔據與第一胺基酸或核苷酸序列上的區或殘基相同(亦即等效)的位置的區或殘基。
術語「抗原決定基」或「抗原決定子」係指抗原上與抗體結合的位點。抗原決定基可由鄰接胺基酸或藉由一或多種蛋白質的三級折疊並列的非鄰接胺基酸形成。由鄰接胺基酸形成的抗原決定基通常在暴露於變性溶劑時保留,而由三級折疊形成的抗原決定基通常在用變性溶劑處理時丟失。抗原決定基通常包含呈獨特空間構象的至少3個,且更通常地,至少5個或8至10個胺基酸。當稱抗原決定基在蛋白質的胺基酸殘基範圍內(例如在Aβ的殘基1至6內)時,該範圍包含界定其邊界的殘基。該範圍內的某些殘基有助於抗原決定基,而其他的則可能沒有。形成抗原決定基的殘基可彼此鄰接或可彼此不鄰接。類似地,當抗體結合至特定胺基酸範圍內發現的抗原決定基時,抗體不需要接觸該範圍內的所有胺基酸殘基,且抗體所接觸的抗原決定基之殘基可彼此鄰接或可彼此不鄰接。確定抗原決定基之空間構象的方法包括例如x射線晶體學及2維核磁共振。參見,例如Epitope Mapping Protocols,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第66卷,Glenn E. Morris編(1996)。
識別相同抗原決定基的抗體可在簡單免疫檢定中鑑定,簡單免疫檢定顯示一種抗體阻斷另一種抗體結合至靶抗原或與另一種抗體競爭結合至靶抗原之能力,亦即競爭性結合檢定。競爭性結合係在其中測試下的免疫球蛋白抑制參考抗體特異性結合至共同抗原(諸如Aβ)的檢定中測定。已知許多類型之競爭性結合檢定,例如:固相直接或間接放射免疫檢定(RIA)、固相直接或間接酵素免疫測定(EIA)、夾心競爭檢定(參見Stahli等人,Methods in Enzymology 9:242 (1983));固相直接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avidin) EIA (參見Kirkland等人,J. Immunol. 137:3614 (1986));固相直接標記檢定、固相直接標記夾心檢定(參見Harlow及Lane,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Cold Spring Harbor Press (1988));使用I-125標記的固相直接標記RIA (亦參見Morel等人,Mol. Immunol. 25(1):7 (1988));固相直接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EIA (Cheung等人,Virology 176:546 (1990));及直接標記RIA。(Moldenhauer等人,Scand. J. Immunol. 32:77 (1990))。通常,此一檢定涉及使用結合至攜載此等未經標記之測試免疫球蛋白及經標記之參考免疫球蛋白中之任一者之固體表面或細胞的純化抗原。競爭性抑制係藉由在測試免疫球蛋白的存在下測定結合至固體表面或細胞的標記的量來測定。通常,測試免疫球蛋白過量存在。通常,當競爭性抗體過量存在時,其對參考抗體與共同抗原的特異性結合抑制至少50至55%、55至60%、60至65%、65至70%、70至75%或更多。
抗體之間的競爭係藉由一檢定來測定,在該檢定中,待測抗體抑制參考抗體(例如3D6、阿杜那單抗、巴匹珠單抗)與共同抗原的特異性結合(參見,例如Junghans等人,Cancer Res. 50:1495,1990)。若過量的測試抗體(例如至少2×、5×、10×、20×或100×)抑制參考抗體的結合至少50%,但較佳係75%、90%或99%,則測試抗體與參考抗體競爭,如在競爭性結合檢定所測定。藉由競爭檢定鑑定的抗體(競爭抗體)包括結合至與參考抗體相同的抗原決定基之抗體及結合至足夠接近於參考抗體所結合的抗原決定基以發生空間位阻的相鄰抗原決定基之抗體。
抗體之抗原決定基亦可藉由結合至其抗原的抗體之X射線晶體學以鑑定接觸殘基來確定。或者,若抗原中的降低或消除一種抗體的結合的所有胺基酸突變降低或消除另一種抗體的結合,則兩種抗體具有相同抗原決定基。若降低或消除一種抗體的結合的一些胺基酸突變降低或消除另一種抗體的結合,則兩種抗體具有重疊抗原決定基。
抗原決定基亦藉由免疫細胞(例如B細胞及/或T細胞)來識別。抗原決定基之細胞識別可藉由測定抗原相依性增殖的體外檢定來確定,如藉由
3H-胸苷併入,藉由細胞介素分泌,藉由抗體分泌,或藉由抗原相依性殺死(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檢定)測定。
示例性抗原決定基或抗原決定子可存在於人類類澱粉前驅蛋白(APP)內但較佳存在於APP之Aβ肽內。存在APP之多種同功型,例如APP
695、APP
751及APP
770。APP內的胺基酸係根據APP
770同功型之序列分配編號(參見,例如GenBank寄存號P05067,亦如SEQ ID NO: 85所闡述)。
Aβ (本文亦稱為β類澱粉肽及類澱粉β (A-beta))肽係APP之39至43個胺基酸之約4-kDa內部片段(Aβ39、Aβ40、Aβ41、Aβ42及Aβ43)。Aβ40例如由APP之殘基672至711組成及Aβ42由APP之殘基673至713組成。由於不同分泌酶酵素體內或原位蛋白水解加工APP,因此Aβ以「短形式」(長度為40個胺基酸)及「長形式」(長度為42至43個胺基酸)兩種形式存在。如本文所述的較佳抗原決定基或抗原決定子位於Aβ肽的N端內且包含Aβ之胺基酸1至10內,較佳來自Aβ42之殘基1至3、1至4、1至5、1至6、1至7、或3至7之殘基。另外提及的抗原決定基或抗原決定子包含Aβ之殘基2至4、5、6、7或8;Aβ之殘基3至5、6、7、8或9;或Aβ42之殘基4至7、8、9或10。
「可溶性」或「解離的」Aβ係指單體、聚集、寡聚、與其他蛋白質及脂質結合或不結合的Aβ物質,其在以100,000 × g離心後保留在溶液(上清液)中。「可溶性」Aβ係指聚集的Aβ物質,無論是否為類澱粉(β褶板),其在100,000 x g離心後不保留在溶液中,例如藉由非共價鍵保持在一起的Aβ。咸信Aβ (例如Aβ42)聚集至少部分是由於在肽的C端(APP之跨膜域之部分)存在疏水殘基。製備可溶性Aβ的一種方法係利用音波處理將凍乾肽溶解於純DMSO中。將所得溶液離心以移除任何不溶性微粒。
抗體的「特異性結合」意指該抗體展現對抗原或較佳抗原決定基的可觀親和力且較佳不展現顯著交叉反應性。「可觀」或較佳結合包括以至少10
6、10
7、10
8、10
9M
-1或10
10M
-1之親和力的結合。以大於10
7M
-1,較佳大於10
8M
-1之親和力為更佳。彼等本文闡述者之中間值亦意欲在本揭示之範疇內且較佳結合親和力可表示為某一範圍之親和力,例如10
6至10
10M
-1,較佳係10
7至10
10M
-1,更佳係10
8至10
10M
-1。「不展現顯著交叉反應性」的抗體係不會可觀地結合至非所欲實體(例如非所欲蛋白質實體)的抗體。例如,特異性結合至Aβ的抗體將可觀地結合Aβ但將不與非Aβ蛋白質或肽(例如斑塊中所包含的非Aβ蛋白或肽)顯著反應。對較佳抗原決定基具有特異性的抗體將例如不與相同蛋白質或肽上的遠端抗原決定基顯著交叉反應。特異性結合可根據用於測定此種結合之任何此項技術公認的手段來測定。較佳地,特異性結合係根據Scatchard分析及/或競爭性結合檢定來測定。
結合片段係藉由重組DNA技術或藉由完整免疫球蛋白之酵素性或化學切割來產生。結合片段包括Fab、Fab'、F(ab')
2、Fabc、Fv、單鏈及單鏈抗體。
術語「患者」包括接受預防性或治療性治療的人類及其他哺乳動物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術語「個體」可與「患者」互換使用。
術語「有效劑量(effective dose/effective dosage)」係定義為足以達成或至少部分達成所需效應之量。術語「治療有效劑量」係定義為足以治癒或至少部分阻止已經罹患疾病的患者之該疾病及其併發症之量。對於此種用途有效之量將取決於感染之嚴重度及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統之一般狀態。
如本文所用,術語「治療」係定義為對患者施用或投與治療劑,或對來自患有疾病、疾病之症狀或疾病預先傾向性的患者之分離的組織或細胞系施用或投與治療劑,且目的係治癒(cure)、治癒(heal)、減輕、緩解、改變、補救、改善、改良或影響疾病、疾病之症狀或疾病預先傾向性。
術語「類澱粉生成性疾病」包括與不溶性類澱粉原纖維或類澱粉斑塊的形成或沉積相關(或由其引起)的任何疾病。示例性類澱粉生成性疾病包括但不限於全身性類澱粉變性、阿茲海默氏症、成年期發病型糖尿病、帕金森氏症、杭丁頓氏舞蹈症、額顳葉失智、唐氏症候群、輕度認知障礙、普里昂蛋白(prion)相關傳染性海綿狀腦病(分別為人類之庫魯病(kuru disease)及庫賈氏症(Creutzfeldt-Jacob disease)及綿羊及牛之癢病及BSE)及類似者。不同類澱粉生成性疾病由沉積的原纖維之多肽組分之性質來定義或表徵。例如,在患有阿茲海默氏症的個體或患者中,β-類澱粉蛋白(例如野生型、變體或截短型β-類澱粉蛋白)係類澱粉沉積之特徵性多肽組分。因此,阿茲海默氏症係例如個體或患者的腦之「以Aβ之沉積為特徵之疾病」或「與Aβ之沉積相關之疾病」之一個實例。術語「β-類澱粉蛋白」、「β-類澱粉肽」、「β-類澱粉」、「Aβ」及「Aβ肽」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
若個體具有至少一種已知風險因子(例如遺傳、生化、家族史、情境暴露),將個體置於該風險因子,發展該疾病的風險在統計學上顯著高於沒有風險因子的個體,則該個體處在增加的疾病風險中。
術語「症狀」係指疾病之主觀證據,諸如患者所感知的步態改變。「徵象」係指醫生觀測到的疾病之客觀證據。
統計顯著性意指p<0.05。
「半衰期(t1/2)」係指抗原結合多肽濃度達到其原始值的一半所需的時間。蛋白質之血清半衰期可根據Kim等人描述的方法(Eur. J. of Immuno. 24: 542,1994)藉由藥物動力學研究測定。根據此方法,將放射標記蛋白靜脈內注射至小鼠中且其血漿濃度定期測量為時間函數,例如在注射後約3分鐘至約72小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熟悉用於藥物動力學分析及測定分子之半衰期之其他方法。細節可見於Kenneth, A等人:Chemical Stability of Pharmaceuticals: A Handbook for Pharmacists及Peters等人,Pharmacokinetic analysis: A Practical Approach (1996)。
「清除率(CL)」係指每單位時間不可逆轉地清除蛋白質之血漿之體積。清除率經計算為劑量/AUC (AUC:係曲線下面積或血漿藥物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清除率亦可藉由藥物消除率除以藥物之血漿濃度來計算(消除率 = CL*濃度)。
「平均停留時間(MRT)」係抗原結合多肽在不可逆地經消除之前停留在體內之平均時間。經計算為MRT= AUMC/AUC。
「穩態濃度(Css)」係由於持續藥物投與而使藥物消除率變為等於藥物投與率時所達到的濃度。Css在峰濃度與谷濃度之間波動且以微克/ml測定。
「基線」如本文所用係投與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之前或之時之參數之值,包括例如在首次投與本發明之抗體之前之給定生物標誌物或個體狀態之值。
「類澱粉陰性」意指該個體不具有可使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PET」)觀測到的腦類澱粉β斑塊且包括(但不限於)具有零類百分位值之個體。
「類澱粉陽性」意指該個體具有可使用PET觀測到的腦類澱粉β斑塊。
「ARIA風險(ARIA risk)」或「ARIA風險(risk of ARIA)」如本文所用係指個體將發展出基於藉由MRI可觀測到之類澱粉相關成像異常之機率。總體ARIA風險包括發展出可觀測到之ARIA-E及/或可觀測到之ARIA-H之風險。相反地,「ARIA-E風險」僅指個體將發展出可藉由MRI觀測到之ARIA-E之機率,無論該個體是否發展出可觀測到之ARIA-H,及「ARIA-H風險」僅指個體將發展出可藉由MRI觀測到之ARIA-H之機率,無論該個體是否發展出可觀測到之ARIA-E。ARIA風險可在基線時(在投與本揭示之抗類澱粉β抗體之前)或替代地在治療期間或之後進行評估。
治療方案
預防應用:將醫藥組合物或藥物以足以消除或降低疾病風險、減輕疾病嚴重度或延遲疾病發作之量(包括疾病之生化、組織學及/或行為症狀、其併發症及呈現於疾病的發展期間之中間病理表型)投與易患阿茲海默氏症或其他類澱粉生成性疾病或另外處於阿茲海默氏症或其他類澱粉生成性疾病風險中的患者。患者易感性或發展類澱粉生成性疾病的風險可例如自遺傳標記、生化標記、未指定的遺傳風險或其他手段來確定。在治療性應用中,將組合物或藥物以足以治癒或至少部分阻止疾病症狀(生化、組織學及/或行為) (包括其併發症及該疾病的發展中的中間病理表型)之量投與易患或已經罹患此種疾病的患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的投與減少或消除尚未發展特徵性阿茲海默氏症或其他類澱粉生成性疾病認知病理的患者之認知障礙。足以達成治療性或預防性治療之量係定義為治療或預防有效劑量。在預防性及治療性方案中,藥劑通常以幾個劑量投與直至已達成足夠免疫反應,其中「免疫反應(immune response/immunological response)」包括受體個體中的針對抗原之(抗體介導之)體液及/或細胞(藉由抗原特異性T細胞或其分泌產物介導)反應的發展。此種反應可為活性反應,亦即藉由投與免疫原誘導,或被動反應,亦即藉由投與免疫球蛋白或抗體或初免T細胞誘導。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係在多種情況下投與。單次劑量之間的間隔可為每週、每月或每年。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次劑量可約每週一次或兩次、約每兩週一次或兩次、約每三週一次或兩次、約每四週一次或兩次、約每五週一次或兩次、或約每兩週一次或兩次投與。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約每四週皮下投與抗體一次。
間隔亦可為不規則的,如藉由測定患者之血液Aβ抗體濃度所指示。在一些方法中,調整劑量以達成1至1000 μg/ml且在一些方法中25至300 μg/ml之血漿抗體濃度。或者,抗體可呈持續釋放型調配物投與,在該情況下需要較少給藥頻率。劑量及頻率取決於患者中抗體之半衰期而變化。一般而言,人類抗體顯示最長半衰期,接著係人類化抗體、嵌合抗體及非人類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藉由PET成像測定之類澱粉斑塊負荷減少來治療投與醫藥有效量之如本文所述的抗A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患有阿茲海默氏症的患者。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抗體可在每次投與時以固定量投與。例如,可一次性對個體投與約65 mg、或約70 mg、或約75 mg、或約195 mg、或約200 mg之固定量。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約每四週皮下投與約70 mg之抗體一次。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約每四週皮下投與約200 mg之抗體一次。
在另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約每四週對個體皮下投與約45 mg之h2731一次。在另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約每四週對個體皮下投與約70 mg之h2731一次。在另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約每四週對個體皮下投與約200 mg之h2731一次。
在另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約每四週對個體皮下投與約45 mg之h2726一次。在另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約每四週對個體皮下投與約70 mg之h2726一次。在另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約每四週對個體皮下投與約200 mg之h2726一次。
在另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約每四週對個體皮下投與約45 mg之h2726一次。在另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約每四週對個體皮下投與約70 mg之h2831一次。在另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約每四週對個體皮下投與約200 mg之h2831一次。
在另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約每四週對個體皮下投與約45 mg之h2726一次。在另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約每四週對個體皮下投與約70 mg之h2931一次。在另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約每四週對個體皮下投與約200 mg之h2931一次。
投與之劑量及頻率可根據治療是預防性的還是治療性的而變化。在預防應用中,將含有本抗體或其混合物之組合物投與尚未處於疾病症態下的患者以增強患者的抗性。此種量定義為「預防有效劑量」。在該用途中,精確量再次取決於患者的健康狀態及一般免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以相對不頻繁間隔投與相對低的劑量。一些患者在其餘生中繼續接受治療。
在治療性應用中,有時需要相對短間隔的相對高劑量直至疾病的進展減少或終止,且較佳直至患者顯示疾病之症狀的部分或完全改善。此後,可對患者投與預防方案。
投與:治療劑可藉由非經腸、局部、靜脈內、經口、皮下、動脈內、顱內、腹膜內、鼻內、眼內或肌肉內手段投與用於預防性及/或治療性治療。肌肉內注射最通常在手臂或腿部肌肉中進行。在一些方法中,將藥劑直接注射至沉積已積聚的特定組織中,例如顱內注射。對於抗體的投與以肌肉內注射或靜脈內輸注為較佳。在一些方法中,將特定治療抗體直接注射至顱骨中。在一些方法中,將抗體作為持續釋放型組合物或裝置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自動注射器裝置皮下投與抗體。
給藥方案
本發明提供治療神經病症(例如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投與包含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組合物。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其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實例實施例中,投與係皮下。
本揭示亦提供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提供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提供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其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實例實施例中,投與係皮下。
本揭示進一步提供將個體從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方法。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提供一種將個體從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提供一種將個體從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方法,其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實例實施例中,投與係皮下。
在實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投與約4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實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投與約7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實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實例實施例中,投與係皮下。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醫藥有效量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多至約200 mg (例如多至約180 mg、多至約160 mg、多至約140 mg、多至約120 mg、多至約100 mg、多至約70 mg、或多至約50 mg)。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 (例如約30 mg至約200 mg、約40 mg至約200 mg、約50 mg至約200 mg、約60 mg至約200 mg、約70 mg至約200 mg、約80 mg至約200 mg、約90 mg至約200 mg、約100 mg至約200 mg、約120 mg至約200 mg、約140 mg至約200 mg、約160 mg至約200 mg、約180 mg至約200 mg、或約19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約160 mg至約200 mg (例如約170 mg至約200 mg、約180 mg至約200 mg、或約19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140 mg (例如約30 mg至約140 mg、約40 mg至約140 mg、約50 mg至約140 mg、約60 mg至約140 mg、約70 mg至約140 mg、約80 mg至約140 mg、約90 mg至約140 mg、約100 mg至約140 mg、約110 mg至約140 mg、約120 mg至約140 mg、或約130 mg至約14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120 mg (例如約30 mg至約120 mg、約40 mg至約120 mg、約50 mg至約120 mg、約60 mg至約120 mg、約70 mg至約120 mg、約80 mg至約120 mg、約90 mg至約120 mg、約100 mg至約120 mg、或約110 mg至約12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100 mg (例如約30 mg至約100 mg、約40 mg至約100 mg、約50 mg至約100 mg、約60 mg至約100 mg、約70 mg至約100 mg、約80 mg至約100 mg、或約90 mg至約1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80 mg (例如約30 mg至約80 mg、約40 mg至約80 mg、約50 mg至約80 mg、約60 mg至約80 mg、或約70 mg至約8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60 mg (例如約30 mg至約60 mg、約40 mg至約60 mg、或約50 mg至約6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實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約40 mg至約5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實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約65 mg至約7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實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約195 mg至約20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投與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約25 mg、約30 mg、約35 mg、約40 mg、約45 mg、約50 mg、約55 mg、約60 mg、約65 mg、約70 mg、約75 mg、約80 mg、約85 mg、約90 mg、約95 mg、約100 mg、約105 mg、約110 mg、約115 mg、約120 mg、約125 mg、約130 mg、約135 mg、約140 mg、約145 mg、約150 mg、約155 mg、約160 mg、約165 mg、約170 mg、約175 mg、約180 mg、約185 mg、約190 mg、約195 mg或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約45 mg、約70 mg或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實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約4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實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約7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實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投與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約一個月投與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約每28天投與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約每3至5週以單次投與(例如單次皮下注射)投與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以單次投與投與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每4週以單次投與投與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約一個月以單次投與投與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約每28天以單次投與投與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以注射液投與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以非經腸注射液投與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經由靜脈內注射或皮下注射投與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實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以皮下注射液投與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經由注射器投與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經由自動注射器投與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抗Aβ抗體
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片段包含來自本文中鑑定為h2726、h2731、h2831、h2931、h2926、h4921、h2828、h2929、h3818G、h2927、h49k3G、h4917G、h2727及h4918G的構築體中之一者之重鏈CDR及輕鏈CDR。本揭示之特定單株抗體可結合至Aβ之殘基1至6內的抗原決定基(其中天然Aβ的第一N端殘基指定為1)。一些單株抗體結合至胺基酸1至6內的抗原決定基,一些結合至1至5內的抗原決定基,及一些結合至1至4內的抗原決定基。一些抗體結合至胺基酸1至3、2至5、3至5、2至4、2至5、2至6、3至5、或3至6內的抗原決定基。當稱抗體結合至指定殘基內(諸如例如Aβ 1至6)的抗原決定基時,意指的是該抗體特異性結合至含有指定殘基中之至少一者(亦即至少一個選自此實例中的Aβ胺基酸1至6之胺基酸)的多肽;此種抗體不一定接觸Aβ 1-6內的每個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結合至包含選自該Aβ肽的胺基酸1至10之至少一個胺基酸之抗原決定基。在另一個態樣中,該抗體結合至包含選自該Aβ肽的胺基酸1至7之至少一個胺基酸之抗原決定基。該抗原決定基之另外胺基酸可位於胺基酸1至10或胺基酸1至7之區域外。
在另一個態樣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片段包括具有重鏈CDR1、CDR2及CDR3之重鏈可變區及包含輕鏈CDR1、CDR2及CDR3之輕鏈可變區,來自表1A中顯示的構築體。
表1A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片段包含如表1中之構築體中之一者所顯示的重鏈可變區(VH)。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片段亦可包含如表1A中之構築體中之一者所顯示的輕鏈可變區(VL)。
表1A中鑑定的重鏈及輕鏈序列中之各者之CDR與來自巴匹珠單抗(「Bapi」、「hBP」)之CDR的比對顯示於圖19A及19B中。在一個態樣中,本揭示係關於包含重鏈CDR1、CDR2及CDR3之抗體或其片段,其中CDR1可選自SEQ ID NO: 16、19及20中之任何一者,其中CDR2可選自SEQ ID NO: 17、20、21、22及23中之任何一者且其中CDR3可選自SEQ ID NO: 18、24、25中之任何一者。此外,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片段包含輕鏈CDR1、CDR2及CDR3,其中CDR1可選自SEQ ID NO: 26、29、31及32中之任何一者,其中CDR2可選自SEQ ID NO: 27、33、34及35中之任何一者,且其中CDR3可選自SEQ ID NO: 28、38及39中之任何一者。在該等實施例中之各者中,該重鏈CDR及輕鏈CDR在組合下不同時為SEQ ID NO: 16、17、18、26、27及28。
對以上描述的抗體之蛋白質模型化資訊分析鑑定CDR中的兩種變化,該等變化尤其造成本揭示之抗體的結合力/親和力特性的增加:
CDR-L1:S32Y (在位置32處,Ser變為Tyr),及
CDR-H2:G55S (在位置55處,Gly變為Ser)
結合本文所列抗體所結合的相同抗原決定基的在CDR-L1中的位置32處具有Tyr且在CDR-H2中的位置55處具有Ser之抗類澱粉β抗體預期具有與所列鑑定抗體相同的性質(參見表1A及圖19A及圖19B)。所揭示的在CDR-L1中的位置32處不具有Tyr且在CDR-H2中的位置55處不具有Ser之抗體可修飾為在CDR-L1中的位置32處具有Tyr且在CDR-H2中的位置55處具有Ser且可預期賦予本文鑑定的此類抗體類似的結合性質。
在位置32處具有Tyr之CDR-L1之實例包括SEQ NO: 29及31。在位置55處具有Ser之CDR-H2之實例包括SEQ NO: 20及21。
作為實例,包含在位置32處具有Tyr之CDR-L1及在位置55處具有Ser之CDR-H2之抗體包括具有h2726、h2731、h2727、h2826、h2831、h2926、h2927、h2931、h2929之CDR之抗體(參見表1A)。另外的此類抗體包括包含如下表1B中所闡明的LC CDR 1、2、3及HC CDR 1、2、3之抗體。
表1B
根據針對本文鑑定的抗體所鑑定之結合性質,可鑑定將預期提供類似結合性質的共通序列。例如,在本揭示之實施例中,特異性結合至Aβ肽的抗體或其結合片段可包含具有重鏈CDR1、CDR2及CDR3之重鏈可變區及具有輕鏈CDR1、CDR2及CDR3之輕鏈可變區,如下:
重鏈CDR1包含胺基酸序列GFTFSNX
1GMS,其中X
1係Y或F (SEQ ID NO: 88);
重鏈CDR2包含胺基酸序列SX
1RSGSGRTYYSDNVKG,其中X
1為I或V (SEQ ID NO: 89);
重鏈CDR3包含胺基酸序列YDHYX
1GX
2SDY,其中X
1為S或T及X
2為S或T (SEQ ID NO: 90);
輕鏈CDR1包含胺基酸序列KSSQSLLDYDGKTYLN (SEQ ID NO: 91);
輕鏈CDR2包含胺基酸序列X
1VX
2NRDX
3,其中X
1為K或R,X
2為S或T,及X
3為S或T (SEQ ID NO: 92)。
輕鏈CDR3包含胺基酸序列WQGTHFPRX
1,其中X
1為S或T (SEQ ID NO: 9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輕鏈CDR3包含WQGTHFPRX
1FX
2,其中X
1為S或T且X
2為F或Y (SEQ ID NO: 94)。
可預期提供與本文描述的抗體相似的結合性質的相似共通序列包含具有重鏈CDR1、CDR2及CDR3之重鏈可變區及具有輕鏈CDR1、CDR2及CDR3之輕鏈可變區,如下:
重鏈CDR1包含胺基酸序列GFTFX
1NX
2GMS,其中X
1為S或A,且X
2為Y或F (SEQ ID NO: 95);
重鏈CDR2包含胺基酸序列SX
1RSGX
2X
3RTYYSDNVKG,其中X
1為I或V,X
2為S或G且X
3為S或G (SEQ ID NO: 96);
重鏈CDR3包含胺基酸序列YDHYX
1GX
2SDY,其中X
1為S或T且X
2為S或T (SEQ ID NO: 90);
輕鏈CDR1包含胺基酸序列X
1SSQSLX
2DX
3DGKTYLN,其中X
1為K或R,X
2為V、M或L,且X
3為Y、T或S (SEQ ID NO: 97);
輕鏈CDR2包含胺基酸序列X
1VX
2NRX
3X
4,其中X
1為K或R,X
2為S或T,且X
3為E或D,且X
4為S或T (SEQ ID NO: 98)。
輕鏈CDR3包含胺基酸序列WQGX
1HFPRX
2,其中X
1為S或T,且X
2為S或T (SEQ ID NO: 99)。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輕鏈CDR3包含WQGTHFPRX
1FX
2X
3,其中X
1為S或T,X
2為S或T且X
3為F或Y (SEQ ID NO: 100)。
此外,該等輕鏈及重鏈可變區可與表1A中顯示的輕鏈及重鏈可變區具有至少75%一致性。例如,該等輕鏈及重鏈可變區可與表1A中鑑定的VH及/或VL序列具有75%一致性、80%一致性、85%一致性、90%一致性、95%一致性、96%一致性、97%一致性、98%一致性、99%一致性、或100%一致性。在各種態樣中,VH及VL中的任何序列變異可存在於CDR之外,使得本揭示之VH及VL序列包含表1A中鑑定的CDR,但VH及VL序列之CDR之外的區域(例如不包括CDR之區域)可與表1A中的VH及VL序列之CDR之外的區域具有至少75%一致性。
例如,本揭示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片段可包含與SEQ ID NO: 3、4、5、6及7中之一者具有至少95%一致性之不包括CDR之重鏈可變區、及與SEQ ID NO: 8、9、10、11、12、13、14及15中之一者具有至少95%一致性之不包括CDR之輕鏈可變區。
本揭示之抗體及片段亦可包含與SEQ ID NO: 40具有至少75%一致性的重鏈恆定區。例如,該重鏈恆定區可與SEQ ID NO: 40具有75%一致性、80%一致性、85%一致性、90%一致性、95%一致性、96%一致性、97%一致性、98%一致性、99%一致性、或100%一致性。
本揭示之抗體及片段亦可包含與SEQ ID NO: 41具有至少75%一致性的輕鏈恆定區。例如,該輕鏈恆定區可與SEQ ID NO: 41具有75%一致性、80%一致性、85%一致性、90%一致性、95%一致性、96%一致性、97%一致性、98%一致性、99%一致性、或100%一致性。
與表1A中描述的序列(加上任何恆定區)具有少於100%一致性的變體抗體或片段可與表1A的抗Aβ抗體相差少至1至15個胺基酸殘基,少至1至10個胺基酸殘基,諸如6至10個,少至5個,少至4、3、2或甚至1個胺基酸殘基。「保守胺基酸取代」係其中胺基酸殘基經具有帶有相似電荷之側鏈之胺基酸殘基置換的取代。具有帶有相似電荷之側鏈之胺基酸殘基家族已在此項技術中定義。此等家族包括具有鹼性側鏈之胺基酸(例如離胺酸、精胺酸、組胺酸)、酸性側鏈(例如天冬胺酸、麩胺酸)、不帶電荷之極性側鏈(例如甘胺酸、天冬醯胺酸、麩醯胺酸、絲胺酸、蘇胺酸、酪胺酸、半胱胺酸)、非極性側鏈(例如丙胺酸、纈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脯胺酸、苯丙胺酸、甲硫胺酸、色胺酸)、β-分支鏈側鏈(例如蘇胺酸、纈胺酸、異白胺酸)及芳族側鏈(例如酪胺酸、苯丙胺酸、色胺酸、組胺酸)。或者,可沿著全部或部分編碼序列隨機引入突變,諸如藉由飽和誘變,且可篩選所得突變體的生物學活性,以鑑定保留活性(例如結合Aβ多肽之能力)的突變體。
例如,可僅在抗體分子之框架區中引入突變(亦即,在不包括CDR之區域中)。引入的突變可為沉默或中性錯義突變,亦即對抗體結合抗原之能力沒有效應或效應很小。此等類型之突變可用於最佳化密碼子的使用,或改良雜交瘤的抗體產生。或者,非中性錯義突變可改變抗體的結合抗原之能力。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設計及測試具有所需性質(諸如沒有改變之抗原結合活性或改變之結合活性(例如改良抗原結合活性或改變抗體特異性))之突變體分子。誘變後,經編碼之蛋白質照例經過表現,及可使用本文描述的技術或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例行修飾技術來確定經編碼之蛋白質之功能及/或生物學活性(例如免疫特異性結合Aβ多肽之至少一個抗原決定基之能力)。該抗類澱粉β抗體h2731具有幾種物理化學特性使得其適用於本揭示之方法中,包括例如描述於表2及3中之特性。本文討論另外特性,包括藥物動力學參數。
表 2A
IC 50比率(h2731:hBP) Aβ 1-42原纖維 | IC 50(µg/mL h2731) Aβ聚集物 | EC 50(ng/mL h2731) Aβ 1-42原纖維 | EC 50(h2731 ng/mL) Aβ pE3-42原纖維 |
0.61 | 5.024 | 36.71 | > 100 |
表2A提供h2731結合各種類澱粉β物質(包括Aβ
1-42原纖維、Aβ
1-42聚集物及Aβ
pE3-42原纖維)之IC
50及/或EC
50值資料。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11,440,953號。
使用基於經標記之抗體對抗原塗覆板的結合之競爭(抑制)之檢定來測定h2731之IC
50。然後,將該IC
50除以巴匹珠單抗(hBP)之IC
50以產生半數最大抑制濃度(IC
50)比率,如表2A的欄1中所顯示。0.61的比率證明h2731在結合Aβ
1-42原纖維中之表現優於hBP。使用類似競爭檢定,證明h2731展現5.024 µg/mL之IC
50值(表2A的欄2),該IC
50值比針對hBP所觀測到的IC
50值低數倍。
亦藉由ELISA評估h2731對Aβ
1-42及Aβ
pE3-42原纖維的直接結合(表2A的欄3及4),提供h2731對Aβ
1-42原纖維之EC
50值為36.71 ng/mL。h2731證明對原纖維之強烈親和力及相較於阿杜那單抗顯著更大之結合性。此外,檢定信號(OD490)增加3倍及估計EC
50降低15至20倍指示h2731對原纖維Aβ的總體結合及相對結合性相對於阿杜那單抗增加。
然而,雖然h2731以高表觀親和力結合至全長Aβ的N端,但其不特異性結合至焦麩胺酸修飾之Aβ (Aβ
pE3-42)。h2731以8.1 ng/mL (54 pM)之半數最大有效濃度(EC
50)結合至具有未修飾N端(Aβ
1-42)之原纖維Aβ物質。h2731證明對Aβ
pE3-42的高達100 ng/ml的不可偵測之結合。
表 2B
Abeta:類澱粉β,Aβ;ka:結合速率常數;kd:解離速率常數;KD:表觀平衡解離常數;mAb:單株抗體;R
max:最大反應;SPR:表面電漿共振。
1:1結合ka (1/Ms) | kd (1/s) | 表觀 KD (M) | Rmax (RU) | |
Aβ 1-42原纖維 | 3.72e+5 | 2.62e-5 | 7.04e-11 | 50.7 |
Aß 1-28 | 1.19e+5 | 5.95e-4 | 5.01e-9 | 78.3 |
表2B提供h2731之另外類澱粉β結合資料,包括關於h2731對重組Aβ
1-42原纖維及Aß
1-28單體之結合動力學之資料。如表3A的欄2中所顯示,h2731分別以3.72 x 10
5M
−1s
−1及1.19 x 10
5M
−1s
−1之結合常數結合Aβ
1-42原纖維及Aß
1-28單體。儘管阿杜那單抗以更快結合速率(ka)結合Aβ原纖維,但本揭示之h2731之慢得多的解離速率(kd)導致比阿杜那單抗更大的測量結合性(亦即更低的KD*)。
解離速率資料(kd)係就表3A的欄3中所顯示的h2731而言,分別針對Aβ
1-42原纖維及Aß
1-28單體提供h2731之2.62 x 10
-5s
-1及5.95 x 10
-4s
-1之kd值。藉由ELISA觀測到的本揭示之h2731對原纖維Aβ的增強之相對結合性係藉由SPR平衡結合動力學(表3A的欄4)證實,其指示結合性(表觀KD)比阿杜那單抗大5至11倍,包括對Aß
1-28單體之4至7 nM結合親和力。
在另外實施例中,本揭示之方法可利用數種不同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片段中之一者或多者。特別地,適用於本揭示之方法中之抗體具有本文所討論的生理化學及藥理學特性,其允許使用每月一次皮下投與進行治療上有效之給藥。適用於本揭示之方法中之另外示例性抗類澱粉β抗體包括美國專利第11,440,953號中之彼等,該專利係以其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前述實施例中之各者中,本揭示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片段可為如本文所述的人類化抗體。例如,該抗體可為人類IgG1抗體。此外,該抗體可為全抗體、嵌合抗體、CDR移植抗體或重組抗體。該抗體之片段可為Fab、Fab′、F(ab′)2、Fabc或Fv。片段係藉由重組DNA技術或藉由完整免疫球蛋白之酵素性或化學分離來產生。
可稱本文揭示的抗類澱粉β抗體或結合片段、變體或衍生物以小於或等於5×10
−2sec
−1、10
−2sec
−1、5×10
−3sec
−1或10
−3sec
−1之解離速率(k(off))結合至Aβ或其片段或變體。在某些實施例中,可稱本揭示之抗體以小於或等於5×10
4sec
−1、10
−4sec
−1、5×10
−5sec
−1、或10
−5sec
−1、5×10
−6sec
−1、10
−6sec
−1、5×10
−7sec
−1或10
−7sec
−1之解離速率(k(off))結合Aβ或其片段或變體。
可稱本文揭示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變體或衍生物以大於或等於10
3M−1 sec−1、5×10
3M−1 sec−1、10
4M−1 sec−1或5×10
4M−1 sec−1之結合速率(k(on))結合本文揭示的靶多肽(例如Aβ)或其片段或變體。在某些實施例中,可稱本揭示之抗體以大於或等於10
5M−1 sec−1、5×10
5M−1 sec−1、10
6M−1 sec−1、或5×10
6M−1 sec−1或10
7M−1 sec−1之結合速率(k(on))結合本文揭示的靶多肽(例如Aβ)或其片段或變體。
如本文所述的抗A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變體或衍生物亦可在就其結合親和力Aβ方面進行描繪或指定。結合親和力可包括具有小於5×10
−2M、10
−2M、5×10
−3M、10
−3M、5×10
−4M、10
−4M、5×10
−5M、10
−5M、5×10
−6M、10
−6M、5×10
−7M、10
−7M、5×10
−8M、10
−8M、5×10
−9M、10
−9M、5×10
−10M、10
−10M、5×10
−11M、10
−11M、5×10
−12M、10
−12M、5×10
−13M、10
−13M、5×10
−14M、10
−14M、5×10
−15M或10
−15M之解離常數或Kd之彼等。
本揭示之藥劑可視需要與至少部分有效治療類澱粉生成性疾病的其他藥劑組合投與。在阿茲海默氏症及唐氏症候群之情況下,其中類澱粉沉積發生在腦中,本揭示之藥劑亦可與增加本揭示之藥劑穿過血腦障壁的其他藥劑結合投與。
重組抗體的表現
本揭示亦關於編碼抗體之重組多核苷酸,其在表現時包含本揭示之抗體之重鏈及輕鏈CDR。本文提供示例性多核苷酸,其在表現時編碼包含單株抗體之重鏈及輕鏈CDR之多肽鏈(例如SEQ ID NO: 42至SEQ ID NO: 69),其編碼可變輕鏈及重鏈多肽、及其CDR,根據SEQ ID NO: 1至SEQ ID NO: 39。由於密碼子簡併性,其他多核苷酸序列容易地取代彼等序列。
人類化及人類抗體通常藉由重組表現產生。將編碼可連接至恆定區的人類化輕鏈及重鏈可變區之核酸插入至表現載體中。該等輕鏈及重鏈可選殖於相同或不同表現載體中。編碼免疫球蛋白鏈之DNA區段係可操作地連接至表現載體中的控制序列,從而確保免疫球蛋白多肽的表現。表現控制序列包括但不限於啟動子(例如天然相關或異源啟動子)、信號序列、增強子元件及轉錄終止序列。較佳地,表現控制序列係能夠轉形或轉染真核宿主細胞之載體中的真核啟動子系統。一旦載體已整合至適宜宿主中,立刻將宿主維持在適於核苷酸序列的高程度表現及交叉反應抗體的收集及純化之條件下。
此等表現載體通常作為離合染色小體(episome)或作為宿主染色體DNA之組成部分在宿主生物中複製。通常,表現載體包含選擇標記(例如安比西林(ampicillin)抗性、潮黴素抗性、四環素抗性或新黴素抗性)以允許偵測彼等經所需DNA序列轉形之細胞。
一種可用於選殖本揭示之多核苷酸之原核宿主係大腸桿菌(
E. coli)。適合使用的其他微生物宿主包括桿菌,諸如枯草桿菌(
Bacillus subtilus)及其他腸桿菌科,諸如沙門氏菌(
Salmonella)、沙雷氏菌(
Serratia)及各種假單胞菌(
Pseudomonas)物種。在此等原核宿主中,亦可製備表現載體,其將通常含有與宿主細胞相容之表現控制序列(例如複製起點)。此外,將存在任何數目之多種熟知啟動子,諸如乳糖啟動子系統、色胺酸(trp)啟動子系統、β-內醯胺酶啟動子系統或來自噬菌體λ之啟動子系統。該等啟動子通常控制表現,視需要與操縱子序列一起,且具有核糖體結合位點序列及類似者,用於啟動及完成轉錄及轉譯。
其他微生物(諸如酵母)亦可用於表現。酵母菌屬(
Saccharomyces)係一種較佳酵母宿主,其具有適宜載體,該等載體具有表現控制序列(例如啟動子)、複製起點、終止序列及類似者,視需要而定。典型啟動子包括3-磷酸甘油酸激酶及其他糖酵解酵素。誘導型酵母啟動子尤其包括來自醇脫氫酶、異細胞色素C (isocytochrome C)及負責麥芽糖及半乳糖利用的酵素之啟動子。此外,植物(例如水稻、菸草)可用於表現。
亦可使用哺乳動物組織細胞培養物以表現及產生本揭示之多肽(例如編碼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之多核苷酸)。真核細胞可特別有用,因為此項技術中已開發許多能夠分泌異源蛋白質(例如完整免疫球蛋白)之適宜宿主細胞系,且包括CHO細胞系、各種Cos細胞系、HeLa細胞(較佳地,骨髓瘤細胞系)或經轉形之B細胞或雜交瘤。較佳地,該等細胞係非人類的。此等細胞之表現載體可包含表現控制序列,諸如複製起點、啟動子及增強子、及必要加工資訊位點,諸如核糖體結合位點、RNA剪接位點、聚腺苷酸化位點及轉錄終止子序列。較佳表現控制序列係源自免疫球蛋白基因、SV40、腺病毒、牛乳頭瘤病毒、巨大細胞病毒及類似者之啟動子。
可將抗體編碼序列併入轉基因中以引入至轉基因動物之基因組中且隨後在轉基因動物之乳中表現。適宜轉基因包括與來自乳房特異性基因(諸如酪蛋白或β乳球蛋白)之啟動子及增強子可操作連接的輕鏈及/或重鏈的編碼序列。
含有所關注的多核苷酸序列(例如重鏈及輕鏈編碼序列及表現控制序列)之載體可藉由熟知方法轉移至宿主細胞中,該等方法根據細胞宿主之類型而變化。例如,氯化鈣轉染通常用於原核細胞,而磷酸鈣處理、電穿孔、脂質轉染、基因槍(biolistics)或基於病毒之轉染可用於其他細胞宿主。用於轉形哺乳動物細胞之其他方法包括使用聚凝胺、原生質體融合、脂質體、電穿孔及顯微注射(一般參見,Sambrook等人,同上)。對於轉基因動物的產生,轉基因可顯微注射至受精卵母細胞中,或可併入至胚胎幹細胞之基因組中,且將此類細胞之細胞核轉移至去核卵母細胞中。
當將重鏈及輕鏈選殖於單獨表現載體上時,載體經共轉染以達成完整免疫球蛋白的表現及組裝。一旦表現,本揭示之完整抗體、其二聚體、個別輕鏈及重鏈或其他免疫球蛋白形式可根據此項技術之標準程序進行純化,包括硫酸銨沉澱、親和管柱(例如Protein A)、管柱層析、HPLC純化、凝膠電泳及類似者。對於醫藥用途,以至少約90至95%同質性的實質上純免疫球蛋白為較佳,且以98至99%或更高同質性為最佳。
增加含有所關注的多核苷酸序列之表現載體之拷貝數作為增加抗體或抗體片段的產生的方式係合需的。出於此目的基因操縱細胞且隨後選擇最佳細胞之許多方法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此等方法通常包括「擴增」步驟以增加所併入表現載體之拷貝數來提高所需蛋白質所獲得的產率。過去已報導擴增方法,例如Bebbington及Hentschel (DNA Cloning Volume III (IRL press,1987))。許多可選擇之標記中之任何者通常呈核酸序列之形式,其編碼參與宿主細胞代謝且對於其在某些培養基條件下的存活必不可少的酵素,可操作地連接至表現載體,藉此於選擇可選擇之標記後即可促進所需蛋白質的表現。當蛋白質之效價(titer)不可接受地升高時,可使針對高拷貝數所選擇的細胞經受進一步的擴增方法。此類方法可涉及使細胞經受某些抑制可選擇之標記(例如甲胺喋呤及二氫葉酸還原酶、甲硫胺酸亞碸亞胺及麩醯胺酸合成酶、多重抗藥性(multidrug resistance)/阿黴素)的毒性藥物。透過此種抑制,可選擇具有該標記之表現程度增加之細胞群體。此通常會導致類似功能連接之表現盒之表現程度增加。評估經受擴增方法的個別細胞中的載體拷貝數直至達到蛋白質產生的平台,較佳至少約100 mg/ml/10
6個細胞/24小時。於隨後篩選透過此類選擇及擴增生長的純系之效價/產量以選擇最佳純系且然後進一步評估。自此種滴定及篩選,通常鑑定一個或少量純系用於隨後產生一或多種所需蛋白質且於隨後單獨使用其。
醫藥組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Aβ抗體或其片段作為醫藥組合物之一部分投與。已知針對有需要個體製備包含抗A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變體或衍生物之醫藥組合物之幾種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抗A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經調配用於非經腸投與。在實例實施例中,該等抗A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經調配用於皮下注射。
就本揭示之目的而言,抗A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變體或衍生物之醫藥有效量意指足以達成對標靶的有效結合且足以達成例如在不影響血管類澱粉下減少腦類澱粉斑塊,或在抗A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長期投與期間使微出血的發生最小化之效益之量。在一些實施例中,抗A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變體或衍生物以有效量穿過血腦障壁以減少腦類澱粉斑塊。
與載劑材料組合以產生單一劑型的抗Aβ抗體或其片段、變體或衍生物之量將根據所治療的個體及特定投與模式而變化。亦可調整劑量方案以提供最佳所需反應(例如治療或預防反應)。
本揭示提供幾種醫藥有效量之抗A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約20 mg至約200 mg及本文所揭示的另外量及/或範圍)。本揭示因此提供一種包含此等量之醫藥組合物於本文所揭示的方法中之用途。此類醫藥有效量可以單次劑量、多劑量或在確定的時間段內以輸注形式投與。在實例實施例中,此等醫藥組合物以單次劑量投與。在實例實施例中,此等醫藥組合物以單次皮下注射投與。
例如,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一次。
在一些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一次。
在一些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將個體從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一次。
例如,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一次。
在一些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一次。
在一些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將個體從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一次。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40 mg至約5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65 mg至約7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在實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195 mg至約20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
在實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4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在實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7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在實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在實例實施例中,此等醫藥組合物約每3至5週以單次皮下注射投與一次(例如約每4週一次)。
已知製備抗A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變體或衍生物並對有需要個體投與其之幾種方法。抗A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變體或衍生物之投與途徑可為例如周邊、經口、中樞(例如鞘內、顱內)、非經腸、藉由吸入或局部。
如本文所討論,可調配抗A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變體或衍生物以便促進活性劑的投與及促進活性劑之穩定性。在某些實施例中,根據本揭示之醫藥組合物包含醫藥上可接受、非毒性、無菌載劑諸如生理鹽水、非毒性緩衝液、防腐劑及類似者。就本申請案之目的而言,抗A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變體或衍生物之醫藥有效量應被認為意指足以達成對標靶的有效結合且足以達成例如在不影響血管類澱粉下減少腦類澱粉斑塊,或在抗A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長期投與期間使微出血的發生最小化之效益之量。在一些實施例中,抗A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變體或衍生物可以有效量穿過血腦障壁以減少腦類澱粉斑塊。
用於本揭示中的醫藥組合物包含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包括例如離子交換劑、氧化鋁、硬脂酸鋁、卵磷脂、血清蛋白(諸如人類血清白蛋白)、緩衝物質(諸如磷酸鹽)、甘胺酸、山梨酸、山梨酸鉀、飽和植物脂肪酸之部分甘油酯混合物、水、鹽或電解質諸如硫酸魚精蛋白、磷酸氫二鈉、磷酸氫鉀、氯化鈉、鋅鹽、膠態二氧化矽、三矽酸鎂、聚乙烯吡咯啶酮、以纖維素為主之物質、聚乙二醇、羧甲基纖維素鈉、聚丙烯酸酯、蠟、聚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及羊毛脂。
微生物之作用之預防可藉由各種抗細菌劑及抗真菌劑,例如對羥基苯甲酸酯、氯丁醇、苯酚、抗壞血酸、硫柳汞及類似者來達成。在許多情況下,可在組合物中包含等滲劑,例如糖、多元醇或鹽。可注射組合物的延長吸收可藉由在該組合物中包含延遲吸收的試劑(例如單硬脂酸鋁及明膠)來實現。
非經腸調配物可為單次推注劑量、輸注或負荷推注劑量,然後是維持劑量。此等組合物可以特定固定或可變間隔投與,例如每天一次,或「根據需要」地投與。
適於非經腸投與之製劑包括無菌水性溶液或非水性溶液、懸浮液及乳液。非水性溶劑之實例係丙二醇、聚乙二醇、植物油(諸如橄欖油)及可注射有機酯(諸如油酸乙酯)。水性載劑包括水、酒精/水溶液、乳液或懸浮液,包括鹽水及緩衝介質。非經腸載劑包括氯化鈉溶液、林格氏右旋糖(Ringer's dextrose)、右旋糖及氯化鈉、乳酸化林格氏或不揮發油。靜脈內媒劑包括流體及營養補充劑、電解質補充劑(諸如彼等基於林格氏右旋糖者)及類似者。亦可存在防腐劑及其他添加劑,諸如例如抗微生物劑、抗氧化劑、螯合劑及惰性氣體及類似者。此外,根據醫藥組合物之所欲用途,本揭示之醫藥組合物可包含其他試劑,諸如多巴胺或精神藥理學藥物。
與載劑材料組合以產生單一劑型的抗Aβ抗體或其片段、變體或衍生物之量將根據所治療的宿主及特定投與模式而變化。該組合物可以單次劑量、多劑量或在確定的時間段內以輸注形式投與。亦可調整劑量方案以提供最佳所需反應(例如治療或預防反應)。
如本文所用,術語「周邊投與」包括例如靜脈內、動脈內、腹膜內、肌肉內、皮下、鼻內、眼內/玻璃體內、直腸或陰道投與。雖然所有此等投與形式均清楚地視為在本揭示之範疇內,但投與形式之一個實例將係用於注射,特別是用於皮下、靜脈內或動脈內注射或滴注之溶液。用於注射之適宜醫藥組合物可包含緩衝液、表面活性劑,視需要的穩定劑等。用於周邊投與之製劑包括無菌水性溶液或非水性溶液、懸浮液及乳液。亦可存在防腐劑及其他添加劑,諸如例如抗微生物劑、抗氧化劑、螯合劑及惰性氣體及類似者。
本揭示之治療組合物通常實質上不含非所欲污染物。此意指該試劑通常係至少50% w/w純的干擾蛋白及藉由其產生或純化產生之其他污染物,但不排除將該試劑與過量的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或意欲促進其使用之其他媒劑組合之可能性。有時,單株抗體(或其他治療劑)係至少60%、70%、80%、90%、95%或99% w/w純的干擾蛋白及來自產生或純化之污染物。
藥物動力學終點
本揭示提供針對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給藥方案,其經設計成在個體中達成適合於清除類澱粉斑塊及/或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例如阿茲海默氏症)之藥物暴露特徵。對此,本揭示提供投與抗類澱粉β抗體以達成個體中之特定藥物動力學終點(包括(例如)適合於斑塊清除及/或治療疾病之以下參數的值)之方法:在給藥間隔內之平均濃度(C
ave)、在給藥間隔內之穩態濃度(C
ss)、在給藥間隔內之最大濃度(C
max)、自時間零至無窮大之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
0-∞、及在給藥間隔內之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
0-tau)。在各種實施例中,此等藥物動力學終點可在自個體收集的許多體液(包括例如全血、血清、血漿及/或CSF)中進行評估。
最大藥物濃度(C
max)
因此,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其包括對該個體皮下投與足以達成約30 µg/mL至約60 µg/mL之C
max值(穩態C
max值)之劑量之抗Aβ抗體。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其包括對該個體皮下投與足以達成約30 µg/mL至約60 µg/mL之C
max值之劑量之抗Aβ抗體。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將個體從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方法,其包括對該個體皮下投與足以達成約30 µg/mL至約60 µg/mL之C
max值之劑量之抗Aβ抗體。在實例實施例中,該抗A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在該個體中達成約30 µg/mL至約60 µg/mL (例如約35 µg/mL至約60 µg/mL、約40 µg/mL至約60 µg/mL、約45µg/mL至約60 µg/mL、約30 µg/mL至約55 µg/mL、約35 µg/mL至約55 µg/mL、約30 µg/mL至約50 µg/mL、或約35 µg/mL至約50 µg/mL)之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C
max。在一些實施例中,該C
max值為穩態血清C
max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C
max值為穩態血漿C
max值。
平均藥物濃度(C
ave)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其包括對該個體皮下投與足以達成約20 µg/mL至約40 µg/mL之血清C
ave值之劑量之抗Aβ抗體。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其包括對該個體皮下投與足以達成約20 µg/mL至約40 µg/mL之血清C
ave值之劑量之抗Aβ抗體。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將個體從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方法,其包括對該個體皮下投與足以達成約20 µg/mL至約40 µg/mL之血清C
ave值之劑量之抗Aβ抗體。在實例實施例中,該抗A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在個體中達成約20 µg/mL至約40 µg/mL (例如約23 µg/mL至約40 µg/mL、約25 µg/mL至約40 µg/mL、約28 µg/mL至約40 µg/mL、約30 µg/mL至約40 µg/mL、約35 µg/mL至約40 µg/mL、約20 µg/mL至約38 µg/mL、約23 µg/mL至約38 µg/mL、約25 µg/mL至約38 µg/mL、約28 µg/mL至約38 µg/mL、約20 µg/mL至約35 µg/mL、約20 µg/mL至約30 µg/mL、或約25 µg/mL至約30 µg/mL)之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C
max。在一些實施例中,該C
ave值為穩態血清C
ave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C
ave值為穩態血漿C
ave值。
給藥間隔之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
0-tau)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其包括對該個體皮下投與足以達成 給藥間隔之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
0-tau)值為約15,000 hr*ug/mL至約30,000 hr*ug/mL之劑量之抗Aβ抗體。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其包括對該個體皮下投與足以達成約15,000 hr*ug/mL至約30,000 hr*ug/mL之AUC
0-tau值之劑量之抗Aβ抗體。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將個體從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方法,其包括對該個體皮下投與足以達成約15,000 hr*ug/mL至約30,000 hr*ug/mL之AUC
0-tau值之劑量之抗Aβ抗體。在實例實施例中,該抗A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在該個體中達成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AUC
0-tau值(穩態AUC
0-tau值)為約15,000 hr*ug/mL至約30,000 hr*ug/mL (例如16,000 hr*ug/mL至約30,000 hr*ug/mL、18,000 hr*ug/mL 至約30,000 hr*ug/mL、20,000 hr*ug/mL至約30,000 hr*ug/mL、22,000 hr*ug/mL至約30,000 hr*ug/mL、或25,000 hr*ug/mL至約30,000 hr*ug/mL)。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在該個體中達成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AUC
0-tau值(穩態AUC
0-tau值)為約15,000 hr*ug/mL至約25,000 hr*ug/mL (例如16,000 hr*ug/mL至約25,000 hr*ug/mL、18,000 hr*ug/mL 至約25,000 hr*ug/mL、20,000 hr*ug/mL至約25,000 hr*ug/mL、或22,000 hr*ug/mL至約25,000 hr*ug/mL)。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UC
0-tau值為穩態血清AUC
0-tau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UC
0-tau值為穩態血漿AUC
0-tau值。
類澱粉斑塊清除率
本揭示進一步提供一種抗類澱粉β抗體於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用途。已顯示類澱粉斑塊減少與用抗類澱粉β抗體治療期間認知能力下降之減緩相關聯。參見,例如M. Shi等人,
Impact of Anti-amyloid-β Monoclonal Antibodies on the Pathology and Clinical Profile of Alzheimer’s Disease: A Focus on Aducanumab and Lecanemab. 14 Front. Aging Neurosci. 1 (2022);C.H. van Dyck等人,
Lecanemab in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388 N. Engl. J. Med. 9 (2023)。事實上,FDA基於來自於臨床試驗之斑塊減少數據授予加速批準阿杜那單抗及侖卡奈單抗二者。
因此,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具有類澱粉斑塊的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a) 約每4週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組合物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及
(b) 減少該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
腦類澱粉斑塊之偵測係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方法進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藉由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PET)成像評估類澱粉。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類澱粉減少係藉由PET確定。PET成像劑係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且包括18F-氟貝他吡(18F-florbetapir)、氟比他班F18 (florbetaben F18)及氟美他莫F18 (flutemetamol F18)。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PET測定之類澱粉斑塊係以複合標準攝取值比率(SUVR)定量。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PET測定之類澱粉斑塊係使用類百分位量表來計算。在一些實施例中,類澱粉斑塊負荷之變化係藉由隨著時間的推移SUVR之變化來測定。在一些實施例中,類澱粉斑塊負荷之變化係藉由隨著時間的推移類百分位之變化測定。參見Navitsky M、Joshi AD、Kennedy I等人,Standardization of amyloid quantitation with florbetapir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ratios to the Centiloid scale, Alzheimers Dement 2018 14:1565-71及Oshi AD、Pontecorvo MJ、Lu M等人,A Semiautomated Method for Quantification of F 18 Florbetapir PET Images,J Nucl Med. 2015;56(11):1736-41。
因此,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a) 約每4週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20 mg至約200 mg (例如約45 mg、約70 mg、約150 mg或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組合物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及
(b) 減少該個體中藉由PET測定之類澱粉斑塊。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其包括:
(a) 觀測自該個體之第一PET掃描獲得的第一類澱粉斑塊值;
(b) 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包含約20 mg至約200 mg (例如約45 mg、約70 mg、約150 mg或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組合物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或
(c) 觀測自該個體之第二PET掃描獲得的第二類澱粉斑塊值;及
(d) 比較該第一類澱粉斑塊值與該第二類澱粉斑塊值,藉此觀測到該個體中類澱粉斑塊之減少。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具有類澱粉斑塊的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a) 對該個體進行第一PET掃描,藉此觀測到第一類澱粉斑塊值;
(b) 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20 mg至約200 mg (例如約45 mg、約70 mg、約150 mg或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組合物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c) 對該個體進行第二PET掃描,藉此觀測到第二類澱粉斑塊值;及
(d) 比較該第一類澱粉斑塊值與該第二類澱粉斑塊值,藉此觀測到該個體中類澱粉斑塊之減少。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其包括:
(a) 觀測自該個體之第一PET掃描獲得的第一類澱粉斑塊值;
(b) 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包含約20 mg至約200 mg (例如約45 mg、約70 mg、約150 mg或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組合物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或
(c) 觀測自該個體之第二PET掃描獲得的第二類澱粉斑塊值;及
(d) 比較該第一類澱粉斑塊值與該第二類澱粉斑塊值,藉此觀測到該個體中類澱粉斑塊之減少。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減少具有類澱粉斑塊的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a) 對該個體進行第一PET掃描,藉此觀測到第一類澱粉斑塊值;
(b) 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20 mg至約200 mg (例如約45 mg、約70 mg、約150 mg或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組合物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c) 對該個體進行第二PET掃描,藉此觀測到第二類澱粉斑塊值;及
(d) 比較該第一類澱粉斑塊值與該第二類澱粉斑塊值,藉此觀測到該個體中類澱粉斑塊之減少。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該個體中之類澱粉β斑塊(亦即腦類澱粉β斑塊)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導致在該個體中達成腦類澱粉β斑塊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達成藉由PET評估的腦類澱粉β斑塊之減少。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導致在該患者中達成腦類澱粉β斑塊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患者達成藉由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PET)評估的腦類澱粉β斑塊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與基線相比減少至少約10類百分位(例如至少約15類百分位、至少約20類百分位、至少約25類百分位或至少約30類百分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與基線相比減少至少約30類百分位(例如至少約35類百分位、至少約40類百分位、至少約45類百分位、至少約50類百分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6個月後(例如在治療約24週後)發生。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12個月後達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18個月後達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減少至少約10類百分位(例如至少約15類百分位、至少約20類百分位、至少約25類百分位或至少約30類百分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6個月後減少至少約30類百分位(例如至少約35類百分位、至少約40類百分位、至少約45類百分位、至少約50類百分位、至少約55類百分位、或至少約60類百分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6個月後達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12個月後達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18個月後達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減少約10類百分位至約90類百分位(例如約20類百分位至約90類百分位、約30類百分位至約90類百分位、約40類百分位至約90類百分位、或約50類百分位至約90類百分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減少約10類百分位至約80類百分位(例如約20類百分位至約80類百分位、約30類百分位至約80類百分位、約40類百分位至約80類百分位、或約50類百分位至約80類百分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減少約10類百分位至約70類百分位(例如約20類百分位至約70類百分位、約30類百分位至約70類百分位、約40類百分位至約70類百分位、或約50類百分位至約70類百分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減少約10類百分位至約60類百分位(例如約20類百分位至約60類百分位、約30類百分位至約60類百分位、約40類百分位至約60類百分位、或約50類百分位至約60類百分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6個月後達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12個月後達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18個月後達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約6個月後減少至少約10類百分位(例如至少約15類百分位、至少約20類百分位、至少約25類百分位或至少約30類百分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約6個月後減少至少約30類百分位(例如至少約35類百分位、至少約40類百分位、至少約45類百分位或至少約50類百分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減少約10類百分位、約15類百分位、約20類百分位、約25類百分位、約30類百分位、約35類百分位、約40類百分位、約45類百分位、約50類百分位、約55類百分位、約60類百分位、約65類百分位、約70類百分位、約75類百分位、約80類百分位、約85類百分位、約90類百分位或約95類百分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6個月後達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12個月後達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18個月後達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約6個月後減少約10類百分位至約80類百分位(例如約20類百分位至約80類百分位、約30類百分位至約80類百分位、約10類百分位至約60類百分位或約10類百分位至約50類百分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約6個月後減少約30類百分位至約70類百分位(例如約40類百分位至約70類百分位、約50類百分位至約70類百分位、約30類百分位至約60類百分位或約30類百分位至約50類百分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約12個月後減少至少約25類百分位(例如至少約35類百分位、至少約40類百分位、至少約45類百分位或至少約50類百分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約12個月後減少至少約40類百分位(例如至少約45類百分位、至少約50類百分位、至少約55類百分位或至少約60類百分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約12個月後減少約20類百分位至約90類百分位(例如約30類百分位至約90類百分位、約40類百分位至約90類百分位、約20類百分位至約80類百分位、或約20類百分位至約70類百分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約12個月後減少約45類百分位至約80類百分位(例如約50類百分位至約80類百分位、約55類百分位至約80類百分位、約45類百分位至約75類百分位或約45類百分位至約70類百分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約18個月後減少至少約35類百分位(例如至少約40類百分位、至少約45類百分位、至少約50類百分位或至少約55類百分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約18個月後減少至少約50類百分位(例如至少約55類百分位、至少約60類百分位、至少約65類百分位或至少約70類百分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約18個月後減少約30類百分位至約100類百分位(例如約40類百分位至約100類百分位、約50類百分位至約100類百分位、約30類百分位至約95類百分位、或約30類百分位至約90類百分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約18個月後減少約50類百分位至約85類百分位(例如約65類百分位至約85類百分位、約70類百分位至約85類百分位、約50類百分位至約80類百分位或約50類百分位至約75類百分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導致該患者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減少包括與基線相比減少至少20% (例如至少22%、至少25%、至少27%、至少30%、至少32%、至少35%或至少37%),與基線相比減少至少40% (例如至少41%、至少42%、至少43%、至少44%、至少45%、至少46%、至少47%、至少48%、至少49%或至少50%)。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腦類澱粉β斑塊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至少約30% (例如至少約40%、至少約45%、至少約50%、至少約55%、至少約60%、至少約65%或至少約70%)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約30%至約100% (例如約40%至約100%、約50%至約100%、約60%至約100%或約70%至約100%)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減少包括約30%至約90% (例如約40%至約90%、約50%至約90%、約60%至約90%或約70%至約90%)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約30%至約80% (例如約40%至約80%、約50%至約80%或約60%至約80%)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約30%至約70% (例如約40%至約70%或約50%至約70%)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約25%、約30%、約35%、約40%、約45%、約50%、約55%、約60%、約65%、約70%、約75%、約80%、約85%、約90%、約95%或約100%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6個月後達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12個月後達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18個月後達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約6個月後至少約20% (例如至少25%、至少約30%、至少約35%、至少約40%、至少約45%或至少約50%)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約6個月後約20%至約90% (例如約30%至約90%、約40%至約90%或約50%至約90%)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減少包括在治療約6個月後約30%至約70% (例如約35%至約70%、約40%至約70%、約30%至約65%或約30%至約60%)之減少。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約12個月後至少約30% (例如至少35%、至少約40%、至少約45%、至少約50%、至少約55%或至少約60%)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約12個月後約30%至約100% (例如約40%至約100%、約50%至約100%、或約50%至約90%)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減少包括在治療約12個月後約60%至約100% (例如約65%至約100%、約70%至約100%、約65%至約95%、或約65%至約90%)之減少。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約18個月後至少約40% (例如至少45%、至少約50%、至少約55%、至少約60%、至少約65%或至少約70%)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在治療約18個月後約40%至約100% (例如約50%至約100%、約60%至約100%或約50%至約90%)之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減少包括在治療約18個月後約65%至約100% (例如約70%至約100%、約75%至約100%、約65%至約95%或約65%至約90%)之減少。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導致該患者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與基線相比減少至少0.05個PET標準更新值比率(「SUVr」)單位(例如至少0.10個PET SUVr單位、至少0.15個PET SUVr單位、至少0.20個PET SUVr單位或至少0.25個PET SUVr單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與基線相比減少至少0.25個PET SUVr單位(例如至少0.30個PET SUVr單位、至少0.35個PET SUVr單位、或至少0.40個PET SUVr單位、或至少0.45個PET SUVr)。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與基線相比減少至少0.50個PET SUVr單位(例如至少0.55個PET SUVr單位、至少0.60個PET SUVr單位、或至少0.65個PET SUVr單位、或至少0.70個PET SUVr)。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6個月後(例如在治療約24週後)發生。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12個月後(例如在治療約48週後)發生。在一些實施例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18個月後(例如在治療約72週後)發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導致在該患者中達成類澱粉陰性狀態。在一些實施例中,將該患者從類澱粉陽性狀態轉變為類澱粉陰性狀態。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將個體從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a) 約每4週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組合物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及
(b) 減少該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使得該個體為類澱粉陰性,藉由PET確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將至少約10% (例如至少約15%、至少約20%、至少約25%、至少約30%、至少約45%、或至少約50%)的個體從類澱粉陽性狀態轉變為類澱粉陰性狀態。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將約10%至約90% (例如約20%至約90%、約30%至約90%、約40%至約90%、約10%至約80%、約10%至約70%、或約10%至約60%)的個體從類澱粉陽性狀態轉變為類澱粉陰性狀態。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將約30%至約80% (例如約40%至約80%、約50%至約80%、約30%至約70%、或約30%至約60%)的個體從類澱粉陽性狀態轉變為類澱粉陰性狀態。在一些實施例中,類澱粉陽性及/或類澱粉陰性狀態係藉由PET評估。在一些實施例中,類澱粉陰性狀態之達成在治療約6個月(例如約24週)後發生。在一些實施例中,類澱粉陰性狀態之達成在治療約12個月(例如約48週)後發生。在一些實施例中,類澱粉陰性狀態之達成在治療約18個月(例如約72週)後發生。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在約6個月後將至少約5% (例如至少約10%、至少約15%、至少約20%、或至少約25%)的個體從類澱粉陽性狀態轉變為類澱粉陰性狀態。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在約6個月後將約5%至約50% (例如約10%至約50%、約20%至約50%、約10%至約45%、或約10%至約40%)的個體從類澱粉陽性狀態轉變為類澱粉陰性狀態。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在約6個月後將約10%至約40% (例如約15%至約40%、約20%至約40%、約10%至約35%、或約10%至約30%)的個體從類澱粉陽性狀態轉變為類澱粉陰性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在約12個月後將至少約15% (例如至少約20%、至少約25%、至少約30%、或至少約35%)的個體從類澱粉陽性狀態轉變為類澱粉陰性狀態。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在約12個月後將約15%至約80% (例如約20%至約80%、約30%至約80%、約15%至約75%、或約15%至約70%)的個體從類澱粉陽性狀態轉變為類澱粉陰性狀態。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在約12個月後將約30%至約60% (例如約35%至約60%、約40%至約60%、約30%至約55%、或約30%至約50%)的個體從類澱粉陽性狀態轉變為類澱粉陰性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在約18個月後將至少約25% (例如至少約30%、至少約35%、至少約40%、或至少約45%)的個體從類澱粉陽性狀態轉變為類澱粉陰性狀態。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在約18個月後將約25%至約100% (例如約30%至約100%、約40%至約100%、約25%至約95%、或約25%至約90%)的個體從類澱粉陽性狀態轉變為類澱粉陰性狀態。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在約18個月後將約40%至約80% (例如約45%至約80%、約50%至約80%、約40%至約75%、或約40%至約70%)的個體從類澱粉陽性狀態轉變為類澱粉陰性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中之腦類澱粉β斑塊係在治療開始後約3個月、6個月、12個月及/或18個月測定。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中之腦類澱粉β斑塊係在治療開始後約每月一次、約每3個月一次、約每6個月一次或約每年一次測定。
認知能力下降
認知能力下降係神經退化性疾病(包括阿茲海默氏症)之一個特徵。阿茲海默氏症中之認知能力下降之初始階段可表現為健忘。然而,隨著該疾病進展,認知能力下降之效應更廣泛地影響患者的生活及行為,影響執行功能、語言技能及視空間處理。此進而可導致決策、解決問題及獨立生活方面的問題。最後,阿茲海默氏症導致明顯的認知能力下降及失智,導致受影響的基本記憶保留及簡單日常活動之損害。
最近的證據已證明腦類澱粉負荷減少與阿茲海默氏症患者中之認知能力下降減緩之間存在聯繫。參見,例如Y. Zhang等人,
Amyloid β-based therapy for Alzheimer’s disease: challenges, successes and future ,8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248 (2023)。例如,多奈單抗(donanemab)之2期臨床試驗顯示腦類澱粉負荷減少及認知能力下降減緩。最近,侖卡奈單抗之3期臨床亦報告腦類澱粉斑塊之減少及認知能力下降之減緩。有鑑於此最新臨床證據,清除類澱粉斑塊與減緩患者中之認知能力下降之間出現因果關係。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阿茲海默氏症可包括減緩、停止及/或逆轉個體中之認知能力下降。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減緩、停止及/或逆轉認知功能之下降。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治療包括減少(例如減緩或停止)認知功能之下降。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治療包括減緩認知功能之下降。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治療包括停止認知功能之下降。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治療包括逆轉認知功能之下降。
各種認知評估工具可用且可與本發明之方法結合使用,包括(例如)簡短精神狀態檢查(Mini-Mental State Exam,MMSE)、阿茲海默氏症綜合評分(Alzheimer’s Disease Composite Score,ADCOMS)、阿茲海默氏症評估量表-認知(ADAS-COG) (包括例如14項阿茲海默氏症評估量表-認知(ADAS-Cog14))、輕度認知障礙之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DCS-ADL-MCI)、臨床醫生面談為基礎的印象(Clinician Interview-Based Impression,CIBI)、神經測試組合(Neurological Test Battery,NTB)、失智之殘疾評估(DAD)、多套臨床失智總和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sum of boxes,CDR-SB)、神經精神評估量表(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減緩、停止及/或逆轉認知能力下降,使用此等認知評估工具中之一者評估。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之方法進一步包括藉由此等認知評估工具中之至少一者監測該個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認知功能係藉由以下CRD-SB、ADAS-Cog14、ADCOMS及ADCS MCI-ADL中之至少一者測定。在一些實施例中,認知功能係使用CRD-SB測定。在一些實施例中,認知功能係使用ADAS-Cog14測定。在一些實施例中,認知功能係使用ADCOMS測定。在一些實施例中,認知功能係使用ADCS MCI-ADL測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認知功能係在多個情況測定,諸如在投與該劑量前及在投與該劑量後第4週、第16週、6個月及/或1年。在一些實施例中,認知功能係在治療開始後約3個月、6個月、12個月及/或18個月測定。在一些實施例中,認知功能係在治療開始後一個月約一次、每3個月約一次、每6個月約一次或每年約一次測定。
生物標誌物調節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調節個體中之生物標誌物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一次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組合物,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提供一種調節個體中之生物標誌物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兩次(例如約每2週一次)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10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組合物,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提供一種調節個體中之生物標誌物之方法,其包括約每4週兩次(例如約每2週一次)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10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組合物,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類澱粉β比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生物標誌物包括該個體中之Aβ 42/40比率。該Aβ
42/Aβ
40比率(例如CSF及/或血液中類澱粉β
42與類澱粉β
40之比率)已證明與AD之既定指標(包括類澱粉PET及CSF生物標誌物)相關聯,其中較低Aβ
42/Aβ
40比率(例如Aβ42/40比率<0.150)對應於較高類澱粉斑塊負荷。參見,例如C. Delaby等人,
The Aβ1–42/Aβ1–40 ratio in CSF is more strongly associated to tau markers and clinical progression than Aβ1–42 alone,14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 20 (2022);X. Chang等人,
A Review of Application of Aβ42/40 Ratio in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90 J. Alzheimer’s Disease 495 (2002)。例如,總血漿Aβ
42/Aβ
40比率已證明在鑑定苦於輕度認知障礙(MCI)折磨的個體、預測失智之進展、及偵測藉由FDG-PET顯示的潛在AD病理學、類澱粉-PET及CSF生物標誌物方面具有價值。參見,例如V. Perez-Grijalba等人,
Plasma Aβ42/40 Ratio Detects Early Stag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Correlates with CSF and Neuroimaging Biomarkers in the AB255 Study. 6 J. Preven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34,(2019)。因此,Aβ
42/Aβ
40比率之變化可用於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追蹤個體,例如,其中該Aβ
42/Aβ
40比率之增加表示治療期間類澱粉斑塊負荷之減少。
此外,阿茲海默氏症(AD)之治療之一個新趨勢係治療標靶人群自患有失智或MCI的人移位至處於AD風險中的認知健康的人。此處於風險中的人群難以鑑定β類澱粉(Aβ)陽性是否為臨床試驗合格性的主要標準。使用此度量,在此群體中,篩選失敗率(SRF)上升至>70%。參見,例如,J. D. Doecke等人,
Total Aβ
42/Aβ
40ratio in plasma predicts amyloid-PET status, independent of clinical AD diagnosis
. 94 Neurology 1580 (2020)。Aβ
42/Aβ
40比率可用於鑑定此群體且在整個治療(例如預防性治療)中追蹤其。
因此,本揭示提供一種調節個體中之Aβ 42/40比率之方法,其包括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組合物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調節包括增加該個體中之Aβ 42/40比率。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增加個體中之Aβ 42/40比率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組合物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增加個體中之Aβ 42/40比率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10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組合物兩次(例如約每2週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一種增加個體中之Aβ 42/40比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a) 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組合物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及
(b) 確定衍生自自該個體收集的樣本之Aβ 42/40比率值,其中該Aβ 42/40比率值證明該個體中Aβ 42/40比率之增加。
一種增加個體中之Aβ 42/40比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a) 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10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組合物兩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及
(b) 確定衍生自該個體收集的樣本之Aβ 42/40比率值,其中該Aβ 42/40比率值證明該個體中Aβ 42/40比率之增加。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β 42/40比率值增加至少約10% (例如約15%、約20%、約25%、約30%、約35%或約4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β 42/40比率值增加約10%至約150% (例如約20%至約150%、約30%至約150%、約10%至約120%、約20%至約120%、約30%至約120%、約10%至約100%、或約20%至約10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β 42/40比率值增加約25%至約100% (例如約30%至約100%、約35%至約100%、約40%至約100%、約25%至約90%、約25%至約80%、約35%至約90%、或約35%至約8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β 42/40比率值與基線相比增加。
磷酸化Tau
磷酸化tau (p-tau)物質已成為阿茲海默氏症之最有前景之生物標誌物。參見,例如S. Janelidze等人,
Head-to-head comparison of 10 plasma phospho-tau assays in prodromal Alzheimer's disease。19 Brain 1591-1601 (2023)。tau之過度磷酸化係阿茲海默氏症病理之標誌,導致患病個體中p-tau束之自聚集。參見,例如,C.-X. Gong、K. Iqbal,
Hyperphosphorylation of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Tau: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Target for Alzheimer Disease,15 Current Med. Chem. 2331 (2009)。磷酸化tau濃度(例如在血液中)與類澱粉β (Aβ)病理學及疾病嚴重度以及與既定腦脊髓液(CSF)及神經成像生物標誌物相關聯。參見,例如Kac, P.R.等人,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versus plasma phospho-tau for Alzheimer’s disease。14 Alz Res Therapy 65 (2022)。磷酸化tau進一步區分生物標誌物陽性AD失智與其他失智以及Aβ陰性對照,藉此證明對AD與非-AD神經退化性疾病之特異性。因此,p-tau含量可為臨床診斷及療法資格提供信息,包括用抗類澱粉β抗體治療。此外,p-tau物質能夠有助於在全球範圍內擴大對AD診斷之可及性,因為可在血液樣本中測定p-tau物質,與腦脊髓液相反,此不需要腰椎穿刺來獲得。參見,例如F. Gonzalez-Ortiz等人,
Plasma phospho-tau in Alzheimer’s disease: towards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trial applications 。18 Mol. Neurodegeneration 18 (2023)。
幾個磷酸化tau物質已鑑定為阿茲海默氏症之生物標誌物,包括p181-tau、p212-tau、p217-tau、p231-tau及p235-tau。例如,p-tau181、p-tau217及p-tau231之血漿值已證明與體內病理性標誌及屍檢驗證之診斷相關聯。幾種此等p-tau物質在偵測腦類澱粉變性及預測患者是否會進展至認知障礙及神經退化方面非常準確。此外,已顯示經歷抗類澱粉β療法的個體中之p-tau含量改變與類澱粉清除率相關聯。參見,例如F. Gonzalez-Ortiz (2023)。
在一些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調節個體中之磷酸化tau之量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組合物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在一些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調節個體中之磷酸化tau之量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包含約10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之組合物兩次(例如約每2週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調節包括增加該個體中磷酸化tau之量。
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生物標誌物包含磷酸化tau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p181-tau值、p212-tau值、p217-tau值、p231-tau值及p235-tau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包含p181-tau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包含p212-tau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包含p217-tau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包含p231-tau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包含p235-tau值。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減小約5%至約50% (例如約10%至約50%、約15%至約50%、約20%至約50%、約10%至約45%、約10%至約40%、或約10%至約35%)。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減小約10%至約30% (例如約15%至約30%、約20%至約30%、約10%至約25%、約15%至約25%、或約20%至約3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磷酸化tau值與基線相比減小。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p181-tau值減小約5%至約50% (例如約10%至約50%、約15%至約50%、約20%至約50%、約10%至約45%、約10%至約40%、或約10%至約35%)。在一些實施例中,該p181-tau值減小約10%至約30% (例如約15%至約30%、約20%至約30%、約10%至約25%、約15%至約25%、或約20%至約3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p181-tau值與基線相比減小。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p217-tau值減小約5%至約50% (例如約10%至約50%、約15%至約50%、約20%至約50%、約10%至約45%、約10%至約40%、或約10%至約35%)。在一些實施例中,該p217-tau值減小約10%至約30% (例如約15%至約30%、約20%至約30%、約10%至約25%、約15%至約25%、或約20%至約3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p217-tau值與基線相比減小。
類澱粉相關成像異常(ARIA)
使用利用(包括例如阿杜那單抗(Aduhelm)、侖卡奈單抗、多奈單抗及更汀蘆單抗(gantenerumab))之類澱粉β靶向被動免疫療法之治療具有類澱粉相關成像異常(ARIA)的顯著風險。參見,例如,M. Filippi等人,
Amyloid-Related Imaging Abnormalities and β-Amyloid–Targeting Antibodies A Systematic Review. 79 JAMA Neurol. 291 (2022)。ARIA係抗類澱粉β抗體之最常見的副作用,且可歸類為ARIA-E (腦水腫,涉及血腦障壁之緊密內皮接頭之破裂及隨後的流體積聚)及ARIA-H (腦微出血(mH),通常伴有血鐵沉積症(hemosiderosis)的腦小出血)。ARIA-E可與急性神經發炎及血管週清除系統之壓倒之相關聯,及ARIA-H可與血管類澱粉清除及子序列弱化及/或小血管破裂有關。參見,例如H. Hampel等人,
Amyloid-related imaging abnormalities (ARIA): radiological, b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146 Brain 4414 (2023)。
雖然通常為無症狀且僅經由MRI偵測,但在一些情況下ARIA可係症狀性。例如,已顯示ARIA包括許多副作用,諸如頭痛、越來越嚴重的混亂、頭暈、視覺障礙、噁心及癲癇發作。此外,迄今已報告,在阿杜那單抗治療期間至少一例死亡與ARIA-E有關及在多奈單抗治療期間至少一例死亡由於ARIA-H所致。參見,例如,C.G. Withington & R.S. Turner,
Amyloid-Related Imaging Abnormalities With Anti-amyloid Antibod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Dementia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13 Frontiers in Neurology 1 (2022)。ARIA-H之風險隨著年齡及腦血管疾病而增加,且與未帶ApoE4者或ApoE4雜合子患者相比,在ApoE4純合子患者(ApoE4攜帶者)中,ARIA比率一般更高。此外,在治療開始已觀測到ARIA-E風險增加,且在基線MRI上與較高劑量及>4次微出血相對應。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包括ARIA-E小於約70% (例如小於約65%、小於約60%、小於約55%或小於約50%)之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包括ARIA-E小於約45% (例如小於約40%、小於約35%、小於約30%、小於約25%或小於約20%)之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包括ARIA-E小於約15% (例如小於約14%、小於約13%、小於約12%、小於約11%或小於約10%)之風險。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導致少於約45% (例如少於約40%、少於約35%、少於約30%、少於約25%或少於約20%)的個體經歷症狀性ARIA-E。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導致少於約15% (例如少於約14%、少於約13%、少於約12%、少於約11%或少於約10%)的個體經歷症狀性ARIA-E。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導致少於約10% (例如少於約9%、少於約8%、少於約7%、少於約6%或少於約5%)的個體經歷症狀性ARIA-E。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E風險係重度ARIA-E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E風險係中度+ ARIA-E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E風險係中度ARIA-E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E風險係輕度+ ARIA-E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E風險係輕度ARIA-E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E風險包括在多於一個位置之FLAIR超強度之風險,其中各FLAIR位置具有5至10 cm之範圍。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E風險包括在一個位置之FLAIR超強度之風險,其中該FLAIR位置具有5至10 cm之範圍。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E風險包括在多於一個位置之FLAIR超強度之風險,其中各FLAIR位置具有小於5 cm之範圍,且其中各FLAIR位置局限於溝、皮質及/或皮質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E風險包括在一個位置之FLAIR超強度之風險,其中FLAIR位置具有小於5 cm之範圍,且其中FLAIR位置局限於溝、皮質及/或皮質下白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患者為APOE4純合子患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包括在該APOE4純合子患者中ARIA-E小於約70% (例如小於約65%、小於約60%、小於約55%或小於約50%)之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包括在該APOE4純合子患者中ARIA-E小於約40% (例如小於約35%、小於約30%或小於約25%)之風險。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為APOE4純合子個體且該治療包括在該APOE4純合子個體中ARIA-E小於約75% (例如小於約70%、小於約65%、小於約60%、小於約55%或小於約50%)之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為APOE4純合子個體且該治療包括在該APOE4純合子個體中症狀性ARIA-E小於約30% (例如小於約25%、小於約20%或小於約15%)之風險。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患者為APOE4雜合子患者或APOE4陰性患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包括在該APOE4雜合子患者或該APOE4陰性患者中ARIA-E小於約40% (例如小於約35%、小於約30%、小於約25%或小於約20%)之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包括在該APOE4雜合子患者或該APOE4陰性患者中ARIA-E小於約15% (例如小於約14%、小於約13%、小於約12%、小於約11%或小於約10%)之風險。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為APOE4雜合子個體或APOE4陰性個體且該治療包括在該APOE4雜合子個體或該APOE4陰性個體中ARIA-E小於約45% (例如小於約40%、小於約35%、小於約30%、小於約25%或小於約20%)之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為APOE4雜合子個體或APOE4陰性個體且該治療包括在該APOE4雜合子個體或該APOE4陰性個體中症狀性ARIA-E小於約15% (例如小於約14%、小於約13%、小於約12%、小於約11%或小於約10%)之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E風險係治療約6個月(例如約24週)後之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E風險係治療約12個月(例如約48週)後之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E風險係治療約18個月(例如約72週)後之風險。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包括ARIA-H小於約25% (例如小於約22%、小於約20%、小於約18%或小於約16%)之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包括ARIA-H小於約15% (例如小於約14%、小於約13%、小於約12%、小於約11%或小於約10%)之風險。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H風險為重度ARIA-H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H風險為中度ARIA-H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H風險為輕度ARIA-H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H風險包括≤4次新微出血發生事件風險及/或≤1個局部淺表鐵質沉著病(siderosis)區域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H風險包括≤9次新微出血發生事件風險及/或≤2個局部淺表鐵質沉著病區域風險。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H風險係治療約6個月(例如約24週)後之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H風險係治療約12個月(例如約48週)後之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RIA-H風險係治療約18個月(例如約72週)後之風險。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導致少於約45% (例如少於約40%、少於約35%、少於約30%、少於約25%或少於約20%)的患者經歷ARIA-E。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導致少於約15% (例如少於約14%、少於約13%、少於約12%、少於約11%或少於約10%)的個體經歷ARIA-E。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導致少於約10% (例如少於約9%、少於約8%、少於約7%、少於約6%或少於約5%)的個體經歷ARIA-E。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導致少於約15% (例如少於約14%、少於約13%、少於約12%、少於約11%、少於約10%、少於約9%、少於約8%、少於約7%、少於約6%或少於約5%)的個體經歷症狀性ARIA-E。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導致少於約25% (例如少於約22%、少於約20%、少於約18%或少於約16%)的個體經歷ARIA-H。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導致少於約15% (例如少於約14%、少於約13%、少於約12%、少於約11%、或少於約10%、少於約9%、少於約8%、少於約7%、少於約6%、或少於約5%)的個體經歷ARIA-H。
在一些實施例中,ARIA-E及/或ARIA-H程度(例如經歷ARIA-E及/或ARIA E的個體的%)係在治療約6個月(例如約24週)後之ARIA-E及/或ARIA H程度。在一些實施例中,ARIA-E及/或ARIA-H程度係在治療約12個月(例如約48週)後之ARIA-E及/或ARIA H程度。在一些實施例中,RIA-E及/或ARIA-H係在治療約18個月(例如約72週)後之ARIA-E及/或ARIA H程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患者未經歷症狀性ARIA,藉由磁共振成像(MRI)評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患者未經歷症狀性ARIA-E,藉由MRI評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患者未經歷症狀性ARIA-H,藉由MRI評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患者為APOE4雜合子患者或APOE4陰性患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患者為APOE4純合子患者。
適合治療的患者
本揭示亦關於藉由投與本揭示之抗體、片段及醫藥組合物來治療阿茲海默氏症及其他類澱粉生成性疾病,在患者中產生有益治療反應(例如誘導Aβ的吞噬作用,減少斑塊負荷,抑制斑塊形成,減少神經炎性營養不良,中和可溶性毒性Aβ物質,改善認知功能,及/或逆轉、治療或預防認知能力下降),例如用於預防或治療類澱粉生成性疾病。本揭示亦關於一種所揭示的抗體及片段於製造用於治療或預防類澱粉生成性疾病的藥物之用途。
在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預防或治療患者之與Aβ的類澱粉沉積相關之疾病之方法。在一個態樣中,該等類澱粉沉積係在腦或其他CNS區域中。此類疾病包括阿茲海默氏症、唐氏症候群、年齡相關黃斑變性(AMD)及認知障礙。後者可伴或不伴類澱粉生成性疾病之其他特性發生。本揭示之一些方法需要對患者投與有效劑量之特異性結合至類澱粉沉積之組分的抗體。此類方法可用於預防或治療人類患者之阿茲海默氏症。
該等方法可用於無症狀患者及彼等目前顯示疾病症狀之患者。用於此類方法中的抗體可為人類化抗體、人類抗體或其片段(例如抗原結合片段)且可為如本文所述的單株或多種抗體。在又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之特徵在於投與自用Aβ肽免疫的人類製備的抗體,該人類可為意欲用抗體治療的患者。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之特徵在於將抗體與醫藥載劑一起作為醫藥組合物投與。或者,抗體可藉由投與編碼至少一個抗體鏈之多核苷酸投與患者。表現多核苷酸以在患者中產生抗體鏈。視需要,該多核苷酸編碼抗體之重鏈及輕鏈。表現多核苷酸以在患者中產生重鏈及輕鏈。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監測患者之患者血液中所投與抗體之濃度。
適合治療的患者包括處在疾病風險中但未顯示症狀的個體以及目前顯示症狀的患者。在阿茲海默氏症之情況下,活得足夠長的任何人均可能處在阿茲海默氏症風險中。因此,本方法包括對一般群體預防性投與,而無需對個體患者之風險進行任何評估。本方法對於具有阿茲海默氏症之已知遺傳風險的個體尤其有用。此等個體包括彼等具有已經歷該疾病的親戚的個體及藉由分析遺傳或生化標記確定風險的彼等個體。阿茲海默氏症風險的遺傳標記包括APP基因的突變,特別是在位置717及位置670及671處的突變,分別稱為Hardy及Swedish突變。其他風險標記係早老素基因、PS1及PS2、及ApoE4、AD家族史、高膽固醇血症或動脈粥樣硬化之突變。目前罹患阿茲海默氏症的個體可自特徵性失智以及以上描述的風險因素的存在識別出。此外,許多診斷測試可用於鑑定患有AD的個體。此等包括測定CSF tau及Aβ42濃度。tau升高及Aβ42濃度降低表明AD的存在。罹患阿茲海默氏症的個體亦可藉由如實例部分中所討論的ADRDA標準來診斷。
無症狀患者的治療可在任何年齡(例如10、20、30)開始。然而,通常,在患者達到40、50、60或70之前不需要開始治療。治療通常需要在一段時段內多次給藥。治療可藉由經時檢定抗體濃度來監測。若反應下降,則指示加強劑量。在潛在唐氏症候群患者之情況下,治療可藉由對母親或出生後不久投與治療劑來在產前開始。
APOE4狀態
在使用抗類澱粉療法治療期間,攜帶載脂蛋白E ε4對偶基因(APOE4)的個體處於增加之ARIA風險中。參見,例如C. Dagostin等人,
Efficacy of anti-amyloid-β monoclonal antibody therapy in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Neological Sciences (2023)。APOE4純合子的個體處於最高風險中,部分是因為其腦微血管中聚集的β類澱粉之負荷增加。此外,正在進行的研究表明,在治療期間,APOE4攜帶者展現更大血管週Aβ清除率,導致更大血管滲透性及流體及紅血球之外滲,從而導致ARIA-E及ARIA-H比率更高。參見,例如,M. Roytman等人,
Amyloid-Related Imaging Abnomaliities: An Update. 220 Am. J. Roentgenology 562 (202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為APOE4雜合子個體或APOE4陰性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為APOE4純合子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為APOE4雜合子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為APOE4陰性個體(非攜帶者)。
體內偵測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用於偵測患有類澱粉生成性疾病或處於發展類澱粉生成性疾病風險中的患者之類澱粉斑塊及沉積之方法。此類方法可用於診斷或證實類澱粉生成性疾病或其易感性。例如,該等方法可用於具有失智症狀的患者中,其中觀測到異常類澱粉沉積可能指示阿茲海默氏症。該等方法亦可用於無症狀患者。類澱粉異常沉積的存在指示易患未來症狀性疾病。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對個體/患者投與本揭示之抗體或其片段及偵測結合至Aβ的抗體或其片段。
抗體及/或其抗體片段可藉由導致遞送至意欲顯像的組織的任何適宜手段投與,例如藉由靜脈內注射至患者的身體中或藉由顱內注射直接投與至腦中。抗體及/或其片段之劑量可包括治療劑量、亞治療劑量或超治療劑量。在一些實施例中,標記抗體或其片段,包括螢光標記、順磁性標記或放射性標記。標記之選擇取決於偵測手段。例如,螢光標記適用於視覺偵測。順磁性標記的使用適用於斷層攝影偵測,無需手術干預。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PET)或單光子發射電腦斷層攝影(SPECT)偵測放射性標記。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用於測定進行類澱粉生成性疾病治療的個體之治療效力之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藉由投與本揭示之抗體或其片段進行治療之前,測定該個體中類澱粉斑塊之第一濃度及偵測個體之結合至Aβ的抗體或其片段之第一量。然後可對個體投與治療,接著測定個體之第二類澱粉斑塊濃度,及偵測個體之結合至Aβ的抗體或其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類澱粉斑塊濃度的降低指示對治療的陽性反應,且在一些實施例中,類澱粉斑塊濃度沒有變化或類澱粉斑塊的小幅增加指示對治療的陽性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類澱粉斑塊濃度可使用偵測本文描述的類澱粉斑塊之方法來測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類澱粉生成性疾病的診斷可例如藉由比較來自測定的第一濃度(亦即基線)之標記位置之數量、大小及/或強度與個體之隨後第二類澱粉斑塊濃度來進行。經時增加指示疾病進展,沒有變化指示,及經時較少或較低強度的類澱粉斑塊指示緩解。
腦類澱粉斑塊之偵測係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方法進行。在一些實施例中,類澱粉斑塊負荷係在患者中藉由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PET)成像測定。PET成像劑係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且包括18F-氟貝他吡、氟比他班F18及氟美他莫F18。在一些實施例中,類澱粉斑塊(藉由PET測定)以複合標準攝取值比率(SUVR)定量。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PET測定之類澱粉斑塊係使用類百分位量表來計算。在一些實施例中,類澱粉斑塊負荷之變化係藉由隨著時間的推移SUVR之變化測定。在一些實施例中,類澱粉斑塊負荷之變化係藉由隨著時間的推移類百分位之變化測定。參見Navitsky M、Joshi AD、Kennedy I等人,Standardization of amyloid quantitation with florbetapir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ratios to the Centiloid scale,Alzheimers Dement 2018 14:1565-71及Oshi AD、Pontecorvo MJ、Lu M等人,A Semiautomated Method for Quantification of F 18 Florbetapir PET Images,J Nucl Med. 2015;56(11):1736-41。
用途
在各種態樣中,本揭示係關於包含如本文所述的用於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在各種態樣中,該治療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態樣中,如本文所述的中間劑量可用於皮下投與。
在各種態樣中,本揭示係關於包含用於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在各種態樣中,該個體之該治療包括約每3至5週一次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態樣中,如本文所述的中間劑量可用於皮下投與。
在各種態樣中,本揭示係關於包含如本文所述的用於將個體從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在各種態樣中,該個體之治療包括約每3至5週一次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態樣中,如本文所述的中間劑量可用於皮下投與。
在各種醫藥組合物之實施例中,該投與包括例如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4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7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或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在實施例中,該等醫藥組合物包含用於投與(包括例如皮下投與)之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在各種態樣中,本揭示係關於一種如本文所述的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於製造用於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藥物之用途。在各種態樣中,該藥物係用於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態樣中,如本文所述的中間劑量可用於皮下投與。
在各種態樣中,本揭示係關於一種如本文所述的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於製造用於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藥物之用途。在各種態樣中,該藥物係用於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態樣中,如本文所述的中間劑量可用於皮下投與。
在各種態樣中,本揭示係關於一種如本文所述的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於製造用於將個體從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藥物之用途。在各種態樣中,該藥物係用於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在態樣中,如本文所述的中間劑量可用於皮下投與。
在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用途之實施例中,該投與包括例如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4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結合片段一次、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7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結合片段一次、或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結合片段一次。
藉由以下非限制性實例將更全面地描述本揭示。
SEQ ID NO: 40: huIgG1恆定區
SEQ ID NO: 41:huKappa恆定區
SEQ ID NO: 42:h2726_VH (可變重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43:h2726_VL (可變輕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44:h2931_VH (可變重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45:h2931_VL (可變輕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46:h2731_VH (可變重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47:h2731_VL (可變輕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48:h2831_VH (可變重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49:h2831_VL (可變輕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50:h2926_VH (可變重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51:h2926_VL (可變輕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52:h4921G VH (可變重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53:h4921G VL (可變輕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54:h2826 VH (可變重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55:h2826 VL (可變輕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56:h2929 VH (可變重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57:h2929 VL (可變輕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58:h3818G VH (可變重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59:h3818G VL (可變輕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60:h2927 VH (可變重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61:h2927 VL (可變輕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62:h49K3G VH (可變重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63:h49K3G VL (可變輕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64:h4917G VH (可變重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65:h4917G VL (可變輕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66:h2727 VH (可變重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67:h2727 VL (可變輕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68:h4918G VH (可變重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69:h4918G VL (可變輕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70:阿杜那單抗重鏈:
SEQ ID NO: 71:阿杜那單抗輕鏈:
SEQ ID NO: 72:巴匹珠單抗HC (重鏈)
SEQ ID NO: 73:巴匹珠單抗VH (可變重鏈)
SEQ ID NO: 16:VH CDR1 GFTFSNYGMS
SEQ ID NO: 17:VH CDR2 SIRSGGGRTYYSNDYNVKG
SEQ ID NO: 18:VH CDR3 YDHYSGSSDY
SEQ ID NO: 77:巴匹珠單抗LC (輕鏈)
SEQ ID NO: 78:巴匹珠單抗VL (可變輕鏈)
SEQ ID NO: 26:VL CDR1 KSSQSLLDSDGKTYLN
SEQ ID NO: 27:VL CDR2 LVSKLDS
SEQ ID NO: 28:VL CDR3 WQGTHFPRT
SEQ ID NO: 82:更汀蘆單抗HC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 83:更汀蘆單抗LC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 84:類澱粉β (Aβ) 1至42:
DAEFRHDSGYEVHHQKLVFFAEDVGSNKGAIIGLMVGGVVIA
SEQ ID NO: 85:類澱粉β (Aβ)前驅蛋白:
SEQ ID NO: 86:huIgG1恆定區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87:huKappa恆定區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101:h2731完整重鏈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 102:h2731完整輕鏈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 103:h2731完整重鏈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104:h2731完整輕鏈核苷酸序列
實例
已包括以下實例以說明本文揭示的模式。以下實例的某些態樣係根據本發明共同發明人發現或設想的在本文揭示的實踐中工作良好的技術及程序來描述。根據本揭示及此項技術中的一般技術水平,技術人員當明瞭以下實例僅旨在例示且在不脫離本揭示之範疇內可採用許多修改、改變及變動。
如此等實驗中所使用,「阿杜那單抗」或「Adu」係指具有
SEQ ID NO: 70之重鏈及
SEQ ID NO: 71之輕鏈且如美國專利公開案號US 2015/0315267及PCT公開案號WO 2014/089500中所述。
如此等實驗中所使用,「BAN-2401」及「更汀蘆單抗」係指具有
SEQ ID NO: 79之重鏈及
SEQ ID NO: 80之輕鏈之抗體,如例如歐洲專利第EP 1960428B1號中所述。
在以下方法中,藉由ELISA、表面電漿共振(SPR)及免疫組織化學(IHC)來表徵抗體對聚集或原纖維Aβ之結合概況。藉由免疫螢光、ELISA及MSD定量在APP/PS1轉基因小鼠腦以及具有原代小鼠微膠質細胞之AD腦中離體評估介導吞噬斑塊清除之能力,且在大鼠原代海馬體培養物中評估Aβ寡聚體神經元結合的中和。
本文呈現的結果:相對於其他N端Aβ抗體療法(巴匹珠單抗、阿杜那單抗),本描述之mAb在競爭或標準結合ELISA中展現對聚集及原纖維Aβ之更大表觀親和力。本揭示的mAb對原纖維Aβ的增強之結合性係藉由SPR平衡結合動力學證實,指示由於較慢解離速率動力學,比阿杜那單抗高5至11倍結合性。對冷凍人類AD腦切片之IHC劑量反應評估顯示比阿杜那單抗更大的表觀親及力及斑塊面積結合,不論測試的個體AD供體組織。在離體活性檢定中,顯示本揭示的mAb藉由APP/PS1小鼠組織中的微膠質細胞吞噬作用顯著促進Aβ斑塊減少且以濃度相依性方式阻斷可溶性Aβ寡聚物對大鼠原代神經元的結合。在人類AD腦的離體功能檢定中,顯示來自本描述的mAb顯著促進焦麩胺醯化Aβ (一種老年斑塊之轉譯後修飾組分)的清除。
實例 1. Aβ 抗體設計
Aβ抗體巴匹珠單抗(hBP)係自親代鼠類抗體3D6開發的人類化抗體。在此,應用多管齊下的方法來建構針對hBP的優異抗體。分析hBP的人性化且決定可最佳化輕鏈人類化。
對PDB資料庫[Deshpande等人,2005]中的蛋白質序列進行搜索以找到將提供hBP之粗略結構模型的結構。hBP fab PDB代碼4HIX [Miles等人,2013]之晶體結構用於Vh及Vk結構,因為其具有可接受之解析度(2.2 Å)及與hBP Vh及Vk具有精確序列匹配,為環保留相同典型結構。
對hBP VL作為輸入序列進行IMGT/DomainGapAlignment。人類生殖系VK基因序列IGHV2-30*02與hBP VL最匹配。hBP VL之框架與IGHV2-30*02之相應框架區共有高度序列相似性。因此,選擇IGHV2-30*02 VL之框架區作為hBP框架區的進一步最佳化的指導序列。另外,根據hBP 3D結構,CDR-L2中不與抗原進行任何直接接觸的三個殘基亦更改為生殖系序列,導致以下變化L50K、K53N及L54R (Kabat)。
藉由將人類生殖系框架殘基併入至hBP VL序列中而設計VL之三種不同形式。典型或界面殘基沒有改變。設計的VK形式之比對顯示於圖1中。
基於P15位於轉角處且生殖系基因在該位置處具有Leu的結構觀測,在可變輕鏈之一種形式中測試P15L。
基於3D結構觀測,設計在輕鏈及重鏈CDR及框架中的許多殘基處的取代。在第一輪循理式設計中,產生總共三十一條輕鏈及三十二條重鏈突變體VL及VH形式且測試結合。在第二輪循理式設計中組合顯示改良之結合的突變。另外,亦將藉由進一步分析結構引導的新突變併入至該設計中。
對CDR-H1、T28、S30、N31、Y32及G33 (Kabat)內的以下位置進行基於循理式設計之誘變。對於CDR-H2位置I51,G53、G54、T57、S60、D61及N62亦進行突變(Kabat)。CDR-H3位置D96、H97、S99、S100a及Y102進行循理式誘變(Kabat)。
對於可變輕鏈,在CDR-L1位置K24、L27c、D27d及S27e (Kabat)處嘗試多次取代。對輕鏈CDR-L2位置K53及L54進行定向及有限誘變(Kabat)。CDR-L3位置未進行取代。
對於重鏈以及輕鏈,框架區中選定的幾個位置亦進行循理式誘變。
在Atum GPSpro軟體之幫助下設計及分析五十七個另外重鏈及三十三個輕鏈變體,該軟體分析人類可變重鏈及輕鏈之資料庫且依據電腦學習,建議查詢序列特異性變化。
對於可變重域,設計且分析在位置A24、S25、G26、F27、T28、F29、S30、N31、Y32、G33及M34處的多個取代(Kabat)。大多數此等位置係於CDR-H1內。類似地,對許多CDR-H2殘基進行誘變,諸如位置A49、S50、I51、R52、S52a、G53、G54、G55、R56、T57、Y58、Y59、S60、D61、N62、V63及K64 (Kabat)。此外,進行CDR-H3內的胺基酸之多次取代,例如位置V93、R94、Y95、D96、H97、Y98、S99、G100、S100a、S100b、D101及Y102 (Kabat)。
亦針對可變輕鏈CDR-L1位置K24、S25、S26、Q27、S27a、L27b、L27c、D27d、S27e、D28、G29、K30、T31、Y32、L33及N34 (Kabat)設計多次取代。對於CDR-L2,在位置L50、V51、S52、K53、L54、D55及S56 (Kabat)處進行誘變。大多數CDR-L3位置(諸如Q90、G91、T92、H93、F94、P95、R96及T97)亦經多個胺基酸循理式取代(Kabat)。
分析由循理式設計以及GPSpro設計產生的所有變體抗體之表現、熔點(Tm)、親和力及結合性。基於上文提及的分析,選擇來自循理式設計之八種抗體及來自電腦學習活動之六種抗體用於進一步分析。
實例 2. 藉由競爭性 ELISA 檢定測定的 IC
50 比率。
使用基於經標記之抗體對抗原塗覆板的結合之競爭(抑制)之檢定來測定本揭示之抗體之IC
50。
為了產生原纖維,將預先用HFIP (六氟異丙醇)處理且乾燥的Aβ 1-42多肽再懸浮於DMSO中至5 mM,然後用10 mM HCl進一步稀釋至100 uM。將樣品在37℃下培養24小時,且然後離心以分離可溶性及原纖維物質。將集結粒再懸浮於1x D-PBS中至初始體積且在使用前進行音波處理。
用0.5 mg/ml原纖維Aβ 42塗覆板且例如用1% BSA/PBS阻斷。將在0.1% BSA/PBS中製備的hBP之七份3倍稀釋液(以150 μg/ml開始(75 μg/ml最終濃度))及測試抗體之四份3倍稀釋液(以20 μg/ml開始(10 μg/ml最終濃度))一式三份添加至孔,每孔50 ul。將在0.1% BSA/PBS中製備的0.75 μg/ml (0.35 μg/ml最終濃度)的50 ul hBP-生物素添加至所有孔且將板在室溫下培養2小時,然後用TTBS洗滌3x。然後添加100 ul 1/10,000稀釋的GE鏈黴親和素HRP且培養30分鐘。然後用TTBS洗滌6x板。按照製造商指示新鮮製備Thermo Fisher鄰苯二胺二鹽酸鹽(OPD)受質,且添加每孔100 ul。將該反應培養15分鐘且用50 ul 2N H
2SO
4終止該反應。於Spectromax上,在490 nM下讀取樣品。圖2、圖3及圖4說明4918、4917、4921、3818、49人類3、2931及巴匹珠單抗對照(圖2)、2926、2831、2927、2726、2731、2826及巴匹珠單抗對照(圖3)及2727、2929及巴匹珠單抗對照(圖4)之競爭性ELISA檢定圖。各測試抗體之IC
50除以hBP的IC
50以得到半數最大抑制濃度(IC
50)比率。小於一的比率指示比hBP更佳的性能。參見表3A。
表3A
實例 3. 藉由競爭性 ELISA 的單株抗體效價測定
抗體 | 原纖維Aβ42 IC 50比率之競爭ELISA (測試:hBP) |
h2931 | 0.59 |
h2731 | 0.61 |
h2726 | 0.68 |
h2831 | 0.77 |
h2926 | 0.99 |
h4921 | 1.01 |
h2826 | 1.10 |
h2929 | 1.16 |
h3818 | 1.18 |
h2927 | 1.60 |
h49_hum3 | 2.16 |
h49_VK17 | 2.69 |
h2727 | 3.06 |
h4918 | ND |
hBP | 1 |
本揭示之某些單株抗體及hBP之結合效力係藉由其與結合至聚集的Aβ42的生物素化巴匹珠單抗競爭結合之能力來測定,該能力藉由競爭性ELISA評估。將1 mg Aβ 42添加至1 ml diH2O且劇烈渦旋並在室溫下置於旋轉振盪器(nutator)上48小時。用0.5 mg/ml異質Aβ 42聚集混合物塗覆板且例如用1% BSA/PBS阻斷。將hBP之七份3倍稀釋液(以150 μg/ml開始 (在用hBP-生物素稀釋後為75 μg/ml))及測試抗體之四份3倍稀釋液(以20 μg/ml開始(在用hBP-生物素稀釋後為10 μg/ml))一式三份添加至孔,每孔50 ul。將50 ul 0.75 μg/ml (在稀釋後為0.35 μg/ml)的hBP-生物素添加至所有孔且將板在室溫下培養2小時,然後用TTBS洗滌3x。然後添加100 ul 1/10,000稀釋的GE鏈黴親和素HRP且培養30分鐘。用TTBS洗滌板六次。按照製造商指示新鮮製備Thermo Fisher鄰苯二胺二鹽酸鹽(OPD)受質,且添加每孔100 ul。將該反應培養15分鐘且用50 ul 2N H
2SO
4終止該反應。於Spectromax上,在490 nM下讀取樣品。圖5A顯示2931、2731及巴匹珠單抗對照之競爭ELISA檢定圖;圖5B顯示2726、2831及巴匹珠單抗對照之競爭ELISA檢定圖。圖20A顯示2931、2731及巴匹珠單抗對照之競爭ELISA檢定圖(數據顯示於表3B,第1至2行中);圖20B顯示2831、2726及巴匹珠單抗對照之競爭ELISA檢定(數據顯示於表3B,第4至5列中)。對於圖20A及圖20B,曲線及所得IC50估計代表數據之非線性三參數最小二乘擬合。單個點係一式三份樣品之平均值(變異係數<20%)。
表3B
mAb | Bapi | h2931 | h2731 |
IC 50(µg/mL mAb) | 15.04 | 6.901 | 5.024 |
mAb | Bapi | h2726 | h2831 |
IC 50(µg/mL mAb) | 21.83 | 9.049 | 9.907 |
結果顯示抗體2931、2731、2726及2831顯示高於hBP之效價;比hBP低約2至4的IC
50值。
實例 4. 藉由 BIAcore 表徵人類化 mAb 或 Fab
為了比較人類化抗體或人類化抗原結合片段(Fab)對重組Aβ
1-42原纖維的結合特性,使用BIAcore T200 (GE Life Sciences)進行分析。
為了產生原纖維,將預先用HFIP (六氟異丙醇)處理且乾燥的Aβ
1-42多肽再懸浮於DMSO中至5 mM,然後用10 mM HCl進一步稀釋至100 uM。將樣品在37℃下培養24小時,且然後離心以分離可溶性及原纖維物質。將集結粒再懸浮於D-PBS中至初始體積且在使用前進行音波處理。
原纖維經由胺偶聯固定於感測器晶片CM5 (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上至確保約100 RU之分析物的最大結合的程度。將不同濃度之抗體或Fab (在1nM至100 nM之範圍內)在電泳緩衝液(HBS + 0.05% P-20,1 mg/mL BSA)中以30 μL/min通過偶聯配體300秒結合時間及1200秒解離時間。晶片表面的再生係藉由10 mM甘胺酸-HCl (pH 1.7)的2次短時間注射來達成。將數據空白減去不含配體之感測器及0 nM分析物濃度。使用BIAcore Insight評估軟體(v2.0)且體折射率設置為0 RU,使用整體1:1擬合進行分析。解離速率資料(k
diss;kd)顯示於表4 (Fab)及表6 (抗體)中。
類似地,與阿杜那單抗相比,可看到h2726、h2731、h2831及h2931 Fab及抗體之解離常數較小,阿杜那單抗顯示顯著更大之解離常數。
表4
實例 5. 藉由 BIAcore 的人類化 mAb 表觀親和力的表徵
注射變數分析物 1 溶液 | 1:1 結合 ka (1/Ms) | kd (1/s) | 表觀 KD (M) | Rmax (RU) |
h2726 | 1.29e+5 | 2.59e-4 | 2.01e-9 | 133.5 |
h2731 | 1.29e+5 | 2.89e-4 | 2.24e-9 | 134.0 |
h2831 | 1.08e+5 | 2.48e-4 | 2.31e-9 | 127.1 |
h2931 | 1.23e+5 | 1.99e-4 | 1.62e-9 | 132.0 |
hBP | 1.12e+5 | 6.00e-4 | 5.34e-9 | 116.1 |
使用Biacore T200進行抗Aß候選者對Aß
1-28(Bachem,Torrance,CA)的結合親和力的測定。抗人類Fc抗體經由胺偶聯固定至CM3感測晶片(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上且用於捕獲Aß抗體。
將各種濃度之Aß
1-28(分析物,在100 nM降至0.39 nM之濃度範圍內,2倍連續稀釋之各稀釋步驟)以50 µl/min在電泳緩衝液(HBS + 0.05% P-20,1 mg/mL BSA)中通過所捕獲的配體240秒結合時間及900秒解離時間。將數據空白減去不含配體之無關感測器及包含0 nM分析物濃度之電泳緩衝液。使用Biacore評估軟體(v3.0)的整體1:1擬合進行分析。
表觀解離常數(KD)顯示於表5中,其中本揭示之mAb顯示對Aß
1-28單體的4至7 nM結合親和力。以自0.39 nM至100 nM之濃度結合之感測圖顯示於圖6A (h2726)、圖6B (h2731)、圖6C (h2831)及圖6D (h2931)中。
表 5
實例 6. 藉由 BIAcore 的人類化 mAb 表觀親和力的表徵
注射變數捕獲溶液 | 分析物 1 溶液 | 1:1 結合 ka (1/Ms) | kd (1/s) | 表觀 KD (M) | Rmax (RU) |
h2726 | Aß 1-28 | 9.23e+4 | 5.55e-4 | 6.01e-9 | 87.0 |
h2731 | Aß 1-28 | 1.19e+5 | 5.95e-4 | 5.01e-9 | 78.3 |
h2831 | Aß 1-28 | 7.31e+4 | 5.08e-4 | 6.95e-9 | 88.0 |
h2931 | Aß 1-28 | 9.47e+4 | 4.12e-4 | 4.35e-9 | 76.1 |
為了比較人類化抗體與重組Aβ
1-42原纖維的結合特性,使用BIAcore T200進行分析。
為了產生原纖維,將預先用HFIP (六氟異丙醇)處理且乾燥的Aβ
1-42多肽再懸浮於DMSO中至5 mM,然後用10 mM HCl進一步稀釋至100 μM。將樣品在37℃下培養24小時,且然後離心以分離可溶性及原纖維物質。將集結粒再懸浮於1x D-PBS中至初始體積且在使用前進行音波處理。
原纖維經由胺偶聯固定於感測器晶片CM5 (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上至確保約50 RU之分析物的最大結合的程度。將不同濃度之抗體 (在0.411 nM至100 nM之範圍內)在電泳緩衝液(HBS + 0.05% P-20,1 mg/mL BSA)中以30 μL/min通過偶聯配體300秒結合時間及1200秒解離時間。晶片表面的再生係藉由10 mM甘胺酸-HCl (pH 1.7)的2次短時間注射來達成。將數據空白減去不含配體之感測器及0 nM分析物濃度。使用BIAcore Insight評估軟體(v2.0)且體折射率設置為0 RU,使用整體1:1擬合進行分析。表觀解離常數(KD)顯示於表6中及以100 nM結合之比較感測圖顯示於圖7中。
表6
Abeta,類澱粉β,Aβ;ka,結合速率常數;kd,解離速率常數;KD,表觀平衡解離常數;mAb,單株抗體;R
max,最大反應;SPR,表面電漿共振。
固定之配體 | 注射變數 分析物1溶液 | 1:1結合 ka (1/Ms) | kd (1/s) | 表觀KD (M) | Rmax (RU) |
原纖維Aβ 7.5 μg/mL Ace4.5 | Adu | 2.96e+7 | 1.70e-2 | 5.74e-10 | 45.2 |
原纖維Aβ 7.5 μg/mL Ace4.5 | h2726 | 3.93e+5 | 2.12e-5 | 5.40e-11 | 51.0 |
原纖維Aβ 7.5 μg/mL Ace4.5 | h2731 | 3.72e+5 | 2.62e-5 | 7.04e-11 | 50.7 |
原纖維Aβ 7.5 μg/mL Ace4.5 | h2831 | 2.65e+5 | 2.94e-5 | 1.11e-10 | 50.2 |
原纖維Aβ 7.5μg/mL Ace4.5 | h2931 | 3.35e+5 | 2.05e-5 | 6.12e-11 | 50.0 |
藉由ELISA觀測到的本揭示之單株抗體對原纖維Aβ的增強之相對結合性係藉由SPR平衡結合動力學(表6)證實,其指示結合性(表觀KD)比阿杜那單抗大5倍至11倍。
此係藉由在SPR感測圖中觀測到的不同動力學結合概況來解釋(圖7)。儘管阿杜那單抗以更快結合速率(ka)結合Aβ原纖維,但本揭示之單株抗體之慢得多的解離速率(kd)導致比阿杜那單抗更大的測量結合性(亦即更低的KD*)。
實例 7. 藉由 ELISA 的 Aβ 原纖維的結合
藉由ELISA評估本揭示之某些單株抗體及阿杜那單抗對Aβ
1-42及Aβ
pE3-42原纖維的直接結合。為了產生原纖維,將預先用HFIP (六氟異丙醇)處理且乾燥的Aβ
1-42或Aβ
pE3-42多肽再懸浮於DMSO中至5 mM,然後用10 mM HCl進一步稀釋至100 uM。將樣品在37℃下培養24小時,且然後離心以分離可溶性及原纖維物質。將集結粒再懸浮於1x D-PBS中至初始體積且在使用前進行音波處理。
將在PBS中之1.0 μg/ml或2.5 μg/ml之Aβ原纖維在室溫下塗覆過夜。用1% BSA/PBS阻斷板1小時。將抗體在0.1% BSA-PBS及0.1%吐溫(Tween) 20中自10 μg/ml連續稀釋至4.8 ng/ml且將100 μl各稀釋液一式兩份添加至各抗體且在室溫下培養2小時。用TBS/吐溫20洗滌板四次且添加1/5000稀釋的100 μl山羊抗人類IgG HRP (Jackson ImmunnoResearch Laboratories,Inc,West Grove,PA or Invitrogen,Carlsbad,CA)至各孔並在室溫下培養1小時。將板在TBS/吐溫20中洗滌六次,且按照製造商說明書製備Thermo Fisher鄰苯二胺二鹽酸鹽(OPD)錠劑及ThermoFisher受質緩衝液。添加100 ul受質且培養15分鐘。用50 μl H
2SO
4停止反應。於分子裝置spectromax上在490 nm下讀取板。圖9A及圖21。對於圖21,曲線及所得的EC
50估計代表數據的非線性三參數最小二乘擬合(數據顯示於表7中)。
表7
mAb | h2726 | h2731 | h2831 | h2931 | Adu |
EC 50 (µg/mL mAb) | 0.0359 | 0.03671 | 0.04894 | 0.04495 | 0.7241 |
在室溫下用10 μg/ml至4.8 ng/ml之Aβ原纖維在PBS中之稀釋液塗覆板過夜。用1% BSA/PBS阻斷板1小時。將以2 μg/ml含在0.1% BSA/PBS 0.1%吐溫20中之抗體一式兩份添加至適宜孔且在室溫下培養2小時。將板用TBS/吐溫20洗滌4x且然後將100 μl Jackson山羊抗人類IgG HRP 1/5000稀釋液添加至各孔並在室溫下培養1小時。將板在TBS/吐溫20中洗滌六次,且按照製造商說明書製備Thermo Fisher鄰苯二胺二鹽酸鹽(OPD)錠劑及Thermofisher受質緩衝液。添加100 μl受質且培養15分鐘。用50 μl H
2SO
4停止反應。於分子裝置spectromax上在490 nm下讀取板。圖9B,右圖。
抗體h2726、h2731、h2831及h2931均證明對原纖維的強親和力,且最佳及最差表現之間的差異在25%以內。此外,此四種抗體均證明比阿杜那單抗相顯著更大的結合性。對於圖21,檢定信號(OD490)增加3倍及估計EC
50降低15至20倍指示h2726、h2731、h2831及h2931 mAb對原纖維Aβ的總體結合及相對結合性相對於阿杜那單抗增加。
實例 8. 藉由 ELISA 的 h2931 對 Aβ 寡聚物的結合
藉由ELISA評估h2931對Aβ寡聚物的直接結合。為了產生寡聚物,首先將凍乾生物素化及未標記之Aβ (Bachem)各以1 mg/mL溶解於1,1,1,3,3,3-六氟異丙醇(HFIP,Sigma)中。允許HFIP在室溫下在通風櫥中自樣品蒸發過夜。然後在室溫下將等分試樣在speedvac中離心以移除所有液體以產生250 µg HFIP膜等分試樣,將其儲存在-80℃下直至進一步使用。
藉由將250 µg生物素化且未標記之Aβ HFIP集結粒溶解於無水DMSO (Sigma)中至5 mM之最終濃度來製備寡聚物。對於未標記:生物素化混合物,將樣品在無菌1.5 mL低結合微離心管(Axygen)中以9:1比率(未標記:生物素化)組合。然後用冷無酚神經基礎培養基(Invitrogen)將DMSO溶解的樣品稀釋至100 µM且在4℃下培養24小時。培養後,經由以14,000 g離心15分鐘將寡聚物從大不溶性物質分離。小心地移除頂部90%的上清液且放入新無菌低結合微離心管中且儲存於冰上直至使用。
在室溫下在Costar ELISA高結合板中每孔100 ul地塗覆2.5 µg/mL之在PBS中之各製劑過夜。抽吸板且然後將200 µl之在PBS中之1% BSA添加於各孔中且在室溫下培養1小時。將h2931 mAb在0.1% BSA/PBS 0.1%吐溫20緩衝液中以起始濃度10 µg/ml製備且用其連續稀釋七次(每次1:2)。將樣品在室溫下培養2小時。用TBS.0.1%吐溫20洗滌板4次。將山羊抗人類(H+L) HRP (Jackson Immunoresearch,PA)在0.1% BSA/PBS 0.1%吐溫20中1/5000稀釋,以100 µl/孔添加且在室溫下培養1小時。將板洗滌4次且按照製造商說明書製備鄰苯二胺二鹽酸鹽錠劑(ThermoFisher)。每孔添加100 µl且在室溫下培養15分鐘。藉由添加50 µl H
2SO
4停止反應,且於分子裝置SpectroMax上在490 nM下讀取樣品。曲線及所得的EC
50估計代表使用GraphPad Prism軟體的數據的非線性3參數最小二乘擬合。
顯示mAb h2931以高相對親和力結合可溶性寡聚物,且估計EC
50為23 ng/mL或0.15 nM。圖8。
實例 9. AD 腦中的抗 Aβ 抗體結合
組織樣品
。從Banner Sun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un City,AZ獲得冷凍人類AD腦樣品。組織來自經證實具有大量Aβ病理且根據提供機構的Braak系統分級的供體(表8)。此外,內部對所有組織塊進行品質控制以確定其病理程度及分佈。
表8. AD供體資訊
病例ID | 性別 | 期滿_年齡 | PMI | Braak分數 |
AD 13至75 | M | 77 | 3.62 | VI |
AD 14至11 | M | 82 | 3.98 | V |
AD 15至19 | F | 83 | 3.62 | V |
AD 11至97 | F | 86 | 2.52 | V |
組織切片及固定 。將未固定的冷凍腦組織樣品在冷凍模具(cryomold)中包埋於Tissue-Tek OCT (Sakura Finetek)中,浸入2-甲基丁烷及乾冰漿(-60℃)之混合物中,然後儲存在-80℃下直至切片。使用Leica 3050S低溫恆溫器(cryostat)產生連續10 µm厚的冷凍切片。將切片直接解凍安裝在帶正電荷之載玻片上且儲存在-20℃下直至使用。在免疫組織化學IHC程序之前,在4℃下將載玻片浸入10%中性緩衝福爾馬林溶液中10分鐘,在PBS中沖洗,然後在37℃下在葡萄糖氧化酶溶液(20 mM β D(+)葡萄糖、2 mM疊氮化鈉及2單位/mL葡萄糖氧化酶含在1X PBS中)中培養一小時。將該等載玻片在PBS中沖洗3次5分鐘,接著將其轉移至染色架上以在自動染色機中加工。
抗 體 生物素化。使用非共價方法,藉助於在室溫下用生物素結合山羊抗人類單價fab片段(Jackson ImmunoResearch)以1:4比率培養1小時而使人類化IgG抗體生物素化。未結合的過量Fab在使用前藉由用人類血清再預培養小時而被吸收。然後將新鮮製備的抗體負載至染色機中以立即施用至組織切片。
免疫染色。在自動Leica Bond Rx染色機(Leica Biosystems)中,使用Bond Research套組(DS980,Leica Biosystems)及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擴增免疫過氧化物酶偵測系統進行染色。將各生物素化抗Aβ抗體或人類IgG對照以指定濃度施用至切片一小時且使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擴增系統(ABC Elite Standard,PK-6100;Vector Laboratories)觀察染色。隨後對切片施用細胞核的蘇木精計數器染色,接著在一系列上升之醇中脫水,在二甲苯中清除,蓋玻片化,及風乾。
組織成像。染色的載玻片使用Hamamatsu NanoZoomer 2.0HT載玻片掃描儀(Hamamatsu Corporation)進行數字成像,且使用NanoZoomer Digital Pathology軟體(NDP.scan,2.7.25版)以.ndpi文件格式捕獲影像。直接從NDP.view捕獲本報告中包含的影像且未經任何增強傳輸。對於形態測定學,使用Halo軟體(V2.1.1537)分析數位化載玻片來測定染色組織的百分比,且使用GraphPad Prism 8繪製結果。
h2726 、 h2731 、 h2831 、 h2931 及阿杜那單抗的結果。將本揭示的四種人類化抗Aβ抗體h2726、h2731、h2831及h2931、以及阿杜那單抗以遞增濃度施用至所有四個AD腦:0.03、0.1、0.3、1、3及9 µg/ml。如圖10 (0.3 µg/mL)中所顯示,經此等抗體培養的AD腦切片展現對於AD之Aβ病理而言典型之免疫陽性結構。腦AD 13至75及AD 14至11具有高密度之Aβ斑塊且同時腦AD 11至97及AD 15至19之病理相對稀疏。在各腦中,藉由四種抗體h2726、h2731、h2831及h2931以特定濃度進行的染色在強度及分佈上相當。在樣品及濃度當中,用阿杜那單抗染色最弱。如圖11中所例示,經1或9 µg/ml的對照人類IgG同型物培養的來自所有四個腦的切片均沒有病理染色。
圖12及圖22中的圖係藉由五種抗體在所有四個AD腦中的染色的定量圖。對染色病理佔據的組織表面積百分比的測定證實,在各AD腦中,四種抗體h2726、h2731、h2831、h2931在所有測試的濃度下均具有相似的結合程度。相應地,表9中的數據顯示,就各腦而言,四種抗體之曲線下面積及EC50值保持相當。在整個測試的濃度範圍內,利用阿杜那單抗獲得的值在AD腦中始終較低。
圖22顯示比阿杜那單抗更大的斑塊面積結合(以染色的陽性組織百分比表示),尤其地在估計為具有10 mg/kg阿杜那單抗之在腦脊液中之臨床相關暴露的抗體濃度下。在測試的最高濃度下觀測到類似的斑塊面積染色,表明在該濃度下的結合的飽和。
表9
曲線下面積及半數最大有效濃度(EC
50)
曲線下面積 | h2726 | h2731 | h2831 | h2931 |
AD 11 至97 | 50.18 | 50.58 | 49.21 | 47.70 |
AD 15 至19 | 52.08 | 52.71 | 49.73 | 44.81 |
AD 13 至75 | 149.3 | 150.4 | 138.7 | 139.1 |
AD 14 至11 | 149.1 | 149.2 | 148.9 | 134.5 |
EC50 | h2726 | h2731 | h2831 | h2931 |
AD 11 至97 | 0.09163 | 0.1346 | 0.1019 | 0.08893 |
AD 15 至19 | 0.1356 | 0.1274 | 0.1328 | 0.1330 |
AD 13 至75 | 0.1615 | 0.1415 | 0.2144 | 0.2273 |
AD 14 至11 | 0.1325 | 0.1102 | 0.1625 | 0.1691 |
巴匹珠單抗 (hBP) 的結果。將來自腦AD 13至75之切片與人類化抗體hBP以及阿杜那單抗及BAN2401以以下遞增濃度培養:0.03、0.1、0.3、1、3及9 µg/ml。如使用抗體h2726、h2731、h2831及h2931所見,hBP染色程度以劑量相依性方式增加。此外,在所有測試的濃度下,hBP染色均強於阿杜那單抗及BAN2401,如圖13中所顯示。
實例 10. 用於測定 (Aβ
1-42 及 Aβ
pE3-42)
斑塊清除的離體吞噬作用檢定
在AD的早期階段中,微膠質細胞功能具有神經保護作用,用於清除凋亡細胞及病理性蛋白質聚集物,以及在斑塊周圍形成障壁以限制其生長及突觸毒性Aβ寡聚物的擴散。離體吞噬作用檢定定量抗體介導之微膠質細胞清除反應。
原代微膠質細胞培養後代
:對於新生小鼠腦組織的解剖,P1幼崽用無菌剪刀迅速斬首。移除腦膜且將前腦立即浸入冰上的1至5 ml解剖介質(例如具有20% FBS之高葡萄糖DMEM,P/S)中直至解剖出所需數目之幼崽腦。較佳將總手術時間限制在10分鐘以內以將細胞損傷最小化。
利用新無菌吸移管使用22G針,接著使用25G針連續小心地抽吸組織兩次。在4℃下以2,500x g離心樣品五分鐘。小心抽吸上清液且將5 ml新鮮生長培養基(高葡萄糖DMEM、10% FBS、P/S及25 ng/ml重組小鼠GM-CSF)添加至細胞集結粒。用無菌10 ml吸移管將細胞集結粒上下吸移約10次以解離集結粒。
將細胞過濾器(100 µm孔)置於新50 ml錐形管上且將物質透過細胞過濾器分散於該錐形管中。用4至5 ml新鮮培養基沖洗細胞過濾器,接著在4℃下離心200x g五分鐘。
以每個T-75塑膠培養瓶兩個小鼠腦之密度接種細胞。小心地抽吸上清液且用10 ml無菌吸移管將3 ml新鮮生長培養基(高葡萄糖DMEM、10% FBS、P/S及25 ng/ml重組小鼠GM-CSF)添加至各細胞集結粒。用10 ml吸移管上下吸移10次以再懸浮。藉由將6 ml生長培養基(高葡萄糖DMEM、10% FBS、P/S及25 ng/ml重組小鼠顆粒球-單核細胞群落刺激因子)添加至各瓶中製備1個無菌T-75瓶,接著在37℃下5% CO
2培養箱中添加6 ml再懸浮的細胞集結粒以獲得最終12 ml。
將瓶不受干擾地培養五天以允許細胞附著。在第五天,將各瓶中的培養基更換為12 ml新鮮生長培養基(高葡萄糖DMEM、10% FBS、P/S及25 ng/ml重組小鼠GM-CSF)。約10%的塗覆的混合細胞將附著且生長於塑膠表面上。每週更換培養基兩次(每3至4天)以達成匯合。此種變化係極小心地進行的,無需接觸細胞附著的瓶底部。
7至11天後,在37℃下使用具有19-mm軌道之Lab-Line軌道振盪器以200 rpm旋轉該等瓶2小時。將細胞懸浮液以200x g離心且再懸浮於檢定培養基(無雜交瘤血清培養基H-SFM [Life Technologies]加上1% FBS、麩醯胺酸、P/S及5 ng/ml重組小鼠GM-CSF)中。
離體檢定。將APP/PS1小鼠或人類AD腦(死後間隔,少於3小時)之低溫恆溫器切片(10 μm厚度;使用寬刀片) 「解凍安裝」至塗覆聚離胺酸之圓形玻璃蓋玻片上且置於24孔組織培養板(CT -30C OT -20C)的孔中。組織樣品可在切片之間用拇指加熱或藉由將OT降低至-12C。用檢定培養基洗滌該等蓋玻片兩次。將(對照或抗Aβ)抗體以2X濃度250 µl添加於檢定培養基(最終20 μg/ml)中,在組織培養箱中維持1小時。
然後將微膠質細胞以800,000個細胞/ml (1,600,000個細胞/ml儲液)之最終密度接種於檢定培養基250 µl中。將培養物在加濕培養箱中於37℃下在5% CO2氣氛中維持72小時。
總Aβ (Aβ
1-42)的定量。小心抽吸培養基,接著用冰冷PBS洗滌。添加100 µl 8M尿素且藉由吸移再懸浮組織及用吸移器吸頭刮除。然後將懸浮液在-20℃下冷凍直至準備好用於分析。將懸浮液在冰上解凍,在4℃下16,000x g離心20分鐘,接著使用V-PLEX總Aβ42肽(4G8)套組(Meso Scale Discovery)進行稀釋及分析。結果顯示於圖14A、圖14B及圖24中。圖14A及圖24顯示每個腦切片的Aβ濃度及圖14B顯示與每次治療的散點圖相同的數據(圖14B的數據顯示於表10中;圖24的數據顯示於表11中)。h2731、h2931及阿杜那單抗均證明與同型對照相比,Aβ斑塊物質高度顯著減少。
表 10
表 11
mAb (平均pg/mL Aβ 1-42) | 同型對照 | h2931 | 阿杜那單抗 |
平均值 | 92619 | 53113 | 49501 |
SD | 14801 | 18239 | 7961 |
條件 | Aβ1-42 (pg/ml) | SD |
健康對照 | 5797.25 | 2022.51 |
AD腦 + hIgG1同型物 | 185138.90 | 35888.64 |
AD腦 + h2731 | 101172.05 | 40194.48 |
焦麩胺酸-3 Aβ (Aβ
pE3-42)的定量。N端截短且焦麩胺酸修飾之Aβ (例如Aβ
pE3-42)已描述作AD腦中成熟老年斑塊之組分(Saido等人,Neuron 14,1995)。尚不知曉N端Aβ的焦麩胺酸修飾是否會影響N端抗體(如h2731)及本文描述的其他的結合。同樣地,尚不知曉此等抗體是否具有促進Aβ
pE3-42的吞噬細胞介導之清除之能力。
藉由免疫組織化學證實用於離體實驗的AD腦中焦麩胺酸-3 Aβ的存在以及其與h2931相比類似的染色型態(圖25A及25B)。為了證明焦麩胺酸-3 Aβ的移除,使用商業ELISA方法以測定其在離體吞噬作用期間的移除。將遵循以上方法收集的懸浮液在冰上解凍,在4℃下16,000x g離心20分鐘,接著使用商業ELISA套組(Amyloid Beta N3pE Aβ,IBL America)進行稀釋及分析。當與未修飾之Aβ
1-42相比時,Aβ
pE3-42ELISA檢定對於Aβ
pE3-42具有高度特異性(數據未顯示)。
結果顯示於圖26A及圖26B中(數據分別顯示於表12及表13中),其顯示用指定抗體(圖26A中之h2931及圖26B中之h2731)處理後腦切片中焦麩胺酸-3 Aβ濃度,分別與健康對照及經IgG1同型對照處理之AD腦進行比較。來自不同AD腦之切片用於每次處理。h2731及h2931均證明與同型對照相比,焦麩胺酸-3 Aβ高度顯著減少。
圖24及圖26B一起指示當在具有原代小鼠微膠質細胞之AD患者腦組織切片上培養時,本發明抗Aβ抗體(例如h2731)促進Aβ
1-42及Aβ
pE3-42蛋白二者的清除。此等結果證實,此等抗體清除人類病理環境中的Aβ
1-42及Aβ
pE3-42。
N端靶向抗Aβ抗體促進AD患者之腦組織中之Aβ斑塊物質(包括焦麩胺酸修飾之Aβ)的大量微膠質細胞介導之清除。此等數據支持進一步開發本發明抗體作為用於阿茲海默氏症的皮下投與式抗體免疫療法。
表 12
表 13
實例 11. 在海馬體結合檢定中阻斷寡聚物
條件 | AbpE3-42 (pg/ml) | 標準偏差 |
健康對照 | 44.20 | 6.39 |
AD腦 + hIgG1同型物 | 259.42 | 27.39 |
AD腦 + h2931 | 62.59 | 16.16 |
條件 | AbpE3-42 (pg/ml) | 標準偏差 |
健康對照 | 26.75 | 34.83 |
AD腦 + hIgG1同型物 | 478.91 | 117.80 |
AD腦 + h2731 | 153.76 | 67.59 |
大鼠海馬體神經元中的Aß結合檢定
E18原代大鼠海馬體神經元如Zago等人(J. Neurosci 2012年2月22日,32 (8) 2696至2702)所述進行培養。將可溶性Aß在有及沒有抗體下於培養物DIV14-21上預培養以阻斷對原代神經元之神經炎結合。
在一天前製備新鮮未標記、生物素化或(9:1)未標記:生物素化可溶性Aß並將其在4℃下培養過夜。Aß在使用前在14,000 RPM下離心15分鐘。
使用NeuroBasal-無酚紅(NB-NPR)或NbActiv4-NPR培養基製備一半最終處理體積的最終處理濃度之Aß溶液及抗體之各稀釋液(2x)。合併後,將混合物混合3至4次,然後在37℃下預培養30分鐘。
在結合檢定之前,立即用預熱的NB-NPR以150 µL/孔沖洗神經元。抽吸緩衝液且然後將抗體/Aß處理以60 µL/孔添加至細胞,然後在37℃下於正常培養箱條件(5% CO2;9% O2)下培養30至40分鐘。
將該等神經元於150 µL/孔的NB-NPR中沖洗兩次,然後在室溫下於1x DPBS中之4%多聚甲醛中固定20分鐘。
將該等細胞於1x DPBS中之0.1% Triton X-100中透化5分鐘且然後在室溫(RT)下在10%正常山羊血清(NGS)中阻斷1小時。
在4℃下將該等樣品與微管相關蛋白2 (MAP2)及神經元核蛋白(NeuN)初級抗體一起培養於100 µL/孔的含有1% BSA + 1% NGS之1x DPBS中過夜。第二天,將該等樣品於150 µL/孔的1x DPBS中沖洗兩次,每次沖洗5分鐘。在室溫下歷時1小時將二級抗體添加至100 µL/孔的1x DPBS + 1% BSA + 1% NGS中。
使用Operetta HCI CLS儀器(Perkin Elmer;改進的神經元突生長算法:40x H
2O物鏡;微板格式中每孔25至40個視野;每個條件(n=3))進行高內涵成像(HCI)分析以定量可溶性Aß神經炎結合斑點。使用MAP2及NeuN神經元標記以用於各跟蹤神經元突樹且計算每個光場的細胞體數(例如用微管相關蛋白2 (Abcam;Cambridge,UK)及NeuN (EMD Millipore)初級抗體,接著是AlexaFluor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二級偵測抗體)。使用各種單株及多株Aß抗體(例如小鼠單株抗Aß抗體MabN254 (EMD Millipore))偵測軸突Aß斑點,接著使用AlexaFluor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二級偵測抗體或鏈黴親和素-AF488偵測生物素化Aß物質。圖15A及圖15B顯示增加抗Aß抗體之濃度會減少每個神經元的斑點數,指示抗Aß活性。圖23顯示h2731以濃度相依性方式有效阻斷可溶性Aβ聚集物對大鼠海馬體突觸的結合(每個神經元的Aβ42斑點)。在莫耳mAb:Aβ42比率低至1:500 (p < 0.05)下偵測到h2731之效應且相對於單獨Aβ42 (無mAb預培養)在1:50莫耳比率(p < 0.001)下達成>90%的結合阻斷。數據顯示於表14中。
表 14
實例 12. 抗 Aß 抗體對天然及修飾之 Aß 物質的結合
可溶性Aß | 同型對照 | h2731 | h2731 | h2731 | h2731 | |
1 μM | 1:50 | 1:1000 | 1:500 | 1:100 | 1:50 | |
平均值(每個神經元的Aβ斑點) | 76.3 | 58.7 | 51.0 | 39.7 | 11.3 | 6.3 |
SD | 28.2 | 12.9 | 14.9 | 12.1 | 4.9 | 1.5 |
將人類AD腦的低溫恆溫器切片解凍安裝至塗覆聚-D-離胺酸之蓋玻片上且置於24孔組織培養板中及在37℃ 5% CO
2下用測試抗體培養1小時。然後以800,000個細胞/ml接種原代小鼠微膠質細胞,且將該等培養物維持在37℃ 5% CO
2下72小時。小心抽吸培養基,且用PBS洗滌切片。將該等切片再懸浮於8M尿素中,以藉由ELISA對Aß
pE3-42(Immuno-Biological Laboratories,Minneapolis,MN)或藉由MSD對Aß
1-42(Meso Scale Diagnostics,Rockland,MD)進行定量。Immuno-Biological Laboratories Aß
pE3-42ELISA套組特異性偵測pE3-42物質,對全長Aβ沒有偵測到信號。
圖27證明h2731以高表觀親和力結合至全長Aβ的N端但不直接結合至焦麩胺酸修飾之Aβ (Aβ
pE3-42)。h2731以8.1 ng/mL (54 pM)之半數最大有效濃度(EC
50)結合至具有未修飾之N端(Aβ
1-42)之原纖維Aβ物質。h2731證明對Aβ
pE3-42的高達100 ng/ml的不可偵測之結合。
實例 13. 體外吞噬細胞介導之清除 – THP-1 人類單核細胞介導之 Aβ
1-42 原原纖維吸收
產生含有S26C突變之Aß
1-42的合成原原纖維,如Paranjape等人,ACS Chem. Neurosci. 2012,3,302至311中所述。簡言之,將Aβ肽以1 mM溶解於100%六氟異丙醇(HFIP) (SigmaAldrich,St. Louis,MO)中,等分分裝至無菌微離心管中,且在室溫下在通風櫥中不加蓋地蒸發過夜。第二天,將等分試樣真空離心以移除任何殘餘HFIP且在−20℃下儲存於乾燥劑中。用100%三氟乙酸處理一些Aβ肽且在HFIP處理之前真空離心。藉由將凍乾Aβ肽等分試樣以5 mM再懸浮於無菌無水二甲亞碸(DMSO) (Sigma-Aldrich,St. Louis,MO)中來製備直接從凍乾等分試樣獲得的Aβ寡聚物及原纖維。對於寡聚物製備,將該等樣品在具有L-麩醯胺酸之無菌冰冷無酚紅的Ham’s F-12細胞培養基(F-12,Bioworld,Dublin,OH)中稀釋至100 μM且在4℃下培養24小時。對於原纖維製備,將該樣品在10 mM HCl中稀釋至100 μM且在37℃下培養24小時。此等製劑中的Aβ濃度係基於肽乾重計。
在用於體外吞噬細胞介導之清除檢定之前,將成熟原原纖維結合至pHrodo Red Maleimide (Thermo Fisher)。
在室溫下將濃度為6.25、3.13、1.56、0.78、0.39、0.20、0.098及0.049 µg/ml之抗體與pHrodo-Aß
1-42原原纖維一起預培養30分鐘,接著添加THP-1吞噬細胞。在37℃及5% CO
2下培養3小時後,藉由經由流式細胞測量術測定細胞pHrodo信號評估抗體介導之吞噬細胞介導之清除。
如圖28A及圖28B中所顯示,抗Aß抗體展現呈濃度相依性方式的Aß
1-42原原纖維吞噬活性。此等結果表明本發明抗體可能能夠驅動腦組織中之Aß
1-42清除。
實例 14. 來自晚期 AD 患者的腦組織中之總 Aß 及焦麩胺酸修飾之 Aß 之分佈
對AD腦組織進行如上文及本文中所述的離體IHC方法以確定Aß
1-XX(用N端抗Aß抗體偵測)及抗Aß
pE3-42之分佈。
對Aß
1-XX及Aß
pE3-42的評估證實兩種物質廣泛分佈於來自患有晚期AD的患者的組織中。Aß
1-XX覆蓋的百分比面積與Aß
pE3-42相比的分佈型態(圖29A(1)及圖29A(2) (及分別是放大圖29B(1)及圖29B(2)))及定量(圖29C)與之前的研究一致,表明Aß
pE3-42代表與N端Aß抗體靶向的未修飾之Aß混合的相對較小的經修飾Aß庫。Aß
pE3-42顯示於圖29A(2)及圖29B(2)中,且完整N端Aß顯示於圖29A(1)及圖29B(1)中。抗-Aß
pE3-42抗體不與Aß
1-42交叉反應(數據未顯示)。
圖29A(1)及圖29B(1)中的框顯示接近血管的具有完整N端Aß及經修飾Aß
pE3-42之Aß斑塊。下表15報告圖29B(1)及圖29B(2)中斑塊中染色的定量,其如圖29C中的圖所呈現。平均值之間的差異在統計學上顯著(p=0.007,配對雙尾t檢驗)。
表 15
實例 15. AD 腦中抗 Aß 抗體 h2731 與 AßpE3-42 共定位
抗體 | 染色面積% ( 平均值 ± SD ;N=5) |
抗N端Aß抗體 | 12.59 ± 4 |
抗Aß pE3-42Aß抗體 | 7.17 ± 1.8 |
藉由免疫螢光顯微術評估h2731免疫染色及Aß
pE3-42之共定位。在施用於組織之前,將N端抗Aß抗體(在此種情況下為h2731)預結合至Cy3二級抗人類抗體(Jackson Laboratories)。使用小鼠抗-Aß
pE3-42抗體與488-AlexaFluor結合抗小鼠二級抗體偵測Aß
pE3-42。使用連接至Hamamatsu相機(C10600-10B)的Metamorph輔助IX81 Olympus顯微鏡對載玻片進行成像。
圖30 (A圖)顯示h2731對Aß斑塊的定位;圖30 (B圖)顯示抗Aß
pE3-42抗體信號對Aß斑塊的定位;及圖30 (區C)顯示h2731及抗Aß
pE3-42抗體信號對Aß斑塊的共定位。重疊信號在斑塊之密集核心區域顯得更為突出。
實例 16. 本發明抗 Aß 抗體以劑量相依性方式及高於阿杜那單抗的效力促進自 AD 腦組織之離體 Aβ
pE3-42 清除
使用上文及本文其他地方描述的方法,評估阿杜那單抗及本發明抗體(例如h2731)從AD腦組織清除Aß
pE3-42蛋白之能力。
將生理相關劑量反應系列之h2731 (3 ng/ml、10 ng/ml、30 ng/ml及100 ng/ml)與AD患者腦組織切片及原代小鼠微膠質細胞一起培養72小時。h2731以濃度相依性方式促進Aß
pE3-42的清除。結果呈現於下表16及圖31A中。
表 16
抗體 | 濃度(ng/ml) | 平均Aß pE3-42 (pg/ml) (n=4) | 標準偏差 |
hIgG1同型物 | 100 | 524.34 | 83.36 |
h2731 | 3 | 479.56 | 129.92 |
h2731 | 10 | 339.06 | 165.44 |
h2731 | 30 | 229.28 | 51.16 |
h2731 | 100 | 261.15 | 60.81 |
h2731藉由微膠質細胞吞噬作用以濃度相依方式且在相對短的培養期(72小時)期間穩健促進Aß
pE3-42自AD患者腦組織切片的清除。因此,本發明抗體在預期意欲藉由皮下投與達到的濃度範圍下促進Aβ
pE3-42自AD患者腦的離體清除。
進行另一系列之實驗,將25 ng/ml及75 ng/ml之h2731與25 ng/ml及225 ng/ml之阿杜那單抗進行比較。結果呈現於表17及圖31B中。
表 17
抗體 | 濃度(ng/ml) | 平均Aß pE3-42 (pg/ml) (n=4) | 標準偏差 |
hIgG1同型物 | 225 | 449.11 | 58.14 |
Adu | 225 | 227.30 | 98.95 |
Adu | 25 | 247.34 | 48.06 |
h2731 | 75 | 52.83 | 25.40 |
h2731 | 25 | 71.31 | 64.93 |
h2731展現相較於阿杜那單抗之優異Aβ
pE3-42清除活性,甚至在低9倍濃度下。
將另一種生理相關劑量反應系列之h2731及阿杜那單抗(3 ng/ml、25 ng/ml及225 ng/ml)與AD患者腦組織切片及原代小鼠微膠質細胞一起培養72小時,兩者均與IgG1同型對照相比。雖然h2731及阿杜那單抗均以濃度相依方式促進Aß
pE3-42清除,但h2731再次如此顯著更有效,且在比阿杜那單抗達到0.0005之p值所需的濃度低9倍的濃度下,p值為<0.0001。結果呈現於下表18以及圖32A中。
表 18
抗體 | 濃度(ng/ml) | AbpE3-42 (pg/ml) | 標準偏差 |
hIgG1同型物 | 225 | 1.00 | 6.73 |
Adu | 225 | 85.97 | 74.35 |
Adu | 25 | 146.70 | 24.30 |
Adu | 3 | 245.97 | 41.70 |
h2731 | 225 | 20.60 | 14.44 |
h2731 | 25 | 41.07 | 31.15 |
h2731 | 3 | 154.95 | 35.89 |
為了驗證h2731介導之離體吞噬活性係微膠質細胞相依性的,進行+/-微膠質細胞實驗。雖然微膠質細胞單獨驅動一些Aß
pE3-42自AD患者組織切片的清除,但h2731及微膠質細胞之組合使得清除顯著更穩健。h2731之清除活性似乎需要微膠質細胞的存在,因為單獨h2731在沒有微膠質細胞下顯示沒有活性。結果呈現於表19及圖32B中。
表 19
抗體 | 濃度(ng/ml) | AbpE3-42 (pg/ml) | 標準偏差 |
hIgG1同型物 | 75 | 271.79 | 27.01 |
h2731 | 75 | 263.70 | 51.28 |
hIgG1 + 微膠質細胞 | 75 | 174.58 | 15.75 |
h2731 + 微膠質細胞 | 75 | 58.37 | 15.53 |
測試的抗體濃度係基於CNS範圍,該範圍係對人類每月投與3 mg/kg皮下h2731 (25至75 ng/ml)或10 mg/kg靜脈內阿杜那單抗(25至225 ng/ml)後,從模型化藥物動力學在0.1%之穩態血漿最小及最大濃度下估計得(圖33)。
本發明抗體以預期藉由皮下投與達到的濃度範圍促進Aβ
pE3-42從AD患者腦的離體清除,且具有比阿杜那單抗更大的生物活性。
抗體h2731減少AD腦中的Aβ
pE3-42染色。圖34顯示在經人類IgG同型對照抗體(圖34A及圖34B)處理之AD腦中的斑塊(白色三角形)中觀測到Aβ
pE3-42(染色由白色箭頭指示)且與血管(圖34A及圖34C中的圓形)相關。用h2731處理增強微膠質細胞介導之Aβ
pE3-42濃度降低,如藉由斑塊的減少所證明(圖34C及圖34D)。本發明抗體(如藉由h2731所例示)減少組織中的含有Aβ
pE3-42之斑塊。
實例 17. h2731 靶接合
使用表現突變體人類類澱粉前驅蛋白(hAPP[V717I])及突變體人類早老素1 (hPS1[A246E])之雌性APPxPS1小鼠以評估h2731及阿杜那單抗於周邊投與後穿越血腦屏障之能力且結合至腦中的類澱粉ß (Aß)斑塊。研究開始時動物的平均年齡為6.7個月。在藥物投與的前一天,所有動物均接受抗CD4抗體(20 mg/kg,靜脈內)的注射以防止接受h2731或阿杜那單抗的小鼠中形成抗藥物抗體,此兩種抗體均是完全人類化抗體。連續三週每週給與h2731 (3或10 mg/kg,皮下,SC)或阿杜那單抗(10 mg/kg,靜脈內)且一週後將動物安樂死。在用冰冷鹽水經心灌注後,從小鼠提取腦且在乾冰上於2-甲基丁烷中快速冷凍並儲存在-80℃。
使用Leica 3050S低溫恆溫器產生連續矢狀10 µm厚的冷凍切片。將切片直接解凍安裝在帶正電荷之載玻片上且儲存在-20 ℃下直至使用。在IHC之前,在4℃下將載玻片浸入10%中性緩衝福爾馬林溶液中10分鐘,在PBS中沖洗,然後在37℃下在葡萄糖氧化酶溶液(20 mM β D(+)葡萄糖、2 mM疊氮化鈉及2單位/mL葡萄糖氧化酶含在1X PBS中)中培養一小時。將該等載玻片在PBS中沖洗3次5分鐘,接著將其轉移至染色架上以在自動染色機中加工。使用生物素-SP結合山羊抗人類IgG (H+L) (Jackson ImmunoResearch Laboratories #109-065-088)以偵測APPxPS1腦組織中的h2731或阿杜那單抗。使用Bond Research套組(DS980,Leica Biosystems),在自動Leica Bond Rx染色機(Leica Biosystems)中進行染色。隨後對切片施用細胞核的蘇木精計數器染色,接著在一系列上升之醇中脫水,在二甲苯中清除,蓋玻片化,及風乾。使用NanoZoomer 2.0HT載玻片掃描儀(Hamamatsu Corporation,Japan)對整個切片進行成像。使用Halo軟體(V2.1.1537)對數位化影像進行形態測量分析。在將大腦皮層描繪為所關注的區域後,確定染色組織面積之百分比。數據呈現於表20中。
表 20
ROI = 分析區域。所有數據代表每組n = 5隻動物的平均值 ± SD
h2731 | 阿杜那單抗 | ||
3 mg/kg,SC | 10 mg/kg,SC | 10 mg/kg,IV | |
斑塊結合 (% ROI) | 0.070 ± 0.025 | 0.079 ± 0.034 | 0.060 ± 0.034 |
阿茲海默氏症中Aβ斑塊的數量或大小的減少可與疾病進展的減緩或逆轉相關。本發明抗Aβ抗體在周邊投與後在體內結合Aβ並將其清除之能力支持此等抗體作為治療劑之潛在效用。
因此,本發明抗體促進AD患者之腦組織中的微膠質細胞介導之Aβ
1-42清除。儘管本發明抗體可不直接靶向焦麩胺酸修飾,但其可在預測為臨床上相關之濃度下有效清除Aβ
pE3-42且具有比阿杜那單抗更高的效價及更大的生物活性,如h2731所例示。此等抗體清除焦麩胺酸物質可歸因於微膠質細胞識別調理的斑塊且吞噬具有不同含量之大顆粒。本發明抗體可因此藉由該相同機制清除共沉積在斑塊中之其他神經毒性成分。
實例 18. 減少患者中之類澱粉斑塊
為了減少類澱粉斑塊,其與抑制、減少及/或逆轉阿茲海默氏症之症狀相關聯,對該等患者投與醫藥有效量之抗A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諸如描述於上述實例中之抗體中之一者或多者。
患者:選擇懷疑患有或已診斷為患有類澱粉斑塊相關疾病(諸如阿茲海默氏症)的個體用於用抗Aβ抗體進行治療。
治療組:患者約每4週經皮下投與70 mg之抗Aβ抗體h2931一次。患者約每4週經皮下投與200 mg之抗Aβ抗體h2931一次。
可如本文所述測定斑塊減少及阿茲海默氏症之症狀之改善。
藉由經PET成像測定的類澱粉斑塊負荷減少來治療約每4週皮下投與70 mg或200 mg之抗Aβ抗體h2731、h2726、h2831或h2931一次的患有阿茲海默氏症的患者。
實例 19. 評估 h2731 之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原性及藥物動力學之 1 期單次上升劑量研究
本實例描述評估h2731在70 mg及200 mg之劑量下之安全性、耐受性及免疫原性之1期、隨機化、雙盲、安慰劑對照單次上升劑量(SAD)研究。本研究之目的係表徵健康志願者(HV)及患有AD的患者且尤其是具有藉由分子成像確認的實質類澱粉負荷的AD患者中h2731之血漿藥物動力學(PK)概況。AD個體必須滿足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所及阿茲海默氏症學會(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and Alzheimer’s Association,NIA-AA)關於AD (McKhann,2011)或由於AD所致之輕度認知障礙(MCI) (Albert,2011)之研究標準及指南。
循理式研究
產生過量Aβ的轉基因小鼠中之臨床前研究證明靶向Aβ N端的抗體能夠進入腦且減少腦組織及腦血管系統中之類澱粉沉積(Bard,2000)。臨床證據顯示,針對N端類澱粉之單株抗體能夠自腦移除且減少Aβ聚集物之沉積,且減輕認知能力下降(Sevigny,2016;Swanson,2021;Aduhelm USPI,2021)。
如上文實例所顯示,臨床前研究顯示h2731藉由增強微膠質細胞介導之清除機制快速且強健地移除Aβ斑塊。此等資料表明h2731具有減緩患有AD的患者中之臨床衰減之潛力。用於1期臨床測試之70 mg及200 mg的劑量係基於自在此等劑量下之臨床暴露之預測模型化的CNS部分佔有率。
研究目標
本研究之主要目標係評估h2731以單次劑量給藥時之安全性及耐受性,包括(1)所有個體中之一般安全性、耐受性及免疫原性及(2)確認存在實質類澱粉的個體中之標靶相關安全性及耐受性。
本研究之次要目標係表徵在以單次劑量進行SC投與後h2731之PK概況及h2731之腦脊髓液(CSF) PK概況。
研究設計
圖35為本研究計畫之示意圖。本研究將包括患有生物學確認的AD的個體之至少兩個劑量定群。本研究將進一步包括兩名健康志願者(「HV」)定群。此四個定群包括以下:AD定群1 (70 mg)、AD定群2 (200 mg)、HV 定群1 (70 mg)及AD定群2 (200 mg),其各者將以其各自的劑量皮下(「SC」)給予。
在初步現場觀測之後,個體將返回進行歷時約12週的四次隨訪回診,在此期間將完成安全性評估及PK收集。在第3天及第29天,所選定群可另外經歷藉由腰椎穿刺之CSF收集。
終點
主要終點將包括:
● 基於不良事件(「AE」)報告(AE、SAE及h2731相關AE之發生率)、ECG、臨床實驗室測試、生命體徵及身體檢查之安全性及耐受性
● 藉由確認血漿中存在ADA而測定之免疫原性
● 類澱粉相關成像異常(ARIA-H及ARIA-E)及其他緊急放射學發現
次要終點可包括
● h2731之血漿PK
● h2731之CSF PK
● 每次採樣時h2731之C
obs納入標準
每個定群將含有約八名具有介於18.0 kg/m2與32.0 kg/m2之間之身體質量指數(BMI)之個體。
AD個體將根據納入標準進行選擇,納入標準包括以下:
(a) 基於根據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所及阿茲海默氏症學會(NIA-AA)標準(McKhann等人,Alzheimers Dement.,7(3):264-9,2011)具有AD病理生理病程的證據之可能的AD或根據NIA-AA標準(Albert等人,Alzheimers Dement.,7(3):270-79,2011)可能性很高之AD,具有確認的AD或懷疑診斷為AD;
(b) 據個體或研究夥伴報告記憶功能逐漸且進行性改變≥6個月;
(c) 篩選簡短精神狀態檢查(MMSE)分數≥18;及
(d) AD病理性病程的證據,基於類澱粉PET掃描確認。
排除標準
將基於包括以下之排除標準來選擇個體。個體不得滿足任何排除標準,包括以下標準:
(a) 凝血功能受損(凝血酶原時間1.2 × ULN)或其他凝血病
(b) 重度、臨床顯著(持續性神經功能缺陷或結構性腦損傷)中樞神經系統(CNS)創傷(例如腦挫傷)、癲癇病史
(c) MRI研究具有任何禁忌症,包括幽閉恐懼症、存在禁忌性金屬(鐵磁性)植入物或心臟起搏器
(d) 在篩選3個月內進行抗凝血藥物且無計劃在隨機分組或輕微創傷後長期出血史前啟動任何抗凝血藥物。注意:允許低劑量阿司匹林(aspirin) (多至162 mg/天)。
(e) 後可逆性腦病症候群(PRES)之病史或存在(Fugate等人,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manifestations, pathophysiology, and outstanding questions. Lancet Neurol. 2015;14(9):914-25。)
臨床實驗室評估
將進行血液學、臨床化學、凝血、尿液分析血漿、生物標誌物及CSF之實驗室分析。將進行中央及本地的懷孕測試。
腦MRI將在本地讀取且將該掃描提交給中央MRI供應商以最終確定MRI資格,且提供基線ARIA發現之中央評估。應使用1.5或3.0-T掃描儀進行MRI,且應在本研究持續時間對個別個體使用相同掃描儀。第一次MRI將在篩選期期間進行作為基線測量以確認基於結構性腦成像之資格標準。MRI掃描將包括(但不限於)以下順序:T2加權FLAIR、2維(2D) T2*加權梯度回波(GRE)或敏感性加權成像(SWI)。擴散加權、3維(3D) T1加權GRE。MRI掃描將由MRI中央讀取器進行評估及讀取,該MRI中央讀取器將提供MRI結果測量之診斷讀數及評估。將針對DSMB提供MRI資料(所有個體之第29天MRI資料及任何其他可用MRI及安全性資料)以確認h2731劑量。
若在定群中進行CSF分析,則將經歷2個LP:在第3天 (研究藥物投與後48小時)的第一LP及在第29天的第二LP。將分析CSF以確定h2731之含量。具有血液污染之明確證據之CSF樣本不應用於PK評估。CSF分析亦將包括(但不限於)標準分析,包括壓力、顏色、葡萄糖、蛋白質、乳酸鹽、紅血球及白血球。
類澱粉PET成像將用於AD診斷之生物確認,作為存在β類澱粉組成的神經炎斑塊之病理性標誌發現之證據。顯示對β類澱粉之聚集形式具有高親和力之同位素標記化合物(示蹤劑)可提供體內β類澱粉之證據。三種放射性配體用於篩選目的:[18F]氟貝他吡/AV45 (Amyvid)、[18F]氟美他莫(Vizamyl)及[18F]氟比他班(Neuraceq)。定群1至4中的個體將經歷類澱粉PET採集以生物上確認AD之診斷。在首次篩選回診前18個月內使用在此試驗方案外獲得的[18F]氟貝他吡/AV45、[18F]氟美他莫或[18F]氟比他班之陽性PET掃描可允許以藉由中央讀數之確認確認患者納入。
將藉由對入選定群1至4的個體進行中央評估來確定APOE4狀態(例如APOE4/APOE4、APOE4/APOE3、APOE3/APOE3、APOE4/APOE2、APOE3/APOE2)。
另外評估
Cogstate CBB (Maruff,2013)將在首次篩選回診(第-72天至第-8天)時投與至個體。該CBB係設計成測定記憶、工作記憶精神運動功能及注意力之簡短(約15分鐘)、基於電腦之認知測試組合。該CBB已顯示係一種用於偵測健康老年人及具有失憶性輕度認知障礙之成年人中之AD相關認知能力下降(Darby,2002;Lim,2013)以及用於使用認知增強藥物治療所產生之認知改善(Davison,2011;Jaeger,2011;Nathan,2013)之敏感工具。
在Cogstate CBB評估之前,在首次篩選回診(第-72天第-8天)時,將對個體進行MMSE (Folstein,1975),以確定該個體是否滿足認知障礙之納入標準。
個體將經歷AD病理學之生物標誌物(包括(但不限於) Aβ42/40)及與tau病理相關聯之生物標誌物(包括(但不限於)總tau、p181-tau及p217-tau)之血漿採樣。
個體將經歷血漿及CSF h2731之PK採樣。
將測定血漿抗h2731抗體含量(使用電化學發光檢定(ECLIA)偵測抗體)。
ARIA評估:將使用篩選MRI掃描以排除具有先前存在的血管源性水腫(ARIA-E)、>4次微出血或>1個淺表鐵質沉著病區域(ARIA H)之個體。除了排定的MRI外,在基於症狀之出現而懷疑ARIA時,可由研究者自行決定未排定的MRI。MRI對於所有個體而言將排定在研究藥物投與(基線)前及對於患有AD的個體而言將排定在第29天及第85天回診(分別在給藥後28天及84天),且將評估、分類及記錄ARIA之放射攝影證據。
實例 20 :評估 h2721 在 患有阿茲海默氏症的個體中之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原性、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動力學之 1 期多次上升劑量研究
本實例描述評估h2731在患有AD的患者中之安全性、耐受性及免疫原性、PK、及藥效動力學(PD)效應之1期、隨機化、雙盲、安慰劑對照、多次上升劑量(MAD)研究。圖36為本研究計畫之示意圖。
研究目標
如下文進一步詳細討論,本研究之主要目標係評估在多次SC劑量後h2731之安全性、耐受性及免疫原性。本研究之次要目標係表徵在多次SC劑量後h2731之PK概況,表徵在多次SC劑量後h2731之血漿及CSF PK概況及評估在多次SC劑量後h2731於腦類澱粉斑塊沉積上之PD效應。本研究之探索性目標係評估h2731在多個CS劑量後於血液及CSF生物標誌物上之PD效應及藉由載脂蛋白E4 (APOE4)狀態評估ARIA發現。
研究群體
本研究由兩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研究一不同組個體:組A,為載脂蛋白E4 (APOE4)對偶基因之雜合子或非攜帶者之患有AD的個體(稱為非純合子群體),及組B,為APOE4純合子之患有AD的個體(稱為純合子群體)。對於非純合子(組A)及純合子(組B)群體,待評估的h2731之劑量將相同。
已證明載脂蛋白E (APOE)基因型狀態會影響AD之發作(Corder,1993;van Duijn,1994)以及使用抗Aβ抗體治療後ARIA之速率(Arrighi,2016;Ketter,2017;Muralidharan,2022)。ARIA之發展係劑量依賴性,且大多數事件發生在開始抗Aβ治療後的最初幾個月內(Muralidharan,2022)。與未帶APOE4者相比,具有APOE4對偶基因之1個拷貝之患有AD的患者可具有升高之抗Aβ抗體介導之ARIA風險,儘管在臨床試驗中證明的該風險有點不一致。然而,與APOE4雜合子及非攜帶者患者相比,為APOE4純合子(具有2個對偶基因)的患者一致證明更高的ARIA發生率。
劑量選擇之基本原理
45 mg、70 mg、200 mg之建議劑量係基於由於在此等劑量下之模擬臨床藥物暴露程度所致之估算標靶接合(部分佔有率[fOcc])程度之分析,平衡有效暴露之預測及誘導ARIA之潛力。此等劑量進一步得到來自於具有長至3個月之重複劑量投與之已完成非臨床毒性研究之結果的支持,且將基於實例19之單次上升劑量(SAD)研究之某些資訊來確認,包括:
● 以70 mg及/或200 mg給藥的所選定群之至第15天之所有安全性及耐受性資料;
● 以70 mg及/或200 mg給藥的所選定群之至第29天之PK資料(每一定群約8名個體;6名接受h2731及2名接受安慰劑);及
● 以70 mg及/或200 mg給藥的所選定群之第29天MRI結果(約12名個體;9名接受h2731及3名接受安慰劑)。
研究設計
將在兩個劑量定群中在患有生物學確認的AD的個體中進行此1期、隨機化、雙盲、安慰劑對照、多次上升劑量研究以評估h2731之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原性、PK及PD。
本研究由兩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評估一不同組的個體:組A,為APOE4對偶基因之雜合子或非攜帶者之患有AD的個體,及組B,為APOE4純合子之患有AD的個體。每個組的三個劑量定群描述於表21中。
表 21
組A : APOE4 雜合子( 例如E3/E4) 或未帶APOE4 者( 例如E2/E3 、E2/E2) | 組B : APOE4 純合子( 亦即E4/E4) |
定群A-2 :45 mg | 定群B-2 :45 mg |
定群A-2 :70 mg | 定群B-2 :70 mg |
定群A-3 :200 mg | 定群B-3 :200 mg |
為APOE4對偶基因之APOE4雜合子或非攜帶者之患有AD的個體將指派給組A;為APOE4純合子之個體將指派給組B。
對於每個組A定群,約32名個體將以3:1比率隨機指派給h2731或安慰劑:約24名個體將接受h2731,及約8名個體將接受安慰劑。隨機分組將按APOE4攜帶者狀態(APOE4雜合子或未帶APOE4者)進行分層。
對於每個組B定群,約12名個體將以3:1比率隨機指派給h2731或安慰劑:約9名個體將接受h2731,及約3名個體將接受安慰劑。
治療期
研究藥物(45 mg、70 mg或200 mg)將在第1天開始每4週投與,總共多至6個劑量。個體將接受在第1天皮下投與第一劑量之研究藥物(h2731或安慰劑)。個體將經歷安全性評估,包括不良事件(AE)監測、臨床實驗室測試、生命體徵、身體檢查、及心電圖(ECG)、以及針對PK、抗藥物抗體(ADA)及生物標誌物(BM)分析之血液收集。在完成排定給藥後評估後,個體將在給藥後8小時自研究中心釋放。
給藥將每4週繼續。將完成安全性評估及PK、ADA及BM分析之血液收集。藉由中心讀者評估的MRI發現必須在給藥前進行審查以評估ARIA之存在。
在研究藥物之最後一次投與後,個體將返至研究中心進行第24週(第169天)回診以完成治療結束(EOT)回診,其包括安全性評估、針對PK、ADA及BM分析之血液收集、及類澱粉PET成像評估。
參與可選CSF收集的個體將排定在第24週(第169天)成像回診(MRI及PET)後1至5天內進行CSF收集。個體可在觀測4小時後釋放。
劑量上升/劑量確定
每個定群的劑量將由有限數目之非盲贊助商代表基於審查及解釋h2731之所有可用之安全性、耐受性、PD及PK資訊來確定。
在本研究及實例19之SAD研究中,將以持續且定期之方式評估安全性及耐受性資料。當已滿足最低資料要求時,將評估安全性及耐受性資料以提供關於決定入選定群之建議。
暫停個體層級之給藥
給藥取決於在每次h2731或安慰劑投與前基於藉由MRI中心讀取器評估的MRI發現所觀測到的與潛在血管源性水腫(ARIA-E)或出血(ARIA-H)有關的類澱粉相關成像發現之存在及嚴重度、及由該個體所報告或由研究者所觀測到的ARIA潛在症狀。
MRI回診將排定於每次給藥回診前長至7天。基於放射攝影發現之ARIA嚴重度分類概述於表22中。給藥前必須審查MRI結果。
表 22
ARIA 類型 | 輕度 | 輕度+ | 中度 | 中度+ | 重度 |
ARIA-E | 在1個位置中的局限於溝或皮質/皮質下白質之FLAIR超強度; <5 cm的範圍 | 在>1個位置中的皮質/皮質下白質之FLAIR超強度; <5 cm的範圍 | 在1個位置中的FLAIR超強度; 5至10 cm的範圍 | FLAIR超強度>1個位置;每個5至10 cm的範圍 | FLAIR超強度測定>10 cm,通常伴有顯著皮質下白質及/或溝受累。可注意到≥1個單獨受累部位 |
輕度 | 中度 | 重度 | |||
ARIA-H/微‑出血 | ≤4例新事故 微出血 a | 5至9例新事故 微出血 a | ≥10例新事故 微出血 a | ||
ARIA-H 淺表鐵質沉著病 | 1個局部淺表鐵質沉著病區域 | 2個局部淺表鐵質沉著病區域 | >2個局部淺表鐵質沉著病區域 | ||
ARIA-E = 與潛在血管源性水腫有關的類澱粉相關成像發現;ARIA-H = 與腦內出血有關的類澱粉相關成像發現;FLAIR = 流體減弱反轉恢復 a. 與篩選回診相比,累計計數得新的微出血。 來源:改編自Aduhelm USPI, 2021及Bracoud, 2017 |
所有大於1 cm的腦內出血均視為放射攝影重度。
基於基於ARIA-E臨床嚴重度或ARIA-E放射攝影嚴重度之中度及/或重度ARIA-E發現,可暫停給藥。除無症狀輕度ARIA-H外,任何新的ARIA-H (微出血或淺表鐵質沉著病)發現導致該個體暫停h2731之給藥。
若暫停給藥,則應完全省略排定劑量,且應按計劃繼續後續回診。當該個體能夠再開始治療(章節7.11.3)時,投與h2731或安慰劑應在下一個排定劑量之時以相同劑量恢復。省略的劑量將不會被替換。
終點
主要終點將包括:
● 基於AE報告(AE、SAE及H2731相關AE之發生率)、生命體徵、身體檢查及神經學檢查、12導聯ECG、臨床實驗室測試之安全性及耐受性
● 基於研究者評估之注射位點反應
● ARIA之MRI發現之性質、頻率、嚴重度及計時,包括症狀性ARIA-E及/或ARIA-H之發生率;分離的ARIA-E (僅ARIA-E,無ARIA-H)及分離的ARIA-H (僅ARIA-H,無ARIA-E)之發生率;及同時ARIA-E及ARIA-H之發生率
● 血漿中存在ADA
次要終點將包括:
● h2731之血漿PK
● 最大觀測濃度(Cmax)
● 最大測定濃度之時間(Tmax)
● 下次給藥前的最後濃度時間點(Ctrough)
● 自時間零至無窮大之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0-∞)
● 給藥間隔之血漿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0-tau)
● 在一個給藥間隔內自第一個至最後一個劑量之血漿濃度-時間曲線累積比率下面積(RAUC)
● 表觀分佈體積(Vd)
● 給藥間隔內之平均濃度(Cavg)
● 表觀總身體清除率(CL/F)
● h2731之CSF PK (可選CSF收集)
在CSF收集的每個採樣時間,血漿及CSF中h2731之觀測濃度(Cobs)
● 在第24週(第169天)藉由類澱粉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PET)掃描測定腦類澱粉斑塊沉積之自基線之變化
探索性終點將包括:
● 自基線至第24週(第169天)之基於血液之生物標誌物(包括(但不限於) Aβ42/40比率、p181-tau及p217-tau)之變化
● 自基線至第24週(第169天)之CSF生物標誌物(包括(但不限於) Aβ42/40比率、p181-tau及p217- tau (對於處於可選CSF收集中之個體))之變化
● 藉由APOE4狀態(APOE4雜合子或未帶APOE4者)之MRI發現之性質、頻率、嚴重度及計時,包括症狀性ARIA-E及/或ARIA-H之發生率;分離的ARIA-E (僅ARIA-E,無ARIA-H)及分離的ARIA-H (僅ARIA-H,無ARIA-E)之發生率;及同時ARIA-E及ARIA-H之發生率
納入標準
將根據包括以下的納入標準來選擇AD個體:
● 具有介於18.0 kg/m2與32.0 kg/m2 (含)之間之身體質量指數之介於55歲與85歲之間的個體;
● 據個體或研究夥伴報告記憶功能逐漸且進行性改變≥6個月;
● 根據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所及阿茲海默氏症學會(NIA-AA)標準(Jack,2018;附錄3),阿茲海默氏症病理變化伴有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 (階段2、3或4);及
● 篩選MMSE分數≥18。
排除標準
● 排除標準類似於實例19,其中另外排除顯性遺傳性AD的家族史
臨床實驗室評估、Cogstate評估、MMSE評估、PK採樣、生物標誌物分析及ARIA評估將使用類似於彼等列於實例19中者之方法進行。
結果
此MAD研究之結果將顯示相對低ARIA比率(例如描述於本揭示中之ARIA比率及ARIA風險)之所治療患者(例如描述於本揭示中之類澱粉減少)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減少。
實例 21 :評估 h2721 在 患有阿茲海默氏症的個體中之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原性、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動力學之 1 期開放標示延伸研究
本實例描述參與且完成實例19之單次上升劑量研究(SAD)或參與且完成實例20之多次上升劑量研究(MAD)之治療期且滿足如本文進一步描述的此OLE之資格標準之患有阿茲海默氏症的個體之開放標示延伸(OLE)研究。
研究設計
如圖37中所概述,在此OLE中,所有個體將接受高至12個劑量之h2731。h2731將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一次,總共多至12個劑量。來自SAD研究的所有個體將接受70 mg h2731及來自MAD研究的個體將基於其在核心研究中之定群分配(定群A-1、A-2、A-3、B-1、B-2或B-3)接受一劑量之h2731。
研究目標
OLE之主要目標係評估h2731之長期安全性、耐受性及免疫原性。OLE之次要目標係表徵h2731之PK概況。探索性目標包括評估h2731於類澱粉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PET)上之效應、及評估h2731於血漿生物標誌物上之PD效應。
資格標準
對於來自實例19之SAD研究的固體,篩選及入選此OLE可在完成第85天回診後進行。
對於來自實例20之MAD研究的個體,篩選及入選此OLE必須在第24週/治療結束(EOT)後不超過18週(127天)時進行且將基於以下:
若實例19之SAD研究中在第24週/EOT時沒有ARIA,若滿足所有資格標準且自OLE研究之第24週/EOT回診及第一劑量後不超過18週,則個體可進入此OLE。將鼓勵合格個體在第24週/EOT回診之2週內給藥以達成更無縫的過渡。
若在實例20之MAD研究之第24週/EOT回診時偵測到不需要劑量暫停的ARIA (新的或正在進行),若滿足所有資格標準且自該OLE之第24週/EOT回診及第一劑量起不超過18週,則個體可進入該OLE研究。
若在MAD研究之第24週/EOT回診時偵測到需要劑量暫停之ARIA (新的或正在進行),若(1)ARIA發現已穩定(對於ARIA-H)或消退(對於ARIA-E)及(2)自MAD研究之第24週/EOT回診及該OLE的第一劑量起不超過18週及(3)研究者認為根據臨床判斷恢復給予h2731係可接受的、及(4)滿足所有資格標準,則個體可進入該OLE。
若ARIA在該MAD研究的第24週/EOT回診起18週(127天)後尚未穩定或消退,則該個體不符合入選OLE的資格,且將完成該MAD研究中之隨訪。
終點
主要終點將包括:
● 基於AE報告(不良事件[AE]、重度不良時間[SAE]及h2731相關AE之發生率)、臨床實驗室測試、生命體徵及身體檢查之安全性及耐受性;
● ARIA之磁共振成像(MRI)發現之性質、頻率、嚴重度及計時,包括與潛在血管源性水腫(ARIA E)有關的類澱粉相關成像發現;與腦內出血(ARIA-H)有關的類澱粉相關成像發現;症狀性ARIA-E及/或ARIA-H之發生率;及同時ARIA-E及ARIA-H之發生率
● 血漿中抗藥物抗體(ADA)之存在
次要終點將包括h2731之血漿濃度。
探索性終點將包括:
● 藉由PET成像測定的腦類澱粉含量;及
● 基於血漿之生物標誌物,包括(但不限於) Aβ42、Aβ40、類澱粉β肽比率42/40 (Aβ42/40)、p181-tau、p217-tau。
可在OKE治療的24週及48週後進行另外分析以評估自核心研究基線之腦類澱粉類百分位變化。對於此分析,相對於h2731暴露的開始呈現所有時間點。亦將呈現在第24週(第169天)及第48週(第337天)基於類澱粉PET掃描達到類澱粉陰性的個體的百分比(%)。
可概述h2731之類百分位減少與累積劑量之間的PK/PD關係。可進行另外分析以檢查類百分位減少與h2731血漿暴露之間的PK/PD關係。
納入標準包括完成實施例19之SAD研究(僅AD定群)或完成實例20之MAD研究中的治療期,為如實例20中的彼等。
排除標準包括彼等列於實例20中者,包括將如在實例20之表24及25中所顯示禁止給藥的ARIA。
結果
此OLE研究之結果將顯示相對低ARIA比率(例如描述於本揭示中之ARIA比率及ARIA風險)之所治療患者(例如描述於本揭示中之類澱粉減少)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減少。
引用的所有公開案(包括GenBank寄存號、UniProtKB/Swiss-Prot寄存號及類似者)、專利及專利申請案均出於所有目的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其程度如同特別地且個別地指出各個公開案、專利及專利申請案出於所有目的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般。如果與Genbank及UniProtKB/Swiss-Prot寄存號及類似者相關之序列存在任何差異,則本申請案係指自申請案的有效申請日期起(意指揭示相關寄存號的優先權申請案的實際申請日期或較早日期)與引用的寄存號相關之序列。除非另外特別指明,否則本揭示之任何特徵、步驟、要素、實施例或態樣可與任何其他組合使用。儘管出於清楚及理解之目的已藉由說明及實例對本揭示進行一些詳細的描述,但應明瞭可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實施某些改變及修改。
圖1顯示VL之三種不同形式之比對,該等形式係藉由將人類生殖系框架殘基併入至巴匹珠單抗(bapineuzumab) (hBP) VL序列中而設計。典型或界面殘基沒有改變。
圖2顯示4918、4917、4921、3818、49人類3、2931及巴匹珠單抗對照之用於相對於巴匹珠單抗(hBP)之IC
50比率測定之競爭性ELISA檢定圖。
圖3顯示2926、2831、2927、2726、2731、2826及巴匹珠單抗對照之用於相對於巴匹珠單抗(hBP)之IC
50比率測定之競爭性ELISA檢定圖。
圖4顯示2727、2931及巴匹珠單抗對照之用於相對於巴匹珠單抗(hBP)之IC
50比率測定之競爭性ELISA檢定圖。
圖5A及圖5B顯示2931、2731及巴匹珠單抗(圖5A)、及2726、2831及巴匹珠單抗(圖5B)之競爭性ELISA檢定圖。
圖6A至6D顯示在100 nM至0.39 nM (2倍連續稀釋)之分析物濃度下,h2726 (圖6A)、h2731 (圖6B)、h2831 (圖6C)及2931 (圖6D)結合至Aβ
1-28之BIAcore感測圖。
圖7顯示比較人類化抗體(PB-0569 (阿杜那單抗)、PB-0573 (h2726)、PB-0574 (h2731)、PB-0575 (h2831)、PB-0576 (h2931))對重組類澱粉β 1-42 (Aβ
1-42)原纖維的結合特性之BIAcore感測圖。
圖8顯示h2931以高相對親和力結合可溶性Aβ寡聚物。
圖9顯示評估2726、2731、2831、2931與阿杜那單抗對照之Aβ原纖維結合活性的圖。在恆定濃度之Aβ原纖維中滴定抗體(左圖)或在恆定濃度之抗體中滴定Aβ原纖維(右圖),二者均指示2726、2731、2831及2931的結合實質上優於阿杜那單抗。
圖10顯示AD腦中的Aβ結合。在h2726、h2731、h2831及h2931抗體當中,對組織Aβ病理的結合似乎相似。用0.3 µg/ml的四種抗體h2726、h2731、h2831、h2931染色的影像實例顯示其在具有不同Aβ病理量(AD 11至97及AD 13至75)的兩個AD腦中的染色型態。對於各腦,影像來自切片的相同面積且對於所有四種抗體顯示相對相似的病理強度及分佈。用阿杜那單抗染色始終最弱的(比例尺:500 µm)。
圖11顯示對照的AD腦中的Aβ結合。人類IgG同型對照抗體在AD腦中不產生染色。如此等實例中所顯示,用1 µg/ml的人類IgG同型物培養的AD切片沒有任何染色(比例尺:500 µm)。
圖12顯示AD腦中的Aβ結合的定量。AD組織中的Aβ病理染色的定量揭示h2726、h2731、h2831及h2931抗體之間的相似結合。將來自四個AD腦的切片與以下濃度之抗體h2726、h2731、h2831、h2931以及阿杜那單抗一起培養:0.03、0.1、0.3、1、3及9 µg/ml。切片成像後,使用Halo®成像分析軟體進行形態測定染色組織面積之百分比。各圖比較用五種抗體獲得的AD腦中的測量值。四個圖一致顯示h2726、h2731、h2831、h2931抗體之結合概況相似。用阿杜那單抗獲得的測量值顯著降低。
圖13顯示AD腦中的Aβ結合。hBP強烈地且以劑量相依性方式結合至組織Aβ病理。影像來自具有相似病理分佈之切片(腦AD 13至75)之相對相同面積。hBP顯示染色量隨濃度增加而增加,且其在各濃度下對Aβ病理的結合均強於BAN2401或阿杜那單抗(比例尺:500 µm)。
圖14A及14B顯示來自h2931及阿杜那單抗在具有原代鼠類微膠質細胞的APP.PS1∙Tg小鼠組織中之離體吞噬作用研究的個別(圖14A)及匯集(圖14B)結果。h2931及阿杜那單抗均證明相較於同型對照之Aβ
1-42高度顯著減少。
圖15A及15B顯示指示相較於同型對照之隨著h2726、h2731、h2831及h2931濃度的增加而減少可溶性寡聚物結合至大鼠海馬體神經元上的神經元突,且藉由+/- Aβ添加標準化的圖。圖15A顯示每個神經元的斑點及圖15B顯示總斑點計數(每孔40個視野)。
圖16顯示表示在遞增濃度的2726、2731、2831及2931下藉由+/- Aβ添加標準化的每個神經元的Aβ斑點百分比的圖。
圖17顯示巴匹珠單抗可變重鏈序列及本揭示的2726、2731、2831及2931的四個序列的比對。CDR以粗體表示。
圖18顯示巴匹珠單抗輕鏈序列及本揭示的2726、2731、2831及2931的四個(可變輕鏈)序列的比對。CDR以粗體表示。
圖19A及19B顯示列出本揭示之抗體之可變重鏈及輕鏈CDR序列的CDR表。圖19A係指重鏈CDR及圖19B係指輕鏈CDR。
圖20A及20B顯示藉由競爭ELISA測定抗體結合異質聚集的Aβ42物質之效價(potency)的圖。圖20A顯示h2931、h2731及巴匹珠單抗對照,及圖20B顯示h2831、h2726及巴匹珠單抗對照。
圖21顯示藉由ELISA測定抗體對原纖維Aβ42的直接結合及相對親和力的圖。
圖22顯示測定Aβ斑塊面積結合(其藉由AD腦中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測定為陽性組織百分比)之抗體劑量反應的圖。
圖23顯示在抗體存在下可溶性Aβ對大鼠海馬體神經元的結合的定量。
圖24顯示h2731在來自具有原代鼠類微膠質細胞之AD組織中的離體吞噬作用研究的結果。h2731證明Aβ
1-42的高度顯著減少,指示該抗體穩健地促進此等物質的吞噬作用及移除。
圖25A及25B證實用於離體吞噬作用檢定的AD組織中存在焦麩胺酸-3 Aβ (Aß
pE3-42) (圖23A)且證明焦麩胺酸-3 Aβ及h2931的類似結合型態(圖23A及B)。
圖26A及26B顯示h2931及h2731在來自具有原代鼠類微膠質細胞之AD組織中的離體吞噬作用研究的結果。h2931及h2731均證明焦麩胺酸-3 Aβ (Aß
pE3-42)的高度顯著減少,指示兩種抗體均穩健地促進此等物質的吞噬作用及移除。
圖27顯示h2731結合Aβ
1-42的N端,但不結合Aβ
pE3-42。
圖28A及28B顯示本發明抗體在體外誘導THP-1人類單核細胞吞噬Aß
1-42原原纖維。
圖29A及圖29B顯示與AD腦組織中的Aß
pE3-42相比,藉由N端抗Ab抗體測定的Aß
1-XX之分佈型態。圖29C顯示與人類AD腦組織中的Aß
pE3-42相比,Aß
1-XX覆蓋的面積百分比的定量。
圖30顯示h2731對Aß斑塊的定位,抗Aß
pE3-42抗體信號對Aß斑塊的定位,及h2731及抗Aß
pE3-42抗體信號對Aß斑塊的共定位。
圖31A及圖31B顯示抗Aß抗體h2731以劑量相依性方式促進自AD腦組織的離體Aβ
pE3-42清除,其效價高於阿杜那單抗。
圖32A顯示Aβ
pE3-42自AD腦組織的h2731及阿杜那單抗清除的濃度相依性,及圖32B顯示h2731之效應係微膠質細胞相依性的。
圖33比較h2731及阿杜那單抗之預測CNS暴露與重複給藥。
圖34顯示抗Aß抗體h2731促進AD腦組織中含有Aß
pE3-42的斑塊的離體清除。
圖35係健康自願者及阿茲海默氏症個體中之h2731單次上升劑量研究之臨床試驗計劃之概視圖。顯示某些納入標準、劑量及某些評估時間表。
圖36係阿茲海默氏症個體中之h2731多次上升劑量研究之臨床試驗計劃之概視圖。顯示某些納入標準、劑量及某些評估時間表。
圖37顯示入選於實例19之單次上升劑量研究或實例20之多次上升劑量研究中之一些阿茲海默氏症個體中之h2731開放標示延伸研究之細節。顯示某些劑量及某些評估時間表。
TW202434629A_113102878_SEQL.xml
Claims (163)
- 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
- 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
- 一種將個體從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至位於Aβ肽的N端內之抗原決定基,且該抗原決定基包含至少一個選自該Aβ肽之胺基酸1至10之胺基酸。
-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至包含至少一個選自該Aβ肽之胺基酸1至7之胺基酸之抗原決定基。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類澱粉蛋白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以約5 nM或更低之表觀KD結合至類澱粉蛋白β 1-42原纖維(protofibril)。
-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以約1 nM或更小之表觀KD結合至類澱粉β 1-42原纖維。
-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以約10 nM或更小之表觀KD結合至類澱粉β 1-28單體。
-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投與約20 mg至約1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投與約10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投與約4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投與約7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投與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以包含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醫藥上可接受之稀釋劑之醫藥組合物投與。
-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係約每4週投與一次。
- 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投與係經靜脈內或皮下。
-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中該投與係經皮下。
- 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包含重鏈CDR1、CDR2及CDR3之重鏈可變區及包含輕鏈CDR1、CDR2及CDR3之輕鏈可變區,其中 重鏈CDR1包含SEQ ID NO: 16、19或20中之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重鏈CDR2包含SEQ ID NO: 20、21、22或23中之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重鏈CDR3包含SEQ ID NO: 18、24或25中之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輕鏈CDR1包含SEQ ID NO: 26、29、31或32中之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輕鏈CDR2包含SEQ ID NO: 33、34、35或36中之一者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CDR3包含SEQ ID NO: 28、38或39中之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重鏈CDR1包含SEQ ID NO: 16之胺基酸序列, 重鏈CDR2包含SEQ ID NO: 20之胺基酸序列, 重鏈CDR3包含SEQ ID NO: 18之胺基酸序列, 輕鏈CDR1包含SEQ ID NO: 29之胺基酸序列, 輕鏈CDR2包含SEQ ID NO: 34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CDR3包含SEQ ID NO: 38之胺基酸序列。
- 如請求項19之方法,其中不包括CDR之該重鏈可變區與SEQ ID NO: 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一致性,及不包括CDR之該輕鏈可變區與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一致性。
- 如請求項19之方法,其中不包括CDR之該重鏈可變區與SEQ ID NO: 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一致性,及不包括CDR之該輕鏈可變區與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一致性。
-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3之胺基酸序列,且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
- 如請求項22之方法,其中該重鏈可變區由SEQ ID NO: 3所組成,且其中該輕鏈可變區由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所組成。
- 如請求項1至2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係人類化IgG1。
- 如請求項1至2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為全抗體(full antibody)、嵌合抗體、CDR移植抗體或重組抗體。
- 如請求項1至2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括包含與SEQ ID NO: 40具有至少95%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恆定區及/或包含與SEQ ID NO: 41具有至少95%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恆定區。
- 如請求項1至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括包含與SEQ ID NO: 40具有至少98%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恆定區及/或包含與SEQ ID NO: 41具有至少98%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恆定區。
- 如請求項1至2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括包含SEQ ID NO: 4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恆定區(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包含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恆定區。
- 如請求項1至2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基本上由SEQ ID NO: 40之胺基酸序列所組成之重鏈恆定區(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基本上由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所組成之輕鏈恆定區。
- 如請求項1至2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如請求項1至3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為h2731。
- 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4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7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4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7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一種減少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其包括對該個體皮下投與足以達成約20 µg/mL至約40 µg/mL之C ave值之劑量之抗Aβ抗體,該抗A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一種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方法,其包括對該個體皮下投與足以達成約15,000 hr*ug/mL至約30,000 hr*ug/mL之AUC 0-tau值之劑量之抗Aβ抗體,該抗A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如請求項1至4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給藥間隔內之最大濃度(C max)為約30 µg/mL至約60 µg/mL。
- 如請求項1至4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C max值為約50 µg/mL至約60 µg/mL。
- 如請求項1至4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C max值不超過約60 µg/mL。
- 如請求項42至4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C max值為血清C max值。
- 如請求項42至4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C max值為血漿C max值。
- 如請求項1至4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給藥間隔內之平均濃度(C ave值)為約20 µg/mL至約40 µg/mL。
- 如請求項1至4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C ave值為約30 µg/mL至約40 µg/mL。
- 如請求項1至4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C ave值不超過約40 µg/mL。
- 如請求項40、及47至4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C ave值為血清C ave值。
- 如請求項40、及47至4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C ave值為血漿C ave值。
- 如請求項1至5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給藥間隔之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 0-tau值)為約15,000 hr*ug/mL至約30,000 hr*ug/mL。
- 如請求項1至5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AUC 0-tau值為約20,000 hr*ug/mL至約30,000 hr*ug/mL。
- 如請求項1至5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AUC 0-tau值不超過約30,000 hr*ug/mL。
- 如請求項41、及52至5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UC 0-tau值為血清AUC 0-tau值。
- 如請求項41、及52至5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UC 0-tau值為血漿AUC 0-tau值。
- 如請求項1至5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減少。
- 如請求項2、3及5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減少至少約30類百分位(centiloid)至約70類百分位。
- 如請求項2、3及5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減少約45類百分位至約80類百分位。
- 如請求項2、3及5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減少約50類百分位至約85類百分位。
- 如請求項2、3及5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減少至少約40%至約90%。
- 如請求項2、3及5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減少約60%至約100%。
- 如請求項2、3及5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包括減少約65%至約100%。
- 如請求項2、3、及57至6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腦類澱粉斑塊之該減少係比基線減少。
- 如請求項2、3、及57至6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比投與該抗類澱粉β抗體前的該個體減少。
- 如請求項2、3、及57至6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6個月後達成。
- 如請求項2、3、及57至6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12個月後達成。
- 如請求項2、3、及57至6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在治療約18個月後達成。
- 如請求項2、3、及57至6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腦類澱粉β斑塊之該減少係藉由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PET)評估。
- 如請求項1至6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係自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
- 如請求項1至7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治療包括提高該個體自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機率。
- 如請求項1至7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治療包括該個體自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機率達約10%至約40%。
- 如請求項1至7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治療包括該個體自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機率達約30%至約60%。
- 如請求項1至7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治療包括該個體自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機率達約40%至約80%。
- 如請求項72至7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自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機率為治療約6個月後之機率。
- 如請求項72至7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自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機率為治療約12個月後之機率。
- 如請求項72至7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自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之機率為治療約18個月後之機率。
- 如請求項1至7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治療包括減緩、停止或逆轉認知功能之下降。
- 如請求項78之方法,其中治療包括減緩認知功能之下降。
- 如請求項78或80之方法,其中認知功能係藉由以下CRD-SB、ADAS-Cog14、ADCOMS及ADCS MCI-ADL中之至少一者測定。
- 如請求項80之方法,其中認知功能係藉由ADCOMS測定。
- 一種調節個體中之生物標誌物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一種增加個體中之Aβ 42/40比率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一種減少個體中之磷酸化tau之量之方法,其包括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如請求項82至8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投與包括皮下注射。
- 如請求項1至8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調節該個體中之生物標誌物。
- 如請求項86之方法,其中與基線相比,該個體中之生物標誌物已經過調節。
- 如請求項1至8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偵測自該個體收集的樣本中之生物標誌物。
- 如請求項1至8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定量自該個體收集的樣本中之生物標誌物。
- 如請求項82、及86至8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生物標誌物包含該個體中之Aβ 42/40之比率。
- 如請求項83及9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中之Aβ 42/40之比率增加。
- 如請求項83及9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中之Aβ 42/40之比率增加至少25%。
- 如請求項83及9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中之Aβ 42/40之比率增加至少50%。
- 如請求項83及9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中之Aβ 42/40之比率增加約25%至約100%。
- 如請求項83及9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中之Aβ 42/40之比率增加約50%至約100%。
- 如請求項82、及86至8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生物標誌物包含磷酸化tau值。
- 如請求項84及9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磷酸化tau值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p181-tau值、p212-tau值、p217-tau值、p231-tau值及p235-tau值。
- 如請求項84及9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磷酸化tau值包含p181-tau值。
- 如請求項84及9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磷酸化tau值包含p212-tau值。
- 如請求項84及9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磷酸化tau值包含p217-tau值。
- 如請求項84及9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磷酸化tau值包含p231-tau值。
- 如請求項84及9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磷酸化tau值包含p235-tau值。
- 如請求項84、及96至10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磷酸化tau值減小。
- 如請求項103之方法,其中該磷酸化tau值減小至少約10%。
- 如請求項84及10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磷酸化tau值減小約10%至約30%。
- 如請求項84及10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磷酸化tau值減小約20%至約30%。
- 如請求項89及9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樣本包含自該個體收集之血液或其一部分。
- 如請求項89及9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樣本包含自該個體收集之血漿。
- 如請求項89及9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樣本包含自該個體收集之血清。
- 如請求項89及9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樣本包含自該個體收集之腦脊髓液(「CSF」)。
- 如請求項1至1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小於約45%之ARIA-E風險。
- 如請求項1至1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約25%至約45%之ARIA-E風險。
- 如請求項1至1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小於約75%之ARIA-E風險。
- 如請求項1至1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約50%至約75%之ARIA-E風險。
- 如請求項1至11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小於約15%之症狀性ARIA-E風險。
- 如請求項1至11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小於約30%之症狀性ARIA-E風險。
- 如請求項111至11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RIA-E風險為嚴重ARIA-E之風險。
- 如請求項111至11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RIA-E風險為治療約6個月後之風險。
- 如請求項111至11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RIA-E風險為治療約12個月後之風險。
- 如請求項111至111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RIA-E風險為治療約18個月後之風險。
- 如請求項1至11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在治療期間未經歷症狀性ARIA-E。
- 如請求項1至12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小於約35%之ARIA-H風險。
- 如請求項1至12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約10%至約35%之ARIA-H風險。
- 如請求項112或123之方法,其中該ARIA-H風險為嚴重ARIA-H之風險。
- 如請求項123至12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RIA-H風險為治療約6個月後之風險。
- 如請求項1至12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在治療期間未經歷症狀性ARIA-H。
- 如請求項111至1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ARIA係藉由磁共振成像(「MRI」)評估。
- 如請求項1至12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為APOE4純合子個體。
- 如請求項1至12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為APOE4雜合子個體或未帶APOE4者。
- 如請求項1至12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確定投與前該個體之APOE4狀態。
- 如請求項1至13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治療之持續時間為至少6個月。
- 如請求項1至13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治療之持續時間為至少12個月。
- 如請求項1至13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治療之持續時間為至少18個月。
- 如請求項1至13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投與係使用注射器進行。
- 如請求項1至13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投與係使用自動注射器進行。
- 如請求項1至13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為哺乳動物。
- 如請求項1至13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為人類。
- 一種包含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其藉由約每3至5週對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來治療該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
- 一種包含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其藉由約每3至5週對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來減少該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
- 一種包含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合物,其藉由約每3至5週對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將個體從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
- 一種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於製造用於治療個體中之阿茲海默氏症之藥物之用途,其中該藥物係用於約每3至5週對該個體以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投與一次。
- 一種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於製造藥物之用途,其藉由約每3至5週對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來減少該個體中之類澱粉斑塊。
- 一種抗類澱粉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於製造藥物之用途,其藉由約每3至5週對個體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將該個體從類澱粉陽性轉變為類澱粉陰性。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包含重鏈CDR1、CDR2及CDR3之重鏈可變區及包含輕鏈CDR1、CDR2及CDR3之輕鏈可變區,其中 重鏈CDR1包含SEQ ID NO: 16、19或20中之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重鏈CDR2包含SEQ ID NO: 20、21、22或23中之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重鏈CDR3包含SEQ ID NO: 18、24或25中之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輕鏈CDR1包含SEQ ID NO: 26、29、31或32中之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輕鏈CDR2包含SEQ ID NO: 33、34、35或36中之一者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CDR3包含SEQ ID NO: 28、38或39中之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重鏈CDR1包含SEQ ID NO: 16之胺基酸序列, 重鏈CDR2包含SEQ ID NO: 20之胺基酸序列, 重鏈CDR3包含SEQ ID NO: 18之胺基酸序列, 輕鏈CDR1包含SEQ ID NO: 29之胺基酸序列, 輕鏈CDR2包含SEQ ID NO: 34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CDR3包含SEQ ID NO: 38之胺基酸序列。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不包括CDR之該重鏈可變區與SEQ ID NO: 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一致性,且不包括CDR之該輕鏈可變區與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一致性。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不包括CDR之該重鏈可變區與SEQ ID NO: 3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一致性,且不包括CDR之該輕鏈可變區與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一致性。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3之胺基酸序列,且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重鏈可變區由SEQ ID NO: 3所組成,且其中該輕鏈可變區由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所組成。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為人類化IgG1。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括包含與SEQ ID NO: 40具有至少98%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恆定區及/或包含與SEQ ID NO: 41具有至少98%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恆定區。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括包含SEQ ID NO: 4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恆定區(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包含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恆定區。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基本上由SEQ ID NO: 40之胺基酸序列所組成之重鏈恆定區(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基本上由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所組成之輕鏈恆定區。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抗類澱粉β抗體為h2731。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投與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投與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4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投與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7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投與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投與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20 mg至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投與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45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投與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7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 如請求項138至140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投與包括約每4週對該個體皮下投與約200 mg之抗類澱粉β抗體一次;該抗類澱粉β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之重鏈(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及SEQ ID NO: 102之輕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363481631P | 2023-01-26 | 2023-01-26 | |
US63/481,631 | 2023-01-26 | ||
US202363597868P | 2023-11-10 | 2023-11-10 | |
US202363597861P | 2023-11-10 | 2023-11-10 | |
US63/597,861 | 2023-11-10 | ||
US63/597,868 | 2023-11-10 | ||
US202463618045P | 2024-01-05 | 2024-01-05 | |
US63/618,045 | 2024-01-0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434629A true TW202434629A (zh) | 2024-09-01 |
Family
ID=90368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3102878A TW202434629A (zh) | 2023-01-26 | 2024-01-25 | 以抗類澱粉β (ABETA)抗體治療神經病症之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2434629A (zh) |
WO (1) | WO2024157085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883899T3 (de) | 1987-03-18 | 1999-04-22 | Sb2, Inc., Danville, Calif. | Geänderte antikörper. |
ATE452207T1 (de) | 1992-08-21 | 2010-01-15 | Univ Bruxelles | Immunoglobuline ohne leichte ketten |
US5834597A (en) | 1996-05-20 | 1998-11-10 | Protein Design Labs, Inc. | Mutated nonactivating IgG2 domains and anti CD3 antibodi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AU775858B2 (en) | 1999-02-05 | 2004-08-19 |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The | Image texture retrie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
KR101401159B1 (ko) | 2005-12-12 | 2014-05-29 | 에프. 호프만-라 로슈 아게 | 가변 부위에 글리코실화를 가지는 아밀로이드 베타에 대한 항체 |
US20150315267A1 (en) | 2012-12-07 | 2015-11-05 | Thierry Bussiere | A method of reducing brain amyloid plaques using anti-ab antibodies |
MX2023000949A (es) | 2020-07-23 | 2023-02-22 | Othair Prothena Ltd | Anticuerpos anti-beta-amiloide (abeta). |
-
2024
- 2024-01-25 TW TW113102878A patent/TW202434629A/zh unknown
- 2024-01-26 WO PCT/IB2024/000067 patent/WO2024157085A1/en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157085A1 (en) | 2024-08-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53217B (zh) | 抗β類澱粉蛋白單株抗體 | |
EP2074145B1 (en) | Humanized antibody against amyloid beta | |
AU2011219414B2 (en) | Protofibril-binding antibodies and their use in therapeutic and diagnostic methods for 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and other alpha-synucleinopathies | |
EP2046833B9 (en) | Humanized antibody against amyloid beta | |
AU2008311365B2 (en) | Humanized antibody | |
US11434283B2 (en) | Anti-abeta antibodies | |
EP3309172B1 (en) | Humanized antibody against amyloid beta | |
TW202434629A (zh) | 以抗類澱粉β (ABETA)抗體治療神經病症之方法 | |
WO2025147562A1 (en) | Methods of treating neurological disorders with anti-abeta antibodies | |
AU2013202799C1 (en) | Humanized antibody against amyloid beta | |
EP3988566A1 (en) | Humanized antibody against amyloid beta | |
HK1139154B (zh) | 針對澱粉狀蛋白β的人源化抗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