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2428665A - 透明黏著片材、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用透明黏著片材、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及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透明黏著片材、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用透明黏著片材、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及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28665A
TW202428665A TW112143799A TW112143799A TW202428665A TW 202428665 A TW202428665 A TW 202428665A TW 112143799 A TW112143799 A TW 112143799A TW 112143799 A TW112143799 A TW 112143799A TW 202428665 A TW202428665 A TW 20242866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sheet
meth
transparent adhesive
image display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43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広瀬公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28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2866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4/00Adhesive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adhesive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J183/00 - C09J183/16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對活性能量線之感度較高且能夠高效率地硬化之透明黏著片材、及使用上述透明黏著片材之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用透明黏著片材、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及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本發明之透明黏著片材係由黏著劑組合物(I)所形成者,上述黏著劑組合物(I)包含前驅物,該前驅物包含(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於分子內具有擁有碳-碳雙鍵之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及產生自由基之結構之化合物(B)、及包含除上述化合物(B)以外之化合物之光聚合起始劑(C),且藉由頻率1 Hz之剪切模式下之動態黏彈性測定所獲得的-20℃下之剪切儲存模數(G'(-20℃))為10 kPa以上1000 kPa以下。

Description

透明黏著片材、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用透明黏著片材、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及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透明黏著片材、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用透明黏著片材、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及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 本申請案主張基於2022年11月22日於日本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特願2022-186460號之優先權,將其內容援引於本文。
近年來,使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或量子點(QD)之包含彎曲部之圖像顯示裝置或可彎折或卷取之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得以不斷開發並廣泛商用化。 此種顯示裝置中,具有以透明之黏著片材貼合外殼透鏡、圓偏光板、觸控膜感測器、彩色濾光片、發光元件等複數個片材構件而成之積層構造,若著眼於某個黏著片材,則可視為積層有構件與黏著片材之積層體。
於專利文獻1中,關於可摺疊之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揭示有:藉由將潛變柔量變動值與緩和彈性模數變動值之乘積值設為適宜之範圍,而可應用於反覆彎曲裝置之黏著劑及黏著片材、以及彎曲積層構件及反覆彎曲裝置。 於專利文獻2中,作為可形成可熱熔且保持力及黏著力優異之黏著層之黏著劑,揭示有:包含使含有數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上且未達6000之巨單體及乙烯系單體之單體混合物聚合而獲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萬~100萬之(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9-123826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5/080244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諸如專利文獻1、2之先前之黏著片材中,藉由活性能量線而硬化之情形時之感度不充分,故而難以實現高效率之硬化。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對活性能量線之感度較高且能夠高效率地硬化之透明黏著片材、及使用上述透明黏著片材之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用透明黏著片材、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及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包含以下形態。 [1]一種透明黏著片材,其係由黏著劑組合物(I)所形成者, 上述黏著劑組合物(I)包含前驅物,該前驅物包含(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於分子內具有擁有碳-碳雙鍵之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及產生自由基之結構之化合物(B)、包含除上述化合物(B)以外之化合物之光聚合起始劑(C),且 藉由頻率1 Hz之剪切模式下之動態黏彈性測定所獲得之-20℃下之剪切儲存模數(G'(-20℃))為10 kPa以上1000 kPa以下。 [2]如[1]所記載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藉由頻率1 Hz之剪切模式下之動態黏彈性測定所獲得之上述-20℃下之剪切儲存模數G'(-20℃)相對於60℃下之剪切儲存模數G'(60℃)之比((G'(-20℃)/G'(60℃))為20以下。 [3]如[1]或[2]所記載之透明黏著片材,其藉由頻率1 Hz之剪切模式下之動態黏彈性測定所獲得的30℃下之剪切儲存模數(G'(30℃))為100 kPa以下。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上述化合物(B)係含乙烯性不飽和基之二苯甲酮系化合物。 [5]如[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上述化合物(B)係具有選自二苯甲酮結構、二苯基乙二酮結構、鄰苯甲醯基苯甲酸酯結構、9-氧硫結構、3-酮香豆素結構、2-乙基蒽醌結構及樟腦醌結構之至少1種結構之化合物。 [6]如[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上述光聚合起始劑(C)包含奪氫型光起始劑(C1)。 [7]如[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上述光聚合起始劑(C)包含裂解型光起始劑(C2)。 [8]如[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藉由頻率1 Hz之剪切模式下之動態黏彈性測定所獲得的由Tanδ之極大值定義之玻璃轉移溫度(Tg)為-20℃以下。 [9]如[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相對於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質量份,上述化合物(B)之含量為0.01質量份以上10質量份以下。 [10]如[1]至[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上述化合物(B)之含量相對於上述光聚合起始劑(C)之含量之質量比(B/C)為0.2~10。 [11]如[1]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上述黏著劑組合物(I)包含光硬化性化合物(D)。 [12]如[1]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於上述黏著劑組合物(I)中,單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含量為10質量%以下。 [13]如[1]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上述黏著劑組合物(I)包含矽烷偶合劑(E)。 [14]如[1]至[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係具有以下鏈段之嵌段共聚物或接枝共聚物,該鏈段包含源自具有碳數9以上30以下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結構單元。 [15]如[1]至[1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根據將上述透明黏著片材之厚度設為0.7~1.0 mm並於溫度60℃下施加2 kPa之壓力600秒時之應變(γ max)、及其後卸除應力並經過600秒後之應變(γ min),藉由下述式計算之回復率為75%以上, 回復率(%)=[(γ max-γ min)/γ max]×100。 [16]如[1]至[1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明黏著片材,其凝膠分率為45%以上。 [17]一種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其具備如[1]至[1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明黏著片材與離型膜積層而成之構成。 [18]一種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用透明黏著片材,其包含如[1]至[1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明黏著片材。 [19]一種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其係經由如[1]至[1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明黏著片材積層有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且上述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至少一者在與上述透明黏著片材之接觸面具有高低差2 μm以上之階差。 [20]一種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其具備如[19]所記載之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對活性能量線之感度較高且能夠高效率地硬化之透明黏著片材、及使用上述透明黏著片材之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用透明黏著片材、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及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
以下用語之定義於本說明書及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中均適用。 所謂「產生自由基之結構」意指能夠於利用活性能量線之激發下產生使聚合反應開始之自由基的結構。以下,將「產生自由基之結構」亦記為「自由基產生結構」。 所謂「活性能量線」意指能夠使產生活性種之化合物分解而產生活性種之能量線。作為此種活性能量線,例如可例示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X射線、α射線、β射線、γ射線及電子束等,較佳為紫外線及電子束,特佳為紫外線。 「(甲基)丙烯酸酯」係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之總稱。「(甲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醯胺」亦同樣如此。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意指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之結構單元之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亦可進而具有源自除(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以外之單體(例如苯乙烯等)之結構單元。 「(甲基)丙烯酸系單體」意指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之單體。 「乙烯系單體」意指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聚合性碳-碳雙鍵)之化合物。 表示數值範圍之「~」意指包含其前後記載之數值作為下限值及上限值。
[透明黏著片材]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係關於一種透明黏著片材。 實施方式之透明黏著片材係由黏著劑組合物(I)所形成者。
黏著劑組合物(I)包含前驅物,該前驅物包含(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於分子內具有擁有碳-碳雙鍵之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及自由基產生結構之化合物(B)(以下,亦僅記為「化合物(B)」)、及包含除上述化合物(B)以外之化合物之光聚合起始劑(C)。
黏著劑組合物(I)中所含之化合物(B)係藉由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之反應而化合物(B)彼此聚合,會成為於一分子中具有複數個自由基產生結構之化合物,故而可藉由自由基產生及自由基之再鍵結等作用而於(甲基)丙烯酸聚合物(A)形成交聯結構,作為交聯點發揮作用。並且,化合物(B)藉由自由基產生結構之作用,亦可作為聚合起始劑發揮功能。化合物(B)若單獨使用,則作為聚合起始劑之功能不充分或者該功能明顯較低,但藉由與光聚合起始劑(C)組合使用,可作為聚合起始劑充分地發揮功能。
關於黏著劑組合物(I)中之「前驅物」,除化合物(B)彼此未聚合,所有化合物(B)均以未反應之狀態包含於其中之狀態以外,亦可包括部分或全部化合物(B)彼此聚合而高分子量化之狀態。又,亦可包括(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部分高分子量化之部分聚合狀態。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 作為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例如除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均聚物以外,還可例舉藉由使(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與能夠與其共聚之單體成分聚合所獲得之共聚物。 其中,作為(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較佳為包含2種成分以上之共聚成分且至少1種共聚成分為烷基之碳數為4~30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亦可為具有以下鏈段之嵌段共聚物或接枝共聚物,該鏈段包含源自具有碳數9~30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結構單元。
更具體而言,作為(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可例舉包含烷基之碳數為4~30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能夠與其共聚之選自除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之(a1)含羧基單體、(a2)含羥基單體、(a3)含氮單體、(a4)含環氧基單體、(a5)乙烯系單體、(a6)烷基之碳數為1~3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單體、(a7)脂環式單體、(a8)巨單體、(a9)其他共聚性單體之任一個以上之單體的單體成分之共聚物。
(1)上述共聚性單體(a1)~(a9)中,特佳為下述共聚性單體(a1)、(a2)或(a3)。 (2)又,用以獲得(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單體成分特佳為不含上述共聚性單體(a1),且包含共聚性單體(a2)或(a3)之任一者。藉由包含共聚性單體(a2)或(a3)之任一者,能夠兼具被黏著體包含金屬等具有腐蝕性之成分之情形時之耐腐蝕特性、接著性及耐濕熱白化特性。 (3)進而,共聚性單體(a3)中,就具有下述奪氫反應之增感作用,其結果為,能夠有效率地形成交聯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具有三級氮原子者。 (4)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中,較佳為烷基中包含三級碳原子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藉由使用此種(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於光照射時容易產生奪氫反應,其結果為,容易有效率地形成交聯。
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係烷基之碳數為4~30之直鏈或支鏈(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且由下式(1)表示。 CH 2=CH(R 1)-COO(R 2)…  (1) (式中,R 1表示氫原子或甲基,R 2表示碳原子數4~30之直鏈或支鏈狀之烷基)
作為由式(1)表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庚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鯨蠟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山萮酯等直鏈(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異二十烷酯、(甲基)丙烯酸丁辛酯、(甲基)丙烯酸異肉豆蔻酯、(甲基)丙烯酸異鯨蠟酯、(甲基)丙烯酸己基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硬脂酯、(甲基)丙烯酸辛基癸酯、(甲基)丙烯酸辛基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異二十二烷基酯等支鏈(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其等可使用1種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
其中,就獲得柔軟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直鏈(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又,就取得黏著性與柔軟性之平衡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烷基之碳數為4~20、進而為5~18、尤其為6~16、尤其為7~14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較佳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
又,就於光照射時容易產生下述奪氫反應,其結果為,能夠有效率地形成交聯反應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支鏈(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其中,較佳為烷基之碳數為4~20、進而為5~18、尤其為6~16、尤其為7~14之支鏈(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較佳為(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
相對於構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所有結構單元(100質量%)的源自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較佳為5質量%以上95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上9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5質量%以上85質量%以下,尤佳為20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若源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結構單元之比率為上述下限值以上,則有柔軟性優異之傾向,有被黏著體具有凹凸之情形時之凹凸追隨性優異之傾向。若為上述上限值以下,則有容易獲得下述共聚性單體之效果,黏著力及凝集力優異之傾向。 源自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作為含羧基單體(a1),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六氫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六氫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馬來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馬來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琥珀酸、丁烯酸、反丁烯二酸、順丁烯二酸、伊康酸。其等可為1種或組合2種以上。
作為含羥基單體(a2),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5-羥基戊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羥基辛酯等(甲基)丙烯酸羥烷酯;己內酯改性(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等己內酯改性(甲基)丙烯酸羥酯;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氧伸烷基改性(甲基)丙烯酸酯;2-丙烯醯氧基乙基-2-羥基乙基鄰苯二甲酸等含一級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氯-2-羥基丙酯等含二級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2-二甲基-2-羥基乙酯等含三級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2-羥乙基乙烯基醚、二乙二醇單乙烯基醚、4-羥基丁基乙烯基醚等乙烯醚類。其等可單獨使用或併用2種以上。 藉由含羥基單體(a2),黏著片材之黏著力提高,並且能夠抑制濕熱白化。
含羥基單體(a2)之中,較佳為具有碳數為1~10、進而為1~6、尤其為2~4之羥烷基之含羥基單體,例如(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2-羥乙基乙烯基醚、二乙二醇單乙烯基醚、4-羥基丁基乙烯基醚等,特佳為含一級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較佳為(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
就賦予黏著力及耐濕熱白化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全部結構單元,(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中之源自含羥基單體(a2)之結構單元之含量較佳為3~30質量%,更佳為5~25質量%,特佳為7~20質量%。
作為含氮單體(a3),例如除了可例舉含胺基單體、含醯胺基單體、含異氰酸基單體以外,亦可例舉(甲基)丙烯腈等。藉由含氮單體(a3),黏著片材之凝集力提高,並且能夠抑制濕熱白化。其等可為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又,含氮單體(a3)具有促進下述奪氫反應之作用。
作為上述含胺基單體,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酯、(甲基)丙烯酸胺基乙酯等含一級胺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基胺基丙酯等含二級胺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乙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基丙酯、二甲基胺基丙基丙烯醯胺等含三級胺基之(甲基)丙烯酸酯或N-乙烯基吡咯啶酮、甲基乙烯基吡咯啶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哌啶酮、乙烯基嘧啶、乙烯基哌𠯤、乙烯基吡𠯤、乙烯基吡咯、乙烯基咪唑、乙烯基㗁唑、乙烯基𠰌啉、(甲基)丙烯醯𠰌啉、N-乙烯基乙醯胺類、N-乙烯基己內醯胺等單體。
作為上述含醯胺基單體,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醯胺;N-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正丁基(甲基)丙烯醯胺、二丙酮(甲基)丙烯醯胺、N,N'-亞甲基雙(甲基)丙烯醯胺等N-烷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N-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烯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N,N-二烷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羥基烷基(甲基)丙烯醯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正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等烷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醯胺、順丁烯二醯亞胺或其衍生物等。
作為上述含異氰酸基單體,例如可例舉:異氰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或其等之環氧烷加成物等。異氰酸基可由甲基乙基酮肟、3,5-二甲基吡唑、1,2,4-三唑、丙二酸二乙酯等封端劑保護。
其中,就具有下述奪氫反應之增感作用,其結果為,能夠有效率地形成交聯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具有三級氮原子者,例如特佳為含三級胺基之(甲基)丙烯酸酯、N,N-二烷基(甲基)丙烯醯胺、N-乙烯基吡咯啶酮、丙烯醯𠰌啉等。
就賦予凝集力及耐濕熱白化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全部結構單元,(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中之源自含氮單體(a3)之結構單元之含量較佳為0.1~15質量%,更佳為0.5~13質量%,特佳為1~10質量%,尤佳為2~7質量%。
作為含環氧基單體(a4),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縮水甘油醚。其等可為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
作為乙烯系單體(a5),可例舉分子內具有乙烯基之化合物。作為此種化合物,例如可例示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及硬脂酸乙烯酯等乙烯酯單體、以及苯乙烯、氯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其他取代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系單體。其等可為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 其等可單獨使用或併用2種以上。
作為烷基之碳數為1~3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單體(a6),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等。其等可為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 就對黏著片材賦予凝集力之觀點而言,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全部結構單元,(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中之源自共聚性單體(a6)之結構單元之含量較佳為0.1~15質量%,更佳為0.5~13質量%,特佳為1~10質量%,尤佳為2~7質量%。
作為脂環式單體(a7),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3,3,5-三甲基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異𦯉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基環己酯、(甲基)丙烯酸金剛烷基酯等。其等可為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 就對黏著片材賦予凝集力之觀點而言,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全部結構單元,(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中之源自脂環式單體(a7)之結構單元之含量較佳為0.1~15質量%,更佳為0.5~13質量%,特佳為1~10質量%,尤佳為2~7質量%。
巨單體(a8)係於藉由聚合而成為(甲基)丙烯酸系(共)聚合物時能夠容易地增加側鏈之碳數,例如設為20以上之單體。藉由使用巨單體(a8),能夠將(甲基)丙烯酸系(共)聚合物製成具有包含源自巨單體(a8)之結構單元之鏈段之接枝共聚物。 因此,能夠根據巨單體(a8)及除此以外之單體之選擇及調配比率而改變接枝共聚物之主鏈及側鏈之特性。
作為巨單體(a8),較佳為骨架成分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或乙烯系聚合物。作為巨單體之骨架成分,例如可例舉上述烷基之碳數為4~30之直鏈或支鏈(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上述共聚性單體(a5)、(a6)及(a7)等所例示者。 其中,就能夠製成凝集力優異之黏著片材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烷基之碳數為1~8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或脂環式單體、苯乙烯等芳香族單體。 另一方面,就能夠製成可撓性優異之黏著片材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碳數為9~30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其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
巨單體係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或羥基、異氰酸基、環氧基、羧基、胺基、醯胺基、硫醇基等官能基者。作為巨單體,較佳為具有能夠與其他單體共聚之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者。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可含有一個或二個以上,其中特佳為一個。於巨單體具有官能基之情形時,官能基亦可含有一個或二個以上,其中特佳為一個。 又,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及官能基可含有任一者,亦可含有兩者。
巨單體(a8)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00以上40000以下,更佳為1500以上20000以下,進而較佳為2000以上15000以下。
巨單體可適當使用通常製造者(例如,東亞合成公司製造之巨單體等)。
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全部結構單元,(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中之源自巨單體(a8)之結構單元之含量較佳為1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更佳為3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上15質量%以下。若上述含量為上述下限值以上,則有包含源自巨單體(a8)之結構單元之鏈段與由其他結構單元形成之鏈段之相分離之力變強,黏著片材之非貼合時之形狀保持力變得更優異之傾向。若上述含量為上述上限值以下,則有於貼合時相分離結構容易崩解,凹凸追隨性變得更優異之傾向。上述含量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作為其他共聚性單體(a9),例如可例舉:甲氧基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丁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丁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四亞甲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丁氧基聚四亞甲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氧乙烯聚氧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丁氧基聚氧乙烯聚氧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烷氧基伸烷基二醇骨架之(甲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苯基二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酯、壬酚環氧乙烷加成物(甲基)丙烯酸酯等芳香族系(甲基)丙烯酸酯;或4-丙烯醯氧基二苯甲酮、4-丙烯醯氧基乙氧基二苯甲酮、4-丙烯醯氧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丙烯醯氧基乙氧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丙烯醯氧基-4'-溴二苯甲酮、4-丙烯醯氧基乙氧基-4'-溴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醯氧基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醯氧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醯氧基-4'-溴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4'-溴二苯甲酮及其等之混合物等具有二苯甲酮結構之(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四氫糠酯等含雜環之(甲基)丙烯酸酯等。 又,亦可使用下述具有2個以上之官能基之光硬化性化合物(D)作為共聚單體。其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較佳為50000以上2000000以下,更佳為100000以上1500000以下,進而較佳為300000以上1000000以下。若(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上述下限值以上,則有透明黏著片材之貼合後之耐久性變得良好之傾向。若(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上述上限值以下,則有透明黏著片材之製造時之成形性變得良好之傾向。(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於本發明中,重量平均分子量(Mw)例如可以如下方式求出。 (重量平均分子量之測定方法) 可以(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0.27質量%四氫呋喃溶液作為測定試樣,於下述條件下,求出基於標準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 ・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凝膠滲透層析)裝置:東曹公司製造之「HLC-8320」 ・管柱:將2根東曹公司製造之管柱「TSKgel SuperHZM-H」(6.0 mmID×15 cmL)串聯連接來使用。保護管柱使用東曹公司製造之「TSKguardcolumn SuperHZ-H」(4.6 mmID×3.5 cmL)。 ・注入量:10 μL ・溶離液:四氫呋喃(穩定劑BHT(Butylated hydroxytoluene,丁基化羥基甲苯)) ・流速:0.5 mL/分鐘 ・管柱溫度:40℃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於130℃下之熔融黏度較佳為20Pa・s以上800Pa・s以下,更佳為20Pa・s以上600Pa・s以下,進而較佳為50Pa・s以上600Pa・s以下,特佳為100Pa・s以上500Pa・s以下。若(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於130℃下之熔融黏度處於上述範圍內,則能夠藉由直接加熱並塗佈樹脂組合物(I)之熱熔法進行塗佈。(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於130℃下之熔融黏度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熔融黏度例如可使用UBM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黏彈性測定裝置Rheosol-G5000進行測定。
就能夠獲得富有可撓性之透明黏著片材之方面而言,(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30℃以下。另一方面,(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玻璃轉移溫度(Tg)之下限通常為-80℃。
於本發明中,玻璃轉移溫度(Tg)可藉由使用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讀取於頻率1 Hz之剪切模式下測定動態黏彈性時之損耗正切(tanδ)成為最大時之溫度而求出。 例如可使(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成型為直徑8 mm之圓柱體(高1.0 mm),使用黏彈性測定裝置(T.A. Instruments公司製造,「DHR 2」),於以下測定條件下,測定該成型體之損耗正切(tanδ)。
(測定條件) ・測定治具: 8 mm平行板 ・應變:0.1% ・頻率:1 Hz ・測定溫度:-60~100℃ ・升溫速度:5℃/分鐘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較佳為相對介電常數為3.5以下。若相對介電常數為3.5以下,則於透明黏著片材搭載於觸控面板時,能夠實現黏著劑層之薄膜化,又,觸控面板之響應性變得良好。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於巨單體(a8)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之情形時,可使用使包含巨單體(a8)且包含烷基之碳數為4~30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單體混合物聚合之方法。單體混合物亦可進而包含共聚性單體(a1)~(a7)、及(a9)。
作為聚合方法,可藉由溶液聚合法、懸浮聚合法及乳化聚合法等公知之聚合方法進行製造。由於用作透明黏著片材,因此較佳為溶液聚合法。 於巨單體(a8)具有加成反應性之官能基,且共聚性單體(a1)~(a7)、及(a9)之至少一部分具有能夠與巨單體(a8)之官能基反應之官能基之情形時,可使用使(甲基)丙烯酸聚合物(A)與巨單體(a8)進行反應(加成反應)之方法。
(化合物(B)) 化合物(B)於分子內具有擁有碳-碳雙鍵之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及自由基產生結構。關於化合物(B),不僅化合物(B)彼此之間可聚合,而且可於(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分子間形成交聯結構。
作為「擁有碳-碳雙鍵之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例如可例示(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等具有不飽和雙鍵之官能基(乙烯性不飽和基)。 化合物(B)所具有之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可為1個,亦可為2個以上,但較佳為1個。
作為自由基產生結構,就容易於(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分子間形成交聯結構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於受到活性能量線之照射而被激發時產生奪氫反應,藉此產生自由基之結構。例如可例示:二苯甲酮結構、二苯基乙二酮結構、鄰苯甲醯基苯甲酸酯結構、9-氧硫結構、3-酮香豆素結構、2-乙基蒽醌結構及樟腦醌結構。 化合物(B)所具有之自由基產生結構可為1個,亦可為2個以上,但較佳為1個。
作為化合物(B),例如可例示具有(甲基)丙烯醯基等乙烯性不飽和基、及選自二苯甲酮結構、二苯基乙二酮結構、鄰苯甲醯基苯甲酸酯結構、9-氧硫結構、3-酮香豆素結構、2-乙基蒽醌結構及樟腦醌結構之1個以上之化合物。其中,作為化合物(B),較佳為含乙烯性不飽和基之二苯甲酮系化合物,具體而言,較佳為具有(甲基)丙烯醯基及二苯甲酮結構之化合物。
作為具有(甲基)丙烯醯基及二苯甲酮結構之化合物(B),例如可例示:4-丙烯醯氧基二苯甲酮、4-丙烯醯氧基乙氧基二苯甲酮、4-丙烯醯氧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丙烯醯氧基乙氧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丙烯醯氧基-4'-溴二苯甲酮、4-丙烯醯氧基乙氧基-4'-溴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醯氧基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醯氧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醯氧基-4'-溴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4'-溴二苯甲酮。 化合物(B)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於本發明中,就藉由較少之活性能量線照射量便能夠充分地硬化之方面而言,相對於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質量份,黏著劑組合物(I)中之上述化合物(B)之含量較佳為0.01質量份以上10質量份以下,尤佳為0.2質量份以上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0.5質量份以上2質量份以下。
(光聚合起始劑(C)) 光聚合起始劑(C)係包含除化合物(B)以外之化合物之光聚合起始劑。 作為光聚合起始劑(C),可使用藉由照射紫外線或可見光線等光,更具體而言,波長200 nm~780 nm之光而產生活性之自由基種的化合物,可例示奪氫型光起始劑(C1)、裂解型光起始劑(C2)。其中之裂解型光起始劑於藉由光照射而產生自由基時分解而成為其他化合物,一旦激發便變得不具有作為起始劑之功能。因此,並不作為活性種而殘存於交聯反應結束後之黏著劑中,不存在對黏著劑帶來並不期望之光劣化等之可能性,故而較佳。 另一方面,奪氫型光起始劑於藉由照射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而進行自由基產生反應時,並不如裂解型光起始劑那樣生成分解物,因此難以於反應結束後成為揮發成分,於可減低對被黏著體之損傷之方面有用。 於本發明中,就能夠使(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產生自由基反應點而形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彼此之交聯點之方面而言,作為光聚合起始劑(C),較佳為包含奪氫型光起始劑(C1)。
作為奪氫型光起始劑(C1),例如可例示:二苯甲酮、4-甲基-二苯甲酮、2,4,6-三甲基二苯甲酮、4-苯基二苯甲酮、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醯氧基二苯甲酮、2-苯甲醯基苯甲酸甲酯、苯甲醯基甲酸甲酯、雙(2-苯基-2-氧代乙酸)氧基雙乙烯、4-(1,3-丙烯醯基-1,4,7,10,13-五氧代十三烷基)二苯甲酮、9-氧硫𠮿、2-氯-9-氧硫𠮿、3-甲基-9-氧硫𠮿、2,4-二甲基-9-氧硫𠮿、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第三丁基蒽醌、2-胺基蒽醌或其衍生物。
作為裂解型光起始劑(C2),例如可例示: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甲基-1-丙烷-1-酮、2-羥基-1-[4-{4-(2-羥基-2-甲基-丙醯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低聚(2-羥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苯基乙醛酸甲酯、2-苄基-2-二甲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烷-1-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基丙烷-1-酮、2-(二甲胺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嗎啉基)苯基]-1-丁酮、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乙氧基苯基氧化膦、雙(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或其等之衍生物。 光聚合起始劑(C)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為2種以上。
於本發明中,就藉由較少之活性能量線照射量便能夠充分地硬化之方面而言,相對於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質量份,黏著劑組合物(I)中之上述光聚合起始劑(C)之含量較佳為0.01質量份以上10質量份以下,尤佳為0.2質量份以上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0.5質量份以上2質量份以下。
(光硬化性化合物(D)) 黏著劑組合物(I)較佳為進而包含光硬化性化合物(D)。 光聚合性化合物(D)係具有1個以上之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之化合物(其中,化合物(B)除外)。作為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較佳為(甲基)丙烯醯基。 作為光硬化性化合物(D),例如可例示單官能(甲基)丙烯酸系單體、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系單體、(甲基)丙烯酸系低聚物,但較佳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系單體、(甲基)丙烯酸系低聚物等。
單官能(甲基)丙烯酸系單體具有1個(甲基)丙烯醯基。 作為單官能(甲基)丙烯酸系單體,可例示作為形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單體所例示者。
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系單體具有2個以上之(甲基)丙烯醯基。 作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例如可例示: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縮水甘油醚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聚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聚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F聚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三羥甲基丙烷三氧基乙酯、ε-己內酯改性三(2-羥乙基)異氰尿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化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醯氧基乙基)異氰脲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羥基特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羥基特戊酸新戊二醇酯之ε-己內酯加成物之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聚乙氧基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 其中,就對硬化物賦予適度之韌性之觀點而言,更佳為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伸烷基二醇骨架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系單體。
就對硬化物賦予適度之柔軟性之觀點而言,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之分子量較佳為200以上,更佳為300以上,進而較佳為400以上,特佳為500以上。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之分子量之上限通常為3000以下,較佳為2000以下。
作為(甲基)丙烯酸系低聚物,例如可例舉: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環氧(甲基)丙烯酸酯、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等。 其中,就對硬化物賦予適度之韌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
然而,就硬化性之方面而言,相對於黏著劑組合物(I)之總質量,黏著劑組合物(I)中之單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含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3質量%以下,特佳為1質量%以下。若該含量過多,則有硬化性降低之傾向。
就使實施方式之透明黏著片材硬化時獲得韌性較高之硬化物,換言之,就獲得具有適度之柔軟性之硬化物之方面而言,(甲基)丙烯酸系低聚物之分子量較佳為3000以上,更佳為5000以上,進而較佳為8000以上,特佳為10000以上。再者,該分子量之上限通常為100000以下,較佳為50000以下。 光硬化性化合物(D)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矽烷偶合劑(E)) 黏著劑組合物(I)較佳為進而包含矽烷偶合劑(E)。 矽烷偶合劑(E)並無特別限定,特佳為含有縮水甘油基者、或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者。藉由含有其等,於將透明黏著片材製成積層體時,與構件片材之密接性提高,從而能夠抑制濕熱環境下之發泡現象。 例如可例示作為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2-(3,4-環氧基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矽烷化合物之單體型含環氧基之矽烷偶合劑;或上述矽烷化合物之一部分水解縮聚,或上述矽烷化合物與甲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含烷基之矽烷化合物共縮合而成之矽烷化合物即低聚物型含環氧基之矽烷偶合劑;3-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巰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巰基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矽烷、3-巰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等矽烷化合物即單體型含巰基之矽烷偶合劑;或上述矽烷化合物之一部分水解縮聚,或上述矽烷化合物與甲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含烷基之矽烷化合物共縮合而成之矽烷化合物即低聚物型含巰基之矽烷偶合劑;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含(甲基)丙烯醯氧基之矽烷偶合劑;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三乙氧基甲矽烷基-N-(1,3-二甲基-亞丁基)丙胺、N-苯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含胺基之矽烷偶合劑;3-異氰酸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含異氰酸基之矽烷偶合劑;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等含乙烯基之矽烷偶合劑等。 矽烷偶合劑(E)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其他成分) 於黏著劑組合物(I)中,可視需要添加黏著賦予樹脂、塑化劑、抗氧化劑、光穩定化劑、金屬減活劑、抗老化劑、吸濕劑、聚合抑制劑、紫外線吸收劑、防銹劑、無機粒子、增感劑、顏料等各種添加劑。該等添加劑之量典型而言較佳為以不對透明黏著片材之硬化帶來不良影響、或不對透明黏著片材之物理特性帶來不良影響之方式進行設定。
(黏著劑組合物(I)之組成) 相對於黏著劑組合物(I)之總質量,黏著劑組合物中(I)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含量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7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90質量%以上。相對於黏著劑組合物(I)之總質量,(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含量較佳為99.5質量%以下,更佳為99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98質量%以下。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含量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就藉由較少之活性能量線照射量便能夠充分地硬化之方面而言,相對於黏著劑組合物(I)之總質量,黏著劑組合物(I)中之化合物(B)之含量較佳為0.01質量%以上,更佳為0.1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2質量%以上,特佳為0.3質量%以上,最佳為0.5質量%以上。就能夠抑制因過度硬化而造成黏著力降低之方面而言,相對於黏著劑組合物(I)之總質量,化合物(B)之含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2質量%以下,特佳為1.5質量%以下。上述化合物(B)之含量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就藉由較少之活性能量線照射量便能夠充分地硬化之方面而言,相對於黏著劑組合物(I)之總質量,黏著劑組合物(I)中之光聚合起始劑(C)之含量較佳為0.01質量%以上,更佳為0.1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2質量%以上,特佳為0.3質量%以上。就能夠抑制因過度硬化而造成黏著力降低之方面而言,相對於黏著劑組合物(I)之總質量,光聚合起始劑(C)之含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2質量%以下,特佳為1.5質量%以下。上述光聚合起始劑(C)之含量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就生成之自由基會有效率地產生交聯點之方面而言,黏著劑組合物(I)中之化合物(B)之含量相對於光聚合起始劑(C)之含量的質量比(B/C)較佳為0.2以上,更佳為0.5以上,進而較佳為0.7以上。就能夠提高自由基產生效率之方面而言,質量比(B/C)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進而較佳為2以下。上述質量比(B/C)之含量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就藉由較少之活性能量線照射量便能夠充分地使硬化進行之方面而言,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質量份,化合物(B)與光聚合起始劑(C)之合計含量較佳為0.02質量份以上,更佳為0.2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0.3質量份以上,特佳為0.5質量份以上。就抑制因交聯點過多而造成黏著力降低之方面而言,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質量份,化合物(B)與光聚合起始劑(C)之合計含量較佳為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3質量份以下,特佳為2質量份以下。上述化合物(B)與光聚合起始劑(C)之合計含量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就形成透明黏著片材之積層體時容易賦予優異之耐久性之方面而言,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質量份,黏著劑組合物(I)中之光硬化性化合物(D)之含量較佳為0.1質量份以上,更佳為0.5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1.2質量份以上,特佳為1.5質量份以上。就確保透明黏著片材之形狀保持性及黏著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質量份,光硬化性化合物(D)之含量較佳為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3質量份以下,特佳為2質量份以下。上述光硬化性化合物(D)之含量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就確保組裝入圖像顯示裝置時之可靠性試驗中之耐久性之方面而言,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質量份,黏著劑組合物(I)中之矽烷偶合劑(E)之含量較佳為0.05質量份以上,更佳為0.1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0.2質量份以上。就抑制因副反應而造成黏著力降低之方面而言,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質量份,矽烷偶合劑(E)之含量較佳為1質量份以下,更佳為0.7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0.5質量份以下。上述矽烷偶合劑(E)之含量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透明黏著片材之物性) 以下,對實施方式之一例之透明黏著片材之物性進行說明。以下所說明之透明黏著片材之各物性係由黏著劑組合物(I)形成之透明黏著片材之物性,較佳為硬化後之透明黏著片材之物性,例如為以波長365 nm之累計光量為500~5000 mJ/cm 2中之任一照射量之方式照射紫外線而硬化後之透明黏著片材之物性。
實施方式之一例之透明黏著片材滿足下述必要條件(1)。又,實施方式之一例之透明黏著片材較佳為滿足下述必要條件(2)及必要條件(3)之任一者或兩者。 (1)藉由頻率1 Hz之剪切模式下之動態黏彈性測定所獲得之-20℃下之剪切儲存模數(G'(-20℃))為10 kPa以上1000 kPa以下。 (2)藉由頻率1 Hz之剪切模式下之動態黏彈性測定所獲得之-20℃下之剪切儲存模數G'(-20℃)相對於60℃下之剪切儲存模數G'(60℃)之比((G'(-20℃)/G'(60℃))為20以下。 (3)於頻率1 Hz之剪切模式下藉由動態黏彈性測定所獲得之30℃下之剪切儲存模數(G'(30℃))為100 kPa以下。
滿足必要條件(1)之透明黏著片材於低溫下亦柔軟,可撓性亦優異。例如即便於-20℃之低溫下進行反覆摺疊操作,亦不易於作為透明黏著片材之被黏著體之構件產生龜裂或斷裂。 就透明黏著片材之非貼合時之形狀保持力之觀點、及貼合後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必要條件(1)之G'(-20℃)更佳為30 kPa以上,進而較佳為50 kPa以上,特佳為100 kPa以上。就透明黏著片材之低溫環境下之柔軟性之觀點而言,必要條件(1)之G'(-20℃)更佳為500 kPa以下,進而較佳為300 kPa以下,特佳為250 kPa以下,最佳為200 kPa以下。上述必要條件(1)之G'(-20℃)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作為將透明黏著片材中之必要條件(1)之G'(-20℃)調整為上述範圍之方法,例如可例示調整(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組成或分子量、光硬化性化合物(D)之種類或添加量之方法。但是,並不限定於該等方法。
滿足必要條件(2)之透明黏著片材之低溫環境下之柔軟性與高溫黏著力之平衡性優異。 就提高低溫環境下之柔軟性之觀點而言,必要條件(2)之G'(-20℃)/G'(60℃)較佳為20以下,更佳為15以下,進而較佳為10以下。就提高高溫黏著力之觀點而言,必要條件(2)之G'(-20℃)/G'(60℃)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5以上,進而較佳為7以上。上述必要條件(2)之G'(-20℃)/G'(60℃)之上限與下限可任意地組合。
作為將透明黏著片材中之必要條件(2)之G'(-20℃)/G'(60℃)調整為上述範圍之方法,例如除了調整(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組成或分子量、光聚合性化合物之種類或添加量之方法以外,亦可例示調整活性能量線照射量之方法。但是,並不限定於該等方法。
滿足必要條件(3)之黏著片材之可撓性優異。 就可撓性優異之觀點而言,必要條件(3)之G'(30℃)更佳為80 kPa以下,進而較佳為60 kPa以下,特佳為50 kPa以下。就保持形狀保持性之方面而言,必要條件(3)之G'(30℃)較佳為5 kPa以上,更佳為10 kPa以上,進而較佳為15 kPa以上。必要條件(3)之G'(30℃)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作為將透明黏著片材中之必要條件(3)之G'(30℃)調整為上述範圍之方法,例如可例示調整(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組成或分子量、光硬化性化合物(D)之種類或添加量之方法。但是,並不限定於該等方法。
為了準確地測定剪切儲存模數G',需要避免以下情況:因透明黏著片材之厚度不足而受到測定治具之影響從而導致測定結果發生變動。必要條件(1)~(3)中之剪切儲存模數G'係將厚度調整為0.7~1.0 mm之範圍後所測得之值,藉此,能夠不受測定治具之影響而準確地測定剪切儲存模數G'。 再者,上述「設為厚度0.7~1.0 mm」係指於作為測定樣品之透明黏著片材之厚度不滿足該範圍之情形時,採取將若干片樣品重疊等操作,從而將測定樣品之厚度調整為該範圍。於其他試驗中,規定測定樣品之厚度之情形時亦相同。
必要條件(1)~(3)中之G'(-20℃)、G'(60℃)及G'(30℃)之測定例如以如下方式實施。 將透明黏著片材反覆積層而將厚度調整為0.7~1.0 mm後,沖裁為直徑8 mm之圓狀之樣品。對所獲得之樣品,使用流變儀,於測定治具:直徑8 mm平行板、頻率:1 Hz、測定溫度:-50~150℃、升溫速度:5℃/分鐘之條件下進行動態黏彈性測定,讀取-20℃、30℃、及60℃下之剪切儲存模數(G')之值。
實施方式之一例之透明黏著片材較佳為滿足下述必要條件(4)。 (4)設為厚度0.7~1.0 mm,於溫度60℃下施加2 kPa之壓力600秒時之應變(潛變應變)為3%以上1000%以下。
滿足必要條件(4)之透明黏著片材由於在高溫下容易變形且貼合時之凹凸追隨性優異,因此即便於作為被黏著體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於表面具有凹凸之情形時,亦有對階差之追隨性優異之傾向。又,高溫下之積層片材或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彎折時之追隨性優異,能夠抑制構件片材或可撓性構件之分層或破裂。 就該觀點而言,必要條件(4)之潛變應變更佳為5%以上,進而較佳為6%以上,特佳為7%以上。另一方面,就透明黏著片材之室溫以下之形狀保持性之觀點而言,必要條件(4)之潛變應變更佳為800%以下,進而較佳為500%以下,特佳為200%以下。上述必要條件(4)之潛變應變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必要條件(4)之潛變應變之測定例如係以如下方式實施。 將透明黏著片材反覆積層而將厚度調整為0.7~1.0 mm(例如0.8 mm)後,沖裁為直徑8 mm之圓狀之樣品。對所獲得之樣品,使用流變儀,於測定治具:直徑8 mm平行板、溫度:60℃、壓力:2 kPa之條件下測定600秒後之應變(潛變應變)(%)。
作為將必要條件(4)之潛變應變調整為上述範圍之方法,例如可例示調整(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組成或分子量、光硬化性化合物(D)之種類或添加量之方法、或者調整活性能量線之照射量之方法。但是,並不限定於該等方法。
實施方式之一例之透明黏著片材較佳為滿足下述必要條件(5)。 (5)於依據JIS-Z-0237(ISO29863)之保持力測定中,以面積20 mm×20 mm黏貼於SUS(Steel Use Stainless,日本不鏽鋼標準)板,於70℃之環境下施加500 gf之負荷時之30分鐘後之偏移量為5 mm以下。
滿足必要條件(5)之透明黏著片材之形狀保持力較高,於貼合前之保管時透明黏著片材不會自離型膜之間露出,可製成保管穩定性優異且耐久性優異之透明黏著片材。 就該觀點而言,必要條件(5)之偏移量較佳為3 mm以下,更佳為2 mm以下,進而較佳為1 mm以下,特佳為0.5 mm以下,最佳為0.2 mm以下。再者,偏移量之下限通常為0 mm。
必要條件(5)之保持力之測定例如係以如下方式實施。 將襯底用聚酯膜背貼於透明黏著片材之單面,裁剪為寬度20 mm×長度100 mm之短條狀而作為試片。將上述試片之一端部以黏貼面積成為20 mm×20 mm之方式黏貼於SUS板。於70℃之環境下固化15分鐘後,於上述試片之另一端部安裝500 gf(4.9 N)之鉛垂。以鉛垂側成為下側之方式將SUS板於垂直方向立起並靜置,於上述試片承受來自鉛垂之負荷後,靜置30分鐘,其後測定上述試片偏移之距離(偏移量)。
作為將必要條件(5)之保持力調整為上述範圍之方法,例如可例示調整(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組成或分子量、光硬化性化合物(D)之種類或添加量之方法。但是,並不限定於該等方法。
實施方式之一例之透明黏著片材較佳為滿足下述必要條件(6)。 (6)藉由頻率1 Hz之剪切模式下之動態黏彈性測定所獲得的由Tanδ之極大值定義之玻璃轉移溫度(Tg)為-20℃以下。
滿足必要條件(6)之透明黏著片材之可撓性優異。 就獲得優異之可撓性之觀點而言,必要條件(6)之Tg較佳為-25℃以下,更佳為-30℃以下,進而較佳為-35℃以下。另一方面,下限通常為-80℃。
作為將必要條件(6)之Tg調整為上述範圍之方法,例如除了調整(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組成或分子量、光硬化性化合物之種類或添加量之方法以外,亦可例舉調整活性能量線之照射量之方法。但是,並不限定於該等方法。
實施方式之一例之透明黏著片材較佳為滿足下述必要條件(7)。 (7)根據將透明黏著片材厚度設為0.7~1.0 mm並於溫度60℃下施加2 kPa之壓力600秒時之應變(γ max)、及其後卸除應力並經過600秒後之應變(γ min),藉由下述式計算之回復率為75%以上。 回復率(%)=[(γ max-γ min)/γ max]×100
滿足必要條件(7)之透明黏著片材之彎折時之回復性優異。 就獲得彎折時之回復性優異之透明黏著片材之觀點而言,必要條件(7)之回復率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90%以上,進而較佳為95%以上。就提昇黏著力之觀點而言,必要條件(7)之回復率較佳為99%以下,更佳為98%以下,進而較佳為97%以下。上述必要條件(7)之回復率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必要條件(7)之回復率之測定例如係以如下方式實施。 將透明黏著片材反覆積層而將厚度調整為0.7~1.0 mm後,沖裁為直徑8 mm之圓狀之樣品。對所獲得之樣品,使用流變儀,測定於溫度60℃下施加2 kPa之壓力600秒後之應變(γ max)、及其後卸除應力並經過600秒後之應變(γ min)。將所獲得之值代入下述式,算出回復率。 回復率(%)=[(γ max-γ min)/γ max]×100
作為將必要條件(7)之回復率調整為上述範圍之方法,例如可例示調整(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組成或分子量、光聚合性化合物之種類或添加量之方法、調節活性能量線照射量之方法。但是,並不限定於該等方法。
實施方式之一例之透明黏著片材較佳為滿足下述必要條件(8)。 (8)透明黏著片材之凝膠分率為45%以上。
滿足必要條件(8)之黏著片材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優異。 就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之觀點而言,必要條件(8)之凝膠分率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60%以上,進而較佳為70%以上,特佳為75%以上。另一方面,就獲得黏著力之觀點而言,必要條件(8)之凝膠分率較佳為90%以下,更佳為87%以下,進而較佳為85%以下。上述必要條件(8)之凝膠分率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必要條件(8)之凝膠分率之測定例如係以如下方式實施。 將預先稱量之透明黏著片材以150目之SUS製金屬絲網包住,浸漬於乙酸乙酯中24小時。其後,於70℃下使其乾燥4.5小時,分別測定浸漬於乙酸乙酯前後之黏著劑的質量,將兩質量之差作為殘存於金屬絲網中的不溶解的黏著劑的質量(浸漬後之質量)。將殘存於金屬絲網中的不溶解的黏著劑的質量(浸漬後之質量)相對於浸漬於乙酸乙酯之前的黏著劑之質量(浸漬前之質量)的百分率作為正式硬化狀態之凝膠分率(%)來算出。
作為將必要條件(8)之凝膠分率調整為上述範圍之方法,例如可例示調整(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組成或分子量、光聚合性化合物之種類或添加量之方法、調節活性能量線照射量之方法。但是,並不限定於該等方法。
實施方式之透明黏著片材可為單層構成亦可為複數層構成。於複數層構成之情形時,複數層之各者由包含(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黏著劑組合物形成。
就處理性良好且容易獲得優異之凹凸追隨性之方面而言,實施方式之透明黏著片材之厚度較佳為5 μm以上,更佳為10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15 μm以上,特佳為20 μm以上。就容易緩和彎折時或彎曲時之應力,容易使應用透明黏著片材之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薄膜化之方面而言,實施方式之透明黏著片材之厚度較佳為100 μm以下,更佳為8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70 μm以下,特佳為60 μm以下。上述透明黏著片材之厚度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實施方式之透明黏著片材之全光線透過率較佳為85%以上,更佳為88%以上,進而較佳為90%以上。 全光線透過率例如可依據JIS-K-7361-1(ISO13468-1)進行測定。
實施方式之透明黏著片材之霧度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0.8%以下,進而較佳為0.5%以下。 霧度值例如可依據JIS-K-7136(ISO14782)進行測定。
(透明黏著片材之製造方法) 實施方式之透明黏著片材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分別以規定量將(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化合物(B)及光聚合起始劑(C)、視需要使用之光硬化性化合物(D)、矽烷偶合劑(E)、添加劑等加以混合而製備黏著劑組合物(I),將該黏著劑組合物(I)成形為片狀,藉此可獲得實施方式之透明黏著片材。亦可視需要使成形後之透明黏著片材暫時硬化。
作為混合各成分之方法,例如可例示:使用單軸擠出機、雙軸擠出機、行星式混合機、雙軸混合機、加壓捏合機等之方法。 作為將黏著劑組合物(I)成形為片狀之方法,例如可例示:濕式層壓法、乾式層壓法、使用T型模頭之擠出澆鑄法、擠出層壓法、壓延法或吹脹法、射出成形法、注液硬化法。
實施方式之透明黏著片材可藉由如下方式形成:使黏著劑組合物溶解於適當之溶劑中,使用各種塗佈方法進行塗佈。
以上說明之實施方式之透明黏著片材對活性能量線之感度較高,能夠高效率地硬化。 實施方式之透明黏著片材適宜用於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即,實施方式之透明黏著片材適宜用作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用透明黏著片材。
[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方式係關於一種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 實施方式之透明黏著片材較佳為於貼合前於其至少一個表面積層有離型膜,更佳為於兩個表面積層有離型膜。亦可為經由離型膜而積層有複數個黏著片材之形態。
作為離型膜,例如可例舉:聚酯膜、聚烯烴膜、聚碳酸酯膜、聚苯乙烯膜、丙烯酸系膜、三乙醯纖維素膜、氟樹脂膜。其等之中,較佳為聚酯膜、聚烯烴膜,更佳為聚酯膜。 又,就亦易於自照射活性能量線後之透明黏著片材剝離之方面而言,離型膜較佳為如下膜:對以累計光量500~5000 mJ/cm 2照射波長365 nm之活性能量線時之透明黏著片材,於剝離角180°、剝離速度300 mm/分鐘之條件下測定之剝離力為0.1 N/cm以下。
就加工性及處理性之觀點而言,離型膜之厚度較佳為25 μm以上500 μm以下,更佳為38 μm以上25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50 μm以上200 μm以下。上述離型膜之厚度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方式係關於一種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 實施方式之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係經由本發明之透明黏著片材積層有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上述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至少一者在與上述透明黏著片材之接觸面具有高低差2 μm以上之階差。 本發明之透明黏著片材之凹凸追隨性優異,故而可追隨圖像顯示裝置用構件表面之階差而變形,吸收階差並且貼合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
作為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例舉:外殼透鏡、偏光板、相位差膜、障壁膜、觸控感測器膜、發光元件、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re,壓敏型黏著劑)、彩色濾光片、軟性印刷電路基板、金屬基板、硬質板等。 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材質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例舉:以聚胺酯樹脂、環烯烴樹脂、三乙醯纖維素樹脂、(甲基)丙烯酸酯樹脂、環氧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等樹脂為主成分之樹脂片材、薄膜玻璃、金屬等。此處所謂「主成分」係指構成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成分中質量比率最多之成分,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5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60質量%以上。
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在與透明黏著片材之接觸面所具有之階差並無特別限定,可例舉:因配線、印刷、圖案顯影或表面處理、壓紋加工等而產生之各種凹凸。 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所具有之階差之高低差較佳為2 μm以上,更佳為3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4 μm以上,另一方面,較佳為10 μm以下,更佳為8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7 μm以下,特佳為6 μm以下。上述階差之高低差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在與透明黏著片材之接觸面所具有之階差例如可為高低差為2~10 μm且以10 mm以下之間隔設置之凹凸。
就處理性良好之方面而言,實施方式之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之厚度較佳為0.02 mm以上,更佳為0.03 mm以上,進而較佳為0.05 mm以上。就可將積層體薄型化之方面而言,實施方式之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之厚度較佳為1.0 mm以下,更佳為0.7 mm以下,進而較佳為0.5 mm以下。上述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之厚度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實施方式之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 例如可例舉如下方法:於一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具有階差之表面貼合透明黏著片材,對本發明之透明黏著片材照射活性能量線,於上述透明黏著片材之另一個表面貼合另一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視需要實施加熱處理從而使上述透明黏著片材熱熔。本發明之透明黏著片材於藉由活性能量線進行硬化後亦可熱熔,可以追隨階差並將其吸收之方式貼合。
於使用於透明黏著片材之雙面積層有離型膜之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之情形時,將剝離了一個離型膜之黏著片材貼合於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具有階差之表面,經由另一個離型膜而對透明黏著片材照射活性能量線。其後,將另一個離型膜剝離,於上述透明黏著片材之另一個表面貼合另一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視需要實施加熱處理而使上述透明黏著片材熱熔。 再者,亦可於對透明黏著片材照射活性能量線而使其硬化後,將該透明黏著片材分別貼合於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
於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至少一者透光之情形時,可採用如下方法:將至少一個接著面具有階差之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經由本發明之透明黏著片材而積層後,經由透光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而對透明黏著片材照射活性能量線。
作為照射之活性能量線,例如可例舉:α射線、β射線、γ射線、中子射線、電子束等游離輻射、紫外線、可見光線。其中,就對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損傷抑制或反應控制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紫外線。 關於照射活性能量線時之光源,例如可例舉:高壓水銀燈、低壓水銀燈、金屬鹵化物燈、氙氣燈、鹵素燈、LED(Light-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燈、螢光燈。
就高效率地使透明黏著片材硬化之觀點而言,活性能量線之照射量較佳為5000 mJ/cm 2以下,更佳為4500 mJ/cm 2以下,進而較佳為4200 mJ/cm 2以下。就充分地使其硬化之觀點而言,活性能量線之照射量較佳為500 mJ/cm 2以上,更佳為1000 mJ/cm 2以上,進而較佳為1300 mJ/cm 2以上,特佳為1500 mJ/cm 2以上,尤佳為2000 mJ/cm 2以上。上述活性能量線之照射量之下限與上限可任意地組合。
於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具有階差之表面貼合透明黏著片材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輥貼合、藉由平行平板之加壓貼合、隔膜貼合等已知之方式。作為貼合環境,可為於常壓下進行貼合之大氣貼合方式、及於減壓下進行貼合之真空貼合方式之任一者。
又,亦可於將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與透明黏著片材進行貼合時實施加熱處理。加熱處理時之加熱溫度較佳為40℃以上100℃以下,更佳為50℃以上90℃以下,進而較佳為55℃以上85℃以下。 亦可於加熱處理之同時對積層體實施加壓。又,亦可於進行高壓釜處理之同時進行加熱處理。
[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進而之另一實施方式係關於一種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 所謂「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係指如下圖像顯示裝置:即便進行反覆彎折或彎曲操作、卷取操作,亦不會殘留彎曲痕跡,於解除彎折狀態或彎曲狀態、卷取狀態時迅速回復至操作前之狀態,可無應變地顯示圖像。
實施方式之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具備本發明之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於實施方式之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中,例如於圖像顯示面板之視認側之相反側,即光源側配置有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 於實施方式之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中,亦可於圖像顯示面板與本發明之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之間、或本發明之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之與圖像顯示面板之相反側進而積層有其他構件。作為其他構件,可例示與於實施方式之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之說明中例示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相同者。
於實施方式之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中,即便於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與黏著片材之接觸面存在例如高低差2 μm以上之階差,黏著片材亦會追隨階差並吸收階差從而抑制氣泡之產生,又,即便於低溫環境下進行彎折或彎曲、卷取操作亦會抑制分層或破裂。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宗旨之範圍內適當地將上述實施方式中之構成要素替換為眾所周知之構成要素,又,亦可適當地組合上述變化例。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及比較例進一步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受該等例之任何限定。再者,實施例中之「份」表示「質量份」。 實施例中之測定及評估係藉由以下所示之方法來進行。
(巨單體之分子量) 製備巨單體之0.2質量%四氫呋喃溶液,於下述條件下,求出基於標準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 ・GPC裝置:東曹公司製造之「HLC-8320」 ・管柱:將東曹公司製造之下述管柱串聯連接來使用。保護管柱使用東曹公司製造之「TSKguardcolumn SuperHZ-L」(4.6 mmID×2.0 cmL)。 「TSKgel SuperHZM-M」(4.6 mmID×15 cmL)×2根 「TSKgel SuperHZ2000」(4.6 mmID×15 cmL)×1根 ・注入量:10 μL ・溶離液:四氫呋喃(穩定劑BHT) ・流速:0.35 mL/分鐘 ・管柱溫度:40℃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分子量) 製備(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之0.27質量%四氫呋喃溶液,於下述條件下,求出基於標準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 ・GPC裝置:東曹公司製造之「HLC-8320」 ・管柱:將2根東曹公司製造之管柱「TSKgel SuperHZM-H」(6.0 mmID×15 cmL)串聯連接而使用。保護管柱使用東曹公司製造之「TSKguardcolumn SuperHZ-H」(4.6 mmID×3.5 cmL)。 ・注入量:10 μL ・溶離液:四氫呋喃(穩定劑BHT) ・流速:0.5 mL/分鐘 ・管柱溫度:40℃
(不揮發分) 於鋁皿上放置約1 g試樣,於105℃之附送風機之烘箱中乾燥2小時,利用電子天平測定乾燥前後之質量,藉由下述式求出不揮發分濃度。 不揮發分濃度(%)=(乾燥後之試樣之質量(g)/乾燥前之試樣之質量(g))×100
(玻璃轉移溫度) 自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去除單面側之離型膜,反覆以手壓輥進行積層而將厚度調整為約0.8 mm,沖裁為直徑8 mm之圓狀,將所得者作為樣品。將所獲得之樣品設置於流變儀(T.A. Instruments公司製造之「DHR-2」),於測定治具:直徑8 mm平行板、頻率:1 Hz、測定溫度:-50~150℃、升溫速度:5℃/分鐘之條件下進行動態黏彈性測定。其後,算出藉由頻率1 Hz之剪切模式下之動態黏彈性測定所獲得的由Tanδ之極大值定義之玻璃轉移溫度(Tg)。
(剪切儲存模數G') 自各例中製作之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去除單面側之離型膜,反覆以手壓輥進行積層而將厚度調整為約0.8 mm,沖裁為直徑8 mm之圓狀,將所得者作為樣品。將所獲得之樣品設置於流變儀(T.A. Instruments公司製造之「DHR-2」),於測定治具:直徑8 mm平行板、頻率:1 Hz、測定溫度:-50~150℃、升溫速度:5℃/分鐘之條件下進行動態黏彈性測定,讀取-20℃、25℃、30℃、60℃及80℃之剪切儲存模數G'之值。
(潛變應變) 自各例中製作之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去除單面側之離型膜,反覆以手壓輥進行積層而將厚度調整為0.8 mm,沖裁為直徑8 mm之圓狀,將所得者作為樣品。將所獲得之樣品設置於流變儀(T.A. Instruments公司製造之「DHR-2」),讀取於60℃下施加2 kPa之壓力600秒後之應變,作為潛變應變。
(回復率) 自各例中製作之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去除單面側之離型膜,反覆以手壓輥進行積層而將厚度調整為0.8 mm,沖裁為直徑8 mm之圓狀,將所得者作為樣品。將所獲得之樣品設置於流變儀(T.A. Instruments公司製造之「DHR-2」),於以下之測定條件下測定回復率。 即,根據於60℃下施加2 kPa之壓力600秒印加後之潛變應變(γ max)、及於其後卸除應力並經過600秒後之殘留應變(γ min),藉由下述式算出回復率。 回復率(%)=[(γ max-γ min)/γ max]×100
(凝膠分率) 自各例中製作之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積層體去除離型膜,將其作為樣品。 用150目之SUS製金屬絲網包住樣品,浸漬於乙酸乙酯中24小時。其後,於70℃下使其乾燥4.5小時,分別測定浸漬於乙酸乙酯前後之黏著劑的質量,將兩質量之差作為殘存於金屬絲網中的不溶解的黏著劑的質量。將殘存於金屬絲網中的不溶解的黏著劑的質量(浸漬後之質量)相對於浸漬於乙酸乙酯之前的黏著劑之質量(浸漬前之質量)的百分率作為正式硬化狀態之凝膠分率(%)來算出。
(保持力) 將襯底用聚酯膜背貼於各例中製作之透明黏著片材之單面,裁剪為寬度20 mm×長度100 mm之短條狀而作為試片。將上述試片之一端部以黏貼面積成為20 mm×20 mm之方式黏貼於SUS板。於70℃之環境下固化15分鐘後,於上述試片之另一端部安裝500 gf(4.9 N)之鉛垂。以鉛垂側成為下側之方式將SUS板於垂直方向立起並靜置,於上述試片承受來自鉛垂之負荷後,靜置30分鐘,其後測定上述試片偏移之距離(偏移量)(mm)。再者,於表中將試片於30分鐘以內掉落者記為「掉落」。
(使用材料) SLMA:烷基之碳數為12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與烷基之碳數為13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混合物,Mitsubishi Chemical公司製造,商品名:Acryester SL。 nBA:丙烯酸正丁酯(Mitsubishi Chemical公司製造) AMBN:2,2'-偶氮雙(2-甲基丁腈)(大塚化學公司製造)
<化合物(B)> B-1:4-丙烯醯氧基二苯甲酮 B-2:4-甲基丙烯醯氧基二苯甲酮
<光聚合起始劑(C)> C-1:4-甲基二苯甲酮與2,4,6-三甲基二苯甲酮之混合物(IGM公司製造,Esacure TZT) C-2: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IGM公司製造,Omnirad 651)
<光硬化性化合物(D)> D-1:紫光UV-3700B(Mitsubishi Chemical公司製造)
(製造例1:巨單體之製造) 向具備攪拌裝置、溫度計、冷凝管、氮氣導入口之四口燒瓶中加入SLMA 100份、作為鏈轉移劑之雙[(二氟氧硼基)二苯基乙二肟]鈷(II)0.00075份、及乙酸乙酯58份,藉由通入氮氣而置換氧氣。繼而,添加作為聚合起始劑之AMBN 0.4份及乙酸乙酯2份。繼而,以水浴將外溫升溫至90℃,於回流狀態下使之反應2小時。繼而,歷時1小時滴加AMBN 0.2份、乙酸乙酯20份,其後進而於回流狀態下保持2小時。其後,將反應液冷卻至40℃,獲得含有巨單體(SLMA-MM)之溶液。向該溶液中添加乙酸乙酯,藉此將不揮發分濃度調整為50質量%。 巨單體(SLMA-MM)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9420。
(實施例1) <聚合物之製造> 向具備攪拌裝置、溫度計、冷凝管、氮氣導入口之四口燒瓶中加入作為添加溶劑之乙酸乙酯25份、異丙醇(IPA)2份、巨單體(SLMA-MM)溶液(濃度50質量%)15份,於氮氣通氣下,以水浴將外溫升溫至85℃。回流狀態穩定後,歷時4小時滴加包含乙酸乙酯20份、nBA 85份、Nyper BK40 MT(日本油脂公司製造)0.13份之混合物。滴加結束後保持1小時後,歷時1小時添加包含PEROCTA O(日本油脂公司製造)0.3份與乙酸乙酯15份之混合物。其後,保持2小時後,添加作為抗氧化劑之「Irganox 1010」(BASF公司製造之商品名)0.5份、乙酸乙酯23份,冷卻至室溫,獲得(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1)( SLMA-MM/nBA(質量比)=15/85、重量平均分子量:46萬、Tg:-38℃)。
<透明黏著片材之製作> 調配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1)100份(固形物成分)、化合物(B-1)0.3份、光聚合起始劑(C-1)1.2份、光硬化性化合物(D-1)1.5份、乙酸乙酯154.5份,製備含有溶劑之黏著劑組合物。於經聚矽氧離型處理之厚度100 μm之離型膜(Mitsubishi Chemical公司製造之PET膜)上,以乾燥後之厚度成為50 μm之方式將上述黏著劑組合物展開為片狀。
繼而,將該片狀之黏著劑組合物與離型膜一同放入加熱至90℃之乾燥機內,保持10分鐘,使黏著劑組合物含有之溶劑揮發。進而,於使溶劑乾燥之該片狀之黏著劑組合物上,積層經聚矽氧離型處理之厚度75 μm之離型膜(Mitsubishi Chemical公司製造之PET膜),使用高壓水銀燈,經由上述離型膜,以波長365 nm之累計光量成為4000 mJ/cm 2之照射量之方式對上述黏著劑組合物照射紫外線而使其硬化,獲得厚度50 μm之透明黏著片材之正面及背面兩側積層有離型膜之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
(實施例2~10、比較例1~2) 除了如表1所示變更調配量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
(實施例11) <透明黏著片材之製作> 調配(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2)(2EHA/BA/EMA/HEA(質量比)=60/15/5/20、重量平均分子量:77萬、Tg:-23℃之無規共聚物)100份(固形物成分)、化合物(B-1)0.75份、光聚合起始劑(C-1)0.75份、乙酸乙酯152.3份,製備含有溶劑之黏著劑組合物。於經聚矽氧離型處理之厚度100 μm之離型膜(Mitsubishi Chemical公司製造之PET膜)上,以乾燥後之厚度成為50 μm之方式將上述黏著劑組合物展開為片狀。
繼而,將該片狀之黏著劑組合物與離型膜一同放入加熱至90℃之乾燥機內,保持10分鐘,使黏著劑組合物含有之溶劑揮發。進而,於使溶劑乾燥之該片狀之黏著劑組合物上,積層經聚矽氧離型處理之厚度75 μm之離型膜(Mitsubishi Chemical公司製造之PET膜),使用高壓水銀燈,經由上述離型膜,以波長365 nm之累計光量成為1000 mJ/cm 2之照射量之方式對上述黏著劑組合物照射紫外線而使其硬化,獲得厚度50 μm之透明黏著片材之正面及背面兩側積層有離型膜之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
(實施例12) 除了如表1所示變更調配量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 將進行各例之透明黏著片材之測定、評估之結果示於表1。
[表1]
實施例 比較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黏著劑組合物(I)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 A-1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 100 100
A-2 - - - - - - - - - - 100 100 - -
化合物(B) B-1 0.3 0.75 1.2 0.75 1.2 1.35 - - - - - - - -
B-2 - - - - - - 0.3 0.75 1.2 1.2 0.75 1.2 - 1.5
光聚合起始劑(C) C-1 1.2 0.75 0.3 - - - 1.2 0.75 0.3 - 0.75 - 1.5 -
C-2 - - - 0.75 0.3 0.15 - - - 0.3 - 0.3 - -
光硬化性化合物 (D) D-1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 - 1.5 1.5
質量比(B/C) - 0.25 1 4 1 4 9 0.25 1 4 4 1 4 - -
透明黏著片材 玻璃轉移溫度(Tg) -38 -38 -38 -39 -37 -38 -38 -38 -39 -37 -29 -28 -38 -40
儲存模數(G') -20℃ kPa 283 294 303 264 319 313 294 286 237 319 625 782 260 237
25℃ kPa 45 53 47 47 56 53 42 41 38 44 59 64 35 30
30℃ kPa 40 48 43 43 52 49 37 36 34 39 54 57 31 25
60℃ kPa 25 35 28 29 38 35 20 20 19 23 29 31 16 9
80℃ kPa 21 31 24 24 34 30 15 15 14 18 20 21 10 3
G'(-20℃)/G'(60℃) - 11.3 8.4 10.8 9.1 8.4 8.9 14.7 14.3 12.5 13.9 21.5 25.2 16.3 26.3
潛變應變 % 19 10 15 15 9 11 51 49 61 34 106 87 228 4102
回復率(60℃) % 94 94 93 95 96 96 89 88 89 91 73 76 71 5
保持力 mm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1 0.5 0.5 掉落
凝膠分率 % 73 80 75 75 81 78 61 60 61 65 47 51 44 0
如表1所示,與僅使用化合物(B)與光聚合起始劑(C)之任一者之比較例1、2之透明黏著片材相比,併用化合物(B)與光聚合起始劑(C)之實施例1~12之透明黏著片材之凝膠分率較高,硬化反應高效率地進行。

Claims (20)

  1. 一種透明黏著片材,其係由黏著劑組合物(I)所形成者, 上述黏著劑組合物(I)包含前驅物,該前驅物包含(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於分子內具有擁有碳-碳雙鍵之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及產生自由基之結構之化合物(B)、及包含除上述化合物(B)以外之化合物之光聚合起始劑(C),且 藉由頻率1 Hz之剪切模式下之動態黏彈性測定所獲得之-20℃下之剪切儲存模數(G'(-20℃))為10 kPa以上1000 kPa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藉由頻率1 Hz之剪切模式下之動態黏彈性測定所獲得之上述-20℃下之剪切儲存模數G'(-20℃)相對於60℃下之剪切儲存模數G'(60℃)之比((G'(-20℃)/G'(60℃))為20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透明黏著片材,其藉由頻率1 Hz之剪切模式下之動態黏彈性測定所獲得的30℃下之剪切儲存模數(G'(30℃))為100 kPa以下。
  4. 如請求項1或2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上述化合物(B)係含乙烯性不飽和基之二苯甲酮系化合物。
  5. 如請求項1或2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上述化合物(B)係具有選自二苯甲酮結構、二苯基乙二酮結構、鄰苯甲醯基苯甲酸酯結構、9-氧硫結構、3-酮香豆素結構、2-乙基蒽醌結構及樟腦醌結構之至少1種結構之化合物。
  6. 如請求項1或2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上述光聚合起始劑(C)包含奪氫型光起始劑(C1)。
  7. 如請求項1或2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上述光聚合起始劑(C)包含裂解型光起始劑(C2)。
  8. 如請求項1或2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藉由頻率1 Hz之剪切模式下之動態黏彈性測定所獲得之由Tanδ之極大值定義之玻璃轉移溫度(Tg)為-20℃以下。
  9. 如請求項1或2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相對於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質量份,上述化合物(B)之含量為0.01質量份以上10質量份以下。
  10. 如請求項1或2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上述化合物(B)之含量相對於上述光聚合起始劑(C)之含量之質量比(B/C)為0.2~10。
  11. 如請求項1或2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上述黏著劑組合物(I)包含光硬化性化合物(D)。
  12. 如請求項1或2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於上述黏著劑組合物(I)中,單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含量為10質量%以下。
  13. 如請求項1或2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上述黏著劑組合物(I)包含矽烷偶合劑(E)。
  14. 如請求項1或2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係具有以下鏈段之嵌段共聚物或接枝共聚物,該鏈段包含源自具有碳數9以上30以下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結構單元。
  15. 如請求項1或2之透明黏著片材,其中根據將上述透明黏著片材之厚度設為0.7~1.0 mm並於溫度60℃下施加2 kPa之壓力600秒時之應變(γ max)、及其後卸除應力並經過600秒後之應變(γ min),藉由下述式計算之回復率為75%以上, 回復率(%)=[(γ max-γ min)/γ max]×100。
  16. 如請求項1或2之透明黏著片材,其凝膠分率為45%以上。
  17. 一種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其具備如請求項1或2之透明黏著片材與離型膜積層而成之構成。
  18. 一種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用透明黏著片材,其包含如請求項1或2之透明黏著片材。
  19. 一種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其係經由如請求項1或2之透明黏著片材積層有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且上述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至少一者在與上述透明黏著片材之接觸面具有高低差2 μm以上之階差。
  20. 一種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其具備如請求項19之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
TW112143799A 2022-11-22 2023-11-14 透明黏著片材、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用透明黏著片材、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及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 TW2024286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86460 2022-11-22
JP2022186460 2022-11-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28665A true TW202428665A (zh) 2024-07-16

Family

ID=91195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43799A TW202428665A (zh) 2022-11-22 2023-11-14 透明黏著片材、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用透明黏著片材、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及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28665A (zh)
WO (1) WO202411143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13572A (ja) * 2013-04-26 2014-11-17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プロパティズカンパニー 硬化粘着シートを含む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KR20240037375A (ko) * 2018-11-08 2024-03-21 미쯔비시 케미컬 주식회사 점착제 수지 조성물, 점착 시트, 활성 에너지선 경화성 점착 시트, 광학 부재, 화상 표시 장치용 적층체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210124219A (ko) * 2019-02-05 2021-10-14 에이지씨 가부시키가이샤 경화성 조성물, 경화물, 경화물을 구비한 제품
JP7650716B2 (ja) * 2020-08-28 2025-03-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光硬化性粘着剤層、及び光硬化性粘着シート
CN116806245A (zh) * 2021-01-27 2023-09-2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合片、带脱模薄膜的粘合片、层叠体、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层叠片、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柔性图像显示装置、柔性显示器用粘合片和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JP2022144651A (ja) * 2021-03-19 2022-10-03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積層シート、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部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11438A1 (ja) 2024-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30400B (zh) 雙面黏著片材、含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構件之積層體、積層體形成套組及雙面黏著片材之用途
JP6767113B2 (ja)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6564695B2 (ja) 粘着剤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991996B1 (ko) 점착제 조성물, 점착필름, 광학 부재, 점착 시트 및 화상표시장치
JP6651855B2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粘着シート、両面粘着シート、透明電極用粘着剤、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7849397A (zh) 粘合片、带有粘合剂层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带有粘合剂层的层叠体、图像显示装置以及触摸面板
JP2022144651A (ja) 粘着シート、積層シート、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部材
JP2015218324A (ja) 光学機能材料用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粘着剤シート、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22163281A1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粘着シート、離型フィルム付き粘着シート、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積層シート、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用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7263813B2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TW202428665A (zh) 透明黏著片材、附離型膜之透明黏著片材、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用透明黏著片材、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及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
JP7567645B2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粘着シート及び表示装置
KR20180136712A (ko)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그를 이용한 점착 시트
WO2008010453A1 (fr) Composition de résine, adhésif pour la protection temporaire d'une surface, film adhésif et procédé servant à produire un film adhésif
WO2020162518A1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TW202440689A (zh) 黏著片材、附離型膜之黏著片材、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用黏著片材、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光硬化性黏著片材、及黏著劑組合物
TW202436550A (zh) 光硬化性黏著片材、附離型膜之光硬化性黏著片材、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及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
WO2024247999A1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及び粘着シート
TW202432767A (zh) 黏著片材、使用其之附有離型膜之黏著片材、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用黏著片材、及黏著劑組合物
WO2024203790A1 (ja) 粘着シート、離型フィルム付き粘着シート、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構成部材用粘着シート
JP2024139738A (ja) 粘着シート、離型フィルム付き粘着シート、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構成部材用粘着シート
TW202432774A (zh) 黏著片材、附離型膜之黏著片材、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及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
WO2025022825A1 (ja) 粘着シート、離型フィルム付き粘着シート、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構成部材用粘着シート
TW202438625A (zh) 黏著片材、附離型膜之黏著片材、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圖像顯示裝置及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用黏著片材
WO2024185314A1 (ja) 粘着シート、離型フィルム付き粘着シート、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構成部材用粘着シー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