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26240A - 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 - Google Patents
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426240A TW202426240A TW111150460A TW111150460A TW202426240A TW 202426240 A TW202426240 A TW 202426240A TW 111150460 A TW111150460 A TW 111150460A TW 111150460 A TW111150460 A TW 111150460A TW 202426240 A TW202426240 A TW 202426240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main body
- improved structure
- diameter section
- pressur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揭露一種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主要係包含一本體、一第一端面、一出料通道、一耐壓部及一隔熱部,其中,該本體係具有一預定之長度,並將該長度之方向定義為一軸向;該第一端面係位於該本體軸向之一端;該出料通道係沿該本體軸向貫穿該本體,並於該第一端面形成有一出料口;該耐壓部係呈環狀並同軸套設於該本體上,且使該耐壓部之一側相對突出於該第一端面、而遠離該本體並形成有一第二端面;該隔熱部係介於該本體與該耐壓部間;並且,該耐壓部的抗壓強度大於該隔熱部的抗壓強度。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與射出成型技術有關,特別是關於一種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
按,射出成型過程中,原料會透過灌嘴進入模具中,並在模具中將產品成型。其中,為了維持原料的溫度,灌嘴相向於該模具的一端通常設有隔熱板,並於灌嘴抵接於模具上時,使隔熱板介於灌嘴與模具之間,以防止熱量大量散失。然而,隔熱板雖能作為隔熱材來使用,但是其耐壓強度不足,容易於長期使用後有龜裂或缺損等問題,進而導致漏料等情事發生。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其係具備高耐壓強度,即使長期使用也不會發生大量磨損、變形等問題,以確保灌嘴與模具間的貼合密接程度,避免有滲漏的問題發生,以達到降低原料耗損的效用。
緣是,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乃係包含一本體、一第一端面、一出料通道、一耐壓部及一隔熱部,其中,該本體係具有一預定之長度,並將該長度之方向定義為一軸向;該第一端面係位於該本體軸向之一端;該出料通道係沿該本體軸向貫穿該本體,並於該第一端面形成有一出料口;該耐壓部係呈環狀並同軸套設於該本體上,且使該耐壓部之一側相對突出於該第一端面、而遠離該本體並形成有一第二端面;該隔熱部係介於該本體與該耐壓部間;並且,該耐壓部的抗壓強度大於該隔熱部的抗壓強度。
在一實施例中,該本體沿其自身軸向依序區分有一大徑段、一小徑段及一介於該大徑段與該小徑段間之環形肩面,且該大徑段的外徑係大於該小徑段的外徑。
在一實施例中,該隔熱部包括一第一環體,係同軸套設於該本體之該小徑段上,並使相向於該本體的一側抵接於該環形肩面。
在一實施例中,該耐壓部包括一第二環體,係同軸套設於該本體之該小徑段上,並使該第一環體介於該本體與該第二環體之間,且該第二環體相背該第一環體的一側係形成該第二端面。
在一實施例中,該耐壓部更包括一第三環體,係同軸套設於該本體之該小徑段上,並使該第二環體介於該第三環體與該第一環體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二環體的外徑係小於該第三環體的外徑,而利用一連接件依序穿設該第三環體、該第一環體及該本體時,係能避開該第二環體。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三環體的材質為聚醚醚酮(PEEK)或醯胺醯亞胺(Polyamide-Imide,PAI)。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二環體的材質為不銹鋼。
在一實施例中,該隔熱部的材質為熱塑性樹脂(FTP)或纖維強化塑膠(Fiber-Reinforced Plastic,FRP)。
首先,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在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所提供的模具A灌嘴之改良結構,用以安裝在一模具A上,得於射出成型時讓將一原料注入該模具A中,而該改良結構主要係包括一本體10、一第一端面20、一出料通道30、一隔熱部40及一耐壓部50。
該本體10為金屬或合金材質,且具有一預定之長度,並以該長度之方向定義為一軸向,並且,該本體10沿其自身軸向依序區分有一大徑段11、一小徑段12及一介於該大徑段11與該小徑段12間之環形肩面13,且該大徑段11的外徑係大於該小徑段12的外徑,據此,使得該本體10的剖面實質上係呈T字形,如圖3所示。
再者,如圖2及圖3所示,本例之該小徑段12更區分有一漸縮部分121及一直管部分122,該漸縮部分121係自該環形肩面13朝遠離該大徑段11的方向延伸,且其外徑係逐漸變窄,而該直管部分122係接續於該漸縮部分121相背於該環形肩面13的一端,且該直管部分122的外徑係與該漸縮部分121的最小外徑相同。並且,該第一端面20係位於該直管部分122遠離該漸縮部分121的自由端上。在其他實施例中,該小徑段12還可以是僅具有漸縮部分121或直管部分122其中一者的結構設計。
該出料通道30係沿該本體10軸向貫穿該本體10,並於該第一端面20形成有一出料口31。並且,該出料通道30係隨著該大徑段11與該小徑段12之該漸縮部分121及該直管部分122、而於該本體10上分別有不同的徑向橫截面積,由於該出料通道30的尺寸大小並非本發明訴求重點,故不加以贅述。
該隔熱部40包括一第一環體41,其中,該第一環體41的材質為熱塑性樹脂(FTP)或纖維強化塑膠(Fiber-Reinforced Plastic,FRP),而具備有良好的耐熱度及隔熱效果。其中,熱塑性樹脂可為但不限於聚乙烯、聚丙烯、尼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乙烯、AS樹脂(丙烯腈-苯乙烯)、ABS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亞苯基硫醚(PPS)或聚醚醯亞胺(PEI)。接著,該第一環體41的內環面42係呈與該小徑段12的該漸縮部分121相互補之傾斜狀設計,當該第一環體41同軸套設於該本體10之該小徑段12上時,該第一環體41的內環面42與該漸縮部分121係相互對應,使該第一環體41會受該漸縮部分121所導引,而順著該漸縮部分121朝該本體10之該大徑段11方向移動,直到該第一環體41的一側抵接於該環形肩面13,以使兩者彼此互相貼靠定位,據此,該隔熱部40定位於該本體10上的作業能夠更為確實與快速。在其他的實施例中,該第一環體41的內環面42與該漸縮部分121還可以是其他任意的互補結構,例如方形、多邊形等,同樣可以達到快速定位的效果。除此之外,此一結構設計,還能夠改善該第一環體41隨著鎖卸或組裝作業而晃動、掉落等問題。
該耐壓部50係包括一第二環體51及一第三環體52,其中,該第二環體51的材質可為但不限於JISG4305標準所規定的SUS304、SUS316、SUS321、SUS347或SUS329J1之不同含鉻鎳含量的不鏽鋼,而具有良好的抗壓強度(Compressive strength),避免該第二環體51受壓力作用後容易有脆斷、塑性變形等不可逆的損耗等問題,由此可知,該耐壓部50之該第二環體51的抗壓強度係大於該隔熱部40之該第一環體41的抗壓強度。再者,該第二環體51係接續該第一環體41同軸套設於該本體10之該小徑段12上,並使該第二環體51的一側抵接於該第一環體41相背於該環形肩面13之另一側,換言之,該第一環體41介於該本體10與該第二環體51之間。並且,該第二環體51相背該第一環體41的一側係形成一第二端面515,由於該第一環體41與該第二環體51相疊加後的整體厚度係大於該本體10之該小徑段12於軸向上的長度,使得該第二端面515與該第一端面20之間具有一高度差H(如圖4所示),即該第二端面515係突出於該本體10之外。
該第三環體52的材質為聚醚醚酮(PEEK)或醯胺醯亞胺(Polyamide-Imide,PAI)。並且,該第二環體51與該第三環體52之間設有一互補嵌接的連接結構,得以使該第二環體51係受該第三環體52所限制。如圖3所示,該連接結構的具體設計係於該第二環體51的外環面512更沿其自身的徑向方向向外延伸而形成有一環凸緣513,並於該環凸緣513與該第二環體51的外環面512之間具有一第一抵靠肩面514,而該第三環體52的內環面521更沿其自身的徑向方向凹設有一環凹緣522,且該環凸緣513與該環凹緣522之間為互補的結構,並於該環凹緣522與該第三環體52的內環面521之間具有一第二抵靠肩面523。再者,由於該第三環體52的內徑係不小於該第二環體51的外徑,使該第三環體52可同軸套設於該第二環體51上,即使該第二環體51介於該第三環體52與該第一環體41之間,同時,該環凸緣513係嵌合於該環凹緣522中,並使該第一抵靠肩面514與該第二抵靠肩面523互相抵靠,令該第二環體51與該第三環體52彼此對接。
另外,再利用複數個連接件60分別依序穿過該第三環體52、該第二環體51、該第一環體41及該本體10,以將該隔熱部40及該耐壓部50固定於該本體10上。其中,該些連接件60的數量及鎖固位置等可隨使用上的需求任意改變。在其他可能的實施態樣中,更可利用其他方式達到定位該第二環體51之目的,例如省去該第三環體52,直接將該第二環體51以螺固、嵌接、卡合等手段固定於該本體10上。
在本例中,因該第三環體52的厚度係不大於該第二環體51的厚度,使得該第二抵靠肩面523係自該第三環體52的內環面521所圍繞的區域中突出於外。
此外,該第一環體41的外徑及該第三環體52的外徑係與該本體10之該大徑段11的外徑相同,當該隔熱部40及該耐壓部50組裝於該本體10上時,係使本發明之整體結構呈現一圓柱狀造型,如圖1所示。
據此,藉由上述結構說明,本發明具體使用狀態簡述如後。如圖4所示,本發明之該模具A灌嘴係以該第二端面515抵接於該模具A上,由於該第二環體51為不銹鋼之金屬材質,而具有良好的耐壓強度,長期使用也不會發生大量磨損、變形等問題,以確保該模具A灌嘴與該模具A間的貼合密接程度,避免有滲漏的問題發生,以達到降低原料耗損之目的。
10:本體
11:大徑段
12:小徑段
121:漸縮部分
122:直管部分
13:環形肩面
20:第一端面
30:出料通道
31:出料口
40:隔熱部
41:第一環體
42:內環面
50:耐壓部
51:第二環體
511:內環面
512:外環面
513:環凸緣
514:第一抵靠肩面
515:第二端面
52:第三環體
521:內環面
522:環凹緣
523:第二抵靠肩面
60:連接件
A:模具
H:高度差
圖1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組合圖。
圖2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圖3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沿圖1中3-3割面線之剖視圖。
圖4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的示意圖,其係表示模具灌嘴貼接於模具上之態樣。
10:本體
11:大徑段
122:直管部分
20:第一端面
31:出料口
51:第二環體
511:內環面
515:第二端面
A:模具
H:高度差
Claims (9)
- 一種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包括: 一本體,係具有一預定之長度,並將該長度之方向定義為一軸向; 一第一端面,係位於該本體軸向之一端; 一出料通道,係沿該本體軸向貫穿該本體,並於該第一端面形成有一出料口; 一環狀之耐壓部,係同軸套設於該本體上,且使該耐壓部之一側相對突出於該第一端面、而遠離該本體並形成有一第二端面; 一隔熱部,係介於該本體與該耐壓部間; 其中,該耐壓部的抗壓強度大於該隔熱部的抗壓強度。
- 如請求項1所述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其中,該本體沿其自身軸向依序區分有一大徑段、一小徑段及一介於該大徑段與該小徑段間之環形肩面,且該大徑段的外徑係大於該小徑段的外徑。
- 如請求項2所述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其中,該隔熱部包括一第一環體,係同軸套設於該本體之該小徑段上,並使相向於該本體的一側抵接於該環形肩面。
- 如請求項3所述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其中,該耐壓部包括一第二環體,係同軸套設於該本體之該小徑段上,並使該第一環體介於該本體與該第二環體之間,且該第二環體相背該第一環體的一側係形成該第二端面。
- 如請求項4所述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其中,該耐壓部更包括一第三環體,係同軸套設於該本體之該小徑段上,並使該第二環體介於該第三環體與該第一環體之間。
- 如請求項5所述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二環體的外徑係小於該第三環體的外徑,而利用一連接件依序穿設該第三環體、該第一環體及該本體時,係能避開該第二環體。
- 如請求項5或6所述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三環體的材質為聚醚醚酮(PEEK)或醯胺醯亞胺(Polyamide-Imide,PAI)。
- 如請求項4、5或6所述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二環體的材質為不銹鋼。
-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其中,該隔熱部的材質為熱塑性樹脂(FTP)或纖維強化塑膠(Fiber-Reinforced Plastic,FRP)。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50460A TWI826212B (zh) | 2022-12-28 | 2022-12-28 | 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50460A TWI826212B (zh) | 2022-12-28 | 2022-12-28 | 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26212B TWI826212B (zh) | 2023-12-11 |
TW202426240A true TW202426240A (zh) | 2024-07-01 |
Family
ID=90053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50460A TWI826212B (zh) | 2022-12-28 | 2022-12-28 | 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26212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1024099C1 (nl) * | 2003-08-13 | 2005-02-15 | Guenther Herbert Gmbh | Spuitgiet-injecteur met losse spuitkop. |
CN101518933A (zh) * | 2008-02-29 | 2009-09-02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热浇道及具有该热浇道的模具 |
TWM556204U (zh) * | 2017-10-27 | 2018-03-01 | Guo Shu Kai | 液態矽膠模具無料頭射嘴 |
JP7099119B2 (ja) * | 2018-07-20 | 2022-07-1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射出成形装置および射出成形方法 |
CN113320099A (zh) * | 2021-07-07 | 2021-08-31 | 广东柳道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防渗漏的单阀咀 |
TWM643677U (zh) * | 2022-12-28 | 2023-07-11 | 鉅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 |
-
2022
- 2022-12-28 TW TW111150460A patent/TWI826212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26212B (zh) | 2023-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18810B (zh) | 用于生产容器衬套的方法 | |
JP7231890B2 (ja) | 樹脂製エルボ継手 | |
CN105822860B (zh) | 用于激波管的非焊接式法兰结构 | |
CN110030443B (zh) | 密封导管接头 | |
US20160338669A1 (en) | Ultrasonic probe and injection molding method for same | |
US3371946A (en) | Cryogenic coupling | |
TWM643677U (zh) | 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 | |
US20180209549A1 (en) | Integral Plastic Ball Valve For Fluid Transmission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 |
TW202426240A (zh) | 模具灌嘴之改良結構 | |
JP7216928B2 (ja) | 樹脂製エルボ継手及び配管カバー | |
JP7303988B2 (ja) | 樹脂製エルボ継手 | |
US20150075663A1 (en) | Pip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ipe | |
GB2618699A (en) | Liquefier nozzle for a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ystem | |
TWI713767B (zh) | 樹脂製管接頭 | |
CN118269303A (zh) | 模具灌嘴的改良结构 | |
CN109386674B (zh) | 一种管接头的公头和一种管接头 | |
KR200467581Y1 (ko) | 금형 냉각수 홀 밀폐마개 | |
CN107429862A (zh) | 用于构造液压连接的连接组件 | |
CN201925632U (zh) | 一种扣压式复合压力管接头以及管道连接结构 | |
JP2008051689A (ja) |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用耐圧クロマト管 | |
CN101520090A (zh) | 密封环 | |
US10508762B2 (en) | Assembly of a flexible tube and a fitting body and a method thereof | |
WO2016021420A1 (ja) | 管継手部材 | |
JP2021154645A5 (zh) | ||
CN207438009U (zh) | 增强型全塑内螺纹接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