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2348592A - 新穎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 - Google Patents

新穎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8592A
TW202348592A TW112109203A TW112109203A TW202348592A TW 202348592 A TW202348592 A TW 202348592A TW 112109203 A TW112109203 A TW 112109203A TW 112109203 A TW112109203 A TW 112109203A TW 202348592 A TW202348592 A TW 20234859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atoms
methyl
general formula
bis
phenylethy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9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岡利恵
圓井邦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本州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本州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本州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8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859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9/00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39/12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polycyclic with no unsaturation outside the aromatic rings
    • C07C39/15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polycyclic with no unsaturation outside the aromatic rings with all hydroxy groups on non-condensed rings, e.g. phenylpheno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37/00Reactions without formation or introduc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involving either the formation of a carbon-to-carbon bond between two carbon atoms not directly linked already or the disconnection of two directly linked carbon atoms
    • C07B37/04Substitu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7/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37/11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action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 C07C37/16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action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by condensation involving hydroxy groups of phenols or alcohols or the ether or mineral ester group derived therefr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1/00Preparation of ethers;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1/01Preparation of ethers
    • C07C41/16Preparation of ethers by reaction of esters of mineral or organic acids with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1/00Preparation of ethers;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1/01Preparation of ethers
    • C07C41/34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41/40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e.g. by crystall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3/00Ethers;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3/02Ethers
    • C07C43/20Ethers having an ether-oxygen atom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43/23Ethers having an ether-oxygen atom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contain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3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by modifying the acid moiety of the ester, such modification not being an introduction of an ester group
    • C07C67/31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by modifying the acid moiety of the ester, such modification not being an introduction of an ester group by introduc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containing oxygen only in singly bound for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9/00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 C07C69/66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esterified carboxylic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and having any of the groups OH, O—metal, —CHO, keto, ether, acyloxy, groups, groups, or in the acid moiety
    • C07C69/67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esterified carboxylic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and having any of the groups OH, O—metal, —CHO, keto, ether, acyloxy, groups, groups, or in the acid moiety of saturated acids
    • C07C69/708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9/00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 C07C69/66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esterified carboxylic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and having any of the groups OH, O—metal, —CHO, keto, ether, acyloxy, groups, groups, or in the acid moiety
    • C07C69/67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esterified carboxylic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and having any of the groups OH, O—metal, —CHO, keto, ether, acyloxy, groups, groups, or in the acid moiety of saturated acids
    • C07C69/708Ethers
    • C07C69/712Ethers the hydroxy group of the ester being etherified with a hydroxy compound having the hydroxy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ecific properties of organic compounds
    • C07B2200/13Crystalline forms, e.g. polymorph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係提供一種折射率更加提升的新穎雙酚化合物。作為解決該課題之手段,提供一種通式(1)表示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

Description

新穎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
本發明係有關於新穎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
雙酚類已被使用在環氧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氰酸酯化合物、烯丙酯化合物等硬化性材料的原料、抗氧化劑原料、感熱記錄體原料等用途,就雙酚類的一種而言,例如1,3-二[2-(4-羥基苯基)-2-丙基]苯為習知(專利文獻1等)。
近年來,使用了此種化合物的高機能材料之用途領域中,各種性能提升的要求越來越高程度,尤其要求更進一步地提升耐熱性、耐水性、電氣特性、折射率等光學特性,也要求更進一步地提升屬於其原料的雙酚類之性能。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0-225790號公報
本發明的課題係提供一種折射率更加提升的新穎雙酚化合物。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深入探討的結果發現,相較於以往習知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通式(1)表示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之折射率大幅提升,遂完成本發明。
本發明係如同以下所述。
1.一種通式(1)表示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02-4
(式中,R1係各別獨立地呈示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之芳烷基,R2係各別獨立地呈示氫原子、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之芳烷基,a係各別獨立地呈示0或1至3之整數,R3係各別獨立地呈示-OH、-O-(CH2)n-OH或-O-(CH2)m-COOR4之基,R4係各別獨立地呈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至6的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之烷基、或鹼金屬原子,n及m係呈示1至4的整數)。
2.如1.項所述之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其中,前述通式(1)中的R1係各別獨立地為碳原子數6至14的芳基,a係0。
3.如1.項所述之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其係以通式(1A)表示。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03-5
(式中,R1、R2及a係和通式(1)中的定義相同)。
4.如3.項所述之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其中,前述通式(1A)中的R1係各別獨立地為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a係0。
5.如1.項所述之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其係以通式(1B)表示。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03-6
(式中,R1、R2、a及n係和通式(1)中的定義相同)。
6.如5.項所述之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其中,前述通式(1B)中的R1係各別獨立地為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a係0。
7.如1.項所述之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其係以通式(1C)表示。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03-7
(式中,R1、R2、a、m及R4係和通式(1)中的定義相同)。
8.如7.項所述之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其中,前述通式(1C)中的R1係各別獨立地為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a係0。
9.一種通式(1A)表示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的製造方法,其係使通式(2)表示之苯酚化合物和α,α,α’,α’-四甲基-1,3-苯二甲醇在酸觸媒的存在下反應。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04-8
(式中,R1係各別獨立地呈示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的芳烷基,R2係各別獨立地呈示氫原子、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的芳烷基,a係各別獨立地呈示0或1至3之整數)。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04-9
(式中,R1、R2及a係和通式(2)中的定義相同)。
10.一種通式(1B)表示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的製造方法,其係使通式(1A)表示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和伸烷基氧基化劑反應。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04-10
(式中,R1係各別獨立地呈示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的芳烷基,R2係各別獨立地呈示氫原子、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的芳烷基,a係各別獨立地呈示0或1至3之整數)。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05-11
(式中,R1、R2、a係和通式(1A)中的定義相同,n係各別獨立地呈示1至4之整數)。
11.如10.項所述之通式(1B)表示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伸烷基氧基化劑係通式(3)表示的碳酸酯類。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05-12
(式中,n係和通式(1B)中的定義相同)。
12.一種結晶,係1,3-雙[1-甲基-1-(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乙基]苯的結晶,其在由Cu-Kα射線所得的粉末X射線繞射峰圖案中,在繞射角2θ為7.9±0.2°、10.8±0.2°、16.3±0.2°及18.6±0.2°時有繞射峰。
13.一種結晶,係1,3-雙[1-甲基-1-(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乙基]苯的結晶,其由示差掃描熱量分析所得的吸熱峰之起始(onset)溫度在134至140℃的範圍。
14.如12.或13.項所述之結晶,其依據由液相層析分析所得的面積百分率之純度係90%以上。
15.一種結晶的製造方法,該結晶為如12.或13.項所述之結晶,該製造方法係從1,3-雙[1-甲基-1-(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乙基]苯之碳原子數5至8的鏈狀脂肪族酮溶劑溶液中使結晶析出。
16.如15.項所述之結晶的製造方法,係從前述鏈狀脂肪族酮溶劑溶液和碳原子數5至10的鏈狀或環狀之脂肪族烴溶劑混合而成的溶液中使結晶析出。
17.一種通式(1C)表示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的製造方法,其係使通式(1A)表示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和通式(4)表示的鹵化羧酸或其酯反應。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06-13
(式中,R1係各別獨立地呈示碳原子數6至14的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的芳烷基,R2係各別獨立地呈示氫原子、碳原子數6至14的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的芳烷基,a係各別獨立地呈示0或1至3的整數)。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06-14
(式中,m係各別獨立地呈示1至4之整數,R4係各別獨立地呈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至6的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之烷基、或鹼金屬原子,X係呈示鹵素原子)。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07-15
(式中,R1、R2、a係和通式(1A)中的定義相同,m係各別獨立地呈示1至4的整數,R4係各別獨立地呈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至6之直鏈狀或分枝鏈狀的烷基、或鹼金屬原子)。
18.如17.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係使用碳原子數3至8的鏈狀脂肪族酮或乙腈進行前述反應。
19.如17.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係在減壓下進行前述反應。
相較於以往習知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本發明中的新穎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之折射率提升,故可提供高折射率的光學材料,而為有用。
本發明中的新穎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適合作為環氧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氰酸酯化合物、烯丙酯化合物等的衍生物或聚醯胺等各種材料之原料。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因能以高純度和產率來製造本發明中的新穎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故非常有用。
本發明中的新穎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之中,1,3-雙[1-甲基-1-(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乙基]苯,因可提供作為本發明的結晶,當工業上製造時,其處理性、運送性優良,故非常有用。
圖1係呈示實施例2中所得的化合物1B-1之結晶的示差掃描熱量分析(DSC)數據之圖表的圖。
圖2係呈示實施例2中所得的化合物1B-1之結晶的粉末X射線繞射(PXRD)測定之圖表的圖。
<本發明的新穎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
本發明的新穎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係以通式(1)表示。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08-16
(式中,R1係各別獨立地呈示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的芳烷基,R2係各別獨立地呈示氫原子、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的芳烷基,a係各別獨立地呈示0或1至3的整數,R3係各別獨立地呈示-OH、-O-(CH2)n-OH或-O-(CH2)m-COOR4之基,R4係各別獨立地呈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至6之直鏈狀或分枝鏈狀的烷基、或鹼金屬原子,n及m係呈示1至4的整數)。
(通式(1)中的R1)
通式(1)中的R1係各別獨立地呈示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的芳烷基,其中較佳係各別獨立地為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3的芳烷基,更佳係各別獨立地為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1的芳烷基,又更佳係各別獨立地為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特佳係各別獨立地為碳原子數6至10之芳基。
碳原子數6至14的芳基可列舉例如:苯基、萘基、蒽基、菲基等,其中係以苯基、萘基為佳,以苯基為更佳。
碳原子數7至17的芳烷基可列舉:苯甲基、苯乙基、1-甲基-1-苯基乙基、萘-1-基-甲基、萘-2-基-甲基、1-甲基-1-(1-萘基)乙基、1-甲基-1-(2-萘基)乙基、蒽-9-基-甲基、菲-9-基-甲基等,其中係以苯甲基、1-甲基-1-苯基乙基、萘-1-基-甲基、萘-2-基-甲基為佳,以苯甲基、萘-1-基-甲基、萘-2-基-甲基為更佳,以苯甲基為又更佳。
通式(1)中的R1特佳係2個R1均為苯基。
(通式(1)中的R2)
通式(1)中的R2係各別獨立地呈示氫原子、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的芳烷基,其中較佳係各別獨立地為氫原子、碳原子數6至10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3的芳烷基,更佳係各別獨立地為氫原子、碳原子數6至10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1的芳烷基。
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可列舉例如:苯基、萘基、蒽基、菲基等,其中係以苯基、萘基為佳,以苯基為更佳。
碳原子數7至17的芳烷基可列舉:苯甲基、苯乙基、1-甲基-1-苯基乙基、萘-1-基-甲基、萘-2-基-甲基、1-甲基-1-(1-萘基)乙基、1-甲基-1-(2-萘基)乙基、蒽 -9-基-甲基、菲-9-基-甲基等,其中係以苯甲基、1-甲基-1-苯基乙基、萘-1-基-甲基、萘-2-基-甲基為佳,以苯甲基、萘-1-基-甲基、萘-2-基-甲基為更佳,以苯甲基為又更佳。
通式(1)中的a各別獨立地呈示0或1至3的整數,較佳係各別獨立地為0、1或2,更佳係各別獨立地為0或1,又更佳係0。通式(1)中的a呈示1至3的整數時,係以在R3的隣位至少鍵結1個R2為佳。
(通式(1)中的R3)
通式(1)中的R3係各別獨立地呈示-OH、-O-(CH2)n-OH或-O-(CH2)m-COOR4之基。
通式(1)中的R3為-OH時之化合物,係通式(1A)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1A)。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10-17
(式中,R1、R2及a係和通式(1)中的定義相同)。
通式(1)中的R3為-O-(CH2)n-OH時之化合物,係通式(1B)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1B)。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10-18
(式中,R1、R2、a及n係和通式(1)中的定義相同)。
通式(1B)中的n係各別獨立地呈示1至4的整數,其中係以2至4的整數為佳,以2或3為更佳,以2為特佳。
通式(1)中的R3為-O-(CH2)m-COOR4時之化合物,係通式(1C)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1C)。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11-19
(式中,R1、R2、a、m及n係和通式(1)中的定義相同)。
通式(1C)中的R4係各別獨立地呈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至6的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之烷基、鹼金屬原子,其中較佳係各別獨立地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至4之直鏈狀或分枝鏈狀的烷基、鋰原子、鉀原子、鈉原子,更佳係各別獨立地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特佳係各別獨立地為氫原子或乙基。
通式(1C)中的m係各別獨立地呈示1至4之整數,其中係以1或2為佳,以2為特佳。
呈示本發明中的通式(1)表示之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之中的化合物1A之具體例。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12-21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12-22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13-23
<本發明的化合物之製造方法-1>
關於本發明的通式(1)表示之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其製造中的起始原料、製造方法並無特別的限制。
化合物1A的製造方法係如下述反應式所例示,可列舉使通式(2)表示的苯酚化合物和α,α,α’,α’-四甲基-1,3-苯二甲醇反應的製造方法。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14-24
(式中,R1、R2及a係和通式(1)中的定義相同)。
就通式(2)表示的苯酚化合物而言,具體上可列舉例如:2-苯基苯酚、2-(1-萘基)苯酚、2-(2-萘基)苯酚、2-(9-蒽基)苯酚、2-(9-菲基)苯酚、2,6-二苯基苯酚、2-苯甲基苯酚、2-(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2-(1-萘基甲基)苯酚、2-(2-萘基甲基)苯酚、2-(9-蒽基甲基)苯酚、2-(9-菲基甲基)苯酚、2-苯基-6-苯甲基苯酚、2-苯基-6-(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2-苯基-6-(1-萘基甲基)苯酚、2-苯基-6-(2-萘基甲基)苯酚、2-(1-萘基)-6-苯甲基苯酚、2-(1-萘基)-6-(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2-(1-萘基)-6-(1-萘基甲基)苯酚、2-(1-萘基)-6-(2-萘基甲基)苯酚、2-(2-萘基)-6-苯甲基苯酚、2-(2-萘基)-6-(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2-(2-萘基)-6-(1-萘基甲基)苯酚、2-(2-萘基)-6-(2-萘基甲基)苯酚等。
上述製造方法中,相對於1莫耳的α,α,α’,α’-四甲基-1,3-苯二甲醇,通式(2)表示的苯酚化合物之使用量係以5至12莫耳的範圍為佳,以7至10莫耳的範圍為更佳,以8莫耳為又更佳。
上述製造方法係以在酸觸媒的存在下實施為佳。較佳的酸觸媒可列舉:濃鹽酸、硫酸、氯化氫氣體等,其中更佳係以使氯化氫氣體在反應液中飽和為止而使用。
反應通常係在溶劑的存在下進行。溶劑只要係不阻礙反應者,即無特別的限制。由於化合物1A易溶於各種的溶劑中,故可使用各種溶劑。其中,係以對於通式(2)表示的苯酚化合物之溶解性良好的醇類為佳,以碳數1至10的醇為更佳,以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為又更佳,以甲醇為特佳。此等溶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此外,溶劑的使用量只要不阻礙反應,即無特別的限制,但通常相對於α,α,α’,α’-四甲基-1,3-苯二甲醇,較佳係以1至5重量倍的範圍使用,更佳係1至3重量倍的範圍使用,又更佳係1至2重量倍的範圍使用。
上述製造方法雖然可在大氣環境下、或非活性氣體環境下之任一者下進行,但為了抑制反應生成物的著色等,係以在氮氣、氬氣等非活性氣體環境下為佳。
反應溫度通常係20至40℃的範圍,以25至30℃的範圍為佳。
反應壓力可在常壓條件下進行,此外,也可在加壓條件下、或在減壓條件下進行,但以在常壓條件下進行為佳。
所得的反應結束混合物可依照常用方法,藉由分離/精製而從反應混合物中獲得化合物1A。例如,為了將酸觸媒中和,而在反應結束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水溶液、氨水溶液等鹼性水溶液並將酸觸媒中和。將經中和的反應混合液靜置,並視需要而加入會和水分離的溶劑,將水層分離去除。視需要而重複進行1次至複數次之「在所得的油層中加入蒸餾水,並攪拌而水洗之後,將水層分離去除之操作」,將中和鹽去除。藉由從所得的油層中餾除殘留的原料、溶劑,即可得到以殘留液的形式之目標物之化合物1A。
呈示本發明中的通式(1)表示之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的化合物1B之具體例。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16-25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16-26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17-27
<本發明的化合物之製造方法-2>
化合物1B的製造方法可列舉使通式(1A)表示的化合物和伸烷基氧基化劑反應之製造方法。例示使用通式(3)表示的碳酸酯類作為伸烷基氧基化劑時之反應式。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18-28
(式中,R1、R2、a及n係和通式(1)中的定義相同)。
上述製造方法中,通式(1A)表示的化合物1A可使用藉由上述的製造方法-1而得之化合物。伸烷基氧基化劑可依據目標化合物而使用例如:碳酸伸乙酯等通式(3)表示的碳酸酯類、或2-氯乙醇、3-氯-1-丙醇等鹵化醇。
上述製造方法中,以下說明使用通式(3)表示的碳酸酯類作為伸烷基氧基化劑之情形。
化合物1A和碳酸酯類的原料莫耳比通常係化合物1A/碳酸酯類為1/2至1/5的範圍,較佳係1/2至1/4的範圍,更佳係1/2至1/3的範圍。
上述製造方法中,以反應時使用鹼性觸媒為佳,該鹼性觸媒可使用通常習知者。具體上可例示:溴化四乙基銨、氯化四甲基銨等4級銨鹽、氫氧化鉀、碘化鉀、溴化鈉等鹵化鹼金屬鹽、三苯基膦、三丁基膦等三有機膦化合物、1-甲基咪唑等胺觸媒、碳酸鉀、碳酸鈣、碳酸鎂、氫氧化鎂、氫氧化鈣、氫氧化鈉、碳酸氫鈉、甲氧基鈉、苯氧基鈉等鹼性觸媒。此等鹼性觸媒可單獨使用,也可併用2種以上。
此鹼性觸媒的使用量係通式(1A)表示的化合物1A之0.001至10重量%,以0.01至1重量%為佳。
藉由使用過量的碳酸酯類,能以無溶劑進行反應,但從經濟性、操作性的觀點來看,通常係以使用有機溶劑進行為佳。
使用反應溶劑時,可使用反應非活性之各種習知的溶劑。此種反應溶劑可列舉例如: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四氫呋喃、二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19-57
烷、1,2-二甲氧基乙烷等醚系溶劑、丙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系溶劑、氯仿、1,2-二氯乙烷等鹵化烴、丁醇、乙二醇等脂肪族醇、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碸等極性溶劑等。
關於反應溶劑的使用量雖然無特別的限制,但相對於化合物1A,係以0.5至10重量倍的範圍為佳,以0.5至5重量倍的範圍為更佳。
上述製造方法雖然可在大氣環境下、或非活性氣體環境下之任一者下進行,但為了抑制反應生成物的著色等,係以在氮氣、氬氣等非活性氣體環境下進行為佳。
反應溫度只要係會進行反應的溫度,即無特別的限定,通常係在加熱下進行。可在例如100℃至250℃下進行,以在溶劑的回流下進行為佳。
反應時間雖然係依反應溫度、使用的碳酸酯類、鹼性觸媒之量和種類等而定,但通常係進行3至24小時左右。該反應中,可將碳酸氣的產生平靜下來之時間點作為反應結束的指標。
所得的反應結束混合物可依據常用方法,藉由分離/精製而從反應混合物中獲得化合物1B。
使用鹼性觸媒時,係在其中加入含酸的水(例如鹽酸、硫酸)或乙酸、丙酸等而中和。也可在進行後述的水解步驟之後進行此中和步驟。
在此反應中,由於加入過量的碳酸酯類,故反應結束後碳酸酯類殘留在反應液中,因此在此狀態中進行加熱等處理時,會進行副反應,並有屬於目標化合物 的化合物1B之純度及產量降低之虞,故係以添加水並進行碳酸酯類的水解步驟為佳。相對於上述反應中使用的碳酸酯類之量,使用的水的量係1至10莫耳倍的範圍。溫度只要係未達反應液的沸點即可,但通常係室溫至未達反應液的沸點之範圍。具體上,下限係10℃以上,以20℃以上為更佳。上限係依使用的溶劑的沸點而定,但以150℃以下為佳。
然後,可視需要而加入會與水分離的溶劑後,將油層多次水洗,將水層分離去除,在減壓下從所得的油層中使溶劑等低沸點物質餾出並去除,並進行水洗、晶析、過濾、蒸餾、由管柱層析等所進行的分離、乾燥等後處理操作。為了進一步提高純度時,可依照常用方法進一步進行蒸餾或再結晶、由管柱層析所進行的精製。
本發明的化合物1B之中,下述式(1B-1)表示的1,3-雙[1-甲基-1-(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乙基]苯(有時亦稱為化合物1B-1)之結晶,由於可將化合物1B-1作為具有結晶性的固體來處理,因此在工業上製造時,處理性、運送性優良,故非常有用。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20-29
本發明的1,3-雙[1-甲基-1-(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乙基]苯的結晶之由示差掃描熱量分析所得的吸熱峰之峰頂溫度係在134至140℃的範圍,以在135至139℃的範圍為更佳,以在136至139℃的範圍為特佳。
此外,本發明的1,3-雙[1-甲基-1-(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乙基]苯的結晶,在由Cu-Kα射線所得的粉末X射線繞射峰圖案中,在繞射角2θ為 7.9±0.2°、10.8±0.2°、16.3±0.2°及18.6±0.2°時有繞射峰。除此以外,也可在繞射角2θ為12.8±0.2°、14.9±0.2°、20.2±0.2°、24.1±0.2°時有繞射峰。
本發明的1,3-雙[1-甲基-1-(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乙基]苯的結晶之純度,在由液相層析分析所得的面積百分率中,係以90%以上為佳,以93%以上為更佳,以95%以上為又更佳,以98%以上為特佳。
本發明的化合物1B-1之結晶可藉由從已在碳原子數5至8之鏈狀脂肪族酮溶劑中溶解有化合物1B-1的溶液中析出而得。此處使用的化合物1B-1可使用由上述方法獲得者。從已在碳原子數5至8之鏈狀脂肪族酮溶劑中溶解有化合物1B-1的溶液中析出時,雖然可藉由溶液的冷卻、使溶液的溶劑餾除而析出,但就將碳原子數5至10的鏈狀或環狀脂肪族烴溶劑混合於溶解有化合物1B-1的碳原子數5至8之鏈狀脂肪族酮溶劑的溶液中所得之溶液而言,較佳係視需要而進一步為了降低化合物1B-1的溶液之溶解度而冷卻溶液,並使其析出。
碳原子數5至8的鏈狀脂肪族酮溶劑,可使用二乙基酮(碳原子數5)、甲基異丁基酮(碳原子數6)、甲基戊基酮(碳原子數7)、甲基己基酮(碳原子數8)等,其中係以甲基異丁基酮、甲基戊基酮為佳。藉由使用此種有機溶劑,可在析出結晶之前使用水洗淨溶液,去除鹽等水溶性的不純物。
相對於化合物1B-1的重量,該鏈狀脂肪族酮溶劑的使用量係以1至7重量倍的範圍為佳,以1.5至6重量倍的範圍為更佳,以2至5重量倍的範圍為又更佳。
碳原子數5至10的鏈狀或環狀的脂肪族烴溶劑,可使用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異辛烷、環戊烷、環己烷等,其中係以碳原子數5至10的環狀脂肪族烴溶劑為佳,以環戊烷或環己烷為更佳。
相對於化合物1B-1的重量,該脂肪族烴溶劑的使用量係以1至10重量倍的範圍為佳,以1至7重量倍的範圍為更佳,以1至5重量倍的範圍為又更佳。
於化合物1B-1的碳原子數5至8之鏈狀脂肪族酮溶液中,混合碳原子數5至10的鏈狀或環狀之脂肪族烴溶劑的溫度,雖然依使用的鏈狀脂肪族酮溶液而定,但係以60至120℃的範圍為佳,以60至100℃的範圍為更佳,以60至90℃的範圍為又更佳。
使化合物1B-1的結晶開始析出之溫度,係以10至50℃的範圍為佳,以15至40℃的範圍為更佳。
依照常用方法將由上述方法獲得的結晶單離即可,例如,可藉由離心過濾等將結晶單離。此外,較佳係進一步以溶劑洗淨結晶。所得的結晶可藉由乾燥而去除使用的溶劑。
呈示本發明中的通式(1)表示之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的化合物1C之具體例。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23-30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24-31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25-32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26-33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27-34
<本發明的化合物之製造方法-3>
化合物1C的製造方法係如下述反應式所例示,可列舉使通式(1A)表示的化合物和通式(4)表示的鹵化羧酸或其酯反應,獲得作為目標的通式(1C)表示之化合物的製造方法。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28-35
(式中,R1、R2、R4、a及m係和通式(1)中的定義相同,X係呈示鹵素原子)。
上述製造方法-3中,通式(1A)表示的化合物1A可使用由上述的製造方法-1所得之化合物。
通式(4)中的X係鹵素原子,以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為佳。通式(4)表示的鹵化羧酸或其酯之使用量,只要作為相對於化合物1A的加入莫耳比而言為理論值(2.0)以上,即無特別的限定,相對於1莫耳的化合物1A,通常係使用2莫耳以上,以使用2.1至3.0莫耳為佳,以使用2.2至2.8莫耳為更佳。
上述製造方法-3中,較佳係將化合物1A藉由鹼而苯氧化,提高親核性,並與通式(4)表示的鹵化羧酸或其酯進行反應。此種鹼並無特別的限定,除了可適合使用碳酸鋰、碳酸鈉、碳酸鉀等鹼金屬碳酸鹽、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鹼金屬碳酸氫鹽、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鹼金屬氫氧化物以外,還可適合使用三乙胺、吡啶等有機鹼等。其中係以碳酸鈉或碳酸鉀為佳。相對於1 莫耳的化合物1A,此鹼的使用量係以2.0至2.5莫耳為佳,以2.05至2.15莫耳為更佳。
此外,上述製造方法-3中,為了提升反應效率,較佳係在鹼金屬碘化物、銨碘化物等碘化物鹽的存在下進行反應。具體上可列舉例如:碘化鉀、碘化鈉、碘化四烷基銨、碘化四芳基銨、碘化四芳基烷基銨等。此等可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相對於化合物1A,碘化物鹽的使用量係以0.02至0.2重量倍的範圍為佳,以0.02至0.1重量倍的範圍為更佳,以0.02至0.05重量倍的範圍為又更佳。
上述製造方法-3中可使用的溶劑,係以使用非質子性極性溶劑為佳。具體上可列舉例如:丙酮(碳原子數3)、甲基乙基酮(碳原子數4)、二乙基酮(碳原子數5)、甲基異丁基酮(碳原子數6)、甲基戊基酮(碳原子數7)、甲基己基酮(碳原子數8)等碳原子數3至8的鏈狀脂肪族酮、乙腈、丙腈等碳數2至6的鏈狀腈系溶劑、二乙基醚或四氫呋喃等醚系溶劑、乙酸乙酯等酯系溶劑、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碸等。此等之中,係以碳原子數3至8的鏈狀脂肪族酮或乙腈為佳,以碳原子數3至8的鏈狀脂肪族酮為更佳,以碳原子數3至6的鏈狀脂肪族酮為又更佳,以甲基異丁基酮為特佳。使用甲基異丁基酮作為反應溶劑時,由可進行用以去除鹽等水溶性不純物之水洗而言亦佳。此等溶劑可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相對於化合物1A,反應中使用的溶劑量係以1.5至5重量倍的範圍為佳,以1.5至3.5重量倍的範圍為更佳,以1.5至2.5重量倍的範圍為又更佳。
上述製造方法雖然可在大氣環境下、或非活性氣體環境下的任一者下進行,但為了抑制反應生成物的著色等,係以在氮氣、氬氣等非活性氣體環境下為佳。
反應溫度通常係50至160℃的範圍。
反應壓力可無限制的在常壓、減壓下、加壓下。以在常壓下或減壓下進行反應為佳。在加壓下的反應中,可在例如使氮氣等對反應為非活性的氣體流通之加壓下的狀態中進行反應。亦即,可在將非活性氣體導入反應系統內且將反應系統內的氣體排放之同時,進行反應。經由如此的操作,可將來自反應中使用的碳酸鹽或碳酸氫鹽而生成的碳酸氣排放至反應系統外,因此可促進反應。對反應為非活性的氣體具體上可列舉例如:氮氣、氬氣、氦氣等,從經濟面的觀點來看,係以氮氣為最佳。
從縮短反應時間的觀點來看,係以在減壓下進行反應為更佳。藉由在減壓下進行反應,可將來自反應中使用的碳酸鹽或碳酸氫鹽而生成之碳酸氣排放至反應系統外,因此可促進反應,並且比起在常壓下的反應更縮短反應時間。另外,藉由在減壓下進行反應的同時使溶劑餾出至反應系統外,可抑制副產物的生成。其反應壓力,具體上係以5kPa以上80kPa以下的範圍為佳,以10kPa以上70kPa以下的範圍為更佳,以30kPa以上60kPa以下的範圍為又更佳。反應壓力可藉由減壓裝置而設為減壓下,使反應壓力維持在前述範圍時,雖然可使減壓裝置間歇性或連續性運作,但以連續性運作為更佳。從反應開始至反應結束為止,係以在減壓下進行反應為佳,具體上係以維持在前述範圍內的壓力並進行反應為佳。
反應時間雖因反應溫度等反應條件而異,但通常係在1至30小時左右結束反應。反應的結束可藉由液相層析或氣相層析分析而確認。較佳係以變得不能觀察到屬於目標物的通式(1C)表示之化合物之增加的時間點作為反應結束。
所得的反應結束混合物可依照常用方法,藉由分離/精製而從反應混合物中獲得化合物1C。可進行例如水洗、晶析、過濾、蒸餾、由管柱層析等所進行的分離等後處理操作。為了進一步提高純度,也可依照常用方法進一步進行蒸餾或再結晶、由管柱層析所進行的精製。
通式(1C)表示的化合物之中,通式(1C)中的R4為鹼金屬之金屬鹽,可藉由使用如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鹼金屬氫氧化物之類的鹼使通式(1C)中的R4為烷基之酯化合物進行水解反應而製造。
通式(1C)表示的化合物之中,通式(1C)中的R4為氫原子之羧酸化合物,可藉由使用例如鹽酸等強酸將含有此金屬鹽的反應液設為酸性而製造。此時,可將鋰鹽、鈉鹽、鉀鹽等金屬鹽暫時份化。此外,在不將金屬鹽份化的狀態下將含金屬鹽之反應液設為酸性而製造羧酸化合物時,則追加從反應系統中餾除來自酯的醇之步驟,然後將反應液設為酸性,就獲得高純度的羧酸化合物而言為適宜。
此外,通式(1C)表示的化合物之中,欲獲得通式(1C)中的R4為烷基之酯化合物時,從以良好的反應產率製造之觀點來看,較佳係相對於化合物1A,將反應液中的水分量設為0.01重量%以上3.0重量%以下的範圍。此水分量的上限值係以2.0重量%以下之範圍為更佳,以1.5重量%以下的範圍為又更佳,以1.0重量%以下的範圍為特佳。
相較於以往習知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本發明的通式(1)表示之上述化合物1A至1C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係呈示較高的折射率。因此,藉由使用此化合物,可進一步提供高折射率的光學材料,而為有用。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而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
<分析方法>
1.反應組成、純度分析(分析值係面積百分率)
測定裝置:高速液相層析分析裝置(島津製作所(股)製造)
泵:LC-20AD
管柱烘箱:CTO-20A
檢測器:SPD-20A
管柱:HALO-C18
烘箱溫度:50℃
流量:0.7mL/分鐘
流動相:(A)甲醇、(B)0.2體積%乙酸水溶液
梯度(gradient)條件:(A)體積%(從分析開始起算的時間)50%(0分鐘)→100%(10分鐘)→100%(15分鐘)
檢測波長:280nm
2.NMR分析
測定裝置:傅立葉轉換(Fourier transform)核磁共振AVANCE III HD 400(BRUKER製造)
將測定試樣品溶解於氘代氯仿(deuterated chloroform)(CDCl3)中,測定13C-NMR及1H-NMR光譜。
3.折射率
測定裝置:折射率計(京都電子工業(股)製造:RA-500)
製作測定試樣品的四氫呋喃溶液(濃度30%、20%、10%溶液),以折射率計測定折射率。從所得的結果導出濃度和折射率之關係,並以外插法計算出濃度100%時之值,將此值作為測定試樣品的折射率。
4.熱分析
在鋁盤中秤量實施例中所得的結晶3mg,利用示差掃描熱量測定裝置(日立High-Tech Scienc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DSC7020),將氧化鋁作為對照,依下述操作條件進行結晶的熱分析。
(操作條件)
升溫速度:10℃/分鐘
測定溫度範圍:30至400℃
測定環境:開放、氮氣50mL/分鐘
5.X射線繞射法(XRD)
將實施例中所得的化合物0.1g充填在玻璃試驗板的試料充填部中,以下述裝置和下述條件測定。
[測定裝置]
MiniFlex 600-C/Rigaku(股)製造
[測定條件]
X射線源:CuKα
管電壓:40kV
管電流:15mA
掃描軸:2θ/θ
模式:連續
測定範圍:2θ=5°至90°
步幅:0.02°
速率量測時間:10°/分鐘
入射狹縫:0.25°
受光狹縫:13.00mm
<實施例1>
1,3-雙[1-甲基-1-(4-羥基-3-苯基苯基)乙基]苯(化合物1A-1)的製造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34-56
在配備有回流器的1000mL之四頸燒瓶中加入2-苯基苯酚157.7g(0.93莫耳)、甲醇21.0g,將燒瓶內以氮氣完全取代之後,在內溫35℃中,將燒瓶內以氯化氫氣體完全取代。
另一方面,在另一玻璃容器中加入α,α,α’,α’-四甲基-1,3-苯二甲醇30.0g(0.15莫耳)和2-苯基苯酚53.0g(0.31莫耳)、甲醇37.5g,加溫至65℃而調製溶液A。
將四頸燒瓶的內溫維持在30℃的同時吹入氯化氫氣體,花費2小時將上述溶液A經由滴液漏斗滴入。滴入結束後將內溫下降至25℃,持續攪拌一晚。
反應結束後,將燒瓶內以氮氣取代之後,用氫氧化鈉水溶液進行反應液的中和,將所分離的水層去除。添加甲苯192.5g、水45.0g,在內溫65℃中攪拌30分鐘之後,靜置,將所分離的水層去除。然後,在內溫75℃中重複2次所得的油層之水洗操作,去除因中和而生成的氯化鈉。
然後,藉由在加熱減壓條件下蒸餾(最終燒瓶的內溫270℃、內壓0.6kPa),將燒瓶內的甲苯及2-苯基苯酚餾除。然後,取出燒瓶內的殘渣。冷卻所得的固體係無色透明。
藉由NMR分析,確認所得的固體係目標物之化合物1A-1。
1H-NMR(400MHz,溶劑:CDCl3)δ<ppm>:1.75(s,6H)、5.32(s,1H)、7.10-7.55(m,9H).
13C-NMR(400MHz,溶劑:CDCl3)δ<ppm>:31.09、42.60、115.43、123.97、127.39、127.69、127.75、127.85、128.48、129.23、129.26、137.73、148.29、150.19、150.37
相對於屬於原料的α,α,α’,α’-四甲基-1,3-苯二甲醇,所得的固體之產率係89莫耳%。
由高速液相層析測定所得的純度係91.9%。
將所得的固體作為測定試樣品,藉由上述分析方法而測定的折射率係1.634。
所得的固體之示差掃描熱量分析的結果,未觀測到峰,可知為非晶質。
<實施例2>
1,3-雙[1-甲基-1-(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乙基]苯(化合物1B-1)的製造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36-37
在配備有回流器的500mL之四頸燒瓶中加入2-苯基苯酚52.6g(0.31莫耳)、甲醇11.8g,將燒瓶內以氮氣完全取代之後,在內溫35℃中,將燒瓶內以氯化氫氣體完全取代。
另一方面,在另一玻璃容器中加入α,α,α’,α’-四甲基-1,3-苯二甲醇15.0g(0.08莫耳)和2-苯基苯酚26.0g(0.15莫耳)、甲醇18.8g,加溫至65℃而調製溶液A。
將四頸燒瓶的內溫維持在30℃的同時吹入氯化氫氣體,花費1.5小時將上述溶液A經由滴液漏斗滴入。滴入結束後將內溫降低至25℃,持續攪拌一晚。
反應結束後,將燒瓶內以氮氣取代之後,用氫氧化鈉水溶液進行反應液的中和,將所分離的水層去除。添加甲苯96.2g、水22.5g,在內溫65℃中攪拌30分鐘之後,靜置,將所分離的水層去除。然後,在內溫75℃中重複2次所得的油層之水洗操作,去除因中和而生成的氯化鈉。
然後,藉由在加熱減壓條件下蒸餾(最終燒瓶的內溫220℃、內壓0.5kPa),將燒瓶內的甲苯及2-苯基苯酚餾除。確認了所得的蒸餾殘渣36.9g中含有化合物1A-1。相對於屬於原料之α,α,α’,α’-四甲基-1,3-苯二甲醇,化合物1A-1的粗產率係94莫耳%。
然後,在燒瓶內添加碳酸伸乙酯15.3g(0.17莫耳)、氫氧化鉀1.6g(0.03莫耳)、溴化四丁基銨1.2g(0.004莫耳)、甲基異丁基酮110.7g,將燒瓶內以氮氣 取代之後,將燒瓶內的液溫加溫至115℃,維持在115℃至116℃的同時進行攪拌5小時。
反應後,將燒瓶內的液溫下降至85℃,在反應液中加入純水22.9g,進行殘留的碳酸伸乙酯之水解處理。然後,添加12%鹽酸水8.8g,中和之後,將水層分離。重複5次「在所得的油層中添加純水並攪拌之後,將水層分離的水洗操作」,去除因中和而生成的氯化鉀。
然後,添加環己烷73.6g,將燒瓶內的液體冷卻至25℃時,析出結晶。將析出的結晶濾取,取得含溶劑的結晶44.6g。藉由NMR分析,確認了所得的結晶係屬於目標物的化合物1B-1。相對於使用的化合物1A-1之量,化合物1B-1之產率係77莫耳%。
接著,在配備有回流器的500ml之四頸燒瓶中,加入所得的化合物1B-1之結晶44.3g(作為化合物1B-1而言34.0g)和甲基異丁基酮132.9g,將燒瓶內的液溫加熱至75℃,藉由攪拌使固體完全溶解。然後,添加環己烷88.6g,將燒瓶內之液體冷卻至25℃時,析出結晶。將析出的結晶濾取,在減壓下加熱、乾燥,取得化合物1B-1的白色結晶。
1H-NMR(400MHz,溶劑:CDCl3)δ<ppm>:1.75(s,6H)、2.22(t,1H)、3.80-3.83(q,2H)、4.03-4.05(t,2H)、6.87-6.89(d,1H)、7.12-7.55(m,10H)。
13C-NMR(400MHz,溶劑:CDCl3)δ<ppm>:30.99、42.59、61.41、70.32、112.94、123.78、126.22、126.97、127.19、127.63、128.12、129.31、129.56、130.47、138.88、143.94、150.30、153.25。
由高速液相層析測定所得的純度係98.8%。
將所得的化合物1B-1作為測定試樣品,藉由上述分析方法而測定的折射率係1.611。
所得的化合物1B-1之結晶的示差掃描熱量分析之結果,吸熱峰之頂端溫度係137.3℃。將示差掃描熱量分析(DSC)數據呈示於圖1中。
將所得的化合物1B-1之結晶的由粉末X射線繞射(PXRD)測定而顯現的繞射峰之繞射角2θ(°)和以積分強度最大的峰作為基準之相對積分強度為30以上的峰呈示於表1中。將PXRD測定圖表呈示於圖2中。
[表1]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38-38
<合成例1>
1,3-雙[1-甲基-1-(4-(2-羥基乙氧基)-乙基]苯(化合物γ)的製造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38-39
在配備有回流器的500mL之四頸燒瓶中添加雙酚M50.0g(0.14莫耳)、碳酸伸乙酯30.7g(0.35莫耳)、氫氧化鉀3.2g(0.06莫耳)、溴化四丁基銨2.3g(0.007 莫耳)、甲基異丁基酮150.1g,將燒瓶內以氮氣取代之後,將燒瓶內的液溫加溫至115℃,維持在115℃至116℃的同時進行攪拌9小時。
反應後,將燒瓶內的液溫下降至83℃,在反應液中加入純水46.0g,進行殘留的碳酸伸乙酯之水解處理。然後,添加12%鹽酸水溶液14.9g,中和之後,將水層分離。重複4次「在所得的油層中添加純水並攪拌之後,將水層分離的水洗操作」,去除因中和而生成的氯化鉀。
藉由常壓蒸餾使水洗後的油層從燒瓶內餾出109.5g的液體。然後,將燒瓶內的液溫冷卻至16℃後,在燒瓶內添加環己烷134.1g,使結晶析出,然後冷卻至5℃。將析出的結晶濾取,取得含溶劑的化合物γ之結晶70.7g(作為固體成分而言50.5g)。化合物γ之純度係88.3%。相對於使用的雙酚M,化合物γ之產率係80%。
接著,將所得的結晶溶解於甲基異丁基酮中之後,添加環己烷,重複晶析、濾取之操作。最後藉由減壓乾燥將附著溶劑去除,取得白色的結晶。取得純度96.9%的化合物γ。藉由NMR分析,確認了所得的結晶有目標物之結構。
1H-NMR(400MHz,溶劑:CDCl3)δ<ppm>:1.60(s,12H)、2.30-2.33(t,2H)、3.93-3.97(dd,4H)、4.05-4.07(t,4H)、6.75-6.78(dt,4H)、6.93(t,1H)、7.04-7.08(m,6H)、7.16-7.19(dd,1H)。
13C-NMR(400MHz,溶劑:CDCl3)δ<ppm>:30.99、42.54、61.66、69.32、113.91、123.73、126.40、127.50、127.93、143.60、150.46、156.41。
將所得的化合物作為測定試樣品,藉由上述分析方法而測定的折射率係1.593。
所得的化合物γ之結晶的示差掃描熱量分析之結果,吸熱峰的起始溫度係72.0℃。
<實施例3>
1,3-雙[1-甲基-1-(4-(乙氧基羰基甲氧基)-3-苯基苯基)乙基]苯(化合物1C-1)的製造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40-40
在配備有回流器的1L之四頸燒瓶中加入2-苯基苯酚128.6g(0.76莫耳)、甲醇28.9g,將燒瓶內以氮氣完全取代之後,在內溫25℃中,將燒瓶內以氯化氫氣體完全取代。
另一方面,在另一玻璃容器中加入α,α,α’,α’-四甲基-1,3-苯二甲醇36.7g(0.19莫耳)和2-苯基苯酚64.3g(0.38莫耳)、甲醇44.4g,加溫至65℃而調製溶液A。
將四頸燒瓶的內溫維持在30℃的同時吹入氯化氫氣體,花費1.5小時將上述溶液A經由滴液漏斗滴入。滴入結束後將內溫降低至25℃,持續攪拌一晚。
反應結束後,將燒瓶內以氮氣取代之後,用氫氧化鈉水溶液進行反應液的中和,將所分離的水層去除。添加甲苯239.2g、水55.1g,在內溫75℃中攪拌30分鐘之後,靜置,將所分離的水層去除。然後,在內溫75℃中重複3次所得的油層之水洗操作,去除因中和而生成的氯化鈉。
然後,藉由在加熱減壓條件下蒸餾(最終燒瓶的內溫220℃、內壓0.5kPa),將燒瓶內的甲苯及2-苯基苯酚餾除。確認了所得的蒸餾殘渣92.9g中含有化合物1A-1。相對於屬於原料的α,α,α’,α’-四甲基-1,3-苯二甲醇,所得的固體之產率係79莫耳%。
然後,在燒瓶內添加碳酸鉀49.7g(0.36莫耳)、碘化鉀4.7g(0.03莫耳)、甲基異丁基酮297.9g,將燒瓶內以氮氣取代之後,在燒瓶內之液溫85℃、內壓45kPa的加熱減壓條件下,回收餾分91.2g,並去除系統內的水分。
將系統內以氮氣復壓之後,使用滴液漏斗花費2小時將氯乙酸乙酯45.7g(0.37莫耳)滴入。滴入結束後在液溫80℃、內壓35至40kPa的範圍中進行加熱和減壓,餾除溶劑的同時攪拌20小時,進行反應。反應後之液體為193.3g。藉由高速液相層析而分析該反應液時,確認了含有化合物1C-1。相對於1,3-雙[1-甲基-1-(4-羥基-3-苯基苯基)乙基]苯,所得的固體之產率係47莫耳%。
藉由製備液相層析,將化合物1C-1從反應液中分離,取得淡黃色的樹脂狀固體。
藉由NMR分析,確認了所得的固體係目標物的化合物1C-1。
1H-NMR(400MHz,溶劑:CDCl3)δ<ppm>:1.27(t,6H)、1.64(s,12H)、4.21(q,4H)、4.52(s,4H)、6.69(d,2H)、7.02-7.07(m,4H)、7.15-7.20(m,4H)、7.28-7.33(m,2H)、7.36-7.40(m,4H)、7.53-7.56(m,4H)。
13C-NMR(400MHz,溶劑:CDCl3)δ<ppm>:14.14、30.91、42.53、61.17、65.87、111.99、124.13、125.30、126.85、126.92、127.55、127.94、129.61、129.64、130.26、138.45、144.30、150.03、152.56、169.12。
所得的化合物1C-1由高速液相層析測定而得之純度係97.0%。
將所得的化合物1C-1作為測定試樣品,藉由上述分析方法而測定的折射率係1.583。
所得的固體之示差掃描熱量分析的結果,未觀測到峰,可知為非晶質。
<參考數據>
將以往習知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化合物α、β、γ)之由上述分析方法所得之折射率呈示於表2中。
[表2]
Figure 112109203-A0202-12-0042-41
可得知相較於以往習知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通式(1)表示的本發明之新穎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呈示較高的折射率。因此,可期待使用了通式(1)表示的本發明之新穎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的各種衍生物或工程塑膠、超級工程塑膠具有高折射率。
Figure 112109203-A0202-11-0002-3

Claims (19)

  1. 一種通式(1)表示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
    Figure 112109203-A0202-13-0001-42
    式中,R1係各別獨立地呈示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之芳烷基,R2係各別獨立地呈示氫原子、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之芳烷基,a係各別獨立地呈示0或1至3的整數,R3係各別獨立地呈示-OH、-O-(CH2)n-OH或-O-(CH2)m-COOR4之基,R4係各別獨立地呈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至6的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之烷基、或鹼金屬原子,n及m係呈示1至4的整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其中,前述通式(1)中的R1係分別獨立地為碳原子數6至14的芳基,a係0。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其係以通式(1A)表示;
    Figure 112109203-A0202-13-0001-43
    式中,R1、R2及a係和通式(1)中的定義相同。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其中,前述通式(1A)中的R1係各別獨立地為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a係0。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其係以通式(1B)表示:
    Figure 112109203-A0202-13-0002-44
    式中,R1、R2、a及n係和通式(1)中的定義相同。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其中,前述通式(1B)中的R1係各別獨立地為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a係0。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其係以通式(1C)表示:
    Figure 112109203-A0202-13-0002-45
    式中,R1、R2、a、m及R4係和通式(1)中的定義相同。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其中,前述通式(1C)中的R1係各別獨立地為碳原子數6至14的芳基,a係0。
  9. 一種通式(1A)表示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的製造方法,其係使通式(2)表示的苯酚化合物和α,α,α’,α’-四甲基-1,3-苯二甲醇在酸觸媒的存在下反應;
    Figure 112109203-A0202-13-0003-46
    式中,R1係各別獨立地呈示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的芳烷基,R2係各別獨立地呈示氫原子、碳原子數6至14的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的芳烷基,a係各別獨立地呈示0或1至3之整數;
    Figure 112109203-A0202-13-0003-47
    式中,R1、R2及a係和通式(2)中的定義相同。
  10. 一種通式(1B)表示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的製造方法,其係使通式(1A)表示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和伸烷基氧基化劑反應;
    Figure 112109203-A0202-13-0003-48
    式中,R1係各別獨立地呈示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的芳烷基,R2係各別獨立地呈示氫原子、碳原子數6至14的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的芳烷基,a係各別獨立地呈示0或1至3之整數;
    Figure 112109203-A0202-13-0004-49
    式中,R1、R2、a係和通式(1A)中的定義相同,n係各別獨立地呈示1至4之整數。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通式(1B)表示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伸烷基氧基化劑係通式(3)表示的碳酸酯類;
    Figure 112109203-A0202-13-0004-50
    式中,n係和通式(1B)中的定義相同。
  12. 一種結晶,係1,3-雙[1-甲基-1-(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乙基]苯的結晶,其在由Cu-Kα射線所得的粉末X射線繞射峰圖案中,在繞射角2θ為7.9±0.2°、10.8±0.2°、16.3±0.2°及18.6±0.2°時有繞射峰。
  13. 一種結晶,係1,3-雙[1-甲基-1-(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乙基]苯的結晶,其由示差掃描熱量分析所得的吸熱峰之起始溫度在134至140℃的範圍。
  14. 如請求項12或13所述之結晶,其依據由液相層析分析所得之面積百分率的純度係90%以上。
  15. 一種結晶的製造方法,該結晶為如請求項12或13所述之結晶,該製造方法係從1,3-雙[1-甲基-1-(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乙基]苯的碳原子數5至8之鏈狀脂肪族酮溶劑溶液中使結晶析出。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結晶的製造方法,係從前述鏈狀脂肪族酮溶劑溶液和碳原子數5至10的鏈狀或環狀之脂肪族烴溶劑混合而成的溶液中使結晶析出。
  17. 一種通式(1C)表示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的製造方法,其係使通式(1A)表示的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和通式(4)表示的鹵化羧酸或其酯反應;
    Figure 112109203-A0202-13-0005-51
    式中,R1係各別獨立地呈示碳原子數6至14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的芳烷基,R2係各別獨立地呈示氫原子、碳原子數6至14的芳基或碳原子數7至17的芳烷基,a係各別獨立地呈示0或1至3之整數;
    Figure 112109203-A0202-13-0005-52
    式中,m係各別獨立地呈示1至4之整數,R4係各別獨立地呈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至6之直鏈狀或分枝鏈狀的烷基、或鹼金屬原子,X係呈示鹵素原子;
    Figure 112109203-A0202-13-0006-53
    式中,R1、R2、a係和通式(1A)中的定義相同,m係各別獨立地呈示1至4之整數,R4係各別獨立地呈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至6之直鏈狀或分枝鏈狀的烷基、或鹼金屬原子。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係使用碳原子數3至8的鏈狀脂肪族酮或乙腈進行前述反應。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係在減壓下進行前述反應。
TW112109203A 2022-03-14 2023-03-13 新穎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 TW2023485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39364 2022-03-14
JP2022039364 2022-03-14
JP2022-199100 2022-12-14
JP2022199100 2022-12-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8592A true TW202348592A (zh) 2023-12-16

Family

ID=88023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9203A TW202348592A (zh) 2022-03-14 2023-03-13 新穎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176736A1 (zh)
KR (1) KR20240161124A (zh)
DE (1) DE112023001357T5 (zh)
TW (1) TW202348592A (zh)
WO (1) WO20231767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237154A1 (ja) * 2023-05-12 2024-11-2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及びそれを含む光学レン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25790A (ja) 1984-04-24 1985-11-11 Kanzaki Paper Mfg Co Ltd 感熱記録体
US4746716A (en) * 1985-12-27 1988-05-24 Ppg Industries, Inc. Compositions for producing polymers of high refractive index and low yellowness
JP3823305B2 (ja) * 1997-12-08 2006-09-20 Jsr株式会社 フェノール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62531B2 (ja) * 1999-06-14 2007-08-22 本州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1,3−ジ(2−p−ヒドロキシフェニル−2−プロピル)ベンゼンの製造方法
JP2013056967A (ja) * 2011-09-07 2013-03-28 Dic Corp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コーティング剤
JP6075514B2 (ja) * 2015-02-12 2017-02-08 Dic株式会社 ウレタン(メタ)アクリレート樹脂、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その硬化物、及び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3176736A1 (zh) 2023-09-21
WO2023176736A1 (ja) 2023-09-21
DE112023001357T5 (de) 2024-12-24
KR20240161124A (ko) 2024-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91875B (zh) 联萘类的制造方法
KR20140131511A (ko) 9,9-비스(4-(2-히드록시에톡시)페닐)플루오렌의 제조방법, 그의 결정체 및 그의 결정체의 제조방법
TWI658034B (zh) 具有茀骨架之醇之結晶及其製造方法
CN114249662B (zh) 一种药用脂质体辅料alc-0315的制备方法
CN102531855B (zh) 一种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的制备方法
TW202348592A (zh) 新穎1,3-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
WO2023051768A1 (zh) (s)-4-氯-2-氨基丁酸盐酸盐及(s)-4-氯-2-氨基丁酸酯的制备方法
US7872148B2 (en) Cage-shaped cyclobutanoic dianhydrid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CN118786109A (zh) 新型1,3-双(1-甲基-1-苯基乙基)苯化合物
KR102357570B1 (ko) 신규한 비스(히드록시알콕시페닐)디페닐메탄류
KR20140038506A (ko) 비스페놀 화합물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7379770B2 (ja) ビスフルオレン化合物の結晶体
WO2020256045A1 (ja) ヘキサメチル置換/ジメチル置換4,4&#39;-ビス(2-プロペン-1-イルオキシ)-1,1&#39;-ビフェニルの結晶体
JP7535367B1 (ja) ビナフチル骨格を有するジエステル化合物の結晶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2344494A (zh) 聯菲化合物或其鹼金屬鹽
WO2024237153A1 (ja) ビス[1-メチル-1-(4-ヒドロキシアルコキシ-3-アルキルフェニル)エチル]ベンゼン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結晶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1037073A1 (ja) トランス環状ポリフェノー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2013166725A (ja) フェノール類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80262B2 (ja) 新規なポリアシルオキシメチル-4,4’-アシルオキシビフェニル化合物
JPH08127554A (ja) 3,3′−ジフェニル−4,4′−ジヒドロキシビフェニル誘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34367B2 (ja) 9,9−ビス(ヒドロキシアルコキシフェニル)フルオレン類の製造方法
CN112334437A (zh) 9,9-双(4-羟基苯基)-2,3-苯并芴的结晶体
JP2024056627A (ja) 9,9-ビス(6-ヒドロキシ-2-ナフチル)フルオレンの結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25216B2 (ja) 無水トリメリット酸ジ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5525206B2 (ja) 新規なビスシクロヘキセニルアルカン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