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2324846A - 可組態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可組態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4846A
TW202324846A TW111135808A TW111135808A TW202324846A TW 202324846 A TW202324846 A TW 202324846A TW 111135808 A TW111135808 A TW 111135808A TW 111135808 A TW111135808 A TW 111135808A TW 202324846 A TW202324846 A TW 2023248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ting
connector
power
hous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5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湯瑪士 A 布朗葛德
史蒂芬 E 普雷索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Fci美國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Fci美國有限責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Fci美國有限責任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4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484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52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8Arrangements for pow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8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h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7Coupling devices presenting arrays of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電連接器,其具有支援多個連接器組態之一分段設計及簡化連接器選擇及鑑定之跨組態共通性。連接器包含多個段,各具有其中可插入一或多個組態中之電源端子或信號端子之一絕緣外殼部分。一第一類型之電源端子可承載一第一最大功率且一第二類型之電源端子可承載大於第一最大功率之一第二最大功率,但段可組態有具有類似性質之配合接點。連接器可具有可依選自一寬堆疊高度範圍之一堆疊高度組態之一夾層組態及細粒度解析度。所有堆疊高度中之端子可具有類似配合及安裝部分,僅一本體部分之高度不同。

Description

可組態電連接器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電互連系統,且更明確言之,本發明係關於緊湊型電連接器。
電連接器用於諸多電子系統中。一般而言,各種電子裝置(例如智慧型電話、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及其類似者)已具有各種類型之連接器,其主要用途係允許可分離連接用於一電子裝置之子總成之間的功率、資料、命令及/或其他信號。諸多組態中之連接器可商購,其基於其中意欲使用連接器之裝置組態以及其他使用參數(諸如將通過連接器之資料信號之數目及速度及/或電流量或電源電路之數目)來不同設計。連接器操作之機械參數亦可隨連接器變動,諸如期望配合或接觸力。
一種類型之電連接器係一夾層連接器,其可用於其中將在兩個印刷電路板(PCB)之間建立並聯連接之裝置中。當透過一對配合夾層連接器連結時,PCB之間的垂直距離在本文中可指稱「堆疊高度」。堆疊高度係一電子裝置之一設計者需要選擇之一夾層連接器之另一參數,因為堆疊高度可影響裝置內部用於將組件安裝於透過夾層連接器連結之PCB上之空間量。
由於可影響連接器選擇及效能之參數範圍,一電子系統之一設計者要花時間考量連接器選擇及鑑定。當設計者針對一新裝置創建設計時,設計者要調查可用連接器以選擇一特定連接器作為用於裝置製造中之一候選者。然而,在大量製造裝置之前,設計者要鑑定選定連接器(包含測試選定連接器之效能及可靠性)以確保其在批量生產時在裝置中運行。此選擇及鑑定可能很耗時且要針對各新裝置設計以及導致需要選擇一不同連接器之一既有裝置設計之修改重複。
根據本技術之一態樣,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可包括:一絕緣外殼,其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面向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表面;複數個導電第一電源端子,其等附接至該外殼且透過該外殼中之第一開口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複數個導電第二電源端子,其等附接至該外殼且透過該外殼中之第二開口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及複數個導電信號端子,其等附接至該外殼且透過該外殼中之第三開口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可經組態以承載一第一最大功率。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可經組態以承載大於該第一最大功率之一第二最大功率。
根據本技術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可包括:複數個電源段,其等在一長度方向上對準,該等電源段之各者包括附接至一第一絕緣外殼部分之一導電電源端子,該電源端子在垂直於該長度方向之一寬度方向上伸長;複數個信號段,其等在該長度方向上對準,該等信號段之各者包括附接至一第二絕緣外殼部分之複數個導電信號端子;一第一端部段,其包括一第一絕緣端部及安置於該第一絕緣端部中之一第一安裝柱;及一第二端部段,其包括一第二絕緣端部及安置於該第二絕緣端部中之一第二安裝柱。該等電源段及該等信號段可安置於該第一與第二端部段之間。該第一及第二安裝柱可經組態以將該第一及第二端部段分別附接至一基板。該第一及第二端部段之各者可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結構接合之一配合結構。該第一及第二外殼部分及該第一及第二端部可彼此附接以形成一外殼,該外殼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面向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表面。該等電源端子及該等信號端子可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且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電接觸該配合連接器之各自配合端子。
根據本技術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可包括:一絕緣外殼,其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面向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表面;複數個導電電源端子,其等附接至該外殼且透過該外殼中之第一開口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該等電源端子在該外殼之一長度方向上配置成一行,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在垂直於該長度方向之一寬度方向上伸長;及複數個導電信號端子,其等附接至該外殼且透過該外殼中之第二開口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該等信號端子在該寬度方向上配置成複數個列,該等列之各者含有該等信號端子之至少兩者。該外殼可包括該外殼之對置端上之第一及第二端部。該第一及第二端部之各者可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結構接合之一配合結構。
根據本技術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可包括:複數個第一電源段,其等在一長度方向上對準,該等第一電源段之各者包括附接至一絕緣第一外殼部分之至少兩個導電第一電源端子,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在垂直於該長度方向之一寬度方向上伸長;複數個第二電源段,其等在該長度方向上對準,該等第二電源段之各者包括附接至一絕緣第二外殼部分之一導電第二電源端子,該第二電源端子在該寬度方向上伸長;及複數個信號段,其等在該長度方向上對準,該等信號段之各者包括附接至一絕緣第三外殼部分且在該寬度方向上配置成一列之複數個導電信號端子。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可經組態以承載一第一最大功率。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可經組態以承載大於該第一最大功率之一第二最大功率。
上述特徵可在本文中所討論之實施例之任何者中單獨或依任何組合一起使用。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21年9月22日申請之名稱為「CONFIGUR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3/247,002號(代理檔案號A1156.70778US00)之優先權權利,該案之全部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發明者已認知及瞭解可減輕連接器選擇及鑑定負擔之連接器之設計。此等設計可導致可經容易組態以用於具有一致配合介面及其他性質之諸多應用之任何者之連接器。電子裝置之設計者可使用一個組態之一連接器來開發一設計且容易且自信地使其設計適合使用基於相同設計技術、用於另一組態之一連接器,其減輕選擇及鑑定負擔。作為一個實例,設計技術可促進由一電路承載之功率量及/或一連接器內電路之數目變動。另外,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可用於產生針對高完整性電互連件提供可靠操作之低輪廓連接器。
作為另一實例,一夾層連接器之堆疊高度可藉由自一組插頭及插座高度中選擇來容易組態以依增量提供堆疊高度,增量以細粒度增量共同跨越,諸如8.0 mm至20.0 mm,增量為1 mm。例如,一插頭連接器可具有在2.00 mm至8.00 mm之一範圍內之一配合高度(例如2.50 mm、3.50 mm、5.50 mm、7.50 mm),且一插座連接器可具有在5.00 mm至12.00 mm之一範圍內之一配合高度(例如5.50 mm、7.50 mm、9.50 mm、11.50 mm)。
根據一些態樣,一種連接器可具有一分段構造,其可提供組態各段之靈活性,例如各連接器中信號端子之一期望數目或電源端子之一期望數目。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可包括對應於連接器之列之複數個段。藉由選擇各段之組態,連接器可建構有夾在第一與第二端列之間的複數個信號列及複數個電源列。各列之一寬度可對應於連接器之一寬度。各信號段可具有安置於一絕緣外殼中且在連接器之一寬度方向上對準之複數個信號端子。
電源段可經組態為第一電源段及/或第二電源段。各第一電源段可具有安置於一絕緣外殼中且在連接器之寬度方向上對準之至少兩個第一電源端子,其中各第一電源端子具有經組態以在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電接觸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接觸部分之一接觸部分。
各第二電源段可具有含多個接觸部分之一電源端子,多個接觸部分具有相同於第一電源段中之端子之接觸部分之組態。然而,在第二電源段中,接觸部分可一體成型。作為一特定實例,第二電源段可各具有安置於一絕緣外殼中且在連接器之寬度方向上伸長之一單一第二電源端子。各第二電源端子可具有複數個接觸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第二電源端子中接觸部分之數目可相同於各第一電源端子中第一電源端子之數目。
例如,連接器可為一插座連接器且接觸部分可包括經組態以抓住且電接觸一插頭連接器之電源突片之叉指。在另一實例中,連接器可為一插頭連接器且接觸部分可包括經組態以由一插座連接器之叉指抓住且電接觸該等叉指之電源突片。各第一電源端子可經組態以承載相對低於各第二電源端子之一最大功率。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電源段可在連接器中對準,使得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接觸部分形成可在垂直於連接器之列之一方向上延伸之接觸部分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之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各者在相鄰接觸部分之間可具有一分離區域,使得一柱狀結構可在垂直於連接器之列之一方向上延伸。例如,連接器可為一插頭連接器,且柱狀結構可為跨越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一縱向凸肋。在另一實例中,連接器可為插座連接器,且柱狀結構可為跨越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一縱向凹槽。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分段插頭連接器之縱向凸肋可經組態以在插頭及插座連接器配合在一起時巢套或坐於插座連接器之縱向凹槽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柱狀結構可中心定位(例如,在中間寬度)。在其他實施例中,柱狀結構可偏移至中心位置之一側或另一側以確保插頭及插座組合依一預定定向配合。
根據一些態樣,一種連接器可具有一分段構造,類似於先前段落中所描述之分段構造,但具有一單一類型之電源端子。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之電源段之各者可包括安置於一絕緣外殼中且在連接器之寬度方向上伸長之一單一第一電源端子,使得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之接觸部分在一單一列中對準以導致一較窄連接器,其可具有相同於一較寬連接器之配合接點。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段及信號段之絕緣外殼可各具有一表面輪廓,使得當一絕緣外殼由多個此等段形成時,段之表面輪廓共同導致經組態以與一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伸長結構接合之一伸長結構。例如,伸長結構可為經組態以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容納於一配合連接器之一伸長轉角結構中之一伸長凸緣。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之段可單獨形成且接著連結在一起,諸如藉由將各段之絕緣外殼熔合至一相鄰段之絕緣外殼及/或藉由將各段黏結或膠合至一相鄰段。替代地,段之絕緣部分可形成於由對應於連接器之段之段組成之一模具中。模具段可固持於一共同夾具中或依其他方式固持在一起以產生具有段之期望組態之一模製外殼。對應端子接著可插入至模製外殼之段中。依此方式,一連接器可形成有固持一信號端子陣列及至少一個電源端子陣列之一絕緣外殼。
替代地或另外,模具可經建構用於模製一些或所有期望連接器組態之絕緣外殼。此等外殼亦可具有一信號部分及一電源部分及可由本文中所描述之複數個段形成一連接器外殼導致之任何或所有結構。例如,信號部分可包括插入至絕緣外殼中且配置成列及行之信號端子。電源部分可包括插入至絕緣外殼中之複數列第一電源端子及複數列第二電源端子。
現轉至圖,圖1描繪根據一些實施例之安裝至一基板10之一插座連接器1之一實例。圖2描繪根據一些實施例之安裝至一基板20之一插頭連接器2之一實例。例如,基板10、20之一或兩者可為包括形成於PCB上及/或PCB內之電線之一印刷電路板(「PCB」)。插座連接器1可與插頭連接器2配合以形成能夠相對於各者執行電傳輸(例如信號、功率)之一配合對。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1、2可為夾層連接器,其等在配合在一起時具有由連接器1、2之各自配合高度判定之一堆疊高度。例如,堆疊高度可為在連接器1、2配合在一起時基板10與基板20之間的一垂直距離。
為使繪示清楚,插座連接器1及插頭連接器2經繪示為並排對準之多個段。此一繪示顯露,連接器具有有限數目個類型之多個段。如上所述,連接器外殼可藉由單獨形成且接著連結此等段之絕緣外殼來建構或可由含有多個此等段之一或多個模組形成。一分段連接器可建構有經結構化以容納電源端子1100之一單一或整體絕緣電源外殼,其與經結構化以容納信號端子1200之一單一或整體絕緣信號外殼連結。在其他實施例中,一連接器之整個外殼可整體成型,諸如藉由模製塑膠、耐綸或其他絕緣材料。
同樣地,基板10、20經分段展示以對應於各連接器段安裝至之段。基板10、20之段可經組態有電鍍通孔或其他安裝結構以接收對應連接器段中(若干)端子之尾部。繪示不建議要求分段區段單獨製造且接著連結。
圖3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一部分拆解狀態中之插座連接器1。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可移除插座蓋15可用於在不使用時保護連接器1之一部分及/或提供在連接器製造及/或將其安裝至一基板期間可由製造設備抓住或按壓之一平坦上表面。複數個閂鎖部分15a可設置於蓋15上且經組態以與連接器1閂鎖。例如,閂鎖部分15a可設置於蓋15之對置端上。連接器1可包括一絕緣外殼100及至少部分安置於外殼100中之複數個端子1000。在一些實施例中,端子1000可包括電源端子1100及信號端子1200。端子1000可具有經組態以安裝至基板10之安裝端。在一些實施例中,端子1000之安裝端可經組態以延伸穿過基板10中之孔10a、10b、10c且可藉由(例如)焊接來固定附接至基板10。應瞭解,可使用除焊接之外的附接技術。
亦展示固持件1002。電源端子1100及信號端子1200可由金屬或具有高導電性之另一材料形成。固持件1002可類似地由金屬形成,其可容許將固持件1002焊接至一基板。在其他實施例中,固持件1002可由一硬塑膠或具有高剛度之另一材料形成,其可透過一緊配或並非透過焊接來接合一基板中之一孔。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端子1100之接觸部分及信號端子1200之接觸部分可透過外殼100之一配合表面102中之接觸開口102a、102b暴露。配合表面102可經組態以在連接器1及一配合連接器(例如插頭連接器2)配合在一起時面向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表面。
圖4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1之一正視圖,且圖4B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連接器1之俯視平面圖。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1可包括複數個電源段11、複數個信號段12及一對端部段13,如下文討論。端部段13可安置於連接器1之對置端上,使得電源段11及信號段12可安置於端部段13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段11可分組在一起且信號段12可分組在一起,如所展示。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電源段11可與信號段12穿插。一或多個間隔段(未展示)可視情況用於將電源段11與信號段12分離。間隔段(例如)可具有一絕緣外殼,沒有任何端子插入至其中。
根據一些實施例,端部段13之各者可包括在遠離一安裝表面13b之一方向上延伸之複數個突起13a。突起13a可為經組態以在一配合連接器(例如插頭連接器2)與插座連接器1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接收於配合連接器中之對應凹槽中之配合柱。例如,一對突起13a可位於端部段13之各者之對置端上且可用於使一配合連接器與連接器1適當對準。在一些實施例中,突起13a之末端可為斜面以促進突起13a坐於一配合連接器中之對應凹槽中。
根據一些實施例,外殼100可在端部段13之安裝表面13b處接觸基板10。在一些實施例中,外殼100可具有自突起13a之一外邊緣之一高度垂直延伸至安裝表面13b之一高度之一最大高度H1,如圖4A中所展示。插座連接器1之一配合高度H2可小於最大高度H1且可為自安裝表面13b之高度至界定兩個配合連接器之間的配合平面之一基準之一垂直距離。例如,基準可與外殼100之一凸緣或接觸表面100a對準。一配合連接器之配合高度可使用相同基準來界定其配合高度,使得配合連接器之堆疊高度可藉由將配合連接器之配合高度加在一起來判定。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插座連接器之配合高度H2可在5 mm至12 mm之一範圍內,例如5.50 mm或7.50 mm或9.50 mm或11.50 mm。
圖5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端部段13之一透視圖,且圖5B展示端部段13之一分解圖。在圖3之實施例中,連接器外殼之各端包含相同組態之一端部段,但定向相反。端部段13可包括經組態以與蓋15之一對應閂鎖部分(例如閂鎖部分15a)閂鎖之一閂鎖部分13c。端部段13可包括固持件1002可透過其插入及/或調整之一開口13d。在一些實施例中,端部段13可包括一第一端部13-1及一第二端部13-2,其等在連結在一起時形成經塑形以容納固持件1002之一部分之一凹槽。替代地,此等部分可形成為一個段(其接著與其他段連結以形成外殼)或可與外殼之一或多個其他段一體成型。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13d可為一通孔13d,使得固持件1002之安裝端可延伸穿過通孔13d。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固持件1002可包括經組態以緊靠通孔13d之一內表面上之凸緣之肩部1002a。當端部段13安裝至基板10時,肩部1002a可用於抵靠基板10固持插座連接器1之對置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端部13-1、13-2可圍繞安裝端子1002之肩部1002a模製。在一些實施例中,固持件1002可在第一及第二端部13-1、13-2固定在一起之後插入開口13d中。
圖6A展示一插座連接器1之電源段11之一透視圖,且圖6B展示電源段11之一分解圖。圖6C展示沿電源段11之一寬度W中間截取之電源段11之一橫截面。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段11可包括一外殼部分11a及固定至外殼部分11a之一電源端子1100。電源端子1100可包括在自一共同體1100c朝向電源段11之一接觸開口102a之一第一方向上延伸之複數個接觸指1100a。電源端子1100亦可包括自共同體1100c在一第二方向上延伸之多個安裝腳1100b。安裝腳1100b可經組態以延伸超出外殼部分11a之一外表面用於安裝至基板10。在一些實施例中,安裝腳1100b可經組態以延伸穿過基板10之孔10a。
根據一些實施例,各電源端子1100可包括第一及第二指板1100-1、1100-2。第一及第二指板1100-1、1100-2之各者可包括彼此指叉之複數個指1100a。第一指板1100-1之指1100a可自一共同體部分11c1延伸,且第二指板1100-2之指1100a可自一共同體部分11c2延伸,如圖6B中所展示。共同體部分11c1、11c2可實體連結在一起以形成共同體1100c。例如,共同體部分11c1、11c2可具有經組態以在共同體部分11c1、11c2連結在一起時彼此接觸之各自連結表面,使得共同體部分11c1、11c2電短接在一起。共同體部分11c1、11c2可(例如)藉由熔接或焊接及/或經由諸如壓接之機械方式或藉由將共同體部分緊貼插入至絕緣外殼中之相同開口中所產生之力來連結。在一些實施例中,共同體部分11c1、11c2之一或兩者可包含促進其等之間電連接之特徵,諸如接觸表面上之凹坑或互鎖之突起。第一及第二指板1100-1、1100-2之各者可具有一或多個安裝腳1100b。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共同體部分11c1、11c2連結在一起時,第一指板1100-1之安裝腳1100b可在寬度方向W上與第二指板1100-2之安裝腳1100b交替。
在一些實施例中,指1100a之各者可經彎曲使得當指1100a彼此指叉時,一接觸區域1100d可形成於第一指板1100-1之指1100a與第二指板1100-2之指1100a之間。接觸區域1100d可經組態使得當一配合連接器(例如插頭連接器2)與插座連接器1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第一及第二指板1100-1、1100-2之指1100a撓曲且緊壓配合連接器之一接觸突片之對置側。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指板1100-1之指1100a之各者可在與其連結表面對置之第一指板1100-1之一側上具有一第一接觸表面,且第二指板1100-2之指1100a之各者可包括與其連結表面對置之第二指板1100-2之一側上之一第二接觸表面,如圖6C中所展示。就此一配置而言,第一指板1100-1之第一接觸表面可與第二指板1100-2之連結表面面向一相同方向,且第二指板1100-2之第二接觸表面可與第一指板1100-1之連結表面面向一相同方向。即使接觸表面處之接觸力趨向於迫使第一指板1100-1及第二指板1100-2之指分開,但此一組態可導致趨向於迫使共同體部分11c1、11c2在一起之力。
圖7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信號段12之一透視圖,且圖7B展示信號段12之一分解圖。圖7C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沿信號段12之一寬度W中間截取之信號段12之一橫截面。在一些實施例中,信號段12之各者可包括一外殼部分12a及固定至外殼部分12a之複數個信號端子1200。在圖7A及圖7B中所展示之實例中,一列三個信號端子1200安置於信號段12之寬度方向W上。應瞭解,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存在另一數目個信號端子1200。
圖8A及圖8B分別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信號端子1200之一側視圖及一透視圖。信號端子1200可包括在自一本體1200c朝向信號段12之一接觸開口102b之一第一方向上延伸之一接觸部分1200a。信號端子1200亦可包括自本體1200c在一第二方向(其在此係相反方向)上延伸之一安裝腳1200b。安裝腳1200b可經組態以延伸超出外殼部分12a之一外表面用於安裝至基板10。在一些實施例中,安裝腳1200b可經組態以延伸穿過基板10之孔10b。
根據一些實施例,各信號端子1200之接觸部分1200a可包括第一及第二接觸區段1200a-1、1200a-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接觸區段1200a-1、1200a-2可面向彼此,使得一接觸區域1200d可形成於第一及第二接觸區段1200a-1、1200a-2之表面之間,如圖7C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本體1200c可具有一U形結構,其中安裝腳1200b自U形結構之一中心部分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且使得一對臂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將第一及第二接觸區段1200a-1、1200a-2連接至本體1200c,如圖7C、圖8A及圖8B中所展示。例如,信號端子1200之第一及第二接觸區段1200a-1、1200a-2及臂1200e可類似於一夾扣,使得當一配合連接器(例如插頭連接器2)之一觸針在與插座連接器1之一配合操作期間插入接觸區域1200d中時,第一及第二接觸區段1200a-1、1200a-2可撓曲且緊壓一配合連接器之觸針之對置表面。
根據一些實施例,配合表面102之一高度可不同於凸緣或接觸表面100a之高度H2以導致一長形凸緣壁100d。接觸表面100a及凸緣壁100d可形成經組態以在插座連接器1與一配合連接器配合時與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凸起結構巢套之一凸起結構。
現轉至插頭連接器2,圖9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一部分拆解狀態中之插頭連接器2。插頭連接器2可用類似於用於插座連接器1之材料及技術的材料及技術建構,但插頭連接器2之組件可經塑形為與插座連接器1之組件互補,使得兩個連接器1、2配合。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可移除插頭蓋16可用於在不使用時保護連接器2之一部分及/或提供在連接器製造及/或將其安裝至一基板期間可由製造設備抓住或按壓之一平坦上表面。複數個閂鎖部分16a可設置於蓋16上且經組態以與連接器2閂鎖。例如,閂鎖部分16a可設置於蓋16之對置端上。連接器2可包括一絕緣外殼200及至少部分安置於外殼200中之複數個端子2000。在一些實施例中,端子2000可包括電源端子2100及信號端子2200。連接器2亦可包含固持件2002。電源端子2100及信號端子2200可由金屬或具有高導電性之另一材料形成。如同固持件1002,固持件2002可由金屬或一硬塑膠或具有高剛度之另一材料形成,且可類似地附接至一基板(例如基板20)。端子2000可具有經組態以安裝至基板20之安裝端。在一些實施例中,端子2000之安裝端可經組態以延伸穿過基板20中之孔20a、20b、20c且可藉由(例如)焊接來固定附接至基板20。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端子2100之接觸部分及信號端子2200之接觸部分可透過外殼200之一配合表面202中之接觸開口202a、202b暴露。
圖10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插頭連接器2之一側視圖,且圖10B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連接器2之一頂部之一平面圖。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2可包括複數個電源段21、複數個信號段22及複數個端部段23,如下文討論。端部段23可安置於連接器2之對置端上,使得電源段21及信號段22可安置於端部段23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段21可分組在一起且信號段22可分組在一起,如所展示。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電源段21可與信號段22穿插。一或多個間隔段(未展示)可視情況用於將電源段21與信號段22分離。
根據一些實施例,端部段23之各者可包括在配合表面202之一高度下方延伸之複數個凹槽23a,如下文討論。凹槽23a可為經組態以在一配合連接器(例如插座連接器1)與插頭連接器2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接收配合連接器之對應配合柱(例如突起13a)之配合凹槽。例如,一對凹槽23a可位於端部段23之各者之對置端上且可用於使一配合連接器與連接器2適當對準。
根據一些實施例,外殼200可在端部段23之安裝表面23b處接觸基板20。在一些實施例中,外殼200可具有自外殼200之一外邊緣200b之一高度垂直延伸至安裝表面23b之一高度之一高度H3,如圖10A中所展示。插頭連接器2之配合高度可界定為安裝插頭連接器2之基板20與用於判定一配合插座連接器1之配合高度之相同基準之間的距離。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插頭連接器2之一配合高度可對應於外殼200之高度H3且可在2 mm至8 mm之一範圍內。例如,配合高度H3可為2.50 mm或3.50 mm或5.50 mm或7.50 mm。
在一些實施例中,插座連接器1之配合高度H2及插頭連接器2之配合高度H3之一總和可為連接器1、2之配合對之堆疊高度。例如,連接器1、2之配合對之堆疊高度可為8.00 mm,對應於H2=5.50 mm及H3=2.50 mm。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連接器系統可設置有具有含類似配合性質但具有不同高度之端子之連接器,使得不論組態為插頭還是插座,連接器可依不同配合高度實施,且使得藉由選擇不同配合高度之連接器,可產生相對較大範圍之堆疊高度及細粒度解析度。插頭連接器2之變動(例如)可形成為2.5 mm、3.5 mm、5.5 mm或7.5 mm之配合高度。插座連接器1之變動(例如)可形成為5.5 mm、7.5 mm、9.5 mm及1.5 mm之配合高度。此等高度可經組合以形成具有在自8.0 mm至20.0 mm之範圍內增量為1.0 mm之堆疊高度之連接器對。具有此等高度變動之連接器可藉由增加端子之本體部分(例如共同體部分11c1、11c2、本體1200c、本體2200c及/或本體2100c)之高度來製造。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不改變配合介面特性之情況下變動本體部分。
圖11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端部段23之一透視圖,且圖11B展示端部段23之橫截面圖。端部段23可包括經組態以與蓋16之一對應閂鎖部分(例如閂鎖部分16a)閂鎖之一閂鎖部分23c。在一些實施例中,端部段23可包括一第一端部23-1及一第二端部23-2,其等在連結在一起時形成經塑形以容納安裝端子2002之一部分之一凹槽,安裝端子2002可類似於上文所討論之插座連接器1之安裝端子1002般起作用。替代地,端部段23可形成為與連接器之其他段分離之一整體構件或可與連接器之一或多個其他段一體成型。
圖11C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端部段23之第二端部23-2之一內部之一透視圖。如上文所討論,第二端部23-2可包括具有低於配合表面202之一高度的一高度之一對凹槽23a。就此一結構而言,當一配合連接器(例如插座連接器1)與插頭連接器2適當配合時,配合連接器之對應配合柱(例如突起13a)可坐於連接器2之外殼200之對置端上之凹槽23a中,且連接器2之配合表面202可面向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表面(例如配合表面102)。
圖12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電源段21之一俯視透視圖,且圖12B展示電源段21之一分解圖。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段21之各者可包括一外殼部分21a及固定至外殼部分21a之一電源端子2100。圖13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電源端子2100之一正面之一正視圖。電源端子2100可包括自一本體2100c在一第一方向上延伸穿過外殼部分21a之一接觸開口202a之一突片2100a,使得電源突片2100a之一端位於外殼部分21a之外部。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突片2100a可延伸超出插頭連接器2之配合表面202且可經組態以在一配合連接器(例如插座連接器1)及插頭連接器2配合在一起時實體及電接觸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端子。電源端子2100亦可包括自本體2100c在一第二方向上延伸之複數個安裝腳2100b。安裝腳2100b可經組態以延伸超出外殼部分21a之一外表面用於安裝至基板20。在一些實施例中,安裝腳2100b可經組態以延伸穿過基板20之孔20a。
圖14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信號段22之一透視圖,且圖14B展示信號段22之一分解圖。在一些實施例中,信號段22之各者可包括一外殼部分22a及固定至外殼部分22a之複數個信號端子2200。在圖14A及圖14B中所展示之實例中,一列三個信號端子2200安置於信號段22之寬度方向W上。
圖15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信號端子2200之一前視圖。信號端子2200可包括自一本體2200c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穿過外殼部分22a之一接觸開口202b之一接針2200a,使得接針2200a之一端位於外殼部分22a之外部。在一些實施例中,接針2200a可延伸超出插頭連接器2之配合表面202且可經組態以在一配合連接器(例如插座連接器1)及插頭連接器2配合在一起時實體及電接觸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信號端子(例如信號端子1200)。信號端子2200亦可包括自本體2200c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之一安裝腳2200b。安裝腳2200b可經組態以延伸超出外殼部分22a之一外表面用於安裝至基板20。在一些實施例中,安裝腳2200b可經組態以延伸穿過基板20之孔20b。
根據一些實施例,配合表面202之一高度可低於位於配合表面202之對置側上之一凸緣或接觸表面200a之一高度,且接觸表面200a之高度可低於外殼200之外邊緣200b之一高度。接觸表面200a及一相鄰壁200c可形成經組態以在插頭連接器2與一配合連接器(例如插座連接器1)配合時與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凸起結構巢套之一凸起結構。例如,連接器2之配合表面200a可經組態以面向連接器1之配合表面100a,使得配合表面100a之一邊緣位於由配合表面200a及相鄰壁200c形成之一轉角處。
針對一些應用,具有能夠以兩個或更多個不同電壓位準傳遞多個信號以及功率之一多功能連接器可為有利的。此多功能性可導致用於一電子裝置中之連接器之數目減少且因此可允許電子裝置小型化。圖16描繪根據一些實施例之安裝至可用於此等應用之一基板30之一插座連接器3之一實例。圖17描繪根據本技術之一些實施例之安裝至可配合至連接器1之一基板40之一插頭連接器4之一實例。插座連接器3及插頭連接器4可具有對應於連接器之列之段,其使用上文針對插座連接器1及插頭連接器2所描述之技術來建構。然而,插座連接器3及插頭連接器4可包含每列具有兩個接觸部分之列。此等接觸部分可在連接器內電連接在一起或可在連接器內電分離。
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基板30、40之一或兩者可為一PCB,其包括形成於PCB上及/或PCB內之電線。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3、4可為夾層連接器,其等在配合在一起時具有由連接器3、4之各自配合高度判定之一堆疊高度。例如,堆疊高度可為在連接器3、4配合在一起時基板30與基板40之間的一垂直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3、4之堆疊高度可在8.00 mm至20.00 mm之一範圍內。插座連接器3之諸多特徵可相同或類似於上文所討論之插座連接器1,如藉由比較其等圖式可見,且因此將不在連接器3之描述中重複一些該等特徵之描述。類似地,插頭連接器4之諸多特徵可相同或類似於上文所討論之插頭連接器2之特徵,如藉由比較其等圖式可見,且因此將不在連接器4之描述中重複一些該等特徵之描述。類似特徵可包含(例如)配合高度及堆疊高度。
圖18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一部分拆解狀態中之插座連接器3。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可移除蓋17可用於在不使用時保護連接器3之一部分。複數個閂鎖部分17a可設置於蓋17上且經組態以與連接器3閂鎖。例如,閂鎖部分17a可設置於蓋17之對置端上。連接器3可包括一絕緣外殼300及至少部分安置於外殼300中之複數個端子3000。在一些實施例中,端子3000可包括電源端子3100a、3100b、信號端子3200及固持件3002。端子3000可具有經組態以延伸穿過基板30中之孔30a1、30a2、30b、30c且可藉由(例如)焊接來固定附接至基板30之安裝腳。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端子3100a、3100b之接觸部分及信號端子3200之接觸部分可透過外殼300之一配合表面302中之接觸開口302a、302b暴露。配合表面302可經組態以在連接器3及一配合連接器(例如插頭連接器4)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面向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表面。
圖19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3之一側之一正視圖且圖19B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連接器3之一頂側之一平面圖。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3可包括複數個第一電源段31a、複數個第二電源段31b、複數個信號段32及複數個端部段33,如下文討論。端部段33可安置於連接器3之對置端上,使得第一及第二電源段31a、31b及信號段32可安置於端部段33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源段31a可分組在一起,第二電源段31b可分組在一起,且信號段32可分組在一起,如所展示。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電源段31a、31b可與信號段32穿插。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間隔段34 (其可不含一端子)可用於將第一及第二電源段31a、31b與信號段32分離。在一些實施例中,另一間隔段34可用於將第一電源段31a與第二電源段31b分離。
根據一些實施例,端部段33之各者可包括在遠離一安裝表面33b之一方向上延伸之複數個突起33a。突起33a可為經組態以在一配合連接器(例如插頭連接器4)與插座連接器3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接收於配合連接器中之對應凹槽中之配合柱。例如,一對突起33a可位於端部段33之各者之對置端上且可用於使一配合連接器與連接器3適當對準。在一些實施例中,突起33a之末端可為斜面以促進突起33a坐於一配合連接器中之對應凹槽中。
根據一些實施例,外殼300可在端部段33之安裝表面33b處接觸基板30。在一些實施例中,外殼300可具有自突起33a之一外邊緣之一高度垂直延伸至安裝表面33b之一高度之一最大高度H4,如圖19A中所展示。插座連接器3之一配合高度H5可小於最大高度H4且可為自端部段33之至少一者之安裝表面33b至用於界定一對配合連接器之安裝高度之兩個配合連接器上之一基準之一垂直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配合高度H5可在5 mm至12 mm之一範圍內,例如5.50 mm或7.50 mm或9.50 mm或11.50 mm。
圖20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端部段33之一俯視透視圖,且圖20B展示端部段33之一分解圖。端部段33可包括經組態以與蓋16之一對應閂鎖部分(例如閂鎖部分16a)閂鎖之一閂鎖部分33c。端部段33可包括安裝端子3002可透過其插入及/或調整之一開口33d。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33d可為一通孔33d,使得固持件3002之安裝端可延伸穿過通孔33d之一安裝端。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固持件3002可包括經組態以緊靠通孔33d之一內表面上之凸緣之肩部。當端部段33安裝至基板30時,固持件3002可用於抵靠基板30固持插座連接器3之對置端。
圖21A及圖21B分別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第一電源段31a或第二電源段31b之一透視圖及一正視圖。第一及第二電源段31a、31b之各者在此等視圖中可具有相同外觀。然而,在內部,第一及第二電源段31a、31b可彼此不同,如本文中所討論。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及第二電源段31a、31b之各者處,配合表面302可經輪廓化且可包括由一分離區域302d分離之複數個接觸區域302c,分離區域302d可相對於接觸區域302c凹入。第一及第二電源段31a、31b之接觸開口302a可位於接觸區域302c中。如圖18及圖19B中所展示,插座連接器3之第一及第二電源段31a、31b之分離區域302d可經對準,且連接器3之第一及第二電源段31a、31b之接觸區域對302c可經對準,使得連接器3可具有沿一長度方向L延伸且將接觸區域302c之平行行分離之一通道C。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道C可沿一寬度方向W在中間中心定位。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道C可經組態以在連接器3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接收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凸肋(例如由插頭連接器4之分離區域402d形成之一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電源段31a、31b之接觸區域302c之各者可經組態以在連接器3及配合連接器處於配合位置中時接收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
在圖21B中,一單一分離區域302d安置於兩個接觸區域302c之間。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插座連接器3可包括將超過兩個接觸區域302c分離之超過一個分離區域302d (例如,三個接觸區域302c藉由兩個分離區域302d彼此分離)。
圖22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第一電源段31a之一分解透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源段31a可包括一外殼部分31a1及固定至外殼部分31a1之多個第一電源端子3100a。第一電源端子3100a可沿一寬度方向W安置成一列。在此實例中,接觸開口302a及302b可經分離,其中分離區域302d中外殼部分中之一壁將接觸開口302a及302b電隔離。
圖23A展示第一電源段31a之第一電源端子3100a之一正面之一正視圖。第一電源端子3100a之各者可包括一組指叉接觸指且可在結構上類似於上文所討論之電源端子1100,且因此將不再重複有關第一電源端子3100a之各者之結構之細節。
圖22A及圖23A中展示一對第一電源端子3100a。然而,應理解,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電源段31a中可存在超過兩個第一電源端子3100a。
圖22B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第二電源段31b之一分解透視圖。與圖22A (其繪示一列中之兩個電分離接觸部分)中所展示之段相比,圖22B中所展示之段具有在連接器內電連接之兩個接觸部分。因此,圖22B之段適合用於承載更高電流,但僅一個電壓位準,而圖22A中所展示之段適合於兩個電壓位準,但每段電流位準較低。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電源段31b可包括一外殼部分31b1及固定至外殼部分31b1之一單一第二電源端子3100b。在此實例中,接觸開口302a及302b可彼此連通。例如,分離區域302d中之外殼部分可包含用於接收一接合區域31-C之一通道。
圖23B展示第二電源端子3100b之一正面之一正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電源端子3100b可分別包括第一及第二組指叉接觸指31-A、31-B,其等藉由一接合區域31-C彼此實體及電連接。接合區域31-C可具有一寬度,使得第一及第二組叉指31-A、31-B與第一電源段31a之兩個第一電源端子3100a之兩組接觸指對準。第一及第二組叉指31-A、31-B可自一共同體31-D延伸至第二電源段31b之接觸開口302a。類似於電源端子1100,第二電源端子3100b之各者可包括各設置有指之第一及第二指板3100-1、3100-2,指經組態使得當第一及第二板放在一起時,指係指叉的。
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一及第二電源段31a、31b之分離區域302d中之一孔302e可允許偵測第二電源段31b中存在接合區域31-C或第一電源段31a中不存在此一接合區域。例如,如圖19B中所描繪,針對第二電源段31b,構成接合區域31-C之材料(例如金屬)可經由孔302e看見,而針對第一電源段31a,沒有材料可經由孔302e看見。
根據一些實施例,插座連接器3之通道C之一高度可相同於接觸表面300a之高度,其係連接器3之配合高度H5。
圖24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信號段32之一透視圖,且圖24B展示信號段32之一分解圖。在一些實施例中,信號段32之各者可包括一外殼部分32a及固定至外殼部分32a之複數個信號端子3200。信號段32在此展示為具有相同於電源段31a、31b之寬度以使信號段32能夠在一列中具有比信號端子22更多之信號端子3200。在圖24A及圖24B中所展示之實例中,一列八個信號端子3200安置於信號段32之寬度方向W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各信號端子3200可在結構上類似於上文所討論之信號端子1200,且因此將不再重複有關信號端子3200之結構之細節。
根據一些實施例,配合表面302之一高度可不同於凸緣或接觸表面300a之高度H5以導致與接觸表面300a相鄰之一長形凸緣壁,類似於上文所討論之凸緣壁100d。接觸表面300a及相鄰凸緣壁可形成經組態以在插座連接器3與一配合連接器(例如插頭連接器4)配合時與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凸起結構巢套之一凸起結構。
如同插座連接器1,儘管插座連接器3在上文描述為具有一分段結構,但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3可形成有一整體外殼或可具有一分段外殼。
現轉至插頭連接器4,圖25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一部分拆解狀態中之插頭連接器4。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如上文所描述般使用一可移除蓋18。複數個閂鎖部分18a可設置於蓋18上且經組態以與連接器4閂鎖。例如,閂鎖部分18a可設置於蓋18之對置端上。
連接器4可包括一絕緣外殼400及至少部分安置於外殼400中之複數個端子4000。在一些實施例中,端子4000可包括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4100a、4100b及信號端子4200。固持件4002 (其在所繪畫之實施例中具有相同於所述固持件之形狀及功能)亦可併入連接器4中。端子4000可具有經組態以延伸穿過基板40中之孔40a、40b、40c之安裝端且可經組態以藉由(例如)焊接來固定附接至基板4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4100a、4100b之接觸部分及信號端子4200之接觸部分可透過外殼400之一配合表面402中之接觸開口402a、402b暴露。
圖26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插頭連接器4之一側之一正視圖,且圖26B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連接器4之一頂部之一平面圖。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4可包括複數個第一電源段41a、複數個第二電源段41b、複數個信號段42及複數個端部段43,如下文討論。端部段43可安置於連接器4之對置端上,使得第一及第二電源段41a、41b及信號段42安置於端部段43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源段41a可分組在一起,第二電源段41b可分組在一起,且信號段42分組在一起,如所展示。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電源段41a、41b可與信號段42穿插。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間隔段44可用於分離一或多個其他段。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一間隔段44將第一及第二電源段41a、41b與信號段42分離,且另一間隔段44將第一電源段41a與第二電源段41b分離。
根據一些實施例,外殼400可在端部段43之安裝表面43b處接觸基板40。在一些實施例中,外殼400可具有自外殼400之一外邊緣400a之一高度垂直延伸至安裝表面43b之一高度之一高度H6,如圖26A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插頭連接器4之一配合高度可對應於高度H6且可在2 mm至8 mm之一範圍內。例如,配合高度H6可為2.50 mm或3.50 mm或5.50 mm或7.50 mm。
在一些實施例中,插座連接器3之配合高度H5及插頭連接器4之配合高度H6之一總和可為連接器3、4之配合對之堆疊高度。例如,連接器3、4之配合對之堆疊高度可為8.00 mm,對應於H5=5.50 mm及H6=2.50 mm。
圖27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端部段43之一前側之一透視圖,且圖27B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端部段43之一後側之一透視圖。端部段43可包括經組態以與蓋18之一對應閂鎖部分(例如閂鎖部分18a)閂鎖之一閂鎖部分43c。在一些實施例中,端部段43可包括安裝端子4002之一安裝端可透過其插入之一通孔。當端部段43安裝至基板40時,固持件4002可用於抵靠基板40固持插頭連接器4之對置端。
根據一些實施例,端部段43之各者可包括在配合表面402之一高度下方延伸之複數個凹槽43a。凹槽43a可為經組態以在一配合連接器(例如插座連接器3)與插頭連接器4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接收配合連接器之對應配合柱(例如突起33a)之配合凹槽。例如,一對凹槽43a可位於端部段43之各者之對置端上且可用於使一配合連接器與連接器4適當對準,使得當適當配合時,配合表面402面向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表面(例如配合表面302)。
圖28A及圖28B分別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第一電源段41a或第二電源段41b之一透視圖及一正視圖。第一及第二電源段41a、41b之各者在此等視圖中可具有相同外觀,因為此等段僅在其內部構造上不同。然而,在內部,第一及第二電源段41a、41b可彼此不同。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及第二電源段41a、41b之各者處,配合表面402可經輪廓化且可具有由一分離區域402d分離之複數個接觸區域402c,分離區域402d可相對於接觸區域402c具有一凸起高度。第一及第二電源段41a、41b之接觸開口402a可位於接觸區域402c中。如圖25及圖26B中所展示,插頭4之第一及第二電源段41a、41b之分離區域402d可經對準,且連接器4之第一及第二電源段41a、41b之接觸區域對402c可經對準,使得連接器4可具有沿一長度方向L延伸且將接觸區域402c之平行行分離之一凸肋D。在一些實施例中,凸肋D可沿一寬度方向W在中間中心定位。在一些實施例中,凸肋D可經組態以在連接器4及一配合連接器(例如插座連接器3)處於一配給位置中時接收於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凹入區域(例如通道C)中。
在圖28B中,一單一分離區域402d安置於兩個接觸區域402c之間。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插頭連接器4可具有將超過兩個接觸區域402c分離之超過一個分離區域402d (例如,三個接觸區域402c藉由兩個分離區域402d彼此分離)。
圖29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第一電源段41a之一分解透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源段41a可包括一外殼部分41a1及固定至外殼部分41a1之多個第一電源端子4100a。第一電源端子4100a可沿一寬度方向W安置成一列。在此實例中,接收電源端子之接觸區域402c中之開口可分離,其中分離區域402d中外殼部分中之一壁將開口電隔離。
圖30A展示第一電源段41a之第一電源端子4100a之一前側之一正視圖。第一電源端子4100a之各者可包括一突片且可在結構上類似於上文所討論之電源端子2100,且因此將不再重複有關第一電源端子4100a之各者之結構之細節。
圖29A及圖30A中展示一對第一電源端子4100a。然而,應理解,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電源段41a中可存在超過兩個第一電源端子4100a。
圖29B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第二電源段41b之一分解透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電源段41b可包括一外殼部分41b1及固定至外殼部分41b1之一單一第二電源端子4100b。在此實例中,接收電源端子之接觸區域402c中之開口可彼此連通。例如,分離區域402d中之外殼部分可包含用於接收一接合區域41-C之一通道。
圖30B展示第二電源端子4100b之一前側之一正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電源端子4100b可分別包括第一及第二突片41-A、41-B,其等藉由一接合區域41-C彼此實體及電連接。接合區域41-C可具有一寬度,使得第一及第二突片41-A、41-B與第一電源段41a之兩個第一電源端子4100a之突片對準。第一及第二突片41-A、41-B可自一共同體41-D延伸至第二電源段41b之接觸開口402a。
圖31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信號段42之一透視圖,且圖31B展示信號段42之一分解圖。在一些實施例中,信號段42之各者可包括一外殼部分42a及固定至外殼部分42a之複數個信號端子4200。在圖31A及圖31B中所展示之實例中,一列八個信號端子4200安置於信號段42之寬度方向W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各信號端子4200可在結構上類似於上文所討論之信號端子2200,且因此將不再重複有關信號端子4200之結構之細節。
如上所述,根據一些態樣,一連接器可形成有固持一信號端子陣列及至少一個電源端子陣列之一整體絕緣外殼而非一分段構造。外殼具有相同於藉由聚集連接器段來形成之上述連接器外殼之形狀及功能。即使連接器外殼形成為一整體構件而非由連結連接器段或模組形成,但電子裝置之設計者可受益,因為連接器可形成有在(例如)配合高度或堆疊高度或電源端子之數目或載流能力上變動之多個組態之任何者。另外,連接器可指定有一或多個類型之各者之不同數目個列之電源段及/或不同數目個列之信號段。信號及電源連接可相同或可針對不同模組依可預測方式變動。因此,一裝置設計者可鑑定一個組態中之一連接器,其可基於相同技術來簡化其他組態之鑑定及使用,如本文中所描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一種連接器可包括一信號部分及一電源部分。信號部分可包括附接至一絕緣信號外殼且配置成列及行之信號端子。電源部分可包括固定附接至一絕緣電源外殼之複數列第一電源端子及複數列第二電源端子。信號外殼及電源外殼可為一整體外殼結構之區段或可為已經連結以形成一組合結構之單獨區段。各列第一電源端子可包括在連接器之寬度方向上對準之至少兩個第一電源端子,其中各第一電源端子包括經組態以在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電接觸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接觸部分之一接觸部分。各列第二電源端子可包括在連接器之寬度方向上伸長且包括複數個接觸部分之一單一第二電源端子。可形成具有含第一電源端子之段及含第二電源端子之段之任何組合之連接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之接觸部分可對準以形成接觸部分之行。各接觸部分可為一組叉指(例如用於一插座連接器),或各接觸部分可為一電源突片(例如用於一插頭連接器)。連接器之電源部分之各列在相鄰接觸部分之間可具有一分離區域,使得一柱狀結構在垂直於列之一方向上延伸。例如,連接器可為一插頭連接器,且柱狀結構可為跨越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一凸肋。在另一實例中,連接器可為插座連接器,且柱狀結構可為跨越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一縱向凹槽。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一種製造一電連接器之方法可包括在一長度方向上對準或堆疊複數個第一電源段及複數個第二電源段,使得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接觸部分配置成複數個列及複數個行。當適當對準時,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各者中之一分離結構可經對準以形成跨第一及第二電源段延伸之一縱向結構。方法亦可包括在長度方向上使複數個信號段與第一及第二電源段對準。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段可單獨形成且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將第一電源段、第二電源段、信號段及/或第一及第二端部段附接在一起,使得第一及第二電源段及信號段夾在第一與第二端部段之間。在其他實施例中,段可藉由組合模具段來連結以形成其中可形成具有段之期望數目及配置之連接器外殼之一模具。在其他實施例中,段可經指定為建構一出售模型之一設計工具之輸入,用於形成連接器外殼之一模具可由出售模型建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源段之各者可包括附接至一絕緣第一外殼部分之至少兩個導電第一電源端子,第二電源段之各者可包括附接至一絕緣第二外殼部分之一導電第二電源端子,且信號段之各者可包括附接至一絕緣第三外殼部分且在寬度方向上配置成一列之複數個導電信號端子。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可在垂直於長度方向之一寬度方向上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可經組態以承載一第一最大功率,且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可經組態以承載大於第一最大功率之一第二最大功率。
應理解,各種替代、修改及改良可針對上文所討論之結構、組態及方法進行且意欲在本文中所揭示之技術之精神及範疇內。此外,儘管可指示本文中所揭示之技術之優點,但應瞭解,並非所揭示技術之每一實施例將包含每一描述優點。一些實施例可不實施本文中描述為有利之任何特徵。因此,以上描述及附圖僅供例示。
作為一個實例,端子經繪示為具有用於連接至諸如一印刷電路板之一基板之安裝腳。腳可適合於將腳通孔焊接至一印刷電路板中之孔。在其他實施例中,端子在其他組態中可具有尾部,諸如壓配或表面安裝焊接尾部。
根據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之一電連接器可依不同組態體現。實例性組態包含組態(1)至(24)之組合如下: (1)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絕緣外殼,其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面向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表面;複數個導電第一電源端子,其等附接至該外殼且透過該外殼中之第一開口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複數個導電第二電源端子,其等附接至該外殼且透過該外殼中之第二開口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及複數個導電信號端子,其等附接至該外殼且透過該外殼中之第三開口暴露於該配給表面處,其中: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經組態以承載一第一最大功率,且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經組態以承載大於該第一最大功率之一第二最大功率。 (2) 如組態(1)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透過該外殼中之該等第一開口之一對應者暴露之一接觸部分,該等第一電源端子配置成複數個列及複數個行,使得該等第一電源端子彼此電絕緣,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一第一行之該等接觸部分藉由該外殼之一縱向結構與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一第二行之該等接觸部分分離,且該縱向結構經塑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縱向結構巢套。 (3) 如組態(1)或組態(2)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與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行對準之複數個接觸部分,使得與該第一行對準之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藉由該外殼之該縱向結構與該第二行對準之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分離,且針對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該等接觸部分電連接至安置於該外殼中之一共同體,且該等接觸部分透過該外殼中之該等第二開口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 (4) 如組態(1)至(3)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進一步包括:一可移除絕緣蓋,其經組態以覆蓋該等第一電源端子、該等第二電源端子及該等信號端子之至少一部分,該絕緣蓋包括經組態以與該外殼閂鎖之複數個閂鎖部分。 (5) 如組態(1)至(4)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器係一夾層連接器,該夾層連接器在與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具有在8.00 mm至20.00 mm之一範圍內之一堆疊高度。 (6) 如組態(1)至(5)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包括分別位於該外殼之對置側上之第一及第二端部,該外殼之該第一及第二端部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於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凹槽中之至少一個配合柱,且該等配合柱之各者具有大於該外殼之一配合高度之一高度。 (7) 如組態(1)至(6)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該縱向結構包括一凹入通道。 (8) 如組態(1)至(7)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緊壓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之叉指。 (9) 如組態(1)至(8)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一對第一及第二指板,其中:該第一指板包括:複數個第一指,其等自一第一板體延伸,該等第一指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接觸之一第一接觸表面,及一第一連結表面,其經組態以固定至該第二指板,且該第二指板包括:複數個第二指,其等自一第二板體延伸,該等第二指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該對應電源突片接觸之一第二接觸表面,及一第二連結表面,其經組態以固定至該第一指板之該第一連結表面,且該等第一指與該等第二指指叉,使得該第一接觸表面面向相同於該第二連結表面之一方向且使得該第二接觸表面面向相同於該第一連結表面之一方向。 (10) 如組態(1)至(9)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針對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該接觸部分包括一第一指區段,針對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該等接觸部分包括連接至該共同體之複數個第二指區段,且該等第一及第二指區段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緊壓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之叉指。 (11) 如組態(1)至(10)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信號接針端子之一接點。 (12) 如組態(1)至(11)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接點之各者包括:一第一臂,其包括一第一接觸表面,及一第二臂,其包括一第二接觸表面,且針對接觸夾之各者,該第一及第二接觸表面面向彼此且經組態以在其等之間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該對應信號接針端子,該第一與第二接觸表面之間的一距離使得當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該對應信號接針端子由該第一及第二接觸表面夾緊。 (13) 如組態(1)至(12)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一配合高度係在5 mm至12 mm之一範圍內,且該外殼之該配合高度小於該外殼之一最大高度。 (14) 如組態(1)至(13)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該配合高度係以下之一者:5.50 mm、7.50 mm、9.50 mm及11.50 mm。 (15) 如組態(1)至(14)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包括分別位於該外殼之對置側上之第一及第二端部,且該外殼之該第一及第二端部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柱之至少一個配合凹槽。 (16) 如組態(1)至(15)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該縱向結構包括一凸肋。 (17) 如組態(1)至(16)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插入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接收部分中之至少一個電源突片。 (18) 如組態(1)至(17)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針對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該接觸部分包括一電源突片,且針對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該等接觸部分包括連接至該共同體之複數個電源突片。 (19) 如組態(1)至(18)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插入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接針接收端子中之一信號接針。 (20) 如組態(1)至(19)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一配合高度係在2 mm至8 mm之一範圍內,且該外殼之該配合高度係該外殼之一最大高度。 (21) 如組態(1)至(20)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該配合高度係以下之一者:2.50 mm、3.50 mm、5.50 mm及7.50 mm。 (22) 如組態(1)至(21)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器具有一分段構造,使得:該外殼包括複數個第一外殼部分,其中該等第一外殼部分之各者經組態以支撐在一列方向上對準之該等信號端子之一群組,該外殼包括複數個第二外殼部分,其中該等第二外殼部分之各者經組態以支撐在該列方向上對準之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至少兩者,該外殼包括複數個第三外殼部分,其中該等第三外殼部分之各者經組態以支撐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一者,且該外殼包括位於該電連接器之對置端上之第一及第二端外殼部分。 (23) 如組態(1)至(22)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進一步包括:一間隔部分,其將該等第一外殼部分與該等第二及第三外殼部分分離。 (24) 如組態(1)至(23)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進一步包括:一間隔部分,其將該等第二外殼部分與該等第三外殼部分分離。
根據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之一電連接器可依不同組態體現。實例性組態包含組態(25)至(40)之組合如下: (25)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複數個電源段,其等在一長度方向上對準,該等電源段之各者包括附接至一第一絕緣外殼部分之一導電電源端子,該電源端子在垂直於該長度方向之一寬度方向上伸長;複數個信號段,其等在該長度方向上對準,該等信號段之各者包括附接至一第二絕緣外殼部分之複數個導電信號端子;一第一端部段,其包括一第一絕緣端部及安置於該第一絕緣端部中之一第一安裝柱;及一第二端部段,其包括一第二絕緣端部及安置於該第二絕緣端部中之一第二安裝柱,其中:該等電源段及該等信號段安置於該第一與第二端部段之間,該第一第二安裝柱經組態以將該第一及第二端部段分別附接至一基板,該第一及第二端部段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結構接合之一配合結構,該第一及第二外殼部分及該第一及第二端部彼此附接以形成一外殼,該外殼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面向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表面,且該等電源端子及該等信號端子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且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電接觸該配合連接器之各自配合端子。 (26) 如組態(25)之電連接器,其中:針對該等電源段之各者,該電源端子包括透過該第一外殼部分中之一開口暴露之一接觸部分,且該配合表面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對應複數個縱向結構巢套之複數個縱向結構。 (27) 如組態(25)或組態(26)之電連接器,其進一步包括:一間隔段,其將該等電源段與該等信號段分離。 (28) 如組態(25)至(27)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進一步包括:一可移除絕緣蓋,其經組態以覆蓋該等電源段及該等信號段之各者之至少一部分,該絕緣蓋包括:一第一閂鎖部分,其經組態以與該第一端部段閂鎖,及一第二閂鎖部分,其經組態以與該第二端部段閂鎖。 (29) 如組態(25)至(28)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及第二端部段之各者之該配合結構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於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凹槽中之至少一個配合柱。 (30) 如組態(25)至(29)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配合柱之各者具有大於該外殼之一配合高度之一高度。 (31) 如組態(25)至(30)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緊壓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之叉指。 (32) 如組態(25)至(31)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一對第一及第二指板,其中:該第一指板包括:複數個第一指,其等自一第一板體延伸,該等第一指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接觸之一第一接觸表面,及一第一連結表面,其經組態以固定至該第二指板,且該第二指板包括:複數個第二指,其等自一第二板體延伸,該等第二指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該對應電源突片接觸之一第二接觸表面,及一第二連結表面,其經組態以固定至該第一指板之該第一連結表面,且該等第一指與該等第二指指叉,使得該第一接觸表面面向相同於該第二連結表面之一方向且使得該第二接觸表面面向相同於該第一連結表面之一方向。 (33) 如組態(25)至(32)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信號接針端子之一接點。 (34) 如組態(25)至(33)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一配合高度係在5 mm至12 mm之一範圍內。 (35) 如組態(25)至(34)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該配合高度係以下之一者:5.50 mm、7.50 mm、9.50 mm及11.50 mm。 (36) 如組態(25)至(35)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及第二端部段之各者之該配合結構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柱之至少一個配合凹槽。 (37) 如組態(25)至(36)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插入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接收部分中之一電源突片。 (38) 如組態(25)至(37)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插入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接針接收端子中之一信號接針。 (39) 如組態(25)至(38)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一配合高度係在2 mm至8 mm之一範圍內,且該外殼之該配合高度係該共同外殼之一最大高度。 (40) 如組態(25)至(39)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該配合高度係以下之一者:2.50 mm、3.50 mm、5.50 mm及7.50 mm。
根據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之一電連接器可依不同組態體現。實例性組態包含組態(41)至(56)之組合如下: (41)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絕緣外殼,其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面向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表面;複數個導電電源端子,其等附接至該外殼且透過該外殼中之第一開口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該等電源端子在該外殼之一長度方向上配置成一行,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在垂直於該長度方向之一寬度方向上伸長;及複數個導電信號端子,其等附接至該外殼且透過該外殼中之第二開口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該等信號端子在該寬度方向上配置成複數個列,該等列之各者含有該等信號端子之至少兩者,其中該外殼包括該外殼之對置端上之第一及第二端部,該第一及第二端部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結構接合之一配合結構。 (42) 如組態(41)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電源端子包括:一單一類型之電源端子或至少兩個類型之電源端子。 (43) 如組態(41)或組態(42)之電連接器,其中該至少兩個類型之電源端子包含:第一電源端子,其等經組態以承載一第一最大功率,及第二電源端子,其等經組態以承載大於該第一最大功率之一第二最大功率。 (44) 如組態(41)至(43)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器係一夾層連接器,該夾層連接器在與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具有在8.00 mm至20.00 mm之一範圍內之一堆疊高度。 (45) 如組態(41)至(44)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該第一及第二端部之該等配合結構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於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凹槽中之一配合柱,該等配合柱之各者具有大於該外殼之一配合高度之一高度。 (46) 如組態(41)至(45)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緊壓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之叉指。 (47) 如組態(41)至(46)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一對第一及第二指板,其中:該第一指板包括:複數個第一指,其等自一第一板體延伸,該等第一指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該對應電源突片接觸之一第一接觸表面,及一第一連結表面,其經組態以固定至該第二指板,且該第二指板包括:複數個第二指,其等自一第二板體延伸,該等第二指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該對應電源突片接觸之一第二接觸表面,及一第二連結表面,其經組態以固定至該第一指板之該第一連結表面,且該等第一指與該等第二指指叉,使得該第一接觸表面面向相同於該第二連結表面之一方向且使得該第二接觸表面面向相同於該第一連結表面之一方向。 (48) 如組態(41)至(47)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信號接針端子之一接點。 (49) 如組態(41)至(48)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接點之各者包括:一第一臂,其包括一第一接觸表面,及一第二臂,其包括一第二接觸表面,且針對該等接點之各者,該第一及第二接觸表面面向彼此且經組態以在其等之間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該對應信號接針端子,該第一與第二接觸表面之間的一距離使得當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該對應信號接針端子由該第一及第二接觸表面夾緊。 (50) 如組態(41)至(49)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一配合高度係在5 mm至12 mm之一範圍內,且該外殼之該配合高度小於該外殼之一最大高度。 (51) 如組態(41)至(50)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該配合高度係以下之一者:5.50 mm、7.50 mm、9.50 mm及11.50 mm。 (52) 如組態(41)至(51)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該第一及第二端部之該等配合結構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柱之一配合凹槽。 (53) 如組態(41)至(52)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插入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接收部分中之至少一個電源突片。 (54) 如組態(41)至(53)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插入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接針接收端子中之一信號接針。 (55) 如組態(41)至(54)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一配合高度係在2 mm至8 mm之一範圍內,且該外殼之該配合高度係該外殼之一最大高度。 (56) 如組態(41)至(55)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該配合高度係以下之一者:2.50 mm、3.50 mm、5.50 mm及7.50 mm。
根據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之一電連接器可依不同組態體現。實例性組態包含組態(57)至(76)之組合如下: (57)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複數個第一電源段,其等在一長度方向上對準,該等第一電源段之各者包括附接至一絕緣第一外殼部分之至少兩個導電第一電源端子,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在垂直於該長度方向之一寬度方向上伸長;複數個第二電源段,其等在該長度方向上對準,該等第二電源段之各者包括附接至一絕緣第二外殼部分之一導電第二電源端子,該第二電源端子在該寬度方向上伸長;及複數個信號段,其等在該長度方向上對準,該等信號段之各者包括附接至一絕緣第三外殼部分且在該寬度方向上配置成一列之複數個導電信號端子,其中: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經組態以承載一第一最大功率,且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經組態以承載大於該第一最大功率之一第二最大功率。 (58) 如組態(57)之電連接器,其進一步包括:一第一端部段,其包括一絕緣第一端部及安置於該第一端部中之一第一安裝柱,及一第二端部段,其包括一絕緣第二端部及安置於該第二端部中之一第二安裝柱,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源段及該等信號段安置於該第一與第二端部段之間,該第一及第二安裝柱經組態以將該第一及第二端部段分別附接至一電路板,且該第一及第二端部段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結構接合之一配合結構。 (59) 如組態(57)或組態(58)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第二及第三外殼部分及該第一及第二端部彼此附接以形成包括一配合表面之一外殼,該配合表面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面向該配合連接器,且該等第一電源端子、該等第二電源端子及該等信號端子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且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電接觸該配合連接器之各自配合端子。 (60) 如組態(57)至(59)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針對該等第一電源段之各者,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透過該第一外殼部分中之一對應第一開口暴露之一接觸部分,針對該等第一電源段之各者,該第一外殼部分包括經組態以將該等接觸部分之一第一者與該等接觸部分之一第二者分離之一分離部分,該等第一電源段之該等第一電源端子經對準使得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配置成藉由在該長度方向上延伸之一第一伸長結構彼此分離之第一及第二行,且該第一伸長結構由在該長度方向上對準之該等第一外殼部分之該等分離部分形成。 (61) 如組態(57)至(60)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針對該等第二電源段之各者,該第二電源端子包括連接至一共同體之一對接觸部分,該對接觸部分在該寬度方向上配置成一列且分別透過該第二外殼部分中之對應第二開口暴露,針對該等第二電源段之各者,該第二外殼部分包括經組態以將該對之該等接觸部分之一第一者與該對之該等接觸部分之一第二者分離之一分離部分,該等第二電源段之該等第二電源端子經對準使得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對配置成與該等第一電源段之該第一及第二行對準之一對行,該對行藉由在該長度方向上延伸之一第二伸長結構彼此分離,該第二伸長結構由在該長度方向上對準之該等第二外殼部分之該等分離部分形成,且該第一及第二伸長結構彼此對準以形成經塑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縱向結構巢套之一縱向結構。 (62) 如組態(57)至(61)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進一步包括:一間隔段,其將該等第一電源段與該等第二電源段分離。 (63) 如組態(57)至(62)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進一步包括:一間隔段,其將該等信號段與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源段分離。 (64) 如組態(57)至(63)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進一步包括:一可移除絕緣蓋,其經組態以覆蓋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各者之至少一部分,該絕緣蓋包括:一第一閂鎖部分,其經組態以與該第一端部段閂鎖,及一第二閂鎖部分,其經組態以與該第二端部段閂鎖。 (65) 如組態(57)至(64)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及第二端部段之各者之該配合結構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於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凹槽中之至少一個配合柱,該等配合柱之各者具有大於該電連接器之一配合高度之一高度,且該縱向結構包括一凹入通道。 (66) 如組態(57)至(65)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緊壓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之叉指。 (67) 如組態(57)至(66)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信號接針端子之一接點。 (68) 如組態(57)至(67)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接點之各者包括:一第一臂,其包括一第一接觸表面,及一第二臂,其包括一第二接觸表面,且針對接觸夾之各者,該第一及第二接觸表面面向彼此且經組態以在其等之間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該對應信號接針端子,該第一與第二接觸表面之間的一距離使得當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該對應信號接針端子由該第一及第二接觸表面夾緊。 (69) 如組態(57)至(68)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針對該等接觸夾之各者,該第一及第二臂朝向彼此成角度以允許該第一及第二接觸表面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緊壓該對應信號接針。 (70) 如組態(57)至(69)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一配合高度係在5 mm至12 mm之一範圍內,且該外殼之該配合高度小於該共同外殼之一最大高度。 (71) 如組態(57)至(70)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共同外殼之該配合高度係以下之一者:5.50 mm、7.50 mm、9.50 mm及11.50 mm。 (72) 如組態(57)至(71)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及第二端部段之各者之該配合結構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柱之至少一個配合凹槽,且該縱向結構包括一凸肋。 (73) 如組態(57)至(72)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插入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接收部分中之一電源突片。 (74) 如組態(57)至(73)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插入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接針接收端子中之一信號接針。 (75) 如組態(57)至(74)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一配合高度係在2 mm至8 mm之一範圍內,且該外殼之該配合高度係該共同外殼之一最大高度。 (76) 如組態(57)至(75)中任一者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該配合高度係以下之一者:2.50 mm、3.50 mm、5.50 mm及7.50 mm。
根據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之一電連接器可依不同組態體現。實例性組態包含組態(78)至(80)之組合如下: (78)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複數個電源段,其等在一長度方向上對準,該等電源段之各者包括附接至一絕緣電源端子外殼部分之至少一個導電電源端子,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在垂直於該長度方向之一寬度方向上伸長;及複數個信號段,其等在該長度方向上對準,該等信號段之各者包括附接至一絕緣信號端子外殼部分且在該寬度方向上配置成一列之複數個導電信號端子。 (79) 如組態(78)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電源段包括:一單一類型之電源段或至少兩個類型之電源段。 (80) 如組態(79)之電連接器,其中該至少兩個類型之電源段包含:一第一類型之電源段,其包括至少兩個導電第一電源端子,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在該寬度方向上伸長,且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經組態以承載一第一最大功率,及一第二類型之電源段,其包括在該寬度方向上伸長之一第二電源端子,該第二電源端子經組態以承載大於該第一最大功率之一第二最大功率。 結論
應理解,本技術之一些態樣可體現為一或多個方法,且作為本技術之一方法之部分執行之動作可依任何適合方式排序。因此,可建構其中動作依不同於所展示及/或所描述之順序之一順序執行之實施例,其可包含同時執行一些動作,即使在各種實施例中展示及/或描述為順序動作。
本文中所揭示之各種態樣可單獨、組合地或依前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中未明確討論之各種配置使用且因此不將其應用限於以上描述中所闡述或圖式中所繪示之組件之細節及配置。例如,一個實施例中所描述之態樣可依任何方式與其他實施例中所描述之態樣組合。
在[實施方式]及申請專利範圍中用於修飾一元件之序數術語(諸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本身不隱含一個元件相對於另一元件之任何優先級、優先次序或順序或執行一方法之動作之時間順序,而是僅用作使具有一特定名稱之一個元件或動作與具有一相同名稱(但使用序數術語)之另一元件或動作區分以區分元件或動作之標記。
如本文中所定義及使用,所有定義應理解為在字典定義、以引用方式併入之文件中之定義及/或經定義術語之一般含義之控制下。
如本文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除非明確相反指示,否則不定冠詞「一」應理解為意謂「至少一個」。
如本文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關於一或多個元件之一列表之片語「至少一個」應理解為意謂自元件列表中元件之任何一或多者選擇之至少一個元件,但未必包含元件列表內所明確列出之每個元件之至少一者且不排除元件列表中元件之任何組合。此定義亦允許可視情況存在除片語「至少一個」涉及之元件列表內所明確識別之元件之外的元件,不論與明確識別之該等元件相關還是不相關。
如本文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關於兩個值(例如距離、寬度等等)之片語「相等」或「相同」意謂兩個值在製造容限內相同。因此,兩個值相等或相同可意謂兩個值彼此相差±5%。
如本文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片語「及/或」應理解為意謂如此聯合之元件之「任一者或兩者」,即,在一些情況中合取存在且在其他情況中析取存在之元件。用「及/或」所列之多個元件應依相同方式解釋,即,如此聯合之元件之「一或多者」。可視情況存在除由「及/或」子句明確識別之元件之外的其他元件,不論與明確識別之該等元件相關還是不相關。因此,作為一非限制性實例,結合諸如「包括」之開放式語言使用之「A及/或B」之一參考可在一個實施例中係指僅A (視情況包含除B之外的元件),在另一實施例中係指僅B (視情況包含除A之外的元件),在又一實施例中係指A及B兩者(視情況包含其他元件),等等。
如本文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或」應理解為具有相同於上文所定義之「及/或」之含義。例如,當分離一列表中之項目時,「或」或「及/或」應解譯為包含性,即,包含數個元件或一元件列表之至少一者,但亦包含超過一者,且視情況包含額外未列項目。僅明確相反指示之術語(諸如「…之僅一者」或「…之恰好一者」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由...組成」)將係指包含數個元件或一元件列表之恰好一個元件。一般而言,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或」在前面加有排他性術語(諸如「任一者」、「…之一者」、「…之僅一者」或「…之恰好一者」)時應僅解譯為指示排他性替代(即,「一者或另一者而非兩者」)。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基本上由...組成」應具有其在專利法領域中使用之一般含義。
此外,本文中所使用之片語及術語係用於描述目的且不應視為限制。本文中所使用之諸如「包含」、「包括(comprising)」、「包括(comprised of)」、「具有」、「含有」及「涉及」及其變型之術語意謂涵蓋其後所列之項目及其等效物以及額外項目。
術語「約」及「大約」在本文中使用時可解釋為在一些實施例中意謂在一目標值之±20%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意謂在一目標值之±10%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意謂在一目標值之±5%內,且在一些實施例中意謂在一目標值之±2%內。術語「約」及「大約」可等於目標值。
術語「實質上」在本文中使用時可解釋為在一些實施例中意謂在一目標值之95%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意謂在一目標值之98%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意謂在一目標值之99%內,且在一些實施例中意謂在一目標值之99.5%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術語「實質上」可等於目標值之100%。
1:插座連接器 2:插頭連接器 3:插座連接器 4:插頭連接器 10:基板 10a:孔 10b:孔 10c:孔 11:電源段 11a:外殼部分 11c1:共同體部分 11c2:共同體部分 12:信號段 12a:外殼部分 13:端部段 13-1:第一端部 13-2:第二端部 13a:突起 13b:安裝表面 13c:閂鎖部分 13d:開口/通孔 15:可移除插座蓋 15a:閂鎖部分 16:可移除插頭蓋 16a:閂鎖部分 17:可移除蓋 17a:閂鎖部分 18:可移除蓋 18a:閂鎖部分 20:基板 20a:孔 20b:孔 20c:孔 21:電源段 21a:外殼部分 22:信號段 22a:外殼部分 23:端部段 23-1:第一端部 23-2:第二端部 23a:凹槽 23b:安裝表面 23c:閂鎖部分 30:基板 30a:孔 30b:孔 30c:孔 31-A:第一組指叉接觸指 31-B:第二組指叉接觸指 31-C:接合區域 31-D:共同體 31a:第一電源段 31a1:外殼部分 31b:第二電源段 31b1:外殼部分 32:信號段 32a:外殼部分 33:端部段 33a:突起 33b:安裝表面 33c:閂鎖部分 33d:開口/通孔 34:間隔段 40:基板 40a:孔 40b:孔 40c:孔 41-A:第一突片 41-B:第二突片 41-C:接合區域 41-D:共同體 41a:第一電源段 41a1:外殼部分 41b:第二電源段 41b1:外殼部分 42:信號段 42a:外殼部分 43:端部段 43a:凹槽 43b:安裝表面 43c:閂鎖部分 44:間隔段 100:絕緣外殼 100a:凸緣/接觸表面 100d:凸緣壁 102:配合表面 102a:接觸開口 102b:接觸開口 200:絕緣外殼 200a:凸緣/接觸表面 200b:外邊緣 200c:相鄰壁 202:配合表面 202a:接觸開口 202b:接觸開口 300:絕緣外殼 300a:接觸表面 302:配合表面 302a:接觸開口 302b:接觸開口 302c:接觸區域 302d:分離區域 302e:孔 400:絕緣外殼 400a:外邊緣 402:配合表面 402a:接觸開口 402b:接觸開口 402c:接觸區域 402d:分離區域 1000:端子 1002:固持件/安裝端子 1002a:肩部 1100:電源端子 1100-1:第一指板 1100-2:第二指板 1100a:接觸指 1100b:安裝腳 1100c:共同體 1100d:接觸區域 1200:信號端子 1200a:接觸部分 1200a-1:第一接觸區段 1200a-2:第二接觸區段 1200b:安裝腳 1200c:本體 1200d:接觸區域 1200e:臂 2000:端子 2002:固持件/安裝端子 2100:電源端子 2100a:電源突片 2100b:安裝腳 2100c:本體 2200:信號端子 2200a:接針 2200b:安裝腳 2200c:本體 3000:端子 3002:固持件/安裝端子 3100-1:第一指板 3100-2:第二指板 3100a:第一電源端子 3100b:第二電源端子 3200:信號端子 4000:端子 4002:固持件/安裝端子 4100a:第一電源端子 4100b:第二電源端子 4200:信號端子 C:通道 D:凸肋 H1:最大高度 H2:配合高度 H3:配合高度 H4:最大高度 H5:配合高度 H6:配合高度 L:長度方向 W:寬度/寬度方向
下文參考附圖描述本文中所揭示之本技術之各種態樣及實施例。應瞭解,圖未必按比例繪製。在多個圖中出現之項目可由相同元件符號指示。為清楚起見,可不在每一圖中標記每一組件。
圖1係一插座連接器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俯視前透視圖。
圖2係一插頭連接器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俯視後透視圖。
圖3係一部分拆解狀態中之圖1之插座連接器連同一插座基板及一插座蓋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俯視前透視圖。
圖4A及圖4B分別係圖1之插座連接器之一側視圖及一俯視平面圖。
圖5A及圖5B分別係圖1之插座連接器之一端部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俯視前透視圖及一分解圖。
圖6A及圖6B分別係圖1之插座連接器之一電源段之一俯視透視圖及一分解圖;且圖6C係沿電源段之一寬度W中間截取之一橫截面。
圖7A及圖7B分別係圖1之插座連接器之一信號段之一俯視透視圖及一分解圖;且圖7C係沿信號段之一寬度W中間截取之一橫截面。
圖8A及圖8B分別係圖1之插座連接器之一信號端子之一側視圖及一俯視前透視圖。
圖9係一部分拆解狀態中之圖1之插頭連接器連同一插頭基板及一插頭蓋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俯視後透視圖。
圖10A及圖10B分別係圖2之插頭連接器之一側視圖及一俯視平面圖。
圖11A及圖11B分別係圖2之插頭連接器之一端部段之一俯視前透視圖及一分解圖;且圖11C係端部段之一區段之一內部之一透視圖。
圖12A及圖12B分別係圖2之插頭連接器之一電源段之一俯視透視圖及一分解圖。
圖13係圖2之插頭連接器之一電源端子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14A及圖14B分別係圖2之插頭連接器之一信號段之一俯視透視圖及一分解圖。
圖15係圖2之插頭連接器之一信號端子之一前視圖。
圖16係一插座連接器之一替代實施例之一俯視前透視圖。
圖17係一插頭連接器之一替代實施例之一俯視後透視圖。
圖18係一部分拆解狀態中之圖16之插座連接器連同一插座基板及一插座蓋之例示性實施例之一俯視前透視圖。
圖19A及圖19B分別係圖16之插座連接器之一側視圖及一俯視平面圖。
圖20A及圖20B分別係圖16之插座連接器之一端部段之一俯視前透視圖及一分解圖。
圖21A及圖21B分別係圖16之插座連接器之一第一電源段或一第二電源段之一俯視透視圖及一前視圖。
圖22A及圖22B分別係圖21A之第一電源段及第二電源段之分解圖。
圖23A係一第一電源端子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23B係一第二電源端子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24A及圖24B分別係圖16之插座連接器之一信號段之一俯視透視圖及一分解圖。
圖25係一部分拆解狀態中之圖17之插頭連接器連同一插頭基板及一插頭蓋之一俯視後透視圖。
圖26A及圖26B分別係圖17之插頭連接器之一側視圖及一俯視平面圖。
圖27A及圖27B分別係圖17之插頭連接器之一端部段之一俯視前透視圖及一俯視後透視圖。
圖28A及圖28B分別係圖17之插頭連接器之一第一電源段或一第二電源段之一俯視透視圖及一前視圖。
圖29A及圖29B分別係圖17之插頭連接器之第一電源段及第二電源段之分解圖。
圖30A係兩個第一電源端子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30B係一第二電源端子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31A及圖31B分別係圖17之插頭連接器之一信號段之一俯視透視圖及一分解圖。
4:插頭連接器
18:可移除蓋
18a:閂鎖部分
40:基板
40a:孔
40b:孔
40c:孔
400:絕緣外殼
400a:外邊緣
402:配合表面
402a:接觸開口
402b:接觸開口
4000:端子
4002:固持件/安裝端子
4100a:第一電源端子
4100b:第二電源端子
4200:信號端子
D:凸肋

Claims (24)

  1.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 一絕緣外殼,其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面向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表面; 複數個導電第一電源端子,其等附接至該外殼且透過該外殼中之第一開口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 複數個導電第二電源端子,其等附接至該外殼且透過該外殼中之第二開口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及 複數個導電信號端子,其等附接至該外殼且透過該外殼中之第三開口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 其中: 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經組態以承載一第一最大功率,且 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經組態以承載大於該第一最大功率之一第二最大功率。
  2. 如請求項1之電連接器,其中: 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透過該外殼中之該等第一開口之一對應者暴露之一接觸部分, 該等第一電源端子配置成複數個列及複數個行,使得該等第一電源端子彼此電絕緣, 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一第一行之該等接觸部分藉由該外殼之一縱向結構與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一第二行之該等接觸部分分離,且 該縱向結構經塑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縱向結構巢套。
  3. 如請求項2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與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行對準之複數個接觸部分,使得與該第一行對準之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藉由該外殼之該縱向結構與該第二行對準之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分離,且針對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 該等接觸部分電連接至安置於該外殼中之一共同體,且 該等接觸部分透過該外殼中之該等第二開口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
  4. 如請求項3之電連接器,其中: 該外殼包括分別位於該外殼之對置側上之第一及第二端部, 該外殼之該第一及第二端部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於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凹槽中之至少一個配合柱,且 該等配合柱之各者具有大於該外殼之一配合高度之一高度。
  5. 如請求項4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該縱向結構包括一凹入通道。
  6. 如請求項4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緊壓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之叉指。
  7. 如請求項4之電連接器,其中: 該外殼之一配合高度係在5 mm至12 mm之一範圍內,且 該外殼之該配合高度小於該外殼之一最大高度。
  8. 如請求項3之電連接器,其中: 該外殼包括分別位於該外殼之對置側上之第一及第二端部,且 該外殼之該第一及第二端部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柱之至少一個配合凹槽。
  9. 如請求項8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該縱向結構包括一凸肋。
  10. 如請求項8之電連接器,其中: 針對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該接觸部分包括一電源突片,且 針對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該等接觸部分包括連接至該共同體之複數個電源突片。
  11. 如請求項8之電連接器,其中: 該外殼之一配合高度係在2 mm至8 mm之一範圍內,且 該外殼之該配合高度係該外殼之一最大高度。
  12. 如請求項3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器具有一分段構造,使得: 該外殼包括複數個第一外殼部分,其中該等第一外殼部分之各者經組態以支撐在一列方向上對準之該等信號端子之一群組, 該外殼包括複數個第二外殼部分,其中該等第二外殼部分之各者經組態以支撐在該列方向上對準之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至少兩者, 該外殼包括複數個第三外殼部分,其中該等第三外殼部分之各者經組態以支撐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一者,且 該外殼包括位於該電連接器之對置端上之第一及第二端外殼部分。
  13.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 一絕緣外殼,其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面向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表面; 複數個導電電源端子,其等附接至該外殼且透過該外殼中之第一開口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該等電源端子在該外殼之一長度方向上配置成一行,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在垂直於該長度方向之一寬度方向上伸長;及 複數個導電信號端子,其等附接至該外殼且透過該外殼中之第二開口暴露於該配合表面處,該等信號端子在該寬度方向上配置成複數個列,該等列之各者含有該等信號端子之至少兩者, 其中該外殼包括該外殼之對置端上之第一及第二端部,該第一及第二端部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電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結構接合之一配合結構。
  14. 如請求項13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電源端子包括: 一單一類型之電源端子,或 至少兩個類型之電源端子。
  15. 如請求項14之電連接器,其中該至少兩個類型之電源端子包含: 第一電源端子,其等經組態以承載一第一最大功率,及 第二電源端子,其等經組態以承載大於該第一最大功率之一第二最大功率。
  16. 如請求項13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該第一及第二端部之該等配合結構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於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凹槽中之一配合柱,該等配合柱之各者具有大於該外殼之一配合高度之一高度。
  17. 如請求項16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緊壓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之至少一組叉指。
  18. 如請求項17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至少一對第一及第二指板,其中: 該第一指板包括: 複數個第一指,其等自一第一板體延伸,該等第一指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該對應電源突片接觸之一第一接觸表面,及 一第一連結表面,其經組態以固定至該第二指板,且 該第二指板包括: 複數個第二指,其等自一第二板體延伸,該等第二指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該對應電源突片接觸之一第二接觸表面,及 一第二連結表面,其經組態以固定至該第一指板之該第一連結表面,且 該等第一指與該等第二指指叉,使得該第一接觸表面面向相同於該第二連結表面之一方向且使得該第二接觸表面面向相同於該第一連結表面之一方向。
  19. 如請求項16之電連接器,其中: 該外殼之一配合高度係在5 mm至12 mm之一範圍內,且 該外殼之該配合高度小於該外殼之一最大高度。
  20. 如請求項13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該第一及第二端部之該等配合結構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柱之一配合凹槽。
  21. 如請求項20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經組態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插入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接收部分中之至少一個電源突片。
  22.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 複數個電源段,其等在一長度方向上對準,該等電源段之各者包括附接至一絕緣電源端子外殼部分之至少一個導電電源端子,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在垂直於該長度方向之一寬度方向上伸長;及 複數個信號段,其等在該長度方向上對準,該等信號段之各者包括附接至一絕緣信號端子外殼部分且在該寬度方向上配置成一列之複數個導電信號端子。
  23. 如請求項22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電源段包括: 一單一類型之電源段,或 至少兩個類型之電源段。
  24. 如請求項23之電連接器,其中: 該至少兩個類型之電源段包含: 一第一類型之電源段,其包括至少兩個導電第一電源端子,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在該寬度方向上伸長,且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各者經組態以承載一第一最大功率,及 一第二類型之電源段,其包括在該寬度方向上伸長之一第二電源端子,該第二電源端子經組態以承載大於該第一最大功率之一第二最大功率。
TW111135808A 2021-09-22 2022-09-21 可組態電連接器 TW2023248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47002P 2021-09-22 2021-09-22
US63/247,002 2021-09-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4846A true TW202324846A (zh) 2023-06-16

Family

ID=85572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5808A TW202324846A (zh) 2021-09-22 2022-09-21 可組態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88468A1 (zh)
EP (1) EP4406069A1 (zh)
JP (1) JP2024533662A (zh)
CN (1) CN118402145A (zh)
TW (1) TW202324846A (zh)
WO (1) WO20230491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698775U (zh) * 2019-02-11 2022-06-07 怡得乐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将基板连接在一起的电触头及包括其的电学组件
CN117175262B (zh) * 2023-11-03 2024-04-05 深圳市方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端子结构及直公电源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8950B2 (en) * 2003-05-23 2005-02-01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Multi-interface power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same
JP2007517373A (ja) * 2003-12-31 2007-06-28 エフシーアイ 電力接点およびこれ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US10741945B2 (en) * 2013-08-26 2020-08-11 Fci Usa Llc Replacement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105098446B (zh) * 2014-04-22 2019-03-12 泰连公司 夹层式插头连接器
KR102544425B1 (ko) * 2018-07-06 2023-06-16 샘텍, 인코포레이티드 상부 및 저부 스티칭된 콘택트를 갖는 커넥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88468A1 (en) 2023-03-23
WO2023049144A9 (en) 2023-06-15
WO2023049144A1 (en) 2023-03-30
JP2024533662A (ja) 2024-09-12
WO2023049144A8 (en) 2023-11-09
CN118402145A (zh) 2024-07-26
EP4406069A1 (en) 2024-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2070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compensation circuit component
EP1087300B1 (en) Computer bus bar assembly
US9231393B2 (en) Electrical assembly with organizer
TW202324846A (zh) 可組態電連接器
US8579661B2 (en) High speed modular jack
TW200409409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8696367B2 (en) Two-piece connector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a circuit board
US7922525B2 (en)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8030569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4779458A (zh) 背板或中板通信系统和电连接器
US2013009567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mpact configuration
US2008030568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818703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KR20080016662A (ko) 직접 및 간접 장착 가능한 헤더 커넥터를 구비한 전기커넥터 시스템
CN101369693B (zh) 电连接器
US691877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long circuit boards
US20080214057A1 (en) Modular jack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connecting terminal
CN101728670A (zh) 具有功率和信号触点的可变堆叠高度的连接器组件
TW201212416A (en) Plug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pluggable board substrate
TW202435515A (zh) 小型高速電連接器
CN218828242U (zh) 高速传输连接器
US7351115B1 (en) Method for modify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2157867B (zh) 用于在印刷电路上支撑电连接器的支撑元件
US20230136832A1 (en) Low-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0384021C (zh) 电互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