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4722A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324722A TW202324722A TW112107046A TW112107046A TW202324722A TW 202324722 A TW202324722 A TW 202324722A TW 112107046 A TW112107046 A TW 112107046A TW 112107046 A TW112107046 A TW 112107046A TW 202324722 A TW202324722 A TW 20232472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
- pixel
- pixel regions
- area
- display devi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02100022907 Acrosin-binding prote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0756551 Homo sapiens Acrosin-binding prote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365087 Arabidopsis thaliana SCR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084040 Neurospora crassa (strain ATCC 24698 / 74-OR23-1A / CBS 708.71 / DSM 1257 / FGSC 987) ppi-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084053 Neurospora crassa (strain ATCC 24698 / 74-OR23-1A / CBS 708.71 / DSM 1257 / FGSC 987) ppi-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045744 Sus scrofa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bet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omprising more than three subpixels, e.g. red-green-blue-white [RGBW]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揭示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含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在第一區域中設置有以第一密度設置的第一子像素,在第二區域中設置有以小於第一密度之第二密度設置的第二子像素,其中第二區域包含多個子像素區及開口區,在子像素區中設置有用以驅動第二子像素的元件,在開口區中不設置用以驅動第二子像素的元件,而且各子像素區與沿第一方向相鄰的另一子像素區以允許光線穿透之程度的預定間隔相間隔開。
Description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
在螢幕上顯示各種資訊的影像顯示裝置為資訊通訊時代的核心技術,且正往更薄、更輕、更便攜及具有更高性能的方向開發。此外,對於顯示裝置的各種需求正在增加,而如液晶顯示裝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量子點顯示裝置及其他裝置等各種類型的顯示裝置也根據需求正在使用。
再者,為了對用戶提供更多種應用功能,在顯示裝置中裝設了使用觸控感測器或其他感測器的輸入方法以及例如攝影機及鄰近感測器的光學裝置。然而,當光學裝置與顯示裝置組合時,存在顯示裝置之設計變得困難的問題。尤其,攝影機及鄰近感測器必須曝露在於外部用於光的入射及出射,而因此存在不可避免地減少顯示面板之有效區域的問題。
因此,在先前技術中,顯示裝置具有大邊框設計、其顯示面板具有切口之設計、或其光學裝置透過顯示面板為孔的部分暴露出的設計。
本揭露旨在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及與其組合之光學裝置的結構。本揭露之目的不以上述目的為限,並且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從以下描述清楚地理解未描述於此的其他目的。
根據本揭露之一態樣,提供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含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在第一區域中設置有以第一密度設置的第一子像素,在第二區域中設置有以小於第一密度之第二密度設置的第二子像素,其中第二區域可包含多個子像素區及開口區,在子像素區中設置有用以驅動第二子像素的元件,在開口區中不設置用以驅動第二子像素的元件,而且各子像素區可與沿第一方向相鄰的另一子像素區以允許光線穿透之程度的預定間隔相間隔開。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位在與第二區域相對應之位置的光學感測器。
多個子像素區之一些子像素區可在相交於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與另一子像素區相間隔開且在其之間具有開口區。多個子像素區之另一些子像素區可在第二方向與另一子像素區相間隔開且在其之間不具有開口區。沿第二方向的分隔距離可大於沿第一方向的分隔距離。
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間隔開之子像素區之至少一些子像素區可位在直線上。在多個子像素區之間的空間中,可不存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線路,而可僅存在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線路。在各子像素區以及與其相鄰之另一子像素區之間沿第一方向的分隔距離可大於或等於9微米(μm)。
多個子像素區之四個子像素區可設置在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配置的開口區之間。
四個子像素區可劃分成在一側上包含二個子像素區的第一群組及在另一側上包含二個子像素區的第二群組,而且在第一群組與第二群組之間的間隔可大於在第一群組或第二群組中之子像素區之間的間隔。
四個子像素區可劃分成在一側上包含三個子像素區的第一群組及在另一側上包含一個子像素區的第二群組,而且在第一群組與第二群組之間的間隔可大於在第一群組中之子像素區之間的間隔。四個子像素區可以開口區為基準沿第一方向與另外四個子像素區對稱。
在四個子像素區中,任意二個子像素區可以小於其餘二個子像素區之間的間隔彼此相鄰。
根據本揭露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所述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為其中多個子像素區形成一像素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且包含顯示面板及光學感測器,顯示面板包含設置有第一像素的第一區域及設置有密度設置低於第一區域之第二像素的第二區域,光學感測器位在與第二區域相對應之位置,其中第一像素及第二像素之各者可包含多個子像素,第二區域可包含位在第二像素之間的第一穿透區域及位在形成第二像素之子像素之間的第二穿透區域,而且與在設置於第二區域中之子像素之間不存在穿透區域的顯示裝置相比,光學感測器可透過第二區域收集更均勻的影像資料。
與在設置於第二區域中之子像素之間不存在穿透區域的顯示裝置相比,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具有在所採集之影像資料之調變轉換函數(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曲線中之較小的驟減量。
其他實施例之細節併入詳細描述及圖式中。
通過以下參照所附圖式詳細描述的實施例,本揭露之優點與特徵以及達成之方法應變得清楚。然而,本揭露不以揭示於下實施例為限,而可以各種其他形式實現。本實施例使本揭露之揭露內容完整,並且用以使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完全理解本揭露之範疇。本揭露僅由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所定義。
揭示於圖式中用於描述本揭露之實施例圖面、尺度、比例、角度、數量及其他僅為示例,不以本揭露所示之事項為限。在全文中,相似參考符號表示相似元件。再者,在本揭露之描述中,在確定公知技術之詳細描述可能會不必要地使本揭露之要旨模糊時,將省略公知技術之細節描述。於此所使用之例如「包含」及「具有」等用語,除非與用語「僅」一起使用,否則通常有意允許添加其他元件。除非另外明確表述,否則任何單數參照內容皆可包含多數。即使未明確表述,組件亦解釋成包含普通誤差範圍。
關於位置關係之描述,舉例而言,當將二個部件之間的位置關係描述為「在…上」、「…上方」、「…下方」、「下一個」及其他時,除非在表述中使用用語「即」或「直接」,否則一個或多個部件可位在其之間。當元件或層體設置在另一元件或層體「上」時,元件直接設置在另一元件或層體上,或者設置在另一元件或另一層體上且在其之間還具有另一元件。應注意,當一個組件描述為「連接」、「耦接」或「結合」至另一組件時,即使此組件可直接「連接」、「耦接」或「結合」至另一組件,仍可有又一組件在二個組件之間「連接」、「耦接」或「結合」。
於此雖可使用用語「第一」、「第二」及其他以描述各種組件,但此等組件不以此等用語為限。此等用語僅用以區分組件彼此。因此,在本揭露之技術範疇內,以下描述之第一群組件可為第二群組件。
繪示於圖式中之各配置之尺寸及厚度係為了便於描述而示出,並且本揭露不必限於所繪示之配置的尺寸及厚度。在下文中,將參照所附圖式詳細描述本揭露的各種實施例。
圖1係繪示可包含在電子裝置中之示例性顯示裝置的圖。
顯示裝置100包含至少一有效區域(Active Area,AA),其中形成有像素之陣列。此外,一或多個非有效區域(Non-active Area,NA)可設置在有效區域之周圍。舉例而言,非有效區域可相鄰於有效區域之一或多個側表面。在圖1中,非有效區域NA圍繞矩形的有效區域AA。然而,有效區域AA之形狀及相鄰於有效區域AA之非有效區域NA之形狀/配置不以圖1所繪示者為限。有效區域AA及非有效區域NA可具有適於在其中裝設有顯示裝置100的電子裝置之設計的形狀。舉例而言,有效區域AA可具有五邊形、六邊形、圓形、橢圓形或其他形狀,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在有效區域AA中之像素之各者可與像素電路相關聯。像素電路可實行成在背板(backplane)上具有至少一開關電晶體及至少一驅動電晶體。各像素電路可電性連接至閘極線及資料線,以與例如閘極驅動器及資料驅動器之一或多個驅動電路通訊。閘極驅動器可在非有效區域實行成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TFT)。閘極驅動器可稱為面板內閘極(Gate-In-Panel,GIP)。此外,例如資料驅動器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之多個組件可裝設在例如可撓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膜上晶片(Chip On Film,COF)、膠帶載體封裝(Tape-Carrier-Package TCP)或其他之電路板上。電路板可耦接至設置在非有效區域NA中之連接介面,例如接墊(pad)、凸塊(bump)、針腳及其他。
顯示裝置100可包含用於產生各種訊號或驅動在有效區域中之像素的各種額外元件。用於驅動像素之額外元件可包含反相器電路、多工器、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電路及其他。同時,顯示裝置100可包含與像素驅動以外之功能相關的額外元件。舉例而言,顯示裝置100可包含用於提供觸控感測功能、使用者認證功能(例如指紋辨識)、多階壓力感測功能、觸覺回饋(Tactile Feedback)功能及其他功能的額外元件。
有效區域AA可包含在其中以相異解析度(密度)設置像素的多個區域。在一範例中,有效區域AA可包含具有第一解析度的第一區域A1及具有第二解析度的第二區域A2。在此情況下,第一解析度可大於第二解析度。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區域A1可佔據大部分的有效區域AA。此外,第二區域A2可為在有效區域AA中除了第一區域A1以外的部分區域,並且可位在有效區域AA之一側上。
光學感測器210及光學感測器220可位在對應第二區域A2的區域中。光學感測器210及光學感測器220可包含影像感測器、鄰近感測器、照明感測器、姿勢感測器、運動感測器、指紋辨識感測器及生物特徵感測器之至少一者。舉例而言,光學感測器210及光學感測器220可設置在與有效區域AA之第二區域A2重疊之顯示裝置100之背表面的區域上。由於光學感測器210及光學感測器220如上設置,故可在不增加非有效區域NA或在有效區域AA中不形成特殊區域(例如切口、開孔或其他)的情況下實行全螢幕顯示。
雖在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之二者上皆顯示影像,但第二子像素SP12、第二子像素SP22及第二子像素SP32可以小於第一區域A1之第一子像素SP11、第一子像素SP21及第一子像素SP31的密度設置在第二區域A2中。如此係為了增加第二區域A2的光穿透率,使得光學感測器210及光學感測器220可輕易檢測從外部入射的光。為了提升光穿透率,在第二區域A2提供在其中不設置第二子像素SP12、第二子像素SP22及第二子像素SP32的穿透區域AG(或透明區域,或開口區)。可不在穿透區域AG中設置各種類型的光反射元件(例如金屬線/電極),或可僅設置由具有高穿透率之材料所製成的元件。同時,可應用影像品質補償演算法來補償由在第二區域A2中以相對少量設置之子像素所致之亮度變化及色座標變化。
圖2係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第二區域的平面圖。
如上所述,第二區域A2可為拍攝執行區域的一種,光學裝置(例如攝影機)透過所述拍攝執行區域來辨識物體的影像。第二區域A2可包含各具有多個子像素的第二像素P2。第二像素P2可各包含二個至四個子像素。舉例而言,第二像素P2可更包含紅色(R)、綠色(G)及藍色(B)子像素,或可更包含白色(W)子像素。圖2繪示各包含由三種子像素區SP1、子像素區SP2及子像素區SP3所構成之四個子像素的第二像素P2。圖2所示之第二像素P2可運作為一個或二個像素。
開口區AG可設置在第二區域A2中之第二像素P2之間。外部光線可透過開口區AG引入光學裝置中。開口區AG可設計成使光線可以最小損失入射。在一範例中,開口區AG可各由透明絕緣材料所製成,而不含子像素及/或金屬線路。開口區AG之形狀雖繪示成圓形,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開口區AG可設計成各種形式,例如圓形、橢圓形、多邊形或其他形狀。
為了提高光穿透率,可從開口區AG移除金屬材料。在此情況下,用於驅動子像素的元件及電極/線路可設置在開口區AG之外側。然而,本揭露不必以此為限,金屬電極材料可保留在開口區AG之局部區域中。
圖3A及圖3B係用於描述透過第二區域拍攝之影像之分析的圖。
發明人發現在如圖2所示設置子像素及開口區之結構中發生的問題。其中一者係以傳統方式處理藉由光學裝置透過第二區域A2採集之影像資料據實屬困難。在如圖2所示之結構的情況下,光學裝置透過第二區域接收光線時之區域可如圖3A所繪示。在圖3A中,繪示光線的總量幾乎透過開口區AG接收,而幾乎無光線透過其他區域(在其中設置有構成子像素之元件的區域)接收。發明人發現的問題在於,當僅透過特定區域(預定的開口區)接收光線時,即使所接收之光線的總量足夠,所拍攝之影像的品質仍不足以符合特定水準。
一般光學透鏡的調變轉換函數(MTF)曲線具有類似在圖3B中之虛線的形狀。此意謂在其中有許多遮光物集中而因此遮光的部分中採集到少量資料,而反之,在其中遮光物極少而因此有大量光線入射的部分中採集到大量資料。在此情況下,已知有許多用於輕易處理所採集之影像資料的技術。
然而,在如圖3A中之條件下收集之影像資料的MTF曲線係如圖3B所繪示。在圖3B中,與光學透鏡本身之MTF曲線相比,影像資料之MTF曲線具有驟降點(谷狀),而因此難以優異執行影像處理。亦即可看出,在具有上述形狀之MTF曲線中,由於採集之資料量並非沿遮光圖案(子像素之密度)恆定改變,故難以執行資料處理。尤其,當在預期要採集大量資訊之位置(曲線驟降的位置)所採集到資料量非常少時,則在處理所採集之影像時,產生雜訊或失真的可能性增加。
此被認為係因僅透過有限的開口區引入外部光線而發生的現象。因此,本揭露之發明人設計了更為有利於影像資料之收集及處理的影像拍攝區域之配置結構。
圖4A至圖4E係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像素之配置的平面圖。
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包含在其上顯示影像之有效區域AA以及在有效區域AA周圍的非有效區域NA。非有效區域NA不顯示影像,且可包含與有效區域AA之元件相關聯的周邊元件(閘極驅動器、電源線及其他)。
有效區域AA包含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如在圖1中所描述,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二者皆在其上顯示影像。顯示裝置可更包含在對應第二區域A2之位置的光學感測器(例如攝影機)。
子像素可依據用途以相異的方式設置在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中。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子像素SP11、第一子像素SP21及第一子像素SP31可以第一密度PPI_1設置在第一區域A1中,第二子像素SP12、第二子像素SP22及第二子像素SP32可以小於第一密度PPI_1之第二密度PPI_2設置在第二區域A2中。亦即,PPI_1>PPI_2。於此,第一區域A1稱為高解析度區域,第二區域A2可稱為低解析度。作為增加藉由光學感測器透過對應區域收集之光量的一種方法,係將有效區域中之多個子像素的密度(解析度)設計成相異。
第二區域A2可包含在其中設置有用以驅動第二子像素之元件的多個子像素區SP1、子像素區SP2及子像素區SP3,以及在其中不設置用以驅動第二子像素之元件的開口區AG。於此,子像素區SP1、子像素區SP2及子像素區SP3之各者意謂在其中設置有用以驅動各子像素之元件的區域。圖4A至圖4E之實施例亦具有位在子像素區SP1、子像素區SP2及子像素區SP3之間的穿透區域,而與圖2之實施例相異。舉例而言,多個子像素區之各者可與沿第一方向(例如x方向)相鄰的另一子像素區以允許光線穿透之程度的預定間隔(例如大於或等於9 μm)相間隔開。亦即,一個子像素區(例如「SP2」)與位在其兩側之子像素區(例如「SP1」及「SP3」)之各者以預定間隔相間隔開。位在相鄰子像素區之間的間隔可為穿透區域AG之寬度的8%至10%。
同時,在子像素區之間的空間中,除了最小限度必要的元件(例如沿x軸方向之連接線路)以外,可不設置任何元件。在一範例中,在多個子像素區之間的空間中,可僅存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線路,而可不存在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線路。如上所述,子像素區彼此以足夠的距離相間隔開,以藉由進一步分散光學感測器辨識入射光時所透過的區域來改善影像資料的特性。
聚集預定數量之子像素以形成一個(或二個或多個)像素,並且可在各像素(或子像素群組)之間提供開口區AG。反之,開口區AG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配置,並且像素或子像素群組位在開口區AG之間。在圖4A至圖4E中所示之單位群組之各包含「SP1」、「SP2」、「SP3」及「SP2」,且由開口區AG所圍繞。亦即,單位群組以在其之間的開口區AG彼此相間隔開。
因此,構成單位群組之多個子像素區SP1、子像素區SP2、子像素區SP3及子像素區SP2之多者可與另一子像素區沿第二方向(例如y軸方向)以在其之間的開口區AG相間隔開。舉例而言,第一單位群組P21可與第三單位群組P23沿第二方向以在其之間的開口區AG相間隔開。
此外,多個子像素區之另外多者可與另一子像素區沿第二方向相間隔開,且在其之間不具有開口區。當參照圖式進行描述時,在位於任意列中之單位群組之子像素區SP1、子像素區SP2、子像素區SP3及子像素區SP2中,位於內側之子像素區SP2或子像素區SP3與在下列或上列中之單位群組之各者之子像素區以在其之間的開口區AG相間隔開。此外,在位於任意列中之單位群組的子像素區SP1、子像素區SP2、子像素區SP3及子像素區SP2中,位於最外側之子像素區SP1或SP2可與在下列或上列中之單位群組之各者之子像素區S1或子像素區SP2相間隔開且在其之間不具有開口區AG。
在另外多個子像素區SP1、子像素區SP2、子像素區SP3及子像素區SP2之多者與另一子像素區之間沿第二方向的分隔距離,可大於在單位群組之多個子像素區SP1、子像素區SP2、子像素區SP3及子像素區SP2之間沿第一方向的分隔距離。
舉例而言,第一單位群組P21之第二子像素區SP2與第二單位群組P22之第一子像素區SP1沿第二方向相間隔開的距離d4,可大於在單位群組P21中之多個子像素區SP1、子像素區SP2、子像素區SP3及子像素區SP2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間隔開的距離d1a。
此外,在其之間不具有開口區AG之子像素區SP1、子像素區SP2、子像素區SP3及子像素區SP2之間沿第二方向的分隔距離,可大於在子像素區SP1、子像素區SP2、子像素區SP3及子像素區SP2之間沿第一方向的分隔距離。
在單位群組中,在其之間不具有開口區AG之子像素區之間沿第二方向的分隔距離,可大於在子像素區之間沿第一方向的分隔距離。
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間隔開之子像素區的至少多者,可位於直線上。在圖4A至圖4E之實施例中可看出,在單位群組之各者中之子像素區中,最外側的子像素區位在沿第二方向的一條直線L1上,亦即子像素區彼此些微重疊。如上所述,像素區域配置成在上下列之間彼此重疊,以具有增加在一個單位群組中之子像素區之間之間隔的優點。在圖4A至圖4E之實施例中,四個子像素區設置在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配置的開口區AG之間。亦即,圖4A至圖4E繪示在四個子像素區SP1、子像素區SP2、子像素區SP3及子像素區SP2形成一個單位群組之情況下的實施例。然而,圖4A至圖4E僅為示例性實施例,並且包含在一個單位群組中之子像素的類型可予以變化。
圖4A繪示在子像素區SP1、子像素區SP2、子像素區SP3及子像素區SP2之間的間隔實質上恆定的實施例。在圖4A所示之配置結構中,光學感測器亦可透過子像素區SP1、子像素區SP2及子像素區SP3之間的空間接收光線。因此,在圖4A所示之配置結構中,與圖2之結構相比,光線接收區域可具有各種分布,可更為穩定地獲得影像資料。
圖4B繪示在子像素區SP1、子像素區SP2、子像素區SP3及子像素區SP2之間的間隔並非恆定的實施例。在圖4B之實施例中,四個子像素區在兩群集(bundle)之間具有較大的間隔。亦即,四個子像素區劃分成在一側上包含二個子像素區(例如「SP1」及「SP2」)的第一群組及在另一側上包含二個子像素區(例如「SP3」及「SP2」)的第二群組。第一群組與第二群組之間的間隔D2b大於在第一群組中之子像素區(例如「SP1」及「SP2」)之間的間隔D1b或在第二群組中之子像素區(例如「SP2」及「SP3」)之間的間隔D3b。
圖4C繪示在四個子像素區中任意二個子像素區SP1及子像素區SP2以小於其餘二個子像素區SP3與子像素區SP2之間之間隔的間隔彼此相鄰的實施例。亦即,在任意二個相鄰子像素區之間的分隔距離D1c相對較小,並且在其餘二個子像素區之間的分隔距離D3c及在任意二個相鄰子像素區之群集與相鄰子像素區之間的分隔距離D2c大於分隔距離D1c。在此情況下,二個子像素區的群集可具有各種選擇,如在左側的二個、在右側的二個或中間的二個。此外,子像素區之配置形式在整個第二區域A2中可實質上恆定,並且可以開口區AG為基準水平及/或垂直對稱。
圖4D及圖4E繪示在子像素區中任意三個子像素區SP1、子像素區SP2及子像素區SP3以小於與其餘一個子像素區SP2之間隔的間隔彼此相鄰的實施例。亦即,四個子像素區劃分成在一側上包含三個子像素區的第一群組及在另一側上包含其餘一個子像素區的第二群組,並且第一群組與第二群組之間的間隔D1d及D1e大於在第一群組中之子像素區之間的間隔D2d、D3d、D2e及D3e。此時,可將三個子像素的群集選擇為在左側的三個或在右側的三個。此外,如圖4D所示,子像素區之配置形式在整個第二區域A2中可實質上恆定,或者如圖4E所示。可以開口區AG為基準水平對稱。
當參照所有上述實施例進行描述時,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例如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在其中多個子像素形成一個像素的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可具有在其中設置有第一像素的第一區域以及在其中以低於第一區域之密度設置有第二像素的第二區域。於此,第一像素及第二像素之各者包含多個子像素。第二區域可包含在第二像素之間的第一穿透區域AG以及在形成第二像素之子像素之間的第二穿透區域。
同時,顯示裝置包含位在對應第二區域的光學感測器。光學感測器可透過第二區域拍攝影像。於此,與如圖2所示在設置於第二區域中之子像素之間不存在穿透區域的顯示裝置相比,光學感測器用以透過第二區域收集更均勻的影像資料。亦即,與圖2所示之實施例相比,藉由圖4A至圖4E所示之各種實施例獲得的影像資料因MTF曲線的變化小而具有較佳的品質。
圖5A及圖5B係用於描述根據圖4A至圖4E之實施例透過第二區域拍攝之影像之分析的圖。
參照圖5A可看出,除了開口區以外,還透過子像素區接收光線。在上述條件下收集之影像資料的MTF曲線係如圖5B所示。可確認與3B相比,在圖5B之MTF曲線中,谷狀的驟降點減少,或者下降幅度減少。
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能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具有設置在有效區域中之光學裝置之改良的性能。因此,配備有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光學裝置的顯示裝置能具有改良的美觀性及功能性。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效果不以於上示例之內容為限,而在本說明書中包含更多種效果。
儘管於上已參照所附圖式詳細描述本揭露之實施例,但本揭露不必以此等實施例為限,並且可在不脫離本揭露之技術精神的情況下進行各種改變及修改。因此,於此揭露之實施例被認為係描述性,而非限制本揭露之技術精神,並且本揭露之技術精神的範疇不以此等實施例為限。本揭露之各種實施例的特徵能部分或全部彼此接合或組合,並且能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以各種方式技術性連鎖及操作,並且示例性實施例能獨立實施或彼此關聯實施。
本揭露之範疇應由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以及此等申請專利範圍所賦予之均等物的全部範圍所解釋。
100:顯示裝置
210:光學感測器
220:光學感測器
A1:第一區域
A2:第二區域
AA:有效區域
AG:開口區
d1a:距離
D1b:間隔
D1c:分隔距離
D1d:間隔
D1e:間隔
D2b:間隔
D2c:分隔距離
D2d:間隔
D2e:間隔
D3b:間隔
D3c:分隔距離
D3d:間隔
D3e:間隔
d4:距離
L1:直線
NA:非有效區域
P2:第二像素
P21:第一單位群組
P22:第二單位群組
P23:第三單位群組
SP1:子像素區
SP11:第一子像素
SP12:第二子像素
SP2:子像素區
SP21:第一子像素
SP22:第二子像素
SP3:子像素區
SP31:第一子像素
SP32:第二子像素
藉由參照所附圖式詳細描述本揭露之示例性實施例,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本揭露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將變得更為清晰。
圖1係繪示可包含在電子裝置中之示例性顯示裝置的圖。
圖2係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第二區域的平面圖。
圖3A及圖3B係用於描述透過第二區域拍攝之影像之分析的圖。
圖4A至圖4E係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像素之配置的平面圖。
圖5A及圖5B係用於描述根據圖4A至圖4E之實施例透過第二區域拍攝之影像之分析的圖。
A2:第二區域
AG:開口區
d1a:距離
d4:距離
L1:直線
P21:第一單位群組
P22:第二單位群組
P23:第三單位群組
SP1:子像素區
SP2:子像素區
SP3:子像素區
Claims (10)
-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區域,設置有以一第一密度設置的多個第一子像素;以及一第二區域,設置有以小於該第一密度之一第二密度設置的多個第二子像素;其中,該第二區域包含多個子像素區及一開口區,在該些子像素區中設置有用以驅動該些第二子像素的多個元件,在該開口區中不設置用以驅動該些第二子像素的該些元件,該些子像素區形成一單位群組,在該單位群組內的該些子像素區相間隔開,且在該單位群組內的該些子像素區之間的多個間隔之至少其中一者與其他者具有不同大小。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各該子像素區與沿一第一方向相鄰的另一該子像素區以允許光線穿透之程度的一預定間隔相間隔開,位在該些子像素區之間的空間的多個線路僅沿該第一方向和相交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之其中一者延伸。
-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子像素區之一些該子像素區在該第二方向上與另一該子像素區相間隔開且在其之間具有該開口區。
- 如請求項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子像素區之另一些該子像素區在該第二方向與另一該子像素區相間隔開且在其之間不具有該開口區。
- 如請求項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該些子像素區之所述該另一些該子像素區與另一該子像素區之間沿該第二方向的一分隔距離,大於在一單位群組之該些子像素區之間沿該第一方向的一分隔距離。
- 如請求項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沿該第二方向彼此相間隔開之該些子像素區之至少一些該子像素區位在一直線上。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該些子像素區之間的空間中,不存在沿該第一方向延伸的線路,而僅存在沿該第二方向延伸的該些線路。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各該子像素區以及與其相鄰之另一該子像素區之間沿該第一方向的一分隔距離係大於或等於9微米(μm)。
- 如請求項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子像素區之其中四個該子像素區設置在沿該第一方向或該第二方向配置的多個開口區之間。
- 如請求項9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四個子像素區劃分成在一側上包含二個該子像素區的一第一群組及在另一側上包含二個該子像素區的一第二群組;而且在該第一群組與該第二群組之間的一間隔係大於在該第一群組或該第二群組中之該些子像素區之間的一間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200080523A KR20220001967A (ko) | 2020-06-30 | 2020-06-30 | 표시 장치 |
KR10-2020-0080523 | 2020-06-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24722A true TW202324722A (zh) | 2023-06-16 |
Family
ID=789900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23989A TWI797657B (zh) | 2020-06-30 | 2021-06-30 | 顯示裝置 |
TW112107046A TW202324722A (zh) | 2020-06-30 | 2021-06-30 | 顯示裝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23989A TWI797657B (zh) | 2020-06-30 | 2021-06-30 | 顯示裝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408164A1 (zh) |
KR (1) | KR20220001967A (zh) |
CN (1) | CN113871425A (zh) |
TW (2) | TWI79765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20060048A (ko) * | 2020-11-02 | 2022-05-1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20240057808A (ko) | 2022-10-25 | 2024-05-0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패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30007746A (ko) * | 2011-07-11 | 2013-01-2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화소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패널 |
WO2019062236A1 (zh) * | 2017-09-30 | 2019-04-04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屏、显示屏驱动方法及其显示装置 |
US10985231B2 (en) * | 2018-08-10 | 2021-04-20 |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Display device |
CN110444125B (zh) * | 2019-06-25 | 2022-03-08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显示屏、终端 |
CN114999324B (zh) * | 2019-06-29 | 2023-09-19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2786645B (zh) * | 2019-11-07 | 2023-09-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CN112838103B (zh) * | 2019-11-22 | 2022-07-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1261689A (zh) * | 2020-02-07 | 2020-06-0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
CN111402743A (zh) * | 2020-03-24 | 2020-07-10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4582949B (zh) * | 2020-05-29 | 2025-03-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KR102448029B1 (ko) * | 2020-06-11 | 2022-09-2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
2020
- 2020-06-30 KR KR1020200080523A patent/KR20220001967A/ko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6-25 US US17/359,259 patent/US2021040816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6-28 CN CN202110718177.5A patent/CN113871425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6-30 TW TW110123989A patent/TWI797657B/zh active
- 2021-06-30 TW TW112107046A patent/TW202324722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408164A1 (en) | 2021-12-30 |
TWI797657B (zh) | 2023-04-01 |
CN113871425A (zh) | 2021-12-31 |
TW202203485A (zh) | 2022-01-16 |
KR20220001967A (ko) | 2022-0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27368B (zh) |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 |
US10996806B2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 |
US9864447B2 (en) | Ultra high resolution flat panel display having in-cell type touch sensor | |
JP5357723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一体型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 |
TWI797657B (zh) | 顯示裝置 | |
US11195888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1181762B2 (en) | Display device | |
KR20130122883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13540174A (zh) | 显示装置 | |
KR20210078129A (ko) | 표시 장치 | |
US8355087B2 (en) | Pixel array substrate, conductive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 |
US20230043343A1 (en) | Touch detec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20200097832A (ko) | 표시장치 | |
CN113161391B (zh) | 显示装置 | |
TWI830424B (zh) | 電子裝置 | |
GB2594117A (en) | Display device | |
KR20200109400A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2151578B (zh) | 显示装置 | |
JP2024099488A (ja) |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KR20210102562A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6209320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5904115A (zh) | 触摸检测器件、包括其的显示装置和制造其的方法 | |
JP6952239B2 (ja) | 表示装置 | |
JP2021043373A (ja) | 表示装置 | |
CN221829382U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