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2316174A - 圖像生成單元與抬頭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圖像生成單元與抬頭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6174A
TW202316174A TW110148660A TW110148660A TW202316174A TW 202316174 A TW202316174 A TW 202316174A TW 110148660 A TW110148660 A TW 110148660A TW 110148660 A TW110148660 A TW 110148660A TW 202316174 A TW202316174 A TW 2023161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eam
image
light
imaging surface
incid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8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士逸
Original Assignee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6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6174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一種圖像生成單元,包括顯示面板、第一照明系統以及第二照明系統。顯示面板具有相鄰設置且位在同一平面的第一成像面與第二成像面。第一照明系統用以提供第一光束,第一光束以第一入射角入射第一成像面,第一成像面將第一光束轉換成第一影像光束。第二照明系統用以提供第二光束,第二光束以第二入射角入射第二成像面,第二成像面將所第二光束轉換成第二影像光束。其中第一光束入射第一成像面的傳遞路徑與第二光束入射第二成像面的傳遞路徑彼此不相交,第一影像光束以及第二影像光束以不同的出光角度離開顯示面板。

Description

圖像生成單元與抬頭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圖像生成單元與抬頭顯示裝置。
抬頭顯示器 (head-up display,HUD)廣泛用於飛機、陸地車輛、零售店櫥窗,以向使用者呈現疊加在周圍環境上的信息。許多車輛內建的抬頭顯示器具有圖像生成單元(Picture Generation Unit,PGU)與成像模組。成像模組將圖像生成單元所產生的訊息影像投射到擋風玻璃外,以使駕駛人在行駛時,不需低頭觀看儀表板或導航器,即可看到車內資訊系統所提供之行車資訊。
目前抬頭顯示器的技術架構,單一圖像生成單元僅可以提供單一個視場(field of view,FOV)並產生單一個虛像畫面,使抬頭顯示器能顯示的資訊受到較多的限制。因此,以目前技術,如需要達成一個能夠同時提供兩個視場與兩個虛像畫面的抬頭顯示器系統,必須使用兩組圖像生成單元,這將使抬頭顯示器系統體積變得較大。此外,由於抬頭顯示器系統需要兩組圖像生成單元,因此會增加抬頭顯示器系統所需的元件數量及生產成本。
“先前技術”段落只是用來幫助了解本發明內容,因此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可能包含一些沒有構成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道的習知技術。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不代表該內容或者本發明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問題,在本發明申請前已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曉或認知。
本發明提供一種圖像生成單元與抬頭顯示裝置,以單一圖像生成單元同時設置兩個成像面。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圖像生成單元,包括:一顯示面板、一第一照明系統以及一第二照明系統,其中所述顯示面板具有相鄰設置且位在同一平面的一第一成像面與一第二成像面;所述第一照明系統用以提供一第一光束,所述第一光束以第一入射角入射所述顯示面板的所述第一成像面,所述第一成像面將所述第一光束轉換成一第一影像光束;以及所述第二照明系統用以提供一第二光束,所述第二光束以第二入射角入射所述顯示面板的所述第二成像面,所述第二成像面將所述第二光束轉換成一第二影像光束,其中所述第一光束入射所述第一成像面的傳遞路徑與所述第二光束入射所述第二成像面的傳遞路徑彼此不相交,所述第一影像光束以及所述第二影像光束以不同的出光角度離開所述顯示面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入射角與所述第二入射角分別具有不同的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照明系統包括:一第一光源、一準直透鏡、以及一光傳遞組件,其中所述第一光束從所述第一光源發出並依序經由所述準直透鏡以及所述光傳遞組件入射所述第一成像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照明系統的所述光傳遞組件包括一反射鏡,所述反射鏡配置於所述第一照明系統與所述第二照明系統之間,用以使所述第一光束入射所述第一成像面的傳遞路徑與所述第二光束入射所述第二成像面的傳遞路徑彼此不相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光源所發出的所述第一光束依序經由所述準直透鏡、所述光傳遞組件以及所述反射鏡,並被所述反射鏡反射至所述第一成像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光源為一個或多個發光元件,所述發光元件為發光二極體或雷射二極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照明系統包括:一第二光源、一準直透鏡、以及一光傳遞組件,其中所述第二光源發出所述第二光束,經由所述準直透鏡以及所述光傳遞組件入射所述第二成像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光源為一個或多個發光元件,所述發光元件為發光二極體或雷射二極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所述顯示面板為液晶顯示面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圖像生成單元,更包括:一擴散元件,配置於所述顯示面板上,且位於所述第一光束入射所述第一入射面的所述傳遞路徑與所述第二光束入射所述第二入射面的所述傳遞路徑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所述擴散元件配置於所述顯示面板的入光面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圖像生成單元,更包括:一第一擴散元件,配置於所述顯示面板的所述第一成像面上;一第二擴散元件,配置於所述顯示面板的所述第二成像面上,其中所述第一擴散元件以及所述第二擴散元件具有不同的擴散能力,所述第一光束經由所述第一擴散元件後傳遞至所述第一成像面,所述第二光束經由所述第二擴散元件後傳遞至所述第二成像面。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抬頭顯示裝置,用於投射一第一影像光束以及一第二影像光束至一目標元件上,包括:一圖像生成單元,所述圖像生成單元包括:一顯示面板、一第一照明系統以及一第二照明系統;其中,所述顯示面板具有相鄰設置且位在同一平面的第一成像面與第二成像面;所述第一照明系統用以提供第一光束,所述第一光束以第一入射角入射所述顯示面板的所述第一成像面,所述第一成像面將所述第一光束轉換成所述第一影像光束;以及所述第二照明系統用以提供第二光束,所述第二光束以第二入射角入射所述顯示面板的所述第二成像面,所述第二成像面將所述第二光束轉換成所述第二影像光束;其中所述第一光束入射所述第一成像面的傳遞路徑與所述第二光束入射所述第二成像面的傳遞路徑不相交,所述第一影像光束以及所述第二影像光束以不同的出光角度離開所述顯示面板;一影像傳遞模組,用以將來自所述圖像生成單元的所述第一影像光束與所述第二影像光束傳遞至所述目標元件上,以分別形成一第一虛像及一第二虛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虛像與所述第二虛像具有不同的影像信息且相對於所述目標元件具有不同的成像距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第一影像光束與所述第二影像光束在所述影像傳遞模組中具有不同的傳遞距離,所述影像傳遞模組包括一曲面鏡。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照明系統包括:一第一光源、一準直透鏡、以及一光傳遞組件,其中所述第一光束從所述第一光源發出並依序經由所述準直透鏡以及所述光傳遞組件入射所述第一成像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照明系統的所述光傳遞組件包括一反射鏡,所述反射鏡配置於所述第一照明系統與所述第二照明系統之間,用以使所述第一光束入射所述第一成像面的傳遞路徑與所述第二光束入射所述第二成像面的傳遞路徑彼此不相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光源所發出的所述第一光束依序經由所述準直透鏡、所述光傳遞組件以及所述反射鏡,並被所述反射鏡反射至所述第一成像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照明系統包括:一第二光源、一準直透鏡、以及一光傳遞組件,其中所述第二光源發出所述第二光束,經由所述準直透鏡以及所述光傳遞組件入射所述第二成像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的抬頭顯示裝置,其中圖像生成單元更包括:一第一擴散元件,配置於所述顯示面板的所述第一成像面上;以及一第二擴散元件,配置於所述顯示面板的所述第二成像面上,其中所述第一擴散元件以及所述第二擴散元件具有不同的擴散能力,所述第一光束經由所述第一擴散元件後傳遞至所述第一成像面,所述第二光束經由所述第二擴散元件後傳遞至所述第二成像面。
基於上述,使用此圖像生成單元架構,透過照明系統與光傳遞組件的設計,可以達到以一個圖像生成單元同時提供照明光束至兩個成像面的功能,其兩個成像面均有可單獨提供各自成像面的照明系統,使其兩個成像面的照明系統可以有較好的效率表現。因此,圖像生成單元與抬頭顯示裝置的整體架構具有體積較小、功耗較少、成本較少等優點。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一種圖像生成單元的示意圖。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一種抬頭顯示裝置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及圖2,抬頭顯示裝置200的圖像生成單元100提供第一影像光束I1與第二影像光束I2,並將第一影像光束I1以及第二影像光束I2投射至目標元件220。在本實施例中,抬頭顯示裝置200例如是使用在汽車等交通工具上,例如安裝於汽車的儀表板下方。目標元件220例如是汽車的擋風玻璃。第一影像光束I1及第二影像光束I2藉由目標元件220反射至觀看者(例如是交通工具之駕駛)的眼睛E,使觀看者於目標元件220(擋風玻璃)前方觀看到具有不同成像距離及不同行車資訊的第一虛像VM1及第二虛像VM2。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一種圖像生成單元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圖像生成單元100包括顯示面板150、第一照明系統110以及第二照明系統130。顯示面板150包括相鄰設置的第一成像面152及第二成像面154,用以分別對應第一照明系統110及第二照明系統130,且第一成像面152及第二成像面154位於顯示面板150的同一平面上,以分別提供不同或相關的影像訊息。
如圖1所示,第一照明系統110用以提供第一光束L1,顯示面板150的第一成像面152位於第一光束L1的傳遞路徑上。第一光束L1以第一入射角θ1i入射顯示面板150的第一成像面152,第一成像面152將第一光束L1轉換成第一影像光束I1。第二照明系統130用以提供第二光束L2,顯示面板150的第二成像面154位於第二光束L2的傳遞路徑上,第二光束L2以第二入射角θ2i入射顯示面板150的第二成像面154,第二成像面154將第二光束L2轉換成第二影像光束I2。
如圖1所示,第一照明系統110包括第一光源112、準直透鏡114、以及光傳遞組件120。第一照明系統110的第一光源112發出第一光束L1,第一光束L1依序經由準直透鏡114以及光傳遞組件120入射顯示面板150的第一成像面152。
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一光束L1可為單色光或多色光,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一照明系統110的第一光源112為一個或多個發光元件。發光元件的數量可依需求決定,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制。根據一些實施例,發光元件為發光二極體或雷射二極體,或其他具有類似性質的元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第一照明系統110的準直透鏡114位於來自第一光源112的第一光束L1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第一光束L1準直化。根據一些實施例,準直透鏡114使準直化後的第一光束L1的發散角度小於1 °,但也可依系統需求而為其他合適角度,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如圖1所示,第一照明系統110的光傳遞組件120包括透鏡122、透鏡124與反射鏡126。在本實施例中,光傳遞組件120的透鏡數量為2個、反射鏡數量為1個,但透鏡與反射鏡的數量也可以依系統需求而為其他合適數量,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第一光源112所發出的第一光束L1依序經過準直透鏡114、透鏡122、透鏡124以及反射鏡126,並被反射鏡126反射至顯示面板150的第一成像面152。藉由調整第一光源112、準直透鏡114、與光傳遞組件120的配置,特別是反射鏡126的角度,可以調整第一光束L1入射第一成像面152的入光角度為第一入射角θ1i。本實施例中反射鏡126為平面反射鏡。在其他實施例中,光傳遞組件120的光學元件也可以具有其他組合與排列方式,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如圖1所示,第二照明系統130包括第二光源132、準直透鏡134、以及光傳遞組件140。第二照明系統130的第二光源132發出第二光束L2,第二光束L2依序經由準直透鏡134以及光傳遞組件140入射顯示面板150的第二成像面154。
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二光束L2可為單色光或多色光,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二光束L2可為與第一光束L1相同的色光,也可為與第一光束L1不同的色光,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二光源132為一個或多個發光元件。發光元件的數量可依需求決定,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制。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二光源132的發光元件的數量可與第一光源112的發光元件的數量相同或不相同,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根據一些實施例,發光元件為發光二極體或雷射二極體,或其他具有類似性質的元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第二照明系統130的準直透鏡134位於來自第二光源132的第二光束L2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第二光束L2準直化。根據一些實施例,準直透鏡134使準直化後的第二光束L2的發散角度小於1 °,但也可依系統需求而為其他合適角度,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如圖1所示,第二照明系統130的光傳遞組件140包括透鏡142、反射鏡144與透鏡146。在本實施例中,光傳遞組件140的透鏡數量為2個、反射鏡數量為1個,但透鏡與反射鏡的數量也可以依系統需求而為其他合適數量,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第二光源132所發出的第二光束L2依序經過準直透鏡134、透鏡142、反射鏡144以及透鏡146,並入射顯示面板150的第二成像面154。藉由調整第二光源132、準直透鏡134、與光傳遞組件140的配置,可以調整第二光束L2入射第二成像面154的入光角度為第二入射角θ2i。在其他實施例中,光傳遞組件140的光學元件也可以具有其他組合與排列方式,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第一光束L1入射第一成像面152的傳遞路徑與第二光束L2入射第二成像面154的傳遞路徑彼此不相交,且第一影像光束I1以及第二影像光束I2分別以第一出光角θ1o與第二出光角θ2o離開顯示面板150。其中第一出光角θ1o與第二出光角θ2o是第一光束L1與第二光束L2離開顯示面板150的方向與法線N的夾角。
由於第一光束L1入射第一成像面152的第一入射角θ1i與第二光束L2入射第二成像面154的第二入射角θ2i不同,因此第一光束L1與第二光束L2的光路可能會造成干涉,使部分第一光束L1入射至第二成像面154或是使部分第二光束L2入射至第一成像面152,進而使後續影像產生不必要的雜光及鬼影。
因此,如圖1所示,第一照明系統110的光傳遞組件120的反射鏡126配置於第一照明系統110與第二照明系統130之間,用以使第一光束L1入射第一成像面152的傳遞路徑與第二光束L2入射第二成像面154的光路徑彼此不相交。其中反射鏡126例如透過固定於抬頭顯示器的殼體(未繪示)而設置於兩個照明系統之間,更詳細的說明,反射鏡126例如配置於顯示面板150的一側,且依據實際光路而可相對於顯示面板150傾斜,使第一光束L1以第一入射角θ1i入射顯示面板150的第一成像面152。藉由反射鏡126的配置,可以有效的阻隔第一光束L1與第二光束L2於第一成像面152及第二成像面154在光路上產生的干涉,並且也同時提供第一照明系統110的反射鏡配置,以滿足第一成像面152所需的第一照明系統110所發出之第一光束L1的第一入光角θ1i的限制。
根據一些實施例,反射鏡126的反射面可反射第一光束L1,反射鏡126的另一面,也就是反射面的相對面,具有吸光元件,以吸收入射反射鏡的第二光束L2,以避免第二光束L2在光路徑中所產生的雜散光進入第一光束L1的光路徑或是進入顯示面板150的第一成像面152。
根據一些實施例,顯示面板150為液晶顯示面板150,或其他具有類似功能的元件,而顯示面板150的第一成像面152及第二成像面152例如提供不同的影像信息,使第一影像光束I1與第二影像光束I2所形成的第一虛像VM1及第二虛像VM2可呈現不同的行車資訊。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一影像光束I1所形成的第一虛像VM1可包括固定的行車資訊,如車速、油量、里程數、速限,第二影像光束I2所形成的第二虛像VM2可包括配合路況的行車資訊,如左右轉符號、地標資訊、警示符號等,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圖像生成單元100更包括擴散元件160,且擴散元件160位於第一光束L1入射第一成像面152的光路徑與第二光束L2入射第二成像面154的光路徑上。擴散元件160配置於顯示面板150的入光面上。根據一些實施例,圖像生成單元100也可不包括擴散元件160,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如圖1所示,擴散元件160包括第一擴散元件162與第二擴散元件164。第一擴散元件162對應顯示面板150的第一成像面152,配置於顯示面板150的第一成像面152上,第一光束L1經由第一擴散元件162後傳遞至第一成像面152。第二擴散元件164對應顯示面板150的第二成像面154,配置於顯示面板150的第二成像面154上,第二光束L2經由第二擴散元件164後傳遞至第二成像面154。藉由第一擴散元件162與第二擴散元件164,可分別提高通過第一擴散元件162的第一光束L1與通過第二擴散元件164的第二光束L2的均勻度及品質。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一擴散元件162以及第二擴散元件164依據實際需求而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霧度以產生相同或不同的擴散能力。另外,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擴散元件162可例如配置於第一光源112及顯示面板150的第一成像面152之間,第二擴散元件164可例如配置於第二光源132及顯示面板150的第二成像面154之間。
如圖1所示的圖像生成單元100,藉由兩個照明系統,可與具有兩個成像面的單一個顯示面板150同時產生兩個不同的影像光束,並且可以有效縮小圖像生成單元大小與降低成本。而藉由設置反射鏡126,可以使第一光束L1與第二光束L2的傳遞路徑不相交,避免第一光束L1與第二光束L2的干擾。在一些實施例中,照明系統的數量可以大於兩組,成像面數目也可以大於兩個,以產生更多虛像影像。
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一種抬頭顯示裝置的示意圖。為簡化圖式,第一影像光束I1、第二影像光束I2僅示出沿光軸的行進方向。
如圖2所示,抬頭顯示裝置200包括圖像生成單元100、影像傳遞模組210與目標元件220。抬頭顯示裝置200用於將圖像生成單元100所發出的第一影像光束I1以及第二影像光束I2投射至目標元件220上。第一影像光束I1及第二影像光束I2藉由目標元件220反射至觀看者的眼睛E,使觀看者於目標元件220前方觀看到具有不同成像距離及不同影像信息的第一虛像VM1及第二虛像VM2。
抬頭顯示裝置200的影像傳遞模組210,用以將來自圖像生成單元100的第一影像光束I1與第二影像光束I2傳遞至目標元件220上,以分別形成第一虛像VM1及第二虛像VM2。
如圖2所示,來自圖像生成單元100的第一影像光束I1及第二影像光束I2以不同的第一出光角θ1o與第二出光角θ2o離開圖像生成單元100的顯示面板150,並入射至影像傳遞模組210。如圖2所示,影像傳遞模組210包括成像鏡組212、成像鏡組214與曲面鏡216,其中成像鏡組212及成像鏡組214分別位於第一影像光束I1及第二影像光束I2的傳遞路徑上。影像傳遞模組210所具有的透鏡數量與位置可依需求加以調整,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如圖2所示,成像鏡組212例如具有一個反射鏡,成像鏡組214例如具有一個反射鏡,第一影像光束I1離開圖像生成單元100後,經反射鏡(成像鏡組212)反射後入射曲面鏡216。第二影像光束I2離開圖像生成單元100後,經反射鏡(成像鏡組214)反射後入射曲面鏡216。由於抬頭顯示裝置200只配置一個顯示面板150,因此,第一光束L1及第二光束L2分別以相對於顯示面板150的法線N的第一入射角θ1i及第二入射角θ2i入射至其所對應之成像面152、154。進而第一影像光束I1以及第二影像光束I2分別以相對於顯示面板150的法線N的第一出光角θ1o與第二出光角θ2o離開,且藉由上述的角度設計,才能使從同一個顯示面板150出射的第一影像光束I1以及第二影像光束I2分別傳遞至其所對應的成像鏡組212、214。
根據一些實施例,曲面鏡216可以是自由曲面反射鏡(free-form mirror),但並不以此為限。曲面鏡216用以接收來自成像鏡組212的第一影像光束I1及來自成像鏡組214的第二影像光束I2。第一影像光束I1及第二影像光束I2分別被曲面鏡216傳遞至目標元件220,以對應形成第一虛像VM1及第二虛像VM2。由於第一影像光束I1及第二影像光束I2從顯示面板150出射後於影像傳遞模組210中的傳遞距離不同,使第一虛像VM1與第二虛像VM2相對於目標元件220具有不同的成像距離。更詳細地說明,經由影像傳遞模組210,第一影像光束I1從圖像生成單元100至其所形成之第一虛像VM1之位置的光程大於第二影像光束I2從圖像生成單元100至其所形成之第二虛像VM2的位置的光程。而於其他實施例中,成像鏡組212例如具有多個反射鏡,成像鏡組214例如具有多個反射鏡,且成像鏡組212及成像鏡組214的反射鏡數量可不同,只要能達到使第一影像光束I1及第二影像光束I2於影像傳遞模組210中的傳遞距離不同,本發明不加以限制反射鏡的數量。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抬頭顯示裝置的示意圖。為簡化圖式,第一影像光束I1、第二影像光束I2僅示出沿光軸的行進方向。且圖3的抬頭顯示裝置300與圖2的抬頭顯示裝置200相似,其主要差異如下。在本實施例中,抬頭顯示裝置300更包括光學元件230,位於圖像生成單元100與成像鏡組212與成像鏡組214之間。
當第一影像光束I1與第二影像光束I2的光路在抬頭顯示裝置的光路中互相干涉時,會使使用者的眼睛E看到雜光。同時,也可能在第一虛像VM1中看到部分第二虛像VM2的畫面,或是在第二虛像VM2中看到部分第一虛像VM1的畫面。為避免第一影像光束I1與第二影像光束I2在抬頭顯示裝置200的成像系統上互相干涉,圖像生成單元100以反射鏡126將生成第一影像光束I1的第一光束L1與生成第二影像光束I2的第二光束L2的光路進行阻隔。由於抬頭顯示裝置的結構設計,第一影像光束I1與第二影像光束I2離開圖像生成單元100的出光角度有可能使第一影像光束I1與第二影像光束I2互相干涉。因此抬頭顯示裝置300所配置的光學元件230用以分隔第一影像光束I1與第二影像光束I2,使第一影像光束I1不會進入成像鏡組214,使第二影像光束I2不會進入成像鏡組212,以確保第一虛像VM1與第二虛像VM2中不會有彼此干涉的雜光出現,增加成像品質。
根據一些實施例,光學元件230的材料為具有吸光特性的材料。且光學元件230可以隨成像系統設計改變而變化其位置或形狀,以達到分隔第一影像光束I1與第二影像光束I2的目的。本發明並不對光學元件230的位置或形狀加以限制。
根據另一些實施例,光學元件230也可以是具有偏振光特性的材料,例如偏光片。只要第一影像光束I1或第二影像光束I2穿透光學元件230的角度與光學元件230的偏振方向之間的夾角為90度,也可以達到遮蔽第一影像光束I1與第二影像光束I2的雜光的效果。於本實施例中,光學元件230和反射鏡126分別配置於顯示面板150的相對兩側,且可鄰近顯示面板150配置。於圖3的實施例中,反射鏡126例如連接於顯示面板150上且位於兩個成像面之間,而光學元件230為鄰近顯示面板150配置,只要能避免兩個光束或兩個影像光束相互干擾的設計,本發明加以限制。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圖像生成單元藉由兩組照明系統可以同時提供照明光束至一個顯示面板的兩個成像面。因此可以有效縮小圖像生成單元大小與降低成本,並且可以使抬頭顯示裝置所顯示兩個虛像具有更好的成像品質。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00:圖像生成單元 110:第一照明系統 112:第一光源 114、134:準直透鏡 120、140:光傳遞組件 122、124、142、146:透鏡 126、144:反射鏡 130:第二照明系統 132:第二光源 150:顯示面板 152:第一成像面 154:第二成像面 160:擴散元件 162:第一擴散元件 164:第二擴散元件 200、300:抬頭顯示裝置 210:影像傳遞模組 212:成像鏡組 214:成樣鏡組 216:曲面鏡 220:目標元件 230:光學元件 E:眼睛 I1:第一影像光束 I2:第二影像光束 L1:第一光束 L2:第二光束 N:法線 VM1:第一虛像 VM2:第二虛像 θ1i:第一入射角 θ1o:第一出光角 θ2i:第二入射角 θ2o:第二出光角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一種圖像生成單元的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一種抬頭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抬頭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100:圖像生成單元
110:第一照明系統
112:第一光源
114、134:準直透鏡
120、140:光傳遞組件
122、124、142、146:透鏡
126、144:反射鏡
130:第二照明系統
132:第二光源
150:顯示面板
152:第一成像面
154:第二成像面
160:擴散元件
162:第一擴散元件
164:第二擴散元件
I1:第一影像光束
I2:第二影像光束
L1:第一光束
L2:第二光束
N:法線
θ1i:第一入射角
θ1o:第一出光角
92i:第二入射角
θ2o:第二出光角

Claims (20)

  1. 一種圖像生成單元,包括:一顯示面板、一第一照明系統以及一第二照明系統,其中 所述顯示面板具有相鄰設置且位在同一平面的一第一成像面與一第二成像面; 所述第一照明系統用以提供一第一光束,所述第一光束以第一入射角入射所述顯示面板的所述第一成像面,所述第一成像面將所述第一光束轉換成一第一影像光束;以及 所述第二照明系統用以提供一第二光束,所述第二光束以第二入射角入射所述顯示面板的所述第二成像面,所述第二成像面將所述第二光束轉換成一第二影像光束, 其中所述第一光束入射所述第一成像面的傳遞路徑與所述第二光束入射所述第二成像面的傳遞路徑彼此不相交,所述第一影像光束以及所述第二影像光束以不同的出光角度離開所述顯示面板。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圖像生成單元,其中所述第一入射角與所述第二入射角分別具有不同的角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圖像生成單元,其中所述第一照明系統包括:一第一光源、一準直透鏡、以及一光傳遞組件,其中所述第一光束從所述第一光源發出並依序經由所述準直透鏡以及所述光傳遞組件入射所述第一成像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圖像生成單元,其中所述第一照明系統的所述光傳遞組件包括一反射鏡,所述反射鏡配置於所述第一照明系統與所述第二照明系統之間,用以使所述第一光束入射所述第一成像面的傳遞路徑與所述第二光束入射所述第二成像面的傳遞路徑彼此不相交。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圖像生成單元,其中所述第一光源所發出的所述第一光束依序經由所述準直透鏡、所述光傳遞組件以及所述反射鏡,並被所述反射鏡反射至所述第一成像面。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圖像生成單元,其中所述第一光源為一個或多個發光元件,所述發光元件為發光二極體或雷射二極體。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圖像生成單元,其中所述第二照明系統包括:一第二光源、一準直透鏡、以及一光傳遞組件,其中所述第二光束從所述第二光源發出並依序經由所述準直透鏡以及所述光傳遞組件入射所述第二成像面。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圖像生成單元,其中所述第二光源為一個或多個發光元件,所述發光元件為發光二極體或雷射二極體。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圖像生成單元,其中所述顯示面板為液晶顯示面板。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圖像生成單元,更包括: 一擴散元件,配置於所述顯示面板上,且位於所述第一光束入射所述第一成像面的所述傳遞路徑與所述第二光束入射所述第二成像面的所述傳遞路徑上。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圖像生成單元,其中所述擴散元件配置於所述顯示面板的入光面上。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圖像生成單元,更包括: 一第一擴散元件,配置於所述顯示面板的所述第一成像面上; 一第二擴散元件,配置於所述顯示面板的所述第二成像面上,其中所述第一擴散元件以及所述第二擴散元件具有不同的擴散能力,所述第一光束經由所述第一擴散元件後傳遞至所述第一成像面,所述第二光束經由所述第二擴散元件後傳遞至所述第二成像面。
  13. 一種抬頭顯示裝置,用於投射一第一影像光束以及一第二影像光束至一目標元件上,包括: 一圖像生成單元,所述圖像生成單元包括:一顯示面板、一第一照明系統以及一第二照明系統;其中, 所述顯示面板具有相鄰設置且位在同一平面的第一成像面與第二成像面; 所述第一照明系統用以提供第一光束,所述第一光束以第一入射角入射所述顯示面板的所述第一成像面,所述第一成像面將所述第一光束轉換成所述第一影像光束;以及 所述第二照明系統用以提供第二光束,所述第二光束以第二入射角入射所述顯示面板的所述第二成像面,所述第二成像面將所述第二光束轉換成所述第二影像光束; 其中所述第一光束入射所述第一成像面的傳遞路徑與所述第二光束入射所述第二成像面的傳遞路徑不相交,所述第一影像光束以及所述第二影像光束以不同的出光角度離開所述顯示面板; 一影像傳遞模組,用以將來自所述圖像生成單元的所述第一影像光束與所述第二影像光束傳遞至所述目標元件上,以分別形成一第一虛像及一第二虛像。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抬頭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虛像與所述第二虛像具有不同的影像信息且相對於所述目標元件具有不同的成像距離。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抬頭顯示裝置,其中第一影像光束與所述第二影像光束在所述影像傳遞模組中具有不同的傳遞距離,所述影像傳遞模組包括一曲面鏡。
  16.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抬頭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照明系統包括:一第一光源、一準直透鏡、以及一光傳遞組件,其中所述第一光束從所述第一光源發出並依序經由所述準直透鏡以及所述光傳遞組件入射所述第一成像面。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抬頭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照明系統的所述光傳遞組件包括一反射鏡,所述反射鏡配置於所述第一照明系統與所述第二照明系統之間,用以使所述第一光束入射所述第一成像面的傳遞路徑與所述第二光束入射所述第二成像面的傳遞路徑彼此不相交。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抬頭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光源所發出的所述第一光束依序經由所述準直透鏡、所述光傳遞組件以及所述反射鏡,並被所述反射鏡反射至所述第一成像面。
  19.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抬頭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二照明系統包括:一第二光源、一準直透鏡、以及一光傳遞組件,其中所述第二光源發出所述第二光束,經由所述準直透鏡以及所述光傳遞組件入射所述第二成像面。
  20.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抬頭顯示裝置,其中圖像生成單元更包括: 一第一擴散元件,配置於所述顯示面板的所述第一成像面上;以及 一第二擴散元件,配置於所述顯示面板的所述第二成像面上,其中所述第一擴散元件以及所述第二擴散元件具有不同的擴散能力,所述第一光束經由所述第一擴散元件後傳遞至所述第一成像面,所述第二光束經由所述第二擴散元件後傳遞至所述第二成像面。
TW110148660A 2021-10-08 2021-12-24 圖像生成單元與抬頭顯示裝置 TW2023161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53549P 2021-10-08 2021-10-08
US63/253,549 2021-10-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6174A true TW202316174A (zh) 2023-04-16

Family

ID=85884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8660A TW202316174A (zh) 2021-10-08 2021-12-24 圖像生成單元與抬頭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51493A (zh)
TW (1) TW20231617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2504B (zh) * 2016-12-27 2018-05-01 E Lead Electronic Co Ltd Multiple display head up display device
CN110730924A (zh) * 2017-04-06 2020-01-24 Lg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平视显示装置
CN107357040B (zh) * 2017-08-22 2020-09-15 苏州车萝卜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抬头显示装置以及显示方法
TWI729294B (zh) * 2018-06-11 2021-06-01 創智車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車用抬頭顯示系統
CN213092017U (zh) * 2020-08-21 2021-04-30 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图像显示装置、抬头显示器以及交通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1493A (zh) 202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94248A1 (ja) 自由曲面レンズ、およ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US12325302B2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and head-up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6003719B2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EP3605191B1 (en) Virtual image display device
JP7282174B2 (ja) 情報表示システム
CN115128812B (zh) Ar-hud的远近景双光路系统和ar-hud
WO2018233288A1 (zh) 平视显示装置及行驶装置
WO2023185653A1 (zh) 一种抬头显示装置、抬头显示方法及车辆
CN115857170A (zh) 一种双焦面车载抬头显示系统及车辆
TWI587005B (zh) Composite car head display device
WO2023123338A1 (zh) 显示装置、抬头显示器以及交通设备
TW202319807A (zh) 圖像生成單元及其抬頭顯示器
TW202316174A (zh) 圖像生成單元與抬頭顯示裝置
JP6982816B2 (ja) 画像表示装置、虚像表示装置、移動体
CN116256916A (zh) 光机、显示设备及交通工具
US11994678B2 (en) Image generation unit comprising a reflecting mirror disposed between a first and a second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head-up display
WO2019012739A1 (ja) 虚像表示装置
JP2022179358A (ja) ヘッドアップ表示装置
TW202238216A (zh) 抬頭顯示系統
CN115963635A (zh) 平视显示装置
CN219676413U (zh) 一种背光模组、图像生成单元、抬头显示装置和载具
CN219417941U (zh) 光机、显示设备及交通工具
CN222420664U (zh) 虚像显示系统、电子设备和车辆
CN116203727A (zh) 旋转结构模块与抬头显示装置
JP2024136196A (ja) 画像投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