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9419A - 支架及電子設備 - Google Patents
支架及電子設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219419A TW202219419A TW110130689A TW110130689A TW202219419A TW 202219419 A TW202219419 A TW 202219419A TW 110130689 A TW110130689 A TW 110130689A TW 110130689 A TW110130689 A TW 110130689A TW 202219419 A TW202219419 A TW 202219419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member
- connector
- spring
- sliding sleeve
- gea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27 ir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種支架,其包括支撐殼體、滑套、連接器、第一定位件、驅動件、旋動件、同步運動的二個支腳以及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卡合於連接器,以使連接器收納在支撐殼體內。所述二個支腳連接旋動件,且旋動件卡合於第二定位件,以使所述二個支腳收納在支撐殼體內。當滑套在支撐殼體上滑動時,第一定位件被滑套推動而分離於連接器,且連接器自支撐殼體向外旋出。同時,滑套帶動驅動件滑動,其中第二定位件被驅動件推動而分離於旋動件,且旋動件帶動所述二個支腳自支撐殼體向外旋出。另提出一種電子設備。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支架及電子設備,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支架及應用此支架的電子設備。
因筆記型電腦的機動性佳,且具有優異的運算效能,已成為現代人在工作或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工具。一般來說,在操作筆記型電腦的過程中,筆記型電腦大多置放於桌面上,故使用者必須低頭觀看顯示螢幕。長期下來,容易造成使用者的頸部感到痠痛或緊繃,甚至對頸椎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另一方面,因應使用者的操作需求,遂有雙螢幕筆記型電腦被提出。同樣地,處於不同操作模式下的雙螢幕筆記型電腦也大多置放於桌面上,故使用者必須低頭觀看顯示螢幕。長期下來,容易造成使用者的頸部感到痠痛或緊繃,甚至對頸椎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除此之外,當雙螢幕筆記型電腦的展開角度為180度時,使用者不易讓雙螢幕筆記型電腦穩固地站立於桌面上,也不易調整雙螢幕筆記型電腦的操作高度及觀看視角。
本發明提供一種支架及應用此支架的電子設備,其具有極佳的操作便利性及操作靈活度,並有助於提高操作舒適性。
本發明提出一種支架,其包括支撐殼體、滑套、連接器、第一定位件、驅動件、旋動件、同步運動的二個支腳以及第二定位件。支撐殼體具有第一端部與相對於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滑套滑動配置於第一端部。連接器旋動配置於第一端部。第一定位件旋動配置於第一端部,其中第一定位件卡合於連接器,且滑套接觸第一定位件。驅動件滑動配置於支撐殼體,其中驅動件連接滑套。旋動件旋動配置於第二端部。同步運動的二個支腳旋動配置於支撐殼體,其中所述二個支腳自第二端部向第一端部延伸,且旋動件連接所述二個支腳中的一者。第二定位件對應驅動件旋動配置於第二端部,且旋動件卡合於第二定位件。當滑套往第二端部滑動時,第一定位件被滑套推動而分離於連接器,且連接器自支撐殼體向外旋出。同時,滑套帶動驅動件滑動,其中第二定位件被驅動件推動而分離於旋動件,且旋動件帶動所述二個支腳自支撐殼體向外旋出。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定位件具有第一卡勾部與相對於第一卡勾部的第一從動部。第一卡勾部卡合於連接器,且滑套接觸第一從動部。支架更包括配置於第一端部的彈簧,其中彈簧接觸第一定位件中相對於第一從動部的一側,且彈簧與滑套分別位於第一從動部的相對兩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架更包括配置於第一端部的彈簧,且彈簧接觸連接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滑套具有連接部,且驅動件連接連接部。支架更包括配置於第一端部的彈簧,且彈簧接觸連接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定位件具有第二卡勾部與相對於第二卡勾部的第二從動部。第二卡勾部卡合於旋動件,且第二從動部位於驅動件的滑動路徑上。支架更包括配置於第二端部的彈簧,其中彈簧接觸第二定位件中相對於第二卡勾部的一側,且彈簧與旋動件分別位於第二卡勾部的相對兩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架更包括配置於第二端部的彈簧,且彈簧接觸旋動件。支撐殼體還具有位於第二端部的弧形軌道,且彈簧套設於弧形軌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架更包括件相對於第二定位件的第三定位件,且第三定位件旋動配置於第二端部。旋離第二定位件的旋動件往第三定位件旋動,並卡合於第三定位件。第三定位件具有第三卡勾部與相對於第三卡勾部的第三從動部。第三卡勾部卡合於旋動件,且第三從動部位於驅動件的滑動路徑上。支架更包括配置於第二端部的彈簧,其中彈簧接觸第三定位件中相對於第三卡勾部的一側,且彈簧與旋動件分別位於第三卡勾部的相對兩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架更包括對稱配置於第二端部的第一齒輪組與第二齒輪組,其中第一齒輪組與第二齒輪組均包括第一齒輪、嚙接第一齒輪的第二齒輪以及嚙接第二齒輪的第三齒輪,且第一齒輪組的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組的第一齒輪分別連接二個支腳。第一齒輪組的第三齒輪與第二齒輪組的第三齒輪同軸且同步運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器包括樞接於第一端部的基座、樞設於基座上的電連接件、按壓件以及卡接件,且按壓件與卡接件分別樞設於電連接件的相對兩側。按壓件用以推動卡接件相對於電連接件旋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器更包括滑動配置於電連接件內的從動件與配置於電連接件內的彈性體。從動件的兩端分別接觸按壓件與卡接件,且彈性體接觸卡接件。電連接件具有第一卡接部,且卡接件具有相對於第一卡接部的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與從動件分別位於彈性體的相對兩側。按壓件透過從動件推動卡接件相對於電連接件旋動,且卡接件擠壓彈性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器的旋動方向同向於所述二個支腳的旋動方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撐殼體還具有第一收容槽與二個第二收容槽。第一收容槽位於第一端部,且所述二個第二收容槽自第二端部向第一端部延伸。連接器收納於第一收容槽內,且所述二個支腳分別收納於所述二個第二收容槽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撐殼體還具有位於第一端部的滑槽,且滑套覆蓋滑槽。滑套具有位於滑槽內的滑動部,且第一定位件具有位於滑槽內的第一從動部,且滑動部接觸第一從動部。
本發明提出一種電子設備,其包括上述的支架與可攜式電子裝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至少一個機體與連接所述至少一個機體的轉接件,且轉接件卡接於連接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轉接件具有電連接槽,電連接件與卡接件插入電連接槽並卡接於轉接件。按壓件用以推動卡接件相對於電連接件旋動,使得卡接件分離於轉接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卡接部與第二卡接部插入電連接槽並卡接於轉接件。按壓件透過從動件推動卡接件相對於電連接件旋動,使得第二卡接部分離於轉接件,且卡接件擠壓彈性體。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電子設備包括支架與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可攜式電子裝置可拆卸地安裝於支架,且支架能夠穩固地撐起(或稱抬高)可攜式電子裝置,以令使用者獲致較為舒適的操作高度與觀看視角。詳細而言,支架可在二個操作模式間轉換,在一操作模式下,支架中的連接器與二個支腳收納在支撐殼體內,使用者僅需推動滑套在支撐殼體上滑動,連接器與所述二個支腳便能向外旋出,以令支架轉換至另一操作模式。在連接器與所述二個支腳旋出支撐殼體後,使用者可將可攜式電子裝置卡接於連接器,並透過所述二個支腳與支撐殼體穩固地撐起(或稱抬高)可攜式電子裝置。因此,本發明的支架及應用此支架的電子設備,不僅具有極佳的操作便利性及操作靈活度,也有助於提高操作舒適性。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至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在不同操作模式下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設備200包括支架100與可拆卸地安裝於支架100上的可攜式電子裝置210,其中可攜式電子裝置210可為雙螢幕筆記型電腦,且包括彼此樞接第一機體220與第二機體230。進一步來說,第一機體220與第二機體230均具備影像顯示能力,在圖1所示的操作模式下,第一機體220與第二機體230之間的展開角度為180度,且支架100穩固地撐起(或稱抬高)第一機體220與第二機體230,以令使用者獲致較為舒適的操作高度與觀看視角。
另一方面,可攜式電子裝置210可相對於支架100旋轉,以調整操作角度。第一機體220與第二機體230可自圖1所示的橫向操作角度轉換至圖2或圖3所示的直向操作角度,故電子設備200具有極佳的操作靈活度。特別說明的是,可攜式電子裝置可以是其他類型的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常見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不限於雙螢幕筆記型電腦。
圖4與圖5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拆裝示意圖。請參考圖1、圖4及圖5,可攜式電子裝置210可以是處於閉合狀態,即第一機體220與第二機體230之間的展開角度為0度。詳細而言,可攜式電子裝置210更包括連接第一機體220與第二機體230的轉接件240,其中轉接件240配置於第一機體220與第二機體230的樞接側,且用以卡接於支架100。
請繼續參考圖1、圖4及圖5,支架100包括支撐殼體110、滑套120、連接器130以及二個支腳170,其中滑套120滑動配置於支撐殼體110上,且連接器130與所述二個支腳170旋動配置於支撐殼體110上。常態下,連接器130與所述二個支腳170收納在支撐殼體110內,使用者僅需推動滑套120在支撐殼體110上滑動,連接器130與所述二個支腳170便能向外旋出,如圖4所示。在所述二個支腳170旋出支撐殼體110後,所述二個支腳170與支撐殼體110可維持在站立狀態,使用者可將轉接件240卡接於連接器130,並透過所述二個支腳170與支撐殼體110穩固地撐起(或稱抬高)第一機體220與第二機體230,如圖5所示。
接續上述,使用者也可視個人需求將可攜式電子裝置210拆離支架100。因此,支架100及應用此支架100的電子設備200,不僅具有極佳的操作便利性及操作靈活度,也有助於提高操作舒適性。
圖6與圖7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架在二個不同視角的示意圖。請參考圖6,在本實施例中,支架100可作為音箱使用,其中支撐殼體110具有出音區110a,且出音區110a可由網布覆蓋,不僅可提升外觀質感,也有助於防止外界灰塵或異物進入支撐殼體110的內部。另外,支撐殼體110還具有位於出音區110a的旁側的顯示區110b,其中顯示區110b也可由網布覆蓋,且顯示區110b發出的光線可穿透網布,以呈現影像、文字、圖案或燈號。
請參考圖7,在本實施例中,支撐殼體110還具有一或多個電連接埠的傳輸區110c,用以與外部裝置電性連接,從而傳輸電源或訊號。如圖6與圖7所示,出音區110a與顯示區110b位於支撐殼體110的同一側,且出音區110a與傳輸區110c分別位於支撐殼體110的相對兩側。
圖8至圖10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架自一操作模式轉換至另一操作模式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圖8及圖9,支撐殼體110具有第一端部111(例如頂部)與相對於第一端部111的第二端部112(例如底部),其中滑套120滑動配置於第一端部111,且連接器130旋動配置於第一端部111。詳細而言,支撐殼體110還具有位於第一端部111的第一收容槽113,且連接器130收納在第一收容槽113內,故支架100的外觀簡約俐落。另外,所述二個支腳170自第二端部112向第一端部111延伸,其中支撐殼體110還具有自第二端部112向第一端部111延伸的二個第二收容槽114,且所述二個支腳170分別收納在所述二個第二收容槽114內,故支架100的外觀簡約俐落。除此之外,所述二個第二收容槽114對稱配置,且所述二個支腳170對稱配置,故支架100的外觀簡約俐落。
在本實施例中,滑套120的滑動作為直覺的觸發機制,當使用者推動滑套120往第二端部112滑動時,連接器130與所述二個支腳170同步旋出,且連接器130的旋動方向同向於所述二個支腳170的旋動方向。進一步來說,連接器130原鎖定在第一收容槽113內,當使用者推動滑套120往第二端部112滑動時,連接器130被解鎖並自第一收容槽113向外旋出。另一方面,所述二個支腳170原分別鎖定在所述二個第二收容槽114內,當使用者推動滑套120往第二端部112滑動時,所述二個支腳170被解鎖並分別自所述二個第二收容槽114向外旋出。特別說明的是,所述二個支腳170的運動是同步且同向的。
如圖1與圖9所示,在所述二個支腳170分別自所述二個第二收容槽114向外旋出一段預設行程後,所述二個支腳170停止旋動且尚未旋動到定位。因所述二個支腳170已先向外旋出一段預設行程,使用者便於施力下壓所述二個支腳170,使所述二個支腳170旋動到定位後並鎖定,如圖10所示。最後,所述二個支腳170與支撐殼體110可穩固地維持在站立狀態,並撐起(或稱抬高)卡接於連接器130的可攜式電子裝置210,如圖1、圖5以及圖10所示。
圖1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架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1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架的第一端部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13是圖12轉換至另一操作模式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1與圖12,在本實施例中,支架100更包括第一定位件140、驅動件150、旋動件160以及第二定位件180,其中第一定位件140、驅動件150、旋動件160以及第二定位件180配置於支撐殼體110內,且第一定位件140旋動配置於第一端部111。驅動件150連接滑套120,且能夠隨滑套120同步滑動。驅動件150位在第一端部111與第二端部112之間,例如自第一端部111向第二端部112延伸。旋動件160與第二定位件180旋動配置於第二端部112,且第二定位件180對應驅動件150配置。另外,旋動件160連接所述二個支腳170中的一者。
請參考圖11至圖13,第一定位件140卡合於連接器130,以將連接器130鎖定在第一收容槽113內。另外,滑套120接觸第一定位件140,當滑套120往第二端部112滑動時,第一定位件140被滑套120推動而旋轉分離於連接器130,且連接器130自支撐殼體110的第一收容槽113向外旋出。
請參考圖12與圖13,第一定位件140具有第一卡勾部141與相對於第一卡勾部141的第一從動部142,其中第一卡勾部141卡合於連接器130,且滑套120接觸第一從動部142。當滑套120往第二端部112(見圖11)滑動時,滑套120推動第一從動部142,使得第一定位件140產生旋轉,並使第一卡勾部141分離於連接器130。
另一方面,支架100更包括位於支撐殼體110內的彈簧101,其中彈簧101可採用壓縮彈簧,且配置於支撐殼體110的第一端部111。進一步來說,彈簧101接觸第一定位件140中相對於第一從動部142的一側,且彈簧101與滑套120分別位於第一從動部142的相對兩側。當第一定位件140旋轉分離於連接器130時,彈簧101受到第一定位件140的擠壓而產生彈性變形。彈簧101的彈性恢復力可施加於第一定位件140上,以帶動第一定位件140復位到初始位置。
請參考圖12與圖13,支架100更包括位於支撐殼體110內的彈簧102,其中彈簧102可採用扭力彈簧,且配置於支撐殼體110的第一端部111。彈簧102接觸連接器130,當連接器130鎖定在第一收容槽113內時,彈簧102被連接器130擠壓而產生彈性變形,一旦連接器130被解鎖,彈簧102的彈性恢復力可施加於連接器130上,以帶動連接器130自第一收容槽113向外旋出。
如圖12所示,支撐殼體110還具有位於第一端部111的滑槽115,且滑套120覆蓋滑槽115。詳細而言,滑套120具有位於滑槽115內的滑動部122,並接觸第一定位件140的第一從動部142。當滑套120往第二端部112(見圖11)滑動時,滑動部122推動第一從動部142,使得第一定位件140產生旋轉,並使第一卡勾部141分離於連接器130,如圖13所示。
圖14與圖15是圖13的連接器與轉接件的組裝拆解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0、圖13及圖15,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130包括樞接於第一端部111的基座131、樞設於基座131上的電連接件132、按壓件133以及卡接件134,且按壓件133與卡接件134分別樞設於電連接件132的相對兩側。另一方面,轉接件240具有電連接槽241,其中電連接件132與卡接件134插入電連接槽241,並卡接於轉接件240。
進一步來說,其中電連接件132具有第一卡接部132a,且卡接件134具有相對於第一卡接部132a的第二卡接部134a。第一卡接部132a與第二卡接部134a插入電連接槽241,並卡接於該轉接件240,以將可攜式電子裝置210穩固地安裝於支架100上,並進行電力與訊號的傳輸,如圖5與圖14所示。
請參考圖14與圖15,當使用者施力於按壓件133並推動卡接件134相對於電連接件132旋動時,卡接件134分離於轉接件240,以便於將轉接件240拆離支架100。進一步來說,連接器130更包括滑動配置於電連接件132內的從動件135與彈性體136,其中從動件135的兩端分別接觸按壓件133與卡接件134,且彈性體136接觸卡接件134。當使用者施力於按壓件133時,按壓件133透過從動件135推動卡接件134相對於電連接件132旋動,使得第二卡接部134a分離於轉接件240,以便於將轉接件240拆離支架100。同時,卡接件134擠壓彈性體136產生彈性變形。彈性體136的彈性恢復力可施加於卡接件134上,以帶動卡接件134復位到初始位置。
圖16與圖17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架的第一端部安裝有轉接件的局部示意圖。請參考圖14、圖16以及圖17,電連接件132樞設於基座131上,且轉接件240卡接於電連接件132。因此,轉接件240可透過電連接件132相對於基座131旋轉,以調整可攜式電子裝置210的操作角度,如圖1至圖3所示。
圖18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架的第一端部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19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架的第二端部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1、圖18以及圖19,旋動件160卡合於第二定位件180,其中驅動件150連接滑套120,且向第二定位件180延伸。進一步來說,第二定位件180的局部落在驅動件150的滑動路徑上。
圖20是圖18轉換至另一操作模式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21是圖19轉換至另一操作模式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9、圖20以及圖21,當滑套120往第二端部112滑動時,滑套120帶動驅動件150滑動,其中第二定位件180被驅動件150推動而旋轉分離於旋動件160,且旋動件160帶動所述二個支腳170自支撐殼體110向外旋出。
請參考圖18至圖21,滑套120具有連接部121,且連接部121連接驅動件150中位在第一端部111的區塊。另外,支架100更包括配置於第一端部111的彈簧103,其中彈簧103可採用壓縮彈簧,且接觸連接部121。當滑套120往第二端部112滑動時,連接部121擠壓彈簧103產生彈性變形。彈簧103的彈性恢復力可施加於連接部121上,以帶動滑套120復位到初始位置。
請繼續參考圖18至圖21,第二定位件180具有第二卡勾部181與相對於第二卡勾部181的第二從動部182,其中第二卡勾部181卡合於旋動件160,且第二從動部182位於驅動件150的滑動路徑上。另外,支架100更包括配置於第二端部112的彈簧104,其中彈簧104可採用壓縮彈簧,且接觸第二定位件180中相對於第二卡勾部181的一側,且彈簧104與旋動件160分別位於第二卡勾部181的相對兩側。當滑套120往第二端部112滑動時,驅動件150接觸並推動第二從動部182,使得第二卡勾部181旋轉分離於旋動件160。同時,第二定位件180擠壓彈簧104產生彈性變形。彈簧104的彈性恢復力可施加於第二定位件180上,以帶動第二定位件180復位到初始位置。
請參考圖19與圖21,支架100更包括配置於第二端部112的彈簧105,其中彈簧105可採用壓縮彈簧,且接觸旋動件160。在圖19所示的狀態下,旋動件160被第二定位件180鎖定,且彈簧105被旋動件160擠壓而產生彈性變形。一旦旋動件160被解鎖,彈簧105的彈性恢復力可施加於旋動件160上,以帶動旋動件160與支腳170,並使支腳170自支撐殼體110向外旋出。
在本實施例中,支撐殼體110還具有位於第二端部112的弧形軌道116,且彈簧105套設於弧形軌道116,以避免伸縮變形時的彈簧105脫離旋動件160,並提高旋動件160與支腳170旋動時的穩定度。
圖22是圖21轉換至另一操作模式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21與圖22,在支腳170已先向外旋出一段預設行程後,使用者便於施力下壓支腳170,使支腳170旋動到定位後並鎖定。具體來說,支架100更包括件相對於第二定位件180的第三定位件190,且第三定位件190旋動配置於第二端部112。更具體來說,第三定位件190的局部落在旋動件160的移動路徑上,當使用者便於施力下壓支腳170時,支腳170帶動旋動件160旋離第二定位件180並往第三定位件190旋動。最後,旋動件160卡合於第三定位件190,以鎖定旋動件160與支腳170。
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定位件190具有第三卡勾部191與相對於第三卡勾部191的第三從動部192,其中第三卡勾部191落在旋動件160的移動路徑上,且第三從動部192位於驅動件150的滑動路徑上。當使用者便於施力下壓支腳170時,支腳170帶動旋動件160旋離第二定位件180並往第三定位件190旋動,以使第三卡勾部191卡合於旋動件160,從而鎖定旋動件160與支腳170。
另一方面,支架100更包括配置於第二端部112的彈簧106,其中彈簧106可採用壓縮彈簧,且接觸第三定位件190中相對於第三卡勾部191的一側。彈簧106與旋動件160分別位於第三卡勾部191的相對兩側,當驅動件150接觸並推動第三從動部192時,第三定位件190產生旋轉,且第三卡勾部191旋離旋動件160,以解鎖旋動件160與支腳170。同時,彈簧106被第三定位件190擠壓而產生彈性變形。彈簧106的彈性恢復力可施加於第三定位件190上,以帶動第三定位件190復位到初始位置。
圖2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架的第二端部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24是圖23轉換至另一操作模式的內部結構示意圖。請參考圖23與圖24,在本實施例中,支架100更包括對稱配置於第二端部112的第一齒輪組10a與第二齒輪組10b,且可採用傘齒輪組。第一齒輪組10a與第二齒輪組10b均包括第一齒輪11、嚙接第一齒輪11的第二齒輪12以及嚙接第二齒輪12的第三齒輪13,且第一齒輪組10a的第一齒輪11與第二齒輪組10b的第一齒輪11分別連接所述二個支腳170。另外,第一齒輪組10a的第三齒輪13與第二齒輪組10b的第三齒輪13同軸且同步運動。因此,所述二個支腳170可基於第一齒輪組10a與第二齒輪組10b的配合與連動而同步運動,並避免產生運動時間差及行程差。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電子設備包括支架與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可攜式電子裝置為可拆卸地安裝於支架,且支架能夠穩固地撐起(或稱抬高)可攜式電子裝置,以令使用者獲致較為舒適的操作高度與觀看視角。詳細而言,支架可在二個操作模式間轉換,在一操作模式下,支架中的連接器與二個支腳收納在支撐殼體內,使用者僅需推動滑套在支撐殼體上滑動,連接器與所述二個支腳便能向外旋出,以令支架轉換至另一操作模式。在連接器與所述二個支腳旋出支撐殼體後,使用者可將可攜式電子裝置卡接於連接器,並透過所述二個支腳與支撐殼體穩固地撐起(或稱抬高)可攜式電子裝置。因此,本發明的支架及應用此支架的電子設備,不僅具有極佳的操作便利性及操作靈活度,也有助於提高操作舒適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a:第一齒輪組
10b:第二齒輪組
11:第一齒輪
12:第二齒輪
13:第三齒輪
100:支架
101~106:彈簧
110:支撐殼體
110a:出音區
110b:顯示區
110c:傳輸區
111:第一端部
112:第二端部
113:第一收容槽
114:第二收容槽
115:滑槽
116:弧形軌道
120:滑套
121:連接部
122:滑動部
130:連接器
131:基座
132:電連接件
132a:第一卡接部
133:按壓件
134:卡接件
134a:第二卡接部
135:從動件
136:彈性體
140:第一定位件
141:第一卡勾部
142:第一從動部
150:驅動件
160:旋動件
170:支腳
180:第二定位件
181:第二卡勾部
182:第二從動部
190:第三定位件
191:第三卡勾部
192:第三從動部
200:電子設備
210:可攜式電子裝置
220:第一機體
230:第二機體
240:轉接件
241:電連接槽
圖1至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在不同操作模式下的示意圖。
圖4與圖5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拆裝示意圖。
圖6與圖7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架在二個不同視角的示意圖。
圖8至圖10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架自一操作模式轉換至另一操作模式的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架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架的第一端部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13是圖12轉換至另一操作模式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14與圖15是圖13的連接器與轉接件的組裝拆解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16與圖17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架的第一端部安裝有轉接件的局部示意圖。
圖18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架的第一端部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19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架的第二端部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20是圖18轉換至另一操作模式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21是圖19轉換至另一操作模式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2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架的第二端部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4是圖23轉換至另一操作模式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100:支架
110:支撐殼體
114:第二收容槽
170:支腳
200:電子設備
210:可攜式電子裝置
220:第一機體
230:第二機體
Claims (25)
- 一種支架,包括: 支撐殼體,具有第一端部與相對於該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 滑套,滑動配置於該第一端部; 連接器,旋動配置於該第一端部; 第一定位件,旋動配置於該第一端部,其中該第一定位件卡合於該連接器,且該滑套接觸該第一定位件; 驅動件,滑動配置於該支撐殼體,其中該驅動件連接該滑套; 旋動件,旋動配置於該第二端部; 同步運動的二個支腳,旋動配置於該支撐殼體,其中該二個支腳自該第二端部向該第一端部延伸,且該旋動件連接該二個支腳中的一者;以及 第二定位件,對應該驅動件旋動配置於該第二端部,且該旋動件卡合於該第二定位件; 其中,當該滑套往該第二端部滑動時,該第一定位件被該滑套推動而分離於該連接器,以使該連接器自該支撐殼體向外旋出,且該滑套帶動該驅動件滑動,該第二定位件被該驅動件推動而分離於該旋動件,以使該旋動件帶動該二個支腳自該支撐殼體向外旋出。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架,其中該第一定位件具有第一卡勾部與相對於該第一卡勾部的第一從動部,該第一卡勾部卡合於該連接器,且該滑套接觸該第一從動部,該支架更包括配置於該第一端部的彈簧,其中該彈簧接觸該第一定位件中相對於該第一從動部的一側,且該彈簧與該滑套分別位於該第一從動部的相對兩側。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架,更包括配置於該第一端部的彈簧,且該彈簧接觸該連接器。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架,其中該滑套具有連接部,且該驅動件連接該連接部,該支架該更包括配置於該第一端部的彈簧,且該彈簧接觸該連接部。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架,其中該第二定位件具有第二卡勾部與相對於該第二卡勾部的第二從動部,該第二卡勾部卡合於該旋動件,且該第二從動部位於該驅動件的滑動路徑上,該支架更包括配置於該第二端部的彈簧,其中該彈簧接觸該第二定位件中相對於該第二卡勾部的一側,且該彈簧與該旋動件分別位於該第二卡勾部的相對兩側。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架,更包括配置於該第二端部的彈簧,且該彈簧接觸該旋動件,其中該支撐殼體還具有位於該第二端部的弧形軌道,且該彈簧套設於該弧形軌道。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架,更包括件相對於該第二定位件的第三定位件,且該第三定位件旋動配置於該第二端部,旋離該第二定位件的旋動件往該第三定位件旋動,並卡合於該第三定位件,其中該第三定位件具有第三卡勾部與相對於該第三卡勾部的第三從動部,該第三卡勾部卡合於該旋動件,且該第三從動部位於該驅動件的滑動路徑上,該支架更包括配置於該第二端部的彈簧,其中該彈簧接觸該第三定位件中相對於該第三卡勾部的一側,且該彈簧與該旋動件分別位於該第三卡勾部的相對兩側。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架,更包括對稱配置於該第二端部的第一齒輪組與第二齒輪組,其中該第一齒輪組與該第二齒輪組均包括第一齒輪、嚙接該第一齒輪的第二齒輪以及嚙接該第二齒輪的第三齒輪,且該第一齒輪組的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組的該第一齒輪分別連接該二個支腳,該第一齒輪組的該第三齒輪與該第二齒輪組的該第三齒輪同軸且同步運動。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架,其中該連接器包括樞接於該第一端部的基座、樞設於該基座上的電連接件、按壓件以及卡接件,且該按壓件與該卡接件分別樞設於該電連接件的相對兩側,該按壓件用以推動該卡接件相對於該電連接件旋動。
- 如請求項9所述的支架,其中該連接器更包括滑動配置於該電連接件內的從動件與配置於該電連接件內的彈性體,該從動件的兩端分別接觸該按壓件與該卡接件,且該彈性體接觸該卡接件,其中該電連接件具有第一卡接部,且該卡接件具有相對於該第一卡接部的第二卡接部,該第二卡接部與該從動件分別位於該彈性體的相對兩側,該按壓件透過該從動件推動該卡接件相對於該電連接件旋動,且該卡接件擠壓該彈性體。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架,其中該支撐殼體還具有第一收容槽與二個第二收容槽,該第一收容槽位於該第一端部,且該二個第二收容槽自該第二端部向該第一端部延伸,該連接器收納於該第一收容槽內,且該二個支腳分別收納於該二個第二收容槽內。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架,其中該支撐殼體還具有位於該第一端部的滑槽,且該滑套覆蓋該滑槽,其中該滑套具有位於該滑槽內的滑動部,且該第一定位件具有位於該滑槽內的第一從動部,且該滑動部接觸該第一從動部。
- 一種電子設備,包括: 支架,包括: 支撐殼體,具有第一端部與相對於該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 滑套,滑動配置於該第一端部; 連接器,旋動配置於該第一端部; 第一定位件,旋動配置於該第一端部,其中該第一定位件卡合於該連接器,且該滑套接觸該第一定位件; 驅動件,滑動配置於該支撐殼體,其中該驅動件連接該滑套; 旋動件,旋動配置於該第二端部; 同步運動的二個支腳,旋動配置於該支撐殼體,其中該二個支腳自該第二端部向該第一端部延伸,且該旋動件連接該二個支腳中的一者;以及 第二定位件,對應該驅動件旋動配置於該第二端部,且該旋動件卡合於該第二定位件,當該滑套往該第二端部滑動時,該第一定位件被該滑套推動而分離於該連接器,且該連接器自該支撐殼體向外旋出,同時,該滑套帶動該驅動件滑動,其中該第二定位件被該驅動件推動而分離於該旋動件,且該旋動件帶動該二個支腳自該支撐殼體向外旋出;以及 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至少一個機體與連接該至少一個機體的轉接件,其中該轉接件卡接於該連接器。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第一定位件具有第一卡勾部與相對於該第一卡勾部的第一從動部,該第一卡勾部卡合於該連接器,且該滑套接觸該第一從動部,該支架更包括配置於該第一端部的彈簧,其中該彈簧接觸該第一定位件中相對於該第一從動部的一側,且該彈簧與該滑套分別位於該第一從動部的相對兩側。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支架更包括配置於該第一端部的彈簧,且該彈簧接觸該連接器。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滑套具有連接部,且該驅動件連接該連接部,該支架該更包括配置於該第一端部的彈簧,且該彈簧接觸該連接部。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第二定位件具有第二卡勾部與相對於該第二卡勾部的第二從動部,該第二卡勾部卡合於該旋動件,且該第二從動部位於該驅動件的滑動路徑上,該支架更包括配置於該第二端部的彈簧,其中該彈簧接觸該第二定位件中相對於該第二卡勾部的一側,且該彈簧與該旋動件分別位於該第二卡勾部的相對兩側。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支架更包括配置於該第二端部的彈簧,且該彈簧接觸該旋動件,其中該支撐殼體還具有位於該第二端部的弧形軌道,且該彈簧套設於該弧形軌道。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支架更包括件相對於該第二定位件的第三定位件,且該第三定位件旋動配置於該第二端部,旋離該第二定位件的旋動件往該第三定位件旋動,並卡合於該第三定位件,其中該第三定位件具有第三卡勾部與相對於該第三卡勾部的第三從動部,該第三卡勾部卡合於該旋動件,且該第三從動部位於該驅動件的滑動路徑上,該支架更包括配置於該第二端部的彈簧,其中該彈簧接觸該第三定位件中相對於該第三卡勾部的一側,且該彈簧與該旋動件分別位於該第三卡勾部的相對兩側。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支架更包括對稱配置於該第二端部的第一齒輪組與第二齒輪組,其中該第一齒輪組與該第二齒輪組均包括第一齒輪、嚙接該第一齒輪的第二齒輪以及嚙接該第二齒輪的第三齒輪,且該第一齒輪組的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組的該第一齒輪分別連接該二個支腳,該第一齒輪組的該第三齒輪與該第二齒輪組的該第三齒輪同軸且同步運動。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連接器包括樞接於該第一端部的基座、樞設於該基座上的電連接件、按壓件以及卡接件,且該按壓件與該卡接件分別樞設於該電連接件的相對兩側,該轉接件具有電連接槽,該電連接件與卡接件插入該電連接槽並卡接於該轉接件,該按壓件用以推動該卡接件相對於該電連接件旋動,使得該卡接件分離於該轉接件。
-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連接器更包括滑動配置於該電連接件內的從動件與配置於該電連接件內的彈性體,該從動件的兩端分別接觸該按壓件與該卡接件,且該彈性體接觸該卡接件,其中該電連接件具有第一卡接部,且該卡接件具有相對於該第一卡接部的第二卡接部,該第一卡接部與該第二卡接部插入該電連接槽並卡接於該轉接件,該第二卡接部與該從動件分別位於該彈性體的相對兩側,該按壓件透過該從動件推動該卡接件相對於該電連接件旋動,使得該第二卡接部分離於該轉接件,且該卡接件擠壓該彈性體。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連接器的旋動方向同向於該二個支腳的旋動方向。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支撐殼體還具有第一收容槽與二個第二收容槽,該第一收容槽位於該第一端部,且該二個第二收容槽自該第二端部向該第一端部延伸,該連接器收納於該第一收容槽內,且該二個支腳分別收納於該二個第二收容槽內。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支撐殼體還具有位於該第一端部的滑槽,且該滑套覆蓋該滑槽,其中該滑套具有位於該滑槽內的滑動部,且該第一定位件具有位於該滑槽內的第一從動部,且該滑動部接觸該第一從動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063108893P | 2020-11-03 | 2020-11-03 | |
US63/108,893 | 2020-11-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19419A true TW202219419A (zh) | 2022-05-16 |
TWI782669B TWI782669B (zh) | 2022-11-01 |
Family
ID=82558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30689A TWI782669B (zh) | 2020-11-03 | 2021-08-19 | 支架及電子設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82669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30820B (zh) * | 2018-12-21 | 2024-02-27 | 宁波启搏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双屏夹式显示支架 |
CN209925942U (zh) * | 2019-05-13 | 2020-01-10 | 南通市久正人体工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屏显示器支架装置 |
CN211232211U (zh) * | 2019-12-06 | 2020-08-11 | 荣创创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led显示屏的滑轨 |
-
2021
- 2021-08-19 TW TW110130689A patent/TWI782669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82669B (zh) | 2022-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12719B2 (en) | Folding support stand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 |
US20200081498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expansion device | |
US11735861B2 (en) | Socket structur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TWI414929B (zh) | 樞軸裝置及擴充基座 | |
US9152172B1 (en) | Spheroidal pivo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130194742A1 (en) | Docking sta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US9455759B2 (en) | Protection device capable of rotatably support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9171193B (zh) | 会议桌 | |
CN203858557U (zh) | 一种笔记本电脑 | |
TW201445282A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
TW201318536A (zh) | 可站立之電子裝置 | |
US20140321043A1 (en) |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TWI495985B (zh) | 擴充座與顯示系統 | |
US9304552B2 (en) | Protection device capable of rotatably support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4344174B (zh) | 扩充基座 | |
US9329632B2 (en) | Docking station | |
US8929067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4808116U (zh) | 电子设备 | |
TWI514952B (zh) | 電子裝置 | |
TW202219419A (zh) | 支架及電子設備 | |
KR20130090441A (ko) | 휴대기기 거치대가 구비된 탁상용 조명 | |
CN201130987Y (zh) | 一种新型移动终端 | |
US20200147502A1 (en) | Game Console Stand and Bracket | |
WO2022237653A1 (zh) | 按键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 |
JPH07295740A (ja) | マウス一体型情報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