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1560A - 外接卡組裝架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外接卡組裝架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211560A TW202211560A TW109131899A TW109131899A TW202211560A TW 202211560 A TW202211560 A TW 202211560A TW 109131899 A TW109131899 A TW 109131899A TW 109131899 A TW109131899 A TW 109131899A TW 202211560 A TW202211560 A TW 202211560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d
- add
- operating member
- external card
- frame body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22—Printed circuit boards receptacles, e.g. stacked structures, electronic circuit modules or box like frames
- H05K7/1424—Card cag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5—Mounting of expansion board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01—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 H05K7/1402—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for securing or extrac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H05K7/1409—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for securing or extrac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by lever-type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01—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 H05K7/1415—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manual gripping tool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17—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having securing means for mounting boards, plates or wiring boards
- H05K7/1418—Card guides, e.g. groo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 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外接卡組裝架,適於容置至少一外接卡。外接卡組裝架包含一架體、一導軌件以及至少一固持件。架體用於容置外接卡。導軌件固設於架體上。導軌件設有一滑槽,用於供外接卡插設。固持件可活動地設置於架體,且固持件的部分可移除地位於滑槽。固持件適於在滑槽中阻擋外接卡。此外,本發明還涉及包含外接卡組裝架的電子裝置。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組裝架,特別是一種外接卡組裝架及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或伺服器系統能藉由擴充或提升既有功能的方式來滿足各種需求。舉例來說,業者通常會在伺服器機箱中加裝或升級如轉接卡(riser card)、顯示卡(display card)或網路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等擴充卡或外接卡(add-on card),以使伺服器能具備所需的能力。
有些外接卡在安裝上還會搭配專用的組裝架使用。以轉接卡為例來說,一或多個轉接卡可被安置於一架體(cage)上,並插接於該架體上對應的插槽,使得轉接卡能隨著架體而一併被安置於伺服器機箱中。為了穩固轉接卡的插接而使其較不會受到外部震動或撞擊的影響而脫離插槽,架體上常配置有固定機構。傳統的固定機構例如是一個端部樞設於架體而可相對架體開合的壓臂結構,可於旋轉至關閉位置時下壓轉接卡,以達到固定轉接卡的效果。但,這樣的固定機制的結構複雜,操作上牽涉繁瑣的步驟且需要較大的活動範圍,使用上常造成不便且不適合應用於伺服器內部的緊湊配置環境。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外接卡組裝架及包含其之電子裝置,可提供簡單且小活動範圍的步驟方式來固定外接卡。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揭露的一種外接卡組裝架,適於容置至少一外接卡。外接卡組裝架包含一架體、一導軌件以及至少一固持件。架體用於容置外接卡。導軌件固設於架體上。導軌件設有一滑槽,用於供外接卡插設。固持件可活動地設置於架體,且固持件的部分可移除地位於滑槽。固持件適於在滑槽中阻擋外接卡。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揭露的一種電子裝置,適於容置至少一外接卡。電子裝置包含一機箱以及至少一外接卡組裝架。外接卡組裝架包含一架體、一導軌件及至少一固持件。架體用於容置外接卡。導軌件固設於架體上。導軌件設有一滑槽,用於供外接卡插設。固持件可活動地設置於架體。固持件的部分可移除地設於滑槽。固持件適於在滑槽中阻擋外接卡。
根據本發明前述實施例所揭露的外接卡組裝架及電子裝置,外接卡組裝架之架體上的導軌件能限定外接卡僅能於特定方向活動,同時,架體上又設置能於導軌件之滑槽阻擋外接卡活動的固持件,因此外接卡組裝架能於多方向上拘束外接卡,從而有效避免外接卡因受到震動或外力的影響而產生位移的情況發生,進而能確保外接卡的電性連接。
在此配置下,本發明之外接卡組裝架能以作動方式簡單且佔用體積及活動範圍均較小的方式實現固定外接卡的需求。
以上之關於本發明揭露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以下將以實施方式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以下實施例將搭配圖式進行說明,為達圖面整潔之目的,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可能會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並且,圖式中部份的特徵可能會略為放大或改變其比例或尺寸,以達到便於理解與觀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的目的,但這並非用於限定本發明。此外,為便於觀看,部分圖式中的某些結構線可能以虛線表示。
此外,下文中可能會使用「端」、「部」、「部分」、「區域」、「處」等術語來描述特定元件與結構或是其上或其之間的特定技術特徵,但這些元件與結構並不受這些術語所限制。以下文中也可能使用諸如「實質上」、「約」及「大致上」等術語,用於描述所修飾之情況或事件可能存在的合理或可接受的偏差量,但仍可達到所預期的結果。
另外,下文中可能使用「至少一」來描述所指元件的數量,但除非另有明確說明,其不應僅限於數量為「僅有一」的情況。下文中也可能使用「及/或」的術語,其應被理解為包括所列出項目中之任一者及一或多者之所有組合。
首先,請參閱圖1~2,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了一種電子裝置,其可包含一機箱8以及一或多個設置於機箱8中的外接卡組裝架1。這裡所述的機箱8例如可以但不限於是一種伺服器機箱或是各種其他類型的電腦主機,或是能容置於伺服器機箱中的殼體結構,但為達圖面簡潔之目的,圖式僅繪示部分的機箱8並簡化或省略而未繪示機箱8上一些非必要之細節,例如走線、風扇、其他殼件等電子/非電子元件。並且,圖式僅繪示一組外接卡組裝架1,但,機箱8能容置之外接卡組裝架1的數量是可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
於本實施例中,外接卡組裝架1適於供一外接卡(add-in card)9安裝於其上。如圖所示,外接卡組裝架1上的一I/O板190上可設置有至少一連接器C,以與外接卡9對接。這裡所述的外接卡9可以但不限於是轉接卡(riser card)、顯示卡(display card)或網路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取決於實際需求而定,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進一步來看,外接卡9例如可包含一電路板910、一擋板(baffle)930以及一卡緣連接器(edge connector)950,電路板910上例如可配置所需的電子元件(未標號,且僅以虛線繪示之簡單塊體來表示)。擋板930與卡緣連接器950分別位於電路板910的相異側。卡緣連接器950的規格例如符合PCI Express規範,且適於對接外接卡組裝架1之連接器C。擋板930則可於卡緣連接器950對接連接器C時用於固定於外接卡組裝架1之一側。
補充說明的是,就PCI Express規範下的外接卡,其電路板周緣都會有一部分或區域不會設置元件(components)與走線(trace),如圖所示,電路板910上相對於擋板930的邊緣處可具有至少一閒置區(idle area or trace free area)911,閒置區911例如可沿著電路板910的邊緣延伸而具有一邊界寬度,在這個寬度的範圍內(即在閒置區911的表面上)至少都不會有電子元件或走線。然,外接卡9僅是用於說明本發明之精神之用,本發明並非以外接卡組裝架所能容置之外接卡以及其種類或規格為限。
外接卡組裝架1能讓外接卡9以特定的插拔方向進行安裝,如圖所示,外接卡9可以方向D1插入外接卡組裝架1中或是以與之相反的方向D1’自外接卡組裝架1中取出。此外,為了使外接卡9的卡緣連接器950不會受到外部震動或撞擊的影響而脫離外接卡組裝架1的連接器C,外接卡組裝架1配置有至少一固持件140,其活動方向可與外接卡9的插拔方向相異,能有效地拘束外接卡9並確保外接卡9的電性連接。
以下,請接續參閱3~5C以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之外接卡組裝架1,圖3係為圖2之外接卡組裝架1的分解示意圖,圖4係為圖2之外接卡組裝架1的局部放大立體示意圖,圖5A係為圖2之外接卡組裝架1於其操作件130處於初始位置時的側視圖,而圖5B~5C係為圖5A之外接卡組裝架於不同部位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於本實施例中,外接卡組裝架1可包含一架體110、一導軌件120、一操作件130以及至少一前述的固持件140。大致上,架體110可用於容置外接卡9;導軌件120固定於架體110之一側,以用於導引與限制外接卡9於架體110的插拔方向(即方向D1或D1’);固持件140可沿不同於外接卡9之插拔方向的方式設置於導軌件120,如圖所示,固持件140可以方向D2或D2’活動,以用於固定或維持外接卡9於所需的位置;而操作件130可活動地設置於架體110鄰近導軌件120之一側,以用於連動固持件140。如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操作件130例如也能沿方向D1或D1’滑移。
這裡所述之方向D2與D2’非平行於方向D1與D1’,換句話說,用於拘束外接卡9的固持件140的活動方向與外接卡9的插拔方向有一角度關係。如圖所示,於一些實施例中,固持件140的活動方向(即方向D2與D2’)可實質上垂直於外接卡9的插拔方向(即方向D1與D1’),能有效提升固持件140對外接卡9於插拔方向的拘束效果,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
進一步來看,於本實施例中,架體110例如是一個半開放式的盒狀結構,其可具有一取放開口側110a以及一對接側110b,取放開口側110a為架體110上用於讓外接卡9通過以進入架體110或自架體110中取出的一側,而對接側110b則是架體110上與取放開口側110相對且設有連接器C之一側。如圖2所示,外接卡9可沿方向D1通過取放開口側110a進入架體110並電性連接對接側110b處的連接器C。
更具體地,架體110可包含一第一板部111、一第二板部112、一第三板部113以及一第四板部114。第二板部112、第三板部113與第四板部114可分別連接且豎立於第一板部111的相異側,以與第一板部111共同圍繞出適於容納外接卡9的空間。其中,第三板部113與第四板部114彼此相對,第二板部112銜接於第三板部113與第四板部114之間,第一板部111、第三板部113與第四板部114可圍繞出位於架體110之取放開口側110a的一取放開口(未標號),以供外接卡9通過;前述的I/O板190以及其上的連接器C設置於第二板部112上,因此對接側110b即位於第二板部112;第四板部114上設有可供外接卡9之擋板930固定或樞設的結構(未標號),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而前述的導軌件120、操作件130以及固持件140均設置於第三板部113而位於架體110的同一側。
接著,將針對導軌件120、操作件130與固持件140進行說明。於本實施例中,第三板部113例如可具有至少一穿孔1131,導軌件120可具有分別對應穿孔1131的至少一穿孔121,固持件140可包含一凸緣部143以及分別自凸緣部143相對兩側朝相反方向延伸凸出的一固持凸部141與一結合部145,操作件130可具有分別對應固持件140的結合部145且沿方向D1延伸的至少一導引槽131,此外,外接卡組裝架1還可包含至少一第一復位件151、一第二復位件152以及至少一鎖固件160。
導軌件120例如是配置於第三板部113的內側。固持件140的固持凸部141可活動地穿設第三板部113之穿孔1131以及導軌件120之穿孔121。固持件140的凸緣部143抵接於第三板部113相對於導軌件120之另一側(即第三板部113的外側)。操作件130例如是可滑移地配置於第三板部113的外側而覆蓋固持件140。操作件130可切換於一初始位置(如圖5A~5C所示)及一解固位置(如後續圖8A~8C所示)。鎖固件160例如是一螺絲,其至少具有彼此相連的一頭部161以及螺紋部(未標號),鎖固件160可自操作件130的外側穿過導引槽131而螺鎖於固持件140的凸緣部143的一端。固持件140的凸緣部143與鎖固件160的頭部161的外徑至少都大於操作件130的導引槽131的寬度,藉此,操作件130能沿方向D1或D1’相對固持件140與鎖固件160活動,且,固持件140與鎖固件160能一併沿方向D2或D2’相對導引槽131活動。於此及後續段落所述之「寬度」,是以實質上垂直於外接卡之插拔方向以及固持件之活動方向為量測者。
第一復位件151例如是一壓縮彈簧,被夾設於固持件140的凸緣部143與操作件130的內側之間。第一復位件151的外徑至少大於操作件130的導引槽131的寬度,藉此,第一復位件151能常態地對固持件140的凸緣部143施力,以驅使固持件140的固持凸部141穿入於導軌件120之穿孔121以及驅使固持件140的凸緣部143相對遠離操作件130。第二復位件152例如是一拉伸彈簧,銜接於操作件130與第三板部113之間,以常態地對操作件130施加往方向D1的力而驅使操作件130回到初始位置。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操作件130還可具有至少一導引斜面133,導引斜面133位於操作件130的外側,其沿著方向D1往相對遠離導軌件120的方式逐漸凸起,相對於操作件130的平坦表面具有輪廓變化,鎖固件160的頭部161可用於抵接於導引斜面133。在此配置下,於操作件130相對架體110移動的過程中,導引斜面133能逐漸將鎖固件160的頭部161推離導軌件120而改變鎖固件160至導軌件120的距離,從而經由鎖固件160改變固持件140的固持凸部141於導軌件120的穿孔121的插入深度。
於本實施例中,導軌件120還可具有一滑槽123以及一漸縮開口125:漸縮開口125形成於導軌件120靠近架體110之取放開口側110a之一端,其寬度往對接側110b的方向漸縮;滑槽123自漸縮開口125沿實質上平行於方向D1的方向朝對接側110b延伸,即,滑槽123實質上沿插拔方向延伸;穿孔121位於並連通滑槽123,穿孔121於插拔方向上彼此相間隔開上並沿著滑槽123配置,藉此,固持件140的固持凸部141可穿設穿孔121而位於滑槽123中的不同位置處,如圖所示,固持件140能於滑槽123相距取放開口側110a不同距離處形成阻擋。
於本實施例中,漸縮開口125的最小開度處的寬度以及滑槽123的寬度至少都略大於外接卡9之電路板910的厚度,藉此,外接卡9之電路板910能沿插拔方向可滑移地插入導軌件120的滑槽123,以獲得導軌件120的導引與限位,換句話說,導軌件120的滑槽123限制了外接卡9僅能於插拔方向活動。補充說明的是,導軌件120的滑槽123僅會占用電路板910的閒置區911的部分,或者說,導軌件120的滑槽123的深度至少不大於電路板910的閒置區911的邊界寬度,藉此,可於安裝外接卡9的過程中,避免導軌件120觸及電路板910上的電子元件或走線。另一方面,穿孔121的寬度至少大於滑槽123的寬度,藉以將固持件140之固持凸部141維持於穿孔121,避免固持凸部141進行插拔方向的活動。
更進一步來看,於本實施例中,固持件140之固持凸部141可具有一抵接斜面1411,位於固持凸部141朝向取放開口側110a之一側上且暴露於滑槽123中,其與固持件140的活動方向(即方向D2或D2’)以及外接卡9的插拔方向(即方向D1或D1’)均呈一角度,適於接受外接卡9之電路板910往方向D1的推抵,並能將該推抵力轉換為往方向D2’推動固持件140的推力。
另外,為了助於退出外接卡9,於本實施例中,外接卡組裝架1還可包含一推抵件170以及一傳動組件180。大致上,推抵件170例如可沿方向D1或D1’滑移地設置於架體110之第一板部111上,而傳動組件180連接於操作件130與推抵件170之間,適於受到操作件130的驅使以連動推抵件170,進而經由推抵件170將外接卡9推離連接器C。
具體來說,如圖所示,第三板部113例如還可具有一滑槽1133,沿方向D1或D1’延伸且位於第三板部113靠近第一板部111的邊緣處,推抵件170例如可包含用於推抵外接卡9的至少一推抵部171以及用於銜接傳動組件180的一齒條部173,而傳動組件180例如可包含彼此連動的一齒條件181、一第一齒輪件182以及一第二齒輪件183。
齒條件181固定於操作件130並可隨著操作件130活動地穿設於第三板部113之滑槽1133,從而被操作件130帶動而往方向D1或D1’滑移。第一齒輪件182與第二齒輪件183樞設於架體110之第一板部111上。第一齒輪件182銜接於第二齒輪件183與齒條件181之間。第二齒輪件183銜接於第一齒輪件182與推抵件170之齒條部173之間。藉此,操作件130往方向D1或D1’的運動能經由齒條件181、第一齒輪件182、第二齒輪件183以及推抵件170之齒條部173驅使推抵件170及其上的推抵部171往相同的方向移動。
更進一步來看,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齒輪件182上分別用於銜接於齒條件181與第二齒輪件183的部分的半徑相異,如圖所示,第一齒輪件182上銜接於齒條件181的部分的半徑大於其上用於銜接第二齒輪件183的另一部分的半徑。在此配置下,齒條件181傳遞至第二齒輪件183的力能經由第一齒輪件182放大,也就是說,第一齒輪件182在操作件130與推抵部171之間的力傳輸上能產生省力的效果。
請再一併參閱圖6A,外接卡9能以方向D1自架體110的取放開口側110a安裝進入外接卡組裝架1,過程中,外接卡9之電路板910的閒置區911能插入導軌件120的滑槽123,電路板910能依序推抵導軌件120之穿孔121處的固持件140的抵接斜面1411,以依序迫使固持凸部141往方向D2’內縮而退出滑槽123,使得外接卡9能順勢往架體110之對接側110b移動而令卡緣連接器950對接連接器C。待外接卡9至定位時,外接卡9之電路板910不再抵壓固持件140,第一復位件151則能使固持件140往方向D2復位而再次阻擋於滑槽123,藉以阻止外接卡9往方向D1’移動而能有效防止卡緣連接器950脫離連接器C。
需說明的是,前述圖式中僅是以某一特定高度的外接卡為例來說明,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例如請參閱圖6B,本實施例中之外接卡組裝架1還可適用於高度更高的另一外接卡9’,外接卡9’與前述之外接卡9的差異主要在於電路板的高度(如以插拔方向為量測者),其安裝方式相似於前述的外接卡9,使用者將外接卡9’順勢對接連接器C後,較靠近架體110的取放開口側110a的固持件140不再受到抵壓而復位,同樣能達到阻止外接卡9’脫離連接器C的拘束效果。
由此可知,本實施例之外接卡組裝架1至少能適用於兩種不同尺寸的外接卡的安裝,且操作上僅需要將外接卡順勢插入架體110即可完成,用於固定外接卡之固持件140能於外接卡滑至定位時自動復位而產生拘束效果,操作步驟簡單且便利。其中,導軌件120的滑槽123以及固持件140能同時對外接卡產生多方向的拘束,可有效防止外接卡因震動或外力而產生位移的情形發生,從而能確保外接卡的電性連接。此外,固持件140及驅動其之操作件130等相關元件不僅體積小,活動範圍也較小,不僅有助於外接卡組裝架1的小型化,還有助於應用於如伺服器內部的緊湊配置環境。
另外,可理解的是,可藉由在架體之取放開口側與對接側之間選擇性地增減固持件以及與之相關之元件的數量,即,可選擇性地在滑槽相距取放開口側不同距離處配置更多數量的固持件,以使外接卡組裝架能適用於更多不同高度的外接卡,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
接著,請參閱圖7A~8C,以介紹外接卡組裝架1如何退出外接卡,其中,圖7A~7B係為取下外接卡9時外接卡組裝架1的局部放大作動示意圖,圖8A係為圖7B之操作件130於解固位置時的側視圖,圖8B~8C係為圖8A之外接卡組裝架1於不同部位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具體來說,為了解除固持件140對外接卡9的限制,使用者可先將操作件130自初始位置往方向D1’推動,過程中,鎖固件160能沿著操作件130之導引槽131滑移,但操作件130的導引斜面133的表面輪廓變化同時能驅使鎖固件160的頭部161相對遠離導軌件120,從而帶動固持件140的固持凸部141往方向D2’移動而退出導軌件120的滑槽123。藉此,固持件140將不再於滑槽123中阻擋外接卡9之電路板910,即取消了外接卡9往方向D1’移動的限制。
接著,隨著操作件130繼續沿方向D1’往解固位置的活動,操作件130能經由齒條件181、第一齒輪件182、第二齒輪件183以及推抵件170之齒條部173驅使推抵件170及其上的推抵部171一併往方向D1’移動,從而令推抵部171接觸並推抵外接卡9之電路板910,進而一併使外接卡9往方向D1’相對遠離架體110之對接側110b而脫離連接器C。且過程中,如前所述,第一齒輪件182能讓使用者以較省力的方式推動操作件130。由此可知,使用者只需要藉由順著外接卡9的插拔方向扳動操作件130的簡單步驟即能省力且順勢地解除外接卡9的電性連接,拔卡的操作輕鬆且便利。
隨後,使用者放開操作件130後,第二復位件152即將操作件130復位回初始位置,過程中,第一復位件151能同時驅使固持件140復位以待下次使用。
以上,僅是本發明之外接卡組裝架的其中一實施例,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以下,將列舉本發明之外接卡組裝架的另一些實施例。需先聲明的是,為達簡要說明之目的,以下僅針對所描述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處進行介紹,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可經由參酌前述內容獲得理解而不再贅述。此外,為便於描述,以下實施例所搭配參閱的部分圖式中可能繪示有外接卡。
例如,請參閱圖9~10,圖9係為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外接卡組裝架1’的立體示意圖,而圖10係為圖9之外接卡組裝架1’的分解示意圖。
於本實施例中,外接卡組裝架1’可省略了前述實施例的傳動組件,推抵件170’可直接固定於操作件130’,並可滑移地穿設於架體110’之第三板部113’上的滑槽1133’。藉此配置,操作件130’往解固位置移動的過程中能經由推抵件170’完成如前述的拔卡操作。
或者,請參閱圖11~12B,圖11係為依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外接卡組裝架1’’的立體分解示意圖,而圖12A~12B係為圖11之外接卡組裝架1’’的操作件130’’切換不同位置時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於本實施例中,外接卡組裝架1’’之操作件130’’能自固定於解固位置。具體來說,架體110’’的第三板部113’’可具有一卡孔1135,操作件130’’可包含一主體部134、一卡扣部135、一按壓部136以及一彈臂部137,卡扣部135與按壓部136銜接於彈臂部137之一端且經由彈臂部137可擺動地連接於主體部134(如方向D3或D3’),卡扣部135與按壓部136分別自彈臂部137往相異方向延伸,如圖所示,卡扣部135自彈臂部137往朝向導軌件120的方向延伸,按壓部136則自彈臂部137往遠離導軌件120的方向延伸。
於圖12A,操作件130’’處於初始位置,此時,如前所述,固持件140能止擋於滑槽123以拘束外接卡9,而操作件130’’之卡扣部135抵靠於第三板部113’’外側而使彈臂部137略微彎曲而累積彈性位能。
至圖12B時,操作件130’’切換至解固位置,此時,如前所述,固持件140退出滑槽123而不再拘束外接卡9,同時,操作件130’’將卡扣部135帶至能對應第三板部113’’之卡孔1135的位置,彈臂部137的彈性位能釋放而使卡扣部135往方向D3擺動而插入卡孔1135。藉此,操作件130’’能經由卡扣部135扣合於卡孔1135而被維持於解固位置。因此,使用者即能放開操作件130’’以接著進行取下外接卡9的操作。
接著,使用者只需要按壓操作件130’’的按壓部136(如方向D3’),即可將卡扣部135退出卡孔1135,第二復位件152即能自動使操作件130’’復位以待下次使用。
又或者,例如請參閱圖13~15B,圖13係為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外接卡組裝架1’’’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13A係為圖13之外接卡組裝架1’’’的局部放大立體示意圖,圖14B係為圖14A之外接卡組裝架1’’’於14B-14B的剖面示意圖,圖15A係為圖14A之外接卡組裝架1’’’的操作件130’’’切換至解固位置時的局部放大立體示意圖,而圖15B係為圖15A之外接卡組裝架1’’’於15B-15B的剖面示意圖。
首先,如圖13~14B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外接卡組裝架1’’’之操作件130’’’改為沿方向D2或D2’活動地設置於架體110’’’的第三板部113’’’上,且操作件130’’’與第三板部113’’’之間配置一個樞設於第三板部113’’’的致動件138,致動件138能以轉軸AX相對第三板部113’’’與操作件130’’’轉動(如方向D4或D4’)而使操作件130’’’從初始位置切換至解固位置。於此,於初始位置(如圖14A~14B所示)時,操作件130’’’較靠近第三板部113’’’;於解固位置(如圖15A~15B所示)時,操作件130’’’較遠離第三板部113’’’。第二復位件152銜接於第三板部113’’’與致動件138之間,以對致動件138施加往方向D4旋轉復位的拉力。
此外,操作件130’’’的導引槽131’’’為圓孔,以限制固持件140與鎖固件160僅能隨著操作件130’’’沿方向D2或D2’活動。操作件130’’’的導引斜面133’’’為形成於操作件130’’’朝向架體110’’’的內表面上,其例如是以沿著垂直於操作件130’’’的活動方向及外接卡的插拔方向往相對靠近導軌件120的方式逐漸凸起,相較於操作件130’’’的平坦表面處具有輪廓變化。相應地,致動件138上具有分別對應且用於抵接導引斜面133’’’的至少一抵接斜面1381,抵接斜面1381形成於致動件138朝向操作件130’’’的表面上,且例如是以沿著垂直於操作件130’’’的活動方向及外接卡的插拔方向往相對遠離導軌件120的方式逐漸攏起。
如圖15A~15B所示,抵接斜面1381能於致動件138往特定方向(如方向D4’)轉動時推抵操作件130’’’的導引斜面133’’’,以將迫使操作件130’’’相對遠離架體110’’’與導軌件120而至解固位置,操作件130’’’的活動能經由鎖固件160一併帶動固持件140,同樣能完成前述使固持件140退出滑槽123的操作。
補充說明的是,於本實施例中,外接卡組裝架1’’’還包含至少一第三復位件153以及至少一抵壓件154,操作件130’’’還具有至少一穿槽132。抵壓件154例如為一大頭螺絲,能穿設操作件130’’’之穿槽132而鎖固於架體110’’’的第三板部113’’’;或者,於其他實施例中,抵壓件154能鎖固於第三板部113’’’上穿設於穿槽132的凸柱而固定於第三板部113’’’。第三復位件153例如為一壓縮彈簧,可被夾設於抵壓件154的螺絲頭(head)與操作件130’’’背向第三板部113’’’的表面。藉此,於操作件130’’’相對遠離架體110’’’而往解固位置移動的過程中,操作件130’’’能與抵壓件154共同壓縮第三復位件153,而令第三復位件153累積能於操作件130’’’釋放時將操作件130’’’往第三板部113’’’的方向推回初始位置的回復力。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致動件138的末端處具有一卡勾結構1382,可於致動件138將操作件130’’’推至解固位置時卡扣於第三板部113’’’之頂緣,從而將致動件138維持於當下的位置,即可使得操作件130’’’維持於解固位置,從而讓使用者能放開操作件130’’’以接著進行插/拔卡的操作。第三板部113’’’上還可具有一卡孔1137,可於操作件130’’’處於初始位置時供卡勾結構1382卡合,以暫時地將致動件138維持於當下的位置。
接著,使用者只需要將致動件138之卡勾結構1382扳離第三板部113’’’,第二復位件152即可將致動件138往方向D4復位,而讓前述的第三復位件153釋放彈性位能而將操作件130’’’推回初始位置以待下次使用。而致動件138則可被推至卡勾結構1382能卡合卡孔1137的位置以待下次使用。
最後,補充說明的是,依據所需容置的外接卡的數量不同,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的外接卡組裝件也可相應增加連接器的數量以及多組固持件與相關聯之結構的數量,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所為之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關於本發明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考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1、1’、1’’、1’’’:外接卡組裝架
8:機箱
9、9’:外接卡
110、110’、110’’、110’’’:架體
110a:取放開口側
110b:對接側
111:第一板部
112:第二板部
113、113’、113’’、113’’’:第三板部
114:第四板部
120:導軌件
121:穿孔
123:滑槽
125:漸縮開口
130、130’、 130’’、 130’’’:操作件
131、131’’’:導引槽
132:穿槽
133、133’’’:導引斜面
134:主體部
135:卡扣部
136:按壓部
137:彈臂部
138:致動件
140:固持件
141:固持凸部
143:凸緣部
145:結合部
151:第一復位件
152:第二復位件
153:第三復位件
154:抵壓件
160:鎖固件
161:頭部
170、170’:推抵件
171:推抵部
173:齒條部
180:傳動組件
181:齒條件
182:第一齒輪件
183:第二齒輪件
190:I/O板
910:電路板
911:閒置區
930:擋板
950:卡緣連接器
1131:穿孔
1133、1133’:滑槽
1135、1137:卡孔
1381:抵接斜面
1382:卡勾結構
1411:抵接斜面
AX:轉軸
C:連接器
D1、D1’、D2、D2’、D3、D3’、D4、D4’:方向
圖1係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外接卡組裝架與包含其之機箱的立體示意圖。
圖2係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外接卡組裝架以及可應用於其上的外接卡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係為圖2之外接卡組裝架的分解示意圖。
圖4係為圖2之外接卡組裝架的局部放大立體示意圖。
圖5A係為圖2之外接卡組裝架於其操作件處於初始位置時的側視圖。
圖5B~5C係為圖5A之外接卡組裝架於不同部位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圖6A係為圖2之外接卡的安裝示意圖。
圖6B係為另一外接卡的安裝示意圖。
圖7A~7B係為取下外接卡時外接卡組裝架的局部放大作動示意圖。
圖8A係為圖7B之操作件於解固位置時的側視圖。
圖8B~8C係為圖8A之外接卡組裝架於不同部位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圖9係為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外接卡組裝架的立體示意圖。
圖10係為圖9之外接卡組裝架的分解示意圖。
圖11係為依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外接卡組裝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2A~12B係為圖11之外接卡組裝架的操作件切換不同位置時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圖13係為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外接卡組裝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4A係為圖13之外接卡組裝架的局部放大立體示意圖。
圖14B係為圖14A之外接卡組裝架於14B-14B的剖面示意圖。
圖15A係為圖14A之外接卡組裝架的操作件切換至解固位置時的局部放大立體示意圖。
圖15B係為圖15A之外接卡組裝架於15B-15B的剖面示意圖。
1:外接卡組裝架
9:外接卡
190:I/O板
110:架體
110a:取放開口側
110b:對接側
120:導軌件
130:操作件
140:固持件
170:推抵件
180:傳動組件
910:電路板
911:閒置區
930:擋板
950:卡緣連接器
C:連接器
D1、D1’:方向
Claims (26)
- 一種外接卡組裝架,適於容置至少一外接卡,該外接卡組裝架包含:一架體,用於容置該至少一外接卡;一導軌件,固設於該架體上,該導軌件設有一滑槽,用於供該至少一外接卡插設,以及至少一固持件,可活動地設置於該架體,且該至少一固持件的部分可移除地設於該滑槽;其中,該至少一固持件適於在該滑槽中阻擋該至少一外接卡。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其中該導軌件適於限定該至少一外接卡於一插拔方向上活動,該固持件可沿一活動方向移離該滑槽,該至少一固持件的該活動方向與該至少一外接卡的該插拔方向有一角度關係。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其中該架體具有一取放開口側,適於讓該至少一外接卡通過,該至少一固持件具有一抵接斜面,位於該至少一固持件朝向該取放開口側之一側,且非平行於該插拔方向與該活動方向,適於抵接該至少一外接卡。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更包含至少一復位件,用以驅使該至少一固持件往該滑槽的方向移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其中該至少一固持件的數量為多個,彼此相間隔地沿著該滑槽配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更包含一操作件,可活動地設置於該架體上而具有一初始位置與一解固位置,該至少一固持件可活動地設置於該操作件上,當該操作件於該初始位置時,該至少一固持件的部分位於該滑槽中,當該操作件往該解固位置移動時,該操作件驅使該至少一固持件退出該滑槽。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更包含另一復位件,銜接於該架體與該操作件之間,以驅使該操作件回到該初始位置。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更包含至少一鎖固件,其中該操作件具有至少一導引槽以及至少一導引斜面,該至少一導引斜面沿該至少一導引槽配置,該至少一鎖固件可活動地穿設於該至少一導引槽並抵接於該至少一導引斜面,該至少一固持件經由該至少一鎖固件設置於該操作件上,以隨著該至少一鎖固件相對該至少一導引槽活動,該至少一導引斜面往相對遠離該導軌件的方向傾斜,當該操作件往該解固位置移動時,該操作件的該至少一導引斜面將該至少一鎖固件推離該導軌件,從而驅使該至少一固持件退出該滑槽。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更包含一推抵件,連接於該操作件,用以在該至少一外接卡之一插拔方向上推抵該至少一外接卡。
- 如請求項9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其中該架體具有彼此相對的一取放開口側與一對接側,該取放開口側適於讓該至少一外接卡通過,該對接側適於供該至少一外接卡插接,該推抵件可活動地介於該取放開口側與該對接側之間,當該操作件往該解固位置移動時,該推抵件朝該取放開口側移動。
- 如請求項9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更包含一傳動組件,設置於該架體上,該操作件經由該傳動組件連動該推抵件。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其中該傳動組件包含一齒條件、一第一齒輪件以及一第二齒輪件,該推抵件包含一齒條部,該齒條件固定於該操作件,該第一齒輪件與該第二齒輪件樞設於該架體上,該第一齒輪件銜接於該齒條件與該第二齒輪件之間,該第二齒輪件銜接於該第一齒輪件與該齒條部之間,當該操作件往該解固位置移動時,該傳動組件帶動該推抵件朝該取放開口側移動。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其中該推抵件包含至少一推抵部,該至少一推抵部介於該取放開口側與該對接側之間,該推抵件以該至少一推抵部於該插拔方向上推抵該至少一外接卡。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其中該第一齒輪件銜接於該齒條件的部份的半徑大於該第一齒輪件銜接於該第二齒輪件的部份的半徑。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其中該操作件包含一主體部、一卡扣部以及一彈臂部,該主體部可活動地設置於該架體上,該卡扣部經由該彈臂部可擺動地連接於該主體部,該架體具有至少一卡孔,當該操作件於該解固位置時,該卡扣部可分離地插設於該至少一卡孔,以將該操作件維持於該解固位置。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更包含一致動件,樞設於該架體且介於該架體與該操作件之間,用以驅使該操作件由該初始位置至該解固位置。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其中該操作件具有至少一導引斜面,位於該操作件朝向該致動件之一側且往相對靠近該導軌件的方向傾斜,該致動件具有至少一抵接斜面,位於該致動件朝向該操作件之一側且往相對遠離該導軌件的方向傾斜,該至少一抵接斜面可活動地抵接於該至少一導引斜面,當該致動件相對該架體轉動時,該至少一抵接斜面推抵該至少一導引斜面,以將該操作件推離該導軌件而至該解固位置。
-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其中該致動件還包括一卡勾結構,當該致動件使該操作件切換至該解固位置時,該卡勾結構卡扣於該架體以維持該致動件的位置。
-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更包含至少一第一復位件以及一第二復位件,該至少一第一復位件,用以驅使該至少一固持件往該滑槽的方向移動,該第二復位件銜接於該架體與該致動件之間,以驅使該致動件之該至少一抵接斜面相對遠離該操作件之該至少一導引斜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外接卡組裝架,更包含至少一連接器,適於與該至少一外接卡對接,其中該架體包含一第一板部、一第二板部、一第三板部以及一第四板部,該第二板部、該第三板部以及該第四板部分別銜接於該第一板部的相異側,該第二板部銜接於該第三板部與該第四板部之間,該第一板部、該第三板部以及該第四板部共同圍繞出一取放開口,適於讓該至少一外接卡通過,該至少一連接器設置於該第二板部上,該導軌件固定於該第三板部上,該至少一固持件可活動地穿設於該第三板部。
- 一種電子裝置,適於容置至少一外接卡,該電子裝置包含:一機箱;以及至少一外接卡組裝架,包含:一架體,用於容置該至少一外接卡;一導軌件,固設於該架體上,該導軌件設有一滑槽,用於供該至少一外接卡插設,以及至少一固持件,可活動地設置於該架體,且該至少一固持件的部分可移除地設於該滑槽;其中,該至少一固持件適於在該滑槽中阻擋該至少一外接卡。
- 如請求項2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外接卡組裝架更包含至少一復位件,用以驅使該至少一固持件往該滑槽的方向移動。
- 如請求項2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外接卡組裝架更包含一操作件,可活動地設置於該架體上而具有一初始位置與一解固位置,該至少一固持件可活動地設置於該操作件上,當該操作件於該初始位置時,該至少一固持件的部分位於該滑槽中,當該操作件往該解固位置移動時,該操作件驅使該至少一固持件退出該滑槽。
- 如請求項23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外接卡組裝架更包含一復位件,銜接於該架體與該操作件之間,以驅使該操作件回到該初始位置。
- 如請求項23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外接卡組裝架更包含一推抵件,連接於該操作件,用以在該至少一外接卡之一插拔方向上推抵該至少一外接卡。
- 如請求項23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外接卡組裝架更包含一致動件,樞設於該架體且介於該架體與該操作件之間,用以驅使該操作件由該初始位置至該解固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52826.3 | 2020-09-11 | ||
CN202010952826.3A CN114167950B (zh) | 2020-09-11 | 2020-09-11 | 外接卡组装架与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11560A true TW202211560A (zh) | 2022-03-16 |
TWI780486B TWI780486B (zh) | 2022-10-11 |
Family
ID=80475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31899A TWI780486B (zh) | 2020-09-11 | 2020-09-16 | 外接卡組裝架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632870B2 (zh) |
CN (1) | CN114167950B (zh) |
TW (1) | TWI78048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160969B1 (en) * | 2022-01-12 | 2024-12-03 | ZT Group Int'l, Inc. | Adjustable card support |
TWI832359B (zh) * | 2022-08-03 | 2024-02-11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機箱 |
TWI852504B (zh) * | 2023-04-25 | 2024-08-11 |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 升降模組及電子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197731A (en) * | 1963-07-19 | 1965-07-27 | Applied Dev Corp | Printed circuit hardware |
US4840570A (en) * | 1988-06-27 | 1989-06-20 | Teknekron Infoswitch Corporation | Plug-in card module |
US7663889B2 (en) * | 2006-10-23 | 2010-02-16 | Sun Microsystems, Inc. | Mechanism for facilitating hot swap capability |
US7787258B2 (en) * | 2007-09-06 | 2010-08-3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Track-based support system for electronic cards |
CN102541199A (zh) * | 2010-12-20 | 2012-07-0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附加卡固定装置 |
US8885336B2 (en) * | 2010-12-29 | 2014-11-11 | OCZ Storage Solutions Inc. | Mount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dissipating heat from a computer expansion card |
CN103034301B (zh) * | 2011-10-08 | 2016-03-30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接口卡扩展模块、计算机机壳及计算机主机 |
CN103174708B (zh) * | 2011-12-22 | 2016-05-25 | 深圳市创显光电有限公司 | 快速锁紧连接装置 |
CN103513727A (zh) * | 2012-06-27 | 2014-01-15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扩展卡模块及扩展卡固定结构 |
AU2013100996B4 (en) * | 2012-07-30 | 2016-05-19 | Treefrog Developments, Inc. | Housing For Encasing A Tablet Computer |
TWI507851B (zh) * | 2013-09-23 | 2015-11-11 | Wistron Corp | 可卸式托架及電子裝置 |
TWM496789U (zh) * | 2014-09-25 | 2015-03-01 | Wistron Corp | 具有介面卡快拆功能的電子裝置 |
CN110494817B (zh) * | 2017-07-19 | 2023-09-08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扩展卡保持 |
CN207752411U (zh) * | 2017-12-25 | 2018-08-21 | 深圳中电长城信息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扩展卡支架 |
TWI662883B (zh) * | 2018-03-30 | 2019-06-11 |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 固定組件 |
CN111435261B (zh) * | 2019-01-11 | 2023-01-10 | 纬联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 固定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设备 |
TWM592104U (zh) * | 2019-09-18 | 2020-03-11 |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 扣合件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
TWI717120B (zh) * | 2019-11-22 | 2021-01-21 |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 擴充卡安裝結構及電路組件 |
US11778768B2 (en) * | 2020-08-21 | 2023-10-03 |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 High-speed performance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modular electronics systems |
-
2020
- 2020-09-11 CN CN202010952826.3A patent/CN114167950B/zh active Active
- 2020-09-16 TW TW109131899A patent/TWI780486B/zh active
- 2020-10-27 US US17/080,883 patent/US11632870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087044A1 (en) | 2022-03-17 |
CN114167950B (zh) | 2023-09-29 |
CN114167950A (zh) | 2022-03-11 |
TWI780486B (zh) | 2022-10-11 |
US11632870B2 (en) | 2023-04-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32984B (zh) | 托盘机构及其服务器设备 | |
TW202211560A (zh) | 外接卡組裝架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 |
CN104460877B (zh) | 可卸式托架及电子装置 | |
US10791635B2 (en) | Fixing mechanism and relate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TWI515530B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擴充平台 | |
TWI786677B (zh) | 托盤組件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 |
US20140153166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detachable assembly thereof | |
TWI774151B (zh) | 機箱及其擴充匣 | |
TWI544857B (zh) | 電子裝置及其電子模組固定結構 | |
US7721970B2 (en) | Mounting apparatus for card reader | |
TW201742527A (zh) | 可提供電路板快拆功能的機殼模組及其電子裝置 | |
TWM494345U (zh) | 固定機構及具有該固定機構的電子裝置 | |
CN101431874B (zh) | 扩充卡固定器 | |
TWI840729B (zh) | 固定裝置 | |
CN102593386B (zh) | 锁固机构及具有该锁固机构的电子装置 | |
TWI568332B (zh) | 電腦設備 | |
TWI737408B (zh) | 可卸式固定裝置及電子裝置殼體 | |
TWI727709B (zh) | 硬碟快拆模組及電子裝置 | |
TWM625803U (zh) | 連接結構與具有該連接結構的電子裝置 | |
CN101354603B (zh) | 笔记型计算机及其数据存取装置的拆装机构 | |
CN101266509A (zh) | 适配卡支架的固定装置 | |
TWI539887B (zh) | 電子裝置 | |
TWI780934B (zh) | 連接結構與具有該連接結構的電子裝置 | |
CN101673127B (zh) | 具有可移除式装置的主机 | |
TWI430738B (zh) | 安裝組件及其機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