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2209688A - 半導體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9688A
TW202209688A TW110120108A TW110120108A TW202209688A TW 202209688 A TW202209688 A TW 202209688A TW 110120108 A TW110120108 A TW 110120108A TW 110120108 A TW110120108 A TW 110120108A TW 202209688 A TW202209688 A TW 2022096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miconductor
layer
semiconductor layer
semiconductor device
condu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0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島孝仁
樋口安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Flosfia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Flosfia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Flosfia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9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968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62/0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D62/10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reg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Shape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10D62/102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 H10D62/103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for increasing or controlling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reverse-biased devices
    • H10D62/104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for increasing or controlling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reverse-biased devices having particular shapes of the bodies at or near reverse-biased junctions, e.g. having bevels or moa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367Substrates
    • H01L21/0237Materials
    • H01L21/0242Crystalline insulating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436Intermediate layers between substrates and 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439Materials
    • H01L21/02483Oxide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not being Group 12/16 materials, e.g. ternary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518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521Materials
    • H01L21/02565Oxide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not being Group 12/16 materials, e.g. ternary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518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57Doping during depositing
    • H01L21/02573Conductivity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12Formation types
    • H01L21/02617Deposition types
    • H01L21/0262Reduction or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e.g. CV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12Formation types
    • H01L21/02617Deposition types
    • H01L21/02623Liquid deposition
    • H01L21/02628Liquid deposition using solu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12Formation types
    • H01L21/02617Deposition types
    • H01L21/02636Selective deposition, e.g. simultaneous growth of mono- and non-monocrystallin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 H01L21/02639Preparation of substrate for selective de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62/0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D62/10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reg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Shape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10D62/102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 H10D62/103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for increasing or controlling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reverse-biased devices
    • H10D62/105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for increasing or controlling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reverse-biased devices by having particular doping profiles, shapes or arrangements of PN junctions; by having supplementary regions, e.g. junction termination extension [JTE] 
    • H10D62/106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for increasing or controlling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reverse-biased devices by having particular doping profiles, shapes or arrangements of PN junctions; by having supplementary regions, e.g. junction termination extension [JTE]  having supplementary regions doped oppositely to or in rectifying contact with reg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e.g. guard rings with PN or Schottky junc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62/0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D62/10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reg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Shape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10D62/113Isolations within a component, i.e. internal isolations
    • H10D62/115Dielectric isolations, e.g. air gap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62/0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D62/10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reg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Shape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10D62/117Shape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62/0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D62/10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reg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Shape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10D62/124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region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junctions between the regions
    • H10D62/126Top-view geometrical layouts of the regions or the junc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62/0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D62/40Crystallin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62/0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D62/8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64/00Electrodes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D64/6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s
    • H10D64/64Electrodes comprising a Schottky barrier to a semi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00Diodes
    • H10D8/60Schottky-barrier 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436Intermediate layers between substrates and 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439Materials
    • H01L21/02488Insulating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62/0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D62/8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 H10D62/83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being Group IV materials, e.g. B-doped Si or undoped Ge
    • H10D62/832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being Group IV materials, e.g. B-doped Si or undoped Ge being Group IV material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elements, e.g. SiGe
    • H10D62/8325Silicon carbid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62/0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D62/8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 H10D62/85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being Group III-V materials, e.g. GaAs
    • H10D62/8503Nitride Group III-V materials, e.g. AlN or Ga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在肖特基電極之終端部具有電場集中的傾向,而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抑制電場集中之結構的半導體裝置。 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半導體裝置具有半導體層、與前述半導體層之側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觸的非導電層、配置於前述半導體層及前述非導電層上的肖特基電極,前述肖特基電極的端部位於前述非導電層上。

Description

半導體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半導體裝置。
若對於半導體裝置的整流接合(肖特基接合或pn接合)施加反向電壓,在超過某電壓(耐壓)時會發生絕緣破壞。此絕緣破壞所產生之電壓,在半導體的內部與pn接合及/或肖特基接合終端的表面有所不同,一般在到達半導體內部的絕緣破壞電壓之前,即會在半導體的接合終端部發生絕緣破壞。半導體裝置的耐壓會成為在其接合終端部的絕緣破壞電壓,因此可對於半導體裝置施加的反向電壓之最大值變低,而具有成為低耐壓半導體裝置的問題。又,在接合終端部產生的絕緣破壞不穩定,亦具有對於半導體裝置的特性造成不良影響這樣的問題。因此,為了提升接合終端部的絕緣破壞強度,已知使半導體的接合端部露出並將其表面之形狀斜向加工的技術。例如,專利文獻1中,藉由將半導體晶圓的邊緣部按壓在砥石面上進行研削來實施斜面加工。又,專利文獻2中,將pn接合表面加工成斜面結構(bevel structure)的步驟具有技術上困難且良率不佳的問題,因此實施斜面結構之處有所限定。又,專利文獻3中,在以噴砂等形成溝後,對於溝內噴射包含氟酸及硝酸的蝕刻液以形成斜面結構。然而,使用以研削的方式去除半導體的一部分以設置斜面結構的方法時,具有步驟變得複雜的問題。又,即使在形成斜面結構時使用酸實施蝕刻,仍具有表面粗糙等的課題。又,此等方法中,難以製作具有預期結構及角度的斜面結構。
另外,作為半導體,例如,已知碳化矽(Silicon Carbide)、或是包含氮化鎵(Gallium Nitride)、氮化銦(Gallium Indium)、氮化鋁(Gallium Alminium)及此等混晶的氮化鎵氮化物半導體,其被用於藍色LED及功率半導體等各種半導體裝置。近年來氧化鎵(Ga2 O3 )作為新穎的半導體而受到矚目。
作為可實現高耐壓、低損失及高耐熱的次世代開關元件,使用了寬能隙氧化鎵(Ga2 O3 )的半導體裝置受到矚目,可望將其應用於反向器等電力用半導體裝置。又,因為其寬能隙而亦被期待作為受發光裝置而廣泛地應用於LED或感測器等。尤其是氧化鎵之中,具有剛玉結構的α-Ga2 O3 等,可分別藉由銦或鋁、或是將其組合以進行混晶來控制能隙,其作為InAlGaO系半導體而構成極具魅力的材料系統。此處,InAlGaO系半導體表示InX AlY GaZ O3 (0≤X≤2,0≤Y≤2,0≤Z≤2,X+Y+Z=1.5~2.5)(專利文獻4等),可將其歸類為內包氧化鎵的同一材料系統。
又,專利文獻5中記載具有氧化鎵(Ga2 O3 )之單晶的雪崩光電二極體(avalanche photodiode),前述雪崩光電二極體中,Ga2 O3 的單晶與介電體層的積層結構體具有側面傾斜成反楔形的台面形狀。然而其並未揭示用以得到這種台面形狀的製造方法。
另一方面,氧化鎵(Ga2 O3 )中最穩定相為β-gallia結構,若不使用特殊的成膜法,則難以形成作為準穩定相的剛玉結構之結晶膜。又,不僅是剛玉結構的結晶膜,尚存在下述各種問題:成膜速率及結晶品質的提升、抑制裂縫及異常成長、抑制雙晶、翹曲所導致的基板破裂等。
雖已開始以上述半導體材料來研究具有斜面結構的半導體裝置,但仍具有以研削等去除部分半導體來形成斜面結構的難度、以及步驟複雜等的課題,難以使斜面結構的角度及形狀成為預期,而尚未達到有利於工業上應用的水準。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2588326號 [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公告昭57(1982)-23435號 [專利文獻3] 日本專利公告平5(1993)-43288號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14/050793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17-220550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作為本發明態樣之一,其目的之一係提供一種具有抑制電場集中於肖特基電極端部之結構的半導體裝置。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案發明人為了達成上述目的而詳細研究的結果發現,若具有半導體層、與前述半導體層之側面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或隔著其他層接觸的非導電層、及配置於前述半導體層上及前述非導電層上的肖特基電極,並且配置成使前述肖特基電極端部位於前述非導電層上的態樣,則可有效抑制電場集中於肖特基電極的端部。
又,本案發明人得到上述見解後進一步反覆研究,進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係關於以下的發明。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具有:半導體層;非導電層,直接或隔著其他層與前述半導體層側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觸;及肖特基電極,配置於前述半導體層上及前述非導電層上;前述肖特基電極的端部位於前述非導電層上。 [2] 如[1]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非導電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及位於前述第1面與前述第2面之間的側面,前述半導體層具有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及位於前述第1面與前述第2面之間的前述側面;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第2面與前述非導電層之前述第2面為同一平面。 [3] 如[1]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非導電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及位於前述第1面與前述第2面之間的側面,前述半導體層具有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及位於前述第1面與前述第2面之間的前述側面;前述非導電層之前述第2面位於比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第2面更靠近前述肖特基電極的位置。 [4] 如[1]至[3]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至少含鎵。 [5] 如[1]至[4]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包含結晶性金屬氧化物作為主成分。 [6] 如[1]至[5]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包含結晶性氧化鎵或氧化鎵的混晶。 [7] 如[1]至[6]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具有剛玉結構。 [8] 如[1]至[7]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與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前述非導電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與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第1面與前述非導電層之前述第1面為同一平面。 [9] 如[1]至[7]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與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前述非導電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與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第1面位於比前述非導電層之前述第1面更高的位置。 [10] 如[1]至[7]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與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前述非導電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與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前述非導電層之前述第1面位於比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第1面更高的位置。 [11] 如[1]至[10]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側面具有傾斜面。 [12] 如[11]之半導體裝置,前述半導體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及位於前述第1面與前述第2面之間的前述側面,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傾斜面係膜厚從前述第1面朝向前述第2面減少的傾斜面。 [13] 如[11]或[12]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及位於前述第1面與前述第2面之間的前述側面,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第1面與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傾斜面所形成的角度為20°以上70°以下。 [14] 如[11]至[13]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非導電層具有第1傾斜面,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側面具有與前述第1傾斜面反向傾斜而作為第2傾斜面的前述傾斜面,前述非導電層的第1傾斜面與前述半導體層的前述第2傾斜面卡合。 [15] 如[1]至[14]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側面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非導電層密合。 [16] 如[1]至[14]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側面的至少一部分隔著保護膜與前述非導電層密合。 [17] 如[1]至[16]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非導電層為絕緣體層。 [18]如[17]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絕緣體層係由選自二氧化矽(SiO2 )及氮化矽(Si3 N4 )中的至少1者所構成。 [19] 如[1]至[18]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為n型半導體層。 [20] 如[1]至[19]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為n-型半導體層。 [21] 如[1]至[20]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更包含n+型半導體層,前述n+型半導體層上積層有前述半導體層。 [22] 如[1]至[21]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為肖特基屏障二極體或接面屏障肖特基二極體。 [23]一種半導體系統,其係至少具備半導體裝置的半導體系統,其中前述半導體裝置係如[1]至[22]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的態樣,可得到具有抑制電場集中於半導體與肖特基電極的接合端部之結構的半導體裝置。
使用圖示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態樣,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等實施態樣,可包含例示之實施態樣的要件及其他要件的組合。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圖20顯示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半導體裝置500具有半導體層(亦稱為半導體膜)64、以及與前述半導體層64之側面64c的至少一部分接觸且絕緣性高於前述半導體層64的層62。半導體裝置500,更具有肖特基電極65,其配置於前述半導體層64的肖特基電極65側之第1面64a及絕緣性比前述半導體層64更高的層62之第1面62a上。前述肖特基電極65的端部65c(亦稱為終端部)位於絕緣性比前述半導體層64更高的層62上。藉由上述之結構,可有效抑制電場集中於肖特基電極的終端部。前述非導電層62,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65側之第1面62a、位於第1面62a之相反側的第2面62b、位於第1面62a與第2面62b之間的側面62c,前述半導體層64具有第1面64a、位於第1面64a之相反側的第2面64b,位於第1面64a與第2面64b之間的側面64c。另外,前述半導體層64之第1面64a與前述非導電層62之第1面62a成為同一平面,可在平坦面上配置肖特基電極65,而進一步抑制電場集中於肖特基電極之終端部,並且具有與半導體裝置更加薄化相關的結構。又,本實施態樣中,前述非導電層的第2面62b位於比前述半導體層的第2面64b更接近前述肖特基電極的位置,因此可得到耐壓性更優良的半導體裝置。本實施態樣中,前述半導體層64為n-型半導體層,半導體裝置500更具有配置成與n-型半導體層64之第2面64b接觸的n+型半導體層61,並且具有配置成與n+型半導體層61接觸的歐姆電極66。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的半導體裝置為縱型肖特基屏障二極體(SBD)。
作為前述半導體層,例如,亦可含有碳化矽(Silicon Carbide)或是包含氮化鎵(Gallium Nitride)、氮化銦(Gallium Indium)、氮化鋁(Gallium Alminium)及此等混晶的氮化鎵氮化物半導體作為主成分,亦可包含結晶性金屬氧化物作為主成分。本實施態樣中,前述半導體層較佳係至少包含鎵。又,本實施態樣中,前述半導體層較佳為包含結晶性金屬氧化物作為主成分,更加為包含結晶性氧化鎵或氧化鎵的混晶。另外,所謂的「主成分」,例如在前述半導體層包含α-Ga2 O3 作為主成分時,只要以前述半導體層中的金屬元素中鎵的原子比為0.5以上的比例包含α-Ga2 O3 即可。本發明中,前述半導體層中的金屬元素中鎵的原子比較佳為0.7以上,更佳為0.8以上。
前述非導電層,係由電阻率比高電阻層更高的材料所構成,通常為半絕緣體層或絕緣體層,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較佳為絕緣體層。作為半絕緣體層,可列舉例如:多晶矽(polysilicon)、非晶矽、類鑽碳(DLC)等。又,作為絕緣體層的材料,可列舉例如:二氧化矽(SiO2 )或氮化矽(Si3 N4 )、矽(Si)、鍺(Ge)、鈦(Ti)、鋯(Zr)、Hf(鉿)、Ta(鉭)、錫(Sn)等的氧化物、氮化物或碳化物等。藉由將上述較佳的絕緣體層與後述斜面結構組合,可更有效地展現抑制電場集中的效果。
又,作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態樣,圖16顯示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半導體裝置100,具有半導體膜64,其包含:第1面64a;第2面64b,位於前述第1面64a的相反側;側面,位於前述第1面64a與前述第2面64b之間;傾斜面64c,設於前述側面的至少一部分;第1區域64f,位於與前述傾斜面64c鄰接的位置;及第2區域64g,在俯視下位於比前述第1區域64f更離開前述傾斜面64c的位置。前述第1區域64f位於靠近半導體膜64側面的位置,前述第2區域64g位於包含半導體膜64之中心部的位置。本實施態樣中,具有電場集中傾向的半導體膜之端部附近的前述第1區域64f包含橫向成長的結晶,前述第1區域64f的差排密度低於前述第2區域64g的差排密度,因此有助於提升半導體特性。具有半導體層64、與和前述半導體層64之側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觸的非導電層62。前述非導電層62較佳為絕緣體層,前述非導電層62之前述側面具有第1傾斜面62c,前述半導體層64之前述側面具有與前述第1傾斜面62c反向傾斜的第2傾斜面64c,前述非導電層62的第1傾斜面62c與前述半導體層64之前述第2傾斜面64c卡合。本實施態樣中,在半導體層100的端部具有正斜面結構,非導電層62的第1傾斜面62c與半導體層64的第2傾斜面64c密合。再者,本實施態樣中的半導體裝置100具有整流接合界面90,整流接合界面90中,具有與前述半導體膜64接合的第1電極65(此處為肖特基電極)。第1電極65,配置於前述半導體層64之第1面64a及非導電層62之第1面62a上。前述肖特基電極65的端部65c(亦稱為終端部)位於前述非導電層62上。前述半導體層64之第1面64a與前述半導體層64的傾斜面64c所形成的角度小於90°。亦即,前述半導體層64的傾斜面64c,成為膜厚從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第1面64a朝向前述第2面64b的方向增加的傾斜面。另外,前述第1半導體層64之第1面64a與前述傾斜面64c所形成的傾斜角64e較佳係在10°<傾斜角64e<90°的範圍,傾斜角64e更佳為70°以下,最佳為20°以上70°以下。 藉由上述結構,可以斜面結構抑制漏電流,而可有效抑制電場集中於肖特基電極的終端部。又,本實施態樣中,半導體層64的第2面64b與絕緣性高於半導體層64的非導電層62之第2面62b為同一平面。又,前述半導體層64之第1面64a與前述非導電層62之第1面62a為同一平面,可在平坦面上配置肖特基電極65,抑制電場集中於肖特基電極的終端部,且具有與半導體裝置薄化相關的結構。本實施態樣中,前述半導體層64為例如n-型半導體層,半導體裝置100更具有配置成與n-型半導體層64之第2面64b接觸的n+型半導體層61與配置成與n+型半導體層61接觸的第2電極66(此處為歐姆電極)。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的半導體裝置為縱型肖特基屏障二極體(SBD)。另外,所謂的「整流接合界面」,只要是具有整流作用的接合界面則未特別限定。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前述整流接合較佳為肖特基接合或PN接合。
又,作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態樣,圖17顯示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半導體裝置200,具有半導體層64、以及與前述半導體層64之側面64c的至少一部分接觸的非導電層62。前述非導電層62為絕緣體層,前述非導電層62之前述側面具有第1傾斜面62c,前述半導體層64之前述側面具有與前述第1傾斜面62c反向傾斜的第2傾斜面64c,前述非導電層62的第1傾斜面62c與前述半導體層64之前述第2傾斜面64c卡合。本實施態樣中,半導體層64的端部具有正斜面結構,非導電層62的第1傾斜面62c與半導體層64的第2傾斜面64c密合。半導體裝置400,更具有配置於前述半導體層64之第1面64a及非導電層62之第1面62a上的第1電極65(此處為肖特基電極)。本實施態樣中的半導體裝置200具有整流接合界面90,整流接合界面90具有與前述半導體膜64接合的第1電極65(此處為肖特基電極)。前述肖特基電極65的端部65c(亦稱為終端部)位於前述非導電層62上。藉由上述之結構,可以正斜面結構抑制漏電流,而可有效抑制電場集中於肖特基電極的終端部。又,本實施態樣中,半導體層64的第2面64b與絕緣性高於半導體層64的非導電層62之第2面62b為同一平面。又,前述半導體層64之第1面64a與絕緣性高於前述半導體層64的層62之第1面62a成為同一平面,在平坦面上可配置肖特基電極65,抑制電場集中於肖特基電極的終端部,且具有與半導體裝置薄化相關的結構。本實施態樣中,前述半導體層64為例如n-型半導體層,半導體裝置100更具有配置成與n-型半導體層64的第2面64b接觸的n+型半導體層61、配置成與n+型半導體層61接觸的第2電極66(此處為歐姆電極)。又,本實施態樣的半導體裝置具有多個位於肖特基電極65與n-型半導體層64之間的p型半導體部67。藉由這樣的結構,可在肖特基電極65與n-半導體層64的接合(肖特基接合)界面90進一步抑制電場集中。另外,p型半導體部67,例如,亦可在n-半導體層64上設置溝並使p型半導體部67成長而形成,亦可藉由離子注入設置。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的半導體裝置為縱型接面屏障肖特基二極體(JBS)。
又,作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態樣,圖18顯示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本實施態樣的半導體裝置300,具有半導體層64、與前述半導體層64的側面的至少一部接觸的前述非導電層62、及配置於前述半導體層64上及前述非導電層62上的肖特基電極65,前述肖特基電極65的端部65c位於前述非導電層62上。本實施態樣中的半導體裝置300具有整流接合界面90,整流接合界面90具有與前述半導體膜64接合的第1電極65(此處為肖特基電極)。作為與圖16之半導體裝置100相異的點,係在非導電層62上配置有材料與非導電層62不同的保護膜63。保護膜63,其絕緣性亦高於半導體層64,較佳為非導電層,例如,非導電層62含矽(Si)的情況,保護膜63較佳為不含Si(無矽)之材料的保護膜63。作為前述保護膜63的材料,可列舉例如:氮化矽(Si3 N4 )、鍺(Ge)、鈦(Ti)、鋯(Zr)、Hf(鉿)、Ta(鉭)、錫(Sn)等氧化物、氮化物或碳化物等。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在磊晶成長而成之半導體膜及/或包含2種以上之半導體膜的積層結構體的端部形成正斜面結構時,可將非導電層62用作遮罩,但通用性高的遮罩材料中大多含Si。此情況中,藉由將不含Si的保護膜63配置在遮罩上,可抑制遮罩材料的Si摻入半導體膜內,而可得到包含具有正斜面結構之半導體膜及/或2種以上之半導體膜的積層結構體。詳細內容如後所述,保護膜係在形成了遮罩之傾斜面後配置於遮罩上的薄膜,半導體膜及/或包含2種以上之半導體膜的積層結構體則形成於前述保護膜上。因此,保護膜63較佳為至少被覆非導電層62的傾斜面62c,較佳係非導電層62之前述第1傾斜面62c隔著保護膜63與半導體層端部的傾斜面及/或積層結構體端部的傾斜面密合。
再者,作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態樣,圖19顯示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本實施態樣的半導體裝置400,具有半導體層64、與前述半導體層64之側面的至少一部分64c接觸且絕緣性高於前述半導體層64的層62、及配置於前述半導體層64上及絕緣性比前述半導體層64更高之層62上的第1電極(此處為肖特基電極)65;前述肖特基電極65的端部65c(亦稱為終端部)位於絕緣性比前述半導體層64更高的層62上。本實施態樣中的半導體裝置200具有整流接合界面90,整流接合界面90具有前述與半導體膜64接合的第1電極65(此處為肖特基電極)。本實施態樣中,前述半導體層64之第1面64a與非導電層62上之第1面62a成為同一平面,可在平坦面上配置肖特基電極65,抑制電場集中於肖特基電極的終端部,且具有與半導體裝置的薄化相關的結構。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使半導體層64磊晶成長後,在半導體層64上配置具有傾斜面64e的遮罩,而可形成在半導體層64端部之至少一部分上具有傾斜面64c的正斜面結構的半導體層64。遮罩可作為半導體裝置的非導電層62而用於配置肖特基電極的終端部。本實施態樣中,非導電層62的至少傾斜面62c與第2面62b埋設於半導體層64內。亦即,本實施態樣中,前述非導電層的第2面62b位於比前述半導體層的第2面64b更靠近前述肖特基電極的位置。藉由上述結構,不僅可得到耐壓性更優良的半導體裝置,更可一方面降低非導電層62所要求之厚度,一方面有效抑制電場集中於肖特基電極的終端部。
另外,本發明之製法的實施態樣中,前述半導體層(以下亦稱為「半導體膜」)的成膜方法,只要可使半導體膜磊晶成長即可,並未特別限定。作為前述半導體膜的成膜方法,例如,可藉由選自噴霧法、霧化CVD法、HVPE法、MBE法、MOCVD法及濺鍍法之中的至少1種方法來形成。
說明使用圖5所示的HVPE法形成半導體膜情況作為一例。例如,將包含金屬之金屬源氣化以作為含金屬之原料氣體,然後將前述含金屬之原料氣體與含氧之原料氣體供給至反應室內配置有具有傾斜面之遮罩的基體上,藉此可形成半導體膜。又,在形成前述半導體膜時,將前述含金屬之原料氣體、含氧之原料氣體與反應性氣體供給至配置有具有前述傾斜面之遮罩的基體上,可進行前述成膜。HVPE裝置50,例如具備:反應室51;加熱器52a,將金屬源57加熱;及加熱器52b,將固定於基體固持器56上的基體加熱。再者,反應室51內亦可具備含氧之原料氣體供給管55b、反應性氣體供給管54b、及設置基體的基體固持器56。然後,反應性氣體供給管54b內具備含金屬之原料氣體供給管53b,形成雙重管結構。另外,係以下述方式構成含氧之原料氣體的流路:含氧之原料氣體供給管55b與含氧之原料氣體供給源55a連接,可從含氧之原料氣體供給源55a透過含氧之原料氣體供給管55b將含氧之原料氣體供給至固定於基板固持器56上的基板。又,係以下述方式構成反應性氣體的流路:反應性氣體供給管54b與反應性氣體供給源54a連接,可從反應性氣體供給源54a透過反應性氣體供給管54b將反應性氣體供給至固定於基板固持器56上的基板。含金屬之原料氣體供給管53b與含鹵素之原料氣體供給源53a連接,含鹵素之原料氣體供給至金屬源而成為含金屬之原料氣體,再將含金屬之原料氣體供給至固定於基板固持器56上的基板。反應室51中設有將使用完的氣體排出的氣體排出部59,再者,反應室51的內壁具備防止反應物析出的保護片58。
(金屬源) 前述金屬源包含金屬,只要是可氣化者則未特別限定,可為金屬單質,亦可為金屬化合物。作為前述金屬,可列舉例如:選自鎵、鋁、銦、鐵、鉻、釩、鈦、銠、鎳、鈷及銥等1種或2種以上的金屬等。本發明中,前述金屬較佳為選自鎵、鋁及銦的1種或2種以上的金屬,更佳為鎵,前述金屬源最佳為鎵單體。又,前述金屬源可為氣體,亦可為液體,亦可為固體,但本發明中,例如,使用鎵作為前述金屬時,前述金屬源較佳為液體。
前述氣化的手段,只要不阻礙本發明之目的則未特別限定,可為習知的手段。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前述氣化的手段,較佳係藉由將前述金屬源鹵化來進行。用於前述鹵化的鹵化劑,只要可將前述金屬源鹵化則未特別限定,亦可為習知的鹵化劑。作為前述鹵化劑,可列舉例如:鹵素或鹵化氫等。作為前述鹵素,可列舉例如:氟、氯、溴或碘等。又,作為前述鹵化氫,可列舉例如:氟化氫、氯化氫、溴化氫、碘化氫等。本發明中,前述鹵化中較佳係使用鹵化氫,更佳係使用氯化氫。本發明中,較佳係以下述方法進行前述氣化:對於前述金屬源供給鹵素或鹵化氫作為鹵化劑,以鹵化金屬的氣化溫度以上使前述金屬源與鹵素或鹵化氫反應而形成鹵化金屬。前述鹵化反應溫度並未特別限定,但本發明中,例如在前述金屬源為鎵、前述鹵化劑為HCl的情況,較佳為900℃以下,更佳為700℃以下,最佳為400℃~700℃。前述含金屬之原料氣體,只要是包含前述金屬源之金屬的氣體,則未特別限定。作為前述含金屬之原料氣體,可列舉例如:前述金屬的鹵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等)等。
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在將包含金屬的金屬源氣化以作為含金屬之原料氣體後,將前述含金屬之原料氣體與前述含氧之原料氣體供給至前述反應室內的基板上。又,本發明中,將反應性氣體供給至前述基板上。作為前述含氧之原料氣體,可列舉例如:O2 氣體、CO2 氣體、NO氣體、NO2 氣體、N2 O氣體、H2 O氣體或O3 氣體等。本發明中,前述含氧之原料氣體,較佳為選自O2 、H2 O及N2 O所構成之群組中的1種或2種以上的氣體,更佳為含有O2 。另外,作為本發明的實施型態之一,前述含氧之原料氣體亦可含CO2 。前述反應性氣體,通常係與含金屬之原料氣體及含氧之原料氣體不同的反應性氣體,不包含非活性氣體。作為前述反應性氣體,並未特別限定,但可列舉例如:蝕刻氣體等。前述蝕刻氣體,只要不阻礙本發明之目的則未特別限定,亦可為習知的蝕刻氣體。本發明中,前述反應性氣體較佳為鹵素氣體(例如,氟氣、氯氣、溴氣或碘氣等)、鹵化氫氣體(例如,氟酸氣體、鹽酸氣體、溴化氫氣體、碘化氫氣體等)、氫氣或此等2種以上的混合氣體等,較佳為包含鹵化氫氣體,最佳為包含氯化氫。另外,前述含金屬之原料氣體、前述含氧之原料氣體或前述反應性氣體亦可含載氣。作為前述載氣,可列舉例如:氮或氬等非活性氣體等。又,前述含金屬之原料氣體的分壓並未特別限定,但本發明中較佳為0.5Pa~1kPa,更佳為5Pa~0.5kPa。前述含氧之原料氣體的分壓並未特別限定,但本發明中,較佳為前述含金屬之原料氣體之分壓的0.5倍~100倍,更佳為1倍~20倍。前述反應性氣體的分壓亦未特別限定,本發明中較佳為前述含金屬之原料氣體的分壓的0.1倍~5倍,更佳為0.2倍~3倍。
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進一步將含摻雜物之氣體供給至前述基板亦較佳。前述含摻雜物之氣體只要包含摻雜物則未特別限定。前述摻雜物亦未特別限定,但本發明中,前述摻雜物較佳係包含選自鍺、矽、鈦、鋯、釩、鈮及錫的1種或2種以上的元素,更佳為包含鍺、矽或錫,最佳為包含鍺。藉由如此使用含摻雜物之氣體,可輕易控制所得之膜的導電率。前述含摻雜物之氣體,較佳為以化合物(例如,鹵化物、氧化物等)的型態具有前述摻雜物,更佳為以鹵化物的型態具有前述摻雜物。前述含摻雜物之原料氣體的分壓並未特別限定,但本發明中,較佳為前述含金屬之原料氣體的分壓的1×10-7 倍~0.1倍,更佳為2.5×10-6 倍~7.5×10-2 倍。另外,本發明中,較佳係將前述含摻雜物之氣體與前述反應性氣體一起供給至前述基板上。
另外,雖於後段中敘述,但作為一例,可使用圖8所示之霧化CVD裝置形成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的半導體膜及/或基體的至少一部分。
(基體) 前述基體,只要可支撐遮罩及/或前述半導體膜則未特別限定。前述基體的材料,只要不阻礙本發明之目的則未特別限定,可為習知的基體,其可為有機化合物,亦可為無機化合物。前述基體的形狀可為任意形狀,對於所有形狀皆有效,可列舉例如:平板或圓板等板狀、纖維狀、棒狀、圓柱狀、角柱狀、筒狀、螺旋狀、球狀、環狀等,但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中,較佳為基板。又,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態樣中,基體包含結晶層亦較佳。前述結晶層可為半導體層。例如圖13所示,基體11亦可具有基板16與形成於前述基板16上的結晶層(包含半導體層)17。基板的厚度在本發明中並未特別限定。又,作為基體,如後所述,亦可在基板上積層緩衝層等其他層。可包含具有不同導電性的半導體層以作為基體使用,基體本身亦可為半導體層。例如圖14所示,基體11亦可包含基板16、配置於前述基板16上的結晶層17(例如亦可為n+型半導體層之類的半導體層)、配置於前述結晶層17上的另一結晶層18(例如亦可為n-型半導體層之類的半導體層)。此情況中,如圖15所示,在形成半導體層18以作為基體11的一部分之後,在成為基體11之第1面11a的前述半導體層18上配置遮罩層。接著,亦可藉由蝕刻去除遮罩層的一部分,形成具有傾斜面12c的開口部12d,使成為基體11之第1面11a的半導體層18在開口部12d內露出,接著以與前述半導體層18相同的半導體材料使半導體膜14成長。如此,使用相同材料從作為基體11之一部分的前述半導體層18使半導體膜14磊晶成長,藉此可輕易得到配置有至少一部分埋設於半導體膜內並且具有傾斜面的遮罩且包含下述半導體膜的半導體裝置:該半導體膜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遮罩12(非導電層)的傾斜面卡合而具有斜面結構。例如圖19所示,亦可得到非導電層62的至少傾斜面62c與第2面62b埋設於半導體層64內且包含具有與前述非導電層62的傾斜面62c卡合之傾斜面64c的半導體層64的半導體裝置400。又,如本實施態樣,位於基體11之第1面11a的層與位於與第1面11a之相反側的第2面11b的層亦可為組成彼此不同的結晶層及/或半導體層。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亦可以在前述遮罩12之開口部12d的側面至少一部分配置傾斜面的方式形成開口部,作為另一實施態樣,亦可以在遮罩層之開口部的側面整體配置環狀傾斜面的方式形成遮罩層的開口部。
(結晶基板) 前述基體包含結晶基板的情況或是前述基體為結晶基板的情況,前述結晶基板只要是包含結晶物作為主成分的基板,則未特別限定,亦可為習知的基板。可為絕緣體基板、亦可為導電性基板,亦可為半導體基板。可為單晶基板,亦可為多晶基板。作為前述結晶基板,可列舉例如:包含具有SiC基板、GaN基板、剛玉結構的結晶物作為主成分的基板,或是包含具有β-gallia結構的結晶物作為主成分的基板、具有六方晶結構的基板等。另外,前述「主成分」係指以基板中的組成比計包含50%以上之前述結晶物者,較佳為包含70%以上者,更佳為包含90%以上者。
作為包含前述具有剛玉結構之結晶物作為主成分的基板,可列舉例如:藍寶石基板、α型氧化鎵基板等。作為包含前述具有β-gallia結構的結晶物作為主成分的基板,可列舉例如:β-Ga2 O3 基板或是包含β-Ga2 O3 與Al2 O3 的混晶體基板等。另外,作為包含β-Ga2 O3 與Al2 O3 的混晶體基板,作為較佳例,可列舉例如:以原子比計包含多於0%且60%以下之Al2 O3 的混晶體基板等。又,作為具有前述六方晶結構的基板,可列舉例如:SiC基板、ZnO基板、GaN基板等。作為其他結晶基板的例示,可列舉例如:Si基板等。
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前述結晶基板較佳為藍寶石基板。作為前述藍寶石基板,可列舉例如:c面藍寶石基板、m面藍寶石基板、a面藍寶石基板等。又,前述藍寶石基板亦可具有斜角(off angle)。前述斜角並未特別限定,較佳為0°~15°。另外,前述結晶基板的厚度並未特別限定,較佳為50~2000μm,更佳為200~800μm。
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圖1係示意顯示配置於基體11表面上之遮罩的一態樣的一部分。詳細而言,如圖3(a)所示,在基體11之第1面11a上形成遮罩層作為遮罩12。作為遮罩材料,可以電絕緣性高於半導體膜的材料形成,例如,遮罩材料較佳為半絕緣體材料或絕緣體材料。作為半絕緣體材料,可列舉例如:多晶矽(polysilicon)、非晶矽、類鑽碳(DLC)及未進行摻雜處理的結晶層、或是鎂(Mg)、釕(Ru)、鐵(Fe)、鈹(Be)、銫(Cs)、鍶(Sr)、鋇(Ba)等包含半絕緣體摻雜物的結晶層。又,作為絕緣體材料,可列舉例如:二氧化矽(SiO2 )或氮化矽(Si3 N4 )、矽(Si)、鍺(Ge)、鈦(Ti)、鋯(Zr)、Hf(鉿)、Ta(鉭)、錫(Sn)等氧化物、氮化物或碳化物等。另外,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遮罩層更佳係由絕緣體所構成。基體11具有第1面11a以及與第1面11a相反側的第2面11b。基體11之第1面11a上形成遮罩層12(以下亦稱為遮罩及/或第1遮罩),例如在遮罩層12的至少一部上配置光阻層,使用蝕刻氣體及/或蝕刻液蝕刻遮罩層12,藉此可如圖3(b)所示,在遮罩層的開口部12d側面形成環狀傾斜面12c。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蝕刻可為乾式蝕刻亦可為濕式蝕刻,但因為在遮罩層上形成傾斜面,因此較佳為等向性蝕刻。又,作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態樣,亦可將異向性蝕刻與等向性蝕刻組合。例如,亦可藉由異向性蝕刻在遮罩層設置開口部,追加實施等向性蝕刻來調整傾斜面的傾斜角度。 圖3(b)係顯示例如圖1的IIIb-IIIb部分之剖面。前述遮罩12之前述開口部12d從前述遮罩12之第1面12a貫通至相反側的第2面12b,前述遮罩12之前述第2面12b位於比前述遮罩12之前述第1面12a更靠近前述基體11之前述第1面11a的位置。相較於半導體膜的研削等加工,可以短時間輕易進行遮罩層的厚膜形成及加工,亦容易在遮罩上得到平滑的傾斜面。具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之傾斜面的遮罩,其目的之一係用來在半導體膜及/或積層結構體的端部形成斜面結構,因此厚度與半導體膜的厚度相同,或是具有其以上的厚度。因此,形成有前述傾斜面的遮罩的厚度較佳為至少1μm以上,較佳為1μm以上100μm以下。再者,作為另一實施態樣,在基體11之第1面11a上形成遮罩層以作為遮罩12,形成具有前述傾斜面12c的開口部12d之後,再以圖3(c)所示的方式,將遮罩12作為第1遮罩,以第1遮罩之高度的一半以下的高度,將表面積小於開口部尺寸的凸狀第2遮罩12’配置於前述開口部12d內的基體11之第1面11a上。如此,使半導體膜14磊晶成長而從基體11之第1面11a橫向成長至第2遮罩12’上,再於第1遮罩12的傾斜面12c上包含橫向成長而使半導體膜14磊晶成長,藉此可得到端部具有傾斜面且差排更少的半導體膜14。前述傾斜面,因為可在半導體膜的周端部形成環狀,因此可輕易製造具有斜面結構的半導體裝置。另外,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開口部12d的形狀較佳係在俯視下無角部的形狀。如圖2所示,開口部12d的形狀在俯視下可為圓角正方形。另外,本實施態樣中,前述遮罩12的開口部12d在俯視下為圓形,前述開口部12d內之前述遮罩12的側面在俯視下成為朝向基體11之第1面11a往前述開口部12d之中心靠近之方向傾斜的傾斜面12c。前述開口部12d的剖面圖中,前述遮罩12的傾斜面12c具有厚度從前述遮罩之前述第1面朝向前述遮罩之前述第2面減少的楔形。前述遮罩12之前述第1面12a與前述第2面12b平行,前述遮罩12之前述第2面12b的面積大於前述遮罩12之第1面12a。在配置有具有前述傾斜面12c之遮罩12的基體11上使半導體膜14成長,藉此可在俯視下使周端部具有環狀傾斜面的半導體膜14形成圓形。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的製造方法,可輕易得到例如圖16所示之半導體裝置100。半導體裝置100包含半導體膜64,該半導體膜64具有平坦的第1面64a、與前述第1面64a之相反側且面積小於前述第1面64a的第2面64b,並在位於前述第1面64a與前述第2面64b之間的端部具有傾斜面64c。亦可在前述半導體膜64之第1面64a側配置肖特基電極作為第1電極65,亦可在第2面64b側配置歐姆電極66作為第2電極。又,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的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中,亦可在前述結晶層61上配置遮罩,使端部具有傾斜面的半導體層(例如n+型半導體層)磊晶成長。若在前述n+半導體層上使具有從前述n+型半導體層之傾斜面連續之傾斜面的半導體膜64(例如n-型半導體層)磊晶成長,則可輕易得到在積層結構體端部具有正斜面結構的半導體裝置、即肖特基屏障二極體(SBD)。又,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的製造方法,例如亦可對於導電性不同的2層於端部形成傾斜面。另外,半導體膜64之第1面64a與前述傾斜面64c形成的傾斜角64e較佳係在10°<傾斜角64e<90°的範圍,傾斜角64e更佳為70°以下,最佳為20°以上70°以下。例如,本發明之製造方法的實施態樣中,亦可使用前述遮罩形成從第1半導體膜的傾斜面連續至第2半導體膜之傾斜面的傾斜面,而得到在多個半導體層端部(包含周端面)具有正斜面結構的半導體裝置。另外,此處具有「正斜面結構」的半導體裝置,係指半導體膜及/或包含2種以上半導體膜的積層結構體端部的剖面積朝向耗盡層展開之一側變小的結構。另外係指整流接合界面與低雜質濃度層的端面所形成的角度成為鋭角的結構。例如,半導體裝置,在如圖16的縱型SBD的情況中,前述整流接合界面成為肖特基電極與n-半導體層的接合(肖特基接合)界面,低雜質層的端面成為n-半導體層的端面。此情況中,包含與前述肖特基電極平行的半導體膜之剖面積從肖特基電極側朝向歐姆電極側的方向逐漸變小的結構。亦包含半導體膜及/或2種以上之半導體膜的積層結構體成為倒圓錐台形狀的情況。
又,前述遮罩12,亦可作為圖16所示之半導體裝置100的絕緣體層62使用。另外,可適當設定遮罩12的厚度,因為可以至少一部分埋設於半導體膜(層)內的方式配置為絕緣體層,因此亦可將遮罩12用作半導體裝置的場絕緣膜。又,作為另一實施態樣,可使遮罩12的厚度與半導體膜相同或是大於半導體膜的厚度,藉此可在半導體膜之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傾斜面。2種以上之半導體膜的積層結構體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傾斜面的情況,遮罩12的厚度與積層結構體相同或是大於積層結構體的厚度,藉此可在前述積層結構體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傾斜面。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態樣,不僅可輕易形成斜面結構,亦可輕易形成場絕緣膜。另外,前述傾斜面64c亦可設於位在前述第1面64a與前述第2面64b之間之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但本實施態樣中,較佳係端部整體、亦即半導體膜64的周端部整體具有傾斜面64c。若在前述半導體膜64之第1面64a側配置肖特基電極,則可得到具有前述第1面64a與前述傾斜面64c形成的傾斜角小於90°之正斜面結構的肖特基屏障二極體。又,本實施態樣中,前述半導體膜64之第1面64a與前述傾斜面64c形成之傾斜角64e較佳為10°<傾斜角64e<90°的範圍,傾斜角64e更佳為70°以下,最佳為20°以上70°以下。
圖4係示意顯示圖3所示之遮罩的開口部剖面的圖。配置於基體11之第1面11a上的遮罩12的開口部12d中,使與基體11之第1面11a相接的遮罩12之第2面12b與傾斜面12c所形成的角度12e(遮罩的傾斜角)在10°<傾斜角12e<90°的範圍。又,本實施態樣中,前述遮罩12的第2面12b與前述傾斜面12c形成之傾斜角12e較佳係在10°<傾斜角64e<90°的範圍,傾斜角12e更佳為70°以下,最佳為20°以上70°以下。如圖6所示,在配置具有傾斜面12c之遮罩12的基體11上使半導體膜14成長,藉此可形成具有第1面14a、面積小於第1面14a的第2面14b、位於第1面14a與第2面14b之間的傾斜面14c的半導體膜14,半導體膜14之第1面14a與第2面14b可為互相平行的平行面。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可以電絕緣性高於半導體膜14的材料形成遮罩。例如,作為遮罩材料,可使用二氧化矽(SiO2 )及氮化矽(Si3 N4 )等絕緣體。又,如圖4所示,亦可在遮罩12之第1面12a及傾斜面12c上配置保護膜13。藉由配置保護膜13,可望防止遮罩材料所包含的矽等雜質擴散。
另外,前述半導體膜14,如圖6所示,半導體膜14之第1面14a可形成於比遮罩12之第1面12a更低的位置。 前述半導體膜具有第1面14a、前述第1面14a之相反側的第2面14b、位於前述第1面14a與前述第2面14b之間的傾斜面14c,前述遮罩12具有第1面12a、前述第1面12a之相反側的第2面12b、包含位於前述第1面12a與第2面12b之間的傾斜面12c的側面,再者,可使前述半導體膜14之第1面14a形成於比前述遮罩12之第1面12a更低的位置。另外,如圖7所示,在使前述半導體膜14磊晶成長而作為n-型半導體後,亦可在前述半導體膜14之第1面14a上使p型半導體膜磊晶成長。亦可以使前述p型半導體膜之第1面與前述遮罩12之第1面12a成為相同高度的方式形成前述p型半導體膜。如此,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的製造方法,可輕易形成在導電型不同的半導體層之積層結構體的周端部具有斜面結構的半導體裝置。又,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態樣,可在一般具有電場集中之傾向的半導體膜端部得到斜面結構,再者,相較於半導體膜之中心部,具有斜面結構的端部附近因為橫向成長而可得到差排少的半導體結晶,因此有助於提升半導體特性。另外,雖於後段中敘述,在準備基體11時,藉由在基板1上設置凸凹以形成緩衝層等結晶層,亦可使用包含橫向成長而成之結晶的基體來形成半導體膜。藉由在半導體膜的形成中,加入包含2次以上橫向成長的結晶形成步驟,亦可在半導體膜之中心部形成差排與具有斜面結構之端部附近同等少的半導體膜,而可得到絕緣破壞強度更高的半導體裝置。
又,作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態樣,如圖10所示,亦可以半導體膜14之第1面14a與遮罩12之第1面12a成為相同高度位置的方式形成前述半導體膜14。前述半導體膜14具有第1面14a、前述第1面14a之相反側的第2面14b、位於前述第1面14a與第2面14b之間的端部,前述遮罩12具有第1面12a、前述第1面12a之相反側的第2面12b、包含位於前述第1面12a與第2面12b之間的前述傾斜面12c的側面。本實施態樣中,前述半導體膜14之前述傾斜面14c與反方向之前述遮罩12的傾斜面12c卡合,前述半導體膜14之第1面14a與前述絕緣體的遮罩12之第1面12a成為同一平面。在使前述半導體膜14磊晶成長後,亦可例如藉由CMP(化學的機械研磨)等將前述半導體膜14之第1面14a及/或前述遮罩12之前述第1面12a研磨而成為同一平面。 本實施態樣中,前述半導體膜14a與前述遮罩12的傾斜面密合。此情況中,如圖10所示,覆蓋前述半導體膜14之第1面14a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遮罩12之第1面12a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電極15,而可在前述半導體膜14之第1面14a與前述遮罩12之第1面12a所構成之平坦面上形成電極15,不僅使電極的形成變得容易,在半導體膜的端部亦具有斜面結構,而且亦可使半導體裝置平坦化、薄化。另外,藉由形成電極的端部15c位於電絕緣性高於半導體膜的遮罩12上的態樣,可避免電極端部的電場集中。
再者,如圖11所示,亦可形成使半導體膜14之第1面14a位於比遮罩12之第1面12a更高之位置的態樣。前述半導體膜14具有第1面14a、前述第1面14a之相反側的第2面14b,並在位於前述第1面14a與前述第2面14b之間的端部具有傾斜面14c,前述遮罩12具有第1面12a、在前述第1面12a的相反側與前述基體11之第1面11a接觸的第2面12b、包含位於前述第1面12a與前述第2面12b之間的前述傾斜面12c的側面,而且形成前述半導體膜14之前述第1面14a位於比前述遮罩12之前述第1面12a更低之位置的態樣。本實施態樣中,前述半導體膜14的環狀之前述傾斜面14c與反向之前述遮罩12的環狀傾斜面12c卡合。本實施態樣中,前述半導體膜14a與前述遮罩12的傾斜面密合。再者,如圖11所示,被覆前述半導體膜14之第1面14a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遮罩12之第1面12a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電極15,藉由形成前述電極15的端部15c位於電絕緣性高於前述半導體膜14之遮罩12上的態樣,可避免電極端部的電場集中。本實施態樣中,如圖11所示,前述電極15形成從半導體膜14之第1面14a越過端部之傾斜面14c的態樣,而前述電極15的端部15c位於遮罩12之第1面12a上。
再者,如圖12所示,亦可形成使半導體膜14之第1面14a位於比遮罩12之第1面12a更低的位置的態樣。前述半導體膜14具有第1面14a、前述第1面14a之相反側的第2面14b,並且在位於前述第1面14a與前述第2面14b之間的端部具有傾斜面14c,前述遮罩12具有第1面12a、在前述第1面12a的相反側與前述基體11之第1面11a接觸的第2面12b、包含位於前述第1面12a與前述第2面12b之間的前述傾斜面12c的側面,而且形成前述半導體膜14之前述第1面14a位於比前述遮罩12之前述第1面12a更高之位置的態樣。本實施態樣中,前述半導體膜14的環狀之前述傾斜面14c與反向的前述遮罩12之環狀傾斜面12c卡合,前述半導體膜14a之前述傾斜面14c與前述遮罩12的傾斜面12c隔著配置於前述遮罩12上的保護膜13密合。再者,如圖12所示,覆蓋前述半導體膜14之第1面14a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遮罩12之第1面12a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電極15,藉由形成使前述電極15的端部15c位於電絕緣性高於前述半導體膜14的遮罩12上的態樣,可避免電極端部的電場集中。
圖16的半導體裝置100中,使用Ga2 O3 作為半導體膜(n-型半導體層)64,使用Ga2 O3 作為第2半導體層(n+型半導體層)67,使用SiO2 作為高電阻層非導電層(絕緣體層)62,並且使傾斜角64e為29°時,100V之電場分布模擬結果的線圖顯示於圖21。另外,作為比較例,在無斜面結構的半導體裝置中,第1電極的終端位於半導體膜上的半導體裝置(a)與具有本發明實施態樣所得之斜面結構的半導體裝置、即第1電極65的終端位於絕緣體62上的半導體裝置(b)~(d),其電場分布模擬結果的線圖顯示於圖21。半導體裝置(b),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以圖10所示之製造步驟所製作的具有絕緣體且具有斜面結構的半導體裝置中,在半導體膜64的端部具有斜面結構。半導體裝置(b)的半導體膜64之第1面及絕緣體62之第1面成為同一平面,而配置於同一平面的半導體膜64之第1面與絕緣體62之第1面上的第1電極65的終端則位於絕緣體62上。又,在第1電極65的相反側配置有第2電極(圖中未顯示)。半導體裝置(c),在半導體膜的端部具有斜面結構,半導體裝置(c)的半導體膜64之第1面位於比絕緣體62之第1面更高的位置,第1電極65形成從半導體膜64之第1面越過端部之傾斜面的態樣,第1電極65的端部位於絕緣體62之第1面上。半導體裝置(d),係具有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如圖12所示的製造步驟所製作之斜面結構的半導體裝置,半導體膜的端部具有斜面結構。半導體裝置(d)的半導體膜64之第1面位於比絕緣體62之第1面更低的位置,第1電極65形成從半導體膜64之第1面越過端部之傾斜面的態樣,第1電極65的端部位於絕緣體62之第1面上。無斜面結構的半導體裝置(a)中,在位於半導體膜64上的電極65端部會發生電場集中,但在具有斜面結構的半導體裝置(b)~(d)中並未見電場集中。圖23係顯示圖21所示之無斜面結構的半導體裝置(a)與有斜面結構的半導體裝置(b)~(d)在100V中第1電極往下10nm的電場分布模擬結果,可知本發明的實施態樣所得之半導體裝置成為在半導體的表面附近、亦即半導體與電極的整流接合界面不易發生絕緣破壞的結構。
為了與圖21(a)的結構(無與半導體層側面相接的絕緣體、無正斜面結構)的半導體裝置的模擬進行比較,針對圖22中(e)的結構(具有與半導體層側面相接之絕緣體、無正斜面結構)與(f)的結構(具有與半導體層的側面相接的絕緣體、有正斜面結構),與圖21相同地進行模擬。圖21的(a)的結構中,第1電極65的終端位於半導體膜64上,相對於此,圖22的(e)及(f)的結構中,第1電極65的終端位於絕緣體62上。若與(e)的結構進行比較,則可知 (f)的具有正斜面結構的結構進一步緩和電場集中,半導體裝置成為不易在半導體表面發生絕緣破壞的結構。然而, 即使是(e)的未形成正斜面結構的情況,亦因為第1電極85的終端位於絕緣體62上,相較於圖21(a)中第1電極85的終端位於半導體層上的情況,其電場集中緩和,而成為不易在半導體表面發生絕緣破壞的結構。
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亦可在基板上設置包含應力緩和層等的緩衝層作為前述基體的至少一部分,設置緩衝層的情況中,緩衝層上亦可形成前述凹凸部。又,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較佳係在前述基板的部分或整個表面具有緩衝層。前述緩衝層的形成手段並未特別限定,亦可為習知的手段。作為前述形成手段,可列舉例如:噴霧法、霧化CVD法、HVPE法、MBE法、MOCVD法、濺鍍法等。本發明中,由霧化CVD法形成前述緩衝層,可使形成於前述緩衝層上的前述結晶膜之膜質更為優良,尤其可抑制傾斜(tilt)等結晶缺陷,因而較佳。以下更詳細說明藉由霧化CVD法形成前述緩衝層的較佳態樣。
前述緩衝層,例如較佳可由下述步驟形成:使原料溶液霧化而得到霧化液滴的步驟(霧化步驟)、使用載氣將所得之霧化液滴搬送至前述基板的步驟(搬送步驟)、在前述基板及/或基體的部分或整個表面上使前述霧氣或前述液滴熱反應的步驟(緩衝層形成步驟)。
(霧化步驟) 霧化步驟中,使前述原料溶液霧化而得到霧化液滴。前述原料溶液的霧化方法,只要可使前述原料溶液霧化則未特別限定,可為習知的手段,但本發明中較佳係使用超音波的霧化方法。使用超音波所得之霧化液滴,初速度為零而飄浮在空中,因而較佳,例如並非係以噴霧的方式吹附,而是能夠飄浮於空間中而作為氣體運送的霧氣,因此不會因為衝撞能量而造成損傷,因而極佳。液滴尺寸並未特別限定,可為數mm左右的液滴,但較佳為50μm以下,更佳為0.1至10μm。
(原料溶液) 前述原料溶液,只要可藉由霧化CVD而得到前述緩衝層、結晶層及/或半導體層的溶液,則未特別限定。作為前述原料溶液,可列舉例如:霧化用金屬的有機金屬錯合物(例如乙醯丙酮錯合物等)或鹵化物(例如氟化物、氯化物、溴化物或碘化物等)的水溶液等。前述霧化用金屬並未特別限定,作為這樣的霧化用金屬,可列舉例如選自鋁、鎵、銦、鐵、鉻、釩、鈦、銠、鎳、鈷及銥等1種或2種以上的金屬等。本發明中,前述霧化用金屬較佳為至少包含鎵、銦或鋁,更佳為至少包含鎵。原料溶液中的霧化用金屬的含量,只要不阻礙本發明的目的,則未特別限定,較佳為0.001莫耳%~50莫耳%,更佳為0.01莫耳%~50莫耳%。
又,原料溶液中包含摻雜物亦較佳。藉由使原料溶液包含摻雜物,可不進行離子注入等而在不破壞結晶結構的情況下輕易控制緩衝層、結晶層及/或半導體層的導電性。本發明中,前述摻雜物較佳為錫、鍺或矽,更佳為錫或鍺,最佳為錫。前述摻雜物的濃度,通常可為約1×1016 /cm3 ~1×1022 /cm3 ,又亦可使摻雜物的濃度為例如約1×1017 /cm3 以下的低濃度,亦可以約1×1020 /cm3 以上的高濃度含有摻雜物。本發明中,摻雜物的濃度較佳為1×1020 /cm3 以下,更佳為5×1019 /cm3 以下。
原料溶液的溶劑並未特別限定,可為水等無機溶劑,亦可為醇等有機溶劑,亦可為無機溶劑與有機溶劑的混合溶劑。本發明中,前述溶劑較佳含水,更佳為水或水與醇的混合溶劑,最佳為水。作為前述水,更具體而言,可列舉例如:純水、超純水、自來水、井水、礦泉水、礦水、溫泉水、湧泉水、淡水、海水等,但本發明中較佳為超純水。
(搬送步驟) 搬送步驟中,以載氣載持而將前述霧化液滴搬送至成膜室內。前述載氣只要不阻礙本發明之目的則未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氧、臭氧、氮或氬等非活性氣體、或是氫氣或合成氣體等還原氣體作為較佳的例子。又,載氣種類可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亦可進一步使用降低流量的稀釋氣體(例如10倍稀釋氣體等)等作為第2載氣。又,載氣的供給處可不僅1處,可為2處以上。載氣的流量並未特別限定,較佳為0.01至20L/分鐘,更佳為1至10L/分鐘。稀釋氣體的情況,稀釋氣體的流量較佳為0.001至2L/分鐘,更佳為0.1至1L/分鐘。
(緩衝層、結晶層及/或半導體層的形成步驟) 緩衝層、結晶層及/或半導體層(以下亦稱為結晶層)的形成步驟中,藉由在成膜室內使前述霧氣或液滴進行熱反應,可在基板上形成前述結晶層。熱反應只要以熱使前述霧氣或液滴反應即可,反應條件等只要不阻礙本發明之目的亦無特別限定。本步驟中,通常係以溶劑的蒸發溫度以上的溫度進行前述熱反應,較佳為不會太高的溫度(例如1000℃)以下,更佳為650℃以下,最佳為400℃~650℃。又,熱反應只要不阻礙本發明之目的,則可在真空下、非氧環境下、還原氣體環境下及氧環境下的任一環境下進行,又,亦可在大氣壓下、加壓下及減壓下的任一條件下進行,本發明中較佳係在大氣壓下進行。另外,藉由調整形成時間可設定結晶層的厚度。
如上所述,可在前述基板上的部分或整個表面上形成作為緩衝層的結晶層而作為基體,在前述基體的該結晶層上配置上述遮罩,使半導體膜磊晶成長。準備前述基體時,可在基板上設置凹凸部而形成結晶層,因此可得到包含橫向成長之結晶層,藉此可使前述結晶膜成膜,而可更減少作為前述緩衝層的結晶層中的傾斜等卻陷,可使膜質更優良。又,如上所述,可將前述結晶層用作半導體裝置的半導體層,在前述半導體層上形成具有斜面結構的半導體膜,藉此可使前述半導體膜的膜質更佳。
又,前述結晶層並未特別限定,但本發明的實施態樣之一,較佳係包含金屬氧化物作為主成分。作為前述金屬氧化物,可列舉例如:包含選自鋁、鎵、銦、鐵、鉻、釩、鈦、銠、鎳、鈷及銥等1種或2種以上金屬的金屬氧化物等。本發明中,前述金屬氧化物較佳為含有選自銦、鋁及鎵的1種或2種以上的元素,更佳為至少含銦或/及鎵,最佳為至少含鎵。作為本發明之成膜方法的一實施型態,緩衝層可包含金屬氧化物作為主成分,緩衝層所含之金屬氧化物亦可包含鎵與含量少於鎵的鋁。又,作為本發明之成膜方法的一實施型態,緩衝層亦可包含超晶格結構。另外,本發明中,「主成分」意指以原子比計,相對於前述緩衝層的總成分,前述金屬氧化物的含量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70%以上,再佳為90%以上,其意指亦可為100%。前述結晶性氧化物半導體的結晶結構並未特別限定,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較佳為剛玉結構或β-gallia結構,更佳為剛玉結構。又,前述結晶膜與前述緩衝層,只要不阻礙本發明之目的,則各主成分可彼此相同亦可不同,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較佳為相同。
本發明中,對於亦可設有前述緩衝層的前述基板上供給含金屬之原料氣體、含氧之原料氣體、反應性氣體及因應預期的含摻雜物之氣體,在反應性氣體的流通下成膜。本發明中,較佳係在經加熱之基板上進行前述成膜。前述成膜溫度,只要不阻礙本發明之目的則未特別限定,但較佳為900℃以下,更佳為700℃以下,最佳為400℃~700℃。又,前述成膜只要不阻礙本發明之目的,則可在真空下、非真空下、還原氣體環境下、非活性氣體環境下及氧化氣體環境下的任一環境下進行,又可在常壓下、大氣壓下、加壓下及減壓下的任一條件下進行,但本發明中較佳係在常壓下或大氣壓下進行。另外,藉由調整成膜時間可設定膜厚。
另外,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的半導體膜,可藉由選自噴霧法、霧化CVD法、HVPE法、MBE法、MOCVD法及濺鍍法之中的至少1種方法形成。作為半導體,例如,亦可包含碳化矽(Silicon Carbide)、或是含有氮化鎵(Gallium Nitride)、氮化銦(Gallium Indium)、氮化鋁(Gallium Alminium)及此等混晶的氮化鎵氮化物半導體作為主成分,亦可包含結晶性金屬氧化物作為主成分。作為前述結晶性金屬氧化物,可列舉例如:包含選自鋁、鎵、銦、鐵、鉻、釩、鈦、銠、鎳、鈷及銥等之中的1種或2種以上之金屬的金屬氧化物等。本發明中,前述結晶性金屬氧化物較佳係含有選自銦、鋁及鎵的1種或2種以上的元素,更佳係至少含銦或/及鎵,最佳為鎵或其混晶。另外,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半導體膜包含結晶性金屬氧化物作為主成分的情況,「主成分」係指以原子比計,相對於前述結晶膜的總成分,前述結晶性金屬氧化物的含量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70%以上,再佳為90%以上,並且意指亦可為100%。前述結晶性金屬氧化物的結晶結構並未特別限定,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較佳為剛玉結構或β-gallia結構,更佳為剛玉結構,前述半導體膜最佳為具有剛玉結構的結晶成長膜。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欲得到的半導體膜包含前述結晶性金屬氧化物作為主成分的情況,藉由使用包含剛玉結構的基板作為前述基體的至少一部分,並且進行前述緩衝層、結晶層及/或半導體層的成膜,藉此可得到具有剛玉結構的結晶成長膜。前述結晶性金屬氧化物可為單晶,亦可為多晶,但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較佳為單晶。又,前述半導體膜的膜厚並未特別限定,較佳為3μm以上,更佳為10μm以上,最佳為20μm以上。
根據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得之半導體膜,尤其可較佳地用於半導體裝置,對於功率元件尤其有用。作為使用前述結晶膜所形成之半導體裝置,可列舉:MIS或HEMT等電晶體、TFT或是利用了半導體‐金屬接合的肖特基屏障二極體或接面屏障肖特基二極體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具有下述優點:藉由在形成有前述遮罩的基體上使半導體膜磊晶成長而可直接用於半導體裝置等。又,亦可在使用了從前述基體等剝離等習知手段之後再應用於半導體裝置等。
本發明的半導體裝置,除了上述事項以外,較佳係進一步使用習知方法而作為功率模組、反向器或轉換器使用,進一步可較佳係用於例如使用了電源裝置的半導體系統等。可使用習知的方法將前述半導體裝置連接於配線圖案等以進行製作前述電源裝置。圖24顯示電源系統的例子。圖24係使用多個前述電源裝置171、172與控制電路173構成電源系統170。前述電源系統170,如圖25所示,可與電子電路181組合而用於系統裝置182。另外,電源裝置的電源電路圖的一例顯示於圖26。圖26中顯示功率電路與控制電路所構成之電源裝置的電源電路,藉由反向器19(以MOSFETA~D構成)以高頻進行切換而將DC電壓轉換成AC後,以變壓器193實施絕緣及變壓,以整流MOSFET整流後,藉由DCL195(平滑用線圈L1、L2)與電容器進行平滑,輸出直流電壓。此時以電壓比較器197將輸出電壓與基準電壓進行比較,藉由PWM控制電路196控制反向器192及整流MOSFET194以成為預期的輸出電壓。 [實施例]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等例子。
(實施例) 1.基體的準備(緩衝層的形成) 1-1.霧化CVD裝置 使用圖8說明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霧化CVD裝置19。霧化CVD裝置19,具備:載氣供給源22a,供給載氣;流量調節閥23a,用以調節從載氣供給源22a送出之載氣的流量;載氣(稀釋)源22b,供給載氣(稀釋);流量調節閥23b,用以調節從載氣(稀釋)源22b送出的載氣(稀釋)的流量;霧氣產生源24,收納原料溶液24a;容器25,放入有水25a;超音波振動子26,安裝於容器25的底面;成膜室30;石英製的供給管27,從霧氣產生源24連接至成膜室30;加熱板28,設置於成膜室30內;及排氣口29。加熱板28上設有成膜之對象物(被成膜對象物)20。
1-2.原料溶液的製作(緩衝層的形成) 將乙醯丙酮鎵混合至超純水,以使乙醯丙酮鎵成為0.05莫耳/L的方式調整水溶液,此時以體積比計,使其含有5%的氫溴酸,以此作為原料溶液。
1-3.成膜準備(緩衝層的形成) 將上述1-2.所得之原料溶液24a收納於霧氣產生源24內。接著,將藍寶石基板作為被成膜對象物20而設置於加熱板28上,使加熱板28運轉,將被成膜對象物的溫度升溫至550℃。接著,開啟流量調節閥23a及23b,從載氣源22a及載氣(稀釋)源22b將載氣供給至成膜室30內,以載氣充分取代成膜室30的環境後,將載氣的流量調節為0.8L/min,將載氣(稀釋)的流量調節為0.2L/min。另外,使用氧作為載氣。
1-4.成膜(緩衝層的形成) 接著,使超音波振動子26以2.4MHz振動,透過水25a將該振動傳遞至原料溶液24a,使原料溶液24a微粒子化,生成原料微粒子。此原料微粒子由載氣導入成膜室30內,於550℃在成膜室30內進行反應,在基板20上形成緩衝層(具有剛玉結構的Ga2 O3 緩衝層)以作為基體。另外,成膜時間為10分鐘,膜厚為0.1μm。
2.遮罩的形成 2-1.遮罩層的形成 藉由電漿強化CVD法,使用液體四乙基正矽酸鹽,在上述1-4.所得之緩衝層上形成氧化矽(SiO2 )的遮罩層。遮罩層的膜厚為1.3μm。 2-2.光阻層的形成 藉由光微影在上述2-1.所得之遮罩層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光阻層。 2-3.具有傾斜面之遮罩的形成 在具有上述2-2.所得之光阻層的SiO2 遮罩層上,於室溫使用緩衝氫氟酸(BHF)形成開口部。藉由等向性濕式蝕刻的下刻(under cut),於端部形成具有傾斜面的遮罩層之開口部。使與基體相接之遮罩層的面與傾斜面所形成的角度(傾斜角)成為29°,得到配置有具有傾斜面之遮罩的基體。
3.半導體膜的形成 3-1.成膜裝置 作為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的成膜裝置,可使用能夠進行磊晶成長的裝置,作為這種裝置的一例,係使用圖8所示之霧化CVD裝置。
3-2.原料溶液的製作(半導體膜的形成) 將溴化鎵混合至超純水,以使鎵成為0.05mol/L的方式調整水溶液,此時再以體積比成為20%的方式使其含有氫溴酸,以此作為原料溶液。
3-3.成膜準備(半導體膜的形成) 將上述3-2.所得之原料溶液24a收納於霧氣產生源24內。接著,將2-3.中所得到的配置有具有傾斜面之遮罩的基體作為被成膜對象物20,設置於加熱板28上,將基體的溫度升溫至630℃。接著,開啟流量調節閥23a及23b從載氣源22a及載氣(稀釋)源22b將載氣供給至成膜室30內,以載氣充分取代成膜室30的環境後,將載氣的流量調節成0.8L/min,將載氣(稀釋)的流量調節成0.2L/min。另外,使用氮氣作為載氣。
3-4.成膜(半導體膜的形成) 接著,使超音波振動子26以2.4MHz振動,透過水25a將該振動傳遞至原料溶液24a,藉此使原料溶液24a微粒子化,生成原料微粒子。此原料微粒子藉由載氣導入成膜室30內,以630℃在成膜室30內進行反應,在前述2-3所得到的配置有具有傾斜面之遮罩的基體20上形成半導體膜。另外,成膜時間為3.5小時。
3-5.評價 上述3-4.中所得之半導體膜,係無裂縫及異常成長的完整薄膜。針對所得之膜使用薄膜用XRD繞射裝置,以15度至95度的角度進行2θ/ω掃描,藉此進行薄膜鑑定。測量係使用CuKα線進行。結果所得之膜為α-Ga2 O3 。又,如圖9所示,α-Ga2 O3 的半導體膜的端部形成有傾斜面。另外,SiO2 及半導體膜上的Pt膜(membrane)其設置目的係為了容易觀察。藉由在此SiO2 及半導體膜上形成肖特基電極,可得到以正斜面結構作為終端結構的肖特基接觸。又,成為半導體膜端部附近的區域包含橫向成長的結晶,得知可得到形成有正斜面結構的端部附近差排較少的半導體膜。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可用於半導體(例如化合物半導體電子裝置等)、電子零件/電器設備零件、光學/電子影像相關裝置、工業構件等所有領域,對於包含具有肖特基接合的半導體裝置、電源等所使用之功率半導體的半導體裝置之製造等尤其有用。
a:周期 1:基板 1a:基板的表面 2a:凸部 2b:凹部 11:基體 11a:基體之第1面 11b:基體的第2面 12:遮罩 12a:遮罩之第1面 12b:遮罩的第2面 12c:遮罩的傾斜面 12d:遮罩的開口部 12e:遮罩的傾斜角 12’:第2遮罩 13:保護膜 14:半導體膜 14a:半導體膜之第1面 14b:半導體膜的第2面 14c:半導體膜的傾斜面 15:電極 15c:電極15的端部 16:基板 17:結晶層 18:結晶層 19:霧化CVD裝置 20:被成膜對象物 21:試料台 22a:載氣源 22b:載氣(稀釋)源 23a:流量調節閥 23b:流量調節閥 24:霧氣產生源 24a:原料溶液 25:容器 25a:水 26:超音波振動子 27:供給管 28:加熱板 29:排氣口 30:成膜室 50:氫化物氣相成長(HVPE)裝置 51:反應室 52a:加熱器 52b:加熱器 53a:含金屬之原料氣體供給源 53b:含金屬之原料氣體供給管 54a:反應性氣體供給源 54b:反應性氣體供給管 55a:含氧之原料氣體供給源 55b:含氧之原料氣體供給管 56:基板固持器 57:金屬源 58:保護片 59:氣體排出部 61:結晶層 62:非導電層 62a:非導電層62之第1面 62b:非導電層62的第2面 62c:非導電層62的傾斜面 63:保護膜 64:半導體膜 64a:半導體膜之第1面 64b:半導體膜的第2面 64c:半導體膜的傾斜面 64e:半導體膜之第1面64a與傾斜面64c形成之傾斜角 64f:半導體膜的第1區域 64g:半導體膜的第2區域 65:第1電極: 65c:第1電極的端部 66:第2電極: 67:p型半導體部 90:整流接合界面 100:半導體裝置 170:電源系統 171:電源裝置 172:電源裝置 173:控制電路 180:系統裝置 181:電子電路 182:電源系統 192:反向器 193:變壓器 194:MOSFET 195:DCL 196:PWM控制電路 197:電壓比較器 200:半導體裝置 300:半導體裝置 400:半導體裝置 500:半導體裝置
圖1係顯示配置於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較佳使用之基體表面上的遮罩之一態樣的部份示意圖。 圖2係顯示配置於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較佳使用之基體表面上的遮罩之一態樣的部份示意圖。 圖3係示意顯示圖1及/或圖2所示之遮罩形成方法的基體與遮罩之部分剖面圖。圖3(a)係在基體之第1面上形成有遮罩層之基體的部分剖面圖。圖3(b)係顯示藉由蝕刻在遮罩層形成具有傾斜面之開口部的基體與遮罩的部分剖面圖,例如顯示圖1的IIIb-IIIb部分的剖面。圖3(c)中,作為另一實施態樣,係在前述遮罩層(第1遮罩)的開口部內於基體之第1面上形成厚度更薄之第2遮罩的基體與遮罩的部分剖面圖。 圖4係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而示意顯示在遮罩上配置保護膜時遮罩之開口部的剖面圖。 圖5係說明用作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的氫化物氣相磊晶(HVPE,hydride vapor phase epitaxy)裝置的說明圖。 圖6係作為一實施態樣而示意顯示在圖4所示之遮罩的開口部中於基體之第1面上及遮罩之傾斜面上成長而成的積層結構體以的剖面圖。 圖7係作為一實施態樣而示意顯示在圖5所示之保護膜上成長而成之半導體膜的剖面圖。 圖8係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所使用之霧化CVD裝置的說明圖。 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所得到的在端部具有傾斜面之半導體膜的影像。 圖10係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而顯示在相同高度的半導體膜之第1面與遮罩之第1面上形成電極的圖。 圖11係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而顯示在半導體膜之第1面與位於比半導體膜之第1面更高的遮罩之第1面上形成電極的圖。 圖12係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而顯示在半導體膜之第1面與位於比半導體膜之第1面更低的遮罩之第1面上形成電極的圖。 圖13係顯示用作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的基體的一例。 圖14係顯示用作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的基體的一例。 圖15係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而顯示使用圖14中顯示之基體的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的圖。 圖16係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而顯示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 圖17係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而顯示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 圖18係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而顯示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 圖19係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而顯示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 圖20係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而顯示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 圖21係作為比較例而以線圖表示在無絕緣體層的半導體裝置中第1電極的終端位於半導體膜上的半導體裝置(a)、以及在具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所得之絕緣體層的半導體裝置中第1電極的終端位於絕緣體上之半導體裝置(b)~(d)的電場分布。 圖22係顯示具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所得之絕緣體層(無斜面結構)的半導體裝置(e)與有絕緣體層(有斜面結構)的半導體裝置(f)中,第1電極向下10nm的電場強度分布的圖。 圖23係顯示具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所得之非導電層的半導體裝置(b)~(d)與電極、以及比較例(a)的無非導電層之半導體裝置與電極的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 圖24係示意顯示電源系統之較佳例的圖。 圖25係示意顯示系統裝置之較佳例的圖。 圖26係示意顯示電源裝置之電源電路圖的較佳例的圖。
無。

Claims (23)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具有:半導體層;非導電層,直接或透過其他層與前述半導體層側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觸;及肖特基電極,配置於前述半導體層上及前述非導電層上,其中前述肖特基電極的端部位於前述非導電層上。
  2.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其中, 前述非導電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及位於前述第1面與前述第2面之間的側面, 前述半導體層具有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及位於前述第1面與前述第2面之間的前述側面, 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第2面與前述非導電層之前述第2面為同一平面。
  3.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其中 前述非導電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及位於前述第1面與前述第2面之間的側面, 前述半導體層具有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及位於前述第1面與前述第2面之間的前述側面, 前述非導電層之前述第2面位於比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第2面更靠近前述肖特基電極的位置。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至少含鎵。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包含結晶性金屬氧化物作為主成分。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包含結晶性氧化鎵或氧化鎵的混晶。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具有剛玉結構。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與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前述非導電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與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第1面與前述非導電層之前述第1面為同一平面。
  9.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與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前述非導電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與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第1面位於比前述非導電層之前述第1面更高的位置。
  10.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與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前述非導電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與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前述非導電層之前述第1面位於比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第1面更高的位置。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側面具有傾斜面。
  12. 如請求項11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及位於前述第1面與前述第2面之間的前述側面,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傾斜面係膜厚從前述第1面朝向前述第2面減少的傾斜面。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具有前述肖特基電極側之第1面、位於前述第1面之相反側的第2面、及位於前述第1面與前述第2面之間的前述側面,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第1面與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傾斜面所形成的角度為20°以上70°以下。
  14. 如請求項11至13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非導電層具有第1傾斜面,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側面具有與前述第1傾斜面反向傾斜的作為第2傾斜面之前述傾斜面,前述非導電層的第1傾斜面與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第2傾斜面卡合。
  15.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側面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非導電層密合。
  16.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之前述側面的至少一部分隔著保護膜與前述非導電層密合。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非導電層為絕緣體層。
  18. 如請求項17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絕緣體層係由選自二氧化矽(SiO2 )及氮化矽(Si3 N4 )中的至少1者所構成。
  19. 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為n型半導體層。
  20. 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前述半導體層為n-型半導體層。
  21. 如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更包含n+型半導體層,前述n+型半導體層上積層有前述半導體層。
  22. 如請求項1至21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為肖特基屏障二極體或接面屏障肖特基二極體。
  23. 一種半導體系統,其係至少具備半導體裝置的半導體系統,其中前述半導體裝置係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
TW110120108A 2020-06-05 2021-06-02 半導體裝置 TW2022096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8784 2020-06-05
JP2020098784 2020-06-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9688A true TW202209688A (zh) 2022-03-01

Family

ID=78830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0108A TW202209688A (zh) 2020-06-05 2021-06-02 半導體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23210A1 (zh)
JP (1) JPWO2021246528A1 (zh)
CN (1) CN115943497A (zh)
TW (1) TW202209688A (zh)
WO (1) WO20212465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315140A (zh) * 2021-06-07 2023-04-01 日商Flosfia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
TW202306179A (zh) * 2021-06-07 2023-02-01 日商Flosfia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51757A (ja) * 2007-03-30 2008-10-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装置
US7998832B2 (en) * 2008-08-27 2011-08-16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isolation trench liner, and related fabrication methods
JP2015099903A (ja) * 2013-10-17 2015-05-28 ローム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828553A (zh) * 2014-07-22 2020-02-21 株式会社Flosfia 结晶性半导体膜和板状体以及半导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3497A (zh) 2023-04-07
US20230123210A1 (en) 2023-04-20
WO2021246528A1 (ja) 2021-12-09
JPWO2021246528A1 (zh) 2021-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96987B2 (ja) 窒化ガリウムナノワイヤに基づく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CN108028186B (zh) SiC外延晶圆、SiC外延晶圆的制造装置、SiC外延晶圆的制造方法及半导体装置
US20190055667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rystalline film
JP5492984B2 (ja) エピタキシャル基板およびエピタキシャル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20001997A (ja) 結晶膜の製造方法
JP7166522B2 (ja) 結晶膜の製造方法
US20220223680A1 (en) Multilayer structur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JPWO2011135963A1 (ja) エピタキシャル基板およびエピタキシャル基板の製造方法
TW201540861A (zh) 成長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的方法以及在基板上形成氮化物晶體的方法
US20220406943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crystal growth method
JP7014355B2 (ja) 積層構造体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US20230123210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220367674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JPWO2011122322A1 (ja) エピタキシャル基板およびエピタキシャル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3109351A (zh) 半导体元件用外延基板、半导体元件用外延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半导体元件
JP2019046984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EP4187576A1 (en) Heteroepitaxial structure with a diamond heat sink
CN110085661B (zh) 一种氧化镓半导体叠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JP7486121B2 (ja) 半導体装置
JP2021172553A (ja) 結晶性積層構造体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WO2021246527A1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510123B2 (ja) 半導体装置
US11804519B2 (en) Crystalline multilayer structur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rystalline structure
RU2802796C1 (ru) Гетероэпитаксиальная структура с алмазным теплоотводом для полупроводниковых приборов и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TW202319352A (zh) 結晶膜的製造方法及結晶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