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0236A - 口罩 - Google Patents
口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200236A TW202200236A TW110115914A TW110115914A TW202200236A TW 202200236 A TW202200236 A TW 202200236A TW 110115914 A TW110115914 A TW 110115914A TW 110115914 A TW110115914 A TW 110115914A TW 202200236 A TW202200236 A TW 20220023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ace
- nose
- wearer
- filter material
- mask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07—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61—Means for fastening to the user's hea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2—Masks
- A62B18/025—Halfmask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8—Component parts for gas-masks or gas-helmets, e.g. windows, straps, speech transmitters, signal-devi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23/00—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 A62B23/02—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for respirators
- A62B23/025—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for respirators the filter having substantially the shape of a mask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 Adjustment Of The Magnetic Head Position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口罩其可確保對於配戴者的顏面之良好的密著性。本發明之解決手段之口罩(1)係具備:濾材部(2),係由透氣性片料所構成,且於配戴時至少遮覆鼻部與口部;略呈環狀的接臉體(3),係接合於濾材部(2),且於配戴時接觸於顏面的至少鼻部周邊及口部周邊;以及掛帶(4),係掛繞於頭部或耳部之任一者,將濾材部(2)及接臉體配戴於顏面;接臉體(3)的至少一部分係設有突起部(8d、8d),該突起部(8d、8d)係在配戴於顏面時,抵接於顏面的至少鼻部周邊且推壓濾材部(2),使濾材部(2)形成為適合於顏面的凹凸之立體的形狀。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適於在例如防塵口罩、醫療用口罩等各種用途使用之口罩。
以往,各種口罩必須可防止從配戴者的口、鼻吸入外部的有害物質、病毒等,且可防止配戴者的呼氣所含有之飛沫等往外部飛散之情形。因此,各種口罩以周緣部或周緣部附近盡可能無間隙地密著於配戴者的口、鼻的周邊為較佳。此外,至今為止,就使各種口罩密著於配戴者之口、鼻的周邊之發明而言,已知有專利文獻1至3。
專利文獻1中揭示一種口罩,其係構成為於杯狀的濾材部的內側設有形成環之環狀構件,且將於環狀構件的上部設置缺口而形成之片狀的部分朝向口罩配戴者的顏面方向折返。
專利文獻2中揭示一種口罩,其係構成為沿著預定形狀之口罩本體的上緣部設置可塑性變形之鼻片,並且,於其鼻片的附近,將柔軟且具有回彈性之片狀呼氣阻隔材接合於口罩本體,且將呼氣阻隔材的自由端部分朝向內側折返,藉由其回彈性而服貼於顏面。
專利文獻3中揭示一種口罩,其係具備:本體部,係包含具有打褶部之濾材部及壓著於濾材部之接臉布;以及保持部,係安裝於本體部,用以將本體部保持成遮覆配戴者的顏面下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16049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5-18175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6-216835號公報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口罩係構成為將設於濾材部上方之帶狀的摺片朝向口罩配戴者的顏面的相反方向(外側方向)折返,而將摺片抵接於配戴者的鼻部、顏面上方。另外,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口罩係構成為將接合而配設於口罩本體的上部之帶狀的鼻片朝向配戴者的顏面方向(內側方向)折返而抵接於配戴者的鼻部、顏面上方。
並且,專利文獻1中的摺片為薄的構件且端面的面積小,故摺片與配戴者的顏面之接觸面積極為狹小。再者,由於配戴者的顏面的頰部與鼻部的隆起相異,故專利文獻1的摺片係於配戴者的頰部與端面呈線接觸,而於鼻部與折彎的面呈面接觸,因此,顏面與口罩之間容易在線接觸部分與面接觸部分之交界產生間隙。
此外,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口罩之鼻片的長度短,鼻片整體的面積亦狹小。並且,使用時,僅鼻片之大約10mm長度之帶狀的面抵接於配戴者的顏面,而且使用狀態之鼻片的端部為未受到固定的自由端,位置容易移動,因而難以將鼻片強力地按壓於配戴者的鼻部。因此,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等所記載的口罩,在配戴者的顏面,特別是鼻部或接觸於鼻部附近之部分,無法將口罩強力地按壓而密著於配戴者的顏面,故鼻部、鼻部附近的接壓、接觸狀態容易變得不穩定。因此,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等所記載的口罩係有容易於口罩與配戴者的顏面之間形成間隙之問題。
此外,專利文獻3雖存在有用以密著於配戴者的臉之接臉布,但此接臉布為平面形狀,配戴時難以服貼於配戴者的臉的凹凸,特別是難以服貼於具有較大隆起之配戴者的鼻部分,因而存在有口罩與配戴者的顏面之間容易在以配戴者的鼻部分為首之顏面的凹凸較大之部分形成間隙之問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此問題而研創者,其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口罩,可確保對於配戴者的顏面之良好的密著性。
為了達成此課題,本發明之口罩係具備:濾材部,係由透氣性片料所構成,且於配戴時至少遮覆鼻部與口部;略呈環狀的接臉體,係由具有彈性之材質所形成,接合於前述濾材部,且於配戴時接觸於顏面的至少鼻部周邊及口部周邊;以及掛帶,係掛繞於頭部或耳部之任一者,將前述濾材部及前述接臉體配戴於前述顏面;前述接臉體的至少一部分係設有突起部,該突起部係在配戴於前述顏面時,抵接於前述顏面的至少鼻部周邊且推壓前述濾材部,使該濾材部形成為適合於前述顏面的凹凸之立體的形狀。
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型態中,前述接臉體係設有呈現從上方朝下方突出之突片形狀之突出片部,並且使該突出片部的至少一部分折彎成立體形狀而形成前述突起部。
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型態中,前述突出片部係形成有將突出的寬度方向縮減之缺口部;前述突出片部係構成為以前述缺口部為基準來折彎而形成前述突起部。
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型態中,前述濾材部及/或前述接臉體係設有鼻樑壓條,該鼻樑壓條係形成為帶狀,在配戴於前述顏面時接觸於鼻部之位置,沿著前述顏面的略水平方向而配設,並藉由將前述帶狀彎曲為略V字狀而維持前述濾材部及/或前述接臉體沿著前述鼻部的形狀彎曲之狀態;前述突起部係在前述鼻部之位置的兩側設置一對;該鼻樑壓條係構成為其兩端部分別位於一對前述突起部的個別的配設位置的上側。
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型態中,前述掛帶的上側與前述濾材部及/或前述接臉體之接合位置之上下方向的位置係略等於前述鼻樑壓條的配設位置。
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型態中,前述接臉體的下側係形成有較該接臉體更往下方延伸之延伸部;前述掛帶的下側係在前述延伸部接合於前述濾材部。
本發明之口罩中,於具有彈性之接臉體的至少一部分設有突起部,該突起部係在配戴於顏面時抵接於顏面的至少鼻部周邊並推壓濾材部,使濾材部形成為適合於顏面的凹凸之立體的形狀,藉此,於配戴者配戴口罩之際,接臉體係彈性變形而可形成且維持於濾材部沿著顏面的凹凸成為立體的形狀之狀態。
此外,藉由使突起部抵接於顏面的至少鼻部周邊而彈性變形,立體形狀的突起部係於口罩的鼻部周邊成為涵蓋配戴者之鼻部的大面積之密著之狀態,可抑制於凹凸較大的鼻部周邊與口罩之間形成間隙。藉此,可確保對於配戴者的顏面之良好的密著性。
此外,本發明之口罩係設有呈現從上方朝下方突出之突片形狀之突出片部,並且使該突出片部的至少一部分折彎成立體形狀而形成突起部,藉此,可藉由以板狀的構件構成之突出片部來形成立體形狀的突起部。因此,可由泛用的板狀的基材、素材來形成突起部。此外,於不使用時,可使突起部成為板狀而使口罩成為不膨鬆的狀態。藉此,可使用泛用的基材、素材容易地製造能夠確保對於配戴者的顏面之良好的密著性之口罩,於不使用時可成為不膨鬆的狀態。
此外,本發明之口罩中,突出片部係形成將突出的寬度方向縮減之缺口部,且以該缺口部為基準來折彎而形成突起部,藉此,可容易地決定突出片部的折彎位置並進行折彎,使口罩的使用形狀形成容易,而可提高口罩的使用便利性。
此外,本發明之口罩係設有維持濾材部及/或接臉體沿著鼻部的形狀彎曲之狀態的鼻樑壓條,藉此,將鼻樑壓條折彎為V字狀時,可容易地將口罩之對應於配戴者的鼻部分之部分周邊形成為沿著鼻部分的凹凸之形狀,並且維持於該形狀。並且,濾材部、接臉體與配戴者的鼻部周邊之密著性變得更良好。此外,突起部係於鼻部之位置的兩側上設置一對,鼻樑壓條係構成為其兩端部分別位於一對突起部的個別的配設位置的上側,藉此,僅將鼻樑壓條折彎為V字狀,即可簡單地形成並維持於將突起部按壓於配戴者的鼻部之狀態。因此,僅以折彎鼻樑壓條之簡單的步驟,使突起部按壓配戴者的鼻部周邊並彈性變形,即可
維持使突起部密著於配戴者的鼻部之狀態。並且,突起部與配戴者的鼻部周邊之密著性變得更良好。藉此,可提供以簡單的配戴步驟即可確保對於配戴者的顏面之良好的密著性之口罩。
此外,本發明之口罩之掛帶的上側與濾材部及/或接臉體之接合位置之上下方向的位置係略相等於鼻樑壓條的配設位置,藉此,掛帶的上側之左右方向之拉力成為使鼻樑壓條朝顏面方向按壓之力而作用,使突起部與配戴者的鼻部周邊之密著性變得更良好。藉此,可確保對於配戴者的顏面之良好的密著性。
此外,本發明之口罩係於接臉體的下側形成有較該接臉體更往下方延伸之延伸部,掛帶的下側係在延伸部接合於濾材部,藉此,掛帶的下側之左右方向之拉力成為使接臉體朝顏面方向按壓之力而作用,使突起部與配戴者的鼻部及口部周邊之密著性變得更良好。藉此,可確保對於配戴者的顏面之良好的密著性。
1:口罩
2:濾材部
2a:前濾材
2b,2c:主濾材
2d:吸水濾材
3:接臉體
4:掛帶
4a:一端
4b:另一端
5a:上側褶線
5b:下側褶線
6:突出部
7:環狀部
7a:側部環狀部
7b:中央環狀部
7c:連接部
7d:周緣部
8:上片部(突出片部、突起部)
8a:縱縫
8b:第一橫縫(缺口部)
8c:第二橫縫(缺口部)
8d:突起部
8e:片部(突出片部)
9:下片部
10:延伸部
11:鼻樑壓條
23:套掛部
圖1係本發明的第1實施型態之口罩之後視圖。
圖2係同實施型態之口罩之前視圖。
圖3係圖1的A-A之剖面圖。
圖4係顯示圖3的B部分之擴大剖面圖。
圖5係顯示配戴了同實施型態之口罩時之濾材部及接臉體的狀態之概略剖面圖。
圖6係顯示配戴者配戴了同實施型態之口罩之狀態之側視圖。
圖7係顯示本發明之接臉體之變形態樣的一例之概念圖。
以下使用圖1至圖7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型態之口罩。
圖1及圖2所示之本實施型態之口罩1主要使用於抑制花粉症,抑制灰塵等粒子的吸入,抑制配戴者的呼氣中所含有之飛沫的飛散等之目的,亦即所謂的打褶型的不織布口罩。惟本實施型態之口罩1亦可使用於無打褶之不織布口罩,亦可為使用於預防感冒用、醫療用等各種目的之口罩1。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型態之口罩1係具備:濾材部2、抵接於配戴者的顏面之接臉體3、以及分別套掛於配戴者的左右耳部之左右一對掛帶4。
濾材部2係透氣性片料,例如由不織布般之具有透氣性且可抑制花粉、灰塵等粒子或是配戴者的呼氣中所含有之飛沫等粒子通過之材質所形成。如圖2所示,從前面觀看時,濾材部2係整體形成為略呈矩形,惟於上方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形成有朝向上側略弧狀地突出之突出部6。藉由設置突出部6,可使對應於口罩1之配戴者的鼻部之部分盡可能以隆起較少的位置接觸於鼻部,以可抑制間隙的產生並且抑制口罩1的上側碰到配戴者的眼睛而確保良好的配戴狀態。
濾材部2係形成為例如在圖2所示之從前面觀看的狀態下,左右方向的長度約155mm,兩側部之上下方向的長度約110mm,突出部6之上下方向的長度約10mm。惟若為使用時密著於配戴者的顏面而為良好的配戴狀態且發揮防塵功能、防飛沫功能之大小,則不限於此尺寸而可為任意尺寸。
如圖2所示,濾材部2係設有左右方向延伸之複數個褶線(打褶部)。具體而言,在濾材部2的上下方向中央部的上側形成有朝向上側凸折之二條上側褶線5a,在上下方向中央部的下側形成有朝向下側凸折之二條下側褶線5b。此上側褶線5a、下側褶線5b之折痕的深度例如形成為約7mm。惟上側褶線5a、下側褶線5b之折痕的深度、條數、左右方向的長度、折痕的上下方向,若於配戴時可形成沿著配戴者的顏面之立體形狀而為無異樣感之配戴狀態者,則可為任意者。
如圖4所示,濾材部2係例如積層四層,且從外側至內側依序積層:用以吸附水分且過濾纖維徑較粗且較大的粉塵,並且使外觀的視覺感官良好之前濾材2a、過濾纖維徑較細且較小的粉塵之主濾材2b、2c、以及主要吸收配戴者之呼氣的水分之吸水濾材2d。又,濾材部2為三層構造時,主濾材2b、2c成為僅有主濾材2b之一層構造。在此,濾材部2的材質若為軟質而可折彎,且可引進配戴者之吸氣及排出配戴者之呼氣,並發揮作為過濾吸氣及呼氣且可過濾外部的花粉、灰塵等粒子之濾材部的功能者,則無特別限制。
如圖1所示,接臉體3係藉由衝孔加工而由可彈性變形之平坦的板材形成。接臉體3係例如使用在發泡聚乙烯片、發泡聚乙烯醇片等非透氣性的發泡樹脂材料貼附不織布、紙漿等而成者。
如圖2所示,接臉體3之外周部的形狀係形成為左右方向的兩端略呈垂直,上下方向的下方略呈水平,且上下方向的上方呈朝上凸起的山形,而從前面觀看時略呈五角形。接臉體3係例如在圖2所示之從前面觀看的狀態下,左右方向的長度形成為約150mm,兩側部之上下方向的長度約80mm,上方的山形部分之上下方向的長度約30mm。惟若為使用時密著於配戴者的顏面而為良好
的配戴狀態且發揮防塵功能、防飛沫功能之大小,則不限於此尺寸而可為任意尺寸。
接臉體3係在前面觀看時的略呈中央部具備形成開口而形成為略環狀之環狀部7。具體而言,此環狀部7係具備:於左右方向兩側形成開口之側部環狀部7a、7a、於左右方向中央部形成開口之中央環狀部7b、以及以連接各側部環狀部7a與中央環狀部7b之形式形成開口之連接部7c。
側部環狀部7a、7a係例如形成為上下方向的大小約40mm,左右方向的大小約20mm,且於配戴時將配戴者的臉頰部分的隆起收容於內部之略呈扇形的形狀,中央環狀部7b係例如形成為上下方向的大小約60mm,下部之左右方向的大小約50mm,且於配戴時將配戴者之鼻部及口部的隆起收容於內部之略呈三角形的形狀。
側部環狀部7a、7a的下端係形成為位於較中央環狀部7b的下端(後述套掛部23)約10mm之下方,因而不易因配戴者的口部動作而產生口罩1的偏離。惟若可適當地發揮功能,則側部環狀部7a、7a、於左右方向中央部形成開口之中央環狀部7b等的尺寸不限於上述尺寸而可為任意尺寸。
接臉體3係以其周緣部7d藉由熔著、接著等固定手段而接合於濾材部2的周緣部。亦即,接臉體3僅以周緣部7d接合於濾材部2的周緣部,其他部分並未接合而僅是重疊,相對於濾材部2可分離。
接臉體3的環狀部7係於上側突設有作為一對「突出片部」及「突起部」的上片部8、8,而於下側突設有一對下片部9、9。
上片部8係形成為帶狀並朝下方突設。本實施型態中,上片部8的左右方向中央側之上下方向的長度例如約為35mm,下端部之左右方向長度例
如約為30mm,與鼻部之接觸面積增大且摩擦力增加,形成為配戴時不易使口罩偏離之長度。此外,於各上片部8之左右方向的外側形成有上下方向切開的縱縫8a。此縱縫8a係例如約為10mm的長度,並對應於藉由上片部8形成突起部8d之際之折彎部分而設置。
上片部8之上下方向的略中央部係沿著左右方向分別形成有作為一對「缺口部」而切開的第一橫縫8b、8b、以及作為一對「缺口部」而切開的第二橫縫8c、8c。此第一橫縫8b、8b及第二橫縫8c、8c係例如約為10mm的長度,且發揮可使因上片部8的折彎而形成之突起部8d(後述)容易形成之功能。縱縫8a、第一橫縫8b、第二橫縫8c的尺寸若可發揮功能則不限於上述尺寸。
接臉體3之中央環狀部7b的下端部係形成套掛於配戴者的顎部之套掛部23。設於套掛部23的兩側之一對下片部9、9係形成為略帶狀並朝上方突設。下片部9、9之上下方向的大小例如約為20mm,左右方向的大小例如約為12mm,且於配戴者配戴時密著於口部的兩側。下片部9、9的上端部係相向於上片部8、8之下端部的附近。
較接臉體3的下端的更下方處,形成有濾材部2的下側朝下方延伸之延伸部10。此延伸部10之上下方向的大小例如形成為約10mm。延伸部10係於配戴時密著於配戴者的顏面下方,而發揮良好的服貼感、防止外部的花粉、灰塵等粒子流入內部、配戴者的呼氣中所含之飛沫等粒子漏出外部等功能。延伸部10的尺寸若可適當地發揮功能則不限於上述尺寸。
口罩1的上方之「略水平方向」之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係配設有夾於濾材部2與接臉體3之間之呈帶狀之鼻樑壓條11。此鼻樑壓條11係例如由延伸聚乙烯之剛性高且經折彎之狀態下可維持形狀之材質所構成。
鼻樑壓條11之長邊方向的長度例如形成為約50mm以下,較佳約40mm的長度。鼻樑壓條11係於接臉體3的左右方向略中央,於接臉體之兩側部的上端之連結虛擬水平線與接臉體3的上端部上方之山形部分的頂部之中間部,具體而言係從接臉體3的上端部起例如約15mm的位置,配設成長邊方向沿著口罩1的左右方向且左右對稱。鼻樑壓條11係於配戴時沿著配戴者之鼻部的形狀折彎而使濾材部2與接臉體3密著於配戴者的鼻部。鼻樑壓條11的尺寸若適當地發揮功能則不限於上述尺寸。
濾材部2的兩側部係接合有左右一對的掛帶4。掛帶4係分別藉由具彈性而可伸縮的橡膠帶平坦地形成,並且形成為可將口罩1服貼於配戴者的顏面而配戴之長度,例如200mm的長度。惟掛帶4的長度可較前述長度更長或更短。又,左右一對的掛帶4可藉由不織布、織布、塑膠膜等習知的彈性材料來形成。
各掛帶4之上側的一端4a係在與鼻樑壓條11之上下方向的高度幾乎相同之位置接合於濾材部2,各掛帶4之下側的另一端4b係接合於延伸部10的端部。掛帶之一端4a的配設位置若為配戴時將朝向顏面方向之適當的按壓力施加於鼻樑壓條11之位置,則亦可為相對於鼻樑壓條11之上下方向的高度稍為偏離之位置。
接著說明本實施型態之口罩1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口罩1係藉由折疊上側褶線5a及下側褶線5b而呈平坦的狀態。藉此,口罩1於包裝狀態下不膨鬆而極容易進行輸送及保管。
此外,要將口罩1配戴於配戴者的顏面之際,將各上片部8、8在第一橫縫8b、8b、第二橫縫8c、8c之位置往外側(濾材部2側)折彎。藉由如此的
折彎,使一對上片部8、8形成側面觀看時略呈三角形之一對突起部8d、8d。此時,突起部8d、8d係形成於鼻樑壓條11的兩端部附近。
此狀態下,將口罩1的接臉體3側抵接於配戴者的顏面,並使鼻樑壓條11沿著鼻部的隆起部彎曲成以左右方向略中央部為隆起的頂點之略呈V字形狀。藉此,如圖5的示意顯示,將口罩1之鼻樑壓條11的配設處及其周邊定位於配戴者的鼻部及其周邊。特別是形成於鼻樑壓條11的兩端部附近之一對突起部8d、8d係藉由鼻樑壓條的形狀變形而彈性變形成為朝配戴者的鼻部方向按壓,且如圖6的示意顯示,固定成為密著於配戴者之鼻部的兩側之狀態。
在此,突起部8d、8d係如圖3的虛擬線所示,成為側面觀看時略呈三角形之立體的形狀。因此,相較於平板狀之上片部8的原狀態,彈性力增大。將突起部8d、8d壓抵於配戴者的鼻部時之突起部8d、8d的彈力係大於將上片部8以其原狀壓抵於配戴者的鼻部之情形。因此,突起部8d、8d係沿著配戴者的鼻部之隆起部分的形狀彈性變形而服貼於配戴者的鼻部,而可更確實地抑制口罩1與配戴者的鼻部之間產生間隙。
此外,如圖5的示意顯示,突起部8d、8d因朝外側突出而將鼻部周邊的濾材部2朝外側推壓擴展,而於配戴者的鼻部、口部周邊與濾材部2之間形成空間。
在此狀態下,將左右一對的掛帶4掛繞於配戴者的耳部。接著,配戴者以手分別握持口罩1的兩側部往左右方向擴展,且握持上端部、下端部往上下方向擴展,整理其形狀。
如此,藉由掛帶4的彈力將口罩1朝配戴者的顏面方向按壓,而如圖6的示意顯示,以服貼於配戴者的顏面之狀態配戴口罩1。
具體而言,成為配戴者的鼻部與口部位於口罩1的接臉體3之中央環狀部7b的內部之狀態,且成為配戴者的面頰部位於側部環狀部7a、7a的內部之狀態。並且成為鼻部的兩側夾於一對突起部8d、8d之間而固定之狀態。此外,下片部9、9係彈性變形成為沿著配戴者之口部附近的立體形狀之形狀而固定於配戴者的口部附近。
再者,由於掛帶4的張力成為將位於掛帶4的一端4a、4a之間之鼻樑壓條11朝配戴者的顏面方向按壓之力,故如圖6的示意顯示,將鼻樑壓條11周邊的濾材部2、接臉體3以服貼於配戴者的顏面之狀態穩固地固定。藉此,使用口罩1時可維持配戴者之鼻部周邊的定位。再者,因掛帶4的張力成為使鼻樑壓條11朝配戴者的顏面方向按壓之力,使突起部8d、8d彈性變形並服貼於配戴者的鼻部,而將突起部8d、8d以密著於配戴者之鼻部的兩側之狀態更穩固地固定。藉此,使用口罩1時,可防止由於口罩1與配戴者的鼻部附近形成間隙而引起之外部的花粉、灰塵等粒子流入內部、配戴者的呼氣中所含之飛沫等粒子漏出外部等情形。
又,如圖5的示意顯示,在突起部8d、8d密著於配戴者之鼻部的兩側之狀態下,突起部8d、8d係將配戴者之鼻部周邊的濾材部2朝外側推壓。藉由在配戴者的鼻部及口部與濾材部2之間形成空間,在配戴者於配戴狀態下呼吸時,可抑制濾材部2貼附於配戴者的鼻部、口部之事態。藉此,可抑制配戴者感到難以呼吸之事態。
此外,由於掛帶4的張力成為使位於掛帶4的另一端4b、4b之間之濾材部2的延伸部10朝配戴者的顏面方向按壓之力,故如圖6的示意顯示,將包含延伸部10之口罩1之下端側的濾材部2以服貼於配戴者的顏面之狀態穩
固地固定。藉此,使用口罩1時,可防止由於在口罩1的下方與配戴者的顎部附近形成間隙而引起之外部的花粉、灰塵等粒子流入內部、配戴者的呼氣中所含之飛沫等粒子漏出外部等情形。
再者,此狀態下,口罩1之濾材部2的上側褶線5a、下側褶線5b擴展,使得濾材部2成為沿著配戴者之顏面的凹凸形狀之狀態。藉此,配戴者可在良好的服貼感下使用口罩1,可防止外部的花粉、灰塵等粒子流入內部、配戴者的呼氣中所含之飛沫等粒子漏出外部。
再者,使用後,配戴者將掛帶4從耳部卸下,使突起部8d、8d的第一橫縫8b、8b、第二橫縫8c、8c之位置的折彎展開而返回平板狀之上片部8、8的狀態,此外,使鼻樑壓條11從略呈V字狀返回平板狀的形狀,並返回上側褶線5a、下側褶線5b之折疊狀態。藉此,口罩1可返回可不膨鬆地收容、保管之平板形狀。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型態中,於具有彈性之接臉體3的至少一部分設有突起部8d、8d,該突起部8d、8d係在配戴於顏面時抵接於顏面的至少鼻部周邊並推壓濾材部2,使濾材部2形成為適合於顏面的凹凸之立體的形狀,藉此,於配戴者配戴口罩之際,接臉體3係彈性變形而可形成且維持於濾材部2沿著顏面的凹凸成為立體的形狀之狀態。此外,藉由使突起部8d、8d抵接於顏面的至少鼻部周邊而彈性變形,立體形狀的突起部8d、8d係於口罩1的鼻部周邊成為涵蓋配戴者之鼻部的大面積之密著之狀態,可抑制於凹凸較大的鼻部周邊與口罩1之間形成間隙。藉此,可確保對於配戴者的顏面之良好的密著性。
此外,本實施型態中,設有呈現從上方朝下方突出之突片形狀之上片部8、8,並且使上片部8、8的至少一部分折彎成立體形狀而形成突起部8d、
8d,藉此,可藉由以板狀構件構成之上片部8、8來形成立體形狀的突起部8d、8d。因此,可由泛用的板狀的基材、素材來形成突起部8d、8d。此外,於不使用時,可使突起部8d、8d成為板狀的上片部8、8而使口罩1成為不膨鬆的狀態。藉此,可使用泛用的基材、素材容易地製造能夠確保對於配戴者的顏面之良好的密著性之口罩1,於不使用時可成為不膨鬆的狀態。此外,藉由折彎上片部8、8以形成突起部8d、8d以使突起部8d、8d將鼻部周邊的濾材部2往外側推壓擴展,而在鼻部周邊、口部周邊與濾材部2之間形成空間。藉此,可減少配戴者呼吸時之透氣阻力,減輕配戴者難以呼吸之情形。
此外,本實施型態中,上片部8、8係形成將突出的寬度方向縮減之第一橫縫8b、8b及第二橫縫8c、8c,且以該第一橫縫8b、8b及第二橫縫8c、8c為基準來折彎而形成突起部8d、8d,藉此,可容易地決定上片部8、8的折彎位置並進行折彎,使口罩1的使用形狀形成容易,而可提高口罩1的使用便利性。
此外,本實施型態中,設有維持濾材部2及/或接臉體3沿著鼻部的形狀彎曲之狀態的鼻樑壓條11,藉此,將鼻樑壓條11折彎為V字狀時,可容易地將口罩1之對應於配戴者的鼻部分之部分周邊形成為沿著鼻部分的凹凸之形狀,並且維持於該形狀。並且,濾材部2、接臉體3與配戴者的鼻部周邊之密著性變得更良好。此外,突起部8d、8d係於鼻部之位置的兩側設置一對,鼻樑壓條11係構成為其兩端部分別位於一對突起部8d、8d的個別的配設位置的上側,藉此,僅將鼻樑壓條11折彎為V字狀,即可簡單地形成並維持於將突起部8d、8d按壓於配戴者的鼻部之狀態。因此,僅以折彎鼻樑壓條之簡單的步驟,使突起部8d、8d按壓配戴者的鼻部周邊並彈性變形,即可維持使突起部8d、8d密
著於配戴者的鼻部之狀態。並且,突起部8d、8d與配戴者的鼻部周邊之密著性變得更良好。藉此,可提供以簡單的配戴步驟即可確保對於配戴者的顏面之良好的密著性之口罩1。
此外,本實施型態中,掛帶4之上側的一端4a與濾材部2及/或接臉體3之接合位置之上下方向的位置係略等於鼻樑壓條11的配設位置,藉此,掛帶4之上側的一端4a之左右方向之拉力成為使鼻樑壓條11朝顏面方向按壓之力而作用,使突起部8d、8d與配戴者的鼻部周邊之密著性變得更良好。藉此,可確保對於配戴者的顏面之良好的密著性。
此外,本實施型態中,於接臉體3的下側形成有較接臉體3更往下方延伸之延伸部10,掛帶4的下側之另一端4b係在延伸部10接合於濾材部2,藉此,掛帶4的下側之另一端4b之左右方向之拉力成為使接臉體3朝顏面方向按壓之力而作用,使突起部8d、8d與配戴者的鼻部及口部周邊之密著性變得更良好。藉此,可確保對於配戴者的顏面之良好的密著性。
又,本實施型態中,係以上片部8的全部形成突起部8d之構成進行了說明,惟不限於此,亦可為僅將上片部8的一部分例如僅將上片部8的上端部側,或僅將下端部側,或僅將內側等折彎而形成突起部8d。此外,突起部8d亦不必由一對上片部8、8兩者來形成為突起部8d、8d,而亦可僅由一對上片部8、8中的一方來形成為突起部8d。
再者,本實施型態之突起部8d的突起形狀係以側面觀看時略呈三角形進行了說明,惟不限於此,亦可為側面觀看時略呈V字狀、略呈U字狀、略呈W字狀、略呈ㄈ字狀等任意形狀。此外,本實施型態中,以在第一橫縫8b、8b、第二橫縫8c、8c之位置折彎上片部8來形成突起部8d進行了說明,惟不限
於此,亦可為將上片部8的一部分固定於濾材部2的其他部分或固定於接臉體3所設之固定部(圖中未顯示)來形成突起部8d之構成。再者,突起部8d不限於折彎上片部8而形成者,亦可為預先形成為突起狀者。
此外,本實施型態之突起部8d、8d亦可藉由將上片部8、8朝向與上述情形相反之方向折疊而形成。例如在第一橫縫8b、8b、第二橫縫8c、8c之位置將上片部8、8往內側(配戴時折痕位於配戴者的顏面側)折彎。並且,在折彎後,將端部(折彎前為下端部之部分)插入濾材部2之上側褶線5a的折痕部分並固定折彎後的形狀。藉此,一對上片部8、8係形成側面觀看時略呈V字形之一對突起部8d、8d。如此,將上片部8、8的端部插入上側褶線5a的折痕部分並固定時,可降低由於突起部8d、8d往外側方向之推壓所造成之濾材部2朝外側膨出的大小。
再者,亦可於下片部9的一方或雙方或是接臉體3的上片部8或下片部9以外之任意部分,設有以提高與配戴時的顏面之密著性為目的之突起部(圖中未顯示)來取代本實施型態之突起部8d或是連同本實施型態之突起部8d一起設置。
此外,亦可將下片部9的一部分或全部折彎或折返,使下片部9的一部分或全部抵接於配戴者的顏面,藉由較強的壓接強度與高密著性使下片部9抵接於配戴者的顏面,而提高顎部、顎部附近之口罩1的密著性、氣密性。此時,可將下片部9朝配戴者的顏面方向(內側方向)折返,亦可朝濾材部的方向(外側方向)折返,與本實施型態之上片部8同樣地,構成為對下片部9施以複數次折彎等加工而形成突起部(圖中未顯示),並使此突起部抵接於配戴者的顏面。此時之突起部(圖中未顯示)的側面觀看時的形狀可為略呈V字形、略呈三角形、
略呈U字形、略呈ㄈ字形等任意形狀。再者,與本實施型態之上片部8的縱縫8a、第一橫縫8b、8b、第二橫縫8c、8c同樣地,亦可於下片部9設置用以容易折彎之構成。
此外,本實施型態中,於上片部8的一部分設有於形成突起部8d之際用以容易折彎之一對第一橫縫8b、8b及一對第二橫縫8c、8c,惟亦可設置第一橫縫8b、8b、第二橫縫8c、8c以外的任意構成來作為用以容易折彎之構成。例如,亦可形成活葉部、孔部等來取代第一橫縫8b、8b、第二橫縫8c、8c的一方或雙方,亦可預先形成折痕。此外,一對第一橫縫8b、8b、一對第二橫縫8c、8c不限於一對,可僅有一個亦可設置三個以上。再者,亦可僅設有第一橫縫8b、8b及第二橫縫8c、8c中的一方作為用以將上片部8折彎之構成。
此外,本實施型態中,以於上片部8設有縱縫8a且折彎至較側部環狀部7a更上側而可形成突起部8d之構成進行了說明,惟亦可為將不存在此縱縫8a者折彎而形成突起部8d之構成。
此外,本實施型態中,以作為「突出片部」的上片部8係突出至側部環狀部7a的更下方之構成進行了說明,惟「突出片部」的外觀上不必較其他構成更突出,若為可藉由折彎等加工來形成「突起部」之構成則可為任意樣態。例如,如圖7之接臉體3的概念圖所示,能夠以片部8e作為「突出片部」,該片部8e係構成環狀部7的一部分,且外觀上的端部存在於鄰接之構成之端部的延長線上,並構成為藉由將較縱縫8a更內側的部分沿著第一橫縫8b、8b及第二橫縫8c、8c折彎而能夠形成為突起部(於圖7中未顯示)。
此外,本實施型態中,以一對掛帶4分別套掛於配戴者之左右的耳部進行了說明,惟不限於此,亦可為掛繞於配戴者的頭部之上下各一條的帶體。
此外,本實施型態,係以於濾材部2的上下方向分別形成兩條上側褶線5a與下側褶線5b之例子進行了說明,惟不限於此,上側褶線5a與下側褶線5b亦可分別形成一條,此外,亦可為於濾材部2的中央附近僅寬廣地形成一組凸折線、凹折線。再者,亦可為濾材部2的上側僅形成上側褶線5a之構成,濾材部2的下側僅形成下側褶線5b之構成。再者,可為上側褶線5a與下側褶線5b兩者皆為朝上側突出之褶線,或是兩者皆為朝下側突出之褶線。此外,亦可為複數條上側褶線5a構成為朝上側突出之褶線與朝下側突出之褶線混合存在之構成,或是複數條下側褶線5b構成為朝上側突出之褶線與朝下側突出之褶線混合存在之構成。
此外,本實施型態中,以將濾材部2形成為略呈矩形且將接臉體3形成為略呈五角形之例子進行了說明,惟不限於此,而亦可形成為其他多角形。
此外,若構成為將濾材部2縱向擴展時,接臉體3隨之上下彈性變形,且接臉體3的左右彈性變形而沿著顏面的形狀密著者,則可為任意構成而不限於本實施型態。
上述實施型態僅為本發明之例示,當然地,本發明係不僅限於上述實施型態。
1:口罩
2:濾材部
3:接臉體
4:掛帶
4a:一端
4b:另一端
5a:上側褶線
5b:下側褶線
6:突出部
7:環狀部
7a:側部環狀部
7b:中央環狀部
7c:連接部
7d:周緣部
8:上片部(突出片部、突起部)
8a:縱縫
8b:第一橫縫(缺口部)
8c:第二橫縫(缺口部)
8d:突起部
9:下片部
10:延伸部
11:鼻樑壓條
23:套掛部
Claims (6)
- 一種口罩,係具備:濾材部,係由透氣性片料所構成,且於配戴時至少遮覆鼻部與口部;略呈環狀的接臉體,係由具有彈性之材質所形成,接合於前述濾材部,且於配戴時接觸於顏面的至少鼻部周邊及口部周邊;以及掛帶,係掛繞於頭部或耳部之任一者,將前述濾材部及前述接臉體配戴於前述顏面;前述接臉體的至少一部分係設有突起部,該突起部係在配戴於前述顏面時,抵接於前述顏面的至少鼻部周邊且推壓前述濾材部,使該濾材部形成為適合於前述顏面的凹凸之立體的形狀。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口罩,其中,前述接臉體係設有呈現從上方朝下方突出之突片形狀之突出片部,並且使該突出片部的至少一部分折彎成立體形狀而形成前述突起部。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口罩,其中,前述突出片部係形成有將突出的寬度方向縮減之缺口部;前述突出片部係構成為以前述缺口部為基準來折彎而形成前述突起部。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口罩,其中,前述濾材部及/或前述接臉體係設有鼻樑壓條,該鼻樑壓條係形成為帶狀,在配戴於前述顏面時接觸於鼻部之位置,沿著前述顏面的略水平方向而配設,並藉由將前述帶狀彎曲為略V字狀而維持前述濾材部及/或前述接臉體沿著前述鼻部的形狀彎曲之狀態;前述突起部係在前述鼻部之位置的兩側設置一對;該鼻樑壓條係構成為其兩端部分別位於一對前述突起部的個別的配設位置的上側。
- 如請求項4所述之口罩,其中,前述掛帶的上側與前述濾材部及/或前述接臉體之接合位置之上下方向的位置係略等於前述鼻樑壓條的配設位置。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口罩,其中,前述接臉體的下側係形成有較該接臉體更往下方延伸之延伸部;前述掛帶的下側係在前述延伸部接合於前述濾材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03120A JP7475654B2 (ja) | 2020-06-15 | 2020-06-15 | マスク |
JP2020-103120 | 2020-06-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00236A true TW202200236A (zh) | 2022-01-01 |
TWI775418B TWI775418B (zh) | 2022-08-21 |
Family
ID=79196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15914A TWI775418B (zh) | 2020-06-15 | 2021-05-03 | 口罩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337763A1 (zh) |
JP (1) | JP7475654B2 (zh) |
KR (1) | KR20230022174A (zh) |
CN (1) | CN115802912A (zh) |
TW (1) | TWI775418B (zh) |
WO (1) | WO202125610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30320441A1 (en) * | 2022-04-11 | 2023-10-12 | Adrian Bolders | Face mask securing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502450A (en) * | 1919-06-30 | 1924-07-22 | William H Wood | Respirator |
US4635628A (en) * | 1985-09-11 | 1987-01-13 | Tecnol, Inc. | Surgical face mask with improved moisture barrier |
JP2602794Y2 (ja) * | 1993-07-02 | 2000-01-24 | 日本バイリーン株式会社 | 突出型複合マスク |
JP2003320041A (ja) * | 2002-05-02 | 2003-11-11 | Shigematsu Works Co Ltd | マスク |
JP3742418B2 (ja) * | 2003-04-16 | 2006-02-01 | 千鶴子 坂口 | 鼻及び口に密着しない多目的マスク |
JP4041847B2 (ja) | 2003-11-28 | 2008-02-06 | 興研株式会社 | 防じんマスク |
JP3105617U (ja) * | 2004-06-01 | 2004-11-18 | 株式会社重松製作所 | 密着性に優れたプリーツマスク |
JP4594182B2 (ja) * | 2005-07-20 | 2010-12-08 |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 立体マスク |
JP3117120U (ja) * | 2005-09-28 | 2006-01-05 | 株式会社重松製作所 | 密着性に優れたプリーツマスク |
JP2009000200A (ja) * | 2007-06-20 | 2009-01-08 | Meiko Shoji Kk | 使い捨て立体マスク、使い捨て立体マスク封入体及び使い捨て立体マスク用加温シート |
RU2434658C1 (ru) * | 2007-09-20 | 2011-11-27 | 3М Инновейтив Пропертиз Компани | Фильтрующая респираторная лицевая маска с пряжками, выполненными в виде единой структуры с опорной структурой основы маски |
US8528560B2 (en) * | 2009-10-23 | 2013-09-10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Filtering face-piece respirator having parallel line weld pattern in mask body |
JP5373994B1 (ja) * | 2013-07-02 | 2013-12-18 | 潤司 吉羽 | マスク補助具 |
JP6097241B2 (ja) | 2014-03-25 | 2017-03-15 | 株式会社サンロード | マスク |
KR101568648B1 (ko) * | 2015-04-14 | 2015-11-12 | 주식회사 크리벨류스 | 오염물질 흡입 방지용 마스크 |
JP2016216835A (ja) * | 2015-05-14 | 2016-12-22 | 玉川衛材株式会社 | マスク及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
CN107485080B (zh) * | 2017-09-13 | 2020-02-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口罩 |
-
2020
- 2020-06-15 JP JP2020103120A patent/JP7475654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5-03 TW TW110115914A patent/TWI775418B/zh active
- 2021-05-06 KR KR1020227043509A patent/KR20230022174A/ko active Pending
- 2021-05-06 WO PCT/JP2021/017321 patent/WO202125610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5-06 CN CN202180042579.6A patent/CN115802912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5-06 US US18/010,330 patent/US20230337763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75418B (zh) | 2022-08-21 |
WO2021256108A1 (ja) | 2021-12-23 |
KR20230022174A (ko) | 2023-02-14 |
CN115802912A (zh) | 2023-03-14 |
JP7475654B2 (ja) | 2024-04-30 |
JP2021195665A (ja) | 2021-12-27 |
US20230337763A1 (en) | 2023-10-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264579B2 (ja) | 使い捨てマスク | |
AU2014309245B2 (en) | Personal respiratory protection device | |
JP3126242U (ja) | マスク | |
US20140326245A1 (en) | Medical Face Mask with Sealing Strip | |
JP2016532790A (ja) | 個人用呼吸保護装置 | |
JP2019183346A (ja) | 使い捨てマスク | |
JP2020007662A (ja) | マスク | |
JP7506416B2 (ja) | マスク | |
JP2015009151A (ja) | 医療用フェースマスク | |
TWI775418B (zh) | 口罩 | |
JP3204068U (ja) | マスク | |
JP3955905B2 (ja) | 簡易マスク | |
JP2010194203A (ja) | 立体型マスク | |
JP3121985U (ja) | 襞付き立体マスク | |
KR20220000097U (ko) | 평판형 접이식 마스크 | |
JP3174170U (ja) | マスク | |
JP2005261849A (ja) | マス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201501744A (zh) | 口罩 | |
CN119604205A (zh) | 口罩 | |
JP2023001653A (ja) | マスク | |
JP2024020986A (ja) | マスク | |
CN206079117U (zh) | 一种口罩 | |
JP2022143419A (ja) | 2分割ブロック・シート付きプリーツ・マスク | |
JP2024020985A (ja) | マスク | |
JP2017203221A (ja) | マス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