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1820A - 拉鏈頭組合結構及其帽蓋組件 - Google Patents
拉鏈頭組合結構及其帽蓋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131820A TW202131820A TW109105643A TW109105643A TW202131820A TW 202131820 A TW202131820 A TW 202131820A TW 109105643 A TW109105643 A TW 109105643A TW 109105643 A TW109105643 A TW 109105643A TW 202131820 A TW202131820 A TW 202131820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atching
- mating
- elastic element
- cap body
- portions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2—Pull members; Ornamental attachments for slid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拉鏈頭組合結構及其帽蓋組件。拉鏈頭組合結構包括一滑動件、一帽蓋組件、一卡鉤件以及一拉動件。帽蓋組件包括設置在滑動件上的一帽蓋本體以及容置在帽蓋本體的內部的一彈性元件。卡鉤件可活動地設置在滑動件與彈性元件之間。拉動件可活動地接觸卡鉤件,以使卡鉤件頂抵彈性元件。帽蓋本體具有一容置空間,且彈性元件可活動地容置在容置空間內。帽蓋本體包括至少兩個第一配合部,並且彈性元件包括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藉此,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分別可活動地與至少兩個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以限制具有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的彈性元件在帽蓋本體的容置空間內的活動空間。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拉鏈頭及其帽蓋,特別是涉及一種拉鏈頭組合結構及其帽蓋組件。
常見服裝的基本拉合元件不外乎使用鈕釦或拉鍊結構。相較於鈕釦,使用拉鍊結構擁有更好的使用性以及較為堅固的結構特性,一般拉鍊結構具有一拉鍊頭以及一拉鍊帶,拉鍊頭主要配合拉鍊帶作為拉鍊結構進行往復拉動的連結元件,使得拉鍊結構應用在服飾以及配件將更為普及。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拉鏈頭組合結構及其帽蓋組件。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其中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帽蓋組件,其包括:一帽蓋本體以及一彈性元件。所述帽蓋本體具有一頂端部以及從所述頂端部的周圍向下延伸而出的一圍繞部,且所述帽蓋本體具有一容置空間。所述彈性元件可活動地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其中,所述帽蓋本體包括至少兩個第一配合部,所述彈性元件包括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至少兩個所述第一配合部位於所述容置空間內且設置在所述頂端部上,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配合部設置在所述彈性元件的兩相反末端部上;其中,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別可活動地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以限制具有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所述彈性元件在所述帽蓋本體的所述容置空間內的活動空間。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另外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帽蓋組件,其包括:一帽蓋本體以及一彈性元件。所述帽蓋本體具有一容置空間。所述彈性元件可活動地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其中,所述帽蓋本體包括至少兩個第一配合部,所述彈性元件包括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且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別可活動地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以限制具有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所述彈性元件在所述帽蓋本體的所述容置空間內的活動空間。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另外再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拉鏈頭組合結構,其包括:一滑動件、一帽蓋組件、一卡鉤件以及一拉動件。所述帽蓋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滑動件上的一帽蓋本體以及容置在所述帽蓋本體的內部的一彈性元件。所述卡鉤件可活動地設置在所述滑動件與所述彈性元件之間。所述拉動件可活動地接觸所述卡鉤件,以使所述卡鉤件頂抵所述彈性元件。其中,所述帽蓋本體具有一容置空間,且所述彈性元件可活動地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其中,所述帽蓋本體包括至少兩個第一配合部,所述彈性元件包括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且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別可活動地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以限制具有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所述彈性元件在所述帽蓋本體的所述容置空間內的活動空間。
更進一步來說,所述帽蓋本體的所述圍繞部包括彼此相對應的兩個第一側部以及彼此相對應的兩個第二側部,且所述容置空間由所述頂端部、兩個所述第一側部與兩個所述第二側部相互配合所形成;其中,所述頂端部具有彼此相對應的兩個第一側邊以及彼此相對應的兩個第二側邊,兩個所述第一側部分別從所述頂端部的兩個所述第一側邊向下延伸而出,且兩個所述第二側部分別從所述頂端部的兩個所述第二側邊向下延伸而出;其中,所述第一側部連接於所述頂端部的其中一所述第一側邊與兩個所述第二側部的兩末端之間,且所述第二側部連接於所述頂端部的其中一所述第二側邊與兩個所述第一側部的兩末端之間。
更進一步來說,所述帽蓋本體包括設置在所述圍繞部的內表面上的多個傾斜凸部,且每一所述傾斜凸部由內而外漸漸向外凸出;其中,多個所述傾斜凸部設置在兩個所述第一側部上,且每一所述傾斜凸部的厚度由內而外漸漸增加。
更進一步來說,每一所述第一配合部為一勾狀體,每一所述第二配合部為被所述第一配合部所穿過的一凹槽,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容置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內;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寬度小於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寬度,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所述容置部分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二配合部的長度,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可活動地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內。
更進一步來說,每一所述第一配合部為一勾狀體,每一所述第二配合部為被所述第一配合部所穿過的一貫穿孔,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容置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內;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寬度小於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寬度,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所述容置部分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二配合部的長度,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可活動地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內。
本發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所提供的拉鏈頭組合結構及其帽蓋組件,其能通過“所述帽蓋本體具有一容置空間,且所述彈性元件可活動地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以及“所述帽蓋本體包括至少兩個第一配合部,所述彈性元件包括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且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別可活動地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的技術方案,以限制具有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所述彈性元件在所述帽蓋本體的所述容置空間內的活動空間。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所公開有關“拉鏈頭組合結構及其帽蓋組件”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發明的優點與效果。本發明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實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背離本發明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發明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第一實施例]
參閱圖1至圖5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帽蓋組件C,其包括:一帽蓋本體1以及一彈性元件2。其中,帽蓋本體1具有一容置空間1000,並且彈性元件2可活動地容置在容置空間1000內。再者,帽蓋本體1包括至少兩個第一配合部13,並且彈性元件2包括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21。藉此,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21分別可活動地與至少兩個第一配合部13相互配合,以限制具有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21的彈性元件2在帽蓋本體1的容置空間100內的活動空間。
更進一步來說,配合圖1至圖5所示,帽蓋本體1具有一頂端部11以及從頂端部11的周圍向下延伸而出的一圍繞部12。彈性元件2包括一彈性本體20以及設置在彈性本體20上的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21。至少兩個第一配合部13位於容置空間1000內且設置在頂端部11上,並且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21設置在彈性元件2的兩相反末端部上。藉此,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21分別可活動地與至少兩個第一配合部13相互配合,以限制具有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21的彈性元件2在帽蓋本體1的容置空間1000內的活動空間。
舉例來說,配合圖1至圖5所示,帽蓋本體1的圍繞部12包括彼此相對應的兩個第一側部121以及彼此相對應的兩個第二側部122,並且容置空間1000可由頂端部11、兩個第一側部121與兩個第二側部122相互配合所形成(也就是說,頂端部11、兩個第一側部121與兩個第二側部122會相互配合以圍繞出容置空間1000)。另外,頂端部11具有彼此相對應的兩個第一側邊(也就是兩個長側邊)以及彼此相對應的兩個第二側邊(也就是兩個短側邊)。兩個第一側部121分別從頂端部11的兩個第一側邊向下延伸而出,並且兩個第二側部122分別從頂端部11的兩個第二側邊向下延伸而出。第一側部121連接於頂端部11的其中一第一側邊與兩個第二側部122的兩末端之間,並且第二側部122連接於頂端部11的其中一第二側邊與兩個第一側部121的兩末端之間。然而,上述所舉的例子只是其中一可行的實施例而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舉例來說,配合圖1至圖5所示,每一第一配合部13可為一勾狀體,每一第二配合部21可為被第一配合部所穿過的一凹槽,並且第一配合部13的一容置部分131會容置在第二配合部21內。也就是說,當作為勾狀體的第一配合部13穿過作為凹槽的第二配合部21時,第一配合部13的容置部分131會容置在第二配合部21的內部,而第一配合部13的裸露部分132則會裸露在第二配合部21的外部。然而,上述所舉的例子只是其中一可行的實施例而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配合部13的寬度W1會小於第二配合部21的寬度W2(如圖5所示),並且第一配合部13的容置部分131的長度L1會小於第二配合部21的長度L(如圖2與圖4所示)。也就是說,第一配合部13的尺寸會小於第二配合部21的尺寸,所以第二配合部21可以提供足夠的空間,以使得第一配合部13可活動地容置在第二配合部21內。
值得一提的是,配合圖1至圖5所示,帽蓋本體1包括設置在圍繞部12的內表面1200上的多個傾斜凸部14,並且每一傾斜凸部14會由內而外漸漸向外凸出。再者,多個傾斜凸部14都設置在兩個第一側部121的內表面上,並且每一傾斜凸部14的厚度H會由內而外漸漸增加。藉此,多個傾斜凸部14將有助於製作帽蓋本體1時的脫模程序,使得製作帽蓋本體1時能夠更加便利。
[第二實施例]
參閱圖6與圖7所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帽蓋組件C,其包括:一帽蓋本體1以及一彈性元件2。由圖6與圖4的比較,以及圖7與圖1的比較可知,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最大的差異在於:在第二實施例中,每一第一配合部13可為一勾狀體,並且每一第二配合部21可為被第一配合部13所穿過的一貫穿孔。
藉此,第一配合部13的一容置部分131會容置在第二配合部21內。也就是說,當作為勾狀體的第一配合部13穿過作為凹槽的第二配合部21時,第一配合部13的容置部分131會容置在第二配合部21的內部,而第一配合部13的裸露部分132則會裸露在第二配合部21的外部。然而,上述所舉的例子只是其中一可行的實施例而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第三實施例]
參閱圖8至圖12所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一種拉鏈頭組合結構Z,其包括:一滑動件S、一帽蓋組件C、一卡鉤件R以及一拉動件P。更進一步來說,帽蓋組件C包括設置在滑動件S上的一帽蓋本體1以及容置在帽蓋本體1的內部的一彈性元件2。另外,卡鉤件R可活動地設置在滑動件S與彈性元件2之間,並且拉動件P可活動地接觸卡鉤件R,以使卡鉤件R頂抵彈性元件2。
舉例來說,配合第一實施例的圖1至圖5以及圖8至圖12所示,第一實施例的帽蓋組件C能被應用在第三實施例的拉鏈頭組合結構Z。另外,第二實施例的帽蓋組件C也能被應用在第三實施例的拉鏈頭組合結構Z。也就是說,依據不同的使用需求,第一實施例或者第二實施例的帽蓋組件C能被應用在第三實施例的拉鏈頭組合結構Z。然而,上述所舉的例子只是其中一可行的實施例而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值得一提的是,如圖10所示,當卡鉤件R尚未被拉動件P向上拉動時,可以透過第一配合部13與第二配合部21的相互配合,以限制具有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21的彈性元件2在帽蓋本體1的容置空間100內的活動空間。如圖12所示,當卡鉤件R被拉動件P向上拉動而向上頂抵彈性元件2時,第二配合部21會稍微往離開第一配合部13的方向移動,但是第一配合部13的其中一部分仍然會被容置在第二配合部21內,所以第二配合部21並不會完全脫離第一配合部13,而使得具有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21的彈性元件2的活動空間仍然受到帽蓋本體1的至少兩個第一配合部13的限制。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所提供的拉鏈頭組合結構Z及其帽蓋組件C,其能通過“帽蓋本體1具有一容置空間1000,且彈性元件2可活動地容置在容置空間1000內”以及“帽蓋本體1包括至少兩個第一配合部13,彈性元件2包括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21,且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21分別可活動地與至少兩個第一配合部13相互配合”的技術方案,以限制具有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21的彈性元件2在帽蓋本體1的容置空間100內的活動空間。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Z:拉鏈頭組合結構
S:滑動件
R:卡鉤件
P:拉動件
C:帽蓋組件
1:帽蓋本體
1000:容置空間
11:頂端部
12:圍繞部
1200:內表面
121:第一側部
122:第二側部
13:第一配合部
131:容置部分
132:裸露部分
14:傾斜凸部
2:彈性元件
20:彈性本體
21:第二配合部
H:厚度
W1,W2:寬度
L1,L2:長度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帽蓋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第一配合部13被彎折成一勾狀體之前)。
圖2為圖1的II-II剖面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帽蓋組件的立體組合示意圖(第一配合部13被彎折成一勾狀體之後)。
圖4為圖3的IV-IV剖面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帽蓋組件的仰視組合示意圖(第一配合部13被彎折成一勾狀體之後)。
圖6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帽蓋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帽蓋組件的彈性元件的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拉鏈頭組合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拉鏈頭組合結構的其中一種狀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10為圖9的X-X剖面的剖面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拉鏈頭組合結構的另外一種狀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12為圖11的XII-XII剖面的剖面示意圖。
C:帽蓋組件
1:帽蓋本體
1000:容置空間
11:頂端部
12:圍繞部
1200:內表面
13:第一配合部
131:容置部分
132:裸露部分
14:傾斜凸部
2:彈性元件
20:彈性本體
21:第二配合部
L1,L2:長度
Claims (10)
- 一種帽蓋組件,其包括: 一帽蓋本體,所述帽蓋本體具有一頂端部以及從所述頂端部的周圍向下延伸而出的一圍繞部,所述帽蓋本體具有一容置空間;以及 一彈性元件,所述彈性元件可活動地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 其中,所述帽蓋本體包括至少兩個第一配合部,所述彈性元件包括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至少兩個所述第一配合部位於所述容置空間內且設置在所述頂端部上,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配合部設置在所述彈性元件的兩相反末端部上; 其中,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別可活動地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以限制具有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所述彈性元件在所述帽蓋本體的所述容置空間內的活動空間。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帽蓋組件,其中,所述帽蓋本體的所述圍繞部包括彼此相對應的兩個第一側部以及彼此相對應的兩個第二側部,且所述容置空間由所述頂端部、兩個所述第一側部與兩個所述第二側部相互配合所形成;其中,所述頂端部具有彼此相對應的兩個第一側邊以及彼此相對應的兩個第二側邊,兩個所述第一側部分別從所述頂端部的兩個所述第一側邊向下延伸而出,且兩個所述第二側部分別從所述頂端部的兩個所述第二側邊向下延伸而出;其中,所述第一側部連接於所述頂端部的其中一所述第一側邊與兩個所述第二側部的兩末端之間,且所述第二側部連接於所述頂端部的其中一所述第二側邊與兩個所述第一側部的兩末端之間。
- 如請求項2所述的帽蓋組件,其中,所述帽蓋本體包括設置在所述圍繞部的內表面上的多個傾斜凸部,且每一所述傾斜凸部由內而外漸漸向外凸出;其中,多個所述傾斜凸部設置在兩個所述第一側部上,且每一所述傾斜凸部的厚度由內而外漸漸增加。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帽蓋組件,其中,每一所述第一配合部為一勾狀體,每一所述第二配合部為被所述第一配合部所穿過的一凹槽,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容置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內;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寬度小於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寬度,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所述容置部分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二配合部的長度,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可活動地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內。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帽蓋組件,其中,每一所述第一配合部為一勾狀體,每一所述第二配合部為被所述第一配合部所穿過的一貫穿孔,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容置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內;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寬度小於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寬度,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所述容置部分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二配合部的長度,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可活動地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內。
- 一種帽蓋組件,其包括: 一帽蓋本體,所述帽蓋本體具有一容置空間;以及 一彈性元件,所述彈性元件可活動地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 其中,所述帽蓋本體包括至少兩個第一配合部,所述彈性元件包括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且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別可活動地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以限制具有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所述彈性元件在所述帽蓋本體的所述容置空間內的活動空間。
- 如請求項6所述的帽蓋組件,其中,每一所述第一配合部為一勾狀體,每一所述第二配合部為被所述第一配合部所穿過的一凹槽,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容置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內;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寬度小於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寬度,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所述容置部分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二配合部的長度,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可活動地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內;其中,所述帽蓋本體的內表面上包括多個傾斜凸部,且每一所述傾斜凸部由內而外漸漸向外凸出。
- 如請求項6所述的帽蓋組件,其中,每一所述第一配合部為一勾狀體,每一所述第二配合部為被所述第一配合部所穿過的一貫穿孔,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容置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內;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寬度小於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寬度,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所述容置部分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二配合部的長度,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可活動地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內;其中,所述帽蓋本體的內表面上包括多個傾斜凸部,且每一所述傾斜凸部由內而外漸漸向外凸出。
- 一種拉鏈頭組合結構,其包括: 一滑動件; 一帽蓋組件,所述帽蓋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滑動件上的一帽蓋本體以及容置在所述帽蓋本體的內部的一彈性元件; 一卡鉤件,所述卡鉤件可活動地設置在所述滑動件與所述彈性元件之間;以及 一拉動件,所述拉動件可活動地接觸所述卡鉤件,以使所述卡鉤件頂抵所述彈性元件; 其中,所述帽蓋本體具有一容置空間,且所述彈性元件可活動地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 其中,所述帽蓋本體包括至少兩個第一配合部,所述彈性元件包括至少兩個第二配合部,且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別可活動地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以限制具有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所述彈性元件在所述帽蓋本體的所述容置空間內的活動空間。
- 如請求項9所述的拉鏈頭組合結構,其中,每一所述第一配合部為一勾狀體,每一所述第二配合部為被所述第一配合部所穿過的一凹槽或者一貫穿孔,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容置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內;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寬度小於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寬度,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所述容置部分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二配合部的長度,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可活動地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內;其中,所述帽蓋本體的內表面上包括多個傾斜凸部,且每一所述傾斜凸部由內而外漸漸向外凸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05643A TW202131820A (zh) | 2020-02-21 | 2020-02-21 | 拉鏈頭組合結構及其帽蓋組件 |
CN202010299088.7A CN113287843A (zh) | 2020-02-21 | 2020-04-16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帽盖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05643A TW202131820A (zh) | 2020-02-21 | 2020-02-21 | 拉鏈頭組合結構及其帽蓋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31820A true TW202131820A (zh) | 2021-09-01 |
Family
ID=77318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05643A TW202131820A (zh) | 2020-02-21 | 2020-02-21 | 拉鏈頭組合結構及其帽蓋組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87843A (zh) |
TW (1) | TW202131820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329997U (en) * | 2007-06-04 | 2008-04-11 | Yu-Bau Lin | Cap cover structure of slide fastener head |
CN103169206A (zh) * | 2012-06-27 | 2013-06-26 |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拉链自动头 |
TWM604140U (zh) * | 2020-02-21 | 2020-11-21 | 林於誠 | 拉鏈頭組合結構及其帽蓋組件 |
-
2020
- 2020-02-21 TW TW109105643A patent/TW202131820A/zh unknown
- 2020-04-16 CN CN202010299088.7A patent/CN113287843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87843A (zh) | 2021-08-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80008B (zh) | 具有內表面凹陷特徵的帽蓋結構及拉鍊頭組合結構 | |
TWI531330B (zh) | 用於降低摩擦阻力的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滑動件 | |
US4672725A (en) | Snap buckle | |
CN204351211U (zh) | 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 |
US6553637B1 (en) | Movable buckle structure | |
CN203424412U (zh) | 具有内表面凹陷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 |
CN104125786B (zh) | 带扣 | |
TWM604140U (zh) | 拉鏈頭組合結構及其帽蓋組件 | |
TWI646914B (zh) |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彈性件 | |
TW202131820A (zh) | 拉鏈頭組合結構及其帽蓋組件 | |
CN108936983B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梢状组件 | |
CN206542978U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 |
CN203073165U (zh) | 拉链头的帽盖结构 | |
TWI646915B (zh) |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彈性件 | |
US9901145B2 (en) | Buckle | |
TW201740831A (zh) |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滑動組件 | |
TWM544227U (zh) |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彈性件 | |
TWM557040U (zh) |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彈性件 | |
TWM574421U (zh) |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連接套環 | |
CN111772302B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 | |
TWM567578U (zh) | Zipper head combination structure and elastic member | |
KR101943950B1 (ko) | 암형 스냅 단추 | |
TWM503789U (zh) | 用於降低摩擦阻力的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滑動件 | |
TWM601545U (zh) | 拉鏈頭組合結構及其滑動件 | |
CN220607576U (zh) | 一种按压式弹力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