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7271A - 鍵盤 - Google Patents
鍵盤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907271A TW201907271A TW106122890A TW106122890A TW201907271A TW 201907271 A TW201907271 A TW 201907271A TW 106122890 A TW106122890 A TW 106122890A TW 106122890 A TW106122890 A TW 106122890A TW 201907271 A TW201907271 A TW 201907271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portion
- button cap
- keyboard
- frame
- bottom pla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01H3/125—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using a scissor mechanism as stabilis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7/00—Dimensions; Characteristics
- H01H2227/002—Layer thicknes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7/00—Dimensions; Characteristics
- H01H2227/03—Hardnes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鍵盤,包括底板、連接元件、按鍵帽以及卡勾,連接元件分別連接卡勾以及底板。卡勾設置於按鍵帽之內表面,且與連接元件之連接軸連接。卡勾包括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與連接軸之第一側接觸,而第二固定部與連接軸之第二側接觸。卡勾中的第二固定部之結構強度強於第一固定部之結構強度,使得連接軸受力而由卡勾內脫出時,第一固定部接受一干涉力而斷裂,以產生辨識效果。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輸入裝置,尤其係有關於包含有複數按鍵結構之鍵盤。
常見的電腦週邊輸入裝置包括滑鼠、鍵盤以及軌跡球等,其中鍵盤可直接鍵入文字以及符號予電腦,因此相當受到使用者以及輸入裝置廠商之重視。其中,較為常見的是一種包含有複數按鍵結構的鍵盤。
接下來說明鍵盤中之按鍵結構的架構,以包含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為例說明。請參閱圖1,其為習知按鍵結構之剖面側視示意圖。習知按鍵結構1包括按鍵帽11、剪刀式連接元件12、彈性橡膠體13、薄膜開關電路14以及底板15,且底板15用以承載按鍵帽11、剪刀式連接元件12、彈性橡膠體13以及薄膜開關電路14。其中剪刀式連接元件12係用以連接底板15與按鍵帽11。
剪刀式連接元件12位於底板15以及按鍵帽11之間且分別 連接二者。剪刀式連接元件12包括第一框架121以及第二框架122。第一框架121之第一端連接於按鍵帽11,而第一框架121之第二端則連接於底板15。彈性橡膠體13被剪刀式連接元件12環繞,而薄膜開關電路14具有複數按鍵接點(未顯示於圖中)。該按鍵接點於被觸發時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彈性橡膠體13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14上且一個彈性橡膠體13係對應於一個按鍵接點,當彈性橡膠體13被觸壓時,彈性橡膠體13發生形變且觸壓薄膜開關電路14中相對應之按鍵接點而產生按鍵訊號。
接下來說明習知按鍵結構1被使用者觸壓之運作情形。圖1中,當使用者觸壓按鍵帽11時,按鍵帽11受力而推抵剪刀式連接元件12使其運動,故按鍵帽11可相對於底板15往下移動且觸壓相對應的彈性橡膠體13。此時,彈性橡膠體13發生形變且觸壓薄膜開關電路14以觸發薄膜開關電路14之按鍵接點,使得薄膜開關電路14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而當使用者停止觸壓按鍵帽11時,按鍵帽11不再受力而停止觸壓彈性橡膠體13,使得彈性橡膠體13因應其彈性而恢復原狀,同時提供往上的彈性恢復力,按鍵帽11因此而被推回被觸壓之前的位置。上述為習知按鍵結構之結構以及運作情形。
於鍵盤製造及組裝完成之後,按鍵帽顯露於外,故按鍵帽容易受外力因素影響而與剪刀式連接元件分離,例如:施力不當造成按鍵帽與鍵盤脫離、按鍵帽未妥善組裝造成按鍵帽容易脫離等情況。其中,按鍵帽未妥善組裝而造成按鍵帽脫離之情況發生時,按鍵帽之結構可能於與剪刀式連接元件脫離的過程中受損,但按鍵帽之外觀難以透過肉眼察覺。即使鍵盤製造廠於鍵盤組裝完成後會進行產品品質測試,亦難以發現按鍵帽之結構已受損的情形,鍵盤製造廠會將其按鍵帽視為良品。日後使用者操作鍵盤之後發現其按鍵帽損壞,而將引起客訴問題或者換貨需求,以造成 鍵盤製造之成本增加。
因此,需要一種具有辨識功能之鍵盤,以識別按鍵帽之結構是否損傷。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辨識功能之鍵盤。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鍵盤,包括一底板、一連接元件、一按鍵帽以及一卡勾。該連接元件位於該底板上且連接於該底板,該按鍵帽顯露於該鍵盤之外且連接於該連接元件,該卡勾設置於該按鍵帽之一內表面上,且與該連接元件之一連接軸連接,使該連接軸於該卡勾內轉動,該卡勾包括一第一固定部以及一第二固定部。該第一固定部設置於該按鍵帽之該內表面上,且與該連接軸之一第一側接觸。該第二固定部設置於該按鍵帽之該內表面上,且與該連接軸之一第二側接觸;其中,該第二固定部之結構強度強於該第一固定部之結構強度。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固定部之厚度小於該第二固定部之厚度。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固定部之寬度小於該第二固定部之寬度。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按鍵帽具有一帽緣,該第二固定部連接於該帽緣之內側,藉由該帽緣而加強該第二固定部之結構強度。
簡言之,本發明鍵盤設計為:第一固定部之結構強度弱於第二固定部之結構強度,以達到可辨識出按鍵帽之結構是否受損的效果。其包括以下三種作法:作法一:設計為第一固定部之厚度小於第二固定部之 厚度的結構。作法二:設計為第一固定部之寬度小於第二固定部之寬度的結構。作法三:設計為第二固定部與按鍵帽之帽緣連接,而第一固定部不與帽緣連接的結構。此外,更可設置延伸部於第二固定部上,或者,移除第一固定部上的延伸部,以達成第二固定部之結構強度強於第一固定部之結構強度的結構。
1‧‧‧按鍵結構
2、3‧‧‧鍵盤
11、20、30‧‧‧按鍵帽
12‧‧‧剪刀式連接元件
13‧‧‧彈性橡膠體
14‧‧‧薄膜開關電路
15、21‧‧‧底板
22‧‧‧開關電路板
23‧‧‧連接元件
24‧‧‧彈性元件
25、35‧‧‧第一卡勾
26、36‧‧‧第二卡勾
121、231‧‧‧第一框架
122、232‧‧‧第二框架
201、301‧‧‧按鍵帽之內表面
202、302‧‧‧按鍵帽之帽緣
211‧‧‧底板卡勾
251、351‧‧‧第一固定部
252、352‧‧‧第二固定部
2311‧‧‧第一連接軸
2321‧‧‧第二連接軸
2511‧‧‧延伸部
2512‧‧‧第一固定部之側壁
T1、T1*‧‧‧第一固定部之厚度
T2‧‧‧第二固定部之厚度
W1、W1*‧‧‧第一固定部之寬度
W2‧‧‧第二固定部之寬度
圖1係習知按鍵結構之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鍵盤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鍵盤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鍵盤之按鍵帽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另一視角之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鍵盤之按鍵帽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另一視角之結構分解示意圖。
鑑於習知技術之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解決習知技術問題之鍵盤。首先說明本發明鍵盤的結構,請同時參閱圖2以及圖3,圖2係為本發明鍵盤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示意圖,而圖3係為本發明鍵 盤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分解示意圖。本發明鍵盤2包括複數按鍵帽20(圖中僅顯示一個)、底板21、開關電路板22、複數連接元件23(圖中僅顯示一個)、複數彈性元件24(圖中僅顯示一個)、複數第一卡勾25(請參照圖4)以及複數第二卡勾26(請參照圖4),底板21設置於複數按鍵帽20之下方,且連接於複數連接元件23。複數連接元件23位於底板21上且分別連接於底板21以及相對應的按鍵帽20,由於按鍵帽20連接於相對應的連接元件23,故按鍵帽20被觸壓時可相對於底板21移動。
開關電路板22位於複數按鍵帽20以及底板21之間,而彈性元件24位於相對應的按鍵帽20以及開關電路板22之間,當按鍵帽20被使用者觸壓而移動時,彈性元件24被按鍵帽20推抵而抵頂開關電路板22,使得開關電路板22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開關電路板22係為薄膜開關電路,而彈性元件24則為彈性橡膠體。至於開關電路板22之內部結構係由上線路板、下線路板以及隔離層所組成,其為熟知本技藝人士所廣知,故不再贅述。
圖3中,底板21包括複數底板卡勾211,其設置於底板21之上表面,其功能為可與連接元件23結合。另一方面,連接元件23包括第一框架231以及第二框架232,第一框架231之第一端連接於按鍵帽20,且第一框架231之第二端則連接於底板21的底板卡勾211。第二框架232與第一框架231結合且可相對於第一框架231擺動,第二框架232之第一端連接於底板21的底板卡勾211,而第二框架232之第二端連接於按鍵帽20。其中,第一框架231具有複數第一連接軸2311,設置於第一框架231之第一端上,而第二框架232具有複數第二連接軸2321,設置於第二框架232之第二端上。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連接元件23係為剪刀式連接元件。
接下來請同時參閱圖3以及圖4,圖4係為本發明鍵盤之按 鍵帽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另一視角之結構分解示意圖。圖4顯示出按鍵帽20之內表面201、複數第一卡勾25以及複數第二卡勾26,複數第一卡勾25設置於按鍵帽20之內表面201上且位於按鍵帽20之第一側,其可與連接元件23之第一連接軸2311連接,使第一連接軸2311於第一卡勾25內轉動。複數第二卡勾26設置於按鍵帽20之內表面201上且位於按鍵帽20之第二側,其可與連接元件23之第二連接軸2321連接,使第二連接軸2321於第二卡勾26內轉動。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複數第一卡勾25以及複數第二卡勾26係分別與按鍵帽20一體成型。
第一卡勾25包括第一固定部251以及第二固定部252,第一固定部251與第一連接軸2311之第一側接觸,而第二固定部252與第一連接軸2311之第二側接觸。比較可知,第二固定部252之結構強度強於第一固定部251之結構強度,本較佳實施例之鍵盤2係採用以下作法:第一固定部251之厚度T1小於第二固定部252之厚度T2,且第一固定部251之寬度W1小於第二固定部252之寬度W2。其中,第一固定部251之寬度W1定義為第一固定部251中具有最小厚度之處的寬度,而第二固定部252之寬度W2定義為第二固定部252中具有最小厚度之處的寬度。另外,第二固定部252係設置於按鍵帽20之內表面201上,且與按鍵帽20之帽緣202連接。因此,第二固定部252可透過帽緣202的結構而加強第二固定部252之結構強度。反之,第一固定部251則不與其帽緣202連接。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251以及第二固定部252分別與按鍵帽20一體成型。
藉由複數底板卡勾211、複數第一卡勾25以及複數第二卡勾26之結構,連接元件23可分別連接於底板21以及按鍵帽20,使得第二框架232可相對於第一框架231擺動,且帶動按鍵帽20相對於底板21上下移動。其中,於按鍵帽20上下移動之過程中,第一連接軸2311於第一 卡勾25內轉動,且第一連接軸2311與第一卡勾25發生干涉,而第二連接軸2321可於第二卡勾26內滑動。
接下來說明按鍵帽20被觸壓之運作情形。當使用者觸壓任一按鍵帽20時,按鍵帽20相對於底板21往下移動,使得連接元件23被推抵而擺動,且往下移動的按鍵帽20推抵彈性元件24,使得彈性元件24被抵頂而發生形變且觸發開關電路板22,以產生相對應的按鍵訊號。而當使用者不再觸壓按鍵帽20時,按鍵帽20會因應彈性元件24由形變狀態恢復所產生的彈性力而相對於底板21往上移動,以推抵按鍵帽20往上移動,同時帶動連接元件23擺動而由疊合狀態恢復為開合狀態,且按鍵帽20會恢復至被觸壓前之位置。
需特別說明的是,為了使第一固定部251之結構強度維持在弱於第二固定部252之結構強度,但又必須避免第一固定部251過於脆弱,本發明鍵盤2採用以下作法:第一固定部251具有延伸部2511,其設置於第一固定部251之側壁2512與按鍵帽20之內表面201之間,以加強第一固定部251之結構強度。
根據上述可知,第二固定部252之結構強度強於第一固定部251之結構強度,當使用者對按鍵帽20施加不適當的力量時,例如:將按鍵帽20由鍵盤2上拔起等,第一連接軸2311受力而由第一卡勾25內脫出時,第一連接軸2311與第一卡勾25之間的干涉增加,亦即該兩者之間的干涉量提升,使第一固定部251接受相對應之干涉力而斷裂。另一方面,第二固定部252亦會接受到干涉力,但由於第二固定部252之結構強度較強,故第二固定部252不會斷裂。
藉由本發明鍵盤2之結構,可辨識出使用者是否對按鍵帽20進行不適當的操作,其可作為鍵盤商是否提供保固的依據。對於鍵盤製 造廠而言,本發明鍵盤2之結構亦有助於鍵盤2之組裝運作:當發生按鍵帽未妥善組裝而造成按鍵帽脫離之情況發生,且按鍵帽之結構於與剪刀式連接元件脫離的過程中受損時,第一固定部251受力而斷裂,故可於品質測試時發現按鍵帽之結構已受損,以減少發生品質測試失誤之情形。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與上述不同作法之第二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5,其為本發明鍵盤之按鍵帽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另一視角之結構分解示意圖。圖5顯示出按鍵帽30之內表面301、複數第一卡勾35以及複數第二卡勾36,複數第一卡勾35設置於按鍵帽30之內表面301上且位於按鍵帽30之第一側,而複數第二卡勾36設置於按鍵帽30之內表面301上且位於按鍵帽30之第二側。本較佳實施例中之按鍵帽30的結構大致上與前述較佳實施例中之按鍵帽20相同,而該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第一固定部351之厚度T1*等於第二固定部352之厚度T2,且第一固定部351之寬度W1*等於第二固定部352之寬度W2,而第一固定部351未設置有延伸部。另一方面,第二固定部352仍與按鍵帽30之帽緣302連接,以加強第二固定部352之結構強度。
需特別說明的是,本發明鍵盤設計為:第一固定部之結構強度弱於第二固定部之結構強度,以達到可辨識出按鍵帽之結構是否受損的效果。其包括以下三種作法:作法一:設計為第一固定部之厚度小於第二固定部之厚度的結構。作法二:設計為第一固定部之寬度小於第二固定部之寬度的結構。作法三:設計為第二固定部與按鍵帽之帽緣連接,而第一固定部不與帽緣連接的結構。另外,本發明鍵盤更可提供作法四: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延伸部亦可設置於第二固定部上,或者,如本較佳實施例般,移除第一固定部上的延伸部。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係同時採用作法一、作法二以及作法三,而第二較佳實施例則是採用作法三以及作法四, 其僅為例示之用,而非以此為限。於其他較佳實施例中,亦可採用作法一至作法四中之至少一者之結構,簡言之,本發明可分別採用作法一至作法四之結構,或者可採用作法一至作法四中之至少二者的結合,以達成第二固定部之結構強度強於第一固定部之結構強度的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Claims (10)
- 一種鍵盤,包括:一底板;一連接元件,位於該底板上且連接於該底板;一按鍵帽,顯露於該鍵盤之外且連接於該連接元件;以及一卡勾,設置於該按鍵帽之一內表面上,且與該連接元件之一連接軸連接,使該連接軸於該卡勾內轉動,該卡勾包括:一第一固定部,設置於該按鍵帽之該內表面上,且與該連接軸之一第一側接觸;以及一第二固定部,設置於該按鍵帽之該內表面上,且與該連接軸之一第二側接觸;其中,該第二固定部之結構強度強於該第一固定部之結構強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固定部之厚度小於該第二固定部之厚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固定部之寬度小於該第二固定部之寬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按鍵帽具有一帽緣,該第二固定部連接於該帽緣之內側,藉由該帽緣而加強該第二固定部之結構強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卡勾更包括一延伸部,設置於該第一固定部之側壁與該按鍵帽之該內表面之間,以提升該第一固定部之結構強度;抑或是,該延伸部設置於該第二固定部之側壁與該按鍵 帽之該內表面之間,以提升該第二固定部之結構強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固定部以及該第二固定部分別與該按鍵帽一體成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當該連接軸受力而由該卡勾內脫出時,該連接軸與該第一固定部之間之干涉量提升,使該第一固定部接受相對應之一干涉力而斷裂。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連接元件包括:一第一框架,該第一框架之一第一端連接於該卡勾,且該第一框架之一第二端連接於該底板;其中,該連結軸設置於該第一框架之該第一端上;以及一第二框架,與該第一框架結合且可相對於該第一框架擺動,該第二框架之一第一端連接於該底板,而該第二框架之一第二端連接於該按鍵帽之一另一卡勾。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底板包括複數底板卡勾,設置於該底板之上表面,用以與該第一框架之該第二端連接,或與該第二框架之該第一端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更包括:一開關電路板,位於該按鍵帽之下方,用以因應該按鍵帽之移動而輸出一按鍵訊號;一彈性元件,位於該按鍵帽以及該開關電路板之間,用以被移動之該按鍵帽推抵而抵頂該開關電路板;其中,當該彈性元件不再被該按鍵帽推抵時,該彈性元件提供一彈性力予該按鍵帽。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22890A TWI639101B (zh) | 2017-07-07 | 2017-07-07 | 鍵盤 |
US15/790,937 US20190013160A1 (en) | 2017-07-07 | 2017-10-23 | Keyboar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22890A TWI639101B (zh) | 2017-07-07 | 2017-07-07 | 鍵盤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39101B TWI639101B (zh) | 2018-10-21 |
TW201907271A true TW201907271A (zh) | 2019-02-16 |
Family
ID=64802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22890A TWI639101B (zh) | 2017-07-07 | 2017-07-07 | 鍵盤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90013160A1 (zh) |
TW (1) | TWI63910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87711B1 (ja) * | 2018-04-24 | 2019-10-09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キーキャップ、キーボード及び電子機器 |
CN211555751U (zh) * | 2019-05-20 | 2020-09-22 |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剪刀件与按键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67770B (zh) | 2014-03-19 | 2017-01-21 |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結構 |
TWI523058B (zh) | 2015-05-08 | 2016-02-21 |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結構 |
TWM529256U (zh) | 2016-03-25 | 2016-09-21 |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結構 |
-
2017
- 2017-07-07 TW TW106122890A patent/TWI63910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7-10-23 US US15/790,937 patent/US2019001316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013160A1 (en) | 2019-01-10 |
TWI639101B (zh) | 2018-10-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09843B (zh) | 鍵盤裝置之按鍵結構 | |
TWI607474B (zh) | 按鍵 | |
TWI505306B (zh) | 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 | |
TWI691983B (zh) | 鍵盤 | |
TWI564923B (zh) | 按鍵結構 | |
US20180075987A1 (en) | Key structure | |
TW201907271A (zh) | 鍵盤 | |
TWI609396B (zh) | 按鍵結構 | |
TWI615872B (zh) | 按鍵結構 | |
TWI674520B (zh) | 鍵盤 | |
TWI669730B (zh) | 鍵盤 | |
TW201832260A (zh) | 鍵盤 | |
TWI669737B (zh) | 按鍵及其鍵盤 | |
CN108807056A (zh) | 按键结构 | |
CN110504114B (zh) | 按键结构 | |
TWI666671B (zh) | 按鍵結構 | |
CN104517768B (zh) | 具有剪刀式连接元件的按键结构 | |
TWI416563B (zh) | 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 | |
TW201901722A (zh) | 鍵盤 | |
TWI702625B (zh) |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 |
TW201907272A (zh) | 鍵盤 | |
TW201916074A (zh) | 機械式按鍵結構 | |
CN107845528A (zh) | 按键结构 | |
TWI615868B (zh) | 鍵盤 | |
TW202001954A (zh) | 鍵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