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906438A - 數據傳輸方法及相關產品 - Google Patents

數據傳輸方法及相關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6438A
TW201906438A TW107120597A TW107120597A TW201906438A TW 201906438 A TW201906438 A TW 201906438A TW 107120597 A TW107120597 A TW 107120597A TW 107120597 A TW107120597 A TW 107120597A TW 201906438 A TW201906438 A TW 2019064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terminal
configuration message
data transmission
mess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0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亞男
張治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6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643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數據傳輸方法及相關產品,包括:終端在第一載波上接收配置消息,所述終端支持將多個載波聚合後進行數據傳輸,所述多個載波包括工作機制不同的載波;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配置消息在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本發明實施例有利於實現多種載波的有效聚合,提升系統容量和數據傳輸的峰值效率。

Description

數據傳輸方法及相關產品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及相關產品。
第4代(4th Generation,4G)移動通信網絡,例如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網絡,目前已經實現了廣覆蓋。4G網絡因其通信速度快、網絡頻譜寬、通信靈活等特點。但物聯網、車聯網等網絡需求的出現,用戶對於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即第5代(5th Generation,5G)移動通信網絡的訴求越來越多,例如要求連續廣域覆蓋100兆字節/每秒(Mbps)的用戶體驗速率、熱點1千兆字節/每秒(Gbps)的用戶體驗速率、1毫秒(ms)以內的空口時延、100ms以內的端到端時延、可靠性保障等等。
為了進一步提高通信系統的頻譜效率和用戶的數據吞吐量,載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技術被引入到LTE-A(LTE-advanced,長期演進系統後續演進)系統中。載波聚合是指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 UE)可以同時使用多個成員載波(CC, component carrier)進行上下行通信,從而可以實現高速數據傳輸。
目前在5G(NR, new radio)系統,數據傳輸技術依然會被支持。為了兼容系統中的LTE終端且提高系統效率,基站可將LTE載波與NR載波進行聚合工作。當聚合的成員載波分別為LTE載波和NR載波時,如何實現LTE載波和NR載波的聚合工作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及相關產品,以期實現多種載波的有效聚合,提升系統容量和數據傳輸的峰值效率。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包括:
終端在第一載波上接收配置消息,所述終端支持將多個載波聚合後進行數據傳輸,所述多個載波包括工作機制不同的載波;
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配置消息在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包括:
網絡側設備通過第一載波向終端發送配置消息,所述終端支持將多個載波聚合後進行數據傳輸,所述多個載波包括工作機制不同的載波;
所述網絡側設備在所述第二載波上與所述終端進行數據傳輸。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終端,該終端具有實現上述方法設計中終端的行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過硬體實現,也可以通過硬體執行相應的軟體實現。所述硬體或軟體包括一個或多個與上述功能相對應的模塊。
在一個可能的設計中,終端包括處理器,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支持終端執行上述方法中相應的功能。進一步的,終端還可以包括收發器,所述收發器用於支持終端與網絡側設備之間的通信。進一步的,終端還可以包括存儲器,所述存儲器用於與處理器耦合,其保存終端必要的程式指令和數據。
第四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網絡側設備,該網絡側設備具有實現上述方法設計中網絡側設備的行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過硬體實現,也可以通過硬體執行相應的軟體實現。所述硬體或軟體包括一個或多個與上述功能相對應的模塊。
在一個可能的設計中,網絡側設備包括處理器,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支持網絡側設備執行上述方法中相應的功能。進一步的,網絡側設備還可以包括收發器,所述收發器用於支持網絡側設備與終端之間的通信。進一步的,網絡側設備還可以包括存儲器,所述存儲器用於與處理器耦合,其保存網絡側設備必要的程式指令和數據。
第五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終端,包括處理器、存儲器、通信接口以及一個或多個程式,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程式被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中,並且被配置由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式包括用於執行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驟的指令。
第六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網絡側設備,包括處理器、存儲器、收發器以及一個或多個程式,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程式被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中,並且被配置由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式包括用於執行本發明實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驟的指令。
第七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中,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用於電子數據交換的計算機程式,其中,所述計算機程式使得計算機執行如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驟。
第八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中,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用於電子數據交換的計算機程式,其中,所述計算機程式使得計算機執行如本發明實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驟。
第九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計算機程式產品,其中,所述計算機程式產品包括存儲了計算機程式的非瞬時性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程式可操作來使計算機執行如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驟。該計算機程式產品可以為一個軟體安裝包。
第十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計算機程式產品,其中,所述計算機程式產品包括存儲了計算機程式的非瞬時性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程式可操作來使計算機執行如本發明實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驟。該計算機程式產品可以為一個軟體安裝包。
可見,本發明實施例,終端首先在第一載波上接收配置消息,所述終端支持將多個載波聚合後進行數據傳輸,所述多個載波包括工作機制不同的載波,然後,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配置消息在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可見,終端通過配置消息實現第一載波和第二載波的載波聚合,實現了終端在第二載波上的數據傳輸,提升了系統容量和數據傳輸的峰值效率。
下面將結合圖示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描述。
請參閱圖1,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示例通信系統的可能的網絡架構。該示例通信系統可以是5G/NR通信系統或4G/LTE和5G/NR混合組網的通信系統,具體包括網絡側設備和終端,網絡側設備可以是NR基站(又稱為gNB基站)或者LTE基站,當網絡側設備為NR基站時,基站既可以通過5G/NR通信系統中的NR載波與終端進行通信,也可以通過4G/LTE通信系統中的LTE載波與終端進行通信,終端接入網絡側設備提供的移動通信網絡時,終端與網絡側設備之間可以通過無線鏈路通信連接,該通信連接方式可以是單連接方式或者雙連接方式或者多連接方式,當通信連接方式為單連接方式時,網絡側設備可以是NR基站或者LTE基站,當通信方式為雙連接方式時(具體可以通過載波聚合技術實現,或者多個網絡側設備實現),且終端連接多個網絡側設備時,該多個網絡側設備可以是主基站和輔基站,基站之間通過回程鏈路進行數據回傳,主基站可以是NR基站,輔基站可以是LTE基站,或者,主基站可以是NR基站,輔基站可以是NR基站。
本發明實施例中,名詞“網絡”和“系統”經常交替使用,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理解其含義。本發明實施例所涉及到的終端可以包括各種具有無限通信功能的手持設備、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計算設備或連接到無線調制解調器的其他處理設備,以及各種形式的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移動台(Mobile Station,MS),終端設備(terminal device)等等。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設備統稱為終端。
請參閱圖2A,圖2A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數據傳輸方法,該方法包括:
在201部分,網絡側設備通過第一載波向終端發送配置消息。
其中,所述配置消息可以通過無限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消息發送至終端。
其中,所述第一載波可以為所述終端連接的主載波。
在202部分,終端在所述第一載波上接收所述配置消息。
其中,所述終端支持將多個載波聚合後進行數據傳輸,所述多個載波包括工作機制不同的載波,例如LTE系統中的LTE載波、NR系統中的NR載波。
其中,所述多個載波可以為同頻帶內多個連續的載波,也可以為同頻帶內多個非連續的載波,也可以為不同頻帶內的多個非連續載波。
在203部分,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配置消息在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
其中,所述多個載波包括所述第一載波和所述第二載波,所述第一載波和所述第二載波中至少存在一個載波為NR系統中的gNB基站所支持的載波,即NR載波或者NR獨立工作載波或者NR非獨立工作載波。
其中,終端接收到網絡側設備發送的配置消息時,終端繼而會收到一個配置消息激活的命令,終端應用激活命令,在所述第二載波上應用新的配置消息,然後在所述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
在204部分,所述網絡側設備在所述第二載波上與所述終端進行數據傳輸。
其中,上述203部分和204部分中,所述終端和所述網絡側設備分別在所述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具體包括以下兩種情形:
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載波上向所述網絡側設備發送數據,所述網絡側設備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所述數據;或,
所述網絡側設備在所述第二載波上向所述終端發送數據,所述終端接收所述網絡側設備發送的所述數據。
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中,終端首先在第一載波上接收配置消息,所述終端支持將多個載波聚合後進行數據傳輸,所述多個載波包括工作機制不同的載波,然後,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配置消息在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可見,終端通過配置消息實現第一載波和第二載波的載波聚合,實現了終端在第二載波上的數據傳輸,提升了系統容量和數據傳輸的峰值效率。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網絡側設備通過第一載波向終端發送配置消息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網絡側設備獲取終端支持的成員載波消息,並根據所述成員載波消息選擇候選成員載波並配置應用在所述候選成員載波上的資源參數,形成所述候選成員載波的配置消息。
可見,本示例中,網絡側設備可以根據獲取的成員載波支持消息為終端選擇候選成員載波並進行資源配置,從而使終端接收到該成員載波的配置消息後能準確知道資源參數是應用于哪個成員載波,進而可以進行數據傳輸,減少數據傳輸錯誤。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配置消息在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包括:
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配置消息確定所述第二載波的工作機制;
所述終端根據所述工作機制在所述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
可見,本示例中,終端根據配置消息準確的確定第二載波的工作機制,實現第一載波與第二載波的載波聚合,在第二載波上傳輸數據,有利於提升數據傳輸的準確性。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工作機制為數據處理策略。
其中,所述工作機制為所述第二載波的工作機制。
在這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數據處理策略用於執行以下至少一種處理操作:所述終端與所述第二載波同步處理操作、所述終端接收所述第二載波的廣播消息、所述終端接收所述第二載波的系統消息或者所述終端傳輸數據處理操作。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工作機制為所述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所採用的通信協議。
其中,所述通信協議為LTE通信協議或者NR通信協議,所述工作機制為所述第二載波上的工作機制。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LTE載波;或,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NR獨立工作載波;或,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NR非獨立工作載波。
其中,所述LTE載波為LTE系統中的LTE基站所支持的載波。
其中,所述NR獨立工作載波為5G/NR通信網絡中gNB基站所支持的具有獨立數據傳輸能力的載波。
其中,所述NR非獨立工作載波採用NR協議規定的數據傳輸方式,終端無法直接在NR非獨立工作載波上進行通信,需要借助其他載波完成相關的接入過程後才可在該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LTE載波;或,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NR載波。
其中,所述LTE載波為LTE系統中的LTE基站所支持的載波,所述NR載波為NR系統中的gNB基站所支持的載波。
在這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配置消息還用於指示以下至少一種:所述第二載波與所述第一載波的同步消息、所述第二載波上的同步信號配置消息、所述第二載波的系統帶寬、所述第二載波的子載波間隔、所述第二載波的循環前綴長度、所述第二載波上的控制資源配置消息、所述第二載波上的測量參考信號配置消息。
其中,所述同步消息可以是與第一載波的同步消息,還可以是與第一載波的同步偏移消息。
其中,所述同步信號可以是主同步信號(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PSS)、輔同步信號(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SS)、以及用於同步跟蹤的參考信號,小區參考信號(Cell Reference Signal, CRS)等。
其中,所述測量參考消息可以是信道狀態消息參考信號(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SI-RS)、探測參考信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等。
下面結合具體應用場景,對本發明實施例進行具體說明。
請參閱圖3A,通信系統為5G/NR通信系統,網絡側設備為5G/NR中的基站gNB,終端為5G/NR中的用戶設備UE,第一載波和第二載波均為NR系統中的gNB基站所支持的NR載波,其中:
在3a01部分,基站gNB通過第一NR載波向UE發送配置消息;
在3a02部分,UE在所述第一NR載波上接收所述配置消息;
在3a03部分,所述UE根據所述配置消息確定第二NR載波的工作機制;
在3a04部分,所述UE根據所述工作機制在所述第二NR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
在3a05部分,所述基站gNB在所述第二NR載波上與所述UE進行數據傳輸。
請參閱圖3B,通信系統為4G/LTE和5G/NR混合組網的通信系統,網絡側設備為5G/NR中的基站gNB,終端為5G/NR中的用戶設備,第一載波為LTE系統中的eNB基站所支持的LTE載波,第二載波為NR系統中的gNB基站所支持的NR獨立工作載波,其中:
在3b01部分,基站gNB通過LTE載波向UE發送配置消息;
在3b02部分,UE在所述LTE載波上接收所述配置消息;
在3b03部分,所述UE根據所述配置消息確定所述第二載波的工作機制為NR獨立工作載波;
在3b04部分,所述UE根據所述工作機制在所述NR獨立工作載波上接收和/或發送數據;
在3b05部分,所述基站gNB在所述NR獨立工作載波上與所述UE進行數據傳輸。
請參閱圖3C,通信系統為4G/LTE和5G/NR混合組網的通信系統,網絡側設備為5G/NR中的基站gNB,終端為5G/NR中的用戶設備,第一載波為LTE系統中的eNB基站所支持的LTE載波,第二載波為NR系統中的gNB基站所支持的NR非獨立工作載波,
在3c01部分,基站gNB通過LTE載波向UE發送配置消息;
在3c02部分,UE在所述LTE載波上接收所述配置消息;
在3c03部分,所述UE根據所述配置消息確定所述第二載波的工作機制為NR非獨立工作載波;
在3c04部分,所述UE根據所述工作機制在所述NR非獨立工作載波上接收和/或發送數據;
在3b05部分,所述基站gNB在所述NR非獨立工作載波上與所述UE進行數據傳輸。
與上述圖2所示的實施例一致的,請參閱圖4,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該終端包括處理器、存儲器、通信接口以及一個或多個程式,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程式被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中,並且被配置由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式包括用於執行以下步驟的指令;
終端在第一載波上接收配置消息,所述終端支持將多個載波聚合後進行數據傳輸,所述多個載波包括工作機制不同的載波;
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配置消息在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
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中,終端首先在第一載波上接收配置消息,所述終端支持將多個載波聚合後進行數據傳輸,所述多個載波包括工作機制不同的載波,然後,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配置消息在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可見,終端通過配置消息實現第一載波和第二載波的載波聚合,實現了終端在第二載波上的數據傳輸,提升了系統容量和數據傳輸的峰值效率。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配置消息在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方面,所述程式中的指令具體用於執行以下步驟: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配置消息確定所述第二載波的工作機制;以及用於所述終端根據所述工作機制在所述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工作機制為數據處理策略。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數據處理策略用於執行以下至少一種處理操作:所述終端與所述第二載波同步處理操作、所述終端接收所述第二載波的廣播消息、所述終端接收所述第二載波的系統消息或者所述終端傳輸數據處理操作。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工作機制為所述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所採用的通信協議。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LTE載波;或,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NR獨立工作載波;或,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NR非獨立工作載波。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LTE載波;或,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NR載波。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配置消息還用於指示以下至少一種:所述第二載波與所述第一載波的同步消息、所述第二載波上的同步信號配置消息、所述第二載波的系統帶寬、所述第二載波的子載波間隔、所述第二載波的循環前綴長度、所述第二載波上的控制資源配置消息、所述第二載波上的測量參考信號配置消息。
與上述圖2所示的實施例一致的,請參閱圖5,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網絡側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該網絡側設備包括處理器、存儲器、收發器以及一個或多個程式,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程式被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中,並且被配置由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式包括用於執行以下步驟的指令;
網絡側設備通過第一載波向終端發送配置消息,所述終端支持將多個載波聚合後進行數據傳輸,所述多個載波包括工作機制不同的載波;
所述網絡側設備在所述第二載波上與所述終端進行數據傳輸。
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中,網絡側設備首先通過第一載波向終端發送配置消息,所述終端支持將多個載波聚合後進行數據傳輸,所述多個載波包括工作機制不同的載波,然後,在所述第二載波上與所述終端進行數據傳輸。可見,網絡側設備通過將配置消息發送給終端,實現了第一載波和第二載波的載波聚合,實現了終端在第二載波上的數據傳輸,提升了系統容量和數據傳輸的峰值效率。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LTE載波;或,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NR獨立工作載波;或,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NR非獨立工作載波。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LTE載波;或,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NR載波。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配置消息還用於指示以下至少一種:所述第二載波與所述第一載波的同步消息、所述第二載波上的同步信號配置消息、所述第二載波的系統帶寬、所述第二載波的子載波間隔、所述第二載波的循環前綴長度、所述第二載波上的控制資源配置消息、所述第二載波上的測量參考信號配置消息。
上述主要從各個網元之間交互的角度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案進行了介紹。可以理解的是,終端和網絡側設備為了實現上述功能,其包含了執行各個功能相應的硬體結構和/或軟體模塊。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該很容易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算法步驟,本發明能夠以硬體或硬體和計算機軟體的結合形式來實現。某個功能究竟以硬體還是計算機軟體驅動硬體的方式來執行,取決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發明的範圍。
本發明實施例可以根據上述方法示例對終端和網絡側設備進行功能單元的劃分,例如,可以對應各個功能劃分各個功能單元,也可以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元既可以採用硬體的形式實現,也可以採用軟體程式模塊的形式實現。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對單元的劃分是示意性的,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
在採用集成的單元的情況下,圖6示出了上述實施例中所涉及的終端的一種可能的功能單元組成框圖。終端600包括:處理單元602和通信單元603。處理單元602用於對終端的動作進行控制管理,例如,處理單元602用於支持終端執行圖2中的步驟202-203和/或用於本文所描述的技術的其它過程。通信單元603用於支持終端與其他設備的通信,例如與圖5中示出的網絡側設備之間的通信。終端還可以包括存儲單元601,用於存儲終端的程式代碼和數據。
其中,處理單元602可以是處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處理器,數字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專用集成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編程邏輯器件、晶體管邏輯器件、硬體部件或者其任意組合。其可以實現或執行結合本發明公開內容所描述的各種示例性的邏輯方框,模塊和電路。所述處理器也可以是實現計算功能的組合,例如包含一個或多個微處理器組合,DSP和微處理器的組合等等。通信單元603可以是收發器、收發電路等,存儲單元601可以是存儲器。
其中,所述處理單元602用於在第一載波上通過所述通信單元接收配置消息,所述終端支持將多個載波聚合後進行數據傳輸,所述多個載波包括工作機制不同的載波;
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根據所述配置消息在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據所述配置消息在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方面,所述處理單元具體用於: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配置消息確定所述第二載波的工作機制;以及用於所述終端根據所述工作機制通過所述通信單元在所述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工作機制為數據處理策略。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數據處理策略用於執行以下至少一種處理操作:所述終端與所述第二載波同步處理操作、所述終端接收所述第二載波的廣播消息、所述終端接收所述第二載波的系統消息或者所述終端傳輸數據處理操作。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工作機制為所述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所採用的通信協議。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LTE載波;或,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NR獨立工作載波;或,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NR非獨立工作載波。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LTE載波;或,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NR載波。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配置消息還用於指示以下至少一種:所述第二載波與所述第一載波的同步消息、所述第二載波上的同步信號配置消息、所述第二載波的系統帶寬、所述第二載波的子載波間隔、所述第二載波的循環前綴長度、所述第二載波上的控制資源配置消息、所述第二載波上的測量參考信號配置消息。
當處理單元602為處理器,通信單元603為通信接口,存儲單元601為存儲器時,本發明實施例所涉及的終端可以為圖4所示的終端。
在採用集成的單元的情況下,圖7示出了上述實施例中所涉及的網絡側設備的一種可能的功能單元組成框圖。網絡側設備700包括:處理單元702和通信單元703。處理單元702用於對網絡側設備的動作進行控制管理,例如,處理單元702用於支持網絡側設備執行圖2中的步驟2a01、2a04和/或用於本文所描述的技術的其它過程。通信單元703用於支持網絡側設備與其他設備的通信,例如與圖4中示出的終端之間的通信。網絡側設備還可以包括存儲單元701,用於存儲網絡側設備的程式代碼和數據。
其中,處理單元702可以是處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處理器,數字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專用集成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編程邏輯器件、晶體管邏輯器件、硬體部件或者其任意組合。其可以實現或執行結合本發明公開內容所描述的各種示例性的邏輯方框,模塊和電路。所述處理器也可以是實現計算功能的組合,例如包含一個或多個微處理器組合,DSP和微處理器的組合等等。通信單元703可以是收發器、收發電路、射頻芯片等,存儲單元701可以是存儲器。
其中,所述處理單元702用於通過第一載波通過所述通信單元向終端發送配置消息,所述終端支持將多個載波聚合後進行數據傳輸,所述多個載波包括工作機制不同的載波;
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通過所述通信單元在所述第二載波上與所述終端進行數據傳輸。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LTE載波;或,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NR獨立工作載波;或,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NR非獨立工作載波。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LTE載波;或,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NR載波。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配置消息還用於指示以下至少一種:所述第二載波與所述第一載波的同步消息、所述第二載波上的同步信號配置消息、所述第二載波的系統帶寬、所述第二載波的子載波間隔、所述第二載波的循環前綴長度、所述第二載波上的控制資源配置消息、所述第二載波上的測量參考信號配置消息。
當處理單元702為處理器,通信單元703為通信接口,存儲單元701為存儲器時,本發明實施例所涉及的網絡側設備可以為圖5所示的網絡側設備。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另一種終端,如圖8所示,為了便於說明,僅示出了與本發明實施例相關的部分,具體技術細節未揭示的,請參照本發明實施例方法部分。該終端可以為包括手機、平板電腦、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個人數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銷售終端)、車載電腦等任意終端設備,以終端為手機為例:
圖8示出的是與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終端相關的手機的部分結構的框圖。參考圖8,手機包括:射頻(Radio Frequency,RF)電路910、存儲器920、輸入單元930、顯示單元940、傳感器950、音頻電路960、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塊970、處理器980、以及電源990等部件。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理解,圖8中示出的手機結構並不構成對手機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圖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佈置。
下面結合圖8對手機的各個構成部件進行具體的介紹:
RF電路910可用於消息的接收和發送。通常,RF電路910包括但不限於天線、至少一個放大器、收發信機、耦合器、低噪聲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雙工器等。此外,RF電路910還可以通過無線通信與網絡和其他設備通信。上述無線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標準或協議,包括但不限於全球移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組無線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寬帶碼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電子郵件、短消息服務(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儲器920可用於存儲軟體程式以及模塊,處理器980通過運行存儲在存儲器920的軟體程式以及模塊,從而執行手機的各種功能應用以及數據處理。存儲器920可主要包括存儲程式區和存儲數據區,其中,存儲程式區可存儲操作系統、至少一個功能所需的應用程式等;存儲數據區可存儲根據手機的使用所創建的數據等。此外,存儲器920可以包括高速隨機存取存儲器,還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儲器,例如至少一個磁碟存儲器件、閃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態存儲器件。
輸入單元930可用於接收輸入的數字或字符消息,以及產生與手機的用戶設置以及功能控制有關的鍵信號輸入。具體地,輸入單元930可包括指紋識別模組931以及其他輸入設備932。指紋識別模組931,可採集用戶在其上的指紋數據。除了指紋識別模組931,輸入單元930還可以包括其他輸入設備932。具體地,其他輸入設備932可以包括但不限於觸控屏、物理鍵碟、功能鍵(比如音量控制按鍵、開關按鍵等)、軌跡球、鼠標、操作杆等中的一種或多種。
顯示單元940可用於顯示由用戶輸入的消息或提供給用戶的消息以及手機的各種菜單。顯示單元940可包括顯示屏941,可選的,可以採用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等形式來配置顯示屏941。雖然在圖8中,指紋識別模組931與顯示屏941是作為兩個獨立的部件來實現手機的輸入和輸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以將指紋識別模組931與顯示屏941集成而實現手機的輸入和播放功能。
手機還可包括至少一種傳感器950,比如光傳感器、運動傳感器以及其他傳感器。具體地,光傳感器可包括環境光傳感器及接近傳感器,其中,環境光傳感器可根據環境光線的明暗來調節顯示屏941的亮度,接近傳感器可在手機移動到耳邊時,關閉顯示屏941和/或背光。作為運動傳感器的一種,加速計傳感器可檢測各個方向上(一般為三軸)加速度的大小,靜止時可檢測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於識別手機姿態的應用(比如橫豎屏切換、相關遊戲、磁力計姿態校準)、振動識別相關功能(比如計步器、敲擊)等;至於手機還可配置的陀螺儀、氣壓計、濕度計、溫度計、紅外線傳感器等其他傳感器,在此不再贅述。
音頻電路960、揚聲器961,傳聲器962可提供用戶與手機之間的音頻接口。音頻電路960可將接收到的音頻數據轉換後的電信號,傳輸到揚聲器961,由揚聲器961轉換為聲音信號播放;另一方面,傳聲器962將收集的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由音頻電路960接收後轉換為音頻數據,再將音頻數據播放處理器980處理後,經RF電路910以發送給比如另一手機,或者將音頻數據播放至存儲器920以便進一步處理。
WiFi屬短距離無線傳輸技術,手機通過WiFi模塊970可以幫助用戶收發電子郵件、瀏覽網頁和訪問流式媒體等,它為用戶提供了無線的寬帶互聯網訪問。雖然圖8示出了WiFi模塊9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並不屬手機的必須構成,完全可以根據需要在不改變發明的本質的範圍內而省略。
處理器980是手機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種接口和線路連接整個手機的各個部分,通過運行或執行存儲在存儲器920內的軟體程式和/或模塊,以及調用存儲在存儲器920內的數據,執行手機的各種功能和處理數據,從而對手機進行整體監控。可選的,處理器980可包括一個或多個處理單元;優選的,處理器980可集成應用處理器和調製解調處理器,其中,應用處理器主要處理操作系統、用戶界面和應用程式等,調製解調處理器主要處理無線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調製解調處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處理器980中。
手機還包括給各個部件供電的電源990(比如電池),優選的,電源可以通過電源管理系統與處理器980邏輯相連,從而通過電源管理系統實現管理充電、放電、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儘管未示出,手機還可以包括攝像頭、藍牙模塊等,在此不再贅述。
前述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各步驟方法中終端側的流程可以基於該手機的結構實現。
前述圖4、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各單元功能可以基於該手機的結構實現。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中,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用於電子數據交換的計算機程式,其中,所述計算機程式使得計算機執行如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終端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驟。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中,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用於電子數據交換的計算機程式,其中,所述計算機程式使得計算機執行如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網絡側設備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驟。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計算機程式產品,其中,所述計算機程式產品包括存儲了計算機程式的非瞬時性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程式可操作來使計算機執行如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終端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驟。該計算機程式產品可以為一個軟體安裝包。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計算機程式產品,其中,所述計算機程式產品包括存儲了計算機程式的非瞬時性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程式可操作來使計算機執行如上述方法中網絡側設備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驟。該計算機程式產品可以為一個軟體安裝包。
本發明實施例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驟可以以硬體的方式來實現,也可以是由處理器執行軟體指令的方式來實現。軟體指令可以由相應的軟體模塊組成,軟體模塊可以被存放於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閃存、唯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ROM)、抹除式可編程唯讀存儲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電子抹除式可編程唯讀存儲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碟、移動硬碟、唯讀光碟(CD-ROM)或者本領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儲介質中。一種示例性的存儲介質耦合至處理器,從而使處理器能夠從該存儲介質讀取消息,且可向該存儲介質寫入消息。當然,存儲介質也可以是處理器的組成部分。處理器和存儲介質可以位於ASIC中。另外,該ASIC可以位於接入網設備、目標網絡設備或核心網設備中。當然,處理器和存儲介質也可以作為分立組件存在於接入網設備、目標網絡設備或核心網設備中。
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該可以意識到,在上述一個或多個示例中,本發明實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過軟體、硬體、固件或者其任意組合來實現。當使用軟體實現時,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計算機程式產品的形式實現。所述計算機程式產品包括一個或多個計算機指令。在計算機上加載和執行所述計算機程式指令時,全部或部分地產生按照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計算機可以是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計算機網絡、或者其他可編程裝置。所述計算機指令可以存儲在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中,或者從一個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向另一個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傳輸,例如,所述計算機指令可以從一個網站站點、計算機、服務器或數據中心通過有線(例如同軸電纜、光纖、數字用戶線(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無線(例如紅外、無線、微波等)方式向另一個網站站點、計算機、服務器或數據中心進行傳輸。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可以是計算機能夠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質或者是包含一個或多個可用介質集成的服務器、數據中心等數據存儲設備。所述可用介質可以是磁性介質(例如,軟碟、硬碟、磁帶)、光介質(例如,數字視頻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導體介質(例如,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實施例的保護範圍,凡在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括在本發明實施例的保護範圍之內。
201、202、203、204、3a01、3a02、3a03、3a04、3a05、3b01、3b02、3b03、3b04、3b05、3c01、3c02、3c03、3c04、3c05‧‧‧步驟
600‧‧‧終端
601、701‧‧‧存儲單元
602、702‧‧‧處理單元
603、703‧‧‧通信單元
700‧‧‧網絡側設備
910‧‧‧RF電路
920‧‧‧存儲器
930‧‧‧輸入單元
931‧‧‧指紋識別模組
932‧‧‧其他輸入設備
940‧‧‧顯示單元
941‧‧‧顯示屏
950‧‧‧傳感器
960‧‧‧音頻電路
961‧‧‧揚聲器
962‧‧‧傳聲器
970‧‧‧WIFI模塊
980‧‧‧處理器
990‧‧‧電源
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圖示作簡單地介紹.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可能的通信系統的網絡架構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數據傳輸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3A】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5G/NR場景下的數據傳輸方法的示意圖; 【圖3B】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5G/NR和4G/LTE混合網絡場景下的數據傳輸方法的示意圖; 【圖3C】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5G/NR和4G/LTE混合網絡場景下的數據傳輸方法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網絡側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的功能單元組成框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網絡側設備的功能單元組成框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其中,包括: 終端在第一載波上接收配置消息,所述終端支持將多個載波聚合後進行數據傳輸,所述多個載波包括工作機制不同的載波;以及 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配置消息在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配置消息在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包括: 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配置消息確定所述第二載波的工作機制;以及 所述終端根據所述工作機制在所述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工作機制為數據處理策略。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數據處理策略用於執行以下至少一種處理操作:所述終端與所述第二載波同步處理操作、所述終端接收所述第二載波的廣播消息、所述終端接收所述第二載波的系統消息或者所述終端傳輸數據處理操作。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工作機制為所述第二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所採用的通信協議。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LTE載波;或, 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NR獨立工作載波;或, 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NR非獨立工作載波。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LTE載波;或, 所述配置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二載波為NR載波。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消息還用於指示以下至少一種:所述第二載波的同步消息、所述第二載波上的同步信號配置消息、所述第二載波的系統帶寬、所述第二載波的子載波間隔、所述第二載波的循環前綴長度、所述第二載波上的控制資源配置消息、所述第二載波上的測量參考信號配置消息。
  9. 一種終端設備,其中,包括: 一存儲器;以及 一處理器,用於執行存儲器中存儲的指令以使得所述終端設備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
  10. 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中,其存儲用於電子數據交換的計算機程式,其中,所述計算機程式使得計算機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TW107120597A 2017-06-30 2018-06-14 數據傳輸方法及相關產品 TW2019064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91003 WO2019000365A1 (zh) 2017-06-30 2017-06-30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PCT/CN2017/091003 2017-06-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6438A true TW201906438A (zh) 2019-02-01

Family

ID=64742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0597A TW201906438A (zh) 2017-06-30 2018-06-14 數據傳輸方法及相關產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3) CN112351502B (zh)
TW (1) TW201906438A (zh)
WO (1) WO20190003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76733A (zh) * 2021-09-06 2023-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7294565A (zh) * 2022-06-17 2023-1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参考信号的符号的循环前缀长度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6664B (zh) * 2009-08-28 2015-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场景下的成员载波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083150A (zh) * 2009-11-27 2011-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中的组成载波选择方法及装置
EP2537385B1 (en) * 2010-02-16 2018-07-04 Nokia Technologies Oy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 measurements based on threshold settings
CN102264139A (zh) * 2010-05-24 2011-11-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Lte-a载波聚合系统上行参考信号传输方法以及基站和终端
CN102548007B (zh) * 2010-12-31 2015-11-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载波聚合系统中的调度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3129865A1 (ko) * 2012-02-28 2013-09-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결합을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서로 다른 타입의 반송파를 사용하여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344172B2 (en) * 2014-08-08 2016-05-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debook design and structure for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6797583A (zh) * 2015-02-20 2017-05-3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装置和缓存控制方法
CN106160964B (zh) * 2015-03-25 2020-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频段能力的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7111987A1 (en) * 2015-12-22 2017-06-29 Intel IP Corporation Lte assisted prach transmission in 5g systems
CN106165488A (zh) * 2016-06-30 2016-11-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Rrc连接建立方法及设备
CN106231637B (zh) * 2016-07-29 2019-10-2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辅小区变换方法、装置以及基站
CN106792869B (zh) * 2016-08-12 2019-01-2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测量配置方法及装置、基站
GB201613897D0 (en) * 2016-08-12 2016-09-28 Vodafone Ip Licensing Ltd Dual connectivity with single uplink
CN106714322B (zh) * 2016-11-04 2019-02-1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跨子带/载波调度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2409A (zh) 2021-01-26
CN112272409B (zh) 2023-08-01
CN109565826A (zh) 2019-04-02
CN109565826B (zh) 2020-11-03
CN112351502B (zh) 2023-01-17
CN112351502A (zh) 2021-02-09
WO2019000365A1 (zh) 2019-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11963B2 (en) Channel location ind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US11539593B2 (en) Activation method for bandwidth part and related products
CN111148264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189501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US11160105B2 (en) Scheduling request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CN110612735B (zh) 测量上报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KR20200033803A (ko) 데이터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TW201906438A (zh) 數據傳輸方法及相關產品
CN109644377B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终端、网络侧设备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