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9529A - 時鐘 - Google Patents
時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839529A TW201839529A TW107100895A TW107100895A TW201839529A TW 201839529 A TW201839529 A TW 201839529A TW 107100895 A TW107100895 A TW 107100895A TW 107100895 A TW107100895 A TW 107100895A TW 201839529 A TW201839529 A TW 201839529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 display panel
- bottom plate
- plate
- fix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課題] 提供可將顯示板與板構件予以更高精度地定位的時鐘。 [解決手段] 時鐘(10),是具備:底板(2),其具有1處以上的定位部(21、22);板構件(3),其具有與定位部(21)卡止之1處以上的第1定位承接部(33),且配置在與底板(2)重疊的位置;以及顯示板(5),其具有與定位部(22)卡止之1處以上的第2定位承接部(55),且配置在與板構件(3)重疊的位置。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時鐘。
例如,在使用指針而在文字板上顯示時刻的類比式時鐘,有些是使用有板狀的太陽能電池(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時鐘,是具備:模組、太陽能電池(板構件)、支撐構件、顯示板。太陽能電池,是使定位凹部與模組的定位突起卡合藉此定位於模組。顯示板,是使定位凸部與支撐構件的定位凹部卡合藉此定位於支撐構件。支撐構件,是使卡止鉤與模組的卡止凹部卡合藉此固定於模組。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14898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在前述時鐘,容易產生顯示板與太陽能電池之面內方向的位置偏移。且,容易在顯示板之厚度方向的位置產生偏差,故有必要在指針與顯示板之間確保充分考量到前述偏差的間隙。因此,對時鐘的薄型化這點為不利。
本發明的一態樣,其目的是提供可將顯示板與板構件予以更高精度地定位的時鐘。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一態樣,是提供一種時鐘,其具備:底板,其具有1處以上的定位部;板構件,其具有與前述定位部卡止之1處以上的第1定位承接部,且配置在與前述底板重疊的位置;以及顯示板,其具有與前述定位部卡止之1處以上的第2定位承接部,且配置在與前述板構件重疊的位置。 根據該構造,不論是板構件與顯示板的任一者均有對底板定位,可將板構件與顯示板予以更高精度地在面內方向定位。 且,顯示板是直接抵接於底板來定位,故可將顯示板予以更高精度地在厚度方向定位。因此,例如可將指針與顯示板之間隙設計成較小,就時鐘的薄型化這點來看為有利。
前述定位部,是形成於前述底板的突起,前述第1定位承接部及前述第2定位承接部,是與前述定位部卡止的凹部亦可。 根據該構造,與在板構件及顯示板形成有突起,且在底板形成有卡止於前述突起的凹部的情況相比,板構件及顯示板的構造成為簡略,使其製造變容易。
前述時鐘,亦可構成為,進一步具備將前述板構件按壓於前述底板的框體。 根據該構造,可防止板構件的浮起,可將板構件予以更高精度地在厚度方向定位。且,使前述框體成為包圍前述顯示板之外周的形狀,藉此在收納於外殼時等,可防止不小心使顯示板脫落。且,由於可將板構件按壓於底板的端子,故可得到板構件與端子之間之確實的電性導通。
前述時鐘,亦可構成為,在前述底板形成有台部,該台部是與前述顯示板抵接來決定前述顯示板之厚度方向的位置。 根據該構造,可提高顯示板之厚度方向的定位精度。
前述時鐘,亦可構成為,在前述底板,形成有固定前述顯示板的顯示板固定部,在前述顯示板,形成有卡合於前述顯示板固定部的固定承接部。 根據該構造,可確實將顯示板固定於底板。
前述時鐘,亦可構成為,板構件為太陽能電池。 根據該構造,可將來自太陽、照明等之光轉換成電能源來利用。
前述時鐘,亦可構成為,前述第1定位承接部之中的至少1處、以及前述第2定位承接部之中的至少1處,是卡合於共通的前述定位部。 根據該構造,在與板構件和顯示板所卡止的定位部彼此不同的情況相比之下,可提高板構件與顯示板之間的定位精度。
前述時鐘,亦可構成為,在前述板構件的前述底板側設有耐磁板,前述耐磁板,具有與前述定位部卡止之1處以上的第3定位承接部。 根據該構造,可藉由耐磁板來抑制外部磁場對馬達等的影響。
前述時鐘,亦可構成為,進一步具備天線元件,在前述耐磁板形成有切缺部,該切缺部是在從前述底板的厚度方向觀看時,迴避與前述天線元件重疊的位置。 根據該構造,使天線元件迴避被耐磁板覆蓋的情況,而可提高天線元件之送收訊的特性。
前述時鐘,亦可構成為,使前述耐磁板與設在前述底板側的接地導通部電性導通。 根據該構造,可抑制靜電雜訊。
前述時鐘,亦可構成為,在前述底板,形成有固定前述顯示板的顯示板固定部,前述耐磁板,具有卡止於前述顯示板固定部的導引承接部。 根據該構造,即使是因落下等而施加有衝撃而導致第3定位承接部產生變形的情況,亦藉由使顯示板固定部卡止於導引承接部,而可防止耐磁板的脫落。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的一態樣,是具備:底板,其具有1處以上的定位部;板構件,其具有與前述定位部卡止之1處以上的第1定位承接部,且配置在與前述底板重疊的位置;以及顯示板,其具有與前述定位部卡止之1處以上的第2定位承接部,且配置在與前述板構件重疊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態樣,不論是板構件與顯示板的任一者均有對底板定位,可將板構件與顯示板予以更高精度地在面內方向定位。且,顯示板是直接抵接於底板來定位,故亦可將顯示板予以更高精度地在厚度方向定位。
根據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以下所說明的實施形態,是將本發明適用於電子時鐘的一例。 <第1實施形態> 圖1,是第1實施形態之電子時鐘10(時鐘)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1所示般,電子時鐘10,是具備機芯1與顯示板5。機芯1,是具備:機芯本體1A、底板2、太陽能電池3、框體4、指針軸6。顯示板5是位在機芯1的上側。C是電子時鐘10的中心軸線。將沿著中心軸線C的方向之中的一方向稱為第1軸線方向C1,將與第1軸線方向C1相反的方向稱為第2軸線方向C2。以下,有時將第1軸線方向C1稱為上方,將第2軸線方向C2稱為下方。中心軸線C,是通過:機芯1(底板2、太陽能電池3、框體4及指針軸6)、及顯示板5的中心。 將中心軸線C周圍的方向稱為圓周方向R。將圓周方向R之中的一方向稱為第1圓周方向R1,將圓周方向R之中與第1圓周方向R1相反的方向稱為第2圓周方向R2。將沿著與中心軸線C垂直之面的方向稱為面內方向。
電子時鐘10,是具有安裝於指針軸6的指針(時針、分針、及秒針)(圖示省略)。電子時鐘10,雖未圖示,但可構成為具備:防風罩、內蓋、邊框、外殼、及帶子。外殼,是收納機芯1及顯示板5。防風罩,是藉由邊框而安裝在外殼的開口。防風罩,是讓太陽光等之光穿透的材質,例如由玻璃、塑膠所形成。
機芯1(詳細為機芯本體1A),是例如具備:電路區塊(例如振盪電路、控制電路等)、電池(二次電池)、馬達等。電池,是藉由太陽能電池3所供給的電能源來充電。馬達,是驅動指針軸6。
底板2,是具有:板狀的本體部2A、一對的第1定位突起部21(定位部、突起)、一對的第2定位突起部22(定位部、突起)、複數個固定突起部23(顯示板固定部)、一對的高度台部群24A、一對的太陽能電池端子25。底板2,是設在機芯本體1A的上面側。本體部2A,例如在從與中心軸線C平行的方向觀看時,是形成為大致圓形的環狀。
第1定位突起部21,是在本體部2A的第1主面2a(第1軸線方向C1側之面),往第1軸線方向C1(圖1的上方)突出來形成。第1定位突起部21的形狀並未特別限定,但例如為具有與中心軸線C平行之中心軸的圓柱狀。一對的第1定位突起部21,是彼此在圓周方向R位於分開的位置。一對的第1定位突起部21的相對位置並未特別限定,但例如以中心軸線C為軸而位在旋轉對稱的位置為佳。 又,第1定位突起部的數量不限於2個,亦可為1個,亦可為2個以上的任意數量(複數)。複數個第1定位突起部,可相對於中心軸線C形成在n次對稱(n是2以上的整數)的旋轉對稱位置。
第2定位突起部22,是在本體部2A的第1主面2a,往第1軸線方向C1(圖1的上方)突出來形成。第2定位突起部22的形狀並未特別限定,但例如為具有與中心軸線C平行之中心軸的圓柱狀。一對的第2定位突起部22,是彼此在圓周方向R位於分開的位置。一對的第2定位突起部22的相對位置並未特別限定,但例如以中心軸線C為軸而位在旋轉對稱的位置為佳。
第2定位突起部22,是與第1定位突起部21在圓周方向R的位置不同。在圖1所示的電子時鐘10,第2定位突起部22,是相對於第1定位突起部21位在於圓周方向R錯開約90°的位置。 又,第2定位突起部的數量不限於2個,亦可為1個,亦可為2個以上的任意數量(複數)。複數個第2定位突起部,可相對於中心軸線C形成在n次對稱(n是2以上的整數)的旋轉對稱位置。
固定突起部23,是在本體部2A的第1主面2a,往第1軸線方向C1(圖1的上方)突出來形成。固定突起部23的形狀並未特別限定,但例如在與中心軸線C平行地觀看時的形狀為長圓形柱狀(長圓柱狀)。固定突起部23,例如為長軸方向與本體部2A的徑方向呈垂直的長圓柱狀。
複數個(例如在圖1的電子時鐘10為4個)固定突起部23,是在圓周方向R空出間隔來形成。在圖1所示的電子時鐘10,複數個固定突起部23之中一部分的固定突起部23(在圖1為2個固定突起部23)之圓周方向R的位置,是接近第2定位突起部22的位置。 又,固定突起部的數量不限於4個,亦可為1個,亦可為2個以上的任意數量(複數)。
一對的高度台部群24A,是各自具有複數個高度台部24。高度台部24,是在本體部2A的第1主面2a,往第1軸線方向C1(圖1的上方)突出來形成。高度台部24的形狀並未特別限定,但例如為具有與中心軸線C平行之中心軸的圓柱狀。
在圖1所示的電子時鐘10,高度台部群24A,是含有在圓周方向R位置不同的3個高度台部24。將該等之3個高度台部24稱為第1~第3高度台部24a~24c。第1高度台部24a及第2高度台部24b,是位在接近固定突起部23的位置。第2高度台部24b及第3高度台部24c,是位在接近第2定位突起部22的位置。第1高度台部24a之圓周方向R的位置,是比固定突起部23還靠第2圓周方向R2的位置。第2高度台部24b之圓周方向R的位置,是比固定突起部23還靠第1圓周方向R1,且比第2定位突起部22還靠第2圓周方向R2的位置。第3高度台部24c之圓周方向R的位置,是比第2定位突起部22還靠第1圓周方向R1的位置。
一對的高度台部群24A,是彼此在圓周方向R位於分開的位置。一對的高度台部群24A的相對位置並未特別限定,但例如以中心軸線C為軸而位在旋轉對稱的位置為佳。 又,高度台部群的數量不限於2個,亦可為1個,亦可為2個以上的任意數量(複數)。複數個高度台部群,可相對於中心軸線C形成在n次對稱(n是2以上的整數)的旋轉對稱位置。
太陽能電池端子25,是使機芯1的電路區塊(例如包含振盪電路、控制電路等)與太陽能電池3進行電性導通的端子。一對的太陽能電池端子25,是在本體部2A的第1主面2a,於圓周方向R空出間隔來設置。
於本體部2A的外周面2c,形成有複數個卡合凹部26。卡合凹部26,是遍及本體部2A的全厚度來形成。複數個(例如在圖1的電子時鐘10為6個)卡合凹部26,是在圓周方向R空出間隔(較佳為等間隔)來形成。 又,卡合凹部的數量並不限於6個,亦可為1個,亦可為2個以上的任意數量(複數)。複數個卡合凹部,可相對於中心軸線C形成在n次對稱(n是2以上的整數)的旋轉對稱位置。
太陽能電池3,是作為將來自太陽、照明等之光轉換為電能源的發電部而動作。太陽能電池3,是形成為板狀的板構件。太陽能電池3,是在底板2之上配置於重疊的位置。
太陽能電池3,具有:本體部3A、一對的第1凸部群31、一對的導通用凸部34。 本體部3A,在從與中心軸線C平行的方向觀看時,是形成大致圓形狀。於本體部3A的中央,形成有供指針軸6插通的插通孔35。
一對的第1凸部群31,是分別具有2個變位限制凸部32。變位限制凸部32,是在本體部3A的外周緣3c,往本體部3A的徑方向外側突出來形成。2個變位限制凸部32是互相接近,且在圓周方向R空出間隔來形成。
將在2個變位限制凸部32之間所形成之凹狀的部分稱為第1定位凹部33(第1定位承接部)。第1定位凹部33,是形成在可與底板2的第1定位突起部21卡止的位置。第1定位凹部33之圓周方向R的尺寸,是設計成可限制當底板2的第1定位突起部21進入至第1定位凹部33來卡止時之太陽能電池3的位置偏移。
一對的第1凸部群31,是彼此在圓周方向R位於分開的位置。一對的第1凸部群31的相對位置並未特別限定,但例如以中心軸線C為軸而位在旋轉對稱的位置為佳。 又,第1凸部群的數量不限於2個,亦可為1個,亦可為2個以上的任意數量(複數)。複數個第1凸部群,可相對於中心軸線C形成在n次對稱(n是2以上的整數)的旋轉對稱位置。
導通用凸部34,是在本體部3A的外周緣3c,往本體部3A的徑方向外側突出來形成。一對的導通用凸部34,是在圓周方向R空出間隔來形成。導通用凸部34,是抵接於底板2的太陽能電池端子25,而電性導通。
框體4,是具備:本體部4A、複數個框體固定部41。框體4,是設在太陽能電池3之上。 本體部4A,例如在從與中心軸線C平行的方向觀看時,是形成為大致圓形的環狀。本體部4A,例如為包圍顯示板5之外周的形狀。本體部4A,可抵接於太陽能電池3之一部分(例如第1凸部群31及導通用凸部34)的上面(第1軸線方向C1側之面)。
框體固定部41,是具有:主部42、固定爪43。主部42,是在本體部4A的第2主面4b(第2軸線方向C2側之面),往第2軸線方向C2(圖1的下方)突出來形成。主部42,例如,是相對於本體部4A的徑方向呈垂直的板狀。主部42,可在厚度方向彈性地撓曲變形。主部42的寬度(圓周方向R的尺寸),是設定成可進入至底板2的卡合凹部26。 固定爪43,是在主部42的下端部,朝向框體4之徑方向的內側來突出。
框體固定部41,是形成為與底板2的卡合凹部26卡合。框體固定部41,是與卡合凹部26同數量(6個),在圓周方向R空出間隔(較佳為等間隔)來形成。框體固定部41,是使主部42進入至底板2的卡合凹部26,使固定爪43在卡合凹部26的下端卡止於底板2,藉此限制框體4往上方(第1軸線方向C1)的移動。
框體4,是使框體固定部41卡止於底板2,藉此以從上方按壓太陽能電池3(例如第1凸部群31及導通用凸部34)的狀態,來固定於底板2。藉由框體4,使太陽能電池3的導通用凸部34被按壓於底板2的太陽能電池端子25,而在導通用凸部34與太陽能電池端子25之間得到確實的電性導通。
顯示板5,例如為文字板。顯示板5,是在框體4內且在太陽能電池3之上配置於重疊的位置。顯示板5,亦可抵接於太陽能電池3,亦可從太陽能電池3分開。
顯示板5,具有:本體部5A、複數個固定用凸部群51、一對的變位限制凸部52。顯示板5,是構成為能讓太陽能電池3之充電所需的光穿透。例如,顯示板5,是以讓前述光穿透的材質所形成。顯示板5,只要可讓充電所需的光穿透即可,即使是使用不透光之材質的情況,例如只要複數形成有微小的貫通孔,使光能通過該貫通孔來穿透即可。
本體部5A,在從與中心軸線C平行的方向觀看時,是形成大致圓形狀。於本體部5A的中央,形成有供指針軸6插通的插通孔56。本體部5A的第1主面5a,例如具有顯示區域(圖示省略),其遍及中心軸線C周圍的全周來形成並顯示時刻。於該顯示區域,形成有用來顯示時刻的複數個刻度(指標)(圖示省略)。複數個刻度,例如,形成在中心軸線C之周圍的既定位置,藉由指針(圖示省略)來顯示時刻。
固定用凸部群51,是分別具有2個固定用凸部53。固定用凸部53,是在本體部5A的外周緣5c,往本體部5A的徑方向外側突出來形成。2個固定用凸部53是互相接近,且在圓周方向R空出間隔來形成。
將在2個固定用凸部53之間所形成之凹狀的部分稱為固定凹部54(固定承接部)。固定凹部54,是形成在可與底板2的固定突起部23嵌合的位置。固定凹部54之圓周方向R的尺寸,是設計成可將底板2的固定突起部23嵌合於固定凹部54來固定顯示板5。 複數個固定用凸部群51,是彼此在圓周方向R位於分開的位置。固定用凸部群51的數量,是與底板2的固定突起部23相同數量(4個)。
變位限制凸部52,是在本體部5A的外周緣5c,往本體部5A的徑方向外側突出來形成。變位限制凸部52,是接近於構成固定用凸部群51的2個固定用凸部53之中的一方,且從該固定用凸部53在圓周方向R空出間隔來形成。
將在變位限制凸部52與固定用凸部53之間所形成之凹狀的部分稱為第2定位凹部55。第2定位凹部55的數量,是與底板2的第2定位突起部22相同數量(2個)。第2定位凹部55,是形成在可與底板2的第2定位突起部22卡止的位置。第2定位凹部55之圓周方向R的尺寸,是設計成可限制當底板2的第2定位突起部22進入至第2定位凹部55來卡止時之顯示板5的位置偏移。
顯示板5,是例如使固定用凸部53及變位限制凸部52抵接於底板2的高度台部24,而限制往下方的移動,藉此進行厚度方向的定位。在圖1所示的電子時鐘10,是使2個固定用凸部53分別抵接於第1高度台部24a及第2高度台部24b,使變位限制凸部52抵接於第3高度台部24c。藉此,使顯示板5在厚度方向被定位。
指針軸6,是往第1軸線方向C1(圖1的上方)突出來形成。指針軸6,例如具有:時針、分針、及秒針(均省略圖示)的軸。於指針軸之各自的軸,固定有時針、分針、及秒針。指針軸6,是例如藉由機芯1內的馬達(圖示省略)來驅動。
接著,針對電子時鐘10的組裝方法,參照圖2~圖7進行說明。 如圖2及圖3所示般,將太陽能電池3組裝於底板2。使底板2的第1定位突起部21卡止於太陽能電池3的第1定位凹部33,藉此使太陽能電池3對底板2在面內方向被定位。導通用凸部34,是抵接於底板2的太陽能電池端子25,而電性導通。
接著,如圖4及圖5所示般,將框體4組裝於底板2。框體4,是使框體固定部41的主部42進入至底板2的卡合凹部26,使固定爪43在卡合凹部26的下端卡止於底板2,藉此對底板2固定。框體4,是以從上方按壓太陽能電池3(例如第1凸部群31及導通用凸部34)的狀態,來固定於底板2。藉由框體4,使導通用凸部34被按壓於太陽能電池端子25,而得到確實的電性導通。
接著,如圖6及圖7所示般,將顯示板5組裝於底板2。使底板2的第2定位突起部22卡止於顯示板5的第2定位凹部55,藉此使顯示板5對底板2在面內方向被定位。顯示板5,是使底板2的固定突起部23卡合於固定凹部54,藉此固定於底板2。 藉此,組裝成圖1所示的電子時鐘10。
電子時鐘10,不論是太陽能電池3與顯示板5的任一者均對底板2定位,故可將太陽能電池3與顯示板5予以更高精度地在面內方向定位。且,顯示板5是直接抵接於底板2來定位,故可將顯示板5予以更高精度地在厚度方向定位。因此,例如可將指針與顯示板5之間隙設計成較小,就電子時鐘10的薄型化這點來看為有利。
在電子時鐘10,於底板2形成有第1定位突起部21及第2定位突起部22,於太陽能電池3,形成有卡合於第1定位突起部21的第1定位凹部33,於顯示板5,形成有卡合於第2定位突起部22的第2定位凹部55。因此,與在太陽能電池及顯示板形成有突起,且在底板形成有卡止於前述突起的凹部的情況相比,太陽能電池及顯示板的構造成為簡略,使其製造變容易。
在電子時鐘10,由於具有框體4,故可防止太陽能電池3的浮起,可將太陽能電池3予以更高精度地在厚度方向定位。且,使框體4成為包圍顯示板5之外周的形狀,藉此在將機芯1等收納於前述外殼之際,可防止不小心使顯示板5脫落。且,藉由框體4使太陽能電池3的導通用凸部34被按壓於底板2的太陽能電池端子25,故能在導通用凸部34與太陽能電池端子25之間得到確實的電性導通。
在電子時鐘10,是於底板2形成有抵接於顯示板5來定位顯示板5之厚度方向位置的高度台部24,故可提高顯示板5之厚度方向的定位精度。
在電子時鐘10,是於底板2形成有固定突起部23,於顯示板5形成有卡合於固定突起部23的固定凹部54,故可確實將顯示板5固定於底板2。
電子時鐘10,是具有太陽能電池3,故可將來自太陽、照明等之光轉換成電能源來利用。
<第2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以下,對於與上述實施形態的共通點標記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圖8,是第2實施形態之電子時鐘110(時鐘)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8所示般,電子時鐘110,是具備機芯101與顯示板5。機芯101,是具備:機芯本體101A、底板102、太陽能電池103、框體4、指針軸6。 太陽能電池103,是使一對的第1凸部群131在圓周方向R的位置,與第1實施形態之電子時鐘10的太陽能電池3不同。
一對的第1凸部群131,是分別具有2個變位限制凸部132。將在2個變位限制凸部132之間所形成之凹狀的部分稱為第1定位凹部133(第1定位承接部)。第1定位凹部133,是形成在可與底板102的第2定位突起部22卡止的位置。第1定位凹部133之圓周方向R的尺寸,是設計成可限制當底板102的第2定位突起部22進入至第1定位凹部133來卡止時之太陽能電池103的位置偏移。
底板102,是取代第1實施形態之電子時鐘10之一對的高度台部群24A,而具有一對的高度台部124。高度台部124,是在本體部2A的第1主面2a,往第1軸線方向C1(圖1的上方)突出來形成。高度台部124,是位在接近固定突起部23的位置。 顯示板5,是例如使固定用凸部53及變位限制凸部52抵接於底板2的高度台部124,而限制往下方的移動,藉此進行厚度方向的定位。
電子時鐘110,不論是太陽能電池103與顯示板5的任一者均對底板102定位,故可將太陽能電池103與顯示板5予以更高精度地在面內方向定位。且,可將顯示板5予以更高精度地在厚度方向定位,故例如可將指針與顯示板5之間隙設計成較小,就電子時鐘110的薄型化這點來看為有利。
電子時鐘110,是使太陽能電池103與顯示板5對共通的第2定位突起部22來定位,故與太陽能電池和顯示板所卡止的定位突起部彼此不同的情況相比,可提高太陽能電池103與顯示板5的定位精度。
<第3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以下,對於與上述實施形態的共通點標記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圖9,是第3實施形態之電子時鐘210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9所示般,電子時鐘210,是具備機芯201與顯示板5。機芯201,是具備:機芯本體201A、底板2、耐磁板7、太陽能電池3、框體4、指針軸6。機芯本體201A是內藏有天線元件202。
耐磁板7,是具有抑制外部磁場對機芯本體201A(例如馬達等)之影響的功能。耐磁板7,例如,是以透磁合金、純鐵、不銹鋼等之金屬(導電性材料)所構成。耐磁板7,以磁性材料(特別是高磁導率材料)所構成為佳。耐磁板7,是設在太陽能電池3的下面側(底板2側)。
耐磁板7,是具有:本體部7A、一對的第1凸部群71、一對的導引凸部群74。本體部7A,在從與中心軸線C平行的方向觀看時,是形成大致圓形狀。於本體部7A的中央,形成有供指針軸6插通的插通孔77。
本體部7A具有切缺部78。切缺部78,是形成在本體部7A之周緣的一部分。切缺部78,在與中心軸線C平行地觀看時(亦即從底板2的厚度方向觀看),是形成為使耐磁板7迴避與天線元件202重疊的位置。藉由切缺部78,使天線元件202迴避被耐磁板7覆蓋的情況。因此,可提高天線元件202之送收訊的特性。
一對的第1凸部群71,是分別具有2個變位限制凸部72。變位限制凸部72,是在本體部7A的外周緣7c,往本體部7A的徑方向外側突出來形成。2個變位限制凸部72是互相接近,且在圓周方向R空出間隔來形成。
將在2個變位限制凸部72之間所形成之凹狀的部分稱為第3定位凹部73(第3定位承接部)。第3定位凹部73,是形成在可與底板2的第1定位突起部21卡止的位置。第3定位凹部73之圓周方向R的尺寸,是設計成可限制當底板2的第1定位突起部21進入至第3定位凹部73來卡止時之耐磁板7的位置偏移。
一對的第1凸部群71,是彼此在圓周方向R位於分開的位置。一對的第1凸部群71的相對位置並未特別限定,但例如以中心軸線C為軸而位在旋轉對稱的位置為佳。 又,第1凸部群的數量不限於2個,亦可為1個,亦可為2個以上的任意數量(複數)。複數個第1凸部群,可相對於中心軸線C形成在n次對稱(n是2以上的整數)的旋轉對稱位置。
導引凸部群74,是分別具有2個導引凸部75。導引凸部75,是在本體部7A的外周緣7c,往本體部7A的徑方向外側突出來形成。2個導引凸部75是互相接近,且在圓周方向R空出間隔來形成。
將在2個導引凸部75之間所形成之凹狀的部分稱為導引凹部76(導引承接部)。導引凹部76,是形成在供底板2的固定突起部23進入的位置。導引凹部76之圓周方向R的尺寸,是設計成可使底板2的固定突起部23進入至導引凹部76來卡止。在電子時鐘210,即使是因應落下等而施加有衝撃而導致第3定位凹部73產生變形的情況,亦藉由使固定突起部23卡止於導引凹部76,而可防止耐磁板7的脫落。
一對的導引凸部群74,是彼此在圓周方向R位於分開的位置。一對的導引凸部群74的相對位置並未特別限定,但例如以中心軸線C為軸而位在旋轉對稱的位置為佳。 又,導引凸部群的數量不限於2個,亦可為1個,亦可為2個以上的任意數量(複數)。複數個導引凸部群,可相對於中心軸線C形成在n次對稱(n是2以上的整數)的旋轉對稱位置。
耐磁板7,是與設在機芯本體201A的接地導通部(導通部)電性導通。藉此可更加抑制靜電雜訊。耐磁板7與接地導通部是直接抵接亦可,透過導通構件來抵接亦可。
作為使耐磁板7與接地導通部直接抵接的構造,可示例出圖10及圖11所示的構造。在圖10所示的構造,接地導通部203,是形成在機芯本體201A之金屬板205的凸部,抵接於耐磁板7的下面。接地導通部203,是上面為凸狀,下面為凹狀的形狀(例如半挖空形狀)。在圖11所示的構造,接地導通部204,是從機芯本體201A的金屬板206延伸出來的彈性片,抵接於耐磁板7的下面。在圖10及圖11所示的構造,接地導通部203、204,是各自與金屬板205、206形成為一體。接地導通部203、204,可藉由彈性力來確保耐磁板7的抵接。
在圖10及圖11,雖然接地導通部具有前述的抵接構造(凸部或彈性片),但該抵接構造,亦可設在耐磁板7。亦即,例如,可採用使設在耐磁板7之半挖空形狀的凸部抵接於機芯本體201A之金屬板的構造。且,亦可採用使設在耐磁板7的彈性片抵接於機芯本體201A之金屬板的構造。且,前述的抵接構造(凸部或彈性片),亦可設在耐磁板7與機芯本體201A之雙方。 採用在耐磁板7與接地導通部之間中介有導通構件之構造的情況,作為導通構件可使用針座、墊圈、板簧等。
接著,針對電子時鐘210的組裝方法,參照圖12及圖13進行說明。 如圖12及圖13所示般,將耐磁板7組裝於底板2。底板2的第1定位突起部21,是卡止於第3定位凹部73。底板2的固定突起部23是卡止於導引凹部76。接著,與第1實施形態的組裝方法同樣地,設置太陽能電池3、框體4、顯示板5(參照圖2~圖7)。藉此,組裝成圖9所示的電子時鐘210。
電子時鐘210,不論是耐磁板7、太陽能電池3、顯示板5的任一者均對底板2定位,故可將耐磁板7、太陽能電池3、顯示板5予以更高精度地在面內方向定位。
又,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超脫本發明之主旨的範圍內可加入各種變更。 圖1所示的電子時鐘10,是在底板2形成有定位突起部21、22,在太陽能電池3及顯示板5,分別形成有定位凹部33、55,但實施形態的時鐘並不限定於該構造。例如,於太陽能電池及顯示板分別形成有定位突起部,在底板形成有與前述定位突起部卡合的定位凹部亦可。該情況時,形成在太陽能電池及顯示板的定位突起部,是分別為「第1定位承接部」及「第2定位承接部」,而底板的定位凹部是「定位部」。
在圖1所示的電子時鐘10,是使顯示板5的固定凹部54卡合於底板2的固定突起部23,但實施形態的時鐘並不限於此,亦可採用使顯示板的突起(固定承接部)卡合於底板之凹部(顯示板固定部)的構造。
圖1所示的電子時鐘10,是在太陽能電池3之上配置有顯示板5,但實施形態的時鐘,亦可在顯示板之上配置有太陽能電池。 圖1所示的電子時鐘10,是具有用來保持太陽能電池3的框體4,但實施形態的時鐘,亦可為沒有框體的構造。 圖1所示的電子時鐘10,是具有太陽能電池3,但實施形態的時鐘,亦可取代太陽能電池3,而使用其他的板構件,例如由板狀線圈所成的天線、板狀的有機EL (ElectroLuminescence)顯示裝置等。
在圖1所示的電子時鐘10,太陽能電池3,是使一對的第1定位凹部33卡止於第1定位突起部21藉此定位於底板2。顯示板5,是使一對的第2定位凹部55卡止於第2定位突起部22藉此定位於底板2。 實施形態的時鐘並不限於該構造,亦可構成為,使複數個第1定位凹部之中的至少1個(1處)卡止於任一個定位突起部,使複數個第2定位凹部之中的至少1個(1處)卡止於任一個定位突起部。例如,亦可構成為,只有複數個第1定位凹部之中的一部分卡止於第1定位突起部,只有複數個第2定位凹部之中的一部分卡止於第2定位突起部。
在圖8所示的電子時鐘110,太陽能電池103,是使一對的第1定位凹部133卡止於第2定位突起部22藉此定位於底板2。顯示板5,是使一對的第2定位凹部55卡止於第2定位突起部22藉此定位於底板2。 實施形態的時鐘並不限於該構造,亦可構成為,使太陽能電池的複數個第1定位凹部之中的至少1個(1處)與顯示板的複數個第2定位凹部之中的至少1個(1處)卡止於共通的定位凹部。例如,亦可構成為,使複數個第1定位凹部之中的一部分與複數個第2定位凹部之中的一部分,卡止於共通的第2定位突起部。
2、102‧‧‧底板
3、103‧‧‧太陽能電池(板構件)
4‧‧‧框體
5‧‧‧顯示板
7‧‧‧耐磁板
10、110‧‧‧電子時鐘(時鐘)
21‧‧‧第1定位突起部(定位部、突起)
22‧‧‧第2定位突起部(定位部、突起)
23‧‧‧固定突起部(顯示板固定部)
24、124‧‧‧高度台部(台部)
33、133‧‧‧第1定位凹部(第1定位承接部、凹部)
54‧‧‧固定凹部(固定承接部)
55‧‧‧第2定位凹部(第2定位承接部、凹部)
73‧‧‧第3定位凹部(第3定位承接部)
76‧‧‧導引凹部(導引承接部)
78‧‧‧切缺部
202‧‧‧天線元件
203、204‧‧‧接地導通部
圖1為第1實施形態之時鐘的分解立體圖。 圖2為表示圖1之時鐘之組裝製程的立體圖。 圖3為表示組裝太陽能電池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4為表示接著前圖之組裝製程的立體圖。 圖5為表示組裝框體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6為表示接著前圖之組裝製程的立體圖。 圖7為表示組裝顯示板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8為第2實施形態之時鐘的分解立體圖。 圖9為第3實施形態之時鐘的分解立體圖。 圖10為表示耐磁板與接地導通部之間抵接構造之例的示意圖。 圖11為表示耐磁板與接地導通部之間抵接構造之其他例的示意圖。 圖12為表示圖9之時鐘之組裝製程的立體圖。 圖13為表示組裝耐磁板之狀態的立體圖。
Claims (11)
- 一種時鐘,其具備:底板,其具有1處以上的定位部; 板構件,其具有與前述定位部卡止之1處以上的第1定位承接部,且配置在與前述底板重疊的位置;以及 顯示板,其具有與前述定位部卡止之1處以上的第2定位承接部,且配置在與前述板構件重疊的位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時鐘,其中,前述定位部,是形成於前述底板的突起, 前述第1定位承接部及前述第2定位承接部,是與前述定位部卡止的凹部。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時鐘,其中,進一步具備將前述板構件按壓於前述底板的框體。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時鐘,其中,在前述底板形成有台部,該台部是與前述顯示板抵接來決定前述顯示板之厚度方向的位置。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時鐘,其中,在前述底板,形成有固定前述顯示板的顯示板固定部, 在前述顯示板,形成有卡合於前述顯示板固定部的固定承接部。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時鐘,其中,前述板構件為太陽能電池。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時鐘,其中,前述第1定位承接部之中的至少1處、以及前述第2定位承接部之中的至少1處,是卡合於共通的前述定位部。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時鐘,其中,在前述板構件的前述底板側設有耐磁板, 前述耐磁板,具有與前述定位部卡止之1處以上的第3定位承接部。
- 如請求項8所述之時鐘,其中,進一步具備天線元件, 在前述耐磁板形成有切缺部,該切缺部是在從前述底板的厚度方向觀看時,迴避與前述天線元件重疊的位置。
- 如請求項8所述之時鐘,其中,前述耐磁板,是與設在前述底板側的接地導通部電性導通。
- 如請求項8所述之時鐘,其中,在前述底板,形成有固定前述顯示板的顯示板固定部, 前述耐磁板,具有卡止於前述顯示板固定部的導引承接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19236 | 2017-02-06 | ||
JP2017-019236 | 2017-02-06 | ||
JP2017-214521 | 2017-11-07 | ||
JP2017214521A JP6469816B2 (ja) | 2017-02-06 | 2017-11-07 | 時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39529A true TW201839529A (zh) | 2018-11-01 |
TWI775795B TWI775795B (zh) | 2022-09-01 |
Family
ID=63172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00895A TWI775795B (zh) | 2017-02-06 | 2018-01-10 | 時鐘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69816B2 (zh) |
TW (1) | TWI77579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67145B2 (ja) * | 2018-12-25 | 2023-05-01 |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 時計 |
US11614713B2 (en) | 2018-12-25 | 2023-03-28 | Citizen Watch Co., Ltd. | Timepie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5743Y2 (ja) * | 1989-04-04 | 1995-06-07 |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 腕時計用側の耐磁構造 |
JP4211445B2 (ja) * | 2003-03-19 | 2009-01-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子時計およびその情報書き込み方法 |
JP2011163874A (ja) * | 2010-02-08 | 2011-08-25 | Seiko Epson Corp | 時計 |
JP2012108043A (ja) * | 2010-11-18 | 2012-06-07 | Seiko Epson Corp | 太陽電池付時計 |
JP5895700B2 (ja) * | 2011-08-30 | 2016-03-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内蔵式電子時計 |
EP2796946A1 (fr) * | 2013-04-24 | 2014-10-29 |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ère Suisse | Pièce d'horlogerie comprenant un dispositif numérique d'affichage d'informations |
JP6003937B2 (ja) * | 2014-03-26 | 2016-10-05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2017181081A (ja) * | 2016-03-28 | 2017-10-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文字板ユニット、ムーブメン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時計 |
CN106676629B (zh) * | 2017-02-09 | 2023-05-30 | 洛阳金诺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人工晶体炉的门扣结构 |
-
2017
- 2017-11-07 JP JP2017214521A patent/JP6469816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1-10 TW TW107100895A patent/TWI775795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469816B2 (ja) | 2019-02-13 |
JP2018128443A (ja) | 2018-08-16 |
TWI775795B (zh) | 2022-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98875B (zh) | 钟表 | |
CN105676629A (zh) | 电子钟表 | |
US4261049A (en) | Wristwatch with solar cells | |
US9170565B2 (en) | Interior component positioning structure, timepiece, and interior component positioning method | |
CN109755723B (zh) | 天线装置以及钟表 | |
CN111948929B (zh) | 表的制造方法 | |
TWI775795B (zh) | 時鐘 | |
JP5958108B2 (ja) | 充電式電子時計および蓄電体ユニット | |
JP5910024B2 (ja) | 太陽電池付電子時計 | |
JP2019060897A (ja) | 電波腕時計 | |
JP6716943B2 (ja) | 文字板ユニット及び時計 | |
JP6648784B2 (ja) | 太陽電池付電子時計 | |
CN108572540B (zh) | 便携设备用部件的固定结构 | |
JP3633446B2 (ja) | 太陽電池付き時計 | |
JP6711013B2 (ja) | 外装ケース及び計時装置 | |
JP2014006145A (ja) | 太陽電池付電子時計 | |
JP5186836B2 (ja) | 時計および携帯機器 | |
JP2016148684A (ja) | 電子時計 | |
US20230418232A1 (en) | Arm wearable device and timepiece | |
EP4300217A1 (en) | Electrode terminal, module, and watch | |
US20250076816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timepiece | |
US11522247B2 (en) | Battery holding device and timepiece | |
JP2019086299A (ja) | 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時計 | |
JP2022190931A (ja) | 時計 | |
JP6358367B2 (ja) | 太陽電池付電子時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