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831333A - 具有覆線而形成暈圈效應的透明模板及定位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覆線而形成暈圈效應的透明模板及定位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1333A
TW201831333A TW106106521A TW106106521A TW201831333A TW 201831333 A TW201831333 A TW 201831333A TW 106106521 A TW106106521 A TW 106106521A TW 106106521 A TW106106521 A TW 106106521A TW 201831333 A TW201831333 A TW 20183133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translucent
opaque
mark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6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爾默 J 諾嘉德
Original Assignee
路勒史密斯Ip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路勒史密斯Ip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路勒史密斯Ip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065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831333A/zh
Publication of TW201831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1333A/zh

Links

Landscapes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改良之透明模板及定位裝置,其用於對準待縫合、標記或切割之材料,該模板包含兩條覆線,其中一或多者係半透明的,該一或多條覆線將覆疊其等顏色以產生一第三半透明顏色。該等半透明線將允許使用者透過該模板看見他或她正處理的實際材料,以提供改良觀看及更準確對準。

Description

具有覆線而形成暈圈效應的透明模板及定位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定位裝置,其等將用於對準待縫合、標記或切割之材料,且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透明模板,其包含兩條覆線,其中一或多者係半透明的且一或多者使用在與該等半透明線覆疊時將組合以產生形成一輪廓效應或「暈圈」效應之具有增強可見度之一第三顏色的螢光色素。
已知柵格線形成於其等上之透明直尺及模板用於對準、量測及標記材料,諸如織物、紙、塑膠及其類似者。此等直尺及模板亦用於導引一工具(諸如一剃刀、刀或旋轉切割機)以將材料切割成所要大小及形狀或導引諸如一長臂絎縫機之一工具來縫合材料。 多數模板及定位裝置使用蝕刻或單色不透明標記(諸如線)來幫助對準待縫合、標記或切割之底層材料。若線被蝕刻,則僅在裸眼定位於暗色材料上方時可見線,此標記模板之定位通用性較差。若標記係一單色,則在模板放置於具有對比光或暗色之工作材料上時,該等標記視覺上係有用的。此不允許使用者視覺上將材料與該等標記準確對準以導致失準及不令人滿意的工作產品。亦使用兩條對比疊加線來形成一複合兩色線。此取決於用於模板上之顏色及織物之顏色而有助於多數情況。在一些情況中(諸如在弱光條件下),仍難以看見複合線。 解決此問題之先前嘗試包含: · 疊加具有不同寬度之對比不透明線。 · 使用疊加於一不透明線上方之一寬透明線。 · 將螢光色素添加至油墨以增強一寬透明線。 · 產生不透明線中之一視窗開口以允許使用者看見材料。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改良透明模板及定位裝置,其用於對準待縫合、標記或切割之材料。該模板包含兩條覆線,其中一或多者係半透明的且一或多者使用螢光色素。其中該等線覆疊時,顏色將組合以產生形成一輪廓效應或「暈圈」效應之一第三顏色使得直尺上之較暗、更精確不透明線容易在淡色及暗色材料上被看見或發現。該等半透明線將允許使用者看穿他或她正處理之實際材料以提供改良觀看及對準。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裝置,其包含一基板及一複合線,該基板具有第一對置側及第二對置側且由實現透過該基板觀看之一材料形成,該複合線位於該第一對置側及第二對置側之一者上,該複合線包含:一不透明線;一第一半透明線,其具有一第一顏色且在不覆疊或觸碰該不透明線的情況下至少部分地環繞該不透明線,且形成該不透明線與該第一半透明線之間的一空間;及一第二半透明線,其具有一磨砂白色,該第二半透明線至少部分地覆疊該第一半透明線以產生具有增強可見度之一視覺上可感知第三半透明線。 根據本發明之一進一步態樣,提供一種工具,其包含:一基板,其由一透明材料形成且包含對置第一側及第二側;一第一半透明線,其位於該基板之該第一側或第二側上且具有一螢光效應或顏色;及一第二半透明線,其位於該基板之該第一側或第二側上且覆疊該第一半透明線之一部分,該第二半透明線具有與該第一半透明線之該螢光色之覆疊部分組合以形成具有增強可見度之一視覺上可感知第三半透明線的一白色。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裝置,其包含一基板及一複合線,該基板具有第一對置側及第二對置側,且係由實現透過該基板觀看之一材料形成,該複合線位於該第一對置側及第二對置側中之一者上,該複合線包含:一不透明線;一第一半透明線,其具有一第一顏色且在不觸碰該不透明線之情況下,至少部分地環繞該不透明線以留下該不透明線周圍之一空間;及一第二半透明線,其具有一白色且至少部分地覆疊該第一半透明線,該第二半透明線至少部分地覆疊該第一半透明線,以尤其相對於該不透明線、第一半透明線及第二半透明線,產生具有增強可見度之一視覺上可感知之第三半透明線。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一種工具包含:一基板,其係由一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形成,且包含對置第一側及第二側;一第一半透明線,其位於該基板之該第一側或第二側上,且具有一螢光色;及一第二半透明線,其位於該基板之該第一側或第二側上,且覆疊該第一半透明線之一部分,該第二半透明線具有組合該第一半透明線之該螢光色以形成一視覺上可感知之第三半透明線之一白色,該視覺上可感知之第三半透明線具有結合該不透明線、第一半透明線及第二半透明線之增強可見度。 根據上述實施方案之另一態樣,該工具包含位於由該第一半透明線至少部分地覆疊之該基板之該第一側或第二側上之一不透明線。 如將自上文容易瞭解,本發明避免先前方法之缺點且實現增強觀看底層材料之標記之能力之一直尺。覆線之暈圈效應允許使用者透過模板看見他或她正處理的實際材料,以提供改良對準及增大量測及切割精確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進一步態樣,提供一種工具,其包含:一基板,其係由一透明材料形成,且包含對置第一側及第二側;一第一半透明線,其位於該基板之該第一側或第二側上,且具有一第一色調或顏色;及一第二半透明線,其位於該基板之該第一側或第二側上,且覆疊該第一半透明線之一部分或全部,該第二半透明線具有不同於該第一顏色之一第二顏色,該第二顏色組合該第一半透明線之該第一顏色之覆疊部分,以形成一視覺上可感知之第三半透明線。
在以下描述中,闡述某些特定細節以提供對各種所揭示之實施方案之一透徹理解。然而,熟悉技術者將認識到:可在無此等特定細節之一或多者的情況下或使用其他方法、組件、材料等等來實踐實施方案。在其他例項中,未展示或描述已知結構或組件或與透明量測裝置、直尺、模板、切割導件及用於其上之油墨相關聯之結構或組件,及製造該等結構及組件之製造程序,以避免表示性實施方案之不必要模糊描述。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則在下文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字詞「包括(comprise)」及其變型(諸如「包括(comprises)」及「包括(comprising)」)應解釋為開放、涵蓋性含義,即,「包含但不限於」。上文應用等效於字詞「包含」及「具有」。 貫穿此描述參考「一項實施方案」或「一實施方案」意謂連同實施方案描述之一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係包含於至少一項實施方案中。因此,片語「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或「在一實施方案中」在說明書的不同位置出現未必皆指相同實施方案。此外,可在一或多項實施方案中,依任何適合方式來組合該等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 應瞭解,「裝置」及「工具」意欲涵蓋直尺、模板及用於互相對準、標記、量測、縫合或切割底層材料(諸如布料)或用於執行上述操作之組合的裝置。 在一實施方案中,提供一種裝置,其包含具有第一對置側及第二對置側之一基板,且係由實現透過該基板觀看之一材料形成。一複合線經形成於該第一對置側及第二對置側之一者上。該複合線包含:一不透明線;一第一半透明線,其具有一第一顏色且在不覆疊或觸碰該不透明線的情況下至少部分地環繞該不透明線,且形成該不透明線與該第一半透明線之間之一空間;及一第二半透明線,其具有一磨砂白色且至少部分地覆疊該第一半透明線,以產生具有增強可見度之一視覺上可感知的第三半透明線。 在另一實施方案中,提供一種工具,其包含由具有對置第一側及第二側之一透明材料形成之一基板。一第一半透明線形成於該基板之該第一側或第二側上且具有一螢光色,且一第二半透明線形成於該基板之該第一側或第二側上且覆疊該第一半透明線之一部分,該第二半透明線具有與該第一半透明線之該螢光色之該覆疊部分組合以形成具有增強可見度之一視覺上可感知第三半透明線的一白色。 最先參考圖1,本文中所繪示係具有一透明基板之一透明量測裝置10之一部分,該透明基板具有對置第一側12及第二側14,各側具有實質上平面之各自表面。在側12上或側14上,或側12、14兩者上,複數條線16形成與該各自表面上。較佳地,該等線藉由技術中已知之絲網印刷來形成於各側12、14之一單一表面上。 理想地,裝置10由透明丙烯酸構成,針對耐用性及剛性而為1/8"至1/4"厚。丙烯酸經雷射切割成準確大小,且邊緣被拋光。使用所要標記(其可包含但不限於線、圓形、諸如字母及數字之指標及曲線、複合線且可包含刻線)來較佳地絲網印刷側12或14上之丙烯酸表面。應瞭解,亦可使用技術中已知之在裝置之表面12、14上應用標記或形成標記之其他方法。標記亦可使用一大規格數位印表機來直接印刷於丙烯酸上。 較佳方法係絲網印刷法,此係因為絲網印刷法容許應用油墨之一嚴重沈積。替代地,目前方法容許將一電子影像或電腦影像直接傳送至一印刷螢幕,略過使用一正片之步驟,儘管此較昂貴。另外,亦可使用一平板按壓、一雕版程序、箔片熱壓印或一攝影程序,及圖形及製造之任何組合。最後,亦可使用將一電腦影像直接印刷成一塑膠薄片之高速雷射印表機。實際上,任何色素傳送方法可用於在透明薄片上產生本發明之標記。另一方法利用精密切割設備,將以一層狀基板形式施加之預印刷黏著塑膠裁切成透明薄片,特別用於非透明及非半透明線及標記。 相對於形成根據本發明之暈圈效應標記,下列描述將就形成如圖2A至圖2C中所展示之一線性線。應瞭解,下列方法及程序可用於其中需要暈圈效應之幾乎任何指標或標記(包含但不限於線性或彎曲)。 首先,一暗色不透明線18係使用上文所描述之方法之一者而形成於裝置10之第一側12之表面上或第二側14之表面上,儘管使用油墨之絲網印刷係較佳的。由於已知將線施加於基板或透明薄片之絲網印刷法,所以將不詳細描述絲網印刷法。在另一實施方案中,不透明線18係可選的,或僅與裝置10上之線之一些而非全部一起使用。 其次,一第一半透明線20係形成於第一側12或第二側14之相同表面上。第一半透明線20宜係由一螢光色素材料或螢光效應顏色或塗料形成。字詞「半透明」意指半透明的,使得其容許光在一使用者無法清楚看穿線的情況下通過。線20理想地具有增強經形成自材料之線20之視覺效應及可見度之材料中的螢光色素。 線20宜經調整大小及塑形以環繞但不觸碰第一不透明線18,以留下兩線18及20之間之一空間22。換言之,第一半透明線20係定位於不透明線18之外側周圍處,以在不觸碰不透明線18之情況下環繞或圍繞該不透明線。替代地,第一半透明線20可被應用於不透明線18上方且延伸超過該不透明線,最好假定延伸成類似於不透明線18之一形狀。空間22因此係不覆疊不透明線之第一半透明線20的部分。 在較佳構造中,不透明線18與螢光色線20之間的空間22係其中形成一第三色線24之處。第三色線24現宜係形成於不透明線18後面,且經調整大小及塑形以填充不透明線18與螢光色線20之間的空間22。儘管第三色線24無需係形成於不透明線18後面或頂部上,或第三色線24無需完全填充空間22,但第三色線24宜係形成於不透明線18後面或頂部上或完全填充空間22以確保達成「暈圈」效應。此第三線24約為不透明線18之寬度的三倍,且在多數應用中,第三線24將部分地覆疊螢光色線20。理想地,第三線24覆疊螢光色線20達約0.015英寸,使得第三線24在經形成於不透明線18後面或頂部上具有結合螢光色線20及不透明線18之增強可見度。螢光線20及第三線24之覆疊範圍可為自0.005英寸至0.030英寸,且宜在0.010英寸至0.020英寸範圍內。 第三線24之顏色理想地將係一半透明磨砂白色,且係由容易商業購得之一材料或塗料形成。半透明磨砂白線24依將使螢光色線20之覆疊部分26變亮之一方式覆疊半透明螢光色線20後面(意指半透明螢光色線20之頂部上),且因此形成暗色不透明線18周圍之一輪廓效應線或「暈圈」效應線26。理想地,第三線24之形狀遵循不透明線18之形狀。 第一線(即,不透明線18)宜係由黑色可溶油墨形成,儘管可使用包含但不限於UV油墨及數位印刷之其他材料。第二線(螢光線20)宜係半透明的且係由黃色材料或油墨形成。第三線24係組合螢光線20以在其中第三線24覆疊第二螢光線20之區域中產生暈圈效應線26者,且第三線24宜係由半透明磨砂白色油墨或材料形成。理想地,全部線係形成於裝置之一後表面上(在此實例中,係形成於第二側14之表面上),使得第二側14之表面抵靠透過半透明基板或裝置觀看之材料,因此減小視差錯誤之可能性。 可組合上文所描述之各種實施方案以提供進一步實施方案。在其中螢光線20覆疊且延伸超過不透明線18之替代實施方案中,空間22與具有磨砂白色之第三線24係至少部分地覆疊以產生「暈圈效應」線26。第三線24宜具有類似於不透明線18之形狀之一形狀。替代地,可在不使用不透明線18的情況下,組合第一半透明線20及半透明第三線24以形成一增強的半透明線。 接著參考圖3,此處所展示係呈一工具30 (諸如一直尺或一模板)之形式之本發明之一進一步實施方案,工具30包含由一透明材料形成且包含對置第一側34及對置第二側36之一基板32。一第一半透明線38形成於基板32之第一側34或第二側36上且具有一第一色調或顏色,且一第二半透明線40形成於基板32之第一側34或第二側36上且覆疊第一半透明線38之一部分或全部。第二半透明線40具有不同於該第一顏色之一第二顏色使得該第二顏色視覺上組合第一半透明線38之該第一顏色之覆疊部分以形成一視覺上可感知第三半透明線42或複合線,該複合線具有不同於第一半透明線38之第一色調或顏色及第二半透明線40之第二色調或顏色之一視覺上可感知色調或顏色的一第三色調或顏色。 應瞭解,在另一實施方案中,一複合線44可藉由將具有一第一顏色或色調之一第一半透明線46與具有一第二顏色或色調之一第二半透明線48覆疊來形成,第二半透明線48具有大於第一半透明線46之一寬度的一寬度使得第二半透明線48完全覆疊第一半透明線46,且複合線44延伸超過如圖3中所展示之第一半透明線46之兩側或全部側以形成一第三線,無需但較佳係半透明的且具有不同於第一半透明線46及第二半透明線48之顏色或色調的一顏色或色調。就此而言,應瞭解,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字詞「線」意指一連續線、一虛線、一圓形、橢圓或其他幾何形狀。 可修改實施方案之態樣,根據需要採用各種專利、申請案及公開案之概念以提供進一步實施方案。例如,可使用具有較不滿意結果之較薄、剛性較小丙烯酸或其他材料。可使用產生較不滿意結果之用於切割材料之不同方法。可在無不透明線且僅使用兩條半透明線的情況下生產該工具以產生「暈圈」效應或輪廓效應。儘管已發現針對第三線24使用磨砂白色以產生至今最顯著「暈圈效應」線,但亦可使用具有類似結果之其他顏色。 可根據上文詳細描述對實施方案作出此等及其他改變。一般而言,在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術語不應解釋為將申請專利範圍限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揭示之特定實施方案,而應解釋為包含所有可能實施方案以及此等申請專利範圍含括之等效物之全部範疇。相應地,申請專利範圍不受限於本發明。
10‧‧‧透明量測裝置
12‧‧‧第一側
14‧‧‧第二側
16‧‧‧線
18‧‧‧不透明線
20‧‧‧第一半透明線/螢光色線/螢光線
22‧‧‧空間
24‧‧‧第三色線
26‧‧‧覆疊部分/輪廓效應線/「暈圈」效應線
30‧‧‧工具
32‧‧‧基板
34‧‧‧對置第一側
36‧‧‧對置第二側
38‧‧‧第一半透明線
40‧‧‧第二半透明線
42‧‧‧第三半透明線
44‧‧‧複合線
46‧‧‧第一半透明線
48‧‧‧第二半透明線
將如自結合附圖之下列[實施方式]更佳理解一般,更容易瞭解所揭示之實施方案之上述特徵及優點,其中: 圖1係用於量測利用根據本發明之唯一暈圈效應標記之材料之一工具之一部分之一放大平面圖; 圖2A至圖2C係展示形成根據本發明之一暈圈效應線之步驟之一透明量測裝置之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圖;及 圖3係用於量測、標記或切割利用至少部分地覆疊之兩條半透明線以形成一複合第三半透明線之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案而形成之材料之一工具之一部分之一放大平面圖。

Claims (22)

  1. 一種裝置,其包括: 一基板,其具有第一對置側及第二對置側,且係由能夠透過該基板觀看之一材料形成; 一複合線,其係位於該第一對置側及該第二對置側之一者上,該複合線包含: 一不透明線; 一第一半透明線,其具有一第一顏色,且在不覆疊或觸碰該不透明線的情況下至少部分地環繞該不透明線,且形成該不透明線與該第一半透明線之間之一空間;及 一第二半透明線,其至少部分地覆疊該第一半透明線及該空間,以產生增強該不透明線之可見度之一視覺上可感知的第三半透明線。
  2.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第二半透明線覆疊該不透明線且填充該空間,以增強該不透明線之可見度。
  3. 如請求項2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半透明線具有一黃色。
  4.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半透明線包括由螢光色素材料形成之一線。
  5. 一種工具,其包括: 一基板,其係由一透明材料形成,且包含對置第一側及第二側; 一第一半透明線,其係位於該基板之一第一側或第二側上,且具有一螢光效應; 一第二半透明線,其係位於該基板之該第一側或第二側上且覆疊該第一半透明線之一部分,該第二半透明線具有與該第一半透明線之覆疊部分組合以形成具有增強可見度之一視覺上可感知之第三半透明線以增強該不透明線之可見度之一白色。
  6. 如請求項5之工具,其中該第二半透明線具有一磨砂白色。
  7. 如請求項5之工具,進一步包括位於該基板之該第一側或第二側上之一不透明線,且係由該第一半透明線至少部分地環繞以形成該不透明線與該第一半透明線之間之一透明空間。
  8. 如請求項7之工具,其中該不透明線係由該第一半透明線環繞以形成介於該不透明線與該第一半透明線之間之該不透明線周圍之一透明空間,且其中該第二半透明線係定位於該空間內且至少部分地覆疊該第一半透明線,以形成將比該第一半透明線亮且形成該不透明線周圍之一暈圈效應以增強該不透明線之可見度之該第三半透明線。
  9. 如請求項7之工具,其中該第二半透明線覆疊該不透明線,填充環繞該不透明線之空間,且至少部分地覆疊該第二半透明線,以在其中該第二半透明線覆疊該第一半透明線之位置處形成該第三半透明線,該第三半透明線對該第一半透明線及該第二半透明線具有增強之可見度。
  10. 一種透明模板及定位裝置,其用於對準待縫合、標記或切割之材料,該模板包括: 一基板,其具有互相對置之第一側及第二側,且係由允許透過該基板觀看之一材料形成; 一不透明標記,其係位於該基板之該第一側上; 一第一半透明標記,其係位於該基板之該第一側上而與該不透明標記呈隔開關係,以在該不透明標記與該第一半透明標記之間形成一空間;及 一第二半透明標記,其係位於該基板之該第一側上而至少部分地覆疊該第一半透明標記,以在其中該第二半透明標記至少部分地覆疊該第一半透明標記之位置處形成一第三半透明線,該第三半透明標記比該第一半透明標記及第二半透明標記亮,且形成該不透明標記周圍之一暈圈效應以增強該不透明標記之可見度。
  11. 如請求項10之模板,其中該第二半透明標記至少部分地覆疊該不透明標記,且填充該不透明標記與該第一半透明標記之間的空間。
  12. 如請求項11之模板,其中該不透明標記具有一寬度,且該第二半透明標記具有至少三倍於該不透明標記之寬度之一寬度。
  13. 如請求項10之模板,其中該不透明標記具有一形狀,且該第二半透明標記遵循該不透明標記之該形狀,使得該第三半透明標記亦遵循該不透明標記之該形狀。
  14. 如請求項10之模板,其中該第一半透明標記具有一黃色,且該第二半透明標記具有一磨砂白色。
  15. 一種裝置,其包括: 一基板,其具有第一對置側及第二對置側,且係由實現透過該基板觀看之一材料形成; 一複合線,其係位於該第一對置側及第二對置側之一者上,該複合線包含: 一第一半透明線,其具有一第一顏色;及 一第二半透明線,其至少部分地覆疊該第一半透明線以產生增強該複合線之可見度之一視覺上可感知的第三半透明線。
  16.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中該第二半透明線具有不同於該第一顏色之一第二顏色,且該第三半透明線具有在顏色上比該第一顏色及第二顏色暗之一顏色。
  17.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半透明線包括由螢光色素材料形成之一線。
  18.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半透明線具有一黃色,且該第二半透明線具有一磨砂白色。
  19. 一種透明模板及定位裝置,其用於對準待縫合、標記或切割之材料,該模板包括: 一基板,其具有互相對置之第一側及第二側,且係由允許透過該基板觀看之一材料形成; 一第一半透明標記,其係位於該基板之該第一側上;及 一第二半透明標記,其係位於該基板的該第一側上而至少部分地覆疊該第一半透明標記,以在其中該第二半透明標記至少部分地覆疊該第一半透明標記之位置處形成一第三半透明線,該第三半透明標記係比該第一半透明標記及第二半透明標記亮,以增強該第一半透明線、第二半透明線及第三半透明線之可見度。
  20. 如請求項19之模板,其中該第二半透明標記具有不同於該第一顏色之一第二顏色,且該第三半透明線具有在顏色上比該第一顏色及第二顏色暗之一顏色。
  21. 如請求項19之模板,其中該第一半透明標記包括由螢光色素材料形成之一標記。
  22. 如請求項19之模板,其中該第一半透明標記具有一黃色,且該第二半透明標記具有一磨砂白色。
TW106106521A 2017-02-24 2017-02-24 具有覆線而形成暈圈效應的透明模板及定位裝置 TW2018313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6521A TW201831333A (zh) 2017-02-24 2017-02-24 具有覆線而形成暈圈效應的透明模板及定位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6521A TW201831333A (zh) 2017-02-24 2017-02-24 具有覆線而形成暈圈效應的透明模板及定位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1333A true TW201831333A (zh) 2018-09-01

Family

ID=64426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6521A TW201831333A (zh) 2017-02-24 2017-02-24 具有覆線而形成暈圈效應的透明模板及定位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83133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10983C (en) Transparent measuring device with enhanced visibility lines
AU2014274565B2 (en) Transparent measuring device with enhanced viewing windows
US5819422A (en) Transparent measur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US6854189B2 (en) Measuring tool and method of making
US7251898B2 (en) Transparent measuring device with enhanced visibility lines
US7509745B2 (en) Non-slip measuring tool and method of making
US9809051B2 (en) Transparent template and positioning device with overlapping lines forming a halo effect
TW201831333A (zh) 具有覆線而形成暈圈效應的透明模板及定位裝置
EP0852542B1 (en) Improved transparent measur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EP3720661B1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marking, cutting, and sewing material
CA2489185C (en) A non-slip measuring tool and method of making
WO2004008065A1 (en) A non-slip measuring tool and method of making
JPS59102236A (ja) ライト・テ−ブ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