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822483A - 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2483A
TW201822483A TW105141084A TW105141084A TW201822483A TW 201822483 A TW201822483 A TW 201822483A TW 105141084 A TW105141084 A TW 105141084A TW 105141084 A TW105141084 A TW 105141084A TW 201822483 A TW201822483 A TW 2018224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antenna pair
antenna
pair
transmission 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1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5598B (zh
Inventor
劉一如
何彼深
Original Assignee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41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5598B/zh
Priority to CN201710019356.3A priority patent/CN108462516B/zh
Priority to US15/604,642 priority patent/US9998189B1/en
Publication of TW201822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2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5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55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種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及方法,此方法包括:偵測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多個天線對的各接收訊號強度指標;選取出接收訊號強度指標最高的一第一天線對;利用此第一天線對進行資料傳輸;偵測第一天線對的資料傳輸率;根據此資料傳輸率,決定是否調整為其他天線對執行資料傳輸。

Description

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無線網路適應系統及方法。
一般的多輸入多輸出天線系統(Generic-MIMO Antenna System)所具有的輸入端天線數量,會等同於輸出端的天線數量。然而,在輸入端天線數量與數出端天線數量相同的情況下,無法給予網路接取點(Network Accesses Point)更多額外的多樣性(Diversity)。此外,就現有技術而言,大多數選擇天線對(Antenna Pair)的方法僅根據接收訊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之數值,可能不夠精確,因為在上下行傳輸的過程中,雜訊與衰減未必然對稱地在發送端與接收端發生,而且非法站台(rogue station)的出現也不固定,僅透過RSSI的判斷機制有所不足。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及方法,適用於在無線區域網路的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根據接收訊號 強度指標及資料傳輸率的變化,在多輸入多輸出天線系統的多個天線對中,選擇其中之一的天線對來進行上行或下行傳輸。相較於傳統上僅根據接收訊號強度指標來選擇天線對的方式,本發明更考慮到可以依據即時反應通訊情況的資料傳輸率,來即時調整執行傳輸的天線對。本發明所提出的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在同時考慮接收訊號強度指標及資料傳輸率以選擇傳輸天線對的情況下,透過接收訊號強度指標的調整來解決非預期的雜訊或非法站台的影響,網路品質將可獲得提升。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無線網路適應裝置,適用於在一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天線系統的多個天線對(Antenna Pair)中,選擇其中之一天線對作為一傳輸天線對執行資料傳輸,包括:一偵測單元、一存儲單元及一處理單元。偵測單元連接至多個天線對,偵測多個天線對的各一接收訊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存儲單元連接至偵測單元,儲存偵測單元所偵測的多個天線對的各接收訊號強度指標。處理單元連接至偵測單元及存儲單元。處理單元根據存儲單元所存有的多個天線對的各接收訊號強度指標,選取出具有最高接收訊號強度指標的一第一天線對與具有最低接收訊號強度指標的一最末天線對,並選擇第一天線對或最末天線對作為傳輸天線對。處理單元更控制偵測單元偵測傳輸天線對的一資料傳輸率(Data Rate),根據資料傳輸率的變化,切換第一天線對或最末天線對作為傳輸 天線對。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傳輸天線對更進行一上行(Up-Link)資料傳輸及一下行(Down-Link)資料傳輸。當處理單元根據偵測單元的偵測結果,判斷一上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時,處理單元將目前執行上行資料傳輸的傳輸天線對由第一天線對改為最末天線對,或是將目前執行上行資料傳輸的傳輸天線對由最末天線對改為第一天線對。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當上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係上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一下行資料傳輸率達一第一門檻時,處理單元將目前執行上行資料傳輸的傳輸天線對由第一天線對改為最末天線對,或是將目前執行上行資料傳輸的傳輸天線對由最末天線對改為第一天線對。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其中當上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係上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一上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達一第二門檻時,處理單元將目前執行上行資料傳輸的傳輸天線對由第一天線對改為最末天線對,或是將目前執行上行資料傳輸率的傳輸天線對由最末天線對改為第一天線對。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傳輸天線對更進行一上行資料傳輸及一下行資料傳輸,當處理單元根據偵測單元的偵測結果,判斷一下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時,處理單元將目前執行下行資料傳輸的傳輸天線對由第一天線對改為最末天線對,或是將目前執行下行資料傳輸的傳輸天線對由最末天線對改為第一天線對。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其中當下行資料傳輸率出 現異常,係下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一上行資料傳輸率達一第一門檻時,處理單元將目前執行下行資料傳輸的傳輸天線對由第一天線對改為最末天線對,或是將目前執行下行資料傳輸的傳輸天線對由最末天線對改為第一天線對。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當下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係下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一下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達一第二門檻時,處理單元將目前執行下行資料傳輸的傳輸天線對由第一天線對改為最末天線對,或是將目前執行下行資料傳輸率的傳輸天線對由最末天線對改為第一天線對。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無線網路適應方法,適用於在一無線區域網路的一多輸入多輸出天線系統的多個天線對中,選擇其中之一天線對作為一傳輸天線對執行資料傳輸,包括:偵測多個天線對的各一接收訊號強度指標;根據多個天線對的各接收訊號強度指標,選取出具有最高接收訊號強度指標的一第一天線對以及具有最低接收訊號強度指標的一最末天線對;選擇第一天線對或最末天線對作為傳輸天線對進行一上行資料傳輸及一下行資料傳輸;偵測傳輸天線對的一上行資料傳輸率與一下行資料傳輸率;根據上行資料傳輸率與下行資料傳輸率,調整為其他天線對執行資料傳輸;其中,當上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時,改變目前執行上行傳輸的傳輸天線對,由第一天線對改為最末天線對,或由最末天線對改為第一天線對;其中,當下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時,改變目前執行下行傳輸的傳輸天線對,由第一天線對改為最末天線對,或由最末天線對改為第一天線 對。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當上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係上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一下行資料傳輸率達一第一門檻時或上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一上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達一第二門檻時,處理單元將目前執行上行資料傳輸的傳輸天線對由第一天線對改為最末天線對,或是將目前執行上行資料傳輸率的傳輸天線對由最末天線對改為第一天線對。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當下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係下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一上行資料傳輸率達一第一門檻時或下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一下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達一第二門檻時,處理單元將目前執行下行資料傳輸的傳輸天線對由第一天線對改為最末天線對,或是將目前執行下行資料傳輸率的傳輸天線對由最末天線對改為第一天線對。
100‧‧‧無線網路適應裝置
110‧‧‧多輸入多輸出天線系統
120‧‧‧偵測單元
130‧‧‧存儲單元
140‧‧‧處理單元
S210~S250‧‧‧無線網路適應方法的流程圖
第1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無線網路適應裝置的功能方塊圖。
第2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無線網路適應方法的流程圖。
第3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調整天線對的示意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 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為開放性的用語,即意指包含但不限於。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及/或』,係包括所述事物的任一或全部組合。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用詞,除有特別註明外,通常具有每個用詞使用在此領域中、在此揭露之內容中與特殊內容中的平常意義。某些用以描述本揭露之用詞將於下或在此說明書的別處討論,以提供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有關本揭露之描述上額外的引導。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網路適應裝置,適用於在一無線區域網路的一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天線系統中,根據一接收訊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及一資料傳輸率(Data Rate,DR),在多輸入多輸出天線系統中的多個天線對(Antenna Pair)中,選擇其中之一天線對執行資料傳輸。第1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無線網路適應裝置的功能方塊圖,第1圖的無線網路適應裝置100可以運作在一多輸入多輸出天線系統110上,無線網路適應裝 置100包括一偵測單元120、存儲單元130及處理單元140。偵測單元120可以是接收訊號強度指標的感測元件,如一無線收發單元,其連接至多輸入多輸出天線系統110中的多個天線對,偵測多個天線對的各接收訊號強度指標。存儲單元130可以是大型硬碟、記憶體或微型硬碟等,其連接至偵測單元120,儲存偵測單元120所偵測的多個天線對的各接收訊號強度指標。處理單元140,連接至偵測單元120及存儲單元130,其可以是一具有運算資料功能的處理器,在多輸入多輸出天線系統110中的多個天線對中,選擇其中之一天線對執行資料傳輸。
第2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時程與資料管理方法的流程圖。首先,偵測單元120偵測多個天線對的各接收訊號強度指標(步驟S210)。處理單元140根據存儲單元130所存有的多個天線對的各接收訊號強度指標,選取出接收訊號強度指標最高的一第一天線對(步驟S220),也就是選取具有RSSI峰值(Peak)的天線對作為第一天線對,接著,利用第一天線對進行資料傳輸(步驟S230)。處理單元140接著控制偵測單元120偵測第一天線對的資料傳輸率(步驟S240),處理單元140並根據資料傳輸率,決定是否調整為其他具有不同接收訊號強度指標的天線對執行資料傳輸(步驟S250)。
由於在步驟S210至步驟S240中,已選取出接收訊號強度指標最高的第一天線對,其中,利用第一天線對進行資料傳輸包括利用第一天線對進行一上行(Up-Link) 資料傳輸及一下行(Down-Link)資料傳輸,也就是本實施態樣會先將第一天線對設為一傳輸天線對,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而在步驟S250中,根據各個天線對的資料傳輸率,處理單元140決定是否調整為其他天線對執行資料傳輸。
第3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調整天線對的示意圖,箭頭表示資料傳輸率狀態,若使用第一天線對執行傳輸由實線箭頭表示,若使用最末天線對執行傳輸就由虛線箭頭表示,其中,最末天線對定義為接收訊號強度指標(RSSI)最低的天線對,也就是具有RSSI零值(Null)的天線對作為最末天線對。此外,箭頭朝上即表示上行傳輸的資料傳輸率,箭頭朝下即表示下行傳輸的資料傳輸率。值得說明的是本實施例如果以2 x 2的MIMO天線系統為例,在上行、下行的傳輸上會各以一對天線進行運作,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態樣中,可以是單獨一支天線,或者是,一組複數天線進行上行、下行的傳輸。
首先,第3圖的狀態轉換說明,可以從狀態A開始,但不以此為限,在狀態A下先選擇下行傳輸使用第一天線對,上行傳輸也使用第一天線對,也就是分別在上行與下行的傳輸鍊路上均選擇具有峰值RSSI的天線對進行傳輸。如果,上行資料傳輸率與下行資料傳輸率可以維持平衡狀態,或者是,上行資料傳輸率與上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可以維持平衡狀態,就維持目前的運作狀態,而平衡狀態指上下行的傳輸效率相當,或者是上行傳輸率相較先前過往的上行傳輸率紀錄維持相當,相當是指差異在一範圍內;值得說明的是, 為避免當上下行的資料傳輸率同時出現變化而難以判斷上下行傳輸狀態差異的改變,因此上行資料傳輸率除了與下行資料傳輸率進行比對之外,在其他實施方式也可以跟自身的歷史資料,也就是上行資料傳輸率歷史上行資料進行比對,以求發現自身傳輸狀態的改變。當處理單元140根據偵測單元120的偵測結果,發現出現上行傳輸率變小的情況,且判斷一上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一下行資料傳輸率的幅度達一第一門檻時,處理單元140調整執行上行傳輸的天線對改為最末天線對,換言之,處理單元140將負責上行傳輸的天線,轉換為RSSI最低的天線對來執行,也就是由狀態A轉換到狀態B進行運作。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當處理單元140判斷上行資料傳輸率低於第一天線對的一第一上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的幅度達一第二門檻時,處理單元140亦調整執行上行傳輸的天線對改為最末天線對,也就是由狀態A轉換到狀態B。其中,第一上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已預先儲存於存儲單元130中。調整的原因是,在以第一天線對,也就是具有峰值RSSI的天線對進行傳輸的前提下,如果傳輸率出現異常低落的現象,則可能是出現干擾源或非法站台在傳輸對象附近而影響其上傳的資料傳輸率,此時改以最末天線對進行傳輸,也就是具有零值RSSI的天線對對其進行傳輸,此時可以利用天線對在場型上的零值指向去抑制干擾源或非法站台,同時透過場形上零值附近仍有的旁波瓣對原本的傳輸對象進行訊號傳輸,如此不僅可以抑制雜訊,也能維持相當傳輸效率。
就上述的第一門檻,可讓使用者自由設定。舉例來說,第一門檻可以設定為上下行的資料傳輸率差距到達百分之二十以上。就上述的第二門檻,亦可讓使用者自由設定,舉例來說,第二門檻可以設定為當前的資料傳輸率低於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百分之十以上。
當處理單元140調整執行上行傳輸的天線對為最末天線對之後,如果,上行資料傳輸率與下行資料傳輸率可以回復先前的平衡狀態,或者是,上行資料傳輸率與上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可以回到先前的平衡狀態,那就維持目前的運作狀態B,也就是上行傳輸使用最末天線對,下行傳輸使用第一天線對;如果,處理單元140判斷出現下行資料傳輸率變小的情形,也就是當處理單元140判斷當前的下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上行資料傳輸率的幅度達第一門檻,此時如同前述的說明,判斷可能在下行鍊路出現干擾或非法站台,處理單元140便調整下行傳輸的天線對改為最末天線對,也就是由狀態B轉換到狀態C。或是,當處理單元140判斷下行資料傳輸率低於第一天線對的一第一下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的幅度達第二門檻,處理單元140調整執行下行傳輸的天線對改為最末天線對,也就是由狀態B轉換到狀態C,狀態C是上行、下行傳輸均使用最末天線對。其中,第一下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已預先儲存於存儲單元130中。
承上所述,如果上行資料傳輸率與下行資料傳輸率可以回復平衡狀態,或者是,上行資料傳輸率與上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可以回到平衡狀態,那就維持目前的運作 狀態C,也就是上行傳輸使用最末天線對,下行傳輸使用最末天線對。若當處理單元140調整執行下行傳輸的天線對為最末天線對之後,處理單元140判斷出現上行資料傳輸率下降,當處理單元140判斷上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下行資料傳輸率的幅度達第一門檻時,此時如同前述的說明,判斷可能在上行鍊路出現干擾或非法站台,處理單元140調整執行上行傳輸的天線對改為第一天線對,也就是由狀態C轉換到狀態D。或是,當處理單元140判斷上行資料傳輸率低於最末天線對的一最末上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的幅度達第二門檻,處理單元140調整執行上行傳輸的天線對改為第一天線對,也就是由狀態C轉換到狀態D。其中,最末上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已預先儲存於存儲單元130中。
承上所述,如果上行資料傳輸率與下行資料傳輸率可以回復平衡狀態,或者是,上行資料傳輸率與上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可以回到平衡狀態,那就維持目前的運作狀態D,也就是上行傳輸使用第一天線對,下行傳輸使用最末天線對。若當處理單元140調整執行上行傳輸的天線對為第一天線對後,發現下行資料傳輸率降低,且當處理單元140判斷下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上行資料傳輸率的幅度達第一門檻時,此時如同前述的說明,判斷可能在下行鍊路出現干擾或非法站台,處理單元140調整執行下行傳輸的天線對改為第一天線對,也就是由狀態D轉換回到狀態A。或是,當處理單元140判斷下行資料傳輸率低於最末天線對的一最末下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的幅度達第二門檻,處理單元 140調整執行下行傳輸的天線對改為第一天線對,也就是由狀態D轉換回到狀態A。其中,最末下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已預先儲存於存儲單元130中。
在其他實施例中,由於不同上下行的傳輸率狀況,第3圖的各狀態轉換也可以為順時針方向,例如從一開始狀態A出發,但不以此為限,當處理單元140根據偵測單元120的偵測結果,發現下行資料傳輸率下降,並判斷下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上行資料傳輸率的幅度達第一門檻,處理單元140即依前述說明,調整執行下行傳輸的天線對改為最末天線對,也就是由狀態A進入狀態D下操作。或是,當處理單元140判斷下行資料傳輸率低於第一天線對的第一下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的幅度達第二門檻,處理單元140調整執行下行傳輸的天線對改為最末天線對,也就是切換到狀態D下進行運作。
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更包括當處理單元140調整執行下行傳輸的天線對為最末天線對之後,發現有上行資料傳輸率減少的情形,即當處理單元140判斷上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下行資料傳輸率的幅度達第一門檻時,處理單元140調整執行上行傳輸的天線對改為最末天線對,也就是由狀態D切換到狀態C下運作。或是,當處理單元140判斷上行資料傳輸率低於第一天線對的第一上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的幅度達第二門檻,處理單元140調整執行上行傳輸的天線對改為最末天線對,也就是由狀態D切換到狀態C。
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當處理單元140調整 執行上行傳輸的天線對為最末天線對之後,發現下行資料傳輸率下降,即當處理單元140判斷下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上行資料傳輸率的幅度達第一門檻時,處理單元140調整執行下行傳輸的天線對改為第一天線對,也就是切換到狀態B下運作。或是,當處理單元140判斷下行資料傳輸率低於最末天線對的最末下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的幅度達第二門檻,處理單元140調整執行下行傳輸的天線對為第一天線對,也就是狀態B。
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當處理單元140調整執行下行傳輸的天線對為第一天線對之後,發現上行資料傳輸率減低,而當處理單元140判斷上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下行資料傳輸率的幅度達第一門檻時,處理單元140調整執行上行傳輸的天線對改為第一天線對,也就是回到狀態A下操作。或是,當處理單元140判斷上行資料傳輸率低於最末天線對的最末上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的幅度達第二門檻,處理單元140調整執行上行傳輸的天線對改為第一天線對,也就是回到狀態A。
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當一開始在狀態A時,上行傳輸及下行傳輸均使用第一天線對,也就是RSSI最高的天線對,然而,若處理單元140發現偵測單元120所偵測到的上行及下行資料傳輸率均下降,且下降的幅度達百分之十,處理單元140即將目前執行上行傳輸及下行傳輸的天線均調整為RSSI為次高的第二天線對,以第二天線對執行資料傳輸。若是較為極端的情況,倘若處理單元140發現 偵測單元120所偵測到的上行及下行資料傳輸率均下降,且下降的幅度達百分之五十以上,處理單元140即將目前執行上行傳輸及下行傳輸的天線均調整為RSSI為最低的最末天線對,以最末天線對執行資料傳輸。
偵測單元120偵測資料傳輸率的變化,可以使用週期性偵測的方式,例如每隔一預定時間偵測一次,至於預定時間的長短可由使用者依需要調整。在較輕度的干擾環境中,可以是基於特定條件發生即重新偵測,例如干擾一旦發生即重新偵測。此外,本案技術不限於建立在RSSI峰值跟RSSI零值兩種較極端的條件,也可以利用比RSSI峰值稍低的次峰值,或是比RSSI零值略高的微小RSSI值等較和緩的條件。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及方法,適用於在無線區域網路的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根據接收訊號強度指標及資料傳輸率,在多輸入多輸出天線系統的多個天線對中,選擇其中之一的天線對來進行上行或下行傳輸。相較於傳統上僅根據接收訊號強度指標來選擇天線對的方式,本發明更考慮到可以依據即時反應通訊情況的資料傳輸率,來即時調整執行傳輸的天線對。本發明所提出的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在同時考慮接收訊號強度指標及資料傳輸率以選擇傳輸天線對的情況下,網路品質將可獲得提升。
雖然本發明已以多種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 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0)

  1. 一種無線網路適應裝置,適用於在一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天線系統的多個天線對(Antenna Pair)中,選擇其中之一天線對作為一傳輸天線對執行資料傳輸,包括:一偵測單元,連接至該多個天線對,偵測該多個天線對的各一接收訊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一存儲單元,連接至該偵測單元,儲存該偵測單元所偵測的該多個天線對的各該接收訊號強度指標;以及一處理單元,連接至該偵測單元及該存儲單元,該處理單元根據該存儲單元所存有的該多個天線對的各該接收訊號強度指標,選取出具有最高該接收訊號強度指標的一第一天線對與具有最低該接收訊號強度指標的一最末天線對,並選擇該第一天線對或該最末天線對作為該傳輸天線對,該處理單元更控制該偵測單元偵測該傳輸天線對的一資料傳輸率(Data Rate),根據該資料傳輸率的變化,切換該第一天線對或該最末天線對作為該傳輸天線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其中,該傳輸天線對更進行一上行(Up-Link)資料傳輸及一下行(Down-Link)資料傳輸,當該處理單元根據該偵測單元的偵測結果,判斷一上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時,該處理單元將目前執行該上行資料傳輸的該傳輸天線對由該第一天線對改為該最末天線對,或是將目前執行該 上行資料傳輸的該傳輸天線對由該最末天線對改為該第一天線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其中當該上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係該上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一下行資料傳輸率達一第一門檻時,該處理單元將目前執行該上行資料傳輸的該傳輸天線對由該第一天線對改為該最末天線對,或是將目前執行該上行資料傳輸的該傳輸天線對由該最末天線對改為該第一天線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其中當該上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係該上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一上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達一第二門檻時,該處理單元將目前執行該上行資料傳輸的該傳輸天線對由該第一天線對改為該最末天線對,或是將目前執行該上行資料傳輸率的該傳輸天線對由該最末天線對改為該第一天線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其中,該傳輸天線對更進行一上行資料傳輸及一下行資料傳輸,當該處理單元根據該偵測單元的偵測結果,判斷一下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時,該處理單元將目前執行該下行資料傳輸的該傳輸天線對由該第一天線對改為該最末天線對,或是將目前執行該下行資料傳輸的該傳輸天線對由該最末天線對改為該第一天線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其中當該下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係該下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一上行資料傳輸率達一第一門檻時,該處理單元將目前執行該下行資料傳輸的該傳輸天線對由該第一天線對改為該最末天線對,或是將目前執行該下行資料傳輸的該傳輸天線對由該最末天線對改為該第一天線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其中當該下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係該下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一下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達一第二門檻時,該處理單元將目前執行該下行資料傳輸的該傳輸天線對由該第一天線對改為該最末天線對,或是將目前執行該下行資料傳輸率的該傳輸天線對由該最末天線對改為該第一天線對。
  8. 一種無線網路適應方法,適用於在一無線區域網路的一多輸入多輸出天線系統的多個天線對中,選擇其中之一天線對作為一傳輸天線對執行資料傳輸,包括:偵測該多個天線對的各一接收訊號強度指標;根據該多個天線對的各該接收訊號強度指標,選取出具有最高該接收訊號強度指標的一第一天線對以及具有最低該接收訊號強度指標的一最末天線對;選擇該第一天線對或該最末天線對作為該傳輸天線對進行一上行資料傳輸及一下行資料傳輸;偵測該傳輸天線對的一上行資料傳輸率與一下行資料 傳輸率;以及根據該上行資料傳輸率與該下行資料傳輸率,調整為其他天線對執行資料傳輸;其中,當該上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時,改變目前執行該上行傳輸的該傳輸天線對,由該第一天線對改為該最末天線對,或由該最末天線對改為該第一天線對;其中,當該下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時,改變目前執行該下行傳輸的該傳輸天線對,由該第一天線對改為該最末天線對,或由該最末天線對改為該第一天線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無線網路適應方法,其中當該上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係該上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一下行資料傳輸率達一第一門檻時或該上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一上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達一第二門檻時,該處理單元將目前執行該上行資料傳輸的該傳輸天線對由該第一天線對改為該最末天線對,或是將目前執行該上行資料傳輸率的該傳輸天線對由該最末天線對改為該第一天線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無線網路適應方法,其中當該下行資料傳輸率出現異常,係該下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一上行資料傳輸率達一第一門檻時或該下行資料傳輸率低於一下行資料傳輸率歷史資料達一第二門檻時,該處理單元將目前執行該下行資料傳輸的該傳輸天線對由該第一天線對改為該最末天線對,或是將目前執行該 下行資料傳輸率的該傳輸天線對由該最末天線對改為該第一天線對。
TW105141084A 2016-12-12 2016-12-12 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及方法 TWI6955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1084A TWI695598B (zh) 2016-12-12 2016-12-12 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及方法
CN201710019356.3A CN108462516B (zh) 2016-12-12 2017-01-11 无线网络适应装置及方法
US15/604,642 US9998189B1 (en) 2016-12-12 2017-05-24 Adaptive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1084A TWI695598B (zh) 2016-12-12 2016-12-12 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2483A true TW201822483A (zh) 2018-06-16
TWI695598B TWI695598B (zh) 2020-06-01

Family

ID=62485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1084A TWI695598B (zh) 2016-12-12 2016-12-12 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98189B1 (zh)
CN (1) CN108462516B (zh)
TW (1) TWI69559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3658B (zh) * 2019-07-04 2023-06-01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場型控制系統、天線場型控制方法以及無線接入點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59503B2 (en) * 2001-04-07 2005-02-2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in a transceiver for controlling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channel
US7050490B2 (en) * 2001-10-09 2006-05-23 Acc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Blind adaptive filtering method for receiver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594881B2 (ja) * 2006-03-02 2010-12-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多入力多出力通信装置
JP5073517B2 (ja) * 2008-01-29 2012-11-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Mimo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無線通信装置
GB2467770B (en) * 2009-02-13 2011-08-17 Socowave Technologies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tenna array control
TWI393047B (zh) * 2009-06-30 2013-04-11 Accton Technology Corp 一種智慧型顯示裝置
US8401466B2 (en) * 2010-02-04 2013-03-19 Raytheon Bbn Technologies Corp. Scalable high speed MIMO-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19080B2 (en) * 2012-05-21 2017-1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ntenna switching based on uplink metrics
KR102171178B1 (ko) * 2013-12-11 2020-10-2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다수의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TWI565140B (zh) * 2014-04-02 2017-01-01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適應性多重天線選擇方法
US9356672B2 (en) * 2014-08-01 2016-05-31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antenna diversity in a multi-antenna system
JP6499665B2 (ja) * 2014-08-18 2019-04-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Mimoトレーニング方法及び無線装置
CN106162832A (zh) * 2015-03-26 2016-11-23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基站及天线选择方法
CN106211312B (zh) * 2015-04-30 2020-06-26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3658B (zh) * 2019-07-04 2023-06-01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場型控制系統、天線場型控制方法以及無線接入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98189B1 (en) 2018-06-12
CN108462516A (zh) 2018-08-28
CN108462516B (zh) 2021-02-19
US20180167119A1 (en) 2018-06-14
TWI695598B (zh) 2020-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58392B2 (ja) 上りリンク・ランクアダプテーションのための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EP2944032B1 (en) Adaptive use of receiver diversity
KR20120041200A (ko) 인지 무선통신, 인지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의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무선통신 디바이스
JP2006019806A (ja) 異常検出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
CN108496396A (zh) 无线设备、网络节点及由无线设备和网络节点执行的用于彼此通信的方法
WO2016132173A1 (en) Mimo rank reduction to improve downlink throughput
CN110637421A (zh) 用于波束故障恢复的到备用波束的ue波束切换
JP5567673B2 (ja) 信号伝送方法及びユーザ端末
US977437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nk adaptation
TW201822483A (zh) 無線網路適應裝置及方法
US8923198B2 (en) User terminal for MIMO
KR101153852B1 (ko) 하나의 리소스로 멀티캐스트 통신과 유니캐스트 통신을 모두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250056295A1 (en) Beam management method, user device, base station,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product
US20230370177A1 (e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991174B (zh) 优化信道矩阵的秩的方法、无线基站和移动台
US20240214035A1 (en) Determination of uplink mimo transmission state for a ue
WO2023274489A1 (en) Ap-based action triggering in a distributed massive mimo system
EP4402950A1 (en) Wireless device overheating protection and excessive energy consumption prevention/mitigation
JP4777401B2 (ja)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207210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power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