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821106A - 溴結構域及額外末端蛋白質抑制劑組合治療 - Google Patents

溴結構域及額外末端蛋白質抑制劑組合治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1106A
TW201821106A TW106137075A TW106137075A TW201821106A TW 201821106 A TW201821106 A TW 201821106A TW 106137075 A TW106137075 A TW 106137075A TW 106137075 A TW106137075 A TW 106137075A TW 201821106 A TW201821106 A TW 2018211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se
compound
subjects
subject
tum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7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羅伯特 曹
傑佛瑞艾倫 史塔福德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塞爾基因定量細胞研究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塞爾基因定量細胞研究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塞爾基因定量細胞研究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1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110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47Quinolines; Isoquinolines
    • A61K31/472Non-condensed isoquinolines, e.g. papaver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3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four-membered rings, e.g. tax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atoms, e.g. piperazine or tetraz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04Peptides having up to 20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5Depsipept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300/00Mixtures or combination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herein at least one active ingredient is fully defined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揭示案總體上係關於治療腫瘤疾病或癌症的成分及方法,所述腫瘤疾病或癌症可如神經膠質母細胞瘤及非何傑金氏淋巴瘤或其他癌症,其中對象患有晚期實體腫瘤,所述成分及方法包含溴結構域及額外末端蛋白質(BET)抑制劑及至少一種化學治療劑的組合物,或投與溴結構域及額外末端蛋白質(BET)抑制劑及至少一種化學治療劑的組合物,該至少一種化學治療劑不直接抑制BET。該BET抑制劑/化學治療劑的組合,或組合療法可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與單獨投與該BET抑制劑或該化學治療劑之任一者相比,增加該癌症治療之有效性。

Description

溴結構域及額外末端蛋白質抑制劑組合治療
本文所述之實施例提供用於治療癌症及腫瘤疾病之成分、調配物及方法;其中此等治療包括組合療法,所述組合療法包含投與溴結構域及額外末端(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BET)蛋白質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諸如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或紫杉醇(paclitaxel)。
仍然需要用於治療患有癌症之對象的成分、調配物及方法,所述癌症可如,舉例而言,基底細胞癌、復發或頑固型非何傑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 NHL)、多形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退行性星細胞瘤或其他晚期實體腫瘤。
舉例而言,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在全世界為常見癌症,並且其發病率不斷增加。僅在美國,每年超過三百五十萬新患者被確診患有非黑素瘤皮膚癌。大多數BCC可藉由局部療法、手術、放射療法或其組合來治癒。然而,晚期BCC經常導致與身體及心理後遺症相關聯之顯著外形損傷及發病,因為BCC通常在日光照射區域諸如面部發生。此外,較小比例之此等癌症為轉移性的並且不適合於典型療法。幾乎所有BCC與異常刺蝟蛋白(hedgehog; Hh)傳訊相關聯,該傳訊刺激不受調控之細胞生長,並且多種治療性Hh抑制劑證明可用於治療BCC。遺憾的是,約20%之BCC通常經由Hh途徑再活化而顯現對於當前Hh抑制劑之抗性,該Hh途徑再活化係由突變導致的,該等突變干擾藥物結合袋,增加Hh傳訊活性,或經由同時發生的抑制基因複製數變化來起作用之任一者。患者將受益於良好耐受之藥劑之開發,該等藥劑例如藉由靶向相關傳訊途徑下游之蛋白質來克服此等抗性途徑。
本發明之態樣及實施例提供用於治療患有癌症及腫瘤疾病之對象的方法及醫藥成分;諸如患有晚期實體腫瘤、復發或頑 固型非何傑金氏淋巴瘤、多形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退行性星形細胞瘤、基底細胞癌或其他癌症之對象。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治療癌症及腫瘤疾病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對象投與在治療上有效量之至少一種BET抑制劑及在治療上有效量之至少一種化學治療劑。化學治療劑可為烷化劑,諸如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或有絲分裂抑制劑,諸如紫杉醇或紫杉醇蛋白質結合粒子。示範性BET抑制劑係4-[2-(環丙基甲氧基)-5-甲基磺醯基苯基]-2-甲基異喹啉-1-酮(4-[2-(cyclopropylmethoxy)-5-methylsulfonylphenyl]-2-methylisoquinolin-1-one)。根據該方法,可同時或依序投與BET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
在至少一實施例中,組合療法之BET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可在單一醫藥成分中投與。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成分,該成分包含在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中配製的醫藥上有效量之BET抑制劑及替莫唑胺。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成分,該成分包含在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中配製的醫藥上有效量之BET抑制劑及蛋白質結合紫杉醇。在一實施例中,組合療法之BET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可作為同時或依序投與之單獨醫藥成分存在。在另一實施例中,BET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係獨立醫藥成分,該等成分在投與之前混合(亦即,在用於注射或輸注之醫藥上可接受之溶液中混合)。在仍然另一實施例中,BET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被設置為單獨醫藥成分,該等成分被封裝在一起以利於投與(例如,含有口服調配物之泡鼓包裝,或包含口服劑型及可注射劑型之封裝)。
在至少一實施例中,與單獨投與BET抑制劑或化學治療劑之任一者相比,投與BET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導致協同抑制細胞增殖或增加細胞死亡(例如,腫瘤細胞死亡)。化學治療劑可為抗增殖或促凋亡化合物,並且可選擇該化學治療劑以便在與BET抑制劑共同投與時展示協同抗增殖或促凋亡效應。使用BET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來組合治療可產生協同抗癌效應或可克服所顯現之抗性。協同效應或克服所顯現之抗性可允許較低劑量,從而在大規模患者群體中顯著降低治療成本。
應瞭解本發明不限於本文描述之特定方法、計畫(protocol)及試劑等,因為此等方法、計畫及試劑可變化。本文使用之術語僅用於描述特定實施例之目的,並且不意欲限制本發明之範圍,本發明之範圍僅由申請專利範圍來規定。
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規定,否則如本文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之單數形式「一(a/an)」及「該(the)」包括複數個參考物。除非例如由「任一」來限定,否則術語「或」係包含性的。除了在操作實例中以外,或當另外指示時,表達本文使用之成分或反應條件之數量的所有數字應理解為在一切情況下藉由術語「約」來限定。在結合百分比使用時,術語「約」可意謂±1%。除非另外定義,否則本文所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皆與本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中之一般技藝人士通常所理解具有相同含義。
所識別的所有專利及其他出版物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以便描述並揭露例如在此等出版物中描述的可與本發明結合使用之方法,但是不提供與在本文中提供之術語定義不一致的術語定義。此等出版物僅因其揭露內容在本申請案之申請日期之前而加以提供。在此方面,無論如何不應理解為承認本發明人由於先前發明或任何其他原因而無權使本揭示案享有優先權。關於日期之所有陳述或關於此等文件之內容的表述基於可為申請人獲得之資訊並且不等同於承認此等文件之日期或內容之正確性。
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使用包含投與溴結構域及額外末端(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BET)蛋白質之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之組合療法來治療癌症的方法。舉例而言,BET抑制劑可為溴結構域抑制劑,諸如4-[2-(環丙基甲氧基)-5-甲基磺醯基苯基]-2-甲基異喹啉-1-酮(化合物A);並且化學治療劑可為替莫唑胺(4-甲基-5-側氧基-2,3,4,6,8-五氮雜雙環[4.3.0]九-2,7,9-三烯-9-羧醯胺)、蛋白質結合紫杉醇(例如,Abraxane®)或羅米地辛(1S,4S,7Z,10S,16E,21R)-7-亞乙基-4,21-二異丙基-2-氧雜-12,13-二硫-5,8,20,23-四氮雜雙環[8.7.6]二十三-16-烯-3,6,9,19,22-戊酮)。因此,示例性實施例提供包含化合物A及替莫唑胺之組合療法。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包含化合物A及蛋白質結合紫杉醇之組合療法。並且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包含化合物A及羅米地辛之組合療法。如在本文中更詳細地描述,化合物A係表觀遺傳BET蛋白質之有效及可逆性抑制劑。意外地,包含投與BET抑制劑(例如,化合物A)及化學治療劑(例如,替莫唑胺、蛋白質結合紫杉醇或羅米地辛)之組合療法展示協同治療結果。
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患有癌症,尤其晚期實體腫瘤或復發/頑固型NHL之對象之治療,包含投與包含BET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諸如烷化劑(替莫唑胺)或有絲分裂抑制劑(諸如蛋白質結合紫杉醇)之醫藥調配物。舉例而言,BET抑制劑可為溴結構域抑制劑諸如化合物A。特定實例涉及評估化合物A在人類對象中之安全性、耐受性、藥代動力學及初步功效。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方法及成分,諸如在治療癌症,諸如晚期實體腫瘤或復發/頑固型NHL,例如DLBCL或iNHL中提供治療益處之醫藥調配物。與實體腫瘤相關聯之癌症的額外實例包括:纖維肉瘤、黏液肉瘤、脂肪肉瘤、軟骨肉瘤、骨原性肉瘤、脊索瘤、血管肉瘤、內皮肉瘤、淋巴管肉瘤(lymphangiosarcoma)、淋巴管內皮肉瘤(lymphangioendotheliosarcoma)、滑膜瘤、間皮瘤、尤因氏瘤(Ewing’s tumor)、平滑肌肉瘤、橫紋肌肉瘤、結腸癌、結直腸癌、腎癌、胰癌、骨骼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食管癌、胃癌、口腔癌、鼻腔癌、咽喉癌、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腺癌、汗腺瘤、皮脂腺癌、乳頭狀癌、乳頭狀腺癌、囊腺癌、髓質癌、支氣管癌、腎細胞癌、肝癌、膽管癌、絨毛膜癌、精原細胞瘤、胚胎癌、威爾姆氏瘤(Wilms’ tumor)、宮頸癌、子宮癌、睾丸癌、小細胞肺癌、膀胱癌、肺癌、上皮癌、神經膠質瘤、多形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神經管胚細胞瘤、顱咽管瘤、室管膜瘤、松果體瘤、血管母細胞瘤、聽神經瘤、寡樹突神經膠細胞瘤、腦膜瘤、皮膚癌、黑素瘤、神經母細胞瘤及視網膜母細胞瘤。
如本文使用之術語「對象(subject)」或「患者(patient)」係指與癌症之診斷、預後或治療相關的任何對象(尤其是哺乳動物對象),所述癌症可以如,實體腫瘤或復發/頑固型NHL(例如,彌散性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或無痛NHL(indolent NHL; iNHL))。術語「對象(subject)」或「患者(patient)」可包括如上下文指示之任何人類或非人類動物。
如本文使用,術語「治療(treat、treatment、treatment of)」、「減輕(palliating)」、「改善(ameliorating)」(例如,在片語「治療患有晚期實體腫瘤或復發/頑固型NHL之患者」中)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並且通常係指治療益處或預防益處,例如,減少疾病之可能性、減少疾病之發生或減少疾病之嚴重性。舉例而言,治療可係指一種療法在投與對象時能夠預防進一步腫瘤生長或惡性腫瘤,或治癒或至少部分地減輕病症、症狀或病因。治療亦係指緩解或減少至少一種臨床症狀或抑制或延遲病狀之進展或預防或延遲疾病或病情之發作。因此,術語「治療」(或語法上等效術語)係指預防性及治療性治療方案。此等術語係指用於獲得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之有益或所要結果之手段:治療益處或預防益處。治療益處意謂根除或改善所治療之下伏病症。又,如下達成治療益處:根除或改善一或多種與下伏病症相關之生理症狀,使得在患者中觀察到改良,但患者可能仍受該下伏病症折磨。對於預防益處,可向處於產生特定疾病之風險中的患者,或向報告疾病之一或多種生理症狀,即使可能尚未確診此疾病的患者投與成分。
因此,如本文使用之「治療劑(therapeutic agent)」係指投與對象以產生所需、通常有利作用的任何治療活性物質。術語治療劑包括例如通常被稱為小分子藥物之傳統低分子量治療劑;及生物產品,包括但不限於抗體或其功能活性部分、肽、脂質、蛋白質藥物、蛋白質偶聯物藥物、融合蛋白質、酶、核酸、核酶、遺傳物質、病毒、細菌、真核細胞及疫苗。治療劑亦可為前藥。治療劑亦可為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劑可為藉由一定能量形式諸如光或超聲能量來活化之藥劑,或藉由可全身或局部投與之其他循環分子來活化。另外,治療劑可醫藥上配製。
提及「藥劑(pharmaceutical agent)」、「治療劑(therapeutic agent)」、「醫藥上活性(pharmaceutically active)」、「醫藥上(pharmaceutical)」、「藥物(drug)」、「藥品(medicament)」、「活性劑(active agent)」、「活性藥物(active drug)」、「活性醫藥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等在一般意義上係指適用於醫學及科學領域之物質,包括例如藥物、生物產品、診斷劑(例如,染料或對比劑)或用於治療、診斷或預防(例如,疫苗)或研究目的之其他物質。示例性藥劑包括小分子、化學治療劑、對比劑、麻醉藥、干擾RNA、基因載體、生物產品、免疫原、抗原、干擾素、多株抗體製劑、單株抗體、胰島素或任何此等藥劑之組合。如提及,醫藥成分或醫藥調配物可包含一或多種活性治療劑,或活性及診斷劑等之組合,該組合通常進一步包含合適賦形劑。
「非活性(inactive)」物質係指在此項技術領域中熟知之載劑、賦形劑、稀釋劑等,但是此等物質可在混合注射劑中具有有利功能,例如像界面活性劑、無機或有機鹽、穩定劑、稀釋劑、增溶劑、還原劑、抗氧化劑、螯合劑、防腐劑、佐劑、等滲或緩衝劑,或通常用於醫藥成分中之任何賦形劑(亦即,「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等。此等活性或非活性物質亦可包括具有立即、延遲、控制或持續釋放特徵之物質。
「醫藥調配物(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調配物(formulation)」或「醫藥成分(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係指一種藥物產品,該藥物產品包括至少一種活性劑並且可進一步包括至少一種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載劑、緩衝劑、穩定劑或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之其他材料。舉例而言,典型可注射醫藥調配物包括非經腸可接受水溶液,該水溶液係無熱原的並且具有合適pH、等滲性及穩定性。醫藥成分可在各種物種中,諸如例如在人類患者或對象中具有診斷、治療或研究效用。在至少一實施例中,醫藥成分包含BET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諸如替莫唑胺、蛋白質結合紫杉醇或羅米地辛(romidepsin)。舉例而言,BET抑制劑可為4-[2-(環丙基甲氧基)-5-甲基磺醯基苯基]-2-甲基異喹啉-1-酮(化合物A)。本文所述的藥劑及成分可藉由任何習知方式使用如在公認文獻中描述之一或多種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來配製。參見例如Remington - Science & Practice of Pharmacy, 22nd edition (Lloyd編, Pharmaceutical Press, London, UK, 2012)。此等調配物含有較佳呈純化形式的在治療上有效量之本文所述之活性劑,以及合適量之載劑以便提供適當投與對象之形式。
「前藥(prodrug)」意欲指示可在生理條件下或藉由溶劑分解來轉化成本文所述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化合物。因此,術語「前藥」係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前驅物。前藥可在向對象投與時為非活性的,但可於活體內(例如)藉由水解轉化成活性化合物。前藥化合物通常在哺乳動物生物體中提供溶解性、組織相容性或延遲釋放之優勢。術語「前藥」亦意欲包括任何共價鍵結之載劑,當向哺乳動物對象投與該前藥時,該等載劑活體內釋放活性化合物。活性化合物之前藥可藉由修飾存在於活性化合物中之官能基來製備,以使得該等修飾以常規操作或於活體內之任一者分解成母活性化合物。前藥包括其中羥基、胺基或巰基與當向哺乳動物對象投與活性化合物之前藥時分解以形成游離羥基、游離胺基或游離巰基之任何基團鍵結的化合物。前藥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活性化合物中之醇或胺官能基之乙酸酯、甲酸酯及苯甲酸酯衍生物。參見例如DESIGN OF PRODRUGS, 第7-9、21-24頁 (Bundgaard編, Elsevier, Amsterdam, 1985)。舉例而言,替莫唑胺係烷化劑達卡巴嗪之咪唑并四嗪衍生物前藥。
醫藥調配物可包括在治療上有效量之至少一種活性劑。此等有效量可藉由一般技藝人士部分地基於所投與劑型之作用,或在使用一種以上藥劑時藥劑與一或多種額外活性劑之組合作用來容易地判定。活性劑之在治療上有效量亦可根據以下因素來變化,該等因素諸如個體之疾病狀態、年齡、性別及體重,及藥劑(及一或多種額外活性劑)在個體中引起所需反應的能力,例如,改善至少一個狀態參數。舉例而言,在治療上有效量之劑型可抑制在此項技術領域中已知或本文描述之特定病症(減輕該特定病症之嚴重性或消除該特定病症之發生)、預防該特定病症,或減輕該特定病症之任何一種症狀。在治療上有效量亦為治療有益作用超過活性劑或劑型之任何毒性或有害作用之量。
因此,活性劑可作為單一療法,或在組合劑型中作為與另一種活性劑之組合療法,或作為額外治療,例如,作為用於相同、相關聯或額外病症之另一種治療來投與對象。舉例而言,BET抑制劑可在相同調配物中,或在同時或依序投與之不同調配物中與化學治療劑,諸如替莫唑胺或蛋白質結合紫杉醇組合。另外,組合療法可包括向對象(例如,人類患者)投與一或多種藥劑(例如,抗生素、抗凝劑、抗高血壓藥或消炎藥),該等藥劑向對象提供治療益處。在另一實例中,組合療法可包括向對象投與BET抑制劑、替莫唑胺或包含BET抑制劑及替莫唑胺之組合,以及向患有癌症諸如晚期實體腫瘤或復發/頑固型NHL之對象提供治療益處之一或多種額外藥劑。同樣地,在另一實例中,組合療法可包括向對象投與BET抑制劑、蛋白質結合紫杉醇或包含BET抑制劑及紫杉醇之組合,以及向患有癌症之對象提供治療益處之一或多種額外藥劑。同樣地,在另一實例中,組合療法可包括向對象投與BET抑制劑、羅米地辛或包含BET抑制劑及羅米地辛之組合,以及向患有癌症之對象提供治療益處之一或多種額外藥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活性劑及一或多種額外活性藥劑在單一劑型中,例如,在包含BET抑制劑及替莫唑胺、紫杉醇或羅米地辛之醫藥成分中投與。在其他實施例中,首先投與活性劑並且其次投與額外活性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額外活性藥劑同時投與,但是使用不同藥物輸送裝置或輸送模式,例如,提供包含投與BET抑制劑及替莫唑胺,或包含BET抑制劑及紫杉醇,或包含BET抑制劑及羅米地辛之組合療法。在至少一實施例中,BET抑制劑係4-[2-(環丙基甲氧基)-5-甲基磺醯基苯基]-2-甲基異喹啉-1-酮(化合物A)。
投與BET抑制劑,或以本文所述之組合療法形式來投與BET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可替代或增強先前或當前投與療法。舉例而言,在用一種醫藥調配物治療後,額外活性劑之投與可停止或減少,例如,在較低濃度下或以投與之間之更長間隔來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保持先前療法之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保持先前療法直到活性劑之水準達到足以提供治療作用之水準為止。因此,兩種療法可組合、依序或同時投與。
在至少一實施例中,與單獨包含BET抑制劑或化學治療劑之任一者之療法投與比較,包含投與BET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之組合療法具有累加效應。在其他實施例中,與單獨包含BET抑制劑或化學治療劑之任一者之療法投與比較,在組合療法中投與BET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具有協同作用。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單獨包含BET抑制劑或化學治療劑之任一者之療法投與或單獨投與一或多種其他藥劑比較,包含投與BET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之組合療法減少副作用。舉例而言,包含投與化合物A及替莫唑胺、紫杉醇或羅米地辛之組合療法導致協同治療結果。
治療益處不一定為特定癌症(例如,晚期實體腫瘤或復發/頑固型NHL)之治癒,而是實情為涵括以下結果,該結果最典型地包括減輕病情;增加存活;消除腫瘤;減少與癌症相關聯之症狀;預防或減輕由於癌症之發生所導致的繼發疾病、病症或病狀;或預防轉移。晚期實體腫瘤包括不可切除的實體腫瘤。復發或頑固型NHL包括DLBCL及iNHL。
在本文所述之至少一實施例中,所治療對象之疾病狀態(例如,晚期實體腫瘤或復發/頑固型NHL)與對象之表觀遺傳學或表觀遺傳狀態相關聯。表觀遺傳學通常係指細胞及生理表型性狀變化,其中外部或環境因素影響遺傳表現,而不是影響DNA序列本身之變化。換言之,不同於基於DNA序列(基因型)之變化的遺傳學,表觀遺傳學之基因表現或細胞表型之變化具有其他原因。舉例而言,核小體組蛋白蛋白質之DNA甲基化及翻譯後修飾改變染色質組織及基因表現而不改變下伏DNA序列。因此,表觀遺傳修飾可影響是否表現特定基因、何時表現特定基因或在何處表現特定基因,從而允許細胞可逆地及選擇性地調控差異性基因表現。Chaidos等人, 6 Ther. Adv. Hematol. 128 (2015)。表觀遺傳修飾係由各種酶家族寫入、擦除並讀取之動態及可逆過程:「寫入蛋白(writers)」共價連接乙醯基或甲基;「擦除蛋白(erasers)」移除此等基團;並且「讀取蛋白(readers)」識別並結合至此等基團。Arrowsmith等人, 11 Nature Rev. Drug Discov. 384 (2012)。癌症之啟始及進展越來越多地與此等修飾之誤讀取、誤寫入或誤擦除有聯繫。Chi等人, 10 Nature Rev. Cancer 457 (2010)。
溴結構域及額外末端(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BET)蛋白質係一組表觀遺傳「讀取蛋白(readers)」,該等讀取蛋白在表觀遺傳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並且事實上可控制參與細胞生長及瘤形成之基因之表現。Wyce, 4 Oncotarget 2419 (2013a)。核小體組蛋白N末端尾部之翻譯後乙醯化代表開放結構染色質及活性基因轉錄的基本表觀遺傳標記。BET蛋白質家族之成員以高度同源、串列溴結構域(BD-1及BD-2)為特徵,該等溴結構域識別並結合此等乙醯化離胺酸組蛋白尾部。BET蛋白質隨後充當支架,該等支架募集轉錄因子及染色質組成體,該等轉錄因子及染色質組成體為轉錄所需要。舉例而言,經由高度保守天冬醯胺及酪胺酸殘基與乙醯化離胺酸之間的一組氫鍵相互作用,BET溴結構域將染色質連結至含有CDK9之複合物P-TEFb,該複合物P-TEFb將RNA聚合酶II之較大亞單位磷酸化並且促進停頓釋放及轉錄延伸。Chaidos等人, 2015。
BET家族包括四個成員:BRD2、BRD3、BRD4及BRDT。Dawson等人, New Engl. J. Med. 367 (2012);Jenuwein & Allis, 293 Science 1074 (2001)。BRDT唯一地在生殖細胞中發現,但是BRD2、BRD3及BRD4在生殖細胞及體細胞中普遍存在。Chaidos等人, 2015。BRD4(含有溴結構域之蛋白質-4)充當轉錄共調控因子,該轉錄共調控因子結合至組蛋白H3及H4之尾部上的ε-N-離胺酸乙醯化袋;其中該轉錄共調節因子可經由將額外蛋白質募集至其染色質結合位點來調節基因表現,從而影響染色質結構及功能。Jacobson等人, 288 Science 1422 (2000)。另外,BRD4優先在高度乙醯化的超級增強子啟動子區域處結合並且藉由募集共活化子或共表達子複合物來調控目標基因之轉錄。Jung等人, 12 J. Neuroinflammation 1 (2015); Junwei & Vakoc, 54 Molec. Cell 728 (2014); Jenuwein & Allis, 2001。
另外,在多種腫瘤疾病中觀察到BET蛋白質反常。舉例而言,罕見侵襲性上皮腫瘤(睾丸核蛋白(nuclear protein in testis; NUT))藉由NUT蛋白質與BRD3或BRD4之融合來驅動;並且BET抑制劑在此腫瘤中展示臨床前活性。Filippakopoulos & Knapp, 2010; French, 203 Cancer Genet. & Cytogen. 16(2010)。BRD4反常亦在白血病、肝細胞癌及乳腺癌中發生。Zuber等人, 478 Nature 524 (2011); Li等人, 7 Oncotarg. 2462 (2015)。此外,在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細胞中表明BRD2及BRD4之過度表現,並且在多形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異種移植物中,藉由I-BET-151(GSK1210151A)來進行的BET抑制展示與替莫唑胺類似的活性。Pastori等人, 9 Epigen. 611 (2014)。另外,BET抑制作用抑制致癌轉錄因子FOSL1及其在肺腺癌細胞株中之目標。Lockwood等人, 109 PNAS 19408 (2012)。
亦證明BRD4控制參與細胞生長及瘤形成之基因之表現,該等基因諸如MYCFOSL1GLI1 。Shi等人, 25 Cancer Cell 210 (2014); Filippakopoulos & Knapp, 13 Nat. Rev. 337 (2014)。在超級增強子位點處結合的含有BRD之複合物經常定位至關鍵轉錄因子之啟動子區域,該等轉錄因子諸如致癌基因c-MYC,在幾乎70%之所有癌症中活化。Nilsson & Cleveland 22 Oncogene 9007 (2003); Whyte等人, 153 Cell 307 (2013); Lovén等人 153 Cell 320 (2013)。BET抑制劑干擾此等複合物、負調控MYC並且在MYC驅動之血液腫瘤及實體腫瘤之人類腫瘤異種移植物中展示活性。Mertz等人, 108 PNAS 16669 (2011); Puissant等人, 3 Canc. Discov. 308 (2013); Shimamura等人, 19 Clin. Canc. Res. 6183 (2013); Wyce等人, 8 PLoS One e72967 (2013b); Bandopadhayay等人, 20 Clin. Cancer Res. 912 (2014); Hu等人 16 Int. J. Mol. Sci. 1928 (2015); Li等人, 2015; Mazur等人, 21 Nat. Med. 116 (2015)。此外,在頑固型/抗性淋巴瘤及白血病之BET抑制劑臨床試驗中,觀察到活性。Dombret等人, ASH 2014, Abstract 117。因此,BRD4可在許多基因之轉錄中起作用,並且BRD4之抑制可潛在地負調控此等轉錄基因,包括涉及藥物抗性之基因,諸如藥物泵/涉及癌症藥物/治療抗性之基因之實例係多藥抗性(P-糖蛋白,MDR1)、多藥轉運蛋白(MRP1,ABCC1)、乳腺癌抗性蛋白質(BCRP,MXR,ABCG2)及麩胱甘肽(GSH)。
BET蛋白質亦似乎在上皮-間質轉變(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及癌症幹細胞(cancer stem cell; CSC)之發育中起作用。上皮-間質轉變與許多癌症之進展及轉移相關聯,並且在EMT、化學抗性與CSC之出現之間似乎存在相互關係。Thiery, 2 Nat. Rev. Cancer 442 (2002); Thiery, 15 Curr. Opin. Cell Biol. 740 (2003); Huber等人, 17 Curr. Opin. Cell Biol. 548 (2005); Mani等人, 133 Cell 704 (2008); Castellanos等人, 6 OncoTargets Ther. 1261 (2013); Satoh等人, 50 J. Gastroenterol. 140 (2015)。CSC具有不受限制的增殖並且可自我更新、分化成其他細胞類型,並且在免疫缺陷小鼠中形成腫瘤。Castellanos等人, 2013。事實上,CSC可造成腫瘤啟始、進展、復發及轉移,以及腫瘤多樣性及對於治療之抗性。Sheridan等人, 8 Breast Canc. Res. R59 (2006); Campbell & Polyak, 6 Cell Cycle 2332 (2007); Li等人, 100 J. Natl. Cancer Inst. 672 (2008); Zhu等人, 32 Clin. Translat. Med. 1 (2014); Dawood等人, 28 Oncol. J. 1101 (2014)。已經在白血病、乳腺癌(尤其基底細胞樣乳腺癌)、結腸癌、GBM、頭部及頸部癌、肝癌、肺癌、黑素瘤、胰腺癌及前列腺癌中識別CSC。Fang等人, 65 Canc. Res 9328 (2005); Ma等人, 132 Gastroenterol. 2542 (2007); Tang等人, 21 FASEB J. 3777 (2007); Eppert等人, 17 Nature Med. 1086 (2011); Lathia等人, 29 Genes & Devel. 120 (2015)。
此外關於EMT,Twist轉錄因子已經被識別為EMT之關鍵活化劑。Wu & Donohoe, 2 RNA Dis. 1 (2016)。Twist以高水準存在於具有較高轉移可能性之侵襲性胰癌細胞,及乳腺癌CSC中。Mani等人, 2008; Von Burstin等人, 137 Gastroenterol. 361 (2009)。重要的是,BRD4結合至Twist並且此Twist/BRD4相互作用在BLBC中引起致瘤性及侵襲。Shi, (2014)。然而,BET抑制劑可阻斷此Twist-BRD4相互作用,並且抑制基底細胞樣乳腺癌異種移植物模型中之生長。結直腸癌中之研究支援BRD4在EMT中之關鍵作用:BRD4抑制劑,MS417,抑制結腸細胞增殖、遷移及侵襲;削弱CRC異種移植物模型中之生長;並且抑制肝臟轉移之發展。Hu等人, 16 Intl. J. Mol. Sci. 1928 (2015)。
此外,BET蛋白質係刺蝟蛋白(Hh)途徑之關鍵調控因子,該途徑在CSC中被活化。Varnat等人, 1 EMBO Mol. Med. 338 (2009); Amakye, 19 Nature Med. 1410 (2013); Tang等人, 2014; Infante等人, 36 Trends Pharma. Sci. 54 (2015)。Hh途徑係在胚胎形成期間細胞生長及分化之關鍵調控因子但是在成人組織中通常為非活性的。Ingham & McMahon, 15 Genes Devel. 3059 (2001); Von Hoff等人, 361 New Engl. J. Med. 1164 (2009)。此途徑之異常活化牽涉到各種癌症諸如神經管胚細胞瘤、橫紋肌肉瘤及幾乎所有BCC之腫瘤形成。Xie等人, 391 Nature 90 (1998); Epstein, 8 Nature Rev. 743 (2008); Teglund & Toftgard, 1805 Biochim. Biophys. Acta 181 (2010)。亦在乳腺、結直腸、食道、肺、胃、胰腺及前列腺腫瘤中觀察到Hh配體過度表現。Teglund & Toftgard, 2010。
另外,異常Hh途徑傳訊活化Smoothened受體(SMO),該受體進而上調神經膠質瘤相關聯致癌基因同源物1(GLI1)轉錄活性。GLI轉錄另外不依賴於Hh傳訊,而是藉由腫瘤生長因子β及KRAS來驅動。經GLI1驅動之轉錄造成胰腺癌進展。Nolan-Stevaux等人, 23 Genes Devel. 24 (2009)。BRD4及其他BET蛋白質調控SMO下游之GLI1轉錄。具體而言,BRD4直接充當GLI1及GLI2啟動子。Tang等人, 20 Nature 732 (2014)。此充任可藉由BET抑制劑來抑制,由此在Hh驅動之腫瘤中提供治療目標,而與該等腫瘤是否依賴於藉由SMO之活化無關。值得注意地,在活體外及活體內,BET抑制劑JQ1在Hh驅動之腫瘤中減少腫瘤細胞增殖,包括對於SMO拮抗劑具有抗性之腫瘤。Tang等人, 2014。另一種BET抑制劑I-BET-151在活體外及活體內抑制神經管胚細胞瘤之Hh依賴性生長,並且在活體外抑制Hh途徑的不依賴於SMO之活化。Long等人, 289 J. Biol. Chem.(2014)。
異常Hh傳訊亦在95%的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s; BCC)中發生。Migden等人, 16 Lancet Oncol. 716 (2015)。BCC在全世界為常見癌症,並且其發病率不斷增加。Rubin, 353 New Engl. J. Med. 2262 (2005); Am. Cancer. Soc., Skin Cancer Facts, 經由ACS網站, 2015。估計全世界每年發生兩百萬至三百萬例非黑素瘤皮膚癌,並且大約80%係BCC。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Ultraviolet radiation & the INTERSUN Programme, website, (2015); ACS, 2015。此可能為低估,因為在美國,註冊登記比大多數國家要好,而僅在美國每年估計超過三百五十萬新患者被確診患有非黑素瘤皮膚癌。此外,在歐洲的發病率每年以1/100,000增加。ACS, 2015; Rubin等人, 2005; Lomas等人, 166 Br. J. Dermatol. 1069 (2012)。
大多數BCC可藉由局部療法、手術或放射療法或其組合來治癒。NCCN, guidelines; Trakatelli等人, 24 Eur. J. Dermatol. 312 (2014)。然而,較小比例之病例進展至局部晚期階段,或在小於1%之病例中,進展至轉移性BCC,或存在局部晚期階段或轉移性BCC,該轉移性BCC不適合於此療法。Alonso等人, 20 JEADV 735 (2006); Danial等人, 169 Br. J. Dermatol. 673 (2013); Sekulic等人, 366 New Engl. J. Med. 2171 (2013); Bassett-Seguin等人, 16 Lancet Oncol. 729 (2015)。晚期BCC經常導致具有相關聯身體及心理問題之顯著外形損傷及發病,因為BCC最通常在日光照射區域諸如面部發生。Wong等人, 327 Br. J. Med. 794 (2003)。在可獲得Hh抑制劑之前,晚期及轉移性病例之治療係困難的。
在BCC中,當細胞外Hh蛋白質結合至跨膜受體Patched(PTCH1)並且釋放SMO跨膜蛋白質時,啟始異常Hh傳訊途徑。Ingham, 15 Genes & Devel. 3059 (2001); Rubin等人, 2006。藉由SMO之傳訊調動通常潛伏鋅指轉錄因子GLI2,該鋅指轉錄因子GLI2反式激活GLI1啟動子。Huangfu & Anderson, 102 PNAS 11325 (2005); Haycraft等人, 1 PLoS Genet 48 (2005); Liu等人, 132 Devel. 3103 (2005)。GLI1及GLI2直接活化Hh目標基因之轉錄,該等Hh目標基因包括涉及細胞生長之多種Hh目標基因,諸如MYCN及CCND1。Daya-Grosjean & Couvé-Privat, 225 Cancer Lett. 181 (2005); Scales, 30 Trends Pharma Sci. 303 (2009); Oliver等人, 100 PNAS 7331 (2003); Tang等人, 2014。另外,GLI1藉由在正向反饋迴路中活化GLI2之轉錄來放大Hh傳訊。Regl等人, 21 Oncol. 5529 (2002)。
此外,已經在基底細胞痣症候群及偶發BCC中識別PTCH1及SMO之突變。Hahn, 1996; Gailani, 1996; Unden, 1997; Xie, 1998。在80-90%之BCC病例中,突變導致喪失PTCH1之功能,該PTCH1通常抑制SMO之傳訊活性。Alcedo, 1996; Hahn等人, 85 Cell 841 (1996); Johnson等人, 272 Science 1668 (1996); Bassett-Seguin, 2015。另外10%之BCC病例係歸因於SMO之組成性活化。Xie, 1998; Bassett-Seguin等人, 16 Lancet Oncol. 729 (2015); Reifenberger等人, 152 Br. J. Dermatol. 43 (2005)。此等突變導致組成性Hh途徑傳訊並且由此導致的GLI1在基底細胞中之表現與患上BCC相關聯。Dahmane等人 389 Nature 876 (1997); Von Hoff等人, 361 New Engl. J. Med. 1164 (2009)。因此,開發能夠抑制SMO之藥劑。
Erivedge®(維莫德吉)直接結合至並抑制SMO,由此減少GLI1之形成。LoRusso等人, 17 Cancer Res 2502 (2011); Sekulic等人, 2012; Von Hoff等人, 2009。參見例如Erivedge (vismodegib) Eur. PAR (Grenzach-Wyhlen, Germany, Roche Pharma AG, 2015),可在線上從the EMA Europa網站獲得。維莫德吉靶向BCC,該等BCC與組成性活化之SMO突變及PTCH1突變相關聯。雖然在手術或放射療法不適合之對象中,維莫德吉對於轉移性BCC具有30.3%獨立查核反應率並且對於局部晚期BCC具有42.9%反應率,反應之中值持續時間僅為7.6個月並且三分之二的經治療對象無反應。最近至少12個月跟進的安全性查核顯示36%之對象由於不良事件從維莫德吉治療中退出,另外10%由於對象請求而退出。Bassett-Seguin等人, 2015。
Odomzo®(索尼德吉),另一種SMO抑制劑,對於局部晚期BCC具有58%獨立查核反應率並且反應似乎略微更持久,其中60%之局部晚期BCC具有持續至少六個月的研究者評估反應。Migden等人, 2015。然而,二十八百分比(28%)之對象停止,並且32%之對象由於不良反應而進行劑量調整。當前,反應之持久性及對於SMO抑制劑之耐受性使得大量對象的醫療需求得不到滿足。參見例如Odomzo (sonidegib), European PAR (Nuremberg, Germany, Novartis Pharma GmbH, 2015),可在線上從the EMA Europa網站獲得。
重要的是,約20%之BCC癌症顯現抗性。Ridky & Cotsarelis, 27 Cancer Cell 315 (2015)。此通常與Hh途徑再活化有關,該Hh途徑再活化經由SMO突變來發生,該等SMO突變存在於僅15%-33%的未治療的BCC中,相比之下,在69%-77%之抗性BCC中存在該等SMO突變。SMO突變干擾藥物結合袋、增加基底SMO活性,或經由同時發生的融合蛋白質抑制基因(SUFU)及GLI2複製數變化來起作用之任一者。Atwood等人, 27 Cancer Cell 342 (2015); Sharpe等人, 27 Cancer Cell 327 (2015)。可藉由靶向SMO下游之機制來克服此等抗性途徑的良好耐受藥劑將為有利的。
BRD4及其他BET溴結構域蛋白質調控SMO下游之GLI1轉錄,並且BRD4直接充當GLI1及GLI2啟動子。此充任可藉由BET抑制劑來抑制;並且在活體外及活體內,BET抑制劑JQ1減少Hh驅動腫瘤中之腫瘤細胞增殖,甚至在對於SMO抑制具有抗性之腫瘤中亦如此。Tang等人, 2014。因此,BET抑制劑在具有新生或獲得抗性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BCC對象中之臨床研究係必要的。
因此,基於異喹啉酮及相關雜環結構之某些經取代的雜環衍生物化合物證明適用於表觀遺傳調控,因為該等化合物對溴結構域介導的蛋白質諸如組蛋白中之乙醯基離胺酸區域之識別進行抑制;並且由此適用於治療癌症及腫瘤疾病。此等化合物及醫藥成分適用之示例性癌症包括NUT中線癌、伯基特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前列腺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黑素瘤、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等。此等經取代的雜環衍生物化合物基於異喹啉酮及相關雜環結構,並且通常在4位置處用基團諸如芳基、雜芳基等來取代,並且在異喹啉酮或相關雜環結構之氮原子處用較小烷基諸如甲基來取代。在本文中進一步論述的此等化合物之實例4-[2-(環丙基甲氧基)-5-甲基磺醯基苯基]-2-甲基異喹啉-1-酮係表觀遺傳目標BET蛋白質的有效及可逆性抑制劑,該等表觀遺傳目標BET蛋白質包括BRD。通常,本發明實施例之經取代的雜環衍生物屬於一種類別的化合物或其鹽,該等化合物具有例如由式I、式II表示之結構。參見WO 2015058160;美國專利公佈第US 20150111885號;美國專利第9,034,900號。
更具體而言,具有BET抑制劑活性之經取代的雜環衍生物之實施例在式I中示出:式I 其中 R2 係CH3 、CH2 CH3 、CH2 CF3 、CH2 F、CHF2 、CF3 、CH2 D、CHD2 或CD3 ; X5係C-R5 或N,其中 R5 係氫、鹵素、OH、CN、OR61 、NHR61 、N(R61 )2 、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芳基、芳烷基、雜環基、雜環烷基、雜芳基或雜芳烷基,其中 每個R61 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芳基、芳烷基、雜環基、雜環烷基、雜芳基或雜芳烷基; X6係C-R6 或N,其中 R6 係氫、鹵素、OH、CN、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胺基、烷胺基、二烷基胺基、環烷基烷基胺基、烷氧基或環烷基烷氧基; X7係C-R7 或N,其中 R7 係氫、鹵素、OH、CN、OR61 、NHR61 、N(R61 )2 、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芳基、芳烷基、雜環基、雜環烷基、雜芳基或雜芳烷基; X8係C-R8 或N,其中 R8 係氫、鹵素或烷基; 其中X5、X6、X7或X8中之不超過兩者可為N;並且 RA,其中 X2係N或C-R12 ,其中R12 係氫、鹵素、烷基或烷氧基; R13 係Y-Z;其中 Y選自一鍵、CH2 、CH(C1 -C4 烷基);並且 Z選自SO2 R21 、N(R22)SO2 R21 、SO2N(R22 )2 、N(R22 )SO2 N(R22 )2 、CON(R22 )2、N(R22 )CO2 R21 、N(R22 )CON(R22 )2 、N(R22 )COR21 、COR21 、OC(O)N(R22 )2 、OSO2N(R22 )2 或N(R22 )SO3 R21 ; 其中每個R21 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芳基、芳烷基、雜環基、雜環烷基、雜芳基或雜芳烷基;並且 每個R22 獨立地選自氫、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芳基、芳烷基、雜環基、雜環烷基、雜芳基或雜芳烷基。 X3係N或C-R14 ,其中R14 係氫、鹵素、−CN、烷基、環烷基或烷氧基;並且 X4係N或C-R15 ,其中R15 係氫、鹵素、烷基、CN或烷氧基;且 R16 係氫、鹵素或W-X,其中 W係一鍵、O、S或NH,並且 X選自烷基、芳基、芳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炔基、環烷基炔基、雜環基、雜環烷基、雜芳基或雜芳烷基。
具有BET抑制劑活性之經取代的雜環衍生物之另一個實施例展示為式II:式II 其中R2 係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雜環烷基、芳烷基或雜芳烷基; X5係C-R5 或N;其中 R5 係氫、鹵素、OH、CN、OR61 、NHR61 、N(R61 )2 、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芳基、芳烷基、雜環基、雜環烷基、雜芳基或雜芳烷基,其中 每個R61 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芳基、芳烷基、雜環基、雜環烷基、雜芳基或雜芳烷基; X6係C-H或N,限制條件為若X6係N,則X5係C-R5 ,並且若X5係N,則X6係CH; R6 係氫、鹵素、OH、CN、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胺基、烷胺基、二烷基胺基、環烷基烷基胺基、烷氧基、S-烷基、環烷基烷氧基、雜環基、芳烷氧基、雜芳基氧基、芳氧基、炔氧基或N(H)CO烷基; RA,其中 X2係N或C-R12 ,其中R12 係氫、鹵素、烷基或烷氧基; R13 係-Y-Z; 其中Y選自一鍵、−CH2 −或−CH(C1 -C4 烷基)−,並且 Z選自−SO2 R21 、−N(R22)SO2 R21 、−SO2N(R22 )2 、−N(R22 )SO2 N(R22 )2 、−CON(R22 )2、−N(R22 )CO2 R21 、−N(R22 )CON(R22 )2 、−N(R22 )COR21 、−COR21 、−OC(O)N(R22 )2 、−OSO2N(R22 )2 或−N(R22 )SO3 R21 ; 每個R21 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芳基、芳烷基、雜環基、雜環烷基、雜芳基或雜芳烷基;並且 每個R22 獨立地選自氫、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芳基、芳烷基、雜環基、雜環烷基、雜芳基或雜芳烷基; X3係N或C-R14 ,其中R14 係氫、鹵素、−CN、烷基、環烷基或烷氧基; X4係N或C-R15 ,其中R15 係氫、鹵素、烷基、−CN或烷氧基;並且 R16 係氫、鹵素、N(H)COX或W-X,其中W係一鍵、O、S或NH,並且X選自烷基、芳基、芳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炔基、環烷基炔基、雜環基、雜環烷基、雜芳基或雜芳烷基; 限制條件為在X6係N時,則R5 及R6 不為氫。
具有BET抑制劑活性之雜環衍生物化合物之特定實例係4-[2-(環丙基甲氧基)-5-甲基磺醯基苯基]-2-甲基異喹啉-1-酮;該化合物具有化學式C21 H21 NO4 S、分子量384,及在式III中描繪之結構:式III 參見WO 2015058160;美國專利公佈第US 20150111885號;美國專利第9,034,900號。
4-[2-(環丙基甲氧基)-5-甲基磺醯基苯基]-2-甲基異喹啉-1-酮(化合物A)係BET家族成員之有效、可逆性抑制劑,該等BET家族成員包括BRD2、BRD3、BRD4及BRDT。該抑制劑展示GLI1之劑量及時間依賴性抑制,因此在治療Hh驅動腫瘤及具有GLI驅動轉錄之腫瘤中有價值。如以下更詳細論述,化合物A在活體內之BLBC模型中減少腫瘤細胞接種,並且在GBM3異種移植物模型中,比當前臨床標準替莫唑胺顯示更有效活性。引起關注地,化合物A展示與替莫唑胺組合的累加或協同作用,表明該化合物A可適用於具有CSC之腫瘤及MYC驅動腫瘤。如在本文中提及並例示,化合物A可被配製成口服投與。
烷化劑係可與BET抑制劑組合用於治療癌症之示例性化學治療劑。舉例而言,替莫唑胺係烷化劑達卡巴嗪之前藥及咪唑并四嗪衍生物。替莫唑胺之化學名稱係3,4-二氫-3甲基-4-氧代咪唑并[5,1-d]-as-四嗪-8-羧醯胺,該替莫唑胺具有以下結構/式:替莫唑胺
替莫唑胺在中性及鹼性pH值下快速水解成活性5-(3-甲基三嗪-1-基)咪唑-4-羧醯胺(MTIC),並且在鹼性pH下,水解甚至更快地發生。參見美國專利第5,260,291號;WO 1997027202; WO 2002057269; WO 2008038031; EP 0252682; US 2006/183898。
替莫唑胺在一些腦癌之治療中用作烷化劑,作為星形細胞瘤之二線治療,並且作為多形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之一線治療。參見NICE Guidance (2001); Stevens, in Cancer Drug Design & Discovery (Neidle, Ed.,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2008)。替莫唑胺之治療益處取決於替莫唑胺使DNA烷基化/甲基化之能力,該烷基化/甲基化作用最經常在鳥嘌呤殘基之N-7或O-6位置處發生。此甲基化破壞DNA並且觸發腫瘤細胞死亡。遺憾的是,一些腫瘤細胞能夠修復此類型之DNA破壞,此修復過程係藉由表現O6 -烷基鳥嘌呤DNA烷基轉移酶(AGT)來實現的,由此減少替莫唑胺之治療功效,該O6 -烷基鳥嘌呤DNA烷基轉移酶(AGT)在人類中藉由O-6-甲基鳥嘌呤-DNA甲基轉移酶(MGMT)基因來編碼。在一些腫瘤中,MGMT基因之表觀遺傳緘默防止合成此酶,從而使得此等腫瘤對於藉由替莫唑胺之殺傷更敏感。相反地,AGT蛋白質在腦瘤中之存在預測對於替莫唑胺之不佳反應。參見Sitruk等人, 38 Gynécologie Obstétrique & Fertilité 660 (2010); Jacinto & Esteller, 6 DNA Repair 1155 (2007); Hegi等人, 352 New Eng. J. Med. 997 (2005); Hegi等人, 10 Lancet Oncol. 459 (2009)。
替莫唑胺可配製為口服使用之膠囊,每個膠囊含有5 mg、20 mg、100 mg、140 mg、180 mg或250 mg替莫唑胺。替莫唑胺亦可配製用於注射,藉由靜脈內輸注來投與,其中輸注劑量與口服膠囊調配物之劑量相同。舉例而言,在新確診之神經膠質母細胞瘤中,給藥組成如下:給予75 mg/m2 持續42天(伴隨有局灶性放射療法),繼之以在28天循環之第1至5天內給予150 mg/m2 。對於頑固型退行性星形細胞瘤,初始劑量為在28天循環之連續五天內每天一次給予150 mg/m2
紫杉烷(紫杉醇及多西紫杉醇)代表可在與BET抑制劑之組合療法中使用的化學治療劑之另一個實例。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4,814,470號。生物鹼紫杉醇最初作為天然雙萜從短葉紫杉(太平洋紫杉樹)中分離,該生物鹼紫杉醇結合微管之β-微管蛋白亞單位,由此使微管穩定化以避免分解,該分解必須在細胞分裂期間發生:藉由抑制紡錘體功能來阻斷細胞分裂之正常進展,最終觸發細胞凋亡。現在尤其藉由從植物細胞發酵中提取、層析純化及結晶來獲得紫杉醇,該紫杉醇用於治療卵巢、乳腺、肺、胰腺及其他癌症。紫杉醇之完整化學名稱係(2α,4α,5β,7β,10β,13α)-4,10-雙(乙醯氧基)-13-{[(2R,3S)-3-(苯甲醯胺基)-2-羥基-3-苯基丙醯基]氧基}-1,7-二羥基-9-側氧基-5,20-環氧紫杉-11-烯-2-基苯甲酸酯;並且紫杉醇具有以下結構:紫杉醇
在一些實施例中,紫杉烷係奈米粒子白蛋白結合Abraxane®(用於可注射懸浮液之紫杉醇蛋白質結合粒子)(亦被稱為nab-紫杉醇)。參見例如WO 2001089522A1。此蛋白質結合紫杉醇指示為用於多種癌症之一線或組合療法,該等癌症包括非小細胞肺癌、胰癌及乳腺癌。參見例如WO 2008057562。此成分使用白蛋白之以下天然性質:可逆地結合紫杉醇,將該紫杉醇運輸橫穿內皮細胞,並且將紫杉醇集中在腫瘤區域中。更具體而言,藥物輸送機制部分地涉及紫杉醇結合白蛋白的藉由糖蛋白-60介導之內皮細胞胞吞轉送作用以及藉由白蛋白結合至富含半胱胺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rich in cysteines; SPARC)而在腫瘤區域中積聚,該富含半胱胺酸的酸性分泌蛋白亦稱為骨結合素(osteonectin),係一種主要在正常發育期間或回應於損傷而經歷重塑之組織中表達的糖蛋白。臨床研究證明nab-紫杉醇顯著地比其他紫杉醇調配物更有效,前者幾乎使反應率加倍,增加疾病進展之前之時間,並且增加第二線患者之存活。參見WO 201006595。
羅米地辛充當前藥,其中二硫鍵在細胞內經歷還原以釋放鋅結合硫醇。硫醇可逆地與Zn依賴性組蛋白脫乙醯酶之結合袋中之鋅原子相互作用以阻斷該組蛋白脫乙醯酶之活性。因此,羅米地辛係HDAC抑制劑。許多HDAC抑制劑係癌症之潛在治療劑,因為該等HDAC抑制劑能夠表觀遺傳學地恢復腫瘤抑制基因之正常表現,該等腫瘤抑制基因可導致細胞週期停止、分化及細胞凋亡。需要羅米地辛來治療已接受≥1次先前全身治療的患有皮膚T-細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CTCL)之患者及已接受≥1次先前治療的患有外周T-細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PTCL)之患者。
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組合療法,該組合療法包含雜環衍生物BET抑制劑中之一者及替莫唑胺。在至少一實施例中,雜環衍生物係式III之4-[2-(環丙基甲氧基)-5-甲基磺醯基苯基]-2-甲基異喹啉-1-酮(化合物A)。具體而言,在替莫唑胺抗性異種移植物多形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模型中觀察到使用化合物A及替莫唑胺之協同作用。更具體而言,在對於替莫唑胺之烷基化DNA破壞具有抗性之GBM中牽涉到O-6-甲基胍基甲基轉移酶(MGMT)。GBM3係GBM、源自患者之異種移植物(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PDX)小鼠模型,該模型具有較高MGMT表現、非甲基化MGMT啟動子及替莫唑胺抗性表型。在從GBM3培養之神經球之先前研究中,RT-PCR展示化合物A以劑量反應方式來負調控MGMT。當向帶有GBM3之小鼠給予單一劑量之化合物A時,qRT-PCR展示所收穫腫瘤中之MGMT負調控。功效實驗研究是否化合物A可使替莫唑胺抗性GBM對於替莫唑胺變得敏感,以及是否該組合具有協同作用。簡言之,帶有GBM3之小鼠之群組用替莫唑胺、化合物A或用化合物A與替莫唑胺之組合之任一者來治療。在給予單獨或與替莫唑胺組合之化合物A之後觀察到腫瘤生長抑制(tumor growth inhibition; TGI)。儘管在單獨給予替莫唑胺時,替莫唑胺不產生顯著TGI(3%),但是在單獨給予化合物A時,化合物A導致實質性TGI(63%)(12 mg/kg QD)及76%(6 mg/kg BID)。參看第3圖。此等資料支援使用BET抑制劑諸如化合物A作為對於化學治療劑諸如替莫唑胺之敏化劑,該敏化作用或許藉由減少負責抗性之基因(例如,藥物泵)之表現來實現的。
意外地,化合物A與替莫唑胺之組合顯著優於所有其他治療方案,並且展示協同作用。參看第3圖。因此,可有效地使用較低劑量之化合物A及替莫唑胺。若存在與投與化合物A或替莫唑胺之任一者相關聯的毒性及副作用,則上述效果進而可減少該等毒性及副作用而不降低功效。
已經進行其他活體外及活體內研究來表徵化合物A。舉例而言,藉由化合物A實現之TGI在TNBC及GBM腫瘤之異種移植物模型中得到展示。在三陰性乳腺癌(TNBC)PDX模型COH7中,化合物A治療在NOD/SCID/IL2Rγc-/- (NSG)小鼠中展示顯著TGI。參看第1圖。在GBM PDX模型GBM15中,使用多種治療排程來展現化合物A之功效。參看第2圖。化合物A展示GLI1之劑量及時間依賴性抑制,並且可在治療Hh驅動腫瘤或具有GLI驅動轉錄之腫瘤諸如BCC中有價值。化合物A亦在活體內之基底細胞樣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ncer; BLBC)模型中減少腫瘤細胞接種,並且在GBM3異種移植物模型中,比替莫唑胺顯示更有效活性,並且展現與替莫唑胺組合之協同作用,由此表明與替莫唑胺組合之化合物A適用於具有癌症幹細胞之腫瘤或MYC驅動腫瘤。
舉例而言,在伯基特氏淋巴瘤模型中藉由抑制BRD4而導致生長停止,從而證明BRD4對MYC基因表現進行調控。Mertz, 2011。同樣地,在肺腺癌模型中,亦發現BRD4抑制具有抗增殖性;但是此作用歸諸於FOSL1負調控。Lockwood, 2012。BRD4亦已被證明可調控GLI1基因表現,從而調節刺蝟蛋白傳訊途徑,已知該傳訊途徑在多種癌症類型中失調。Tang, 2014。化合物A治療在Raji伯基特氏淋巴瘤細胞中以0.06 μM之平均IC50 值來抑制MYC基因表現;在U 87神經膠質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細胞中以0.03 μM之IC50 值來抑制FOSL1基因表現;並且在MIA-PaCa-2胰腺癌細胞中以0.24 μM之IC50 值來抑制GLI1基因表現。用化合物A來治療帶有COH7(源自三陰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患者之異種移植物(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PDX)腫瘤)的小鼠導致MYC之負調控,及調節MYC表現水準,該等MYC表現水準與化合物A之腫瘤內濃度相關聯。除了以劑量依賴性方式來調控基因表現以外,腫瘤細胞之生長在活體外得到抑制。
已經進行若干其他活體外及活體內研究來表徵化合物A之吸收、PK、分佈、代謝及消除。在Sprague-Dawley大鼠及Beagle犬中評估化合物A之藥代動力學及口服生物利用率。帶有腫瘤之小鼠之活體內治療重復活體外資料並且提供給藥、排程及血漿暴露資訊。開發用於定量化合物A水準之穩定及可重現生物分析方法並且將該等方法用於PK及毒理動力學研究。人類PK參數及暴露使用體形變異定標來預測。
化合物A之代謝在活體外使用人類肝細胞來評估並且N-去甲基衍生物識別為單一代謝物。亦在大鼠、犬及猴肝細胞中觀察到此代謝物。未識別獨特人類代謝物。使用重組CYP酶之研究表明多種CYP酶可代謝化合物A。在活體外,化合物A不抑制CYP1A2及CYP3A4;但是可抑制CYP2C9、CYP2C19及CYP2D6。在肝細胞中,化合物A不誘導CYP1A2、CYP2B6或CYP3A4。因此,在臨床上相關濃度下,化合物A具有導致與共同投與藥物之藥物-藥物相互作用的最小可能性,該等共同投與藥物係CYP基質。
在臨床研究中評估包含化合物A及替莫唑胺之組合療法在人類中之安全性及耐受性,以及生物及臨床活性。對於化合物A之臨床前研究可用於此目的。在符合GLP的四週大鼠及犬研究中,與主要治療相關之作用在一定劑量及暴露度下發生,基於該等劑量及暴露度,認為該等兩個物種大鼠及犬具有對於與投與化合物A相關聯之毒性的相似敏感性。建議人類起始劑量係每週每天一次15 mg化合物A基劑連續三天,繼之以停藥連續四天(3/7天劑量排程)。因為化合物A及替莫唑胺展現協同作用,所以檢查組合療法中之一者或兩者之劑量。
本文中之實施例提供治療癌症之方法,包含投與BET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例如,化合物A及替莫唑胺。因此,實施例進一步提供醫藥成分,該等醫藥成分包括BET抑制劑作為活性成分,或BET抑制劑及替莫唑胺作為活性成分。此等醫藥成分可採用任何物質形式,該物質形式取決於若干因素係必需的,該等因素包括所需投與方法以及由此等藥劑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採用之物理化學及立體化學形式。此等物質形式包括固體、液體、氣體、溶膠、凝膠、氣溶膠或現在已知或仍有待揭示之任何其他物質形式。包括此等藥劑中之一者或兩者之醫藥成分之概念亦涵括沒有任何其他添加劑的此等藥劑。醫藥成分之物質形式可影響投與途徑,並且熟習此項技術者知道考慮到成分之物質形式及所治療之病症來選擇投與途徑。包括BET抑制劑或BET抑制劑及替莫唑胺之任一者的醫藥成分可使用在醫藥技術領域中熟知之方法來製備。包括化合物A或化合物A及替莫唑胺之任一者之醫藥成分可包括額外活性劑。此額外活性劑可具有與化合物A相同或類似的分子目標,或與替莫唑胺或白蛋白結合紫杉醇類似的分子目標,或其可相對於一或多個生物化學途徑在分子目標之上游或下游起作用。
投與方法包括但不限於口服投與及非經腸投與。非經腸投與包括但不限於皮內、肌肉內、腹膜內、靜脈內、皮下、鼻內、硬膜上、舌下、鼻內、大腦內、心室內、鞘內、陰道內、經皮、直腸、藉由吸入或局部投與耳朵、鼻子、眼睛或皮膚。其他投與方法包括但不限於輸注技術包括輸注或快速濃注,經由上皮或黏膜皮膚襯裡諸如口腔黏膜、直腸及腸道黏膜來吸收。用於非經腸投與之組成物可密閉在安瓿、一次性注射器或多劑量小瓶中,該多劑量小瓶由玻璃、塑膠或其他材料製成。本文所述之組合療法涵括BET抑制劑及替莫唑胺、紫杉醇或羅米地辛,該等藥劑經製備用於相同或不同投與途徑。舉例而言,化合物A可製備用於口服投與,而替莫唑胺製備用於輸注。
鑒於本文提供之揭示內容,判定BET抑制劑(諸如化合物A)及化學治療劑(諸如替莫唑胺、紫杉醇或羅米地辛)之有效量在熟習此項技術者之能力範圍內。用於特定用途之醫藥成分之有效量,以及藉由毒性、排泄及總體耐受性來判定之藥理上可接受之劑量,可在細胞培養物或實驗動物中藉由現在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醫藥及毒物學程序或仍有待揭示之任何類似方法之任一者來判定。一個實例係在活體外在細胞株或目標分子中判定醫藥成分之IC50 (一半最大抑制濃度)。另一個實例係判定醫藥成分在實驗動物中之LD50 (導致50%之測試動物死亡的致死劑量)。用於判定有效量之確切技術取決於諸如以下之因素:醫藥成分之類型及物理/化學性質、所測試之性質,及是否測試在活體外或活體內執行。判定醫藥成分之有效量為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熟習此項技術者在作出判定時使用從任何測試獲得之資料。判定添加至癌細胞之藥劑之組合例如化合物A及替莫唑胺、紫杉醇或羅米地辛的有效量亦包括判定有效治療量,包括在活體內,包括在人類中使用之有效劑量範圍之調配物。
預期治療在活的實體中進行,該等實體包括但不限於哺乳動物(尤其人類)以及具有經濟或社會重要性之其他哺乳動物,包括處於瀕危狀態下之哺乳動物。進一步實例包括家畜或通常為了人類消費而養殖之其他動物及馴養伴侶動物。醫藥成分之毒性及治療功效可藉由標準醫藥程序在細胞培養物或動物中判定。實例包括判定標的化合物之組合療法之IC50 及LD50 。自細胞培養測定及/或動物研究獲得之資料可用於配製用於人類之劑量範圍。該劑量可取決於使用之劑型及使用之投與途徑而變化。
組合化合物A及替莫唑胺療法中之活性劑之有效量導致癌細胞之擴張減慢或TGI,但是對於非癌細胞可具有最小作用。產生此等作用之濃度可使用例如細胞凋亡標記物諸如凋亡指標及/或在活體外或活體內之任一者之胱冬酶活性來判定。
使用組合化合物A及替莫唑胺、紫杉醇或羅米地辛來治療癌症之方法包括此等藥劑之在治療上有效量並且涵括給予此等化合物中之一者或兩者的任何方法。給藥可包括單次或多次投與多種醫藥成分中之任一者,該等醫藥成分包括化合物A、替莫唑胺、紫杉醇或羅米地辛,或化合物A及替莫唑胺、紫杉醇或羅米地辛作為活性成分。實例包括單次投與緩慢釋放成分、涉及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多次治療的治療過程、在一段時間內多次投與直到達成疾病狀態之消減為止、在引起症狀之前採用預防性治療,或在此項技術領域中已知或仍有待揭示之任何其他給藥方案,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該等其他給藥方案識別為潛在有效方案。最終給藥方案包括投藥規律性及投與模式,該最終給藥方案取決於許多因素中之任一者,該等因素包括所治療之對象;判定特定疾病狀態或藥劑之功效的生物標記物;病痛之嚴重性;投與方式;疾病發展之階段;存在一或多種其他狀態諸如懷孕、嬰兒期;存在一或多種額外疾病;或現在已知或仍有待揭示之任何其他因素,該等其他因素影響投與模式之選擇、投與之劑量,及投與劑量之時間週期。
包括化合物A之醫藥成分可在投與包括替莫唑胺、紫杉醇或羅米地辛之醫藥成分之前、同時或之後投與。若同時投與成分,則該等成分同時或在彼此一分鐘內投與。若不是同時投與,則替莫唑胺、紫杉醇或羅米地辛及化合物A醫藥成分可在包括其他藥劑之醫藥成分之前或之後一或幾分鐘、一或幾小時、一或幾天、一或幾週或一或幾個月的時期內投與。或者,醫藥成分之組合可循環地投與。循環療法涉及投與一或多種醫藥成分一段時間,繼之以投與一或多種不同醫藥成分一段時間,並且重複此依序投與以便減少對於一或多種成分之抗性的顯現,避免或減少一或多種成分之副作用,或改良治療功效。
另外,已經識別一組基因,在末梢血液單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及全血中用化合物A進行離體(ex vivo )治療後,該等基因之表現降低。在本研究中,全血中之此等基因之表現或腫瘤生檢中之其他基因之變化可確認劑量具有藥理活性並且可幫助辨別哪一個劑量展示最令人信服的藥理活性。預測性生物標記物允許前瞻性識別可能在臨床上受益於化合物A的患者,該化合物A係呈單一藥劑形式、與替莫唑胺、紫杉醇或羅米地辛組合形式,或與其他藥劑組合形式。雖然當前試驗中之預測性診斷分析在本質上係探索性的,但是該等診斷分析揭示生物標記物與反應之間的關聯,該等反應為將來由診斷推動之研究提供基礎。
此等實施例進一步涵括治療癌症之方法,該等方法包含本文所述之組合療法並且進一步包含另一種治療模式。此等治療模式包括但不限於放射療法、化學療法、手術、免疫療法、癌症疫苗、放射免疫療法、用除了本文所述之成分以外的醫藥成分來進行治療,或與現在已知或仍有待揭示之化合物組合來有效地治療癌症的任何其他方法。本發明組合療法協同起作用:化合物A與替莫唑胺、紫杉醇或羅米地辛之組合比單獨投與任一療法更有效。另一種治療模式在功效上可為累加性或協同性的。因此,可有效地使用較低劑量的兩種治療模式。若存在與投與任一模式相關聯的毒性及副作用,則上述效果進而可減少該等毒性及副作用而不降低功效。
在另一態樣中,包含化合物A及替莫唑胺之組合療法與在治療上有效量的放射療法組合來投與。放射療法可在投與化合物A及替莫唑胺、紫杉醇或羅米地辛療法同時、之前或之後投與。放射療法可與組合療法累加性地或協同性地起作用。本發明之此特定態樣在已知對於放射療法起反應的癌症中係最有效的。已知對於放射療法起反應之癌症包括但不限於非何傑金淋巴瘤、何傑金病、尤因肉瘤、睾丸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膀胱癌、喉癌、宮頸癌、鼻咽癌、乳腺癌、結腸癌、胰癌、頭部及頸部癌、食管癌、直腸癌、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腦瘤、其他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或現在已知或仍有待揭示之任何其他此類腫瘤。
在另一態樣中,神經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用與替莫唑胺、紫杉醇或羅米地辛組合的溴結構域抑制劑諸如化合物A來治療。組合療法中之藥劑之有效劑量係有效預防病症之症狀之發生或治療患者患有之病症之一些症狀的量。有效劑量亦包括有效量、治療量,或足以引起所需藥理學或治療作用,由此導致有效預防或治療病症的任何量。因此,在治療患有神經膠質母細胞瘤之患者時,組合療法之有效量提供足以減慢或停止腫瘤之進展、遷移、轉移、生長或發展的化合物A及替莫唑胺、紫杉醇或羅米地辛之量。結果可為壽命得以延長。藥理上可接受之劑量或最大可接受劑量包括可投與患者的對於患者不致命,亦不產生威脅患者健康或生命之作用的劑量。
具體而言,患者包括患有疾病之任何人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伴侶動物或哺乳動物。在一態樣中,患者具有表示在大腦中存在腫瘤或其他生長的症狀。此等症狀包括頭痛、癲癇、心智或人格改變、腫塊效應,或許多局灶性或局部系統中之一者,包括振鈴或蜂鳴聲音、聽力損失、失去協調性、感覺減少、虛弱或癱瘓、步行或說話困難、保持平衡困難、肌肉控制減少,或複視。患者可展示一或多種不同腦瘤類型,包括聽神經鞘瘤、星形細胞瘤、室管膜瘤、多形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腦膜瘤、來源於另一個腫瘤類型之轉移性腫瘤、混合神經膠質母細胞瘤、少突神經膠質母細胞瘤,或松果狀區域腫瘤。
因此,尤其與替莫唑胺、紫杉醇或羅米地辛組合的示例性BET抑制劑化合物A在各種惡性腫瘤中之抗腫瘤活性的臨床研究係必要的。在人類中之研究被設計成評估使用各種劑量水準/方案之藥物安全性及藥物動力學概況,並且亦反映藥物功效之最初信號以便推進第2階段臨床試驗之發展。所有人類研究依據優良臨床試驗規範國際協調會議來進行。
更具體而言,與化學治療劑組合之BET抑制劑之研究包括在患有例如晚期實體腫瘤或復發/頑固型NHL之對象中的開放標籤、1a階段、劑量遞增及擴展、首次人類(FIH)臨床研究。研究可在兩個部分:劑量遞增(A部分)及劑量擴展(B部分)中進行。示例性建議人類起始劑量係每週每天一次15 mg化合物A基劑連續三天,繼之以停藥連續四天(3/7天劑量排程)。關鍵探索性目標係識別不僅安全而且展現藥理活性的BET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之劑量。舉例而言,替莫唑胺、紫杉醇或羅米地辛及化合物A組合療法之建議起始劑量可參照現有劑量方案來確定,並且通常進一步進行藥物動力學、藥理學及毒理學研究。
該研究之劑量遞增部分(A部分)研究組合療法之遞增口服劑量以便估計BET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之最大耐受劑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 MTD)及/或RPTD。該研究之擴展部分(B部分)進一步評估在選定擴展群組中在等於或低於MTD時投與之組合療法的安全性及功效。可選擇一或多個給藥方案或疾病子集用於群組擴展。A部分及B部分由三個週期組成:篩選期(screening period)、治療期(treatment period)及跟進期(follow-up period)(參見第4圖)。在表1中概述研究目標,並且在表2中概述研究端點,兩個表如下:
在治療期期間,在每一個四週循環中,包含BET抑制劑之調配物可最初每週每天一次(QD)口服投與連續三天,繼之以連續四天停藥(三天/七天劑量排程)。基於SRC對於可獲得之安全性、PK、藥效動力學(pharmacodynamic; PD)及功效資料之查核來檢查替代給藥排程(例如,每週兩天服藥/五天停藥)。在組合治療期期間,在每一個四週循環中,包含BET抑制劑之調配物可最初每週每天一次口服投與連續三天,繼之以連續四天停藥(三天/七天劑量排程);並且包含替莫唑胺之調配物可在四週循環之第7至9及22至24天投與。基於SRC對於可獲得之安全性、PK、藥效動力學(pharmacodynamic; PD)及功效資料之查核來檢查替代給藥排程(例如,每週兩天服藥/五天停藥)。
評估一個劑量群組、更高劑量群組、中間劑量群組、更小劑量增量、替代給藥排程(例如,BET抑制劑每週兩天服藥/五天停藥)內之額外對象或宣佈MTD之決策亦由SRC來判定,該判定基於BLRM評估及SRC對於可獲得安全性(亦即DLT及非DLT資料)、PK、PD及功效資訊之查核來進行。
在劑量遞增期間,在任何群組中,在投與第一劑量之後,將每個群組中之對象觀察28天,隨後可開始下一個劑量群組。在給定劑量遞增群組中,每天登記不超過一個對象。將無法評估DLT之對象予以替換。
關於完成劑量遞增(A部分)之後的B部分-群組擴展,將選定腫瘤群組在擴展階段(B部分)中登記,其中每個群組具有高達大約二十個可評估對象。基於可從A部分組合療法獲得之安全性、PK、PD及功效資料的查核,擴展可在劑量遞增階段確立之MTD及排程下,或在替代可耐受劑量及排程下發生。可選擇一或多個給藥方案用於群組擴展。SRC繼續在整個研究中定期地查核安全性資料,並且視情況作出繼續研究及修改劑量之建議。
舉例而言,化合物A可配製為用於口服投與之錠劑;並且替莫唑胺可配製為用於口服投與之膠囊。或者,化合物A及替莫唑胺共同配製為單一錠劑或用於口服投與之膠囊。在另一個替代實例中,化合物A配製為用於口服投與之錠劑並且將替莫唑胺配製用於輸注。作為另一個實例,因為白蛋白連接紫杉醇配製用於輸注,所以化合物A可配製用於口服投與。或者,化合物A可適於與蛋白質連接紫杉醇一起輸注。根據相關國家衛生主管機關之規章,標籤適合於例如研究用途。
對於關鍵功效評估,在每兩個循環之後對對象進行功效評估直至循環6,並且在循環6之後每三個循環進行功效評估。對停止治療之所有對象進行追蹤,直到進展或啟始新的全身性抗癌療法為止。在跟近期中,在組合療法之任何組成部分的最後一次劑量之後,對所有對象進行安全性追蹤。在安全性跟近之後,隨後每三個月對所有對象追蹤以進行存活跟近歷時達兩年或直到死亡、跟近失聯或試驗結束為止。
判定腫瘤反應。對於實體腫瘤,評估基於實體腫瘤反應評估標準(RECIST 1.1)。Eisenhauer等人, 45 Eur. J. Cancer 228 (2009)。對於NHL,評估基於國際工作組惡性淋巴瘤修訂反應標準。Cheson等人, 25 J. Clin. Oncol. 579 (2007)。在患有FDG吸收性腫瘤之對象中,需要[18 F]-氟代去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 FDG)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術(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或FDGPET/CT成像來確認完全反應。
在A部分劑量遞增期間,登記大約三十至四十個對象。在B部分劑量擴展期間,最初每個腫瘤群組增加至少十四個功效可評估對象。若反應率係20%或更大,則存在超過95%的可能性將在前十四個對象中觀察到一或多個反應者,該可能性藉由基於DCR之變化的統計資料來更新,該DCR係主要功效端點。Gehan, 13 J. Chronic Dis. 346 (1961)。若在十四個對象中未觀察到反應者,則由於無效而停止登記此腫瘤群組。否則,若觀察到反應者,則將腫瘤群組擴展至多達大約二十個對象。
在所有決策時間點,BLRM允許基於所觀察到的DLT來改變劑量增量;然而,下一個群組之劑量與先前劑量相比的增加將不超過100%。MTD係不可能(<25%後驗概率)在活性劑之第一循環中在≥33%之經治療對象導致DLT的最高劑量。
關於完成劑量遞增(A部分)之後的B部分-群組擴展,將選定腫瘤群組在擴展階段(B部分)中登記,其中每個群組具有高達大約二十個可評估對象。基於可從A部分獲得之安全性、PK、PD及功效資料的查核,擴展可在劑量遞增階段確立之MTD及排程下,或在替代可耐受劑量及排程下發生。可選擇一或多個給藥方案用於群組擴展。
試驗結束定義為完成治療後跟近之最後一個對象之最後一次訪問之日期,或從最後一個對象收到為主要、次要及/或探索性分析所需要的最後一個資料點之日期之任一者,如在計畫中預先規定,以最近的日期為準。實例 實例1.合成4-[2-(環丙基甲氧基)-5-甲基磺醯基苯基]-2-甲基異喹啉-1-酮 (4-[2- (cyclopropylmethoxy)-5-methylsulfonylphenyl]-2-methylisoquinolin-1-one)(化合物A)。
除非另外提及,否則試劑及溶劑如從商業供應商接收時原樣使用。無水溶劑及烘箱乾燥玻璃器皿用於對於水分及/或氧氣敏感之合成轉換。良率未經優化。反應時間係近似的並且未經優化。除非另外提及,否則在矽膠上執行管柱層析及薄層層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光譜以ppm(d)給出並且偶合常數(J)以赫茲報告。對於1 H NMR光譜,溶劑峰用作參考峰。 步驟1:2-甲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環-2-基)異喹啉-1-酮 (2-methyl-4-(4,4,5,5- tetramethyl-1,3,2-dioxaborolan-2-yl)isoquinolin-1-one)
將在N2下之二氧雜環(2 mL)中之4-溴-2-甲基異喹啉-1-酮(4-bromo-2-methylisoquinolin- 1-one)(100 mg, 0.42 mmol)、聯硼酸頻那醇酯(bis(pinacolato)diboron) (214 mg, 0.84 mmol)、Pd(dppf)Cl2 (31 mg, 0.04 mmol)和醋酸鉀(104 mg, 1.05 mmol)的懸浮液加熱至90°C達135分鐘。接著將此懸浮液冷卻至室溫,並以EtOAc (8 mL)稀釋。以NaHCO3 (8 mL)的飽和水溶液(aq satd soln)及鹽水(8 mL)洗滌所述混合物。將有機相分離、經Na2 SO4 乾燥、在減壓下過濾並濃縮。殘餘物藉由正相CC(normal phase CC) (10%-90% EtOAc/己烷)以提供標題化合物(44 mg, 37%)。1 H NMR (CDCl3, 400 MHz):δ 8.43 (d, J=7.9 Hz, 1H),8.40 (dd, J=8.2 Hz, 0.9 Hz, 1H),7.68 (s, 1H),7.65 (ddd, J=8.2, 8.2, 1.1 Hz, 1H),7.46 (t, J=7.5 Hz, 1H),3.63 (s, 3H),1.38 (s, 12H)。LCMS (M+H)+ :286。 步驟2:4-[2-(環丙基甲氧基)-5-甲基磺醯基苯基]-2-甲基異喹啉-1-酮 (4-[2-(cyclopropylmethoxy)- 5-methylsulfonylphenyl]-2-methylisoquinolin-1-one)
藉由以下方式製備標題化合物:以2-溴-1-(環丙基甲氧基)-4-甲基磺醯基苯取代4-溴-2-甲基異喹啉-1(2H)-酮,並以2-甲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環-2-基)異喹啉-1-酮取代N-苯甲基-2-甲氧基-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環-2-基)苯甲醯胺。1H NMR (DMSO-d6, 400 MHz):δ 0.09 (m, 2 H),0.29 (m, 1H),0.35 (m, 1H),0.94 (m, 1H),3.22 (s, 3H),3.57 (s, 3H), 3.95 (m, 2H), 7.16 (d, J=7.9 Hz, 1H),7.37 (d, J=8.8 Hz, 1H),7.53 (m, 2H),7.65 (t, J=7.6 Hz, 1H),7.81 (d, J=2.4 Hz, 1H),7.97 (dd, J=8.8, 2.4 Hz, 1H),8.30 (d, J=8.1 Hz, 1H)。LCMS (M+H)+ :384。
或者,可以如下文所描述的方式製備 4-[2-(環丙基甲氧基)-5-甲基磺醯基苯基]-2-甲基-異喹啉-1-酮(4-[2-(cyclopropylmethoxy)-5- methylsulfonylphenyl]-2-methyl-isoquinolin-1-one)。 步驟1:2-甲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環-2-基)異喹啉-1-酮(2-methyl-4-(4,4,5,5- tetramethyl-1,3,2-dioxaborolan-2-yl)isoquinolin-1-one)
在60°C下,將無水二氧雜環(200 mL)中的4-溴-2-甲基異喹啉-1-酮(8.0 g, 33.6 mmol)、聯硼酸頻那醇酯(17.1 g, 67.2 mmol)、KOAc (6.6 g, 67.2 mmol)、Pd2 (dba)3 (3.1 g, 3.36 mmol)和X-Phos (1.6 g, 3.36 mmol)的混合物攪拌達1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濃縮,並藉由矽膠上的管柱層析法 (PE : EA = 15 : 1)純化殘餘物,以提供呈固體的標題化合物(6.0 g, 62%)。 步驟2: 4-[2-(環丙基甲氧基)-5-甲基磺醯基苯基]-2-甲基異喹啉-1-酮(4-[2-(cyclopropylmethoxy)-5- methylsulfonylphenyl]-2-methylisoquinolin-1-one)
在60°C下,將來自步驟1的標題化合物(5.0 g, 17.5 mmol)、2-溴-1-(環丙基-甲氧基)-4-甲基磺醯基苯 (6.4 g, 21 mmol)、K3PO4 (9.3 g, 43.9 mmol)和Pd(dppf)Cl2 (1.4 g, 1.75 mmol)在二氧雜環/水(100 mL / 10 mL)中的混合物攪拌達12小時。在減壓下將反應混合物濃縮,並藉由矽膠上的管柱層析法(EA:DCM = 1:4)純化殘餘物。將合適的分餾部分(fraction)結合,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的固體從DCM:MTBE (1:1) (50 mL)再結晶,以提供呈白色固體的標題化合物(4.0 g, 60%)。1 H NMR:(CDCl3, 400 MHz) δ 8.51 (dd, J1 = 8.0 Hz, J2 = 0.8 Hz, 1 H),7.98 (dd, J1 = 8.4 Hz, J2 = 2.4 Hz, 1 H),7.86 (d, J = 2.4 Hz, 1 H),7.53 (m, 2 H),7.16 (d, J = 7.6 Hz, 1 H),7.10 (m, 2 H),3.88 (m, 2 H),3.66 (s, 3 H),3.09 (s, 3 H),1.02-0.98 (m, 1 H),0.44-0.38 (m, 2 H),0.11-0.09 (m, 2 H)。LCMS:384.1 (M+H)+ 。 實例2. 活體外抑制測定及活體外基於細胞的測定
判定本文所述之雜環衍生物BRD4抑制劑(參見美國專利第9,034,900號)之IC50 ,該等BRD4抑制劑包括化合物A。將His標記之BRD4選殖、表達並且純化至均質。Filipakopoulos等人, 468 Nature 1067 (2010)。藉由使用AlphaScreen技術(Life Technologies)來監測生物素化H4-四乙醯肽(AnaSpec,H4K5/8/12/16(Ac),生物素標記)與目標之相互作用來評估BRD4結合及抑制。在384孔ProxiPlate中,在DMSO (最終0.4% DMSO)或含化合物稀釋系列之DMSO之任一者存在下將BRD4(BD1) (最終2 nM)與肽(最終15 nM)組合於50 mM HEPES (pH 7.3)、10 mM NaCl、0.25 mM TCEP、0.1% (w/v) BSA及0.005% (w/v) Brij-35中。在室溫下培育20分鐘之後,將α鏈黴抗生物素蛋白供體珠粒及鎳螯合物受體珠粒添加至5 μg/mL之最終濃度。在2小時平衡之後,在Envision儀器上讀取各盤且使用四參數非線性曲線擬合來計算IC50 。將化合物A抑制BRD4活性之能力定量,並且判定相應IC50 值。
執行比色細胞增殖測定(細胞-MTS測定)以評估本文揭示之雜環衍生物BRD4抑制劑(參見美國專利第9,034,900號)影響已確立癌細胞株之增殖的能力,該等BRD4抑制劑包括化合物A。細胞-MTS測定係7天基於培養盤之比色測定,該測定將在存在或不存在測試化合物的情況下新產生NADH之量加以定量。NADH水準用於定量癌細胞增殖。具有各種驅動突變之已確立癌細胞株從美國菌種保藏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ATCC)獲得並且根據ATCC計畫來常規繼代。對於常規測定,此等細胞一定密度來接種,該等密度在7天培養之後實現約90%融合。Raji人類伯基特氏淋巴瘤細胞(cMYC)以每96孔15,000個細胞來接種。HL-60人類白血病前期細胞(NRAS,p16,p53,c-Myc擴增)以每96孔5,000個細胞來接種。NCI-H460,人類非小細胞肺癌細胞,(KRAS、PIK3CA、STLK11、p16)以每96孔3,000個細胞來接種。
隨後,在塗佈之後24小時,細胞接受測試化合物之11點稀釋,最終濃度範圍為100 μM至2.0 nM。細胞在37℃及5% CO2 下在化合物存在下培育168小時。在此培育期結束時,移除80 μL培養基並且添加20 μL之CellTiter 96® AQueous Non-Radioactive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溶液(Promega)。培育細胞直到OD490 >0.6為止。IC50 值使用IDBSXLfit軟體套件來計算並且包括背景扣除OD490 值及相對於DMSO對照之標準化。使用Chem Biography Platform將細胞增殖IC50 值上傳並且存檔。
在此等活體外測定中之4-[2-(環丙基甲氧基)-5-甲基磺醯基苯基]-2-甲基異喹啉-1-酮之IC50 資料如下: 實例3. 活體外藥理學
在伯基特氏淋巴瘤模型中藉由抑制BRD4而導致生長停止,從而證明BRD4對MYC基因表現進行調控(Mertz, 2011)。同樣地,在肺腺癌模型中,亦發現BRD4抑制具有抗增殖性;然而此作用歸諸於FOSL1負調控(Lockwood, 2012)。BRD4亦已被證明可調控GLI1基因表現,從而調節Hh傳訊途徑,已知該傳訊途徑在多種癌症類型中失調。(Tang, 2014)。化合物A治療對於MYC、FOSL1及GLI1基因表現之作用藉由定量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qRT PCR)來評估。使用化合物A之治療在Raji伯基特氏淋巴瘤細胞中以0.06 μM之平均一半最大抑制濃度(IC50 )值來抑制MYC基因表現;在U 87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細胞中以0.03 μM之IC50 值來抑制FOSL1基因表現;並且在MIA-PaCa-2胰腺癌細胞中以0.24 μM之IC50 值來抑制GLI1基因表現。
使用具有細胞株之抗增殖二維(2-D)培養物,化合物A展示在活體外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並且使用具有細胞之三維(3-D)器官樣培養物,化合物A展示抑制集落形成,該等細胞來自PDX GBM腫瘤模型及PDX乳腺癌模型。
在十四個PDX衍生GBM腫瘤模型中,化合物A對於集落形成之作用使用活體外神經球測定來評估。化合物A以0.0003 μM至20 μM範圍內之濃度,在3倍增量下測試。在七天治療之後,藉由顯微鏡術來量化集落數量來評估集落形成。化合物A以劑量依賴性方式抑制集落形成,產生平均一半最大抑制濃度(IC50 )值±平均值標準誤差(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 SEM),範圍為0.11±0.04 μM至2.00±0.40 μM並且跨越18倍活性範圍。GBM模型之總平均值係0.62 ± 0.13 μM。
在四個PDX衍生乳腺癌模型中,化合物A對於集落形成之作用使用3D基於基底膠之活體外培養系統來評估。化合物A以0.008 μM至5 μM或0.0016 μM至1 μM之任一者範圍內之濃度,在5倍增量下測試。在7天或14天治療之後,藉由顯微鏡術來量化集落數量來評估集落形成。化合物A以劑量依賴性方式抑制集落形成,對於BR0869f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 ER)陰性、孕酮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 PR)陰性及HER2/neu陽性(ER-PR-Her2+)腫瘤模型產生0.12±0.01 μM之平均IC50 值,並且對於COH69、COH71及TNBR3三陰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模型分別產生0.07 μM、0.18±0.02 μM及0.08±0.00 μM之IC50 值。三個TNBC模型之總平均值係0.11 ± 0.04 μM。 實例4. 活體內藥理學
在小鼠研究中,化合物A在TNBC及GBM腫瘤之患者衍生異種移植物(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PDX)中展示劑量依賴性腫瘤生長抑制(tumor growth inhibition; TGI)。另外,使用限制稀釋測定,在用化合物A治療之後,展示腫瘤啟始細胞(tumor initiating cell; TIC)頻數減少,該使用化合物A之治療以每天一次給藥排程來執行並且不包括在臨床試驗申請中。
臨床前評估化合物A之不同劑量及排程。以3天服藥/4天停藥排程來給予之化合物A顯示與在連續給藥排程中發現之功效相等的TGI功效以及相對於連續給藥排程之改良耐受性。藉由不太頻繁給藥排程,體重、胃腸(gastrointestinal; GI)及骨髓(bone marrow; BM)毒性似乎完全可逆的,並且恢復適合於每週一次重複給藥。
使用2 mg/kg或10 mg/kg之化合物A來治療帶有TNBC PDX腫瘤COH70之小鼠導致MYC之負調控。2 mg/kg之化合物A在2小時後以51.3%最大程度地抑制MYC表現,並且到給藥後8小時,MYC表現反彈至對照水準。10 mg/kg之化合物A在4小時後以63.4%最大程度地抑制MYC表現;然而,到給藥後24小時,MYC表現未回彈至對照水準。在COH70模型中,在給藥後2、4及8小時,判定化合物A之相應腫瘤濃度。化合物A之最大量測腫瘤水準出現在給藥後2小時並且在2 mg/kg及10 mg/kg下分別為1.3±0.3 μM及6.7±1.7 μM。MYC表現水準之調節與化合物A之腫瘤內濃度相關聯。
在NOD/SCIDγ (NOD/SCID gamma; NSG)小鼠中,發現TNBC PDX皮下模型在12.5 mg/kg、16 mg/kg及20 mg/kg之化合物A劑量下具有顯著TGI。給藥為每週每天口服管飼一次(QD)連續3天,繼之以4天停藥(在第1圖中,標示為3x/週)(3x/週=每天給予化合物A一次連續3天,繼之以4天停藥;PO=口服;SEM=平均值標準誤差)持續6週。在高達25 mg/kg之每天劑量下,化合物A被良好耐受。當在第38天,與媒劑對照相比,量測腫瘤體積時,對於12.5 mg/kg/劑量組,經治療腫瘤之平均TGI%為64%,對於16 mg/kg/劑量組,平均TGI%為68%,並且對於20 mg/kg/劑量組,平均TGI%為72%。在所有組中,平均體重增加。在12.5 mg/kg及16 mg/kg劑量水準之最終劑量之後,判定穩態藥物動力學參數。在12.5 mg/kg下,化合物A的在0小時與24小時之間之血漿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0-24 小時 )為12,003 ng-hr/mL;並且在16 mg/kg下為15,174 ng-hr/mL。
在GBM PDX皮下模型GBM15中,在多種排程中展示化合物A之功效,該等排程在每週5倍QD給藥至每週兩次給藥持續4週之範圍內(第2圖)(PO=口服;SEM=平均值標準誤差)。在多種排程中,向帶有腫瘤之小鼠QD口服給藥,其中在每個排程中之累加每週化合物A劑量等於75 mg/kg。給藥排程係: 15 mg/kg化合物A連續5天服藥及2天停藥(5/2), 25 mg/kg化合物A連續3天服藥及4天停藥(3/4),及 37.5 mg/kg化合物A連續2天服藥及5天停藥(2/5)。
當在第29天量測腫瘤體積並且與對照媒劑比較時,對於15 mg/kg/劑量(5/2)組,經治療腫瘤之平均TGI%為65%,對於25 mg/kg/劑量(3/4)組,平均TGI%為65%,並且對於37.5mg/kg/劑量(2/5)組,平均TGI%為70%。在所有組中發現最小體重損失(媒劑組=−1.2%;15 mg/kg/劑量組=−6.6%;25 mg/kg/劑量組=−3.7%;且37.5 mg/kg/劑量組=−3.1%)。
研究小鼠中之NUT中線癌(NUT Midline Carcinoma; NMC)之異種移植物模型。將具有確立腫瘤之匹配群組之小鼠隨機分組至用測試化合物(化合物A,或替莫唑胺,或包含化合物A及替莫唑胺之調配物之任一者)或媒劑來治療,該測試化合物或媒劑藉由每天腹膜內注射來投與。在隨機分組之前及治療4天之後,小鼠藉由18 F-氟代去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 FDG)-PET成像來評估。量測腫瘤體積、毒性或體重損失。獲得腫瘤並且切片,並針對BRD4-NUT致癌蛋白、細胞擴散、角蛋白表現、核Ki67及TUNEL染色來進行免疫組化檢查。將來自治療及未治療小鼠之成對樣品製備並且使用標準化計畫及商購軟體(即,ImageScopt;Aperio Technologies)來分析。 實例5. MCF-7乳腺癌之異種移植物模型中之抗腫瘤功效
將含有0.72 mg 17-β雌二醇之延時釋放球團皮下植入nu/nu小鼠中。在5%的CO2 ,37℃下,MCF-7細胞在含有10% FBS之RPMI中生長。將細胞離心分離並且以1x107 個細胞/毫升重新懸浮於50%的RPMI(無血清)及50%的基質膠中。在球團植入後2-3天,將MCF-7細胞皮下注射(100 μL/動物)至右側腹並且每兩週監測腫瘤體積(長度x寬度2/2)。當腫瘤達到~200 mm3 之平均體積時,將動物隨機分組並且開始治療。動物用測試化合物或媒劑每天治療持續4週。在整個研究中每兩週監測腫瘤體積及體重。在治療期結束時,獲取血漿及腫瘤樣品以分別進行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動力學分析。 實例6. Raji人類伯基特氏淋巴瘤模型中之抗腫瘤功效
程序:雌性SCID CB17小鼠(6-8週齡,Charles River Lab)在右側腹區域用Raji細胞(3.5 x 106 個細胞/小鼠)皮下接種並且允許腫瘤生長至大約150 mm3 。隨後將小鼠隨機分組至治療群組(N=8)並且每天用媒劑對照或測試化合物口服治療一次持續21天。測試化合物以5 mg/kg至50 mg/kg範圍內之劑量以懸浮液形式投與,該懸浮液係在1%的Tween 80、40%的PEG400,及59%之0.5% HPMC或9%的DMSO + 50%之0.5% HPMC之任一者之溶劑中。腫瘤長度及寬度以毫米為單位每週量測三次。腫瘤體積藉由公式V=(L×W×W)/2來計算。腫瘤生長抑制(tumor growth inhibition; TGI)使用下式來計算:TGI=100-(治療組之中值腫瘤體積/對照組之中值腫瘤體積媒劑)×100。執行TGI量測直到對照組中之腫瘤體積達到3,000 mm3 為止。統計分析使用2尾T-測試來執行。P-值< 0.05被視為統計顯著的。TGI判定為在42%至80%之範圍內。 實例7. 在替莫唑胺抗性異種移植物GBM模型中之化合物A及替莫唑胺之協同作用
在對於替莫唑胺(TMZ)之烷基化DNA破壞具有抗性之GBM中牽涉到O-6-甲基胍基甲基轉移酶(MGMT)。GBM3係GBM PDX皮下模型,該模型具有藉由PCR之較高MGMT表現、非甲基化MGMT啟動子,並且具有對TMZ呈抗性之表型。在從GBM3培養之神經球之先前研究中,RT-PCR分析展示化合物A以劑量反應方式來負調控MGMT之表現。當向帶有GBM3之小鼠給予20 mg/kg之單一劑量之化合物A時,qRT-PCR展示所收穫腫瘤中之MGMT的負調控(down-regulation)。此導致進行功效實驗以便理解是否化合物A可使TMZ抗性GBM對於TMZ變得敏感,並且與單獨投與任一化合物相比,展現協同作用。
帶有GBM3之NSG小鼠之群組用以下方案來治療:TMZ 50 mg/kg腹膜內(IP) x 3 Q2週;化合物A 6 mg/kg每天兩次(BID)口服給藥或12 mg/kg每天一次口服給藥;或化合物A 6 mg/kg口服BID與TMZ 50 mg/kg IP x 3 Q2週之組合。在給予單獨或與TMZ組合之化合物A之後,觀察到如藉由腫瘤體積量測之顯著腫瘤生長抑制(第3圖)。在單獨給予時,單獨TMZ不誘導顯著TGI(3%)。單獨化合物A誘導63%之顯著TGI(12 mg/kg QD)及76%(6 mg/kg BID)。然而,化合物A與TMZ之組合展示協同作用,並且在TGI方面顯著優於所有其他方案。在組合組中,在部分研究過程期間觀察到適度體重損失(最低點−5.1%);但是身體重量損失恢復,並且在研究結束時,所有治療組展示平均體重之淨增加。 實例8. 口服劑型
藉由混合48重量%之化合物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45重量%之微晶纖維素、5重量%之低取代羥基丙基纖維素及2重量%硬脂酸鎂來製備錠劑。錠劑藉由直接壓縮來製備。壓縮錠劑之總重量保持在250-500 mg下。 實例9. 非臨床藥代動力學及藥物代謝
如本文描述,已經進行一組活體外及活體內研究來表徵化合物A之吸收、PK、分佈、代謝及消除。開發用於定量化合物A水準之穩定及可重現生物分析方法並且將該等方法用於PK及毒理動力學研究。人類PK參數及暴露使用體形變異定標來預測。
在Sprague-Dawley大鼠及Beagle犬中評估化合物A之藥代動力學及口服生物利用率。在雄性及雌性大鼠中,全身清除率較低(肝臟血流之大約5%至13%),但是雄性顯示比雌性約高2倍之清除率。分佈體積在全身水體積將近1至3倍範圍內,表明化合物A分佈至組織中。在大鼠中,化合物A之平均口服生物利用率為40%並且在犬中為76%。由於雄性與雌性大鼠之間之全身清除率之差異並且為了在毒理學研究中獲得可比較的全身暴露量,投與雄性大鼠之化合物A劑量比投與雌性大鼠之化合物A劑量高3倍。在大鼠及犬中之化合物A之毒理動力學顯示全身暴露量沒有性別差異,全身暴露量與劑量成比例增加,在重複給藥之後在大鼠中沒有積聚,並且在犬中多達3倍積聚。由於在帶有腫瘤之NSG小鼠中,大腦與血漿比率為0.14比0.16,化合物A顯示有限大腦分佈。
使用體形變異測定法衍生PK參數及62%口服生物利用率(在臨床前物種中觀察到之平均值)之假設,在每週(3天服藥/4天停藥)投與15 mg口服劑量之後,化合物A在人類中之預測穩態全身暴露量(AUC0 24小時)可在731至2263 ng•h/mL範圍內。
在來自臨床前物種(89.9%至93.3%)及人類(90.2%)之血漿中,未觀察到化合物A之血漿蛋白質結合之顯著差異。
化合物A之代謝在活體外使用人類肝細胞來評估並且識別單一代謝物,亦即N-去甲基衍生物。在大鼠、犬及猴肝細胞中觀察到此代謝物。未識別獨特人類代謝物。使用重組細胞色素P450(CYP)酶之研究表明多種CYP酶(CYP2C9、CYP2C19及CYP3A4)能夠代謝化合物A;然而個別酶相對影響之未知。
在活體外,化合物A不抑制CYP1A2及CYP3A4。化合物A導致分別以13.9 μM、26.7 μM及54.3 μM之IC50 值抑制CYP2C9、CYP2C19及CYP2D6。在肝細胞中,化合物A(高達10 μM)並非CYP1A2、CYP2B6或CYP3A4之誘導因子。因此,在臨床上相關濃度下,化合物A具有導致與共同投與藥物之藥物-藥物相互作用的最小可能性,該等共同投與藥物係CYP基質。
在大鼠中,在靜脈內(intravenous; IV)投與非放射性標記化合物A之後,平均0.9%之劑量完整地在膽汁或尿液之任一者中排泄,指示完整藥物之排泄並非主要排除模式並且代謝可在化合物A之處置中發揮主要作用。 實例10. 非臨床毒理學
在非GLP探索性毒理學及遺傳毒理學研究中,並且在GLP重複劑量(≤4週非臨床毒理學)研究中評估化合物A。GLP 4週口服毒性研究(具有4週恢復期)在大鼠(對於雌性為0、5、10或20 mg基劑/kg/劑量,並且對於雄性為0、15、30或60 mg基劑/kg/劑量)及Beagle犬(0、1.75、3.75或7.5 mg基劑/kg/劑量)中進行。給藥排程為每週每天投與一次連續3天,繼之以連續4天停藥總共4週。
在大鼠中,毒性之主要目標組織係構成胃腸(GI)道、骨髓、淋巴器官、睾丸及骨骼之組織。在犬中,毒性之主要目標組織係構成GI道、骨髓、淋巴器官及睾丸之組織。
在4週大鼠研究中,≥20 mg基劑/kg/劑量係嚴重毒性的。此劑量導致早在第6天動物死亡或瀕死處死,最終導致在第11天終止給藥及處死存活60 mg基劑/kg/劑量組動物(雄性);及在第11天終止給藥及處死存活20 mg基劑/kg/劑量組動物(雌性)(N=9)或開始恢復階段(N=4)。在低於20 mg基劑/kg/劑量之劑量下,沒有化合物A相關死亡。在低劑量水準(5 mg基劑/kg/劑量[雌性],15 mg基劑/kg/劑量[雄性])下,沒有不良發現。
關於毒性,基於一系列臨床、實驗室、毛病理及組織病理學發現,在10%之大鼠中之嚴重中毒劑量(STD10)在雌性中係20 mg基劑/kg/劑量並且在雄性中係30 mg基劑/kg/劑量。對於任何臨床試驗,總體STD10應被視為20 mg基劑/kg/劑量。由於缺乏不良發現,在雌性中之無觀察到之不良作用水準(no-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 NOAEL)為5 mg/kg/劑量並且在雄性中為15 mg/kg/劑量。對於任何臨床試驗,總體NOAEL應被視為5 mg基劑/kg/劑量。此等值適用於三天服藥/四天停藥化合物A劑量排程。對於恢復動物之評估表明在從停止給藥起的4週時間之後,所有測試樣品相關發現係可逆的(除了睾丸相關之發現以外,由於最初經指定來評估可逆性之60 mg基劑/kg/劑量組雄性因瀕死而被處死,因此該等睾丸相關之發現不可進行評估)。
亦執行安全性藥理學評估,即,功能性觀察試驗組合(FOB),以判定化合物A之潛在中樞神經系統作用作為GLP 4週重複劑量毒性大鼠研究之一部分。沒有化合物A相關FOB作用。
在4週Beagle犬研究中,嚴重中毒劑量為7.50 mg基劑/kg/劑量。此劑量導致早在第11天將瀕死動物(4隻雄性及1隻雌性)處死,最終導致存活7.50 mg基劑/kg/劑量組雄性終止給藥,並且開始存活7.50 mg基劑/kg/劑量組雄性之恢復階段。在低於7.50 mg基劑/kg/劑量之劑量下,沒有化合物A相關死亡,但是在所有評估劑量下存在化合物A相關發現。
基於一系列臨床、實驗室、巨觀病理及組織病理學發現,3.75 mg基劑/kg/劑量確立為最高非嚴重中毒劑量(highest non-severely toxic dose; HNSTD);未識別NOAEL。此等值適用於3天服藥/4天停藥劑量排程。在最低劑量(1.75 mg基劑/kg/劑量)下,不良發現限於胸腺重量減少及睾丸/附睾毒性。對於恢復動物之評估表明在從停止給藥起的四週時間之後,所有測試樣品相關發現係可逆的,除了睾丸及附睾相關之發現以外。
執行安全性藥理學評估以判定潛在化合物A在有意識的Beagle犬中之心血管及呼吸作用作為GLP 4週重複劑量毒性研究之一部分。沒有對於心電圖、心率或呼吸率的化合物A相關作用。
活體外人類ether-à-go-go相關基因(hERG)研究識別24.3 μM之IC50
在非GLP細菌復原突變測定(Ames)中,化合物A被判定為非誘變的。
總之,化合物A在充當腫瘤學臨床候選者之臨床前物種中展現可接受之安全性概況,並且化合物A之毒理學計劃充分地支援在癌症患者中進行臨床試驗。 實例12. 化合物A在人類中之安全性及耐受性
化合物A為新的研究產品,該研究產品具有用於治療患有實體腫瘤及NHL之對象的強有力生物學理論根據。在臨床研究中評估化合物A在人類中之安全性及耐受性,以及生物及臨床活性。
因為未對化合物A進行臨床研究,所以化合物A在人類中之功效及安全性概況係未知的。化合物A之潛在毒性基於化合物A之非臨床研究來識別。在第I階段首次人類(FIH)研究中測試之兩種BET抑制劑之安全性概況展現在每個21天循環中連續每天給藥14天的良好耐受性,其中血小板減少症為主要DLT(Abramson,2015;Herait,2015)或GI道毒性(主要腹瀉)為DLT(Dombret,2014;Herait,2015)。
對於化合物A-ST-001所提出之安全性評估之頻率及規格係預期用於FIH研究之典型頻率及規格並且與化合物A在大鼠及犬中之毒物學研究之發現一致。在大鼠及犬中,毒性之主要目標組織為GI道、骨髓、淋巴器官及睾丸。總體臨床前及組織病理學資料表明GI系統可為化合物A介導毒性之關鍵目標。
經常早期監測對象之體重、水合狀態、血清電解質、腹瀉及嘔吐之發病率及嚴重程度,以及腹部疼痛(胃、腸道)之發作係安全性監測計劃之關鍵部分並且強烈建議對於噁心、嘔吐或腹瀉之早期發作(即,1級)實行積極支援性照護措施。基於在大鼠及犬之GI道中觀察到之形態變化、腸道絨毛之扁平化及黏膜糜爛,患有吸收不良症候群、活動潰瘍/胃炎,或GI出血反覆發作的對象不予登記。建議在研究者裁量下採用黏膜塗佈劑來保護食道/胃黏膜以及針對GI出血對對象進行監測。鼓勵對象報告GI不適或疼痛、食欲喪失或便血之發作。
骨髓細胞數量過少及淋巴組織(胸腺、脾、淋巴結)耗盡之發現強調了經常進行血球計數監測之重要性,並且對血小板及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 WBC)差異進行分類。針對可能毒性經由標準及專門實驗室測試來對對象進行監測,該等測試包括完全血球計數、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素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國際標準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及血清化學。
在化合物A之非臨床毒理學研究中,僅在少許時刻觀察到血糖之瞬態變化。此外,新的研究性BETi,OTX015之初步臨床資料報告患有非白血病血液學惡性腫瘤之37個患者中有7個經歷1-2級高血糖並且1個患者經歷3級高血糖(Thieblemont,2014)。是否可能在人類中使用化合物A時觀察到高血糖係未知的並且標準實驗室組包括禁食葡萄糖量測。控制可能高血糖之一般準則在第7圖中提供。
雄性大鼠及犬之睾丸及附睾中之組織病理學發現為以下措施提供充足根據:在臨床研究之持續時間內以及在最後一個研究劑量之後至少3個月內禁止捐精及生孩子。在非臨床研究中,雌性動物之生殖器官中沒有組織學病灶。此臨床前發現之意義以及潛在及相對臨床風險在此時係未知的。未進行化合物A之發育及生殖毒理學研究。要求對象遵循如本文描述之懷孕預防準則。
因為此為FIH研究,所以具有心力衰竭、局部缺血性心臟病、不受控制的高血壓、嚴重心律失常或ECG上之長QT間隔之病史的對象不予登記。所有研究對象需要在基線時記錄適當左心室射血分數(>45%)。
如本文詳述,研究在兩個部分中進行:劑量遞增(A部分)及劑量擴展(B部分)。
在A部分中,利用具有劑量過度控制之遞增(EWOC)之貝氏邏輯式迴歸模型(BLRM)指導劑量遞增至化合物A之估計MTD。Babb 1998, Neuenschwander 2008。傳統遞增設計(例如,3+3、滾動六、加速滴定)經設計用於細胞毒性劑並且劑量遞增決策基於毒性率,並且隱含的假設係功效及毒性隨著劑量而增加。較新的分子靶向藥劑可具有不同劑量-毒性及劑量-功效曲線,並且基於不僅僅利用毒性資料的設計可更有效地判定建議劑量。Tourneau等人, 101 J. Natl. Cancer Inst. 708 (2009); Ivy等人, 16 Clin. Cancer Res. 1726 (2010)。
基於統計模型之方法(具有EWOC之BLRM)允許在將每個對象指派至劑量水準時利用與觀察臨床資料(例如,毒性、藥效動力學、藥物動力學、功效等)組合之非臨床資料並且可潛在地減少在亞治療或不可耐受劑量下治療之對象之數目。Tourneau等人, 7 PLoS ONE e51039 (2012)。EWOC之使用提供避免超過MTD之給藥的規則或限制。以下提供設計之更多細節。可選擇一或多個給藥方案及/或疾病子集用於B部分中之群組擴展以便為更大群組之對象(在每個群組中達約20個)獲得額外安全性及功效資訊。
在符合GLP的四週大鼠及犬研究中,與主要治療相關之作用在一定劑量及暴露度下發生,基於該等劑量及暴露度,認為該等兩個物種大鼠及犬具有對於與投與化合物A相關聯之毒性的相似敏感性。建議人類起始劑量係每週每天一次15 mg化合物A基劑連續3天,繼之以停藥連續4天(3/7天劑量排程)。此化合物A劑量使用在ICH協調三方準則S9,抗癌藥品之非臨床評估(2009)中描述之方法來計算,並且在表3中概述:
人類中之建議起始劑量低於大鼠中之STD10之1/10,小於犬中之HNSTD之1/6,並且基於相對於15 mg化合物A基劑之劑量下之預測人類暴露量,在大鼠及犬中之暴露量之倍數(如藉由AUC量測),該起始劑量被視為安全的。如在表1中提及,15 mg基劑下之人類暴露量預測在736至2263 ng•hr/mL範圍內;此等值比對應於大鼠STD10之平均暴露量(52800 ng•hr/mL)低約23倍至72倍並且比對應於犬HNSTD之平均暴露量(10000 ng•hr/mL)低約4倍至14倍。基於此等毒理動力學資料,15 mg化合物A基劑之建議人類起始劑量預期係安全的。
此研究之關鍵探索性目標係識別不僅安全而且展現藥理活性之化合物A之劑量。已經識別一組基因,在末梢血液單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及全血中用化合物A離體治療後,該等基因之表現降低。在本研究中,全血中之此等基因之表現或腫瘤生檢中之其他基因之變化可確認劑量具有藥理活性並且可幫助辨別哪一個劑量展示最令人信服的藥理活性。
預測性生物標記物允許前瞻性識別可能在臨床上受益於化合物A的患者,該化合物A係呈單一藥劑形式或與其他藥劑組合形式。儘管當前試驗中之預測性診斷分析在本質上係探索性的,但是該等診斷分析揭示生物標記物與反應之間的關聯,該等反應可為將來由診斷推動之研究提供基礎。
選擇不同腫瘤類型用於B部分中之化合物A劑量擴展群組,該選擇取決於研究之A部分之結果、臨床前功效及支持文獻。作為BET家族成員之可逆性抑制劑,患有局部晚期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s; BCC)之對象之擴展群組在B部分中登記。
BRD4及其他BET溴結構域蛋白質調控SMO下游之GLI1轉錄,並且BRD4直接充當GLI1及GLI2啟動子。Tang, 2014。此充任可藉由BET抑制劑來抑制,並且在活體外及活體內,BET抑制劑JQ1減少Hh驅動腫瘤中之腫瘤細胞增殖,甚至在對於SMO抑制具有抗性之腫瘤中亦如此。Tang, 2014。因此,BET抑制劑在具有新生或獲得抗性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BCC對象中之臨床研究係必要的。同樣地,BET抑制劑化合物A在各種惡性腫瘤中之抗腫瘤活性的臨床研究係必要的。此實例提供化合物A在人類中之研究,該研究被設計成評估使用各種劑量水準/方案之藥物安全性及藥物動力學概況,並且亦偵測藥物功效之最初信號以便推進第2階段臨床試驗之發展。
更具體而言,化合物A之研究包括化合物A在患有晚期實體腫瘤或復發或頑固型NHL之對象中的開放標籤、1a階段、劑量遞增及擴展、首次人類(FIH)臨床研究。該研究之劑量遞增部分(A部分)研究化合物A之遞增口服劑量以便估計化合物A之MTD及/或RPTD。利用EWOC之BLRM(參見Babb,1998;Neuenschwander 2008)幫助指導化合物A劑量遞增決策,並且最終決策由科學查核委員會(scientific review committee; SRC)作出。該研究之擴展部分(B部分)進一步評估在選定擴展群組中在等於或低於MTD時投與之化合物A的安全性及功效,每個群組具有多達約二十個可評估對象,以便進一步定義RP2D。可選擇一或多個給藥方案或疾病子集用於群組擴展。A部分及B部分由三個週期組成:篩選、治療及跟近期(參見第4圖)。在表1中概述研究目標,並且在以上表2中概述研究端點。
通常,篩選期在化合物A之第一劑量之前28天開始。在開始任何其他研究程序之前,知情同意文件(informed consent document; ICD)由對象及投與人員簽字並注明日期。所有篩選測試及程序在化合物A之第一劑量之前28天內完成。
在治療期期間,在每一個四週循環中,包含化合物A之調配物最初每週每天一次口服投與連續3天,繼之以連續4天停藥(3/7天劑量排程)。基於SRC對於可獲得之安全性、PK、藥效動力學(pharmacodynamic; PD)及功效資料之查核來檢查替代給藥排程(例如,每週2天服藥/5天停藥)。在A部分中,用於評估劑量限制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 DLT)之窗口係循環1期間的28天(4週)。
在跟近期中,在化合物A之最後一個劑量之後,針對安全性對所有對象追蹤28天(±2天)。出於某些原因而停止治療的對象根據指定腫瘤評估排程來執行疾病評估直到進展或啟始新的全身抗癌療法為止,該等原因除了疾病進展(或復發)、開始新抗癌療法或從整個研究中撤回同意以外。在安全性跟近之後,隨後每3個月(±2週)對所有對象追蹤以進行存活跟近歷時達2年或直到死亡、跟近失聯或試驗結束為止,以最早發生為準。
對於A部分,劑量遞增,最少3個對象在每個劑量水準下登記。最初化合物A劑量係15 mg。具有EWOC之BLRM併入可獲得之先前安全性資訊並且在每個新的對象群組完成循環1之後更新模型參數。下一個劑量之決策由SRC基於風險評估之計算來作出,該風險評估之計算使用BLRM,及可獲得安全性(即,DLT及非DLT安全性資料)、PK、PD及功效資訊。另外,相關非臨床資料(例如,GLP毒性研究、來自異種移植物模型之活體內藥理學等)可用於評估。以下提供統計方法之細節。
在所有決策時間點,BLRM允許基於所觀察到的DLT來改變劑量增量。然而,下一個群組之劑量與先前劑量相比的增加不超過100%。MTD係不可能(<25%後驗概率)在化合物A治療之第一循環中在≥33%之經治療對象導致DLT的最高劑量。SRC關於每個群組之化合物A劑量來作出最終決策。
在劑量遞增期間,在滿足以下條件之後,化合物A劑量可被宣佈為MTD及/或RP2D:至少六個可評估對象在該劑量下經治療;在該劑量下之目標毒性之後驗概率(posterior probability)超過60%並且在遞增劑量之間係最高的或最少21個對象在該研究中經治療;及該劑量根據BLRM來推薦並且SRC批准該劑量。
SRC包括研究者(或指定代表)、主辦單位之研究醫師、安全醫師、研究統計員及研究管理者。特別參加者可包括研究藥代動力學家及額外研究臨床科學家。必要時,其他內部及外部專家可由SRC諮詢。
評估一個劑量群組、更高劑量群組、中間劑量群組、更小劑量增量、替代給藥排程(例如,每週,2天服藥/5天停藥)內之額外對象或宣佈MTD之決策亦由SRC來判定,該判定基於BLRM評估及SRC對於可獲得安全性(即DLT及非DLT資料)、PK、PD及功效資訊之查核來進行。最終決策由SRC作出。
在劑量遞增期間,在任何群組中,在投與第一劑量之後,將每個群組中之對象觀察28天(循環1,DLT窗口),隨後可開始下一個劑量群組。在給定劑量遞增群組中,每天登記不超過一個對象。將無法評估DLT之對象予以替換。可評估DLT之對象定義為以下對象:在循環1期間已接收化合物A之12個劑量中的至少10個(或≥80%總規劃劑量強度)而不經歷DLT;或在接收化合物A之至少一個劑量之後經歷DLT。
在DLT評估期期間不允許對象內劑量遞增。然而,在循環≥3時,耐受其指派化合物A劑量的沒有疾病進展跡象的對象可(在研究者裁量下並且諮詢該研究之醫學監測者)遞增至最高劑量水準,該最高劑量水準被證明為由此項研究中之至少一個對象群組充分地耐受(亦即,在基於BLRM評估,劑量過度風險小於25%時)。
關於完成劑量遞增(A部分)之後的B部分-群組擴展,將選定腫瘤群組在擴展階段(B部分)中登記,其中每個群組具有高達大約20個可評估對象。基於可從A部分獲得之安全性、PK、PD及功效資料的查核,擴展可在劑量遞增階段確立之MTD及排程下,或在替代可耐受劑量及排程下發生。SRC選擇與群組擴展相關之劑量及排程。可選擇一或多個給藥方案用於群組擴展。SRC繼續在整個研究中定期地查核安全性資料,並且視情況作出繼續研究及修改劑量之建議。
關於研究群體之登記,18歲或18歲以上之患有晚期或不可切除的實體腫瘤及復發或頑固型NHL(DLBCL及iNHL)之男性及女性在研究中登記。登記預期耗費大約30個月來完成(12至18個月的劑量遞增,及9至12個月的擴展)。完成有效治療及治療後跟近預期再耗費4至28個月。整個研究預期持續大約4年。試驗結束定義為完成治療後跟近之最後一個對象之最後一次訪問之最近的日期,或從最後一個對象收到為主要、次要及/或探索性分析所需要的最後一個資料點之日期之任一者,如預先規定。
若存在臨床上顯著疾病進展之跡象、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對象/醫師決定退出,則可停止研究治療。在與醫學監測者諮詢時,在研究者裁量下,對象可在疾病進展之後繼續接收研究藥物。
在至少一實施例中,化合物A係用於口服投與之配製錠劑。根據相關國家衛生主管機關之規章,標籤適合於例如研究用途。
對於關鍵功效評估,在每兩個循環之後對對象進行功效評估直至循環6,並且在循環6之後每三個循環進行功效評估。對出於某些原因而停止治療的所有對象進行追蹤直到進展或啟始新的全身抗癌療法為止,該等原因除了疾病進展、開始新抗癌療法或從整個研究中撤回同意以外。
由研究者判定腫瘤反應。對於實體腫瘤,評定基於實體腫瘤反應評估標準(RECIST 1.1)。Eisenhauer等人, 45 Eur. J. Cancer 228 (2009)。對於NHL,評定基於國際工作組惡性淋巴瘤修訂反應標準。Cheson等人, 25 J. Clin. Oncol. 579 (2007)。在患有FDG吸收性腫瘤之對象中,需要[18 F]-氟代去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 FDG)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術(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或FDGPET/CT成像來確認完全反應。
用於此研究之安全性變數包括不良事件、安全性臨床實驗室變數、12-導聯心電圖、東部腫瘤協作組體力狀態、左心室射血分數評估、體格檢查、生命體徵、研究治療之暴露量、伴隨藥物之評估,及具有生育潛力之女性之懷孕測試。化合物A之PK概況從連續血液收集來判定。
未對化合物A進行臨床研究,因此化合物A在人類中之功效及安全性概況係未知的。化合物A之潛在毒性基於化合物A之非臨床研究來識別。對於化合物A-ST-001所提出之安全性評估之頻率及規格係預期用於FIH研究之典型頻率及規格並且與化合物A在大鼠及犬中之毒物學研究之發現一致。在大鼠及犬中,毒性之主要目標組織為GI道、骨髓、淋巴器官及睾丸。總體臨床前及組織病理學資料表明胃腸系統可為化合物A介導毒性之關鍵目標。
經常早期監測對象之體重、水合狀態、血清電解質、腹瀉及嘔吐之發病率及嚴重程度,以及腹部疼痛(胃、腸道)之發作係安全性監測計劃之部分並且建議對於噁心、嘔吐或腹瀉之早期發作(亦即,1級)實行積極支援性照護措施。基於在大鼠及犬之GI道中觀察到之形態變化、腸道絨毛之扁平化及黏膜糜爛,患有吸收不良症候群、活動潰瘍/胃炎,或GI出血反覆發作的對象可從研究中排除。建議在研究者裁量下採用黏膜塗佈劑來保護食道/胃黏膜以及針對GI出血對對象進行監測。鼓勵對象報告GI不適或疼痛、食欲喪失或便血之發作。
在FIH研究中,具有心力衰竭、局部缺血性心臟病、不受控制的高血壓、嚴重心律失常或ECG上之長QT間隔之病史的對象可不予登記。所有研究對象需要在基線時記錄適當左心室射血分數(>45%)。在任何情況下,在進行此試驗期間不准予計畫豁免。
骨髓細胞數量過少及淋巴組織(胸腺、脾、淋巴結)耗盡之發現強調了經常進行血球計數監測之重要性,並且對血小板及WBC差異進行分類。應針對可能毒性經由標準及專門實驗室測試來對對象進行監測,該等測試包括完全血球計數、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 PT)/部分凝血活素時間(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PTT)/國際標準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及血清化學。
雄性大鼠及犬之睾丸及附睾中之組織病理學發現為以下措施提供充足根據:在臨床研究之持續時間內以及在最後一個研究劑量之後至少3個月內禁止捐精及生孩子。在非臨床研究中,雌性動物之生殖器官中沒有組織學病灶,但是此發現之意義係未知的。未進行化合物A之發育及生殖毒理學研究。要求對象遵循之懷孕預防準則。
以下描述藥效動力學(pharmacodynamic; PD)評估。此研究之主要目標係評估使用包含化合物A之醫藥調配物來治療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包括判定MTD或RP2D。用於估計MTD之分析方法係藉由EWOC原則來指導之BLRM(Babb,1998;Neuenschwander,2008)。
如需要或適用的話,可按照劑量水準(A部分)及腫瘤群組(B部分)來執行統計分析。分析在本質上係描述性的。可使用接收任何化合物A之對象(治療群體)來進行安全性資料之概述。研究資料針對部署、人口統計及基線特徵、暴露、功效、安全性、PK及PD來概述。分類資料按照頻率分佈(對象之數目及百分比)來概述並且連續資料按照描述性統計(平均值、標準偏差、中值、最小值及最大值)來概述。
治療中出現之不良事件(TEAE)按照國家癌症研究院常見不良事件術語標準來概述。TEAE之頻數按照藥事管理的標準醫學術語集系統器官類別及較佳術語來製表。將3或4級TEAE、導致停止化合物A之TEAE、研究藥物相關之TEAE及SAE個別地製表。將選定實驗室分析物、生命體徵、12-導聯ECG及ECHO/MUGA掃描之從基線之變化加以概述。所有資料在逐個對象列表中提供。
主要功效變數係DCR。然而,因為化合物MoA可導致SD及疾病控制,所以PFS及OS可充當額外功效評估。儘管通常在FIH中不評估OS及PFS,但是化合物A投與可導致SD及反應(例如,在NHL患者中)。疾病控制定義為CR、PR及SD之腫瘤反應(由研究者來評估)。報告DCR之點估計及95%置信區間。客觀反應率(定義為最佳反應係完全反應或部分反應之對象之百分比)、反應/病情穩定之持續時間、無進展存活及總體存活對於分類變數使用頻數製表來概述或對於連續變數使用描述性統計來概述。對於治療群體及功效可評估群體(接受基線疾病評定評估、至少一個循環研究治療及一次研究中疾病評定評估的對象)來重複功效分析,其中使用治療群體之結果被視為主要的。
在A部分劑量遞增期間,登記大約三十至四十個對象。在B部分劑量擴展期間,最初每個腫瘤群組增加至少十四個功效可評估對象。若反應率係20%或更大,則存在超過95%的可能性將在前14個對象中觀察到一或多個反應者,該可能性藉由基於DCR之變化的統計資料來更新,該DCR係主要功效端點。Gehan, 1961。若在14個對象中未觀察到反應者,則由於無效而停止登記此腫瘤群組。否則,若觀察到反應者,則將腫瘤群組擴展至多達大約20個對象。
更具體而言,在患有晚期實體腫瘤及復發或頑固型NHL之對象中的開放標籤、1a階段、劑量遞增及擴展、FIH臨床研究中評估化合物A。該研究之劑量遞增部分(A部分)研究化合物A之遞增口服劑量以便估計化合物A之MTD或RPTD。利用EWOC之BLRM(Babb,1998;Neuenschwander 2008)幫助指導化合物A劑量遞增決策,並且最終決策由科學查核委員會(scientific review committee; SRC)作出。擴展部分(B部分)進一步評估在選定擴展群組中在等於或低於MTD時投與之化合物A的安全性及功效,每個群組具有多達約20個可評估對象,以便進一步定義RP2D。可選擇一或多個給藥方案及/或疾病子集用於群組擴展。A部分及B部分由三個週期組成:篩選、治療及跟近期(參見第4圖)。
如提及,篩選期在化合物A之第一劑量之前28天開始。在開始任何其他研究程序之前,知情同意文件(informed consent document; ICD)由對象及投與人員簽字並注明日期。所有篩選測試及程序必須在化合物A之第一劑量之前28天內完成。在治療期期間,在每一個4週循環中,化合物A最初每週每天一次口服投與連續三天,繼之以連續四天停藥(3/7天劑量排程)。可基於SRC對於可獲得之安全性、PK、PD及功效資料之查核來檢查替代給藥排程(例如,每週2天服藥/5天停藥)。在A部分中,用於評估劑量限制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 DLT)之窗口係循環1期間的28天(四週)。在跟近期中,在化合物A之最後一個劑量之後,針對安全性對所有對象追蹤28天(±2天)。出於某些原因而停止治療的對象根據指定腫瘤評估排程來執行疾病評估直到進展及/或啟始新的全身抗癌療法為止,該等原因除了疾病進展(或復發)、開始新抗癌療法或從整個研究中撤回同意以外。在安全性跟近之後,隨後每3個月(±2週)對所有對象追蹤以進行存活跟近歷時達2年或直到死亡、跟近失聯或試驗結束為止,以最早發生為準。
對於A部分,劑量遞增,最少3個對象在每個劑量水準下登記。最初化合物A劑量係15 mg。具有EWOC之BLRM併入可獲得之先前安全性資訊並且在每個新的對象群組完成循環1之後更新模型參數。下一個劑量之決策由SRC基於風險評估之計算來作出,該風險評估之計算使用BLRM,及可獲得安全性(亦即,DLT及非DLT安全性資料)、PK、PD及功效資訊。另外,相關非臨床資料(例如,GLP毒性研究、來自異種移植物模型之活體內藥理學等)可用於評估。統計方法之細節在附錄H中提供。
在所有決策時間點,BLRM允許基於所觀察到的DLT來改變劑量增量;然而,下一個群組之劑量與先前劑量相比的增加不超過100%。MTD係不可能(<5%後驗概率)在化合物A之第一循環中在≥33%之經治療對象導致DLT的最高劑量。SRC關於每個群組之化合物A劑量來作出最終決策。
在劑量遞增期間,在滿足以下條件之後,化合物A劑量可被宣佈為MTD及/或RP2D:至少6個可評估對象在該劑量下經治療;在該劑量下之目標毒性之後驗概率超過60%並且在遞增劑量之間係最高的或最少21個對象在該研究中經治療;該劑量根據BLRM來推薦並且SRC批准該劑量。
SRC包括研究者(及/或指定代表)、主辦單位之研究醫師、安全醫師、研究統計員及研究管理者。特別參加者可包括研究藥代動力學家及額外研究臨床科學家。必要時,其他內部及外部專家可由SRC諮詢。
評估一個劑量群組、更高劑量群組、中間劑量群組、更小劑量增量、替代給藥排程(例如,每週兩天服藥/五天停藥)內之額外對象或宣佈MTD之決策亦由SRC來判定,該判定基於BLRM評估及SRC對於可獲得安全性(亦即DLT及非DLT資料)、PK、PD及功效資訊之查核來進行。
在劑量遞增期間,在任何群組中,在投與第一劑量之後,將每個群組中之對象觀察28天(循環1,DLT窗口),隨後可開始下一個劑量群組。在給定劑量遞增群組中,每天登記不超過一個對象。無法評估DLT之對象將予以替換。可評估DLT之對象定義為以下對象:在循環1期間已接收化合物A之12個劑量中的至少10個(或≥80%總規劃劑量強度)而不經歷DLT;或在接收化合物A之至少一個劑量之後經歷DLT。
在DLT評估期期間不允許對象內劑量遞增。然而,在循環≥3時,耐受其指派化合物A劑量的沒有疾病進展跡象的對象可(在研究者裁量下並且諮詢該研究之醫學監測者)遞增至最高劑量水準,該最高劑量水準被證明為由此項研究中之至少一個對象群組充分地耐受(即,在基於BLRM評估,劑量過度風險小於25%時)。
關於完成劑量遞增(A部分)之後的B部分,群組擴展,將選定腫瘤群組在擴展階段(B部分)中登記,其中每個群組具有高達大約二十個可評估對象。基於可從A部分獲得之安全性、PK、PD及功效資料的查核,擴展可在劑量遞增階段確立之MTD及排程下,或在替代可耐受劑量及排程下發生。SRC選擇與群組擴展相關之劑量及排程。可選擇一或多個給藥方案用於群組擴展。SRC繼續在整個研究中定期地查核安全性資料,並且視情況作出關於繼續研究及修改劑量之建議。
評估之排程在表4中示出並且評估在以下描述。用於此研究之安全性變數包括不良事件、安全性臨床實驗室變數、12-導聯心電圖、東部腫瘤協作組體力狀態、左心室射血分數評估、體格檢查、生命體徵、研究治療之暴露量、伴隨藥物之評估,及具有生育潛力之女性之懷孕測試。在每2個循環之後對對象進行功效評估直至循環6,並且在循環6之後每3個循環進行功效評估。對出於某些原因而停止治療的所有對象進行追蹤直到進展及/或啟始新的全身抗癌療法為止,該等原因除了疾病進展、開始新抗癌療法或從整個研究中撤回同意以外。
血液在指定時間點收集以用於判定化合物A之PK概況並且用於探索性PD評估。用於分析治療活動之生物標記物的成對腫瘤生檢在劑量遞增階段中係任擇的但是在劑量擴展階段期間係強制性的。
該研究依據人用藥品註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議(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Harmonisation; ICH)/優良臨床試驗規範(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及適用監管要求來進行。
登記可能要耗費大約30個月來完成(12至18個月的劑量遞增,及9至12個月的擴展)。完成有效治療及治療後跟近預期再耗費4至28個月。整個研究預期持續大約4年。
試驗結束定義為完成治療後跟近之最後一個對象之最後一次訪問之日期,或從最後一個對象收到為主要、次要及/或探索性分析所需要的最後一個資料點之日期之任一者,如在計畫中預先規定,以最近的日期為準。
此實例提出多中心、開放標籤研究,其中大約30至40個對象在A部分(劑量遞增)期間登記。在B部分(劑量擴展)期間,多達20個可評估對象可在選定劑量擴展群組中之每一者中登記。對於A部分,登記在歐洲的約4至6個地點處發生。B部分中之登記可包括美國及歐洲的額外地點。
關於納入標準,對象必須滿足以下標準才可在此研究之劑量遞增(A部分)中登記。 1. 在簽署知情同意文件(informed consent document; ICD)時,男性及女性≥18歲齡; 2. 在進行任何研究相關評估/程序之前,對象必須理解並自願地簽署ICD; 3. 對象願意並能夠遵循研究訪問排程及其他計畫要求; 4. 在組織學或細胞學上確認患有晚期不可切除的實體腫瘤或iNHL(DLBCL及iNHL)的對象,包括在接受標準抗癌療法時病情發生進展(或由於醫學合併症或不可接受的毒性而不能夠耐受)的對象或沒有其他核准習知療法存在的對象; 5. 在患有實體腫瘤及iNHL之對象中,必須存在可量測疾病之至少一個部位(長軸>1.5 cm或長及短軸>1.0 cm); 6. 對象同意B部分中之強制性腫瘤生檢(篩選及循環1)。在A部分中,腫瘤生檢係任擇的; 7. 0至1之ECOG體力狀態; 8. 在篩選時,對象必須具有以下實驗室值:(a)在沒有生長因子支援的情況下,絕對嗜中性白血球計數(ANC) ≥ 1.5 x 109 /L持續7天(若對象接受派菲格司亭(pegfilgrastim),則持續14天);(b)血紅蛋白(Hgb) ≥9 g/dL (對於NHL對象,≥ 8g/dL);(c)血小板計數(plt) ≥ 75 x 109 /L (對於NHL對象,在沒有輸血的情況下,≥ 50 x 109 /L持續7天);(d)血清鉀濃度在正常範圍內,或可用補充物來糾正;(e)血清AST/SGOT及ALT/SGPT ≤ 3.0 x 正常值上限(ULN)或若存在肝臟轉移,則≤5.0 x ULN;(f)血清總膽紅素 ≤ 1.5 x ULN 或若存在肝臟轉移,則≤ 2 x ULN;(g)血清肌酸酐 ≤ 1.5 x ULN,或使用 Cockcroft-Gault方程,24小時量測肌酸酐清除率≥50 mL/分鐘;(h)患有記錄肝臟轉移之對象必須具有≥3 g/dL之血清白蛋白;及(i)INR < 1.5 x ULN並且PTT < 1.5 x ULN; 9. 具有生育潛力之女性(females of childbearing potential; FCBP)必須:(A)在整個研究中,從簽署ICD起,並且在化合物A之最後一個劑量之後長達28天或長達3個月,承諾真實節制異性接觸(必須每月查核並且經原始文件證明)或同意使用並能夠遵守至少兩種有效避孕方法(口服、可注射或可植入激素類避孕藥;輸卵管結紮;子宮內裝置;具有殺精子劑之屏障式避孕器具;或配偶切除輸精管)之任一者,該等避孕方法中之一者必須為屏障式;及(B)在開始化合物A之前,必須兩次陰性懷孕測試,如藉由研究者核實:在篩選時,陰性血清懷孕測試(至少25 mIU/mL之敏感度);在研究治療之循環1第-1天之前72小時,陰性血清或尿液懷孕測試(研究者之裁量);(C)在化合物A之最後一個劑量之後3個月內,避免懷孕;(D)在研究過程期間以及在研究治療結束之後,同意持續懷孕測試。即使對象實行真實節制異性接觸,此亦適用。 10. 男性必須實行真實節欲(必須每月查核)或同意在與懷孕女性或FCBP性接觸期間使用避孕套(推薦乳膠避孕套)並且從簽署ICD起、在參與研究的同時、在劑量中斷期間以及在化合物A停止之後至少3個月內避免懷孕,即使他成功進行輸精管切除術亦如此。
具有生育潛力之女性係如下之性成熟婦女:(1)未經歷子宮切除術(手術移除子宮)或雙側卵巢切除術(手術移除兩個卵巢),或(2)至少連續24個月未處於自然停經後之狀態(例如,在上述連續24個月期間的任何時候有月經)。當真實節欲符合對象之較佳及通常生活方式時,真實節欲係可接受的。定期節欲(例如,日曆、排卵、症狀熱、排卵後方法)及戒斷並非可接受之避孕方法。
存在以下情況中之任一者會將對象排除登記:(1)在簽署ICD之前,對象已接受抗癌療法(核准或研究性之任一者)≤4週或5個半衰期,以較短者為準;(2)在開始化合物A治療之前,由先前全身癌症療法所導致的毒性必須消退至≤NCI CTCAE 1級。周圍神經疾病 ≥ NCI CTCAE 2級;(3)在開始化合物A治療之前,對象已接受自體血液學幹細胞移植(hematologic stem cell transplant; HSCT)≤3個月或同種異體HSCT≤6個月:不論是否執行自體或同種異體移植,從HSCT相關聯毒性中恢復之6個月排除期均適用;(4)在簽署ICD之前經歷重大手術≤4週或輕微手術≤2週的對象或未從手術中恢復的對象;(5)在簽署ICD之前,對象完成任何放射治療<4週;(6)儘管醫學控制,但是對象由於吸收不良症候群(諸如口炎性腹瀉或炎症性腸病)≥NCI CTCAE 2級而患有持續腹瀉,或可影響化合物A之吸收的任何其他顯著GI病症;(7)患有症狀性或不受控制的潰瘍(胃或十二指腸)的對象,尤其具有穿孔及GI道出血之病史及/或風險的對象;(8)症狀性或不穩定性中樞神經系統轉移:最近用全腦放射或立體定向放射手術針對CNS轉移來治療的對象必須在循環1第1天之前至少4週完成治療並且在放射治療結束之後4週或4週以上,進行跟近腦部CT或MRI檢查,結果證明轉移係穩定的或正在改善之任一者(後者作為篩選評估之一部分來獲得);(9)高級別、快速增殖實體腫瘤(例如,小細胞肺癌、生殖細胞腫瘤、神經母細胞瘤),該等實體腫瘤具有廣泛腫瘤負荷(可量測病灶之直徑之總和>10 cm)並且LDH > ULN;(10)已知症狀性急性或慢性胰腺炎;(11)受損心臟功能或臨床上顯著心臟疾病,包括以下中之任一者:LVEF<45%,如藉由多門控採集掃描(multiple gated acquisition scan; MUGA)或超音波心電圖(echocardiogram; ECHO)來判定;完全左束支(left bundle branch)或雙支阻滯(bifascicular block);先天性長QT症候群;持續或臨床上有意義的心室性心律失常或心房纖維性顫動;在篩選ECG上,QTcF ≥ 470 msec(重複三次記錄之平均值);在開始化合物A之前,不穩定性心絞痛或心肌梗塞≤66個月;其他臨床上顯著心臟病,諸如需要治療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不受控制的高血壓(血壓≥160/95 mmHg);(12)懷孕或哺乳女性;(13)已知HIV感染;(14)已知慢性活動B型或C型肝炎病毒(HBV、HCV)感染:由於HBV疫苗接種而導致血清陽性的對象係符合的;不具有活動性病毒感染並且處在防止HBV重新活化之適當預防措施下的對象係符合的;相對於HCV,可考慮允許HCC;(15)藉由長期、治療性給予抗凝劑(例如,華法林、低分子量肝素、因子Xa抑制劑)來持續治療。用於導管維持的低劑量低分子量肝素係允許的;(16)需要主動、持續全身治療的同時發生的第二癌症的病史;(17)具有臨床上顯著認知疾患或活動性認知疾患之病史的對象;(18)對象具有任何顯著醫學病狀(例如,活動性或不受控制的感染或腎病)、實驗室異常或精神疾病,該等病狀、異常或疾病阻礙對象參與(或損害順應性)研究或若他/她參與研究,則使對象處於不可接受的風險中;(19)具有臨床上顯著認知疾患或活動性認知疾患之病史的對象;及(20)對象患有使判讀來自研究之資料之能力混淆的任何病狀。
關於程序,關於計畫之問題應被轉交至醫學監測者或被指派者。對於在研究中登記的每個對象進行的程序在表4中概述:
除非在以下或在事件表(參見表4)中另外規定,否則所有研究訪問具有±2天窗口。除非另外規定,否則所有實驗室血液樣品在給藥前抽取(例如,PK樣品)。研究程序記錄在原始文件及電子病例報告表(eCRF)中。在對象篩選不合格時,根據資料庫指令在eCRF上記錄最少資訊。
可局部執行安全性實驗室分析。篩選實驗室值必須證明對象合格性,但是必要時,可在篩選窗口內重複。在篩選訪問時由合格研究人員向所有對象分發ICD。在開始任何其他研究程序之前,ICD必須由對象及投與人員簽字並注明日期並且將ICD的完成在原始文件及eCRF中記錄。所有篩選測試及程序必須根據表4示出之排程在化合物A之第一劑量之前28天內完成。
在獲得知情同意之後,在篩選時執行以下過程:納入及排除標準在篩選時評估並且記錄在原始文件及eCRF中;避孕諮詢;在篩選期間根據當地規章收集醫療、腫瘤及手術史,以及人口統計資料(包括每個對象之出生日期、性別、種族及族群)。腫瘤病史包括初步診斷及日期、治療及反應之詳細歷史;收集關於先前及伴隨藥物及程序之資訊;在綜合反應技術系統(integrated response technology system; IRT)中註冊;不良事件監測;量測身高及體重;評估生命體徵;身體檢查(僅經原始文件證明)及ECOG體力狀態;在化合物A之第一劑量之前≥72小時重複三次執行12導聯ECG,並且在給藥之前接收來自中心讀取之結果以滿足合格性標準;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評估;所有具有生育潛力之女性的懷孕測試。在篩選期間與對象討論適當避孕方法及潛在胎兒暴露風險。從簽署ICD時起、在整個研究中以及在化合物A之最後一個劑量之後28天內對象必須使用避孕方法,對於具有生育潛力之女性,該等避孕方法為雙重避孕方法(例如,口服、可注射或可植入激素類避孕藥;輸卵管結紮;子宮內裝置;具有殺精子劑之屏障式避孕器具;或配偶切除輸精管)(其中一種方法必須為屏障式方法)並且對於男性,避孕方法為單一避孕方法(避孕套)。此在原始文件中記錄;臨床實驗室測試在時段內完成(參見表2);功效/腫瘤評估。
合格健康照護專業人員在對象之避孕諮詢之特定要求方面經過培訓。一旦培訓,此等健康照護人員在投與化合物A之前向對象提出建議以確保對象遵守所有要求包括使用節育並且對象理解與化合物A相關聯之風險。
在治療期期間,在對象簽署ICD時開始、在整個研究中以及直到化合物A之最後一個劑量之後28天為止服用或進行的所有伴隨藥物及程序記錄在原始文件及eCRF中。
從對象簽署ICD時起記錄不良事件及嚴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 SAE)直到化合物A之最後一個劑量之後28天為止。監測經歷AE之對象,並且如由研究者判定,進行相關臨床評估及實驗室測試。盡一切努力記錄持續AE之消退日期。在eCRF之AE頁面及對象之原始文件中記錄AE。當可能時,獲得皮疹之照片,將該等照片匿名化處理,並且適當地儲存供將來檢索。
在表4列出之訪問時,將對象之體重記錄在原始文件及eCRF中。生命體徵包括體溫、血壓、脈搏率及呼吸率並且為了安全性監測在篩選時以及在研究期間之各個時間點予以記錄,如在表4中所描述。所記錄的量測結果收集在原始文件及eCRF中。在表4列出之訪問時執行完整身體檢查及東部腫瘤協作組體力狀態(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 ECOG PS;參看附錄D)。兩個檢查項目之結果記錄在原始文件中。ECOG PS之結果亦收集在eCRF上。身體檢查發現歸類為正常或異常之任一者。若存在異常,則將異常及臨床意義之描述提供在原始文件中。從基線之臨床顯著變化記錄在eCRF之AE部分中。在表4列出之訪問時記錄重複三次標準12導聯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 ECG)。在對象處於背臥位至少5分鐘之後,執行12導聯ECG(25 mm/sec下之12導聯報告節律、心室率、PR間隔、QRS複合波、QT間隔及QTc間隔)。重複三次ECG(在2±1分鐘間隔內記錄三次)在以下時點執行:(a)篩選;(b)循環1;(c)第1天:給藥前(給藥之前30分鐘內)及給藥後2小時(±10分鐘);(d)第17天:給藥前(給藥之前30分鐘內)及給藥後2小時(±10分鐘);(e)循環2及以上:第1天:給藥前(給藥之前30分鐘內)。
在EOT訪問時執行一次ECG。對於替代給藥排程,循環1第17天ECG在循環1中之化合物A給藥之最後一天執行。研究者基於其對於ECG結果之判讀來立即作出臨床決策並且在eCRF中提供他們對於ECG之總體評估。從基線之臨床顯著變化在eCRF之AE部分中記錄。ECG輸出亦上傳至中心ECG實驗室以進行確定性分析及判讀。在所有對象中,在篩選時進行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多門控採集掃描[multiple gated acquisition scan; MUGA]或超音波心電圖[echocardiogram; ECHO])。如表4指示,需要跟近評估。跟近評估應使用在篩選評估時使用之相同程序。臨床上顯著減少定義為LVEF之≥20%絕對減少或下降至低於45%。
具有生育潛力之女性(female of childbearing potential; FCBP)定義為如下之性成熟婦女:(a)未經歷子宮切除術或雙側卵巢切除術,及(b)至少連續24個月未處於自然停經後之狀態(癌症治療之後的無月經狀態不排除生育潛力)(例如,在上述連續24個月期間的任何時候有月經)。
研究者根據此定義將女性對象歸類為FCBP。對於非FCBP對象,不需要懷孕測試但是正當的理由必須記錄在eCRF及原始文件中。懷孕測試藉由當地實驗室進行。
懷孕測試之結果記錄在原始文件及eCRF中。對於FCBP,懷孕測試在訪問時進行(也請參見 表4):(a)在篩選時獲得具有至少25 mIU/mL之敏感度之血清懷孕測試,並且在研究治療之循環1第-1天之前的72小時內進行血清或尿液懷孕測試(基於研究者之裁量)。對象可不接收化合物A直到研究者核實2次篩選懷孕測試呈陰性為止。(b)在每個循環之第1天之前72小時內以及在治療結束(EOT)訪問時進行血清或尿液懷孕測試(基於研究者之裁量及最小測試敏感度[25 mIU/mL])。對象可不接收化合物A直到研究者核實懷孕測試呈陰性為止。(c)FCBP或其配偶為FCBP之男性對象在化合物A之最後一個劑量之後之3個月內必須避免可導致受孕之活動。
以下實驗室評估在篩選訪問時以及在研究期間的如表4描述之時間點執行。除非另外規定,否則所有樣品應在給藥前抽取。實驗室評估記錄在原始文件及eCRF中並且涉及以下方面:(a)血液學:完全血球計數(complete blood count; CBC)包括血紅蛋白、血容比、具有絕對差分之WBC計數(包括胚細胞計數)及血小板計數。(b)血清化學:白蛋白、總蛋白、碳酸氫鹽或CO2 、鎂、磷、鈣、肌酸酐、脲/BUN、葡萄糖(禁食≥4小時)、鉀、鈉、氯化物、總膽紅素(若在正常範圍以外,則分級)、鹼性磷酸酶、AST或血清麩胺酸草醯乙酸轉胺酶(serum 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SGOT)、ALT或血清麩胺酸鹽丙酮酸轉胺酶(serum glutamate pyruvic transaminase; SGPT)、LDH及尿酸;若基於臨床中之其他BETi,高血糖係顯著的,則對於基線血紅蛋白A1c進行評估。(c)特殊化學:澱粉酶、脂肪酶、T-細胞子集(CD4+及CD8+)、甲狀腺刺激激素(TSH;若異常反映自由T4)。(d)凝血:PT、INR及PTT。(e)尿分析:標尺:若發現陽性(1+或更大)血液或蛋白質,則執行顯微鏡術;若發現2+或更大蛋白質,則針對肌酸酐清除率及蛋白質定量來進行24小時收集。(f)在篩選時需要判定肌酸酐清除率以滿足納入標準。
對於出於任何原因退出治療之對象,在作出永久性停止治療之決策之後儘可能快地(≤28天)執行EOT評估(參看表4之程序)。在化合物A之最後一個劑量之後28天內追蹤所有對象以獲得AE報告及伴隨藥物資訊。28天(±2天)安全性跟近聯繫可用電話進行。另外,在其後任何時候被研究者獲知的疑似與化合物A相關的任何SAE予以報告。在安全性跟近之後,隨後每3個月(±2週)對所有對象追蹤以進行存活跟近歷時達2年或直到死亡、跟近失聯或試驗結束為止,以最早發生為準。新的疾病療法應在相同時間排程下收集。存活跟近可藉由記錄查核(包括公開記錄)及/或與對象、家庭或對象之治療醫師之電話聯繫來進行。
關於功效評估,腫瘤評估在篩選時執行並且包括胸部、腹部及盆腔之CT,並且對於已知或疑似牽涉到大腦之對象,進行大腦掃描(CT或MRI)。在篩選之後,在循環2、4及6結束時(第28天±7天),隨後其後每3個循環執行放射腫瘤評估,該等評估使用在篩選時使用之相同CT/MRI掃描模式。若先前掃描在28天內,則不需要獲得EOT掃描。另外,對於NHL對象,除非腫瘤已知為FDG吸收性陰性的,否則執行篩選FDG PET或FDG PET/CT掃描。獲得後續掃描以確認CR。對於已知或疑似牽涉到骨髓之NHL對象,藉由流式免疫表型分型之骨髓評估在篩選時、2個循環之後(循環2結束時)執行並且用於確認完全反應(complete response; CR)。
對出於某些原因而停止治療的所有對象根據指定腫瘤評估排程來進行追蹤,直到進展或啟始新的全身抗癌療法為止,該等原因除了疾病進展、開始新抗癌療法或從整個研究中撤回同意以外。在每次篩選後評定時的腫瘤反應由研究者來判定,對於實體腫瘤,該判定基於如附錄B所描述之實體腫瘤反應評估標準(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v1.1並且對於NHL,該判定基於如附錄C所描述之惡性淋巴瘤修訂反應標準。
以下描述PK評估。對於血漿中之化合物A之PK評估,在表5列出之時間點從所有對象收集血液樣品。每次樣品收集之實際時間記錄在原始文件及電子病例報告表(electronic case report form; eCRF)中。基線PK樣品可包括B部分中之第1天之收集。
對於具有原發性或轉移性CNS病灶及適當位置之分流或儲槽並且同意任擇收集之對象,可執行CSF中之化合物A濃度之探索性分析。CSF收集之建議時間可包括暴露之前之樣品,隨後第17天(或若實行替代給藥排程,則為循環1中之化合物A給藥之最後一天)給藥之後4小時(±1小時)。只要CSF收集之時間係在PK日並且與給藥後1至8小時之間之排程血液PK收集時間中之一者一致,則允許CSF收集之其他時間(參見表4)。主辦單位可對於PK樣品進行額外分析以便跟近研究治療之安全性或更好地理解疾病之進展或疾病對於研究治療之反應。樣品收集、處置及處理遵循良好實驗室實踐之標準指令。
關於生物標記物、藥效學及藥物基因組學,除非主辦單位准予單一病例豁免,否則在合格對象在IRT系統中登記之後,取得檔案腫瘤,該檔案腫瘤呈福馬林固定、石蠟包埋(FFPE)嵌塊或安裝切片形式(建議15個載玻片)。對於藥物基因組學血液樣品,在合格對象在IRT系統中登記之後,收集全血樣品以評估化合物A安全性、活性或暴露度之潛在藥物基因組學標記物。關於樣品收集、處置及處理指令,參見實驗手冊及附錄G。
以下提供藥效動力學及預測性生物標記物之排程:(a)用於PD生物標記物研究之全血:循環1第1天:給藥前(≤3小時),及化合物A劑量之後之2、4、8(各自±15分鐘)及24小時(±1小時);(b)用於PD生物標記物研究之腫瘤組織:篩選:第-7至-1天(在滿足所有納入及排除標準之後);循環1第16或17天:化合物A劑量之後2小時(±1小時);及,可選的,直到EOT訪問為止的任何其他時間。
主辦單位可對於PD樣品進行額外分析以便跟近研究治療之安全性或更好地理解疾病之進展或疾病對於研究治療之反應。
腫瘤生檢在B部分中係強制性的並且在A部分中係任擇的(但是鼓勵)。在篩選時及在循環1第16或17天,腫瘤切除(較佳)或藉由針芯(建議獲取四個通道)來收集生檢。細針抽吸不足以作為腫瘤生檢材料之來源。樣品可處理成新鮮的冷凍石蠟包埋(FFPE)樣品。最佳,腫瘤組織樣品從相同腫瘤位點獲得。若在完成循環1第16或17天劑量之前中斷化合物A,則建議將腫瘤生檢推遲直到投與至少兩個連續劑量之後為止。另外,可在A部分及B部分中,在稍後治療循環期間或在治療停止之後(28天跟近期期間之任何時間)獲得任擇腫瘤生檢以分別闡明長期治療之作用或抗性機制。關於樣品收集、處置及處理指令,參見實驗手冊及附錄G。
研究產品係化合物A,該化合物A具有以464 g/莫耳為單位之分子量。化合物A臨床藥物產品以形式調配物來提供。化合物A臨床藥物產品應如包裝標籤上指示來儲存。
在A部分及B部分中,在隔夜禁食持續≥6小時之後,化合物A每天早晨空胃(亦即,在早餐之前≥1小時)與至少240 mL水一起投與一次。對象應在每個劑量之後≥1小時內戒絕食物或其他藥物攝入。在每一個4週循環中,對象每週在第1天開始投與化合物A連續3天,繼之以連續四天停藥(3/7天劑量排程)。替代給藥排程可基於藉由SRC對於臨床安全性及實驗室資料之查核來實行。
在需要PK評估之研究日,在完成任何給藥前評估之後,臨床投與化合物A。在所有其他研究日,對象在家中自我投與其指派劑量並且將給藥時間記錄在研究日誌卡上。
若存在臨床上顯著疾病進展之跡象、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對象/醫師決定退出,則可停止研究治療。在與主辦單位醫學監測者諮詢時,在研究者裁量下,對象可在疾病進展之後繼續接收研究藥物。
出於劑量遞增決策之目的,至少三個對象在連續群組中登記。第一群組用15 mg之起始劑量來治療。對象必須在最少安全性評估及藥物暴露量下完成最少一個治療循環或在第一治療循環內具有DLT,該DLT被視為對於劑量遞增決策係可評估的。在對象群組滿足此等標準時,發生劑量遞增決策。劑量遞增決策由SRC作出。決策基於可從所有劑量水準獲得之所有相關資料的綜合,該等劑量水準在持續研究中進行評估,該等相關資料包括來自可評估對象之安全性資訊、DLT、循環1期間之所有治療相關CTCAE≥2級毒性資料及PK資料。來自對象之PK資料在整個研究中持續地提供並且給藥予以相應地調適。下一個對象群組之建議劑量藉由具有EWOC原則之BLRM來指導。
適應性貝氏方法提供化合物A的不超過MTD的劑量水準之估計並且併入此估計之所有劑量水準下之所有DLT資訊。通常,下一個建議劑量具有DLT率落在目標區間(16%至33%)中並且總是滿足EWOC原則的最高可能性。在所有情況下,下一個群組之建議劑量與先前劑量相比的增加不超過100%。在考慮所有可獲得臨床資料後,可由SRC建議劑量之較小增加。
每個劑量群組中增加對象之程序以及研究之劑量遞增/遞降決策的規定係如下:1. 為了限制在亞治療劑量下治療之對象之數目,此研究首先在每個劑量水準下在至少3個可評估對象之群組中評估化合物A。最初,群組之間之給藥增量係100%。當2個對象(該等對象可在不同群組中)經歷NCI CTCAE 2級之治療相關毒性或單一對象經歷DLT或≥3級毒性時,對於當前及後續群組,群組規模可增加至至少6個可評估對象。對於每個後續劑量遞增群組,化合物A劑量之增加≤50%;2. 在完成群組中之所有可評估對象之循環1之後,使用具有EWOC原則之兩參數BLRM來向SRC作出關於下一個劑量水準之建議,並且例外情況如下:若群組中之前2個對象經歷DLT,則沒有額外對象在該群組中登記直到用此新資訊來更新貝氏模型為止。同樣地,若在登記任何額外對象之前,群組中之2個對象經歷DLT,則對該模型予以重新評估;若已經作出遞增至更高劑量水準之決策,但是在上述劑量水準下治療之一或多個額外對象(參見以下編號4)在循環1中經歷DLT,則在任何額外對象登記至當前(更高)劑量水準之前,將BLRM更新;3. 在每個群組之後,SRC會晤並查核來自BLRM評估之資料及可獲得安全性(即,DLT及非DLT資料)、PK、PD及功效資訊。最終劑量遞增決策由SRC作出。
在重複上述步驟之後,在化合物A劑量滿足以下條件之後,該化合物A劑量可被宣佈為MTD及/或RP2D:至少6個可評估對象在該劑量下經治療;在該劑量下之目標毒性之後驗概率超過60%並且在遞增劑量之間係最高的或最少21個對象在該研究中經治療;及該劑量根據BLRM來推薦並且SRC批准該劑量。
在SRC更好地理解化合物A之安全性、耐受性及PK的裁量下,在繼續進行進一步劑量遞增之前或同時,額外對象群組可在先前劑量水準或中間劑量水準下登記。
本文描述將要指派至單獨對象群組之臨時劑量水準。然而,遞增期間之劑量決策不限於此等劑量。基於BLRM的關於在遞增期間之任何決策點不可超過的最高劑量的建議以及由計畫允許的劑量的最大增加,可將中間劑量投與後續新的對象群組。評估一個劑量群組、更高劑量群組、中間劑量群組、更小劑量增量、替代給藥排程內之額外對象或宣佈MTD之決策亦由SRC來判定,該判定基於臨床及實驗室安全性資料之查核來進行。
接收化合物A之至少一個劑量的所有對象可針對安全性進行評估。在劑量遞增期間,在任何群組中,在投與第一劑量之後,將每個群組中之對象觀察28天(循環1,DLT窗口),然後可開始下一個劑量群組。在給定劑量遞增群組中,每天登記不超過一個對象。可評估DLT之對象定義為以下對象:在循環1期間已接收化合物A之12個劑量中的至少10個(或≥80%總規劃劑量強度)而不經歷DLT;或在接收化合物A之至少一個劑量之後經歷DLT。
將無法評估DLT之對象予以替換。任何劑量群組內之額外對象可在SRC裁量下登記。在DLT評估期期間不允許對象內劑量遞增。MTD定義為導致≤33%對象在他們的第一治療循環期間經歷DLT的最高劑量。本文描述MTD之估計。在SRC裁量下,可評估可變劑量群組(例如,不太頻繁給藥)以便精確地判定MTD。
在劑量遞增期間,DLT評估期係循環1(28天)。國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常見不良事件術語標準(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 CTCAE),版本4.03用作對於不良事件之嚴重程度進行分級的指導。DLT定義為在DLT評估內發生的以下毒性中之任一者,除非事件可明確判定為與化合物A無關。劑量限制毒性為:(1)任何持續時間的任何4級非血液學毒性;(2) ≥3級的任何非血液學毒性,除了以下以外:(a) ≤3天持續時間的3級腹瀉、噁心或嘔吐(具有最佳醫學控制)。(b)痤瘡性、膿皰性或斑丘疹類型之3級皮疹,該皮疹在研究藥物中斷7天內消退至≤2級並且在恢復相同劑量之研究藥物時不以相同水準復發(具有最佳醫學控制)。(c) 3級疲勞,該疲勞在研究藥物中斷7天內消退至≤2級並且在恢復相同劑量之研究藥物時不以相同水準復發(具有最佳醫學控制);(3)血液學毒性,如下:熱性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持續>7天之4級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持續>7天之4級血小板減少症,具有臨床上顯著出血之≥3級血小板減少症;(4)除非明確判定為藥物與無關,否則需要在循環1期間減少劑量水準的任何AE;及(5)可能持續3級高血糖(x2至少24小時間隔)或症狀性禁食第3級或更高之高血糖。
沒有相關聯臨床徵象或症狀之孤立實驗室變化(例如,低鎂血症、高鎂血症、低白蛋白血症、低磷血症、淋巴細胞計數增加或減少)可不包括在此定義中。此等發現由SRC討論並查核。
下一個對象群組中之劑量遞增之標準評估如下。群組由至少三個可評估對象組成。SRC作出所有最終劑量遞增決策。劑量遞增之決策標準為:(1)若在劑量群組中,在DLT窗口內,3個可評估對象中不超過0個或6個可評估對象中不超過1個經歷DLT,則可發生劑量遞增至下一個更高劑量群組。若在觀察到DLT時,少於6個對象可評估,則登記額外對象以將群組擴展至6個可評估對象。(2)若在劑量群組中,在DLT窗口內,多達6個可評估對象中2個或更多個經歷DLT,則任何進一步募集停止並且此劑量定義為NTD。(c) SRC判定是否在較低劑量群組中登記額外對象以具有6個可評估對象以便定義MTD,或是否在多達6個新登記對象中研究中間劑量群組或替代排程。
群組之數目取決於DLT之發生率。對象可經歷一種以上DLT。劑量遞增決策基於經歷DLT事件之對象之數目。
本文描述在A部分期間的劑量遞增停止規則。在任何循環,包括循環1中允許劑量減少。在劑量遞增期間之循環1中發生之劑量減少構成如概述之DLT,但是允許對象繼續在減少劑量下服用化合物A。當需要劑量減少時,選擇下一個較低劑量群組或不太頻繁給藥排程。允許兩次劑量減少。一旦劑量減少,該劑量可在毒性達到≤1級時予以遞增。若毒性在較高劑量下復發,則劑量第二次減少,但是然後不允許再次遞增。若在兩次劑量減少之後,任何對象繼續經歷不可接受的毒性(一次劑量減少係針對起始劑量),則永久性停止化合物A。在DLT評估期期間不允許對象內劑量遞增。
進一步關於劑量減少,滿足DLT之定義的任何AE需要劑量中斷。若到下一個劑量之時,任何≥2級毒性未消退至≤1級,則應延遲劑量。≥3級毒性或慢性2毒性級可為化合物A之劑量減少提供充足根據。在作出給藥變化之前,此等情況應與主辦單位(醫學監測者及研究醫師)討論。
進一步關於劑量增加之標準,在A部分(遞增階段)中,在循環1中不允許超過最初指派至對象之劑量的對象內劑量遞增。在循環2之後繼續服用化合物A之對象可在SRC批准之後使劑量增加,限制條件為替代劑量已被證明由在此項研究中之至少一個對象群組良好耐受(即,基於BLRM評估,劑量過度風險小於25%)。若發生對象內劑量遞增並且在(任擇)對象同意下,遵循A部分之循環1第1天PK排程,抽取血液供PK評估。PK取樣在較高劑量之化合物A之至少2個劑量之後發生以便評估對象內化合物A PK。在B部分(擴展階段)中,不允許超過MTD之劑量遞增。
治療可中斷多達四週直到毒性(不包括脫髮)達到≤1級或基線水準為止。在研究者裁量下或如本文描述,治療可在相同或減少劑量下重新開始。任何此等治療中斷必須與主辦單位醫學監測者討論。
在劑量遞增階段之DLT評估期中,由於除了DLT以外之原因所導致的>2次錯過化合物A劑量的治療中斷使得對象不可針對DLT進行評估並且有必要置換給藥群組中之該對象。任何此等治療中斷必須與主辦單位研究監測者討論。
關於控制選定不良事件諸如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及貧血,在治療性目的之研究中允許造血生長因子或其他血液學支援,諸如促紅細胞生成素、達貝泊汀、顆粒球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顆粒球-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RBC或血小板輸注。在經歷3/4級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或任何等級熱性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之對象中,在任何時候允許G-CSF之治療性使用。在循環1期間不允許顆粒球(或顆粒球-巨噬細胞)生長因子之預防性使用。患有3或4級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之對象應常常用實驗室測試來監測直到消退至≤1級為止。應考慮抗細菌、抗真菌及抗病毒預防。對於疼痛,腫瘤疼痛或治療誘導疼痛可使用類鴉片及類鴉片相關鎮痛藥來控制,該等鎮痛藥諸如可待因、哌替啶、丙氧芬或嗎啡,該等鎮痛藥在臨床醫師裁量下投與,並且如由醫療需求來決定。在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及阿斯匹林之前,應考慮出血風險,尤其在血小板減少症之情況下。
對於胃腸作用,建議在研究者裁量下採用黏膜塗佈劑來保護食道/胃黏膜以及針對GI出血對對象進行監測。鼓勵對象報告GI不適或疼痛、食欲喪失或便血之所有發作。建議經歷腹瀉之對象根據第7圖提供之準則來控制。止瀉藥療法,諸如洛哌丁胺,應在最早發生1-2級腹瀉時開始。止瀉藥物可作為預防措施來投與並且用於治療腹瀉。脫水及電解質紊亂應快速校正。應考慮改良腹瀉之一般措施,諸如低纖維膳食及增加液體消耗。
在化合物A之非臨床毒理學研究中未觀察到血糖之變化。然而,新的研究性BETi,OTX015之初步臨床資料報告患有非白血病血液學惡性腫瘤之37個患者中有7個經歷1-2級高血糖並且1個患者經歷3級高血糖。Thieblemont, 2014。是否在使用化合物A時會觀察到高血糖係未知的並且控制可能高血糖之一般準則在附錄E中提供。
如對於此計畫(protocol)所定義之劑量過度僅係指化合物A給藥。基於每個劑量,劑量過度定義為超過指派至給定對象之化合物A之計畫指定劑量的以下量,不論任何相關聯不良事件或後遺症為何:PO超過計畫指定劑量之任何量。
基於排程或頻率,劑量過度定義為頻率超過計畫所需排程或頻率的任何對象。關於藥物投與之完整資料,包括任何劑量過度,不論是否劑量過度係意外或有意圖的,應在病例報告表中報告。
關於治療指派方法,合格對象在A部分(劑量遞增)中依序登記。當按照疾病群組及給藥排程來分級係可適用時,在B部分(劑量擴展)中之登記按照疾病群組及給藥排程來分級。使用交互反應技術(Interactive Response Technology; IRT)系統來追蹤對象指派至A部分中之劑量水準及B部分中之腫瘤群組。
化合物A之標籤包括主辦單位名稱、地址及電話號碼、計畫編號、化合物A、劑型及強度(當可適用時)、每個容器之化合物A之量、批號、失效日(當可適用時)、藥物識別/套組編號、給藥指令、儲存條件,並且在警告陳述及/或監管陳述係可適用時,包括所需警告陳述及/或監管陳述。當額外資訊根據當地規章可適用時,額外資訊可包含在標籤上。
研究者及相關現場人員在對接受化合物A進行記錄之程序,以及計數、調處化合物A、處置化合物A及對此等過程進行記錄之程序方面接受培訓,並且與研究者及相關現場人員應查核化合物A返回、處置或銷毀之過程,包括現場或合適被指派者之責任。
僅配藥者或研究者之被指派者施配化合物A調配物。施配至每個對象並由該對象服用之化合物A之膠囊/錠劑之數目之記錄必須予以保持。配藥者或研究者之被指派者將所施配/投與之劑量記載在合適研究記錄中。對象使用日誌卡來記錄他們每天在家中自我投與化合物A。完成日誌卡之個人根據良好記錄規範在該等卡上簽名/用姓名的首字母簽名並且注明日期。每次對象訪問診療所時,此等卡由研究人員查核。必要時,條目應明朗化,以使得合適資訊可收集在eCRF上。研究現場人員執行化合物A投與合規性檢查並且將此資訊記錄在對象之原始文件及合適eCRF上。
在對象簽署ICD時開始服用的所有藥物(不包括有待評估之腫瘤之先前癌症療法)及在研究期間直到治療停止之後28天為止的所有伴隨療法,與劑量、劑量頻數及治療使用之原因一起在原始文件及伴隨藥物eCRF上記錄。有待評估之腫瘤之所有先前癌症療法,包括化學療法、生物、免疫學、放射及外科手術在專用先前癌症治療eCRF上記錄。研究者指示對象關於在簽署ICD之後服用的任何新藥物通知研究人員。所有藥劑及重要非藥物療法(草藥、物理治療法等)以及現有藥劑給藥方面之任何變化在eCRF上記錄。出於預防考慮,被視為對於照護對象必不可少的任何伴隨藥物/療法應加以採用。若疑似影響藥物吸收或代謝之伴隨藥劑發生變化,則可進行重複PK評估。
允許伴隨藥劑及程序如下:1. 患有≥1級腹瀉之對象應迅速開始用苯乙啶/阿托品(Lomotil),或洛哌丁胺(Imodium)或腹瀉之替代非處方藥品來治療。針對化合物A之後續劑量使用止瀉藥物來前驅給藥可為合適的並且應與醫學監測者討論;2. 停止服用鎮吐劑直到對象經歷CTCAE≥1級噁心或嘔吐為止。隨後,在研究者裁量下,對象可接受預防性鎮吐劑;3. 在研究者裁量下,對象可接受預防性黏膜保護劑;4. 對於經歷熱性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或3/4級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之對象,允許在任何時候治療性使用顆粒球生長因子。在研究者裁量下,從循環2及循環2之後開始允許使用顆粒球集落刺激因子或顆粒球-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來進行常規預防;5. 在開始化合物A之前至少4週接受穩定劑量之重組促紅細胞生成素或阿爾法達貝泊汀的對象可在整個研究中繼續其預處理劑量。對於先前化學治療暴露繼發的造血障礙性貧血,對象可在循環2中開始重新用促紅細胞生成素刺激劑(erythropoietin stimulating agent; ESA)治療,限制條件是在臨床上不存在同時發生的疑似貧血病因(例如,化合物A誘導之病因);6. 允許非經腸流感疫苗接種;7. 不需要常規傳染病預防。在研究者裁量下,可在研究期間實行抗生素、抗病毒、抗肺囊蟲、抗真菌或其他預防;8. 允許用雙膦酸鹽(例如,帕米膦酸鹽、唑來膦酸鹽)或其他藥劑(例如,地諾單抗)來治療以預防或延遲骨骼轉移之進展。建議在整個研究中保持穩定給藥方案;9. 在研究者裁量下,在研究治療期間允許用於治療癌症相關症狀(例如,局部骨骼疼痛)的局灶性姑息性放射療法;10. 對象可接受生理替代劑量之糖皮質激素(多達每天10 mg潑尼松之當量)作為腎上腺機能不全之維持療法;以及11. 在具有乳腺或前列腺癌病史之對象中允許維持激素療法。
當對象處於研究中時,不能使用其他研究療法。當對象處於研究中時,除了研究治療以外的抗癌療法(化學療法、生物或研究療法及手術)不能給予對象。若需要此治療,則對象必須停止研究。不允許使用長期、治療性給予抗凝劑(例如,華法林、低分子量肝素、因子Xa抑制劑)來治療。若醫學上需要(例如,住院對象、手術後),可考慮在對象中短期、預防性給予抗凝劑。
關於統計考慮因素,此研究之主要目標係在3/7天排程下口服投與患有晚期實體腫瘤及復發/頑固型NHL之成人對象時判定化合物A之安全性、耐受性及MTD,並且判定化合物A之PK特徵。次要目標係對於化合物A之抗腫瘤活性作出初步評估。當研究部分(A部分或B部分)、劑量水準(A部分)及腫瘤群組(B部分)可適用時,資料概述/統計分析按照研究部分、劑量水準及腫瘤群組來執行。
研究群體定義如下:1. 登記群體– 指派登記編號並且滿足納入/排除標準之所有對象;2. 治療群體–登記並且接受化合物A之至少一個劑量的所有對象;3. 功效可評估(Efficacy Evaluable; EE)群體–在研究中登記、滿足合格性標準、完成化合物A之至少一個循環(服用至少80%之指派劑量),並且具有基線及至少一次有效基線後腫瘤評估的所有對象;4. 藥物動力學(Pharmacokinetic; PK)可評估群體– 登記並且接受化合物A之至少一個劑量並且具有化合物A之至少一個可量測濃度的所有對象;以及5. 生物標記物可評估(Biomarker Evaluable; BE)群體– 登記、接受研究藥物之至少一個劑量,並且具有至少一個生物標記物評估的所有對象,該生物標記物評估不包括不合格評估。
在研究之A部分期間,適應性貝氏邏輯式迴歸(Bayesian logistic regression; BLR)模型(與2參數)藉由具有劑量過度控制之遞增(escalation with overdose control; EWOC)原則來指導。對於此研究,不執行判定取樣規模的正式統計測定力計算。對象之實際數目取決於所測試的劑量水準/群組之數目。對象之預期數目為大約四十個。在從A部分中判定MTD或RPTD之後,B部分對於每個預先規定之腫瘤類型登記大約14個至多達20個額外對象。
對於B部分,取樣規模不基於測定力計算而是基於傳統上用於此類型之探索性研究的臨床、經驗及實際考慮因素來判定。若沒有客觀反應或腫瘤類型內之前14個對象之中的病情穩定持續至少4個月(亦即,兩個或兩個以上基線後、腫瘤評估時間點)的對象少於3個,則由於無效而停止在腫瘤特異性群組中之登記。若在所登記的前14個功效可評估對象之中觀察到至少一個客觀反應或病情穩定持續≥4個月的3個對象,則再登記多達6個對象以獲得群組中之全部20個可評估對象。若反應率係20%,在前14個對象中未發現反應之概率係4.4%。若病情穩定持續至少4個月之比率係40%,則發現病情穩定持續至少4個月之對象少於3個的概率係4%。若與客觀反應相比,存在更多SD,則可評估疾病控制率而不是ORR。
在A部分中,對象之基線特徵按照登記群體之劑量群組來概述。在B部分中,對象之基線特徵按照腫瘤類型來概述。年齡、體重、身高及其他連續人口統計及基線變數使用描述性統計來概述。體力狀態、性別、種族及其他分類變數使用頻數製表來概述。病史資料使用頻數製表按照系統器官類別及較佳術語來概述。
來自治療及研究之對象部署(分析群體配置、持續、停止,以及主要原因)使用頻數及百分比來概述。提供按照地點來登記之對象之概述。計畫違反使用頻數製表來概述。亦提供支援性對應對象列表。
功效分析基於治療群體並且包括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客觀反應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反應或病情穩定之持續時間、無進展存活(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及OS之概述,該OS係按照劑量群組及給藥排程(A部分)或腫瘤類型及給藥排程(B部分)來概述。腫瘤反應(CR、PR、SD、PD或無法評估)由研究者根據實體腫瘤反應評估標準(RECIST)版本1.1及IWG標準來評估。DCR定義為最佳反應係CR、PR或SD之對象之百分比。ORR定義為最佳反應係CR或PR之對象之百分比。當SD係最佳反應時,在進入研究之後在最少7週間隔之後(即,與第一基線後反應評估時間點減去評估窗口一致),必須放射學記錄SD至少一次。若不滿足SD之最佳反應之最少時間,則對象之最佳反應取決於後續評估之結果。舉例而言,在第一次評估時(其中第一次評估不滿足SD之最少持續時間標準)展現SD並且在第二次評估時展現PD的對象將歸類為具有PD之最佳反應。若不滿足SD之最少持續時間標準,則在第一次SD評估之後跟近失聯之對象將被視為無法評估的。
為ORR及DCR估計提供雙側95% Clopper-Pearson精確置信區間。執行類似分析以包括具有經證實反應之對象,並且對於功效可評估群體執行該等類似分析。對於具有CR或PR之最佳反應之對象,反應之持續時間從首次滿足CR/PR之標準之時(以首次記錄為準)量測直至客觀地記錄到進行性疾病之第一日期為止。對於具有SD之最佳反應之對象,SD之持續時間從第一劑量日期量測直至滿足進展之標準為止。若在停止化合物A之前未記錄到進展,則總體反應之持續時間及SD之持續時間在最後一次適當腫瘤評估之日期處截尾。
基於研究者之評估的反應/SD之持續時間按照治療群體之描述性統計(平均值、標準偏差、中值、最小值及最大值)來概述。除了中數以外,所有其他統計資料(平均值、標準偏差、最小值及最大值)僅基於觀察值來計算,該等中數基於觀察值及截尾值使用Kaplan-Meier方法來計算。
無進展存活(PFS)定義為從化合物A之第一劑量到第一次出現疾病進展或由於任何原因所導致的死亡的時間。在資料截止日期既不進展亦不死亡的對象在其最後一次適當腫瘤評估之日期截尾。使用治療群體之描述性統計(平均值、標準偏差、中值、最小值及最大值)來概述PFS。除了中值以外,所有其他統計資料(平均值、標準偏差、最小值及最大值)僅基於觀察值來計算,該等中數基於觀察值及截尾值使用Kaplan-Meier方法來計算。
總體存活(Overall Survival; OS)量測為從化合物A之第一劑量到由於任何原因所導致的死亡的時間,並且以與對於PFS所描述之方式類似的方式來分析。
對於治療群體,將不良事件加以概述(在A部分中按照劑量群組並且在B部分中按照腫瘤類型),該等不良事件包括治療中出現之不良事件(treatment-emergent adverse event; TEAE)、實驗室評估、生命體徵、ECG結果、ECOG體力狀態、LVEF評估、體格檢查、生命體徵、研究治療之暴露量、伴隨藥物之評估及具有生育潛力之女性之懷孕測試。
所觀察到的不良事件使用藥事管理的標準醫學術語集(Medical Dictionary for Regulatory Activity; MedDRA)版本17.1或更高、系統器官類別(system organ class; SOC)及較佳術語(preferred term ; PT)來歸類。在逐個對象分析中,具有相同AE一次以上的對象僅計數一次。所有不良事件按照SOC、PT及NCI CTCAE等級(版本4.0或更高)來概述。導致停止研究治療之不良事件、歸類為3或4級之不良事件、研究藥物相關之AE及SAE(包括死亡)個別地製表。提供所有AE、TEAE、SAE(包括死亡)及其歸因的逐個對象列表。
臨床實驗室結果描述性地按照劑量群組(A部分)或腫瘤類型(B部分)及訪問來概述,該等結果亦包括從基線之變化之展示。變化表按照劑量群組(A部分)或腫瘤類型(B部分)以交叉製表來展示,該等變化表展示從基線到最壞基線後實驗室值的變化(低/正常/高)。對於可適用分析物,類似變化表按照劑量群組(A部分)或腫瘤類型(B部分)來呈現,該等類似變化表展示從基線到治療期期間之最壞基線後嚴重程度等級的NCI CTCAE等級之變化。提供根據NCI CTCAE嚴重程度等級的異常臨床實驗室資料(若可適用)、異常標誌(低或高)及該等異常標誌之臨床意義的列表。
對於關鍵實驗室分析物,提供圖形顯示(例如,「義大利麵式(spaghetti)」圖或盒狀圖)。可按照劑量群組(A部分)或腫瘤類型(B部分)及訪問來概述生命體徵之描述性統計,該等描述性統計係觀察值及從基線之變化。可以交叉製表來展示變化表按照劑量群組(A部分)或腫瘤類型(B部分),該等變化表展示從基線到最壞基線後值的變化。可按照對象及訪問列出生命體徵量測結果。按照劑量群組(A部分)或腫瘤類型(B部分)及訪問使用描述性統計來概述ECG參數及從基線之變化。可使用以下五個類別之頻數製表來概述基線後異常QTc(QTcF及QTcB)值:(1) QTc > 450 msec;(2) QTc > 480 msec;(3) QTc > 500 msec;(4) 從基線之QTc增加 > 30 msec;(5) 從基線之QTc增加 > 60 msec。
從基線到異常之最壞基線後定性評估(亦即,「正常(normal)」、「異常(abnormal)、無臨床意義(not clinically significant)」及「異常、有臨床意義(clinically significant)」或「正常」及「異常」)的變化藉由劑量群組(A部分)或腫瘤類型(B部分)以交叉製表來展示。提供按照對象、訪問之ECG參數之列表。
不對正式期中分析進行規劃。對資料進行持續查核。
關於劑量遞增統計方法,藉由具有EWOC之遞增原則來指導之適應性BLRM用於作出劑量建議並且估計研究之遞增階段期間的MTD(參考附錄H)。研究之遞增部分中之DLT關係藉由以下貝氏邏輯式迴歸模型來描述:其中每個pj 係每個劑量下之DLT率;每個dj 係劑量水準;d* =90 mg係參考劑量;α係d* 下之DLT的機會。關於先驗規範,(log(α),log(β))之先驗:先驗模型參數(log(α),log(β))之缺乏資訊雙變量正態先驗基於來自臨床前資料之先驗推估(中數)及每個劑量下之DLT之概率之較寬置信區間來推導出。基於臨床前資料,先驗MTD假定為180 mg。第一劑量之DLT之概率假定為較低的。模型參數之先驗分佈之參數基於如在Neuenschwander等人(2015)中所描述之構建缺乏資訊先驗的方法來選擇,並且在表6中提供。第5圖示出從在表6中給出之先驗得到之DLT率之所得先驗分佈:
臨時劑量水準為15 mg、30 mg、60 mg、90 mg、120 mg、150 mg、180 mg及200 mg。在研究過程期間,基於出現之安全性資訊,可忽略一些劑量或添加額外劑量水準。在每個對象群組之後,獲得不同劑量水準下之DLT率之概率之後驗分佈。此分析之結果以估計概率來概述,每個劑量水準下之真實DLT率具有位於以下區間中之每一者中的該等估計概率:[0, 0.16]劑量不足;[0.16, 0.33]目標毒性;[0.33, 1.00]過量毒性。
遵循具有EWOC之遞增原則,在每個對象群組之後,建議劑量係滿足EWOC之劑量之中的一個劑量,該劑量具有落於目標區間(16%,33%)中之DLT率之最高後驗概率,即,該劑量下之DLT率落在過量毒性區間中係不可能的(<25%後驗概率)。
應注意最大限度地增加目標毒性之後驗概率之劑量係MTD之最佳估計,但是若資料量不充足,則根據劑量過度標準,該劑量可能並非容許劑量。若在研究之早期階段,缺乏資訊先驗資訊用於DLT之概率,則此遞增程序反映保守策略。
藉由適應性貝氏邏輯式模型來建議之劑量可被視為指導及資訊,該指導及資訊與毒性概況之臨床評估進行整合,在判定有待研究之下一個劑量水準之過程中進行分析時觀察到該等毒性概況。
關於評估藥代動力學,化合物A之血漿PK參數諸如AUC24h 、C最大 、T最大 、t1/2 、CL/F及Vz/F藉由非隔室分析方法從化合物A之血漿濃度-時間概況來計算。若資料允許,可計算額外PK參數。對於化合物A濃度,按照標稱時間點、研究日及劑量群組來提供概述統計資料,該等概述統計資料包括對象之數目(N)、平均值、標準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SD)、變異係數(CV%)、幾何平均值、幾何CV%、中值、最小值及最大值。血漿濃度之平均值及個別繪圖在原始及半對數標度中提供。對於化合物A PK參數,按照研究日及劑量群組來提供概述統計資料並且該等概述統計資料以表列形式提供。可研究化合物A劑量、血漿暴露與選定臨床端點(例如,毒性、有效性及/或生物標記物之度量)之間的關係。
為了評估藥效學,對於每個生物標記物之基線、基線後值及從基線之變化或從基線之變化百分比,按照劑量群組(A部分)或腫瘤類型(B部分)及訪問來提供描述性統計(N、平均值、SD、中值、最小值及最大值)。將隨著時間的推移的對象之生物標記物之結果進行作圖。在治療之前及期間的生物標記物水準之比較藉由威氏符號等級測定來執行。若可獲得來自生物標記物測定之足夠及有效結果,則研究生物標記物水準之變化百分比與臨床端點包括ORR及DCR之間的關係。
進一步關於不良事件,尤其不良事件之監測、記錄及報告,AE係任何有害、非預期或不利醫學事件,該事件可在研究過程期間在對象中出現或惡化。它可為新的間發疾病、惡化伴隨疾病、損傷或對象之健康狀況之任何伴隨損害,包括實驗室試驗值,不論病因為何。任何惡化(即,預先存在病狀之頻數或強度之任何臨床上顯著不良變化)應被視為AE。診斷或症候群應記錄在CRF之AE頁面上而不是診斷或症候群之個別體徵或症狀。研究產品之濫用、戒斷、敏感性或毒性應作為AE來報告。意外或有意圖的劑量過度,不論是否其與AE相關聯,應在劑量過度CRF上報告。研究產品之意外或有意圖的劑量過度的任何後遺症應作為AE在AE CRF上報告。若劑量過度之後遺症係SAE,則後遺症必須在SAE報告表及AE CRF上報告。所得SAE之劑量過度應在SAE報告表及CRF上識別為事件之原因但是不應作為SAE本身來報告。
若發生劑量過度,應視情況對對象進行監測並且必要時應接受支援性措施。沒有化合物A劑量過度之已知特定解藥。實際治療應取決於臨床狀況之嚴重程度及治療醫師之判斷及經驗。
在研究期間,針對AE對所有對象進行監測。評估可包括監測任何或所有以下參數:對象之臨床症狀、實驗室、病理、放射或手術發現、身體檢查發現,或來自其他測試及/或程序之發現。
從對象簽署知情同意之時直到化合物A之最後一個劑量之後28天為止由研究者記錄所有AE以及在其後任何時候被研究者獲知的疑似與化合物A相關的SAE。AE及SAE記錄在CRF之AE頁面上及對象之原始文件中。所有SAE必須在研究者獲知該事件之24小時內以傳真或其他合適方法,使用SAE報告表或經批准之等效表格向藥物安全性進行報告。
有資格之研究者關於嚴重性對所有不良事件進行評估。SAE係在導致以下情況之任何劑量下發生的任何AE:導致死亡;危及生命(即,按研究者的意見,對象處於由於AE而導致死亡的即刻風險中);需要住院治療或延長現有住院治療(住院治療定義為住院病患入院,不論住院時間長度為何);導致持續或顯著傷殘/無能力(對象進行正常生活功能之能力基本上遭破壞);先天性異常/出生缺陷;或構成重要醫學事件。
重要醫學事件定義為如下事故,該等事故可不直接危及生命或導致死亡、住院治療或傷殘,但是可危害對象或需要醫學或手術介入以防止以上列出之其他結果中之一者。在決定是否此AE應被視為嚴重時,應進行醫學及科學判斷。
不被視為SAE之事件係出於以下原因之住院治療:施行計畫療法之標準程序。由於治療投與之併發症而導致的住院治療或延長住院治療作為SAE來報告;不與任何病狀惡化相關聯的所研究適應症之常規治療或監測;作為所研究適應症之常規治療的施予血液或血小板輸注(由於此輸血之併發症所導致的住院治療或延長住院治療仍為可報告的SAE);計畫/疾病相關研究之程序(例如,手術、掃描、內視鏡檢查、用於實驗室測試之取樣、骨髓取樣)(由於此等程序之併發症所導致的住院治療或延長住院治療仍為可報告的SAE);在不存在AE的情況下,出於技術、實踐或社會原因之住院治療或延長住院治療;規劃之程序(即,在開始研究治療之前規劃)必須記錄在原始文件及CRF中(由於併發症所導致的住院治療或延長住院治療仍為可報告的SAE);與所研究適應症無關的未從基線惡化的預先存在病狀之選任治療或選任程序;或不導致入院的緊急門診病患治療或觀察結果,除非該治療或觀察結果滿足上述其他嚴重性標準。
若AE被視為嚴重,則必須完成CRF及SAE報告表之AE頁面/螢幕。對於每個SAE,研究者提供關於嚴重程度、開始及停止日期、與IP之關係、針對IP所採取之行動及結果的資訊。
對於AE及SAE,研究者必須評估事件之嚴重程度/強度。可基於對象之症狀,根據當前現用次要版本之常見不良事件術語標準(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CTCAE,版本4.03)來分級AE之嚴重程度/強度,所述標準可自CTEP癌症網站(CTEP cancer website)的計畫發展(protocol Development)項目下獲得。
未在CTCAE中定義之AE應根據以下量表針對嚴重程度/強度來評估:1級=輕微-短暫或輕度不適;活動不受限制;不需要醫學介入/治療;2級=中度-活動輕度至中度受限制,可需要一些幫助;不需要醫學介入/治療或需要最少醫學介入/治療;3級=嚴重-活動明顯受限制,通常需要一些幫助;需要醫學介入/治療,住院治療係可能的;4級=危及生命-活動非常受限制,需要相當大的幫助;需要相當大的醫學介入/治療,住院治療或臨終照護係可能的;和5級=死亡-事件導致死亡。
術語「重度(severe)」經常用於描述特殊事件之強度(如在輕度、中度或重度心肌梗塞中);然而,事件本身可具有相對輕微醫學意義(諸如重度頭痛)。此標準與「嚴重」不同,「嚴重」係基於與事件相關聯之對象/事件結果或行動標準,該等事件對於對象之生命或機能造成威脅。嚴重性,而不是嚴重程度,充當界定監管責任之指導。
對因果關係進行評估。研究者必須以非疑似或疑似來判定投與化合物A與發生AE/SAE之間之關係,該非疑似或疑似係如以下所定義: 非疑似: 不良事件與化合物A投與之因果關係係不可能的或遙遠的,或其他藥物、治療介入或潛在病狀為所觀察到事件提供充分解釋。 疑似: 存在投與化合物A導致不良事件的合理可能性。「合理可能性(reasonable possibility)」意謂存在表明IP與不良事件之間之因果關係的證據。
應基於當前可獲得資訊針對每一AE/SAE來評估並提供因果關係。當額外資訊變得可利用時,重新評估並提供因果關係。若事件評估為疑似與並非由主辦單位製造或提供的比較性、輔助或額外化合物A相關,則請在報告事件時提供製造者之名稱。
關於AE及SAE之持續時間,研究者提供事件之開始及停止日期之記錄。當對於IP所採取之行動(例如,視情況停止、中斷或IP之劑量減少)可適用時,研究者報告由於AE或SAE所導致的對於IP所採取之行動,並且報告是否針對該事件給予伴隨及/或額外治療。研究者報告AE及SAE之事件之結果。在對象停止參與研究後未消退之所有SAE必須加以追蹤直到恢復(返回到基線),恢復但具有後遺症或死亡(歸因於SAE)為止。
關於異常實驗室值,若異常存在以下情況,則異常實驗室值被視為AE:(a) 導致停止研究;(b) 需要治療、修改/中斷化合物A劑量,或任何其他治療介入;或(c) 被判斷為具有顯著臨床意義,例如,該異常指示新的疾病過程及/或器官毒性,或係現有病狀之加重或惡化。
不論嚴重程度等級為何,僅滿足嚴重性標準之實驗室異常需要作為嚴重不良事件來記錄。若實驗室異常係診斷或症候群之一個組成部分,則僅診斷或症候群應記錄在CRF之AE頁面/螢幕上。若異常並非診斷或症候群之一部分,則實驗室異常應作為AE來記錄。若可能,實驗室異常應作為醫學術語來記錄,而不僅作為異常實驗室結果來記錄(例如,記錄血小板減少症而不是減少血小板)。
在具有生育潛力之女性對象或男性對象之具有生育潛力之配偶之任一者中發生的所有懷孕或疑似懷孕係立即可報告的事件。任何懷孕女性(例如,保姆、配藥者、研究協調員或監測者)暴露於化合物A亦為立即可報告的事件。在對象服用化合物A的同時,或在對象之化合物A之最後一個劑量之三個月(有待判定)內發生的懷孕及疑似懷孕(包括具有生育潛力之女性對象中之升高P-hCG或陽性懷孕測試,不論該女性對象疾病狀態為何)被視為立即可報告的事件。立即停止研究產品。懷孕、疑似懷孕或陽性懷孕測試必須立即用電子郵件、電話或傳真或其他合適方法,使用懷孕初步報告表或經批准之等效表格向主辦單位藥物安全性報告。
應將女性對象提交至產科醫生-婦科醫生,較佳在生殖毒性方面有經驗之產科醫生-婦科醫生以便進一步評估及諮詢。研究者追蹤女性對象直到懷孕結束為止,並且必須關於懷孕之結果(正常或異常結果之任一者)使用懷孕跟近報告表,或經批准等效表格立即通知主辦單位藥物安全性。若懷孕之結果係異常(例如,自發流產),研究者將異常結果作為AE來報告。若異常結果滿足任何嚴重標準,其必須作為SAE在研究者獲知該事件之24小時內以傳真或其他合適方法,使用SAE報告表或經批准之等效表格向主辦單位藥物安全性進行報告。出生28天內發生的所有新生兒死亡作為SAE來報告,不考慮因果關係。另外,研究者懷疑與子宮內暴露於化合物A相關的28天之後之任何嬰兒死亡亦應在研究者獲知該事件之24小時內以傳真或其他合適方法,使用SAE報告表或經批准之等效表格向主辦單位藥物安全性進行報告。
對於男性對象,若服用化合物A之男性對象之女性配偶變得懷孕,服用化合物A之男性對象應通知研究者,並且應勸告懷孕女性配偶立即致電其健康照護提供者。當在男性對象中停止化合物A可適用時,可能需要在男性對象中停止化合物A,但是可稍後在研究者及醫學監測者裁量下恢復。
滿足SAE之任何標準之任何AE除了記錄在CRF之AE頁面/螢幕上以外需要完成SAE報告表。所有SAE在研究者獲知該事件之24小時內以傳真或其他合適方法,使用SAE報告表或經批准之等效表格向主辦單位藥物安全性進行報告。此指令涉及初步SAE報告以及任何跟近報告。需要研究者確保此等表格上之資料係準確及一致的。此要求適用於在研究期間(從對象簽署知情同意之時直到化合物A之最後一個劑量之後28天為止)發生的所有SAE(不論與化合物A之關係為何)或在其後任何時候被研究者獲知的疑似與化合物A相關的任何SAE。將在治療之前(在簽署ICD之後)發生的嚴重不良事件予以收集。SAE報告應提供SAE之詳細說明並且包括醫院記錄及其他相關文件之簡明概述。若對象死亡並且已經執行屍體解剖,則只要屍體解剖報告及死亡證明之複本變得可獲得,將此等複本發送至主辦單位藥物安全性。任何跟近資料應在後續SAE報告表或經批准等效表格中詳述,並且發送至主辦單位藥物安全性。在當地法律要求時,研究者負責向機構審查委員會/倫理委員會(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Ethics Committee; IRB/EC)通知SAE並且向他們提供關於事件之所有相關初步及跟近資訊。研究者必須將所有SAE資訊之複本存檔,包括與主辦單位及IRB/EC之通信。
關於SAE之查詢經由傳真或電子郵件從藥物安全性傳達到現場。反應時間預期不超過五個(5)工作日。緊急查詢(例如,缺失的因果關係評估)可用電話來處理。
出於監管報告目的,藥物安全性基於研究者手冊來判定疑似與化合物A相關之事件之預期性。美國,所有疑似的意外嚴重不良反應(SUSARs)以加急方式報告,根據21 CFR 312.32.]。對於歐洲經濟區(European Economic Area; EEA)內之國家,授權代表以加急方式向有關監管當局及倫理委員會報告疑似的意外嚴重不良反應(suspected unexpected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 SUSAR),根據指令2001/20/EC及關於用於人類之研究產品之臨床試驗產生的不良反應報告的收集、核實及呈現的詳細指南(ENTR/CT3)並且亦根據國家特定要求。不良事件諸如疾病進展、與疾病進展相關之死亡(在不存在嚴重化合物A相關事件的情況下)及由於所研究適應症之復發所導致的嚴重事件不必由主辦單位向監管當局加急報告。
授權代表應通知研究者以下資訊:(1) 在此項研究或其他研究中疑似與使用化合物A相關的任何AE,該AE係嚴重及意外的(例如,SUSAR);(2) 來自實驗室動物中之測試的暗示對於人類對象之顯著風險的任何發現,包括致突變性、致畸性或致癌性之報告。
在當地法律要求時,研究者應向他的/她的IRB/EC迅速地通知此等新的嚴重及意外AE或對於對象之顯著風險。研究者必須將所有相關安全性資訊之複本存檔,包括與化合物A藥物產品供應商、責任方及IRB/EC之通信。
以下事件被視為終止對象的研究治療之足夠理由:不良事件;對象退出;缺乏功效;醫師決策;計畫違反;進行性疾病;死亡;跟近失聯;其他(有待在CRF中指定)。
停止治療之原因應記錄在CRF及原始文件中。停止對象接受治療之決策仍由治療醫師負責,該決策不應被主辦單位延遲或拒絕。然而,在停止對象之前,研究者可聯繫醫學監測者並且轉交合適證明文件以供查核及討論。
以下事件被視為終止對象參與研究之足夠理由:篩選不合格;不良事件;對象退出;缺乏功效;醫師決策;計畫違反;進行性疾病;死亡;跟近失聯;其他(有待在CRF中指定)。終止研究之理由應記錄在CRF及原始文件中。
此為開放標籤研究;因此,化合物A在包裝標籤上加以識別。
向在研究中登記之對象發佈識別卡,該識別卡展示此研究之名稱及緊急聯繫號碼。此可由健康照護專業人員在尋找關於對象參與研究之緊急資訊時使用。
在此研究計畫中闡明的關於進行、評估並記錄此研究的程序被設計來確保主辦單位、其授權代表及研究者遵守優良臨床試驗規範(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如在國際協調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sation; ICH)準則E6中並且根據在赫爾辛基宣言中概述之一般倫理原則所描述。在開始研究之前接收IRB/EC之批准。研究者根據相關監管當局之可適用國家、州及當地法律來進行此研究之所有態樣。
研究者責任在ICH優良臨床試驗規範準則及當地規章中闡明。醫務人員或授權代表評估並批准所有研究者,該等研究者進而選擇其人員。研究者應確保向協助研究之所有人充分地告知計畫、修訂、研究治療,以及研究相關任務及功能,包括主辦單位資訊之保密責任。研究者應保留助理研究者及其他適當資格人員之清單,他或她向該等助理研究者及其他適當資格人員委派重要的研究相關任務。研究者負責保持所有對象之記錄,該等對象簽署知情同意表(informed consent form; ICF)並且為了進入研究而經過篩選。篩選不合格之對象必須將原因記錄在對象之原始文件中。研究者或研究者之人員之指定成員必須在監測者訪問期間可找到以便查核資料、解答查詢並且允許直接取得對象記錄(例如,醫學記錄、診療所圖表、醫院圖表及研究相關圖表)以進行原始資料核實。研究者必須確保及時並精確地完成CRF及查詢。
在任何研究相關程序之前,研究者獲得對象及/或對象之法律代表的知情同意。在研究對象進入研究之前發生知情同意以及知情同意過程之證明文件應記錄在研究對象之原始文件中,該等原始文件包括日期。在研究對象進入研究之前,由研究對象及同意研究對象之人員簽署並注明日期的原始ICF必須保留在研究者之研究檔案中並且將複本給予研究對象。另外,若計畫被修訂並且其影響知情同意之內容,則必須修正ICF。在實行經修訂之計畫時參與研究之研究對象必須重新同意ICF之修正版本。經修正之ICF由研究對象簽名並注明日期並且必須保留在研究者之研究檔案中,並且將複本給予研究對象。
研究計畫之任何修訂必須由臨床研究醫師/醫學監測者批准。將修訂提交至IRB/EC供書面批准。在修訂版本進行實施之前,必須獲得書面批准。來自IRB/EC之書面簽署批准應具體提及可適用之研究者姓名、計畫編號、研究標題及修訂編號。在性質上係管理的修訂不需要IRB/IEC批准但是出於資訊目的應提交至IRB/IEC。
在開始研究之前,將研究計畫、ICF及任何其他合適文件提交至IRB/EC,該等文件具有封面信件或表格,該封面信件或表格列出所提交文件、文件發佈日期及請求批准之地點(或管轄區域或地區,如可適用)。若可適用,亦根據當地法律要求將文件提交至當局。僅在關於開始研究之所有倫理及法律要求的文件由主辦單位或其授權代表接收之後,IP可由主辦單位或其授權代表來提供至研究者。此文件亦必須包括IRB/EC之成員及其職業及資格的清單。若IRB/EC不披露委員會成員之姓名、職業及資格,應要求IRB/EC發佈聲明,該聲明確認委員會之組成係根據GCP的。舉例而言,可接受IRB一般保證編號作為此清單之替代。由IRB/EC之正式批准應提及計畫標題、編號、修訂編號(若可適用)、研究地點(或管轄區域或地區,如可適用)及所查核之任何其他文件。它必須提及作出決策之日期並且必須由委員會成員正式簽署。在第一對象在研究中登記之前,必須滿足所有倫理及法律要求。根據當地法律要求,必須向IRB/EC及可適用之有關當局告知所有後續計畫修訂。必須評估修訂以判定是否必須請求正式批准以及是否亦應修正ICF。研究者必須保持與IRB/EC之所有通信及可適用的協調研究者與IRB/EC之間的記錄。此陳述亦適用於研究者(或協調研究者,若可適用)與監管當局之間的任何通信。
若由法律或IRB/EC要求,研究者必須向IRB/EC提交:儘可能快地提交關於嚴重或意外不良事件之資訊;關於研究進展之定期報告;相對於計畫之偏差或可涉及增加對象風險之任何事項。
主辦單位保留出於合理醫學或管理原因在任何時候提前終止此研究的權利。任何提前停止根據當地要求(例如,IRB/EC、監管當局等)來適當地記錄。另外,研究者或主辦單位具有出於醫學或管理原因在研究期間之任何時候停止單一地點的權利,該等醫學或管理原因諸如:登記人數不夠;GCP不合規性;不精確或不完全資料收集;偽造記錄;或未能遵循研究計畫。
關於資料處理及記錄,研究者必須確保關於進行研究及分發研究產品之記錄及文件係完整、精確、存檔及保留的。原始文件之實例包括:醫院記錄;臨床及診療所圖表;實驗室筆記;備忘錄;對象之日誌或評估檢核表;施配記錄;來自自動儀器之記錄資料;在核實之後證實為準確複本的複本或轉錄本;縮微膠片;x射線軟片及報告;及保持在藥房及實驗室之記錄,以及CRF或CD-ROM之複本。
資料經由CRF來收集並且按照主辦單位SOP來輸入臨床資料庫中。此資料經由使用經規劃之編輯檢查以電子方式核實,該等編輯檢查由臨床小組指定。資料中之差異應提請臨床小組注意,並且必要時提請研究現場人員注意。此等問題之解決應反映在資料庫中。系統內之稽核軌跡追蹤對於資料作出之所有變化。
重要文件必須由研究者保留一定時段,該時段在臨床試驗協議中概述。研究者必須保留此等文件一定時段,該時段如上所述或根據當地法律或要求,以較長者為準。重要文件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文件:所有對象之簽名ICF;對象識別碼清單、篩選日誌(若可適用)及登記日誌;研究者與IRB/EC之間之所有通信之記錄;IRB/EC之組成;研究者、主辦單位及其授權代表之間之所有通信之記錄;助理研究者及其他適當資格人員以及該等人員在研究中之作用、履歷及該等人員之簽名的清單,研究者向該等助理研究者及其他適當資格人員委派重要的研究相關任務;CRF(若為紙製)及所有對象之校正之證明文件的複本;化合物A歸責性記錄;保留的任何體液或組織樣品之記錄;所有其他原始文件(對象記錄、醫院記錄、實驗室記錄等);如在關於GCP之ICH合併準則(進行臨床試驗之重要文件)之部分8中列出的所有其他文件。
若研究者希望將重要文件指派至其他人、將該等文件移動至另一個地點或不能將該等文件保留規定期限,則他/她必須通知主辦單位。在銷毀任何記錄之前,研究者必須獲得主辦單位之書面批准。若研究者不能履行此義務,研究者必須請求主辦單位容許作出替代安排。此等安排之細節應加以記錄。若相關衛生主管機關需要所有研究文件,則應提供該等文件。研究者或機構應採取措施防止此等文件之意外或提前銷毀。
該研究之所有態樣由主辦單位或其授權代表鑒於當前GCP及SOP針對與適用政府規章的合規性來仔細地監測。主辦單位確保在該研究之前、期間及之後執行合適監測程序。該研究之所有態樣由研究者及人員在研究啟始訪問及/或研究者會議中查核。在將對象登記至研究中之前,代表對以下事項進行查核:計畫、CRF、獲得知情同意之程序、記錄保持及向研究者報告AE/SAE。監測包括研究者及他的/她的人員的現場訪問以及用郵件、電子郵件、傳真或電話之任何合適通信。在監測訪問期間,設施、研究產品儲存區、CRF、對象之原始文件及所有其他研究證明文件由主辦單位之代表根據研究監測計劃來檢查/查核。
準確性藉由執行原始資料核實來檢查,該原始資料核實係將在CRF上記載之條目相對於合適原始文件來進行直接比較。所產生的任何差異由研究者及/或他的/她的人員來查核。由研究者及/或他的/她的人員直接在CRF上或經由查詢來進行任何必要校正。監測程序要求對於告知同意、遵循納入/排除標準及SAE之證明文件及其適當記錄進行核實。額外監測活動可在研究特定監測計劃中概述。
除了常規監測程序以外,在主辦單位中存在優良臨床試驗規範品質保證部門。此部門之代表根據主辦單位SOP來進行臨床研究活動之稽核以評估與優良臨床試驗規範準則及規章之合規性。
研究者應當允許IRB/EC、監管當局(例如,FDA、EMA、Health Canada)及公司授權代表直接接近進行研究的設施、原始文件、CRF及對象參與研究的適用附屬記錄以便進行稽核及檢查。研究者應盡一切努力配合稽核或檢查。若任何監管當局就檢查事宜聯繫研究者,他/她應立即聯繫主辦單位。 附錄 B RECIST 版本 1.1
以下資訊從Eisenhauer,2009,新的實體腫瘤反應評估標準:修訂RECIST準則(版本1.1)中提取/概述。關於進一步資訊,請參看主要參考文獻。定義
在篩選時,腫瘤病灶/淋巴結分類為可量測或不可量測。可量測疾病
腫瘤病灶。必須至少一個尺度(記錄量測平面中之最長直徑)上精確地量測,並且最小尺寸為: • 藉由CT掃描,最小尺寸為10 mm(CT掃描層厚不大於5 mm) • 藉由臨床檢查,最小尺寸為10 mm卡尺量測結果(不能用卡尺精確地量測之病灶應記錄為不可量測) • 藉由胸部X射線檢查,最小尺寸為20 mm惡性淋巴結
為了視為病理學增大並且可量測,在藉由CT掃描評估時,淋巴結必須短軸≥15 mm(CT掃描層厚建議不大於5 mm)。在基線時及在跟近中,僅量測並追蹤短軸。不可量測疾病
所有其他病灶,包括較小病灶(最長直徑<10 mm或具有≥10至<15 mm短軸之病理淋巴結)以及真實不可量測之病灶。被視為真實不可量測之病灶包括:柔腦膜疾病、腹水、胸膜或心包滲出物、炎症乳腺疾病、淋巴管炎牽涉到皮膚或肺部、藉由身體檢查來識別的腹部腫塊/腹部器官肥大,該等病灶不可藉由可重現成像技術來量測。腫瘤反應評估
目標病灶 :當在基線處存在一個以上可量測腫瘤病灶時,代表所有涉及器官的高達最多總共五個病灶(並且每個器官最多2個病灶)的所有病灶應識別為目標病灶並且在基線下記錄並量測。目標病灶應基於其尺寸(具有最長直徑之病灶)來選擇,代表所有涉及器官,但是另外應為本身適合於可重現重複量測的病灶。注意病理結點必須滿足藉由CT掃描≥15 mm之短軸的可量測標準並且僅此等結點之短軸促成基線總和。所有其他病理結點(具有≥10 mm但是<15 mm之短軸的結點)應被視為非目標病灶。具有<10 mm之短軸之結點被視為非病理的並且不應記錄或追蹤。在基線時,記錄目標病灶之總和(腫瘤病灶之最長直徑加上淋巴結之短軸:總體最大值為5)。
在基線之後,應對於每次評估之所有識別目標病灶在eCRF上提供數值,即使該數值很小亦要提供。若非常小並且模糊的病灶不能精確地量測但是被視為存在,則可使用5 mm之預設值。若病灶太小以致於不能量測並且事實上咸信不存在,則可使用0 mm之預設值。
非目標病灶 :所有不可量測病灶(或疾病部位)加上除了作為目標病灶列出之病灶以外的任何可量測病灶被視為非目標病灶。不需要進行量測,但是此等病灶應在基線時記錄並且應作為「存在(present)」、「不存在(absent)」或「明確進展(unequivocal progression)」來追蹤。
反應標準 :目標及非目標病灶針對反應來單獨地評估,隨後總體上的腫瘤負荷作為總體反應來評估:目標病灶反應: 目標病灶評估如下:1. 完全反應(Complete Response; CR)-所有目標病灶消失。任何病理淋巴結(不論目標或非目標)必須具有<10 mm之短軸減少;2. 部分反應(Partial Response; PR)-目標病灶之直徑總和減少至少30%,採用基線直徑總和作為參考;3. 進行性疾病(Progressive Disease; PD)-目標病灶之直徑總和增加至少20%,採用研究時之最小總和作為參考(若基線總和在研究中係最小總和,則上述最小總和包括基線總和)。除了20%之相對增加以外,總和亦必須展現至少5 mm之絕對增加。(注意:出現一或多個新的病灶亦被視為進展);及4. 病情穩定(Stable Disease; SD)-既沒有足夠縮減以便有資格充任PR,亦沒有足夠增加以便有資格充任PD,採用在研究中之最小的直徑總和作為參考。非目標病灶反應: 非目標病灶評估如下:1. 完全反應(Complete Response; CR)-所有非目標病灶之消失及腫瘤標記物水準之標準化。所有淋巴結必須在尺寸上係非病理性的(<10 mm短軸);2. 非CR/非PD-持續存在一或多個非目標病灶及/或保持腫瘤標記物水準高於正常限度;及3. 進行性疾病(Progressive Disease; PD)-現有非目標病灶之明確進展(參見以下註解)。(注意:出現一或多個新的病灶亦被視為進展)。
當對象亦患有可量測疾病時:在此情況下,為了達成基於非目標疾病之「明確進展」,必須存在非目標疾病之總體實質性惡化水準以使得即使在目標疾病中之SD或PR存在下,總體腫瘤負荷足夠地增加以值得停止治療。一或多個非目標病灶之尺寸之適度「增加」通常不足以有資格充任明確進展狀態。因此,僅基於在目標疾病之SD或PR的情況下非目標疾病之變化來指示總體進展係非常罕見的。
當對象只患有不可量測疾病時:此情況在一些第3階段試驗中發生,在進行該等第3階段試驗時,患有可量測疾病並非進入研究之標準。在本文中採用與以上提及之概念相同的一般概念;然而,在此情況下,在對不可量測疾病負荷之增加進行解釋時,不考慮可量測疾病評估的因素。因為非目標疾病之惡化不能容易地定量(按照定義:若所有病灶係真實不可量測的),所以在評估對象之明確進展時可採用的有用測試係考慮是否基於不可量測疾病之變化的總體疾病負荷之增加與宣佈可量測疾病之PD所需要的增加在強度上係可比較的:亦即,表示「體積」再增加73%(相當於可量測病灶之直徑增加20%)的腫瘤負荷之增加。實例包括胸膜滲出物從「微量」增加至「較大」,淋巴管炎疾病從局部增加至廣泛,或可在計畫中描述為「足以要求改變療法」。若觀察到「明確進展」,則對象應被視為在此時點已經具有總體PD。儘管具有適用於不可量測疾病之客觀標準係理想的,但是此疾病之實際性質使得實現此舉係不可能的:因此,增加必須為實質性的。
對於患有目標病灶之對象,可根據表7來評估總體反應,且對於僅患有非目標病灶之對象,可根據表8來評估總體反應: 症狀性惡化
具有健康狀態整體惡化之對象應報告為「症狀性惡化」,該等對象需要停止治療,但是在此時沒有疾病進展之客觀證據。即使在停止治療之後,應盡一切努力來記錄客觀進展。症狀性惡化並非客觀反應之描述:其係停止研究治療之原因。此等對象之客觀反應狀態藉由評估目標及非目標疾病來判定。附錄 C :惡性淋巴瘤修訂反應標準
國際工作組惡性淋巴瘤修訂反應標準(Cheson,2007)可在線上存取:http://jco.ascopubs.org/cgi/reprint/25/5/579(點擊「手動下載稿本之完整文字PDF)。附錄 D :體力狀態標準 附錄 E :控制高血糖之一般準則
禁食葡萄糖定義為為了評估劑量-限制毒性及臨床控制決策從最後一次進餐起≥4小時所監測的水準。應教導對象如何識別低血糖及高血糖。經歷高血糖或與高血糖相關聯之症狀的任何對象應在中斷/減少化合物A的情況下按照護理標準來控制。以下描述額外準則:1.若發生持續禁食高血糖(>126 mg/dL或14 mmol/L),或大於或等於2級或在研究者認為合適的任何時間,建議開始用口服抗糖尿病劑(oral anti-diabetic agent; OAD)來治療;2.若發生≥3級禁食高血糖,應進行臨床監測直到高血糖消退至≤2級為止;3.若發生持續3級禁食高血糖(>250 mg/dL或27.8 mmol/L),應考慮與OAD結合或單獨的胰島素療法。長效胰島素應僅在對象住院時使用。由於可能的回彈作用,葡萄糖之監測應在投與胰島素(速效或長效)之後持續至少6小時。應通知醫學監測者;4.若發生4級禁食血糖(>50 mg/dL或27.8 mmol/L),停止服用化合物A,同時開始胰島素療法。應通知醫學監測者。治療中斷>4週使對象從此研究中移除成為必要的;及5.在研究者裁量下,可開始每天在家經由手指針刺測試進行監測(同時在早上禁食)。向對象提供血糖儀並且培訓如何執行手指針刺測試並且將結果記錄在日誌卡中,在每次診療所訪問期間查核該日誌卡。亦教導對象在發生高禁食葡萄糖結果(>160 mg/dL或8.9 mmol/L)時如何立即聯繫研究人員,在此情況下迅速在診療所進行評估係必需的;或致電診療所並且在診療所訪問時指定是否為3級或3級以上。在此等情況下,內分泌學家關於適當控制對象之意見可為可取的。
在所規劃的放射腫瘤評估(例如,CT掃描)涉及碘化對比劑時,應臨時暫停格華止及其他雙胍療法。Goldberg, 2005;及Turina, 2006係高血糖控制之建議資源。附錄 G :生物標本管理 ( 實驗手冊之補充規定 )
樣品處置及儲存:在分析之後未耗盡的所有血液及組織樣品在研究結束之後儲存長達5年以供在研究中使用,收集該等血液及組織樣品用於作為此研究之一部分的生物標記物及遺傳研究。在對象同意的情況下,儲存期延長至研究結束之後20年以便在將來研究中用於獲知關於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更多資訊。樣品在安全的實驗室設施中儲存,該實驗室設施被設計成用於長期樣品儲存,具有合適接取控制、監測及備份系統。
樣品編碼:所有生物標記物及遺傳研究樣品僅藉由代碼(對象識別編號)來識別。此等樣品不具有任何其他個人資訊在其上。研究醫生保存代碼密鑰。樣品及代碼密鑰秘密地並分開地保存。對於樣品執行測試之研究人員僅看見代碼並且看不見具體識別對象之任何資訊。
對於血液&組織樣品之研究:生物標記物及遺傳研究樣品由主辦單位或主辦單位所委託的公司來測試以判定化合物A對於對象及對象之癌症所具有的作用。此包括判定是否血細胞或腫瘤細胞中之生物標記物證明化合物A具有生物活性。另外,來自全血及腫瘤組織之DNA樣品針對遺傳變化來進行分析,該等遺傳變化可與對象對於藥物之反應相關。
生物標記物及遺傳結果之報告及可獲得性:生物標記物及遺傳研究樣品測試結果不與對象、保險公司共享,亦不與未參與如上所述之樣品分析的任何其他第三方共享。結果不在對象之醫學記錄中存檔。測試結果僅係用於研究目的並且不用於對於對象之常規醫療護理作出決策。
對象之姓名及識別符不在出版物或報告中提及,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心理或社會風險之可能性,該等心理或社會風險可能由於知道此生物標記物及遺傳資訊而出現,諸如可雇性或可保險性之風險或歧視風險。
在撤回同意後請求銷毀樣品的機制:若對象撤回同意參與研究,他們可另外請求將他們的生物標記物及遺傳研究樣品銷毀。在此等情況下,對象通知研究醫生已經撤回同意並且請求將任何儲存、未使用的樣品銷毀。隨後,任何未使用的樣品由主辦單位銷毀。然而,若在撤回同意之前樣品被分析,則主辦單位仍然可使用已經獲得之資料。
若對象同意允許生物標記物及遺傳研究樣品保存20年以供將來研究,他們亦自由地在任何時間取消此決策。對象通知研究醫生將樣品用於將來研究的許可已經撤回。隨後,任何未使用的樣品由主辦單位銷毀。然而,若在撤回同意之前樣品被分析,則主辦單位仍然可使用已經獲得之資料。附錄 H :貝氏邏輯式迴歸模型之特徵
用於具有劑量過度控制之劑量遞增(EWOC,Babb等人1988)的適應性貝氏邏輯式迴歸模型(BLRM,Neuenschwander等人,2008)可在此項研究中用於指導劑量遞增。
此附錄呈現效能量度(操作特徵),該等效能量度經由電腦模擬來說明該設計在各種劑量-毒性關係下估計MTD的精確度。另外,在早期群組(為了簡單起見,每個群組中假定三個可評估患者)中,在各種假設結果情境下,藉由具有劑量過度控制原則之BLRM來提供下一個劑量水準的建議,以展示它如何促進研究中劑量遞增決策。
關於模擬研究之規範及結果,可預想操作特徵,該等操作特徵說明該設計在各種假定真實劑量-毒性關係下估計MTD的精確度。在五種真實劑量-DLT關係情境下,對於BLRM來執行模擬(參見第6圖):a.劑量-DLT關係係陡的曲線並且在較早劑量水準(SE)下達到MTD;b.劑量-DLT關係係陡的曲線並且在中間劑量水準(SM)下達到MTD;c.劑量-DLT關係係陡的曲線並且在較晚劑量水準(SL)下達到MTD;d.劑量-DLT關係係平緩曲線並且在中間劑量水準(FM)下達到MTD;及e.劑量-DLT關係係平緩曲線並且在較晚劑量水準(FL)下達到MTD。
對操作特徵進行查核以研究BLRM在每個真實情境下之總體效能。表11概述來自所執行模擬之結果:
總體上,具有指定先驗分佈之BLRM模型具有合理的效能。使用類似或稍微更大的取樣規模,BLRM模型可以更高概率來選擇目標範圍中之MTD,尤其對於情境「a」、「b」及「d」。
關於早期群組中之假設劑量遞增情境,除了以上研究之總體操作特徵以外,該設計應在研究期間基於所觀察到的毒性來作出合理決策。在完成給定群組之後,劑量遞增之決策及對於後續群組所選擇的實際劑量取決於根據EWOC原則之BLRM之建議及可獲得臨床及實驗室資料之醫學查核。
在表12中列出使用2-參數BLRM之一些情境,該等情境例示劑量遞增直至第三劑量群組。假定每個群組具有至少3個可評估患者。若任何患者經歷DLT,任何後續劑量遞增之劑量增加不大於50%。對於假設的劑量遞增情境,BLRM模型具有合理的效能。
貝氏邏輯式迴歸模型使我們能夠併入臨床前資訊,並且基於研究中之所有安全性資料來更新所建議的劑量。藉由查核在表中呈現之量度,可以看出模型對於不同情境之事實係不敏感的。通常,由於劑量過度控制標準,此模型係保守的。在所有情境中,與具有16%至33%之間之真實P(DLT)之劑量建議作為MTD的概率相比,將具有≥33%之真實P(DLT)的劑量建議作為MTD的概率小得多。
基於模型之研究中建議與臨床決策過程一致,並且應由主辦單位臨床試驗小組及研究調查者在決定劑量水準的過程中結合其他可獲得臨床資訊來考慮,該等劑量水準有待測試以便判定MTD。 實例13. 化合物A及組蛋白脫乙醯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抑制劑羅米地辛在胰腺異種移植物PA0165小鼠模式中之協同作用
BET溴結構域蛋白質BRD4涉及調控胰腺中之代謝途徑。與人類胰管上皮細胞中之表現相比,BRD4之表現在胰管腺癌細胞株中顯著上調。此外,研究展示BRD4促進胰管腺癌細胞增殖並且增強對於一些化學治療劑,諸如吉西他賓之抗性。因此BRD4抑制有希望治療胰癌。此導致進行活體內功效實驗以便理解是否化合物A介導之BRD4抑制可使胰腺腫瘤細胞對於HDAC抑制劑羅米地辛之治療變得敏感。
帶有PA0165之4-6週齡NSG小鼠之群組用以下各者來治療:羅米地辛1.5 mg/kg靜脈內(IV) x 3 Q4D;化合物A 25 mg/kg口服QD 3天服藥隨後4天停藥;或化合物A 25 mg/kg口服QD 3天服藥隨後4天停藥與羅米地辛1.5或0.75 mg/kg IV Q7D之組合。治療持續21天。對於所有治療組,觀察到顯著腫瘤生長抑制,如藉由腫瘤體積所量測(第8圖)。單獨羅米地辛誘導45%之顯著TGI。單獨化合物A誘導38%之顯著TGI。化合物A與羅米地辛之組合展示協同作用,並且在TGI方面,顯著優於所有其他方案(使用化合物A與1.5 mg/kg羅米地辛之組合,TGI為68%;使用化合物A與0.75 mg/kg羅米地辛之組合,TGI為65%)。所有治療組在第10天與第15天之間損失很大的重量,隨後恢復。與僅羅米地辛治療組相比,僅化合物A或組合治療組展示顯著更大存活率(第9圖)。在初步治療之後第30天,僅羅米地辛治療組之存活率為約10%。相比之下,僅化合物A或組合治療組之存活率為約70%。在僅化合物A與組合治療組之間沒有存活率之顯著差異。 實例14. 化合物A及蛋白質結合紫杉醇Abraxane在胰腺異種移植物PA0165小鼠模型中之協同作用
BET溴結構域蛋白質BRD4涉及調控胰腺中之代謝途徑。與人類胰管上皮細胞中之表現相比,BRD4之表現在胰管腺癌細胞株中顯著上調。此外,研究展示BRD4促進胰管腺癌細胞增殖並且增強對於一些化學治療劑,諸如吉西他賓(gemcitabine)之抗性。因此BRD4抑制有希望治療胰癌。此導致進行活體內功效實驗以便理解是否化合物A介導之BRD4抑制可使胰腺腫瘤細胞對於蛋白質結合紫杉醇Abraxane之治療變得敏感。
帶有PA0165之NSG小鼠之群組用以下各者來治療:Abraxane 10 mg/kg IV x 3 Q4D;化合物A 25 mg/kg口服QD 3天服藥隨後4天停藥;或Abraxane 10 mg/kg iv Q7D與化合物A 25或12.5 mg/kg口服QD 3天服藥隨後4天停藥之組合。治療持續21天。對於所有治療組,觀察到顯著腫瘤生長抑制,如藉由腫瘤體積所量測(第10圖)。單獨Abraxane誘導55%之顯著TGI。單獨化合物A誘導49.3%之顯著TGI。化合物A與Abraxane之組合展示協同作用,並且在TGI方面,顯著優於所有其他方案(使用Abraxane與25 mg/kg化合物A之組合,TGI為78.1%;使用Abraxane與12.5 mg/kg化合物A之組合,TGI為79.1%)。在所有組中,在研究過程之一部分期間觀察到適度重量損失;在帶有較大腫瘤之小鼠中觀察到體重損失。與個別治療組相比,組合治療組展示顯著更大存活率(第11圖)。在初步治療之後第41天,僅Abraxane治療組之存活率為0%並且僅化合物A治療組之存活率為約20%。相比之下,分別地,使用Abraxane與25 mg/kg化合物A之組合來治療的組合組之存活率為約60%,並且使用Abraxane與12.5mg/kg化合物A之組合的組合組之存活率為70%。
第1圖係展示在給予化合物A(4-[2-(環丙基甲氧基)-5-甲基磺醯基苯基]-2-甲基異喹啉-1-酮)之後劑量依賴性腫瘤生長抑制的圖表,該腫瘤生長抑制在TNBC PDX模型COH70中藉由腫瘤體積來量測。化合物A每天口服(PO)給藥一次連續三天,隨後停藥四天(3x/週);—媒劑;-----化合物A 12.5 mg/kg PO 3x/週;——化合物A 16 mg/kg PO 3x/週;-—-—化合物A 20 mg/kg PO 3x/週;SEM係平均值標準誤差。
第2圖係展示在給予化合物A之後劑量依賴性腫瘤生長抑制之圖表,該腫瘤生長抑制在GBM PDX模型GBM15中藉由腫瘤體積來量測。—媒劑;-----化合物A 15 mg/kg每天PO給予一次連續5天,隨後停藥2天(5/2);——化合物A 25 mg/kg每天PO給予一次連續3天,隨後停藥4天(3/4);-—-—化合物A 37.5 mg/kg每天PO給予一次連續2天,隨後停藥5天(2/5);SEM係平均值標準誤差。
第3圖係展示藉由投與化合物A、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或化合物A與TMZ之組合之任一者來實現的GBM3(GBM PDX)異種移植物之腫瘤生長抑制的圖表。—媒劑;----化合物A 12 mg/kg每天PO給予一次;-—-—化合物A 6 mg/kg每天PO給予兩次;——化合物A 6 mg/kg每天PO給予兩次與TMZ 50 mg/kg在第7-9天及第22-24天IP(腹膜內注射)給予之組合;––– TMZ 50 mg/kg在第7-9天、第22-24天IP給予;SEM係平均值標準誤差。
第4圖係概括總體研究設計之示意圖,該研究設計適用於證明醫藥成分之安全性或功效。
第5圖涉及根據先驗分佈之劑量限制性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 DLT)之概率。□ SE;○ SM;Δ SL;+ FM;x FL。
第6圖示出適用於模擬之劑量毒性曲線。
第7圖係展示已公開的用於控制由治療誘導之腹瀉之建議的流程圖(Benson等人,22 J. Clin. Oncol. 2918 (2004)),為了與研究計畫相容,該等建議經過修改。
第8圖係展示藉由投與化合物A、羅米地辛或化合物A與羅米地辛之組合之任一者來實現的PA0165異種移植物之腫瘤生長抑制的圖表。3/4係3天服藥及4天停藥;Q4D係每4天一次;Q7D係每7天一次;—對照;----化合物A 25 mg/kg,3/4;-—-—羅米地辛1.5 mg/kg Q4Dx3;——化合物A 25 mg/kg,3/4與羅米地辛1.5 mg/kg Q7D之組合;–––化合物A 25 mg/kg,3/4與羅米地辛0.75 mg/kg Q7D之組合。腫瘤體積以平均值±平均值標準誤差(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 SEM)來作圖。
第9圖係展示藉由投與化合物A、羅米地辛或化合物A與羅米地辛之組合之任一者來實現的PA0165異種移植物之存活曲線的圖表。3/4係3天服藥及4天停藥;Q4D係每4天一次。—對照;---化合物A 25 mg/kg,3/4;-—-—羅米地辛1.5 mg/kg Q4Dx3;——化合物A 25 mg/kg,3/4與羅米地辛1.5 mg/kg Q7D之組合;–––化合物A 25 mg/kg,3/4與羅米地辛0.75 mg/kg Q7D之組合。
第10圖係展示藉由投與化合物A、Abraxane或化合物A與Abraxane之組合之任一者來實現的PA0165異種移植物之腫瘤生長抑制的圖表。—對照;----化合物A 25 mg/kg;-—-—Abraxane 10 mg/kg;——化合物A 25 mg/kg與Abraxane 10 mg/kg之組合;–––化合物A 12.5 mg/kg與Abraxane 10 mg/kg之組合。腫瘤體積以平均值±平均值標準誤差(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 SEM)來作圖。
第11圖係展示藉由投與化合物A、Abraxane或化合物A與Abraxane之組合之任一者來實現的PA0165異種移植物之存活曲線的圖表。—對照;----化合物A 25 mg/kg;-—-—Abraxane 10 mg/kg;——化合物A 25 mg/kg與Abraxane 10 mg/kg之組合;–––化合物A 12.5 mg/kg與Abraxane 10 mg/kg之組合。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Claims (7)

  1. 一種用於治療癌症或腫瘤疾病之藥物的組合物,包含:治療上有效量的至少一溴結構域及額外末端蛋白質(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protein; BET)抑制劑,及治療上有效量的至少一化學治療劑,該至少一化學治療劑不直接抑制BET。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組合物,其中與單獨該BET抑制劑或該化學治療劑之任一者相比,該BET抑制劑及該化學治療劑之該組合物對患者的腫瘤中之細胞增殖提供了協同性減少,或對腫瘤中之細胞凋亡提供了協同性增加。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組合物,其中該BET抑制劑及化學治療劑的組合之治療上有效量比個別使用的該BET抑製劑及化學治療劑之個別的治療上有效量低至少50%。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組合物,其中該化學治療劑選自由替莫唑胺(temozolomide)、羅米地辛(romidepsin)及蛋白質結合紫杉醇(protein-bound paclitaxel)所組成的群組。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組合物,其中該BET抑制劑係化合物A。
  6. 一種至少一溴結構域及額外末端蛋白質(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protein; BET)抑制劑及至少一化學治療劑之一組合物用於製造用於治療癌症或腫瘤疾病之一藥物的用途,該至少一化學治療劑不直接抑制BET。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用途,其中與單獨投與該BET抑制劑或該化學治療劑之任一者相比,該BET抑制劑及該化學治療劑導致患者的腫瘤中之細胞增殖的協同性減少,或導致該患者的腫瘤中之細胞凋亡的協同性增加。
TW106137075A 2016-10-27 2017-10-27 溴結構域及額外末端蛋白質抑制劑組合治療 TW2018211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413763P 2016-10-27 2016-10-27
US62/413,763 2016-10-27
US201762560840P 2017-09-20 2017-09-20
US62/560,840 2017-09-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1106A true TW201821106A (zh) 2018-06-16

Family

ID=62019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7075A TW201821106A (zh) 2016-10-27 2017-10-27 溴結構域及額外末端蛋白質抑制劑組合治療

Country Status (19)

Country Link
US (4) US10166227B2 (zh)
EP (1) EP3532059B1 (zh)
JP (1) JP7171557B2 (zh)
KR (2) KR102528406B1 (zh)
AU (1) AU2017347853B2 (zh)
CA (1) CA3041049A1 (zh)
CY (1) CY1125126T1 (zh)
DK (1) DK3532059T3 (zh)
ES (1) ES2907840T3 (zh)
HR (1) HRP20220375T1 (zh)
HU (1) HUE058289T2 (zh)
LT (1) LT3532059T (zh)
PL (1) PL3532059T3 (zh)
PT (1) PT3532059T (zh)
RS (1) RS63054B1 (zh)
SI (1) SI3532059T1 (zh)
SM (1) SMT202200135T1 (zh)
TW (1) TW201821106A (zh)
WO (1) WO20180814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02517B2 (en) 2015-04-22 2020-07-07 Celgene Quanticel Research, Inc. Bromodomain inhibitor
HUE058289T2 (hu) * 2016-10-27 2022-07-28 Celgene Quanticel Res Inc Brómdomén és extraterminális protein inhibitor kombinációs terápia
WO2019204758A1 (en) * 2018-04-20 2019-10-24 Zhiguo Zhan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glioblastoma by modulating a mgmt enhancer
CN110211633B (zh) * 2019-05-06 2021-08-31 臻和精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无锡有限公司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检测方法、测序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WO2023086363A2 (en) * 2021-11-10 2023-05-19 Celgene Quanticel Research, Inc. Methods of treating glioblastoma
WO2024050016A1 (en) 2022-08-31 2024-03-07 Oerth Bio Ll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argeted inhibition and degradation of proteins in an insect cell
WO2024148225A1 (en) * 2023-01-05 2024-07-11 Ks And Associates Llc, Doing Business As Dream Tech,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ior toxicity data informed dose-response modeling and benchmark dose (bmd) estimation
WO2025049555A1 (en) 2023-08-31 2025-03-06 Oerth Bio Ll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argeted inhibition and degradation of proteins in an insect cel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0291A (en) 1981-08-24 1993-11-09 Cancer Research Campaign Technology Limited Tetrazine derivatives
GB8616125D0 (en) 1986-07-02 1986-08-06 May & Baker Ltd Compositions of matter
FR2601675B1 (fr) 1986-07-17 1988-09-23 Rhone Poulenc Sante Derives du taxol, leur preparation et les compositions pharmaceutiques qui les contiennent
US6537579B1 (en) 1993-02-22 2003-03-25 American Bioscience,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administration of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GB9601603D0 (en) 1996-01-26 1996-03-27 Isis Innovations Ltd Terpyridine-platinum (II) complexes
CN101195589A (zh) 2001-01-18 2008-06-11 先灵公司 替莫唑胺和类似物的合成
US7612202B2 (en) 2005-02-17 2009-11-03 Chemagis,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emozolomide
US20070166388A1 (en) 2005-02-18 2007-07-19 Desai Neil P Combinations and modes of administration of therapeutic agents and combination therapy
CA2664052C (en) 2006-09-29 2015-01-20 Cipla Limited An improve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emozolomide and analogs
DE102008034256A1 (de) 2008-07-18 2010-01-21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Photoaktives Bauelement mit organischen Schichten
US9073878B2 (en) * 2012-11-21 2015-07-07 Zenith Epigenetics Corp. Cyclic amines as bromodomain inhibitors
US9271978B2 (en) * 2012-12-21 2016-03-01 Zenith Epigenetics Corp.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s bromodomain inhibitors
JP2016516701A (ja) * 2013-03-11 2016-06-09 アッヴィ・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縮合四環系ブロモドメイン阻害剤
TWI527811B (zh) * 2013-05-09 2016-04-01 吉李德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作爲溴結構域抑制劑的苯並咪唑衍生物
BR112015031073B1 (pt) 2013-06-21 2022-11-29 Zenith Epigenetics Ltd Compostos inibidores bicíclicos de bromodomínio e composição farmacêutica contendo os referidos compostos
WO2015018522A1 (en) * 2013-08-06 2015-02-12 Oncoethix Sa Bet-bromodomain inhibitor shows synergism with several anti-cancer agents in pre-clinical models of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CN105828820B (zh) 2013-10-18 2020-01-07 赛尔基因昆蒂赛尔研究公司 布罗莫结构域抑制剂
EP3066101B1 (en) 2013-11-08 2020-07-29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Inc.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cancer using 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bet) protein inhibitors
US20150320754A1 (en) 2014-04-16 2015-11-12 Infinity Pharmaceuticals, Inc. Combination therapies
US20160022684A1 (en) * 2014-07-25 2016-01-28 Pharmacyclics Llc Bet inhibitor and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combinations
US20190055235A1 (en) * 2014-12-17 2019-02-21 Zenith Epigenetics Ltd. Substituted bicyclic compounds as bromodomain inhibitors
TW201642860A (zh) * 2015-04-22 2016-12-16 塞爾基因定量細胞研究公司 布羅莫結構域抑制劑
BR112018013063A2 (pt) 2015-12-24 2018-12-11 Celgene Quanticel Res Inc combinação terapêutica inibidora de bromodomínio e proteína extra-terminal
HUE058289T2 (hu) * 2016-10-27 2022-07-28 Celgene Quanticel Res Inc Brómdomén és extraterminális protein inhibitor kombinációs terápi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32059B1 (en) 2022-01-26
US20190083483A1 (en) 2019-03-21
US20200155539A1 (en) 2020-05-21
PT3532059T (pt) 2022-03-02
HUE058289T2 (hu) 2022-07-28
US20180117030A1 (en) 2018-05-03
US20210008056A1 (en) 2021-01-14
KR20190088979A (ko) 2019-07-29
JP7171557B2 (ja) 2022-11-15
KR20230078758A (ko) 2023-06-02
CY1125126T1 (el) 2023-06-09
US10576075B2 (en) 2020-03-03
SMT202200135T1 (it) 2022-05-12
LT3532059T (lt) 2022-05-25
EP3532059A1 (en) 2019-09-04
RS63054B1 (sr) 2022-04-29
AU2017347853A1 (en) 2019-05-30
HRP20220375T1 (hr) 2022-05-13
WO2018081475A1 (en) 2018-05-03
KR102528406B1 (ko) 2023-05-03
EP3532059A4 (en) 2020-05-20
DK3532059T3 (da) 2022-03-14
AU2017347853B2 (en) 2022-02-17
SI3532059T1 (sl) 2022-06-30
US10881655B2 (en) 2021-01-05
ES2907840T3 (es) 2022-04-26
JP2019535682A (ja) 2019-12-12
PL3532059T3 (pl) 2022-05-09
CA3041049A1 (en) 2018-05-03
US10166227B2 (en) 2019-01-01
KR102587839B1 (ko) 2023-10-11
US11464771B2 (en)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4771B2 (en) 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protein inhibitor combination therapy
US20170182025A1 (en) 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protein inhibitor combination therapy
Gerber et al. Phase Ia study of anti-NaPi2b antibody–drug conjugate lifastuzumab vedotin DNIB0600A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platinum-resistant ovarian cancer
TWI767928B (zh) 復發性和/或難治性實體腫瘤以及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之治療
Wieduwilt et al.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ion with panobinostat combined with intensive induction chemotherapy in older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hase I study results
KR20200014298A (ko) Her2 양성 암의 치료
Xargay-Torrent et al. Sorafenib inhibits cell migration and stroma-mediated bortezomib resistance by interfering B-cell receptor signaling and protein translation in mantle cell lymphoma
Bardia et al. Phase Ib dose-escalation/expansion trial of ribociclib in combination with everolimus and exemestan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HR+, HER2− advanced breast cancer
WO2022089377A1 (en) Combination of a pd-1 or pd-l1 antagonist and a vegfr inhibitor for treating cancer
Janho dit Hreich et al. The purinergic landscape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lark et al. A Phase II Randomized Study of Paclitaxel Alone or Combined with Pelareorep with or without Avelumab in Metastatic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The BRACELET-01/PrE0113 Study
EA040062B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глиобластомы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ой терапией ингибитором бромодомена и экстратерминального белка
CN114072526A (zh) 使用chk1抑制剂治疗癌症的方法
WO2024201299A1 (en) Method of treating early breast cancer with ribociclib in combination with an aromatase inhibitor
DIERAS et al. CONTACT DETAILS PROTOCOL N: UC-0105/1815
Novak et al. Protocol SAKK 36/13 Combination of ibrutinib and bortezomib followed by ibrutinib maintenance to treat patients with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a multicenter Phase I/II trial
HK1151732A (zh) 單獨使用parp抑制劑或與抗腫瘤劑組合治療子宮癌和卵巢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