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0727A -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820727A TW201820727A TW106122550A TW106122550A TW201820727A TW 201820727 A TW201820727 A TW 201820727A TW 106122550 A TW106122550 A TW 106122550A TW 106122550 A TW106122550 A TW 106122550A TW 201820727 A TW201820727 A TW 20182072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metal plate
- contact support
- electrical connector
- support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280 dens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即使在將金屬板固定於殼體時在金屬板與觸頭之間的空間進入了雜質或液體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發生電氣缺陷,並且能夠實現小型化和高密度化,且觸頭的配置位置精度較高。電連接器具有:絕緣性的殼體,具備板狀的觸頭支承部(12);導電性的觸頭,具備在觸頭支承部(12)的外表面埋設的連接部(31);以及金屬板,與連接部(31)間隔開並被固定於觸頭支承部;金屬板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絕緣部(60a);觸頭支承部(12)具備孔部(13),該孔部(13)在板厚方向延伸設置,並且其一方的端部在觸頭支承部的外表面開口,在其另一方的端部使絕緣部(60a)露出而不使金屬板露出,孔部(13)的一部分與連接部(31)的側緣一致。
Description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其中在絕緣性的殼體具備板狀的觸頭支承部,該板狀的觸頭支承部支承觸頭並且可相對於對方側連接器進行插拔。
作為以往的電連接器,已知有這樣一種結構:在絕緣性的殼體設置對觸頭提供支承並且可相對於對方側連接器進行插拔的板狀的觸頭支承部,並在該觸頭支承部的上下兩面排列觸頭而實現多極化。這樣的電連接器為了加強板狀的強度較低的觸頭支承部,而將金屬板保持在觸頭支承部上(例如專利文獻1)。
藉由在殼體一體成型從而將上述金屬板埋設並固定於觸頭支承部。具體而言,在由上模具和下模具形成的腔內將金屬板設置在預定的位置,在此基礎上向腔中填充熔融的樹脂來形成。這時,為了避免填充樹脂時的壓力導致在模具中設置的金屬板從預定位置偏離,而在用定位銷將金屬板從上下夾持的狀態下,向腔內填充熔融的樹脂。在樹脂溫度下降而樹脂固化後將定位銷拔出,從而藉由一體成型將金屬板固定在殼體的觸頭支承部。然 後,將觸頭壓入到殼體進行固定,從而在殼體的觸頭支承部的外表面使觸頭的一部分露出地進行排列。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202656號公報。
然而,在以往的電連接器中,存在以下課題:在藉由一體成型將金屬板在殼體的觸頭支承部固定時,需要利用定位銷將金屬板從上下夾持,因此,在拔出定位銷後,在固定於觸頭支承部的金屬板和在觸頭支承部的表面露出而設置的觸頭之間產生空間,如果在該空間中進入雜質或液體,從而產生電氣缺陷。特別地存在以下課題:由於使用電連接器的周圍的溫度變化而使金屬板與觸頭之間的空間的空氣中水分凝結,從而有可能在金屬板與觸頭之間的空間產生水滴而產生電氣缺陷。另外,雖然也可以考慮藉由使金屬板與觸頭之間的距離加長來減少上述的電氣缺陷,但是,這種情況下,也存在難以將電連接器小型化和高密度化的課題。
另外,作為將上述那樣的在埋設有金屬板的觸頭支承部的外表面使觸頭的一部分露出而排列的電連接器成型的另外的方法,可以例舉:在形成觸頭支承部時,除了金屬板以外還包含觸頭進行一體成型的方法。這樣還包含觸頭進行一體成型的方法與將觸頭壓入的方法相比,從提高生產率的觀點考慮是適宜的。但是,在將觸頭一起進行一體成型的情況下,由於填充樹脂時的壓力或樹脂的流動的影響,使在模具中設置的觸頭從預定位置偏離,其結果,觸頭的配置位置精度有可能下降。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即使在金屬板與觸頭之間的空間中進入雜質或液體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產生電氣缺陷,並且能夠實現小型化和高密度化。另外,根據另一個觀點,在除了金屬板以外還將觸頭一起進行一體成型來形成這樣的電連接器的情況下,能夠提高觸頭的配置位置精度。
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的特徵在於具有:絕緣性的殼體,具備從後壁向前方延伸設置並與對方側連接器嵌合的板狀的觸頭支承部;導電性的觸頭,具備連接部以及與基板的導電部連接的端子部,前述連接部被埋設在前述觸頭支承部的外表面,並且前述導電性的觸頭被保持於前述殼體;以及金屬板,在前述觸頭支承部的板厚方向與前述連接部間隔開並被固定於前述觸頭支承部;前述金屬板的至少 一部分具備絕緣部;前述觸頭支承部具備孔部,該孔部在前述板厚方向延伸設置,並且該孔部的前述板厚方向上的一方的端部在前述觸頭支承部的外表面開口,在該孔部的前述板厚方向上的另一方的端部使前述絕緣部露出而不使前述金屬板露出,前述孔部的一部分與前述連接部的側緣一致。
孔部的板厚方向上的一方的端部在前述觸頭支承部的外表面開口,並且在孔部的板厚方向上的另一方的端部使絕緣部露出而不使金屬板露出,藉此在觸頭支承部的孔部的空氣中水分凝結等而有液體積聚在孔部的情況下,或者在雜質混入到觸頭支承部的孔部等情況下,即使孔部處的金屬板與連接部之間的距離較短,也能夠防止金屬板與連接部因液體或雜質而發生電短路的情況。
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前述電連接器具有:絕緣性的殼體,具備從後壁向前方延伸設置並與對方側連接器嵌合的板狀的觸頭支承部;導電性的觸頭,具備連接部以及與基板的導電部連接的端子部,前述連接部被埋設在前述觸頭支承部的外表面,前述導電性的觸頭被保持於前述殼體;以及金屬板,在前述觸頭支承部的板厚方向與前述連接部間隔開並被固定於前述觸頭支承部;前述電連接器的製造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驟:在前述金屬板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絕緣部;將與前述金屬板相同形狀的模具部件和前述觸頭設置在模具的腔內的預定位置;用定位銷對前述模具部件的 與在前述金屬板形成有前述絕緣部的部分對應的範圍內進行夾持並將其保持在前述模具內,其中前述定位銷被配置成一部分與前述連接部的側緣抵接;向前述模具填充樹脂從而對前述觸頭進行一體成型,並藉此形成殼體;將前述定位銷拔出從而形成自前述觸頭支承部的外表面至前述模具部件的孔部;拔出前述模具部件;以及在拔出前述模具部件而形成的拔出印跡插入前述金屬板,並使前述絕緣部面對前述孔部。
在將金屬板和觸頭設置在腔內的預定位置進行一體成型時,定位銷的一部分與觸頭的連接部的側緣抵接,藉此防止了由於填充樹脂時的壓力和樹脂的流動的影響使觸頭的連接部從預定位置偏離的情況。其結果,特別地能夠提高觸頭的沿著寬度方向的方向上的配置位置精度。此外,在如上前述使定位銷的一部分與觸頭的連接部的側緣抵接進行一體成型後拔出定位銷而形成的孔部的外周中,與連接部的側緣抵接的部分與前述連接部的側緣一致。
根據本發明,即使在金屬板與觸頭之間的空間有雜質或液體進入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發生電氣缺陷,並且能夠實現小型化和高密度化。另外,能夠提高與觸頭一起進行一體成型時的觸頭的配置位置精度。
1‧‧‧電連接器
2‧‧‧電連接器
3‧‧‧電連接器
4‧‧‧電連接器
5‧‧‧電連接器
10‧‧‧殼體
11‧‧‧後壁
12‧‧‧觸頭支承部
13‧‧‧孔部
14‧‧‧孔部
17‧‧‧外表面
18‧‧‧外表面
19‧‧‧保持孔
20‧‧‧屏蔽罩
21‧‧‧插入孔
22‧‧‧端子部
30‧‧‧上側觸頭
31‧‧‧連接部
32‧‧‧端子部
40‧‧‧下側觸頭
41‧‧‧連接部
42‧‧‧端子部
50‧‧‧金屬板
60a‧‧‧絕緣部
60b‧‧‧絕緣部
61‧‧‧絕緣部
70‧‧‧基板
71‧‧‧接地
72‧‧‧導電部
73‧‧‧導電部
74‧‧‧接地
81‧‧‧定位銷
82‧‧‧定位銷
83‧‧‧上模具
84‧‧‧下模具
85‧‧‧腔
90‧‧‧模具部件
100‧‧‧金屬板
101‧‧‧固定部
102‧‧‧支腳部
110‧‧‧殼體
112‧‧‧觸頭支承部
113‧‧‧孔部
210‧‧‧殼體
212‧‧‧觸頭支承部
213‧‧‧孔部
214‧‧‧孔部
圖1是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的從下方的斜前方觀察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的主要部分的圖。
圖3是圖1的A-A剖面圖。
圖4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的製造方法的圖。
圖5是圖2的B-B剖面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的製造方法的變形例的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的從下方的斜前方觀察的立體圖。
圖8是圖7的C-C剖面圖。
圖9是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的剖面圖。
圖10是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的剖面圖。
圖11是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的剖面圖。
以下,適當地參照圖式對本發明實施形態的撓性基板連接用連接器詳細地進行說明。圖中,x軸、y軸及z軸構成3軸正交坐標系,將y軸的正方向設為前方,將y軸的負方向設為後方,將x軸方向設為左右方向,將z軸的正方向設為上方,以及將z軸的負方向設為下方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電連接器的結構>
以下,參照圖1至圖3對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1的結構詳細地進行說明。
電連接器1具備殼體10、屏蔽罩20、上側觸頭30、下側觸頭40以及金屬板50。
殼體10由具有絕緣性的材料形成。殼體10具有從後壁11向前方延伸設置的板狀的觸頭支承部12。觸頭支承部12與未圖示的對方側連接器嵌合。
觸頭支承部12具備:孔部13,其在板厚方向即上下方向延伸設置,並且其上端在外表面17開口,在其下端使絕緣部60a露出而不使金屬板50露出;孔部14,其在上下方向延伸設置,並且其下端在外表面18開口,在其上端使絕緣部60b露出而不使金屬板50露出。關於孔部13和孔部14的配置,在後面詳述。
屏蔽罩20具有:在前方開口並能夠將對方側連接器插入的插入孔21;以及與基板70的接地71連接的端子部22。屏蔽罩20 藉由將金屬製的板材彎折並將板材的彎折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凹凸形狀和另一方的端部的凹凸形狀卡合從而被固定於殼體10。
上側觸頭30被設置複數個,上側觸頭30由具有導電性的材料形成並且為細長板狀,如後述那樣,上側觸頭30藉由一體成型法固定於殼體10。上側觸頭30具備:連接部31,在觸頭支承部12的上側的外表面17露出並被埋設於觸頭支承部12且被其支承;以及端子部32,從後壁11向外部後方突出並向下方彎折而與基板70的導電部73連接。連接部31沿著觸頭支承部12的突出方向而被配置。
下側觸頭40被設置複數個,下側觸頭40由具有導電性的材料形成並且為細長板狀,如後述那樣,下側觸頭40藉由一體成型法固定於殼體10。下側觸頭40具備:連接部41,在觸頭支承部12的下側的外表面18露出並被埋設於觸頭支承部12且被其支承;以及端子部42,從後壁11向外部後方突出並向下方彎折而與基板70的導電部72連接。連接部41沿著觸頭支承部12的突出方向而被配置。
金屬板50被固定於觸頭支承部12的內部,且被配置在上側觸頭30和下側觸頭40之間,並且與上側觸頭30和下側觸頭40間隔開地被配置在觸頭支承部12的板厚方向上。金屬板50具有 在孔部13的下端露出的絕緣部60a,並且具有在孔部14的上端露出的絕緣部60b。使用將絕緣性的黏合膠帶黏貼在金屬板50的方法、在金屬板50塗敷絕緣體的方法、或在金屬板50印刷絕緣體的方法等形成被設置於金屬板50的絕緣部60a及絕緣部60b。絕緣部60a及絕緣部60b典型地由環氧樹脂或聚醯亞胺等形成。
根據具有上述結構的電連接器1,由於利用金屬板50來加強觸頭支承部12,因此即使在從外部向與對方側連接器插拔時等的觸頭支承部12施加了負荷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觸頭支承部12損壞等從而提高觸頭支承部12的強度。
參照圖2對孔部13和孔部14的配置進行說明。圖2是從上方觀察電連接器1的觸頭支承部12部分的俯視圖,是表示觸頭支承部12的外表面17處的連接部31和孔部13的配置的圖。在外表面17上,以均勻的間距配置有四個連接部31。在未圖示的對方側連接器,以與連接部31相對置的方式配置有對方側連接部,在已嵌合的狀態下,各連接部31與對方側連接部接觸,從而雙方之間電導通。在這樣的形態中,需要以考慮了對方側連接部的配置位置的精度後的預定精度配置連接部31,以使相鄰的連接部31之間不會發生電短路。
在各個連接部31之間配置有成為矩形的三個孔部13。三個 孔部13都形成為下述結構:其全部的範圍朝向外表面17開口,並且孔部13的沿著連接部31的延伸方向(Y軸方向)的邊部(矩形的長邊)與連接部31的側緣一致。關於孔部13如上前述形成的步驟,將在後面敘述。
絕緣部60a在孔部13的下端露出。對於具有這樣的結構的電連接器1,即使在雜質或液體進入到孔部13的情況下,由於絕緣部60a,也能夠防止發生連接部31與金屬板50之間的電氣缺陷。此外,為便於說明,在圖2中只表示了從上方觀察時的外表面17處的連接部31與孔部13的配置,但是從下方觀察時的外表面18處的連接部41與孔部14的配置也相同。
<電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以下,參照圖4對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1的製造方法詳細地進行說明。
首先,藉由上述那樣的方法在金屬板50的上表面的預定位置形成絕緣部60a,並且在金屬板50的下表面且形成有絕緣部60a的部位相反側形成絕緣部60b(圖4中(a))。
接著,在由上模具83和下模具84形成的腔85內,用定位銷 81及定位銷82將金屬板50的形成有絕緣部60a及絕緣部60b的範圍內從上下夾持而牢固地保持的狀態下,將金屬板50設置在預定位置(圖4中(b))。
在此,參照圖5對該步驟進一步詳細敘述。圖5是從前方側觀察圖4中(b)表示的步驟的剖面圖。在腔85內,除了上述金屬板50以外,還以與上模具83和下模具84抵接的狀態,分別在預定位置設置了四個上側觸頭30的連接部31以及四個下側觸頭40的連接部41。
著眼於上側觸頭30進行說明。四個上側觸頭30的連接部31中的位於兩端的兩個連接部31的一方的側緣與相鄰的定位銷81抵接,位於內側的剩餘的兩個連接部31的兩方的側緣與相鄰的定位銷81抵接。藉由這樣定位銷的一部分與觸頭的連接部的側緣抵接,從而防止了在向腔85內填充熔融的樹脂時,由於填充樹脂時的壓力或樹脂的流動的影響,而使連接部31從預定位置偏離的情況。其結果,特別地能夠提高連接部31的沿著寬度方向的方向上的配置位置精度。
此外,關於本實施形態的連接部31與定位銷81的配置,只是表示了其一例。例如,如果在位於兩端的連接部31的進一步外側配置定位銷81,由於能夠使兩端的連接部31的兩方的側緣與 定位銷81抵接,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配置位置精度,故而較佳。另外,關於位於內側的兩個連接部31,即使是只使其一方的側緣與定位銷81抵接的形態,也能夠得到本發明的功效。關於是使連接部31的兩方的側緣與定位銷81抵接,還是只使一方的側緣與定位銷81抵接,根據向腔85內填充熔融樹脂的門的位置以及估計的熔融樹脂的流動等適當地決定即可。
如上前述使定位銷81的一部分與連接部31的側緣抵接進行一體成型後將定位銷81拔出而形成的孔部13的外周中,在曾經與連接部31的側緣抵接的部分與前述連接部31的側緣一致。
以上,著眼於上側觸頭30進行了敘述,但是關於下側觸頭40也完全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
如上述那樣,在腔85內將金屬板50、四個上側觸頭30的連接部31以及四個下側觸頭40的連接部41設置在預定位置,並在此狀態下,向腔85內填充熔融的樹脂,對金屬板50和連接部31、41進行一體成型,藉此,將殼體10成型。
接著,當填充在腔85內的樹脂固化後,將定位銷81從上模具83拔出,並且將定位銷82從下模具84拔出,取出成型品(圖4 中(c))。所取出的成型品形成有作為定位銷81的拔出印跡的孔部13,並且形成有作為定位銷82的拔出印跡的孔部14。由設置在金屬板50的絕緣部60a將孔部13的下端塞住,並由設置在金屬板50的絕緣部60b將孔部14的上端塞住,金屬板50的表面不露出。亦即,自外表面17至絕緣部60a形成孔部13,自外表面18至絕緣部60b形成孔部14。
<電連接器的製造方法的變形例>
以下,參照圖6對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1的製造方法的變形例詳細地進行說明。
本發明中,以上側觸頭30的連接部31和下側觸頭40的連接部41藉由一體成型而被埋設於觸頭支承部12為前提,但是並不限於藉由一體成型的方式將金屬板50固定於殼體10的情況,也可以將金屬板50壓入到殼體10並進行固定。
首先,在金屬板50的上表面的預定位置形成絕緣部60a,並且在金屬板50的下表面且形成有絕緣部60a的部位相反側形成絕緣部60b(圖6中(a))。此外,為便於說明,最先對該步驟進行了說明,但是該步驟未必需要最先進行,只要在後述的壓入金屬板50的步驟之前完成,則不問其順序。
接著,在由上模具83和下模具84形成的腔85內,將具有與金屬板50相同的板厚及板寬的相同形狀的模具部件90設置於上模具83及下模具84,用定位銷81及定位銷82從上下對模具部件90中的與在金屬板50形成有絕緣部60a及絕緣部60b的部分對應的範圍內進行夾持,並在將模具部件90牢固保持的狀態下,將模具部件90設置在預定位置,並且與上述的圖5的形態同樣地,將四個上側觸頭30的連接部31以及四個下側觸頭40的連接部41分別設置在預定位置。
接著,在由上模具83和下模具84形成的腔85內填充熔融的樹脂,從而將殼體10成型。(圖6中(b))。
接著,當填充在腔85內的樹脂固化後,將定位銷81從上模具83拔出,並且將定位銷82從下模具84拔出。藉此,形成作為定位銷81的拔出印跡的孔部13,並形成作為定位銷82的拔出印跡的孔部14。在該狀態下,自所成型的殼體10的觸頭支承部12的外表面17至模具部件90形成孔部13,自觸頭支承部12的外表面18至模具部件90形成孔部14。
接著,將模具部件90從腔85拔出,取出成型品(圖6中(c))。 在拔出模具部件90後,從後端向前方形成作為模具部件90的拔出印跡的保持孔19。保持孔19的後端向外部開放,並且保持孔19從後端向前方延伸設置,並直到觸頭支承部12的前端的跟前。孔部13和孔部14藉由保持孔19連通。
接著,將金屬板50從後方壓入到保持孔19,並固定在觸頭支承部12(圖6中(d))。在該狀態下,由設置在金屬板50的絕緣部60a將孔部13的下端塞住,由設置在金屬板50的絕緣部60b將孔部14的上端塞住,金屬板50的表面不露出。亦即,絕緣部60a面對孔部13的下端,絕緣部60b面對孔部14的上端。
這樣,根據本實施形態,具有:金屬板50,其具備絕緣部60a及絕緣部60b;以及觸頭支承部12,觸頭支承部12具備:孔部13,其在觸頭支承部12的板厚方向延伸設置並且其上端向觸頭支承部12的外表面17開口,在其下端使絕緣部60a露出而不使金屬板50露出;孔部14,其在觸頭支承部12的板厚方向延伸設置並且其下端向觸頭支承部12的外表面18開口,在其上端使絕緣部60b露出而不使金屬板50露出。藉此,即使在雜質或液體進入到孔部13或孔部14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發生電氣缺陷。
另外,根據本實施形態,在藉由一體成型將金屬板50固定在觸頭支承部12的情況、以及藉由將金屬板50壓入從而固定在觸 頭支承部12的情況下,即使有雜質或液體進入到作為定位銷81及定位銷82的拔出印跡的孔部13或孔部14時,也能夠防止發生電氣缺陷,並能夠提高上側觸頭30的連接部31和下側觸頭40的連接部41的配置位置精度。
另外,根據本實施形態,在觸頭支承部12的外表面17使連接部31露出並在外表面18使連接部41露出從而進行多極化的電連接器1中,即使在雜質或液體進入到孔部13或孔部14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發生電氣缺陷,並且能夠提高上側觸頭30的連接部31和下側觸頭40的連接部41的配置位置精度。
(第2實施形態)
<電連接器的結構>
以下參照圖7及圖8對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2的結構詳細地進行說明。
此外,在圖7及圖8中,對於作為與圖1至圖3相同的結構的部分標以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電連接器2具備殼體10、屏蔽罩20、上側觸頭30、下側觸頭40以及金屬板100。
金屬板100被固定於觸頭支承部12的內部,具有在孔部13的下端露出的絕緣部60a,並且具有在孔部14的上端露出的絕緣部60b。金屬板100具備:固定部101,其固定於觸頭支承部12;以及支腳部102,其從後端的左右兩端向後方延伸設置並向下方彎折而與基板70的接地74連接。金屬板100作為對上側觸頭30的連接部31和下側觸頭40的連接部41之間進行屏蔽的屏蔽部件而發揮功能。
此外,本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2的製造方法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1的製造方法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
這樣,根據本實施形態,除了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功效以外,由於將金屬板100作為屏蔽部件,從而能夠得到較高的屏蔽性能。
另外,根據本實施形態,除了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功效以外,由於金屬板100可兼用做觸頭支承部12的強度加強用的加強件和屏蔽部件,從而能夠減少部件件數,因此能夠減少製造成本並且能夠小型化。
(第3實施形態)
<電連接器的結構>
以下參照圖9對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3的結構詳細地進行說明。
此外,在圖9中,對於作為與圖1至圖3相同的結構的部分標以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電連接器3具備殼體10、屏蔽罩20、上側觸頭30、下側觸頭40以及金屬板50。
金屬板50整體由絕緣部61覆蓋。藉此,金屬板50具有在孔部13的下端露出並且在孔部14的上端露出的絕緣部61。此外,金屬板50的除上述以外的結構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金屬板50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
此外,本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3的製造方法和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1的製造方法相比而言,除了用絕緣部61將金屬板50整體覆蓋以外,二者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
這樣,根據本實施形態,除了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功效以外,由於金屬板50整體由絕緣部61覆蓋,因此在將金屬板50固定於 觸頭支承部12時,可無需進行下述麻煩的位置對準:進行定位使絕緣部位於孔部13,並進行定位使絕緣部位於孔部14。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製造。
另外,根據本實施形態,在將絕緣部61設置於金屬板50時,不需要進行絕緣部61相對於金屬板50的定位,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製造。
另外,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絕緣部61將金屬板50整體覆蓋,因此能夠防止在製造過程中等液體等附著於金屬板50的狀態,能夠減輕金屬板50的腐蝕。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利用絕緣部61將金屬板50覆蓋,但是也可以預先用絕緣部61整體覆蓋金屬製的板材,並藉由對整體由絕緣部61覆蓋的板材進行裁切來形成金屬板50。這種情況下,雖然金屬板50的裁切面沒有絕緣部61,但是至少能夠利用金屬板50的絕緣部將孔部13的下端及孔部14的上端塞住,因此即使在雜質或液體進入到孔部13或孔部14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發生電氣缺陷。
另外,在藉由上述方法在金屬板50設置絕緣部61時,也可 以在藉由裁切其中設置有絕緣部61的板材而形成的金屬板50的裁切面進一步形成絕緣部。這種情況下,能夠防止在製造過程中等液體等附著於金屬板50的狀態,能夠減輕金屬板50的腐蝕。
(第4實施形態)
<電連接器的結構>
以下參照圖10對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4的結構詳細地進行說明。
此外,在圖10中,對於作為與圖1至圖3相同的結構的部分標以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電連接器4具備屏蔽罩20、上側觸頭30、金屬板50以及殼體110。
殼體110由具有絕緣性的材料形成。殼體110具有從後壁11向前方延伸設置的板狀的觸頭支承部112。觸頭支承部112具備孔部13,該孔部13在上下方向延伸設置,並且其上端在外表面17開口,在其下端使絕緣部60a露出而不使金屬板50露出。
以在觸頭支承部112的外表面18露出的方式設置金屬板50。金屬板50具有在孔部13的下端露出的絕緣部62。在金屬板50形成絕緣部62的方法以及絕緣部62的材料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絕緣部60a及絕緣部60b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
此外,本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4的製造方法和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1的製造方法相比而言,除了沒有下側觸頭40以及未在觸頭支承部12形成用於保持下側觸頭40的部分以外,二者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
根據本實施形態,在具備上側觸頭30以及在使上側觸頭30露出的觸頭支承部12的外表面17相反側的外表面18使金屬板50露出那樣的形狀的電連接器中,即使在雜質或液體進入到孔部13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發生電氣缺陷。
另外,根據本實施形態,在藉由一體成型將金屬板50固定在殼體110的情況以及藉由將金屬板50壓入從而固定在殼體110的情況下,即使有雜質或液體進入到作為定位銷81的拔出印跡的孔部13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發生電氣缺陷。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使上側觸頭30的連接部31在觸頭 支承部12的外表面17露出並且使金屬板50在觸頭支承部12的外表面18露出,但是也可以構成為:使金屬板50在觸頭支承部12的外表面17露出並且使下側觸頭40的連接部41在觸頭支承部12的外表面18露出。
(第5實施形態)
<電連接器的結構>
以下參照圖11對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的電連接器5的結構詳細地進行說明。
此外,在圖11中,對於作為與圖1至圖3相同的結構的部分標以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電連接器5具備屏蔽罩20、上側觸頭30、下側觸頭40、金屬板50以及殼體210。
殼體210由具有絕緣性的材料形成。殼體210具有從後壁11向前方延伸設置的板狀的觸頭支承部212。觸頭支承部212與未圖示的對方側連接器嵌合。觸頭支承部212具備:孔部213,其在上下方向延伸設置,並且其上端在外表面17開口,在其下端使絕緣部60a露出而不使金屬板50露出;以及孔部214,其在上下 方向延伸設置,並且其下端在外表面18開口,在其上端使絕緣部60b露出而不使金屬板50露出。孔部214設置在與孔部213錯開的位置。
這相當於:使第1實施形態的孔部13和孔部14的寬度(沿著X方向的方向)變細,在設為只與連接部31或連接部41的一方的側緣一致的狀態的基礎上,將孔部13和孔部14的位置設在相互錯開的位置的情況(從製造方法的觀點講,使定位銷81、82的寬度變細,在使定位銷81、82只與連接部31或連接部41的一方的側緣抵接的基礎上,將定位銷81、82的位置設在相互錯開的位置的情況)。
上側觸頭30被設置複數個,上側觸頭30由具有導電性的材料形成並且為細長板狀,上側觸頭30被固定於殼體210。上側觸頭30具備:連接部31,其在觸頭支承部212的外表面17露出並被埋設在觸頭支承部212;以及端子部32,其從後壁11向外部後方突出並向下方彎折而與基板70的導電部73連接。連接部31沿著觸頭支承部212的突出方向而被配置。
下側觸頭40被設置複數個,下側觸頭40由具有導電性的材料形成並且為細長板狀,下側觸頭40被固定於殼體210。下側觸頭40具備:連接部41,其在觸頭支承部212的下側的外表面18 露出並被埋設在觸頭支承部212;以及端子部42,其從後壁11向外部後方突出並向下方彎折而與基板70的導電部72連接。連接部41沿著觸頭支承部212的突出方向而被配置。
金屬板50被固定於觸頭支承部212的內部,被配置在上側觸頭30和下側觸頭40之間,並且在觸頭支承部212的板厚方向上與上側觸頭30和下側觸頭40間隔開地被配置。金屬板50具有在孔部213的下端露出的絕緣部60a並且具有在孔部214的上端露出的絕緣部60b。
本發明中,部件的種類、配置、個數等不限於上述的實施形態,當然可以在不脫離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適當地進行變更,諸如將其構成要素適當地置換為起到同等作用功效的部件等等。
例如,在上述的從第1實施形態到第5實施形態中設置有屏蔽罩,但是也可以不設置屏蔽罩,而用殼體包圍觸頭支承部的周圍並形成可供對方側連接器插入的插入孔。
另外,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到上述第5實施形態中,金屬板的前端被配置在觸頭支承部的內部,但是也可以構成為使金屬板的前端從觸頭支承部的前端向前方突出。
(產業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適用於在絕緣性的殼體具備板狀的支承觸頭的電連接器,前述支承觸頭對觸頭提供支承並可相對於對方側連接器進行插拔。
Claims (8)
- 一種電連接器,具有:絕緣性的殼體,具備從後壁向前方延伸設置並與對方側連接器嵌合的板狀的觸頭支承部;導電性的觸頭,具備連接部以及與基板的導電部連接的端子部,前述連接部被埋設在前述觸頭支承部的外表面,並且前述導電性的觸頭被保持於前述殼體;以及金屬板,在前述觸頭支承部的板厚方向與前述連接部間隔開並被固定於前述觸頭支承部;前述金屬板的至少一部分具備絕緣部;前述觸頭支承部具備孔部,該孔部在前述板厚方向延伸設置,並且該孔部的前述板厚方向上的一方的端部在前述觸頭支承部的外表面開口,在該孔部的前述板厚方向上的另一方的端部使前述絕緣部露出而不使前述金屬板露出;前述孔部的一部分與前述連接部的側緣一致。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觸頭由第一觸頭和第二觸頭構成;前述第一觸頭具備在前述觸頭支承部的第一外表面設置的前述連接部;前述第二觸頭具備在前述觸頭支承部的前述第一外表面相反側的第二外表面設置的前述連接部;前述金屬板設置於前述第一觸頭的前述連接部和前述第二觸頭的前述連接部之間; 前述孔部包含有:第一孔部,前述一方的端部在前述第一外表面開口,並且在前述另一方的端部使前述絕緣部露出而不使前述金屬板露出;以及第二孔部,前述一方的端部在前述第二外表面開口,並且在前述另一方的端部使前述絕緣部露出而不使前述金屬板露出。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觸頭具備在前述觸頭支承部的第一外表面設置的前述連接部;前述金屬板設置於前述第一外表面和前述觸頭支承部的前述第一外表面相反側的第二外表面之間;前述孔部的前述一方的端部在前述第一外表面開口,並且在前述孔部的前述另一方的端部使前述絕緣部露出而不使前述金屬板露出。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觸頭具備在前述觸頭支承部的第一外表面設置的前述連接部;前述金屬板設置於前述觸頭支承部的前述第一外表面相反側的第二外表面;前述孔部的前述一方的端部在前述第一外表面開口,並且在前述孔部的前述另一方的端部使前述絕緣部露出而不使前述金屬板露出。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金屬板整體被前述絕緣部覆蓋。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前述的電連接器,其中前述金屬板具備與基板的接地連接的支腳部,前述金屬板作為屏蔽部件發揮功 能。
- 一種電連接器的製造方法,前述電連接器具有:絕緣性的殼體,具備從後壁向前方延伸設置並與對方側連接器嵌合的板狀的觸頭支承部;導電性的觸頭,具備連接部以及與基板的導電部連接的端子部,前述連接部被埋設在前述觸頭支承部的外表面,並且前述導電性的觸頭被保持於前述殼體;以及金屬板,在前述觸頭支承部的板厚方向與前述連接部間隔開並被固定於前述觸頭支承部;前述電連接器的製造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驟:在前述金屬板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絕緣部;將前述金屬板和前述觸頭設置在模具的腔內的預定位置;用定位銷對前述金屬板的形成有前述絕緣部的範圍內進行夾持並將其保持在前述模具內,其中前述定位銷被配置成一部分與前述連接部的側緣抵接;向前述模具填充樹脂從而將前述金屬板和前述觸頭形成為一體,並藉此形成殼體;以及將前述定位銷拔出從而形成自前述觸頭支承部的外表面至前述絕緣部的孔部。
- 一種電連接器的製造方法,前述電連接器具有:絕緣性的殼體,具備從後壁向前方延伸設置並與對方側連接器嵌合的板狀的觸頭支承部;導電性的觸頭,具備連接部以及與基板的導電部連接的端子部,前述連接部被埋設在前述觸頭支承部的外表面,前述導電性的觸頭被保持於前述殼體;以及金屬板,在前述觸頭支承 部的板厚方向與前述連接部間隔開並被固定於前述觸頭支承部;前述電連接器的製造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驟:在前述金屬板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絕緣部;將與前述金屬板相同形狀的模具部件和前述觸頭設置在模具的腔內的預定位置;用定位銷對前述模具部件的與在前述金屬板形成有前述絕緣部的部分對應的範圍內進行夾持並將其保持在前述模具內,其中前述定位銷被配置成一部分與前述連接部的側緣抵接;向前述模具填充樹脂從而對前述觸頭進行一體成型,並藉此形成殼體;將前述定位銷拔出從而形成自前述觸頭支承部的外表面至前述模具部件的孔部;拔出前述模具部件;以及在拔出前述模具部件而形成的拔出印跡插入前述金屬板,並使前述絕緣部面對前述孔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22819 | 2016-11-16 | ||
JP2016222819A JP6440103B2 (ja) | 2016-11-16 | 2016-11-16 |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20727A true TW201820727A (zh) | 2018-06-01 |
Family
ID=62159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22550A TW201820727A (zh) | 2016-11-16 | 2017-07-05 |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40103B2 (zh) |
CN (1) | CN108075293A (zh) |
TW (1) | TW201820727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36370B2 (ja) * | 2003-06-02 | 2008-01-2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953014B2 (ja) * | 2007-09-12 | 2012-06-1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樹脂成形品、樹脂成形品の成形方法、及び成形用金型 |
JP5509915B2 (ja) * | 2010-02-24 | 2014-06-04 | Smk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とその成形方法 |
JP6342185B2 (ja) * | 2014-03-07 | 2018-06-1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910682B2 (ja) * | 2014-08-08 | 2016-04-27 | Smk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
2016
- 2016-11-16 JP JP2016222819A patent/JP644010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
- 2017-07-05 TW TW106122550A patent/TW201820727A/zh unknown
- 2017-07-05 CN CN201710539761.8A patent/CN108075293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440103B2 (ja) | 2018-12-19 |
JP2018081802A (ja) | 2018-05-24 |
CN108075293A (zh) | 2018-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02385B2 (ja) | コンプライアントピン制御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I641190B (zh) |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 |
TWI572098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848583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10931049B2 (en) | Termin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
CN102195185B (zh) | 电连接器及其成形方法 | |
JP6011449B2 (ja) | モール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
CN105703124B (zh) | 一种电连接器以及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 | |
CN109863647B (zh) | 电气接线盒 | |
JP2001126802A (ja) | 樹脂充填コネク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190304802A1 (en) | Terminal, molded product for power module provided with termina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lded product for power module provided with terminal | |
JP2002124347A (ja) |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構造及びコネクタの構造並びに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接続構造 | |
JP5861205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
TW201934381A (zh) | 車載自動診斷系統及其端子及製造方法 | |
TW201820727A (zh) |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 |
JP2020072079A (ja) |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 |
CN115461937A (zh) |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
WO2017191689A1 (ja) |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
JP7425022B2 (ja) | コネクタ付き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ユニット | |
CN102148442A (zh) | 电子零件及电子零件的制造方法 | |
CN109830824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210265761A1 (en) | Connector | |
JP2011054370A (ja) | 端子付回路ケース | |
WO2011001602A1 (ja)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 |
JP2006040783A (ja) |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取付構造、及びモールド電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