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3283A - 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 - Google Patents
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723283A TW201723283A TW104142861A TW104142861A TW201723283A TW 201723283 A TW201723283 A TW 201723283A TW 104142861 A TW104142861 A TW 104142861A TW 104142861 A TW104142861 A TW 104142861A TW 201723283 A TW201723283 A TW 20172328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plate
- resistant
- joint portion
- peak
- composite steel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8
- 230000009970 fire resistant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9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RNFJDJUURJAICM-UHFFFAOYSA-N 2,2,4,4,6,6-hexaphenoxy-1,3,5-triaza-2$l^{5},4$l^{5},6$l^{5}-triphosphacyclohexa-1,3,5-triene Chemical compound N=1P(OC=2C=CC=CC=2)(OC=2C=CC=CC=2)=NP(OC=2C=CC=CC=2)(OC=2C=CC=CC=2)=NP=1(OC=1C=CC=CC=1)OC1=CC=CC=C1 RNFJDJUURJAIC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3063 flame retard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6261 foam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1490 mineral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2268 woo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491 glass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KXGFMDJXCMQABM-UHFFFAOYSA-N 2-methoxy-6-methyl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CH]OC1=CC=CC([CH])=C1O KXGFMDJXCMQAB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95 fasci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568 pheno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11 pheno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830 Polyurethane Foa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485 co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至少包含:鋼板,為一體成型製成,並於鋼板兩側各自成型有第一峰部與第二峰部,前述第一峰部設第一結合部,前述第二峰部設第二結合部,相鄰之複合鋼板得藉由第一結合部與第二結合部互相結合,位於第一及第二峰部內側再以發泡填縫材料填入,並於發泡填縫材料下方與鋼板之板面下方同時成型塊狀防火耐燃層;位於前述發泡填縫材料之一側並以防火紙包覆之,前述防火紙並與內層鋼板結合,前述內層鋼板並依據複合鋼板之底壁形狀而成型,且再以發泡填縫材料填縫,如此,得以將複合鋼板所有可能產生風洞效應之空間予以填滿,得以防止屋頂鋼板被強風吹襲而被掀開。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尤指一種將塊狀防火耐燃層與鋼板一體成型製成,且將複合鋼板之所有可能產生風洞效應之空間均以發泡填縫材料予以填滿,得以防止屋頂複合鋼板因強風吹襲而被掀開之風險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之創新。
按習知之複合鋼板,新型第M273585號「隱藏式鋼板結構」則是於鋼板下方一體成型有由PU發泡材;或PS發泡材;或酚醛樹脂發泡材等各種發泡材之隔離層,施工過程藉由鋼板之一峰部下方不設隔離層以形成搭接槽以搭接於另一鋼板之上方。之後,再以螺絲栓設於相鄰鋼板互相搭接處。該類將螺絲直接自鋼板上’方往下栓設之結構,通常該鋼板之峰部均有數個,造成峰部之高度過低,如有瞬間的大雨量時,每個峰部之雨水承載能力即顯得不足,雨水即會自相鄰鋼板之搭接處開始滲入室內,造成室內漏水之現象,造成財產損失。其次,螺絲成暴露狀態,縱使一開始可藉由防水墊圈以防止水份滲入,但長時間下來該矽膠墊圈受到風吹雨淋,即會產生老化現象,造成材質脆化,失去防水之效果,此時,雨水即會通過螺絲與鋼板之鎖合點,造成室內漏水之問題。且者該類一體成型者,波峰低,雨量稍大些,即形成滿溝狀,造成雨水直接自相鄰鋼板互相搭接觸滲入室內,且因為採用PU發泡材;或PS發泡材;或酚醛樹脂發泡材或者岩棉成型者,結構硬度不足,鋼板受到風吹日曬熱漲冷縮之結果,即會對於栓合元件之栓設處所產生強大之破壞力量,當有較大之強風吹襲時,即會自該栓設元件栓合處直接撕裂鋼板,造成屋頂被掀開之問題。
又如新型第M499441號「屋頂之固定裝置」,其屋頂構造包括一樑架結構、上層面板、下層面板、設置於上層面板與該等下層面板間之岩棉、連接於該等上層面板與該等下層面板和該等岩棉間之斷熱組件,以及多數連設於該等斷熱組件與該樑架結構間之連接組件。該上層面板與下層面板形狀相同,每一上層面板具有第一上結合部及第二上結合部,及上凸接部。每一下層面板具有第一下結合部及第二下結合部,及下凸接部。施工過程,第一步驟需先將內層鋼板鋪設於鋼樑上方,再將相鄰之二內層鋼板互相結合之第一及二下結合部互相搭接。第二步驟,則是將斷熱組件包括一斷熱座體、一陶瓷棉墊片、二墊片、一定位勾片、一螺栓,以及一螺帽分別設置於上下相對應之該等上凸接部與該等下凸接部之間,第三步驟則是將岩棉等鋪設於下層面板上方。第四步驟再將上層面板鋪設於斷熱組件上方。該種習知者,通常都是配合較大廠房之施工,並是為了達成防火耐燃時效而設計,且又要克服大雨量之天氣承載需求而定。其缺點為施工過程複雜,為了鋪設複合鋼板,至少須進行超過四個步驟之反覆程序,造成施工成本超過一般一體成型之複合鋼板之四倍以上,造成使用者之極大負擔。其次,當屋頂構造物完成後,位於上層面板之第一上結合部與第二上結合部結合所形成之空間,及既存之上凸接部所形成之空間,及下層面板之第一下結合部與第二下結合部結合所形成之空間及下凸接部,再加上內層鋼板受到連接組件之撐起而與鋼樑產生空間,即成為風洞效果。當颱風天或者東北季風稍強時,該些風洞受到大量之氣流之灌入,讓上層面板與下層面板隨著氣流之增強,產生較大之變形量,逐漸拉引螺絲栓設點,直接撕裂螺絲與鋼板之栓設點,造成鋼板被撕裂開,使得屋頂被強風掀開之問題,非常嚴重。
為此,本發明者,積多年相關成型設備的設計與製造經驗,特針對前述複合鋼板等先前技術之結構上問題加以研究,乃發明本案。
本發明之目的,乃是在提供一種既可應付大雨量之天氣需求,防止雨水滲入室內,又提供一種防火耐燃之複合鋼板,以作為各式金屬建築物之隔熱、防火、耐燃之特殊結構,且以一體成型形成隱藏式之結構特徵,施工後,於鋼板之間不留存風洞,可防止屋頂被強風掀開之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
為達前述目的,本發明之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乃是將鋼板一體成型製成,並於鋼板兩側各自成型有第一峰部與第二峰部,前述第一峰部設第一結合部,前述第二峰部設第二結合部,相鄰之複合鋼板得藉由第 一結合部與第二結合部互相結合,位於第一及第二峰部內側再以發泡填縫材料填入,並於發泡填縫材料下方與鋼板之板面下方同時成型塊狀防火耐燃層,前述塊狀防火耐燃層可由岩棉、玻璃棉、陶瓷棉等為之;位於前述發泡填縫材料之一側並以防火紙包覆之,前述防火紙並與內層鋼板結合,前述內層鋼板並依據複合鋼板之底壁形狀而成型,且再以發泡填縫材料填縫,如此,得以將複合鋼板所有可能產生風洞效應之空間予以填滿,得以防止屋頂鋼板被強風吹襲而被掀開。
如此,為使 貴審查員得以充分了解本發明之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茲依附圖式解說如下:
如圖1~3,為本發明之實施例一,至少包含:鋼板1,為一體成型製成,前述鋼板1設板面10,該板面10得為平板狀或者稍有部分強化之形狀,惟以得與塊狀防火耐燃層緊貼結合為必要。位於前述鋼板1之兩側各自成型有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前述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實際上為互為對應,且形成各半之形狀,方便以防火紙(例如PVC紙或其他防火紙)或內層鋼板封閉之。前述第一峰部11設第一結合部110,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並形成有適當之彎折狀。前述第二峰部12設第二結合部120,前述第二結合部120並形成有適當之大圓弧狀,如此,相鄰之複合鋼板得藉由前述第二結合部120包覆於第一結合部110,並藉由第二結合部120之大圓弧狀與第一結合部110之彎折狀互相結合,惟於結合前須以支撐座60架設於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之彎折狀內側(如圖2及3)。
如圖1,位於第一及第二峰部11、12內側再以發泡填縫材料20填入,並於發泡填縫材料20下方與鋼板1之板面10下方同時成型塊狀防火耐燃層3,前述塊狀防火耐燃層可由岩棉、玻璃棉、陶瓷棉或其他具有適當拉引韌性之塊狀防火耐燃材料為之,均無不可,此時可藉由發泡填縫材料20形成鋼板與塊狀防火耐燃層之結合媒介物。位於前述發泡填縫材料20之一側並以防火紙40、41包覆,前述防火紙40、41之一端400、410分別位於鋼板1之內側,僅彎折角不同,另一端401、411則分別與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第一立面500及第二卡接部51之第一立面500互相結合(如圖3),以與內層鋼板5共同限制發泡填縫材料20及塊狀防火耐燃層3於預定之位置上。
如圖1,前述內層鋼板5並依據複合鋼板之底壁形狀而成型有第一卡接部50及相對之第二卡接部51,前述第一卡接部50並形成有第一立面500,位於第一立面500下方末端則為向外延伸之第一橫面501,再於第一橫面501末端設向下之第二立面502,前述第二立面並與內層板面52相接形成長條形狀之空間,以為發泡填縫材料21填入,去除各種可能形成之空間。前述第二卡接部51設第一立面510,於第一立面510底端向內延伸形成第一橫面511,於第一橫面511內側末端向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曲折面512,及第一曲折面512下方再形成第二立面513,以與內層板面銜接。前述鋼板1、塊狀防火耐燃層3及內層鋼板5之間得藉由防火耐燃之膠合材料為媒介,於以成型機成型過程中將三者結合成一體,藉由塊狀防火耐燃層讓複合鋼板具備一定之強硬度,可以防止受到鋼板熱漲冷縮之攻擊之優點。
如圖2及3,當以本複合鋼板施作於金屬建築物之屋頂時,係將第一複合鋼板1a先鋪設於鋼樑6上方,並藉由內層鋼板5之內層板面52緊貼於鋼樑6表面,再以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第一複合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結合,前述帽部600之下延伸部601並與直立部602以鉚釘603鉚合,以利帽部600得以形成一定之角度調整,以配合鋼板之設置方向,再於直立部602下方設橫向部604,得以該橫向部604貼設於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再以栓設元件61自支撐座60之橫向部604栓設貫穿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填縫發泡材料21、內層板面52及鋼樑6,即可將第一複合鋼板1a與鋼樑固定,之後,再將相鄰之第二複合鋼板1b之第二結合部120包覆套設於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第一複合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外側,且藉由第二複合鋼板1b之內層鋼板5之第二卡接部51與前述第一複合鋼板1a之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互為插設結合,即可以一次施工完成所有工序,節省施工成本,可減少不必要之施工危險,且將栓設元件61完全隱藏,不會暴露於室外,充分防止滲漏。如此,以本複合鋼板所完成施作之屋頂,絕不存在任何空間,縱使有強風豪雨亦不會產生風洞效應,充分防止屋頂鋼板被強風吹襲而被掀開之危險,提升金屬建築之實用價值。
如圖4~6,為本發明之實施例二,至少包含:鋼板1,為一體成型製成,前述鋼板1設板面10,該板面10得為平板狀或者稍有部分強化之形狀,惟以得與塊狀防火耐燃層緊貼結合為必要。位於前述鋼板1之兩側各自成型有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前述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實際上為互為對應,且形成各半之形狀,方便以防火紙(例如PVC紙或其他防火紙)或內層鋼板封閉之。前述第一峰部11設第一結合部110,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並形成有適當之彎折狀。前述第二峰部12設第二結合部120,前述第二結合部120並形成有適當之大圓弧狀,如此,相鄰之複合鋼板得藉由前述第二結合部120包覆於第一結合部110,並藉由第二結合部120之大圓弧狀與第一結合部110之彎折狀互相結合,惟於結合前須以支撐座架設於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之彎折狀內側(如圖5及6)。
如圖4,位於第一及第二峰部11、12內側與鋼板1之板面10下方同時成型塊狀防火耐燃層3,前述塊狀防火耐燃層3可由岩棉、玻璃棉、陶瓷棉或其他具有適當拉引韌性之塊狀防火耐燃材料為之,均無不可。位於前述第一及第二峰部11、12之塊狀防火耐燃層3一側並以防火紙40、41包覆之,前述防火紙40、41之一端400、410分別位於鋼板1之內側,僅彎折角不同,另一端401、411則分別與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第一立面500及第二卡接部51之第一立面500互相結合(如圖6),以與內層鋼板5共同限制塊狀防火耐燃層3於預定之位置上。
如圖4,前述內層鋼板5並依據複合鋼板之底壁形狀而成型有第一卡接部50及相對之第二卡接部51,前述第一卡接部50設第一立面500,位於第一立面500下方末端則為向外延伸之第一橫面501,於第一橫面501末端設向下之第二立面502,前述第二立面並與內層板面52相接形成長條形狀之空間,以為發泡填縫材料21填入,去除各種可能形成之空間。前述第二卡接部51設第一立面510,於第一立面510底端向內延伸形成第一橫面511,於第一橫面511內側末端向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曲折面512,及第一曲折面512下方再形成第二立面513,以與內層板面銜接。前述鋼板1、塊狀防火耐燃層3及內層鋼板5之間得藉由防火耐燃之膠合材料為媒介,於以成型機之成型過程中將三者結合成一體,藉由塊狀防火耐燃層讓複合鋼板具備一定之強硬度,可以防止受到鋼板熱漲冷縮之攻擊之優點。
如圖5及6,當以本複合鋼板施作於金屬建築物之屋頂時,係將第一複合鋼板1a先鋪設於鋼樑6上方,並藉由內層鋼板5之內層板面52緊貼於鋼樑6表面,再以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第一複合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結合,前述帽部600之下延伸部601並與直立部602以鉚釘603鉚合,以利帽部600得以形成一定之角度調整,以配合鋼板之設置方向,再於直立部602下方設橫向部604,得以該橫向部604貼設於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再以栓設元件61自支撐座60之橫向部604栓設貫穿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填縫發泡材料21、內層板面52及鋼樑6,即可將第一複合鋼板1a與鋼樑固定,之後,再將相鄰之第二複合鋼板1b之第二結合部120包覆套設於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第一複合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外側,且藉由第二複合鋼板1b之內層鋼板5之第二卡接部51與前述第一複合鋼板1a之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互為插設結合,即可以一次施工完成所有工序,節省施工成本,可減少不必要之施工危險,且將栓設元件61完全隱藏,不會暴露於室外,充分防止滲漏。如此,以本複合鋼板所完成施作之屋頂,絕不存在任何空間,縱使有強風豪雨亦不會產生風洞效應,充分防止屋頂鋼板被強風吹襲而被掀開之危險,提升金屬建築之實用價值。
如圖7~9,為本發明之實施例三,至少包含:鋼板1,為一體成型製成,前述鋼板1設板面10,該板面10得為平板狀或者稍有部分強化之形狀,惟以得與塊狀防火耐燃層緊貼結合為必要。位於前述鋼板1之兩側各自成型有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前述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實際上為互為對應,且形成各半之形狀,方便以內層鋼板封閉之。前述第一峰部11設第一結合部110,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並形成有適當之彎折狀。前述第二峰部12設第二結合部120,前述第二結合部120並形成有適當之大圓弧狀,如此,相鄰之複合鋼板得藉由前述第二結合部120包覆於第一結合部110,並藉由第二結合部120之大圓弧狀與第一結合部110之彎折狀互相結合,惟於結合前須以支撐座架設於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之彎折狀內側(如圖8及9)。
如圖7,位於第一及第二峰部11、12內側再以發泡填縫材料20填入,並於發泡填縫材料20下方與鋼板1之板面10下方同時成型塊狀防火耐燃層3,前述塊狀防火耐燃層可由岩棉、玻璃棉、陶瓷棉或其他具有適當拉引韌性之塊狀防火耐燃材料為之,均無不可。位於前述發泡填縫材料20之一側並以內層鋼板5封閉之 (如圖9),以限制發泡填縫材料20及塊狀防火耐燃層3於預定之位置上。
如圖7,前述內層鋼板5並依據複合鋼板之底壁形狀而成型有第一卡接部50及相對之第二卡接部51,前述第一卡接部50並形成有第一立面500,前述第一立面500上方並向內彎折一定長度以緊貼於鋼板1之內側,位於第一立面500下方末端則為向外延伸之第一橫面501,再於第一橫面501末端設向下之第二立面502,前述第二立面並與內層板面52相接形成長條形狀之空間,以為發泡填縫材料21填入,去除各種可能形成之空間。前述第二卡接部51設第一立面510,前述第一立面510上方並向內彎折一定長度以緊貼於鋼板1之內側,於第一立面510底端向內延伸形成第一橫面511,於第一橫面511內側末端向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曲折面512,及第一曲折面512下方再形成第二立面513,以與內層板面銜接。前述鋼板1、塊狀防火耐燃層3及內層鋼板5之間得藉由防火耐燃之膠合材料為媒介,於以成型機之成型過程中將三者結合成一體,藉由塊狀防火耐燃層讓複合鋼板具備一定之強硬度,可以防止受到鋼板熱漲冷縮之攻擊之優點。
如圖8及9,當以本複合鋼板施作於金屬建築物之屋頂時,係將第一複合鋼板1a先鋪設於鋼樑6上方,並藉由內層鋼板5之內層板面52緊貼於鋼樑6表面,再以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第一複合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結合,前述帽部600之下延伸部601並與直立部602以鉚釘603鉚合,以利帽部600得以形成一定之角度調整,以配合鋼板之設置方向,再於直立部602下方設橫向部604,得以該橫向部604貼設於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再以栓設元件61自支撐座60之橫向部604栓設貫穿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填縫發泡材料21、內層板面52及鋼樑6,即可將第一複合鋼板1a與鋼樑固定,之後,再將相鄰之第二複合鋼板1b之第二結合部120包覆套設於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第一複合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外側,且藉由第二複合鋼板1b之內層鋼板5之第二卡接部51與前述第一複合鋼板1a之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互為插設結合,即可以一次施工完成所有工序,節省施工成本,可減少不必要之施工危險,且將栓設元件61完全隱藏,不會暴露於室外,充分防止滲漏。如此,以本複合鋼板所完成施作之屋頂,絕不存在任何空間,縱使有強風豪雨亦不會產生風洞效應,充分防止屋頂鋼板被強風吹襲而被掀開之危險,提升金屬建築之實用價值。
如圖10~12,為本發明之實施例四,至少包含:鋼板1,為一體成型製成,前述鋼板1設板面10,該板面10得為平板狀或者稍有部分強化之形狀,惟以得與塊狀防火耐燃層緊貼結合為必要。位於前述鋼板1之兩側各自成型有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前述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實際上為互為對應,且形成各半之形狀,方便以內層鋼板封閉之。前述第一峰部11設第一結合部110,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並形成有適當之彎折狀。前述第二峰部12設第二結合部120,前述第二結合部120並形成有適當之大圓弧狀,如此,相鄰之複合鋼板得藉由前述第二結合部120包覆於第一結合部110,並藉由第二結合部120之大圓弧狀與第一結合部110之彎折狀互相結合,惟於結合前須以支撐座架設於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之彎折狀內側(如圖11及12)。
如圖10,位於第一及第二峰部11、12內側與鋼板1之板面10下方同時成型塊狀防火耐燃層3,前述塊狀防火耐燃層3可由岩棉、玻璃棉、陶瓷棉或其他具有適當拉引韌性之塊狀防火耐燃材料為之,均無不可。位於前述發泡填縫材料20之一側並以內層鋼板5封閉之 (如圖12),以限制塊狀防火耐燃層3於預定之位置上。
如圖10,前述內層鋼板5並依據複合鋼板之底壁形狀而成型有第一卡接部50及相對之第二卡接部51,前述第一卡接部50並形成有第一立面500,前述第一立面500上方並向內彎折一定長度以緊貼於鋼板1之內側,位於第一立面500下方末端則為向外延伸之第一橫面501,再於第一橫面501末端設向下之第二立面502,前述第二立面502並與內層板面52相接形成長條形狀之空間,以為發泡填縫材料21填入,去除各種可能形成之空間。前述第二卡接部51設第一立面510,前述第一立面510上方並向內彎折一定長度以緊貼於鋼板1之內側,於第一立面510底端向內延伸形成第一橫面511,於第一橫面511內側末端向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曲折面512,及第一曲折面512下方再形成第二立面513,以與內層板面銜接。前述鋼板1、塊狀防火耐燃層3及內層鋼板5之間得藉由防火耐燃之膠合材料為媒介,於以成型機之成型過程中將三者結合成一體,藉由塊狀防火耐燃層讓複合鋼板具備一定之強硬度,可以防止受到鋼板熱漲冷縮之攻擊之優點。
如圖11及12,當以本複合鋼板施作於金屬建築物之屋頂時,係將第一複合鋼板1a先鋪設於鋼樑6上方,並藉由內層鋼板5之內層板面52緊貼於鋼樑6表面,再以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結合,前述帽部600之下延伸部601並與直立部602以鉚釘603鉚合,以利帽部600得以形成一定之角度調整,以配合鋼板之設置方向,再於直立部602下方設橫向部604,得以該橫向部604貼設於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再以栓設元件61自支撐座60之橫向部604栓設貫穿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填縫發泡材料21、內層板面52及鋼樑6,即可將第一複合鋼板1a與鋼樑固定,之後,再將相鄰之第二複合鋼板1b之第二結合部120包覆套設於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第一複合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外側,且藉由第二複合鋼板1b之內層鋼板5之第二卡接部51與前述第一複合鋼板1a之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互為插設結合,即可以一次施工完成所有工序,節省施工成本,可減少不必要之施工危險,且將栓設元件61完全隱藏,不會暴露於室外,充分防止滲漏。如此,以本複合鋼板所完成施作之屋頂,絕不存在任何空間,縱使有強風豪雨亦不會產生風洞效應,充分防止屋頂鋼板被強風吹襲而被掀開之危險,提升金屬建築之實用價值。
如圖13~15,為本發明之實施例五,至少包含:鋼板1,為一體成型製成,前述鋼板1設板面10,該板面10得為平板狀或者稍有部分強化之形狀,惟以得與塊狀防火耐燃層緊貼結合為必要。位於前述鋼板1之兩側各自成型有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前述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實際上為互為對應,且形成各半之形狀,方便以防火紙(例如PVC紙或其他防火紙)或內層鋼板封閉之。前述第一峰部11設第一結合部110,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並形成有適當之側ㄇ形狀。前述第二峰部12設第二結合部120,前述第二結合部120並形成有適當之ㄇ形狀,如此,相鄰之複合鋼板得藉由前述第二結合部120包覆於第一結合部110,並藉由第二結合部120之ㄇ形狀與第一結合部110之側ㄇ形狀互相結合,惟於結合前須以支撐座60架設於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之側ㄇ形狀內側,再以咬合機具加工咬合成扁狀,以確保結合強度(如圖14及15)。
如圖13,位於第一及第二峰部11、12內側再以發泡填縫材料20填入,並於發泡填縫材料20下方與鋼板1之板面10下方同時成型塊狀防火耐燃層3,前述塊狀防火耐燃層可由岩棉、玻璃棉、陶瓷棉或其他具有適當拉引韌性之塊狀防火耐燃材料為之,均無不可。位於前述第一及第二峰部11、12之發泡填縫材料20一側並以防火紙40、41包覆之,前述防火紙40、41之一端400、410分別位於鋼板1之內側,僅彎折角不同,另一端401、411則分別與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第一立面500及第二卡接部51之第一立面500互相結合(如圖15),以與內層鋼板5共同限制發泡填縫材料20及塊狀防火耐燃層3於預定之位置上。
如圖13,前述內層鋼板5並依據複合鋼板之底壁形狀而成型有第一卡接部50及相對之第二卡接部51,前述第一卡接部50並形成有第一立面500,位於第一立面500下方末端則為向外延伸之第一橫面501,再於第一橫面501末端設向下之第二立面502,前述第二立面502並與內層板面52相接形成長條形狀之空間,以為發泡填縫材料21填入,去除各種可能形成之空間。前述第二卡接部51設第一立面510,於第一立面510底端向內延伸形成第一橫面511,於第一橫面511內側末端向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曲折面512,及第一曲折面512下方再形成第二立面513,以與內層板面銜接。前述鋼板1、塊狀防火耐燃層3及內層鋼板5之間得藉由防火耐燃之膠合材料為媒介,於以成型機之成型過程中將三者結合成一體,藉由塊狀防火耐燃層讓複合鋼板具備一定之強硬度,可以防止受到鋼板熱漲冷縮之攻擊之優點。
如圖14及15,當以本複合鋼板施作於金屬建築物之屋頂時,係將第一複合鋼板1a先鋪設於鋼樑6上方,並藉由內層鋼板5之內層板面52緊貼於鋼樑6表面,再以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結合,前述帽部600之下延伸部601並與直立部602以鉚釘603鉚合,以利帽部600得以形成一定之角度調整,以配合鋼板之設置方向,再於直立部602下方設橫向部604,得以該橫向部604貼設於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再以栓設元件61自支撐座60之橫向部604栓設貫穿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填縫發泡材料21、內層板面52及鋼樑6,即可將第一複合鋼板1a與鋼樑固定,之後,再將相鄰之第二複合鋼板1b之第二結合部120包覆套設於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外側,且藉由第二複合鋼板1b之內層鋼板5之第二卡接部51與前述第一複合鋼板1a之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互為插設結合,即可以一次施工完成所有工序,節省施工成本,可減少不必要之施工危險,且將栓設元件61完全隱藏,不會暴露於室外,充分防止滲漏。如此,以本複合鋼板所完成施作之屋頂,絕不存在任何空間,縱使有強風豪雨亦不會產生風洞效應,充分防止屋頂鋼板被強風吹襲而被掀開之危險,提升金屬建築之實用價值。
如圖16~18,為本發明之實施例六,至少包含:鋼板1,為一體成型製成,前述鋼板1設板面10,該板面10得為平板狀或者稍有部分強化之形狀,惟以得與塊狀防火耐燃層緊貼結合為必要。位於前述鋼板1之兩側各自成型有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前述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實際上為互為對應,且形成各半之形狀,方便以防火紙(例如PVC紙或其他防火紙)或內層鋼板封閉之。前述第一峰部11設第一結合部110,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並形成有適當之側ㄇ形狀。前述第二峰部12設第二結合部120,前述第二結合部120並形成有適當之ㄇ形狀,如此,相鄰之複合鋼板得藉由前述第二結合部120包覆於第一結合部110,並藉由第二結合部120之ㄇ形狀與第一結合部110之側ㄇ形狀互相結合,惟於結合前須以支撐座60架設於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之側ㄇ形狀內側,再以咬合機具加工咬合成扁狀,以確保結合強度(如圖17及18)。
如圖16,位於第一及第二峰部11、12內側再與鋼板1之板面10下方同時成型塊狀防火耐燃層3,前述塊狀防火耐燃層可由岩棉、玻璃棉、陶瓷棉或其他具有適當拉引韌性之塊狀防火耐燃材料為之,均無不可。位於前述第一及第二峰部11、12之塊狀防火耐燃層3一側並以防火紙40、41包覆之,前述防火紙40、41之一端400、410分別位於鋼板1之內側,僅彎折角不同,另一端401、411則分別與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第一立面500及第二卡接部51之第一立面500互相結合(如圖18),以與內層鋼板5共同限制塊狀防火耐燃層3於預定之位置上。
如圖16,前述內層鋼板5並依據複合鋼板之底壁形狀而成型有第一卡接部50及相對之第二卡接部51,前述第一卡接部50並形成有第一立面500,位於第一立面500下方末端則為向外延伸之第一橫面501,再於第一橫面501末端設向下之第二立面502,前述第二立面502並與內層板面52相接形成長條形狀之空間,以為發泡填縫材料21填入,去除各種可能形成之空間。前述第二卡接部51設第一立面510,於第一立面510底端向內延伸形成第一橫面511,於第一橫面511內側末端向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曲折面512,及第一曲折面512下方再形成第二立面513,以與內層板面銜接。前述鋼板1、塊狀防火耐燃層3及內層鋼板5之間得藉由防火耐燃之膠合材料為媒介,於以成型機之成型過程中將三者結合成一體,藉由塊狀防火耐燃層讓複合鋼板具備一定之強硬度,可以防止受到鋼板熱漲冷縮之攻擊之優點。
如圖17及18,當以本複合鋼板施作於金屬建築物之屋頂時,係將第一複合鋼板1a先鋪設於鋼樑6上方,並藉由內層鋼板5之內層板面52緊貼於鋼樑6表面,再以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第一複合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結合,前述帽部600之下延伸部601並與直立部602以鉚釘603鉚合,以利帽部600得以形成一定之角度調整,以配合鋼板之設置方向,再於直立部602下方設橫向部604,得以該橫向部604貼設於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再以栓設元件61自支撐座60之橫向部604栓設貫穿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填縫發泡材料21、內層板面52及鋼樑6,即可將第一複合鋼板1a與鋼樑固定,之後,再將相鄰之第二複合鋼板1b之第二結合部120包覆套設於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第一複合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外側,且藉由第二複合鋼板1b之內層鋼板5之第二卡接部51與前述第一複合鋼板1a之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互為插設結合,即可以一次施工完成所有工序,節省施工成本,可減少不必要之施工危險,且將栓設元件61完全隱藏,不會暴露於室外,充分防止滲漏。如此,以本複合鋼板所完成施作之屋頂,絕不存在任何空間,縱使有強風豪雨亦不會產生風洞效應,充分防止屋頂鋼板被強風吹襲而被掀開之危險,提升金屬建築之實用價值。
如圖19~21,為本發明之實施例七,至少包含:鋼板1,為一體成型製成,前述鋼板1設板面10,該板面10得為平板狀或者稍有部分強化之形狀,惟以得與塊狀防火耐燃層緊貼結合為必要。位於前述鋼板1之兩側各自成型有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前述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實際上為互為對應,且形成各半之形狀,方便以內層鋼板封閉之。前述第一峰部11設第一結合部110,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並形成有適當之側ㄇ形狀。前述第二峰部12設第二結合部120,前述第二結合部120並形成有適當之ㄇ形狀,如此,相鄰之複合鋼板得藉由前述第二結合部120包覆於第一結合部110,並藉由第二結合部120之ㄇ形狀與第一結合部110之側ㄇ形狀互相結合,惟於結合前須以支撐座60架設於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之側ㄇ形狀內側,再以咬合機具加工咬合成扁狀,以確保結合強度(如圖20及21)。
如圖19,位於第一及第二峰部11、12內側再以發泡填縫材料20填入,並於發泡填縫材料20下方與鋼板1之板面10下方同時成型塊狀防火耐燃層3,前述塊狀防火耐燃層可由岩棉、玻璃棉、陶瓷棉或其他具有適當拉引韌性之塊狀防火耐燃材料為之,均無不可。位於前述第一及第二峰部11、12之發泡填縫材料20一側並為內層鋼板5封閉之,以藉由內層鋼板5限制發泡填縫材料20及塊狀防火耐燃層3於預定之位置上。
如圖19,前述內層鋼板5並依據複合鋼板之底壁形狀而成型有第一卡接部50及相對之第二卡接部51,前述第一卡接部50並形成有第一立面500,前述第一立面500上方並向內彎折一定長度以緊貼於鋼板1之內側,位於第一立面500下方末端則為向外延伸之第一橫面501,再於第一橫面501末端設向下之第二立面502,前述第二立面502並與內層板面52相接形成長條形狀之空間,以為發泡填縫材料21填入,去除各種可能形成之空間。前述第二卡接部51設第一立面510,前述第一立面510上方並向內彎折一定長度以緊貼於鋼板1之內側,於第一立面510底端向內延伸形成第一橫面511,於第一橫面511內側末端向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曲折面512,及第一曲折面512下方再形成第二立面513,以與內層板面銜接。前述鋼板1、塊狀防火耐燃層3及內層鋼板5之間得藉由防火耐燃之膠合材料為媒介,於以成型機之成型過程中將三者結合成一體,藉由塊狀防火耐燃層讓複合鋼板具備一定之強硬度,可以防止受到鋼板熱漲冷縮之攻擊之優點。
如圖20及21,當以本複合鋼板施作於金屬建築物之屋頂時,係將第一複合鋼板1a先鋪設於鋼樑6上方,並藉由內層鋼板5之內層板面52緊貼於鋼樑6表面,再以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結合,前述帽部600之下延伸部601並與直立部602以鉚釘603鉚合,以利帽部600得以形成一定之角度調整,以配合鋼板之設置方向,再於直立部602下方設橫向部604,得以該橫向部604貼設於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再以栓設元件61自支撐座60之橫向部604栓設貫穿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填縫發泡材料21、內層板面52及鋼樑6,即可將第一複合鋼板1a與鋼樑固定,之後,再將相鄰之第二複合鋼板1b之第二結合部120包覆套設於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第一複合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外側,且藉由第二複合鋼板1b之內層鋼板5之第二卡接部51與前述第一複合第一複合鋼板1a之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互為插設結合,即可以一次施工完成所有工序,節省施工成本,可減少不必要之施工危險,且將栓設元件61完全隱藏,不會暴露於室外,充分防止滲漏。如此,以本複合鋼板所完成施作之屋頂,絕不存在任何空間,縱使有強風豪雨亦不會產生風洞效應,充分防止屋頂鋼板被強風吹襲而被掀開之危險,提升金屬建築之實用價值。
如圖22~24,為本發明之實施例八,至少包含:鋼板1,為一體成型製成,前述鋼板1設板面10,該板面10得為平板狀或者稍有部分強化之形狀,惟以得與塊狀防火耐燃層緊貼結合為必要。位於前述鋼板1之兩側各自成型有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前述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實際上為互為對應,且形成各半之形狀,方便以內層鋼板封閉之。前述第一峰部11設第一結合部110,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並形成有適當之側ㄇ形狀。前述第二峰部12設第二結合部120,前述第二結合部120並形成有適當之ㄇ形狀,如此,相鄰之複合鋼板得藉由前述第二結合部120包覆於第一結合部110,並藉由第二結合部120之ㄇ形狀與第一結合部110之側ㄇ形狀互相結合,惟於結合前須以支撐座60架設於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之側ㄇ形狀內側,再以咬合機具加工咬合成扁狀,以確保結合強度(如圖23及24)。
如圖22,位於第一及第二峰部11、12內側與鋼板1之板面10下方同時成型塊狀防火耐燃層3,前述塊狀防火耐燃層可由岩棉、玻璃棉、陶瓷棉或其他具有適當拉引韌性之塊狀防火耐燃材料為之,均無不可。位於前述第一及第二峰部11、12之塊狀防火耐燃層3一側並為內層鋼板5封閉之,以藉由內層鋼板5限制塊狀防火耐燃層3於預定之位置上。
如圖22,前述內層鋼板5並依據複合鋼板之底壁形狀而成型有第一卡接部50及相對之第二卡接部51,前述第一卡接部50並形成有第一立面500,前述第一立面500上方並向內彎折一定長度以緊貼於鋼板1之內側,位於第一立面500下方末端則為向外延伸之第一橫面501,再於第一橫面501末端設向下之第二立面502,前述第二立面502並與內層板面52相接形成長條形狀之空間,以為發泡填縫材料21填入,去除各種可能形成之空間。前述第二卡接部51設第一立面510,前述第一立面510上方並向內彎折一定長度以緊貼於鋼板1之內側,於第一立面510底端向內延伸形成第一橫面511,於第一橫面511內側末端向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曲折面512,及第一曲折面512下方再形成第二立面513,以與內層板面銜接。前述鋼板1、塊狀防火耐燃層3及內層鋼板5之間得藉由防火耐燃之膠合材料為媒介,於以成型機之成型過程中將三者結合成一體,藉由塊狀防火耐燃層讓複合鋼板具備一定之強硬度,可以防止受到鋼板熱漲冷縮之攻擊之優點。
如圖23及24,當以本複合鋼板施作於金屬建築物之屋頂時,係將第一複合鋼板1a先鋪設於鋼樑6上方,並藉由內層鋼板5之內層板面52緊貼於鋼樑6表面,再以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結合,前述帽部600之下延伸部601並與直立部602以鉚釘603鉚合,以利帽部600得以形成一定之角度調整,以配合鋼板之設置方向,再於直立部602下方設橫向部604,得以該橫向部604貼設於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再以栓設元件61自支撐座60之橫向部604栓設貫穿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填縫發泡材料21、內層板面52及鋼樑6,即可將第一複合鋼板1a與鋼樑固定,之後,再將相鄰之第二複合鋼板1b之第二結合部120包覆套設於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第一複合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外側,且藉由第二複合鋼板1b之內層鋼板5之第二卡接部51與前述第一複合鋼板1a之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互為插設結合,即可以一次施工完成所有工序,節省施工成本,可減少不必要之施工危險,且將栓設元件61完全隱藏,不會暴露於室外,充分防止滲漏。如此,以本複合鋼板所完成施作之屋頂,絕不存在任何空間,縱使有強風豪雨亦不會產生風洞效應,充分防止屋頂鋼板被強風吹襲而被掀開之危險,提升金屬建築之實用價值。
如圖25~27,為本發明之實施例九,至少包含:鋼板1,為一體成型製成,前述鋼板1設板面10,該板面10得為平板狀或者稍有部分強化之形狀,惟以得與塊狀防火耐燃層緊貼結合為必要。位於前述鋼板1之兩側各自成型有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前述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實際上為互為對應,且形成各半之形狀,方便以內層鋼板封閉之。前述第一峰部11設第一結合部110,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並形成有適當之彎折狀。前述第二峰部12設第二結合部120,前述第二結合部120並形成有適當之大圓弧狀,如此,相鄰之複合鋼板得藉由前述第二結合部120包覆於第一結合部110,並藉由第二結合部120之大圓弧狀與第一結合部110之彎折狀互相結合,惟於結合前須以支撐座60架設於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之彎折狀內側(如圖26及27)。
如圖25,位於第一及第二峰部11、12內側與鋼板1之板面10下方同時成型塊狀防火耐燃層3,前述塊狀防火耐燃層3可由岩棉、玻璃棉、陶瓷棉或其他具有適當拉引韌性之塊狀防火耐燃材料為之,均無不可。位於前述第一及第二峰部11、12內側塊狀防火耐燃層3之一側並為部分開放狀,即未以內層鋼板5全部封閉,亦無不可(如圖27),仍可限制塊狀防火耐燃層3於預定之位置上。
如圖25,前述內層鋼板5並依據複合鋼板之底壁形狀而成型有第一卡接部50及相對之第二卡接部51,前述第一卡接部50並形成有第一立面500,位於第一立面500下方末端則為向外延伸之第一橫面501,再於第一橫面501末端設向下之第二立面502,前述第二立面502並與內層板面52相接形成長條形狀之空間,以為發泡填縫材料21填入,去除各種可能形成之空間。前述第二卡接部51設第一立面510,於第一立面510底端向內延伸形成第一橫面511,於第一橫面511內側末端向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曲折面512,及第一曲折面512下方再形成第二立面513,以與內層板面銜接。前述鋼板1、塊狀防火耐燃層3及內層鋼板5之間得藉由防火耐燃之膠合材料22為媒介,於以成型機之成型過程中將三者結合成一體,藉由塊狀防火耐燃層讓複合鋼板具備一定之強硬度,可以防止受到鋼板熱漲冷縮之攻擊之優點。
如圖26及27,當以本複合鋼板施作於金屬建築物之屋頂時,係將第一複合鋼板1a先鋪設於鋼樑6上方,並藉由內層鋼板5之內層板面52緊貼於鋼樑6表面,再以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結合,前述帽部600之下延伸部601直接與橫向部604銜接,得以該橫向部604貼設於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再以栓設元件61自支撐座60之橫向部604栓設貫穿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填縫發泡材料21、內層板面52及鋼樑6,即可將第一複合鋼板1a與鋼樑固定,之後,再將相鄰之第二複合鋼板1b之第二結合部120包覆套設於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第一複合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外側,且藉由第二複合鋼板1b之內層鋼板5之第二卡接部51與前述第一複合鋼板1a之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互為插設結合,即可以一次施工完成所有工序,節省施工成本,可減少不必要之施工危險,且將栓設元件61完全隱藏,不會暴露於室外,充分防止滲漏。如此,以本複合鋼板所完成施作之屋頂,絕不存在任何空間,縱使有強風豪雨亦不會產生風洞效應,充分防止屋頂鋼板被強風吹襲而被掀開之危險,提升金屬建築之實用價值。
如圖28~30,為本發明之實施例十,至少包含:鋼板1,為一體成型製成,前述鋼板1設板面10,該板面10得為平板狀或者稍有部分強化之形狀,惟以得與塊狀防火耐燃層緊貼結合為必要。位於前述鋼板1之兩側各自成型有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前述第一峰部11與第二峰部12實際上為互為對應,且形成各半之形狀,方便以內層鋼板封閉之。前述第一峰部11設第一結合部110,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並形成有適當之彎折狀。前述第二峰部12設第二結合部120,前述第二結合部120並形成有適當之大圓弧狀,如此,相鄰之複合鋼板得藉由前述第二結合部120包覆於第一結合部110,並藉由第二結合部120之大圓弧狀與第一結合部110之彎折狀互相結合,惟於結合前須以支撐座60架設於前述第一結合部110之彎折狀內側(如圖29及30)。
如圖28,位於第一及第二峰部11、12內側與鋼板1之板面10下方同時成型塊狀防火耐燃層3,前述塊狀防火耐燃層3可由岩棉、玻璃棉、陶瓷棉或其他具有適當拉引韌性之塊狀防火耐燃材料為之,均無不可。位於前述第一及第二峰部11、12內側塊狀防火耐燃層3之一側並為內層鋼板5封閉之(如圖28),以限制塊狀防火耐燃層3於預定之位置上。
如圖28,前述內層鋼板5並依據複合鋼板之底壁形狀而成型有第一卡接部50及相對之第二卡接部51,前述第一卡接部50並形成有第一立面500,前述第一立面500上方並向內彎折一定長度以緊貼於鋼板1之內側,位於第一立面500下方末端則為向外延伸之第一橫面501,再於第一橫面501末端設向下之第二立面502,前述第二立面502並與內層板面52相接形成長條形狀之空間,以為發泡填縫材料21填入,去除各種可能形成之空間。前述第二卡接部51設第一立面510,前述第一立面510上方並向內彎折一定長度以緊貼於鋼板1之內側,於第一立面510底端向內延伸形成第一橫面511,於第一橫面511內側末端向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曲折面512,及第一曲折面512下方再形成第二立面513,以與內層板面銜接。前述鋼板1、塊狀防火耐燃層3及內層鋼板5之間得藉由防火耐燃之膠合材料為媒介,於以成型機之成型過程中將三者結合成一體,藉由塊狀防火耐燃層讓複合鋼板具備一定之強硬度,可以防止受到鋼板熱漲冷縮之攻擊之優點。
如圖29及30,當以本複合鋼板施作於金屬建築物之屋頂時,係將第一複合鋼板1a先鋪設於鋼樑6上方,並藉由內層鋼板5之內層板面52緊貼於鋼樑6表面,再以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結合,前述帽部600之下延伸部601直接與橫向部604銜接,得以該橫向部604貼設於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再以栓設元件61自支撐座60之橫向部604栓設貫穿前述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的第一橫面501上方、填縫發泡材料21、內層板面52及鋼樑6,即可將第一複合鋼板1a與鋼樑固定,之後,再將相鄰之第二複合鋼板1b之第二結合部120包覆套設於支撐座60之帽部600與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0外側,且藉由第二複合鋼板1b之內層鋼板5之第二卡接部51與前述第一複合鋼板1a之內層鋼板5之第一卡接部50互為插設結合,即可以一次施工完成所有工序,節省施工成本,可減少不必要之施工危險,且將栓設元件61完全隱藏,不會暴露於室外,充分防止滲漏。如此,以本複合鋼板所完成施作之屋頂,絕不存在任何空間,縱使有強風豪雨亦不會產生風洞效應,充分防止屋頂鋼板被強風吹襲而被掀開之危險,提升金屬建築之實用價值。
縱上所述,本發明之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藉由將鋼板1、塊狀防火耐燃層3及內層鋼板5之直接成型結合成一體,以產生隱藏式結構,又可將各種可能產生風洞效應之空間均加以封閉,以與目前的各種防火耐燃鋼板產生極大之區別,只要一次施工即可達成,得以減少施工成本達三倍之多,更可提升結構強度,縱使受到強風吹襲,仍可防止斷裂脫落致屋頂被掀開之問題,其次,本發明之實施例如有加入發泡填縫材料20、21者,均可作為本發明之鋼板1、塊狀防火耐燃層3及內層鋼板5等之結合媒介物,以節省膠合材料或黏著劑之使用,讓本發明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更具實用價值,充分解決習知技術無法解決之問題,已如前述,為本案新穎性與進步性之組成。
1‧‧‧鋼板
10‧‧‧板面
11‧‧‧第一峰部
110‧‧‧第一結合部
12‧‧‧第二峰部
120‧‧‧第二結合部
1a‧‧‧第一複合鋼板
1b‧‧‧第二複合鋼板
20、21‧‧‧發泡填縫材料
3‧‧‧塊狀防火耐燃層
40、41‧‧‧防火紙
400、410‧‧‧一端
401、411‧‧‧另一端
5‧‧‧內層鋼板
50‧‧‧第一卡接部
500‧‧‧第一立面
501‧‧‧第一橫面
502‧‧‧第二立面
51‧‧‧第二卡接部
510‧‧‧第一立面
511‧‧‧第一橫面
512‧‧‧第一曲折面
513‧‧‧第二立面
52‧‧‧內層板面
6‧‧‧鋼樑
60‧‧‧支撐座
600‧‧‧帽部
601‧‧‧下延伸部
602‧‧‧直立部
603‧‧‧鉚釘
604‧‧‧橫向部
61‧‧‧栓設元件
10‧‧‧板面
11‧‧‧第一峰部
110‧‧‧第一結合部
12‧‧‧第二峰部
120‧‧‧第二結合部
1a‧‧‧第一複合鋼板
1b‧‧‧第二複合鋼板
20、21‧‧‧發泡填縫材料
3‧‧‧塊狀防火耐燃層
40、41‧‧‧防火紙
400、410‧‧‧一端
401、411‧‧‧另一端
5‧‧‧內層鋼板
50‧‧‧第一卡接部
500‧‧‧第一立面
501‧‧‧第一橫面
502‧‧‧第二立面
51‧‧‧第二卡接部
510‧‧‧第一立面
511‧‧‧第一橫面
512‧‧‧第一曲折面
513‧‧‧第二立面
52‧‧‧內層板面
6‧‧‧鋼樑
60‧‧‧支撐座
600‧‧‧帽部
601‧‧‧下延伸部
602‧‧‧直立部
603‧‧‧鉚釘
604‧‧‧橫向部
61‧‧‧栓設元件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之剖視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之施工結構圖。 圖3是圖2之部分放大視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二之剖視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二之施工結構圖。 圖6是圖5之部分放大視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三之剖視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三之施工結構圖。 圖9是圖8之部分放大視圖。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四之剖視圖。 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四之施工結構圖。 圖12是圖11之部分放大視圖。 圖13是本發明實施例五之剖視圖。 圖14是本發明實施例五之施工結構圖。 圖15是圖14之部分放大視圖。 圖16是本發明實施例六之剖視圖。 圖17是本發明實施例六之施工結構圖。 圖18圖17之部分放大視圖。 圖19是本發明實施例七之剖視圖。 圖20是本發明實施例七之施工結構圖。 圖21圖20之部分放大視圖。 圖22是本發明實施例八之剖視圖。 圖23是本發明實施例八之施工結構圖。 圖24圖23之部分放大視圖。 圖25是本發明實施例九之剖視圖。 圖26是本發明實施例九之施工結構圖。 圖27圖26之部分放大視圖。 圖28是本發明實施例十之剖視圖。 圖29是本發明實施例十之施工結構圖。 圖30圖29之部分放大視圖。
10‧‧‧板面
11‧‧‧第一峰部
110‧‧‧第一結合部
12‧‧‧第二峰部
120‧‧‧第二結合部
1a、1b‧‧‧第一複合鋼板
20、21‧‧‧發泡填縫材料
3‧‧‧塊狀防火耐燃層
40、41‧‧‧防火紙
5‧‧‧內層鋼板
50‧‧‧第一卡接部
51‧‧‧第二卡接部
52‧‧‧內層板面
6‧‧‧鋼樑
60‧‧‧支撐座
600‧‧‧帽部
601‧‧‧下延伸部
602‧‧‧直立部
603‧‧‧鉚釘
604‧‧‧橫向部
61‧‧‧栓設元件
Claims (15)
- 一種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至少包含:鋼板,為一體成型製成,並於鋼板兩側各自成型有第一峰部與第二峰部,前述第一峰部設第一結合部,前述第二峰部設第二結合部,相鄰之複合鋼板得藉由第 一結合部與第二結合部互相結合;位於第一及第二峰部內側再以發泡填縫材料填入,並於發泡填縫材料下方與鋼板之板面下方同時成型塊狀防火耐燃層;位於前述發泡填縫材料之一側並以防火紙包覆之,前述防火紙並與內層鋼板結合,前述內層鋼板並依據複合鋼板之底壁形狀而成型,且再以發泡填縫材料填縫,如此,得以將複合鋼板所有可能產生風洞效應之空間予以填滿,得以防止屋頂鋼板被強風吹襲而被掀開。
- 依請求項1所述之一種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其中位於發泡填縫材料一側並各以一防火紙包覆,前述防火紙之一端分別位於鋼板內側,另一端則分別與內層鋼板之第一卡接部第一立面及第二卡接部之第一立面互相結合,以與內層鋼板共同限制發泡填縫材料及塊狀防火耐燃層於預定之位置上
- 依請求項1所述之一種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其中於第一及第二峰部內側成型有塊狀防火耐燃層,以取代發泡填縫材料,並於第一及第二峰部內側之塊狀防火耐燃層一側各以一防火紙包覆,前述防火紙之一端分別位於鋼板內側,另一端則分別與內層鋼板之第一卡接部第一立面及第二卡接部之第一立面互相結合,以與內層鋼板共同限制塊狀防火耐燃層於預定之位置上。
- 依請求項1所述之一種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其中得藉由鋼板之第一及第二峰部內側所設發泡填縫材料與膠合材料作為鋼板、塊狀防火耐燃層及內層鋼板之結合媒介物。
- 一種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至少包含:鋼板,為一體成型製成,並於鋼板兩側各自成型有第一峰部與第二峰部,前述第一峰部設第一結合部,前述第二峰部設第二結合部,相鄰之複合鋼板得藉由第 一結合部與第二結合部互相結合;位於第一及第二峰部內側再以發泡填縫材料填入,並於發泡填縫材料下方與鋼板之板面下方同時成型塊狀防火耐燃層;位於前述發泡填縫材料之一側並以內層鋼板封閉,前述內層鋼板並依據複合鋼板之底壁形狀而成型,且再以發泡填縫材料填縫,如此,得以將複合鋼板所有可能產生風洞效應之空間予以填滿,得以防止屋頂鋼板被強風吹襲而被掀開。
- 依請求項5所述之一種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其中於第一及第二峰部內側與鋼板之板面下方同時成型有塊狀防火耐燃層,以取代發泡填縫材料。
- 依請求項5所述之一種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其中得藉由膠合材料作為鋼板、塊狀防火耐燃層及內層鋼板之結合媒介物。
- 依請求項1或5所述之一種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其中鋼板兩側各自成型有第一峰部與第二峰部,前述第一峰部與第二峰部互為對應,形成各半之形狀,方便以防火紙或內層鋼板封閉。
- 依請求項8所述之一種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其中第一峰部設第一結合部,前述第一結合部並形成有彎折狀;其中第二峰部設第二結合部,前述第二結合部並形成有大圓弧狀;當相鄰之複合鋼板藉由前述第二結合部包覆於第一結合部,並藉由第二結合部之大圓弧狀與第一結合部之彎折狀互相結合,且於結合前須以支撐座架設於前述第一結合部之彎折狀內側。
- 依請求項8所述之一種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其中第一峰部設第一結合部,前述第一結合部形成側ㄇ形狀;其中第二峰部設第二結合部,前述第二結合部設ㄇ形狀,如此,相鄰之複合鋼板得藉由前述第二結合部包覆於第一結合部,並藉由第二結合部之ㄇ形狀與第一結合部之側ㄇ形狀互相結合,且於結合前以支撐座架設於前述第一結合部之側ㄇ形狀內側,再以咬合機具加工咬合成扁狀,以確保結合強度。
- 一種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至少包含:鋼板,為一體成型製成,並於鋼板兩側各自成型有第一峰部與第二峰部,前述第一峰部設第一結合部,前述第二峰部設第二結合部,相鄰之複合鋼板得藉由第 一結合部與第二結合部互相結合;位於第一及第二峰部內側與鋼板之板面下方同時成型塊狀防火耐燃層;位於前述第一及第二峰部之防火耐燃一側並以內層鋼板封閉,前述內層鋼板並依據複合鋼板之底壁形狀而成型,且再以發泡填縫材料填縫,如此,得以將複合鋼板所有可能產生風洞效應之空間予以填滿,得以防止屋頂鋼板被強風吹襲而被掀開。
- 依請求項11所述之一種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其中位於第一及第二峰部內側與鋼板之板面下方同時成型塊狀防火耐燃層,位於前述第一及第二峰部之防火耐燃一側並以內層鋼板作部分封閉狀。
- 依請求項1或5或10所述之一種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其中內層鋼板依據複合鋼板之底壁形狀而成型有第一卡接部及相對之第二卡接部,前述第一卡接部並形成有第一立面,位於第一立面下方末端則為向外延伸之第一橫面,再於第一橫面末端設向下之第二立面,前述第二立面並與內層板面相接形成長條形狀之空間,以為發泡填縫材料填入,去除各種可能形成之空間;前述第二卡接部設第一立面,於第一立面底端向內延伸形成第一橫面,於第一橫面內側末端向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曲折面,及第一曲折面下方再形成第二立面,以與內層板面銜接。
- 依請求項1或5或10所述之一種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其中以本複合鋼板施作於金屬建築物之屋頂時,係將第一複合鋼板先鋪設於鋼樑上,並藉由內層鋼板之內層板面緊貼於鋼樑表面,再以支撐座之帽部與鋼板之第一結合部結合,前述帽部之下延伸部並與直立部以鉚釘鉚合,以利帽部得以形成一定之角度調整,再於直立部下方設橫向部,得以該橫向部貼設於內層鋼板之第一卡接部的第一橫面上方,再以栓設元件自支撐座之橫向部栓設貫穿前述內層鋼板之第一卡接部的第一橫面上方、填縫發泡材料、內層板面及鋼樑,即可將第一複合鋼板與鋼樑固定;再將第二複合鋼板之第二結合部包覆套設於支撐座之帽部與前述第一複合鋼板之第一結合部外側,且藉由第二複合鋼板之內層鋼板之第二卡接部與第一複合鋼板之內層鋼板之第一卡接部互為插設結合,即可以一次施工完成所有工序,節省施工成本。
- 依請求項1或5或10所述之一種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其中以本複合鋼板施作於金屬建築物之屋頂時,係將第一複合鋼板先鋪設於鋼樑上,並藉由內層鋼板之內層板面緊貼於鋼樑表面,再以支撐座之帽部與鋼板之第一結合部結合,前述帽部之下延伸部並與橫向部銜接,得以該橫向部貼設於內層鋼板之第一卡接部的第一橫面上方,再以栓設元件自支撐座之橫向部栓設貫穿前述內層鋼板之第一卡接部的第一橫面上方、填縫發泡材料、內層板面及鋼樑,即可將第一複合鋼板與鋼樑固定;再將第二複合鋼板之第二結合部包覆套設於支撐座之帽部與前述第一複合鋼板之第一結合部外側,且藉由第二複合鋼板之內層鋼板之第二卡接部與第一複合鋼板之內層鋼板之第一卡接部互為插設結合,即可以一次施工完成所有工序,節省施工成本。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42861A TWI605178B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42861A TWI605178B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23283A true TW201723283A (zh) | 2017-07-01 |
TWI605178B TWI605178B (zh) | 2017-11-11 |
Family
ID=60048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42861A TWI605178B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05178B (zh) |
-
2015
- 2015-12-18 TW TW104142861A patent/TWI605178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05178B (zh) | 2017-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152389B2 (en) | Prefabricated insulated building panel with cured cementitious layer bonded to insulation | |
US11142904B2 (en) | Continuous wall assemblies and methods | |
EP2422025B1 (en) | Thermal isolation and facade finishing panel, its production and installation processes | |
KR101521626B1 (ko) | 복합아트패널 제조방법 및 복합아트패널 | |
US11851877B2 (en) | Structural insulated finished cladding assemblies | |
KR200480225Y1 (ko) | 열차단성능이 우수한 외장패널 결합용 연결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외장패널 결합구조 | |
CN206418914U (zh) | 预制飘窗 | |
US9587397B1 (en) | Insulating and support assembly | |
CN101936042B (zh) | 小框体复合保温隔热体系防水构造 | |
TWI605178B (zh) | 隱藏式一體成型防火耐燃複合鋼板 | |
JP5189326B2 (ja) | 外断熱用複合パネ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目地構造 | |
JP5215531B2 (ja) | 耐火フラット屋根 | |
KR100555320B1 (ko) | 오픈조인트식 외벽 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한 외벽체 시공방법 | |
KR101065004B1 (ko) | 건축물용 다기능 패널 | |
CN206267407U (zh) | 一种复合发泡水泥超大板 | |
CN205134571U (zh) | 一种带卷边的sip外墙板与雨篷连接处的防水机构 | |
CN204876099U (zh) | 新型建筑外墙复合防水保温板 | |
CN219654111U (zh) | 一种粮仓屋顶隔热防水结构 | |
CN217680184U (zh) | 一种金属保温装饰板女儿墙节点结构 | |
CN215166646U (zh) | 一种阻热性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
CN204357010U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屋顶 | |
CN106703177A (zh) | 一种大板房 | |
KR102142992B1 (ko) | 건축구조물의 외장패널 결합구조 | |
KR20150002668U (ko) | 열차단성능이 우수한 외장마감재 결합용 연결부재를 이용한 외장마감재 결합구조 | |
JP2023174623A (ja) | 外壁パネ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外壁の構造、ならびに外壁パネルの施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