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715112A - 圓形梭織機 - Google Patents

圓形梭織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5112A
TW201715112A TW105133782A TW105133782A TW201715112A TW 201715112 A TW201715112 A TW 201715112A TW 105133782 A TW105133782 A TW 105133782A TW 105133782 A TW105133782 A TW 105133782A TW 201715112 A TW201715112 A TW 2017151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bbin
weft
weft tape
tape
circul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3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賀伯特 佛斯特
瑞荷 黑翰柏格
亞伯特 史欽德
尼可拉斯 瓦格納
Original Assignee
史特萊能吉賽爾斯雀福特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史特萊能吉賽爾斯雀福特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史特萊能吉賽爾斯雀福特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5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511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7/00Circular loo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圓形梭織機(1),具有至少一織梭(6),其在藉由二經紗帶組(17、18)所形成的梭口(16)中繞行。該織梭(6)具有筒管夾(28),其用於可旋轉地保持緯紗帶筒管(19)。該緯紗帶筒管(19)之縱軸與正交地延伸到至該織梭(6)之圓周方向(37)的切線的軸保持平行。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將用完緯紗帶筒管(24)更換為完整緯紗帶筒管(22),其中該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和該至少一筒管夾(28)可為了更換該緯紗帶筒管(19)而彼此相對移入更換位置(30)。該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具有拉動件和固定件(38)。該等拉動件,在更換該緯紗帶筒管(19)時,在其縱軸方向上將該用完緯紗帶筒管(24)從該至少一筒管夾(28)拔脫。該等固定件(38)在其縱軸方向上將該完整緯紗帶筒管(22)放在該至少一筒管夾(28)上。

Description

圓形梭織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圓形梭織機,以及關於一種在圓形梭織機上更換緯紗帶筒管的方法。
一般來說,已有已習知的圓形梭織機,其中經紗帶導向件(例如形式為長度平衡補償器)繞著該圓形梭織機之圓形筘設置。呈圓周分布的大量經紗帶分別跨這些經紗帶導向件或透過這些經紗帶導向件進料給該圓形梭織機。從該等經紗帶導向件,該等經紗帶延伸到梭口成形裝置,其舉例來說具有配備用於分別穿過一條經紗帶的凸耳的股線或帶;其後,該等經紗帶延伸於該圓形筘之該等筘桿之間。該等經紗帶隨後在該等梭口成形裝置處(最經常以交替設置)分成二經紗帶組,對其有藉由該等股線或帶之相對移動所給予的相對交替動作,憑此該梭口(也代表行進梭口)開啟與關閉。在該開啟狀態下,該梭口形成藉由該二經紗帶組所定義的空間,其中織梭在沿著該圓形筘的圓形路徑上移動,從而將該緯紗帶從其承載的緯紗帶筒管拔脫,並將其引入該梭口。藉由該二經紗帶組所定義的梭口之空間大小,隨著該二經紗帶組之移動不斷變化。當二經紗帶組皆位於同一表面上,梭口為閉合而此空間大小為零;當兩組經紗條帶位於其交替運動的相對轉折點處時,此空間大小到達最大值。在這些轉折點處,有藉由變換該等相對定向經紗帶組的動作方向而開始該所謂的梭口變化,憑此最後所引入的緯紗帶固定在該織物內,且該下一條緯紗帶可藉由該下一個梭引入該梭口。多個織梭通常以彼此相距一致距離在該圓形筘內繞行。所生成的該管狀織物朝向中心設置的織造環向內進料,並於織造環處使織物朝向軋輥轉向。
有更多已習知圓形梭織機,其中該織梭保持該緯紗帶筒管之縱軸平行於正交地延伸到至該圓周方向的切線的軸。如此,該緯紗帶筒管之縱軸基本上在該織梭上橫向設置於該織梭之圓周方向。
其中一個織梭保持緯紗帶筒管之縱軸基本上與該圓周方向橫向的圓形梭織機,已舉例來說從專利申請案EP 2 829 645 A1習知。
憑藉圓形梭織機之該等已習知實施例,已經驗證不利的是,由於該等圓形梭織機之配置,織梭僅能承載分別具有有限數量或長度之緯紗帶的緯紗帶筒管。如此,該緯紗帶筒管必須不時更換。將用完緯紗帶筒管更換為完整緯紗帶筒管非常耗時,且一般來說係透過關閉圓形梭織機手動進行,因此在該更換過程中,將會出現暫時生產停機時間。然而,同樣不利的是,透過手動更換由於疏忽而可能發生錯誤,因而影響該織物之品質,或因此可能發生該織造機完全停工。
因此,本發明之任務在於提供一種圓形梭織機,其可比從先前技術已習知的該等圓形梭織機使用更長時間而沒有人工介入。本發明之進一步任務在於提高圓形梭織機之平均織造效能以及其生產量。
依據本發明,這項任務藉由一種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該等特徵的圓形梭織機解決。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施例在其從屬申請專利範圍中指出。
憑藉依據本發明的圓形梭織機,可藉由形成於該圓形梭織機的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自動地將用完緯紗帶筒管更換為完整緯紗帶筒管。由於該自動更換,更換該緯紗帶筒管的期間縮短,因而導致停機時間也縮減,因此該圓形梭織機之平均織造效能提高。為了更換該緯紗帶筒管,該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和該至少一筒管夾彼此相對移入更換位置。由於緯紗帶筒管設置於該圓形梭織機之各自織梭,且所適用的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之配置具優勢,該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為了將用完緯紗帶筒管更換為完整緯紗帶筒管只需移動很短距離,因此更換可非常迅速地實現。在該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上有較佳地形成的拉動件和固定件,其中該拉動件是配置為將該用完緯紗帶筒管沿著其縱軸從該筒管夾拔脫,且其中該固定件配置為將該完整緯紗帶筒管沿著其縱軸放在該筒管夾上。為此目的,該拉動件和該固定件可藉由以電磁、氣動或液壓方式控制的不同類型之挾紗器、紗管、分紗器和/或彎鉤分別具優勢地形成。
於一簡單實施例中,在更換該緯紗帶筒管時,該拉動件將該等經紗帶組拉開以在該等經紗帶組內產生開口,該用完緯紗帶筒管係透過開口更換為該完整緯紗帶筒管。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在該等經紗帶組內的開口是藉由為此目的特別地所提供的開啟機構形成。開啟機構具優勢地附接於該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或該圓形筘。在更換該緯紗帶筒管之前,該開啟機構將該等經紗帶組拉開,如此在該整個更換程序過程中保持該因而所形成的開口開啟。該開啟機構因而較佳為藉由以電、電磁、氣動或液壓方式控制的挾紗器和/或伸縮桿形成。
該織梭在更換該緯紗帶筒管時具優勢地處於閒置位置。當習知圓形梭織機之圓形筘具有作為該織梭導件並在該圓周方向上繞行的過程中在該圓周路徑上保持該織梭的上下環箍時,在更換之前,待更換的緯紗帶筒管被移動到一表面的髮線方向,而此表面是藉由該織梭之圓周方向的切線和該緯紗帶筒管之縱軸所展成的表面。這基本上對應於在該織造環方向上遠離該圓形筘的移動。為此目的,該筒管夾配置成可在該織梭上滑動,或者該整個織梭在該織造環方向上移動。如此,排除該緯紗帶筒管在更換過程中被該織造機之零件、特別是該圓形筘覆蓋的情況。
該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有用地具有更換旋轉器,其形成用於容納多個完整緯紗帶筒管的筒匣以及形成用於容納多個用完緯紗帶筒管的筒匣。該完整緯紗帶筒管較佳為沿著其縱軸彼此相鄰設置,與用於容納該等完整緯紗帶筒管的筒匣之縱軸同軸,且該用完緯紗帶筒管沿著其縱軸彼此相鄰設置,與用於容納該等用完緯紗帶筒管的筒匣之縱軸同軸。這提供該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可以緊湊方式配置的優勢,由於有限的空間需求,對於較小型圓形梭織機特別具優勢。依實施例而定,該等筒匣之高度或長度可分別變化,因此其可用的空間組成可以盡可能最佳地被利用。
為了便於該等筒匣之裝填或倒空,該整個更換旋轉器可具優勢地自工作位置樞轉至裝載或卸載位置,受過訓練的人員可從該圓形梭織機外部裝填或倒空該等筒匣。
該更換旋轉器具優勢地安裝成可旋轉,且該等筒匣之每個縱軸皆與該更換旋轉器之旋轉軸相距一致距離地平行設置。已進一步經驗證的是,將該更換旋轉器設置於該圓形梭織機內,以使該等更換旋轉器之旋轉軸平行於該筒管夾之縱軸定向是具優勢的,憑此,每個筒匣皆可藉由該更換旋轉器繞著該旋轉軸之旋轉而分別與該較佳為圓柱狀筒管夾之縱軸同軸排列。這提供的優勢在於,將該用完緯紗帶筒管更換為該完整緯紗帶筒管可迅速地進行,以及可省略不必要的移動距離。
第1圖示意地顯示依據本發明的圓形梭織機1之一實施例,且為了較好綜述而非真實比例。圓形梭織機1包含一多角形配置的框架2,其較佳為藉由彼此焊接的複數模造成形管形成,代表用於整個圓形梭織機1的裝架。在框架2之中心,在機架8上設置有在本實施例中形成為圓柱體的圓形筘4。在圓形筘4內,多個織梭6在圓形筘4上繞行。在圓形筘4內設置有與圓形筘4同心的織造環5,成品管狀織物10隨後係透過織造環5拔脫。在圓形筘4外部,在圓周上設置有用於經紗帶9的進料7。圓形梭織機1更具有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其藉由更換旋轉器20容納用於容納完整緯紗帶筒管22的筒匣21和用於容納用完緯紗帶筒管24的筒匣23 (第1圖未描繪出)。整個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繞水平軸36可旋轉地安裝,並可在工作位置與裝載和卸載位置之間樞轉。在第1圖中,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處於該工作位置。在第1圖所描繪出的實施例中,筒匣21、23在圓形筘4上方處於該工作位置以垂直方向設置。
第2圖為如第1圖所示的圓形梭織機之示意詳細前視圖。圓形梭織機1之進料7具有複數經紗帶導向件11,其形成為長度平衡補償器,且每個皆包含一凸耳,用於穿過及偏轉一經紗帶9。經紗帶導向件11繞圓形梭織機1之圓形筘4分布設置。圓形筘4包含一上環箍4a和一下環箍4b,介於上環箍4a和下環箍4b間,複數筘桿4c彼此間隔一致距離地設置。上環箍4a和下環箍4b在織梭6繞行於圓形筘4內過程中,代表用於織梭6的導件。經紗帶9穿過經紗帶導向件11,並從位於框架2外部而文中未描繪出的經紗帶筒管穿過間隔設置的筘桿4c。
進料7更具有梭口成形裝置12,其在經紗帶導向件11與圓形筘4之間繞圓形筘4分布設置。梭口成形裝置12包含複數第一股線13和第二股線14,其在兩端處彼此連接並包封上軋輥15a以及下軋輥15b。每個第一股線13皆具有凸耳13a,經紗帶9係透過凸耳13a穿過。穿過第一股線13之凸耳13a的該等經紗帶形成第一經紗帶組17。每個第二股線14皆具有凸耳14a,經紗帶9係透過凸耳14a穿過。穿過第二股線14之凸耳14a的這些經紗帶形成第二經紗帶組18。上軋輥15a和/或下軋輥15b中至少一者在旋轉之第一和相對第二方向上交替地旋轉,憑此包封這些的股線13、14向上向下交替地移動。如此,分別向上向下的交替動作給予二經紗帶組17、18,因而開關梭口16 (也代表行進梭口)。處於該開啟狀態的梭口16形成藉由二經紗帶組17、18所定義的空間,其中本視圖未描繪出的織梭6沿著圓形筘4在圓周方向37的圓形路徑上移動,因而將第2圖未描繪出的緯紗帶34從其承載的緯紗帶筒管19拔脫,並將其引入梭口16,從而形成管狀織物10。梭口16在股線13、14處於中間位置時關閉,其中第一股線13和第二股線14之凸耳13a、14a在同一高度,憑此經紗帶組17、18兩者皆位於同一表面16a上或分別一起形成此表面16a。
在第2圖所描繪出的例示圖中的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是處於該裝載和卸載位置。在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之裝載和卸載過程中,圓形梭織機1較佳為在織造操作下運行。如此,人員可以完整緯紗帶筒管22裝填用於完整緯紗帶筒管22的筒匣21,並從用於用完緯紗帶筒管24的筒匣23移除用完緯紗帶筒管24,而未中斷生產。為了清楚表示,第2圖僅描繪出用於完整緯紗帶筒管23的筒匣21。更換旋轉器20繞著旋轉軸40可旋轉地安裝於裝架25中。每個筒匣21、23皆以其縱軸與旋轉軸40相距一致距離地平行設置於更換旋轉器20。藉由將處於該工作位置的更換旋轉器20繞旋轉軸40旋轉,筒匣21、23之該等縱軸界定一圓31之一區段。參見第3圖。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更具有緯紗帶連接裝置26,其藉由一剖面方向空心軸27附接於更換旋轉器20。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包含一抽吸單元、一結合單元和一分離單元,它們並未更詳細描繪出。
第3圖至第9圖顯示將用完緯紗帶筒管24更換為完整緯紗帶筒管22。如第3圖所例示,其中一個織梭6保持緯紗帶筒管19可繞其縱軸旋轉,憑此緯紗帶筒管19之縱軸在本實施例中基本上保持垂直。如此,該等緯紗帶筒管在該圓形筘內以其縱軸橫向地移到圓周方向37,其中該等縱軸從而定義圓32。
附接於圓形筘4而所附圖式未描繪出的感測器單元,較佳地為在繞行過程中連續地測量該目前所使用緯紗帶筒管19之荷載。這舉例來說,可藉由光學感測器實現。若感測器偵測到用完緯紗帶筒管24,則用完緯紗帶筒管24之縱軸與其對應的織梭6是藉由未描繪出的圓形梭織機1之一主要驅動器停止於更換位置30。更換位置30對應於介於圓32與圓31之區段之間的交點。在進一步的步驟中,更換旋轉器20藉由啟動驅動器(例如步進馬達)將用於用完緯紗帶筒管24的筒匣23之縱軸旋轉到更換位置30。如此,用完緯紗帶筒管24之縱軸和用於用完緯紗帶筒管24的筒匣23之縱軸彼此同軸地設置。參見第3圖和第4圖。
為了更換緯紗帶筒管19,在第一經紗帶組17中的開口將藉由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產生,其具有未描繪出且安裝於緯紗帶更換裝置3或安裝於圓形筘4的開啟機構。舉例來說,這可藉由以液壓或氣動方式延伸的伸縮桿或藉由挾紗器實現。筒匣23在本實施例中可沿著其縱軸滑動容納於更換旋轉器20中。筒匣23從而以氣動、電磁或液壓方式沿著其縱軸具優勢地移動。舉例來說,這可藉由配備電動馬達的氣動汽缸、液壓汽缸或升降軸實現。為了清楚表示,所附圖式未例示這些元件。藉由筒匣23之向下移動,這加諸於位於織梭6上的用完緯紗帶筒管24上,憑此,彈簧加壓的楔形扣件接合於用完緯紗帶筒管24。在本實施例中,筒匣23和該等彈簧加壓的楔形扣件形成該拉動件。該等彈簧加壓的楔形扣件設置於筒匣23內,於正常位置時伸出超出筒匣23之另外光滑內側面29;從而,一旦用完緯紗帶筒管已引入筒匣23立即形成一切口 (undercut)。在筒匣23之後續向上移動過程中,用完緯紗帶筒管24從織梭6之筒管夾28拔脫並容納於筒匣23中,如第5圖所例示。
在用完緯紗帶筒管24已從筒管夾28拔脫之後,緯紗帶34隨後藉由整合於其中的抽吸單元被吸入至剖面方向空心軸27。因此,藉由更換旋轉器20之旋轉,筒匣21以其縱軸旋轉到更換位置30,憑此筒匣21與圓柱狀筒管夾28之縱軸同軸排列。參見第6圖。藉由緯紗帶連接裝置26之抽吸單元,其後藉由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放在筒管夾28上的下一個完整緯紗帶筒管22之緯紗帶頭端33將被吸入。緯紗帶34和緯紗帶頭端33藉由該抽吸單元帶入一位置,其中它們可藉由整合於緯紗帶連接裝置26中的結合單元結合。依據實施例和緯紗帶材料而定,該結合單元舉例來說藉由焊接裝置、黏固裝置、打結裝置和/或縫紉裝置形成。這方面的較佳緯紗帶材料係舉例來說為不同類型之塑料、天然纖維或人造纖維。在將緯紗帶34與緯紗帶頭端33接合時,用完緯紗帶筒管24的於第7圖未描繪出的緯紗帶尾端藉由該分離單元(具優勢為可旋轉地安裝的刀子)分離,因而形成全新緯紗帶35。參見第8圖。
第8圖顯示在將完整緯紗帶筒管22放在筒管夾28的過程中的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為了放置完整緯紗帶筒管22,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具有固定件。在本具體實施例中,這藉由固定軸38形成,固定軸38軸向可滑動安裝於筒匣21內。固定軸38在該軸向方向上之操控以氣動、電磁或液壓方式具優勢地實現。舉例來說,這可藉由配備電動馬達的氣動汽缸、液壓汽缸或升降軸實現。為了清楚表示,所附圖式未例示這些元件。未描繪出的扣件附接於固定軸38處或固定軸38上,扣件在固定軸38之向下移動過程中將完整緯紗帶筒管22從筒匣21拔脫,並將其放在筒管夾28上。圓柱狀筒管夾28和完整緯紗帶筒管22之內側面具優勢地具有過渡匹配 (transition fit),憑此,緯紗帶筒管19在織梭6之繞行過程中經由摩擦連接的方式保持在筒管夾28上。該過渡匹配具優勢地被選定,而使得用完緯紗帶筒管24或完整緯紗帶筒管22可以很容易地放在筒管夾28上或從其拔脫,而不會因為在圓形筘4內在織梭6之繞行過程中發展的該等力量導致緯紗帶筒管19之釋放。在又一實施例中,彈簧元件也可附接於筒管夾28上,其伸出超出筒管夾28之圓柱體側面並壓入各自凹部,其中緯紗帶筒管19放在筒管夾28上。如此,藉由該等彈簧元件,在筒管夾28與完整緯紗帶筒管22之間確保有摩擦連接。在固定軸38之向下移動過程中,形成於其前端處的栓槽軸39在圓柱狀筒管夾28中接合對應的一相反件,因而在固定軸38與筒管夾28之間形成切線形式的配合連接。具有形成於其上之栓槽軸39的前端可旋轉地安裝於固定軸38。藉由該前端透過未描繪出的電動馬達(較佳為體現為伺服馬達)與緯紗帶筒管19之退繞方向反向之旋轉,在將完整緯紗帶筒管22放在筒管夾28上後,全新緯紗帶35被展開。因此,剛剛已放在筒管夾28上的完整緯紗帶筒管22藉由形成於固定軸38上或其中而未描繪出的該等扣件釋放,且固定軸38返回其起始位置。參見第9圖。如此,以此織梭6的更換程序完成,並藉由圓形梭織機1之未描繪出的主要驅動件之旋轉,具有用完緯紗帶筒管24的下一個織梭6移入更換位置30。此程序重複直到所有用完緯紗帶筒管24皆被更換。一旦所有緯紗帶筒管24皆已更換,圓形梭織機1立即繼續該織造程序。
依據又一實施例,織梭6在圓柱狀圓形筘4上繞行。織梭6之圓周區域因而形成為圓環區域。在本實施例中,筒匣21、23因而具優勢地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於該工作位置。
依據又一實施例,圓形筘4形成圓錐狀,其中織梭6基本上在該截頭圓錐之內面上繞行。
依據又一實施例,圓形梭織機1包含多個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如此,具有多個織梭6將用完緯紗帶筒管24更換為完整緯紗帶筒管22可同時進行的優勢,因而縮減圓形梭織機1之停機時間。
依據又一實施例,全新緯紗帶35並非藉由固定軸38之旋轉所展開,而是藉由與筒管夾28連接並設置於織梭6上的電動馬達。
依據又一實施例,塑料薄板焊接於完整緯紗帶筒管22之緯紗帶頭端33上。當裝載用於完整緯紗帶筒管22的筒匣21時,此塑料薄板鉤入進料,憑此,緯紗帶頭端33之位置定義為在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中容納於筒匣21中的每個完整緯紗帶筒管22。
雖然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圓形梭織機
2‧‧‧框架
3‧‧‧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
4‧‧‧圓形筘
4a‧‧‧上環箍
4b‧‧‧下環箍
4c‧‧‧筘桿
5‧‧‧織造環
6‧‧‧織梭
7‧‧‧進料
8‧‧‧機架
9‧‧‧經紗帶
10‧‧‧織物
11‧‧‧經紗帶導向件
12‧‧‧梭口成形裝置
13‧‧‧第一股線
13a、14a‧‧‧凸耳
14‧‧‧第二股線
15a‧‧‧上軋輥
15b‧‧‧下軋輥
16‧‧‧梭口
16a‧‧‧表面
17‧‧‧第一經紗帶組
18‧‧‧第二經紗帶組
19‧‧‧緯紗帶筒管
20‧‧‧更換旋轉器
21、23‧‧‧筒匣
22‧‧‧完整緯紗帶筒管
24‧‧‧用完緯紗帶筒管
25‧‧‧裝架
26‧‧‧緯紗帶連接裝置
27‧‧‧剖面方向空心軸
28‧‧‧筒管夾
29‧‧‧內側面
30‧‧‧更換位置
31、32‧‧‧圓
33‧‧‧緯紗帶頭端
34‧‧‧緯紗帶
35‧‧‧全新緯紗帶
36‧‧‧水平軸
37‧‧‧圓周方向
38‧‧‧固定軸
39‧‧‧栓槽軸
40‧‧‧旋轉軸
本發明現在將參照所附圖式藉由具體實施例示更詳細進行解說。在所附圖式中: 第1圖為依據本發明的圓形梭織機之一實施例之示意前視圖。 第2圖為具有位於裝載和卸載位置的更換旋轉器的如第1圖所示的圓形梭織機之示意剖面前視圖。 第3圖為具有與織梭之筒管夾同軸排列的用完緯紗帶筒管的筒匣的如第1圖所示的圓形梭織機之示意俯視圖。 第4圖為具有在拔脫用完緯紗帶筒管時與該織梭之筒管夾同軸排列的用完緯紗帶筒管的筒匣的如第1圖所示的圓形梭織機之示意前視剖面圖。 第5圖為具有與該織梭之筒管夾同軸排列的用完緯紗帶筒管的筒匣和具有空筒管夾的如第1圖所示的圓形梭織機之示意前視剖面圖。 第6圖為具有與該織梭之筒管夾同軸排列的完整緯紗帶筒管的筒匣的如第1圖所示的圓形梭織機之示意俯視圖。 第7圖為具有與該織梭之筒管夾同軸排列的完整緯紗帶筒管的筒匣和具有空筒管夾的如第1圖所示的圓形梭織機之示意前視剖面圖。 第8圖為具有在放在完整緯紗帶筒管上時與該織梭之筒管夾同軸排列的完整緯紗帶筒管的筒匣的如第1圖所示的圓形梭織機之示意前視剖面圖。 第9圖為具有與該織梭之筒管夾同軸排列的完整緯紗帶筒管的筒匣和具有放在該筒管夾上的完整緯紗帶筒管的如第1圖所示的圓形梭織機之示意前視剖面圖。
1‧‧‧圓形梭織機
2‧‧‧框架
3‧‧‧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
4‧‧‧圓形筘
5‧‧‧織造環
6‧‧‧織梭
7‧‧‧進料
8‧‧‧機架
9‧‧‧經紗帶
10‧‧‧織物
20‧‧‧更換旋轉器
21‧‧‧筒匣
22‧‧‧完整緯紗帶筒管
36‧‧‧水平軸

Claims (15)

  1. 一種圓形梭織機(1),具有:複數經紗帶導向件(11),該等經紗帶導向件(11)為了將複數經紗帶(9)進料給該圓形梭織機(1)而繞該圓形梭織機(1)之一圓形筘(4)設置;梭口成形裝置(12),該梭口成形裝置(12)將所進料的該等經紗帶(9)分成二經紗帶組(17、18),且給予該二經紗帶組(17、18)相對交替的動作,憑此,一梭口(16)在該二經紗帶組(17、18)之間開啟與關閉;至少一織梭(6),該至少一織梭(6)在開啟的該梭口(16)中於一圓周方向(37)上繞行,且其中該至少一織梭(6)具有至少一筒管夾(28),該至少一筒管夾(28)配置成保持一緯紗帶筒管(19)可繞該緯紗帶筒管(19)的縱軸旋轉,且該至少一筒管夾(28)保持該緯紗帶筒管(19)之縱軸平行於正交地延伸到至該織梭(6)之圓周方向(37)的一切線的一軸,其中,在該圓形筘(4)內該至少一織梭(6)之繞行過程中,一緯紗帶(34、35)從保持可旋轉的該緯紗帶筒管(19)拔脫並引入該梭口(16),從而形成一織物(10);以及一織造環(5),該織物(10)係透過該織造環拔脫;其中,該圓形梭織機(1)具有一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該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將一用完緯紗帶筒管(24)更換為一完整緯紗帶筒管(22),其中該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和該至少一筒管夾(28)為了將該用完緯紗帶筒管(24)更換為該完整緯紗帶筒管(22)而可彼此相對移入一更換位置(30),且其中該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具有至少一拉動件和至少一固定件(38),該至少一拉動件,在更換該緯紗帶筒管(19)時,在該緯紗帶筒管(19)的縱軸方向上將該用完緯紗帶筒管(24)從該至少一筒管夾(28)拔脫,且該至少一固定件(38)在該完整緯紗帶筒管(22)的縱軸方向上將該完整緯紗帶筒管(22)放在該至少一筒管夾(28)上。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圓形梭織機(1),其中,該至少一織梭(6)基本上在將該用完緯紗帶筒管(24)更換為該完整緯紗帶筒管(22)時處於一閒置位置。
  3. 如請求項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圓形梭織機(1),其中,在將該用完緯紗帶筒管(24)更換為該完整緯紗帶筒管(22)之前與之後,該至少一織梭(6)或該至少一筒管夾(28)可正交地移動到藉由至該圓周方向(37)的切線和該緯紗帶筒管(19)之縱軸所展成的一表面。
  4. 如前述請求項任一項所述之圓形梭織機(1),其中,該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具有至少一筒匣(21),用於容納多個完整緯紗帶筒管(22),其中該等完整緯紗帶筒管(22)沿著其縱軸同軸地彼此相鄰,並容納於該筒匣(21)之一縱軸。
  5. 如前述請求項任一項所述之圓形梭織機(1),其中,該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具有至少一筒匣(23),用於容納多個用完緯紗帶筒管(24),其中該等用完緯紗帶筒管(24)沿著其縱軸同軸地彼此相鄰,並容納於該筒匣(23)之一縱軸。
  6. 如請求項第4項或第5項任一者所述之圓形梭織機(1),其中,該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具有一更換旋轉器(20),容納用於容納完整緯紗帶筒管(22)的筒匣(21)和用於容納用完緯紗帶筒管(24)的筒匣(23)。
  7. 如請求項第6項之圓形梭織機(1),其中,該至少一筒管夾(28)形成圓柱形,且該更換旋轉器(24)可旋轉地安裝,其中為了藉由該更換旋轉器(20)之旋轉而將該用完緯紗帶筒管(24)更換為該完整緯紗帶筒管(22),該等筒匣(21)之一或用於容納完整緯紗帶筒管(22)的筒匣(21)以及該等筒匣(23)之一或用於容納用完緯紗帶筒管(24)的筒匣(23)可以分別以一交替方式同軸地定位於至少一筒管夾(28)。
  8. 如前述請求項任一項所述之圓形梭織機(1),其中,該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具有一開啟機構,該開啟機構為了將該用完緯紗帶筒管(24)更換為該完整緯紗帶筒管(22),而將該二經紗帶組(17、18)拉開,從而在該二經紗帶組(17、18)中產生一開口。
  9. 如請求項第8項所述之圓形梭織機(1),其中,該開啟機構包含複數挾紗器或至少一伸縮桿。
  10. 如前述請求項任一項所述之圓形梭織機(1),其中,該完整緯紗帶筒管(22)具有一緯紗帶頭端(33)、該用完緯紗帶筒管(24)具有一緯紗帶尾端,以及該圓形梭織機(1)具有一緯紗帶連接裝置(26),該緯紗帶連接裝置(26)具有一抽吸單元、一結合單元和一分離單元,其中該抽吸單元在將該用完緯紗帶筒管(24)更換為該完整緯紗帶筒管(22)的一時刻時,將在該時刻所引入該梭口(16)的一緯紗帶(34)帶入一位置,在該位置該緯紗帶(34)藉由該結合單元與該完整緯紗帶筒管(22)之該緯紗帶頭端(33)結合,且在該位置該用完緯紗帶筒管(24)之該緯紗帶尾端,在該緯紗帶(34、35)之結合後,藉由該分離單元分離。
  11.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圓形梭織機(1),其中,在放置該完整緯紗帶筒管(22)時、在將該完整緯紗帶筒管(22)之該緯紗帶頭端(33)與在該時刻所引入該梭口(16)的該緯紗帶(34)結合時,以及在分離該用完緯紗帶筒管(24)之緯紗帶尾端時,該至少一筒管夾(28)藉由該完整緯紗帶筒管(22)與該緯紗帶(34、35)之拉動方向反向繞該完整緯紗帶筒管(22)的縱軸之旋轉展開該緯紗帶(34、35)。
  12. 如前述請求項任一者所述之圓形梭織機(1),其中,該圓形梭織機(1)具有同心地設置於該圓形筘(4)的一織造環(5),該織造環(5)直徑基本上小於該圓形筘(4)之直徑。
  13. 如前述請求項任一項所述之圓形梭織機(1),其中,該圓形筘(4)基本上具有一圓柱體或一截頭圓錐之形式。
  14. 如前述請求項任一項所述之圓形梭織機(1),其中,該織梭(6)基本上在一圓柱體或一截頭圓錐之內表面上繞行。
  15. 一種在圓形梭織機(1)中將一用完緯紗帶筒管(24)更換為一完整緯紗帶筒管(22)的方法,包含: 經紗帶導向件(11),其為了將複數經紗帶(9)進料給該圓形梭織機(1)而繞著該圓形梭織機(1)之一圓形筘(4)設置; 一梭口成形裝置(12),將所供應的該等經紗帶(9)分成二經紗帶組(17、18),且給予該二經紗帶組(17、18)相對交替動作,憑此,一梭口(16)在該二經紗帶組(17、18)之間,開啟與關閉; 至少一織梭(6),該至少一織梭(6)在開啟的該梭口(16)中於一圓周方向(37)上繞行,且該至少一織梭(6)具有至少一筒管夾(28),該至少一筒管夾(28)配置成保持一緯紗帶筒管(19)可繞該緯紗帶筒管(19)的縱軸旋轉,且該至少一筒管夾(28)保持該緯紗帶筒管(19)之縱軸平行於正交地延伸到至該織梭(6)之圓周方向(37)的一切線的一軸,其中,在該圓形筘(4)中該至少一織梭(6)之繞行過程中,一緯紗帶(34、35)從保持可旋轉的該緯紗帶筒管(19)拔脫並引入該梭口(16),從而形成一織物(10);以及 一織造環(5),該織物(10)係透過該織造環(5)拔脫; 其中,該圓形梭織機(1)具有一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藉由該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將一用完緯紗帶筒管(24)更換為一完整緯紗帶筒管(22),其中該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和該至少一筒管夾(28)為了將該用完緯紗帶筒管(24)更換為該完整緯紗帶筒管(22)而彼此相對移入一更換位置(30),且其中該緯紗帶筒管更換裝置(3)具有至少一拉動件和至少一固定件(38),藉由其至少一拉動件,在更換該緯紗帶筒管(19)時,該用完緯紗帶筒管(24)在該用完緯紗帶筒管(24)的縱軸方向上從該至少一筒管夾(28)拔脫,且藉由其至少一固定件(38)該完整緯紗帶筒管(22)在該完整緯紗帶筒管(22)的縱軸方向上放在該至少一筒管夾(28)上。
TW105133782A 2015-10-21 2016-10-19 圓形梭織機 TW2017151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5190846.4A EP3159441A1 (de) 2015-10-21 2015-10-21 Rundwebmaschin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5112A true TW201715112A (zh) 2017-05-01

Family

ID=54345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3782A TW201715112A (zh) 2015-10-21 2016-10-19 圓形梭織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159441A1 (zh)
TW (1) TW201715112A (zh)
WO (1) WO20170677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18070B1 (de) * 2016-04-22 2017-07-15 Hehenberger Reinhold Rundwebmaschine
CN113322566A (zh) * 2021-05-21 2021-08-31 洛阳市大资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圆织机的无线感应梭子
CN114481415A (zh) * 2021-12-31 2022-05-13 宜昌日进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张力监测功能的圆织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09008A (en) * 1950-03-15 1952-09-02 Cooper Henry James Weft replenishing apparatus for weaving looms
AT401064B (de) * 1994-10-20 1996-06-25 Starlinger & Co Gmbh Gewebeabzugseinrichtung an einer rundwebmaschine
EP2829645B1 (de) 2013-07-24 2018-09-05 Starlinger & Co Gesellschaft m.b.H. Rundweb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59441A1 (de) 2017-04-26
WO2017067709A1 (de) 2017-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21204B1 (en) Yarn storage device for a textile machine
TW201715112A (zh) 圓形梭織機
CN1036862C (zh) 纱线输送系统
US4683625A (en)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ort warps especially for cloth designs in multicolor weaving
CN101057012B (zh) 将由许多平行纱线组成的条带卷绕到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滚筒上的方法及装置
US5012843A (en) Cop winding device with knot disalignment for shuttle loom
CN104233531A (zh) 用于操作自由端转杯纺纱机的工位的方法及相关联的工位
EP4488431A1 (en) Warping machine with reel with independent motorized leasing
JP4777407B2 (ja) 整経装置
ITUB20154986A1 (it) Punto di incannatura con un dispositivo di allineamento per una spola
US20190145026A1 (en) Workstation of a two-for-one twisting or cabl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carpet yarn
JP2000177977A (ja) スリング
JP2524735B2 (ja) 給糸体交換装置
EP0475483A1 (en) Device for adapting the tension of the thread as it unwinds in a spooler
JP2006241602A (ja) サンプル整経機及びサンプル整経方法並びに回転式クリール
CN214938177U (zh) 一种塑料编织袋经纱架
US1639927A (en) Method and means for warping yarn
CN113620108B (zh) 全自动智能纬管机
JP4104061B2 (ja) サンプル整経機
JP3736633B2 (ja) 異種糸の糸継ぎ巻取装置
ITVC980016A1 (it) Apparecchiatura per il cambio automatico delle rocche di alimentazionedel filo di trama in un telaio tessile, e relativo metodo.
US8171710B2 (en) Automatic lacer for bundles of polymeric fiber
EP4074871A1 (en) Method and station for forming a yarn rope and yarn rope
JP3392273B2 (ja) 織機及び中空糸膜の糸束の製造装置
US5606999A (en) Shuttle spool with yarn trapping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