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8585A - 鍵盤 - Google Patents
鍵盤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608585A TW201608585A TW103128471A TW103128471A TW201608585A TW 201608585 A TW201608585 A TW 201608585A TW 103128471 A TW103128471 A TW 103128471A TW 103128471 A TW103128471 A TW 103128471A TW 201608585 A TW201608585 A TW 20160858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board
- bottom plate
- link
- magnetic region
- butt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05 input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鍵盤包含底板、按鍵及鍵盤框架。按鍵設置於底板上且包含鍵帽及第一與第二連桿。第一及第二連桿設置於底板與鍵帽之間且與底板及鍵帽可樞轉地連接,以帶動鍵帽相對底板於釋放位置及收合位置之間移動。鍵盤框架可活動地設置於底板上且對應按鍵之位置上形成有破孔,破孔套設於按鍵以使鍵盤框架抵接第一連桿,當鍵盤框架往接近按鍵之方向水平移動時,鍵盤框架推動第一連桿樞轉,以使鍵帽伴隨第一及第二連桿從釋放位置移動至收合位置。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一種鍵盤,尤指一種使用鍵盤框架推動按鍵之第一連桿樞轉以收合鍵帽之鍵盤。
就目前的筆記型電腦的使用習慣而言,鍵盤為不可或缺的輸入設備之一,用以輸入文字、符號或數字。近來,由於筆記型電腦薄型化的趨勢,應用於筆記型電腦上的鍵盤亦隨之有薄型化之需求。
習知的按鍵內常設置有彈性元件,例如橡膠墊圈(Rubber Dome)等,以作為按鍵使用時,鍵帽復位的彈力來源。然而,習知的彈性元件具有特定之高度,故當筆記型電腦之上蓋與下殼體收合時,為避免設置於下殼體上之鍵帽傷及設置於上蓋之顯示螢幕,上蓋與下殼體之間常保留有餘隙以容置鍵帽,如此即會限制筆記型電腦的外觀尺寸設計,而不利於筆記型電腦之薄型化趨勢。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使用鍵盤框架推動按鍵之第一連桿樞轉以收合鍵帽之鍵盤,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根據一實施例,本發明之鍵盤包含一底板、至少一按鍵,以及一鍵盤框架。該至少一按鍵設置於該底板上且包含一鍵帽、一第一連桿,以及一第二連桿。該第一連桿以及該第二連桿設置於該底板與該鍵帽之間且與該底板以及該鍵帽可樞轉地連接,以帶動該鍵帽相對該底板於一釋放位置以及一收合位置之間移動。該鍵盤框架可活動地設置於該底板上且對應該至少一
按鍵之位置上形成有一破孔,該破孔套設於該至少一按鍵以使該鍵盤框架抵接該第一連桿,當該鍵盤框架往接近該至少一按鍵之方向水平移動時,該鍵盤框架推動該第一連桿樞轉,以使該鍵帽伴隨該第一連桿以及該第二連桿從該釋放位置移動至該收合位置。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採用鍵盤框架水平移動以推動按鍵之第一連桿樞轉的設計,以使鍵帽可隨著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之樞轉而移動至收合位置,從而達到降低鍵帽之高度的功效,如此一來,鍵盤即可處於鍵帽高度下降的狀態以進一步地縮減鍵盤之整體高度,從而有利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薄型化設計並且有效地解決先前技術所提到的鍵帽傷及顯示螢幕的問題。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實施方式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10‧‧‧鍵盤
12‧‧‧底板
13、23‧‧‧轉軸座
14‧‧‧按鍵
16‧‧‧鍵盤框架
18‧‧‧第一磁性區
20‧‧‧第二磁性區
22‧‧‧鍵帽
24‧‧‧第一連桿
26‧‧‧第二連桿
28‧‧‧破孔
30‧‧‧突出導引槽
32‧‧‧滑塊
34‧‧‧凹陷部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提出之鍵盤的立體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之鍵盤之部分爆炸示意圖。
第3圖為第1圖之鍵盤沿剖面線X-X之剖面示意圖。
第4圖為第3圖之鍵帽位於收合位置之剖面示意圖。
請參閱第1圖以及第2圖,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提出之鍵盤10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之鍵盤10之部分爆炸示意圖。如第1圖以及第2圖所示,鍵盤10包含底板12、複數個按鍵14,以及鍵盤框架16。需說明的是,鍵盤10係較佳地應用於一般具有由上蓋與下殼體組成之開合機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上(例如筆記型電腦)。於實際應用中,鍵盤10可採用常見之連動設計以驅動鍵盤框架16可相對底板12水平移動之設計,
舉例來說,鍵盤10可使用連桿連動機構以使鍵盤框架16隨著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上蓋相對下殼體開合而相對水平移動,至於連桿連動機構之結構設計與作用原理,其係常見於先前技術中,故於此不再贅述。
為求簡化說明,以下僅針對底板12以及鍵盤框架16與單一按鍵14之間的結構設計進行描述,其他按鍵14與底板12以及鍵盤框架16之間的結構設計係可以此類推。請參閱第2圖以及第3圖,第3圖為第1圖之鍵盤10沿剖面線X-X之剖面示意圖。如第2圖以及第3圖所示,在此實施例中,鍵盤10係採用磁力吸引之方式來達到按鍵14可自動回位的功效,舉例來說,底板12具有第一磁性區18,按鍵14包含第二磁性區20、鍵帽22、第一連桿24,以及第二連桿26,第二磁性區20係設置於鍵帽22對應第一磁性區18之位置上。第一磁性區18可為自底板12彎折成形之突出板,換言之,第一磁性區18可與底板12一體成型,當底板12由導磁性材料(例如,鐵或其它金屬)製成時,第一磁性區18即為導磁性材料。第二磁性區20可為一磁性件(例如,磁鐵),以與第一磁性區18產生磁吸力。需說明的是,第一磁性區18亦可為獨立設置於底板12上之磁性件或導磁性材料。當第一磁性區18為磁性件時,則第二磁性區20亦可為設置於鍵帽22上的導磁性材料。此外,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磁性區18與第二磁性區20皆可為磁性件,換句話說,在本發明中,第一磁性區18及第二磁性區20的其中之一係為一磁性件,且第一磁性區18及第二磁性區20的其中另一係為一磁性件或一導磁性材料,視實際應用而定。
第一連桿24與第二連桿26係設置於底板12與鍵帽22之間且分別與底板12及鍵帽22可轉動地連接。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連桿24與第二連桿26相互平行且可朝同一方向轉動,並且第一連桿24係分別可轉動地連接底板12之轉軸座13與鍵帽22之轉軸座23以及第二連桿26係分別可轉動地
連接底板12之轉軸座13與鍵帽22之轉軸座23(但不以此為限),以帶動鍵帽22相對底板12上下移動。鍵盤框架16係可活動地設置於底板12上且對應按鍵14之位置上形成有破孔28,破孔28套設於按鍵14以使鍵盤框架16抵接第一連桿24(如第3圖所示)。
除此之外,由第3圖可知,底板12上可延伸形成有突出導引槽30且鍵盤框架16可具有相對應之滑塊32(於第3圖中以虛線簡示之),滑塊32係可滑動地設置於突出導引槽30中以引導鍵盤框架16相對底板12水平移動,從而可進一步地避免鍵盤框架16在相對底板12移動的過程中出現斜向偏移而與按鍵14之其他元件產生干涉卡死或碰撞損壞等情況。需注意的是,本發明用來引導鍵盤框架16相對底板12水平移動之設計係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其亦可改採用其他常見之結構引導設計,例如使用滑塊與導軌互相配合之引導設計等,其相關描述係常見於先前技術中,於此不再贅述。
以下係針對按鍵14之高度調整之作用原理進行詳細說明,請參閱第3圖以及第4圖,第4圖為第3圖之鍵帽22位於收合位置之剖面示意圖。當鍵盤框架16從如第3圖所示之位置相對底板12水平移動至如第4圖所示之位置時(也就是往接近按鍵14之方向水平移動時),抵接於第一連桿24之鍵盤框架16就會推動第一連桿24樞轉,以使第一連桿24與第二連桿26相對於底板12共同樞轉,而隨著第一連桿24與第二連桿26之樞轉,固定於鍵帽22上之第二磁性區20即可克服第二磁性區20與第一磁性區18之間的磁吸力而往遠離第一磁性區18之方向移動至如第4圖所示之位置,進而使鍵帽22以弧形軌跡相對應地從如第3圖所示之釋放位置移動至如第4圖所示之收合位置。如此一來,當鍵盤10應用於一般具有由上蓋與下殼體組成之開合機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上(例如筆記型電腦)時,即可藉由連動機構使鍵盤框架16隨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上蓋相對下殼體閉合而相對底板12水平移動,使得
鍵帽22被鍵盤框架16推動而移動至如第4圖所示之收合位置,藉以達到鍵帽22可隨著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閉合而降低其高度之功效,換句話說,當鍵盤框架16相對底板12水平移動至如第4圖所示之位置,鍵盤10係可處於鍵帽高度下降的狀態以進一步地縮減鍵盤10之整體高度,從而有利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薄型化設計並且有效地解決先前技術所提到的鍵帽傷及顯示螢幕的問題。需注意的是,由第4圖可知,在此實施例中,鍵盤框架16對應第一連桿24樞接於底板12之一端的位置上可形成有凹陷部34,藉此,當鍵盤框架16推動第一連桿24樞轉至使鍵帽22移動至如第4圖所示之收合位置的位置時,凹陷部34可容置第一連桿24樞接於底板12之一端,從而有效地防止鍵盤框架16與第一連桿24發生干涉卡死或碰撞損壞的問題。
另一方面,若是鍵盤框架16從第4圖所示之位置水平移動回如第3圖所示之位置(也就是往遠離按鍵14之方向水平移動時),在此過程中,由於鍵盤框架16已不再抵接住第一連桿24,因此,第一磁性區18與第二磁性區20之間所產生之磁吸力就會驅動鍵帽22伴隨第一連桿24以及第二連桿26之樞轉而以弧形軌跡從如第4圖所示之收合位置移動回如第3圖所示之釋放位置。如此一來,當鍵盤10藉由連動機構使鍵盤框架16隨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上蓋相對下殼體打開而相對底板12水平移動時,鍵帽22即可連動地往如第3圖所示之釋放位置移動而回到原來的高度以便使用者進行後續按壓操作,也就是說,在鍵帽22位於如第3圖所示之釋放位置時,使用者可施力下壓鍵帽22以使鍵帽22向下移動至可觸發按鍵訊號之位置而完成按鍵按壓操作以執行對應的輸入功能,此時,設置於鍵帽22上之第二磁性區20就會受到鍵帽22向下移動之驅動而克服第一磁性區18與第二磁性區20之間的磁吸力且隨即往遠離第一磁性區18之方向移動,而當使用者停止按壓鍵帽22時,第二磁性區20就會受到第一磁性區18與第二磁性區20之間的磁吸力的驅動而移動回如第3圖所示之位置,從而驅動鍵帽22移動回如第3圖所示之釋放
位置,藉以達到鍵帽22可自動回位之功效以供使用者可進行下一次的按鍵按壓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驅動鍵帽22自動回位的設計係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所採用之磁力吸引方式,其亦可採用其他常見之自動回位設計,例如採用以彈簧或橡膠墊圈(Rubber Dome)連接鍵帽22與底板12以提供回位彈力之設計等,至於其相關描述,其係常見於先前技術中,故於此不再贅述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係採用鍵盤框架水平移動以推動按鍵之第一連桿樞轉的設計,以使鍵帽可隨著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之樞轉而移動至收合位置,從而達到降低鍵帽之高度的功效,如此一來,鍵盤即可處於鍵帽高度下降的狀態以進一步地縮減鍵盤之整體高度,從而有利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薄型化設計並且有效地解決先前技術所提到的鍵帽傷及顯示螢幕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鍵盤
12‧‧‧底板
13、23‧‧‧轉軸座
14‧‧‧按鍵
16‧‧‧鍵盤框架
18‧‧‧第一磁性區
20‧‧‧第二磁性區
22‧‧‧鍵帽
24‧‧‧第一連桿
26‧‧‧第二連桿
28‧‧‧破孔
30‧‧‧突出導引槽
32‧‧‧滑塊
34‧‧‧凹陷部
Claims (8)
- 一種鍵盤,其包含:一底板;至少一按鍵,設置於該底板上,該至少一按鍵包含:一鍵帽;以及一第一連桿及一第二連桿,設置於該底板與該鍵帽之間且與該底板以及該鍵帽可樞轉地連接,以帶動該鍵帽相對該底板於一釋放位置以及一收合位置之間移動;以及一鍵盤框架,可活動地設置於該底板上且對應該至少一按鍵之位置上形成有一破孔,該破孔套設於該至少一按鍵以使該鍵盤框架抵接該第一連桿,當該鍵盤框架往接近該至少一按鍵之方向水平移動時,該鍵盤框架推動該第一連桿樞轉,以使該鍵帽伴隨該第一連桿以及該第二連桿從該釋放位置移動至該收合位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其中該底板具有一第一磁性區,該至少一按鍵另包含一第二磁性區,該第二磁性區設置於該鍵帽對應該第一磁性區之位置上,當該鍵盤框架往遠離該至少一按鍵之方向水平移動時,該第一磁性區與該第二磁性區之間所產生之磁吸力驅動該鍵帽伴隨該第一連桿以及該第二連桿從該收合位置移動至該釋放位置。
- 如請求項2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磁性區以及該第二磁性區之其中之一係為一磁性件,該第一磁性區以及該第二磁性區之其中之另一係為一磁性件或一導磁性件。
- 如請求項2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磁性區係為自該底板彎折成形之一突出板。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其中該鍵盤框架對應該第一連桿樞接於該底板之一端的位置上形成有一凹陷部,當該鍵盤框架推動該第一連桿樞轉至使該鍵帽移動至該收合位置的位置時,該凹陷部容置該第一連桿樞接於該底板之該端。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其中該底板上延伸形成有一突出導引槽,該鍵盤框架具有相對應之一滑塊,該滑塊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突出導引槽中以引導該鍵盤框架相對該底板水平移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連桿與該第二連桿相互平行且可朝同一方向樞轉,以帶動該鍵帽相對該底板於該釋放位置以及該收合位置之間移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其中該鍵帽相對該底板於該釋放位置以及該收合位置之間移動的軌跡為弧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28471A TW201608585A (zh) | 2014-08-19 | 2014-08-19 | 鍵盤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28471A TW201608585A (zh) | 2014-08-19 | 2014-08-19 | 鍵盤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08585A true TW201608585A (zh) | 2016-03-01 |
Family
ID=56084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28471A TW201608585A (zh) | 2014-08-19 | 2014-08-19 | 鍵盤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1608585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16918B (zh) * | 2016-06-24 | 2018-03-0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鍵盤以及應用該鍵盤的筆記型電腦 |
CN108628460A (zh) * | 2018-05-28 | 2018-10-09 | 苏州若依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裙边调节式键盘 |
CN109273307A (zh) * | 2018-11-23 | 2019-01-25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按键及键盘 |
TWI671773B (zh) * | 2019-03-27 | 2019-09-11 |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鍵盤及其按鍵 |
-
2014
- 2014-08-19 TW TW103128471A patent/TW201608585A/zh unknown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16918B (zh) * | 2016-06-24 | 2018-03-0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鍵盤以及應用該鍵盤的筆記型電腦 |
CN108628460A (zh) * | 2018-05-28 | 2018-10-09 | 苏州若依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裙边调节式键盘 |
CN108628460B (zh) * | 2018-05-28 | 2021-01-12 | 深圳市拓普瑞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裙边调节式键盘 |
CN109273307A (zh) * | 2018-11-23 | 2019-01-25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按键及键盘 |
TWI671773B (zh) * | 2019-03-27 | 2019-09-11 |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鍵盤及其按鍵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236204B2 (en) | Keyswitch with magnetic restoration mechanism | |
TWI674602B (zh) | 鍵盤 | |
CN104269307B (zh) | 按键结构 | |
US20170277227A1 (en) | Keyboard and notebook computer with same | |
TW201608585A (zh) | 鍵盤 | |
TWI674607B (zh) | 按鍵 | |
US20080277254A1 (en) | Keyboard assembly with adjustable keystroke | |
US9965046B2 (en) | Keyboard and notebook computer with same | |
TWI671773B (zh) | 鍵盤及其按鍵 | |
US9025322B2 (en) | Key control device for click pad | |
TWI570757B (zh) | 按鍵回縮裝備及方法 | |
US20170278651A1 (en) | Keyboard | |
US9799467B1 (en) | Key structure | |
US9847190B1 (en) | Mechanism to raise and lower the height of keys within a keyboard | |
CN111276356B (zh) | 键盘 | |
CN110085470B (zh) | 键盘及其按键 | |
TWI489497B (zh) | 鍵盤 | |
US20170330706A1 (en) | Key structure | |
TWI680479B (zh) | 鍵盤 | |
CN108281316A (zh) | 键盘 | |
TW201629704A (zh) | 鍵盤 | |
WO2019042061A1 (zh) | 可升降弹性结构及包含该弹性结构的按键及键盘 | |
TWI649773B (zh) | 可用來改變升降式按鍵狀態的樞軸機構及高度調整機構 | |
CN207937970U (zh) | 一种可升降的指点杆组件、键盘和电子装置 | |
TWI545602B (zh) | 按鍵及其鍵盤 |